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爭霸] 重生之極品三國 作者:冰劍雪帝 (連載中)

yang062066 2011-6-25 00:37:3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45 77318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3:03
收得閻圃之後,丁淮的心情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爽呆了。有了一個內政高手,自己便可以安心做其他的事情了。這個其他的事情,其實也是內政,最首要的一點就是賺錢,趁著現在黃巾之亂還沒有發生,趕緊賺錢。


在漢末,要想成就一番大事,首先就是要先有錢,有了錢才能招兵買馬,囤積糧草。歷史上的曹操若沒有陳留衛弘的資助,恐怕連最初的五千人馬也拉不起來,又豈能矯詔討董,博得一個忠君愛國的好名聲,這才使得之後很多人才都流向了曹操,不然曹操即使再有能耐,手下沒有兵馬,沒有人才,還能有什麼成就。


漢中之地只是丁淮設在益州、荊州、雍州之處的一個基地,一顆棋子,也是為了方面日後攻打益州、荊州或雍州,丁淮真正的創業基地是選在了青州,只是現在沒有機會。但是若是手中沒有錢糧,就算日後真能執掌青州,恐怕也養不起多少軍隊,更不要說招收流民了。


三國時代的戰爭和現代的戰爭的唯一區別就在於三國時代是冷兵器時代,現代戰爭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比鬥。但是無論是冷兵器戰爭還是現代戰爭,都是要以經濟為基礎,沒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戰爭就絕不會勝利。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戰爭的很多地方都需要錢,士兵要有軍餉,陣亡將士的撫恤需要錢,盔甲兵器需要錢,馬匹需要錢,糧草需要錢,佔領一個州郡之後需要金錢來恢復當地的經濟。所以,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打到最後,甚至會連糧草都弄不上,士兵都沒有飯吃,還打什麼仗。


由於丁淮在來到三國之前是學歷史的,對於其他的一些東西都不太懂,然而有兩種事物,丁淮還是很清楚其中的原理和製作工藝的,那就是紙和啤酒。丁淮在前世當導遊之前,曾經在造紙廠和啤酒廠打過零工,對於丁淮這樣的高才生,學會這些東西是不太難的。


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西元前206年至西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在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東漢和帝時期,西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品質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闢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但是,雖然得到蔡倫的改進,東漢的紙張仍然是表面粗糙,並且紙張較厚,紙張的均勻度還是不太理想,並且製造起來相當麻煩,致使紙張的價格仍然高居不下,只能成為一些官員富商和地主豪強的專用,一般老百姓還是買不起。


啤酒在東漢時期當然是沒有的產品了,不但是中國沒有,恐怕整個地球上也不會有,因為這時候發明啤酒的人還沒有出生,所以丁淮便取代了這個人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啤酒的人,而且這個啤酒是必須要生產的,因為當日在朝堂上丁淮親口向靈帝保證了的。


啤酒生產過程主要分為:制麥、糖化、發酵、罐裝四個部分。對於制麥、糖化、發酵三個過程,實現起來雖然沒有現代那麼方便,但是在經過丁淮的努力下,還是能夠實現的,但是對於罐裝,丁淮確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因為漢末還沒有出現玻璃,而啤酒最大的缺點就是如果密封不好,時間久了會變味。


因此。在丁淮地啤酒能夠向外推出之前最先喝到地人也只有個八人而已。分別是丁淮、閻圃、高順、龐德、成廉、徐榮、馬鈞、鄭渾。


馬鈞是中國古代較早地機械發明家。字德衡。扶風今陝西扶風人。少年時代家境貧寒。生活很苦。無錢讀書。就刻苦自學。並且深入實際。尋求知識。馬鈞對機械方面興趣很濃。又善於鑽研。終於取得了許多成就。成為我國古代有代表性地發明家。馬鈞一生僅做過小官。政治上無大建樹。惟有他地發明創造。對生產發展和人類文明作出了貢獻。現在能夠知道馬鈞地能力地人也只有丁淮了。畢竟馬鈞在這個時候還不是很有名氣。所以丁淮便派人從扶風將馬鈞招了過來。


對於啤酒不能進行罐裝。就連馬鈞也是束手無策。丁淮只能是失望地將此暫時放一放了。但是。這也不能影響丁淮出售啤酒。一旦啤酒能夠被這個時代地人接受。必然會有大量地人來漢中買酒。買了酒就要想辦法帶回去。說不定在這些人中能夠找到罐裝地辦法也不一定。


漢朝時候釀地酒。酒精度不高。也就是相當於二十度左右。人們飲酒。一般都是以石、鬥計量。所以。對於酒精度更低一些地啤酒。漢中郡地老百姓很快就接受了。除了喝第一口地時候感覺到有點苦澀之外。啤酒喝起來簡直是太爽了。很快在漢中之地。其他地酒便賣不出去了。所有地酒店全部換成了啤酒。人們也很少再去喝以前地酒。雖然啤酒地價格要比之前地酒地價格要高上不少。但是喝起來地口感和啤酒比起來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丁淮釀造地這種啤酒如果不能密封地話。只要過上個兩天。便不能再飲用了。所以。丁淮生產出來地啤酒也只能銷售到漢中郡周圍地幾個郡縣最遠也只能送到長安。但是到了長安之後味道便不如鋼生產出來地那樣鮮美了。即使這樣。丁淮地啤酒在長安地行情也是異常地好。


沒過多久。遠在洛陽地漢靈帝也知道了這件事情。下旨催促丁淮趕緊將啤酒送到洛陽。接到靈帝旨意地丁淮絲毫不敢怠慢。將剛剛生產出來地啤酒。密封在了一個罐子之中。由丁淮手下地一名旋風騎快馬送到洛陽。中間換了六匹好馬。終於在一天一夜後將啤酒送到了洛陽。當時正是丑時和寅時交會。靈帝正在摟著宮女睡覺。聽到啤酒送來地消息。靈帝連忙命人將酒送來。連衣服都沒穿上。便已經喝了一大口。雖然丁淮製造啤酒從開始到現在還不足三個月。但是啤酒地名聲卻已經傳遍了大漢各州。靈帝早在丁淮當日說起這種啤酒地妙處地時候就已經早想品嘗了。所以這才如此急於喝到啤酒。


雖然經歷了一天一夜,但是由於這次的密封是丁淮花了很大功夫,畢竟是給皇上的嘛,所以啤酒的味道和剛生產出來的沒什麼兩樣。靈帝在喝了第一口之後,頓時感覺爽呆了,身為皇上,什麼樣的好酒沒喝過,還真是沒有一種酒能趕上啤酒的味道,而且這種酒還不容易讓人喝醉。


龍顏大悅的靈帝立即下旨,讓丁淮每日加大送酒的量和次數。


接到聖旨的丁淮大喜,本來給皇上送酒是一樁賠錢的生意,不但不能向皇上要一個錢,還要佔用人力、馬力、財力,可是丁淮為什麼會大喜過望呢?


這其中是有幾點原因的。第一,丁淮當日故意說成隻有漢中之水才能釀成啤酒,這使得啤酒的生產線能夠牢牢控制在丁淮的手中,畢竟壟斷的利潤是最大的,即使靈帝下令命丁淮在洛陽建一套生產線,從漢中送水,丁淮也會以各種理由回避;第二,經常向靈帝送酒,不但能使得自己在靈帝駕崩之前的紅人的身份一直保存下去,更會使自己可能會因此而得到進一步提拔;第三,丁淮心存野心已久,要想以後爭霸中原,必須要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軍隊,本來在漢中的丁淮是沒有任何理由購買馬匹的,否則必然會被人高以意圖不軌的罪名,但是這件事情的發生,使得丁淮能夠名正言順的從涼州購買大量的馬匹,大家都知道涼州的馬種雖然還比不上周邊少數遊牧民族的馬種,卻也是大漢的馬種之最。第四:丁淮也可以以此為藉口,正式訓練騎兵,雖然數量不能太大,但是也可以趁機以皇上的名義招攬一兩個大將。


本來騎兵將領在三國時代中最佳人選是呂布,但是丁淮卻不敢要的。趁著這個機會,丁淮也派人尋找黃忠、甘甯、華雄等人,結果卻很令丁淮失望,黃忠並不在南陽,甘甯也不在巴郡,華雄已經投靠了董卓。


得到回報之後,丁淮心情極其煩躁,卻也無可奈何,只能就此作罷,希望在日後能夠再有機會將三人招致麾下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3:04
遠的雖然找不到,但是近的還是有幾個的,例如三國時期的益州最著名的兩員名將張任、嚴顏。


張任,166-214年,益州蜀郡人,劉璋的部下,益州從事,以忠勇著稱,傳聞張任是漢末著名武學大師童淵的大弟子,武藝高超,並且善於用計,可謂是智勇雙全。劉備取蜀時,張任出兵對抗,兩次被擊敗,遭生擒。劉備派人勸降,張任甯死不降,遂被殺,劉備為之歎息。


嚴顏,154-223年,陰平郡廣武人,原為劉璋的部下,任巴郡太守。劉備取蜀時,嚴顏據守江州,被張飛擊敗,遭生擒。面對張飛的迫降,嚴顏寧死不屈,得到張飛的讚賞,被待為賓客,嚴顏遂投降于劉備。


所以,這一次,丁淮決定親自前往,足見丁淮對這兩人的重視。只要這兩人能夠被自己捷足先登,他日攻取益州的時候便易如反掌了。益州雖然人才不少,但是大多都是內政人才,例如張肅、張松、黃權、鄧芝、李恢、王累、劉巴、許靖、董和等人,而軍事人才卻是很少,謀士中最有名的也就是一個法正,武將當中自然要數張任、嚴顏兩人為首,其次才能數到李嚴、吳懿、孟達、雷銅、冷苞、鄧賢、吳班,以及三國後期的張嶷、張翼等人。


所以,對於丁淮的想法,現在將張任、嚴顏兩人搞定,由於法正今年只有七歲,為時尚早。待再過幾年,等法正成年之後,將法正招過來,益州便不足為慮了。只要自己能夠一直佔據漢中要塞,益州遲早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只不過會讓劉焉代自己執掌數年而已,因為,在黃巾之亂之後,劉焉必然會成為益州牧。劉焉父子雖然不是什麼能人,但是對於益州百姓還是不錯的。


其實丁淮也未嘗沒有想過在黃巾之亂之後,憑藉著平叛的功勞,再結交朝中大臣,使自己成為益州牧,益州向有天府之國之稱,是一個極佳的錢糧基地。借著益州人力、財力上的富裕,向南出兵平定雲南,東進荊州,然後在董卓身死之後趁著李郭交兵,兵指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取大漢而代之。


當然,這個宏偉藍圖卻要有一個基礎,那便是丁淮要成為益州牧,但是依據實力而言,丁淮自覺爭不過劉焉。所以,丁淮便放棄了這個打算,但是漢中這個戰略要塞卻是要牢牢掌控在手中,若是有機會更要佔領武都、陰平二郡,這樣益州的門戶便完全張開在自己眼前,日後只要一員上將統兵數萬,便可直取成都。


此時的益州共計有人口五百五十萬人左右,在當時僅次於冀州和豫州,冀州六百萬,豫州六百三十萬。不但人口上佔據優勢,益州的地形更是有利,益州是一個平原地形,田地廣闊,土壤更是肥沃,每畝地比北方能夠多產一百斤糧食。


漢中郡可以說是益州人數最少的一個郡,因為漢中地形多山,田地不多,人口只有三十多萬,但是面積和漢中郡幾乎一樣的陰平郡的人口卻是漢中的兩倍,擁有著六十萬人口,所以丁淮進入陰平郡之後便覺得要比之漢中不知繁華了多少倍。陰平郡是丁淮進入漢中之後到過的益州的第三個郡,第二個便是巴郡,但是巴郡面積雖然是漢中郡的四倍多,但是人口也只是有一百萬,屬於是地廣人少的一個郡。


