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兆【唐雲卷】 第一百五十三章 雷石2
天工山莊地下第一層,名為風神谷。乘石柱下沉到這裡,會出現一段迴腸小道,一路曲折的通到控制室。
這段迴腸小道是在洪荒噴發時因受熾熱的巖流反覆衝擊形成的,將這裡作為整個天工府的入口再合適不過。
甬道的出口處有一塊三角形狀的土台,土台三丈見方,卻有十丈之厚,從台階裸露出來的斷層可以看出這土台是由不同的材料層層鋪就而成。
「這是六材膠?」唐雲蹲在灰白色的台階旁,觸摸著堅硬如鐵,散發微熱的土質。
「沒錯,若沒有這些防火材料,只怕我們都會被烤熟了。」周圍空氣悶熱異常,說起話來喉嚨便要冒出火似的。
所謂的六材膠,是一種防火材料,用磚屑為末,白善泥桐油,枯莩碳,石灰最後再配以幡米膠,調和出來的膠狀物質。將這種膠狀物質灌磚模,然後烈火燒製,便會得到六材膠。用六材膠製成的方磚不僅十分堅硬且防火性能極佳,絕熱耐燒。
在這裡建起如此厚實的防火材料,難道這土台下面是?沒錯,在這土台下便是翻滾熾熱的岩漿,噴薄而出的烈焰強火,足有幾十丈之高。
視角放大,再放大。空闊而光滑的絕壁上突兀的顯出一個白點,整個巖壁因長年高溫的炙烤,呈現暗紅色,而且巖質十分脆弱易碎。
這時,那突兀的白點更顯得扎眼,將白點放大,就會看到猶如金字塔般的三角土台鑲嵌在巖壁上。
而三角土台下面便是能吞噬一切的岩漿熔爐,岩漿成半流體狀態,不斷在沸騰中翻騰著,閃爍著刺眼的黃白光。
日復一日,煎熬於烈焰之下,卻始終保持灰白的本色,沒想到六材膠竟能抵抗如此高絕的熱度。
岩漿因為熱能的湧動,而發出聲聲爆響,像人熊的嘶吼,給人以絕望。強勁的熱氣形成數道旋風,這空心的山洞吹拂的一塵不染。
熱,是唯一的感覺。唐雲知道身上厚重的黑袍不能脫掉,它可以防護皮膚被熱風燎傷,或體內水分過快的蒸發掉。
在洪荒時候,孤首山曾經發生過十分劇烈的噴發,甚至滾燙的巖流將厚重的地幔撕開了一道口子,從而使得這裡成為了一座擁有岩漿的死火山。
如果將整個孤首山比作熔爐,那麼洞底滾燙的岩漿便是烈焰熊熊的炭火。而所謂的神風谷不過是天地熔爐旁邊的大風箱而已。
「這下知道這些烈風從何而來了吧,看那裡,對就是那些像人眼睛形狀的洞穴,風就是從那裡吹進岩漿中的。」祝大師站在土台上,上手不斷地指向對面赤紅的巖壁。
果然,唐雲循著祝大師的手指看去,對面的巖壁上有許多眼睛形狀的洞穴,從岩漿中散射出來的黃白光,將這些洞穴的洞口映照的明亮非常,在灼熱空氣的扭曲下,再加上光影疊加,便似這些洞穴活過來一般,一隻隻散發著白光的眼睛斜斜的望著洞底那近在咫尺的巖流。
「那些洞穴都是在洪荒之時形成的,我將它們盡數改造成了風洞。」祝大師用厚厚的袖口掩在嘴上,空氣酷熱也就罷了,還總是飄來一股刺鼻的酸臭味,「說話的時候將口鼻掩上,那刺鼻的氣味是火毒之氣,吸的多了便會暈厥。」
「如果將那些洞穴盡數鑿穿,風應該是向外面吹才對。」唐雲掩住口鼻道,「在岩漿常年的烘烤下,這山腹中的空氣應該變得熱而輕,這樣的話,便會順著風洞而出,不會有風進來啊。」
這些通道形成的年代早遠,如今孤首山已經成為了一座死火山,沒有巖流劇烈的衝擊,那些通道是怎麼被貫穿的呢?甬道內曲折多變,紋理難測。而且與岩漿近在咫尺,甬道內充斥熱氣火毒,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如何貫穿通道,再者風如何向裡吹?這兩個問題應該說是無解才對?不可能辦到的啊。」一瞬間唐雲思考了很多,但這兩個問題就像一道屏障,堵截在唐雲思考的道路上。
「哈哈,小雲,不錯啊,思路很好嘛。」祝大師聽的一愣,忽的開心笑了起來。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就算前面兩個問題都解決了,給岩漿加溫又有何用?岩漿的熱度應該是這個世界上的極致了。」唐雲又問道。
「你這三個問題問得倒是輕巧,卻用了老夫十年時間去解決啊。」祝大師打趣道。
「若非天縱之才,就算給他一百年也未必解決的了。」閔君臣站在唐雲身後,笑道。
「你知道火的顏色嗎?」祝大師答非所問。
「在書上看到過類似的理論,因熱力的不同,火焰所呈現的顏色也有差別。從黑褐色到黃白色依此而升。看著岩漿的熱力應該處於頂峰時期。」唐雲年少之時,性格孤僻,多在父親書房度過,所以涉獵了大量書籍。這些書籍都是唐侯所收藏的,自然無所不包,無所不論了。
「二十年前我初到此處,這岩漿所散射的顏色並不是黃白色,而是櫻紅色,過了半年又變成個暗紅色。」祝大師包裹的十分嚴實只露出兩隻圓鼓鼓的眼睛。
「如果我不在這裡建造神風谷,只怕早在十年前孤首山洞底的岩漿就熄滅了,最後便會和赤紅的巖壁融合在一起,凝固。」
「之所以選擇了在孤首山營造天工山莊,正是因為這裡存在絕對穩定的岩漿,孤首山是獨一無二的。」閔君臣接著道:「至於天工山莊是用來做什麼的?到時你自會知曉,因為你需要瞭解的東西還有很多。」
當時看到岩漿正在熄滅,祝大師自然十分著急,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用,直到有一次冒著被燒死的危險,騎乘著青鳥從山頂飛了進去,這才發現了靠近巖流的那些通道。
然後就是靈感的自問,竟然能將整個孤首山用作熔爐使用,為什麼不能將這些通道營造成風箱。如果能將新鮮的空氣灌輸進來,竟能令頻死的岩漿重新恢復熱力。
便這一個念頭,花費了祝大師十年心血,而最困難的問題便是唐雲方才提到的,第一個是穿鑿,第二個是回風。比起穿鑿,回風相對容易許多,只需在每個鑿通的洞口安裝一座巨大的水風箱,所幸洞口都在孤首山東側,位於溫水湖上方。
所謂的水風箱,其實和風箱構造像似,利用巨量的水力,從而將空氣壓縮,然後在瞬間釋放,使洞內鼓脹的熱氣反衝而回,從而使得外面新鮮的空氣得以通過通道進入到洞底。
「關於穿鑿,說來也是我幸運,正在我一籌莫展之時,突然接到了你父親的飛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