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霸] 重生之極品三國 作者:冰劍雪帝 (連載中)

yang062066 2011-6-25 00:37:3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5 77319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5:04
朱儶因為輕敵冒進,在陽翟大敗,損兵折將,所部四萬余人,只剩下一萬人。雖然有大將軍何進力保(畢竟朱儶是何進向靈帝推薦的),並沒有被靈帝立即治罪,但是朱儶現在的壓力卻是太大了,需要更多的戰功。


如果一直跟著皇甫嵩或是丁淮,恐怕等到黃巾平定之後,朱儶也不會再有什麼大的戰功,所以這一次丁淮提議兵分三路,朱儶就不得不為自己考慮,而不能顧慮曹操是否願意了,畢竟論起官位來,還是朱儶大。


果然,曹操雖然明知朱儶的動機,卻又不能不裝作非常高興的樣子道:“如此甚好,能夠隨同朱大人一同抗擊黃巾軍,實乃操之幸也。”皇甫嵩和丁淮對望一眼,心中都明白朱儶的想法,既然曹操都沒有表示反對,兩人自然更無異議。


第二天,三路大軍便各自分走,皇甫嵩率軍四萬從北向南進攻,朱儶、曹操合兵萬五進攻陳國黃巾軍,只有丁淮率領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先到宛城和龐德會合,然後再從東路配合皇甫嵩進攻。


現在丁淮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十四萬,其中光黃巾軍的降兵就已經占了九萬,而丁淮本部兵馬也只有五萬人,這樣的比例恐怕在整個漢朝都是罕見的,俘虜竟然比自己的軍隊多出了近一倍的兵力。


這種形勢卻是十分的危險,因為一旦俘虜突然倒戈一擊,丁淮軍可就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但是,丁淮就是丁淮,不但俘虜沒有倒戈一擊,而且這些俘虜經過丁淮進行了思想上的洗禮,早就擺脫了張角的陰影,並且宛城的三萬五千降兵經過龐德的數月的訓練之後,早就不再是原來的那些烏合之眾的農民,成為了真正的士兵。


所以說,現在丁淮手下的士兵,真正稱得上是俘虜的,也就是在長社之戰之後的這四萬人而已。


在宛城和龐德軍會合後,丁淮將這新降的四萬人交給高順進行整編、訓練,自己則和龐德、成廉二將率軍五萬從西路進攻汝南郡的陽安縣。由於丁淮是先繞道宛城,然後又在宛城耽擱了一天,所以當丁淮率軍達到陽安縣的時候,皇甫嵩的大軍早就已經和彭脫的大軍在召陵對上了。


彭脫乃是波才的副帥,是張角手下的大將之一,能夠和波才、張曼成並列,可見彭脫此人也不是泛泛之輩。沒想到自己一直佩服的大帥波才竟然被殺得大敗,狼狽逃到自己這裡,彭脫心中的吃驚可想而知。


更讓彭脫吃驚地是大敗波才地竟然不是皇甫嵩。也不是朱儶。而是那個年僅十六七歲地丁淮。而這個丁淮也就是在不久前在南陽大敗趙弘地那個人。穎川、南陽兩地地黃巾軍主力都被丁淮消滅乾淨。只剩汝南這一個地方了。若是此地再不能守住。只怕廣宗危矣。


形勢已經逆轉了。不再是波才圍困皇甫嵩、朱儶。丁淮同趙弘對歭地情況了。現在是皇甫嵩、丁淮兩路共十萬大軍兩路夾擊汝南。所以。現在擺在波才和彭脫面前地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死守汝南。等候廣宗大捷地消息。畢竟善於用兵地盧植已經被換掉了。


汝南地黃巾軍共有六萬人。加上波才地兩萬敗兵也只有八萬人。而皇甫嵩和丁淮地大軍卻有十萬。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士氣上。黃巾軍和官軍都是不能同日而語地。勝敗早已定下。只是看波才和彭脫能將這場戰鬥拖到什麼時候。


所以。波才和彭脫、韓烈進行商量。由彭脫率軍三萬在召陵擋住皇甫嵩地大軍。只守不攻。自己則和韓烈率領剩下地五萬余大軍駐紮在陽安縣。等候丁淮地大軍。同時波才命令周倉在汝南各地抓緊時間招兵。希望在短期內在招募數萬軍隊。以增加自己軍隊地數量。


自從長社之戰後。波才對手下這個叫做韓烈地年輕人開始刮目相看起來。此人雖然年輕。卻是武藝高強。而且善於謀略。是一個不可多得地將才。所以到達汝南之後。善於用人地波才便將韓烈提拔成了副帥。地位僅在波才和彭脫之下。


且說皇甫嵩到達召陵之後。早已得到彭脫率軍三萬駐守在這裡地消息。並且皇甫嵩也得到斥候報告。說是波才僅僅派副帥彭脫帶兵三萬阻擋自己。波才卻是率領五萬大軍以及全部手下大將去迎擊丁淮。


這個消息可是把皇甫嵩氣得不輕,皇甫嵩向來以當朝第一名將自稱,雖然知道丁淮的才能不在自己之下,也從來沒有將丁淮排在自己之前的想法。但是,這個波才竟然如此分兵,這不是擺明瞭沒有將皇甫嵩看在眼裡,只是把丁淮當成了對手了嗎,心高氣傲的皇甫嵩,豈能受得了這種無言的譏諷。


皇甫嵩來到召陵城下之後,一邊安營結寨,一邊就命令手下大將何寬率兵一萬來到城下溺戰,但是任憑何寬和手下士兵百般叫駡,城裡的彭脫根本就不理睬,只是在不停修築城牆和準備各種守城的滾木、油等守城物具。


等到何寬在城下叫駡一個時辰,人困馬乏的時候,彭脫突然率軍從城內殺出,何寬措手不及,大敗一場。等到皇甫嵩率軍救援的時候,彭脫早就退回城裡去了。這一仗下來,官軍就折損了三千多人,並且士氣大跌,而守城的黃巾軍卻是士氣大振,基本從前幾次的大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個個都是摩拳擦掌準備和官軍大戰一場。


皇甫嵩卻是在大帳之內氣得暴跳如雷,將渾身是血的何寬又罵了個狗血噴頭。由於手下武將只有這個何寬的武藝還不錯,皇甫嵩才沒有產生要將何寬斬首的念頭,也只是將他罵了幾句,消消自己心中的怒氣也就罷了。


靜下心來之後,皇甫嵩猜到波才只是讓彭脫將自己堵在這裡,而波才率軍將丁淮堵在陽安城,期待廣宗方面能有什麼扭轉全域的變化。這正是皇甫嵩所擔心的,因為聽到消息,盧植被撤之後,朝廷任命了東中郎將董卓接替了盧植。


對於這個董卓,皇甫嵩也是略有耳聞,知道他是一個常敗將軍,真不知道皇上怎麼能讓這樣一個經常打敗仗的人在廣宗城和張角對抗。張角的本事皇甫嵩是相當清楚的,自己和盧植都不是他的對手,並且盧植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如何能和張角在廣宗相持如此之久而不敗,一直是皇甫嵩心中的謎團。


一旦廣宗兵敗,朝廷便再無可派之兵,張角便可從廣宗率大軍直搗洛陽,其他各地更會紛紛回應,如此大漢則岌岌可危。


由於廣宗一路的官軍臨陣換將,不但士氣大跌,而且董卓此人乃是無能之輩,豈能和深通兵法的盧植相比,為了獲得戰功,董卓必然會不顧一切強行進攻,廣宗大敗已在眼前。現在對於皇甫嵩和丁淮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儘快結束這裡的戰鬥,合圍廣宗,再次形成相持,給朝廷再次招兵的機會。


但是就目前彭脫準備死守不出的情況來看,自己想在短期內突破這條防線並不容易,若是強行攻城,只怕傷亡太大,左思右想,皇甫嵩實在是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只能下令第二天攻城一試,看效果如何。


其實皇甫嵩也曾希望丁淮能夠先行擊敗波才,然後再與自己兩邊夾攻,召陵自然就會輕易拿下。但是,此時功利心極強的皇甫嵩又擔心丁淮先行先自己戰敗波才,那時候所有的戰功便都歸了丁淮所有,自己便只能成為了配角。


這正是皇甫嵩左右矛盾之處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5:05
同皇甫嵩一樣,丁淮在陽安的處境也並不是十分樂觀。3zcn.Com上次波才之所以大敗,並不是因為波才的能力不行,實是因為波才將大軍駐紮在五羊坡的時候,心裡面存在了一種僥倖的心裡,認為在這個時候風向不可能出現西北風,不然長社之戰勝負如何,還未可知。


經歷了長社的大敗,也可以說是波才領軍以來的首敗,這也使得波才變得更加小心謹慎起來,行軍佈防更是濾之再慮,幾乎毫無漏洞。更是由於丁淮遲來數日,使得波才有更充足的時間將陽安的城牆進行了加高加固,城內的守城器械準備也是十分充足。


丁淮到達陽安縣之後,將大軍駐紮在城外三十裡。考慮到波才的軍隊數量和自己的相差無幾,都是五萬大軍,丁淮便放棄了強行攻城的打算,姑且不說能不能將城攻下來,即使勉強攻進城內,己方的傷亡必然遠遠大於敵軍,再進行交鋒的時候己方必然不佔優勢。


當晚,丁淮便和龐德、成廉商議作戰方案。龐德和成廉都可以說是武藝非凡的大將,但卻都不是行軍佈陣、統帥大軍作戰的將才,對於這種情況,兩人都沒有什麼好的建議,都認為目前只有強攻一途,不禁讓丁淮心歎自己身邊缺少了一個能為自己出謀劃策的謀士。


當然,雖然龐德和成廉都主張強行攻城,但是愛惜士兵生命的丁淮是絕對不會採用這種最笨的方式的。無奈之下,在沒有想出良策之前,第二天一早,丁淮只能率領大軍來到陽安城下叫陣。


在雙方兵力相差無幾、甚至於說己方士兵不如對方的情況下,而且自己的大將又沒有什麼優勢,波才當然只能選擇守城不出的辦法。


丁淮的大軍在城外叫駡了兩個時辰,也沒有見到陽安城的大門有一點想打開的樣子。


看到自己的士兵已經開始疲憊,丁淮擔心波才會突然率軍從城內殺出,於是只能無可奈何地下令全軍回營。


之後的七日之內,情況基本相同,有的時候是丁淮率領大軍前去叫陣,有的時候丁淮讓龐德或成廉率領一萬士兵前去叫陣,自己則率領大軍在一旁埋伏,一旦波才領軍出戰,自己則會大軍殺出。但是,很遺憾,自始至終,波才都沒有出來,也沒有派人出來。