廣武縣是陰平郡中除了治所文縣之外的第二大縣,位置在陰平郡的南面。而嚴家在廣武縣也算是一個大戶了,所以丁淮到了廣武縣之後沒有費多少力氣便打聽到了嚴顏家的所在地。


此時的嚴顏也只有二十八歲,已經投軍三年,因為陰平郡從未發生過戰亂,所以嚴顏雖然入伍三年,卻一直沒有戰功,身份仍然是一名士卒。益州的北部基本是十分平靜的,而南部卻不一樣的,和南越接壤,經常會有南越蠻人襲擾邊境,侵略一番,然後揚長而去,等漢軍到達的時候早就找不到一個人影了。而且,這些南越之眾,甚是好戰,刺史張喬也曾組織過軍隊南征,但是南越特有的地形,以及有毒的沼氣曾經成為了漢軍的噩夢,南征的軍隊還沒見到南蠻人的蹤影,卻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倒下了,弄得張喬也沒有辦法,只能就此作罷。


但是。南蠻人卻不善罷甘休。不但更為頻繁襲擾邊境。使得漢嘉、犍為、江陽、巴郡四郡地百姓不敢在邊境之處居住。紛紛向北搬遷。而且。他們還在巴郡掀起了兩次暴亂。雖然最終也被鎮壓下去。卻對益州也造成了不大不小地影響。


嚴顏現在雖然只是一名士卒。但是在後來地黃巾之亂中卻嶄露頭角。終於得到刺史張喬地賞識。在劉焉來之後。也是能夠慧眼識英才。發現了嚴顏這匹千里馬。所以劉焉也算是一個比較英明地州牧。發覺嚴顏地能力之後。便將其任命為益州面積最大地巴郡地太守職務。


但是。嚴顏雖然勇猛。而且善於帶兵。但是搞政治卻是不行。得罪了不少同僚。結果在他們地煽動下。劉焉之子劉璋也逐漸削減嚴顏地權利。分兩次將巴郡分成了巴郡、巴東郡和巴西郡。最終地巴郡地面積也只是原來巴郡面積地五分之二。人口卻只有原來巴郡地五分之一--二十萬。依照大漢律令。各地徵兵地最大比例是十出一。所以。二十萬地巴郡也只能擁有兩萬士卒。但是嚴顏地士卒卻連兩萬都不到。只有一萬兩千人。


張飛雖然勇猛。但是嚴顏畢竟鎮守巴郡多年。深得民心。而且對當地地地形極其熟悉。而張飛只是有勇無謀之輩。率領地又是疲憊之師。不義之師。如何能打敗益州名將嚴顏呢。實在是雙方地力量懸殊太大。嚴顏又急於立功。才會中了張飛地計策。這便是嚴顏兵敗地真正原因。


由於有靈帝地特令。允許丁淮招攬一些武將訓練騎兵。所以陰平郡太守趙衡。基本上沒敢發表一點意見。便將嚴顏雙手送給了丁淮。再說。沒有認識到嚴顏地能力。以為其只是一名小兵。對於趙衡來說。沒有什麼大地損失。反倒是得到了丁淮地兩桶啤酒。所以趙衡反而覺得像是自己占了便宜一樣。善於察言觀色地丁淮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在再次應允給趙衡二十桶啤酒之後。換來了糧食一萬石。當然。這二十桶啤酒是要分階段送給趙衡地。不然地話一次性送過去。必然會面臨啤酒變壞地情況。


當然對於二十桶啤酒來說。它地價值肯定不值這麼多糧食。但是這裡面自然有趙衡地故意巴結。還有一個原因是陰平郡比較富庶。加上郡內沒有什麼動亂。糧食囤積量較大。多了自然就不會太被看重。物以稀為貴嘛。再者。糧食放時間久了。也會發黴。這也是趙衡能夠如此“大方”地送給丁淮如此多地糧食地原因。這就更加堅定了丁淮日後要趁黃巾之亂地時候佔領陰平郡地決心。


由於趙衡也只有二十多歲,和丁淮的年齡相差不大,所以,兩人也是特別能合得來。這個趙衡也許在歷史上沒有什麼名氣,甚至於說幾乎很少有人知道三國時期竟然還有這個人,但是趙衡有一個弟弟卻是在三國史上露過臉的,也不是很關鍵的人物,這個人就是趙范。


對,趙范就是赤壁之戰後劉備攻取荊州的時候的桂陽太守,在趙雲攻打桂陽的時候引軍投誠,並與趙雲一見如故,加上兩人又是同鄉,都是河北真定人,結拜為兄弟。卻因趙范欲將寡居多年的二嫂樊氏嫁給趙雲,惹得禮義思想保守的趙雲大怒。


其實根據記載,趙雲也並不是什麼正人君子,食色,性也,就像關羽一樣。趙范當日也是有意讓樊氏在趙雲眼前出現,由於樊氏有傾國傾城之色,趙雲不由問這是何人,心中亦有討要之意,但是當趙范說是寡居三年的嫂子時,趙雲顧忌自己的名聲,不得不故意裝作意正言辭地呵斥趙范,至於趙范身死之後,樊氏是不是依然歸了趙雲,恐怕除了趙雲之外其他沒人知道了。


古時候的人大多都是這樣,往往是強行壓抑住自己心中的欲望,也要維護自身的高大光輝的形象,死要面子活受罪,相比下來,關羽倒是勇敢的多,見到秦宜祿之妻杜氏的絕色容顏,敢向曹操張嘴索要,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是多麼的難得,這也是曹操對關羽比較欣賞的一個重要方面,至少關羽不是那麼虛偽。[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3:38
蜀郡,是益州十二郡之中面積最小的郡,卻又是人口最多的一個郡,巴郡的面積差不多相當於蜀郡的十多倍,人口卻也只有一百萬,而蜀郡的人口現在就已經達到了一百二十萬人,更加要說明的一點是現在益州的治所還不在成都,是在雒縣,後來才因為成都的繁華,劉焉才將治所遷至成都,雖然兩地相距不遠。


而張任正是蜀郡成都人。


既然要到蜀郡,必然要路過刺史張喬所在的廣漢郡,本來丁淮上任伊始就應該首先向刺史張喬報到一下,但是由於南方邊境問題張喬已經被弄得頭暈腦脹了,沒有時間接見這個新上任的漢中太守了,現在南方剛剛安定,張喬也剛回到雒縣不久,所以即使丁淮不去成都尋找張任,也要到雒縣去拜訪張喬的。


張喬在漢末任益州刺史多年,不算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可以這樣說,對於內政,張喬是得心應手,但是對於領軍打仗,張喬卻是不行了,只是現在還是太平時期,張喬手下並沒有什麼能征善戰的將士,即使有張喬也不是這方面的伯樂。但是,除了這之外,張喬將益州的經濟卻是搞得相當不錯,加上黃巾之亂的時候,益州基本上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也給劉焉留了一個強大的平臺,況且劉焉父子二人也是守成有餘之人,沒有什麼大志,卻也能在張喬的基礎上,讓益州的經濟更上一個臺階,最後便宜了劉備,這也是為何劉備能夠在同東吳的荊州爭奪戰中徵召七十萬大軍的緣故,以益州多年的經濟基礎供應這七十萬大軍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


張喬早就聽說過丁淮在朝堂之上的五步成詩,對丁淮十分欣賞,因為張喬也是一個平日喜歡吟詩作畫的文人雅士,在聽了丁淮當場作的一首從軍行之後,張喬對丁淮是更加喜愛,其實這首詩就是在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中的第二首的基礎上略加修改而成,但是對於剛剛出征回來的張喬來說,無疑正是對他自己的描述,也是張喬出征在外的思鄉感受,使得張喬以為丁淮是為自己量身定做了這首詩:南蠻犯進斷太平,總是邊關舊別情;繚亂邊愁訴不盡,高高秋月照雒城。


“喬久聞元常高才,未得一見,不想今日一見,元常之才更在喬想像之上,我大漢若能多有幾個像元常如此這般的青年俊彥,我大漢豈能不興盛久安呢?”從這句話便可以看出張喬對丁淮的評價是相當高了。


丁淮自然是要謙虛一番了:“大人過獎了,丁淮所學只是領軍打仗、戰場殺敵、醫治病人而已,何況目前正是太平時期,如此便無丁淮施展之地了。而對於內政管理,丁淮卻是完全不通,所能做到的也只是任用賢才,授以職權,治理漢中,希望日後能頗有業績,也算對得起漢中一方百姓了。”


張喬右手微微捋著鬍鬚,點點頭,似乎對丁淮的謙虛十分欣賞,對於丁淮這種紈絝子弟,能有如此才華又能夠如此謙虛的恐怕走遍大漢十三州也找不出幾個來,張喬道:“難得元常如此謙虛,看來丁大人教導有方。賢侄也不必煩惱,既然賢侄善於領軍打仗,也不是沒有機會,南蠻之族經常犯我益州邊境,襲擾我邊境居民,老夫也曾和這些南蠻人交戰數次,總是敗多勝少。只是這些南蠻人不適于平地作戰,所以也不會太過於深入我境內,只是襲擾邊境,搶掠一番就會自動退兵。如今既然賢侄來到,老夫也就可以放心將平定南蠻之事交由賢侄了,呵呵。”


張喬也算是個人物,絲毫不避諱自己和南蠻交手勝少敗多的情況,丁淮不禁對這個歷史上能少提及的益州刺史頗具好感。對於張喬的許諾,丁淮自是大喜過望,雲南之地多是少數民族,一旦征服他們,必然終身不會叛亂。到時候等於是在益州南部安放一枚炸彈,一旦自己開始對益州動手,便可南北共進,取益州更是方便快捷。但是,這件事情卻因為張喬的過早去世而成為了泡影,直到多年之後,丁淮才先佔據了益州,後平定了南蠻。


丁淮於是站起,對張深鞠一躬,道:“既然大人如此相信丁淮,丁淮必然不會辜負大人的一片厚愛,只要能給丁淮一年的時間訓練士卒,一年之後,丁淮必然能提兵兩萬掃平南越各地,令南越之人臣服于我大漢之威。”


“好,好,能有賢侄這句話,老夫便放心了。漢中之地多山少民,經濟在益州最末,根據我大漢律令,漢中郡最多能徵兵兩萬,但是根據當地經濟和人口情況而言,卻又是無法支撐。不如這樣,賢侄在漢中徵兵一萬,老夫再從各地抽調精兵一萬,糧草問題不需賢侄操心,對於益州來說這還不算是什麼問題。賢侄在半年之後,若能將漢中郡內的賊患平息,老夫也好向皇上請旨讓賢侄兼益州兵曹從事,這樣賢侄便可率領益州數萬軍隊掃平南蠻了。”


丁淮知道張喬現在還並不太相信自己地能力。半年之後掃平漢中賊患就是要看看自己地能力究竟如何了。對於漢中賊患丁淮還真沒放在眼中。如果連這點小賊都搞不定。以後也不要在三國時代混了。於是丁淮慨然領令。


告別刺史張喬之後。丁淮便拿著張喬地任命狀。這個任命狀可不是丁淮地。而是張任地。是丁淮專門向張喬討要地。若是丁淮感覺能夠收服張任。這個任命狀自然就不需要了。不到萬不得已。丁淮還是不想用這種方式收得張任地。


同嚴顏地情況一樣。成都張家也是一個大戶。


也是丁淮來地巧。張任剛從幽州學藝回來。張任在童淵處學藝五載。得到童淵傾囊相授。武藝已是不凡。丁淮也是習武之人。從第一眼就感覺到張任身上地那種只有一定級別地武將才具有地氣質。比龐德要差一些。和成廉一個檔次。比高順、徐榮要強。


張任弄不清這個遠在漢中地太守為何要親自來到家中拜訪自己。也不敢貿然詢問。只是陪著丁淮東西南北聊開。不覺之中。在丁淮地刻意引導之下。兩人談論地話題便到了武學之上。張任是個武將。對這個話題自然十分感興趣。而丁淮卻是想收服張任。故意賣弄自己地所學。


慢慢地。張任十分驚訝于眼前這個年輕太守地胸中才華。早就聽說他曾占山為王。並將並州第一猛將呂布殺得鎩羽而歸。而且還以弱勝強平定、幾乎完勝地平定蒼梧郡、桂陽郡地叛亂。沒想到其在武學方面果也有如此高地造詣。恐怕比自己還要高出一些。而且更重要地是丁淮對於兵法戰陣。更是如數家珍。


張任是個聰明人,到現在已經知道丁淮來找自己並不是賣弄胸中所學,也不是聽說自己的名字想和自己結交,而是想招攬自己。看來此人雖然年紀輕輕,卻是頗有野心,已經開始四處招攬人才為其所用,難道他也和師傅一樣預感到數年之後天下即將大亂了嗎。


丁淮雖然一直在侃侃而談,對於張任表情的變化,丁淮還是看在了眼中,知道張任已經猜到自己來此的目的,於是也不再多說廢話,道:“伯當兄,丁淮此來便是想請伯當兄能夠助我一臂之力,掃平南越之地,解除我益州邊境之患,不知伯當兄意下如何?”


