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霸] 重生之極品三國 作者:冰劍雪帝 (連載中)

yang062066 2011-6-25 00:37:3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5 77330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7 12:26
丁淮在李儒點頭時就知道董卓已有殺人滅口的意思,心中卻也無一絲驚慌,喝令眾人準備迎戰見董卓大手一揮,就和李儒等人往中軍退去了,接著董卓的騎兵就朝著並州軍沖了過來。騎兵的優勢正是在於沖陣,一旦大規模的騎兵沖起來,後果是很可怕的。丁淮見狀,故意大喝一聲:“皇上駕到,董卓見駕”,這一聲丁淮用的力氣可不小,簡直聲如雷震,每個西涼士兵都聽的清清楚楚。


古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骨子裡都有一種皇權至高無上的思想,所以皇上這兩個字有著無比強大的影響力,即便是遠在西涼之人。是以西涼兵在聽到淮喊出皇上駕到四個字之後,整個陣形就為之一折,本身就已經下降了的士氣再次下降一些,有的士兵甚至跳下了馬背,準備跪地磕頭。


丁淮剛剛喊完,長戟一揮,喊道:“全軍突擊。”


丁淮第一個縱馬殺出,直取呂布,韓烈和黃忠也是分別帶領左右兩軍殺出。丁淮的這個決定還是相當明智的,呂布這個名字在並州所有士兵的腦海中就是戰神的符號,呂布的方天畫戟所到之處,無人敢觸其鋒,更何況呂布新得寶馬赤兔,武力更上一層,並州軍的大將之中無人都呂布的敵手,就連自己手下的韓烈和黃忠恐怕也是一樣,若是任由呂布到處衝殺,只怕並州軍士氣就會蕩然無存。


自己若能拖住呂布,不但能夠樹立自己在並州軍中的形象,同時還可以鼓舞己方的士氣,況且也只有自己能拖住呂布。兩人使用的兵器都是戟,只不過呂布的是方天畫戟,而丁淮的是七龍三叉戟。前文有交待,丁呂二人曾經交過手,結果是丁淮比呂布稍遜一籌。而且當年在並州的時候,丁淮曾與呂布對練一月之久,武藝大增,加之後來實戰經驗的不斷提高,丁淮此時的武藝與之呂布相比,差別甚微。


兩人這次交手都是全力以赴,連鬥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其餘眾人,也是各自找上對手,黃忠對上了華雄,韓烈對上了呂布手下一員不知名的小將,四人都是武藝相近,也鬥了個旗鼓相。韓鳳對上魏續、郝萌,韓雪對上侯成、韓鳳對上了曹性,丁原對上宋憲,旋風騎則在丁淮的授意下,由頭領董風帶領直插董卓中軍。


旋風騎的戰鬥力比丁淮離開並州之時又提升了不少,鋒芒所至,無以匹敵,即便是聞名天下的西涼鐵騎也是難敵旋風騎的巨大殺傷力。


董卓軍在士氣一而再的打擊下,又見丁淮的旋風騎是如此厲害,行動更是快如閃電,左翼部隊和右翼部隊一下就慌亂起了。但是旋風騎畢竟只有三百多人,其他的並州騎兵卻是沒有西涼鐵騎兇悍,加上人數又少了一半多,剛開始取得的優勢很快在西涼騎兵的強大攻勢消失的無影無蹤,並州騎兵慢慢抵擋不住西涼鐵騎,逐漸向中間靠攏,僅有旋風騎在苦苦支撐局面。


看到此種情形,丁淮心中暗暗著急,郭嘉為何還未到來。高手過招,豈可分神,兩人已然大戰了三百回合不分勝負,可丁淮的這一分神,立刻讓呂布抓住了機會,形勢大變,丁淮立刻處於下風。


正在這時,忽然四周有無數軍馬殺來,只見大旗上書寫著“青州牧丁”的字樣,正是郭嘉率領的三萬青州精銳及時趕到,並州軍立刻士氣大振,而西涼騎兵看到四周忽然冒出許多敵方援軍,而且還是赫赫有名的青州軍,登時軍心大亂。


青州軍中典韋、許褚兩個殺神沖在最前面,所到之處,西涼騎兵紛紛斃命,而黑甲騎和虎豹騎的威力在這場戰鬥中也發揮的淋漓盡致,正好克制住西涼騎兵的優勢,並且在和漢末最強大的西涼騎兵的戰鬥中得到更好的錘煉。


由於青州軍的加入,場中形式立即攻守易位,西涼軍節節敗退,人數也在急劇的減少。李儒看到場中形式的變化,建議董卓立刻撤軍。董卓也看到形式已經發生變化,再不趕緊撤退就要被敵人全殲于此,於是果斷地下令立即撤兵。


廝殺了一天的丁淮回到營中,清點了一下戰果,殺敵約在萬人以上,傷敵不計其數。自己傷亡六千,青州軍無一死亡,這一仗可謂大勝。


當天一戰後,董卓大軍大敗,直退後五十裡安下營寨,董卓在營帳裡,把手下的眾人狠狠的罵了一陣後,就和李儒商議起這次的失敗原因了,說實在的董卓在打仗上還是有一套的,打了敗仗能夠及時總結原因,從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李儒為了舒解董卓的心情,當下分析說道:“這個丁淮不知道如何訓練出威力如此強大的騎兵,西涼騎兵在他們面前簡直毫無優勢可言。儒認為,我軍失敗原因有三氣上不如敵軍,被丁淮擾亂了我軍的士氣軍援軍的出現使得我軍軍心大亂是那三支威力強大的騎兵團對西涼騎兵的克制。前兩個原因不足為慮,而敵軍的那三個騎兵團,據儒看來最多不過萬人,我軍方共有大軍二十萬,十倍于敵軍,主公又何必憂慮。以儒所料,二丁今夜必然連夜撤軍。”


董卓聽後大喜道:“如此以來,我等再無對手,洛陽豈非我等囊中之物。”


此戰得勝回營後,丁淮對父親丁原言道:“董卓今日雖然戰敗,然而洛陽城外尚有大軍二十萬,我軍兵寡,不可與之再戰。為今之計,父親可連夜率軍返回並州,孩兒回到青州,號召天下群雄共同起兵討伐董賊。”


丁原向來對自己的這個兒子十分佩服,聽後道:“我兒言之有理,待諸侯同盟之時我父子二人便又可以一起討伐董賊。”


丁淮皺了皺眉親可否聽孩兒一勸。”


丁原不知丁淮為何這樣說,奇怪道:“我兒有話可速速講來。”


丁淮道:“諸侯討董之時必然時日不遠,到時可由孩兒從青州起兵,父親不必親自前去,可推說身體有恙。到時候我會讓臧霸前去並州,以父親名義統兵一萬前來即可,不知父親可否答應孩兒?”


丁原沉思一會,揚首歎道:“看來為父老矣,此次進京為父未聽淮兒之言,險些遭到呂布毒手,若非淮兒及時趕到,恐怕你我父子將陰陽兩隔。此事為父答應就是,到時由臧霸將軍統兵助淮兒一臂之力。為父在太原等候聯軍誅殺董卓、呂布二賊。”丁淮心下苦笑,未再言語。


忽然,丁淮想起了陣前與韓烈大戰近百回合不分勝負的那員小將,問道:“父親,日間與韓烈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的那員驍將是何人?”


丁原一聲人姓張名遼,乃是並州雁門郡人,投到軍中不過半年,被呂布提拔于行伍之間。”


丁淮聽了不禁大驚失色,張遼終究還是被呂布招走了,自己一直將精力放在了青州和洛陽之上,竟然將張遼給忽略了。丁淮心中暗暗後悔,這樣的人才竟然到了呂布手下,今後若想招降不知何年何月。然而,後悔已無用,只能日後看機會再說。


於是,丁原率領並州軍連夜趕回並州,而丁淮也連夜撤回青州,丁淮、董卓的第一次交手就這樣結束了。


在得到二丁撤軍的確切消息後,呂布擔心董卓責罰,主動來向董卓領罪。雖然沒有能夠完成任務,還使得西涼軍大敗,但是呂布一身天下無敵的武藝對董卓來說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為了安穩呂布的心,董卓認呂布為了冥蛉義子。


有了呂布的加入,二丁的退出,董卓從此更加不可一世,挾持少帝,獨把朝政,**後宮,於是京中大亂。


董卓知道曹操是個人才,打算封曹操為驍騎校尉,想拉攏曹操,曹操心中不願意,卻又怕董卓加害,於是偷偷從東門逃出,直奔東郡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7 12:28
董卓進京了,掌控了朝廷的生殺大權,其實這也沒有什麼為只要主上幼小可欺,自然會有人把持朝政,先前是何進,現在換成了董卓又有什麼不可呢。然而有人就很不忿,這個人就是袁紹,因為何進死了之後理所當然應該是他--袁紹來把持朝政,這樣的話袁紹便不負“四世三公”的家族榮耀,甚至於有可能成為大將軍,從而位在三公之上,也使得袁氏一門在他的手上更加輝煌。


但是,董卓的突然殺入使得袁紹的美夢徹底被擊碎,更讓袁紹惱怒的是為何沒在董卓剛剛進京,後續部隊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突然發難,以自己的一萬禁衛軍和投降的三千羽林軍的實力,董卓的五千騎兵是很容易就會被趕出洛陽城的,但是自己的猶豫錯過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現在的袁紹已經沒有可能再與擁有二十萬兵力大的董卓抗衡了,而且董卓還收了一個萬人難敵的呂布。


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袁紹看著董卓怎麼看怎麼醜,怎麼看怎麼都不順眼,今天聽到董卓要廢掉少帝,另立陳留王劉聰為帝,袁紹的心中便煩煩的。但是,袁紹心想,董卓現在畢竟勢力龐大,不但袁氏一門已經無法與之抗衡,其他諸如三公九卿也必然也不敢再有異議。


袁紹猜得不錯,董卓在三公府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廢掉當今少帝,改立陳留王為帝的時候,竟然沒有一人敢起身說話,都是怕了身後的那些帶甲士兵手中明晃晃的寶劍,更是害怕董卓身旁手持方天畫戟的威風凜凜的呂布。


董卓的話是這樣說得:“公等皆知,天子乃是天下威儀所在,是萬民之主,然而當今天子卻暗弱無能,不如陳留王聰穎好學,可成大器。卓想依伊尹、霍光故事,廢掉當今皇上,而另立陳留王為帝,並請太后歸政,以應天順人,汝等以為如何?”


但是,出乎袁紹意料之外的是,雖然三公九卿無人敢動,但是身為九卿中少府屬官的尚書盧植,卻站起身來大義凜然地對董卓道:“明公方才提到的‘依伊尹、霍光故事’,盧植實在是不敢苟同呀。”


董卓實在沒想到竟然還有人敢站出來反對,並且此人還不是三公九卿,只是一個小小的尚書,登時拉長了臉,沉聲問道:植,你這話是何意思,本司空為何不能仿效伊尹、霍光廢帝另立?”


