[歷史穿越] 晚明之我主沉浮 作者:藍盔十九 (已完成)

 
炎雞 2019-8-7 11:17:2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504 29166
炎雞 發表於 2019-9-7 11:24

第349章 百倍、千倍地討還

  無邊的黑夜籠罩著聖多明戈城,掩蓋了城內一切的罪惡,空氣中到處彌散濃烈的血腥味。

  明軍將西班牙人的屍體,用手推車送到港口的運輸船上,運輸船連夜離開碼頭,來到外海,將一具具傷痕累累的屍體拋入大海,估計成了鯊魚的美食。

  鄭芝龍是在艦船上過夜的,鄭興也早早在聖多明戈城外紮下營寨,只有金會在城內度過了一個充滿罪惡的夜晚。

  艦隊在聖多明戈港口停息了兩天,第三天清晨,開始沿著臺灣的海岸線向東北方行駛,在越過最北方的拐後,再向東南行進,鄭興的陸戰隊也隨著殺向東面的聖薩爾瓦多城。

  鄭興覺得,格爾曼死得實在可惜,如果格爾曼還活著的話,完全可以讓科爾曼去招降聖薩爾瓦多城中的西班牙人。

  鄭芝龍可不這麼看,萬曆三十一年(西元1603年),西班牙在南琉球群島無辜屠殺了數萬漢人,他才沒準備接受西班牙人投降,西班牙加在漢人頭上的罪惡,現在是開始歸還的時候了。

  在聖多明戈港口投降的二十多名西班牙士兵,暫時需要從他們口中得到一些西班牙的訊息,否則,他們早就被鄭芝龍屠殺了。

  臨近午時,陸戰隊首先來到聖薩爾瓦多城下,不久,艦隊也來到城外的港口。

  聖薩爾瓦多城雖然立城比聖多明戈城早,但它在位置上屬於臺灣的東海岸,遠離臺灣西海岸的貿易航線,因此,無論是城堡的面積,還是附近的人口,都比不上聖多明戈城,港口內也沒有艦船,只有幾艘裝滿貨物的商船臨時停泊,不知道是準備卸貨,還是準備遠航。

  不過,結果都是一樣,南海艦隊來到港口後,第一件事就是俘獲了這幾艘滿載的商船。

  在城外的西班牙商人士兵,見到大批不明身份的軍隊,他們一溜煙逃進聖薩爾瓦多城內,就連在城外勞作的漢人、土著,也跟在西班牙的後面,湧入城內。

  鄭興來遲了一步,沒有追上這些入城的人員,只好包圍了聖薩爾瓦多城。

  這一次,鄭芝龍要親自指揮攻城。

  這一段時間的海戰,除了第一次與荷蘭人打了半天,南海艦隊再也沒有找到有份量的對手,鄭芝龍十分不爽,這位海盜出身、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大明南海艦隊司令,第一次發出感歎,艦隊太強大了,讓他失去了當面殺敵的痛快,獨孤求敗的確不是人當的。

  但是,鄭芝龍很快就發現,不痛快的事情接踵而至。

  面對大批圍城的明軍,聖薩爾瓦多城的長官阿爾卡拉索的眉頭,早就皺成了彎弓,他不認識明軍日月軍旗,實在猜不透這是哪一路的神仙。

  但圍城的人數太多,阿爾卡拉索開始以為,這是哪一部的土著,他派出一支五十人的士兵,出西城門問詢和應戰。

  明軍讓出一條寬闊的通道,將西班牙士兵引至遠離城門的區域。

  當西班牙士兵進入燧發槍的射程時,還沒開始問話,明軍就開始射擊,一波射擊未完,西班牙士兵已經倒下四十多人,剩下的六七名士兵一看勢頭不對,趕緊撒丫子往回跑,但城頭的守軍擔心明軍乘機襲占城池,他們關閉了城門,任由這幾名西班牙士兵自生自滅。

  明軍追逐到城下,將這幾名漏網之魚一併射殺了。

  鄭芝龍覺得奇怪:“這些西班牙士兵,明明手中有火槍,為什麼沒有開上幾槍?難道他們是嚇傻了?”

  “司令,也許他們的火槍射程不足。”

  “奧。”鄭芝龍頭,“應該就是這個原因,否則,剛才他們有五十人的時候,一樣沒有射擊。”

  明軍拔出腰刀,旁若無人地開始收割西班牙傷兵。

  “魔鬼,真是魔鬼,連傷兵都殺。”阿爾卡拉索就在城頭,除了謾駡,他什麼也做不了,但是,他越是謾駡,身邊的士兵就越恐懼,誰都知道,如果有辦法打敗城外的軍隊,阿爾卡拉索一定用火槍而不是嘴巴謾駡。

  “將被俘的西班牙士兵押過幾個,讓他們向城頭喊話,如果城內的西班牙人不立即投降,我們破城後,一定會屠城。”鄭芝龍不相信,剛剛才損失五十名士兵,阿爾卡拉索就會投降,如果阿爾卡拉索拒絕投降,那明軍就會用火炮攻城,一旦城破,他就會兌現他的諾言。

  幾名西班牙士兵被明軍押過來,他們在翻譯的監督下,開始向城頭喊話。

  鄭芝龍不知道他們向城頭喊些什麼,他只是做做樣子,一旦城內拒絕投降,他就開始攻城,破城之後,就可以為南琉球群島的漢人復仇了。

  “司令,城上豎起白旗了。”

  鄭芝龍正在思考,到底要運來幾門火炮,耳邊突然響起令他極不願聽到的聲音,他扭頭向城頭望去,城頭上果然打出一面巨大的白旗,像是早就準備好的,否則一時半會,那裡能找到這麼大的一塊白布?

  “白旗?西班牙人真的要投降嗎?”

  “司令,既然是白旗,他們應該是做好了投降的準備。”

  鄭芝龍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才多長時間,明軍還沒開始攻城呢,“剛才那幾名西班牙戰俘向城頭說了什麼?”

  “軍座,西班牙戰俘說,他們是聖多明戈港口的士兵,因為投降了明軍,得以保全性命,而聖多明戈城內的士兵,因為不肯投降,明軍破城後,將他們全部殺死了。”

  “難怪……”鄭芝龍後悔了,“這些貪生怕死的西班牙人,早就不該讓戰俘勸降。”

  “司令……”

  “告訴戰俘,讓他們繼續向城頭喊話,讓阿爾卡拉索立即出城投降。”鄭芝龍氣得將自己的指揮刀狠狠地砸在地面上。

  “是,司令。”

  傳令兵很快就回來了,“司令,阿爾卡什麼索讓戰俘傳話,他要司令保證他們的生命安全,他才肯出城投降。”

  “保證?”鄭芝龍哼了一聲,他隱隱有了一絲期待,最好阿爾卡拉索拒絕投降,“他拿什麼和我談條件,告訴他,他是無條件投降,立即打開城門,全體西班牙人繳械。”

  “是,司令。”

  傳令兵離開之後,鄭芝龍一直盯著城頭,他暗自禱告:如來佛祖保佑,保佑阿爾卡拉索惱羞成怒,千萬不要開城投降!

  但鄭芝龍失望了,他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佛祖並沒有保佑他。

  阿爾卡拉索像是被明軍嚇破了膽,西班牙戰俘剛剛傳出鄭芝龍最為強硬也最為無理的要求,他就讓手下的士兵打開了西城門。

  西班牙士兵列著隊,從西城門依次出城,出了城門口,他們還不忘將手中的火槍、腰間的短刀,堆放在西城門的空地上,甚至吃肉削鉛筆的小刀,也是仍在刀槍堆中。

  阿爾卡拉索一瘸一拐地跟在西班牙士兵身邊,不知道是腿嚇軟了,還是本他身就是瘸子。

  鄭芝龍數了一遍,才四十八人,“難怪阿爾卡拉索這麼乖,才這麼人,往昔那個霸氣的西班牙艦隊,究竟去了哪裡?”

  沒有人能夠回答鄭芝龍的問題。

  阿爾卡拉索低著頭,雙上捧上自己的指揮刀,準備交給鄭芝龍。

  鄭芝龍卻是背著手昂著頭,目光盯著不遠處空曠的城頭,似乎壓根就沒有發現這把象徵著聖薩爾瓦多城最高權力的佩刀。

  “司令……”鄭興以為鄭芝龍真的沒有看到。

  鄭芝龍沒有說話,他一揮手,讓鄭興去接刀。

  鄭興接過阿爾卡拉索的佩刀,然後指揮士兵將阿爾卡拉索捆綁起來,隨同阿爾卡拉索出城的西班牙士兵,都被明軍捆了結實。

  明軍押著西班牙降兵,大搖大擺地從西城門入城。

  入城之後,鄭芝龍發現,城內還有西班牙人,“西班牙人怎麼沒有全部投降?向這些不肯投降的西班牙人射擊。”

  “砰,砰,砰。”

  陸戰隊的士兵也不管是什麼人,既然司令下達了命令,他們只管射擊。

  西班牙人一個個在驚訝中倒下了,他們至死也不明白,他們已經投降了,明軍為什麼還要射殺他們。

  跟隨明軍入城的阿爾卡拉索的眼睛也是瞪得滾圓,他大聲向鄭芝龍抗議:“他們是商人,不是軍隊,平民,你們怎麼能屠殺平民?”

  既然屠殺平民的事,已經讓阿爾卡拉索知道了,鄭芝龍決定不讓它擴散,他向鄭興使個眼色。

  鄭興會意,他舉起手中的燧發槍,指向阿爾卡拉索的額頭。

  阿爾卡拉索大驚,剛才還在咆哮的他,像是被燧發槍中了啞穴,立時閉口不言。

  遲了,他知道了不該知道的事,說了不該說的話,雖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被鄭芝龍判了死刑的原因。

  “砰。”

  燧發槍的子彈,正中阿爾卡拉索的眉心,直透入頭蓋骨。

  一股血柱,像是噴泉似的,從阿爾卡拉索的眉心直射出來,將前面的鄭興噴了一頭一臉。

  鄭興用手抹去臉上的血漿,他朝依然站立的阿爾卡拉索嘿嘿一笑。

  阿爾卡拉索嘴角抽動,像是要罵上兩句,但他太過激動,眼神陡然渙散,身子一歪,摔倒在鄭興的視線裡。

  城中剩餘的數十西班牙商人,被帶入一間寬敞的屋子,鄭芝龍親自審問他們,諸如金銀庫的位置、有價值的財寶、西班牙在南洋的駐軍情況等等,但他們只是普通的商人,並沒有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鄭芝龍一揮手,明軍士兵將他們拖到屋子外面的拐角處,一個個屠殺了。

  在聖多明戈港口俘獲的西班牙戰俘,已經沒什麼用處了,他們也被全部屠殺了。

  鄭芝龍還是恨恨不已:“才殺了數百西班牙人,距離幾萬還差得遠,再說,你殺我幾萬漢人,我要百倍、千倍地討還。”
炎雞 發表於 2019-9-7 11:25

第350章 第二十三個省

  依靠漢人、安撫土著、搜查金銀珠寶,是鄭芝龍征服臺灣每一個城堡後,不變的三步曲,現在的臺灣,西班牙人已經死絕了,南部只有數百荷蘭戰俘,其餘的全部是土著與漢人。

  據鄭芝龍估計,土著大約有十萬人,他們大多是不同時期從大陸渡海而來,只是他們失去了自己的歷史,如果有家譜,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們的祖先。

  不過,從他們的方言當中可以看出,這些人說的話與閩南語非常相近,相互之間能勉強聽得懂對方的話語,應該從福建來的居多,福建與臺灣,只隔著一條狹窄的海峽。

  至於漢人,大約有三萬,他們說的是正宗的閩南語,應該從福建來的時間還不長,如果時間久了,他們的方言可能要發生一些變化,到時候又可能找不到自己的祖先了。

  如果現在不及早歸化,將來臺灣島民智得到開發,會不會脫離大陸自立,誰也說不準,畢竟臺灣是孤懸在海上,與大陸隔著一道比心還寬的海峽。

  鄭芝龍要做的,先要讓漢人歸心,再利用漢人與土著的和睦關係,一步步同化當地的土著,當然,他只是軍人,只能做好現在的事。

  在大明的地方官員來到臺灣之前,南海艦隊充分利用當地的漢人,協助陸戰隊在各地建立地方軍政府,初步有效統治臺灣各地。

  等朝廷向臺灣派來大批的地方官員後,南海艦隊就會從軍政府中撤出,將臺灣交給這些文官們,南海艦隊還是要回歸到征伐的本色當中。

  在朝廷派來的官員到達之前,南海艦隊已經佔據了整個臺灣島。

  梁用的陸戰第十旅駐紮在臺灣南部,以大員為中心,城堡還包括汕尾,附近村落由於遭到荷蘭人的欺淩,在明軍到來之後,由於漢人的引導下,土著也能親近大明。

  吳才茂的陸戰第十一旅,已經完全蕩平了大肚王國,建立以彰化城為代表的統治中心,但在此處,由於明軍採用了高壓政策,當地土著只是表面上歸附,統治極不穩定。

  北部地方,駐紮的是金會的陸戰第十二旅,師長鄭興暫時也在這兒,西班牙人修築的聖多明戈城和聖薩爾瓦多城都被明軍接管,這裡的百姓曾經受到西班牙人奴役,與南方的境況差不多,當地的百姓,無論是漢人還是土著,都是比較親近大明。

