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詩淺釋】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yukiten 發表於 2009-3-10 10:28:56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 16784
yukiten 發表於 2009-8-1 17:14
【禪詩淺釋】第二十七則《 一輪滿 》──川禪師
【禪 詩】
毛吞巨海水,
芥子納須彌;
碧漢一輪滿,
清光六合輝。


【淺釋】

宇宙至理,常寓於身邊細微事物裡 。
所以說:青青翠竹、總是真如;
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一粒沙、一朵花,皆是一個大千世界。
小莫小小於無蹤跡;
大莫大於不可量。
一悟此理,則天心月滿,清淨月光,遍灑朗朗乾坤矣!

*
中秋年年明月光,哪計人間興又亡;
看透世態離恨亂,月虧月圓表滄桑。

*
殘雲盡去本來空,明月清涼美玲瓏;
何處尋取摩尼珠?菩薩笑指琉璃中。

*
十五月白樹棲鴉,露冷不覺濕桂花;
月明今日人切盼,不知相思落誰家。

*
人人心有明月在 ,偏偏心月失所在  ;
千江有水千江月,枝枝珊瑚撐向月。

------------------------TEN 感後筆
yukiten 發表於 2009-8-3 23:08
【禪詩淺釋】第二十八則  《莫問禪》
【禪 詩】
一日清閑一日仙,
六神和合自然安;
丹田有寶休尋道,
對境無心莫問禪。


【淺 釋】

遠市纏,棲終南,近地靈,六根清,和合安,人清閒,安得不成仙?
練氣入丹田,禪定視等閒,道心即無心,道體即丹體,丹道兩皆成,還尋什麼道?
再問什麼禪?

【笑禪錄故事】之六
  *
有一位衲師很認真在清洗一尊佛像,旁人問道
:『您這麼努力擦洗佛像 ,能擦洗出那個〈佛性〉出來嗎?』
衲師回答說
:『你拿一個〈那個佛性什麼〉的東西給我看看!我就能洗出那個東西。』


有一個喜歡騙飯吃的人,來到一戶人家,對家主人說
:『如果妳肯招待我一頓飯吃,我可以把妳家破了鼻孔的針,都補起來。』
〈好本事!真是奇才異能之士呢!失敬!失敬!〉
這家人果然就招待他吃了一頓飯。
也找出一些斷了鼻孔的針出來,那位老兄吃完飯,喝完湯,摸摸很滿足的肚子說
:『好了!太太!請妳把那些缺斷了的碎段針鼻仔也找出來,我要開始一支 一支把他們補全起來了!』
哇僿!原來古代也有詐騙集團。
yukiten 發表於 2009-8-9 11:36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8-23 19:42 編輯

【禪詩淺釋】第二十九則 《隨緣好》     

【禪  詩】
山水隨緣好,乾坤日夕寬;
偶然成一偈,萬事不相干。


【淺  釋】
第一句就是《順》順應萬境。
第二句就是《虛》虛寬能容。
第三句就是《靈》靈來即悟。  
第四句就是《空》空無罣礙。



廬山煙雨浙江潮,〈確是人間奇美景色。〉     
未到千般恨未休;〈遺憾深,也是太執著〉
既到原來無一物,〈看到了!也不如原來期盼。〉
廬山煙雨浙江潮。〈山還是山,潮還是潮。〉
                                                 ──宋‧蘇東坡詩


風月無古今,林泉孰為主?
心若天地寬,何事勞牽掛?


春雨樓頭尺八簫,濛濛春雨的樓上,尺八木簫低吟!《尺八、日式洞簫》
何時歸看浙江潮;啊呀!何時才能重回故國山河,看那壯麗的錢塘潮水呢?
芒鞋破砵無人識,足履芒鞋,手持破砵,誰知道我是曼舒?曼舒又是誰呢?
踏過櫻花第幾橋?櫻花遍處,有橋有花,花花橋僑,我到底走了多遠了呢?
                                                                                        ──曼殊大師
yukiten 發表於 2009-8-17 19:07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8-17 19:09 編輯