雖然看到董卓拉長了臉,很不高興,但是盧植並沒有絲毫害怕,繼續道:“司空大人應該知道,昔日太甲晦暗不明,伊尹才將他流放于桐宮的;昌邑王登位僅二十七日,卻作惡三千余件,使得民心大憤,大將軍霍光為了順應民意,這才祭告太廟,然後將其廢棄。然而當今主上雖然年幼,卻是聰穎好學,且登基以來並無半點過錯,朝中眾位大人都是有目共睹的。司空大人久在西涼,于朝中諸事不太清楚。更何況,以植來看,司空大人雖然熱衷關心國事,卻無伊尹、霍光之大才,又何必要進行‘廢立’之事呢?豈不聞聖人所雲‘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乎?”


盧植此人為人剛烈,原本對董卓在洛陽城中的飛揚跋扈就很不滿意,只不過董卓雖然有點囂張,卻還沒有做很出格的事情,如今董卓竟然要廢少帝而立陳留王為帝,盧植便忍不住站起來對董卓進行譏笑挖苦,渾然不覺說話有點重了,已經使董卓無法下臺了。盧植的話音剛落,百官便紛紛為盧植擔心起來,依照董卓的脾氣,這樣的話是絕對受不了的,很可能會拿盧植開刀。


果然,董卓大怒,咆哮道:“盧植,你竟然侮辱我。”當盧植說他“于朝中諸事不太清楚”的時候,董卓的右手已經握住了寶劍,當盧植說他“無伊尹之志則篡”的時候,董卓已經將寶劍拔出,並且沖了下去要殺盧植,兩旁的帶甲武士早已將盧植的雙臂扭住,只等董卓的一劍。


宴會上頓時一片喧嘩,就連袁紹也沒想到盧植竟然有這麼大的膽子,竟敢當面譏諷董卓,心中不禁對其甚是敬佩,遊俠的心態使得袁紹不自覺將右手放在了寶劍的劍柄上,大有沖上去要救盧植的舉動,但是身旁的伸來了一隻手將袁紹的右手緊緊按住,袁紹轉頭一看,正是自己的叔父袁槐,只見袁槐輕輕搖了搖頭,袁紹便將右手輕輕從寶劍上挪開。剛才只是刹那間的衝動,現在要讓袁紹再來一次的話,袁紹是不會再那樣衝動了。


雖然明知必死,盧植心中卻沒有絲毫的緊張和害怕,反倒是異常的冷靜,神情泰然。就在這危急時刻,眼看盧植就要命喪當場,有一個人坐不住了,這個人就是蔡邕。剛從江東回來,就遇到了董卓進京的事情。


董卓掌控朝政之後,聽從了李儒的勸告,大量起用了海內名士,蔡邕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蔡邕當初得罪靈帝,為了躲避禍端,蔡邕便打著去到江東尋訪逆徒顧雍的名義,在江東躲禍數年,這次剛剛回來便被董卓複其舊職。然後竟然在一個月之內連升三級,由祭酒補侍御史,又轉持書禦史,遷尚書,這件事情使得董卓在“清流”一派得到了很好的名聲。


蔡邕平時與盧植甚是友善,並且當年蔡邕罪徙朔方的時候,盧植曾上書為其求情,這件事情蔡邕一直銘記在心,並且一直也在尋找機會想報答盧植的恩情,這次蔡邕覺得機會來了,便唯唯諾諾起身到董卓身前公不可如此!盧尚書乃是海內大儒,若是加害,則天下人將為之震怖。其言論方才雖有得罪明公之處,明公若是不計其罪,方顯明公寬宏大量之風,請明公明鑒。”


董卓聽了蔡邕的話,覺得甚是有理,現在董卓最需要的便是一個寬宏大量的好名聲,殺一個盧植不足為難,只是若是落了一個不能容人的壞名聲就得不償失了,何況盧植在天下士子心中的影響力絲毫不亞于蔡邕。


既然蔡邕求情,董卓正好藉此下臺,收起寶劍,用手指指著盧植道:“盧植,今日雖然你對本司空言有不敬,但是看在蔡尚書為你求情的份上,本司空便不再與你計較,還不與我速速退下。”


盧植嘿嘿冷笑數聲,也沒有再回到他原來坐的席位上,而是大步向外走去。董卓大怒,看著盧植的背影幾乎又想拔出寶劍撲上去,但是想起方才蔡邕的話,董卓終於還是強忍住心中的怒火,也是嘿嘿兩聲乾笑,不再與盧植計較,就此作罷。


但是廢立之事卻未就此作罷,待盧植的身影不見之後,董卓將右手放在寶劍的劍柄上,粗聲道:“還有誰人反對?”本來以董卓想來,應該不會再有人反對了,沒想到又聽到了一個反對的聲音,這第二個跳出來反對的人正是袁紹。


袁紹看到盧植的剛烈,心中甚是敬佩,此時聽到董卓又在這裡大呼小叫,心中大怒,一個衝動,便站了起來,但是當即便後悔了,可又不能坐下,只得硬著頭皮道:“當今天子即位不久,並無任何失德之處,就此理論廢立之事,如何能讓天下人信服?”


董卓大怒,沒想到今日竟然這麼多人出來反對,先有盧植,後有袁紹,盧植乃是海內大儒,又有蔡邕為其求情,自己不能將他怎樣。你個小小的袁紹也敢出來反對,難道我不敢殺盧植就不敢殺你嗎,正好可將你的禁衛軍收過來。


董卓拔出寶劍怒喝道:“袁紹,你這乳臭未乾的小兒,也敢頂撞于我。如今天下大事皆有我來決定,你又豈敢多言,莫非是嫌我的寶劍不利嗎?”


袁紹此刻也豁出去了,反正已經站出來了,又不能弱了袁家的名頭,便壯起膽子,也拔出腰間的寶劍,怒喝道:“董卓,你的劍雖然鋒利,難道我的寶劍未必就不鋒利,視看天下間大丈夫豈能只有你一人。”


董卓大怒,就要下令就地誅殺袁紹,卻見李儒慌慌張張從後面跑來,拉住董卓的衣袖道:“大事未定,不可妄殺。”袁槐、王允、楊彪等人也趕緊起身為袁紹求情,董卓這才作罷。袁紹也是怒氣衝衝,提著寶劍,匆匆離去。


由於盧植和袁紹這樣一鬧,廢立之事只能先暫時放一放,但董卓卻並沒有就此放棄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7 12:28
經歷了上次的教訓之後,董卓決定先拿三公開刀,樹立自己的威信,然後再說廢立之事是,在九月,董卓便重組了三公,任命太尉楊彪為大司馬,封襄賁侯,自己擔任太尉,兼前將軍,並加賜代表皇帝權力的符節,以及作為儀仗的斧鉞和虎賁衛士,進封為侯,任命原司空劉弘為司空,任命豫州牧黃琬為司徒。


到了十一月份,在董卓的要脅之下,獻帝劉聰任命董卓為相國,特允許他在參拜皇帝時不唱名,上朝不趨行,佩劍穿鞋上殿。十二月,董卓再次重組三公,任命司徒黃琬為太尉,大司馬楊彪為司徒,光祿勳荀爽為司空。


董卓此時也想作一番伊尹、霍光般的成就,所以聽從了尚書、武威人周毖,城門校尉、汝南人伍瓊的勸說,徵召天下有名望的士人,以爭取民心,矯正桓帝、靈帝時的弊政,淘汰貪髒枉法與不稱職的官員,選拔被壓抑的人才,如徵召未作過官的士人荀爽、陳紀、韓融、申屠蟠入朝任職。又派使者到荀爽家鄉去任命他為平原國相,荀爽赴任途中走到宛陵,又被任命為光祿勳。荀爽到任辦公三天,又升任司空。從他被徵召,到升任三公,一共九十三天。


董卓又任命陳紀為五官中郎將,韓融為大鴻臚,陳紀是陳的兒子,韓融是韓韶的兒子。荀爽等人都害怕董卓的殘暴,被徵召就不敢不來。只有申屠蟠接到被徵召的命令後沒有動身,別人都勸他前往,他笑而不答。董卓到底沒能勉強他作官,他活到七十余歲,在家壽終正寢。


除此之外,董卓還任命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牧,陳留人孔伷為豫州牧,東平人張邈為陳留太守,穎川人張諮為南陽太守。董卓自己的親信都沒有擔任高官,只是在軍隊中擔任中郎將、校尉一類的職務。


經過對朝廷官員的一番任命,尤其是兩次重組三公,廢立之事再無人敢站出來反對,於是此事便成定局。少帝由十二旒的冕被換成了七旒的冕,一下子從皇上便成了弘農王,而十二歲的陳留王劉聰則在董卓的操縱下,成為了大漢朝的倒數第二位皇帝。


不久,董卓以劉辯寫得一首詩頗有怨言為理由,使人賜死了劉辨,本來董卓也想殺掉何太后,但是見到何太后的美豔之後,董卓便改了主意,強行霸佔了何太后,何太后此後便成了董卓的禁臠,直到後來丁淮從董卓手中將其救出,何太后的噩夢才算真正結束,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少帝劉辯被殺的消息傳到青州,永年公主劉慕自是哭得死去活來,雖然劉慕並非何太后親生,和劉辯不是同父同父的姐弟,但是劉慕自小就和弟弟劉辯關係甚好,此刻聽到劉辯被殺的消息,加上前一段時間的宮闈驚變,劉慕如何能不傷心。


劉慕雖然自小生活在深宮之內,卻毫無那些公主們的嬌氣和任性,相反,劉慕自小就十分聰明乖巧,知書達理,這也是劉慕能從眾多的公主中脫穎而出受到靈帝極其喜愛的一個主要原因,雖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劉慕在公主們當中相貌是最好的。


劉慕也曾聽到或者親眼見到大漢在父皇的統治下,一日不如一日,父皇的奢侈**的生活,張讓等人的搬弄是非,朝臣之間的爭鬥,加上各地叛亂不斷,最後竟至發生了規模浩大的黃巾大起義,劉慕心中早就擔憂了大漢的命運,同時更是擔憂自己的命運。


直到後來,出了一個丁淮,不但有著五步成詩的超人才華,更是幾乎以一己之力平定了百萬之眾的黃巾大起義,最後以兩萬的兵力大敗入侵青州的二十多萬黃巾餘孽,威震天下。劉慕便芳心暗許,央求父皇將自己許配給丁淮,本來這對於一個女孩子家來說,是羞于啟口的事情,但是慧質蘭心的劉慕心知若是自己不開口,錯過了這樁婚事,他日自己的命運將不知如何呢。


劉慕的情緒變化被丁淮瞧在眼中,心中不禁對她心生憐憫,與王綿等人一起去勸過劉慕數次,希望她能將事情看開,畢竟已經發生了,丁淮還許諾,不日就將便邀天下群雄,合兵一處,共討董卓,劉慕的心情這才稍稍好了一些。


這天一早,丁淮從劉慕和伏壽的粉臂**的糾纏中起來,在劉慕和伏壽二人的服侍下,穿衣整冠,匆匆吃了點早飯,便到議事廳走去。今天,丁淮要與手下眾人商議一件大事,這件事就是搶在曹操之前先舉義旗討伐董卓。


即使沒有劉慕,丁淮也想過自己率先舉起義旗,討伐董卓。因為在歷史上,除了曹操追擊董卓被伏擊之外,所謂的關東聯軍討伐董卓只是一句空話,根本沒有實質性的內容,這一次,丁淮準備將《三國演義》的虛擬場景搬到現實中來。


來到議事廳的時候,郭嘉、田豐、徐宣早早已經在等候了。見到丁淮進門,三人連忙站起,躬身道了一聲:“主公,早。”


丁淮一擺手,示意眾人不必多禮,邊向坐席走去邊道:“看來還是我遲到了。”


坐好之後,丁淮開始了今天的話題:“今日召集你們三人來此乃是商議一件重要事情,董卓廢少帝而立陳留王以及逼死少帝之事你們想必也聽說了吧,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對於這件事情我們該持什麼態度?”


