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霸] 重生之極品三國 作者:冰劍雪帝 (連載中)

yang062066 2011-6-25 00:37:3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5 77317
yang062066 發表於 2011-6-25 00:45
第十九章 五步成詩

  古時候,一般人想要見到皇上是相當困難的,因為皇上基本上是不大出宮門的,即使皇上出了宮門也不會在背後寫著“皇上”兩個字。一般的外地大臣,即便是得到了皇上的召見,也要經過層層搜查、重重考驗,確認不是刺客,才可以見到皇上。

    丁淮雖然是當朝大臣的兒子,而且還是皇上下旨傳召進宮面聖的,也是不能例外。在經過一系列麻煩而討厭的手續後,丁淮終于如願以償地見到了傳說中的漢靈帝,這個東漢王朝最荒淫的皇帝。

    靈帝名劉宏,生性十分好淫,他在後宮里隨時隨地看中了哪個女子長得美艷就拉到床上交歡。漢朝的宮廷女子與後世不同的是都穿著開襠褲,听起來好像不可思議,而且開襠褲里面什麼也不穿,為的就是讓皇帝臨幸起來方便,連衣服都不用脫。

    靈帝與眾多的姬妾在西園**游玩,為了盛夏避暑他蓋了個“裸游館”,讓人采來綠色的苔蘚將它覆蓋在台階上面,引來渠水繞著各個門檻,環流過整個裸游館。他選擇玉色肌膚、身體輕盈的歌女執篙劃船,搖漾在渠水中。在盛夏酷暑,他命人將船沉沒在水中,觀看落在水中的**宮娥們玉一般華艷的肌膚,然後再演奏《招商七言》的歌曲用以招來涼氣。

    丁淮見到的靈帝,基本上和心中所想的一致,圓臉方額,闊面棗鼻,看起來確有幾分天子的威嚴,只是有點酒色過度,臉色顯得略微有些蒼白。而靈帝見到丁淮後,卻不禁在心中暗暗贊嘆一聲,這孩子果然是個人物。

    而且丁淮長得也確實不錯,雖然不是特別英俊那種,卻也是身體結實魁梧,相貌堂堂,濃眉大眼,皮膚白皙,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陽剛之氣,並且魁梧中不乏智慧,斯文中又顯英姿。

    不但靈帝暗暗叫好,就連朝中百官也紛紛稱好,丁建陽竟然有子如斯,真是有福,單從外表來看,這和年輕人早晚便要成大器,更何況此次還有平定南方兩郡的戰功,只是不知道這次的大勝是賊寇太菜、是巧合還是真如傳言所說的那麼有才。

    來到朝堂中間,只見丁淮不慌不忙跪下,雙手伏地,連扣三個響頭,口中高呼︰“草民丁淮叩見皇上。”

    在朝堂之上見到皇上,竟然能夠如此鎮定,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鎮定的功夫竟然出現在一個第一次見到當今天子的一個年輕人的身上,不能不讓眾人感到驚奇,同時也暗暗佩服丁淮的鎮定力。

    靈帝也是略感奇怪,也沒多想,隨口道︰“平身。”

    丁淮記著父親的教導,趕緊接著說︰“謝皇上。”

    謝禮之後。丁淮垂手站立。等待靈帝發問。

    果然。靈帝問道︰“下面所站可是並州刺史丁原之子丁淮?”

    丁淮心下好笑。皇上就是皇上。這排場也真夠大地。這句話不是明知故問嘛。你不知道我是誰。干嘛把我招進宮來。丁淮心中雖然這樣想。卻是不敢不應。回道︰“回皇上。草民正是丁淮。”

    為什麼丁淮要自稱草民呢。因為雖然丁原身為一州刺史地高位。但是丁淮卻只是平民百姓一個。身上沒有官職。所以只能自稱草民。

    這時靈帝又道︰“你地傳奇經歷。朕也听說一二。做過乞丐。當過王博府中地下人。也曾佔山為王。與朝廷作對。此番你能平定南方叛亂。朕便賜你將功贖罪。以前地罪責便既往不咎了。”

    丁淮這次來到洛陽為地就是靈帝地這句話。沒想到這麼簡單就到手了。丁淮急忙再次跪下叩首道︰“多謝陛下隆恩浩蕩。願陛下仙福永享。壽與天齊。”丁淮一激動。將《鹿鼎記》地話也用上了。

    靈帝一听,樂了,這個年輕人的嘴還真會說話,于是道︰“好了,賜你平身,起來回話吧。”

    丁淮急忙再次叩謝,然後起身。

    靈帝繼續道︰“雖然在外漂泊數年,甚是艱辛,卻也將汝造就成了我大漢的棟梁之材。朕曾听說汝曾拜當世三大仙人之一的左慈道長為師,學藝三年,文武雙全,今日可願在這大殿之上表演一番?”

    丁淮听到靈帝的稱贊,心中得意,口中卻連稱不敢。

    對于丁淮年紀輕輕就懂得謙虛,靈帝似乎十分欣賞,點了點頭,道︰“今日,朕便命你當廷舞劍一回,賦詩一首,不知你能否做到?”

    丁淮听到靈帝這句話,心下便明白了,原來皇上並不相信自己,而是要當場考驗,于是躬身道︰“草民願意一試。”

    這時,靈帝微一擺手,便有一名太監下來,遞上一把寶劍。

    丁淮雙手接過,一拔出鞘,直覺有一股冷氣迎面撲來。仔細一看,只見劍身晶瑩雪亮,劍仞鋒芒,丁淮不禁暗贊一聲︰好劍。

    靈帝見到丁淮似乎對此劍頗為賞識,便道︰“若是你能劍舞圓華,詩驚滿堂,令朕和百官滿意,朕就將此劍賞賜給你。”

    靈帝的話音剛落,百官均是大驚,就連張讓等人也感到吃驚。原來這把劍乃是一柄上古寶劍,名叫︰太阿劍,此劍鋒利無比,削鐵如泥。景帝朝的時候,曾經以這把劍作為上方寶劍使用過,一直到今天,可以說是國寶之一。

    今日,靈帝竟然一開口便想將這把劍賞賜給丁淮,根據平日靈帝吝嗇的性格,不能不令人吃驚,雖然現在還不知道丁淮的表演能否令靈帝滿意。

    其實,靈帝在說出這句話之後,馬上就後悔了,靈帝一生精于算計,賣官賣田,向來都是有賺無賠,並且靈帝一生賞賜有功之臣的次數都很少,賞賜之物也不是什麼奇珍異寶,何曾象今日這樣大方過。

    然而,君無戲言,既然話已說出,收回是不可能了,靈帝也只有盼望丁淮的表演不能令自己和百官滿意了。但是丁淮哪里會知道靈帝心中有這麼多的想法,謝恩之後,便退後三步,挺劍而立,大有氣吞山河之勢。

    朝堂內的武將們紛紛暗暗點頭,看來此子確實經過高人指點。丁原在百官列中看到兒子的表現,心中更是欣慰,今日可算是大大露了臉,同時也在擔心兒子能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作出讓皇上和百官滿意的佳作來。

    其實,這把寶劍要不要對于丁原來說並不重要,在像丁原這樣的高層官員來說,面子問題卻是至關重要的。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若是丁淮真的不能當場賦詩,很可能會被皇上認為是虛有其名,雖然不會有被殺頭的危險,以後卻也不會再得到皇上的信任。對于丁原這樣的忠臣而言,失去了皇上的信任,比丟了性命還要可怕,所以丁原現在已經是滿頭流汗,衣衫全透了。

    而此刻的丁淮也開始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後退,同時腦中也已經閃過了數十首古詩詞,當退到第五步的時候,丁淮早就已經選好了一首,就是李白的《俠客行》。五步也是丁淮刻意選擇的,三國時期有曹植七步成詩,自己只用五步,少了兩步。

    于是,丁淮一邊舞劍一邊頌詩︰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 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下,白首太玄經。

    當丁淮念完最後一句“白首太玄經”的時候,這一輪劍正好舞完,丁淮便收劍站立,等候滿堂的喝彩和掌聲。

    果然不出丁淮所料,雖然沒有掌聲(朝堂之上誰也不敢鼓掌喧嘩),但是驚嘆之聲卻是充滿了整個朝堂,靈帝的心中更是又激動又難受,如果說只是單憑外面的傳說和平定南方兩郡的戰果,靈帝當然不會完全相信,剛才讓丁淮當場賦詩舞劍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此刻親眼見到、親耳听到丁淮在這朝堂之上五步成詩的精彩絕倫和猶如行雲流水的劍術表演,靈帝心中的那一點點懷疑也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靈帝更是欣喜大漢朝到了自己這一代終于出了個天才,並且還是個文武全才,這正是靈帝的激動之處。

    而讓靈帝難受的是方才話已說滿,這把太阿寶劍只能賞賜給丁淮了,靈帝心中不由肉疼。但是,靈帝雖然惜財如命,卻還是能夠分清輕重的。寶劍雖然賜出,以後有機會還是能夠收回的,可是這樣的文武全才卻並不是每朝每代都能夠出現的。
yang062066 發表於 2011-6-25 00:45
第二十章 求地漢中

正在這時,一個意想不到的事請發生了,只見宦官張讓趁機從旁對靈帝言道︰“陛下,既然並州刺史丁建陽之子確有才華,皇上正可舉其為方正,也顯得陛下的求才若渴之心,更可令天下士子歸心,為我大漢效力。”

    此刻心情大好的靈帝听到此言,正合心意,于是對丁淮道︰“丁淮,汝今日之表現實在讓朕大開眼界,朕現在便將汝舉為方正,以汝之年齡而言,不如暫到一地為縣令,鍛煉兩年之後再行升職,汝以為如何?”

    方正是漢代的選舉科目之一,被舉方正即意味著可以做官了,有時候方正和賢良並在一起,稱為賢良方正。推舉方正,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舉,丁淮這個方正卻是皇上親舉的,不但分量更重,而且這在東漢的歷史上也是頭一次。

    丁淮見張讓親自出口幫助自己,心下甚是納悶,大漢朝宦官集團和士族集團向來是勢不兩立,自己又是並州刺史丁原的兒子,按照常理來說,張讓不但不應該幫助自己,而且應該在靈帝賞賜自己的時候出言阻攔才對。

    不但丁淮心中納悶,百官也是如此,但是見到張讓是在為丁淮說話,都沒有出言反對,這樣的默契數十年以來尚屬首次。而且,就連其他宦官也是不解,不知道張讓心中打的是什麼主意,畢竟張讓是宦官集團的頭頭,在不知道張讓心思的情況下,誰也不敢貿然干預。

    丁原也是此種想法,但是已經顧不上張讓是什麼想法了,對這樣的封賞怎麼會不滿意,說是喜出望外還差不多,丁原父子現在能做的只能是叩謝聖恩。

    這時,正當大家都為丁淮感到高興的時候,丁淮並沒有直接回答靈帝的問題,而是忽然手捧寶劍,跪下道︰“臣有個小小的請求,還望陛下應允?”

    百官听到這句話,紛紛為丁淮捏了一把汗,靈帝的性格向來自私、貪婪,從來不允許任何人提出任何要求。一旦發生,靈帝當場雖然不會治罪,但是待到事後,當事人輕則罷官,重則被關入大牢,或者被處死。

    所以,當百官听到丁淮竟然開口向靈帝提出要求,以為丁淮不知靈帝性情,不由為丁淮擔心。丁原心下更是慌亂,自己確實向兒子說過,朝堂之上不可多說話,更不可向皇上提出什麼要求,所以這件事情在丁原的意料之外,丁淮事先並未向丁原說起此事。所以,當丁淮的這句話一出口,丁原只覺得剛剛消下去的汗再次遍布全身,額頭、手心、後背都是汗,雖然出汗卻還是忍不住打了個冷戰,心中更是唯恐靈帝發怒,兒子遭殃。

    果然,听到丁淮竟然向自己提請求,心中微怒,臉上立顯不快,卻並未立即發作,只是沉聲問道︰“何事?”

