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霸] 重生之極品三國 作者:冰劍雪帝 (連載中)

yang062066 2011-6-25 00:37:3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5 77166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4:56
為什麼何進剛剛擔任大將軍便知道朱儶之能呢,也許大家很是奇怪,其實是何進知道靈帝必然急欲平定黃巾,急需領軍將才,所以在上朝之前何進已經問過群臣,朝中有誰可為領軍之人,結果得到朝中公卿共同推薦的只有兩人,一個是盧植,另一個就是朱儶了。


大漢末年,可謂是人才凋零,並沒有什麼名將,直到黃巾之亂突起的時候,靈帝朝中的將軍竟然無一可以上陣平亂。後來在楊賜的保舉下,靈帝才起用了當時的北地太守皇甫嵩和尚書盧植以及諫議大夫朱儶三人。


本來,皇甫嵩、盧植和朱儶被譽為漢末三大名將,黃巾之亂的平定可以說全靠了三人,其中以皇甫嵩的功勞為最巨。但是,由於丁淮的出現,使得黃巾之亂的平定日期提前了半年,歷史的改變更為明顯。


且說靈帝當天下旨,令人快馬送往北地和漢中,命令二人接到聖旨之後火速進京,同伐黃巾。


三天后,聖旨便到了丁淮的手中。


接到聖旨後,丁淮大喜過望,沒想到自己也被封了中郎將,並同皇甫嵩、盧植、朱儶一起參與平定黃巾,實在是大出丁淮的意料之外。因為歷史上平定黃巾之亂的三個中郎將分別就是皇甫嵩、盧植和朱儶,還有一個董卓則是後來之事,並且董卓只有一戰還是大敗。丁淮原以為能夠在黃巾之亂的時候能夠趁機佔領武都、陰平兩郡就已經不錯了,沒想到天上掉下了一個大餡餅,落在了自己的頭上。


“恭喜主公,如此一來,主公必將會名揚天下,成為大漢第一名將。”在得知這個消息後,閻圃急忙向丁淮恭喜。


“呵呵,皇甫嵩、盧植之才不在丁淮之下,這大漢第一名將豈能是輕易獲得?”丁淮雖然心中激動不已,但是嘴上還是比較謙虛的。


閻圃明白丁淮的心思,也不再這個話題上說下去,轉了一個話題道:“主公,此次前去剿滅黃巾叛亂,需要那幾位將軍跟隨?另外,黃巾之亂遍佈過廣,漢中也需多加防守,主公還需使一員上將留守此處。”


丁淮點了點頭,沉思了一會,道:“漢中之地乃是我之根本,不可不慎重,淮以為留張任、徐榮二將防守漢中,相真從旁輔助,如何?”


閻圃點點頭道:“徐榮、張任二位將軍皆是將帥之才,由此二人鎮守,漢中必然安然無虞。”


丁淮見閻圃也贊同如此安排。再無疑慮。命令徐榮、張任、閻圃率軍鎮守漢中。以徐榮行太守事。張任輔之。大小事宜不必上報。可自行處理。閻圃出任漢中主薄。而嚴顏則繼續秘密為丁淮訓練騎兵。丁淮親率高順、成廉、龐德三將和旋風騎即日趕赴京師洛陽。


且說。由於唐周告密。靈帝不但將封諝等一干相關人等下獄。而且還召集眾大臣商議了對策。命令皇甫嵩等人四路討伐。但是。這樣大地舉動豈能瞞得過張角布在朝中地耳目。就在靈帝退朝之後。張角地耳目便已經派人快馬將消息報告給在廣宗地張角。


得到消息之後。張角真是又怒又急。重重一拍案幾。大罵道:“唐周真他娘是個混蛋。枉我一直以來對他如此信任。沒想到在這個關鍵時侯竟然背叛我。讓我數十萬大軍措手不及。有朝一日。我必然將其碎屍萬段。方解心頭之恨。”


一旁地張牛角素與唐周交好。見狀道:“主公。如今朝廷已經開始發兵征討。我等還是馬上舉事才是。否則必然會陷入極其被動之地。”


張角聽了。默然不語。沉思了一會。歎了一口氣道:“也罷。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希望上天能夠眷顧我太平道。馬上通知張曼成將軍和波才將軍。令二人將南陽和穎川附近地大軍彙集起來。先行攻下南陽郡和穎川郡。以為抵禦官軍之用。”


張牛角走了之後。張角仍然恨恨不已。沒想到自己刻意栽培地弟子唐周竟然會在關鍵時候背叛自己。導致自己現在準備不足。措手不及。起義地諸項事宜還沒有成熟。朝廷卻已經開始派兵鎮壓了。這次地勝券真不知會是幾何。


張角的勢力本來遍佈八州之廣,但是由於準備不足,張角擔心兵力過於分散反而可能會被朝廷大軍各個擊破,所以才命令大軍分別由張曼成、波才和自己各自率領一軍,準備對抗朝廷的四路大軍。此刻張角的軍隊基本都集中在冀州和豫州、南陽等地,接受訓練,匆忙之下,張角也只能命令張曼成、波才佔據最近的城池,以為防守之勢,自己則率領主力大軍駐守廣宗城。


其實,張角這樣安排也有自己的用意,朝廷的虛實張角早已探聽的清清楚楚,能夠湊成這四路大軍已是東漢朝廷最大的能力,只要自己能擊敗這四路大軍,然後兵指洛陽,東漢的政權也就到了末日。


二月,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政治口號,號召起義。其屬下的36方,共計幾十萬義軍同時舉事,聲勢浩大。因起義軍皆以頭裹黃巾為標誌,史稱“黃巾起義”。


由於朝廷軍隊沒有到位,各地準備不足,在起義之初,義軍節節勝利:河北黃巾軍生擒皇族安平王劉續、甘陵王劉忠;南陽郡治宛,今河南南陽市黃巾軍斬殺太守褚貢,圍攻宛城;汝南郡治平輿,今河南平輿北黃巾軍敗太守趙謙于召陵今河南漯河市東北;廣陽郡治薊縣,今北京市西南黃巾軍攻殺幽州刺史郭勳和太守劉衛。


在張角的刻意指揮下,各地起義軍很快集結在一起,形成了三大軍事中心: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率主力活動于冀州州治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南的廣大地區,張角、張梁駐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南,張寶屯兵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北,成為領導起義的中心,後來由於張曼成、波才、彭脫、卜已的逐一戰敗,張寶也與張角合兵一處,共同駐守廣宗。


張曼成自稱“神、卜使”,率南陽黃巾軍屯兵宛城,成為南方的黃巾主力;波才、彭脫領導的黃巾軍,控制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縣、汝南、陳國治所今河南淮陽市一線,成為東方的黃巾主力。三大黃巾軍的主力分別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京師洛陽形成包圍之勢,形勢看似十分嚴峻。


初時,在張角的極力約束之下,黃巾軍的軍紀甚是嚴明,每攻佔一個城池之後,基本上是秋毫無犯,雖然也有個別黃巾軍的將領或士兵作出了擾民之事,張角都能夠及時對其進行斬首。所以,在開始的時候,黃巾軍還是頗受冀州、豫州百姓的擁護的,當然,這是有一個前提條件的,就是起義初時,黃巾軍的糧草供應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但是,此時朝廷軍隊已經集結完畢,共分為四路大軍,約十萬之眾,分別由四位中郎將統率。其中左中郎將皇甫嵩、南中郎將朱儁率步騎4萬余人重點進攻潁川黃巾軍;北中郎將盧植率北軍五校士和地方官軍進攻河北黃巾軍;右中郎將丁淮率領步騎三萬連同地方官兵進攻南陽一線的黃巾軍。


官軍進攻重點首先指向直逼京師洛陽的潁川黃巾軍波才部。負責進攻波才部是南中郎將朱儶,此人頗有才華,但是為人卻十分孤傲,並未將穎川的波才部放在眼中,這才導致了在陽翟之戰中被波才軍大敗,從而影響了整個局勢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4:57
南陽位處荊州北部,是荊州的一個郡,治所在宛城,是原荊州首府,也就是今天的南陽市。最早的主人是袁術,可惜袁術小兒稱帝時已失了宛城,否則必當定都于此。宛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它是聯繫中原與荊襄九郡的通道。“隆中對”中孔明平定中原的兩條出兵路線,其一便是由宛城直指洛陽。可惜關羽這個自大狂失了荊州,致使孔明的北伐孤掌難鳴,成了聊盡人事的徒勞。


後來,南陽郡便一直被張繡佔領,直到曹操兩次討伐張繡之後,在賈詡的建議下,張繡投降曹操,自此之後,南陽郡便歸曹操所有。


張角事發之後,率先回應起義的便是張曼成,在起義的時候部眾共有七萬余人,不到旬日,便已經發展到十五萬之多。三月庚子日,張曼成擊斬南陽太守褚貢,軍勢大振,之後張曼成指揮南陽黃巾主力進攻中原戰略要地宛城,遭到信任的南陽太守秦頡的拼死抵抗,雙方便在宛城之下相持。


丁淮率軍三萬,從洛陽出發,晝夜行軍,趕赴南陽。一路之上,丁淮一邊急行軍,一邊嚴明軍紀。由於久曆太平,官軍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軍紀,都已經差到了極點,以這樣的軍隊去對抗時下正盛的黃巾軍,即使是兵力相當,也不一定取勝,何況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這是丁淮最擔心的。


此時,在宛城,一場場攻奪血戰正在進行。


南陽太守秦頡為官清正,深得百姓擁戴,在秦頡的鼓動下,南陽百姓紛紛為官兵捐糧捐物,並且組織鄉勇説明官兵守城。宛城之內原本有官兵三萬,再加上兩萬鄉勇,卻也能有五萬人守城。更由於得到朝廷援軍不日便可到達的消息,宛城上下,士氣大振,雖然人數不佔優勢,卻能夠數次將黃巾軍的攻勢遏制下去。


但是,在丁淮率軍到達酈縣的時候,戰爭發生了一些改變。


當丁淮大軍到達酈縣的時候,已經是六月。張曼成在組織士兵攻打宛城的時候,被一支城上的冷箭射中面頰,當時便昏倒在地,血流不止。副將趙弘大驚失色,連忙將張曼成護送回營,並下令停止攻城,同時做好防禦,防止城內偷襲。


由於張角的醫術甚是高明,所以黃巾軍中不乏醫術高明的行軍大夫,在經過一陣緊張的止血、拔箭、包紮等步驟之後,張曼成的傷勢得到了壓制,雖然那一箭的力度極大,射的極深,卻也不至於要了張曼成的性命。


兩個時辰後,張曼成慢慢蘇醒過來。


蘇醒之後的張曼成不怒反喜,不由讓擔心張帥會在醒來之後大發脾氣而導傷勢加重的趙弘等人松了一口氣,張曼成對副帥趙弘道:“諸位不必擔心,曼成已無大礙,並且我已思得一計,不出三五日,宛城必在我等掌握之中。”


趙弘一直以來便對這個計謀百出、神機妙算地大帥敬服有加。此刻聽到張曼成說是有辦法攻下宛城。心中沒有絲毫懷疑。忙問道:“不知。大帥有何良策?”


