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詩淺釋】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yukiten 發表於 2009-3-10 10:28:56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8 16781
yukiten 發表於 2010-2-22 19:10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10-2-22 19:14 編輯

【禪詩淺釋】 第五十五則 《始知空》
【禪 詩】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
髮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艷異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须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五代‧法眼禪師



【淺 釋】

穿著異獸的皮毛披風;欣賞富麗的牡丹花叢。
隨著際遇不同,年齡差異,賞花的心思情緻也大不一樣。
青絲逐日灰白,總覺得牡丹也比往年褪色。
朝露降時,鮮花一一含芳吐豔,
晚風一吹,馨香也隨之遠飛淡逝,寄語青春韶華兒女:
莫待花兒凋零殆盡,才知花色由來皆空。

【另類存思】
之一:《平生愛戀楓葉情,不讓青春獨專寵;
              《春日春花滿青睞,我憐秋月賞秋風。》
  之二:《花臨凋落人偏憐,人入壯老始惜年;
                 花落總有花開日,老善未始輸少年。》
  之三:《剛從秦嶺歸來去,卻上草嶺逢佳趣;

                 匆忙人生駒過隙,萬年峽谷叩來歷。》

  之四:《人人陶醉春日風,李花白來桃花紅;
                 只怨人間春光短,萬載光陰剎那中。》
   之五、《好景從來不久長,美日美時短時光;
                 因緣和合根氣樣,種子熟生花果相。》

   之六、《 醉酒長歌對青山,天涯何處我長安?
                自來單飛孤雁影,飄零人世少為歡。》

   之七、《人生如醉也如夢,何人幾時清醒中;
                 五陰三毒八苦聚,青山四時濃霧封。》
yukiten 發表於 2010-3-6 12:49
【禪詩淺釋】第五十六則 《萬象居》

【禪詩】
明鏡當臺萬象居,是水不離波波水;
淨水塵風不到時,應現無瑕照天地。
                                                 ‧川禪師‧

【淺釋】

水遇風而起漣漪,
鏡蒙塵而映照不明。
人之心靈同然,
一失靜定,則萬卷經書,滿腹經綸,
皆可私心會意,滿足貪嗔溝壑,
萬里情天都布滿陰霾了!
亦唯心如水鏡,古井不波,無風無塵。
何物不現?何理不明?

【碧巖集第四十則】《南泉指花》
有一天,陸亙大夫和南泉大師在閑聊,大夫說到:『我聽過肇法師提過:「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
我覺得這話很奇特,也不容易解說,大師以為如何?』南泉大和尚沒有說什麼,只是指了指庭院前面所植的花卉。
花是花嗎?還是不是花呢?庭前的花、在霧裏、在夢裡,是一樣嗎?
在鏡子裡看的山河世界、有同於鏡子外邊看到的山河世界嗎?
一位古代的仕女繡了一幅很精緻的鴛鴦圖像,獻給她丈夫欣賞。
她說:『郎君啊!您仔細的觀賞我繡的鴛鴦啊!我金針的造詣手藝,可不隨便就教人呢!
奴家可不是亂蓋的喲!你看黃鸚兒還飛過來探頭探腦,前瞧瞧後看看!不確定這鴛鴦是真還是假的呢?


大地與我正與依,萬物與我心同一;
鏡中山河鏡外看,錦繡鴛鴦錦心裁。
我繡鴛鴦隨君看,金針在手度有緣;
引得黃鸚飛下來,踟躕來回不敢前;
花在君前觀如夢,鏡裏山河總矇矓,
可憐霜天月將落,潭前孤影誰與共?
霧中看花花非花,花從何來君知否?
yukiten 發表於 2010-3-6 13:06
【禪詩淺釋】第五十七則 《搖般若》

【禪 詩】
通玄山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古松『搖般若』,幽鳥弄真如;況有歸真處,長安豈久居?                                                                                                                                          
                                                        五代  德韶