突然,從第八天開始,陽安城下再沒有出現官軍的影子,這讓習慣了官軍在城下叫駡的波才感覺十分奇怪,於是便派出斥候打探消息,沒想到斥候回來之後帶回來的消息竟然是丁淮的大軍在軍營內進行操練,這讓波才很是納悶,猜不出丁淮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之後的數日內,波才每日都派出斥候打探,得到的消息也都是一模一樣,這讓波才和韓烈更是不知怎麼回事,由於吃過丁淮的苦頭,兩人也不敢有什麼輕舉妄動,只能每日加緊城頭的巡邏,以防丁淮突然率軍進行攻城,雖然波才和韓烈也知道丁淮不會使用攻城的方式,畢竟防患於未然。


就在皇甫嵩和丁淮兩路大軍沒有什麼進展地時候。朱儶和曹操地大軍在陳國卻取得了兩場勝利。雖然這兩場戰鬥地勝利並不能直接決定陳國地戰局。卻也是大大振奮了官軍地士氣。讓陳國地黃巾軍開始感到了害怕。


與此同時。廣宗方向也有消息傳來。接任盧植大軍地董卓完全拋棄了盧植地打法。不但強行命令士兵攻城。而且還將盧植手下地將領全部換成自己地心腹。使得軍心不穩。將不識兵。兵不知將。


在連續強攻了五日後。官軍損失了近一萬士卒。廣宗城依然巍然聳立。就在第五日地晚上。正在酣睡地官軍遭到廣宗城內黃巾軍地突然襲營。官軍沒有任何準備。除了董卓在手下大將華雄以及數百西涼騎兵地拼死保護下能夠突圍而出之外。其餘人馬全軍覆沒。


就在張角率領大軍大肆屠殺官軍地時候。被前來支援盧植地劉備和關羽、張飛率領數千士兵沖進了後軍。張角大軍不禁大亂。才使得官軍能夠有萬人逃脫。雖然劉備救下了董卓地一萬兵馬。但是董卓自來驕傲。因為劉備三人均是白身。並沒有禮遇三人。使得三人氣憤而去。


自此戰之後。廣宗戰局形勢大變。董卓手下只剩下一萬人。而且兵無戰心。再不能將張角堵在廣宗城內。而且還要時時提防城內黃巾軍地可能殺出。董卓不得不將大軍再後撤三十裡。然後派人向朝廷告急。


廣宗地消息早在丁淮地意料之中。並且下一步朝廷必然讓皇甫嵩代替董卓。而張角也將在今年地十月死去。距今也只有數月地時間了。


同樣廣宗的消息也傳到了陽安城內,波才和韓烈自是大喜,廣宗之圍一解,天公將軍必然可以揮師直搗洛陽,因為根據消息,朝廷只能派出這三路軍隊,再無軍隊可派。只要能將皇甫嵩和丁淮拖在這裡,天下大局不久既定。


當然,波才此時還不知道張角已經身患重病,不適于長途行軍作戰。


但是,在這個消息到來後的第三日,波才忽然聽斥候報告說是丁淮大軍已有撤退的跡象。這個消息不由讓波才甚是憂慮,丁淮的大軍撤退,必然是前往廣宗,若是丁淮大軍前去廣宗,以丁淮的能力,必然能夠和天公將軍形成相持之局。


另外,若是朱儶、曹操掃平陳國,與皇甫嵩兩路夾擊,彭脫豈能抵擋,自己也難以離開汝南。到時候自己與皇甫嵩等人又會形成兩軍相持不下的情況。鑒於董卓的先例,在丁淮和天公將軍相持的時候,朝廷必然會想方設法從各地再抽調或招募軍隊支援丁淮。


丁淮不是董卓,若是一旦官軍和黃巾軍雙方力量相差懸殊,天公將軍也勢必難以抵擋,不出多久,廣宗必然告急。如今,黃巾眾人之中,張曼成已死,張梁、張寶二人不堪大用,也只有自己和彭脫、韓烈三人有能力能夠救援天公將軍,到時候卻都會被皇甫嵩拖在這裡。


所以,絕對不能讓丁淮率軍離開,自己一定要將丁淮耗在這裡,這是波才暗下的決心。韓烈雖然覺得丁淮這樣的行動有點讓人琢磨不透,卻也想不出丁淮不撤軍的理由,只是心中有點覺得怪怪的感覺。


破天荒、頭一次,波才率軍叫陣。一般來說,守城方很少有出城叫陣的情況,除非在軍隊數量上佔有極大的優勢。這是因為,守城方還有守城的責任,兵派多了,城池會有危險;兵派少了,不佔優勢,因為攻城方的大寨一般距離城池都會有至少二三十裡。


聽到波才率軍前來叫陣,丁淮心中暗喜,也率領大軍迎戰。


兩軍陣前,波才縱馬上前,高喊道:“如今朝廷**,政令不分,宦官當權,乾坤不明,丁將軍何不率眾義舉,本帥必然在天公將軍跟前表明丁將軍的功績,他日封侯拜相不在話下,丁將軍以為如何?”


丁淮心中暗想,我和張角乃是翁婿關係,若是投降那裡還需要你引見,但波才已經說話了,自己也不能不作聲,於是也縱馬上前,道:“丁淮世代皆是漢室家臣,豈能因為波帥一番話便淪落為賊乎。淮倒是看波帥乃是將才,何不及時懸崖勒馬,淮必然也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波帥以為如何?”


波才見丁淮反倒勸降起自己來了,知道再說下去也是徒費口舌,於是也不再多言,撥轉馬頭退回本陣,命令鄧茂溺戰。丁淮見此,也是撥轉馬頭退回陣中,讓成廉出戰,截住鄧茂。兩人相遇,二話不說,便廝殺開來。


戰不到二十回合,鄧茂便已支撐不住,波才便令何儀前去夾攻。丁淮見狀,命令龐德出戰,不料黃巾軍中又飛出一將,手持大刀,接住龐德。而何儀也加入了成廉、鄧茂的戰團,兩人正好和成廉戰了個勢均力敵。


令丁淮感到奇怪的是,和龐德戰在一起的這員黃巾軍中的戰將,並不是上次大戰成廉的那個人,而是另外一個,此人竟然能和龐德大戰十數回合不分勝負。龐德的武藝丁淮是很清楚的,和關羽是一個級別的,在三國武將錄上絕對可以排在前十位的,此人能和龐德大戰十數回合不分勝負,武藝自然甚是了得,雖然龐德現在還沒有達到自身武藝的最高境界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5:06
又過了十多個回合,成廉和鄧茂、何儀三人依然是不分勝負,而龐德卻已經占了上風,那員敵將現在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了。3zcn.CoM波才見狀,急忙命令何寬上前,雙戰龐德,看到韓烈沒動,丁淮也沒動,因為丁淮相信龐德絕對可以對付兩人。


有了何寬的加入,那員戰將的壓力頓減,大刀也開始重新揮舞起來,兩人和龐德也是戰了個平手。丁淮沒想到會是這個情形,自己的兩員大將竟然被敵方的四員戰將纏住,而對方武力最高的韓烈還沒上場,波才的武藝自己也不知道,看來形勢不太好。


如果沒有在晉陽和呂布的一段對練和上一次的實戰經驗,丁淮無論如何都不敢上前挑戰,因為韓烈的大刀可不是鬧著玩的,更不是用紙糊的,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含恨于此。現在的情形,即使丁淮不上,韓烈也會上前的,與其那樣,還不如自己主動點。


果然,丁淮這一出場,韓烈立即拍馬舞刀,迎上前來。丁淮的七龍三叉戟和韓烈的大刀“咣當”一聲,做了一個親密接觸,兩人都是一震,均是暗想此人氣力好大,都不敢再硬碰,而是各自展開渾身解數,戰在一起。


開始的十多個回合,丁淮一直處在防守狀態,一來丁淮的實戰經驗不足,對於韓烈這樣的身經百戰的大將,進攻多了反而會露出破綻,二來與韓烈對戰,對丁淮來說,絕對是一個提升經驗值的絕佳的機會,防守更有利於學習。


韓烈是個高手,所以能看出丁淮武藝不在自己之下,只是臨敵經驗不足,一旦讓他適應之後,自己必然會落在下風,自己必須抓緊進攻,不然形勢不妙,於是韓烈開始一刀快似一刀的加強了進攻的節奏。


果然,韓烈的一陣快攻頓時讓丁淮有點措不及防,招式有點跟不上了,眼見就要抵擋不住。那邊龐德和成廉早就看到主公出戰,知道主公的武藝,所以兩人也不是很擔心,但是現在見到主公已經完全落在下風,形勢十分危險,心下甚是擔心,想去救援。


在三馬交叉的時候,龐德忽然一刀猛向那員不知名的敵將砍去,那員敵將不敢硬接,連忙橫身躲過,殊不知,龐德此招是虛招,等他側身躲過的時候,龐德的刀勢忽然一轉,劈向了何寬,何寬沒有任何防備,被龐德一刀劈在了右肩上,手中大刀“噹啷”一聲落地。


龐德正要再補一刀,那員戰將卻已經揮刀過來,龐德便不再管何寬生死,重新和那員戰將戰在一起,何寬也趁勢竄回本陣,剛回到陣前,便支援不住,落下馬來,波才連忙命人將何寬抬走,好生治療。


何寬的受傷使得戰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那員戰將再也抵擋不住龐德的猛烈攻勢,敗下陣來。龐德也不追趕,策馬向丁淮的戰團殺來,不但韓烈心喊不妙,連波才也知道韓烈必然抵擋不住,於是手中令旗一揮舞,大軍殺出。


這邊,龐德對上了韓烈,丁淮趁勢退回陣中,見到敵軍全軍殺出,也是七龍三叉戟朝天一揮,命令全軍殺出,自己則首先挺戟躍馬,直向波才殺去。兩邊將士頓時兵對兵,將對將,廝殺起來,十萬人的戰場勾畫出了一幅慘絕人寰的人間地獄,頭顱、殘肢、斷指到處都是,哀號聲此起彼伏。


