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中)
「密縣?」路明探過頭來,吃驚道,「這不是京東東路的上縣嗎?官人怎麼會被授予上縣的縣尉?」
「上縣?……原來如此。」
韓岡轉眼便會意過來,這是王安石給得報酬嗎?未免也太小氣了一點。不過韓岡挺歡迎這樣的改變,「上縣縣尉的俸祿可比下縣要高不少,沒人會嫌俸祿多。」
「上縣易下縣,可不僅僅是俸祿多一點這麼簡單。」韓岡的身後傳來一個莫名耳熟的聲音。
韓岡聞聲回頭一看,便站起來行禮,「原來是劉令丞!」竟然是前些日子在銓試時給韓岡添亂而不果的流內銓令丞劉易。
劉易笑嘻嘻的過來,拱手道:「玉昆賢弟,久違了。」
賢弟?我們的關係有這麼好?韓岡算是佩服劉易這樣的低層官員的臉皮厚度了。雖然這樣的人物並不罕見,但事有反常必為妖,劉易主動過來搭話,肯定有其原因。
劉易在韓岡一桌的空位上坐下,故示親近的笑道:「向日一見,便知是玉昆賢弟是賢良之才。如今得王相公青眼,鵬程萬里也是指日可待。」
「不知令丞此言何意?」韓岡問著。
「玉昆何必故作不知。」劉易見方才韓岡的神色一點變化都沒有,哪裡肯信他對此一無所知,「王相公親自自中書下令,將玉昆的本官定為密縣。上縣簿尉晉初等職官,是兩任四考,而無出身的下縣簿尉,就至少要三任六考,也就是六年後,才能晉陞。而且以王相公對玉昆你的看重,只怕三五任之內,就能轉官了。」
原來如此。只是韓岡覺得讓劉易有這種一百八十度轉變的理由還不足,光憑王安石將自己的本官提了兩級,劉易就改換門庭,這實在太可笑了。即便想搭上新黨的船,也不該找尚無半點聲名的自己。
究竟為了什麼,劉易很快為韓岡解惑:「今天呂吉甫致書天子,但言近日朝堂諸公,往往斥青苗貸為害民之法,為一正此法利民之本心,奏請改青苗貸之名為利民低息貸,而青苗法也同時改名做利民低息貸款法。」
韓岡笑了,等了半個月,新黨終於忍不住開始有動作了。雖然將青苗貸改換名頭,是他出給王安石的幾條策略中,最為簡單易行的一條,而且是忌諱最小的一條,其他條款並無動靜。但既然新黨既然已經採用他的計策,那麼當這個策略有了成功的回報後,接下來的幾條,怕也是會陸續施行。
在劉易眼中,韓岡唇邊若有若無的微笑,是一切瞭如指掌的自信。他心中暗喜,看來自己果然猜得沒錯。這名從九品的選人,當已經入了王安石的眼界,是參與核心策略的資格,說不得日後就會跟呂惠卿等人一樣,數年間便會飛黃騰達。
既然自己辦事不力,開罪了過去的後臺,都有消息說自己最近可能會被遷到荊湖南路哪一個偏僻軍州任司理參軍,那換個門庭也是理所當然的。以劉易如今的窘境,即便是根稻草,他也要抱上去,韓岡雖然官卑,卻也是劉易緩急間能找到的唯一助力。。
……………………
與劉易隨便扯了幾句,韓岡把他打發走了。劉易巴結自己的原因,韓岡到現在都無法確認,但他隱藏在笑容中憂慮,能看出來不似作偽。
只是韓岡沒興趣應付他,自己拿到了告身,他這趟來東京的行程也就到了尾聲。連朝堂局勢究竟怎麼變化,韓岡也不想再理會,何況一個毫無節操的流內銓令丞?