【淺釋】

繁華的人間,花花的世界,很難讓人悟通最玄妙高深的智慧。
萬法惟心,心外無法可尋。一旦心靈徹悟,眼前何處不是青山?
長安再怎麼繁華富麗,終非久居歸真之地,離開塵俗熱惱,脫去火宅煩擾,面對青山,坐觀松濤搖曳之天籟,醒腦明聰;靜聆幽鳥清音,心懭神怡。
六根怎不清淨?
內心澄澈,殊少意識型態的見、聞、覺、知、嗅、嚐,玄妙的禪理,不知不覺地來敲扣你的心扉。
悟通至高佛道真理之後,會有飄然不群,逸出表塵,不在凡間的美妙感覺。

【雪竇洞庭】
雪竇當年愛洞庭,閑來圖畫寫丹青;
七十二峰峰峰青,十分美好在波心;
洪波浩渺浪滔天,是處疑似蛟龍潛;
盧公不復在洞庭,歸來空賞石畫屏;
暮雲密密重遮蔽,猶記遠山層層碧;
睡醒依稀頻囈語,依例狐疑再狐疑。
                                               Ten  敬賦


【指月明心】
以指指月,『手指』非月;以月況心,月亦非
  心。以明月為概念,對佛知解,可劃分各階段的層次;
◎1、心月本明,卻有眾生,終生不見明月。尤其是末法眾 生。
◎2、知有明月,卻無從覓月,或見溝中月,或見水灘月。
◎3、抬頭覓月,知月在天,或見娥眉、或睹半弦。錯過望日。
◎4、隔雲見月,朦朧月影,若實若虛。
◎5、月現未圓,精進不已,猛利有加,月圓不遠。
◎6、天心月滿,光照十方,無餘涅槃。〈完全解脫、遠離一切繫縛。無為、安靜,無憂、無畏,最上清淨希有。〉

【珊瑚撐月】
  『何器利過吹毛劍?應是倚天照白雪;
      勿須大冶工礱磨,珊瑚枝枝撐著月】


【譯文】
有什麼兵器比得上吹毛能斷的寶劍呢?
那只有長可倚天靠邊,光能照映白雪的倚天長劍了!
這寶劍,大匠大冶也無法鍛鍊磨平,良工不停拂拭也沒完沒了。
只有大自然的造化力量、才能造就完成吧!
您看滿月的清光下,海底的珊瑚世界,一枝枝挿向空天明月的珊瑚,那溫潤高貴美麗的紅光迷影,是畫家的彩繪嗎?
是雕匠的手藝嗎?是鬼斧神工嗎?
它們光前絕後、獨據寰宇、何物堪與等匹呢?

【本來人】
鐵鎚擊碎黃金骨,碎了黃金還是骨?
大地芸芸是何物?路路荷擔撒沙土;
三千香水海澄澄,誰能潛入蒼龍窟?
空花水月樹搖風,看誰毗盧頂上行?
學道之人不悟真,只為從來認識神;
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誤作本來人。


【譯文】
用鐵鎚擊碎以黃金鑄成的骨頭,留下的是碎骨,還是黃金的碎片呢?
〈以習性和佛性來論,何者是習性?何者是佛性呢?〉
以人間眾生之舉措作為看來,處處但見荷擔之挑夫,一路撒沙拋泥,〈六塵俱染〉幾時方得清淨?
夜深人靜,大千世界,澄澄寂寂的香水海中,誰能潛入蒼龍窟中,取得驪龍的寶珠呢?
生生世世、如空中之花,水中之月,風搖樹枝,誰能漫步須彌高峰?
為識神覉絆,無從覺悟真性,把無量劫來,在生死海中沉沉浮浮的小我〈假我〉,
認賊作父,當作真性本來的人,癡心痴愛,何時何日是個了局呢?
yukiten 發表於 2010-3-6 13:23
【禪師淺釋】第五十八則 《鳥殘以羽,蘭折由芳》