張曼成微微一笑。不由又是眉頭一皺。原來是因為笑地時候牽動了面部地肌肉。疼痛異常。張曼成道:“此計說來不難。但是有一點。不能讓其他人知道。就是本軍其他將領也是如此。否則便很可能被秦頡識破。”


趙弘見張曼成這樣說。心中不由一動。脫口道:“大帥莫非是要”


張曼成滿意地看了看這個跟隨自己多年地趙弘。心中不由寬慰異常。看來趙弘早已不再是過去那個只知道拼殺地趙弘。也開始會用腦子想問題了。於是道:“不錯。這件事情只可你我二人知道。不可讓第三人知曉。以防城內密探。”


趙弘敬服地點了點頭。


“什麼。張曼成死了”。秦頡聽到手下人地報告。不由大喜。雖然知道那天地一箭射中了張曼成。但是也不至於要了他地性命。所以秦頡聽到消息地時候不由覺得不可信。“再探。一定要弄清楚張曼成是真死還是假死。”


看著斥候離開之後,秦頡不由陷入了深思。


從近百日的對歭中,秦頡看得出張曼成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將領,所以對於這次張曼成突然的死亡,秦頡不由覺得懷疑,但是那天張曼成中箭的時候秦頡可是看得清清楚楚,中箭的部位正是脖頸之處,所以說死亡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自從斥候離去之後,秦頡便再也坐不住了,親自來到城頭之後。從昨天張曼成中箭,黃巾軍退守營寨,已經整整一天了,城內的守軍也趁著這難得的閒置時間,抓緊時間修復城牆,儲備守城器械,好為下一輪黃巾軍攻城做好準備。


秦頡放眼向黃巾軍營寨望去,只見營寨並沒有像秦頡想像中那樣已經開始了慌亂,而是一片蕭然肅靜,營寨之內沒有絲毫的噪亂,只有巡邏士兵有規律的在來回巡視,看不出任何主將死亡的資訊。


秦頡心中一陣歎息,像張曼成這樣的人才竟然不能為朝廷所用,而淪落為黃巾賊寇,真是大漢的不幸。忽然,秦頡發覺有點不對,單從營寨表面來看,雖然依然綿延數裡,但這卻不像是駐存了十多萬大軍的營寨呀,難道說敵軍已經撤退了一部分,秦頡心中產生了懷疑。


第二天,秦頡得到斥候的再次回報,張曼成確已身死。


印證了心中的猜測,秦頡不由大喜過望,看來是自己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人,是一個私欲很強的動物,這是每一個人最大的缺點,只不過有的人控制的好一些罷了,有一些人控制能力相對弱些。秦頡就是後者,只要利欲佔據了心靈的主導,便會影響人的正確判斷,秦頡之死也是源于此處。若是秦頡能夠謹守城池,不受誘惑,張曼成的計策便不會成功,宛城也不會丟失,秦頡也不會喪命。


保留了一部分理智,秦頡並沒有派出所有的守軍,只是派出了三萬步騎,由自己親自率領,趁著黑夜前去偷襲張曼成的營寨。


不料,大軍剛剛進入黃巾軍的營寨,發現寨內竟然空無一人,秦頡心覺不好,中計了,急忙命令前軍改後軍,後軍改前軍,全軍退往宛城。但是,已經完了,只聽一聲炮響,黃巾軍從四面殺出,將三萬官軍團團圍困。


黃巾軍雖然將官軍團團圍住卻並未立即動手,正在眾人納悶之時,只見黃巾軍背面忽然閃開一條道路,只見張曼成在眾將的保護下,緩騎而來,大笑道:“秦頡,你已經中計,何不下馬投降,可保性命。”


這秦頡倒也是一條漢子,雖然知道今天必然九死一生,卻也是甯死不降之人。口中大喊:“弟兄們,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日便是我等報效朝廷的時候,弟兄們唯有拼死殺敵,才對得起城內父老,對得起自己這七尺身軀。”


張曼成大怒,沒想到自己將官兵圍住沒有立即動手,就是看著秦頡是個人才,想將他勸降,沒想到卻被他趁機鼓舞了士氣,所為哀兵必勝,自己不知又要損失多少士兵。張曼成手一揮,黃巾軍從四面壓了上去,官兵也縮成一個圈,與黃巾軍拼死搏鬥。


官兵雖勇,但畢竟人少,漸漸抵抗不住黃巾軍的攻勢,人數越來越少,秦頡也身受多處傷,情形十分危機。就在這時,忽然又一支冷箭從官軍處飛出,直取張曼成,沒有任何防備的張曼成被穿喉而過。


隨後,只聽官軍之中一人大喝:“張曼成已死,弟兄們沖呀。”字字都聲如雷震,不但官軍個個聽得清楚,就連黃巾軍也是個個聽得清楚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4:57
張曼成中箭落馬,黃巾軍中是很多人都看到了,隨著這聲高喝,黃巾軍登時軍心大亂。而那名射死張曼成的伍長裝束的人率領著數百騎兵拼死斷後,使得秦頡能夠率領大軍趁此機會殺出一條血路,向宛城退去。


不料,剛走到半路,便遇到宛城來的敗兵。原來,張曼成趁秦頡率軍偷襲的時候,分兵四萬有趙弘親自率領,趁著天黑,強行攻打宛城。由於秦頡帶走了宛城的精銳部隊,留下的都是新招的鄉勇,並且缺少了秦頡的指揮,宛城很快便被趙弘攻下。


看著身旁的殘兵敗將,秦頡羞愧難當,再加上身受多處刀傷,身體虛弱,秦頡大叫一聲,口吐鮮血,從馬上墜落,眼看是要活不成了。臨死之前,秦頡只說了一句話,速去鎮平,等候朝廷地援兵。


丁淮的大軍正是從酈縣,經過鎮平才趕到宛城的。在鎮平,丁淮從宛城敗兵口中瞭解到了宛城的情況,沒想到自己一路之上的急行軍還是沒能趕上,讓宛城給丟了。黃巾軍本來就數倍于己軍,再加上新得宛城,士氣正旺,硬拼之下,必然是自己吃虧,看來是要以奇計取勝了。


於是,丁淮命令大軍在鎮平休息兩天,並將宛城的兩萬敗兵分插在自己個各部曲之內。一是連日來的急行軍,已經讓大軍疲憊不堪,休息兩天可讓士兵恢復體力,一是讓斥候探聽宛城消息,以及張曼成是否已經身死。


沒多久,丁淮便得到斥候彙報,張曼成那天晚上被一箭穿喉而過,當場就殞命了。張曼成的死也許對南陽黃巾是個不小的打擊,但是更讓丁淮感興趣的是那個接連兩箭射中張曼成的宛城將領,在南陽郡,能有如此箭法的人恐怕也只有一個人--黃忠。但是,聽說,黃忠為了掩護大軍撤走,率領數百騎拼死斷後,生死不知,丁淮不由扼腕歎息,但是丁淮相信以黃忠的武藝,必然能夠殺開一條血路,只不過自己這次恐怕要和這位絕世猛將擦肩而過了。


經過兩天的修整後,丁淮率領大軍徐徐前進,一日後,在宛城西三十裡處紮下營寨。


宛城雖然還是宛城,但是城頭的旗幟卻不再是大漢的旗幟,被換成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大旗,並且城頭的守軍也被換成了頭裹黃巾的士兵,這種種的跡象都在向眾人表明-宛城失守了。


紮下營寨後,丁淮並沒有直接進行挑戰,而是命令大軍修整一天。到了第二天,丁淮才率領三萬大軍來到城前挑戰。


早就得到消息的趙弘,見前來挑戰地官軍只有三萬人,便率領六萬大軍出城迎戰。


望著對面黃壓壓的一片,丁淮不禁歎息,這原本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民,如今卻因為吃不上飯也踏上了叛亂這條不歸路。看來,大漢朝廷確實已經極端昏庸了,即使沒有張角的出現,也避免不了又有王角、李角起來反抗。


丁淮朝龐德一點頭道:“令明。你去溺戰。”


龐德大喜。連忙應聲出陣。來到陣中間。高聲大喊:“南安龐德在此。黃巾賊子。誰敢出來一戰。”


趙弘大怒。正遇出馬。只見身旁一將早已飛出。趙弘一看。正是裨將田矼。田矼一邊向陣中沖去。一邊大喊:“賊將休得倡狂。待我田矼前來會你。”


田矼出戰並沒有向趙弘請示。這使得趙弘眉頭一皺。南陽黃巾中。張曼成是主帥。趙弘和田矼都是副帥。但是田矼卻是排在趙弘地後面。是三把手。平日裡田矼對趙弘並不怎麼服氣。尤其是張曼成死後。趙弘竟然有接替張曼成為主帥之意。這讓田矼更加不能心服了。


田矼這次也是想出戰將敵方大將給斬了。也好在黃巾軍中再樹自己地威猛地形象。更想與趙弘爭奪主帥之位。


“撲通”一聲。兩人交手僅僅一個回合。田矼地首級便已經飛上了天。身子也從馬上摔下。跌落在了地上。動了幾下之後。龐德立馬收刀。目視黃巾軍。刀上地鮮血猶自不停滴下。龐德再次大聲喝道:“還有誰敢出來受死?”


