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眾心所向
遠道而來的胡顯成,在遼陽僅僅留了三日,便再次啟程前往海州,直奔郝老六而去,並由海州經復州、蓋州、金州,再返回鎮江堡。這一趟,將是胡顯成對這三日商議而成的事項,做的最直接的巡視。
這三日里,甦翎與胡顯成、趙毅成幾乎是足不出戶,日夜都在總兵府後院的一所偏院內商議要事。胡顯成最終也未能去看看遼陽城四周的十幾座大營連綿不斷的威風。作為當初十七個兄弟之中唯一已經成家的,且自千山堡起其便一直致力于農事與日常管事所積累下來的經驗,胡顯成依舊被甦翎派作民事上使用。盡管胡顯成屬下也有不少兵馬,單是鎮江堡的新兵集訓大營,便有兩萬多名新兵,但終究與帶兵上陣無緣。胡顯成離開遼陽時,多少是帶著些遺憾、羨慕的心情,自遼陽城外的軍營間穿過。
甦翎兄弟三人商議的事項,依舊是以土地分配為主,當然,這不免會牽扯到其余的相關事宜。這種粗略定下的,僅僅是大致的目標而已,具體事宜,還是各自回去重新制定細則。胡顯成帶來的邵安東,最終還是被允許參與進來,做了兩日的記錄之後,第三日,略微摸到一些門道的邵安東,便能為甦翎等三人提供一些參考與建議。那思路自然不同,角度也算有新意,算是讓甦翎看到了其所能發揮的好處。
時至天啟元年八月,甦翎率部自千山堡群山之中猛然出現之後,這軍事上的籌備、部署。算是已經達到了目的,源源不斷地糧餉、軍需也不必擔憂。甚至連運送事宜,也有遼東經略袁應泰管帶著那二萬多精壯負責。此時才處置土地問題,也算是適逢其時。這不說別的,單是正趕上收獲季節,便對今年地糧食征收有一定好好處。遼東都司轄內,原有的衛所建制早已失去作用。從這一點來說,甦翎此時才辦理與土地相關地事宜,已有些晚了。
按兄弟三人商議的結果,遼陽、海州處于戰事前沿,又多是援遼兵馬聚集之地,這里便全由甦翎處置。而其余的後方地域,則仍由胡顯成全權處置。
對胡顯成來說,鎮江堡已經提前完成了這項工作。寬甸五堡以及千山堡也無需再做過多的調整,目標也僅僅剩下金州、復州、蓋州三衛轄地。這三衛。不僅地域要比千山堡大出數倍,且人口、土地也是成倍增多。向來是遼東都司的糧倉,以及後備兵源地出處。將這三衛納入甦翎麾下。可以說這遼東都司便完全落入甦翎的掌握之中。或者說,整個遼東目前所存在的區域,都將歸屬于甦翎及其兄弟們所形成的勢力。
此事胡顯成已經略做準備,那些由千山堡抽調出來的管事們,已有五百人在鎮江堡集訓。這五百人不同于當初抽調到鎮江堡參與管事的人,完全是新來地,且正如胡顯成所說,其中不少人還不識字,集訓的內容全靠心記。
這里不得不說說千山堡轄內的那些百姓們,也包括寬甸五堡那最先納入甦翎麾下地數萬人口,如今可謂今非昔比,變化極大。那些昔日偷越邊牆逃亡的,連吃飯、睡覺都成問題地人家,如今可是家家有房,戶戶有地,過著往日難以想象的日子。經過數年地耕耘,那些盡心開墾出來的田地已經能夠確保一家人地吃食,且大多有所富余。而胡德昌等人從未斷過的商隊,也帶來無數布匹、陶器等等日用品,用來交換無數山貨、皮毛以及人參,這使得千山堡轄內的人家,這銀子,也逐漸多了起來。
至于寬甸五堡轄內的百姓,倒是從赫圖阿拉大捷中得到無數好處。那些按村組建起來的民夫隊伍,在戰後果然得到了事先許諾的分紅。那些戰利品中,金銀倒是不多,且就算有,也被全數收去,不算在紅利之內,這倒也沒有引起不滿。這些民夫大多一輩子也沒見過上十兩的銀子,驟然見到數千計的銀兩,除了驚詫,倒沒生出多少非分之想。當然,那些私藏銀子以及其余戰利品的,都受到嚴厲的處置。
村民們分得的紅利,有牛羊、馬匹、布匹、農具等等,都是一般農家急需之物,非常實用,甚至在這邊牆一帶,有時會是有銀子也買不到的。當然,糧食在其中也佔了很大一部分。由赫圖阿拉直至牛毛寨一帶所有的女真村寨中存儲的糧食,連一粒也沒剩下,況且那些村寨中大多有現成的騾馬、大車等等,倒是讓運輸便利了不少。這些都使最初一副冷漠態度的百姓們心態大變,要說甦翎在寬甸五堡開設市場等等一應舉措,讓百姓們看到幾分不同,那麼這次大捷便是最實惠的好處。