【禪詩】
我欲刺股錐刃,懸頭屋樑,書臨雪彩,牒映螢光。
一朝鵬舉,萬里鸞翔,縱任才辯,遊說君王,高車返邑,衣錦還鄉。
將恐鳥殘以羽,蘭折由芳,寵餐詎貴,鉤餌難嚐。是以高巢林藪,深穴池塘。   
                                                                                                                        隋‧海順


【淺釋】

本文寫人世滄桑,事與願違,榮華富貴,轉頭成空,真是一針見血,令人觸目驚心。
想當年讀書人發奮力 學,何等感人?
孫敬懸頭、蘇秦刺股、車胤囊螢、孫康映雪,多少傲骨菁英,追慕效仿。
就盼飛黃騰達,衣錦榮歸。
可是飛禽總為羽毛美麗而喪生;蘭花也因為香氣芬芳而遭摧折,功名利祿像浪花一樣,淘盡淹沒古今多少英雄人物?
何不少壯勤奮努力,讀書治生,盡量服務社會,回 饋社會。得志澤加於民;
不得志修身現於世。老來優遊林泉,隨機進退真英雄;懸崖勒馬大丈夫,然乎?

【雲門好日】
◎1、《參禪端為藉躁急,半月不問棄卻一;
     默時日日是好日,百日一悟拈得七。》〈這種公案不是
     蚊子咬鐵牛是什麼!讀唐詩不是更好麼?多看幾回,
     不打瞌睡才怪。


【譯文】
雲門大師是一個道行高深又寬宏大量的和尚,對後輩弟子提攜不遺餘力,他要求參學弟子:
半個月要提出參悟 所得,可是過了半月、他也不一一過問,有弟子一百天才提出一篇領悟所得。雲門不但沒有責難,
反而很愉快的回答說:『好啊!你百日一悟,算你七個半月都有覺悟。 參禪是躁急不來的,哪有哪日是好日、哪日不是好日?有福氣天天静默參修,日日都是好日子。』
yukiten 發表於 2010-4-9 13:51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10-4-9 13:53 編輯

【禪師淺釋】第五十九則 《一片霞》

【禪詩】《身在家時心出家,是非臧否未偏差;人生可貴為能悟,一樹花同一片霞。》
                                                                                                                                清‧虛谷

【淺釋】

人生一旦能禪悟,在家的心一樣也如同岀家清淨。
是非、好壞的極端『計較心』、『分別心』漸漸盡去;心口意端正的『了別心』日生。
不再隨便說好說壞,論斷人物,武斷是非。是非了無偏差;繁花等如烟霞;富貴淡若清茶;妙法燦生蓮花。

【續雲門好日】
  ◎2《靜默修為無嘩喧,徐步踏斷水聲咽;雲門不問勝萬言,縱觀飛鳥寫篆煙。》

【譯文】
修行最好的情境,是靜靜默默、無喧嘩之吵鬧聲,有助於耳根之清淨,冥思之妙觸。
無一絲音響侵入耳根,一似徐行漫步,踏斷水流的聲音,了無音響入耳。
雲門大師對弟子少 聞 少問,其實勝過有些師父碎碎唸唸,千語萬言。
倒不如 好整以暇,以悠然的閑情,放眼欣賞鳥兒在天空劃過如篆書般的飛行痕跡。》

◎3《雨過雲繞數峰清,山山如畫寫丹青;求靜須菩提避喧,空生為悟坐中巖;
      嗟嘆無已虛空神,惹得天花落綿綿;萬象唯一獨露身,為人自肯始相親。》

【譯文】
萬象之中,上天下地,在虛空中令人讚嘆無已,唯一至尊可敬可親之神靈,在人前人後,在人周遭、在人心裏,確實能顯露其清淨的真身。
但也只有自己肯立下宏願猛力修持,有朝一日才能與祂相親同在。
如下雨過後的青天,峰峰飄著些微微的白雲。座座青山、如丹青畫就。
為了追求這寧靜的境界,须菩提總是避開熱惱喧嘩的世界,空生和尚、甚至於選在半山中巖,靜坐參悟,感動  得空中降下綿綿密密,如絲如雪的天花。
yukiten 發表於 2010-4-9 14:09
【禪詩淺釋】第六十 《百花新》