不但黃巾軍個個大驚,就連趙弘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個田矼的武藝自己是知道的,頗有勇力,平日目空一切,田矼雖然傲慢,但是武藝確實還在自己之上,沒想到一個回合不到就被敵將給斬了。


其實,以田矼的武藝來說,絕對能夠支撐二十多個回合的,不應該出現這種一個回合都沒有照,便丟了性命的情況。歸結原因,一是田矼對自己的武藝頗為自負,有點托大,二是龐德的武藝實在是高出田矼太多,是田矼以前所遇到的任何官軍將領所無法相比的。


龐德的一刀將田矼斬落下馬,果然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在龐德的聲音落下許久之後,黃巾軍中沒有第二人敢出來迎戰,黃巾軍登時士氣大跌。在冷兵器時代,武將就是士兵的主心骨,跟隨著一個武藝高強的武將,無形之中就可以提升士兵的士氣。


這也是為什麼三國時期的各方諸侯都喜歡招募一些武藝高強的武將,因為他們不但可以在戰場斬殺對方敵將,提升己方士兵的士氣,並且在關鍵時候,這樣的武將還可以救主公于危難之中。


最能說明問題的便是曹操了,這在《三國演義》中是有詳細記載的。在諸侯盟散之時,曹操因追擊董卓而誤中徐榮埋伏,若非曹洪拼死相救,恐怕早就被俘虜到董卓跟前;在宛城的時候,由於張繡降而複反,導致曹操措手不及,若**韋拼死擋住,曹操焉有命在;在同西涼馬超的戰鬥中,也是多虧了許褚的拼死保護,曹操才得以不被西涼士卒俘虜。從以上種種原因分析,在三國時代,武將的作用可見一斑。


所以,龐德的一刀之威竟然造成了黃巾軍無人出戰的窘局,趙弘心下猶豫,不敢貿然出戰,但是手下眾將卻又無人能是龐德的對手,出去了也是白白送死,只會憑空助長敵軍的士氣,更何況他們也不見得會出去送死。


這邊丁淮樂了,沒想到竟然是這麼一個結果,剛才還為以自己的四萬之眾的部隊怎樣能從十數萬黃巾軍的手中將宛城給奪過來而大傷腦筋呢,這樣看來也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想到這裡,丁淮心中頓時像吃了一顆定心丸一樣。


就在趙弘和黃巾軍都愣愣呆在原地的時候,龐德的心中真是爽到了幾點,也一出當初南谷口之戰的窩囊氣,於是,龐德威風凜凜地再次大刀一指,高聲喝道:“對方敵將聽了,還有誰人敢再出來受死?”


這一下子可把趙弘喚醒了,自己好歹也是十數萬軍隊的頭頭,這樣被敵方一員武將嚇的不敢動了,傳出去以後還怎麼混,他不是武藝高強嗎,可是我也有人多的優勢呀,你三萬,我六萬,多你一倍。單挑不行的話,我不會一塊上嗎,反正我的士兵多的是,看你能殺我多少士卒。


主意拿定,趙弘手中鋼槍一挑,高喝:“全軍出擊。”


頓時,六萬黃巾軍如潮水般向官軍殺來。


早就考慮到雙方的實力懸殊,丁淮對這樣的局面已經制定了應對之策。先是命令龐德退回,然後,全軍列陣,等黃巾軍七十步遠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十分奇怪的事情,官軍的第一排的士兵忽然全部蹲下,第二排的士兵竟然都是手持弓箭,彎弓向黃巾軍射擊,射完之後立即蹲下,第三排的士兵射,然後第三排蹲下,這時候第二排士兵弓箭也已經再次上弦,再次射擊,配合的十分默契。


官軍配合的默契,黃巾軍可就慘了。隨著一撥撥箭雨的到來,黃巾軍死傷慘重,被弓箭射死的和被擁擠踩死的士兵鋪成了一片,還沒有和官軍短兵相接,黃巾軍就已經倒下了三四千之多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4:59
在任何時代,正規的軍隊和烏合之眾的軍隊是不能相比的,對於正規軍隊來說,同伴的死亡只會加重他們的殺氣和復仇的怒火,能夠從同伴的屍體上跨過去,急需向前沖。但是對於烏合之眾的軍隊,大量的同伴死亡只會加大他們心中的陰影,使他們更加害怕,甚至於會導致士氣全無。


趙弘的軍隊算不上是烏合之眾,但是更算不上是正規軍隊,只能說是比烏合之眾好一些。但是,在前有龐德一刀之威,後有官軍預伏弓箭的射擊,黃巾軍向前猛衝的勇氣基本上被瓦解了,衝鋒的勢頭已經開始緩鈍了。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現在黃巾軍的士氣已經衰落了,雖然是這樣,但是畢竟人數比官兵多了一倍,如果一旦交鋒,久未操練的官軍也不一定能夠佔據優勢,即使占了優勢,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丁淮也是不會做的。


看到黃巾軍的沖勢一緩,丁淮便覺得時機到了,伸手摘下弓箭,瞄準趙弘射去。早有張曼成的例子在前面,趙弘知道官軍之中有一個神射手(趙弘不知道黃忠此刻不在丁淮軍中),所以對此特別注意,發覺有弓箭射來,急忙一低頭,弓箭堪堪擦著頭巾過去,將身後的一名偏將射死。


這一箭的威力甚大,不但將趙弘嚇得不輕,更是有此一箭使得黃巾軍想到了張曼成的死狀,軍心大震,真正擊垮了黃巾軍的士氣。看到自己的這一箭起到了很好的攻心戰術,丁淮忙收起弓箭,舉起七龍三叉戟,率領官軍迎了上去。


此時的黃巾軍已經士氣全無,幾乎是兵無戰力,再加上官軍這邊有丁淮、龐德、高順、成廉等武藝高強的大將,這次的交鋒幾乎是一面倒的狀況,無數黃巾軍倒在了官軍的刀下,丁淮、龐德、高順、成廉四人更是無人可擋,黃巾軍很快就敗下陣去,丁淮趁勢率軍掩殺一陣,直殺到宛城城下才收兵回營。


這一仗殺敵一萬兩千人,俘虜兩萬,趙弘僅率領兩萬多人逃回宛城之內,而官軍僅僅只有四千的傷亡,可謂大勝。這次的勝利是由於丁淮的合理安排和計畫,一步步打擊了黃巾軍的士氣,最後才能夠以三萬對六萬取得了大勝,不但增加了丁淮率領官軍的士氣,就連在鎮平收得的兩萬官兵也從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雖然城內的黃巾軍還有十二萬之多,趙弘卻不敢再出城了。每天任由官軍在外面叫駡,就是龜縮不出,丁淮等人也是無可奈何。自上次之戰後,丁淮將俘虜的兩萬士兵中的老弱病殘遣散回鄉,將剩下的一萬五千青壯分編入各營之中,使得丁淮的兵力達到了六萬人。


看到趙弘龜縮不出,丁淮也沒有強行攻城的意思,在守軍的數量是自己兩倍的情況下,選擇攻城是最不理智的做法。丁淮每日命令龐德、高順、成廉輪流到城前叫駡一陣,自己卻躲在營中練起兵來。


由於漢末一直沒有大的動亂,所以官軍平日缺乏訓練,在遇到像黃巾暴動這樣的大叛亂的時候,官軍的軍紀鬆懈和戰鬥力太弱的弊病一一暴露出來,雖然軍紀經過丁淮的加強,但是戰鬥力的增強卻非一天兩天便可以做到的,所以既然趙弘龜縮不出,丁淮每天除了派出一名大將叫陣以外,就是和剩下兩人一起練兵,同時也是能有時間思考能夠攻取宛城的計策。


趙弘本以為自己堅決不出戰,過不了多日丁淮便會退兵,沒想到丁淮竟然在這裡練起兵來,絲毫沒有退兵的意思,並且好像絲毫沒有將自己放在眼中。雖然是惱怒異常,但是趙弘也只能在心中惱,要說出來大戰一場,發洩發洩,趙弘還是不敢幹的。


就在丁淮和趙弘在宛城相持地時候。其他三路大軍也有消息傳來。


先是朱儶由於沒有將波才放在眼中。貿然重兵出擊。結果竟被波才圍困在陽翟。經過一天一夜地奮力拼殺。朱儶終於能夠僅率領數十騎突圍而去。投靠皇甫嵩。手下三萬官軍全部戰死陽翟。


本來皇甫嵩和波才一部已經在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相持。由於皇甫嵩地兵力只有四萬。而波才地這部分軍隊卻有八萬之眾。但是皇甫嵩指揮調度得當。黃巾軍雖然也曾多次對皇甫嵩地營寨發動試探性地攻擊。卻都是無功而返。甚至還折損了數千兵馬。


於是。在經過幾次試探之後。黃巾軍便和皇甫嵩在長社僵持起來。但是由於朱儶地戰敗。波才親率另外六萬大軍到來。便打破了長社官軍和黃巾軍之間地平衡。黃巾軍激增到了十四萬。而官軍卻只有三萬六千人。皇甫嵩地軍隊被黃巾軍團團圍困起來。形勢甚是危機。


由於皇甫嵩善於防守。在面對十四萬大軍地不斷攻擊之下。每次也都能將敵軍擊退。但是。由於糧草地供給路線已經被黃巾軍截斷。倘若三個月內再沒有破敵妙計。皇甫嵩也只能率軍突圍了。恐怕結果會和朱儶一樣。僅能突圍數十人而已。


若是皇甫嵩再戰敗。一旦波才地大軍和廣宗城內張角地大軍裡應外合。盧植也躲不開戰敗地噩運。三路大軍若是相繼戰敗。丁淮也只能選擇退兵。否則便會有全軍覆沒地危險。所以皇甫嵩地長社之戰至關重要。


但是丁淮卻是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在歷史上,被稱為黃巾之亂轉捩點的長社之戰正是以皇甫嵩的大勝而告終,從而使得黃巾軍的主力僅存張角一部。再因為張角的病逝,黃巾起義也就算是基本結束了。


雖然不擔心皇甫嵩會失敗,但是丁淮仍然想儘早結束南陽的戰事,好儘快率部到達長社,如此大的功勞豈能讓皇甫嵩一人獨享,長社的大火也不能讓皇甫嵩一人來放。根據歷史記載長社大火之後,波才部徹底潰敗。


之後,皇甫嵩又會合朱儁、曹操三軍合擊,黃巾軍數萬人被殺。皇甫嵩、朱儁乘勝進擊汝南、陳國黃巾軍,敗波才部于陽翟今河南禹縣,波才戰死;又敗彭脫部于西華今河南西華南。八月,再敗東郡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市西南黃巾軍卜已部于蒼亭,屠殺義軍7000余人,卜已亦被俘殺。東郡、汝南、潁川三郡黃巾主力覆滅,成就了皇甫嵩漢末第一名將的榮耀。


和皇甫嵩、朱儶相比,盧植一軍的情況似乎要好一些。


此時的盧植正在廣宗城和張角相持,盧植軍有五萬人,廣宗城內的黃巾軍卻有十萬之眾,並且黃巾大將張梁、管亥、褚燕等人皆在廣宗城內,所以經過幾次試探性的交鋒之後,雙方均是互有勝負。盧植沒有將廣宗城一戰拿下的實力,張角也不能將盧植一軍全殲,再者說張現在正在重病期間,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現在,朝廷的四路大軍,除了朱儶已經兵敗投靠了皇甫嵩之外,其餘三路大軍均是和黃巾軍已經形成了相持。看似戰局已經平緩,但是一旦其中的一個相持的平衡被打破,整個戰局就會被改變,孰勝孰敗,就要看第一個戰鬥的結束是哪方取勝了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5:00
然不出趙弘意料之外,四天后,趙弘得到密報,丁淮調動五萬兵馬準備增援困守長社的皇甫嵩一部,留大將龐德領軍一萬人依然駐紮于此,不減營不減灶,並且丁淮還在士兵中找了一個體態身形相似之人,不知是何用途。