  鄭芝龍要抹去西班牙人曾經統治過的痕跡,他將聖多明戈城依照附近的河流,更名淡水城,聖薩爾瓦多城改用原來的名稱,雞籠,但他認為,‘雞籠’這個名字,太過土氣,難登大雅之堂,遂用了同音字:基隆。

  三個陸戰旅通過臺灣西海岸加強聯繫,相互協作。

  為了防止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從南洋派出艦隊,前來報復,鄭芝龍將南海艦隊集中到大員港口,同時傳令,滯留在廣州與廈門的南海艦隊餘部,儘快趕到大員,與他匯合。

  在清理財產的時候,鄭芝龍發現,聖多明戈城與聖薩爾瓦多合在一起,都比不上一個熱蘭遮城,兩城這僅僅搜出價值五十萬兩的金銀,加上城中的財物和港口商船上的貨物,價值也不過八十萬兩左右。

  而熱蘭遮城一座城堡,就搜出價值一百二十萬兩的金銀財物,如果荷蘭東印度公司願意用每人五百兩贖買人質,又有三十萬的收入。

  西班牙在臺灣的貿易,已經遠遠不如荷蘭,由此可見,雙方在東方的貿易對比。

  在京師的時候,朱由檢曾經口授鄭芝龍,讓他在臺灣和南洋地區搜集西夷的火器、技術和書籍。

  通過與大明的對比,鄭芝龍發現,荷蘭與西班牙的火炮,口徑比大明的略小,射程也近,使用的還是實心彈,他們的的火槍還停留在火銃階段,比大明的燧發槍整整落後了一代,對大明沒有多少借鑒作用。

  在海軍的艦船方面,西班牙在臺灣僅有的幾艘艦船,已經被鄭興一怒之下,全部擊沉了,失去了比較的可能,荷蘭的艦船,噸位比大明的廣船小,火炮的數量卻比廣船多,結構上肯定有一些參考的價值,不過鄭芝龍已經為大明找了一位精通造船技術的荷蘭人斯特恩。

  斯特恩現在已經去了福州的造船廠,參與大明的艦船射擊,但鄭芝龍還是將俘獲的荷蘭艦船開往福州,必要的時候給斯特恩作為參考。

  關於科學方面的書籍,鄭芝龍倒是搜出幾本,主要是孩子們學習的書籍,他命人在荷蘭人的協助下,翻譯成漢語,為了防止翻譯上的錯誤,鄭芝龍是命令兩套人馬分別翻譯,等完工後一併送至京師,但這個過程時間比較長,不是幾天就能完工的。

  鄭芝龍給國防院發出軍報。

  在軍報中,鄭芝龍不僅彙報了臺灣的戰況,也彙報了剿滅大肚王國的事,最後,他向國防院建議,從福建抽調陸軍駐紮臺灣,南海艦隊只能駐紮在大員,無法駐紮在整個臺灣。

  臺灣戰爭順利結束之後,鄭芝龍遵守了自己的諾言,釋放了荷蘭駐臺灣的最高長官普特曼斯,讓他回到巴達維亞。

  接到南海艦隊的戰報,李春燁絲毫不敢怠慢,他立即入宮,求見朱由檢。

  看了南海艦隊的軍報,朱由檢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候質,你說這鄭芝龍,到底打的是什麼仗,這麼快就平定臺灣了?”

  “陛下,鄭芝龍膽子再大,也不敢在這件事情上欺瞞陛下吧?”李春燁有自己的判斷,如果鄭芝龍晚幾天打下臺灣,沒有人認為他作戰不力,也不會影響他的軍功,整個朝廷,除了朱由檢與國防院,恐怕找不到幾個關心臺灣的人。

  “鄭芝龍還不敢欺瞞朕,朕只是覺得,南海艦隊的進軍速度,似乎比陸軍還快。”朱由檢就像是毛頭小子初婚,沒入洞房的時候,天天盼著入洞房,跟猴急似的,真要入了洞房,也就那麼回事,反而少了幾分興奮,期待永遠比得到更加刺激。

  “陛下是說,鄭芝龍推進得太快了?”李春燁咧嘴大笑,“臺灣是一個獨立的島嶼,就是推進得快,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後遺症,難道當地的土著會展開反撲?”

  “朕倒不是這個意思,土著連數百荷蘭人都打不過,難道還能打得贏大明的上萬士兵?”朱由檢微笑著搖頭,臺灣戰爭,他知道一定會勝利,但沒想到勝利來得如此之快,“朕是說,這才一個月的時間,鄭芝龍就平定了臺灣,人事部怕是還沒安排好赴臺灣上任的官員。”

  “陛下……”李春燁也是笑,“臺灣既已收回,今後如何納入大明的地方管理?”

  “臺灣的管理,自然是立省。”朱由檢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

  “立省?應該是大明的第二十三個省。”李春燁板起手指頭,快速數了一下,“陛下,臺灣乃彈丸之地,要是立省,地域是不是太小了?”

  “太小?不會。”朱由檢拿出一份新近繪製的《大明疆域圖》,“朕還是信王的時候,候質就知道朕對大明的展望,現在候質知道朕為什麼發展海軍嗎?”

  “海軍自然是維護大明的疆域,為大明的商隊護航。”李春燁知道,朱由檢從來不會為了排場,做些沒有意義的事,他發展海軍,絕對不會是為了宣揚大明的所謂國威。

  “候質說得不錯。”朱由檢差就說出‘知我者,候質也’,“可是,要維護大明海疆的安全,為出海的商人護航,海軍必須要進入大海,候質看這份《大明疆域圖》,看看大明面向大海的東部,有什麼感想?”

  李春燁接過朱由檢遞過的《大明疆域圖》,與普通的《大明疆域圖》不同,這份《大明疆域圖》的東面,向外擴展了很遠,“陛下,這琉球的東面,這蔚藍色的部分,到底是什麼?”

  “大海,這才是真正的大海。”

  “大海?”李春燁瞪大眼睛,他發現,琉球島的東面與西面,是一樣的蔚藍色,“陛下,難道琉球的東面,也是大海?”

  “當然,候質你看,大明與琉球之間,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海,但是,如果大海僅僅在這兒,那大明的海外貿易,也只能是大明與琉球之間的貿易,以琉球的彈丸之地,這些貿易能抵得上大明一個府,就天了。”

  “陛下,大明的海外貿易,不是在南方嗎?”

  “候質只是說對了一半。”朱由檢先是用手指畫出南方的貿易通道,基本上就是當年鄭和航行的路線,“這一條貿易路線,早已存在,是西夷最近才開闢的,但是,漢人早就發現了,稱為‘海上絲綢之路’,只是因為朝廷不重視海外貿易,這才逐漸廢止了。”

  “陛下,南海艦隊將來開闢的就是這條貿易路線?”

  “嗯,鄭芝龍在南洋行商多年,他知道這條貿易路線的巨大利潤,以及對大明的重要性。”朱由檢指著《大明疆域圖》上沿途的口岸,“可是,候質看看,這條貿易路線,對大明來說非常狹窄,要是沿途出現一個稍微強大的國家,這條貿易路線就可能被掐斷。”

  李春燁從廈門、廣州開始,一路看下去,果然沿途的出口很少,也很狹窄,貿易路線很容易被別人攔腰斬斷,“陛下,這些島嶼,大明有辦法去除嗎?”
炎雞 發表於 2019-9-7 11:25

第351章 第二條貿易路線

  “暫時沒有辦法。”朱由檢也曾想過,用火藥炸毀這些島嶼,破壞環境不說,那需要多少火藥,才能將島嶼連根除掉?“但是,大明還有一條貿易路線。”

  “還有一條?”李春燁在《大明疆域圖》上到處尋找,可惜,圖上並沒有標出來,“陛下是說,這琉球島東面?”

  “這次候質說對了。”朱由檢心說李春燁年齡不小,腦子還不糊塗,國防院院長還能當幾年,“還有一條貿易通道,就在琉球島的東面,在這一片巨大的海洋中。”

  李春燁的目光被引向琉球以東,哪裡果然更加廣闊,“陛下,這一條貿易路線,到底會通向何方?”

  “如果一直向東,會到達一個叫做美洲的大陸,它和我們生活的亞洲一樣,也是一塊巨大的陸地。”朱由檢的思緒,已經去了那塊令人嚮往的神秘之地,“越過這塊大陸,就是我們常說的西夷。”

  這麼遠的路徑,李春燁當然不知道,他此生恐怕也沒時間沿著這條路走一遭了,“陛下,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這兩條路線,才會交會到一起?”

  “候質說得不錯。”朱由露出讚賞的眼神,看來‘地球是圓的’這句話,已經深入人心了,“候質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問題?”李春燁重新在琉球以東搜尋,實在沒什麼發現,“陛下是說,這片大海過於寬闊,附近沒有陸地和島嶼,艦船難以在這裡航行?”

  “不!”朱由檢搖頭,“這個問題將來自會有人解決,這不是大明一家的貿易路線。”

  “一家?”李春燁的目光重新來到琉球,他忽然目露精光,肩膀也是晃動了一下:“陛下,可是琉球阻擋在這條路線上?”

  “候質果然觀察細緻!”朱由檢見李春燁終於找到症疾所在,頓時如釋重負,“候質應該已經看到,大明向東的海上路線,完全被琉球群島阻擋,雖然這些島嶼中間也有一些通道,但這些通道過於狹窄,要是我們的敵人在此伏下一支軍隊,或者像嘉靖年間那樣,出現一些海盜,這條貿易路線就會全部內封死。”

  “那陛下的意思是……”李春燁有一些想法,卻沒有說出來。

  “哈哈,候質應該明白朕的意思。”朱由檢打個哈哈,“我們再回到原來的問題,候質現在明白,朕為什麼要在臺灣立省了?”

  “陛下,未來的臺灣省,也包括琉球嗎?”

  “當然,只有大明掌控了琉球,這條貿易路線才是安全的。”

  李春燁眯起眼睛,上下眼瞼的距離大大縮小,但精光還是外露出來,好久,他才發出聲音:“陛下,琉球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國,要是陛下貿然興兵,朝廷內的阻力……”

  “此一時,彼一時。”朱由檢最是痛恨那些動不動就拿祖宗之法說事的人,但大明朝廷偏偏有許多這樣的言官,“太祖年間定下了府兵制,到現在不是一樣走不通了嗎?”

  李春燁知道朱由檢的性子,他要完成的事,一定會完成,無論用什麼方法與手段,“陛下是在為大明謀發展,可朝廷有許多人不理解陛下的做法。”

  任何一個思想超前的人,都是孤獨的,朱由檢也不例外,他已經做好了準備,這輩子恐怕都沒有真正的同志了,“候質,除了征討,還有一個法子,也可以讓琉球歸於大明。”

  “什麼法子?”

  “就是琉球主動要求歸順大明。”

  “陛下,這恐怕不易吧?琉球已經多年沒有來大明朝貢了。”李春燁對於琉球主動歸順,沒報多大希望,“再說了,琉球獨立,國王至高無上,要是歸順大明,至多能封個國公,兩相比較,琉球王怕是不願歸順大明。”

  “這事不用急在一時,靜待時變吧,現在要瞭解琉球的政局情況,既然他們不來朝貢,我們倒可派人過去,不拘使者商賈學者僧人,一定要將他們的情況帶回來。”

  “陛下,琉球與大明之間,隔著大海,必須要南海艦隊才能渡人過去。”李春燁說完,又覺得不對,琉球以東,那才是真正的大海。

  “不,南海艦隊的目標是南洋,現在南洋情況複雜,不要讓他們心有雜念。”

  “可是,隔著這麼寬闊的水域……大明在這兒又沒有商船……”

  “我們不是還有北海艦隊嗎?”

  “北海艦隊?”李春燁眼前一亮,他怎麼將北海艦隊忘了?難道朱由檢組建這兩支艦隊,就是為了大明的這兩條貿易路線?