【禪詩】
眾生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萬別千差明底事,鷓鴣啼處百花新。
                                                                                                          ‧洞山大師‧

【淺釋】

眾生即佛,佛即眾生,眾生與佛,並無衝突妨害之處,山高哪礙白雲飛;竹密何防水通流。
眾生之習性萬別千差,而佛與眾生兩者之間、所具佛性卻無有兩樣。
從這裡我們可以領悟到:山高水深的背後,有一個看不見的大自然神秘的偉大能量,這力量隱藏在無垠的宇宙之中,也在杜鵑鷓鴣的啼聲裡;
在爭奇鬥艷的百花裡;更在萬紫千紅的大 千世界裡。》

【續雲門好日】
◎  4、人人謬向外途覓,解識方知火裏冰;雲門垂教太稀奇,十五不問藏玄機。
             再過十五仍未悟,如此日日得歡喜; 大師斷語奇中奇,參禪默會靜中機。

【譯文】
學佛修行,眾生大多犯有著相外求的毛病,尋枝 摘葉,春禽秋蛩,而不在心、口、意的清淨上用功夫,了解認知的人,不免代為惋惜:
是在緣木求魚、刻舟求剣、火裏尋冰。雲門大師薰陶弟子的方法,可謂平常中蘊藏希奇,弟子做功課,半月、整個月沒有領悟,他一點也不在意,
弟子一無壓力,日日皆可安心坐禪,不會法喜,也得歡喜。雲門的秘訣,就是要弟子們,在寂默中體會靜中的禪機,慈悲中加上溫慰鼓勵,
得一次獎,附送六個獎,循循善誘,不為不奇。》
yukiten 發表於 2010-4-9 14:13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10-4-9 14:17 編輯

【禪詩淺釋】第六十一則  《大法王》

【禪詩】
『摩訶大法王,無短亦無長;本來非皂白,
    隨處現青黃。花發看朝豔,林凋逐晚霜;
    疾雷何太急,迅電亦非光。凡聖猶難測,
    龍天豈度量,古今人不識,權立號金剛。』
                                                    ‧川禪師‧

【淺釋】

『名稱叫做〈大法王〉以〈摩訶〉兩字讚美其偉大,全文都在鋪陳形容《佛性、法身》之妙用。
佛的〈法身〉應化萬千,無有窮盡。其體如〈龍〉如〈天〉之難測難量,古今聖賢、凡人都萬難悟識其本體。
祂沒有短長黑白的局限問題,至於晚秋霜降,春朝花豔,疾雷迅電,隨處任意青黃。也只是道體在肉眼中所視觀的表相而已!
所以說:宇宙之間,大莫大於〈法身〉;神莫神於其應化。無以名之,佛陀暫時就以《金剛》來稱呼之。』
【剛經輕賤】
◎1《先世罪業今世報,今受輕賤減罪刑; 世人不悉天心慈,因輕生怨錯信行。》

【譯文】
『這是最難說服眾生接受的因果課題,分明有在信教,分明有在行善;
分明也在念經,為什麼家門仍有不幸?自身仍遭輕賤?
金剛經解說為:是人先世惡因業熟結果,本來應墮惡道,因今生行善行經,罪業減輕,但仍報以〈受人輕賤〉,世人不察,因怨生嗔,
在信仰行事上,灰心前此之善行,不再在意往後行惡,此為最可嘆惜之事。必致為德不終,晚節不香。』

◎  2、《無我無人誰講聽?無人無我誰疏親?天無私仁無私親,唯與善人加仁親。
               黃卷赤軸非聖經,持經心證業轉輕;擱置閑處何有應?自家流出菩提心。》