兩軍廝殺了近一個時辰。方才各自鳴金收兵。這一戰殺得是天昏地暗。兩軍實力相當。雖然官軍比黃巾軍要強上一些。卻也不是高出很多。兩邊地大將更是基本相當。大戰一場之後死傷情況相差無幾。官軍死三千。重傷不能再戰者三千。輕傷一萬。而黃巾軍則是死四千。重傷不能再戰者兩千。輕傷一萬一千人。大將何寬重傷。


這次大戰之後。兩軍均是元氣略損。各自休養生息。波才也不再進行第二次挑戰。丁淮則也不再準備撤退。兩軍便這樣僵持起來。一晃又是半個月過去了。在這半個月中。丁淮還是和以前一樣。每天都在訓練士兵。波才也是每天派出斥候打探丁淮軍地消息。


那天和龐德大戰二十多回合地那員武將立即得到了波才地賞識和提拔。成為了第三副帥。這個人就是黃巾軍中有名地大將臧霸。這個消息。也是在那次大戰結束後地第三天丁淮才打聽到地。心中地疑惑也算是沒有了。既然是臧霸。難怪能和龐德戰上二十多個回合。


這一天。波才忽然得到一個消息。廣宗城前突然出現了三萬大軍。而且這支軍隊地大旗上打著一個“右中郎將丁淮”字。並且還有“龐”、“成”等旌旗。根據這種種現象來判斷。是丁淮率領大軍趕到了廣宗城下。


關於這件事情。波才和韓烈地意見不一致。波才認為丁淮確實暗中率領了三萬大軍趕到了廣宗城。而此地只是剩下不到兩萬人。韓烈卻認為這是丁淮地計謀。即使丁淮真地到了廣宗。也不會明目張膽地打著旗號。更何況。這些天發現丁淮軍中每日地灶煙數並沒有減少。而這點正是被波才認為是丁淮故意而為之。


和上次一樣。波才沒有聽從韓烈。這次多了個臧霸地苦勸。依然決定率軍在晚上奇襲丁淮地大營。韓烈和臧霸心知此次波才必然凶多吉少。苦勸無效之下。兩人只能暗中安排。希望能在波才大敗地時候。率軍救援。能夠救得波才一命。畢竟波才對於兩人來說都是有知遇之恩。


到了晚上,竟然沒有一絲月光,天黑的伸手不見五指,十分有利於劫營,波才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還認為這是上天故意給自己一個如此的劫營的機會,心中的那一絲猶豫也因為如此的天黑而蕩然無存了,信心更加堅定。


為了不讓丁淮的士兵發現,這次波才帶領的全部都是步兵,一個騎兵也沒帶,可見波才對於這一仗是勢在必得。


快到丁淮的大營的時候,波才命令全軍停止,派出兩名優秀的斥候前往打探丁淮大營的消息。看來這波才行事還是十分小心的,雖然有時候做事有點衝動,考慮問題沒有韓烈、臧霸嚴謹,卻也不是一個完全冒失之輩。


得到斥候回報,丁淮大營之中沒有任何防備,只有幾個守門的士兵在值班,並且差不多都睡覺了。波才聽後大喜,連忙命令大軍繼續開進,並且行動更加小心了。


距離丁淮大寨只有百步之遙的時候,波才忽然大喝一聲:“弟兄們,殺呀。”率先揮刀殺出,營內突然遭到黃巾軍的襲擊,頓時慌成一團,士兵到處亂跑。正在衝殺間,波才忽然感覺有點不對,總共營內就沒有多少官軍,並且沒有一個是正在睡覺的。


波才明白自己是中了計了,連忙高呼:“馬上撤軍。”


但是,就在波才話音剛落的時候,只見四周忽然陸續亮起無數火把,將大營照得像白天一樣,四周殺來無數官軍,高呼著:“波才波才,真是蠢才。”還有士兵大喊著:“活捉波才。”一起向營內殺出,波才的近四萬大軍被團團圍在了大營之內。


局勢的逆轉,使得黃巾軍不知所措,士氣大跌,加上不斷的有同伴中箭倒地,黃巾軍頓時亂作一團。波才聽到官軍的高喊,更是怒火中燒,幾乎失去了理智,只想找人廝殺,卻忘了怎樣找一個薄弱的缺口突圍。


一面倒的屠殺在繼續著,黃巾軍的數量在不斷驟減,波才也在龐德大刀的威力下,不斷後退,本來武力就不是很高,單挑更不是波才的特長,遇到龐德這樣的猛將豈能還有活命的機會,在第十個回合的時候,龐德大叫一聲,一刀將波才劈成兩半。


就在這個時候,韓烈和臧霸率領一萬士兵前來救援,但是正好聽到龐德的一聲大喊:“波才已死,降者不殺。”


韓烈和臧霸聽到波才已死的消息,知道徒戰無益,急忙下令撤軍。若是韓烈、臧霸晚撤一步,必然也會步上波才的後塵,因為丁淮、成廉在已經埋伏多時,單等韓烈、臧霸的援兵,殊不料,波才的死亡、龐德的大喝,反倒是救了兩人一命。[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6:34
這一戰,波才帶來的近四萬大軍,戰死一萬余人,投降兩萬二千人,可謂是全軍覆沒。韓烈、臧霸率領剩餘的一萬人連夜棄了陽安城,退守息縣,息縣是汝南郡的治所,在這裡還有波才的兩萬大軍,因為新招不久,並沒有帶上戰場,由劉辟、周倉率領在這裡訓練。


就在丁淮大敗波才的同時,朱儶和曹操的大軍也蕩平了陳國,掃除了那裡的兩萬黃巾軍,然後,朱儶和曹操揮師南下,與皇甫嵩合兵一處。由於朱儶和曹操的加入,皇甫嵩的大軍數量上達到了七萬人。


朱儶和曹操帶來了陳國的捷報,這更加刺激了皇甫嵩,於是便不分晝夜的命令士兵強行攻城。由於朱儶和曹操大軍的加入,無形中增長的軍隊的士氣,並且皇甫嵩親自在陣前指揮,眾將士更是不顧生死、前赴後繼向召陵的城頭上沖去。


這個彭脫也算是個將才,面對皇甫嵩大軍的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指揮若定,一個多月下來,召陵城依然穩如泰山。就在皇甫嵩面對城池不高的召陵城不住歎氣,準備放棄強攻的時候,丁淮大敗波才大軍,並且陣斬波才的捷報傳來,皇甫嵩本已疲憊的雙眼登時泛起了紅光。


攻,就是用屍體壘到城牆高,也要把召陵城給我拿下來,這是皇甫嵩的最高指示。朱儶和曹操數勸無效,也只能黯然搖了搖頭,不知道又要死多少將士,一個月下來,已經陣亡了近兩萬士卒,而彭脫只是傷亡了不到一萬。


當夜,彭脫也在召陵縣衙內苦思。


波帥已經戰死,韓烈退守息縣,自己的後路已經完全被截斷,糧草供應也沒了,城內的糧草最多可再支援半個月。先不說糧草夠不夠,單是以皇甫嵩這種不要命的攻法,恐怕再過十天,召陵城就要守不住了。


擺在自己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投降,但是這條路很可能會是一條死路,皇甫嵩此人氣量不大,而且自己在這裡阻擋了他一個多月,並且讓他傷亡了兩萬士兵,自己一旦投降過去,豈能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第二條路,就是馬上撤退,退回息縣,和韓烈合兵一處。現在趁著後路還沒有完全被切斷,自己還有機會撤退,一旦丁淮徹底封住了自己的後路,自己的這兩萬大軍勢必會陷入丁淮和皇甫嵩的兩面夾擊之中。


彭脫在黃巾軍中能成為張角手下最為倚重的十員大將之一,當然不是菜鳥,在這種形勢下,肯定是明智地選擇第二條路了。


但是,即便撤退也不能全軍撤退,不然的話,皇甫嵩的大軍肯定會緊緊咬住自己不松,將自己牢牢拖住,若是丁淮的大軍再聞訊趕來,兩面夾攻,那自己肯定是要死翹翹了,所以還要找一個人不怕死的人守住自己的後面,讓自己能夠安然撤退。


於是,彭脫找了一個自己曾經對其施過恩的手下的一員偏將,將現在的形勢如實告訴了他。這名偏將十分精明,馬上就明白了彭脫的意思,牙一咬,拍拍胸脯,道:“彭帥,末將只要本部的三千士卒,定然能夠在這裡將皇甫嵩大軍擋住一日,彭帥可率大軍連夜突圍。只是,末將的家人日後還請彭帥多為照顧。”


彭脫沒想到此人如此重義,右手重重拍在他的肩膀上,原本準備的一大堆話,此刻竟然激動得說不出一句來,虎目含晶,只說了三個字:“好兄弟”。這個偏將更是感動得一塌糊塗,對彭脫道:“再過半個時辰,皇甫嵩的大軍就要開始再次攻城了,彭帥趁現在馬上率大軍離開,遲則生變。”


彭脫也知道現在不是感動的時候,瞪著通紅的雙眼,對這員偏將說了最後四個字:“兄弟,保重。”便頭也不回的出去了,等到彭脫的身影完全消失的時候,這員偏將用手擦了擦眼角的淚水,挺了挺胸,向城頭上走去。


彭脫的心中也是不好受,算起來這簡直是太不仁不義了,讓別人替自己去死,並且這個人自己還對他施過恩,有點夾恩圖報之嫌。彭脫平素為人也算比較正值,若不是考慮這數萬大軍的生死,彭脫是萬萬不會這樣做的。


因為是不仁不義的事情,肯定只能偷偷進行,不能夠大張旗鼓。不然的話,只靠這三千人,不要說堅守一日,一旦士兵們知道主帥已經連夜逃跑了,留下了他們在這裡白白送死,恐怕兩個時辰也難以堅守。


這員偏將也算是一員悍將,點起了自己的本部兵馬三千人,撤換掉了城頭上值班的士兵,做好了戰死城頭的準備。但凡人在面臨死亡的時候,都會有一種矛盾的心理,也可以說是恐懼的心理,因為死亡畢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在不知道自己將會以何種方式去死的時候。


但是,在東漢的末年,孔孟思想已經成為了當時的宗教的主導,雖然孔孟思想嚴格來說不能說是一種宗教,但是卻能將人的思想徹底洗化。骨氣是孔孟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種思想之一,所謂“死要重於泰山,輕於鴻毛”就是從中演化的結果。