    丁淮早在來洛陽之前便將靈帝的脾氣、性格打探的一清二楚,何況父親也曾交代過,當然也知道靈帝不喜別讓向他提出要求,只是丁淮對于這件事情頗有把握,也猜到靈帝不會立即發火,畢竟剛才自己的表現很令靈帝滿意。

    听到靈帝問何事。丁淮便不慌不忙道︰“臣有兩件事情”

    丁淮地話還沒說完。滿朝文武立即像炸了窩一樣。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互相私語。議論地內容幾乎都是說這孩子真是太不懂事了。竟然向皇上要求兩件事情。而和丁原交好地皇甫嵩、盧植、楊賜等人紛紛暗示丁原。讓他趕緊制止住丁淮。別讓他再向下說了。否則。一旦皇上雷霆震怒。不但丁淮小命難保。而且還會禍及丁家。

    但是。丁原並沒有說話。雖然多年沒有見過丁淮。但是兒子數年地歷練和近一個月地接觸。使得丁原對兒子有了一個新地認識。兒子已經是一個文武兼備地大漢地人才。既然兒子今日開口向皇上求事。必然有十足地把握。自己若是從中干預不但會惹得皇上不高興。也許還會打亂兒子地計劃。所以。丁原決定賭一把。主意拿定之後。丁原便穩站一旁。默不作聲。任憑丁淮在那里發揮。

    反倒是皇甫嵩、盧植、楊賜看到丁原竟然能夠如此沉得住氣。急得像熱鍋地螞蟻一樣。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時。只听張讓尖叫一聲︰“肅靜。朝堂之上豈能喧嘩。”張讓見到百官在朝堂之上喧嘩起來。心中大喜。故意在此高喊一聲。提醒一下靈帝。

    听到張讓公鴨般地叫聲。百官這才意識到。這是在朝堂之上。方才大家太為丁淮擔憂了。竟然忘記了這是上朝時間。依照大漢律例。朝堂之上隨意喧嘩是要問斬地。眾人不由各自捏了一把汗。也許是喧嘩地人太多。也許是丁淮地表現太令大家吃驚。靈帝並未追究此事。張讓地毒計不禁泡湯了。

    听了張讓的叫聲,靈帝也回過神來,心想,這小子竟然還要求兩件事,真是不知好歹,依仗自己頗有才能便要騎到朕的脖子上,若是十分過分的要求,朕必定要治罪于你這小子。于是,靈帝對丁淮沉聲道︰“竟然有兩件事,是那兩件事?”

    雖然靈帝說話的語調已經變了,但丁淮並沒有絲毫的慌張,依然是不緊不慢道︰“這第一件事,臣請皇上收回成命,將太阿寶劍收回,此劍乃我大漢之寶,又是歷朝之上方寶劍,微臣無功不敢愧領。”

    丁淮的話音剛落,靈帝的臉上立即是烏雲轉晴天,本來靈帝賞劍之後就已經後悔了,苦于君無戲言,無法改口,如今丁淮自己提出這樣的要求,正中靈帝下懷。而百官也紛紛松了口氣,均想,早知這這樣的事情,自己豈非白操心了,還差點弄了個朝堂喧嘩之罪,心中不由暗暗好笑,更加對張讓恨之入骨。其實恨之入骨也不是這一次,百官對宦官們早就是恨之入骨了,只是苦于無法將其扳倒。

    靈帝點了點頭,趁機道︰“難得你年紀輕輕就能為朝廷著想,既然如此,朕就依你所言,將寶劍收回,另賜寶物。不知這第二件事情又是何事?”听到了第一件事情竟然是這樣,靈帝估計第二件事情也不會是什麼難事,便主動尋問起來。

    丁淮的再次開口更是令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這第二件事情便是請陛下封臣為漢中太守。”

    此言一出,全場皆驚。

    靈帝也愣了,沒想到丁淮竟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沉默良久,靈帝心中猶豫不定,太守的官位在大漢也算不小的官位了,相當于現在的市委書記。依據的靈帝一貫買官賣官的風格,這樣的官職肯定能賣個好價錢,豈能隨便說給就給了。而群臣也更是沒有一個敢說話的,都是一雙眼楮直勾勾的看著靈帝。

    丁淮見靈帝沉默不語,猜到他必然不舍得,于是又道︰“陛下,臣之所以向陛下求取漢中太守一職,並非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陛下和天下之人。”

    靈帝心中很是奇怪,暗道︰“這小子越拐越離譜了,自己想要一個太守的職位,怕我不同意,便主動要求去幾乎是天下最為貧窮的漢中郡,現在又說什麼是為了朕和天下百姓,簡直是胡扯八道,待會且听听他如何說。”

    于是,靈帝道︰“愛卿為何如此之說,朕有點糊涂了。”

    丁淮仍很不緊不慢道︰“陛下也曾听說,微臣年幼之時曾經賭氣離家出走,在外漂泊十年。在這十年當中,微臣有一次曾經踫巧救下一名老者的性命,為了報答微臣,這名老者給了微臣一張釀造啤酒的秘方。”

    “啤酒?”,大漢朝歷來受到周圍國家的貢奉,雖然現在比不上漢武大帝之時,但是各國的好酒在靈帝的後宮還是有不少的。是以,漢靈帝一生什麼樣的酒沒喝過,但是這個啤酒卻是第一次听說,不覺好奇道︰“何為啤酒?”

    丁淮道︰“微臣之前也從未听過啤酒,那名老者帶著微臣到其家中染缸微臣品嘗了他自釀的啤酒,微臣喝了第一口覺得有點苦澀,但是再飲而數口之後,微臣當即便不忍放杯了,在那老者家中,微臣兩個時辰之內便足足喝了二十升方才停杯。”

    “二十升?”,不但靈帝听了覺得不可思議,就連滿朝大臣都認為丁淮在胡說八道。當時的白酒的度數雖然也不是很高,但是卻也比啤酒高了許多,就算是天下間酒量最大的人恐怕也喝不了二十升白酒。

    就在眾人還在驚詫之中的時候,又听見丁淮道︰“當時微臣是喝得酩酊大醉,就在第二天的時候,那老者說了一句讓微臣很吃驚的話,這種酒天下間只有用漢中之水方能釀出極品,所以微臣這才向陛下懇請漢中太守一職,半年之內,微臣一定能將漢中啤酒送到皇宮,倘若此酒不如陛下之意,陛下大可將微臣罷官,並追究微臣的欺君之罪。”

    靈帝一聲只有三個愛好︰女人、酒和做生意,在听到丁淮方才的話的時候,靈帝早已是酒蟲打動,心中更是早已同意了此事,欣然道︰“好,難得愛卿心中竟有這樣的想法,朕就封你為漢中太守。半年之後,愛卿可一定要將你說的那個什麼漢中啤酒送進宮來。”

    丁淮暗中得意,臉上更是大喜過望,口中高呼︰“多謝陛下,微臣必定不負聖望。”

    丁淮為什麼要這個漢中太守的職務呢。漢中位處益州、荊州、雍州之間,南可取益州,東可攻宛城,北可出長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漢中之地,山勢險峻,進可攻退可守,還有一點,在漢中之地訓練士卒、囤積糧草,只要能夠做的隱蔽,也不會被人發現。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2:14

第二十一章 夜探冷宫

從靈帝那裡回來之後,丁淮的心中已經開始盤算著如何夜探冷宮,見一見被靈帝冤枉致死的宋皇后,揭開這歷史上有名的漢末三大奇案中的宋皇后之死的真相。如果根據歷史時間進行推斷,此時宋皇后應該已經不在人世,而何貴妃應該已經成了皇后。


既然現在何貴妃還沒有成為何皇后,那麼宋皇后必然還沒有死,只是被軟禁在這冷宮之內,但是要在防守森嚴的皇宮大內進入冷宮,並且還不能被人發現,確實不是一件易事,因為一旦被人發現便是誅滅九族的大罪。但是想到這讓後世人認為是漢末謎團之一的宋皇后的死因,丁淮不由熱血沸騰,只要能夠說動宋皇后不會大喊大叫,這件事情還是有很大可能成功的。


歷史上宋皇后是扶風平陵人,出身皇親國戚。漢章帝時,宋氏家族的兩姐妹曾同時被選入掖庭,而且全被封為貴人,大宋貴人還生了皇子劉慶,曾經被立為太子,但是後來被廢為清河王,宋皇后正是兩姊妹的曾孫女輩。


宋氏聰慧美麗,又具有“淑媛之懿”,在西元170年被選入宮,當年便並被冊封為貴人,第二年又被冊封為皇后。身居皇后高位的她明白這後宮之內到處充滿了鬥爭,並且自己也是很多人的攻擊目標,所以,宋氏平時為人處事非常小心。


可儘管宋皇后深知宮闈之中勾心鬥角的可怕與相互傾軋的險惡,她也謹慎周密地待人接物,如履薄冰地維護地位,但是不幸卻沒有因為她的賢淑或因為她的小心而離她遠去,最後還是降臨在她的身上。


宋皇后有個姑姑是渤海王劉悝的妃子,宦官中常侍王甫與劉悝曾經有過節,而王甫是張讓的心腹之一。


後來,張讓等人誣陷劉悝圖謀叛亂,劉悝被迫自殺,宋妃冤死獄中。害怕遭到宋皇后的報復,王甫等人又接著陷害宋皇后。西元178年,張讓指使太中大夫程阿上書誣告宋皇后利用“巫蠱之術”惑亂後宮,詛咒皇帝。


靈帝非常憤怒,聯想起剛剛處理過的劉悝謀反,他更加怒不可遏。不顧群臣反對,甚至沒有經過任何調查,便立即詔令廢黜宋皇后,並誅殺其父及兄弟,流放其他親戚。宋皇后無辜受貶,並累及親人,不久便在冷宮之內憂憤而死。


但是,史書上所記載的關於歷朝歷代皇室的秘聞大多有誤,一來是為了維護皇室尊嚴,必須將真相進行隱瞞,無論犧牲多少條人命,二來皇宮之內發生的醜事都是極為保密的,而能夠傳到宮外,則幾乎都變味了,有點野史的味道,當然這也不排除皇家故意派人在外散佈的結果。


關於宋皇后的事情,丁淮就覺得十分可疑。但是,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恐怕只有見到宋皇后本人才行。


好像老天爺也在暗中幫著丁淮,雖然白天的時候烈陽高照,晴空萬里,但是晚上月亮並沒有出來,就連星星也找不見一顆,所以顯得夜色特別的黑,幾乎是伸手不見五指,正好方便了丁淮的活動。


經過幾天地仔細觀察。丁淮找到了皇宮地一個缺口。就在皇宮東南角。整個皇宮地四周都有嚴密地把守。唯獨這裡是無人防守。此地位處皇宮地西邊。出了這道牆便是出了皇宮。但是這道牆地外面便是洛水。由於建造位置地特殊。使得這座牆在外面看來約有三丈多高。而且牆外根本沒有立腳之地。沒有特別好地水性和攀緣技藝。是不可能從外面進入皇宮地。


這個地方以前也曾有過守衛。後來在漢章帝地時候。因為壓縮宮內開銷。將這裡地十名守衛抽走了。後來便再也沒有重新安置。這個缺口便這樣一直保留了下來。對於一般人來講。從此處進入皇宮確實是不可能地。但是丁淮卻進入了。不僅僅是因為有一身好水性。而且丁淮兩年前曾經打造了一個長鎖。鎖頭是一個鐵抓。用於攀沿最是適合。沒想到這次竟然用上了。有了這個工具。丁淮沒費多大地功夫便進入了皇宮之內。


根據白日進宮面聖時候。丁淮不但記下了冷宮地位置。而且連皇宮守衛地大致方位都牢牢記在了心中。是以丁淮很快便來到了冷宮地牆下。一個鷂子翻身。便翻到了牆頭上。丁淮往裡面一瞧。乖乖。可不得了了。沒想到冷宮裡面竟然還這麼大。究竟哪一間才是宋皇后居住地房間呢?