三人都是聰明極頂的人,早在昨日丁淮派人通知今早議事的時候便已猜到必然和此事有關,於是田豐首先道:“董卓廢帝另立,**後宮,逆天行事,早已惹得天怒人怨,主公可高呼一聲,以駙馬的身份號令天下諸侯共討之。”


田豐這句話不由提醒了丁淮,這幾日丁淮一直苦惱于歷史上的討董真相,袁紹此人並不以討董為重,只是借此事提高自己的名聲而已,使得諸路諸侯並不能團結一心。丁淮卻渾然忘了自己已是駙馬的身份,更是皇上的大舅哥,不但是有理由,而且是更有號召力。


徐宣微一沉吟宣來看,此事並不容易。若是遍邀天下諸侯容易,若是想讓大家都能一心一意討伐董卓,卻非易事。須知主公雖然心懷討董之心,然而其他各路諸侯卻不一定如此,說不定只是借此事提高自己的名聲也未可知。”


這正是丁淮心中最擔心的一點,聽到徐宣說到此處,忙問道:“伯識可是有什麼良策?”


徐宣道:“良策倒是沒有,餿主意倒是有一個,不知主公可願採納?”


丁淮不禁一愣,餿主意,轉而一想,如今自己的到來已經改變了很多發展,說不定這次的董卓也許真的會和歷史上的不一樣呢,於是道:“呵呵,伯識之計豈能稱為餿主意呢,既有良策,伯識速速道來。”


徐宣詭異一笑下諸侯之中,能與主公有著相同的號召力者,袁紹也,只要主公能夠略施小計,借董卓之手殺掉太傅袁槐,則袁紹必反無疑。只要能將袁紹逼反,袁氏昔日舊臣必然隨之相應,則討董之事成矣。”


歷史上,袁紹雖然被推舉為盟主卻是並不積極進兵,反倒是日夜在軍營中飲酒作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袁槐在洛陽,一旦袁紹動真格的,恐怕袁槐一家性命難保。因為根據史書記載,袁槐並未遭到董卓的毒手,可見董卓也看出袁紹只是搖旗呐喊而已,並不是真的敢向自己動武。


丁淮先是大喜,隨後又頗有憂慮:“伯識之計雖妙,只是袁槐老奸巨猾,素來未與董卓唱過反調,何況袁家乃是四世三公,舊臣遍佈天下,董卓豈能輕易對袁槐動手?”


丁淮擔憂的也有道理,董卓正在收攬人心,必不會輕易對袁槐動手。


一直沒有說話的郭嘉這時候忽然輕輕一笑公勿慮,此事不難。主公只管高舉義旗,討伐董卓,無論袁紹是否參加此事。主公只需派人將一封書信送入洛陽,使其故意落到董卓手中,此信需以袁紹名義寫,大意就是讓袁槐以為內應。董卓見信必然大怒,定會將袁槐一家全部斬首,事後董卓也許會明白這只是一個圈套,然而袁家滿門已死,袁紹必反無疑。”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7 12:29
初平元年,即西元春節剛過,丁淮便按照徐宣和郭嘉的安排在臨淄高舉義旗,以駙馬的名義遍邀天下諸侯共討董卓時丁淮也是積極整軍備戰,率軍兩萬,並帶著趙雲、韓烈、太史慈、典韋、許褚等將開往陳留郡的酸棗等待各路諸侯。


本來這一次丁淮沒打算帶郭嘉、田豐或徐宣其中任一前去,只是臨行前郭嘉對丁淮道:“主公,我有一個好友隱居在東郡,這次我想勸他出山相助主公,請讓郭嘉跟隨。”


丁淮一聽,郭嘉的好友必是厲害人物,問道:“奉孝之友叫什麼名字?”


郭嘉緩緩說:“此人姓程名立,字仲德。”


丁淮大喜:“我早就聽說過此人的大名,這次應當親自拜訪,奉孝可隨我前往。”


於是,丁淮便告別公主王綿、劉幕、伏壽、劉巧、卞玉、欒靈、貂蟬諸女,諸女依依不捨,揮淚送別,真是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自初平元年春正月到三月,丁淮發出檄文之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主要有十二鎮。第一鎮,後將軍袁術;第二鎮,冀州牧韓馥;第三鎮,豫州牧孔伷;第四鎮,兗州牧劉岱;第五鎮,河內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一鎮,都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第十二鎮便是曹操。


另外還有並州牧丁原因病不能親自領兵前來,命令大將臧霸統兵一萬前來加盟,因為丁淮乃是丁原之子,所以並未將臧霸算作是一路諸侯。


袁紹自上次在司空府中因為廢立之事得罪了董卓,便不敢再在洛陽呆下去,將司隸校尉的印信封掛起來,帶著顏良、文醜等近身親隨離京到了冀州。董卓本欲下令捉拿袁紹,但是後來,在李儒的勸說下,董卓為表大度,不計前嫌,封袁紹為渤海太守,都鄉侯,於是袁紹便在河內屯兵,以為討董。


曹操也是因為不願接受董卓的驍騎校尉一職,又害怕董卓加害,便回到譙縣,散盡家財,招兵買馬,打算討伐董卓。曹操之父曹嵩曾官居太尉,家中頗有資產,曹嵩全力支援曹操起兵,曹操原本部下就有族弟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是以很快曹操也擁有戰將數員,士兵五千人,日夜操練。就在曹操準備遍邀天下諸侯起兵討董的時候,得知丁淮已經先自己一步樹立義旗討伐董卓,於是曹操馬上起兵回應,率領手下的五千兵馬來到酸棗參加會盟。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五萬,有一二萬,各領文官武將,相應起兵。不幾日,眾諸侯陸續到達,各自安營下寨,大軍竟有三十萬之多,營帳連綿有二百余裡,聲勢甚為浩大。各色旌旗飄灑,金弋鐵馬,如此宏大的場面不禁讓丁淮、趙雲等人興奮不已。


雖然共有十三路諸侯,但是真正帶兵開到酸棗的,卻只有九路諸侯。其他幾路諸侯卻分散各地,如袁紹和河內太守王匡駐軍河內,冀州牧韓留守鄴城,供應軍糧,豫州牧孔伷駐軍穎川,後將軍袁術駐軍魯陽。


在《三國志》魏略太祖傳的記載中,關於諸侯討董的經過可謂是一筆帶過,從董卓下令遷都長安,到後來董卓最後一個到達長安中間的數月沒有任何記載。《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原是蜀國人,並且陳壽師從譙周,所以註定了陳壽的《三國志》前面簡略後面詳盡。


其原因不難想像,劉備從討伐黃巾起,直到建立蜀國的這數十年中,在前面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業績,直到後來在荊州才算是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並有諸如諸葛亮、龐統等人的輔佐,才可以真正建功立業。所以,陳壽寫《三國志》也是將前面的內容儘量簡略,諸侯討董便是其一。


丁淮心知袁紹兄弟現在不敢來到酸棗乃是害怕其叔父袁槐遭到董卓的毒手,而韓馥、王匡、孔伷乃是袁氏舊吏,自然是同袁紹共進退了。此時郭嘉使人模仿袁紹的手筆寫得那封信也已經送到了洛陽,估計過不了幾天袁紹就是咬牙切齒率軍來到酸棗,到時候這盟主之位自己最好還是讓他來做,想到這裡,丁淮臉上不禁露出陰森森的笑容,


次日,身為地主的陳留太守張邈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推選盟主和進兵之策。這時,東郡太守喬瑁出列道:“孟卓所言極是,這次我等奉大義討伐董賊,必然要推選盟主;眾諸侯都要聽盟主約束,然後進兵。”


張邈聽了,心中暗暗得意,待喬瑁歸列之後,站起身道:“本次眾諸侯能夠合兵一處共討董卓,實是青州牧丁大人的振臂一呼,更何況,丁大人更是前朝駙馬,當朝國舅,這盟主之位自然是非丁大人莫屬,眾人以為如何?”


眾人皆道:“如此甚好,非丁大人莫屬。”


丁淮連忙站起推卻道:“不可,丁淮年輕,資歷尚淺,不堪擔此重任,以丁淮來看,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又是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袞州牧劉岱起身道:“元常此言差矣,元常遍邀天下諸侯會盟酸棗,以為討董,然而袁本初卻只是屯兵河內,並未帶兵前來,只此一點袁本初便當不得天下諸侯的盟主,還望元常不要推卻,就此盟主之位。”


劉岱乃是宗室之人,素來看不起袁紹這種打著“四世三公”的牌子滿大街亂吆喝的人,言語之間自然是向著有著當朝國舅身份的丁淮。


丁淮這一次並不想當這個盟主,否則聽了劉岱的話必然會卻之不恭的山好意,丁淮心領了,此次乃是討董大計,為少帝復仇,是為天下蒼生謀福,盟主一職自當慎重,論名望資歷,非袁本初莫屬。丁淮當身先士卒,以為前驅。”


劉岱見丁淮之意甚是堅決,遂不再多言,劉岱也曾聽說丁淮和袁紹不和之事,看到丁淮能為大事而放棄個人恩怨,心中對丁淮是更為敬佩。於是,眾人便派人通知袁紹其被推舉為盟主之事,讓其親來酸棗主持大局。


袁紹接到關東同盟的書信,心下不禁猶豫起來,這可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一旦成為了關東盟軍的首領,若是真的能夠殺入洛陽,將董卓一幫人等盡數誅除,這大將軍的職位必然非自己莫屬。但是,袁紹又不能不考慮身在董卓眼皮子底下的叔父袁槐一家老小,若是自己真的帶兵攻打洛陽,叔父袁槐一家必然首先遭到董卓的毒手,這樣的話自己將會被冠以不孝的罪名。


這時候,袁紹的幾個謀士也已經到了,他們分別是逢紀、許攸、審配、郭圖。袁紹便將書信給眾人一看,袁紹此刻極想聽聽手下這幫謀臣的意見,最好他們的意見都是一樣的,這樣袁紹才能下得了最後的決心,才不會後悔。


審配首先道:“主公,此乃天賜良機,主公不可錯過。只要主公能夠成為十三路諸侯的盟主,率領數十萬大軍殺入洛陽勤王,這大權必然會掌控在主公手中,到那時候三公之人任由主公挑選,就是成為大將軍也不是難事,主公需早下決心。”審配的一席話正好說到讓袁紹最為心動的地方。


審配的話音剛落,郭圖搖搖頭道:“主公不可,老太傅一家都在洛陽城內,一旦主公率軍攻打洛陽,老太傅一家百余口人勢必會遭到董卓的毒手。若是主公能夠殺進洛陽,剷除董卓,還能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倘若事有未成,主公豈非竹籃打水一場空。”


