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詩淺釋】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yukiten 發表於 2009-3-10 10:28:56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 16783
yukiten 發表於 2009-6-17 09:05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6-17 09:42 編輯

【禪詩淺釋 】    第十七則   一鑑〈鏡〉開
                                                                             ──南宋‧朱熹

【禪詩】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淺釋】

死水污池、〈性天蘊濁〉哪得映現大千萬象?
方塘如鏡、水清見底,只因源頭存在活水,汩汩不絕流來。
婆娑之雲影;美麗之天光,乃得相與徘徊其間,美如詩畫。
吾人學佛修道,悟透靜中之機,靈台澄澈,也如方塘清澈。
於人事物理,秋毫明察如鏡;全體一一顯露。
yukiten 發表於 2009-6-19 22:00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6-19 22:06 編輯

【禪詩淺釋】第十八則 《 正覺場》

【禪詩】
淨心即了悟,
了悟豈尋常;
不是菩提下,
都是正覺場。


【淺釋】

想證道了悟,要六度萬行,要行解相應;
要漸修,才有希望頓悟。要去掉貪、嗔、癡三毒;要有悲願!
要依〈了意經〉精進力行,才能從修中證;從證上修。
現代人、欠缺猛利心,很努力在尋枝摘葉。
燒燒香、拜拜佛,做點小佈施,就認為是在修行,要成仙、要成佛。
大陸接媽祖!北港燒香去!同生同死任輪迴,三塗去來不悔醒。
佛陀棄榮華,苦修十二年;
慧能悟道接衣缽,再修十五年;
廣欽深山洞裡十幾載,虎穴吃樹薯;
虛雲近髦年,跪拜到五臺;起站菩陀山。《了悟豈尋常?》
yukiten 發表於 2009-6-22 22:59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6-22 23:02 編輯

【禪詩淺釋】第十九章 家中寶

【禪詩】
三佛形儀總不真,
眼中瞳子面前人;
若能信得〈家中寶〉,
啼鳥山花一樣春。


【淺釋】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金剛經》


信佛而想以外表形象來看待佛;
或者以能聽到佛的音聲話語,就認為是佛。
這個人信奉的肯定是邪道,永遠見不到真正的佛陀。
  金佛、木佛、泥佛,都非真佛。
我佛威儀要在聲色以外才能親近感覺。
故曰:『行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唸佛無非唸自心;
自心是佛莫他尋。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先讓心淨定。
人清眼瞳視力明;春來鳥啼山花笑。
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個個圓成。
人人身上,懷有此寶,哪須天涯海角‧奔波尋找?
yukiten 發表於 2009-7-1 09:39
【禪詩淺釋】第二十章  《客路長 》──元 ‧栯堂

【禪詩】
秋風蓬島仙鄉遠,
夜雪藍關客路長;
古佛有言如晈月,
照人煩惱作清涼。


【淺釋】

世途艱難,苦其漫長。
就像雲橫秦嶺,家鄉何在?
雪擁藍關,坐馬寸步不能向前。
修道苦行,也嘆蓬萊路遠,秋楓吹面淒涼。
春訊遙遙無期,熱惱盈懷,如處火宅。
多看古佛經書禪語,會如當空秋月高照,能將熱惱頓化清涼。

【韓愈】字退之,唐代古文運動的盟主。
列居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他 認為 詩歌與散文的價值、都以記載儒家道統為本〈文以載道〉,
佛、道都是異端, 應予排斥。
後來因為力諫唐帝迎接佛骨〈舍利〉入宮,而被貶官〈降職〉遠徙南疆。
人馬來到藍關,風大雪大,白雪濛濛,像雲霧般遮住秦嶺的所在;
此時家鄉到底是在哪裡呢?
而且雪深及膝,坐馬也困在那裡,寸步難行。
  相傳八仙之ㄧ的韓湘子、就是他的侄子。
湘子熱愛神仙之說,棄道統功名於不顧,韓愈很遺憾其所為。
有一次、韓愈生日、同僚相好都來賀壽。
席間湘子表演了一手戲法:
口中唸唸有辭,中堂兩邊忽然出現一個對聯。
右聯是:《雲橫秦嶺家何在?》
左聯是:《雪擁藍關馬不前。》
賓客看了,都齊聲叫好!
韓愈卻臉色不大愉快。
直到降職來到藍關,受困大風大雪,才想起湘子那幅對聯,心中頗生悔意。
yukiten 發表於 2009-7-5 21:54
【禪詩淺釋】第二十一則 《 無明阻》