  “對,北海艦隊,他們自從北伐戰爭之後,到現在還沒有具體的任務,只是在附近找找母港,現在是讓他們建功立業的時候了。”

  “陛下,南洋戰爭恐怕沒有結束,難道北海艦隊又要出征?”李春燁最擔心的,就是大明陷於兩線作戰。

  “建功立業不一定需要戰爭,反正北海艦隊閑著也是閑著,就讓他們去琉球宣揚大明的國威也好,免得琉球忘了我們大明。”朱由檢繼續說道:“順便在琉球看看,哪兒有優良的港口。”

  “陛下,臣明白了。”李春燁向朱由檢投去敬佩的目光,為什麼他總是能比別人看得遠?不僅自己,朝中恐怕沒人能跟得上他的思維。

  “現在只是做些準備,主要是收集琉球的訊息,將來再說琉球的事。”朱由檢重新回到臺灣問題上來,“朕原本預備,臺灣省首府設在南部的大員,那兒是重要的貿易港口,民智初步得到開化,現在有了琉球,首府必須放在北方,這樣臺灣才能輻射到整個琉球,候質說說,這臺灣的首府,到底是放在淡水,還是放在基隆?”

  “陛下,老臣主管軍事,這民政上的事情,還是問問總理吧!”

  “奧,也是。”朱由檢笑笑,這是他自己立的規矩,民政、司法、軍事三院,相互獨立,又相互牽制,“那候質說說,鄭芝龍要求向臺灣派駐陸軍,候質怎麼看?”

  “陛下,鄭芝龍的建議,臣認為可行,而且也是必須的。”

  “那候質說說,到底是怎麼可行法?又怎麼是必須的?”

  “陛下,南海艦隊的目標,應該是南洋,而不是靠近大明陸地的臺灣。”李春燁一直在看著朱由檢的臉色,“荷蘭、西班牙雖然被逐出臺灣,但南洋還有他們的艦船,實際上,他們的主要勢力還是在南洋,南海艦隊必須隨時做好與西夷決戰的準備。”

  “所以,鄭芝龍根本無法將精力放在臺灣的駐守上,包括穩定臺灣的局勢?”

  “應該是這樣。”

  “那你再說說,陸軍駐紮臺灣,為什麼是可行?”

  “這是鄭芝龍的問題。”李春燁小心地說:“他鑒於以前的身份,不欲陛下懷疑他擁兵自重,所以才向朝廷請求,又是向臺灣派出文官,又是向臺灣派駐陸軍,他這是要將臺灣,完整地奉送給朝廷。”

  “哈哈,這個鄭芝龍。”朱由檢笑問李春燁:“候質,你說,將來鄭芝龍羽翼豐滿,會不會在南洋擁兵自重?”

  “這個……”李春燁呆呆的看著朱由檢,他不明白朱由檢的心思,也許自己的無意識一句話,就能剝奪朱由檢對鄭芝龍的信任,可萬一自己看錯了呢?南海艦隊現在在臺灣可是順風順水,要是換了艦隊司令,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陛下,老臣實在說不準。”

  “哈哈,候質也學會了滑頭。”朱由檢像是李春燁肚裡的蛔蟲,“如果候質認為鄭芝龍可能擁兵自重,就會讓朕懷疑鄭芝龍,如果候質說鄭芝龍不會擁兵自重,萬一將來鄭芝龍擁兵自重了,那就是候質的過錯,至少今天的候質,是判斷錯了。”

  “陛下……”李春燁一時語塞。

  “朕用人,向來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不能充分信任他,朕絕不會讓他擁有這麼多的兵權。”朱由檢輕輕呷了口香茗,“如果不能充分相信在外的將軍們,他們打仗的時候,就會受到掣肘,戰場瞬息萬變,將軍們必須根據戰場上出現的情況,採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朕要是只是一個——————勝利。”

  是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具有明君的豪氣,但李春燁還有些不明白:“陛下,萬一要是將領們擁兵自重……”

  “朕不是要懷疑將領們擁兵自重,朕是不讓他們有擁兵自重的機會——————這樣最好,在朕來說,不用疑神疑鬼,時時刻刻堤防著這些為大明立功的將軍,在這些將軍來說,他們沒有擁兵自重的機會,也就不會往錯誤的道路上行走,給自己,給國家帶來滅之災。”

  “陛下……”李春燁還是有些不信,朱由檢思路,值得自己欽佩,但這樣的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比蜀道還難。

  “候質不信嗎?”朱由檢輕笑,要是他信了,那就是盲從了,“如果鄭芝龍打下南洋,他在南洋擁兵自重,要海軍有海軍,要地盤有地盤,要人口有人口,朕還真的拿他沒辦法。”

  “陛下,所以大明一直禁海,不僅是為了防範海外的漢人威脅朝廷,其實海外漢人,與陸上漢人相比較,數量可以忽略不計,怎麼可能威脅到朝廷的穩固?說到底,還是怕海軍將領擁兵自重,就是成祖年間有了龐大的艦隊,首領鄭和卻是個宦官。”

  “也就說,如果將鄭芝龍換成別人,還是可能擁兵自重?”
炎雞 發表於 2019-9-7 11:26

第352章 真的不夠殺

  “是呀,陛下,人心隔肚皮,一旦有了機會,誰也保不准……”

  “所以,必須建立機制,不讓將軍們有擁兵自重的機會。”

  “陛下,這是最難做到的事,比如這南海艦隊,要是將來擁兵自重——————臣只是打個比方……”李春燁擔心朱由檢誤會,趕緊做出解釋。

  “候質,你我君臣之間,不消如此,我們只是在探討防備將領們擁兵自重的機制。”朱由檢擺擺手,他不需要李春燁解釋,“這個南海艦隊,朕不會讓它一枝獨秀,萬一出現什麼問題,朕不是還有北海艦隊嗎?”

  “陛下是用制衡的方法?”

  “差不多是這樣。”朱由檢頭,“一旦南海艦隊控制了南洋,那時朕就會將南海艦隊一分為二,無論誰是艦隊司令,他都沒有絕對優勢的實力,來挑戰大明的整個海軍,更不用說是挑戰整個大明瞭,那時,還有誰敢擁兵自重嗎?”

  “陛下,臣明白了。”李春燁雙手抱拳,向朱由檢行了一禮,這是他發自內心的欽佩,朱由檢治軍,那時沒得說,絕對是天才,要是他理政的能力得以提高,就有可能成為千古大帝了。

  “其實,治軍與理政,道理是一樣的,只是具體的方法不同而已。”朱由檢一時興奮,不免要賣弄一下,“與其疑神疑鬼,患得患失,不如從源頭堵死,斷絕大臣們的奢望。”

  “陛下……”李春燁馬上就想到軍事改革的事,施鳳來打頭,在朝廷反對改革方案,結果朱由檢通過查貪墨的事,釜底抽薪,將施鳳來斬了,軍事改革的方案,也就順利在朝堂獲得通過。

  “比如大臣們貪墨的事,這可是漢人的傳統,延續了數千年,屢禁不絕,當年太祖用剝皮抽腸的方法,尚且不能治貪。”

  “陛下,目前朝堂之上,已經沒有貪墨了。”說到貪墨,這是李春燁在朝政方面唯一欽佩朱由檢的地方。

  “沒有貪墨怕是不可能的,但肯定比前幾年,比其它的朝代好多了。”朱由檢自信滿滿,“候質說說,朕是怎麼治貪的?”

  “陛下讓大臣們在《廉政文書》上簽字、宣誓。”

  “這只是從道德的層面,在整個士林樹立‘廉潔為榮、貪墨為恥’的社會風範,在白花花的銀子面前,誰還記得曾經在《廉政文書》上簽過字、宣過誓?”朱由檢搖頭,“真正讓官員們止貪的,還是‘連帶責任制’。”

  “就是讓他們的上級監督他?”李春燁似乎明白了朱由檢的意思。

  “對,朕只長著一雙眼睛,兩支耳朵,官員們貪墨了,朕不一定看得見聽得到,但他們的上級,應該能看得見或者聽得到,所以,朕讓他們的上級監督他們。”

  “陛下,現在真的沒有了萬曆、天啟年間貪墨成風的現象了。”

  “沒有一種方法是永遠奏效的,今後還會有其它的方法。”朱由檢心說,現在知道改革的重要性了吧,只有改革,大明才有新生的希望,“當然,僅有這種方法是不夠的,所以才有了《反彈律》,時刻懸在官員們的頭上,另外,大明官員的俸祿,也是實在太低了,要適當增加一些。”

  “陛下要給官員增加俸祿嗎?”

  “現在還不行,候質暫時不要對外宣揚,朝廷的財政收入還不足以大幅度提高官員的俸祿。”朱由檢想了想,“這也是朕為什麼要發展工商業、開增工商稅的重要原因,如果朝廷的賦稅收入足夠高,就可以給官員麼增加俸祿了。”

  “官員們的俸祿提高了,又可以減少貪墨行為的發生,陛下,臣明白了。”原來朱由檢看似不理政,其實,他一直在下一盤大琪,解決了大明幾乎不能解決的難題,李春燁拜倒在朱由檢的面前,“陛下為了大明,一直嘔心瀝血,可笑大臣們,包括老臣在內,一直認為陛下不喜歡繁瑣的朝政,老臣知錯了。”

  “候質不須如此,起來吧,我們還是談談臺灣問題吧。”朱由檢也是感慨萬分,自己為了大明,真所謂嘔心瀝血,沒有朋友,孤獨拼搏,連臨幸宮女的時間都沒有,奧,不是沒有時間,是沒有過心理關,“臺灣必須駐紮陸軍,候質看,調哪一支軍隊為好?”

  “陛下,臺灣的漢人與土著,操閩南語居多,而且,福建已經整編了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個軍,軍隊比較富餘。”李春燁重新落座,他看向朱由檢的目光,就更厚重了些。

  “那就從福建調派軍隊過去。”朱由檢頓了一會,“也不用太多,臺灣還有南海艦隊的基地,一個師足矣。”

  “是,陛下,臣回去之後,立即調派福建軍隊入台。”李春燁拱手受命,“還有一事,鄭芝龍說,南海艦隊滅了臺灣的土著大肚王國。”

  “候質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陛下,依臣看,滅了也就滅了,臺灣屬於大明,絕對不能出現一個獨立的王國。”

  “候質說得是,屬於我的東西,先要保護好。”朱由檢十分贊同李春燁的觀念,但他比李春燁看得更遠,“如果任由大肚王國存在,遲早它會落入西夷之手,到時候大明又要從西夷的手裡奪取。”

  “陛下……”這是什麼理由?李春燁不解,反正西夷的海軍,又不是大明的對手。

  “在臺灣戰鬥,大明佔據地理上的優勢,補給線非常短,獲勝應該沒有問題,問題是戰後。”朱由檢目視李春燁,“候質,大明現在根本無法消滅西夷,更無力在西夷的家門口打敗他們。”

  “陛下是說,西夷失去在臺灣的據,還會調派海軍,與大明決戰?”

  “應該是這樣。”

  “陛下,即使西夷的海軍再次來到臺灣,恐怕也難以擊敗大明的海軍吧?”

  “在臺灣,西夷應該難以擊敗大明,哪怕他們聯合起來,可是,南海艦隊不會永遠在臺灣盤旋,南海艦隊遲早會進入南洋,還會進印度洋,甚至去西夷,在西夷的家門口,南海艦隊還能打得贏西夷的聯軍嗎?”

  “陛下的意思是……”李春燁也曾想過這個問題,但他沒想得這麼長遠,也不知道南海艦隊的長遠目標。

  “其實,大明不需要打敗西夷的聯軍,既然西夷有許多國家,他們之間必然有矛盾,也會有戰爭。”

  “陛下是說,要分化他們?”

  “對,就是分化他們,拉一個打一個,這樣大明才不用面對西夷的聯軍,而且,我們的朋友,也會給我們提供其它西夷國家的狀況與弱。”

  “陛下臣有些明白了。”

  朱由檢微微一笑,這李春燁,倒是挺謙虛的,“所以,我們要做好自己的事,比如臺灣,既然是我們的,就不用絲毫含糊,讓西夷早些認識到這一,也省得與他們在這些問題上結下仇恨,破壞雙方的合作關係。”

  “陛下是要與西夷合作了?”

  “既然大明暫時不能征服所有的西夷,那合作就是難免的,即使不是為了貿易,也必須合作,大明不能與所有的西夷都成為敵人。”

  “陛下準備與哪些西夷合作?”

  “候質收到鄭芝龍的軍報,必定仔細看過了,這份軍報上,有什麼問題嗎?”

  “問題?”李春燁大驚,他迅速將軍報的內容,在腦海裡過了一遍,“陛下,有什麼問題?老臣怎麼沒看出來?”