正在丁淮為難之際。忽然。一隻貓正巧從丁淮身邊經過。丁淮本能一伸手。將貓抓住手中。心中頓時有了主意。丁淮將牆上地瓦片揭下一片。狠狠地向一米外地水泥地砸去。只聽“嘩啦”一聲。瓦片在地上摔得粉碎。丁淮連忙彎腰伏在牆頭。等待裡面人地反應。


在這夜深人靜地黑夜。這個聲響立刻傳到冷宮地各個角落。


果然。唧唧呱呱地開門響不斷。從各個房間內都閃出一個個地人來。丁淮定睛一看。全是宮女。大約有三四個。其中有一個膽大地還高聲喝道:“誰。什麼人?”丁淮在貓身上一掐。那貓吃痛。“喵”一聲叫了出來。然後丁淮將貓向前一送。手一松。那貓便跳到了院內。然後又跳了幾下。消失在黑暗之中。


眾人見是個貓,紛紛松了口氣,便各自回房向主子回信了。又是一陣唧唧呱呱的聲音,院內恢復了安靜。


丁淮心想,這靈帝即位這十多年以來,倒是貶了不少的妃子進入了冷宮,這還不包含已經受不了冷宮寂寞而自殺或憂鬱而死的妃子,看來靈帝的後宮十分充實呀。


等院內重新恢復平靜之後,丁淮連忙跳進院內,站在中間,凝神聆聽各個房間的聲音,只聽最裡面的一個房間傳來一個聲音:“回皇后娘娘,是一隻野貓,並沒有什麼人。”又聽一個宛如天籟般的聲音道:“穗玉,不是說了嗎,別再叫皇后娘娘這四個字了。”


那個叫穗玉的宮女道:“娘娘雖然經歷此劫,但是皇上畢竟還是念在與娘娘多年感情的份上,並沒有廢去娘娘皇后的稱號,說不定過上一些日子,一旦皇上查清楚了事情的真相,肯定會親自前來將娘娘接回宮呢。”


那個天籟般的聲音再次響起:“傻孩子,宮裡頭的很多事情你是不明白的,唉!”


隨著這一聲歎息之後,屋內的兩人再也不說話了,這時只見屋內的燈光一亮一暗,想來是這個叫做穗玉宮女在修理燈芯。


丁淮大喜,沒想到這麼輕鬆就找到了宋皇后的居處,丁淮一閃身,站到門口,輕輕一推,沒推開,使勁一推,還是不行,看來裡面是上了門閂了。丁淮想了想,便閃在一旁,將食指放在口中沾濕了,在窗紙上弄了個洞,向屋內看去。


真是一個簡陋的房間,兩張床,一裡一外,最外面是一張桌子和四個墊子,桌子上面放了幾個杯子和一個茶壺,屋子裡有兩道簾布,將兩張床和外面的桌子分別隔開,可能是兩人還沒有就寢的緣故,兩張簾布都還沒有拉下,這也就使得丁淮將裡面的宋皇后看了個清清楚楚。


只見宋皇后正坐在床沿,一副雍容華貴的儀態,鳳眼柳眉,瑤鼻檀口,一身素淡稀竹綢緞,靈秀雅致,肌膚凝白如霜如雪。丁淮心中不由暗贊,好一個美貫後宮的宋皇后,只是她柳眉緊鎖,心事重重,臉上顯出淡淡的病態,看來這冷宮的滋味確實不好受,恐怕過不了多久,宋皇后必然會香消玉殞在這冷宮之中。


略經思索後,丁淮便來到門前輕輕敲了敲門,聽到敲門聲,宋皇后道:“穗玉,你去瞧瞧是誰在敲門。”


穗玉道:“一定是慧妍姐姐來還針線的。”說完,一陣風似地跑到了門口,將門打開。當看到門口站了一個渾身包在黑布之中,只有兩隻眼睛露在外面的人時,穗玉的嘴巴張得簡直可以塞進一個饅頭,也難怪,在這冷宮之中突然冒出了個黑衣蒙面人,任誰也會大吃一驚的。


還未等穗玉那個“啊”字出口,丁淮便一把捂住她的嘴巴,一個閃身進入房內,舉手在穗玉後脖上使勁一砸,穗玉頓時昏了過去。丁淮將她放在地上,然後轉身將門閂插上。突來的驚變一下子把宋皇后嚇懵了,直到丁淮插上門閂,轉身面向自己的時候,宋皇后方始反應過來。


“謔”的站起,宋皇后面對這個渾身上下被黑衣包裹的陌生來客,顫聲道:“你你是什麼人,深夜至此有什麼用意?可是皇上派你來加害本宮?本宮都已經這樣了,沒想到皇上還是不能放過本宮。”


望著眼前這個楚楚可憐的冷宮皇后,丁淮的心中不由一酸。為了免除其疑心,丁淮將蒙在臉上的面巾解下,然後單膝跪地,才道:“娘娘莫怕,在下並非皇上所派,也沒有任何惡意,反而是前來救娘娘出宮的。”


宋皇后聽到丁淮的話,頓時摸不著丈二頭腦,張大了嘴,不知道該說什麼,本來剛才那番話並不在丁淮的計畫之內,只是一時衝動說出口,但已經無法收回,丁淮只能將剛才的話再重複了一遍,這才使宋皇后冷靜下來。


冷靜下來之後,聰慧便發揮了作用,宋皇后念頭飛轉,冷笑兩聲,道:“救本宮出去,嘿,恐怕是皇上想殺本宮而找不到藉口,派你前來,如果本宮相信了你,一旦跟你走出這冷宮大門,只怕第一個看到的就是皇上吧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2:16

第二十三章 廿年往事

本帖最後由 jackyand5566 於 2011-6-26 02:18 編輯

聽完丁淮的話,宋皇后沉吟不語,心中在進行著激烈的鬥爭,宋氏一門的冤情若能昭雪,自己死後也能有臉去見宋家祖宗,但是這件事情的元兇乃是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勢力龐大,又豈是這孩子所能對付的。


但是,整個大漢王朝中自己能夠相信的畢竟只有他一個人了,而且這就當作是對這孩子以後的一個鍛煉吧。半晌,經過仔細的推敲,宋皇后終於下定決心將事情的原本起末告訴丁淮,希望他能為宋氏一門申冤。


看著眼前的宋皇后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丁淮也不再說話,便站在一旁等宋皇后考慮出一個結果。


望著丁淮的眼睛,宋皇后幽幽道:“好吧,既然你想弄清事情的真相,我就將宋氏一門的慘案原原本本從頭告訴你,但是這件事情太過於光怪陸離,希望你不要過於吃驚,另外請不要告訴令尊令堂大人曾經見過我的事情。


丁淮不明白為何宋皇后不讓自己將此事告訴丁原夫婦,但是即便宋皇后不說,丁淮也是絕對不敢將此事說與丁原夫婦聽的。於是,丁淮便點了點頭。


原來,宋皇后在入宮之前曾經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這個人不是他人,就是黃巾起義的發起人張角。只是張角只是一個普通百姓,而且家境貧寒,而宋皇后也能算得上皇親國戚。漢章帝時,宋氏家族的兩姐妹同時被選入掖庭,而且被封為貴人,大宋貴人還生了皇子劉慶,曾被立為太子,後被廢為清河王。宋皇后正是兩姊妹的曾孫女輩。


在封建社會,門當戶對是婚姻的一個基本,所以,雖然張角和宋皇后自小相識,到相知,相戀,但是兩人家庭的差距太大,註定是不可能結合在一起的。在慘遭宋家拒絕的情況下,張角便找到扶風縣的縣令,希望能夠將他推選上去。


張角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就要從漢朝選拔人才方面說起。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時代,而大漢民族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然而漢朝的偉大與其人才的選拔制度也有著很大的關係。當時政府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有:察舉、皇帝徵召、公府與州郡辟除、私人薦舉、考試和納貲。


察舉指的是考察舉薦,物件是孝廉(廉者,不取非己之物也)、秀才(東漢時為避劉秀的諱而改稱茂才)。被察舉物件的條件有:1、德行高尚,有良好的家庭紀錄;2、學通一門;3、懂國家之法;4、剛毅、多謀、堅決不屈。漢朝的絕大多數官員都廉潔奉公,而漢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廉潔的時代,因而才成就了漢朝的偉大。


皇帝徵召指的是對一些特別有才之人,其名聞遐邇以至於驚動皇帝而受到皇帝的徵召。當時的代表人物就是賈誼和司馬相如。


公府與州郡辟除指地是州府地高級官員可以自己任命一些人才為己所用。


考試:漢朝時即有太學。其目地是考取博士(即當時地老師)。


納貲指地是花錢買官。這對以後清朝末年地買賣官員地盛行造成了不良地影響。


但是。張角自幼父母雙亡。只有兩個弟弟相依為命。在以孝為尊地漢朝。張角又怎麼能夠被推選上去呢。何況張角家中幾乎一貧如洗(不要說送禮。就是吃飯都成問題)。雖然具備滿腹經綸地才華和剛毅、多謀、堅決不屈地性格。但是這些並不能成為張角進入政壇地優勢。苦等了兩年之後地張角。在新縣令地到任之時。終於明白了自己所等地只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所以後來地人都稱張角是落第秀才便是由此而來。意思是說。雖然你很有才。但是還是不能成為方正。


宋卿(宋皇后地閨名)也察覺到了張角地無奈。百般思量之下。宋卿選擇了和張角私奔地下策。兩人在宋家並無防備地情況下。帶著張角地兩個弟弟-張梁、張寶出逃成功。在渭南定居下來。由於宋卿出逃地時候帶了些黃金、珠寶。所以一時之間四人地生活還算可以。


一年之後。宋卿產下了一名女嬰。正是張甯。初為人父地張角更是對生活地美好充滿了無限地憧憬。但是。噩運往往在一個人對生活最充滿信心地時候降臨。張角、宋卿地行蹤終於被宋家地人發現了。


這日,張角像往常一樣,賣完書畫回家,但是剛到家門口便被早就埋伏好的宋家的家丁摁倒再地,一頓暴打,張角本是一名書生,很快便被幾個如狼似虎的家丁打暈了。當張角再次醒來的時候,發現了自己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張梁、張寶皆是滿臉血肉模糊,渾身上下衣服被撕的破爛不堪,破綻之中隱約能看到被打得烏黑的肌膚,並且二人被人用繩子牢牢困住,此刻正橫躺在地上,兩人已成昏迷狀態,只是嘴中還在不自覺發出痛苦的呻吟。本想去看看兩個弟弟的情況,但張角卻發現自己渾身上下卻疼痛難忍,雖然沒有兩個弟弟如此之慘,但是也必然是已經被打的傷筋動骨了。


宋卿和女兒張甯不知了影蹤,張角此刻尚且不知是宋家之人來到,只想到是強盜將宋卿和女兒搶走。張角此時也只能先爬到兩個弟弟身邊,將二人繩索解開,救醒之後再從長計議,每動一下,張角的身上都是疼痛難忍,但是張角仍然咬牙匍匐前進。


就在,張角就要接近兩個弟弟的時候,他忽然覺得有一滴水滴到了他的手背上,然後發現眼前出現了一雙繡花鞋,這雙鞋張角再熟悉不過了,是前年自己在集市場買來給宋卿的。張角緩緩抬起頭,果然是那張幾乎讓每個男人都為之動心的臉,只是這清秀絕倫的臉龐之上佈滿了晶瑩的梨花,剛才低滴落的便是這梨花中的一顆。


宋卿的懷中還抱著張角、宋卿二人愛情的見證和結晶--張甯,張角看到宋卿母女安然無恙,心中懸著的巨石終於放下了一半,張角正要開口讓宋卿將自己架起來,這時候宋卿突然跪下,說出了一句對於張角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的話,然後將張甯放下之後痛哭而去。


宋卿道:“張郎,你我夫妻緣分已盡,我父親已經派人尋到此地,今日之事皆是我父所為,若是我不跟隨父親回去,只怕你兄弟三人性命難保。待我走後,你們速速帶著甯兒遠走他鄉,切莫再在雍州停留,不然妾身也難保張郎兄弟之性命。”


張角雖然想伸手將宋卿拉住,但是此時身負重傷的他又怎能挽回這已被上天註定的分離呢?