【譯文】
『有人會疑問:如果沒有我相、人相,那麼誰在講經誰在聽?
如果沒有人相、我相,眾生對人怎麼會有有的疏遠,有的相親。這是望文生義產生的誤會。
原意義是指不為生色樣相所執著影響。天地不仁,天道無親,是指天地、天道,對眾生沒有偏私的仁慈與親愛的意思。
但善人善報,昰必然不爽的。裝裱很好的經書、就是聖經嗎?
要誠心信持才能真正消災解業,閒置一邊,怎麼會有驗應呢?也必須是真誠真心與聖心佛性相應,才能得到真正的覺悟。』
yukiten 發表於 2010-8-25 17:11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10-8-25 17:20 編輯

【禪詩遣釋】第六十二則  《息影柴門》

【禪詩】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斫石通道,祈井流泉。君肝在內,我身處邊。荊軻拔劍,毛遂捧盤。
不為則已,為則不然。將恐兩虎相鬥,势不具全。不如永續今好,長絕來怨,是以返跡荒徑,息影柴門。』

                                                                                  隋‧海順


【譯文】
『我想投筆從戎,為國捐軀,馬革裹屍,人死留名,鑿山通路,開井流泉,與同志肝膽相照。
效法荊軻拔劍,搏殺秦王;毛遂捧盤,流血五步。想想也就罷了!認真去做,結果卻大多令人大失所望。將恐兩虎相鬥,誓不兩全』

不是熟悉史實,洞達世事,澈悟真理,哪能有此胸襟談吐?
力能拔山,氣可蓋世,項羽不免自刎烏江;伍仔胥反岀楚國,一夜白頭,輔佐勾踐稱霸,吳王報答他浮屍大江,禁止任何人收殮。
多少意氣相投,肝膽相照的同志,政治權力利害相左時,分道揚鑣,干戈相見,不死不休。
審時度势,知難而止,或功成業就,懸崖勒馬,急流勇退。
范蠡、張良、老子,千載後人爭頌;陶淵明歸去來兮,萬世留有餘情。



【天平行腳】

  『天平參禪打葛藤,輕薄笑倒五湖僧;西院祭岀金剛劍,始悔從來百不能。』


【譯解】
天平從漪和尚,天生聰明,口才便捷。自以為佛法精通,禪學深入。
說禪如打葛藤,老在皮表上夾纏不清。
常常對人自負地說:「不要說有誰懂得佛法,論起說禪,想找一個提起話頭的人都沒有。」
這話是不是很傷同修的感情呢?有一天西院思明大師剛好遠遠看到他,就招呼他:「從漪師父!」
天平把頭抬起,一聲不響。西院說:『錯!』天平走前幾步,沒講一句話,西院又說:「錯!」天平乃走到西院跟前。
西院說:「剛才我一連說兩個錯,是我錯呢!還是上座你錯?」
天平回答:「是從漪錯。」西院說「錯!」天平以為西院不欣賞他,便相辭欲去。
西院挽留他說:「暫且留下來過夏吧!我來和你共同商量這兩個錯吧!」天平心裏不平,當時便決絕而去!」
天平禪道本來就還淺薄,西院借機點撥他兩個錯,天平嘴巴認錯,卻不知錯在哪裡?
心中也並不認錯,憤而發足南行。
後來他知錯了,承認自己被業風吹倒,不懂謙抑之道,把聰辯當禪悟。
心裏還是把西院當恩師。西院一個「錯」字等於一把金剛寶劍,一劍斬絕了天平的執著傲氣。』
所以雪竇大師讚美說:
  『一般禪家愛輕薄,滿肚參來用不著;堪悲堪笑天平老,悔參西院錯行腳。』
yukiten 發表於 2010-8-25 17:28
【禪詩淺釋】第六十三則 《一片雪》