宗教的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能讓一個人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拋卻自己的生命,現在中東地區不斷發生自殺式爆炸最能說明這個問題,伊斯蘭教的信仰非常正統,他們所有的教眾幾乎都可以為了真主而捨棄一切。


孔孟思想的影響在後來的朝代更加厲害,尤其是對一些文人,自刎而死似乎成了中華民族兩千年來,最流行的一種保全氣節的方式。在他們看來,也許只要這樣,才能保存住自己的氣節,證明自己的骨氣,就像古時候的貞節女子,甯死也不能使自己的身體受到玷污是一個道理。


說著說著,話就遠了,咱們還是言歸正傳。


對於這員偏將來說,以三千士兵面對皇甫嵩的數萬大軍的瘋狂進攻,結果只有死路一條。但是,彭脫的信任以及想起當年彭脫是如何將自己一家人從官軍的刀下救出的情景,便成為了他誓死堅守召陵的信念。


結果剛才已經說過了,雖然他抱著必死的信念,抱著報答彭脫的決心,但是卻也只能將皇甫嵩的大軍擋了三個時辰,因為雖然有自己一遍又一遍的激勵,雖然也砍殺了幾個企圖逃跑的士兵,但是還是有更多的士兵選擇逃跑。


最終能夠和他堅守到城池被攻破的也只有他手下的一千親兵,這一千親兵都是他一個一個挑選出來的,又是他親手進行訓練的,在黃巾起義爆發之後,更是跟著自己轉戰各處,是自己最得力手下。


他們幾乎一個個都可以以一當十,如果說黃巾軍中還有精兵的話,這一千人無疑是精英中的精英。在城池被皇甫嵩攻破,被迫進行巷戰的時候,這一千壯士的倒下,竟然換取了皇甫嵩五千士兵的性命。


就在皇甫嵩以三萬士卒的性命為代價,攻下召陵城準備乘勝進擊的時候,忽然聖旨來到,大意是要皇甫嵩、朱儶、曹操立即揮師北上,沿途守軍隨意調遣,接替董卓,進攻廣宗城,務必要在半年之內拿下廣宗城,並將賊首張角殺死。


這正合皇甫嵩的心意,汝南戰事基本結束,波才戰死、彭脫棄城逃跑,丁淮數萬大軍即將到達息縣,汝南戰事不日即將結束。自己這時候趕過去的時候,恐怕丁淮也已經將息縣給攻克了,還真不如去廣宗城和張角一決勝負呢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6:35
隨著南陽、穎川捷報的不斷飛入朝廷,靈帝對於丁淮更是欣賞,沒想到當年自己看重的年輕人如今真是有如此大的出息。於是,靈帝立即下旨,加封丁淮為祁鄉侯,暫時攝豫州刺史兼漢中太守、右中郎將,豫州黃巾戰事可由丁淮全權決斷。


對於靈帝對丁淮的加封,朝堂之上沒有人持反對意見,一是因為丁淮一直以來都是皇上跟前的紅人,從開始的五步成詩,到後來的漢中啤酒,再到現在的捷報連連,那一樣都是讓皇上龍顏大悅的事情。


二是,現在丁淮確實連立大功,黃巾的主力主要就分佈在四個地方:廣宗、南陽、穎川和汝南,如今南陽和穎川的黃巾軍基本都被丁淮消滅了,汝南戰事不日也將會平定,對於這樣的奇功授之以這樣的封賞是應該的,就連張讓等人也不敢說丁淮不該如此封賞,更何況那些比較欣賞丁淮的大臣呢,這時候陽安大捷的喜訊還沒有傳到洛陽。


對於朱儶,則由於在陽翟的大敗,不但損失了兩萬士兵,而且差點影響到整個戰局。靈帝甚是惱怒,本應該被誅殺,卻被大將軍何進勸下,畢竟前方可用的將領不多,於是靈帝命其戴罪立功。


有了這次的掃平陳國黃巾的功勞,朱儶也可以功過相抵了。


關於皇甫嵩,靈帝原本是想讓其將兵權交給丁淮,繼續任北地太守的。


就在靈帝還沒來得及將話說出口的時候,太尉楊賜出班道:“陛下,如今南陽、穎川黃巾戰事已經平定,有右中郎將丁淮的大軍在豫州,汝南戰事必定不過數月也會結束,豫州黃巾如今已經不成問題。只是這冀州廣宗的戰事雖然前有盧植,後有董卓,卻一直不如人意,以老臣看來,不如命令左中郎將皇甫嵩、南中郎將朱儶和騎都尉曹操揮師北上,進軍廣宗,另外陛下可從各處徵調兵馬趕赴廣宗進行支援。如若不然,張角隨時都可能以夾勝之師攻我洛陽,那時勢必會天下震動。”


楊賜的話音剛落,大將軍何進出班道:“陛下,楊太尉此言甚是有理,廣宗城一日不破,張角一日不能授首,黃巾賊患便一日不能平復。如今各處戰事基本平息,但是我軍在廣宗城卻一直敗報連連,久之,必然會使黃巾賊兵士氣大漲,我軍士氣大跌,于戰不利。而且,一旦廣宗戰事再次失利,勢必動搖我大漢根本,陛下可先令皇甫嵩、朱儶、曹操三人率軍或攻或圍廣宗,一旦豫州戰事完全結束,讓右中郎將丁淮率領大軍支援,則廣宗城必然可下,張角也難逃一死,黃巾自可平定。”


大將軍何進的這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就連太尉楊賜聽了都不住點頭,同時感到自歎弗如,更加是驚訝于萬萬沒想到這個屠夫出身的何進竟然有如此縝密的想法,並且暗合兵法,看來自己以前還真是小瞧他了。


其實,這番話那裡是何進自己想出來的,是何進府中的一個幕僚教給何進的,不然,一個殺豬出身的屠夫,連私塾都沒進去過幾天,豈能想出這樣完善的計畫。究竟這個幕僚是誰,後面會介紹到,在三國歷史上此人在曹操手下可稱得上一級謀士,此處就暫且不說此人的名字,恕黃山在此先賣個關子。


何進的這番話一說出口,楊賜首先表示贊同,然後其他大臣紛紛附和,造成了一面倒的情況。張讓等人在這個關節眼上,倒也不敢輕易發表反對意見,因為何進的話說得太對了,任是誰都是採納的,更何況靈帝還不至於昏庸到分不清好壞的程度。


就在皇甫嵩接到聖旨的五天后,丁淮的大軍已經來到息縣城外的五十裡處,而聖旨也正好到達這裡。


靈帝終於還是讓皇甫嵩率軍前往廣宗了,這是丁淮接到聖旨後的第一個想法,皇甫嵩此去廣宗之後不久,張角就會病死,廣宗黃巾群龍無首,很快便被皇甫嵩擊敗,張寶、張梁兄弟二人也在隨後戰敗身死。


現在已經是八月了,距離張角病死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了,丁淮望著頭頂的明月,微微歎了一口氣。


忽然,丁淮想到自己曾經和張角的小女張甯定有婚約,只是不知道張甯現在是否在廣宗城內,更不知道一旦廣宗城破張甯能否逃得性命,如果等自己滅掉汝南黃巾,揮師北上的時候,恐怕也會在廣宗城破之後了。


正在這時,忽然斥候來報,說是彭脫放棄了召陵,率軍正向息縣方向而來,兵力不過兩萬。


丁淮此時正為如何攻下息縣而頭疼,聽到這個消息,精神不禁一振,一個絕妙的計畫已經在腦海中成型了。


彭脫從召陵狼狽逃出,卻也不敢行軍太快,畢竟丁淮的五萬大軍就在前方,一個不小心,很可能會全軍中伏。一路上,彭脫派出了大量的斥候,不斷在前方探路,並且將大軍分作三段,一旦中伏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雖然已經是很小心可,但是彭脫遇到的卻是善於設伏的丁淮,最終還是沒能逃脫大軍中伏的噩運。就在距離息縣已經不遠的襄信縣,彭脫被丁淮大軍伏擊,全軍覆沒,戰死五千,投降一萬五,沒有一人逃脫,就連彭脫也身死此處。


襄信縣在息縣的東北方,彭脫繞道襄信縣也就是因為丁淮大軍駐紮在息縣的北方,若是從召陵直接南下,必然要和丁淮大軍遭遇,所以彭脫才有繞道息縣之舉,沒想到還是逃脫不掉丁淮的埋伏。


韓烈、臧霸自從退守息縣之後,一方面加固城池,一方面日夜募兵、練兵,希望能夠在息縣堅守時間長久一點,等待廣宗戰事的變化。兩人更是日夜輪流在城頭值崗,兩人都是將才,心思甚密,使得息縣的防守甚是嚴密,幾乎連只蒼蠅也難飛進來。


但是,這一日,東門忽然奔來了一列黃巾敗兵,接到報告的臧霸連忙趕到東門,人數大約有五千余人,個個都是丟盔卸甲、狼狽不堪,隊形散列,甚至於很多士兵手中沒了兵器,一看就知道是剛吃過敗仗的隊伍。


臧霸趕到的時候,負責東城的副將正在和城下帶隊的黃巾首領理論,也就是關於要不要打開城門,放這些人進城的問題。出於小心謹慎,擔心隊伍中有奸細,這位副將不敢打開城門,但是城下的士兵卻不願意,紛紛罵起來。


正在這時候,遠處忽然塵土飛揚,好像有大軍正向這邊開來。如此以來,城下的士兵更是害怕,罵得更加難聽,連剛到東城的臧霸聽了都不禁眉頭緊皺。


見此情形,臧霸也是感到十分為難,不敢擅作主張,畢竟彭脫中伏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息縣,這些人必然是死裡逃生的彭脫手下的敗兵,於是臧霸派人急報韓烈。


等韓烈到來的時候,城下的形勢已是十分緊急,官軍的大軍馬上就要達到城下,這五千士兵勢必會被官軍全殲。韓烈向來愛兵如子,雖然明明知道這五千人中很可能會有丁淮安插的奸細,韓烈還是命人打開城門將他們放進城來。


在韓烈來想,這五千人中奸細畢竟只有少數,只要自己派人將他們隔離,慢慢排查,不難找出奸細。還有一點,這五千人對於韓烈目前的兵力來說,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若是能再有這五千人的加入,息縣的防守會更加堅牢。