看著袁紹漸漸陰沉的臉,許攸知道袁紹此時心中已亂,小眼一轉,計上心來公,攸有一計,可保老太傅一家無虞。”


袁紹知許攸平日主意甚多,大喜道:“子遠既有良策教我,可速速道來。”


許攸得意地瞟了郭圖、審配、逢紀一眼公目前只是屯兵河內,並未親臨酸棗參加會盟,董卓必然不會將注意力放到主公身上,主公可趁機派遣顏良、文醜二位將率領數百死士秘密潛入洛陽,將老太傅和伯母大人一同接到此處,如此主公便可毫無顧慮地接受盟主一職。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7 12:29
聽說袁紹率軍來到,眾諸侯急忙連袂相迎是,當他們看到袁紹一身孝服,滿臉悲毅的時候,都不禁驚呆了,只有丁淮心下透亮,必然是郭嘉的計策成功了,袁槐一家被董卓殺害了,所以袁紹才會這一身裝束。


曹操素與袁紹交好,此刻看到袁紹如此裝束,心中隱隱覺必是老太傅袁槐家中出事了,於是不禁關切問道:“本初這是莫非是”這種話確實不好問,雖然知道袁紹之父早亡,然其母尚在,並住在袁槐府中,袁紹之所以披掛戴孝,必是其母或其叔父出事了,所以萬一問錯了,豈不尷尬,所以曹操也只能用半語來問。


袁紹聽得曹操之言,頓時一臉恨樣,牙咬的咯吱咯吱響:“董卓老賊,竟然殺害我叔父全家,我母親和我叔父盡皆遭到董賊的毒手。此仇不報,我袁紹誓不為人,諸公可為作證,非是董卓死便是我袁紹亡。”


原來,顏良、文醜二人率領三百死士星夜趕到洛陽,豈不料剛剛進入洛陽,便已經聽說老太傅袁槐一家百余口盡數被董卓殺害,理由就是袁紹、袁術兄弟參與關東叛軍,與朝廷作對,袁槐則暗中與關東叛軍勾結,以為內應。顏良、文醜無奈,只得趁著晚上將袁槐與袁紹之母的屍首偷偷抬走,趕回河內。


聽了袁紹的描述,眾人皆罵董卓。張邈勸道:“人死不能複生,本初兄尚請節哀,董賊不但是本初兄之仇人,更是天下人之仇人,我等聚兵于此正是為了天下蒼生討伐董卓,以順天意。只要我等能夠齊心協力,本初兄不日便可得報大仇,更為天下除一國賊。”


眾人皆稱是。


袁紹又道:“紹啟程之時,已經以盟主身份命令冀州韓州牧、豫州孔州牧、河內王太守以及吾弟袁公路即可來酸棗會盟,估計眾人今日即可到達。”


張邈大喜道:“如此一來,我等十三路諸侯就可盡數在此,討董之事必成無疑。”


曹操道:“本初遠來疲憊,可下去休息,我等在此等候公路等人。待明日一早,我十三路諸侯即可歃血會盟,同誅董卓,為國鋤奸,眾人以為如何?”


丁淮介面道:“孟德所言甚是,正該如此,本初可先行休息。”


袁紹一路急行,確實也很疲憊了,於是也就不再客氣,自顧下去休息了。之後,冀州韓馥、豫州孔伷、河內王匡和袁術也一一到來,至此,十三路諸侯已經全部到齊,這一切都在丁淮的預料之中,應該不會發生歷史上的眾諸侯除曹操之外無一積極進兵之現象了。


次日一早,張邈命人築台三層,遍列五方五色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眾諸侯請袁紹登壇。只見袁紹早已一改昨日之戚容面貌,而是英氣勃發,颯爽飄逸,得眾人相請便慨然而上,焚香數拜。當場宣讀昨日丁淮所寫的盟誓:“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恐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眾人因袁紹辭氣慷慨,都是涕泗橫流。這一番宣誓下來,幾乎讓人分不清究竟袁紹是心存漢室,心痛于董卓誤國,皇上備受欺淩,還是因為其叔父一家百余口人的不幸遭難而傷懷,恐怕這個答案也只有袁紹一人才能知道了。


接下來便是歃血為盟,歃血完畢,袁紹下壇。然後,眾人扶袁紹升帳而坐,兩行依爵位年齡分列坐定。袁紹手持酒杯,敬天敬地敬皇上,然後再向眾諸侯一一敬酒,以為誠意,行酒數巡後,袁紹將酒杯放在案上紹不才,既蒙諸公不棄,推舉為盟主,自當一視同仁,號令嚴明,不分官爵年幼。”


眾人皆道:“盟主所言甚是,我等自當謹遵盟主號令。”


袁紹點了點頭,繼續道:“董卓勢大,我等不可小覷。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今得探馬相報,董卓在洛陽城內大軍已經達到了三十萬之眾,我諸侯聯軍合在一起也只有三十萬,故我等需上下同心,以為整體,才有戰勝董卓的可能。”


眾人又道:“謹遵盟主統一調遣,不敢懷有異心。”


袁紹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再次點了點頭賊兵力與我盟軍相當,而且又佔有地形優勢,手下更有呂布、華雄等萬夫難敵的猛將,我等不可小覷對手。以紹之意,可令我弟袁公路總督糧草,應付諸營,不可使糧草有缺。更須有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下各人各據險要,以為接應。”


話音剛落,只見一人一捋衣甲,出列道:“孫堅願為前部。”眾人一看,原來是後將軍袁術麾下、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丁淮又仔細打量孫堅,見他眉毛粗長,雙眼有神,臉龐白淨,八字黑須,站在面前,氣勢不凡,頗有王侯氣概。


袁紹將孫堅自告奮勇,大喜道:“文台素有江東猛虎之稱,可當此任。”孫堅得令大喜,立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


諸侯散去後,丁淮等人回到自己的營帳,丁淮道:“孫堅此去必敗無疑。”


眾人聽得一頭霧水,韓烈更是不解道:“孫堅這個人,韓烈倒是知之甚詳,在黃巾之亂中,他表現甚是勇烈,並且武藝高強,手下程普、黃蓋等也都是猛將。並且傳聞孫堅乃是孫武后人,深知兵法,用兵有度,韓烈在黃巾軍之時,就曾聽說,黃巾軍中數員大將均喪命于孫堅手中,主公為何斷定孫堅此次必敗?”


丁淮看到郭嘉沉思了一會,便點頭微笑起來,知道他已明白了,於是說:“奉孝已經明白了,就由奉孝來說吧。”


郭嘉一聽主公點到了自己,也不推辭堅雖勇,然而督糧之人,卻是袁術,此人忌妒心強,必不願見孫堅立此頭功,而不發或遲發糧草。孫堅雖猛,但是如果大軍沒有糧草,如何能夠不敗?”


趙雲、太史慈、韓烈方始恍然大悟,齊聲佩服。


丁淮又道:“袁氏樹恩四世,歷代公侯。袁本初此人,乃是空有其名,不得其實,如此大事,獨斷獨行,也不與眾諸候商議,日久必為董賊所敗。”


郭嘉點頭道:“主公言之有理,我等當早作準備。”


丁淮豈能不知,只是笑笑,點頭稱是,忽然想起一事,忙喚趙雲上前,教引兩千快馬輕騎如此如此,趙雲領命之後,星夜倍道而去。這時士兵傳命道,盟主已下令大軍向汜水關徐徐開進。


卻說孫堅帶領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而去。守關將士連夜流星馬往洛陽告急。董卓在殺了袁槐一家之後便知道中了別人的借刀殺人之計了,只是苦於不知用計之人是誰,此刻又聽到這個消息,不由大驚,急忙加封華雄為驍騎校尉,撥給其馬步軍五萬,並讓李肅、胡軫、趙岑為副將火速赴關應敵。


次日,孫堅領大軍至關前,自己一馬當先,只見他身披爛銀鎧,裹赤幘,手橫古錠刀,騎花鬃馬,威風懍懍。眾將在他身後一字排開,左邊是使鐵脊蛇矛的程普;過來一位是使鞭的黃蓋;第三個是韓當,使一口大刀;最後一位是手拿雙刀的祖茂。


孫堅指著關上大罵道:“助惡匹夫,何不早降。”


華雄大怒,正待出關大戰。副將胡軫自告奮勇道:“殺雞焉用牛刀,待末將前去誅殺孫堅。”華雄轉怒為喜,令胡軫引兵五千出關應戰。


程普見關下城門大下,接著沖出一敵將來,程普二話不說,飛馬挺矛,直取胡軫。兩人沒鬥數回合,程普一槍刺中胡軫咽喉,後者死于馬下。


孫堅見狀,急令鼓手,揮軍衝殺。沖到關前,無奈關上矢石如雨,士兵傷亡甚多。孫堅見久攻不下,只好鳴金收兵,退回至梁東。同時一邊差人向袁紹報喜,一邊派人至袁術處催糧。


袁術得信後,正準備發糧,手下有人進言:“孫堅乃是江東猛虎,雖在主公帳下,卻非真心隨侍主公,若是一旦打破洛陽,殺了董卓,主公豈能再約束之,今不與之糧草,彼軍必散。”袁術從之,不發軍糧。


丁淮不敢保證袁術真如《三國演義》中所描寫,聽信手下讒言而沒有及時發糧,畢竟孫堅現在也是袁術手下,所以派人買通了袁術手下謀士,才有了此人進獻讒言,袁術果真沒有給孫堅發糧之事。


沒出幾日,孫堅缺糧,軍中大亂,有細作報到華雄那裡。李肅出謀道:“孫堅無糧,軍心煥散,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襲孫堅寨後,將軍攻打孫堅前寨,孫堅必然手到擒來。”華雄採用李肅的計策,下令軍士飽餐之後乘夜下關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7 12:30
孫堅無糧數日,士兵沒有了戰鬥力,忽遭華雄大軍前後夾擊,於是大敗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將,不敢戀戰,保了孫堅便走。不料正好遇到華雄,大殺一場。祖茂斷後,孫堅等人于小路逃脫。孫堅正在奔逃間,突然聽到馬蹄亂響,一彪軍馬攔住孫堅去路,盡是白馬精騎,勇悍無比,當先一員大將,銀甲長槍,甚是威武。孫堅大驚道:“沒想到華雄在此還有伏兵,看來我孫堅今日要喪命于此!”


出乎孫堅意料,月色下只聽那將高呼:“來者莫非是孫文台將軍嗎?我乃青州牧丁淮部下大將趙雲趙子龍。奉我家主公將令,特來相助。”


孫堅大喜道:“有勞將軍!”遂與趙雲合兵一處,回軍來戰華雄。


且說那祖茂被華雄追得急,逃脫不掉,只好回身來戰,戰不十回合,已是氣力不支,眼看就要喪命于華雄刀下。


忽聽弓弦響處,一箭直取華雄,華雄急忙堪堪閃過,頓時驚出一身冷汗。祖茂方才得以逃脫。華雄急忙看去,只見明月下一員白袍小將,躍馬引弓,大呼:“助惡匹夫,敢傷我諸侯聯軍大將,教你認得趙雲神箭!”說完又是一箭,華雄急忙再次閃躲,但是深夜之中,看不甚清,箭把頭盔射掉。


華雄頓時嚇得魂飛膽喪,知道敵方已有強援,更怕對方繼續射箭,不敢久留,於是便撥馬便退,孫堅等人趁此機會連忙撤退50裡外。


孫堅等收拾軍馬屯紮,與四將徑來謝趙雲。孫堅再次拜感歎道:“若非子龍遠來援我,孫堅必然狼狽大敗,性命不保!”


