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攝政大明 作者:蟲豸 (連載中)

 
mk2258 2012-8-2 01:01: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19 581953
as000538 發表於 2016-4-19 21:19
第四百三十九章 德慶回京(三)

    黃有容如今已是別無退路,沈常茂則是已經蓄謀多時,再加上他們兩人相互間也算是知根知底、能夠猜想到對方的底線,分歧並不大,所以這場交易很輕易就達成了,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礙。⊥,

    但與此同時,在德慶皇帝的鑾駕之中,德慶皇帝與太子朱和堉的交流,卻顯得不大愉快。

    事實上,在最開始的時候,這場交談還是十分順利的。

    ***

    卻說,在朝中文武百官面前,德慶皇帝對待太子朱和堉的態度頗是關切,並且表現出了明顯的維護之意,彷彿德慶皇帝完全沒有因為太子朱和堉私自整頓商稅的舉動而生氣。

    然而,事實則是截然相反。

    對於太子朱和堉私自整頓商稅的舉動,德慶皇帝可謂是氣急敗壞、怒不可遏,甚至還因為此事而產生了換儲的心思,只不過德慶皇帝並沒有被怒火沖昏頭腦,依然能夠看明白形勢,很清楚現在並不是更換儲君的最佳時機。

    畢竟,太子朱和堉整頓了商稅之後,已是觸犯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如今正是朝中百官群情激奮的時候,若是德慶皇帝選在這個時候更換儲君,就彷彿是德慶皇帝懼怕了百官一般,這樣有損於德慶皇帝的帝王威嚴!

    所以,在百官面前,德慶皇帝不僅沒有表現出對太子朱和堉的不滿,反倒是刻意維護了太子朱和堉,並且將商稅整頓的黑鍋扣在了黃有容的頭上。

    只是。當太子朱和堉進入德慶皇帝的鑾駕之後,德慶皇帝卻是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瞬間轉變了態度,擺著一張黑臉冷冷的注視著太子朱和堉。就打算開口訓斥。

    若是往常,見到德慶皇帝的這般模樣,朱和堉也許就會堅持自己的立場,與德慶皇帝據理力爭。

    然而,因為昨天得到了趙山才的獻策,朱和堉卻已是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

    太子朱和堉進入鑾駕之後,德慶皇帝沒有來得及開口訓斥,就見朱和堉已是跪在了德慶皇帝面前,垂首說道:「兒臣有罪。又給父皇您添麻煩了!」

    見朱和堉主動認錯,德慶皇帝先是一愣,接著又冷哼一聲,說道:「原來你也知道你給朕添麻煩了?哼!你的所作所為,又何止是麻煩而已!你可知道,因為你整頓商稅的事情,壞了朕多大的事情嗎?」

    不過,太子朱和堉的性格一向固執,主動認錯的情況可謂是十分少見。所以德慶皇帝雖然是怒聲訓斥了朱和堉,但面色已是稍稍緩解了些許。

    另一邊,太子朱和堉依舊垂首說道:「兒臣原本不知道,但如今已是知道了!父皇您這次南巡的真正原因。乃是為了對付周尚景,但因為兒臣整頓商稅的事情,卻是打亂了父皇的計劃!兒臣原本也不想如此。若是能夠提前知曉父皇的心思,兒臣是絕不會選在這個時候整頓商稅的。」

    德慶皇帝又是冷哼了一聲。反問道:「怎麼?你這是怪朕沒有提前告訴你朕這次南巡的真實用意?就憑你的城府心機,你又讓朕如何敢告訴你這些事情?!還有。商稅之事,極為敏感,需要極高的手段與智慧,即使是朕也不敢輕易觸碰,又何況是你?難道朕沒有對付周尚景的意思,你就可以隨意的整頓商稅了?這件事情哪裡有你想像的那般簡單?荒謬!」

    然而,見朱和堉終於是稍稍懂得了變通之道,不再似從前一般剛直,所以德慶皇帝的怒火也再次的稍減了一些。

    太子朱和堉不擅長演戲,所以他回話的時候,依舊是垂著腦袋,隱藏了自己的表情,不讓德慶皇帝看到自己的神色變化,並且解釋道:「兒臣也知道自己能力尚有不足,只是兒臣這些年來屢屢見到父皇您因為朝廷的錢糧周轉而困擾,所以就想要為父皇您排憂解難,以全自己的孝心,卻沒想到好心辦了壞事,不僅沒有幫到父皇,反倒是給父皇添了麻煩,並且壞了父皇的大事,兒臣實在是有大錯!」

    另一邊,聽到太子朱和堉的講訴之後,德慶皇帝的面色又是緩和了許多。

    正如趙山才所說的那樣,德慶皇帝畢竟是一位父親,見到兒子的孝心之後,總是會忍不住心軟的。

    於是,德慶皇帝也沉默了下來,有些猶豫自己應該如何對待太子朱和堉的孝心。

    畢竟,孝心雖好,但終究不是闖禍的理由!

    就在德慶皇帝沉默的時候,朱和堉又說道:「此外,這次也是兒臣將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商稅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但兒臣一開始的動作實在是太大了一些,打擊的範圍也實在是太廣了一些,所以自然是遭到了所有官員的反彈與阻礙!若是讓兒臣再來一次,那麼兒臣將會從細微處入手,抽絲剝繭的化解反對的勢力,再逐步的整頓商稅的混亂,卻絕不會再像這次一般大張聲勢,也絕不會再期望自己可以畢其功於一役了,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最是需要耐心……只可惜兒臣直到現在才明白了這些道理。」

    聽到朱和堉所講的諸般道理,德慶皇帝不由一愣,突然發現朱和堉竟是在突然間成長了許多。

    若是太子朱和堉當真是因為商稅整頓的事情轉變了性格、成熟了心智,那麼在德慶皇帝看來,即使商稅整頓的事情造成了再大的混亂,一切也是值得的!