【禪詩淺釋】第三十則 《不羨他》─唐‧寒山子

【禪  詩】
父母讀經多,田園不羨他;婦搖機軋軋,兒弄口諣諣。
拍手摧花舞,搘頤聽鳥歌;誰當來嘆賞?樵客屢經過。


【淺  釋】

做人父母了!不善治產,只愛多讀經書。
也不欣羨他人田園廣大,財產富有。
妻子織布自給;嘎嘎的織布聲,和小孩們吱吱喳喳的笑鬧聲交相間雜,我有時手持花枝、拍手為舞;
有時雙手扥頰,靜靜地聽那百鳥爭鳴,也沒有鄰居路人嘆賞喝采,只有砍柴的樵夫、不時打門前經過。


【笑談錄故事】之七 《 夢白布》

【圆 覺 經 】

此無明者,非實有體。
《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一個人糊塗、或精明沒有智慧,並非實在如此,就像夢中發生的事,清清楚楚、實實在在,醒來以後,不是什麼都沒有了嗎?


有人夢見別人給他一匹白布。
醒來急忙去找染匠說:『我有一疋上好白布,麻煩你替我染色!』
染匠說:【好!請把白布交給我】
這個人一時呆住說:『唉呀!剛剛明明有的啊!現在哪兒去了呢?』
*   
【筆者評語】

夢得白布好歡喜,醒找染匠即處理;
夢醒還如續夢中,可惜是布非羅綺。
莫笑此人夢布迷,我亦常夢撿金幣;
考試不會數學題,夢醒還在乾着急。
yukiten 發表於 2009-8-23 19:41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8-23 19:44 編輯

【禪詩淺釋】第三十一則    《無一能》─元‧本誠

【禪  詩】
江南江北獨行僧,
詩洒琴棋無一能;
若問丹青何體制?
專師霞蔚與雲蒸。


【淺  釋】

和尚四海求道,踽踽獨行,遠離世緣,殊無藝能。
若問作畫,喜何體裁?雲蒸霞蔚的境界,為我素來所一意追求。

【黃糪大師】身長七尺,額有圆珠。
初見百丈大士時,大士說:『和尚!你像貌堂堂、來自何方?』
檗說:『大師!我像貌堂堂,來自嶺方〈嶺中〉』
大士問:『來為何事?』
答:『不為別事。〈不是佛事,還有何事?〉』
就這樣高空打秋風,高來高去,彼此就心知肚明;
一個是:巧得高弟,慧命有續;
一個是:幸逢名師,心滿意足。

*【裴休有偈讚美黃糪】
自從大士傳心印,額有圆珠身七尺;
掛錫十年棲蜀水,浮盃今日度漳濱;
千徒龍象隨高蹈,萬里香花結勝因!


這是多殊勝絕美的因緣啊!
末法時代,頻見焦芽敗種,是以我心傷悲!
yukiten 發表於 2009-8-28 14:34
【禪詩淺釋】第三十二則  《在養頤》─明‧大通

【禪  詩】
眞如猶妙相,變化即莊嚴;
精進非高蹈,神通在養頤。


【淺  釋】

〈微塵世界〉即〈淨土世界〉,〈妙相〉與〈眞如〉同在;〈煩惱〉即〈菩提〉;剎那前《失》莊嚴,平靜間轉變,剎那後《頓復》  莊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只要心能恬靜妙明,  六通自在,   輪回由它轉,世界由你變。
佛講求〈精進〉,不在高蹈玄祕。

【碧巖集第四十六則】-《鏡清雨滴》
那天,屋外下著大雨。
鏡清禪師面色和謁地問一位和尚說:『門外是什麼聲音啊?』
和尚回答說:『是粗大雨水打在屋頂,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啊!』
鏡清冷靜的說:『不對!不對!你文不對題,
我希望你回答我的是:門外的眾生、因為往世累劫,做了很多顛倒錯亂的事,今世仍然迷失自己,拼命向外爭逐;
爭權奪利,機關算盡,吶喊嘶殺,造孽作業的聲音;
還有受害被虐、被生活壓迫,被命運折磨的眾生、痛苦無告悲慘的心聲。』
和尚接著說:『對啊!我還聽到蛇吞癩蛤蟆的聲音呢!』
鏡清感慨道:『你認為眾生這樣夠痛苦嗎?錯了!照這樣顛倒錯亂,造孽作業下去,還會有更多更苦的眾生來到。』

【詩  云】
清問門外是何聲?僧答雨滴響叮咚;我豈在意雨泠泠,
可憐顛倒世間聲。眾生顛倒長迷己,過盡千帆逐物行。
出流四所無歸路,衲僧當下未解通,但聞蛇吞蛤蟆聲。
                                                                                                           ----  Ten  敬賦