經過仔細的審問和排查,韓烈的確從這五千多人中查出了十多名奸細,並將他們一一處死,這些奸細大多是被別人舉報出來的,所以排查工作並沒有進行多久。


奸細被一一處死,韓烈便收攏了這五千余人的敗兵,似乎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不料,十天后的一個夜晚,正值韓烈值崗。西門傳來了陣陣喊殺聲,開始的時候聲音不大,沒過多久,喊殺聲如震天般響起。


韓烈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那五千人中還有奸細沒有被自己查出來,西城門必然已經陷入了丁淮的手中,在兵力不佔優勢,士氣也不佔優勢,大將也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自己只能選擇率軍逃走,息縣不可再守,汝南也不復為自己所有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6:37
息縣之戰之後,韓烈和臧霸猶如喪家之犬,率領僅剩的八千士卒,倉皇逃往袞州東郡,投奔了卜已。因為對於韓烈、臧霸來說,現在也只有東郡的卜已可以投靠了,其餘各處的黃巾軍,大股的幾乎都被丁淮、皇甫嵩等人消滅了,小股的也被敵方官府和豪強聯手滅掉了。


現在規模較大的也只剩下廣宗城的張角主力和剛剛在袞州東郡扯起造反大旗的卜已,卜已之所以在黃巾起義眼看就要失敗的時候才在東郡扯起一個六萬人的大軍,擊殺了東郡太守,佔據了濮陽,純粹是張角的授命。


張角原本在大敗董卓的時候,馬上準備夾勝揮師進攻洛陽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徹底完全打亂了張角的計畫。深通醫術的張角,也感覺到了自己的這個病乃是不治之症,自己必然命不久矣。


眼下的形勢對黃巾軍十分不利,自己雖然大勝董卓,解了廣宗之圍,卻是因病只能固守廣宗城。而汝南、南陽的黃巾軍主力基本都被官軍消滅殆盡,使得廣宗已經成為了一座孤城,若不是冀州富饒,糧草問題不需多慮,恐怕自己用不多時便已敗了。


想到汝南、南陽三郡的戰事,張角不經想到了皇甫嵩來,這次三郡的黃巾主力之所以敗的如此之快、如此之慘,看來主要還是皇甫嵩的問題,當然,張角並不知道乃是丁淮所為。如今又得到皇甫嵩揮師來攻廣宗的消息,張角不得不帶病小心應付,唯恐一個不慎,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以張角的才能,也並非是看不出此次失敗的本質原因,一是因為倉促起義,各項準備工作還不盡到位,不免有手忙腳亂,二是黃巾軍中雖然將領不少,但是真是能像丁淮、皇甫嵩這樣的獨當一面的將才卻是鳳毛麟角,只有三個人還算可以,一個是張曼成,只是太過於急功近利,一個是波才,但是卻是遇事不穩。另外一人就是馬相了,但是唐周高密之後,馬相為了躲避朝廷的追捕,被張角安排在了益州以為後應,只是讓張角沒想到的是這幾大戰區都是兵敗如山倒,張角直後悔為何沒將馬相留在身邊,如今,為了博上一博,張角一面安排卜已在東郡起事的同時,還派人將馬相召回,以備後用。


其實,黃巾軍中真正能稱得上是將才的不僅有張曼成、波才、馬相三人,韓烈和臧霸兩人的才能只在張曼成、波才、馬相之上,只是以張角的地位來說,這兩人他自然是不認得,不然的話,這三處的戰事的結局恐怕會和現在完全不同。


一旦丁淮結束汝南戰事,率軍到達廣宗城下,同皇甫嵩合兵一處,自己將會再無任何翻身機會。唯一的辦法是讓另外一人在其他地方提前舉事,將丁淮的大軍吸引過去,自己全力對付皇甫嵩,才可能會增加幾分勝算。


但是自己手下現在幾乎沒人可派,張牛角、管亥是自己手下的頭號大將,武藝雖然高強,但是要單獨領軍作戰卻是不行,再說兩人還需要負責保護自己的安危,不能隨便離開。而自己的兩個弟弟張寶、張梁中,張梁是一個大老粗,只會打仗,不懂帶兵,不可委以重任,而張寶雖然頗有謀略,但是畢竟一直在自己的呵護下成長,並沒有真正單獨帶過兵,在這緊要關頭,張角卻也不敢冒這個險。


現在可以選擇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褚燕,一個是卜已,在剩餘的大將中只有這兩個人才能稱得上智勇雙全,但是最終張角決定讓卜已去完成這件事情。兩個原因,一是褚燕現正在廣宗城內,不好脫身,卜已現在就在袞州東郡,一直以來,卜已就負責東郡的事務。


二來,官軍防守嚴密,褚燕要想突圍不是一件易事,很可能會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很可能會讓官軍有所警覺。就算能夠突圍出去,褚燕之前並沒有負責那個地方的事務,只能從頭開始,現在時間不等人,不如卜已一直就在袞州東郡,已有實力,數日內便可起義。


接到張角的手書後,卜已的神情不禁凝重起來。


雖然卜已還沒有正式拉起反抗的大旗,但是現在各地的情況卜已卻也知道的清清楚楚,目前的黃巾軍看似強大卻只是在苦苦支撐局面,不出數月,必然會煙消雲散,自己這時候拉起一支數萬人的隊伍卻是不難,但是也只是杯水車薪,改變不了目前的現狀。


但是,張角畢竟是自己母親的救命恩人,若是沒有張角的出現,自己的老母恐怕早已過世多年了,想到這裡,卜已歎了口氣,心中暗暗下定了決心,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雖然明明知道此舉必敗無疑,但是為了報恩,卜已還是情願一試,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卜已對自己充滿自信。


卜已原本是袞州東郡的大財主,其為人樂善好施,常常救濟當地窮苦老百姓,被當地百姓稱為卜善人。卜已也是一個遠近有名的孝子,但是六年前,卜已七旬的老母得了重病,卜已雖然遍請名醫,卻都沒什麼效果,直到有一天張角的登門自薦,才算是挽回了卜已老母的一條性命。


卜已對張角當然是感激萬分了,欲以千金作為報答,然而張角卻是分文不取。張角行醫的風格卜已是知道些的,對於窮人分文不取,但是對於他這樣的財主向來是能殺多少就殺多少,是以這次張角的舉動讓卜已十分不解。


張角這樣做,當然有他的理由。卜已原本是袞州東郡的校尉,統領東郡兵馬,其練兵頗有一套,而且在軍中深得軍心。這些情況張角早就是了解的清清楚楚,並且也是早就想拉攏此人,只是一直沒有機會,這次卜已老母生病正好給了張角一個機會。


由於卜已原本就是心善之人,從平時其經常接濟窮人就可以看出一二,而太平道也是為窮人治病不收分文,使得卜已對太平道一直都頗具好感,再加上張角的有意拉攏之下,卜已最終加入了太平道,成為了張角手下十大心腹之一,因為卜已家在東郡,所以東郡的事務便由卜已負責,也有數年的時間了。


張角的這次起義主要集中在了冀州、豫州、荊北等地,袞州地的黃巾軍被張角作為了以後的一支奇兵,若是起義順利異常,這支奇兵自然就不會被派上用場,只有在危機的時刻,張角才會不得不動用這支力量,以作最後的反撲。


卜已看過張角的書信後,馬上將信燒掉,然後將自己關在書房整整一天,連午飯都沒有吃,下人也不敢打擾,都知道這是卜已的習慣,只要是遇到了什麼重大事情,卜已都會將自己關在書房一天。


果然,直到戌時的時候,卜已才從書房內走出來,匆匆命下人弄了點飯,吃過之後,卜已便去安排一切了。


這是一條不歸路,當初張角也曾對自己說過,若是通知自己起兵的時候,也就是此次起義即將走向滅亡的時候,自己的這支奇兵或許會是整個起義的轉捩點。所以,卜已不能不做最壞的打算,先將自己的老母、妻兒進行妥善的安頓,自己才能毫無牽掛地去走那條不歸路。


按照張角原來的安排,卜已在東郡早已準備數年,所以短短數日之內,卜已便已經拉起了一個六萬人的隊伍。東郡太守成煜顯然沒有任何防備,措手不及,還不及組織軍隊反抗,便被卜已將濮陽城攻了下來。


在卜已取得東郡的半個月後,韓烈和臧霸帶領著息縣的一萬敗兵倉皇逃到了濮陽,和卜已的大軍會合在一起,更讓卜已的軍勢大振。卜已趁機又在袞州招募了兩萬人,加緊訓練,以抵禦即將到來的丁淮大軍。


在結束息縣的戰鬥之後,丁淮又收降了兩萬人。丁淮將這兩人萬送到宛城交給高順,然後再從宛城調來三萬五千精兵,使得自己軍隊的數量達到了八萬。大軍到齊之後,丁淮下令休息一天,然後向東郡方向開拔。


丁淮先讓快馬將汝南的捷報送到洛陽,然後請旨進軍東郡。丁淮和龐德、成廉率領大軍慢慢向東郡開進,在走到陳留郡陽夏縣的時候,聖旨到達,靈帝先是對丁淮進行了一番褒獎,然後同意其進軍東郡的請求,並許下功勞暫且記下,待黃巾平定之後再行封賞的承諾[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6:38
七日後,丁淮的大軍到達了濮陽城下,在城外三十裡處,丁淮安下了營寨。


濮陽城城池高大,加上丁淮這次的行軍速度不算快,而且在路上丁淮便已經得到了報告,韓烈、臧霸兩人率領息縣的一萬敗兵逃到了濮陽,和這裡的卜已會合一起,所以城內的準備應該是十分充分,這一仗並不好打,也許應該是丁淮進入三國以來,將要經歷的最艱難的一次攻堅戰。


漢末的黃巾大起義看似規模宏大,而且參與造反的人數極多,但是卻並不是十分可怕,鎮壓起來並不太困難。究其原因呢,應該有兩個。


第一,儒家思想的成功是在漢朝,儒家思想是被歷來統治者用來維護自己統治的最有利的思想工具,其想講究君權神授,天命所歸,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成為皇上的,所以幾乎沒有人敢對於皇權進行挑戰。張角的黃巾大起義雖然是造反,是對皇權的挑戰,但是參與其中的百姓卻並不是抱著要推翻漢朝的統治的思想,只是由於漢朝的腐敗導致的生活窘迫,為了生計,更重要的是受了太平道思想的蠱惑,才不得已參加造反。