  “候質,鄭芝龍俘獲了多少荷蘭人?”

  “軍報上說,有五百九十六人,包括荷蘭的商人。”

  “不錯,西夷與大明不一樣,他們一旦打不過,就會向對手投降,指揮官不會受到責罰,最多被剝奪指揮權。”

  “奧?原來西夷是這樣的?”

  “可是候質有沒有發現,為何沒有西班牙俘虜?”

  “的確沒有西班牙俘虜。”李春燁這才想起,“難道西班牙人至死不降?”

  “不可能。”朱由檢斷然否決,“西班牙人一旦戰敗,肯定投降,這是西夷的共性,他們這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士兵不再傷亡。”

  李春燁有些明白了,“陛下,難道鄭芝龍殺了西班牙降兵?”

  “應該是這樣,否則,絕不會沒有西班牙降兵的。”

  “陛下……”李春燁替鄭芝龍緊張起來,鄭芝龍殺了降兵,還敢隱瞞不報,欺騙朱由檢。

  “朕一直不主張殺降兵,要是讓別人知道你殺降兵,不僅他們的國家會與大明拼命,就是別的軍隊,將來與大明對壘的時候,也絕不會投降,明知道你會殺降兵,誰還會投降送死?”

  “陛下,那鄭芝龍……”

  “這次就算了,也算事出有因,國防院派人給鄭芝龍送去朕的口諭,以後不要隨意殺降兵了,西班牙才幾百萬人,真的不夠殺。”

  “事出有因?”李春燁不解,朱由檢待在京師,連皇宮都沒出,怎麼知道事出有因?他這個國防院長反而不知道。

  “候質忘了上次接見鄭芝龍的事?”

  “陛下是說,因為西班牙人曾經殺了數萬漢人的事?”李春燁想起來了,當時鄭芝龍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他也沒太在意,畢竟都過去幾十年。

  “應該是為了這件事。”朱由檢緩緩頭。

  李春燁也是頭,“陛下,臣明白了,臣一定派人當面訓斥鄭芝龍。”

  “也別太過分,鄭芝龍畢竟是為了漢人復仇,方式不對,心思還是不錯的。”朱由檢轉個話題:“既然鄭芝龍殺了西班牙的降兵,大明暫時恐怕無法和西班牙合作了,那就荷蘭吧。”朱由檢心說,西班牙已經沒落,而荷蘭是興起的國家,特別是它的造船業,那是相當的發達,沒准大明還能學習它的造艦技術,加快海軍的發展。
炎雞 發表於 2019-9-7 11:26

第353章 裁軍

  “陛下,南海艦隊剛剛打敗了荷蘭人,將他們從臺灣驅趕出去,他們會和我們合作嗎?”李春燁覺得,朱由檢畢竟太年輕了,人情世故還是不懂。

  “西夷與我們不一樣,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他們會接受現狀。”朱由檢好似摸准了荷蘭人的脈搏,“西夷不會看重仇恨,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敵人,或者朋友。”

  “陛下,西夷有奶就是娘,這樣的合作,可靠嗎?”李春燁又轉入另外一種擔憂。

  “沒關係,大明與他們只是合作,不是兄弟,我們的利益,還是由我們自己掌控。”

  “奧!”李春燁似懂非懂,其實,他根本沒有擺正大明與西夷的關係。

  朱由檢忽然想到造船的事:“那個荷蘭造艦專家,叫做斯特恩吧,現在怎麼樣了?”

  “回陛下,本來福州造船廠的工匠們,已經設計出了圖紙,都準備造試驗艦了,但斯特恩硬是更改了圖紙,他說艦船太寬,航速必然下降,而且,不知道怎麼回事,他還在左右舷各增加了一門火炮,使新式艦船的火炮數量達到四十四門。”

  “這個斯特恩,還真是個人才?”朱由檢大喜,看來這個斯特恩一定要留住,要是這樣的人才多,大明的發展就會快得多。

  “是不是人才,得等艦船製造之後,才能正式下結論。”李春燁還是不太信任這些西夷人,要不是朱由檢力挺斯特恩,他是絕對不會讓斯特恩進入福州造船廠的。

  “試驗艦造了嗎?”

  “回陛下,已經開始建造了,但要下水,至少要一年的時間。”

  “一年?這麼久?”朱由檢皺起了眉頭,這個試驗艦就要一年,那真正的艦船下水、入列,還要等到猴年馬月?“能不能加快?有足夠的木料嗎?”

  “陛下,不是材料的問題,而是人手。”

  “人手?大明缺少造船工人嗎?”

  “陛下,福州造船廠只是一個中等規模的造船廠,工匠人數不足。”

  “那南京、廣州的造船廠呢?他們不是有熟練的工人嗎?現在南京、廣州的造船廠不是暫時停產了嗎?將這些熟練的工人抽調過去。”

  “那這兩個造船廠將來怎麼辦?”

  “現在他們在停產階段,工人閑著也是閑著,將來恢復生產的時候,再讓他們回去。”

  “是,陛下。”李春燁覺得朱由檢真是大手筆,“如果工人數足夠,半年內試驗艦應該可以下水。”

  “另外,候質不是見過火器局的生產單元嗎?讓這些造船廠也開始流水線生產,這樣很快就能培養大批熟練的工人,造艦的速度肯定會大大加快。”

  “是,陛下。”說到火器局,李春燁突然想到後膛槍的事,“陛下,後膛槍已經造出了十萬支,應該配發給哪支軍隊?”

  “後膛槍?就是上次說的從後膛入彈的火槍?”朱由檢想起來了,李春燁曾經跟他說過。

  “陛下,這種槍比燧發槍更加先進,使用的時候,槍下面掛著一個子彈袋,可以裝五顆子彈,士兵要是熟練了,這五顆子彈可以在一分鐘之內發射出去。”

  “後膛槍的戰鬥力可靠嗎?”一種新式武器的誕生,必須經過大量的試驗,沒有戰場的檢驗,朱由檢有些不放心。

  “陛下,經過多次驗證,品質和工藝上應該沒有問題,誰敢拿士兵的性命開玩笑?如果工藝不成熟,火器局也不會批量生產。”李春燁覺得有些奇怪,朱由檢一向對新式火器非常熱心,今天怎麼對後膛槍沒什麼興趣?

  “後膛槍的子彈,與燧發槍一樣嗎?”朱由檢不希望軍隊的火器五花八門,萬一到打仗的時候,子彈與槍不配套,那就麻煩了。

  “陛下,後膛槍的子彈,與燧發槍不一樣,兩者不能通用。”李春燁似乎有些明白了朱由檢不熱心的原因了。

  朱由檢長長地思考了一會,“陝西的軍隊整編得怎麼樣了?”

  “陛下,西安有了火器製造廠,陝西軍隊的整編加快了,除了原來整編的五個軍,其餘的軍隊全部改編完畢,整為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五個軍,但只有第二十七軍配備的了火器,一旦西安火器製造廠生產出足夠的燧發槍,立即配給給軍隊。”

  “這樣吧,這十萬支後膛槍,全部運到陝西,配備個祖大壽的第十三軍、第二十八軍、第二十九軍,原來第十三軍的燧發槍,轉給第三十軍,這樣陝西只差第三十一軍沒有配備火器了,西安火器製造廠的壓力會小。”

  “陛下,後膛槍可是大明最先進的火器,難道不配備京師軍?”李春燁不解,大明立國以來,京師軍都是最強大,這樣政局才會穩定。

  “候質,京師軍最近打仗的機會不多,這些新式火器配發給京師軍,實在是浪費。”

  “陛下,後膛槍配發給陝西軍,是否要打韃靼蒙古了?”

  “暫時不會。”其實朱由檢最頭疼的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利用騎兵的速度優勢,時不時地擄掠大明的物資和人口,讓大明的北方不得安寧,“韃靼遲早是要打的,他們牽制了大明的三十萬軍隊,但大明現在要全力支持南海艦隊,暫時不會向韃靼人挑起戰爭。”

  “奧,臣明白了。”

  “另外,後膛槍不用生產了。”

  “為什麼?陛下,後膛槍的射程不輸於燧發槍,射速比燧發槍快。”李春燁心說,後膛槍至少比燧發槍先進半代。

  “候質,後膛槍只是一種過渡性的火器,它很快就會被新式火槍取代。”

  “新式火器?”

  “更新式的火槍,子彈內部裝有火藥,不再需要燧石,使用非常方便,無論在地面上,還是在馬背上,都可以裝彈、瞄準。”朱由檢想起了立裝槍,實際上就是最古老的步槍,“可惜,子彈殼是紅銅做的,需要消耗大量的紅銅。”

  “陛下,火器局已經在研發這種火槍,上次臣去火器局觀摩,他們已經在研製,只是還未成功。”

  “奧?朕有時間的時候,一定去火器局看看。”聽說步槍有了著落,朱由檢頓時興奮起來,一旦步槍研製成功,機槍也就不遠了,這種連發的機槍,才是步兵的寶貝。

  “陛下……”李春燁支支吾吾。

  “候質有什麼就直說吧,此處並沒有外人。”

  “陛下,眼下已經整編出處三十二個新編軍,加上馬世龍的十萬軍隊、薊州的十萬軍隊、遼東孫大人的十萬軍隊沒有整編,大明軍隊已經超過一百三十萬,加上中五省、南五省還沒有整編的府兵,恐怕已經超過兩百萬了,這軍餉就是一大筆銀子……”

  “嗯。”朱由檢微微頭,現在燧發槍的生產速度加快,但不能再無限制整編新軍了,李春燁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新軍的軍餉比原來的府兵高得多,難怪朝廷賦稅收入增大,財政狀況卻沒有根本好轉,要不是幾次戰爭的擄掠,恐怕早就入不敷出了,“候質說得對,是要全盤考慮了。”

  “陛下,京師的軍隊,還要整編嗎?”

  朱由檢想了一會,“遼東孫大人的十萬軍隊,現在只是修路工人,孫大人現在擔任遼寧省長,已經脫離軍隊,等第一大道修築完畢,這十萬人全部退役,或者回原籍,或者在遼東落戶,總之,全部轉為百姓。”

  “陛下,這就省去了十萬人的軍餉。”

  “另外,薊州現在已經不是前線,這十萬軍隊已經不需要了,你去讓人這些解散這一支軍隊,除了極少數特別優秀的士兵或者軍官,其餘的全部退役,轉為普通百姓。”

  “陛下,薊州是京師的北大門,一旦薊州軍隊解散,京師的北方不是門戶大開嗎?”

  “候質不用著急,薊州之北,已經是大明的科爾沁,也有大明的駐軍,今天的韃靼,已非昔日的蒙古鐵騎,我不去征服他們,他們就該燒高香了。”

  李春燁想到,朱由檢早已佈局關外,關外有大明的駐軍,實際上已經將可能的戰線大大北移,無論是否發生戰爭,京師已經不是國門了,“陛下,這裁撤的二十萬軍隊,已經節約大量的軍餉,那馬世龍的十萬軍隊怎麼辦?是裁撤還是整編?”

  “京師現在有二十萬新軍,這十萬軍隊,暫時是用不上了。”朱由檢突然想到一件事,“這樣吧,這十萬軍隊,擇優整編為一個軍,由馬世龍任軍長,其餘的士兵,就讓他們退役吧。”

  “是,陛下。”李春燁暗暗驚歎,朱由檢三下兩下就裁撤了二十七萬軍隊,光士兵的俸祿,每年就節約一百六十多萬兩,如果加上武器裝備和糧食,應該不少於二百萬兩。

  “候質,這樣一來,北五省的軍人,全部轉為職業軍人了吧?他們的戰鬥力能得到保證嗎?”

  “陛下,現在軍人不但能按時領到俸祿糧餉,待遇和以前那是天壤之別,士兵戰鬥力已經在北伐和南征中得到初步檢驗。”

  “北五省的府兵已經完全解決了,開年之後,就要解決中五省的府兵了,最好南五省的府兵一道解決,朝廷不能永遠留下這顆毒瘤。”
炎雞 發表於 2019-9-7 11:27

第354章 緬人好戰

  “陛下……”李春燁不知道朱由檢又想到哪兒去了。

  “候質,新政在北五省試行了這麼長時間,大臣們應該放心了吧?”

  “陛下是要將新政推廣到中五省與南五省?”李春燁不太關心新政,他是國防院長,關心的只是軍隊,中五省與南五省的府兵,才是他關注的重。

  “既然新政運轉流暢,又能給朝廷、百姓帶來好處,自然要在全國推行。”朱由檢已經下定決心了,江南富庶之地,現在繳納的賦稅還不如河北、陝西,無論如何說不過去,他也不怕江南富商反對,大不了強行鎮壓,現在西夷還未大規模東侵,大明有時間清理內政,“朕打算,開年之後,新政就要向南推行,府兵制初步解決。”

  “陛下,中五省府兵數量巨大,這些府兵怎麼辦?難道也要移民關外?”