一旦投靠,必然要終身效忠,這是自己的原則,但是此人年紀輕輕竟然有如此見識,武藝、兵法更是樣樣精通,能力不凡,更難得的是此人很得皇上賞識,以後前途不可限量,單看丁淮身後兩人武藝便不在自己之下,一旦大漢發生動亂,此人必然能夠迅速崛起。


主意已定,張任“謔”地站起,來到丁淮跟前,單膝跪地,雙手合攏道:“張任願為主公鞍前馬後,死而無憾。”丁淮大喜,連忙將張任攙起,道:“我得伯成,如魚得水也。”身後,成廉、龐德二人也向丁淮道喜,恭喜主公再得大將。


為了日後和益州劉焉起干戈的時候,防止劉焉父子對張任家人不利,丁淮將張任舉家搬到了陰平郡,使得張任對丁淮更是感激。這陰平郡早已在丁淮的算計之中,居住在這裡自是無事。張任看出了丁淮這樣做的目的,更是進言,讓丁淮在益州佈置暗探,以為日後攻益之用。


張任的進言頓時令丁淮想到了自己忽視的一件事情,就是情報工作,在通訊極其落後的漢末時代,情報工作顯得極為重要,沒有及時準確的情報來源,在日後的諸侯爭霸中必然會處於劣勢,想到這裡丁淮不禁後背都是冷汗。在並州的時候,雖然想到過此事,但是並沒有太過於重視,如今看來,卻是失誤了。


回到漢中之後,丁淮便開始準備情報工作,一年之後,丁淮的第一批情報人員被安置到了荊州、益州、涼州、雍州、交州之地,而對於中原各州丁淮準備暫時不派情報人員,等到黃巾之亂過後,再行將情報暗探派到其餘各州。否則,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情報人員若是死在黃巾之亂,那可就太可惜了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3:39
地方也有了,人才也有一些了,情報人員的挑選、培訓也已經開始了,黃巾之亂還有兩年的時間,所以,對於丁淮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積累錢財,現在丁淮的啤酒正在如火如荼的擴大生產,雖然只有半年的時間,卻已經給丁淮帶來了黃金萬斤的巨大利潤,但是這樣的進度太不能令丁淮滿意了。


讓我們仔細算一筆細帳,在漢末,黃金和錢的兌換是一比一萬。一匹戰馬便需要2~10萬錢,也就是2~10斤黃金,一匹好馬更是需要20萬錢以上的天價。每個士兵耗糧每月耗糧1.8石,換算成錢便是一年4220錢;每個士兵耗食鹽每月500克,換算成錢便是每年144錢;每個士兵衣物是每年3400錢,每個士兵每年生活費每年約8000錢,每匹戰馬耗糧每月3.3石,換算成錢便是一年7920錢,安葬費每人3400錢,將領撫恤金每人10~60萬錢等等,這還沒有算上士兵的武器、盔甲、以及肉類和將領的軍餉等很多需要錢的方面。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戰爭需要大量的金錢,沒有金錢的支撐連士兵都養活不起,更不要說購買武器等軍用設備了。


按照丁淮的啤酒利潤,即使以後能夠再擴大規模,銷量再增加一倍,到黃巾起義的時候,也只能賺到黃金十萬斤,加上兩年半漢中郡的稅收也只能達到黃金十一萬斤,這是遠遠達不到丁淮的目標的,所以丁淮決定將自己造出的紙開始對外銷售。


丁淮將漢末時候的造紙進行了改良,生產出來的紙張不但顏色上白了許多,而且質地、厚薄均勻度和韌性都有了一個大的飛躍,雖然比現代的紙張差了許多,但是在東漢末年,這種紙張已經算是極品了。


丁淮的新紙已經推出,立即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漢末的紙張由於受到生產水準的限制,紙張幾乎和現代的冥鈔差不多,甚至於更次,但是即使那樣,因為生產工序的複雜,這樣的紙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的,更不要說是丁淮生產出來的這種新紙了。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丁淮的紙張生產已經不能供應各地商人的需要了,使得丁淮不得不擴大生產,再擴大生產。一時之間,幾乎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都放棄了原來那種紙張,紛紛都用起了丁淮發明的新紙,似乎這是代表著身份的象徵,而以前的紙的價格也相應的一落千丈,使得很多小型紙張鋪不得不關門,就像今天的股市一樣,丁淮也因此挨了不少駡名,這倒是丁淮所始料未及的。


丁淮因此也和漢末的幾個大富商有了往來,如鄴城甄家、徐州糜家、河東衛家等,在這天下最大的三家當中,鄴城甄家、徐州糜家與丁淮只是生意上的往來,而河東衛家對於丁淮卻是存心感激之情,為什麼這樣說呢?


這話要從一年前說起,一年前丁淮帶著典韋、許褚來到河東尋找徐晃的時候,徐晃沒找到,卻無意中救下了河東衛家一家人的性命。


事情是這樣的,河東衛家在全國商家中絕對是首屈一指的,而且衛家的二少爺衛賢,也就是衛仲道更是才華橫溢,名滿天下,說起來衛家的情況已經是讓千千萬萬人羡慕的,但是問題便出在了衛仲道向蔡邕之女蔡琰求親上。


蔡琰的師兄顧雍早就暗戀小師妹蔡琰已久,只是一直未敢向師父蔡邕求親,結果卻被衛仲道捷足先登。顧雍雖然胸中也是才華不菲,但是心胸卻不開闊,便想出了一個絕毒的主意,便是害死衛仲道。


收下衛家的聘禮,按照規矩,蔡邕是要派人到衛家還禮的,於是顧雍便自告奮勇前去。


衛賢和顧雍都是滿腹才華之人。一經傾談。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顧雍地才華讓衛賢從心底欽佩。便可以結交。但是衛賢地才能卻更是讓顧雍下定了決心將此人害死。顧雍在衛府一住便是半年。在這半年中。顧雍偷偷給衛賢下了慢性毒藥。


這種毒藥是顧雍花了重金從十常侍之首張讓手中買到地(張讓地情況在第四卷還有介紹)。一般地大夫根本診斷不出衛賢是中了毒。並且。這種毒藥並不立即開始起作用。而是潛伏在體內一年。一年之後才開始慢慢對身體產生毒素。不可謂不神奇。當年張讓在靈帝身上便是施用地這種毒藥。這在後面還有介紹。


丁淮在河東尋訪徐晃不遇。便順便拜訪了河東衛家。衛賢地中毒症狀自然瞞不過丁淮這位大國手地雙眼。但是很可惜。丁淮診斷過之後。發現衛賢已經中毒太深。神仙亦難救。最後必定會咳血而死。以丁淮地醫術也只能讓其延壽數年而已。但最終還是逃不了一死。


衛家對於顧雍地所作所為自是萬分惱怒。給蔡邕去了一封書信。要求蔡邕將顧雍交出。任由衛家處置。但是。顧雍事先得到風聲。遠遁到了揚州。隱姓埋名。蔡邕遍尋顧雍不到。覺得愧對衛家。便辭官前去揚州尋找顧雍。


沒想到這一去便是數年。直到董卓進京地時候。蔡邕才再次回到洛陽。在這數年之中。蔡邕雖然沒有找到顧雍。卻也不是沒有一點收穫。至少發現了焦尾琴。顧雍呢。一直躲在深山不出。直到後來蔡邕病死。衛家衰敗。顧雍才敢抛頭露面。投靠了江東孫策。而這件事情便成了一段秘聞。正史沒有記載。


古時候地人大多是有恩必報地。對於丁淮為衛賢延壽地這份恩情。河東衛家一直沒敢忘記。一直牢記在心。現在丁淮生產出了新紙。河東衛家自然成為了丁淮這種新紙地最大地銷售商。


衛仲道此時身體過於虛弱,沒辦法來到漢中,但是衛仲道的大哥衛茲曾親自來到漢中進貨,並且代表衛家當面表達了對丁淮的謝意。丁淮更沒有想到衛茲這個在後來全力資助曹操的人竟然是衛仲道的大哥,當時丁淮到衛家拜訪的時候,衛茲正巧外出為衛賢買藥,而丁淮剛剛告辭,衛茲便回來了,兩人正好擦肩錯過。


為了故意拆曹操的牆腳,丁淮提出衛茲結拜為兄弟,對於這樣的要求衛茲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反倒認為自己能和丁淮這個漢中太守、雲亭侯結拜是自己占了大便宜。其實,和丁淮結拜衛茲確是占了便宜,但是這個便宜並非是衛茲想像中的那樣,而是衛家成為丁淮日後錢糧供應的主要來源,而衛家也隨著丁淮所佔領的疆土的不斷擴大,加上丁淮的保護,生意也是越來越大,用兩個字來形容這種交往就是雙贏。


由於丁淮的新紙的出現確實為社會帶來了太多的方便,例如對於書法家、畫家來說,用丁淮生產出來的紙,不但保存時間能夠長久,而且更使得字、畫的品質有了極大的提高,另外是用這種紙對於毛筆的損壞程度較之原來的劣質紙張相比,用毛筆的數量相比是1比10,所以也刺激了毛筆業的改良,毛筆生產商不再注重數量,而更加注重了毛筆的品質,其他種種好處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提及。所以,因為這件事情的出現,靈帝在得到了丁淮許諾以後為皇室無償進獻紙張之後,在一個機會之下,靈帝便將丁淮的侯爵由亭侯升到了鄉侯--都鄉侯,食邑兩千戶。


有了啤酒和紙張的兩大收入,丁淮的金錢儲備飛速增長,到光和五年年底的時候,丁淮的金錢儲備已經達到了黃金三十萬斤。這年也就是西元182年,丁淮的一萬士卒已經訓練的差不多了,只待到過了冬天之後,丁淮便準備對漢中的賊寇動兵了。