【禪詩】
覺路《無明阻》,
徒隨梵唱班;
澄心《宜寂靜》,
了性《自虛閑》。


【淺釋】

《菩提》之大道,因為〈迷失般若之慧明〉─《無明》、而斷去了歸鄉 之路。
這不是靠唸唸經、誦誦梵唱就能輕鬆成佛的。
心要淨明,生活先要寂 靜單純;
想要了性悟道,內在先要虛懷安閑! 《不是空虛消極》。
今人徒梵唱,春禽與秋蟬;
菩提兀兀坐,走火且入魔。 《了性真自在, 香花處處來》。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這是塵世正常的情形,因為深山沒有污染,泉水清澈,;
出了山,紅塵十丈、哪得不被污染?
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少小離家進入都市社會,人在江湖,誰能由己?
一旦積染惡習,性行便會偏離中道、正道而不自知。
若有眾生,自重自愛,珍惜羽毛,入污泥而不多染,性行心靈便自保有純真清淨。
壯老自願回歸自然,崇佛慕道,自薰自習,或幸逢善知識點化、開示、加持,懷育聖根道種《道家很另類地稱之為孕育聖胎》。
心靈性靈,那就變成【在山泉水清,出山還是泉水清】了!
yukiten 發表於 2009-7-9 14:10
【禪詩淺釋】第二十二則  《本來體》
【禪詩】
心境頓銷融,
方明色與空;
欲識本來體,
青山白雲中。


【淺釋】

心靈頓然解脫塵境的束縛,壑然、渾然,渙然、超然、自在了然。
詩美,意境亦美,不是本體〈青山〉顯露,不能解悟《銷融》之快適,超脫的意味。
銷融便是整體空靈了!
內覺身心空;外覺萬事空。
由〈色身〉轉入法身〈空身〉,色身是〈白雲〉,青山也是〈色身〉那麼青山白雲之中還有什麼?
白雲青山之外又有什麼?
是〈有〉還是〈無〉?
是〈空無〉還是〈實有〉?
答案:是《真空實有》。
一部金剛經、大藏經、 可以 從這裡一直悟下去 。

【笑禪錄故事】之一《口頭禪》
     我們用來舉訴某某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原來的意思並非如此, 是說:有些人不懂得禪,卻滿口說禪,把別人悟出來的禪語、當作自己已經參 悟的佛語。
金剛經有一段經文說道:『如來說有我,則非有我』
意思是:如來在講話中、假使有提到<我>,其實並沒有<我相>的存在,有我相、便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四相一有 還是如來嗎?
有 一位秀才,去參訪某禪師,禪師依然打坐,沒有起身待客,秀才不滿,責問禪師。
為什麼貢高我慢不懂待客之道?
禪師答說:『我沒有起身待客,就是等於已經起身待客了!』
秀才聽了!拿起摺扇敲了禪師的光頭一記。
禪師火大,問他什麼理由?秀才說:『我拿扇子敲你,即是等於沒拿扇子敲你。』
這像話嗎?還說是禪呢!


【筆者評語】
《參禪豈是玩把戲,分明不解金剛語;禪師誤栽菩提樹,秀才不該撿便宜。》



白雲中有什麼?白雲是〈色〉;
白雲青山盡去便是〈空〉。〈本來體〉。
何處叢山不高高?
何處綠水不深深?
山自高兮水自深!
百花凋盡春不盡。
到底春神在何處?
                                            --TEN  有感
yukiten 發表於 2009-7-14 01:32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7-14 01:34 編輯

【禪詩淺釋】第二十三則  《寒山道》─唐‧寒山子
【禪詩】
寒山道,無人到。
若能到,稱十號。
有蟬鳴,無鴉噪。
黃葉落,白雲掃。
石磊磊,山隩隩。
我獨居,名善導。
仔細看,何相好?