  “中五省府兵數量雖然不少,但有江南、浙江、湖廣這些富庶之地,士兵即使失去土地,暫時還不會挨餓,朕只是先行登記,以後再說。”朱由檢的目光有些陰鬱,“朕擔心的倒是南五省的府兵,廣東、福建、雲南的府兵已經整編結束,剩餘的府兵已經不多,必要時可以移民臺灣,但廣西、貴州兩省,到現在都沒有改土歸流,更別說府兵了。”

  “陛下是要在南方採取行動了?”

  “行動肯定有,但朕現在還沒考慮成熟,待新年過後再說吧。”

  李春燁已經記住朱由檢的每一句話,“陛下,南海艦隊可能還有戰爭,國防院應該怎麼支持他們?”

  “海上的戰鬥,陸軍幫不上什麼忙,你只要給南海艦隊足夠的糧食和彈藥就行,另外,加快新式艦船的建造。”

  “是,陛下。”

  “朕憂心的倒是緬甸。”朱由檢少見地皺起眉頭。

  “陛下終於要征伐緬甸了?”

  “南海艦隊入南洋,只是時間問題,朕必須早做打算,為他們準備更多的基地。”

  “陛下,緬甸也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國。”

  “不征之國?候質難道忘了,大明與緬甸,已經打了不止一次吧?現在還談不征之國?”朱由檢估計,明軍征緬,朝廷反對的聲音不會太強烈,他甚至打算,征緬之前,不在朝堂討論,“候質能給朕說說緬甸的概況嗎?”

  “那老臣就班門弄斧了。”李春燁早就知道朱由檢有征緬的打算,所以他將緬甸的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大約五千年前,緬甸的伊洛瓦底江地區就有人居住,但緬族人不是緬甸的土著,這裡最初的土著,是來自爪哇的矮黑人。”

  “矮黑人?”朱由檢一愣,難道傳說中的矮黑人真的存在?“矮黑人到底長得什麼樣的?”

  “陛下,這只是史料記載,都五千年,誰見過這些矮黑人,再說,緬甸現在早就沒有矮黑人了。”

  “那現在的緬甸,是向我們一樣的黃種人嗎?”朱由檢依稀記得,南亞人與漢人差不多,好像眼睛特別大,眉骨特別高。

  “是和我們差不多,大約春秋晚期,楚國人莊橋進入雲南,擴地千里,中原王朝和緬甸之間始有交往,並逐漸形成舉世聞名的‘南方絲綢之路’。”

  “……”朱由檢沒有說話,示意李春燁繼續說下去,因為李春燁說到漢人與緬甸的關係,他隱隱有一絲期待。

  “大約兩漢交接的時候,中原地區的哀牢人分為兩支,沿著瀾滄江南下,一支佔據了真臘,也就是明初所謂的老撾宣慰司,另一支進入暹羅、緬甸,在緬甸境內的,現在成為孟人,居住在錫當河流域。”

  “孟人是從中原遷移過去的?那他們自己承認嗎?”朱由檢沒想到緬甸與大明竟然還有這樣的關係,這正是他要尋找的征伐依據,至於哀牢人,朱由檢選擇性遺忘了,他們根本不是漢人。

  “陛下,這都快兩千年了,他們自己恐怕都忘了自己從哪裡來的。”李春燁苦笑著搖頭,“不過,孟人一直與緬人不和,倒是比較親近大明。”

  “親近就好。”朱由檢在心中盤算著,一旦征服緬甸,先將孟人歸化過來,“候質,你繼續說,看看還有多少有用的東西。”

  “後來,來自青藏高原的藏緬人南遷至緬甸,大約在漢末的時候,緬族人的一支——————驃族人南下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建立驃國,以卑謬為都城。”

  “緬族人也是從大明的國土上遷移過去的?那他們應該也是大明的後裔。”朱由檢才不管他們是不是漢人。

  “陛下,緬族人對大明比較仇視,應該不會承認他們是大明的後裔。”

  朱由檢心說,只要有征伐的理由就行,管你是誰的後裔,“候質繼續。”

  “大唐太和六年(西元832年),驃國被同為藏緬人的南詔國所滅,驃人四處逃散,逐漸與叫棲一帶的緬人融合,大唐時代的南詔國,陛下應該知道吧?”

  “就是那個夾在大唐與吐蕃之間的南詔國?”

  “正是這個南詔國。”

  “原來他們也是緬人,藏緬人,難怪他們比較親近吐蕃。”

  “與驃國並立存在的,孟人在怒江下游的毛淡棉建立直通國,並且興建了白古城,驃國滅亡之後,直通國統治了整個下緬甸。”

  “這個直通國,可是鄭和下西洋是的白古王國?”朱由檢多次在大明的典籍中見到白古王國,遇上隨口問了句。

  “陛下,這還不是那個白古王國,但應該是他的前身。”

  “……”

  “大約在北宋初年,定居叫棲一帶的緬人建立了蒲甘王朝,定都蒲甘,大宋慶曆四年(西元1044年),蒲甘統一緬甸全境,創建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蒲甘王朝。”

  “緬甸在1044年才建立的統一王朝?”朱由檢在心中默算,比漢人可是晚了三千年。

  “蒙元至元二十四年(西元1287年),忽必烈率蒙元騎兵入侵蒲甘王朝,使蒲甘王朝失去獨立性,蒙元元貞四年(西元1297年),蒲甘王朝正式滅亡,蒙元在此設立‘緬中行省’,後來併入雲南行省。”

  “什麼,蒙元曾經完整地統治了緬甸?那大明征緬,還要什麼理由?大明繼承了蒙元的統治,凡是蒙元統治過的地方,理當是大明的土地。”朱由檢狂喜,有這一條就夠了,何必費心找出無數條不充足的理由?

  “陛下,蒙元在緬甸的統治,時間並不長,所以緬甸並沒有完全歸化,幾乎就在蒙元滅掉蒲甘王朝的同時,孟人在南方建立白古王朝,定都白古,撣人在北方建立阿瓦王朝,首都阿瓦,此外,緬甸的土地上,還有東籲、孟養、孟密、阿拉乾等許多小國,南方的白古王朝,就是大明典籍中的那個白古。”

  “奧……”

  “蒙元的統治結束之後這些國家之間發生了激烈的戰爭,其中最大的白古王朝與阿瓦王朝,爆發了長時間的戰爭,大明典籍上稱為‘四十年戰爭’,戰爭削弱了這兩個國家的實力。”

  “……”

  “這兩個國家之間長時間的戰爭,讓國內的人口大量流亡東籲,東籲王朝逐漸強大起來,大明嘉靖十八年(西元1539年),東籲王朝滅掉了白古王朝,並與大明嘉靖二十五年(西元1546年)遷都白古,大明嘉靖三十四年(西元1555年),東籲王朝滅掉了阿瓦王朝,實現了緬甸歷史上第二次統一。”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東籲王朝是哪一族人所建?”

  “陛下,是緬族人,他們占緬甸人口的大多數,緬人比較好戰,自從東籲王朝建立之後,一直南攻北伐,除了實現緬甸的統一外,還多次進犯暹羅的大城王朝。”

  “大城王朝?這是哪兒冒出來的國家?”

  “陛下,大城王朝在緬甸的東面,南臨大海,北面是大明的雲南,在大明的典籍中,稱為暹羅。”

  “暹羅?”朱由檢還是不熟悉這個名字,但根據它的地理位置,朱由檢估計是泰國。

  “現在這個國家的名字,就是大城王國,陛下,說起來很有趣,建立大城王國的烏通王,還是漢人的後裔。”

  “漢人的後裔?那大城王朝與大明還算友好嗎?”

  “陛下,大城王朝也屬於太祖定下的十五個不征之國,大明立國之後,常常朝貢,現在倒是沒有訊息了。”

  “嗯,朕知道了,你繼續說。”

  “大明嘉靖四十二年(西元1563年),東籲王朝的國王莽應龍派了四十萬大軍大舉入侵大城王朝,並且攻佔了他們的都城大城,但東籲的軍隊離開後,大城王朝複國成功,大明嘉靖四十七年(西元1568年),東籲王朝再次大規模入侵大城王朝。”

  “候質,這些歷史,年代並不久遠,但不太可信,東籲王朝有多少人口,能組織四十萬大軍嗎?”朱由檢覺得,有時候歷史也會騙人。

  “陛下,這東籲王朝,就像是遊牧民族,一旦打起仗來,成年男子幾乎全民皆兵。”

  “這樣窮兵黷武,比朕還喜歡打仗,這個國家,還有發展的能力嗎?”朱由檢自嘲地笑笑。

  “陛下說得不錯,無休止的戰爭,耗盡了東籲王朝的國力,大明萬曆二十七年(西元1599年),阿卡族人佔領了東籲王朝的都城白古,東籲王朝被迫遷都阿瓦。”

  “這個東籲王朝,還是不滅?”

  “沒有,陛下,東籲王朝還死灰復燃了,大明萬曆四十一年(西元1613年),東籲王阿拉畢隆重新收復了失地,並且趕走了登陸的葡萄牙人,重新統一了緬甸,東籲王朝一直堅持到了現在,但他們與大城王朝依然戰爭不斷,看來雙方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到現在?沒有了?候質怎麼沒說到大明與緬甸的戰爭?”朱由檢不明白,李春燁為什麼忽略緬甸最重要的一段歷史,難道他是擔心自己也像緬人一樣,窮兵黷武?
炎雞 發表於 2019-9-7 11:27

第355章 誰當權都欺負大明

  “陛下,說到大明與緬甸的戰爭,必須要說到大明立國之初在南方的統治情況,這一段的歷史比較晦澀,陛下願意聽嗎?”

  “再晦澀朕也要聽,這是朕繞不過去的坎,緬甸,朕是勢在必得。”

  “好,那臣就從大明立國之初講起。”李春燁大大喝了口濃茶,話說得這麼多,估計嗓子都快冒煙了。

  朱由檢也不著急,“好,候質繼續,朕今天有的是時間。”

  “陛下,那老臣儘量簡要說說,如果陛下要南征緬甸,很可能與這些事情有一定的關係。”

  朱由檢已經在洗耳恭聽了。

  “大明洪武二十一年(西元1388年),太祖在雲南的西南設了六個宣慰司:孟養司,府治孟養,在伊洛瓦底江上游(今緬甸克欽邦);木邦司,府治木邦,在孟養司以南(今緬甸撣邦);緬甸司,府治阿瓦,在木邦司以西、孟養司西南(今緬甸勃固省);八百大甸司,在薩爾溫江以東、瀾滄江以西(今泰國清邁、緬甸克倫邦);車裡司,府治景洪(今雲南西雙版納);老撾司,府治琅勃拉(今老撾)。”

  “這六個宣慰司到底是大明的藩屬國,還是大明的屬地?”

  “應該是介於這兩者之間,各個宣慰司的土司由當地的頭人擔任,但大明在當地有駐軍,而且後來緬甸入侵的時候,這些土司還組織軍隊抵抗,基本上是與明軍戰鬥在一起的。”

  “奧。”朱由檢就不明白了,大明的軍隊,加上當地土司的協助,怎麼就打不過小小的緬甸,難道緬甸也像北方的遊牧民族那樣,騎兵天下無敵?不太可能,據說緬甸山多,根本不適合騎兵。

  “太祖以西平侯、征西將軍沐英鎮守雲南,管轄地就包括這六個宣慰司,沐英將軍用軍隊墾田、開荒、修路,以加強對六司的統治。”

  “沐王府?現在的第十九軍長沐啟元不就是沐英的後人、繼任沐國公嗎?”朱由檢有了主意,雲南是由沐王府代為管理的。

  “正是,沐啟元就是現任的沐國公。”李春燁心說,朱由檢對大明的歷史,也不是一無所知。

  “好,候質,你繼續說。”

  “這六司歸屬發生變化,乃是始于撣族人在北方建立了阿瓦王朝,但阿瓦王朝建立後,依然是大明的藩屬國,與大明關係依然和睦。”

  “……”你都脫離大明自立門戶了,還談什麼和睦?但朱由檢沒有打斷李春燁的敘述。

  “大明嘉靖三十四年(西元1555年),東籲王朝滅掉了阿瓦王朝,大明朝廷並沒有干涉,但東籲王朝開始了蠶食大明的土地。”

  “……”

  “萬曆四年(西元1576年),東籲王朝開始大舉入侵孟養,但大敗于孟養土司思個,被迫撤軍;萬曆七年(西元1579年),東籲王朝再次進攻孟養,思個被俘,拒不投降,被東籲王莽應龍殺害,孟養、木邦大片土地被東籲王朝侵佔。”

  “只有當地土司作戰,那沐王府呢?大明朝廷呢?”朱由檢大怒,這是大明的土地,總不能只有當地的土司單獨抗敵吧?