祖茂也拜伏于地道:“若非子龍相救,祖茂早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趙雲遜謝曰:“我家主公早就聽說孫將軍的大名,好生仰慕,只恨無緣相識。知道會有今夜之事,特命趙雲倍道來助。”


孫堅大驚道:“丁大人難道會未卜先知?莫非是神人不成?”於是遣人星夜報知袁紹此事,一面徑與趙雲在泗水關外等候袁紹大軍。


幾日行軍,大部隊已徐徐逼進汜水關。


這一晚,丁淮正在帳中秉燭夜讀,守夜士兵在帳外通報袁紹請眾將會議。待丁淮到袁紹大帳時,眾人都已到齊了,只差他一人。經過幾日軍,只有曹操、劉岱二人看起來相當有精神,均是兩眼精光閃閃,其餘諸人則是面帶疲憊。


待丁淮告罪入座完畢後,袁紹慢聲道:“昨日前線傳來消息,孫堅在汜水關前初戰告捷,力斬守將胡軫,軍心大振,想來破關指日可待。今日紹特地請眾位將軍來此飲上一杯,以為慶賀。”


眾人齊道道:“多謝盟主。”


這時,只聽曹操邊捊須邊眯起兩眼道:“孫堅勇猛,不出數日必可拿下汜水關。不如我等出兵虎牢關,此關離洛陽不足五十裡,連接宛等眾鎮,四通八達,如若攻下此關,董卓必然心寒,那時盟主可令孫堅直指滎陽,對洛陽形成兩面夾擊之勢,則董卓則如甕中之鼈,自可手到擒來。”


眾人皆道:“此計甚妙。”連袁紹也很贊同曹操的意見,唯有丁淮獨自思考曹操的話,雖然明明知道曹操的計謀是水中月、鏡中花,因為孫堅必然戰敗,只是不知是否應該告訴他歷史的進展。


正在左右思量間,曹操忽然對丁淮道:“元常以為操之計策不可行嗎?”原來曹操早已看到丁淮在苦思,知道丁淮此人算無遺漏,以為自己的計策有什麼漏洞,趕忙詢問。而丁淮腦裡飛速運轉,曹操所說的計策道理上是行的通,只是孫堅此戰必敗,曹操的計畫便缺少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便成了廢計,但是究竟該不該說出此事,丁淮有點一直猶豫,此時見曹操問起,丁淮便決定說出此事,反正自己也早和袁紹有隙。


並且,自己若能在群雄面前樹立料事如神的形象,則會對群雄留下一個無法抹掉的陰影,說不定對自己以後同各諸侯的爭霸中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丁淮心中這樣思量著,於是便道:“此計看似可行,只是孫堅未必能夠拿下汜水關,如若拿不下汜水關,何來夾擊之勢,此計卻又不可行。”


眾人聽了糊裡糊塗,連曹操也不知其意,但是曹操身份瞭解丁淮的能力,知其必有下言,便繼續問道:“元常的話太過於高深,操不得其意,只是此計到底是否可?”


丁淮想了想道:“孫堅雖然偶有小勝,卻不成大事,如若不出在下所料,孫文台此刻只怕已然敗北。”


曹操雖然知道丁淮的本事,卻也頗有懷疑道:“元常為何如此肯定,孫將軍久經戰陣,不但手下精兵強將甚多,而且孫將軍更是頗有謀略?”也許是看到丁淮的臉上充滿著自信,所以曹操才會有此一問。


丁淮既然已經不怕再次開罪袁氏兄弟,於是便把郭嘉所說的話又說一遍。曹操聽後,不禁陷入了深思。這時只聽袁紹大怒道:“袁氏樹恩四世,歷代公侯。我弟袁公路豈是如此小人,我弟袁公路多年之前雖然曾經得罪于你,但在此討董關頭其豈可血口噴人,隨意誣陷。”


丁淮也不相讓,冷笑道:“是與不是,兩日之後即可見分曉,此時多說無益。如果一旦沒有此事發生,他日見得袁公路,丁淮必當負荊請罪;然而,此事若是屬實,我倒要看看盟主會如何處治袁公路。倘若處置不公,盟主大人又將如何向眾人交待。還請各位大人作為見證,在下告辭。”說完,丁淮便甩帳而去,自此之後丁淮便和袁紹、袁術之間的仇恨更深,直到後來丁淮滅了袁氏兄弟。


自丁淮走後,眾人都靜靜的坐在一邊,沒有再說話,大帳一時靜的可怕。最後,還是袁紹乾咳一聲,緩解了一下大帳中的緊張氣氛淮小兒欺我太甚,渾然不將本盟主夾在眼中。”


忽然,袁紹發覺眾諸侯眼中均有幾分懷疑神色,慌忙安撫眾人道:“諸公勿慮,公路乃是紹之弟,紹對公路瞭解甚深,斷然不會做出此等事情。”


又過了一會,只聽袞州牧劉岱道:“若真如丁大人所言,盟主該當如何?”


袁紹見竟然真有人懷疑自己,大怒道:“我弟袁術若真如丁元常所說那樣,袁紹自會大義滅親,嚴懲不貸,給眾人一個交代。”


且說丁淮回帳對眾將道:“袁紹此人,身為盟主,卻不能秉公執法,袒護其弟。如此一來,各路諸侯豈能同心協力,必然相互制約,各懷私心。只怕孫文台敗北只是諸侯聯盟敗北的先兆,我等應當先做準備,以待來日與董卓之戰中,在天下各路諸侯前揚我青州軍威,莫讓袁氏兄弟小瞧我等。”


眾將皆道:“末將必不負主公期望,揚我青州軍威。”


第二日,丁淮正在早餐,原來在漢末都是一日兩餐,丁淮頗為不習慣,便改為三餐。忽聽士兵來報,說是曹操來訪。丁淮連忙起身相迎,一番寒暄之後,曹操道:“元常可知孫文台戰況如何?”丁淮、曹操此時頗為交厚,是以二人皆是相互以表字稱呼。


丁淮道:“孟德可是已經接到孫堅的敗報?”


曹操歎道:“元常果真不愧是大漢朝第一名將,真乃神人也,今早已有細作快馬報于曹操,情況和元常所料絲毫不差,袁公路未能及時發糧,孫文台因無糧而敗。”


丁淮謙虛道:“此事也不算什麼,旦知袁公路之為人,都可以料到這個結果。”


兩人又談了一些今後時局的發展之勢,兩人見解基本相同,均是暗暗吃驚,相互佩服。兩人雖然相識較早,丁淮在洛陽之時經常又與曹操喝酒、打獵,甚是輕熟,只是當時只是談些***之事,從未像今天這樣暢聊天下大事罷了。


曹操剛走,忽聽士兵又來傳報,說是外面有一個叫劉備的人前來拜訪。丁淮一聽,眉頭緊鎖,三國眾多人物當中,丁淮最討厭的人就是劉備。劉備此人雖然滿口仁義,其實心中奸詐無比,之所以在歷史上的名聲不錯,純粹是利用了古時人的心地善良、不善說謊的純樸本質,再以中山靖王之後的名義到處拉攏人心,劉備究竟是否漢室後裔,尚且值得懷疑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7 12:31
劉備此人甚至比之曹操更加陰險狡詐,動不動就以眼淚來博取他人的同情心且,劉備此人沒有什麼本領,不懂兵法,幾乎全依仗諸葛亮,在劉備到荊州之前,對曹操、對呂布,幾乎每戰必敗,每次都如喪家之犬,在徐州之時甚至連家眷都保護不了,可以說是飯桶一個。


此次諸侯會盟,北平太守公孫瓚並未參加,但是劉備卻不想錯過這樣一個揚名立萬的好機會,於是向公孫瓚借兵三千,帶著手下的大將關羽和張飛來到酸棗參加會盟。因劉備此時還是白身,又無甚名氣,而且兵少,所以並沒有被算成一路諸侯,暫時跟著他新認的同宗哥哥劉岱。


丁淮心裡雖然是如此想法,討厭歸討厭,但還是要請劉備進帳。


這是丁淮第一次見到劉備,只見他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面如冠玉,唇若塗脂,顯得頗為厚德,看起來有一副悲天憐人的心腸。怪不得日後能夠成為漢中王呢,看他那樣子,就是有點貴人相,丁淮觀後心中也不禁嘖嘖稱讚道。


又看立在劉備後面的兩位大漢。一個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形貌嚇人,不用說也知道此人定是張飛張翼德;另一大漢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好一個威風凜凜的武聖關雲長。


雙方寒暄一番,劉備言道:“劉備今日有幸,得識昔日平定黃巾的真正英雄,今早有細作,報于劉備,孫文台兵敗汜水關,其中情形果如大人所料絲毫不差,頓使劉備佩服得五體投地,丁大人真乃當世之大賢。”


丁淮微微一笑,心想,昨日你恐怕不是這樣想的吧,口中卻謙虛道:“玄德公過譽,元常乃是一介粗人,昨日之事只是巧合,豈敢稱得上大賢。”雖然劉備一直自報家門為中山靖王之後,但畢竟還沒有得到漢朝皇上的認可,以目前丁淮青州牧的身份,本可以直接呼劉備的表字玄德,稱呼他為玄德公算是對劉備相當客氣了。


劉備搖了搖頭不贊同道:“大人曾在洛陽城中以兩萬兵力對董賊五萬大軍,仍能大敗董卓,從容退去。劉備聽說之後,當時就對大人仰慕不已,今日得見大人,劉備今生願望足矣。然而卻未能早些遇見大人,實在又是劉備今生一大憾事。”說著說著,劉備竟然兩眼微紅,眼淚在眼眶裡打滾。


丁淮雖然心裡早有準備,仍然是微微吃驚,沒想到劉備說哭就有眼淚,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郭嘉更是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啞口無語,好半晌心裡才反應過來


劉備雖然樣子非常動情,但丁淮知道這是劉備的拿手好戲,其意是在博取自己對他的好感,因為自己現在畢竟已是青州牧加之當朝國舅的身份,劉備想招攬自己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丁淮心道,和我玩這個,你還嫩點,於是故意裝作被劉備感動的樣子,言道:“玄德公謬贊了,洛陽之戰,丁淮實在僥倖,並非戰之功,只是運氣好點罷了。丁淮看玄德公倒是胸懷大志,更加有悲天憫人的胸懷,稍待時日,玄德公必然能成為一方諸侯。”


劉備一聽,眼淚便刷刷的向外流,看的丁淮心裡直發毛,心道,真不知道這劉備身體裡怎麼這麼多的淚,都說女人是水做的,看來這劉備比女人還女人。劉備道:“丁大人實在是劉備的知音,奈何劉備雖有濟世之心,卻勢單力孤,至今毫無建樹,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仍然依附在兄長公孫瓚麾下。”