【禪詩】
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陽一岀便無蹤;自此不疑諸佛性,更無南北與西東。

                                     宋‧方會



【淺釋】
『太陽一禪,竟日如然,滔滔不間,觸目遇緣』

  以太陽為禪題,想像慧燈如燭如日,日夜燃燒照耀不熄,  根識清凈,如活水清泉,涓涓不止,滔滔不絕。

〈明〉來〈暗〉去;〈悟〉來〈疑〉去。人有南北東西之分,佛性沒有分南北東西。日岀雪溶,山河一片虛空。』

清淨法身花藥欄,善觀時節與因緣。時節至、因緣來、心靈禪悟。
或因一片雪;或因花藥欄;有時菩提月;有時清溪石,或睹欝黃花;或觀青翠竹。處處觸真如。

【一首極為優美的古代情詩】

《自君之岀矣!鼎爐香不然;思君如明燭,滴淚到天明。》


【譯文】
『自從你離別以後,鼎爐上再也看不到我燃起的檀香;惦念你的相思情懷,就像蠟燭燃燒滴淚,通宵滴到天明。』
〈意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趙州轉語】
『木佛度火焚,泥佛度水崩;金佛度爐熔,真佛坐清風。』


  木佛、泥佛、金佛是佛嗎?木雕、金鑄、泥土合成,靈從何來?所以基督教反對偶像崇拜,有其道理。
但是中國人注重象徵,注重虔誠。拜廟、也拜泥佛、木佛、金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信神神在,拜佛佛來。眾生的痛楚悲願,也會感動神佛,像清風吹來,偶來駐坐,聽聲觀心,加持完願,並非純然迷信。

【辜負我】
以上求神拜佛學道的方法,事實上並非最根本之道,拿一棵樹來比,到處進香朝聖,拜神求佛來學道,只是尋到枝摘到葉而已?
念經而無行經〈照了義經而行〉,等於春禽秋蛩,空鳴而已,等於數他人鈔票,自己並無半點錢財。
根本之道,還是求諸本心本性、慈悲喜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心思純淨,念想好事,口出好言,勤做好事。

『禮拜木佛也怕火,灶神赫赫杖擊破;進香朝聖祈佛法,分明人人辜負我〈自已心中的佛性〉

海順和尚:『懷州牛吃草,益州馬腹脹,天下覓醫人,灸豬左膊上。』
『懷州的牛吃了牲草,益州的馬肚子膨脹疼痛;滿天下找來獸醫,在豬的左胳膞上用針灸治療。』

  喂!先生!您有沒有搞錯呀!

【2008年季秋西逰日記】

※  〈一〉、 十月十八日 ﹝星期六﹞台灣─福清

◎  1、『松山啟程赴南竿、浮雲輕掃淡水灣;下機馬祖航馬尾,終極目標古西安。』

◎  2、『初回嚐試小三通,海空交替新旅程;小型航機五十座,好時好日吹好風。』

◎  3、『連江出海奔馬尾,乘風破浪渡峽水;默念仙師暗庇祐,此行無得也無悔。』

◎  4、『連緜船隊掀巨浪,遙憶當年海戰場,多少健兒為國殤?忠魂未悉落何鄉?』

※  〈二〉、十月十九日 〈星期日〉阿布拉﹝游﹞先生邀宴福清湖邊別墅

◎  1、『游君邀宴澄湖邊,向湖別墅秋波瀲;主人親自入廚下,佳餚美酒盡歡顏。』

◎  2、『席間游君話三通,驚惶歸途遇颱風;一妻二女同船渡,浪高如山登頂峰;﹝七級風以上﹞

      忽然峰去船騰空,滿船驚號狀如瘋;忽憐幼子未同行,恐將人鬼不同程;

      反覆驚魂兩時半,舉船絕望斷無生;生死闗頭歷險劫,萬難駛靠馬祖境。

      我亦平生多苦難,聽聞游語感受同;時時處處留餘地,千劫萬劫救餘生;