趙弘心中冷笑不已,丁淮竟然找了一個贗品準備魚目混珠,好讓自己以為他仍然駐兵在此,從而不敢輕舉妄動。若非張昆、張陶兄弟二人冒死前來報信,自己還真的是將會被丁淮給騙了,想到此處,趙弘決定在大敗丁淮之後一定要好好提拔二人。


趙弘雖然武藝不高,但是能力還是可以的,而且心思尤其是相當縝密,雖然趙弘已經完全相信丁淮此舉確是想瞞天過海,進援長社,趙弘還是只帶領八萬士兵出戰,而在城內留守了四萬軍隊,以備不測,本來這樣的安排即便是中了計,也還能回守宛城以為後路,但是趙弘遇到的卻是丁淮,便決定了他的命運不是很好。


也許是趙弘看到丁淮每日以來除了派人在城前叫陣之外,就是不斷操練士兵之後受到了啟發,這一個多月以來,趙弘也開始在城內操練軍隊,雖然效果不如丁淮明顯,但是經過一個多月的練兵,南陽黃巾軍的面貌也大為改觀。


丁淮的大營似乎沒有想到趙弘會突然率領大軍從城內殺出,幾乎沒有任何心裡準備,一萬人幾乎沒有怎麼反抗便被趙弘砍殺兩千人,其餘眾人全部跪地投降,只有龐德率領數百騎兵拼死殺出一條血路,向南敗走。


也許是黃巾軍知道龐德的高強武藝,在龐德突圍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敢去堵截,使得龐德才能夠率領數百親信成功突圍而出。本來在趙弘的計畫中,八萬大軍圍攻一萬多人,必然要全殲官軍,不讓其報信給丁淮,否則一旦丁淮有了準備,自己能否戰敗他是個未可知數。


但是看到龐德匆忙之下竟然向南突圍,趙弘不由心喜,長社在在宛城的東北方向,龐德向南突圍便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向丁淮報信了,即使龐德想到長社,姑且不說會不會遇到自己的大軍,而且汝陽也在彭脫的掌控之下,龐德想要繞道汝陽也是不可能的。


趙弘一面派出城中士兵將繳獲的軍械物資送到宛城,一面派出斥候打探丁淮主力的行蹤,一面命令大軍馬上向長社方向開進,經過此戰,趙弘的信心倍增,似乎丁淮一部的覆沒已經在趙弘的掌握之中了,甚至趙弘還打起了如何生擒丁淮手下幾員大將為己所用的算盤。


得到斥候回報,丁淮一軍為了防止追擊,行軍甚是小心,所以行軍速度受到了影響,在趙弘結束了這邊的戰鬥的時候,丁淮大軍方走到西鄂縣。


趙弘大喜,大概算了一下丁淮行軍的速度,心中便將計畫做了更改,不再從後面追擊丁淮軍,而是準備全軍急行軍,繞道博望,在雉縣伏擊丁淮。若是趕不上在雉縣伏擊,趙弘還有一個伏擊地點就是南陽和穎川的邊界魯陽縣。


經過兩天的急行軍,趙弘率領八萬大軍趕到了雉縣,而丁淮的軍隊卻是剛剛過了雉縣,正在向魯陽縣進發。到了此處,趙弘也變得小心起來,不敢再多派斥候探聽消息,每天只是派出一兩名斥候,其他斥候全部收回,以防丁淮發現。


在經過雉縣地三天后。趙弘地大軍正在匆忙趕路。路經一個叫做天石峽地險要之處。忽然聽到一聲炮響。然後峽谷上方忽然旌旗密佈。喊殺聲四起。並且大塊石頭、滾木被不停地從峽上拋落。趙弘大軍猝不及防。加上連日地急行軍使得士兵都是精力疲憊。忽然中伏。更使大軍亂作一團。不知敵方有多少軍隊。


趙弘大驚。知道中了丁淮地埋伏。卻也不慌張。丁淮只有五萬人。要想完全伏擊自己地八萬大軍卻也是不可能地。於是。慌亂之中。趙弘命令前軍變後軍。後軍變前軍。全軍趕緊撤出天石峽。


但是。令趙弘沒有想到地是身後地退路已經被不斷落下地巨石、滾木以及自己士兵地屍體給堵得死死地。大軍根本無法撤出。無奈之下。趙弘咬咬牙。命令全軍向前突擊。沖出天石峽。只要能出得了這個峽谷。自己才能有生還地希望。


本來黃巾軍早已慌亂成一團。四處亂撞。一旦得到趙弘下令向前沖出天石峽。求生地本能使得黃巾軍眾雜亂無章地向峽口沖去。慌亂之中相互擁擠、踩死地人不計其數。局面慘不忍睹。不過令趙弘深感欣慰地是丁淮並沒有採用火攻。否則自己地八萬大軍還真是會在此全軍覆沒。但是更令趙弘迷茫地是自己地斥候竟然沒能探到丁淮大軍已經跑到了自己地前面。


其實也不能怪趙弘。趙弘行事算是很小心了。只不過趙弘派出去地斥候得到地情報都是假地。丁淮命令一萬軍隊在後面緩行。並將隊伍拉得很長。給斥候一種大軍在行進地假相。由於斥候探聽情報只能遠遠觀望。並不能離近。當他們看到長長地官軍隊伍。便當作了丁淮地主力。其實丁淮早就親率主力晝夜行軍來到了這個天石峽。這個趙弘大軍地必經之地。也是一個極佳地伏擊地點。


在經過一整天地準備和休息之後。趙弘大軍才如丁淮所預料地那樣進入了伏擊地點。本來丁淮也想到用火攻必然能讓趙弘地八萬大軍全軍覆沒。一個不剩。但是卻擔心有傷天和。畢竟黃巾軍中大多都是窮苦百姓。只是一時受到張角地迷惑才走這條道路地。所以丁淮並不想多造殺孽。只在唯一地出口設下了重兵相待。


谷內黃巾軍爭先恐後的逃到峽谷出口的時候,一個個都傻了眼,只見谷口對面是密密麻麻的官軍,裡三層外三層,而且個個都是手持弓箭。想起第一次的時候官軍弓箭的威力,黃巾軍不禁都頭皮發麻,兩腳發軟。


就在黃巾軍不知到底是向前沖還是向後退的時候,忽然官軍一起大聲喊道:“投降不殺,投降不殺。”


這句話猶如是一根救命草一般,一般來說,在冷兵器時代,更確切來說,在漢朝或者漢朝之前的時候,很少出現不殺俘虜的現象的,因為如果俘虜數量太大,一是需要大量的士兵去看管,有些時候俘虜一旦鬧事,很難平定,即使平定下來也會對自己的軍隊造成或大或小的損害,甚至會影響到軍隊的士氣;二則是俘虜也需要吃飯、穿衣,和一般士兵沒什麼兩樣,存留大量的俘虜只會增加軍隊的開銷和糧草的耗費。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將俘虜進行坑殺,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長平之戰後,秦國的大將白起坑殺了趙國的七十萬俘虜。


於是,幾乎所有劫後餘生的黃巾軍都選擇了放下兵器投降這條道路,等趙弘灰頭土臉的帶著數百親信來到谷口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士兵差不多都投降了,只剩下五千多人仍然手握兵器站在原地,似乎在等待自己的命令,是戰還是降。


在這種情況下,趙弘很聰明的選擇了投降,經過這兩次的較量,趙弘算是對丁淮心服口服了,並且已經是徹底的害怕。即使這次趙弘能夠僥倖逃脫,恐怕下次再在戰場上遇到丁淮的時候,趙弘會不戰而逃,這也就是人常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只有讓對方從心底害怕你才能做到,並沒有任何特殊情況。


此一戰共殲滅黃巾軍三萬人,其中自相踐踏而死的就占了兩萬多人,丁淮士兵無一死亡,甚至連受傷都沒有,可謂是絕對的完勝。並且有了趙弘的投降,丁淮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宛城,事先安排的細作都沒有用上。


其實,趙弘攻打龐德駐守的大營,收降了一萬多士兵,其中大部分都是原來投降的黃巾軍,其中還有一部分是丁淮穿插在其中的細作,一旦丁淮從長社回來繼續進攻宛城的時候,這些細作便會在城中放火或打開城門,宛城則不難被攻下,沒想到天石峽一戰,勝果竟然遠遠超出丁淮意料之外,所以城內的細作也就用不上了。


趙弘的投降,使得整個南陽的戰事就算全部結束了,在經歷五十天的戰鬥中,最終以丁淮所率官兵的大捷而告終。丁淮總共收降了黃巾軍的精壯四萬五千人,使得丁淮的軍隊達到了九萬五千人,丁淮留龐德率軍三萬五千人鎮守南陽,以防汝南彭脫,自己則率領六萬大軍浩浩蕩蕩去長社救援皇甫嵩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5:00
長社波才大營。


“趙弘這個混蛋,不但將宛城給丟了,並且十多萬軍隊竟然一個月就喪失殆盡,還給官軍送去了幾萬大軍,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真想不通張曼成當初怎麼就選中這個笨蛋當了副帥,真是用人不當”,得到南陽敗報,波才忍不住大發雷霆。


副帥鄧茂見波才大發雷霆,連忙揮手讓前來報信的幾名南陽敗兵退出營帳去,然後滿臉恭敬地對波才道:“姐夫,如今丁淮率軍六萬乘勝來解長社為皇甫嵩解圍,我軍是不是要分兵抵擋?”


波才眉頭緊皺,搖了搖手,道:“不可,聽南陽敗兵所說,丁淮此人雖然在四路統帥之中年齡最小,卻是最難敵對之人,若是我軍分兵相抗,很可能會被其各個擊破。而且丁淮、皇甫嵩皆是善戰之人,我軍之中除本帥之外幾乎無人可與之抗衡,所以分兵之計乃是下下策。”


鄧茂見狀道:“那姐夫的意思是,放任丁淮和皇甫嵩合兵一處?”