丁淮裝作故意沉思一會,言道:“天下形勢已是大亂將至,十三路諸侯討伐諸侯之後,天下將會陷入春秋戰國之局面,各地諸侯並立,以大吃小,持強淩弱。玄德公雖有淩雲壯志,然而平原郡卻非長久安身之所,袁紹、公孫瓚二人皆垂涎冀州,他日定為爭奪冀州刀兵相見,平原郡必然難逃戰火。”


劉備聽得大喜,忙道:“還望大人教我。”


丁淮繼續道:“關張兩位將軍,雖然勇武過人,卻無人能夠用之。為今之計,待諸侯討董之後,玄德公可屯兵平原,日夜操練,並張貼招賢榜,招納賢才。我看袁紹此人豺狼野心,必會不甘於屯兵河內,而冀州帶甲百萬,谷支十年,韓馥又是袁氏舊吏。加上冀州是袁本初向外擴張的最佳選擇,而且韓馥又是一懦弱無能之輩,一旦袁紹、公孫兵臨,必然舉手投降。”


喝了口水後,丁淮接著道:“到那時,玄德公可以以攻打壽春袁術,防止袁氏兄弟聯手為由向公孫瓚借兵三千。袁術此人雖然兵多將廣,卻非是玄德公的對手,以玄德公之才,滅掉袁術並非難事。之後,可將劉繇、嚴白虎、王朗等人逐一消滅,一統江東。然後,玄德公可以江東為基業,養兵蓄銳,廣招人才,北可攻徐州,西可進荊蜀,建立不世基業。”


聽了丁淮的分析之後,劉備有一種撥開烏雲見天日的感覺,頓時大哭道:“今日見大人一面,實使劉備受益終生。”於是,痛哭良久,才帶著關張兩人不舍而去。


待劉備消失于視野之內,丁淮回身問郭嘉:“奉孝以為劉備此人如何?”


郭嘉想了想道:“此人若非忠厚仁義之輩,必為極其奸詐之徒。”


丁淮一邊向帳內走去一邊道:“實為後者也。”


郭嘉不明所以道:“既然如此,主公為何還要助其取江東,主公豈能不知,此人一旦有立足之地,乃是我軍的大患?”


丁淮笑道:“我豈能不知,然而我方才所說的話,半真半假。江東乃是孫堅的必得之地,豈能拱手讓于劉備,二人勢必在江東爭奪一番。即使劉備勝出,其代價必然十分慘重,數年之內,還能再有精力圖謀徐州、荊州不成。”言畢,兩人相視大笑起來。


正午時分,袁紹傳眾諸侯大帳議事,袁紹第一句話便是:“前線來報,孫文台敗于華雄之手。”


除曹操、劉備二人已然得到消息之外,眾人皆是大驚,不想華雄如此厲害,同時又對丁淮心懷欽佩,劉岱故意問道:“不知孫文台如何戰敗?”袁術聽到此言,心中有愧,臉上不禁一紅。


“此事並非是當務之急,可以後再說,只是華雄如此英勇,我等如何才能夠攻取汜水關?”袁紹故意扭轉話題,舉目遍視,眾人皆默然。唯獨見劉岱背後立著三個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裡冷笑。


袁紹遂問道:“公山背後站立何人?”


劉岱便招呼劉備三人出來是我新認的兄弟,平原令劉備是也!”


曹操驚道:“莫非是破黃巾的劉玄德?”


劉備道:“正是。”即令劉備拜見。


這時劉岱大概將劉備功勞,並將其出身,細說了一遍。袁紹道:“既是與公山一樣都是漢室宗派,快取席來。”即命人搬來席,劉備謝了之後便跪坐在那裡。


袁紹繼續道:“我並非敬重你的名爵,乃是敬你是帝室之胄。”丁淮心想,袁紹也太不會說話了,這不明擺著得罪劉備嗎。劉備也真是能忍,沒有做聲,坐于末位二人雖然面有怒色,見劉備沒有吭聲,也是一言未發,叉手侍立于劉備身後。


忽然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


袁紹問道:“誰人敢去應戰?”


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將願往。”袁紹大喜,心想,倘若此人能夠力斬華雄,則就好為袁術開脫了,於是便命令俞涉出馬。


不一會,探子報來:“俞涉與華雄交戰不到十合,被華雄斬了。”


眾諸侯聽了探子的話更是大驚,冀州牧韓馥有點不信,以為是俞涉的武藝低微,起身道:“我有上將潘鳳,武藝不凡,可斬華雄。”


袁紹急令潘鳳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再次來報:“潘鳳十二個回合便被華雄斬于馬下。”冀州潘鳳的名字大家都有耳聞,竟然只是十二個回合便被華雄給殺了,眾諸侯此刻更是大駭,沒想到華雄如此英勇。


袁紹懊悔道:“可惜我有上將顏良、文醜未至!得一人在此,豈能懼怕華雄!”


丁淮心中暗道:“簡直是放屁,子龍昨日還告訴我,說是遇到了顏良、文醜二人,你現在竟然說二人不在此,必是擔心二人被華雄殺了[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7 12:31
(求收藏+推薦票)(求收藏+推薦票)(求收藏+推薦票)(求收藏+推薦票)(求收藏+推薦票)


丁淮有心讓典韋、許褚或韓烈出戰,但又不願過早的暴露實力,正在猶豫之間,只聽階下一人大呼出列將願往斬華雄首級,獻于帳下!”眾人皆向他看去,只見此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洪鐘,立于帳前


丁淮大喜,沒想到關羽還真給羅貫中面子,真的喊出了這句臺詞。袁紹忙問是何人,劉岱道;“此乃劉玄德手下大將關羽。”


袁紹問關羽現居何職。劉岱道:“暫時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帳上袁術一聽,覺得該自己擺譜了,於是大喝道:“汝欺我等眾諸侯沒有大將可派嗎?一個小小的馬弓手,也敢在此口出狂言!來人,與我亂棍打出!”


如今看來,老羅寫這一段也不是沒有任何歷史依據,依照這個發展,丁淮知道下麵該是曹操表現了,但是此種收買人心之舉,豈能白白讓于曹操,於是丁淮趕緊站起身來,制止袁術道:“且住,公路豈可如此武斷,我看此人武藝定然在華雄之上。”


袁術一看丁淮站了起來,保舉此人,登時大恨,就是此人在眾諸侯面前搬弄是非,使得袁氏兄弟顏面掃地,於是道:然有元常保舉,術也不再多言,只是倘若此人戰敗或被殺,豈不顯得元常識人不准,認人不賢。”


丁淮心下明白袁術所指何事,“嘿嘿”冷笑兩聲然公路如此不相信丁某,丁淮也只能下個賭了,丁淮保舉此人定可將華雄斬于馬下,倘若雲長取不到華雄首級,旦請盟主唯丁淮是問。”


靈帝金口親封的“當朝之文武全才”的智慧,眾諸侯上次是見識過的,既然丁淮敢出面擔保,看來此人武藝定然不在華雄之下,袁紹卻不是這樣想的,他的想法和兄弟袁術一樣,於是便趁勢道:“既有元常為你擔保,你去吧。”


只見關羽強行壓抑住心中的憤怒和激動,走到丁淮面前,深鞠一躬羽必然不會辜負丁大人的舉薦,倘若斬不得華雄,關羽願自刎在大人面前。”說完,關羽出帳提刀,飛身上馬,迎戰華雄。


眾諸侯只聽得帳外鼓聲震天,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袁紹大驚道:“莫非關羽不利,華雄率領大軍衝殺過來。”眾諸侯聽了這句話,想起華雄勇猛,無不心驚膽顫。


這時有探子入內道:“關將軍正與華雄交手,雙方已經大戰三十回合,暫時不分勝負。”


曹操是十分愛惜人才的,聞言大驚道:“不想此人武藝竟然如此了得,讓他充當弓馬手,實在是太可惜了。”


袁術一聽,覺得曹操好像是在指桑駡槐,心中很不是滋味,便對探子言道:“你可再探,稍時再報。”然後轉頭向身後的紀靈說了一句話,紀靈躬身領命出帳而去。丁淮心中也是十分納悶,心裡想道:《三國演義》中明明寫的是關羽溫酒斬華雄,可為何三十回合下來,只是打了個平手,仍然斬不得華雄,可見《三國演義》畢竟只是演義,雖有一定的歷史根據,卻並非史書,不可全信,可就算《三國演義》所寫不實,自己方才已經把話說滿了,如果真是華雄的武藝比關羽高,自己可就顏面掃地了,總不能去找羅貫中算帳去了,就是想找,現在也找不到。


忽然丁淮又看到紀靈出帳,心想這紀靈可不是華雄的對手,袁術派他出去幹什麼,難道要對關羽施放暗箭不成,這袁術可是真夠毒辣的。想到這裡,丁淮也轉頭對身後的典韋安排了幾句,典韋也是領命而去。這兩個細微的動作,只有一個人看在了眼裡,那就是曹操,曹操微微一笑,心中對丁淮更是佩服,但也不當著眾諸侯的面將此事挑透,只是朝丁淮微微一點頭,兩個聰明人便已是心知肚明。


又過了一會,外面的喊殺聲依然不斷,眾諸侯都在猜想兩人誰的武藝高一些。袁紹也在想,倘若此人當真斬了華雄,豈不是顯出我袁紹不識人才嗎,這可不行,於是便道:“本盟主愛惜人才,唯恐雲長有失,不如暫且鳴金收兵,讓雲長休息一晚,明日再戰,不知玄德意下如何?”也就是袁紹這轉眼一念之間,竟然救了華雄一命。


劉備一呆,萬萬沒有想到袁紹竟然問自己,明明知道這是袁紹借機下臺,卻把難題拋到了自己這裡,但是此時劉備身份甚是低微,豈敢得罪于袁紹,便喏喏言道:“多謝盟主,備也是此意,擔心雲長有失。”


丁淮大怒華雄、奪汜水,已在咫尺之間,豈能退兵。”


曹操聞言也道:“元常所言甚是,盟主不可此時退兵。”


袁術道:“盟主愛才心切,擔心雲長有失,令其回營休息一夜,明日也好再戰。”


袁紹點頭道:“紹正是此意,眾人不可誤會。來人,傳令鳴金收兵。”


傳令官方去不久,只見探子又來報告:“報盟主,關將軍已與華雄戰至八十回合,華雄已呈不敵之狀,據紀靈將軍分析,華雄方才連戰兩場,體力不如關將軍,不出二十回合,關將軍定然可將華雄斬于馬下。”


眾諸侯聽後,紛紛暗覺可惜,袁紹心中也是頗為後悔,正待改令,卻聽鳴金聲響起,只得作罷。而袁術卻是大為惱火,心中暗罵紀靈笨蛋,笨蛋也就算了,還自作聰明,說什麼再過二十回合華雄必然被斬,弄得自己也沒辦法反駁,白白讓丁淮撿了一個大便宜。


不一會,只見關羽龍行虎步回到帳中,大聲喝道:“關羽即將斬華雄于馬下,不知盟主為何鳴金?”