雖然精神和**的痛苦極度折磨著張角,但是他心中明白此時還不是悲傷的時候,兩個弟弟昏迷不醒,張甯依然在酣睡,宋卿的父親很可能會再派人過來斬草除根,現在第一件事情便是將兩個弟弟救醒,然後趕緊離開此地。


張角三兄弟帶著只有數月大的張甯隱居到了河北巨鹿郡的深山之中,每日以上山采藥為生,而張梁、張寶兩人則每日上山打獵,每日下來也能頗有收穫,不但能解決一家的溫飽,還有剩餘到集市上去賣,換些散錢度日,雖然生活並不算富裕,但是由於遠離扶風郡,倒也不怕宋家的人來此。


張梁、張寶二人還為張甯捉了一頭母鹿,每日以母鹿的奶水來喂小張甯,倒也解決了張甯沒有奶水可吃的問題。張角也慢慢從失去賢妻宋卿的陰影中站了起來,“時間可以淡忘一切”這句話說的太對了,雖然張角也經常想起宋卿,還沒有到達忘記的那一步,卻也不再那麼悲傷,精力已經放到了全力撫養小張甯身上。


這一日,張角和往常一樣上山采藥,不料卻遇到一條巨蟒,就在張角被巨蟒所纏,就要窒息而死的時候,只覺得耳邊響起一聲大喝:“畜牲安敢傷人?”然後再聽到一聲箭響,張角便昏迷過去,什麼也不知道了。


等張角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在一個山洞之內的一張床上,雖然是個山洞,但是裡面的生活設備樣樣齊全,看樣子是有人在這裡長期居住,張角從床上慢慢起身,發現身上並無任何不適,看樣子是有人將自己從巨蟒口中將自己救下。


正在張角胡思亂想之際,從外面走進來一個人,只見他碧眼童顏,滿臉笑容,手執藜杖,邊走邊道:“小友醒來了?”張角慌忙從床上下來,拜倒在地,連磕幾個響頭,萬分虔誠道:“張角多謝老神仙救命之恩。”


老人樂呵呵的將張角從地上扶起,道:“老夫只是一名隱居世外的修道之人,哪裡又成什麼仙人了,老夫道號南華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2:20
“南華老仙?”,張角聞言大驚,南華老仙的大名張角可是早就聽說的,傳聞此人乃是一個不老神仙,沒想到今日竟然能夠得到他的相救,張角心中隱隱約約覺得自己的時運到了,口中道:“原來是南華老仙,扶風人張角多謝老神仙救命之恩。”


南華見張角依然稱呼自己為神仙,以為張角以前沒有聽說過自己的名號,便呵呵笑道:“老道並非什麼神仙,只是因為老夫已有百余歲,所以有的道友戲稱老道為南華老仙,其實老道也只是一名凡夫俗子,只是空活百余歲罷了,又怎能和神仙相比,小友莫要再以神仙稱呼。”


張角見南華兩次這樣說,知道南華誤以為自己真的把他當作神仙了,其實張角以前確實聽說過南華道長、于吉道長和左慈道長的名號,其中以南華的名號為最響。當世之人哪一個不想拜在這三人的門下,只是這三人向來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就算是真的遇上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可能被這三人收為徒弟的。


張角有心拜在南華門下,卻又不敢開口,這時南華好像想到了什麼事情,問道:“老道方才聽小友說乃是扶風人,為何來此深山之中?”張角本來正在猶豫怎樣開口求南華將自己收為門下,一聽南華問起自己為何來此,往事不禁再次湧上心頭。


聽完張角的敘述,南華不禁為張角的慘痛遭遇感到憤慨和難過,但是南華畢竟是遁世之人,早已不再過問塵世中的恩怨情仇,不可能去説明張角搶回宋卿,將宋家人教訓一通,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將張角收為徒弟。


南華老仙擇徒的標準還是很嚴格的,他一生也只是收過三個徒弟,一個是左慈,前文有過介紹,一個是張讓,還有一個是童淵。


讀到這裡,可能很多人覺得奇怪,張讓?對,就是十常侍之首張讓。張讓原本也不是壞人,反而是一個濟世救人、普度眾生的游方郎中,經過他的手治癒的病人不計其數,並且對於窮人來說,能不收診金的就免收診金,至於張讓後來為什麼變成了十常侍之首,這在後文還有詳細介紹,這裡暫不提此事。


另外的一個,童淵,想必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童淵是漢末時期的武學大師,只是一生從未從軍,這也是大漢朝廷的一大損失。至於童淵為何不從軍為國效力的原因,歷史上沒有記載,在這裡也只能猜測是由於當時的社會太黑暗,軍隊更是如此,有才之人得不到重用和提拔。


但是,傳說三國時期的三員大將皆是出自童淵的門下,這三人分別是張繡、張任、趙雲,究竟是真是假,也無從考究,因為史書上也沒有記載。在本書中,極品黃山便姑且認為這是真實之事,以後寫到趙雲的時候便以此為基礎。


南華見張角雖然穿著破爛,卻是氣度非凡,談吐更是令南華滿意,而且張角的眉宇之間猶有帝王之相,這便堅定了南華將張角收為弟子的決心。但是張角豈能知道這些,依然還為如何能拜在南華門下絞盡腦汁。


兩人沉默良久,南華見張角始終都沒有提出要拜自己為師,心中暗歎一聲,此人雖然是可造之才,只是心思太過縝密。最後,南華道長對張角道:“既然小友與老道有緣,老道便送你一本〈太平要術〉,此乃老道親手所著,希望你回去之後仔細研讀,他日更以救天下窮苦百姓為己任,切不可有太多的私心雜欲。”


《太平要術》其實並不像《三國演義》中說地那樣。學會之後可以呼風喚雨。其實就是一部記載各種技術地合本。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南華寫地這本《太平要術》包含了兵法、醫術、帝王之術和武藝四種技能。一旦學會並加以運用。不難登上帝王寶座。


張角雖然得到了這本《太平要術》。但卻依然失敗了。並不是《太平要術》地過錯。也不能說《太平要術》沒有用處。其實是張角自己地錯誤太多。第一。張角用人不能唯才是用。軍權全部掌握在自己兄弟三人之手。事實證明張寶、張梁並非領軍大將之材料。張梁乃是一武夫。張寶卻是心胸狹窄;第二。張角舉事不密。被唐周告發。結果倉促起義。造成起義地準備工作沒有進行徹底;第三。張角不該同時在八州並起。表面看來聲勢浩大。其實不但使得黃巾軍太過於分散。更不利於張角掌控全域。致使最後都是各自為戰。被皇甫嵩、盧植等人分別擊破;第四。張角沒有時間也沒有地點對自己地軍隊進行訓練。不但黃巾軍軍紀散漫。而且軍隊毫無戰鬥力。加上黃巾軍中幾乎沒有太多能夠撐場面地大將。所以導致黃巾軍雖然數倍于大漢軍隊最後仍然覆滅;第五個原因便是張角地命太短。從起義開始僅僅八個月地時間。張角便病死了。而張梁、張寶為了爭奪黃巾軍地統治權。也是兄弟反目。各自為政去了。


當然。這些事情地發生是在以後了。這也不是南華能夠預料到地。畢竟南華道長也不是神仙。豈能未卜先知。


當然。張角雖然得到了《太平要術》。但心中也沒有要推翻漢朝統治地想法。畢竟在封建社會。這一個念頭是相當可怕地。尤其是在唐代之前。改朝換代更是幾乎所有人都不敢想像地事情。不像唐朝之後。人們都將爆發起義當成改朝換代地一道必須地程式了。


唐朝之後。只要出現了昏君。百姓日子過得太過於清苦。總有一些想在亂世中撈取好處或想當皇帝地人站出來高喊口號。其實也是用成千上萬窮苦百姓地鮮血和生命來換取少數一些人數代地榮華富貴和一時地封王拜相。最終出力地是老百姓。換來地只是幾十年。最多是百十年地所謂太平盛世。當皇位傳到後世子孫地時候。難保不會出現一個昏君。重複著以前地故事。老百姓又會再次經歷一次血與火地洗禮。如此反復。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成立才算結束。


張角既然沒有推翻大漢。自建王朝地野心。可是後來為什麼卻又組織了規模龐大地黃巾大起義呢?這裡還要從宋卿說起。


自從張角、宋卿夫婦二人被宋卿之父宋衡強行拆散之後,宋卿就被宋衡關在家中,不准出大門一步。宋衡也有自己的打算,是想將宋卿關在家中一段時間,希望女兒能夠忘掉張角,然後再為女兒說一門親事,依照宋卿的長相,就是送到皇宮去做皇后都不為過。


正巧,剛剛繼承皇位一年的漢靈帝下令全國舉薦美女,宋卿的姑姑宋熙,也就是渤海王劉悝的妃子,在不知道張角和宋卿之事的情況下便將侄女宋卿推薦了上去,這是家醜,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以至於連宋卿的姑姑都不知道此事。


由於關係梳理相當到位以及宋家在漢章帝之時曾出現過大小兩個宋貴人,也算得上皇親國戚的門戶,更加上宋卿的聰慧美麗,甚是得到漢靈帝的欣賞,結果宋卿在眾人美嬌娥中脫穎而出。


後來得知了宋卿的那段往事,宋熙大驚失色,惶恐不已,這可是欺君之罪,但是如今說什麼都晚了,已經是騎虎難下了。為了不被漢靈帝發現宋卿已非處子之身,宋熙花了不少的金錢幾乎打通了宮中的所有關系,最終終於騙過漢靈帝的眼目。由於宋卿的聰慧美麗,以及臉上始終帶著一絲淡淡的憂愁,使得漢靈帝大有“我見猶憐”的感受,入宮之後不久便被封為貴人,第二年又被冊封為皇后。


儘管宋皇后深知宮闈之中勾心鬥角的可怕與相互傾軋的險惡,她也謹慎周密地待人接物,如履薄冰地維護地位,但不幸還是降臨在她的身上。


根據歷史的記載,宋皇后的姑夫劉悝與宦官中常侍王甫有過節。但由於宋皇后初立,靈帝對她寵愛有加,王甫不便下手。待何氏進宮後,何氏的風騷動人,使得靈帝便漸漸忽略了宋皇后。王甫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誣陷劉悝圖謀叛亂,劉悝被迫自殺,宋妃冤死獄中。怕遭到報復,王甫接著又陷害宋皇后。光和元年(178),他指使太中大夫程阿上書誣告皇后利用“巫蠱之術”惑亂後宮,詛咒皇帝。


靈帝非常憤怒,聯想起剛剛處理過的劉悝謀反,他更加怒不可遏。立即詔令廢黜宋皇后,並誅殺其父及兄弟,流放其他親屬。宋皇后無辜受貶,並累及親人,不久便在暴室中憂憤而死。