“嗯”,波才滿腹心事的點了點頭,道:“事到如今也只能這樣了,若是南陽戰事能夠再堅持一個月,皇甫嵩必然已被我軍完全殲滅,到時我軍則可與宛城黃巾內外夾攻,任他丁淮有三頭六臂也是非敗不可,只是,可惜呀可惜,張曼成若不早死,豈容丁淮小兒得知乎,可恨趙弘這個混蛋”


鄧茂好像想到了什麼,連忙對波才道:“姐夫,既然丁淮遠途來援,我軍何不在其必經之路長葛設下埋伏,出其不意,重創敵軍。”


波才以一種“你是傻瓜呀”的眼光看著鄧茂,心中不由暗歎,自己怎麼就有這麼一個傻冒級的小舅子,若不是看在你姐姐的份上,我早就讓你去喂馬了。鄧茂被波才看得直發毛,不知道到底自己的計策好不好,於是便問道:“莫非姐夫以為此計不行?”


波才懶洋洋道:“丁淮是什麼樣的人,剛剛在天石峽就以這種計策大敗趙弘,豈能會去中這樣的計,再者說,皇甫嵩也不是一個傻冒,我軍一旦前去設伏,少了恐怕沒有效果,多了則皇甫嵩會趁機發難,此計大大不妥。”


鄧茂聽了不由一陣臉紅,不敢再隨便開口,生怕再被波才看不起。


波才沉思了一會,對鄧茂道:“傳令,全軍撤回,在五羊坡結寨紮營。”


“五羊坡”。鄧茂心頭念了一遍。隱隱約約覺得這個地方好像有什麼不妥。一時之間又想不到有什麼不妥之處。只好按照波才地命令去集結大軍。


五羊坡是在皇甫嵩大營東南方向地一個高坡。由於位置較高可以看到皇甫嵩大營地一切動靜。並且坡上多是草木林立。便於隱藏己軍地動向。確實是一個結寨紮營地好地方。但是這只是在一般情況下。若是在特殊情況發生地時候。好地方反而會變成死亡地帶。五羊坡就是這樣地地方。


得到丁淮大敗南陽黃巾。率軍來援以及波才大軍解散包圍圈。全軍駐紮在五羊坡地消息。皇甫嵩不禁松了一口氣。說是一個月。其實自己地軍糧只剩五六天之用。若是丁淮晚來幾日。恐怕長社就是自己地葬身之地。


在後怕地同時。皇甫嵩更加佩服丁淮地智勇雙全。左慈道長地弟子果然非同凡響。僅僅兩戰便幾乎完勝地取得了南陽戰事地結束。看來。此次平叛黃巾地首功必然在此人身上。長社之戰恐怕也是需要多依仗丁淮。


波才在五羊坡剛剛紮營完畢。丁淮地大軍便已經到了皇甫嵩地大營。兩軍終於會合了。總兵力達到了八萬多人。並且全軍地士氣空前高漲。雖然在兵力上比波才少了近六萬。但是有丁淮、皇甫嵩兩人同時坐鎮。恐怕這場戰鬥會是一場持久地戰鬥。


皇甫嵩熱情地拉住丁淮地手。道:“若非元常及時來到。恐怕嵩地這把老骨頭就要長埋此地了。”


丁淮謙虛道:“即使丁淮不來,皇甫叔父必然也有破敵之策,波才之流豈是叔父的對手。”皇甫嵩與丁原是平輩論交,所以丁淮見了皇甫嵩是要以晚輩見禮的。


聽了丁淮的話,皇甫嵩歎了一口氣道:“也不是叔父誇大,對於那個波才,我還真沒把他放在眼中,只是朱大人的突然戰敗,波才大軍兵力驟增至十四萬,將我三萬大軍團團圍困于此,糧草水源皆斷。若非十日前挖出了一口井,恐怕我們這三萬人早就渴死了,哪裡還能等到元常的援兵。”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皇甫嵩的話也只是隨便說說,但是一旁的朱儶的面子上卻掛不住了,連忙抱拳道:“若非朱儶大意兵敗,皇甫將軍也不會被困長社月余,待到剿滅黃巾,朱儶定然向皇上請罪。”


皇甫嵩一聽,知道朱儶誤會了,連忙道:“公偉誤會了,嵩並沒有其他的意思,只是當時事情太過於突然,才令嵩措手不及的,嵩並沒有怪罪公偉之意,勝敗乃兵家常事,豈能以一戰而論成敗。”也是皇甫嵩與朱儶關係並不熟,若是換成了盧植,皇甫嵩絕對不會出言解釋的,並且皇甫嵩的話也不可能會引起盧植的誤解,畢竟兩人相交多年,彼此都很瞭解。


朱儶之前也曾聽說過皇甫嵩的為人,知其從不說假話,於是也就放下心來。


說話間,三人走進了大帳,依次坐下。


皇甫嵩首先誇獎丁淮一番,道:“元常以三萬人馬的劣勢,僅憑兩戰便大敗南陽黃巾十數萬人,殲敵數萬,收降數萬人,已是威震天下,黃巾軍聽到元常的大名莫不聞風喪膽,元常可謂少年英雄。”


丁淮連忙謙讓一番道:“此並非丁淮一人之功勞,乃是全軍將士浴血奮戰之功勞,淮不敢獨享。”


皇甫嵩接著道:“元常謙虛了,現在元常到來之後,我軍實力大增,可戰之人也有八萬,足以和波才一較高下。只是,三軍之中必有統帥,此處還需元常發號施令,以為統一調度,我與公偉定當服從。”


丁淮道連忙繼續謙讓道:“丁淮剛到,還未能熟悉此處戰況,對於波才此人也是不甚瞭解,倒是皇甫叔父與其相持數月,這發號施令之人非皇甫叔父不可。”這皇甫嵩也並不是想和丁淮爭軍隊的指揮大權,而是兩人官位相當,加上丁淮兵眾,若是不能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勝率極微。


皇甫嵩又數次相讓,怎奈丁淮執意讓皇甫嵩來指揮,推讓了半天。後來,朱儶看兩人推來讓去,忍不住插話道:“義真和元常不必再相互推讓,以儶來看,這總指揮可有義真擔當,元常可為副指揮,也好統一調度。”


既然朱儶也這樣說了,皇甫嵩也就不再謙讓,順勢道:“既然如此,嵩就當仁不讓了。”皇甫嵩和朱儶齊聲道:“我等謹遵皇甫將軍號令。”


於是,丁淮、朱儶便尊皇甫嵩坐了主位,兩人分別在下首坐下。


坐好之後,皇甫嵩道:“據探馬來報,波才將軍隊駐紮在我軍東南方的五羊坡上,此處地勢較高,可以看到我軍任何動靜。而且波才之軍幾乎是我軍兩倍,一旦發起攻勢,我軍必然難以抵擋,以嵩的意思,我軍撤軍五裡安營紮寨,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朱儶和丁淮都是微微點頭,齊聲道:“將軍慮事甚周,該當如此。”皇甫嵩的建議無疑是最正確的,情況確實如此,若不能及時退後,波才定然會發動攻擊,由高向下沖,官軍必然占不得一點好處,只有退後紮營,才能避免此種情況發生。”


皇甫嵩見兩人沒有任何意見,便馬上下令,全軍退後五裡安營紮寨。


接下來,將會是一場二十萬的大決戰,孰勝孰敗,將會全憑兩軍統帥的決策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5:01
第二天,皇甫嵩和丁淮、朱儶率領三萬大軍在五羊坡下叫陣,這次皇甫嵩採用的戰法和上次丁淮的一樣,想用陣斬敵軍大將的方法來打擊敵軍的士氣,因為波才軍中並沒有武藝高強的大將,無人能是丁淮、高順、成廉三人任意一人的對手。3zcn.CoM


波才也曾聽南陽敗兵提到丁淮軍中有一個叫做龐德的大將,武藝甚是高強,知道自己軍中無人能是他的敵手,但是這次丁淮率軍來到長社,並沒有將龐德帶在身邊,而是將他留在了宛城,以防汝南彭脫。


所以,波才這才敢率軍迎戰,不然的話,在沒有大將優勢的情況下同對方進行武將單挑,先不說死多少將領的問題,最可怕的是將會極大的打擊自己軍隊的士氣,對於這一點有著豐富經驗的波才還是十分清楚的。


看到波才率軍迎戰,丁淮不由慶倖自己將龐德留在宛城的正確抉擇,否則,要是龐德在軍中的話,恐怕打死波才都不會出來。


這波才也算是一個將才了,黃巾軍本是一群農民,倉促起義,軍紀、戰力都不能和官軍相提並論,但是在波才數月的領導之下,竟然已經頗具正規軍隊的風範,不但軍容整齊,而且列隊之後全軍已經頗具殺氣。


由於皇甫嵩和波才交戰時日已久,也不需多少廢話,待黃巾軍排好陣形之後,皇甫嵩便命令自己的裨將何寬前去溺戰,雖然看得出丁淮手下的高順、成廉武藝不凡,但畢竟是丁淮的手下,皇甫嵩雖然暫時成為統帥,卻也不好意思直接命令他們二人,只能先讓自己的手下淌淌水再說。


皇甫嵩雖然也和波才交戰多日,卻沒有一次這樣的戰場對決,一直以來,因為兵力單薄,皇甫嵩採用的是防禦戰法,波才軍確是一直在進攻。皇甫嵩是進攻、防禦全能的將才,所以波才的不斷進攻並沒有給皇甫嵩的軍隊帶來多大的傷害,反倒是波才軍有了一些損傷。


就在皇甫嵩在波才軍數次進攻無效的情況下,軍隊士氣已有所下降而準備進行一次突然的反攻的時候,朱儶的突然戰敗,以及波才親率另一部加入,打亂了皇甫嵩的計畫,不但波才軍士氣大振,更勝以前,而且擁有十四萬大軍的波才已經完全佔據了優勢,已將皇甫嵩團團圍住,使得皇甫嵩不能再有任何打算,只能一味死守,等待援軍。


還未等何寬來到陣中心,黃巾軍中也飛出一將,手持長矛,大喝一聲道:“我乃穎川鄧茂,來將何人?”何寬也是大喝一聲道:“我乃左中郎將皇甫嵩帳下偏將何寬是也,特奉命取爾等狗頭。”


鄧茂大怒,不再搭話,舉矛便刺,這邊何寬連忙揮刀架住,兩人便在陣前一來一往大戰起來,兩人武力相當,正好勢均力敵,大戰了三十回合不分勝負。波才雖然不喜歡自己的這個小舅子愚笨的腦袋,但是畢竟鄧茂的勇武還是讓波才十分欣賞的,在波才的軍中也只是僅僅次於周倉一人而已。


周倉原本是桂陽郡的一個土匪,因勇力過人,深得賀蒼器重,更是跟隨賀蒼在桂陽郡反叛。後來,因為丁淮的出現,賀蒼戰死,周倉逃亡,來到穎川,繼續落草為寇,一次無意中被波才看到,收為大將。