第二,黃巾軍的數量雖然眾多,並且曾令漢朝政府一時措手不及,但是,黃巾起義並不像後來朝代的諸多起義那樣,逐步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拉攏民心,並不斷擴大,直至推翻當朝統治為止。而黃巾軍基本以搶掠為目的,只是佔據一些州郡的重要城鎮,對於周圍的小縣城等只是搶掠一下,並不派兵駐守。這也就是為什麼丁淮攻下了宛城,就能結束南陽的戰事,攻下息縣,汝南的戰事就平定了的原因。


雖然濮陽城易守難攻,但是只要能將這座城池拔下,東郡的戰事也就可以完全結束,黃巾起義的戰火基本就可以被消滅殆盡了,而丁淮也就可以率領大軍前往廣宗,協助皇甫嵩對張角的最後一戰。


丁淮在望向濮陽城的城頭的時候,心中已經知道這一仗的艱難,也許經歷幾次的交鋒,韓烈和臧霸應該不會再出城與自己進行作戰了,這一次恐怕必須要進行自己一直以來不願意使用的強行攻城了。


按照以往的習慣,丁淮第二天仍舊是率領大軍來到濮陽城下,列好隊形,向黃巾軍發出挑戰的信號。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因為雙方兵力相當,若是敵人不敢出城應戰,則對於敵方軍隊的士氣是個不小的打擊。


丁淮算准了卜已這一次必然會領軍出來迎戰,因為雙方兵力相當,甚至於黃巾軍的兵力還要高於官軍的兵力,所以卜已是不會看著自己軍隊的士氣在開始的時候就受到打擊,而且只是聽韓烈、臧霸說丁淮此人如何厲害,卜已並沒有和丁淮接觸過,心中頗有不服之意。


卜已無疑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將才,手下的六萬大軍並不像丁淮之前對陣的那些黃巾軍一樣,而是有著和自己手下官軍基本相同的軍紀和鬥志,而且就在韓烈、臧霸到來之後,卜已已經又在城內招募了兩萬新軍,正在加緊訓練。


果然如丁淮所料,卜已親率大軍出城迎戰。


兩軍對陣,看到丁淮所率軍隊軍紀嚴明,士氣高昂,卜已不禁心中暗暗佩服,難怪趙弘、波才、彭脫,韓烈、臧霸他們一敗再敗,單從士兵的素質上來看,丁淮此人確實不簡單。而看到卜已的軍隊品質竟然不比自己差多少,丁淮心中在對卜已暗中讚賞的同時,更是心憂這場戰鬥的艱難恐怕會比自己預想的要難上許多。


似乎比較有默契,當龐德出陣挑戰的時候,韓烈揮舞著大刀迎了上去,成廉出陣挑戰的時候,則由臧霸接住,四員大將在陣中殺將起來。經過多次交戰,大家的實力差不多,所以四十多回合過去了,四人在場中依然是勝負難分。


由於韓烈、臧霸的存在,丁淮原本也沒有想在這一仗上做什麼文章,自己更沒想出手,只是讓龐德和成廉舒展一下筋骨罷了,所以在四人大戰了將近一百回合的時候,丁淮選擇了鳴金收兵,雖然韓烈已經開始處在了下風,臧霸更是已顯狼狽。


明明看到龐德和成廉已經完全佔據了上風,卜已實在想不明白丁淮為何會在這個時候選擇收兵,自己也已經做好了繼續派人協助韓烈和臧霸的準備,既然對方鳴金,也正合了卜已的心意,韓烈、臧霸更是長舒了一口氣。


丁淮大帳之內。


成廉首先道:“主公今日為何鳴金收兵,再有十個回合屬下定能將那臧霸斬于馬下。”由於自己已經完全處在了上風,所以成廉對於丁淮的突然鳴金甚是不解,再說成廉是跟隨丁淮最早的大將之一,說話自然比龐德要隨便一些,成廉這番話也是龐德心中正想問的。


丁淮微微一笑道:“孝行不要心急,雖然今日你和令明已經完全佔據了上風,但是卜已也已經準備安排人手上前相助韓烈、臧霸二人,我軍卻已經沒有大將可派。再說,卜已大軍的素知不似其他黃巾,對於此仗來說,我軍也不可能完全佔據上風,一旦混戰起來,難免會有損傷,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我等需以奇計取勝。”


龐德點了點頭,心中十分贊同丁淮的說法,道:“主公,以德來看,經過前幾次的大敗,韓烈、臧霸二人似乎變得更加小心,若是想用計,恐怕這二人不會再中計,所以主公需在卜已身上下功夫。”


丁淮贊許地點了點頭,道:“令明所言正是,無論我軍此次如何誘惑,韓烈、臧霸二人絕不會再上當,只是我看卜已此人也非易輩,據我軍情報所知,此人的謀略更在波才之上,恐怕此次的濮陽之戰將會是一場惡戰。”


成廉道:“既然如此,主公還需將伯平從宛城調回,同時將宛城的大軍調來數萬,我軍方能進行強攻。更何況,伯平訓練陷陣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這一次正可以讓陷陣營大展身手,看看威力如何。”


成廉的話正好說中了丁淮心中所想,丁淮也是早有此意,道:“孝行之言正合我意,如今南陽的黃巾已經平定,宛城已經無須重兵把守,留守兩萬足矣,可派人持我書信令伯平立即率領四萬大趕到濮陽。”


當下,丁淮便立即修書一封,派人快馬送到宛城。


接下來的幾天,丁淮不再到城下挑戰,而是和以前一樣,在營中訓練起士兵來,專等高順到來,便開始強攻濮陽城。除此之外,丁淮還派人秘密製作大量的攻城器械,準備血戰濮陽城。


此次的濮陽之戰和以往不同,丁淮不能在這裡耗費太多的時間。現在已經是九月,距離張角病死還有一月的時間,有張角在,皇甫嵩必然不是張角對手,若是張角死去,廣宗城必然堅守不了多久,所以丁淮必須在張角病死之前率軍趕到廣宗,唯一的方法便是依託強大的兵勢強行攻下濮陽城。


卜已當然不會知道丁淮的想法,更不知道丁淮已經派人前去宛城搬兵,對於丁淮的舉動很是詫異,雖然聽韓烈、臧霸二人說過,一旦丁淮開始訓練士兵必然是已經有了什麼破城的良策,在和趙弘、波才對戰之時,丁淮都是玩的這種把戲。


卜已雖然不太相信丁淮能有什麼辦法在短期內攻破這堅如磐石的濮陽城,但有鑒於趙弘、波才的前例,卜已也不得不更加小心,命令手下九萬大軍分為三輪,嚴加防守,自己和韓烈、臧霸輪流當值,唯恐丁淮突然攻城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6:38
十日後,高順率領四萬大軍風塵僕僕的趕到了東郡,和丁淮的大軍匯合在了一起,使得丁淮的軍勢大振,已經達到了十二萬之眾,並且這些士兵幾乎都是經由高順直接訓練過,雖然訓練的時日不長,但是戰力早已不同以往,甚至於比起卜已的士兵還是要強出一些的。


丁淮大帳之內。


得到高順訓練出兩千人陷陣營的消息,丁淮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對高順道:“有了伯平手下的這兩千陷陣營,我軍將如虎添翼,濮陽城不久便會是我囊中之物。到時候,伯平當為首功。”


高順沒想到丁淮會對自己訓練的還沒有經歷過戰場的這兩千陷陣營如此推崇,心中頗感意外,對丁淮道:“主公,這兩千人訓練時日尚短,並沒有達到順期望的目標,若能再給順三個月的時間,必然再無任何問題。”


丁淮知道高順乃是忠義之人,從不說謊言,但是時間已經不允許丁淮再等下去了,歎了一口氣道:“非是我不給伯平時間,實在是時間不等我呀,我軍若是不能在二十天之內拿下濮陽城,廣宗之戰我等便再也插不上手了。”


高順心中一動,道:“主公是指”


丁淮點了點頭,又歎了口氣道:“我夜觀天象,發現張角還有不到一個月的壽命,若是張角在廣宗城,必然固若金湯,若是張角死去,皇甫嵩的大軍很快就會攻克廣宗城。黃巾之亂雖然我軍戰功累累,但是最大的功勞便在廣宗,所以我們必須在二十日內拿下濮陽,然後進軍廣宗。”


龐德、高順、成廉齊聲道:“我等拼死為主公拿下濮陽。”


高順大軍的到來的消息自然瞞不過卜已,並且卜已自然也明白了丁淮下一步必然是強攻濮陽城,由於一直以來丁淮都沒有使用過攻城這種方式,所以卜已、韓烈、臧霸並沒有過多的準備守城器具,面對即將攻城的十二萬大軍,三人顯得有點忙亂。


丁淮當然不會給卜已太多的時間去準備守城器具,在高順大軍到達的第二天,丁淮便率領大軍來到濮陽城下,將濮陽城的四門團團圍困,丁淮在東門,龐德在西門,高順在南門,成廉在北門,做好了充分的攻城準備。


由於攻城之前,官軍早就在四面排好了陣形,所以卜已也將手下大軍分佈在四門,東門有卜已負責,西門有韓烈負責,臧霸負責南門,龔辟負責北門。東門三萬人,其餘三門都是兩萬人,可見卜已對丁淮的重視程度。


而這次丁淮可是全軍出動,十二萬大軍被分成四隊,四人分別率領一隊,各是三萬人。


“擂鼓手”,在丁淮的一聲大喝下,一面安放在一個帶有木輪的滑車上的巨型戰鼓被緩緩推出,一個彪形大漢手持鼓錘,開始有節奏的敲打這鼓面,發出“咚咚”的進軍的號令,頓時濮陽城四周好像有無數的戰鼓被同時擂響,此起彼伏,交響出一片鼓聲大陣。


隨著鼓聲的響起,濮陽攻防戰拉開序幕,此時已是殺伐四起,喊聲震天,濮陽城的四周都有數幾千衣甲鮮明、手持巨型盾牌的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從這些士兵的身上可以看出丁淮大軍的士氣十分高昂。


這些士兵沖到距離城池還有五十步遠的地方,便不再前行,快速蹲了下來,一個個都是高舉大盾,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盾陣。城池上不斷有亂箭飛過來,但是紛紛都是落在盾牌上,發出清脆的金屬的碰撞聲。