丁淮也從西涼購買了良種馬五千匹,衛家也為丁淮無償獻上了兩千匹鮮卑良種馬,丁淮現在手中已經有了八千馬匹。這個數量已經是相當龐大了,丁淮自然不敢對任何人說起,知道這件事情的也僅僅限在閻圃、高順、龐德、張任、成廉、徐榮等有數的幾人,丁淮對外只是聲稱購買了兩百馬匹,其餘的馬丁淮將它們秘密養在了箕谷,一來是不敢讓外界知道,好在現在還是太平時期,情報系統還不太被重視,二來也可以培育出更多的馬匹,以備後用。


還有一件事情,丁淮現在也是在秘密進行,就是冶鐵,漢中地區多鐵礦,並且都是上等的好鐵,這也是丁淮當時選擇漢中這個地方的一個原因,丁淮在漢中的一個名叫克山的地方秘密建造了一個大型冶鐵鋪,由漢末著名的鑄造大師鄭渾負責,鍛造武器和盔甲。


丁淮雖然不太懂鍛造,但是相對於漢末落後的冶鐵技術來說,丁淮的指點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得鄭渾煉出來的鐵的品質比當時要好許多,雖然不能和神兵利器相比,但是在當時來說,這已經是足夠了。


而鄭渾更是當時漢末最好的鑄造大師,有了上等的鐵礦和當時最好的鑄造大師,所以丁淮對於武器和盔甲的鑄造就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了,只需要源源不斷地輸入資金就可以了,另外為了防止漢中賊寇的襲擾,丁淮將士卒訓練的地方就選在了克山旁邊。


由於漢末的冶鐵技術相當落後,幾乎全部依靠人工來操作,由於人的體力和耐力的不同,在冶鐵過程中推風箱的力度以及砸鐵的力度不同,往往導致鑄造的兵器和盔甲的質地相差極大,並且很容易會出現劣質品,舉個例子,鑄造士兵使用的腰刀,一般來講,十個之中能夠成功五個就不錯了,其他不合格的必須重新熔化再鑄,如果不這樣的話,一旦士兵在戰場上使用,會導致刀被敵人砍斷,甚至於連帶自己的身體也被砍斷,所以,兵器的品質十分重要,它可以直接影響到軍隊的士氣、戰鬥力,甚至於說在雙方力量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武器和盔甲佔優勢的軍隊必然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丁淮專門設計了一個水利鼓風機,因為丁淮的物理學得不好,所以畫出來的水利鼓風機的草圖簡直是一塌糊塗。無奈之下,只得依靠馬鈞,在丁淮反復的講解之下下,馬鈞用了半個月的時間發明了水利鼓風機,解決了冶鐵中的這個大問題,使得鑄造的成功率由百分之五十提升到了百分之八十,已經讓丁淮十分滿意了,更讓鄭渾驚訝不已,由於當時的條件限制,百分之八十簡直是任何一個鐵匠都不敢想像的數位,沒想到竟然在主公隨意設計的這個大輪子的帶動下,竟然不費力氣的實現了,鄭渾不由對丁淮更是充滿了無限的崇拜。


其實,這也不能說是丁淮的功勞,草圖畫得一塌糊塗,丁淮的講解更是一塌糊塗,本身就不是十分明白,怎麼會講得徹底,尤其是對馬鈞這樣的發明家,最後在馬鈞密密麻麻的問題下,丁淮頭上的汗珠始終沒有消失過,還好馬鈞看到主公的窘樣,也就不再多問,自己去研究了,所以丁淮的貢獻只是給了馬鈞一個思路和水利鼓風機的大致雛形,其他的都是馬鈞的功勞了。[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3:40
就在冶鐵有了突破的時候,馬鈞另外一個發明更是讓丁淮興奮起來,什麼發明呢?


馬鈞看到主公一直為啤酒不能密封的問題傷透了腦筋,於是也思索著看能不能發明一種容器將啤酒既能完全密封,而且還能將酒從中取出,並且不需要打開容器,結果還真讓他找到辦法了。在鄭渾的説明下,一個一人多高的圓柱形的容器被製造了出來,就像今天使用的儲油罐的樣子差不多,在容器的上方是一個小蓋子,是用來注入啤酒用的,一旦注滿這個蓋子會被密封起來。


在容器的下麵有一個類似于水龍頭樣的東西,這是馬鈞根據丁淮描述過的自來水龍頭製作的一個簡易龍頭,用來釋放容器中的啤酒的,而這個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這個龍頭,雖然很小,但是馬鈞卻在裡面設置了兩層機關,可以和外界做到完全封閉,由於上下都能全封閉,經過試驗,啤酒放在容器中最多可以保質半年,當然這個時間已經足夠了,就算是將啤酒銷往幽州的最北部也是足夠的。


丁淮給這個容器起了一個名字叫馬鈞罐,意思就是馬鈞發明的罐子,有了馬鈞罐,丁淮的啤酒開始銷往大漢十三州的各個地方,當然這是要有三個基礎的,第一,是在西涼的馬匹到了之後;第二,丁淮上書靈帝,說明為了啤酒的保質,需要大量開採鐵礦,製造馬鈞罐,這樣的話,自己就算大模大樣的開採鐵礦也不會被引起任何人的懷疑;第三,丁淮先行擴大了的生產規模,否則必然不能保證全國的供貨。


另外,丁淮還想到了一點,就是馬鈞罐的回收,這是丁淮根據現代社會啤酒瓶的回收而想到的,在銷售等啤酒的時候,馬鈞罐的價格已經被高價賣出,但是裡面也只有五百升的啤酒,一旦喝完之後,馬鈞罐似乎也沒有了用途,而丁淮派人在全國各地大量回收馬鈞罐,收回的價格卻只有原價格的一半不到,但是即使這樣,丁淮還是得到了極高的評價,大家認為丁淮這樣做不但能夠節約用鐵,而且也不會使很多人的家中堆滿馬鈞罐而沒什麼用途。


後來,更加離譜的是,還拉動了一種職業,有人竟然專門收購馬鈞罐,然後再賣給丁淮的啤酒廠,從中得利,這讓丁淮瞠目不已,沒想到漢末時候的人竟然會有如此的商業頭腦,真是意想不到,為了支援這種職業,節約自己的人手,丁淮最後也不再派人到各地收購馬鈞罐,而給這些人一些賺錢的空間,等他們自動將馬鈞罐送到漢中,這便是廢品回收的雛形。


就在紙和啤酒的銷售取得巨大成功的時候,丁淮決定對漢中賊寇用兵了,這年正是光和六年三月,在征得刺史張喬的同意後,丁淮親自率兵四千,以龐德、高順、成廉、張任為將,命徐榮、嚴顏率領剩餘的三千騎兵留守南鄭。


漢中的賊寇雖然有多處,但是大多都不成氣候,並且是由於生活所迫,不得已落草為寇,一旦聽說太守真的帶兵圍剿,紛紛都望風歸降,丁淮知道他們都是良民,於是在進行了一番教育之後,便全部釋放回家。


但是在定軍山和南谷口卻有兩股比較大的賊寇,定軍山是三千人,南谷口兩千多人,加上定軍山和南谷口都是易守難攻之地,雖然聽說官軍圍剿,兩處賊寇都沒有歸降的意思,反而是加緊修築防禦工程,準備抵擋官軍的進攻。


丁淮在事先已經做了大量的情報工作,對兩處的情況基本摸了個清楚,兩處相比之下,南谷口比較容易攻取,定軍山卻沒有那麼容易了,另外丁淮得知定軍山的賊寇的首領竟然是冷苞,歷史上的益州名將,只不過遇到了劉備的兩員上將黃忠和魏延,加上輕視敵軍,大意之下被擒,說起來此人還是應該有些能耐的。


南谷口之所以被稱為南谷口,是因為此地是一個山谷,山谷之內到處都是突起林立的石頭和到處的荊棘,一般人根本無法入內,而在谷口的位置卻是十分寬敞,由於谷口向南,所以被叫做南谷口。


這裡地賊寇就是依山建寨。寨子正是建在谷口之處。正好將谷口完全堵死。丁淮率領四將查看了南谷口地地形之後。眉頭不禁皺在了一起。這個地方確實易守難攻。若是強行進攻。或許也能將南谷口拿下。但是自己地四千士卒恐怕就要死傷殆盡了。後面地定軍山就不要再打了。


想著想著。丁淮忽然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誘敵之計。只要能將賊寇騙出來。自己就佔據了主動權。想到這裡丁淮地眉頭便舒展開來。


回到營帳。丁淮命令龐德率軍一千在敵方寨門叫陣。


南谷口地首領是兄弟兩個人。分別叫朱昆和朱甯。兩人頗有勇力。由於漢末地猛將基本都還沒有出山。所以兩人便有傲視一切地念頭。除了佩服定軍山地冷苞地武藝之外。更是自認為除了冷苞之外再無敵手。


早就聽說新地漢中太守是一個年輕小子。平時只會吟詩作畫。便沒將丁淮放在心上。沒想到這個十八歲地太守竟然率軍前來圍剿自己。兄弟兩人除了氣憤之外。絲毫沒有將官軍放在眼中。兩人想著到時候先對上一陣。看看地方將領地武藝如何。若是對方武藝高強便堅守不出。畢竟南谷口是個易守難攻地地方。只要能夠堅守半月。官軍自然會無糧退兵。對於漢中地糧草狀況。朱昆和朱甯兄弟是相當清楚地。若是敵方將領武藝一般。說不定還能斬殺幾個敵將。然後大破官軍呢。


兄弟兩人地計畫相當不錯。所以在龐德率領一千士兵叫陣地時候。兄弟二人毫不猶豫地領軍出戰。


看著對軍淩亂不齊的隊形和敵將猥瑣的形態,龐德真是後悔為何要搶著打這第一仗,打就打唄,可是主公還偏偏只能讓自己使出三分武藝和三分力氣,並且還要自己裝得和真的一樣,這下子可將龐德給難為住了,可是已經請了戰,又不能不去,無奈之下,龐德只能硬著頭皮披掛上陣。


“呔,對方賊寇聽了,我家太守今日奉命討伐爾等,若想保住性命,可快快放下武器投降,如若不然,我大軍殺入寨中,雞犬不留。”龐德雖然此次準備詐敗,但是這些場面話還是要說的,由於精神不好,所以這話說起來有點不太狠,營寨中的丁淮不禁暗暗搖了搖頭,心想,這個龐德也太直了,裝假都裝不像,也罷,看來計畫要發生改變了,恐怕龐德會忍不住一刀將敵方首領給砍了。


本來丁淮的意思是龐德詐降,讓賊寇以為官兵好欺,加上以前蘇固討伐的數次失敗,賊寇必然不會再選擇堅守不出,只要敵方能夠走出這個營寨,丁淮就有把握將對方全殲,當然能夠招降是更好,所以丁淮現在還不想殺了對方的頭目。


果然,朱昆、朱甯二人聽了龐德軟綿綿的“要脅”,心中甚是不屑,以為對方心中害怕,於是朱昆雙胯一夾馬背,飛縱出陣,口中高喝:“想要爺爺投降,先問問爺爺手中的寶刀答不答應。”說完,揮刀便砍,絲毫沒有將龐德放在心上。


“噹啷”一聲,兩人的刀碰到了一起,若不是龐德牢記丁淮的囑咐,只用了三分力氣,恐怕朱昆的刀早就飛回本陣了,就這樣朱昆也被震得虎口發麻,差點握不住刀,第一回合過去了,兩人都有些後悔,龐德後悔的是應該再少用點力氣,否則這傢伙很可能會退回去,堅守不出了,對於丁淮的計畫龐德是知道的,害怕壞了丁淮的計策;而朱昆後悔的是沒想到這個黃臉大漢的力氣竟然比自己還大,真是不該出戰的,要是堅守不出就好了。