【淺釋】

佛相卅二何相好?
〈十號〉只為方便叫,獨居山隩絕憂惱,黃葉飄飄雲逍遙,山寒心淨、無心無為誰做到?
修到慧定,禪思美妙,竟日蟬鳴吟法號,溪聲舌長也來湊熱鬧。
風塵不來擾,不聞鴉雀噪。

【笑禪錄故事】之二。
僧問龍牙和尚:『古人得到什麼覺悟?算是休去了呢!』
龍牙回答說:『可比方一個小偷,進入一間空屋偷東西。』
這個小偷晚間潛進一戶窮苦人家,進行偷竊,結果發現一無長物可取。正
準備開門離去,忽然聽到躺在床上的屋主說:『先生!要出去!順手替我
把門帶上關好!』小偷氣笑說:『你這人有夠懶!難怪我找不到東西偷。』
屋主道:【怪事!難到我要辛苦賺錢,買東西等你來偷嗎?】
龍牙的真正意思應該是:如果沒有大肆聚斂,何懼盜賊來犯?

【筆者評書】
僧問何謂〈休去了〉?
答似小偷闖空屋;
<不是休去嗎?>
空無一物偷什麼?
欲走煩請門關好。

                  ---TEN
yukiten 發表於 2009-7-18 13:34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7-18 13:37 編輯

【禪詩淺釋】第二十四則《話素心》─元‧從源〈耶律楚材〉

【禪詩】
昔年萍水便相尋,握手臨風話素心;
刻燭賦成無字句,按徽彈徹沒弦琴。
風來遠渡晚潮急,雨過寒塘秋水深,
此樂莫教兒輩覺,又成公案滿叢林。
  

【淺釋】

打鼓弄琵琶,相逢兩會家。
善知識遇善知事,萍水相逢,知音相惜, 臨風談心,剪燭西窗,詩成無句,手揮素琴。
深秋雨過塘水寒,風大潮急乘夜渡。
刻燭表示離合太匆匆;握手表示知音長惺惺。
正是沒字寫成無聲賦,無弦彈出無生樂。
此中快樂,還是不要讓兒輩後生知曉,免得沸沸騰騰在叢林寺廟間,流傳爭論吵翻天。〈莫要懷疑是斷背山〉

【笑禪錄故事】之三
*僧對雪峰大師說:『請師父開示佛法大意!』
雪峰說:『我不懂你在講什麼?』
佛法如果可以一開示就懂,釋迦牟尼還要修行麼?
佛法如果可以當贈品,我們 一定先拿來送給爸爸、媽媽、兄弟姐妹。
或當情人節最佳的禮物。

*某甲和某乙,交情良好,有一天,某甲生病了,痛苦萬狀。
某乙急來探病,向前關切道:『怎麼了?阿甲!哪裡不對勁?我帶你看醫生去!』
某甲說:『沒用啦!我生的病,醫生也束手無策,我生的病是〈缺錢〉的病,你給我弄點錢來,錢到病就除,沒錢命必無。拜託!拜託!』

【筆者評注】
黃金珍貴似佛法〈沒得比〉,
佛法珍貴似黃金<誰信了?>
黃金佛法兩兼得〈沒聽過〉,
兩者兼得我安心〈非安佛心〉

                                 ---TEN
yukiten 發表於 2009-7-24 11:30
【禪詩淺釋】第二十五則 火裡蓮〈虛空花〉

【禪詩】
問君心印作何顏?心印何人敢授傳?
歷劫坦然無異色,呼為心印 早虛言。
須知本自虛空性,將喻紅爐火裏蓮。
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淺釋】