【莊子外篇】第四章 《在宥》

天下在宥不在治,堯紂治國樂與苦;
不恬不愉難長久,本性常徳在固守。
當人民的領導或元首,該以寬容自在的作風,讓人民優遊自得,重於處處巧立名目,統馭管治他們。
堯和紂治國之道不同之處在:堯使百姓生活盡情快樂;
紂卻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非常痛苦。
太過歡樂,會失去寧靜;
太過勞神疲苦,會失去歡愉。兩者都有偏失。
不如不擾亂其本性,不改變其常徳。
何必一直強調壓制管治呢!


大喜害陽怒傷陰,四時寒暑交相侵;
居處無常慮無得,狡黠背戾散亂頻。
安居不動神奕奕,沉靜緘默感動人;
珍重敬愛對生命,天下托他準安心。

居常太過高興,會有害〈陽氣〉〈向陽光明之氣〉〈發展生命活力〉,
太過發怒,會有傷〈陰氣〉〈寧靜安定之氣〉〈守護生命活力〉之氣,
四季之間、陰陽失調賊害,這傷害不停發生,相侵,加上喜怒無常,
生活沒規律,思慮無條理,於是屬下也 狡猾,矯偽,乖戾起來。
天下分裂暴亂,難以收拾。反之領導人、安居常德而不變,精神奕奕有威儀,
沉靜安定少言語,冷靜 辦事,成果感人,珍重自己性命,也敬愛百姓生命,
這種領導人,把天下國家付託給他,鐵定可以放心。
〈不妨拿老子的觀點來檢視2008年總統候選人的品質〉
yukiten 發表於 2009-9-1 15:42
【禪詩淺釋】第三十三則 愛吾身〈如何方是愛吾身?〉

【禪  詩】
智慧如來大,恩情父母眞;
深知梟獍惡,吾更愛吾身》


【淺  釋】

如來慧通無窮之劫,明照無量之界,聖凡崇敬,外道瞻仰,三十二相,百千種光。
眾生總愛自詡聰明,也只是一般識智、世智聰辯,有一些成就,就得意忘形;
躍武揚威,惡行惡狀,不若如來潛行匿跡,似有若無。
讚美如來智慧大,一點不過分。
人身難得我已得,六道如苦海,最苦入三途〈火途地獄,血途畜生、刀途餓鬼〉。
眞正體會父母恩情 ,便要珍惜身體髮膚,勿使毀傷進而做到:
眾生無邊力願渡,煩惱無邊力願斷;
法門無量力願學,無上佛道力願成。愛身,莫如修身;
修身,莫如修道;修道,即是孝親。

【笑禪錄故事】之八《陳麥帳》
有一位禪師勸一個齋公,摒除外緣,好好靜心打坐,齋公便早晚打起坐來, 可是越坐越是焦躁,哪裡能靜得下來?
有一天早晨他還是努力打坐,感覺有點味道時,忽然想起某人曾經借去一斗大麥,一直尚未歸還,他高興得 跳起來,找他妻子說:『
這打坐還眞是有用,今天我一打坐就想起,老趙不是欠我們一斗大麥嘛!趕快得向他要回來才好。』

【楞嚴經云】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學佛的人,雖然經過努力禪修,滅去了眾生的見聞覺知,具備了我佛的見聞覺知,
可是未達無餘涅槃,殘存有漏之業,縱然內心努力守住一片幽靜安閑,
有時還是會因為分別心起,無明妄動,勾起幢幢法塵陰影,根、塵、識,無法全然清淨。
《此時不怕唸起,唯恐覺遲。》
yukiten 發表於 2009-9-13 17:58
【禪詩淺釋】第三十四則 指玄錄─呂洞賓
【禪  詩】
堪嘆凡夫不悟空,迷花戀酒逞英雄;
春宵縱永歡娯促,歲月雖長死限攻;
弄巧常如貓捕鼠,光陰猶似箭離弓;
不知使得精神盡,願把行骸瘞土中。