接著,又是一隊數千弓箭手,快速沖了上去,躲在盾手後面,一個個搭弓射箭,一時大片箭雨往牆上飛來。這種弓箭手所持的弓箭和一般的弓箭不同,弓和箭差不多都要比普通的弓箭大一半,所以,射程也就遠了許多,在同樣是五十步的範圍內,射到城池上的弓箭的力度要強許多。


但是,這種弓箭有一個缺點,對射箭的人的臂力要求比較高,一般的士兵拉起這樣的強弓是有很大難度的,雖然這些弓箭手經過高順的特別訓練,在連續射出二十支箭之後,也都是無力再舉弓了,即使如此也讓四門的黃巾軍付出了近兩千人的代價,更是打擊了守軍的士氣。


丁淮見箭射的差不多了,於是命令巨型鼓的鼓手擂起攻城戰鼓,頓時盾牌手和弓箭手開始向後撤去之後,攻城大軍便如潮水般湧了過來,開始全力攻城。丁淮軍的裝備還算是不錯,攻城士兵不但每人手拿一把朴刀,同時還能配上一面盾牌,用來擋住城池上飛下的弓箭,以及在跨上城頭的時候抵擋敵方士兵刀矛的攻擊。


四門的情況相差不多,幾乎都是官軍目前佔據上風。東門,卜已見箭矢明顯減少,並且又不能給對方構成威脅,想也不想,本能直覺反應,卜已以極其雄壯聲音大聲吼道:“停止射箭,準備滾油,沸水,落石。”


卜已的話音落完,只見丁淮陣中突然再次沖出一隊三千多的弓箭兵,其實就是剛才那些用強弓射箭的那些士兵,這次又是全副武裝,拉弓往城牆射來,每人射出了三支弓箭,便自動撤回陣中。然後陣中再沖出一隊士兵,推著一根巨型圓木做成的沖車,向城門撞去,後面無數手持盾牌和朴刀的士兵如螞蟻一樣緊緊跟上。


四門的情形基本相同,兩軍攻防戰終於拉開序幕。而那隊強弓手也被分成了五隊,每隊六百人,每人射出十支箭,第一隊一旦射完十支箭,早就等在後面的第二隊會馬上搭弓繼續,同時第一對退回陣中休息,第三隊來到第二隊身後,等待第二隊將十支箭射完。


如此的交替射箭,又是五隊,連環不斷,給城頭的守軍造成了不小的威脅,而這種威脅也只能等到丁淮的士兵登上城頭才能解除。


卜已身先士卒,率領守城士兵緊守在第一線上,和眾士兵冒著無數飛箭用力來推雲梯。


雲梯倒下的同時,攀到一半或者幾乎快要爬到城頭的士兵驚叫著從半空中跌落,有的當場就摔死了,有的摔得斷手斷腳。但是,官軍幾乎沒有一人感到害怕,一個個更是前赴後繼。雲梯剛剛倒下,便有許多士兵不顧生命之危將它重新立起,在緊鑼密鼓中,繼續攀爬。每一面城門都有近二十個雲梯,終於有對方士兵登上城頂,憑藉盾牌的優勢雖然能夠躲過城頭士兵的攻擊,但是在剛踏進城頭上便被四周無數的黃巾軍包圍殺掉,屍首也被仍到了城下。


這時候,黃巾軍不知從那裡弄來了一鍋鍋的滾油沸水,並且將這些滾油沸水澆下去,倒在了攀城士兵身上。頓時,這些士兵慘叫著落下雲梯,摔死的也就解脫了,沒有摔死的則在城下不斷的翻滾著,發出痛苦的嚎叫,令人聽了毛骨悚然。


卜已還命令士兵又搬來巨石來砸雲梯,城下一時間慘叫連篇,淒聲不斷,血肉橫飛,個個死狀相當可怕,官軍一波倒下去,又一波踏著同夥的屍體爬上來,個個神情麻木,勇不懼死,黃巾軍也決不手軟,殺人如麻,同時傷者也被源源不斷的運到城裡救治。


與此同時,注意到了城上的滾油,幾乎丁淮、龐德、高順、成廉同時下了一個命令,命令強弓手將弓箭換成火箭,向城頭冒煙處射去。果然,這些冒煙處就是城頭黃巾軍的滾油沸水的大鍋,由於強弓手的射程遠,大部分火箭都是落在了鍋中,燃起了一片熊熊大火。


本來將這些大鍋藏在後面就是防止官軍的火箭的,只是卜已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官軍竟然有射程如此之遠的強弓,頓時措手不及,連忙命令救火隊滅火。但是這些大火無疑打擊了城頭守軍的士氣,同時使得官軍的士氣大增,由於顧慮到身後的大火,南門稍一鬆弛,竟被近百名官軍登上了城頭,若非臧霸拼死擋住了繼續攀緣的官軍,恐怕當時南門就守不住了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6:39
濮陽攻防戰進行相當慘烈,天空中不時飛來飛去箭矢,城牆上刀光劍影,流出的鮮血染紅了石牆,幾乎個個雲梯上端,都有兩方的士兵賣命搏殺,但是無論官軍殺死了多少撲過來的黃巾士兵,即使踏入了城頭,最終還是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濮陽方圓十裡之內,都可聽擂鼓聲、喊殺聲。


雙方死亡人數開始節節攀升,單從死亡數位上來看,守城的黃巾軍並沒有處於優勢,因為雙方死亡人數幾乎相當。而首次經歷這種大規模的奪城攻防戰的丁淮更是熱血澎湃,剛開始的於心不忍的感覺早已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卻是激情蕩漾。


四門之中,東門、四門、北門的攻勢較猛,只有南門的攻勢相對弱一些。由於龔辟一開始把守北門,幾乎難以抵擋成廉的強大攻勢,被卜已調到了攻勢較弱的南門,而北門換成了原來負責南門的臧霸,堪堪將成廉的攻勢壓下去。


接下來,雙方各以矢石火器互相攻擊,城頭上外牆上,均有撞擊過的痕□,不過沒損大致結構。由於濮陽城的守城器械準備不足,面對持續了近兩個時辰的官軍的強大強弓的攻勢,幾乎無可奈何,死在這種強弓下的士兵不斷增多。


就在卜已認為濮陽成難以再堅守一個時辰的時候,忽然丁淮軍中想起了鳴金,頓時,四面的官軍再次如潮水般退去。看著官軍退去,卜已不禁一屁股坐在地上,扔掉了手中的鋼刀,大口喘著氣,擦了擦額頭的血水和汗水,心中暗叫一聲僥倖。


晚上,卜已顧不上一天的疲勞,和韓烈、臧霸分析今日丁淮大軍攻城的情況,總結出一個規律,東、西、北三門的攻勢非常強,只有南門的攻勢相對弱一些,所以卜已便有將南門的士兵抽調一些以補充其他三門的想法,但是韓烈和臧霸卻堅決反對,認為這是丁淮的詭計。


今日只是丁淮大軍的第一次攻城,卜已也擔心這是丁淮故意為之,既然韓烈和臧霸強烈反對,卜已也就沒有很堅持自己的想法,準備再觀察兩天再說。若是一直是這樣,則證明指揮南門的高順不善於攻城,就可以將南門的兵力調撥到其他三門。


第二天的情況和第一天基本上差不多,只是今天丁淮大軍的攻勢似乎更加猛烈,官軍們捨生忘死,無一後退,前一波倒下,後一波馬上就跟上。丁淮更是在東門親自擂鼓,使得士兵們士氣高漲,全不畏死。


東門、北門、西門的情況萬分危機,丁淮在東門親自擂鼓,北門的成廉和西門的龐德更是身先士卒,親自攻城,雖然沒能登上城頭,卻也極大的激勵了士兵,使得大量的士兵登上城頭,和黃巾軍展開了近身戰,雖然沒能將城頭佔領,卻使得東、西、北三門的情況變得異常緊張。


只有南門的攻勢不強,也不能說是一點都不激烈,但是對於東、西、北三門的情況來說,負責這裡的龔辟卻是異常的輕鬆。龔辟並不是三國名將,但是他也看出了高順的指揮絕對不當,好像攻城並不是高順的強項,即使如此何寬也不敢掉以輕心,沉著應付著官軍的一撥一撥的進攻。


第二天和第一天的戰果基本上差不多,雙方的傷亡基本相當,兩天下來,官軍戰死八千,重傷三千,輕傷六千,黃巾軍戰死七千,重傷兩千,輕傷五千。單從兩天就達到了如此的傷亡數位來看,就可以想像出當時的戰況是多麼慘烈。


經歷了兩天的攻防戰,又聽到了何寬的彙報,卜已終於決定將南門的士兵抽調六千人來補充其他三門的傷亡,韓烈雖然隱隱約約覺得這樣做好像有什麼不對,卻也說不出到底那裡有問題,於是也不再勸卜已。這樣一來,東門、西門、北門的兵力得到了補充,分別達到了兩萬六、兩萬、兩萬一,而南門卻只保留了一萬兩千人,其中這一萬兩千人包含了那五千輕傷的士兵。


第三天,還沒等丁淮開始攻城,黃巾軍的調整便被敏銳的高順發現了,高順急忙派人報告給丁淮。丁淮大喜,這卜已果然中計了,丁淮馬上命令高順,東、西、北三門會全力攻城,在一個時辰後,高順率領兩千陷陣營攻城,務必拿下南門。


原來,這兩天的攻城情況便是丁淮和高順他們早就擬定好的,若是一開始可就使用陷陣營攻城,成功了還好,若是一旦不能成功,不但陷陣營的實力被暴露,敵人會更加防備,而且對本軍士氣也是一個打擊,所以丁淮才會命令士兵猛攻東、西、北三門,並讓高順故意指揮不當,使黃巾軍以為高順不善攻城,而將防守重心轉移到其他三門,甚至於將南門的兵力調撥到其他三門,沒想到卜已果然中計。


普鋪天蓋地的飛箭,奮不顧身的士兵,風雲變色的強大攻勢,使得卜已、韓烈、臧霸三人已經將全部精力完全投入到了各自負責的城門的防守,他們沒有想到南門的形勢現在已經是十分嚴峻了。