袁紹老臉一紅,喏喏道:“本盟主唯恐雲長有失,故而和玄德商議一下,鳴金收兵,讓雲長休整一夜,明日再將華雄斬于馬下,以正我盟軍聲威。”


劉備聽到袁紹將自己拉扯進去,心中大罵,卻也只能順著袁紹的話向下說:“盟主正是此意,雲長不可誤解。”心中卻想,等回帳後再向關羽解釋吧。關羽聽到劉備也是這個意思,就沒再說什麼,只是心猶未甘。


丁淮冷笑一聲道:“今日華雄戰敗得以逃脫,必然會堅守不出,而且汜水關易守難攻,又有李肅為之出謀,關內糧草充足,沒有一兩個月豈能攻克。倘若我軍在此地受阻,而董卓兵發虎牢關,則會對我軍形成兩面夾擊之勢,我軍將腹背受敵也。”


冀州牧韓馥道:“聽說董卓乃是一無謀之輩,豈能像丁大人這樣熟悉兵法。”


丁淮嘿嘿譏笑兩聲道:“為將者,唯有知己知彼方可保不敗之局,你們可知道董卓身邊有謀臣李儒嗎?”


正在這時,忽聽洛陽細作來報,董卓起兵二十萬,分兩路而出。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攜帶大量糧草,説明華雄把守汜水關,令其死守不戰。而董卓本人自領十五萬大軍,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大將屯兵虎牢關。


眾諸侯聞言大驚,丁淮聽了之後,只是嘿嘿一笑,對袁紹拱手道:“盟主,在下身體略感不適,先行回營休息了。”說完之後,也不等袁紹反應過來,便出帳而去。


丁淮出帳之後,大帳之內頓時安靜了下來,眾人都在思考剛才細作從洛陽帶回來的情報,現在諸侯聯軍即將被夾在虎牢關和汜水關之間,形勢大大不妙,甚至有的諸侯竟然暗暗打起了退兵的小算盤。


豫州牧孔伷道:“形勢已然對我盟軍不利,還請盟主早出對策。”袁紹此時也是心如亂麻,還能有什麼妙計。


這時曹操忽然站起道:“眼下之計,我軍兵力盛于董卓,可兵分兩路,一路在此繼續攻打汜水關,一路由盟主率領,即刻開往虎牢關,若二關能破得其一,則就可以直逼洛陽,救得皇上和百官,到那時只要盟主振臂一呼,天下諸侯皆會回應,而不會只是我們十三路諸侯,天下之大,只怕將會再無董卓容身之地。”


眾人聽了大喜,皆稱妙計,袁紹也大喜道:“孟德此計甚妙,我等可依計行事。冀州韓大人、豫州孔大人、兗州劉大人留在此地繼續攻打汜水關,孟德可與元常二人可引軍往來救應,其餘眾人隨我前往虎牢關。”


袁紹雖然驚于丁淮的才幹,但見他處處與自己頂撞,便故意不讓他跟隨自己。


曹操並不知道袁紹心中的想法說董卓有一義子,姓呂名布字奉先,原為並州牧丁原的義子,後來不知是什麼原因,殺丁原未果而投奔董卓,久聞此人勇猛異常,盟主不可不防。丁大人麾下猛將甚多,可讓丁大人跟隨盟主,以擋呂布。”


袁紹擺手道:“我已經派人命令我的上將顏良、文醜來到此地,何須懼怕呂布,孟德不必多濾。”


曹操見袁紹因個人恩怨而置大局利益于不顧,聽不進自己的建議,嘴巴張了張,終於是聲,沒有再說,心中卻對這次討伐董卓的前景充滿了悲觀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7 12:32
且說袁紹率領王匡、喬瑁、袁術、鮑信、袁遺、張邈、張超等七路諸侯,前往虎牢關迎敵。曹操、丁淮二人引軍往來救應。河內太守王匡聽曹操說呂布如何英勇,頗為不信,於是也不和眾諸侯一道,向袁紹請了先鋒令,引兵先到。


呂布聽說王匡領兵到了,於是便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


王匡回頭問眾將道:“誰敢出戰?”只見身後一將,縱馬挺槍而出,王匡仔細看一眼,乃是河內名將方悅。


兩馬相交不到十五合,方悅被呂布一戟刺于馬下,然後呂布挺戟直沖過來。匡軍大敗,士兵四散奔走。只見呂布東西衝殺,如入無人之境,無人敢觸其鋒芒。這時,幸得喬瑁、袁遺兩軍及時趕到,來救王匡,呂布廝殺了一陣,見對方勢眾,方才退去。三路諸侯,各自折了些人馬,退後三十裡下寨。隨後五路軍馬齊至,在一起商議對策,王匡三人言及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正在思慮之間,忽有小校報來:“呂布在營外搦戰。”


袁紹大怒,拍案而起布這廝,竟然如此狂傲,欺我諸侯聯軍無人嗎,眾人隨本盟主前去看看這廝到底是不是三頭六臂。”


於是,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馬分成八隊,共有大軍十五之多,好不壯觀,眾人出得營外,見到呂布站在高岡。眾人遠遠望去,只見呂布頭戴束髮紫金冠,體著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鎧,腰系勒甲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看著呂布威風懍懍的樣子,眾人心中皆是大為佩服。不愧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不死,誰敢稱王。如此氣勢,如此霸氣,也只有呂布才有,誰人敢與爭峰。


陳留太守張邈部將趙習,心中不服,出馬挺槍迎戰,未能交手一合,被呂布手起一戟,刺于馬下。眾人大驚,韓馥身後部將高覽,大怒,持槍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余回合,高覽抵擋不住,敗下陣來。


袁術身後也有一將飛出,手持一把三叉戟,奮力擋住呂布,乃是袁術大將紀靈是也。紀靈武藝要比高覽高一截,但是也只是戰至三十回合,被呂布一戟刺中右臂,紀靈頓時魂飛天外,全力將手中三叉戟向呂布擲去,返身敗下陣來。


呂布揮戟將紀靈擲出的三叉戟撥開,正準備追趕,又見袁紹身後飛出一將,八尺有餘,繡袍金甲,手持大刀,正是袁紹心腹愛將顏良,揮刀抵住呂布,顏良不愧是袁紹手下武力排名第二的大將,和呂布交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袁紹擔心顏良有失,連忙鳴金收兵。呂布已經廝殺了數場,見諸侯聯軍鳴金,也不追趕,撥馬回關。


且說眾諸侯回寨商議,只聽顏良道:“呂布確實英勇,顏良不是他的對手,若非主公鳴金及時,良恐怕難以再支撐十個回合。呂布是除了青州牧丁大人之外,良所見過的第二個勇武之人,況且以良猜測,呂布的武藝應該還在丁大人之上。”


眾人聽了皆是大驚失色。紛紛感到呂布難敵。這時袁術獻上一計:“我看董卓軍中地大將除華雄之外。也僅是呂布一人而已。明日再戰。可命上將兩員纏住呂布。而後我軍殺出。我軍勢眾。董卓必敗無疑。”眾人聽了皆稱好計。


劉岱道:“明日再戰。我可使關雲長助顏將軍一臂之力。其餘眾人可奮力殺敵。”


且說呂布今日在兩軍陣前。斬兩將、傷一將、敗兩將。可謂是威風八面。董卓大喜。重賞呂布。封其為溫侯。並大擺宴席。為呂布慶功。


席間。李儒向董卓獻計道:“溫侯今日一戰。已大銼敵軍士氣。使各路諸侯聞溫侯之名而聞風喪膽。但是諸侯聯軍畢竟人多勢眾。我軍雖有溫侯之勇。仍不可力敵。我有一計。可以大挫聯軍。暫解虎牢關之圍。”


董卓大喜道:“文俊可速速道來。”


李儒微微一笑道:“敵軍新敗。士氣正低。今夜可使溫侯。率三千飛熊軍前去劫營。定可大獲全勝。聯軍連遭兩次大敗。短日之內。必然軍無戰心。”


董卓大喜道:“卓武有奉先、文有文俊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而關東眾諸侯此刻卻絲毫沒有料到董卓竟然會派呂布前來劫營,沒有絲毫準備,甚至於袁紹等人還在一起喝酒取樂,更為明日能夠大敗董卓而做夢不已。這一場酒下來,眾人皆是大醉而歸。


是夜,三更時分,八路聯軍大營之外,一大隊騎兵趁著夜色偷偷摸上來,馬蹄被用棉布包裹,因此毫無聲響。聯軍大寨的守衛士兵新逢大敗,皆是無精打采,白天呂布勇猛無敵的陰影還籠罩在每個士兵的心頭。正在這時,四周忽然出現許多黑影,在大營門口站哨的士兵還沒看清是怎麼回事,就已經被呂布一戟穿喉而過。


知呂布軍中誰喊了一句,隨後便是如雷般的喊殺聲,西涼騎兵如潮水般沖進聯軍大營,到處放火,一時之間,到處是火光閃閃,西涼騎兵本就兇狠善戰,加上士氣高漲,戰鬥力空前提高,很多聯軍士兵還沒有拿起武器,更多的還沒有來得及穿上衣服,就被斬殺在地。


袁紹正在睡中,忽然聽到喊殺聲四起,酒立馬醒了一半。剛穿上衣服,只見顏良、文醜快步跑來,齊聲道:“呂布率領西涼鐵騎前來偷襲,形勢不妙,主公請快上馬,我二人誓死護衛主公突圍。”


袁紹一聽,大驚失色,酒頓時全醒了,來不及細細思考,便在顏良、文醜以及隨身親兵的保護下,向外逃去。袁紹一行正在狼狽逃竄間,忽然前方一員敵軍大將擋住去路,袁紹駐馬定睛一看,只見此人騎乘寶馬赤兔,手持方天畫戟,不是呂布還能是誰。


袁紹頓時魂飛天外,急令顏良、文醜上前擋住,顏良、文醜無奈,雖然明知不敵,卻也只能上前死命擋住呂布,好讓袁紹趁機逃走。兩人雙戰呂布,勢均力敵,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這時,顏良、文醜見袁紹已經走遠,於是相互一使顏色,虛晃一招,向外敗逃。


令兩人沒有想到得是,呂布的赤兔馬快,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片刻間便已追上顏良,呂布挺戟向顏良身後刺去,顏良雖然瞧不見,但是文醜卻是瞧得清清楚楚,不由大驚失色,卻來不及攻擊呂布,只能高叫一聲:“大哥小心身後。”


顏良聽得文醜大叫之時,憑著多年的經驗,也已經感覺到背後濃濃的殺氣,卻來不及回身,只能本能地將身子向右一側,閃過後心要害。頓時,只覺得左臂被一尖銳之物刺過,疼痛異常,顏良來不及細想,咬著牙奮力用右手將大刀,向身後擲去,趁機飛馳而去。


“噹啷”一聲,呂布將顏良大刀擊落在地,沖勢不由一頓,正要繼續追趕,卻被袁軍士兵死死圍住,望著顏良、文醜飛逃而去,呂布恨恨的咬咬牙,只得作罷,便拿圍上來的士兵出氣,只見到處是殘肢人頭亂飛。


殺散周圍的袁軍士兵,呂布返身向營內,專找騎馬的大將廝殺。這場廝殺足足持續了兩個時辰,直殺得大營中屍骨遍地,血流成河。西涼鐵騎雖然兇狠異常,但如此持久的廝殺,都覺得手軟,待到呂布傳令收兵的時候,每個人都不記得自己到底殺了多少人了。


呂布回到虎牢關,清點士兵,發現只少了四十余騎。然而,諸侯聯軍今夜卻是損失慘重,折兵二萬,重傷一萬,輕傷不計其數,損失戰將三十余員,其中袁紹的兩員大將顏良左臂受傷、文醜頸部中了一箭,兩人均不能再戰。


劉備的大將張飛為了讓劉備安然脫身,拼死纏住呂布,力戰二百回合,渾身上下都是深可見骨的戟傷,幸得關羽及時趕來救援,方始能夠脫身,拾得一條性命,但是要想恢復,至少需要半年時間。


此一戰,關東盟軍士氣大落,袁紹等人更是憂心忡忡,一起商議對策,卻都言呂布難敵,沒有什麼辦法。如今關東聯軍的大將之中,顏良、文醜、張飛都是暫時失去戰力,只有關羽一人卻也不是呂布的對手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7 12:32
待呂布兵退,眾諸侯再退軍三十裡,重新安營結寨,商議對策。眾人皆道,呂布英勇,無人可敵,都想不出什麼辦法。這時濟北國相鮑信站起言道:“呂布英勇,我等不可力敵,只能智取。”


眾人以為鮑信已有退兵之策,眼睛均是一亮,袁紹急急問道:“文通可有良策?”