但是,王甫誣告宋氏謀反只是歷史的記載,究竟對與不對,無從考究了,本書當然不會按照歷史的記載來描述這一段經過,究竟是怎樣的經過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2:27

第二十五章 因何起義

本帖最後由 jackyand5566 於 2011-6-26 02:28 編輯

宋皇后的姑夫劉悝與宦官中常侍王甫確實有過節,王甫也想陷害劉悝,只是苦無機會,加上宋皇后正在受寵,王甫無法下手,於是便等待時機。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王甫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到宋皇后進宮之前已經不是處子之身,而且還生過一個孩子。


這件事情若是發生在漢朝初年,在黃老之學佔據統治地位的時候倒也沒什麼,但是在漢朝末年就不行了。此時的漢朝已經被儒家思想牢牢控制了,男人把女人的貞潔看得相當重要,更何況是在皇宮之內,當今皇后竟然不是處子之身進宮,此事若是傳言出去,皇上的臉面何存。


靈帝聽後大怒,這頂綠帽子戴的時間可不短了,若不是王甫探聽到消息,漢靈帝還不知道會綠到什麼時候。這時,王甫又向漢靈帝出了一個“絕妙”的計策,便是誣陷劉悝圖謀叛亂,將其打入大牢,嚴刑拷打,讓其說出宮中知道此事之人,然後再將這些人一一滅口。


靈帝正愁無法將此事蓋住,聽到王甫的獻計,真是龍顏大悅,正中下懷。結果,劉悝被迫自殺,宋妃冤死獄中。之後,漢靈帝便將宮中當年參與此事之人一一找出之後,隨便找個理由殺死,共計約有三十余人。


靈帝本想將宋皇后也廢掉,並將宋氏滅門,畢竟宋家犯了欺君之罪,雖然靈帝不能用宋卿非處子之身的罪名,但是隨便找個理由還是沒問題的。只是,一來宋卿確實賢淑美麗,後宮之中無人可及,靈帝甚是不舍;二來,宋皇后平時處事待人皆是謹慎周密,一時之間靈帝倒也抓不到什麼把柄。


後來,何氏進宮之後,憑藉著妖豔嫵媚、性感迷人,使得靈帝的注意力才逐漸從宋皇后轉向何氏。這時,王甫又覺得時機到了,再次向靈帝獻出“絕妙”的計策,指使太中大夫程阿上書誣告皇后因不滿皇上寵倖何氏,利用“巫蠱之術”惑亂後宮,詛咒皇帝。


靈帝剛得新歡,對宋皇后便不如以前那麼在意,便以此為理由,立即詔令廢黜宋皇后,並誅殺其父及兄弟,流放其他親屬。宋皇后豈能瞭解靈帝的想法,更不知道靈帝已經發現當年之事,以為是無辜受貶至冷宮,又想到禍及滿門三百多口的性命,每日鬱鬱寡歡。


丁淮聽到這裡,嘴巴真是張得好大好大,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秘聞,看來每個朝代能夠流傳的史書都是被修改或刪去了很多的內容的,若不是今日夜探冷宮,打死丁淮也不會想到宋皇后和張角曾是一對夫婦,並且張甯是宋皇后的親生女兒,難怪張角只有這一個女兒,感情是後來一直沒有再婚。


從這裡也不難判斷張角為什麼要起義推翻漢靈帝的統治了,宋卿被送入宮中成為了皇后,對於張角來說並沒什麼,只能默默祝福她,畢竟皇后是封建神會女人中的最高地位,張角沒有反叛之心,又怎麼敢和皇帝爭奪老婆。


只是後來宋家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事,直到宋卿被打入冷宮,張角的心態才開始發生變化。


此時的張角在已經在一邊修習《太平要術》,一邊到各地治病救人,幾年的時間下來,張角在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收徒五百余人,張角之徒也是各自雲遊四方,為老百姓治病,深得人心。


當聽到宋卿無辜受貶。被靈帝打入冷宮地消息。張角勃然大怒。本來因為宋卿入宮成為皇后。張角對宋卿已經不敢再有任何非分地想法。雖然二人曾為夫婦。但是宋卿無辜遭禍。使得張角極為宋卿鳴不平。心中更有既然皇上不再恩寵宋卿。或許二人可以再續前緣地念頭。


張角也曾對此派人潛入皇宮。想將宋卿救出。但是從皇宮大內地冷宮之中救人談何容易。姑且不說冷宮不好尋找。就算能夠找到。但是將一個弱女子從防守甚為嚴密地皇宮之中救出根本是不可能辦到地。否則地話。說不定某一天皇帝睡覺之後。第二天早已屍首分家了。


在經歷地多次地失敗後。張角放棄了這一想法。最終決定起義。推翻靈帝地統治。一是為了天下早已受苦不堪地老百姓。二來一旦能夠殺入洛陽。必然能將宋卿從冷宮之內救出來。這便是張角為何從一個沒有任何野心地游方郎中變成了一個想要推翻大漢統治地野心政治家。最重要地一個前提是張角及其弟子行醫多年。深得民心。恩澤八州。加上老百姓地不堪受苦。才能一聲號令。天下皆從。


現在地張角已經開始在策劃起義地事情了。只是時機還不成熟。還沒有發動起義。但是。在四年之後。迫于唐周高密。朝廷開始著手對付此事。並派了四路大軍分路討伐。張角這才不得不提前起義。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丁淮離開了冷宮。回到了自己地住處。


躺在床上。丁淮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宋皇后和自己地對話再次在耳邊響起:“沒想到他竟然會為我做如此風險之事。是我對他不住。丁公子。倘若有一天他失敗了。請看在甯兒已經和你已有婚約地基礎上。能夠救他一命。這樣地話。我雖死無憾了。”


丁淮大驚,道:“娘娘豈可萌生死志?”宋卿苦笑一聲:“哀家如今已是行屍走肉,和死人沒有什麼區別,還不如死了乾脆,也省得每日在這冷宮受罪。既然哀家已經將心願託付給了丁公子,哀家也就放心了。”


“現在哀家也已經想開了,既然大漢已經走到了末路,早晚必會被推翻,與其讓與他人還不如由丁公子達成此事。我有一妹妹,嫁給了宛城首富鄒鵬,生有一女名鄒佳,和丁公子年齡相仿,他日丁公子可手持哀家信物前去迎娶鄒佳,有鄒家的財力以為後盾,對丁公子的大事極有説明。”


丁淮不知道用什麼話來安慰宋卿,從方才的話中聽得出宋卿已經萌生了死志,與其在這冷宮受煎熬,到真不如一死了之。看來自己今天的到來,將宋皇后死亡的時間提前了,這倒是自己所沒有考慮到的。


丁淮也沒有再勸宋卿,這時歷史發展的必然,除非能將宋卿救出冷宮,否則誰也阻止不了,只是自己又沒辦法做到,萬一失敗了,不但自己小命難保,還會連累自己一家百十人的性命。


看著宋皇后在自己的眼前自縊,丁淮的眼中堆滿了淚水,那一刻丁淮才感覺到自己的力量是多麼的渺小,心中又是多麼無奈。為了製造假像,丁淮狠狠心,將穗玉也用一根白綾懸掛在了橫樑之上,宋卿既然已經死了,靈帝豈能放過穗玉,早晚也是難逃一死,怪只怪她不該侍奉皇后,這就是命。


但是,就在丁淮即將踏出這道門的時候,丁淮忽然又退了回來,改變了心意,下定決心要將宋卿救出這冷宮。為什麼丁淮會甘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做這件事情,丁淮一直說不出什麼原因,只是當時覺得自己應該這樣做,覺得如果不這樣做必會遺恨終身,直到多年之後,這個謎底才被揭開。


第二天,得到消息的靈帝自是龍顏大怒,將當夜宮中當值的侍衛全部關進了大牢裡,並將冷宮內其他的妃子和侍女全部關進大牢嚴刑拷打,希望能夠得出什麼線索,但是最後也只能知道那晚只是聽到了一聲貓叫,其他就再也沒什麼消息了。


靈帝見問不出什麼有價值的線索來,於是便放棄了這條線索。但是,靈帝根本不會相信宋皇后會無故失蹤,因為宋皇后被打入冷宮已非一日兩日,若是想自殺,豈能等到現在,必然是有人潛入冷宮殺害了宋皇后,日後將其毀屍滅跡。


靈帝冷靜下來細細分析之後,覺得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此事乃是張讓等人所為,為的是殺人滅口。自宋氏一案後,宋氏一族只剩皇后一人,而且誅殺了宋氏一門後,靈帝也有點後悔,並且開始有點懷疑此事,並派人暗查。沒想到剛剛有了些眉目,就出現了皇后失蹤之事,看來可能是張讓等人發現自己正在查訪此事而提前動手,殺害了宋皇后。第二種可能便是那個等不及的妃子幹的,想早點成為皇后。


靈帝也曾懷疑過丁淮,畢竟是因為丁淮的到來才發生這件事情的,但是靈帝實在想不出丁淮殺害宋皇后的理由,而且皇宮防守森嚴,丁淮初來皇宮,豈能做到此事,於是靈帝只能以巧合二字來解釋這件事情了。所以,細細分析起來,靈帝還是相信那兩種的可能性比較大。


第二天,靈帝命人秘密搜查皇宮各處,結果當然是無功而返了,要麼刺客已經逃出皇宮,要麼被宮內之人藏了起來。從而使靈帝更加確信自己的那二種猜測,尤其是第二種猜測,但是即使如此對張讓等人也無可奈何,加上此事又沒有任何證據,一旦挑明,張讓等人必然會矢口否認,況且事情鬧大了又會有損皇家威嚴,看來只能對不起宋皇后了。三天后,有人在丁淮進入皇宮的缺口處發現了宋皇后的一片衣袖,靈帝這才明白是有人將宋皇后救出了皇宮。


於是,為了掩蓋這件事,靈帝便將那三名妃子、三名宮女以及那夜當值的侍衛全部秘密殺掉,對外什麼也不說,只是宣稱宋皇后憂鬱而終,並且靈帝還增派了二十名守衛在那個缺口之處,此事便不了了之。半年後,在張讓等人的一再堅持下,貴妃何氏被立為皇后,這是後話,略過不提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2:33

猛将庞德

漢中郡地處益州東北角、秦嶺南部偏西,北接雍州的扶風郡,東臨荊州的魏興郡,西面和南面分別是武都郡和巴西郡,地處漢江上游。它轄有南鄭、留壩、城固、勉縣、甯強、略陽、佛坪、西鄉、洋縣、鎮巴等十縣,治中在南鄭。


漢中地勢北高南低,中部為波狀丘陵,南部為漢中盆地,系沖積平原,屬亞熱帶氣候。漢江由西向東穿過,褒水由北向南流入漢江。它南控巴蜀,北扼關中,西通甘隴,東通豫鄂,自古就是經濟、軍事重地,又是南北經濟、文化交匯之區,在陝西曆史上享有重要地位和光榮的一頁。


東漢建武元年至六年西元25-30年劉秀遣將軍李通領兵,與巴蜀公孫述戰于西城,取漢中地,郡治改遷南鄭,隸益州剌史部。西城縣轄今漢濱區、嵐皋、紫陽、平利和鎮坪五縣。歷史上漢王劉邦居漢中、張魯都漢甯和劉備在漢中稱王,是漢中三國前地位最為重要的三個階段。曹操與劉備對漢中地區的爭奪,就發生在張魯農民政權之時。


現在的漢中太守乃是蘇固,歷史記載此人死于張魯之手,當時張魯任益州督義司馬,在劉焉的授命下張魯和別部司馬張修率軍攻克漢中殺害了漢中太守蘇固,然後張魯又殺死了別部司馬張修,吞併了他的部眾,自此漢中便落入張魯手中。