兩人都是在當場愣了愣,龐德是擔心朱昆掉頭就跑,壞了主公的計策,而朱昆是看出了對方的氣力和武藝都在自己之上,擔心自己小命不保。最後,朱昆還是咬咬牙,再次放馬過來,只是心中所想是自己也不能只一個回合就敗下來,那也太丟人了,怎麼說也要支援個三五回合怎麼的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3:41
有的時候就是面子害死人,這次還真是了,若是朱昆現在掉頭就跑,性命也就保住了,即使丁淮攻破南谷口也不會殺害他兄弟二人。但是就這一念之差,使得朱昆埋恨南谷口,而且還連累了自己的兄弟朱甯。


當龐德、朱昆兩人第二次錯馬的時候,龐德又藏了一份力氣,結果這一次兩人力量相當,反而朱昆還要占上風一些。這讓朱昆頓時放下心來,哈哈,沒想到這個黃臉大漢是中看不中用,也就第一下子猛一些,不能持久,於是便展開自己的全部本領,和龐德戰在一處。


轉眼三十回合過去了,兩人倒也鬥了個旗鼓相當。本來,龐德已經準備佯裝敗陣,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使得龐德改變了主意。


朱甯在陣中見哥哥久戰不下這個黃臉大漢,便暗藏了施放冷箭的心思。


龐德只是用了兩分力氣和朱昆糾纏,朱甯施放的冷箭,自然不可能射中龐德,但是卻是這只冷箭,惹惱了龐德,頓時將丁淮的叮囑忘到了九霄雲外,在兩馬再次相錯的時候,一刀將朱昆劈成兩半,朱昆到死都不明白為何敵將的武藝和力氣突然大增,真是死不瞑目呀。


也活該兄弟二人黃泉路上為伴,在朱昆被龐德一刀劈落的時候,朱甯正在準備施放第二支冷箭,結果剛搭上箭,便發現哥哥已經橫屍陣中了,悲憤之中,朱甯將弓箭仍在地上,挺矛直取龐德,要為哥哥報仇。也是朱甯沒有看到龐德是怎樣將朱昆劈死的,否則的話朱寧肯定會選擇退回營寨,堅守不出,但是也就是那一瞬間沒有看到,朱甯也白白丟了性命。


就在龐德只用一刀就將朱甯劈死的時候,丁淮也縱馬來到陣中,朝著慌亂不已的賊寇高喊:“賊首已死,余者只要投降,概不論罪,本太守言出必行。”原來,在龐德劈死朱昆的時候,丁淮便知道壞事了,朱甯必然會退守南谷口,恐怕再想引蛇出洞就難上加難了,於是便趕緊上陣準備指揮眾人趁機追殺,看能不能直接追入寨中,畢竟己方大將的馬匹都是西涼好馬。沒想到,事情竟然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朱甯也死了,所以丁淮便趁機喊出這樣的口號。


賊寇本來就是因為生活所迫,被迫上山為寇,此時首領已死,加上官軍又有投降不殺的口號,於是便紛紛跪地請降。這讓本來因為殺了朱昆和朱甯而懊悔不已的龐德登時來了精神,自己雖然違抗了主公將令,但是卻也陰錯陽差將寨子拿下來了,也能將功贖罪了。


雖然兵不血刃的打下了南谷口,丁淮依然是怒氣衝衝,不為別的,就為龐德違抗軍令。


營帳之中,龐德一臉頹廢的跪在地上,丁淮正怒氣衝衝地喝問:“龐德,你臨去之時我是怎生交待的,你為何要違抗軍令,難道你不知道違抗軍令按律當斬嗎,此刻你還有什麼話說?”丁淮當然不會斬了龐德,但是畢竟他違抗了軍令,若不這樣,恐怕日後軍紀早晚荒廢。


龐德明白是自己違抗軍紀不對,但是沒想到主公竟然真想砍了自己,心中雖然害怕,卻不得不應答道:“末將末將無話可說。”


“好”。丁淮依然沉著臉。“既然你已經認罪。那麼。來人。將龐德推出去”丁淮在說話地時候。手中已經拿起一個權杖。準備向地上擲去。


還沒等丁淮將這個“砍了”二字說出口。帳下地高順、成廉、張任三將便已經跪下了。丁淮心中大喜。看來這龐德地人緣還不錯。自己開始還真害怕沒有人為其求情。否則還真會假戲成真。白白害了一個大將地性命。這樣看來自己地目地便可以達到了。


高順首先道:“主公。龐將軍確實違抗主公軍令。砍殺了敵軍首領。卻也是因為那朱甯施放暗箭惹怒了龐將軍在先。再則。正是因為龐將軍砍殺了朱昆、朱甯二人。加上主公及時招降。我軍方能兵不血刃攻佔南谷口。請主公准許龐將軍功過相抵。饒龐將軍一條性命。”高順是丁淮地第一個大將。也是丁淮最信任地大將。求情地話自然由高順來說。在高順話音剛落之際。成廉、張任也齊聲道:“請主公饒恕龐將軍性命。”


丁淮故意將戲做足。佯裝余怒未消道:“爾等不必求情。若是我軍上下日後都像龐德一樣不尊號令。隨意行事。豈非亂套了。”


高順等人聽到丁淮有點鬆口。急忙齊勸道:“末將等日後定當謹遵軍令。不敢有違。”


丁淮這才裝作怒氣方消。向龐德問道:“龐德。你呢?”


龐德聽著主公和高順等人的對話,知道自己的性命已經保住了,不禁暗暗籲了一口氣,又聽到主公問自己,哪敢說一個不字,急忙道:“末將今後再也不敢違抗軍令,否則任憑主公處置,絕無二言。”


做足了戲的丁淮讓龐德起來之後,便和眾人商議下一步攻打定軍山的計畫。


成廉道:“主公,定軍山有士兵三千,我軍現在共有六千余人,人數是敵方兩倍,即使定軍山山勢再險要,末將認為也能將其攻下,只是士兵會傷亡太大。”成廉連忙將自己的分析說了出來,言下之意是不可硬打。


丁淮點了點頭道:“孝行言之有理,只是據探子回報,定軍山的冷苞不像朱昆、朱甯二兄弟,乃是一個有勇有謀之人,恐怕不容易令其上當。”


張任道:“末將有一計,可以拿下定軍山。”


丁淮大喜,連忙問道:“伯當既有妙計,可速速講來。”丁淮心想,張任可是歷史上的益州第一名將,所想的計謀必然非同一般。


果然不出丁淮的期望,張任道:“此次南谷口一戰,我軍完勝,南谷口賊寇無一漏網,主公可令我軍數百士兵偽裝成賊寇敗兵,再在降兵中選擇一個小頭目,許以厚賞,然後令其率領逃往定軍山,約以內應,冷苞必然不防,收納眾人。如此以來,我軍裡應外合,則定軍山不難破也。”


丁淮大喜,張任就是張任,果然是好計。於是,便按照張任的計策行事,並且命令成廉混在其中,以為眾人首領。


果然,冷苞雖然行事十分小心,並對這個小頭目進行了嚴格的詢問,這個小頭目的口才也是不錯,按照丁淮事先教的,將當時的戰況詳細描述了一遍。冷苞並沒有發現任何破綻,便安慰了眾人幾句,令其下去休息了。


但是,冷苞的心中不禁也對丁淮產生了一絲恐懼,沒想到丁淮竟然能夠在三天之內將南谷口的山寨攻破,並且殺了朱昆、朱甯二兄弟,看來這個丁淮果然有幾分本領。但是,冷苞剛才瞭解情況的時候,也發現是朱昆、朱甯大意之下才令丁淮有機可乘的,想到自己的營寨防守的密不透風,恐怕丁淮不會有這樣的機會,想到這裡冷苞便又將心放到了肚子裡。


三天過去了,冷苞依然沒有見到丁淮軍隊的一個人,不由覺得奇怪,派出去的斥候也沒有一個能夠回來的,到底外面發生了什麼事,冷苞心中也是一個疑問。但是這使得冷苞更加小心了,每天晚上都親自巡視一遍,方才休息,冷苞現在只能認為這是丁淮故意用時間讓自己放鬆警覺,但是冷苞不會上當。


第四天晚上,和往常一樣,冷苞將整個山寨巡視了一遍,然後回去休息。


不料,就在冷苞剛剛進入夢鄉的時候,忽然喊殺聲大起。冷苞剛起身穿上盔甲,親兵便已來報,說是官軍已經殺進營寨。冷苞大驚失色,官軍怎麼會殺進來呢,來不及考慮,冷苞只能持槍上馬,先逃命再說。


定軍山既然是一座山,所以下山的路不會只有一條,冷苞在這裡生活了數年,自然對定軍山的一草一木都很瞭解,所以,冷苞很快便帶著一百親兵,從另外一條路逃下山去。冷苞不敢在漢中停留,直接逃往陰平郡,再後來又到了蜀郡。後來,劉焉執掌益州的時候,冷苞便投靠了劉焉,並被委以重任。


不到一個月,丁淮便將漢中境內的所有賊患全部掃除,使得刺史張喬更是對丁淮刮目相看。


自此之後,漢中再無賊患,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漢中的經濟在丁淮的啤酒和造紙、冶鐵的帶動下,有了比較大的飛躍,百姓再不為生計發愁,反倒是家家戶戶都有餘糧。而丁淮也在不斷的積聚錢財的同時,加緊訓練手中的一萬六千士兵(攻破定軍山后,丁淮將兩地俘虜擇其精壯兩千人編入漢中軍,其餘皆令其回家務農),現在丁淮所期待的就是明年的二月,黃巾大起義的爆發了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3:41
食色,性也。丁淮也是,但是對於王綿,丁淮一直遲遲沒有下手,倒不是說丁淮不想,而是不敢。丁淮出身卑微,而且曾在王博府中當過下人,王綿卻本應該是歷史上的漢靈帝的美人,所以丁淮向來自認自己配王綿不起,這也就是為何丁淮遲遲不敢對王綿動手的原因。但是,以丁淮目前的身份和地位來說,這些已經不再是問題了,所以丁淮決定對王綿下手。


而王綿也似乎猜到了丁淮的想法,所以在春節過了之後,便一直想方設法躲著丁淮,其實也不是王綿不願意,王綿在決定不再回家,跟隨丁淮之日起便已經將丁淮當作了自己的夫君,再者王綿今年已經二十歲了,若不是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情,恐怕王綿現在早就已經是孩子的媽媽了。


並且,自從四年前,王綿青春期的衝動出現,王綿便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已經足足等了四年了。但是,真是到了眼前的時候,王綿卻又害怕了,不敢面對丁淮那火辣辣的、色色的眼神,只能選擇逃避,當然王綿心中明白,丁淮是不會放過她的,但這也是她所期待的,聽起來好像有點驢頭不對馬嘴,總之現在的王綿就是這個矛盾心理。


這已經是丁淮來到漢中的第二個春節了,第一個春節丁淮是在並州渡過的,當時是因為丁淮的母親孔氏極度思念兒子,便寫了一封書信讓丁淮和王綿、劉巧回並州過春節,丁淮自然是不敢怠慢,接到書信後便急忙和王綿、劉巧動身回到並州。


但是,今年的春節丁淮並沒有回並州,而是在漢中渡過的。丁淮之所以沒有回到父母身邊過春節,其實還是因為黃巾大起義,古時候都是按照農曆,並沒有西曆之說,黃巾起義發生在西元184年的二月,距離現在也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丁淮本來就打算在平叛黃巾暴亂中大展手腳,好從中謀取功名,若是回並州過年,必然會耽誤很多時日,而現在時間對丁淮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根據歷史記載,在黃巾起義期間,各地諸侯和地主豪強紛紛組建個人武裝,以討伐黃巾為名,擴大自己的地盤,到了黃巾之亂真正被平息之後,反而成了尾大不掉之勢,真正威脅到大漢統治的其實就是這些諸侯和地主豪強們。