秦州的事大概是解決了。與新黨鬥得越厲害,舊黨眾臣就越沒有餘暇去找王韶的麻煩。韓岡前些天還在驛館聽見秦州的宜墾荒地是一頃還是一萬頃的爭論。但今天,當韓岡回到城南驛中時,他所聽到的討論,無一例外都是與青苗法易名有關。
「青苗貸改名便民低息貸款?王介甫這是出的什麼昏招?」
「改個名字就有用了?」
「犯官改了名字重新考進士的都有,這法令改個名字,說不定罵的人就會少一點了。」
「胡扯,改個名字不過是換湯不換藥,本質還不那些東西。」
「你們不知道,這是三命僧化成支的招。前日夜裡王大參親自把化成請到宅中,請他發了文王六壬,算出了青苗貸的名字不吉。所以王大參才趕著改名。」
「林十七,你也別扯了,一個和尚不唸經禮佛,卻去當瞎兒先生,他說的話,能有幾分是真?」
「不知司馬君實會怎麼說!」
「大概會笑……」
城南驛的外廳中一時成了菜市場,韓岡聽了幾句,便轉身上樓。消息剛剛傳開,少有幾個靠譜的。但聽著他們的話,他給王安石支的這一招的用心還沒人看透。不過等過上幾日,新黨接下來的手段一個個開始實行,王安石的用意,自然很快就能傳播開來。
只是自己提議的計策,卻在口耳相傳中變成了三命僧化成的招數,韓岡只覺得有些好笑。三命僧化成在東京城名氣極大,以能斷人三生休咎而聞名。他住在大相國寺的偏院中,每日賓客盈門,高官顯宦從來不少,連王公宰臣家的家人都在老老實實的排隊,請他推算個運數。
韓岡對此則秉持著孔夫子的態度,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只在外面看了兩眼,就掉頭離開。
回到房間後,韓岡讓李小六打理了一下行裝,這兩天就該回秦州了,東西要先整理一下。而韓岡,則整了整衣服,往小甜水巷的方向去了。
這些天,張戩和程顥都挺忙,攻擊新法的工作讓他們忙得腳不沾地。因為程張二人的忙碌,韓岡已經有兩天沒有去拜訪,如今就要返鄉,韓岡當然要再見上他們一面。
僻靜的後巷中,韓岡推開偏門,自行走進程家的院子。程顥、張戩都把他當子侄看待,他在兩家進出自如,並不需叩門等人通報。
「玉昆哥哥。」韓岡剛走進院中,一個小女孩的清脆嗓音便傳進他耳中。
韓岡循聲看過去,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女孩從通後院的小門中走了出來。小女孩兒綁著雙丫髻,長得雪玉可愛,一雙透著天真的大眼睛,皮膚如初雪一般白凈。大概是天氣尚有些冷的緣故,小臉上還泛著紅暈。
「是二十九娘啊……」韓岡沖小女孩笑了笑,一點也不避諱。
小女孩兒是程顥的女兒,族中排行二十九,今年才不過十一歲。是程顥在鄂州任官時所生,故起名作鄂娘注1。以任官之地,為子女取名,是很常見的事。司馬光便是在其父司馬池在光州光山縣任知縣時所生,其名就由此而來。
小女孩很懂禮貌,儒學宗師家的家教也的確出色,程鄂娘行禮、問好做得一板一眼。並不似老學究打躬作揖的那樣禮節繁瑣得惹人厭,而是平添了一分可愛,更有著大家閨秀的嫻雅,可以想見她幾年後的出色。
韓岡回了半禮後,就見著小女孩兒小碎步跑到身邊,仰頭問著:「玉昆哥哥怎麼這兩天都沒來?」
「先生事忙,不便打擾。」韓岡低頭看著程鄂娘帶著稚氣的一張小臉,如同山中潭水一般清澈的雙瞳,就想起了遠在秦州的韓云娘,不知她現在怎麼樣了。韓岡暗暗一嘆,收起紛亂的心緒,他又問道:「先生呢?今天還忙不忙?」
程鄂娘很認真的點頭答道:「爹爹剛剛回來,和表叔公在書房裡。」說著,她又歪著頭想了想,「表叔公心情很不好呢。」
小耳報神跟韓岡很親近,程家張家的幾個子女也都跟韓岡很親近。程顥張戩治家嚴謹,對子女的管教十分嚴格,平常吃用都是從簡樸中來,玩具什麼的更是少有。而韓岡因為經常在程張兩家蹭飯,有些不好意思,便在逛大相國寺時,買了幾件小什物送給兩家的孩子,程鄂娘手腕上的闢邪桃核串,就是韓岡送的。
韓岡是一片好意,張戩程顥也不好說什麼。也因此,程張兩家的子女們,看到韓岡便是哥哥長,哥哥短。
又哄了小女孩幾句話,韓岡便走進程顥的書房。書房內張戩沉著臉,使得氣氛有些凝重。
「兩位先生,韓岡來了。」韓岡上前行禮。心知兩位監察御史應該是聽說了王安石今天的動作。他們不同於城南驛中的閒官們,變法派的一舉一動他們都會往深裡去想,所以心情看起來有些糟糕的樣子。
「玉昆來了。」程顥抬頭招呼了一聲,張戩則悶著頭不說話。
雖然韓岡心知張戩陰沉的原因,但還是得裝作糊塗的問一下。他用詢問的眼神望著程顥,程顥瞭然一笑:「玉昆,可聽說過今天朝堂上的一樁大事?」
「聽說了,方才驛館中一群人正說著這件事。利民低息貸款是吧?」韓岡點點頭,直言道:「這是好事啊。」
「什麼?!」張戩難以置信的抬頭看著韓岡,他的這個學生怎麼會支持青苗法?他怒道:「與民爭利這是好事?朝廷放債這是好事?!」
韓岡不以為然。管子設女閭,以皮肉錢九合諸侯匡復周室,聖人不還是說『微管仲,吾披髮而左衽』。不過這些話韓岡不好說出口,那樣就真的要吵起來了。
注1:程顥在史料中留下記載的女兒有兩人。年長的未留名——只云程氏孝女,而年幼的幼年早夭,在她墓誌銘上記載名叫澶娘——是程顥在澶州任官時所生,時間是在熙寧四年。故而從程澶娘的名字反推回,得到了程鄂娘這個名字,也算是杜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