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以哪有什麼我佛祕密傳心之妙訣。
曠劫以來,眾生之〈本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從未變色,哪 有增減?修道者當臻一念寂然《無心》如虛空之狀。循此自可洞見真性。
然無心也只是入道上路之開始,離開真正得道,還有重重關卡。
慧能傳得法衣,還在山中苦修十五年可以證明。

【笑禪錄故事】之四

有一個人派頭十足,總愛顯示與眾不同,做甚麼事,都喜歡挑三揀四,嫌肥剔瘦,有夠龜毛。
有一天,他來到豬肉店,隊老闆說:『嗨!掌櫃的,有沒有上好精肉?給我切一斤來!』
他這樣說也沒有什麼不好?
老闆聽了,卻把屠刀一放,兩手叉腰道:『先生!你倒給我説清楚講明白,我這裡賣的,哪  個不是上好的精肉?』
《演說佛法也是一樣,講的人和聽的人,在語言溝通上 是有很大差距的。這叫做﹝言語道斷﹞》


友勸監生好好讀書,監生果然關起門來,發憤力學。
數天後跑去感謝朋友說 :『感謝你勸我讀書,真該好好讀書才對,我才讀幾天,就有所領悟;
之前,我總以為書是〈寫〉出來的,現在我才曉得書是〈印〉出來的。』
O my god!禪師悟禪,如果像這位監生一樣,這世界還會有禪嗎?


有一天,袁世凱心情大好,拿出文房四寶,桌上鋪好特選宣紙,手執如椽大筆,快意揮灑,寫出他胸中的丘壑。
寫完一看,風流倜儻,顧盼自如,非常得意!
副官感然氛圍!忍不住讚美:『大帥!您的字寫得真好啊!』
袁說:『啊呀!看不出來你還懂得書法!你倒說說看,大帥的字、哪裡好啊!』
副官說:『大帥!很黑啊!』

【筆者評書】
人人說精誰不精,心心分別如何印;
放下屠刀向菩堤,多看禪語悟佛性。
yukiten 發表於 2009-7-30 02:12
【禪詩淺釋】第二十六章  霜午夜
       
【禪  詩】
猿啼嶺上,鶴唳林間。
斷雲風捲,水激長湍。
最愛晚秋霜午夜,
一聲新雁覺天寒。


【淺釋】

深山傳猿啼,長林聞鶴唳;
生命遙遙展歌藝;
風捲殘断雲,水激長白湍,亙古自然不變易;
晚秋霜降之午夜,我懷至愛!
聆聽第一聲深夜的雁鳴,我知道:天、已寒冷;心、已清涼。
此詩之美,不只在字裏行間,尤其在仁者自在逍遙之心境。
由於智慧敞開,生機活潑,週遭瞬間萬變之景物氣象,皆可隨口入詩,啟人無窮之禪思。


【笑禪錄故事】之五
觀察世妄想,如幻夢芭蕉;
雖有貪嗔癡,而實無有。
人從愛生,諸陰有皆如幻夢。──楞伽經



人生如夢,夢非實有,所以〈貪嗔痴〉只在〈如夢的人生〉中才存在。
在〈夢醒的人生〉中是不存在的。
人、因為〈貪愛〉而窮〈取〉不捨,而〈有〉善惡業,才進入〈生〉〈老死〉的輪迴中。
如能超脫輪迴,諸陰五蘊 ,便全部消失如夢幻。


比如說有一個人,夜裡做夢〈大哭〉,醒來擔心是大大的〈凶兆〉。
趕緊 找朋友探問,朋友笑著安慰他說:『
放心吧!我聽很多人講過:做夢和事實是 恰好相反的,你晚上做夢大哭,白天就會整天碰到很多要開懷大笑的事。』
   這個人聽了朋友的解說,並沒有完全釋懷。
又問:『你說做夢和事實相反,那糟了!我晚上夢見〈有〉我在大〈哭〉,相反的,白天不就是〈無〉我 在大〈笑〉了嗎?
還有我晚上夢見〈有〉芭蕉吃,那我白天肯定是〈無〉芭蕉可吃了!對不對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yukiten

LV:1 旅人

追蹤
  • 3

    主題

  • 158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