  “陛下息怒。”李春燁也沒辦法,時光不能倒流,歲月匆匆已過,他只能向朱由檢講解當時的歷史,“大明朝廷姑息了東籲王朝,一再安撫莽應龍,但莽應龍從未理睬。”

  “一群混蛋。”朱由檢罵過之後,才想起這是在罵萬曆皇帝,自己名義上的祖父,他趕緊轉換話題:“候質,還有嗎?”

  “大明萬曆九年(西元1581年),東籲王莽應龍去世,其子莽應裡繼位,繼續向北擴張,大明萬曆十年(西元1582年),東籲王朝第三次大規模入侵雲南,兵鋒指向姚關(今雲南施甸縣),萬曆十一年(西元1583年)正月,東籲軍相繼相繼進犯施甸(今雲南施甸)、順寧(今雲南鳳慶)、盞達(今雲南盈江),深入到騰越(今雲南騰沖)、永昌、大理、蒙化(今雲南魏山)、景東,朝廷這才震動。”

  “這次朝廷要動真格了吧?”朱由檢終於緩口氣,好像他就在那個血雨腥風的戰場上。

  “陛下說對了,這次朝廷以劉綎為騰越遊擊、鄧子龍為永昌參將,全力反擊,大敗東籲軍于姚關以南的攀枝花,將東籲的軍隊逐出雲南。”

  “是逐出,而不是消滅?”朱由檢有些遺憾,“東籲軍都打到攀枝花了?”

  “陛下真是看到了關鍵,萬曆十二年(西元1584年),莽應裡第四次興兵來犯,再次被明軍擊敗,東籲王朝的勢力,被全部趕出孟養、木邦等地,萬曆十三年(西元1585年),車裡宣慰刀糯猛回歸大明,除緬甸司外,大明已經收回其餘的五個宣慰司。”

  “……”

  “但此後,東籲軍還是不斷入侵大明,特別是萬曆二十一年(西元1593年),東籲軍大舉進犯,號稱三十萬大軍,戰象百頭,明軍戰事逐漸不利,丟失了大片的領土,戰爭突然停了下來。”

  “咦,東籲王朝大獲全勝,戰爭怎麼會突然停了下來?是大明答應了他們什麼條件,還是東籲國內出現了內亂?”朱由檢不相信,好戰的東籲,會突發菩薩心腸。

  “陛下說得不錯,東籲王朝的確是內部出了問題。”李春燁心說,這年輕的皇帝,在軍事上還真是天才,“東籲王朝在入侵大明的同時,也不斷入侵南部的大城王國,從萬曆十二年(西元1584年)到萬曆二十一年(西元1593年),東籲王朝對大城王朝發動了五次侵略,由於兩線作戰,五次侵略最終全部失敗,到萬曆二十二年(西元1596年),大城王國終於開始了反攻。”

  朱由檢暗暗歎息,小小的大城王朝,在遭到東籲王朝的多次侵略之後,都會報復性入侵,可是龐大的大明,從來沒聽說過主動進攻東籲,“大明有沒有乘機收復失地?”

  “收回了部分,主要是這些地方的土司主動歸順大明。東籲王朝外部遭到大城王朝的入侵,內部也是烽煙四起,各地的土司紛紛宣告獨立,所以,東籲再也無力入侵大明。”

  “可惜,大明沒有乘機收回所有的失地,削弱東籲王朝,只是滿足于暫時的和平,一旦東籲王朝度過暫時危機,必定會捲土重來。”朱由檢緩緩搖頭歎息,這不僅是因為大明北方的邊患太重,而是漢人缺少戰略眼光。

  “難道陛下看過這段歷史?”李春燁又眯起雙眼,眼中的精光從狹小的眼瞼間露出來,“果如陛下所言,莽應裡陷入統治危機,他的弟弟良淵侯乘機在北方擴大勢力,並向北擴張,萬曆二十七年(西元1599年),他的軍隊進攻孟養,被明軍擊退。”

  “娘希匹,怎麼誰當權都欺負大明?”朱由檢恨不得一拳將面前的案幾拳個粉碎,“當我大明是好欺負的?這些宵小之徒,就該屠絕。”

  李春燁嚇了一跳,他從來沒有看到朱由檢真正發怒,永遠是雲淡風輕的樣子,實在不高興了,也不過皺著眉板著臉,像這樣罵娘的,倒是難得見到。

  “陛下不要著急,這段歷史快完了,萬曆三十年(西元1602年)、萬曆三十四年(西元1604年),良淵侯兩次進攻大明,侵佔孟養等大片土地,萬曆三十五年(西元1605年),良淵侯去世,其子阿拉畢隆繼位,萬曆三十四年(西元1606年),阿拉畢隆指揮三十萬軍隊進攻木邦,木邦失陷。”

  “又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東籲王。”朱由檢冷冷地說。

  “木邦失陷後,大明與東籲王朝之間的戰爭,也隨之結束了。”李春燁也結束了關於這段歷史的談話。

  “結束了?為什麼?他們沒有繼續攻打雲南嗎?”朱由檢覺得奇了怪了,東籲的軍隊佔據優勢,為什麼突然結束了戰爭,難道又是發生內亂?

  “這個,老臣就不知道了,總之,自那以後,大明與東籲之間,再也沒有發生過戰爭,東籲的軍隊也沒出現在大明的國土上,也許阿拉畢隆正在進行統一整個東籲王朝。”

  “沒關係,朕已經向這些地區派去了偵訊,不久之後,應該會有訊息回來。”朱由檢也想知道阿拉畢隆到底在做什麼,都過去二十多年了,也許阿拉畢隆死了也說不定。

  “陛下已經派去偵訊了?”李春燁大驚,看來朱由檢已經做好了征伐緬甸的心理準備,那自己這個國防院長,也該做什麼了。

  “一個月前就派出了。”朱由檢岔開話題,“候質,說實話,你如何看待征緬戰爭?是該打還是不該打?”

  “陛下,說實話,臣覺得這場戰爭,肯定是該打,一來是陛下所說的打通印度洋出海口,二來東籲王朝屢次入侵大明,不能不施以懲罰,否則,周圍的藩屬國,如何看待大明?”

  “候質說得不錯,這樣看來征緬戰爭還是必須的。”朱由檢已經恢復了平心靜氣,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他暫時撇開了自己的感情,“但這是你我君臣心裡的理由,如果放到朝堂上,大臣們怕是不太理解。”

  李春燁心說,你要做事,啥事考慮過大臣們的意見了?北伐建奴、推行改革,甚至為了軍隊改革的事,將施鳳來抄家滅族了,“陛下,臣最擔心的倒不是大臣們反對,臣擔心的是,現在南海艦隊正在臺灣,隨時可能與西夷展開海戰,大明此時征緬,時機是否合適?”

  “候質不必擔心,征緬戰爭對大明來說,只是一場局部戰爭,規模不會太大,也許你我君臣談話的這回,戰爭就結束了。”
炎雞 發表於 2019-9-7 11:28

第356章 羽化

  李春燁吃了一驚,這年輕的皇帝,怎麼狂妄到這種地步?“陛下……東籲王朝屢次入侵周圍的國家,包括大明,其軍隊的戰鬥力不會小吧?”

  “候質,大唐是不是強大?”

  “當然,在漢民族的歷史上,大唐是少有的強盛之朝代,所謂漢唐盛世嘛!”李春燁不知道朱由檢又要兜什麼圈子。

  “大唐與吐蕃,打了多少年,不過維持均勢,甚至大唐還送去文成公主和親。”朱由檢端起面前的茶杯,眼睛緊盯著杯中的茶葉,任李春燁對他拋出各種不同的表情,“可是到了朕的手裡,多長時間就徹底解決了兩藏問題?要不是擔心有違天和,朕倒是可以將所有的藏人都滅了。”

  “陛下……”李春燁只有敬仰的份,朱由檢說的是事實,剛剛過去的歷史,別人想篡改都篡改不了,他還想到了北方的建奴,那是大明數十年都沒有解決的國患,到了朱由檢手裡,只一次北伐,徹徹底底將建奴的勢力消滅得乾乾淨淨。

  “候質,朕不是狂妄吧?”朱由檢笑看著李春燁,那是相當的溫和。

  “陛下……”李春燁隱隱覺得不對,可是又找不到反駁的理由,“陛下,大明這是怎麼了?”

  “羽化,候質,你懂羽化是什麼意思嗎?”

  “羽化……”李春燁真的不懂,他只能茫然地搖搖頭。

  “就像一隻毛蟲,在它還是蟲子的時候,螞蟻都可以欺負它,一旦這只毛蟲羽化成蝶,展翅高飛,豈是永遠在地面上生活的螞蟻可以比擬的?”

  “毛蟲……蝴蝶……螞蟻……”李春燁小聲念叨著,突然,他的眼睛一亮:“陛下,臣明白了,以前的大明,就像是一隻毛蟲,他在羽化的時刻,身子是最弱的,所以蒙古、建奴,甚至小小的東籲王朝也會跑來咬上一口,現在這只毛蟲已經羽化成蝶,正在高空飛翔,原來的蒼蠅蚊子螞蟻已經不能與它為伍了。”

  “候質說得好,應該就是這個意思。”朱由檢暗暗讚歎,李春燁年紀不小,學習起來倒是挺快的。

  李春燁心說,比個什麼不好,非得比個鬧心的毛蟲,而且毛蟲羽化之後,也只是獨善其身,依然是許多鳥雀啄食的目標,“陛下,大明這條毛毛蟲,現在已經羽化成蝶,將意欲何往?”

  “這個……朕真的不知道,但朕現在要做的,就是拿回原來屬於大明的東西,以及將來必須屬於大明的東西,包括東籲王朝。”

  “陛下,征緬戰爭,真的是規模不大的戰爭嗎?”

  “候質放心,第一,規模不會大;第二,時間不會長;第三,花的銀子不會多。”

  李春燁默默頭,以他對朱由檢的瞭解,這個‘三不’的承諾,應該不是吹噓,“陛下,我們現在需要做什麼?”

  “理由,征伐東籲王朝的理由,這個理由要讓大臣們能夠接受。”

  “老臣倒有幾條理由,陛下看看,到時候能否說服大臣們。”

  朱由檢將自己的目光,全部投到李春燁的臉上,發現李春燁難得地發出會心的微笑,這只老狐狸!他應該早就為征緬想好了理由,“候質說說看。”

  “第一、緬甸曾經是蒙元的領土,蒙元曾經在緬甸立省,大明繼承蒙元,理應收回故土。”

  朱由檢頭,這應該是一條不錯的理由,就像沐啟元收回拉達克一樣。

  “第二、太祖曾經在緬甸設立六個宣慰司,如今只剩一個車裡宣慰司,太祖親定的屬地,後世子孫必須收回,否則就是不肖,不肖之君,不肖之臣,況且,東籲王朝屢次進犯大明,不能不稍事懲罰。”

  這個理由很老套,好像是朱由檢用過的,但朱由檢不管這個理由多麼老土,只要適用就行,誰管他是黑貓白貓?

  “第三、東籲王朝的國土上,緬人來自大明青藏高原,孟人也是來自大明,加上漢人,總人口已經占東籲的八成之多,就是撣族,也與大明國內的傣族同源,這些忘了祖宗的遊子,是該回家的時候了。”

  這個理由倒是新穎!朱由檢暗笑,他們到底是不是來自大明,恐怕他們自己是不會承認的,不同的史書上也會有不同的解釋,不過朱由檢不管這麼多,只要大明的史書上是這麼說的就行,其實,朱由檢要的只是出兵緬甸的理由。

  “第四、大城王朝的創始人烏通王,本是漢人後裔,與漢人的關係密切,大城王朝又是大明的藩屬國,現在大城王朝被東籲王朝入侵,大明沒有理由不施以援手。”

  朱由檢都樂了,這是強盜邏輯!大城是大明的藩屬國不假,但大城已經多年沒來大明朝貢了,而且,當年東籲進犯大明的時候,大城王朝的軍隊在哪裡?奧,不對,大城也在抗擊東籲,不過是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客觀上也幫助了大明。

  “有了候質的這些理由,加上戰爭的規模本身不會太大,大臣們應該不會在反對了吧?”