見鄧茂久戰不下。波才便命令周倉前去幫他。周倉雖然心中不願以多欺少。但是主帥地命令卻又不能不從。只能持刀縱馬飛出。高喝一聲:“鄧將軍莫慌。我來助你。”這邊丁淮豈能讓他得逞。上次在桂陽郡就發現了周倉。只是戰後遍尋不到。何寬與鄧茂武力相當。若是周倉加入。何寬必死無疑。於是丁淮急忙命令高順出馬擋住周倉。


周倉地武藝在三國之中並沒有記載。因為周倉是步將。從來沒有出陣單挑過。但是。上次在桂陽郡地時候周倉曾在十四回合敗給了成廉。足可看出周倉地武力不凡。


以高順地武藝竟然只是和周倉戰了個旗鼓相當。也是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周倉地武勇和忠心使得丁淮這一次更是心中生出招攬之意。


不知道波才軍中是否還有像周倉這樣地大將。丁淮便讓身旁地成廉出戰。


波才軍中竟然又飛出了一員大將。手舞大刀。將成廉攔下。波才一看。並不認得。便問左右。左右說是韓烈。剛入伍不久。波才不禁眉頭緊皺。難怪如此沒有規矩。也不向自己通報一聲。便私自出戰。


這下子。丁淮更是吃驚了。成廉地武藝絕對是要地高順之上。但是敵軍地這員大將竟然和成廉不分上下。並且丁淮看得出。成廉最多能支撐五十個回合必然會敗下陣來。不但丁淮吃驚。波才更是大吃一驚。波才也算是愛才之人。軍中有如此武藝地大將。自己竟然絲毫不知。


丁淮明白自己是過於小看了黃巾軍的大將,若是對方軍中再有兩員這樣的大將,今天豈非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看來也只能自己親自上了,無奈之下,丁淮向皇甫嵩請戰,雖然知道丁淮武藝不凡,皇甫嵩還是叮囑丁淮小心。


波才將敵方軍中又飛出一員小將,不以為意,命令何儀前去迎戰。何儀見丁淮年僅十七八歲,也沒將丁淮放在眼中。當兩馬相錯的時候,何儀舉刀向丁淮砍來,丁淮舉戟相迎,只聽“噹啷”一聲,何儀的大刀被撞得飛上天空,然後摔落到了地上。


表明上看是丁淮故意手下留情,其實是丁淮第一次在戰場上真槍實刀地和大將進行交手,經驗不足,失去了一戟斬殺何儀的良機,若是換成久經沙場的呂布,恐怕何儀早已人頭落地。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戰場上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


丁淮和何儀都呆住了。丁淮站在原地,後悔方才沒有把握好,沒能一戟將何儀斃命,而何儀則是嚇得要死,手中沒有了兵器,怎麼打,更何況對方這員戰將雖然年輕,但力氣卻大的嚇人。經過了第一回合之後,兩人的位置進行了交換,何儀要想回到本陣,還必須要從丁淮身邊經過,這使得何儀十分為難。


波才也看出了何儀的危險,一旦丁淮清醒過來,何儀必然喪命。但是,波才只是看出丁淮力氣不凡,並沒有看出丁淮的武藝如何,於是便命令身旁的兩員偏將李冀和盧行同時去攻擊丁淮,好讓何儀能夠安然撤回來。


聽到背後馬蹄聲,丁淮頓時清醒過來,經驗也得到了積累,如果再來一次的話,何儀必然會喪命。故意裝作沒有聽到身後來人,丁淮在靜待時機,倒是皇甫嵩看到丁淮沒有任何防備,高叫一聲:“賢侄小心身後。”


話音剛落,丁淮並沒有轉身,手中的寶戟如閃電般向身後刺出,正好刺在李冀的咽喉上,只見李冀張大了眼睛,似乎不相信這是真的,丁淮手一抖,收回七龍三叉戟,李冀的身軀“撲通”一聲落在地上。


和李冀同時攻向丁淮的盧行頓時嚇得魂不附體,本來已經刺向丁淮的鋼槍也有點顫抖了,卻因為已經刺出,收不回來了,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的話,盧行肯定不會刺出這一槍,只見丁淮身體一側,盧行用力過猛,收不住身體,向前沖去,丁淮猿臂輕舒,一把將盧行從馬背上夾起,回馬便向本陣而去。


這一死一俘,只是在一瞬間的功夫,兩邊軍士俱都看呆了。而何儀也趁著這個功夫,倉皇逃回了本陣。


這個變化並且還直接影響到場中正在廝殺的六將,何寬、高順和成廉俱是精神大振,攻勢加強,而鄧茂、周倉和韓烈卻是心神受到影響,高順趁周倉分神的一瞬間,一刀劈下,周倉來不及躲閃只能向後一側,高順一刀便劈在周倉的左大腿內側。


忍住劇痛,周倉虛晃一招,敗回本陣。韓烈和鄧茂也是眼見不好,各自敗回陣中。周倉經歷此創之後,再也不能進行馬戰,成了一員步將,這也就是周倉跟在關羽身旁從來不騎馬的由來。


皇甫嵩見己方大將大獲全勝,令旗一揮,命令全軍殺出。這邊波才也是率軍迎上,兩軍便混在一起,廝殺起來,一時殘肢斷指,頭顱鮮血,到處亂飛,戰鬥異常激烈。但是,由於受到剛才主將交戰的影響,黃巾軍的士氣明顯不如官軍,更兼戰力本就低一些,官軍又有丁淮、高順、成廉等武藝超群的大將,而黃巾軍中也只有韓烈一人可支撐門面,卻又被成廉給纏上,黃巾軍很快便敵不住了,紛紛敗回,波才喝止不住,也只好敗回大營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5:02
“呵呵,今日之戰多虧元常帳下的數員猛將,更是沒想到元常的武藝更是高強,否則我軍今日要想取勝真是難上加難,此戰之首功非是元常不可。3zcn.coM”皇甫嵩還沒有走進大帳便將丁淮誇獎一番,其實皇甫嵩說的也不錯,將是兵的魂,一個武藝高強的大將能將己方的士氣無形中提升很高。


“哪裡,皇甫叔父謬贊了,丁淮只是適逢其會,遇到了兩個菜鳥級別的武將。今日能夠大勝,主要功勞還是皇甫叔父指揮得當。”丁淮跟隨左慈數年,不但學習了幾種技藝,而且韜光養晦的本事也是學了個十足,面對皇甫嵩的誇獎,只是一直謙讓,並不以首功而居。


“菜鳥,菜鳥。”皇甫嵩初次聽到這個名詞,似乎很感興趣,重複了兩遍,“呵呵,元常的這個形容甚是貼切,要是波才也是個菜鳥就好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倘若波才是個菜鳥的話,又豈能和皇甫嵩在長社相持這麼久,雖然是朱儶的大敗在先。


“這波才也算是黃巾軍中少有的將才,今日之戰後,恐怕想再與其這樣兩陣交戰是不可能的了。”朱儶不由心有感觸道。既然發現自己的大將不佔優勢,波才必然不會再採取這樣的戰術,很可能會死守五羊坡,再次形成相持,等候廣宗之戰的消息。


皇甫嵩當然十分清楚波才的能力,對於朱儶的分析表示完全同意,眉頭一皺道:“公偉說得不錯,今日之戰雖然大勝,但是對於有著十多萬士兵的波才來說,並不能動其根本,若是一旦再次形成相持,恐怕于我軍不利。”


此次交戰,攻擊斬殺敵軍五千士卒,俘虜三千,而官軍傷亡總共才三千余人,可謂大勝,但是波才大軍共有十四萬,這點傷亡並不能影響整個戰局。而且,此次讓丁淮十分不滿意的是皇甫嵩對那三千俘虜的處理。


本來以丁淮的意思,在三千人中擇其精壯分散編入官軍之中,一來便於讓官軍監督新降的士兵,分散同化,二來也可以補充自己士兵傷亡而導致的軍隊數量的減少,從而不會影響到因為士兵死亡引起的減少而影響軍隊的戰鬥力。


但是,皇甫嵩並不同意丁淮的建議,並且認為丁淮這是婦人之仁,便不顧丁淮的反對,而將三千黃巾軍全部坑殺,一個不剩,這讓丁淮這個來自後世文明社會的人感到慘不忍睹,無法接受,這簡直是令人髮指的罪行,轉眼間三千個毫無反抗的生命消失殆盡。


更讓丁淮感到害怕的是,當時在場的所有人似乎都感到無所謂,沒有一個人認為這是不對的,反而都認為皇甫嵩這樣做是正確的選擇。因為皇甫嵩當時也說了兩條理由,一是這些俘虜會耗費大量的軍糧,二是這些俘虜還要佔用一部分士兵去專門看管,一個不甚,還會引起動亂。


雖然皇甫嵩的這兩個理由都可以成立,但是就這樣坑殺俘虜確實太有傷天和了。丁淮當時就下了決心,至少以後自己的手下大將和謀臣絕對不能有皇甫嵩這樣的觀點,倘若人人都像皇甫嵩一樣,恐怕等到自己一統全國的時候,會和真正歷史上三國歸晉的時候一樣,人口所剩無幾。到時候,在人口劣勢的情況下,五胡亂中華的歷史悲劇必然還會重演,中華民族的危難還是會到來。


看到丁淮沉思不語,並且神情略顯不快的樣子,皇甫嵩猜到丁淮又想到了那三千俘虜的問題。為了不影響日後兩人的關係,皇甫嵩覺得應該對丁淮有一個承諾,不然一旦二人離心,這仗恐怕就已經輸了一半了。


皇甫嵩道:“元常可是還在想那三千俘虜之事。當時嵩之所以坑殺俘虜。實是因為大戰之時俘虜地管理更加困難。甚至於一個不當。反倒會影響到戰事。只是嵩沒想到元常竟然如此地悲天憫人之心。今日還是嵩冒失了。今後對於俘虜之事就由元常全權處理。可否?”