      台商艱苦竹難數,西征路途履險凶。宜予台商真公道,冷言數落非大中』
yukiten 發表於 2010-8-25 17:33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10-9-11 09:41 編輯

【禪詩淺釋】第六十四章 《說洞章》  

【禪 詩】
『昔年我亦赴科場,偶遇仙師古道旁; 一陣香風飄羽袖,千條雲帶繞霓裳;

開言句句談玄理,勸世聲聲說洞章; 我貴我榮都不羨,重重再教練黃房。』

                                                       唐‧呂洞賓


【淺 釋】
『從前我也曾進京參加國家科舉大考,在上京的路上,古道的旁邊,非常有緣巧妙地遇到我的恩師、漢‧  鍾離,雲房先生。
當時的記憶裡,好像有一陣香風吹過,飄起他輕揚如羽的衣袖,如千條飄飄的雲彩,栩栩如生的環繞他的道袍,開口句句語帶慈悲地跟我清談玄妙的道家真理;滿懷勸世的口吻,聲聲訴說他已經洞悟理解的道德文章。告訴我:富貴榮華都不要欣羨,千叮嚀萬叮嚀!教我努力練好黃帝老子以來的道術內丹。』


※  以上詩錄自﹝指玄上篇﹞七言律詩十六首之二〈見道藏呂祖傳〉
唐懿宗咸通元年,呂祖入長安赴試,至酒肆初遇鍾離權〈字雲房〉八仙之一,雲房執炊〈作飯菜〉,呂祖睏而伏桌入眠。
夢到赴試及第,坐官層層拔擢升遷,旋黜旋升,貴至宰相, 當權十年,忽被降罪,籍沒家產,妻離子散,孑然一身,立馬風雪,至此恍然夢覺,渾身汗濡。
雲房笑說:『剛才先生升沉萬態,榮悴多端,我煮的黃粱未熟,你已經榮華 夢碎。』
呂祖感悟,欲拜雲房為師,以時機未到而沒有結果。
是年中進士,咸通三年,授江州德化縣令,後棄官縱步廬山,遊澧水之上,再遇正陽先生,漢鍾離而授道。
另傳一說,為呂祖純陽先生在邗鄲道上,渡化盧生,列入唐代傳奇〈邗鄲記〉。
長安,西安皆歷史名都。現今長安城已經式微,西安,咸陽,延安多留古蹟。

【續2008年紀秋西遊日記】 十月二十日 〈星期一〉

  早上沒安排行程,偷得半日之閒,翻閱基督教聖經故事,留下心得日記:

※  1、『青春褪盡少年老,形衰體弱數難逃;屬靈生活性行伴,永續活力足依靠。』

※  2、『風箏念念掙自由,有朝線斷滿訴求;始知自由難自主,一頭栽落海面休。』


     〈看民眾對政治熱心過頭,嗆聲遊行抗議失控演成流血事件,殃及無辜,殊為可憫!〉

※  3、『歲月逝去永無痕,一生作為怎瞞神?觀眾豈止當前是,看不見處有靈魂。』

【承上】 十月二十一日 〈星期二〉巧遇紅螞蟻
『人人慣稱紅螞蟻,面如重棗美丰儀;驚人舞技人風靡,翩翩旋舞全如意;
  歌酒稱豪無霸氣,高談闊論有根據;初識伉儷福清夜,嘉偶天成人不忌;
  從小隨父作貿易,克紹箕裘善經濟;江南江北來又去,長白山上踏雪泥;
  長春夜色美無比,北國山水出佳麗;入晚何處消夜去,青島埤酒原產地;
  生活多彩善交際,相聚無多早留意,不因刻板疏離我,居然情交忘年紀;
  其人其實多奇遇,操守不虧又風趣;凡人走過留痕跡,我今略表其行誼。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yukiten

LV:1 旅人

追蹤
  • 3

    主題

  • 158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