  李春燁心說,大臣們反對,有用嗎?弄不好會出現施鳳來第二,“陛下,既然戰爭的規模不大、時間不長、所耗銀兩不多,大臣們反對的聲音不會太強烈。”

  “那就好。”朱由檢最擔心的就是大臣們以死勸諫,他可不想做一個屠殺大臣的劊子手,“候質,朕有一事不明。”

  “陛下請說,老臣當知無不言。”李春燁心說,朱由檢還有什麼不明白,真是奇事了。

  朱由檢是真的不明白,“候質,大明與東籲戰爭多年,難道就沒有一次用優勢兵力去討伐東籲?以萬曆帝的性子,不大打一次,怕是不甘心吧?”

  “陛下,大明曾在萬曆十二年(西元1584年)大獲全勝,其餘的戰爭,大明都是勝少負多,主要還是依靠當地的土司。”

  朱由檢首先就想到了府兵制,“為什麼?是大明的軍隊戰鬥力不夠嗎?”

  “那倒不是,主要是因為地形,大明與緬甸之間,隔著橫斷山脈,交通極為不便,大明即使出動優勢兵力,戰鬥力也是發揮不出來,就是能取得勝利,大軍也難以久住,明軍一旦撤走,東籲軍還會回來。”

  “……”

  “陛下,東籲的地形,非常適合與大明進行戰鬥,他們與大明作戰的前線,是大量的高原山地,別說大道,連羊腸小徑都是奢侈,根本不適合明軍大規模作戰,但他們國土的南方,卻是平原,出產糧食,所以他們有戰鬥的本錢。”

  “奧。”朱由檢明白了,前線依靠山地與明軍纏鬥,後方生產士兵需要的糧食,難怪大明像是陷入遊擊戰的泥潭,朱由檢忽然想到越南與朝鮮,尤其是朝鮮,以彈丸之地卻能在中央王朝的眼皮底下生存數千年,從來沒有被中央王朝真正征服過,可能就是與這種地形有關。

  “陛下,這都是臣的猜測,做不得准。”

  “候質,你說的很好,也很有道理。”朱由檢從沉思中回過神來,“那現在征緬,不是還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嗎?”

  “陛下,現在征緬,不用從橫斷山脈出征,從雲南的大理、騰越出兵,直接將東籲切成兩段,這就直接越過了北方的高原,深入平原地區。”

  “那以前的明軍,為什麼沒有走這條路?”

  “陛下,直接將東籲切成兩段,那是深入東籲的大後方,需要絕對的實力做保證,以前的明軍,應該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也許是明軍的將領不具備這種閃轉騰挪的能力,如果是衛青、霍去病統兵,沒准早就走過了,“候質,要出征東籲,應該抽調哪支軍隊?”

  李春燁反問一句:“陛下,南征東籲,需要多少軍隊?”

  “十萬,也就是三個軍。”

  “才十萬?”李春燁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陛下,東籲王朝很容易就組織二十萬、三十萬甚至四十萬大軍,他們的軍隊常年征伐,經驗豐富,戰鬥力應該不會太差。”

  “朕仔細盤算過,現在大明的新軍,以有效的火器為主,戰鬥力不是東籲可比的,候質看看,建奴的騎兵自稱天下無敵,北伐的時候,明軍不過二十萬陸軍,加上四萬海軍。”

  “陛下,十萬明軍,真的可以征緬嗎?”李春燁還是有些不放心,“大明整編的新軍,現在比較充足,多預備一些,以備萬一?”

  “候質放心,要征服東籲,十萬軍士足矣,軍隊人數越多,需要的補給就會越多,運輸起來就會越困難,東籲不是有大量的高原山地嗎?”朱由檢搖頭,“候質只要做好準備,保證前線軍士糧草彈藥充足、傷亡的士兵會得到及時的補充即可。”

  “是,陛下。”李春燁雖然有些異議,但還是服從了朱由檢,誰叫他是朱由檢的粉絲呢?“陛下,既然只要十萬軍隊,臣建議還是使用雲南的軍隊。”

  朱由檢也是希望使用雲南的軍隊,一來雲南的高原山地的地形、濕熱的氣候與東籲非常相似,士兵們更能適應當地的環境,二來沐啟元是世襲的國公,守衛雲南是他的職責,“可是,雲南軍隊,現在還是在西藏,雲南本地,好像只有一個軍吧?”

  “陛下,這個問題不難解決,立即從四川抽調三萬至五萬府兵入藏,將沐啟元的第十九軍、林呈祥的第二十軍替換回來,稍事休息調整,再讓他們去征伐東籲。”
炎雞 發表於 2019-9-7 11:29

第357章 人言雜貨店

  朱由檢擔心時間上來不及,但抽調其它地方的駐軍,就是來到雲南,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趕路,沐啟元他們回歸,時間上也差不多,想想也就同意了:“候質,四川的府兵有戰鬥力嗎?他們能鎮得住當地的藏民嗎?”。

  “陛下,藏民新敗,民心畏懼,他們暫時應該不會有所行動,等東籲的戰爭結束了,再考慮軍隊駐藏的問題。”李春燁忽然露出他的大白牙,“陛下,將來新軍入藏,這些四川的府兵也該退役了,能不能讓他們就在西藏安家落戶?”

  “候質……”朱由檢一愣,隨即大笑起來,“哈哈,原來候質也學會了算計?一箭雙雕。”

  “這都是和陛下學的……”

  “好你個候質,敢向朕身上潑髒水?”朱由檢端起面前的茶水杯,做出要潑李春燁的樣子。

  “陛下,臣不敢。”李春燁假惺惺地離座,看來是打算叩頭謝罪了。

  朱由檢伸手止住了李春燁:“候質,你我君臣之間,就不要這樣了,朝中所有的大臣,候質應該是最瞭解朕的吧?”

  “陛下,臣不敢。”

  “別不敢了,繼續往下說,剛才候質說調雲南的軍隊,好像只有兩個軍,不足十萬人吧?”

  “是,陛下。”李春燁咳嗽一聲,算是回到原來的狀態,“陛下,雲南倒還有一個二十一軍,但雲南土著也很多,不能將軍隊抽空,還是從廣東再調一個軍吧。”

  “廣東?不錯,還是南方軍,應該能適應東籲的氣候,你去準備吧。”

  “是,陛下。”李春燁似乎意猶未盡,“陛下,火器局研發出一種小型的火炮,兩名士兵就可以抬著行走。”

  “小型火炮?”朱由檢想起來了,他以前主管火器局的時候,曾將讓火器局的工匠們研發不同口徑的火炮,這種小型的火炮,雖然威力不如大型火炮,但運輸方便,實用性更強,特別適合像東籲這樣的山地地形,如果稱為山地炮可能更加恰當,“火器局生產了多少山地炮?”

  李春燁根據朱由檢的意思,也直接稱為山地炮了,“火器局不知道山地炮究竟有什麼用處,所以只生產了數十門。”

  “數十門?暫時夠了,你立即讓北海艦隊用艦船運到廣州,再從陸路送到雲南。”

  “是,陛下,臣馬上去辦。”李春燁向朱由檢行過禮,就要告辭回去。

  朱由檢卻是談性未盡,“等等,候質,也不急在一時。”

  “陛下……”

  “候質,大明與東籲戰爭多年,東籲的軍隊,究竟有什麼特?他們有什麼優是我大明的軍人所缺乏的?”朱由檢對征緬抱著必勝的信心,但還是希望知己知彼,千萬不要在陰溝裡翻了艦船。

  “陛下,據大明參加過戰爭的將軍們說,東籲的軍隊,士兵的戰鬥力三流,整個軍隊的戰鬥力二流,象兵的戰鬥力一流。”

  “象兵?”朱由檢知道南方有大象,可以作為運輸工具,沒想到還可以打仗。

  “陛下,東籲盛產大象,這些大象被東籲人馴服,戰鬥的時候,士兵騎在象背上,他可以用長槍殺刺殺,也可以用弓箭射擊,但別人卻很難攻擊他們。”

  “為什麼?難道這些象兵施了什麼符咒?”朱由檢不解,最低限度可以遠距離用弓箭射殺這些象兵呀。

  “陛下有所不知,在戰場上,戰馬也害怕大象,一旦象兵出現在戰場上,戰馬就不聽騎手的使喚,嚇得在戰場亂竄。”

  “原來如此。”朱由檢微微頭,動物也會有害怕的時候,“既然騎兵不行,那步兵呢?”

  李春燁只得苦笑:“陛下,大象的身子太高,步兵近戰的時候,東籲的士兵坐在象背上,手中又是拿著長槍,占盡優勢,一旦惹怒大象,它們還會追著明軍踩踏。”

  “這些畜生!”朱由檢也沒特別好的辦法,“弓箭呢?士兵可以用弓箭遠距離射殺這些象兵。”

  “陛下,大明不是遊牧部落,士兵射箭的水準,甚至還不如東籲的士兵。”

  朱由檢就不信了,“沒有辦法嗎?既然大象的身子那麼龐大,可以先攻擊大象,只要大象傷亡了,象兵的優勢不久解除了嗎?”

  李春燁實在沒有辦法,“陛下,大象皮糙肉厚,別說弓箭,就是刀砍槍刺,都不能傷它分毫,士兵們可是吃盡了象兵的苦頭。”

  朱由檢不相信大活人被尿憋死,這麼多年的戰爭,不會想不出對付象兵的法子,“那到底是怎麼對付象兵的?”

  李春燁卻是讓朱由檢失望了,“陛下,沒有辦法。”

  “沒有辦法?”朱由檢簡直不敢相信,“難道大明的士兵,任由象兵糟蹋?”

  “陛下,差不多是這樣,明軍是用人數來填的,為了殺死一名象兵,明軍常常要傷亡十數人,甚至數十人。”李春燁的眼中,頓時黯淡下來,再也不見了常日的精光,“好在象兵的人數不會太多,否則,明軍絕無取勝的可能。”

  朱由檢陷於沉默,大明已經開始步入熱兵器時代了,這麼可能連象兵都對付不了?不,絕對不可能,他想著想著,心中忽然咯噔一下。

  ……

  大城王朝,都城大城。

  素木大街上一間有不起眼的雜貨店,雜貨店的門楣上,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人言”兩字,應該是雜貨店的字型大小,牌匾是新的,顯然剛剛掛上去不久。

  店堂只有一名夥計,他正懶洋洋地打著哈欠,因為沒有顧客,他正在整理著有些雜亂的百貨。

  突然,外面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大概的雜貨店臨街的緣故,有過往行人也屬正常,夥計連頭都沒抬一下,繼續整理著百貨。

  “嗯哼。”來人在雜貨店門口放緩腳步,又回頭看了眼,見身後無人,這才緩步跨入店內,因為夥計沒有搭理他,只好咳嗽一聲,算是打個招呼。

  “客官,你是要買些什麼?”顧客已經入門,夥計只好放下手中的貨物,向那人迎了過去。

  “我有急事,需要幾條高檔手帕。”

  夥計一愣,但面上沒有任何變化,“客官是要蘇繡還是蜀繡?”

  “蘇繡兩條,蜀繡四條。”

  “客官裡面請。”夥計一邊說,一邊走在前面,給這位不速之客引路,他放緩腳步,待到與客人並肩的時候,他隨口問了句:“客官要不要來杯茶?”

  “不客氣,我要見你們東主。”

  “客官稍坐,我去看看東主在不在。”夥計將客人讓進里間的小屋,小屋不大,卻相當雅致,只有一個很小的窗戶,如果關上門,屋內光線就會很暗。

  那客人四處打量著這件小屋,微微頭,“不錯,這的確是一個好地方。”

  “客官稍等,我去去就來。”夥計關上房門,房門與牆壁一縫隙都沒有,如果從外面看,還以為是一堵牆。

  不一會,一位衣著光鮮的中年人,隨著夥計過來了,中年人閃身進了小屋,而夥計手持一把半舊的掃帚,像是在打掃地面,不時地在小屋四周晃悠。

  約莫一盞茶功夫,小屋的門從裡面打開了,東主與那客人,依次從小屋內出來。

  送走客人,東主低聲對夥計說:“不用打掃了,隨我進來吧。”

  夥計一言不發,他扔下掃帚,隨東主入了小屋,隨手關上房門:“東主,他是誰?”

  東主搖頭,“我也不認識此人,但他卻知道我們的暗號,不知道是不是以前派出的偵訊。”

  “奧,既然是以前的偵訊,我們沒有理由不知道。”夥計一副茫然的樣子。

  東主還是搖頭,“也不一定,也許他的身份特別高,他知道我們,我們卻不知道他。”

  “奧。”夥計頭,“他找我們有什麼事?”

  “這就是我疑惑的地方。”東主皺著眉,“他說,大城王朝的國師普蒂要見我。”

  “大城國師?我們和他沒有搭上線吧?”