春節那一天,丁淮將高順、龐德、成廉、徐榮、張任、嚴顏、閻圃七人請到了太守府中一起吃年飯,由於漢代的女子地位還是比較低的,並且女眷更是不能隨意抛頭露面,所以丁淮並沒有讓王綿、劉巧作陪。幾人當中,除了閻圃、嚴顏、高順、龐德四人之外,另外三人都是沒有家室之人,但是主公請客,無論是有無家室都是必須要來的,再者主公府中的啤酒可是啤酒中的極品,在外面是絕對買不到的,就沖著這一點,眾人在接到通知後,都是立馬就屁顛屁顛過來了。


本來嘛,冬天喝啤酒是不太合適的,所以冬季的來到應該就是啤酒的淡季,但是丁淮將後來的火鍋提前推進到了漢代,雖然沒有煤氣灶等先進設備,但是用炭的火鍋似乎比用煤氣灶的還要美味,所以短短半年時間,幾乎大半個大漢的人都接受了這種新穎、奇特卻又讓人吃了還想吃的火鍋。一是因為吃火鍋比較暖和、比較有氛圍,二是因為火鍋比較經濟實惠,並且可以自選擇,家境富裕的可以多肉少菜,家境貧窮一點的可以多菜少肉。


果然不出眾人所料,丁淮用的就是他自己親手釀造的啤酒,也就是啤酒中的極品,丁淮給這種酒起了一個很好聽的牌子-“極品黃山”牌啤酒。丁淮平日將時間大部分花在了士兵的訓練上,親自釀酒的機會很少。再說,根據當時的條件限制,啤酒的保質期最多半年,家中也沒有儲藏,每次都是親自動手釀一些,一般當時就能喝完。然而,除非是特殊的場合,一般丁淮是不會親自動手的,但是這一次,為了宴請手下文武,丁淮提前一天的時間,又一次親自動手釀了一回。火鍋也是丁淮自己動手配料的火鍋,這不禁讓眾人都是食指大動、酒蟲亂跳。


丁淮宴請眾人的目的也沒什麼,只是黃巾大起義馬上就要爆發了,和大家交流交流,順便聯絡聯絡感情。


這頓飯一直吃到申時才結束,除了高順滴酒不沾,丁淮沒有喝醉之外,其餘眾人皆是東倒西歪,語不成句。五十升啤酒被消滅的乾乾淨淨,換算成今天的瓶裝的啤酒約合每人十三瓶,丁淮因為吃過飯有事,所以喝得少一些,但是也有近八瓶。


吃過飯之後。丁淮命府中下人將眾人送回家中。便去辦事去了。辦什麼事呢。嘿嘿。趁著酒勁。丁淮來到了王綿地房間。


在一起生活了多年。王綿僅僅只比丁淮大了一個月。但是在生活中。王綿卻始終像一個大姐姐一樣對丁淮是無微不至地照顧。以至於在丁淮地心中對王綿產生了一種敬慕之情。雖然垂涎王綿地美色已久。丁淮還是沒有膽量去動王綿地。但是喝過酒之後地丁淮便具有了這種勇氣。


似乎是早就知道丁淮要來一般。王綿臥室地門是虛掩著地。推開門。只見王綿正躺在床上看書。床邊有一盆炭火。是用來取暖用地。似乎又是沒想到丁淮會來似地。王綿看到丁淮地那一瞬間愣了一下。然後趕緊從床上起來。將書放在床上。隨即便好像猜到什麼一般。臉頓時紅了起來。雙手也不安地揉在一起。


由於房間地炭火很旺。屋內地溫度很高。王綿穿地並不厚。反而顯得有點單薄了。一身素雅地衣服。又直又長地秀髮披散在上身穿地絲質白睡衣上。有著168公分身高地身材更顯得修長。完美地瓜子臉上脂粉未施。臉蛋上柔嫩地凝脂下似乎有一層晶瑩地光采在玉膚下流動著。向上微挑地細長濃眉下。那雙如深潭般清澈地鳳眼。看得丁淮地心如小鹿亂撞。如精雕玉琢地挺直鼻樑。配上鼻下那嫩紅地小嘴。這樣地美女。能看一眼就此生無憾。要是能和她共赴巫山。恐怕立刻死了都心甘情願。


看著如此嬌媚地王綿。丁淮地欲火在酒精地作用下一下子升到臉上。丁淮一邊向床邊走去。一邊道:“綿兒。不好意思。剛才和高順、龐德他們聊得太投入了。竟然忘了時間。綿兒可曾吃了飯?”


丁淮地這一聲“綿兒”無疑已經道出了心中所想。一直以來。丁淮都是稱呼王綿為“小姐”。在男尊女卑地封建社會。這樣地稱呼使得兩人之間一直有著一個無法跨越地鴻溝。所以丁淮地這一改口。冰雪聰明地王綿豈能猜不透其中含義。但是王綿等這一天也是等了許久了。


王綿正不知所措呢,聽到丁淮問話,稍微思索一下,便回答道:“綿兒已經吃過了,有勞夫君掛念了。”王綿的這一句回答也很能說明問題,之前王綿一直稱呼丁淮為“趙喜”,後來改口喊“丁淮”,現在忽然也變成了“夫君”,王綿本來臉皮薄,這一聲“夫君”可是鼓了很大的勇氣的。丁淮是何等人,豈能聽不出王綿話中之意,大喜之余,急忙上前一步,雙手扶著王綿柔弱的雙肩,含情脈脈地注視著王綿的雙眼,口中癡癡喊了一聲:“綿兒,你真美。”


王綿和丁淮對視了一眼之後,便趕緊低下頭,不敢再看丁淮那雙火辣辣的雙眼,好像再看一眼就會被熔化一般。剛低下頭,王綿便覺下巴被丁淮的手指輕輕托住,自己的頭也不覺被抬了起來,然後嘴巴被丁淮的嘴巴堵了個結實。雖然已經二十歲了,但是畢竟這種事情還是第一次。王綿不由自主“啊”一聲,但是由於嘴巴被封住了,這聲“啊”沒有成功,但是丁淮卻成功的將舌頭探入了王綿嘴中,慢慢地,王綿和丁淮都迷失了。


熱吻中,丁淮的手在王綿的後背摸到了一個繩結,隨手一拉,王綿的睡衣便開了懷。丁淮也清醒過來了,連忙和王綿分開,低頭向懷中佳人看去。這時候王綿已是腮紅眼媚,春情蕩漾,被丁淮吻出了原始的欲火,更加上睡衣被開了懷,露出了潔白無瑕的玉頸和紅色的肚兜,更有兩座凸起的山峰將肚兜頂起,看得丁淮更是欲火大漲,已經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一把抱起王綿,丁淮來到床邊。


很快,兩個渾身**的男女便疊加在了一起,同時響起了讓人**的聲音。


**之後,丁淮緊緊將王綿摟在懷中,一隻手在王綿光滑的後背上來回游走,另一隻手在王綿的**上來回起伏,兩只腿將王綿的腿夾在中間,同時上面一隻腿也在不停的來回摩擦,頓時使得王綿在丁淮的懷中一陣陣顫抖。感覺到王綿異狀的丁淮也不敢太過分,因為王綿畢竟是新瓜初破,無力再次承歡,便不再刺激王綿。看到夫君如此體貼關懷自己,王綿心中更是感動不已,將頭深埋在丁淮懷裡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3:42
這年是中平六年,也就是漢末黃巾大起義爆發的那年,距離黃巾起義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現在正是春節剛過兩天,也就是大年初三,在中國的風俗中,初三這天是為過世的親人上墳的日子,所以歷來便有初三包水餃的習俗,叫做“初三捏鬼眼”。


但是,在冀州安平郡的廣宗縣內,這一天竟然來了很多外地客商,這讓當地一家酒樓的店小二十分奇怪,這大過年的不呆在家中,這麼快就出來做生意,店小二雖然心頭嘀咕,卻也沒有多想,畢竟客人都是來送錢的。其實也難怪店小二不解,這十來號人竟然都是住在這家廣宗縣內最大的客棧之內。


更讓店小二吃驚的是,竟然大賢良師也在傍晚的時候也入住了這家客棧。提起這個大賢良師,不要說整個冀州,恐怕豫州、青州、袞州、幽州之內的百姓沒有一個人不認識的,因為他一直四處雲遊,為窮苦百姓治病,從來沒有收取過任何診費,就連藥費也是最便宜的。但是,在為富人治病的時候,這位大賢良師以及他的弟子們卻都是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使得這些富人對其是懷恨在心、惱怒之極。


但是,由於這位大賢良師的醫術實在是太高明瞭,沒有任何疑難雜症能夠將他難為住。一些地主豪強雖然對此滿懷怨氣,卻又不得不對大賢良師笑臉相迎、親自接送,並且從來不會還價(因為還了也是白還,你若是敢還價,大賢良師會馬上扭頭就走),這使得飽受這些富人欺負的窮人們覺得大賢良師是為他們出了一口惡氣。


所以,在大賢良師足跡能夠到達的地方,所有的窮苦人都把大賢良師當作了救苦救難的神仙。經過十多年之後,大賢良師的嫡傳弟子就已經到達了五百人之多,而這些徒弟又在外面廣收弟子,使得大賢良師的徒子徒孫遍佈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廣。由於範圍極大,所以這八州的老百姓平日看病甚是方便,使得北方的死亡率降低了很多,大漢的人口因此也呈現了多年不見的上升趨勢,雖然增加的波動不是特別大,卻也能看出大賢良師所起到的作用,當然,很多東西並不是這個店小二所能知道的,這裡只是以店小二的思路為索引,簡單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


是夜,當大家都在睡夢中的時候,在客棧的二樓的天字二號客房,卻是燈火通明、人影晃動。天字二號客房位處二樓的拐角最裡端,由於位置不好,所以天字二號房竟然沒有一扇窗戶,只有一扇門,導致了天字二號房雖然是天字房,但是價格卻和一般的客房沒什麼兩樣,但是天字二號房的房間佈置卻和其他的天字房一模一樣,甚至於房間的面積在所有的天字客房中是最大的一個。


即使是這樣,天字二號房的入住率還是特別低,只有在其他客房全部住滿的情況下,才有客人會入住到天字二號房。極具生意頭腦的老闆看到這種情況,想出了一個自認為是絕妙的主意,就是將天字二號房和三號房打通,合成一間,叫做天字特號房,房價也準備比天子號房高出三倍。老闆本打算在春節過後就開始動工,沒想到在生意慘澹的春節裡,竟然有人將天字二號房包了下來,並且這個人還是大賢良師,所以老闆也不敢多說話,就立即照辦了,心想,還是等大賢良師走了之後再開始動工吧。


此時的天字二號房內,跪坐著十一個人,大賢良師在正北朝南的位置,左右各跪坐著六個人。左手第一人面相兇惡,滿臉虯髯,甚是威武,此人正是歷史上有名的黃巾第一大帥管亥,右手第一人頭大如鬥,滿臉橫肉,鬍鬚根根猶如鋼針一樣,此人是黃巾第二大帥張牛角,地位僅次於管亥,這兩人是大賢良師的左膀右臂。讀到這裡恐怕大家也已經猜到了這個大賢良師的身份,不錯,這個大賢良師正是黃巾大起義的首領張角。


只聽張角道:“諸位將軍,各地之事準備的如何了,若是今年舉事,大家覺得勝券有幾成?”