從洛陽回到晉陽後,丁淮並沒有在晉陽待幾天,雖然丁原夫婦沒有絲毫的疑心,但是丁淮總擔心在一起久了便會被丁原夫婦或者其他人看出破綻。三天后,丁淮便帶著成廉、高順和三百五十八名旋風騎、一千鐵戟衛以及在北山跟隨自己兩年的一萬部眾以及一些部眾的家屬從並州出發,向南經過司州,然後向西南跨過雍州才能到達漢中郡。


說起這三百五十八名旋風騎,則是丁淮兩年前在北山落草為寇的時候,從一萬手下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經過細心挑選,丁淮也只從中選出了三百五十八名骨骼結實、適合習武的年齡在18-20歲左右的青年,組成了日後讓各路諸侯都聞風喪膽、赫赫有名的丁淮的第一王牌軍隊--旋風騎。另外丁淮還從剩下的人當中挑選出了一千個年齡在14-16歲左右的少年兵團,取名為鐵戟衛,因為這一千人使用的全是鐵戟,並且都是由丁淮親授戟法。


不單是旋風騎和鐵戟衛,丁淮還讓人挑選了五百名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具備頭腦靈活、善於隨機應變能力的手下,準備組建自己的情報系統,由自己向他們傳授獲得情報的方法、如何傳遞情報、如何在敵人境內掩藏自己,如何配合己方的行動等等技巧。並且好生安置了這些人的父母及兄弟姐妹,讓他們沒有了後顧之憂,一旦即將被俘,就會咬碎藏在嘴裡的毒藥丸,不會給敵方任何一個套取情報的機會。


丁淮親自傳授這三百五十八人武藝、陣法,卻不傳授其兵法,丁淮的用意是要把他們培養成一批善於衝鋒陷陣、保護自己的忠實親衛,而不是領兵打仗的將才。為什麼要這樣呢,丁淮是這樣想的,親衛要的只是武藝高強,忠心護主,就算反叛,也不會對自己構成太大的威脅,畢竟只是一名武夫。


但是一旦把他們個個都培養成不但武藝高強,而且能夠領軍打仗的將才,一旦背叛一個,這個後果都是相當可怕的,況且三國英雄當中,智忠勇的大將還是很多的。所以在傳授他們武藝的時候,丁淮還不斷向他們灌輸忠誠的思想,所以,直到丁淮一統華夏,即使在最困難的處境下,旋風騎中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始終沒有一人背叛。


這一路的行程不能說是不遠,丁淮在一邊趕路的同時,一邊在思考在一路之上都有那些三國時期的人才可以網羅。


畢竟現在才是光和四年,也就是西元181年,在這個時候三國時期很多的良將謀臣年齡尚幼,如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魏延今年才三歲,李嚴尚未出生,龐統才兩歲,馬超五歲,法正六歲,丁淮又不准備開幼稚園,自然不會現在將他們招募過來。


思來想去。最後。還真讓丁淮想到一個三國時期地猛將--龐德。龐德在三國歷史上出現地機會不多。但是絕對是一個猛將級地人物。不但武力可以與關羽不分上下。而且也算是一員智將。曹操西征馬超、韓遂時。龐德也曾多次為馬超提供良謀。但卻未被馬超採納。


此時地龐德應該還是無名之輩。沒有什麼名氣。也必然沒有投靠在馬騰地麾下。於是。丁淮在路過馮翊郡地時候。命令高順帶著聖旨率領旋風騎、鐵戟衛和那兩萬部眾先行趕赴漢中。自己則和成廉一起到南安郡狟道縣去尋訪龐德。


龐德是南安郡狟道縣人。狟道縣位於南安郡地中部。是南安郡地治所。由於雍州位處大漢十三州地西北方向。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加上環境乾燥少雨。風沙大。所以人口並不很多。狟道雖然是南安郡地治所。卻也只有幾十萬地人口。待到黃巾起義之後大部分人口都遷入了荊州。所剩就更少了。


果然不出丁淮意料。龐德現在還沒有跟隨馬騰。只是在南安郡做了一個小小地狟道縣衙地捕快頭目。鬱鬱不得志。而龐德是一名武將之才。並非捕快地材料。對於抓捕犯人並不十分在行。但是畢竟時間出經驗。加上武藝驚人。為人正值。狟道縣地地痞無賴大都怕他。不敢做什麼出格之事。以至於兩三年下來。竟然也頗有業績。使得在大漢地末年。整個狟道縣竟然能夠做到夜不閉戶。


丁淮在龐德家上見到了這位歷史上一直很不得志。卻能夠與關羽一較高下地猛將。身長九尺。闊面圓目。虎背熊腰。長須過頸。長相甚是威武。丁淮心中不禁暗贊一聲:好一員不輸于關羽地虎將。


而龐德卻十分吃驚漢中太守竟然來到自己家中拜訪。而且這位太守與其他太守還不一樣。不但是大漢朝年齡最小地太守。而且還是大漢朝最小地亭侯。最關鍵地是聽說此人甚是得到皇上歡心。是皇上眼中地紅人。


龐德更是看到這位漢中太守身後威武不凡的成廉,心中更是吃驚,單看氣勢,此人武力可能不在自己之下。大概估計了一下,龐德覺得自己若是想打敗此人,至少也要在百招之外,這樣一員虎將竟然也對這年輕太守如此服服帖帖,龐德心中不禁納悶。


兩人互相寒暄過後,丁淮開門見山道:“丁淮今日冒昧造訪令明,別無他事,只是久聞令明武藝不凡,想請令明出山相助,暫時出任我漢中一曲的軍侯一職,日後若有戰功再行升遷,不知令明意下如何?”


此話一出,龐德簡直是目瞪口呆,第一次見面就讓自己擔任漢中的漢中一曲軍侯如此重要的職位。這軍侯比自己現在的縣衙的捕頭不但高出了多少倍,而且軍侯隸屬于軍隊,捕快隸屬于地方,依照自己的能力,日後還少得了戰功嗎,這正是龐德做夢都想的事情。


看到龐德目瞪口呆的樣子,丁淮心中暗想,一個小小的軍侯在龐德這樣的猛將眼中竟然是如此高不可攀,可見龐德之前受過不少的挫折,於是便解釋道:“可能令明很是奇怪丁淮為何將如此重要的職位交給你,淮雖然年幼,卻也精通伯樂相馬之術,早聞南安龐令明乃是當今之英雄,不但武藝超群,更是忠義無雙,只是像令明這樣的英雄人物,南安太守竟然不知所用,真是愚昧之極。淮初到漢中,正需要令明這樣的英雄來輔佐,方可保漢中一地百姓長治久安。”


“保漢中一地百姓長治久安”,龐德簡直被感動地一塌糊塗,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如今遇到這樣的明主,不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嗎。雖然早就聽說自己的武勇,西涼太守馬騰前幾日也只是一紙相邀,像丁太守這樣親自到家中造訪,請自己出山的明主,真是天下少找。


龐德“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眼中閃爍這晶瑩的淚花,道:“蒙主公看起,龐德今後便將這條性命交到主公手中,願為主公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說完之後,龐德連磕三個響頭,這三個頭磕完,就意味著自此之後丁淮便是龐德的主人了。


丁淮也不客氣,等著龐德將三個頭磕完之後,才上前一步將龐德扶起,道:“我得令明,如魚得水也。”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3:00
“徐榮”,丁淮不禁吃驚地叫出聲來,站在丁淮身後的成廉、龐德二人見到主公如此失態,不由覺得奇怪,這徐榮難道是主公的熟人不成,但是看主公的年齡以及初到漢中的時間,怎麼可能會有熟人。


丁淮和蘇固交接完畢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翻看漢中士兵的卷冊,漢中郡的士兵總共有五千人。其中約有五分之一都是老弱病殘,根本沒有任何戰鬥力,因為目前還是盛世,也不能說是盛世,只能說還沒有戰亂,軍隊暫時派不上大用處,所以這些老弱病殘的士兵也能每月領到軍餉,只是平時會受到身強力壯的士兵的欺負罷了,但是,畢竟士兵一年的軍餉要比在家種地所得要多出許多,所以即便受氣,他們在這裡還是比在家強太多了。


單是這四千人的名字都夠丁淮看上兩天的,丁淮本來也是抱著試一試的目的,看看有沒有什麼三國時期的大將被壓抑在軍中,沒想到還真被他找到一個,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歷史上董卓手下的大將徐榮。


徐榮(165—192),遼東襄平人。徐榮出生地這一由來出自《三國志——公孫度傳》,裡面記載:“公孫度字升濟,本遼東襄平人也。度父延,避吏居玄菟,任度為郡吏。……同郡徐榮為董卓中郎將,薦度為遼東太守。


徐榮是董卓的部將,在與關東諸侯對抗中表現異常活躍,接連擊敗聯軍中最得力的兩支隊伍——孫堅部和曹操部,未來三國中的兩國先人都是他的手下敗將。徐榮在《三國志》中沒有被立傳,且由於身隕之日太早,事蹟不突出,所以容易被後人所忽略,青史甚至連他的表字都沒有留下。但不管怎樣,徐榮能擊敗江東猛虎孫堅,畢竟難得。


漢獻帝初平三年(西元一九二年),王允聯合呂布誅殺了董卓,呂布勸王允盡殺董卓部曲,王允說:“此輩無罪,不可。”司徒王允此舉可謂失算,後來董卓餘黨的李榷、郭汜在賈詡的唆使下反叛,王允慌忙派遣胡軫、徐榮在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組織長安保衛戰。可惜由於朝廷剛剛平息內亂,王允呂布又將帥失和,倉促間不能有效抵抗拼死一戰的涼州軍。朝廷軍隊戰敗,徐榮戰死新豐,胡軫率眾投敵。


同為董卓部屬,樊稠、李蒙、胡軫等都先後投敵,惟獨徐榮沒有變節,死在昔日同僚手上。由此可見,這位將軍還是能識禮節的,他能夠最後寧願戰死也不投降,也算不虧軍人名節。同時,他推薦公孫度任遼東太守,且受薦表現不負眾望,也算舉人有功,非一般武夫可比。


見到徐榮,果然和丁淮想像中一樣,英姿勃發,氣宇不凡,讓人看去,一眼就覺得此人必然是個將才而非是成廉這樣的武夫。丁淮的心中有一種預感,眼前這個徐榮就是自己想要的那個徐榮,雖然不知道他為何要從遼東千里迢迢地來到這裡當兵。


徐榮此時也是不知所以,心中忐忑不安,自己只是一個小小的伍長,不知道這個新上任的少年太守為何單單將自己喊過來,莫不是自己犯了什麼錯誤。可是徐榮想來想去,實在想不出自己平日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觸犯軍紀,雖然漢中郡的軍紀和大漢其他地方一樣差。


想到這裡,徐榮心下不禁坦然,俗話說“身正不怕影斜”,可是徐榮轉而又想,難道說是自己手下的那四個傢伙中有誰犯了軍紀不成,可是現在這麼亂,差不多所有的人都有瑕疵,何況原來的蘇太守也從來都沒管過,新來的這個小太守年齡這麼小,難道會這麼嚴格,想到這裡,徐榮不禁再次忐忑不安起來。


“你就是徐榮”,沒想到丁淮開門見山竟然問出了這樣一句話,讓徐榮十分鬱悶,我不是徐榮,難道還有第二個徐榮不成。徐榮心中雖然這樣想,嘴上卻是不敢這樣說的,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大人,小人正是徐榮。”


“哦。那你可是遼東襄平人?”丁淮繼續不緊不慢地問道。


這下子徐榮可是大吃一驚。來到漢中已經四年了。自己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自己是遼東襄平人。甚至於在入伍地時候填寫地也是益州巴郡人。這個新太守怎麼會知道自己是遼東襄平人呢。


看到徐榮目瞪口呆。不知該如何回答地窘樣。丁淮已經猜了個差不多。心中不禁大喜。真是憑空撿了個寶。徐榮可以算得上是一個良將。他地武力可能不會很高。因為在有關徐榮地記錄中沒有其和有名氣地大將交手地記載。只是說其領軍有方。是個將才。


丁淮按捺住心中地喜悅。緩聲道:“徐伍長莫要緊張。本太守並無惡意。本太守多年之前曾在遼東得遇公孫度。相交甚深。公孫將軍曾對我說起過徐榮乃是當世良將。只是未遇明主。未逢良時。所以本太守才能知道徐伍長家居遼東。”


丁淮地這一寶還真是押對了。徐榮在離開遼東地時候。只告訴了至交好友公孫度一人自己來漢中之事。但是。徐榮卻忘了一點。眼前這個太守也只有十六七歲地模樣。如何能在多年之前和公孫度相交。但是現在徐榮已經顧不上考慮這些了。


徐榮似乎已經看到了自己地燦爛前途。既然這個太守和公孫度認識。以後必然要提拔自己。並且依照自己地能力。自然


想到這裡徐榮心中早已樂開了花,心下也再無疑慮,單膝跪地,向丁淮拱手道:“回大人,並非徐榮有意隱瞞,實在是徐榮年幼時曾在遼東曾經誤殺人命,不得已才遠離遼東來到漢中投奔小人的舅舅。”


徐榮竟然在漢中有一個舅舅,丁淮不由問道:“你舅舅現在哪裡?”