【淺  釋】

呂祖得道証道,歷千種魔難,三舉進士不中。
迄其道成,又菩薩心切,不以自了為足。
誓願度盡天下蒼生;及萬世之有聖根道種者,行腳遍天涯,有井水處即有八仙事蹟流傳,其來有自。
今人書讀不多,管見蠡測,視為怪力亂神,迷信神話人物。君不見:
《八仙亭洞處處在,指南香火萬人拜;天道人道有書載,悟道真體永不壞》
《朝遊北海暮蒼梧,腰裹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呂祖純陽先生,偕同道友韓湘子等七人,四海雲遊 一方面遊戲人間;
一方面度化蒼生。黃鶴樓,洞庭湖,都留有他們的仙跡。
相傳他行腳洞庭湖時,常被一位老丈招待喝酒,呂祖很過意不去,
乃在樓壁畫上一隻黃鶴,栩栩如生,非常傳神,有一天悄悄把老丈喚過一邊說:『
我行將遠去,但欠你很多酒錢,非常過意不去,我走後,哪天發現有富翁來此一遊,
你就開玩笑跟他賭一賭,你指著我畫在樓壁的黃鶴,大叫三聲,黃鶴就會飛去!
飛,你就贏錢‧不飛當然輸錢,你要是相信我,不妨一試!』
這位老丈也是賭性堅強的人。
果然如言一試,賺了一大把銀子,可惜賭注下得不夠大,後悔好一會兒!
是先有呂祖的事,才有詩歌流傳;
還是先有詩歌,才附會流傳呂祖的事,年代久遠,已難查考。
*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唐‧杜甫
※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閑今古同;》
〈南國六朝文物今何在?芳草遠處,總與天涯遠空相連,天色依然清淡;浮雲依然 悠閒,古往今來可有差別?〉


《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
〈萬千幻變的山色氣象中,飛鳥依然去去來來;水閣前面,曾經有多少人
 在此放聲歌唱?有多少人在此淒然低泣?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
〈深秋時節,秋雨飄飄,千家簾幕低垂,樓台落日時分,秋風吹拂當中,傳來一家悠揚動人的笛聲。〉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五湖東面,煙嵐樹靄參差,何由尋找范蠡西施的音影芳蹤呢?〉


洞濱如今住何人?奇屋落居必奇人;
純陽已去無人問,何處尋找黃鶴魂?
                                   --------TEN 筆
yukiten 發表於 2009-9-27 01:27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9-27 01:33 編輯

【禪詩淺釋】第三十五則  體元平 ─川禪師

【禪  詩】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
頭頭皆顯露,物物體元平;
如何言不會,只為太分明。

【淺  釋】

遠山色淺哪有色?意識中有山色;近水聲音大,如何聽不到水聲?意識中寧靜,故不聞有水聲。
春去花謝花也去,但意識中丘壑百花意念深深,花花皆在。
人的心中沒有傷鳥之心,甚至沒有鳥之存在,是以人來鳥也不會驚怕;
驚弓之鳥、逃網之魚、西施貴妃招手,也會四向逃離。
這些道理處處明白顯露,因為眾生平等,萬法平沉,虛空皆碎、哪有遠近人鳥的分別?
這種道理難以理解,就是因為眾生人我太過計較,處處太細分明所致。

【碧巖集】第三十四集  仰山落草
廬山去來看仰山,但為僧故落草談;
路過五老不登峰,欲仰何山朝仰山。


有位和尚去朝拜仰山大師,仰山問他:『和尚!你從哪裡來啊?』
和尚說:『我從廬山來。』
仰山又問:『那你有沒有豋上五老峰呢?』
和尚說:『沒有』
仰山調侃道:『哦!原來和尚是不曾遊山的。』
意思是說:『你經過五老峰,都沒上山去看看,你來看我仰山,能仰看何山呢?能得到什麼好處呢?』

*   
君如欲找登山道,當向去來人就教;
到頭清涼霜夜月,時來任運前溪照;
白雲重重日杲杲,昔日茫茫今已老;
十年喃喃唸黃老,思歸已忘來時道;
山長行來似迷路,舉頭尚有殘月照;
寒山安身應可保,松韻近聽聲更好。


以登山為例,最好請教登過山的人,或有經驗的導遊,老馬識途助益大,學佛修道還不是一樣。
想像即將有成之日,降霜之夜晚,清涼之明月落照在前面的溪頭,明朝縱使白雲在天,太陽也會高掛天空,光明在望!
往曰時光,茫然過去,不覺老之將至,十年之間,朝朝暮暮,勤念黄老金經,偶而思念歸鄉,早忘來時道路。
山路漫長,一路走來,就像迷途羔羊,舉頭望天,尚有殘月低照,西天不遠,住此寒山,安身可保,閒來靜聽松濤音響,越是接近,聲韻越美! 