陷陣營果然是攻城陷陣的精兵,他們不但身手矯健,而且善於躲避城頭士兵射出的箭和擲出的石頭、滾木,並且他們的盔甲甚是堅硬,城頭士兵的刀槍基本上對他們造不成致命的傷害,並且這一次的攻城是高順親自率領,高順口銜鋼刀,雙目注視著城頭士兵的舉動,不時左閃右躲,避開城頭士兵的襲擊,在快到城頭的時候,高順右手緊握鋼刀,一刀刺進將城頭的士兵的肚子裡,然後右腳用力一蹬,躍上城頭。


躍上城頭後,高順並沒有向前沖,而是擋住這個垛口,將攻向自己的黃巾軍一個個砍翻,保護著身後的士兵能夠順利登上城頭。很快,高順身後的士兵一個個躍上城頭,他們向己軍雲梯所在的垛口殺去,使自己的同伴能夠順利登上城頭,在這種方式的延續下,兩千人很快便登上了城頭。


陷陣營的攻擊性非常大,城頭很快攻守易位,並且源源不斷的官軍在不斷踏上城頭,南門的黃巾軍很快陷入了被動防守的局面。這時候,高順發現了龔辟,虎吼一聲,向龔辟撲去,原本就不是高順的對手,又處於如此的劣勢,龔辟只支撐了十個回合,便被高順一刀砍掉了腦袋。


南門之上,越來越多的官軍登上城頭,加上負責南門的大將龔辟被高順所殺,南門的防禦已經徹底崩潰,因為早就知道丁淮的軍隊向來不殺俘虜,很多士兵紛紛跪地請降。高順一面派人接受城頭上請降的士兵,一面派一名副將殺向城門,迎接大軍進城,一面親自率領大軍殺向西門。


韓烈和龐德在西門本來就是相持不下,勢均力敵,龐德一時也攻不上去,韓烈也不能把龐德怎麼樣,兩邊的士兵的傷亡也是和前兩天一樣,相差無幾。就在這個時候,高順忽然率領兩千人的陷陣營從城頭殺過來,韓烈頓時感到事情不妙,南門必然已經失守。


就在西門守軍不知應該怎樣應對的時候,候龐德也趁機殺上城頭,兩邊夾攻,韓烈頓時抵擋不住,向北門敗走。高順和龐德兩人兵分兩路,龐德率軍直追韓烈,殺向北門,高順率領兩千陷陣營,下得城樓,從城內殺向東門,另外派人分別殺向北門和西門的城門,放大軍進城。


韓烈一面派人擋住身後的龐德,一面派人急忙通知卜已,自己則率軍向北門急急逃去,匯合臧霸之後,兩人來不及等卜已,率領一千親信,從北門突圍而去。等龐德率軍殺到北門的時候,韓烈、臧霸二人已去多時了,龐德雖然心有未甘,也只得作罷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6:39
韓烈、臧霸雖然殺出重圍逃走了,但是卜已卻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韓烈雖然派出一名親信前去通知卜已,但是在路上卻被官軍殺掉。等到卜已發現情況不妙的時候,高順已經率領陷陣營殺上了東門的城樓。


卜已的武藝也是不凡,在城樓上和高順大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但是由於陷陣營個個都是由高順親手訓練的以一擋十的精兵,再加上官軍不斷攀上城樓,形勢對卜已十分不利,更何況東門已經被高順的軍隊拿下,丁淮的大軍正源源不斷的進入城內,卜已心中不禁有點慌亂。


高手過招,豈能分心,卜已的這一個慌亂不要緊,正被高順找到破綻,一腳踢在卜已右手的手腕上,卜已再也拿不住刀,手中鋼刀“噹啷”一聲掉在地上,卜已又不由一愣,高順趁勢將刀橫在了卜已的脖子上。


經過近三天的殺戮,濮陽城上的殺氣依然是久久難以散去,濮陽城更是顯得殘破不堪,城頭上、城牆上、城池內,到處灑滿了鮮血,更有大量的士兵在不斷的搬運著屍首,並將這些屍首全部埋在城東的一片荒地裡,不然的話這些屍首一旦腐爛,就很可能會產生瘟疫。


此時,丁淮正在坐在郡守府內,一面在研究手上的地圖,一面等候龐德他們的彙報,此戰到底傷亡多少,受降多少,繳獲多少軍械,這幾個問題此刻正有龐德、高順兩人著手落實,成廉則被丁淮派去清理屍首。


正在這個時候,丁淮派去廣宗的斥候回來了,並且帶來了最新的消息。皇甫嵩在廣宗被張角設計大敗,損兵折將,士氣大跌,撤軍二十裡,休養生息,並且向朝廷求援,靈帝接到皇甫嵩的告急信,心中也是大恐,可是卻是已經無將無兵可派。


最後,司徒袁槐保薦了自己的家臣淳于瓊,靈帝親自在朝堂之上召見淳于瓊,這淳于瓊確實也有幾分本領,頗有力氣,並且也是略通兵法。大喜之下,靈帝便封淳于瓊為禁軍校尉,領兵三萬前往廣宗支援皇甫嵩。


現在已經是九月,不但官軍、黃巾軍之間的形勢已經發生質的變化,而且張角的病情越來越重,就在這黃巾起義的數月之內,朝廷之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首先是太尉楊賜被靈帝罷免,這是在四月份的事情。


楊賜此人可以說是確有才華,但是只是為人甚是剛直,所以不甚得靈帝喜歡,在何進進京之前,靈帝雖然對於楊賜的這個臭脾氣不怎麼感冒,甚至於有的時候十分惱怒,但是因為很多時候還需要倚重楊賜,所以也就是能忍就忍了,但是在靈帝的心中也是對楊賜一直堆積著一股怨氣。


現在有了大將軍何進,並且何進也表現了一些不凡的能力,更由於何進還是靈帝的大舅哥,何進此人雖然也是狂妄之輩,但是在靈帝跟前卻還是畢恭畢敬的,一點也不敢違反靈帝的意思,所以靈帝對於何進十分滿意,相比起來,楊賜就顯得更加令人討厭。


終於,在四月份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終於讓靈帝有了一個機會將楊賜罷免了。


就在南陽黃巾張曼成與南陽太守秦頡相持,皇甫嵩、丁淮、盧植、朱儶四路大軍都還在路上開進的時候,靈帝在一個朝會上向楊賜問起黃巾之事的由來,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參加黃巾之亂,難道他們都不怕殺頭嗎?


有的時候忠臣就是忠臣,一點都不會拐彎抹角。既然皇上向自己問起了這個問題,楊賜便以為靈帝已經開始有所悔悟,也想趁機對靈帝勸諫一番,希望他能遠離張讓等這些宦官,便對於黃巾之亂的緣由實話實說了。


楊賜道:“陛下,以微臣看來,張角此人並非什麼大奸大惡之人,反倒是才華出眾之輩,實應該是我大漢之肱骨之臣。微臣在數年前曾與張角交厚,對此人頗有了解,當年此人也曾是滿腔熱血,想為大漢效力,但是只是此人雖有才華,卻是極為家貧,沒錢送禮,數次都未能被當地郡守舉為方正。或許是因為此事,心有怨氣,張角便處心積慮的籌畫起義,誓要和我大漢為敵,這才釀成了今日的結果。”


對於張角和宋卿之間的那段戀情,當今天下除了張角和宋卿之外,也只有三個人知道了,其中兩個就是張角的兩個弟弟張寶和張梁,另外一個當然就是丁淮了,對於楊賜來說,卻是不知道,所以只能猜測張角是因為心有怨氣才進行報復的。


靈帝聽了之後不以為意,隨口道:“哦,既然這樣,楊愛卿將當年主事之人找出,朕必然要對其進行嚴加懲罰。”


楊賜一聽,皇上並沒有理解自己這番話的真正含義,於是便再次勸諫道:“陛下,處罰一人只能治標,卻不能治本,真正的原因並不在於此。”


靈帝聽了,愈發奇怪道:“究竟是何原因,楊愛卿為何支支吾吾,可速速道來,朕恕你無罪。”


楊賜挺了挺胸脯,道:“陛下,如今十常侍權傾朝野,欺上瞞下,隻手遮天,若是沒有向張讓等人送禮,無論此人多麼有才華,勢必不能被重用。這就導致了很多的地方官員,雖然身居高位卻都是花錢所得,本身並無什麼能力。平時只會欺壓百姓,搜刮錢財,中飽私囊,使得百姓哀怨,民聲載道,張角只是其中一個受害者而已,所以陛下若要平定黃巾之亂,只需要將張讓等人治罪,黃巾之亂自然就會平息下去。”


楊賜的話音剛落,張讓等人立即跪下,泣聲道:“陛下明鑒,奴才們對陛下是忠心耿耿,楊大人所說之事純粹是子虛烏有,奴才們從未踏出過洛陽城半步,豈能像楊大人所說那樣,這些事情陛下自是知道的清清楚楚,還望陛下明察。”


其實這倒官賣官之事,都是靈帝通過十常侍所為,試想,一個皇帝,平時豈能經常出面進行官爵買賣,所以必須要通過其他人才實際操作就行了,靈帝只需在後面指揮即可。而張讓等人呢,卻趁機在靈帝開的價格上,將價格進一步提高,這中間的差價自然就落入了十常侍的囊中,這些事情,靈帝當然是不知道了。


楊賜也知道靈帝倒官賣官的事情,但是作為臣子的豈敢當面對皇帝進行批評,雖然楊賜是一個忠臣,並且敢於直言,但是還是沒有初唐時候的魏征那樣的不計後果的當著唐太宗的面直諫。所以,楊賜也只能做到指桑駡槐地暗中提醒靈帝,卻不敢當面揭靈帝的短。


畢竟靈帝不知道張讓等人在下麵玩的小把戲,便以為楊賜故意在朝堂之上揭自己的短,心中異常惱怒。當時,靈帝剛才已經說過了,恕楊賜無罪,自然不能對楊賜直接發難,但是這口怨氣靈帝卻是一直記在心中,不斷在尋找機會,將楊賜罷免掉。


就在七天之後,發生了一件事情,終於讓靈帝有了一個藉口,就是南陽太守秦頡兵敗身死,並且導致了整個南陽戰事的失利。而這個秦頡正好就是楊賜的學生,也是楊賜曾經極為推薦的一個人,這就給了靈帝一個很合適的理由,將楊賜罷免了,乙太僕弘農鄧盛為太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