鮑通道:“信手下親兵之中有一西涼人氏,曾在董卓手下,對董卓軍頗有了解,董卓軍中除了華雄之外,還有一個相當可怕,此人便是董卓的女婿李儒,此人素來鬼計多端,每每出計,都是陰損毒辣之極,更讓人防不勝防,極難對付,再加上呂布之勇,我軍勢難力敵。但是在下認為,聯軍之中,有一人,勇可敵呂布,智可比李儒。”


袁紹道:“文通可說出此人姓名、現在何處,紹當親自前往相請。”


鮑信雙目注視著袁紹道:“此人便是青州牧丁淮。”


鮑信一提起此人,眾諸侯不由想起了汜水關前,丁淮的料敵先機,紛紛覺得唯有丁淮才有良計破敵,於是都出言附和。鮑通道:“信保舉此人,不但是因為他的謀略,而且也只有他的武藝才可以和呂布相抗衡。”


袁紹問道:“文通何出此言?”


鮑通道:“奉何進之詔,進京勤王的諸侯,並非只有董卓一人,並州牧丁建陽也曾奉旨進京。”


王匡道:“此事眾人皆知,匡一直很奇怪,既然丁建陽也奉旨進京,為何任由董卓一人坐大?”


鮑信緩緩言道:“雖然兩人同為進京勤王,但是兩人的野心卻是不同的,丁原僅率兩萬軍隊,而董卓卻帶領了大軍十萬。而且進京之後,董卓又吞併了何進、何苗等人的數支軍隊,使得董卓的軍隊達到了二十多萬。”


張超道:“這個我們都知道,後來丁建陽不是被董卓打敗,退回並州了嗎?”


鮑信微微一笑道:“恰好相反。呂布原為丁建陽義子。因受董卓金銀珠寶及赤兔馬地誘惑。弑殺丁原未果。投靠了董卓。並說服董卓率五萬西涼鐵騎攻打丁原大營。當時丁淮恰在並州軍中。呂布反為丁淮所敗。”


當時地董卓和丁原地洛陽之戰眾人皆知。但是知道最後真正結果地人卻是不多。也只有曹操和鮑信二人而已。並且鮑信也是聽曹操說過此事才得以知道。這下連袁紹都感到吃驚。問道:“董卓有呂布之勇。李儒之智。且西涼軍隊兩倍于丁原。豈能戰敗?”


鮑信露出高深莫測地微笑原因就在丁元常。呂布雖然勇武過人。天下無敵。可丁元常偏是可以和呂布在武力上對抗地人。若非丁淮拖住呂布。並州軍必然支撐不到三萬青州援軍地到來。”


王匡不由好奇道:“兩人之間可有勝負?”


鮑信望向大帳之外。緩緩道:“兩人大戰了五百回合。不分勝負。只是呂布略處上風而已。所以。信以為天下能與戰神呂布一戰地人。唯有丁元常。”


袁紹也想起了顏良、文醜躺在床上對自己說地話:“呂布是除了青州牧丁大人之外。我二人見過地第二個勇武之人。目前聯軍之中只有他才有實力能和呂布一戰。”袁紹心中雖然對丁淮一直都懷有怨恨。並忌恨丁淮當日地傲慢無禮。但此刻確實沒有良策。無奈之下。只得派人去請丁淮和曹操。


曹操大帳之內,曹操手拿袁紹的手書,不由陷入了沉思,身後站立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四將,四人首次看到曹操如此深思一件事情,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也不敢作聲。


正在這時,丁淮從外面進來,才打破了這個沉默局面,曹操看到丁淮來到,連忙站起,一揚手中書通道:“元常果真是料事如神,袁本初在虎牢關大敗,損兵折將,派人來請元常前去相助。”


原來,袁紹率大軍去虎牢關之後,丁淮曾對曹操言道:“袁本初傲慢自大,目無餘人,此去必敗無疑,他日必定差人請我二人相助。”


聽了曹操之言,丁淮笑道:“孟德可有良策大敗董卓,奪取虎牢關?”


曹操微一沉吟道:“呂布勇武過人,李儒詭計多端,虎牢關有此二人在,猶如鐵桶一般,我等豈能輕易取之?”


身後的夏侯惇不服氣道:“孟德勿憂,想那呂布有何懼哉,來日我定然將其斬于馬下。”


曹操連忙喝止道:“元讓休要輕敵,袁紹手下的大將顏良、文醜,劉備手下的大將張飛,都在此人手下吃了大虧,況且當日洛陽一戰,呂布曾經和元常大戰五百回合不分勝負,不可小瞧。”


丁淮接著道:“當今天下的英雄豪傑,若單以武藝論之,呂布若只能算是第二,無人可以稱作第一,當日若是再戰三百回合,丁淮必敗無疑。”


夏侯惇畢竟從未見過丁淮的武藝,聽了之後,愈加不服氣。


丁淮見了,微微一笑道:“我知元讓必定心中不服氣,數日後元讓就可以知道丁淮的話並非危言聳聽了。”


卻說丁淮、曹操二人一路疾行,到達袁紹大營,同各路諸侯見禮之後,袁紹道:“呂布勇武過人,無人可敵,紹手下大將顏良、文醜及劉玄德的大將張翼德,都在呂布手下吃了大虧,雖然僥倖保得性命,卻是已經無力再戰,文通曾在本盟主跟前極力保舉元常能敵呂布,不知元常可敢一戰?”


丁淮聽後心中大罵,這個袁紹這是個混蛋,上來就用激將法,卻又用的這麼無恥,正要說話,士兵忽報呂布引兵搦戰。丁淮於是道:“待我先去會會呂布,若是不敵,再作打算。”於是,十路諸侯齊出。


關東聯軍剛剛列好陣,丁淮還來得及上前。未待曹操命令,早就對呂布不服氣的夏侯惇便挺槍來戰呂布。兩人交手四十回合後,夏侯惇漸漸不支,心中的不服早就被呂布殺到了九霄雲外,心中只想早點脫離這個噩夢般的戰場,於是虛晃一槍,撥馬敗回。呂布豈容他逃走,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眼看就趕上,曹操等人大驚,這邊丁淮一揚手中的七龍三叉戟,口中大叫道:“三姓家奴休走,且吃我一戟。”


呂布聽了大怒,見是丁淮,心中之怒更甚,於是便棄了夏侯惇,來戰丁淮。太史慈、韓烈、許褚、典韋四人大驚,想喊回主公已是來不及,便都挺槍策馬,以備主公不敵之時搶救。上次丁淮大戰呂布的時候,只有韓烈一人在場,其餘三人皆不在場,更不知道此次袁紹召丁淮前來就是為了抵住呂布,所以才會如此緊張。


但見丁淮精神抖擻,手中寶戟運轉如飛,幻出道道銀光,在呂布身周上下翻飛;呂布也是招法精奇,不落下風,二人大戰三百余合,互有攻守,不分勝負。


呂布看久戰丁淮不下,心生一計,撥馬便往回走。丁淮心知有詐,仍縱馬追去,心中卻是倍加小心。呂布暗取弓箭,在馬上一箭射來,丁淮早已看見,挺戟一擊,正中箭杆。呂布見暗箭未能傷得了丁淮,便返身再和丁淮戰在一處。


兩軍陣前叫好聲不斷,震耳欲聾,但聽得金鼓齊做,喊聲震天,早將關上董卓驚動。董卓引樊稠、張濟二將,親自下關來,為呂布助威。陣前丁呂二人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又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兩軍將士初時猶呐喊喝彩,後來便久而無聲,俱都看得呆了。


陣前韓烈偷偷對太史慈道:“我剛才看到适才有軍馬下關,車蓋之下,必定是董卓,子義這時若能一箭射殺董卓,則虎牢關必為我等所下,此乃為主公立下討董功,子義以為如何?”


太史慈聽後大喜道:“子虛所言甚是。”於是,太史慈搭弓射箭,直取董卓。


董卓這時早已被呂布和丁淮的大戰看得目瞪口呆,更沒想到太史慈竟會在如此遠的地方向自己施發暗箭,並無半點防備。待到太史慈的神箭如流星般向自己飛來的時候,想躲卻已是來不及,只得閉目等死。


沒想到就該董卓斃命的時候,董卓的身旁忽然出現了一柄鋼槍,將太史慈的這一箭磕飛,此人雖然將箭磕飛,卻是磕到了車蓋下的手柄上,車蓋頓時被一箭射斷手柄,掉到了地上,董卓死裡逃生,再不敢在此待下去,連忙在眾人保護下上關而去。


太史慈望著董卓的背影,心中暗叫可惜,不由再看了看那名磕飛自己那一箭的武將,只見他手持鋼槍,英姿勃發,卻也是滿臉的驚訝,可能是驚訝于太史慈在這麼遠的地方卻能射出如此強勁的一箭吧。


韓烈見差一點便要了董卓的性命,心下也是覺得可惜,趁機大喊:“董卓已死,弟兄們沖呀。”於是四人率先飛騎而出,直取呂布,青州軍馬,一時俱發。剛才太史慈的一箭沒能逃過呂布的雙眼,究竟董卓是否身死,卻是不知,抬頭一看,董卓的車蓋只剩下一根半截的手柄,呂布見狀,不敢停留,撥馬便向關內退去。


十路諸侯一起掩殺過來,卓軍大敗,眾將拼死救董卓上關,扯起吊橋。眾諸侯叩關攻打,關上矢石如雨,聯軍傷亡慘重,只得退軍作罷。


且說董卓上得關來,依然驚魂未定,連忙命人將呂布喊過來,厚加賞賜,深撫慰之,感慨道:“丁淮竟然勇悍至斯,我兒能與他大戰六百合不分勝負,太不容易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