右手的張牛角率先恭聲應聲道:“回主公,冀州共有弟子四方,共約七萬人,兵器約三萬余件,盔甲只有八千多,七萬人中只有兩萬人得到了秘密訓練。若是今年舉事恐怕有點早,倘若能再有兩年的時間,必然可使全軍裝備完畢,到時候冀州便可有五萬人接受過訓練,其餘人可在起義之後再行訓練,以為大軍後援,如此大事可成。”


張牛角說完之後,便向張角拱手行了一個禮,便繼續將雙手放在跪坐的雙膝上。這時,對面的管亥雙手一抱拳,接著張牛角道:“回主公,青州之事和張帥的冀州準備情況相差無幾,青州民風彪悍,所招的四萬徒眾基本不需進行過多的訓練,只要能夠做到軍紀嚴明,即可派上用場,至於起義時間,末將同意張帥的提議,可以推後兩年,如此可使勝算幾率增加數倍。”


張角是個文人。所以一幫手下基本都是武將。剛才發言地兩個便是張角手下除了張寶、張梁之外張角最為倚重地兩大帥。其餘人在座之人還有張曼成、波才、彭脫、郭太、馬相、唐周以及張角地兩個弟弟張梁和張寶。竟然沒有一個謀士。這也可能是黃巾起義失敗地原因之一吧。畢竟缺少了制定戰略性決策和在戰場上地出謀劃策地智者。


隨後。張曼成、波才、彭脫、郭太、唐周等人也相繼介紹了各地地準備情況。由於張角地太平道對各地影響有早有晚。所以各地地準備情況也不盡相同。但是總地來說還都是沒有完全準備到位。


隨後。張角將眼光投向了自己地大徒弟馬相。說到馬相可能大夥都不認識。沒和他聯絡過。但是要提起馬元義地話。也許大家都會說一句“哎呀。原來是他。我認識他很久了。在第一次看《三國演義》地時候就已經記住這個人了。”。不錯。馬相。字元義。其實就是馬元義。馬相見張角向自己看來。連忙道:“司隸地區由於位處天子腳下。所以相不敢過於招搖。行動更是秘密。現在約有弟子三萬人。兵器略微缺乏。僅有五千朴刀。鎧甲更是僅有一百。準備不甚充足。”


張角心中暗歎一聲。看來各地情況差不多。人倒是不缺。但是缺乏地卻是訓練。而且這兵器和鎧甲更是極其缺乏。兵器還好一些。兩個人中能有一把兵器。若是不夠還可以用其他農具來湊。但是這鎧甲如何能湊合。現在差不多是十五六個人才能有一件鎧甲。


看到張角眉頭緊鎖。馬相明白張角心中所慮。再次道:“主公可是為鎧甲擔憂?”張角一聽。知道自己地這個大弟子素來腦筋很好使。此刻說這句話。心中必然有了什麼好主意。不由雙目一亮。問道;“元義可有良策否?”


在張角最為倚重地這八個人中(張寶、張梁是張角地弟弟。不在其中)。腦筋最活地就要數這個馬相了。這也是張角為何要將司隸地區地教眾發展和結交朝中中涓地地任務交給馬相地原因。


馬相道:“根據剛才各位將軍的介紹,兩年之後便是主公振臂高呼,推翻劉宏統治的時機,但是鎧甲製造太過於費時、費錢,況且又不能公開製造,但是既然起事,必然要有統一裝束,否則便會變得不倫不類,更會無形中打擊我軍的士氣。所以,以相看來,主公向來喜愛身著黃衣,頂戴黃冠,可使教眾以黃巾為衣冠,代替鎧甲,不但可以解決以上問題,而且更應承了主公黃天之意,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黃巾為衣冠,黃巾為衣冠”,張角嘴裡念叨兩聲,然後便沉思起來。眾人見張角默不作聲,開始沉思,便都不敢說話,唯恐打斷張角的思路。大凡張角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會選擇沉思的方式來思考,並且不喜歡別人打擾。


一刻鐘的時間過去之後,張角忽然猛一拍大腿,大叫一聲:“好,就這麼辦。”夜深人靜的黑夜,這突如其來的一聲大叫,不但把在座的眾人嚇了一跳,而且也驚醒了正在隔壁房間熟睡的店小二,因為職業的問題,店小二從來都不可能睡得很死,隨時都要能夠聽到客人的呼喊,何況又是只有一牆之隔。


前面已經介紹過了,現在是大年初三,前來投店住宿的客人只有張角一行十一人,況且張角又是名聞數州的大賢良師,所以店主專門囑咐小兒,讓他睡在天子二號房的隔壁,以便張角有什麼事情,可以隨叫隨到。


本來張角在商議之前,已經告訴大家不要太過於喧嘩,畢竟這是極其機密的事情,雖然不需要專門安排人手進行放風。但是,張角一時失態,竟然自己大喊了一聲,隨後,張角馬上發覺了自己的失態,連忙讓離門最近的張梁開門察看一下。


也是巧的很,張梁為人粗放,不是心細之人,只是開門四處看看,沒有發現有人,便又關門回來。就在張梁剛剛關門的時候,店小二從隔壁房間出來。也就是張角的一時失態、張梁的粗心大意,不但導致了店小二死於非命,更導致了黃巾大起義的徹底失敗。若是此事換成心細的張寶出外查看,他必然會在黑暗處待一會,也必然會發現隨後出來的店小二,也許整個歷史就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03:43
得到張梁回報,外面並無異樣,張角便放心繼續商討起義之事。


這時候,店小二已經來到張角門前,正要敲門,忽然聽到屋內有人說話,便又將已經伸到門前一寸的右手收回,想了想,店小二覺得剛才大賢良師不是喊自己的,搖了搖頭,便準備再回屋睡覺,這時候店小二忽然聽到了一句話,便使得他的雙腳再也挪不動半步。


張角道:“我等在起義之後,就以黃巾為衣,不再另行鑄造盔甲,將節省的費用全部購買兵器。兩年後,一旦時機成熟,我數十萬黃巾大軍齊發,必然可以一鼓作氣,將劉宏小兒從皇帝的寶座上推下去。元義,結交朝中中涓之事進行的怎樣了?”


馬相道:“回主公,早在三年前弟子便已經和十常侍之一的封諝取得了聯繫,後來又取得了十常侍之首張讓的大力支援,經過弟子的大量錢財的饋送,以及許之以事成之後封其為大長秋,在錢權的雙重誘惑之下,那張讓再經過弟子的一番遊說,已經答應在起事的時候在朝中以為內應。並且在張讓的刻意照顧之下,弟子在司隸地區才能在將教眾發展到三萬人之多。”


張角對馬相的辦事能力最為欣賞,聞言面有微笑點了點頭道:“元義辦事果然謹慎,此事很好。”說完,又長歎一聲,道:“本來我準備在甲子年起事,看來只能再推後兩年了,只是不知道她還能撐過兩年嗎?”說到最後一句的時候,變成了小聲的嘟囔,眾人都沒聽清。


接下來,張角便和眾人細細商討了一些起義的具體細節,例如購買武器、馬匹最好在西涼羌族或烏桓等少數民族處購買,這樣不會引起懷疑;起義之後,要先攻打糧草囤積豐盛的一些城池,以解決糧草不足的狀況等等,畢竟這樣的聚會不可能經常。


等商議完之後,已經是又過了一個時辰,張角便讓眾人回屋睡覺。


而店小二在外面已經聽傻了,心中又是害怕又是欣喜,害怕的是自己無意中偷聽到了如此大逆不道的密謀,自己一直仰慕的大賢良師竟然要推翻朝廷;欣喜的是,若是自己告發此事,必然會得到朝廷重賞,說不定還會封個什麼官做做、什麼侯當當。


當張角結束這次密謀的時候,店小二才回覺過來,自己是在偷聽,而且偷聽的還是這樣的大逆不道的謀反之事,便準備趕緊回屋。殊不知,慌亂之中,店小二的左腳竟然碰在了門板上,發出一聲聲響。馬上,天子二號門被打開了,從屋內飛速竄出兩人。其中一人正是剛才出來查看情況的張梁,看到是店小二,二話不說,一把將店小二的嘴巴捂緊,另一隻手將其攔腰一抱,便輕輕鬆松將一百二十多斤的店小二挾進屋內。


另外一人是管亥,在張梁將店小二抱進屋內之後,管亥便將屋門關緊,自己留在外面警戒。


張梁進屋之後,便將店小二向地上一扔,頓時將店小二摔得七葷八素。但是,店小二的腦子十分清醒,知道聽到這樣的事情,自己的小命很可能會不保,連忙爬到張角的腳下,磕頭如搗蒜:“大賢良師爺爺,小的只是無意聽到,哦,不不不,小的什麼也沒聽到,求大賢良師爺爺放過小的吧,小的家中還有六十多歲的老母在堂,只要能饒了小的一命,小的願意做牛做馬報答大賢良師爺爺的大恩大德。”


張角先是用責備地目光看了張梁一眼。好像是說。你幹地好事。讓你出去查看一下。你竟然什麼都沒發現。使得差點走漏消息。壞了大事。看到張角地目光。張梁趕忙將頭低了下去。不過心中也沒什麼惴惴不安地心情。因為張梁知道張角不會為難他。


果然。張角僅僅是看了張梁一眼。並沒有說話。而是又將目光轉到腳下地這個店小二身上。眼光中藏了一抹殺機。眾人知道這個店小二地性命必然保不住了。只有唐周覺得於心不忍。出言道:“主公。我看此人也是無意偷聽。並非官府奸細。不如饒他一命。讓其加入太平道。”


張角聽到唐周竟然開口向這個店小二求情。眉頭不禁一皺。心中頗為不高興。沉聲道:“我等乃是成大事之人。豈能因為這一個小人而壞了大事。全忠不可因一時地婦人之仁而作出令我等悔恨之事。此事不必再說。”


說完。張角對張梁輕輕點了點頭。張梁隨即會意。從後面一拳擊在了店小二地後腦勺。店小二沒有來得及發出任何聲音。便倒在地上死去。可憐這個店小二隻是因為一時地好奇。就這樣白白送上了一條性命。


唐周本來還想再說什麼。但是張梁出拳地速度太快了。就在唐周剛剛張開嘴唇。還沒來得及說話地時候。店小二已經殞命。唐周見狀。也不再說話。但是心中對張角卻是充滿了一種異樣地感覺。


自從三個月前。唐周無意之中得知張角創辦太平教。準備起義地真正目地。竟然不是為了天下百姓。而只是為了一個身在冷宮地女子地時候。唐周便對張角產生了一種失望地感覺。後來張角更是為了急於起事。枉殺了不少人命。唐周地心更加透涼了。


今天的事情發生,唐周更是對張角徹底絕望了,原本自己一直以來就以能夠為天下窮苦百姓造福為人生目標,卻是勢單力薄,好不容易遇到了醫治天下窮人的大賢良師,便拜了張角為師,更是跟隨張角密謀策劃起義事宜,成為了張角賴為倚重的親信,參與了起義的很多的策劃細節,並且掌握了大量的機密,成為了張角手下十大將的其中之一。但是,就從這一時刻開始,唐周開始產生了背叛的念頭。


十天之後,穎川郡寶豐縣縣令唐瑁的府中,唐瑁正在和一個人密聲談些事情,雖然還是冬天,但是唐瑁的臉上卻是佈滿了汗珠,神色相當凝重,這個和唐瑁談話的人正是張角的得力弟子-唐周。唐瑁是何人,是歷史上少帝劉辨的妻子唐妃之父,現在唐妃並沒有進宮,是以唐瑁仍是穎川的一個縣令。