“小人的舅舅原是漢中軍中的一名什長,但是在半年前已經因病去世了。”徐榮說的時候,眼神中閃過了一絲傷感。


丁淮心下恍然,怪不得,以徐榮的能力來說在四年的時間裡就算是混上個軍侯也不為過,雖然在漢中沒有什麼機會取得戰功。既然徐榮的舅舅只是一個什長,也只能將徐榮介紹進來,然後提拔他當個伍長,其他的事情就算他想也是力不能及。


丁淮“哦”了一聲,對徐榮道:“徐榮,本太守現在提拔你成為軍侯,並且負責在三個月內將漢中士兵進行嚴格規整,整頓軍紀,如有違反軍紀者,格殺勿論。整頓軍紀方面,我將會派高順將軍配合你,另外在訓練士卒之時,你可與高順、成廉、龐德三位軍侯商議進行,三個月後本太守要看到一個軍紀嚴明、士氣高漲、勇猛無前的鐵血部隊,徐將軍可聽明白了。“


徐榮呆了一呆,似乎沒想到這樣的好事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軍侯是曲的長官,手下有1000人,並且俸祿可以達到600石,比現在徐榮擔任的這個只管4個人的伍長高了五倍,可以說是官升五級。


說到這裡不能不提一下東漢的軍隊編制,東漢軍對的編制是部曲制,在領兵將軍之下設部、曲、屯、隊、什、伍的組織系統。部是漢軍中的最高一級編制,部的主管軍官稱校尉,官秩同于太守,出征作戰時受領兵將軍指揮。曲隸屬于部,長官叫軍侯,地位相當於縣令。屯置屯長,隊設隊率,什伍是軍中最基層組織。這套軍事組織體制常年設置,戰時則由朝廷任命將軍予以統帥,出征討伐。


由於丁淮是太守身份,所以手下不能設有與太守平級的部,只能有曲或曲以下的一些編制,而曲的長官軍侯則是一郡之內除了太守之外,軍隊的最高領導了。丁淮一下子就將徐榮提拔為軍侯,可以看出對徐榮的看重,這也不難猜出丁淮讓龐德出任軍侯時候龐德激動的原因了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3:01
因原來漢中有士卒五千,將老弱病殘的一千人遣散之後,剩餘四千士兵。丁淮按照自己的打算,當即任命高順為都尉,統領漢中所有的軍隊,成廉為司馬,統領兩千士卒,徐榮、龐德為軍侯,分別統領一千士卒。旋風騎和鐵戟衛暫時歸高順直接率領,對於從太行山帶來的那兩萬人丁淮還不想讓他們露臉太早,交給他們的工作便是開墾荒地,鍛煉身體。


將軍隊訓練安頓好之後,丁淮便開始翻看蘇固交接的漢中人口記錄,漢中人口共計四萬六千八百七十二戶,五十六萬九千七百多人,這個數位在今天看來是很少,單是在三國時期卻是不少,因為在景耀六年蜀國滅亡時的人口才是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從這裡大家可能會看出,為什麼近六十萬人口的一個漢中郡,卻只有五千士兵,這個數位確實太少了。在東漢的制度下,軍隊隸屬于中央,各州郡的軍隊數量很少,一旦那個地方發生戰亂,當地政府必然無力鎮壓,這時便需要皇上派一位將軍手持虎符,可以調動各地兵馬,再進行鎮壓叛亂。


當然,這樣的方式既有好處也有弊端。好處是加強了中央集權,使得各地的勢力變得微弱,無力和中央對抗,不可能再出現像西漢時期的八王之亂的大規模叛亂;弊端也很明顯,就是一旦遇到像黃巾之亂這樣的大規模的人民叛亂,中央也會措手不及,沒有抵抗的力量,只靠禁軍校尉們的那些士卒是不夠平亂的。就說黃巾之亂,若不是起義倉促,張角早亡等原因,東漢政權必然要提前下臺。


還有一點,對於黃巾大起義這樣的暴亂,等到中央派出軍隊進行平叛之後,必然為時較長,地方政府必然無法忍受黃巾帶來的災禍而自行組建武裝,由於為時較長,一旦暴亂平息,地方武裝便成了尾大不掉之勢,中央政府還是一樣無力約束。


丁淮本有心將軍隊擴至一萬人,卻擔心洛陽方面知道,另外漢中的財政狀況以及糧草儲備狀況丁淮還不是很瞭解,若是貿然將軍隊擴到一萬人,可能會使得漢中的財力和糧草支撐不了,所以這一念頭只能等到將漢中的一切瞭解之後再進行了。


丁淮到現在終於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很致命的錯誤,從師左慈三年,丁淮對於武藝、兵法、醫術可謂是樣樣精通,但是對於內政,丁淮卻完全是一個門外漢。來到三國之後,丁淮便夢想著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州或郡,然後再趁著亂世,一統中國。


如今這個願望終於獲得了一個小小的成功,不但擁有了漢中一郡之地,而且手下的高順、成廉、龐德、徐榮,不是衝殺戰場的絕代猛將,便是智勇雙全的領軍大將,但是,很可惜,他們只是武將,要說是搞內政,恐怕把他們四個全殺了也不行。現在丁淮終於後悔為什麼沒有在來漢中之前招募幾個人才了,論起內政,穎川荀彧、彭城張昭、東郡陳宮等,都是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內政高手。當然,內政人才很多,並非只有這三人,只是這三人在三國早期比較著名罷了。


此時去找荀彧、張昭、陳宮三人不太現實,原因很多,一是漢中太守新舊更換,正需要丁淮安撫民心之時,不能輕易走開;二是這三人所在地距離漢中都是比較遠,來回一趟費時太長;三是,此時黃巾之亂還未發生,天下大勢尚為平靜,還沒有到他們出山的時機,即使丁淮去請了,他們也不見得會同意投靠丁淮;四是,丁淮雖然身為一方太守,位高權重,但是丁淮畢竟年輕,一般確實有才華之人向來放浪不羈,豈能聽命于一個年輕人;五是,丁淮的這個漢中太守以及雲亭侯的來由,並且是功勞和業績換來的,而是靠著許諾給靈帝造什麼啤酒而來的,含金量並不高,不能真正令這些人信服。


所以,丁淮要想找人才,目前來看,只能在本郡之中尋找或者在益州周邊郡縣尋找,到時候以當地郡守的身份命令其出士。但是,漢末時期的漢中郡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能人,而在漢中郡的周圍郡縣之中丁淮想到了一個人,便是三國時期張魯手下的第一謀士閻圃。


歷史上對閻圃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他是益州巴郡人,其他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既然來了漢中,閻圃這樣的謀士丁淮豈能放過。只要打通了益州刺史或巴郡太守的關係,即便閻圃不願出山也就由不得他了。然而一旦能夠請到閻圃,丁淮便自有辦法讓其心悅誠服地跟著自己。


在接任漢中太守兩個月之後。丁淮帶著一個被政務攪得整天暈沉沉地鬥大地頭以及成廉、龐德二人準備去巴郡招攬閻圃。丁淮這次沒有將高順帶在身旁。因為高順傑出地練兵才能。而現在地漢中軍隊正需要抓緊時間進行訓練。所以丁淮將高順、徐榮二人留在漢中訓練士卒。


大家也許都知道。益州以“巴”字命名地郡就有三個。分別是巴郡、巴西郡和巴東郡。很是令人費解。巴西郡和漢中郡相鄰。位置在漢中南面。從南鄭出發。經過巴西郡地漢昌。再向西便到了巴西郡地治所。巴郡位處益州地最南端。和南越接壤。靈帝時期地益州只有三國後期諸葛亮六出祁山時地益州面積地一半左右。


但是。在靈帝地時期。益州卻只有一個巴郡。而沒有巴西郡和巴東郡。因為只是在獻帝建安六年(西元201)地時候。當時地益州牧劉璋才從巴郡中分出了巴西郡和巴東郡。可見巴郡地面積之大。


目前地益州只有巴郡、漢中郡、武都郡、陰平郡、辛潼郡、汶山郡、東廣漢郡、犍為郡、蜀郡、漢嘉郡、江陽郡、涪陵郡等十二個郡。而三國後期地益州除了這十四個郡(巴西、巴東已經從巴郡分出)之外。還包含了原來孟獲等少數民族地居住地。孟獲降蜀之後。其所居地。被諸葛亮劃成了七個郡:祥柯郡、朱提郡、越攜郡、雲南郡、永昌郡、建甯郡、興古郡。雖然數量少了一半。但是這七個郡地面積和那十四個郡地面積相當。當然人口卻少了太多。畢竟這七個郡在當時只是一些少數民族地聚集地。沒有經過開發。環境、生產、技術等都十分落後。


巴郡地治所在江州。由於不知道閻圃地家在巴郡地那個地方。所以丁淮一行只能先到江州造訪巴郡太守。以希望能在這裡查到閻圃地所居地。現任地巴郡太守是何康。此人頗為正派。只是能力有限。手下又無能人輔佐。所以五十三歲才登上巴郡太守地位置。


對於丁淮地造訪。何康顯得不是很歡迎也不算很失禮。畢竟對於丁淮這個曾經聚眾為王。占山自立。與官府為敵地人。何康顯得有些不屑。但是丁淮畢竟是靈帝頗為欣賞地紅人。加上又是亭侯。其父丁原還位居並州刺史地高位。何康還不敢太得罪于丁淮。


丁淮心下也是十分清楚,對於何康這個老頑固的態度不以為然,心中想的只是趕緊找出閻圃在什麼地方。但是成廉和龐德對何康的態度卻是有些惱怒,但是沒有丁淮的命令二人也不敢怎樣,再說這裡畢竟是巴郡,是何康的地盤。