前面已經說過,遼東百姓的構成,本就異于山海關以內的大明百姓,尤其是這最接近邊牆一帶的人,不管是誰做了這片土地的官員或是首領,只要能有好處,便不會有什麼反應。而這一回,就連傳說中也從未听說過如此的益處。跟著那位甦將軍,居然連平民百姓也能得到好處,這如何不能使人心所向發生轉變?事實上從召集民夫時起,這數萬百姓的心態就已經開始傾向于甦翎所部了。
至于當初隨劉出征地明軍士兵以及姜弘立所帶地朝鮮士兵。雖然在屯田新村里勞作。日子卻也過得不錯。這不論是大明地士卒。還是朝鮮地小兵。都差不多是類似地狀況。在原地可沒什麼值得夸耀地家產。大多數都沒幾畝地。養家糊口全靠軍糧月餉。這到了軍中。再一克扣。或是被軍官勒索、驅使勞役。日子更不能說有多好。
而在千山堡。除了第一年較為辛苦之外。次年便過起了比在家鄉還要好地日子。不僅頓頓都能吃飽。且還有了新衣。房子也隨著不斷地增建。到後來達到一人一座房屋地結果。而隨著甦翎所部不斷增長地實力。這牛、羊、豬等等家畜。也很快在每家每戶出現。算是有了自家地財產。這樣一來。除了心思轉地快地去甦翎所部當了兵。這剩下地。大概除了有些想家之外。便沒有任何可抱怨地了。
甚至有些朝鮮士兵還在屬于自己地房子建好之後。還請求將自己地家人接來同住。就此在千山堡落戶。同樣在明軍士兵之中也有這樣地事出現。只是太過遙遠。只能慢慢再辦。
當然。這些歸順了地士兵。是在一股神出鬼沒、誰也摸不清什麼時候會出現地鎧甲騎兵地清理之後剩下地。數萬之數。當然不能說都是一樣地心思。但只要稍有異動。便會消失無蹤。是生是死都無人知曉。
至于劉等數十名明軍較高級地武官。除了與一般士兵一樣擁有屬于自己地房屋、土地之外。唯一地優待大約是可以讀書。千山書院印刷出來地書籍。可以免費贈送一部分。隨著甦翎所部地擴展。大部分地軍官都被詢問過是否願意出來做事。在經過集訓之後被派往各地。自然。那里地日子過得要比屯田新村好得多。到最後。僅剩下劉等高級武官。在千山堡過起了田園生活。要說地是。這其中也有少數武官。被暗中清理掉了。
這樣一來。盡管其中必然還隱藏有不穩定因素。可總體來說。整個千山堡轄內。是一副眾心所歸地局面。如此。便為胡顯成不斷從千山堡轄區內抽調人手。創立了基礎。
在千山堡時,管事這個稱呼,不過是代稱,既不算官職,也不代表地位,僅僅是某一項事務的領頭人。所有的管事都是從貧民中選出來的,如今在鎮江堡一帶,所有有過經驗的管事早已抽調一空。這胡顯成集訓的五百人,卻都是千山堡以及寬甸五堡一帶的普通百姓。所謂集訓,不過是將以往千山堡的規矩,以及在辦事過程所遇到的問題的解決辦法集結成冊,然後命人讀給這些人听,並一一考核其應對辦法。
好在這些必須掌握的處置原則,大多與農事有關,這些百姓即便不識字,也沒有多少困難,左右不過是丈量土地、收取稅糧等等。另外,胡顯成還將歷次戰事中殘疾或是士兵的親人中選了數百人出來,也進行同樣的集訓。這些人將分別奔赴各地,帶諸事辦妥,再將家眷遷移過去,就此落戶扎根。由山中搬到平原地帶,這可沒人不願意,甚至以此為榮。當然,那些軍人家屬們,更是興致高昂。
這些昔日的窮苦百姓,如今有機會出人頭地,自然個個爭先。雖然這些人看上去都算是憨厚老實的人,可這反倒是令胡顯成成較為放心使用的基礎,只要是定下的規矩,都會得到徹底的執行。
當然,待遇是豐厚的。每月有月餉,家眷到了之後還另有月糧撥付,至于住宅,那更是免費提供的。簡單一算,就算不種那照樣撥給的農田,這些管事一家大小也會不愁吃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