丁淮聽到皇甫嵩竟然這樣說。不由又驚又喜。驚地是以皇甫嵩這樣高傲冷峻地性格竟然會因為此事向自己低頭。喜地是得到皇甫嵩這句承諾。今後不知能救下多少生命。為以後留存多少實力。多少兵源。


丁淮向皇甫嵩一拱手。深鞠一躬。道:“多謝皇甫叔父。如此以來。一旦黃巾之亂平息之後。便不會出現因為勞力不夠而影響到我大漢經濟地復蘇。也不會出現由於人口短缺導致兵源緊張。讓周邊異族有機可乘了。”


皇甫嵩和朱儶沒想到丁淮竟然如此地深謀遠慮。頓時都是老臉一紅。自己竟然還沒有這個只有十六歲大地孩子想得長遠。尤其是皇甫嵩。想到自己一時地坑殺俘虜。差點使自己成為大漢地千古罪人。更是驚出一身冷汗。


由於坑殺俘虜而引起地皇甫嵩和丁淮之間地不快。最終以皇甫嵩地失敗而告一段落。接下來。卻因為一封快馬帶來地消息轉變了戰局。使得不願使用火燒長社這種有傷天和地計策地丁淮。最終還是向皇甫嵩推薦了此計。


這個消息便是靈帝因為盧植兵困廣宗城數月。卻一直沒有將廣宗城攻下。而派黃門左豐前去廣宗盧植軍中體探。本來這也不能說是壞事。畢竟皇上心系前方戰事。派人查探一下情況也是正常現象。但是問題就出左豐這個人身上。說是左豐。其實也代表了幾乎所有地宦官地特點。陰險毒辣。貪財無度。


當皇甫嵩看完書信之後,不由大驚失色,說了一句:“如此以來,恐怕子幹危矣。”


朱儶看完書信的表情和皇甫嵩並無二樣,只有丁淮早在意料之中,並沒有什麼可驚奇的。


朱儶道:“左豐此去必然會向盧公索要賄賂,盧公剛烈,向來與張讓等人水火不容,豈能作出如此事情。左豐一旦回到洛陽必然會在皇上面前說盡盧公壞話,如此以來,不但盧公會被罷免,就連性命也可能有所不保。”


朱儶的分析和歷史上發生的簡直是一模一樣,丁淮聽得心中不由暗暗點頭,看來這朱儶也不是蓋的。前面的大敗也不能說明朱儶無能,看來卻是朱儶過於自負,太過於輕視對手,貪功冒進了。


聽了朱儶的分析,皇甫嵩點了點頭,眉頭緊皺,道:“如此以來,我等必須要在月內大敗波才,提早結束長社的戰事,才能率軍支援子幹,兩軍合兵一處,若是能早日攻破廣宗城,才能保住子幹的性命。”


本來,按照歷史的發展,長社一把大火之後,皇甫嵩和朱儶趁勢進擊汝南、陳國黃巾軍,敗波才部于陽翟今河南禹縣,波才戰死;又敗彭脫部于西華今河南西華南。八月,再敗東郡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市西南黃巾軍卜已部于蒼亭,卜已亦被俘殺。東郡、汝南、潁川三郡黃巾主力覆滅。


後因盧植率軍全力圍攻廣宗三月不下,靈帝改派東中郎將董卓接替盧植,亦為張角大敗于下曲陽。十月,東漢王朝再調皇甫嵩為帥,進攻廣宗。適值張角病死,黃巾軍失其主帥,士氣大挫,兵無戰心,這才成就了皇甫嵩漢末第一將的功名。張角死後,皇甫嵩乘勢突然發動夜襲,義軍倉猝應戰,張梁等以下3萬余人戰死。十一月,皇甫嵩揮師轉攻下曲陽,張寶戰死,全城10余萬人被殺。


皇甫嵩又道:“一旦此地戰事結束,我軍便可兵分兩路,我與公偉繼續進擊東郡、汝南兩地黃巾軍,元常賢侄可率本部數萬人馬馳援廣宗,助子幹拿下廣宗城,如此才可保住子幹性命,兩位以為如何?”


朱儶和丁淮對視一眼,齊聲道:“敢不應命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5:03
其實,皇甫嵩的這個安排表面上看起來十分完美,不但能夠繼續進擊東郡、汝南兩地的黃巾,而且還可以救援盧植,可謂是兩全其美。3zcn.coM但是,實際上,只要是兵分兩路,這兩個效果都能達到,問題就出在人員的分工上。


以皇甫嵩和盧植的交情來說,對於這種關係到盧植身家性命的事情,皇甫嵩理應是親自率軍救援盧植,兩人一旦合兵,實力勢必大增,這裡不單指兵力。若是一對一,兩人誰都不是張角的對手,但是一旦兩人在一起,張角便不是兩人的對手,廣宗城必然難守。


但是,人都是自私的動物,雖然兩人平日裡關係很好,一旦和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都會首先選擇利益,而放棄友情,這個理論無論在什麼朝代,還是無論對於什麼人來說,都是千古不變的真理,能夠真正做到不被名利纏身的人可謂是少之又少,盧植雖然能夠做到這一點,但並不是說皇甫嵩也能做到。


若是皇甫嵩親率大軍救援盧植,兩人聯手雖然能夠大敗張角,但畢竟河北戰區是盧植主要負責,功勞大半必然都是盧植的,而且皇甫嵩還會失去掃平東郡、汝南兩地黃巾軍而立下顯赫戰功的機會。


這樣以來,對於皇甫嵩而言,就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炫耀的戰功了,但是對於盧植和丁淮卻都是會因為戰功卓著,而得到皇上的大肆封賞的,這個結果當然不是皇甫嵩想要的,所以皇甫嵩是不願意放棄東郡、汝南兩地戰功的。


丁淮現在能做的也只是在心中暗歎,也不能怪皇甫嵩,如果換了朱儶或是自己,恐怕也會這樣去安排。但,丁淮表面上還要裝作十分欣喜的樣子,道:“皇甫叔父如此安排真是兩邊兼顧,十分恰當,小侄萬分欽佩。”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即使再聰明,也還是很好騙的,皇甫嵩和朱儶兩人心中都是這樣的想法,只不過一個是心中竊喜,一個是暗歎一聲而已。在竊喜的同時,皇甫嵩心中也是暗歎一聲,賢侄,這次只能對不住了,畢竟你還年輕,以後獲取戰功的機會還狠多。


分工已定,三人便開始心懷鬼胎地商議如何儘早結束此地戰事,本來丁淮是不願使用火攻的,但是由於事態緊急,而且丁淮發現皇甫嵩似乎也想到了火攻這個計策,所以為了不讓長社之戰的首功落在皇甫嵩的頭上,丁淮最終還是率先向皇甫嵩提出了火攻的建議。


“呵呵,元常的計策與嵩簡直是不謀而合,英雄所見略同呀。”壓抑住內心的震驚,皇甫嵩故意裝作很輕鬆的樣子,“自古英雄出少年,古人誠不欺我。元常雖然年少,卻是屢屢奇謀不斷,更兼一身高超的武藝,可稱得上英雄二字。”


“皇甫叔父過獎了,小侄也是一時靈感所至,才想到這個計策的。”丁淮從皇甫嵩眼中一閃而逝的震驚,知道皇甫嵩的話言不由衷,當然也是要客套一番,“此計皇甫叔父和朱大人定然也是早就想到,小侄只是先行說出而已。”


“呵呵,哪裡。”皇甫嵩一笑掩蓋住心中的震驚,也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轉了個話題,對丁淮道:“只是此計有一個問題,現在多是東南風,若是使用火攻,我軍則也是難逃大火被燒的命運,所以嵩才遲遲沒有提及此計。”


朱儶也是點點頭。說了一句:“正是如此。這個波才似乎也是知道現在都是東南風。所以才敢如此大膽地將營寨選在草樹密集地五羊坡。”看來。朱儶也是早就想到了使用火攻地計策。只是和皇甫嵩一樣地擔憂。才沒有向皇甫嵩提出此計。


丁淮這下子再也不敢小瞧眼前地皇甫嵩和朱儶這兩個漢末地名將了。雖然朱儶曾經被波才大敗過。既然自己已經提出了這個計策。當然也不能就此承認自己慮事不周。只能硬著頭皮道:“小侄來時正巧遇到當地一老農準備逃荒。得知此地在這個時節。也會偶然刮起西北風。”


皇甫嵩甚是奇怪。問道:“元常如何知道波才會將大軍駐紮在我軍東南方向地五羊坡呢?”


丁淮沒料到皇甫嵩竟然會有如此一問。差點回答不上來。幸好丁淮反應夠快。靈機一動找了一個藉口搪塞了過去:“小侄曾聽家師教誨。為將者無論到達何處。首先必須先行瞭解當地地天文、地理。如此一來。勝算則會大大增加。”


聽到是丁淮地師父左慈道長地教誨。皇甫嵩和朱儶心中再無任何懷疑。只是心中更是對左慈地崇拜又提升了許多。皇甫嵩道:“元常能得到左慈道長地垂青。真是三生有幸。我等此生只怕再無這樣地福分了。”說著說著。心中不由唏噓不已。


見皇甫嵩不再追問。丁淮也不禁暗中籲了一口氣。心中也不禁擔心起來。要是萬一真地不吹西北風。不但自己要露餡。而且更會有損師父地威名。


皇甫嵩豈能知道丁淮心中還有這樣的憂慮,在聽了丁淮的話之後,皇甫嵩心中再無任何擔心,馬上召集軍中高級將領,佈置一切,只待西北風一吹,就要火燒五羊坡,將波才的十數萬大軍盡數滅于此地。


得到丁淮的肯定,皇甫嵩決計使用火攻,於是便和波才安心相持起來,只能西北風起。


一個月過去了,依然沒有丁淮所說的西北風,不但皇甫嵩對丁淮的話表示了懷疑,就連丁淮也懷疑到底歷史上的火燒長社究竟是怎樣的情形。


但是,在第三十五日後的亥時,真的吹起了西北風,並且風勢還不算小。早就在等西北風起的皇甫嵩大喜過望,歡歡喜喜地去安排佈置火攻事宜,而丁淮心中的一塊大石終於落到了地上,老天爺還真保佑,這樣的天氣竟然也能吹起西北風。


與此同時,波才在營中也是暗暗心驚,沒想到這時候也能吹起西北風,若是敵軍這時候使用火攻,自己豈非是要全軍覆沒,但是現在正值夜間,若是讓全軍遷出五羊坡重新安營紮寨似乎不太現實,只能到明天再說了。同時波才也暗暗希望皇甫嵩等人不會在今夜使用火攻,只要能熬到明早天亮,自己就會馬上換個地方紮營,為此波才還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密佈在自己的營前,隨時探聽官軍消息。


但是,皇甫嵩是什麼人,竟然能稱得上漢末第一名將,豈是庸俗之輩,這些問題又怎會考慮不到,結果波才派出的暗探還沒有一個能來得及回報的時候,無邊的大火已經趁著強勁的風勢普天卷地而來。


黃巾軍絲毫沒有任何準備,幾乎所有的士兵都在睡夢中,突然發現如此大火,頓時都慌作一團,有的甚至連衣服都沒來得及穿上就被大火活活燒死。這時候,波才也沒有時間去後悔當初為何沒聽韓烈的進諫,便在親兵的保護下,拼死向火勢較弱的南方沖去。