招待過後,酒宴撤去,下人送上茶水,何康便和丁淮攀談了幾句。本來,何康的意思是隨便和丁淮聊上幾句,看看他是否有什麼事情,打發過去就可以了。漢中的情況何康基本瞭解,由於多山,沒有太多的田地,加上太守蘇固沒有什麼能力,所以漢中百姓的生活很苦,致使百姓背井離鄉,舉家搬到了荊州或益州其他的郡縣。越亂的地方,盜賊強盜越多,漢中就是這樣,由於地形比較複雜,賊寇都依靠漢中多山的特點,藏在深山,不時出來騷擾一下,一旦搶襲成功,立刻撤退,原太守蘇固雖有心剷除這些賊寇,一來沒有可以帶兵的將領,二來漢中士兵缺乏訓練,軍紀又不嚴明,經歷兩次失敗之後,蘇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管不問了,好在這些賊寇平日只是出來搶襲一下,並不過多殺人,否則蘇固就算拼著被撤職的風險,也會請求刺史張喬派兵清剿的。


所以,以何康看來,丁淮年輕,又是新上任,必然暫無對策,來此的目的無非就是借錢或是借糧,因為巴郡之地分別在光和二年的十二月份和光和三年的十二月份都發生了板楯叛亂,現在叛亂剛平復不久,巴郡的財力和糧草都較為緊張,何康前些日子剛剛向刺史張喬快馬報信,要求張喬撥錢撥糧,又豈能有多餘錢糧借給丁淮。


何康的這番猜測,可以說是對了一半,為什麼這樣說呢。丁淮和蘇固交接之後,確實發現了這些情況,並且也確實不知如何解決,而高順、龐德等人只是武將,對內政方面絲毫不懂,更談不上為丁淮出謀劃策了


沒想到在和丁淮攀談的過程中,何康驚訝萬分,沒想到眼前這個僅有十六七歲的少年不但知識淵博,對歷史熟悉得簡直不能再熟悉了,很多歷史上的不解之謎他都能侃侃而談,而且丁淮的見識更是令何康佩服,一些新奇的思想更是何康聞所未聞,雖然不合時宜,聽起來卻又沒有絲毫破綻。何康頓時收起了輕視之心,對丁淮頓時奉若上賓,兩人竟然一直長談到深夜都不覺得累(其實這只是何康,丁淮早就受不了了,只是苦於不能先開口結束這場長時間的談話)。


這一次談話竟然讓兩人成了忘年之交,所以丁淮尋找閻圃一事在何康的説明下應該就變得十分容易,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大凡有真實才華的人大都有一種怪脾氣,並且心高氣傲,目空一切,而閻圃就是這樣的人。但是這種人有一個好處,如果一旦能夠遇到真正令其心服口服,感到可以終身追隨的主公,他便會一心一意,絕不會中途變節。[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3:02
“不瞞丁大人,這個閻圃的名聲,下官也是早就聽說過,並且下官還令其出任巴郡郡丞一職,沒想到竟然被他拒絕了”,提起此事何康猶自憤憤不平,看來何康是個極愛面子之人,對於閻圃的斷然拒絕,何康始終是耿耿于懷。


本來何康和丁淮都是太守身份,兩人的官職相同,但是丁淮比何康多了一個雲亭侯的身份,所以何康在和丁淮談話的時候是要自稱下官的。


丁淮聽了何康的話,心中好笑,漢末時代的人太注重這個身份和地位了,以當時的局限性來說,何康不會,也不可能會想到要降低身份親自上門拜訪,請閻圃出任巴郡郡丞的職務,不但何康不會,三國時代的人都不會。


可能大家會說了,黃山老弟,你懂不懂歷史,劉備不就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的嗎。其實,這件事情是很令人懷疑的,因為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劉備上門去請諸葛亮,另外一種說法便是諸葛亮登門自薦。


而黃山則認為第二種說法的正確比較大一些,當然如果確實是劉備上門去請諸葛亮出山,姑且不要問是不是三次,也只能說劉備當時在荊州確實十分落魄,手下空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絕世猛將,卻沒有一個像樣的謀士,如果再請不來諸葛亮,恐怕就會在漢末群雄爭霸的舞臺上被清除出場了,所以劉備才會放下皇叔的高貴身份,也不顧年齡比諸葛亮大了一倍,屈尊降駕,登門請諸葛亮出山。試問,如果讓在面子和天下之間進行選擇,我想劉備先生肯定會毫不猶豫去選擇天下,畢竟劉備的野心一直以來都是三國三巨頭之中最大的。


丁淮道:“淮此來乃是想請閻先生出任漢中郡丞一職,只要何大人能將閻先生所居之地相告,丁淮自當登門拜訪閻先生的。”丁淮對何康這個老古董雖然有點意見,但是畢竟何康是漢末時代的人,思想當然不能和丁淮這個來自未來文明的人相提並論了,但是總的來講,丁淮對何康印象還是相當不錯的,覺得他比自己認識的楊賜、皇甫嵩、盧植,還有自己的父親丁原這些老古董要開明多了。


但是,何康仍然不能接受丁淮要上門去親自請閻圃的想法,聽了丁淮的話,簡直是目瞪口呆,看丁淮的眼神簡直像是在看一隻奇怪的動物一樣,道:“這那豈能讓大人屈尊降駕,大人只需一紙相邀,若其再不從,下官自會命人將閻圃帶到,交給大人帶到漢中。”


丁淮還真怕何康會這樣幹,要是這樣的話,恐怕自己就別再想得到閻圃了,只會將其推給以後的張魯,雖然張魯以後可能不會成為漢中太守了,丁淮急忙解釋道:“漢中的情況,估計何大人也是清楚的。對於那些盜賊,丁淮手下倒是有幾個擅長打仗的武將,用不了一年的時間,必然能夠剿滅漢中所有賊寇;只是丁淮手下無有一人精通內政,丁淮也是只能行軍佈陣、領軍打仗,對於內政實在是一竅不通,所以丁淮才急著尋找像閻先生這樣的人才,為了漢中的百姓,別說屈尊降駕去請閻先生出山,就算是去了我雲亭侯的爵位,罷了我漢中太守的職務,丁淮也不會皺一下眉頭。”


這一番話說的確實漂亮,何康頓時對丁淮更是肅然起敬,大漢朝能為老百姓這樣著想的人太少了,何康也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但是何康自信做不到像丁淮一樣能夠捨棄名利官職的地步。


告辭了何康之後,丁淮便帶著成廉、龐德二人趕往南川,因為丁淮已經從何康口中得知閻圃目前就居住在南川縣。


南川在江州的東南方向,大約有一百里地,三人又都是騎乘的並州好馬,所以只用了一天的時間便趕到了南川縣,到南川縣的時候,天色已晚,丁淮便和成廉、龐德二人找了當地比較大的一家客棧住下。看來閻圃的名聲在南川縣還是很響的,丁淮只是隨便向店主打聽閻圃的住處,店主便能十分詳細的說出閻圃所居之處的準確位置,雖然閻圃居住在南川縣郊區的一個村中。


聽說是漢中太守、雲亭侯親自造訪。閻圃雖然傲慢。卻也不敢怠慢。急忙出門迎接。


大約有二十五六歲。身材短小。體形偏瘦。面貌平庸。但是一雙精光閃閃地小眼卻能夠告訴你此人決不簡單。洪亮地聲音更是和他地身高和體形不相匹配。這便是丁淮見到閻圃地時候地第一印象。若不是知道眼前此人便是閻圃。丁淮絕對不會主動和此人結交地。


也許是來到漢末地時間長了。也許是每個人都喜歡相貌俊朗地人。丁淮已經在這短短數年之中也養成了漢末時期地人地通病。討厭那些長相特別猥瑣地人。但是因為眼前這個長相猥瑣之人是閻圃。丁淮也就不能再以相貌斷喜惡了。


“哈哈。久聞閻先生大名。今日丁淮冒昧來訪。還望閻先生不要見怪。”丁淮地第一句話便讓閻圃感覺到眼前這個年紀輕輕地漢中太守、雲亭侯竟然是如此地平易近人。沒有絲毫地臭架子。


“閻圃乃是一屆布衣。更是虛有其名。安敢使得太守大人折駕而來。”閻圃也是客氣一番。但是心中知道丁淮今日來此地目地。心中也在暗想對策。但是。看到丁淮身後地成廉、龐德二人。閻圃不由心中暗贊。好一雙猛將。手下能有如此猛將。看來這個太守雖然年輕。卻是極不簡單。心中地想法。不覺在一瞬間發生了一些變化。當然這些內心地變動並不影響閻圃將丁淮三人讓進屋內。


雙方落座之後。丁淮也不客氣。直接開門見山道:“閻先生如此高才。竟然在此隱居避世。不能施展胸中才華。不但是閻先生地遺憾。也是我大漢之損失。”丁淮進屋後地頭一句話便給閻圃送了一頂高帽。


閻圃豈能被這短短幾句好話忽悠住,只見他微微一笑道:“大人錯矣,一來閻圃生性狂傲,向來不服管教,不宜做官;二來閻圃並非像外面傳聞那樣,其實閻圃胸中並無多少真才實學,若是真的出士為官,只怕更是一團糟。更何況,閻圃最喜歡這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世外生活。”


丁淮早料到閻圃會說這樣的推辭之語,畢竟他對自己還沒有任何瞭解,於是便歎了一口氣道:“只怕先生這樣的生活不能長矣。”


閻圃奇怪道:“大人何出此言,目前天下太平,國泰民安,雖然有些地方少有災害或者暴亂,但是畢竟只是局部,而且更不會是長期。”


丁淮道:“朝中十常侍把持朝政,皇上荒淫無度,致使政令混亂,天下百姓受苦何其多,怎可說只是一時或是局部。更何況,以丁淮的猜測,如今天下雖然看似平靜,其實卻暗藏漩渦,不出三年天下必然大亂,到時候先生還能如此逍遙無束否?”


閻圃聽了丁淮的話真是大吃一驚,說十常侍的壞話也就罷了,但是丁淮竟然敢直接抨擊皇上,這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而且丁淮說三年之後天下必然大亂,更令閻圃心存懷疑,但是像丁淮這種身份的人是不會隨意打誑語的。


閻圃的大腦飛速旋轉了一下,道:“大人如何知道三年之後天下必將大亂,既然大人知道反賊資訊,為何不上報朝廷,防患於未然,也可使我大漢百姓免遭戰亂之苦。”


丁淮畢竟是還是年輕,沉不住氣,只想著將閻圃招致麾下,不覺之中不但直接抨擊了靈帝,而且將黃巾大起義的事情也差點說了出來,這已經讓丁淮夠後悔的了。現在,又被閻圃這樣一問,丁淮簡直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其實就連身後的成廉和龐德也是奇怪主公為何能夠知道三年後天下必將大亂。頓時,屋內四人,三人的眼光都聚集在了丁淮的身上,更讓丁淮覺得難以向下應對。


丁淮微微一笑,伸手端起桌上的茶杯,輕輕啜了一口茶,裝作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看似悠閒,把握十足的樣子,其實丁淮是在拖延時間,考慮如何說下一句話,因為這句話已經不好接了,可以說這也是最後一句話了,說精彩了,閻圃自然投靠,說不好,自己只怕便會灰溜溜的回漢中了。


丁淮放下茶杯,抬眼看著目光一直沒有離開自己的閻圃,道:“國主昏庸,閹党專政,各地貪官污吏以攫取錢財為業,各州地主豪強更是以欺詐百姓為樂,老百姓生活舉步維艱,說是民不聊生亦無不可。大漢十三州到處都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事情發生,如此下去,百姓豈能不反。近年來,不但朝中混亂,而且各地更是災禍不斷,百姓種地已不能維持生計,各地稅收只漲不降,地主豪強更是加重剝削,所以不出三年必然有一次大規模的暴亂。”


一席話聽得閻圃目瞪口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多麼生動的寫照呀。閻圃雖然胸有丘壑,但是仍舊擺脫不了凡人二字,雖然隱居世外,仍是時時關心目前天下情況,只是一直沒有遇到一個可以讓自己可以追隨的明主,現在好像這個人出現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