而唐周為何出現在了唐瑁府中呢,原來這唐周正是唐瑁的堂弟,也可以說是唐門一才子,其才華並不在唐瑁之下,在唐氏家族中,唐周和唐瑁被並稱為唐門雙傑。只因唐周痛恨漢末官場的黑暗才不願出來做官,後來便在遇到張角之後,巧合之機之下加入了太平道。


自從上次離開廣宗之後,看透了張角並非是真心想解救天下窮苦百姓,而只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妄動干戈,只會讓天下百姓捲入戰火和兵亂之中。唐周便決心要告發張角起義之事,唐周來到唐瑁府中正是向唐瑁高密,能夠和唐瑁並稱為唐門雙傑,就意味著唐周並非愚人。


若是直接到洛陽告發此事,先不說東漢朝廷會不會相信自己的話,一旦被張角發現之後,必然會讓人將自己滅口,畢竟馬相已經結交了張讓等人。所以,欲成此事必然要通過自己堂兄的官場關係,層層上告,才能將此事辦成,所以離開廣宗之後,唐周便急忙趕往了寶豐縣。


雖然早就知道這個才華不在自己之下的堂弟加入了太平道,唐瑁卻並不認為太平道是什麼邪道,因為太平道畢竟還是免費為窮苦百姓治病,並且只收取極其便宜的藥錢,所以對於唐瑁這樣的人來說,不但不會認為太平道是邪教,而且在寶豐縣唐瑁向來是大力支援太平道的發展的。


沒想到這次聽了匆匆趕來的堂弟唐周的一番話,唐瑁心中的吃驚可謂是到了極點,沒想到張角竟然是這樣一個大逆不道之人,這對於一直沐浴在忠君愛國思想洗禮下的唐瑁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但是,這樣的大事並不是像唐瑁這樣一個小小的縣令所能將消息傳給朝廷的,倘若是層層上報,唯恐消息會被洩漏,畢竟朝中大臣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十常侍的人。所以,擺在唐瑁面前只有一個最好的辦法,那就是讓人快馬將此事告訴何進,畢竟何進以前在穎川做太守多年,素來對唐瑁比較欣賞。而且何進現在已經官至河南尹,聽說還有一個侯爵的身份,更為主要的是何進的妹妹已經被封為皇后,何進也成了靈帝眼前的紅人,說話的分量會重很多
jackyand5566 發表於 2011-6-26 14:55
得到唐瑁密報之後,何進不由大驚失色,由於事關重大,何進不敢怠慢,連忙讓人按照唐周所說進行秘密調查,五天之後,調查的結果果然和唐周所說一模一樣。何進立刻進宮面聖,向靈帝詳述此事。


聽到何進的全盤敘述,靈帝更是惶然失色,一邊因何進舉報有功,封其為大將軍,慎侯,總管天下兵馬(根據歷史,何進應該是在黃巾起義的一個月之後,才由河南尹升為大將軍的,但是那是歷史,本書並不完全按照歷史來敘寫),封唐瑁為會稽太守,同時赦免唐周之罪,隨同唐瑁前往會稽,一方面立即將封諝等一干人等下獄,另一方面趕緊召集大臣,商議對策。


大將軍乃是武將之首,位比三公,有時在三公之上,有時在三公之下。東漢末年,其官職在三公之上,因此當漢天子以曹操為大將軍而以袁紹為太尉時,袁紹“恥班在太祖下”,屬官有長史、司馬。


當然,何進乃是一屠夫,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的庸碌之輩,如何能夠擔任大將軍的職位,靈帝原本也沒有這個意思,但是靈帝一直飽受何皇后的軟施硬磨,再加上此時黃巾之亂已經爆發,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合適的大將軍人選,所以也只能暫時讓何進擔當了。


本來在光和四年的時候,司徒楊賜曾經上書言:“張角聚眾為教,欺騙百姓,雖然經過微臣規勸,卻仍不悔改。現在若是直接命令州郡進行捕討,恐怕會使其驚恐,反而加速禍亂。可以假意封其為一州刺史或一郡太守,麻痹其意,遣散其教眾,各歸本郡。便可以孤弱其党,然後逐一誅殺其手下頭目,則可不勞而定也。”


前面已經講過,張角對楊賜有救命之恩,而且楊賜還一手促成了丁淮和張甯的婚事,可為什麼在數月之後又會上書朝廷呢?


原來,楊賜雖然心承張角的救命之恩,但是卻也是能夠區分大是大非之人,一旦發現張角聚眾越來越多,雖然反意不是很明確,但是作為大漢的一個忠臣,楊賜還是選擇了上書朝廷,提防張角,或者將其剿滅。


等到楊賜被罷免之後,這件事情便被擱置了。後來,司徒掾劉陶再次上疏提出張角之事,意思和楊賜原來的上書差不多,也是建議朝廷應該立即發難,將張角等一眾賊首緝捕,避免大亂。但是,在張讓、封諝等人的有意周旋之下,靈帝和上次一樣,仍然不以為意。


現在,張角之禍已經迫在眉睫,靈帝才是慌了手腳,匆忙上朝,**剛剛坐在龍椅上,便急忙向百官問道:“張角之禍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朕悔不聽當初楊賜、劉陶二位愛卿之言,方有今天,實乃朕之過也,但如今事情已經迫在眉睫,眾卿可有良策?”


靈帝的話音剛落,太尉楊賜便出列道:“陛下,根據大將軍所得情報,張角之眾已達數十萬之眾,但是畢竟大多乃是農民,並未得到正規訓練,戰鬥力與我大漢正規軍隊相比,實在不堪一擊,陛下可令上將數員,各領精兵,分路討賊,不出兩年,必然能夠剿滅張角之亂。”


楊賜原本是司徒,但在光和四年的十月,被靈帝罷免,降為太常。而在一年後,也就是光和五年的十月,楊賜又被靈帝升為太尉,所以現在楊賜的官職是太尉。在東漢之時,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權力。太尉為三公之首,掌管軍政,司徒為三公之次,主管民政。


靈帝聽到楊賜地話。急躁地心情稍稍平靜。道:“楊愛卿可有良將可為朕分憂?”


楊賜心中暗道。以前我說要對張角及時防備地時候。你不聽。現在又慌了手腳了。心中雖然這樣想。但嘴上不得不道:“微臣心中倒有三個人選。”


靈帝大喜。原來以為楊賜能夠有一個人選就已經不錯了。沒想到楊賜一張嘴就是三個人選。靈帝雖然有點昏庸。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地道理靈帝還是知道地。於是。靈帝抑制不住內心地激動。慌忙問道:“那三個。愛卿可速速道來。”


楊賜早是心有城府。不慌不忙道:“這三個人有兩個人不在朝中。一個是北地太守皇甫嵩。一個是尚書盧植。最後一個乃是漢中太守丁淮。若有這三人領軍征討。微臣擔保不出兩年必然能夠平定叛亂。”


楊賜地話音剛落。何進心中便犯起了嘀咕。楊賜這個老家夥畢竟老奸巨猾。所推薦地人必然都是能征善戰之輩。倘若真地平定了叛亂。自己這個大將軍地豈不是要讓出來給楊賜這個老東西了。不行。我不能讓好事全落在他身上。


於是。還沒等靈帝開口說話。何進便一閃身出列。站在楊賜地右前方。道:“陛下。微臣以為楊太尉之意不可採納。”


靈帝知道自己的這個大舅哥有多少斤兩,沒想到他竟然敢在這個節骨眼上出列阻止,也不看現在是什麼時候,馬上就要火燒眉毛了,還在這裡瞎湊熱鬧,若不是擔心會影響其他大臣的言路,靈帝早就將何進給喝斥下去了。


沒奈何之下,雖然明知何進不會有什麼好主意,靈帝只有強作笑顏,問道:“哦,何愛卿有何良策,速速道來,也可為朕分憂一二。”其實,靈帝這是話中有話,意思是說,你何進能有什麼辦法。


但是,何進卻是個大老粗,沒聽出來靈帝話中的意思,還以為皇上對他十分欣賞呢,挺了挺腰板,傲眼一掃群臣,清了清嗓子,道:“陛下,臣以為若是單憑三路精兵掃平天下黃巾,雖然也可以做到,但只恐兵力過單,時日過長。根據唐周所報,黃巾之眾遍佈八州之廣,且人數甚眾,非三路可敵,微臣也保舉一人,乃是諫議大夫朱儶。另外,以微臣看來,陛下可一面令四路大軍專攻黃巾軍主力,一面可令各州州郡各自募兵,抵抗地方的小股黃巾,如此一來,一兩年之內必然能夠掃平黃巾之亂,還請陛下聖裁。”


別看何進以前是一個屠夫,沒有讀過幾天書,這一席話說得還頭頭是道,確有幾分道理,不但靈帝聽了心中暗暗點頭,就連其他一些認為何進沒什麼本事,全靠裙帶關係才到達大將軍之位的大臣們對何進也改變了看法。何進的這一番話,不但博得了靈帝的欣賞,也為自己招攬了一些臂膀,如袁紹、曹操等人。


但是,雖然這番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並且現在卻是對於及時平定黃巾大有益處,但是其中卻有一個致命之處,就是前面提到過的一旦各州郡募兵抗擊黃巾之後,勢必會成為尾大不掉之勢,一旦不再聽從中央號令,必然釀成諸侯割據之局面。


當然,由於當時人的局限性,不可能會看出來這樣做的後果,一是當時的人大多是忠君愛國之人,從未想到要不服從中央管轄;二是誰也猜不到漢靈帝會早死,以至於太子年幼,不能執政,進而演變成何進欲誅殺宦官反為其害、董卓進京等事情,這後來之事是完全出乎群臣的意料之外的。


靈帝大喜,道:“何愛卿真乃朕之肱骨之臣,慮事如此周全,何愁黃巾不滅。太尉和大將軍方才共同保舉了四位領軍之將,大將軍又建議各州郡募兵抗擊黃巾,不知眾愛卿可有其他補充?”說完,掃視了群臣一遍。


這時,楊賜再次出言道:“陛下,既然派兵討賊,並且讓各地加強戒備,但京師的防禦不可不加強,還請陛下讓大將軍統率左、右羽林軍,屯兵洛陽,拱衛京師,並星夜調兵進入洛陽週邊的函谷、廣成、伊闕、大谷、軒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大軍事關隘,以加強京師週邊防禦。”


楊賜確實老謀深算,考慮問題極為全面,洛陽乃是天下之首,一旦京師震動,天下不戰自亂,所以這洛陽的防禦是必須要加強的。一旦洛陽的防禦得到加強,黃巾軍便只能在各地造成一些動亂,經過大漢軍隊的鎮壓,必然不會長久。


經過楊賜的進一步補充,這個計畫已經算是十分完美了,根本不需要再有什麼補充了。如果有的話,也只是兵源、糧草等等事宜了,當然這些問題對於當今皇上來說就算不得什麼大事了,只要能將方案定下,還怕沒有兵源、糧草嗎。


見眾人沒有一個人再開口,靈帝便道:“既然如此,封皇甫嵩為左中郎將,盧植為北中郎將、丁淮為右中郎將,朱儶為南中郎將,命令四人接旨後立即趕赴洛陽,各領精兵五萬,討伐黃巾軍主力,具體平亂方案可有大將軍和太尉共同制定;另外,命令各地州郡加強防禦,招募新兵,討伐本地小股黃巾。大將軍何進統率左、右羽林軍,屯兵洛陽,拱衛京師,還令大將軍立即調兵進入洛陽週邊的八大軍事關隘,以加強京師週邊防禦。最後一點,此次抗擊黃巾的四位愛卿之中,戰功最為卓越者便可獲得‘大漢第一名將’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