  “我們剛來不久,自然沒有搭上大城的國師,如果他是我們的人,那就對了,他早已搭上了大城的國師。”

  “他真是我們的人?”

  “我也不知道,這就是我放心不下的地方。”東主還是搖頭,“無論如何,我們要做好兩手準備,以備萬一。”

  “我們現在怎麼辦?”

  東主從懷中掏出一本薄薄的記事本,“既然國師來約,我必須去一趟,現在這個交給你。”

  “東主?”

  “你應該知道,這個比你的生命重要。”東主鄭重地將記事本交到夥計的手上,“你今晚不要在這裡住了,帶上記事本,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要是明天看不到我放在窗口上的那盆水仙花,立即毀掉記事本,自己想辦法回到大明。”

  “明白,東主出門之後,我立即離開雜貨店。”夥計小心地問道:“東主,既然明白今晚非常危險,能不能不去赴約?”

  “我們從事的工作,什麼時候不危險了?東主苦笑了一下,“但今天的事,有些蹊蹺,所以我必須赴約,也許有些意想不到的收穫也說不定。”

  “那……東主一切小心。”

  “你也小心。”

  東主離開了雜貨店,夥計隨後也走了,連店門都沒關。
炎雞 發表於 2019-9-7 11:30

第358章 魚餌

  大城王朝正在舉行朝會。

  國王帕拉塞憂心忡忡,東籲王朝儘管國王換了一個又一個,但他們的人性與國家戰略不變,一個比一個好戰,已經侵佔了大城王朝的大片領土。

  南部的華欣、圭布裡,已經被東籲戰領,完全切斷了大城與滿刺加王國的聯繫,北部的清邁、湄豐頌也已陷落,但東籲王朝還不甘休,大軍正在南下,已經接近素可泰。

  帕拉塞估計,阿拉畢隆這是要他的整個王國。

  “巴頌將軍,你是大城的大將軍,可有退兵良策?”其實帕拉塞對巴頌也不抱多大的希望,十萬東籲王朝的精銳軍隊,實在不是大城王朝可以比肩的,自從阿拉畢隆重現統一了東籲王朝,國力大增,比大城王朝強了許多,不斷從南北兩個方向蠶食大城王朝的土地。

  “國王陛下,眼下北方的兵力太少,只有五萬,要想擊退東籲的軍隊,唯有從南方調兵。”在帕拉塞面前,巴頌溫順得就像是波斯貓,他的手中的軍隊只有五萬,而且訓練水準遠遠不如東籲的軍隊,有一萬多人還是臨時徵調的百姓,沒有炊米,他這個巧婦,實在難有作為。

  “南方?阿拉畢隆在南方邊境也是陳兵,隨時可能入侵,這麼能抽調南方的軍隊?你還有其它的辦法嗎?”帕拉塞知道大城現在的軍事實力,但巴頌是大城的最高軍事統帥,平時享受崇高的地位和大把的俸祿,現在國難當頭,他這麼能不為自己分憂呢?

  “陛下……”巴頌低著頭,不敢再看帕拉塞一眼,作為大城的大將軍,不能抵擋東籲的入侵,為國王分憂,他實在覺得慚愧,但東籲的大軍,現在已經佔據北部的叢林地區,就要進入中部的平原地區,大城已經五險可守,他實在沒有戰勝對手的信心。

  “巴頌,北方的戰事,現在到底怎麼樣了?”帕拉塞看著窩囊的巴頌,心頭升起一股無名之火。

  “陛下……”

  “說!”帕拉塞的聲音陡然提高了八度,朝臣們頓時鴉雀無聲,唯恐帕拉塞的怒火燒到自己頭上。

  “東籲的大軍快要進入平原地區……”巴頌偷眼看著帕拉塞,見帕拉塞臉上的寒冰沒有加厚,這才大著膽子說下去:“一旦東籲的大軍進入平原,必定會多頭並進,那時我軍正面的防守,就會更加寬闊,防守難度明顯增大……”

  帕拉塞厲聲說:“巴頌,你是說,我軍必定難以抵擋東籲軍?”

  “陛下,臣不敢,臣必定肝腦塗地以報陛下。”巴頌一哆嗦,雙腿不由自主軟癱了下去。

  “巴頌,起來。”見巴頌如此,帕拉塞知道再逼迫他也是枉然,“如果現在徵兵,會不會好些?”

  “陛下,東籲軍久經戰陣,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戰鬥的意志,都非常強大,如果現在徵兵,征的不過是些沒有訓練過的百姓,在東籲軍面前,恐怕沒有多大的用處。”

  “那你說說,還有什麼辦法?”帕拉塞也是沒了主意。

  “陛下,要想將東籲軍阻擋在北方的高地,只有從南方抽調嚴格訓練過的士兵。”巴頌在知道這是飲鴆止渴,但他已經顧不上許多了,先擋住北方的東籲軍,再靜待時局的變化,也許東籲王朝內部再來一次內亂也說不定。

  “不行,絕對不行。”帕拉塞斷然拒絕了巴頌的建議,“一旦南方的軍隊調入北方,軍隊還在半途,東籲軍恐怕就要從南方進軍了,南方戰場距離大城是如此之近,難道還要讓東籲軍再破一次大城?”

  “陛下……”巴頌逐漸緩過勁來,“臣親自去北方,指揮士兵作戰,也許能阻擋東籲軍進入平原。”

  “巴頌,只要你能阻擋東籲軍,你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人給人。”帕拉塞這才看到一個真正的將軍,“巴頌將軍,將東籲軍阻擋在高地,你有幾成把握?”

  “陛下,臣必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巴頌這是要以死明志了,帕拉塞的心裡頓時涼了半截,他不再看巴頌一眼,而是將目光轉向群臣:“諸位愛卿,你們可有退兵良策?”

  在這麼緊要的關頭,沒有兩把刷子,誰敢接下話頭?大臣們一個個低下頭,避開帕拉塞的目光,唯恐帕拉塞名問自己。

  靜默,朝堂死一般的靜默。

  帕拉塞輕輕歎口氣,就要解散朝會,看來,自己將要亡命天涯了。

  “陛下,臣有一法,不知能否救得大城?”國師普蒂見巴頌半天憋不出一個屁來,只好出列奏道。

  “國師有何良策?”帕拉塞像是抓住了最後的那一根稻草,原來微微耷拉的上眼瞼,迅速被牽拉上去,渾濁的瞳孔驟然有了一些神光。

  “陛下可記得,大城王朝是大明的藩屬國,與大明一向交好?”

  “國師是說,請求大明出兵?”帕拉塞的上眼瞼又耷拉下來,顯然不太滿意普蒂的意見。

  “正是如此。”普蒂注意到帕拉塞的舉動,他還是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可是大明前幾年,不也照樣被東籲軍打得找不著北,潰不成軍不說,雲南大片的領土,到現在還在東籲軍隊的控制下。”帕拉塞不確定大明是否願意出兵,他更不確定,大明是否有能力對付東籲軍。

  “陛下,此一時彼一時,據臣所知,當時大明的主要精力,還是北方的蒙古人與女真人,因此他們無法集中兵力南下,現在女真人已經被大明滅了,蒙古人也被大明削弱了,大明已經緩過勁了。”

  “大明,一夜之間變得強大了?”帕拉塞還是不確定。

  “陛下可還記得,今年夏天,蒙古和碩特部夥同藏人在烏斯藏、朵甘暴動,大明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鎮壓了這起針對漢人的暴亂?”普蒂對大明有信心,特別是他聽說了朱由檢登基之後,大明發生的一系列政治軍事事件,它完全相信,大明已經具備從東籲王朝手中奪回被占領土的實力。

  “嗯,這個倒是聽說過。”帕拉塞的臉上現出一絲喜色,“國師,你能確定,大明為了我大城王朝,一定會出兵嗎?”

  帕拉塞心說,大明的藩屬國那麼多,它能管得過來嗎?再說,我們可是很久沒有去大明朝貢了。

  “只要陛下請求,並且給出一定的條件,臣有八成把握讓大明出兵。”普蒂已經與大明的偵訊接觸過,知道大明現在的態度,“再說,放眼天下,現在誰還能拯救大城?”

  “國師,大明會提出什麼條件?”

  “陛下,這個……臣也說不準。”普蒂掃了一眼群臣,便不再說話。

  “散朝,除國師與大將軍,其餘的人都退下吧。”帕拉塞明白普蒂一定由什麼話要說,但朝臣太多,怎知道其中沒有東籲的探子?

  “陛下,大明的條件,臣委實不知,不過,從大明最近的征伐來看,不外乎兩。”普蒂見大臣們都已退下,這才開口,“一是錢糧,二是土地。”

  “錢糧倒是好說,只是這土地……”帕拉塞並非不痛惜錢糧,但大城一直被東籲壓在頭上,戰爭本身就消耗了許多錢糧,如果大明真能解除來自東籲的壓力,不但可以節約錢糧,而且國內穩定下來,必然會產出更多的錢糧,大城的水稻,基本上都是一年兩熟或者三熟。

  “陛下,土地的事,北部被東籲侵佔的清邁、清萊等地,原本就是大明的八百大甸宣慰司,就是不給,大明遲早也會要回去,況且現在已被東籲吞併,南部馬來半島的北部,業已被東籲侵佔多年,收復基本無望,如果大明提出土地要求,就將這兩處交付大明。”普蒂的意思,大明要土地可以,你找東籲去要。

  “必須保證大城現在的土地不會減少。”這是帕拉塞的心裡底線,至於普蒂所說的這兩塊土地,反正已經難以收回,大明想要,自己向東籲的軍隊去要,一旦雙方死掐,肯定會削弱東籲的實力,為大城贏得長治久安。

  “這是自然,大明是來協助大城的,絕對不會讓大城割讓本國的土地。”普蒂見帕拉塞原則上同意了,這才放下心來,至於錢糧的事,他是國師,也能拿得一定的主張。

  “可是,大明的軍隊來了之後,駐紮在我大城的邊境,會不會對我大城構成更大的威脅?”巴頌認為,既然大明能打敗東籲,說明大明比東籲更強,對大城的威脅也會更大。

  “大將軍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可以退敵?”普蒂的聲音忽然提高五度,語氣顯得生硬,眼神中充滿嘲諷,既然你這個統兵的大將軍,不能用軍事的手段解決東籲,那我這個國師用政治謀略退兵,你有什麼資格反對?

  “這……”巴頌頓時語塞。

  “陛下,大明對我大城,應該沒有野心,暹羅是大明太祖皇帝親定的十五個不征之國,況且,大明要是有心征伐我大城,我大城都連東籲都抵擋不了,還有何力量抵擋大明?”普蒂還掃了巴頌一眼,他一直認為,大明不是一個奉行擴張的國家,否則,南方的幾個國家,早就是大明的盤中菜了。

  “這……”巴頌好像是八個月大的嬰兒,就會說這一個字了。

  “陛下,不管是今天,還是將來,大城都必須依賴大明。”

  “國師此話何意?”帕拉塞皺起了眉頭,難道大城一定要依賴大明才能存在下去?

  “陛下,大城今天面臨的危機就不用說了,陛下可曾忘了,南方不是一個東籲。”普蒂在善意地提醒帕拉塞了?

  “國師是說南方的紅毛?”帕拉塞因為惦記東籲的事,暫時把紅毛忘了。

  “陛下,紅毛的火槍,可是比東籲的馬刀厲害多了,今年春天的那場戰鬥……”

  “國師,別說了。”帕拉塞實在不堪回首,數十紅毛,竟然打敗了他的數百精銳,“國師有什麼辦法抵禦紅毛?”

  “陛下,紅毛火器厲害,臣實在無法。”普蒂像巴頌一樣,也是耷拉著腦袋,但他很快就昂起頭顱,“陛下,臣的意思,讓大明去對付這些紅毛,只有大明,才有可能打敗這些紅毛。”

  “可是,紅毛的火器如此厲害,大明肯去嗎?”帕拉塞後悔沒有一直朝貢大明,現在國家出現災難了,再去求大明幫忙,誰知道大明是否還搭理你?

  “陛下,我們不是在南方給了大明一塊土地嗎?有了這塊土地,大明必然要保護,何愁大明不會驅趕紅毛?”巴頌等了半天,終於插上話了。

  普蒂給了個讚賞的眼神,算是雙方的和解。

  帕拉塞卻發現不對勁:“國師,大將軍,南方的這塊土地,與大明的土地並不接壤,只是一塊飛地,大明肯要嗎?”

  巴頌頓時吃癟。

  普蒂也是才發現這個問題,“陛下,老臣試試吧,一定要讓大明吞下這條魚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炎雞

LV:8 領主

追蹤
  • 17

    主題

  • 9279

    回文

  • 7

    粉絲

盤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