【碧巖集】第一百集  巴陵毛劍
一夏請益未聞道,帶你悟了向你道;
也須韶陽三月裡,鷓鴣啼來百花。


淨修的禪師、常常是沉默似金的。
殊少長篇大論,一位和尚來了一個夏天,向禪師請教了很多問題,都得不到回應,所以向禪師抗議:『師父怎麼都不回答我的提問?』
禪師這次回答了:『等你領悟的時候,我再向你論道。』
悟道與未悟道的人,好像生活在兩個不同的心理世界;雞言鴨語,怎麼溝通呢。
若不是在韶陽三月的季節氣候裡,繁花怎會盛開似錦?若不是群鳥發情覓偶時節,哪來聲聲鷓鴣啼叫,百花爭姸迎春呢?
悟道也是一樣,外在要時節相當,內在要氣候火候有到。 
yukiten 發表於 2009-10-6 19:43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10-6 19:50 編輯

【禪詩淺釋】第三十六則 《已十分》
【禪 詩】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回來偶過梅花下,春在枝頭已十分。

【淺 釋】

詩、美極!尼僧高標風範、玲瓏心思,不須親炙,已可想見。詩句天成,曷勝仰慕!
春、喻大道,鑽研探究之不得,踏破鐵鞋以覓之,望梅窺春,以示頓悟妙道之喜悅。
由漸修至頓悟之過程,一偈道破,高手出招,妙臻毫巔。

【無足與知和的對話】─莊子‧雜篇 第七章 盗跖

*   
【無足的話】《人樂興名以就利,富有人歸色謙重》
〈再笨的人,也喜歡沽名釣譽,名利兼得。富有的人,誰不想歸附他? 人人對他臉色謙和,言語推重,美女也會爭相接近,頻拋媚眼,樂賜青睞。〉

《富之於人無不利,窮美威勢德難及》
〈請問做人富有,不是無往不利嗎?盡善盡美,威勢赫赫!道德、道德哪能得比啊?〉

挾人勇力成威強,秉人智謀廣明察》
〈富有多錢,可以僱用很多勇武有力的人做保鑣或保全人員,自己不必  武勇威強,也會讓人感覺勇武威強起來;
用高薪請用很多有智謀的人才,為他調查事件,蒐集資訊,他自己不必有什麼智謀,也能廣察洞悉一切他想知道的事情。〉


《因人之德成賢良,不享君國若君父》
  〈富有的人,重用有道德的人做事,自己不必要多有道德,社會上也會讚美他賢良;他不必掌國作君主,人民還是看待它如君如父。〉

《苦體絕甘儉養生,長困久病差一死。》
〈有些人瞧不起富人,說他們為富不仁;寧願勞苦虐待自己,棄絕甘美享受,長年困苦,久病不愈,只差未死而已,活著有何意義呢?〉

《聲色滋味與權勢,當下甘樂誰能辭?》
  〈如果有人能提供你聲色享受,佳餚美味,權勢地位,當下就能享有甘美歡樂,誰能推辭拒絕呢?〉

【知和的對話】
《捨去性命棄至道,以此長生不亦遠?》
   過度的興名就利,演烈到今天,假任何議題藉口,搶資源,搞選舉,心裡已失中道正義,偏離道德太遠了,捨棄可全性命的大道,以此想求得身體、生命的長生、安泰、久视,不是背道而馳,越走離目標越遠了嗎?


《動以百姓不違度,知足不爭辭患害》
   依照百姓需求而執政,自然順任自然,知足而不貪求,也不是只為百姓好,執政者本身也可因此免去禍患災害,獲得好名聲。

《勢如天子不驕貴,富有天下不炫財;平均是福多餘害,貪財取怨閑沉欲。  在家唯恐遭劫偷,出外又怕有盗害;積聚財貨何所用?戀戀貪求猶不捨。
  患來難得一日安,興名求利何足讚?》
這種案例,台灣還不夠多嗎?執政做官貪贖,為商聚斂不己,累及夲身,殃及後代,貽害社會,殷鑑不遠,如今亦日日可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yukiten

LV:1 旅人

追蹤
  • 3

    主題

  • 158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