不知道是丁淮故意放人,還是丁淮的疏忽大意,又或許是沒想到如此大火之下竟然還有一個火勢如此薄弱的缺口。在波才剛剛沖出火口的時候,丁淮才率軍趕到,雖然阻攔了波才大軍的突圍,卻也使得波才帶了兩萬的士兵突圍而去。


火勢的缺口馬上被丁淮手下的弓箭手堵死,形勢對黃巾軍更是不利。丁淮遠遠看著在大火中掙扎的黃巾軍的士兵,一個個慘不忍睹,大多數人是被活活燒死,更有一部分人因不堪忍受火燎煙熏的痛苦,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來自後世文明時代的丁淮頭一次見到如此慘絕人寰的景象,以前的戰役和這次比起來,可謂天上地下之分。


更加有一部分人,寧願不顧生死地向丁淮所在的缺口出拼命沖來,雖然明知道會被亂箭射死。看著在弓箭下倒下的黃巾軍,丁淮最後實在忍受不了了,命令士兵收起弓箭,舉起朴刀,齊聲大喝:“投降不殺,投降不殺。”


於是,只要沒有智障的黃巾士兵便選擇了投降這種方式,到這場大火結束的時候,丁淮竟然收降了四萬人,而丁淮手下的士卒總共才六萬多人。戰爭結束後,就連皇甫嵩都替丁淮擔心是否能夠看好這些俘虜,因為一旦兵變,對於官軍來說絕對會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但是,這些只是受到張角蠱惑的窮苦老百姓只是一時走錯了道路,在得到官軍允許投降並且又不進行殺戮的情況下,豈能再有什麼反叛之心,說是感激不盡還差不多,更何況他們早就知道波才早就在大火剛剛燒起的時候便不顧一切地扔下他們獨自逃命去了。


長社之戰以官軍的全面勝利而宣告結束,就在長社大火熄滅的第二天,一個三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來到了長社,只是他晚到了一步,沒能趕上這場大火。


他的名字就是曹操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5:03
當曹操到來的時候,戰場已經被打掃的差不多了,被大火燒死和被官軍殺死的七萬多黃巾軍的屍體得到了及時的掩埋。3zcn.CoM在冷兵器時代,有一個很好的作風或者說是習慣,就是勝利的一方必然要將戰場打掃乾淨,以防大量屍體的腐爛引起瘟疫等病情。


本來應該是長社大火燒的正旺,官軍占盡上風,正在誅殺四散逃散的黃巾軍的時候,曹操便正好帶兵出現在此地的。但是,歷史竟然錯了一天,長社大火燒完的第二天,官軍已經將戰場打掃的差不多的時候,曹操才趕到此地。


曹操此時本是頓丘縣令,因黃巾起,被何進推薦為騎都尉。因聽說皇甫嵩和波才大軍在長社相持,故曹操帶著引馬步軍五千,前來長社助戰。


丁淮第一次見到這個歷史上三國三巨頭中的老大,只見他身長不到七尺,細眼長髯,個頭雖然不高,卻甚是威嚴,眼睛中不時閃爍著精明的智慧。


此時的曹操並沒有怎麼發跡,不但這馬步軍五千是剛剛招募的,手下更是沒有一個像樣的大將。本來曹操本人也是頗有勇力的,只是後來手下大將太多了,在戰場上根本輪不到曹操出手,關鍵是曹操甚是愛惜自己生命,所以不會選擇出手。要不然行刺董卓的時候也不會畏首畏尾了,結果將七星寶刀白白獻給了董卓,自己卻倉皇逃竄。


與此同時,曹操也暗暗打量著丁淮這個年紀輕輕便名震大漢十三州的有著神奇經歷的年輕人,更是由於聽到皇甫嵩介紹說是丁淮獻計火燒長社,心中不禁對丁淮另眼相看,刻意結交。此時的曹操還是個忠臣,謀逆之心尚無,與丁淮結交也是真心相待。


丁淮本來對歷史上的曹操就比較推崇,因為曹操不似劉備那樣做作,那樣虛偽,此時真正見到了曹操,自然也是曲意結交。兩人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這使得皇甫嵩恨很是奇怪,但轉眼一想,英雄惜英雄嘛,便也不覺得奇怪了。


皇甫嵩大寨中,皇甫嵩、丁淮、朱儶、曹操四人正在商討事情。


“什麼,子幹已經被押解進京了?”皇甫嵩乍聽曹操帶來的消息,心中不由甚是震驚,雖然心中早就預料到會是這個結果,但是真的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是覺得來的太突然了,自己這邊剛剛大敗波才,盧植就被押解進京了。


丁淮聽了倒沒什麼,盧植雖然被押解進京,但是卻沒有性命之憂,一方面楊賜等人必然會在靈帝面前替他求情,另一方面靈帝只是聽了左豐的一面之詞,也不可能直接就將盧植殺掉,否則對前方正在和黃巾軍浴血奮戰的將士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暗中觀察三人表情的曹操,竟然吃驚的發現丁淮在聽到這個消息後竟然沒有一絲曹操想像中的那種吃驚的表情,似乎對這件事情早就知道一樣,曹操不禁更加欽佩這個年輕人,卻也極想知道丁淮心中的想法。


於是曹操便問道:“丁大人似乎對此早已料到?”在東漢。中郎將地官職是除了大將軍、驃騎將軍以及前、後、左、右四大將軍之外地武將官職地最高了。和征西、鎮北等級別一樣。比曹操現在所任地騎都尉要高出許多。更何況丁淮有雲亭侯地爵位。所以曹操要稱呼丁淮為大人或候爺。


丁淮倒是沒想到曹操一直在注意著自己。更是沒有料到曹操還會發問。


曹操這一開口。皇甫嵩和朱儶也齊齊看過來。似乎也對丁淮在聽到盧植押解進京、性命即將不保地消息後地無動於衷表示疑問。雖然兩人知道丁淮必有理由。因為根據丁原和盧植地交情。以及丁淮、盧植二人互相地惺惺相惜。丁淮是沒有理由會不擔心盧植地安危地。


丁淮略一思索。道:“以淮看來。盧公此次只是有驚無險而已。諸位不需擔心。”


皇甫嵩聽丁淮這樣說。知道其必然有充分地原因。心中地大石也落下了一半。但是心中仍有擔心。不由出口問道:“哦。十常侍久與我等勢不兩立。此次子幹被押解進京。雖然實屬冤枉。但十常侍必然在皇上跟前壞話說盡。顛倒是非。欲置子幹于死地。元常豈能說子幹有驚無險?”


皇甫嵩地問話。正是朱儶和曹操心中地疑團。


丁淮微微一笑,對皇甫嵩道:“此中因由並不難推測,只是諸位關心則亂,一時失了方寸才會沒有仔細進行推敲。理由有三:盧公此次被十常侍陷害,押解進京,朝中楊大人雖然已經不是太尉,卻也必然會全力和十常侍周旋,力保盧公,此其一;如今正處平叛黃巾之時,若是皇上真的殺了盧公,則會令前方將士士氣大跌,軍心不穩,不利於平亂,此其二;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也是視同水火,雖然大將軍與盧公並有過多交情,但是畢竟是有著共同的敵人,故大將軍必然也會為盧公求情,此其其三。所以,淮才會認定盧公此番絕對是毫無性命之憂。”


丁淮的一番話分析的頭頭是道,聽得三人不住點頭。其實,皇甫嵩、朱儶都是極其聰明之人,對於這三個理由也不難想到,就像剛才丁淮所說的一樣,二人卻是關心則亂,才會方寸大亂,沒能將事情進行仔細分析。


至於曹操,因為消息得知的早一些,對於這個問題分析的也比較透徹,自然知道盧植毫無危險,否則方才曹操也不會一點都不擔心的眼睛骨碌骨碌亂轉。


看著三人眉頭盡舒的樣子(曹操自然是裝出來的),丁淮繼續道:“只要我等能將黃巾之亂儘快平定,到時候我等再和大將軍以及楊大人聯名上書,澄清真相,力保盧公。黃巾只要平定,皇上必然龍顏大悅,有了我等上書,盧公必然會安然無事。”


皇甫嵩心中大喜,丁淮的這個建議是最符合皇甫嵩的心意了。不但可以繼續進軍,掃平黃巾,建立不世功業,而且還可以救得盧植性命,可以說是兩全其美。所以,丁淮的話音剛落,皇甫嵩就出言附和,道:“如此甚好。”


朱儶和曹操自然是沒有任何意見。朱儶此時正需要大量的戰功來彌補自己的大敗之罪,以便能夠功過相抵,保住官位。而曹操則是剛剛招兵來到,手中沒有絲毫戰功,當然是希望獲得大量的戰功來鋪平自己的青雲之路。


皇甫嵩略一思索,對三人道:“如今波才雖然大敗,卻沒想到竟然有幸被其逃脫,波才此人深通兵法,實乃我軍之大患,若不斬草除根,必然還會釀成大亂。波才此去必然投靠汝南彭脫,所以我軍當乘勝追擊,進軍汝南,諸位認為如何?”


乘勝追擊,在現在來說無疑是最正確的決策,眼光、智慧不下於皇甫嵩的丁淮三人豈能反對,當然是一致同意了。


丁淮並不想同他們三人一起,於是道:“我軍進攻汝南,可分兩路同時進攻,皇甫叔父和朱大人從長社向南進軍,淮從宛城向東進軍,兩路齊進,加上波才新敗,黃巾軍士氣不振,則波才、彭脫勢難抵擋。諸位以為如何?”


皇甫嵩和朱儶對視一眼,兩人自然是十分表示同意。其實,對於皇甫嵩和朱儶也和丁淮是一個想法,並不想和丁淮待在一起。原因卻是丁淮的謀略、武藝都在兩人之上,倘若一起進軍,功勞必然大半都會成為丁淮的囊中之物,這是兩人都不願見到的結果。


只有曹操見丁淮絲毫沒有提到自己的名字,感到納悶,出口問道:“丁大人以為操乃無用之人乎?”


丁淮連忙道:“孟德切莫誤會,淮方才話未說完,孟德可分兵一支,進攻陳國黃巾,使其兩邊不能接應。”


曹操大喜,這可是一個獨立帶兵,並很有可能得到戰功的機會,沒想到丁淮竟然將這樣的好事給了自己,心中甚是感激,正要相謝,這邊朱儶忽然道:“以儶來看,汝南黃巾有義真兄和元常兩路夾攻就已足夠,而孟德兵力單薄,恐難敵陳國黃巾軍,不如讓儶率領本部兵馬同孟德一起進攻陳國,諸位以為如何[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