    於是,德慶皇帝為了確定自己的判斷,卻是不動聲色的繼續試探道:「哦?沒想到你倒是因為此事成長了許多,不過事已至此,再後悔也沒用了!如今因為商稅整頓的事情,已是造成了朝野的混亂。當下的首要之務,就是穩定朝野局勢。朕卻是想知道,你對此可有什麼看法?」

    因為趙山才的提醒。朱和堉早已經做好的功課,回答道:「依兒臣看來,因為整頓商稅的事情,朝野的局勢固然是混亂了一些,但商稅整頓之事卻是必須要持續下去,絕不能因為朝野局勢的混亂而中止!畢竟,商稅的問題如今已是世人皆是,若只是因為局勢混亂而中止了,就會讓百姓們小覷朝廷、讓百官們小覷皇權。依兒臣看來,朝野的混亂局勢大都是因為商稅整頓觸及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他們自然是百般阻撓,使得朝廷的政令無法暢通,也讓商稅整頓的事情遲遲無法收到成效,然後他們又借口商稅整頓無法收到成效,明目張膽的違背朝廷政令,卻已是陷入死循環之中,但也正因為如此。只要商稅整頓收到了集體的成效,那麼就可以堵住悠悠之口,也就可以初步穩定朝廷的局勢了。」

    然後,朱和堉又詳細分析了許多。並且向德慶皇帝提出了許多有效的建議,當然這些皆是出自於趙山才的想法,朱和堉也只是照搬罷了。

    不過。即使如此,卻也足夠德慶皇帝震驚了。

    德慶皇帝完全沒有想到。遭遇了商稅整頓的挫折之後,趙山才竟然能夠成長如此之多。不僅是心智成熟懂得變通了,連眼光見識也進步了許多!

    所以,正如趙山才的構想一般,見到了太子朱和堉的成長之後,德慶皇帝心中的換儲想法已是動搖了許多,只覺得太子朱和堉依然是孺子可教的,依照這個趨勢成長下去,將來未必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繼承人。

    於是,聽完了朱和堉的分析之後,德慶皇帝暗暗點頭,又說道:「商稅整頓之事,既然是你促成的,那麼朕就依舊交給你來處理,不過,你對於稅務理財之道並不熟悉,所以朕打算讓趙俊臣輔佐你整頓商稅,你可願意?」

    原本,德慶皇帝是打算將商稅整頓的事情全權交由趙俊臣負責、不再讓朱和堉插手的。

    這是因為,德慶皇帝對於朱和堉已是完全失去了信心,認為朱和堉只懂得添亂罷了。

    然而,因為趙山才的計策,德慶皇帝對於朱和堉稍稍恢復了些許信心,卻是改變了想法,打算讓朱和堉繼續負責商稅整頓的事情,而趙俊臣則變成了輔佐,如此一來,若是商稅整頓當真收到了成效,那麼功勞自然是太子朱和堉的,若是商稅整頓最終失敗了,責任自然是趙俊臣的。

    可以說,德慶皇帝為朱和堉的考慮還是很周到的。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一切也皆是按照趙山才的構想進行。

    接下來,只要朱和堉順水推舟的答應了德慶皇帝的提議,那麼朱和堉所面臨的境遇自然會大為改善!

    可惜,正如前文所講的那樣,朱和堉聽從了趙山才的所有建議,除了與趙俊臣合作整頓商稅這一項!

    如今,聽到德慶皇帝的詢問之後,朱和堉依然沒有改變想法,卻是說道:「父皇,兒臣相信自己完全可以獨力負責此事,完全不需要趙俊臣的輔佐!」

    聽到朱和堉的反駁之後,德慶皇帝下意識的眉頭一皺。

    ***

    最終,誰也不知道太子朱和堉究竟與德慶皇帝說了些什麼。

    只是,兩人間原本已是逐漸融洽的氣氛,卻是因此而完全消散了。

    事實上,德慶皇帝還未回宮,朱和堉就已是半路離開了鑾駕,表情隱隱帶著一些激憤。

    很顯然,因為趙俊臣的使用問題,德慶皇帝與朱和堉再次鬧了矛盾!

    也因為太子朱和堉的固執,趙山才所提出的諸般謀劃,雖然前期還算是進展順利,但最終依然是功敗垂成!
as000538 發表於 2016-4-21 21:21
第四百四十章 趙俊臣的猶豫

    卻說,趙俊臣隨著德慶皇帝走下龍船之後,就表現得十分低調,刻意收斂了鋒芒,只是冷眼旁觀著局勢的變化——不論是德慶皇帝避重就輕的幫著太子朱和堉撇清了責任,還是德慶皇帝態度冷淡的對待閣老黃有容,又或者是首輔沈常茂邀請黃有容同車密談,趙俊臣皆只是隔岸觀火,絲毫沒有參與其中的意思。

    畢竟,這些事情早就在趙俊臣的預料之中,所以趙俊臣既不會感到驚奇,也不會感到有趣。

    唯有等到德慶皇帝與太子朱和堉一同進入了鑾駕之後,趙俊臣的表情才稍稍凝重了一些,隨後也很快就登上了自己的馬車,並且讓馬車緊緊跟在鑾駕後面,密切關注著鑾駕內的情況變化。

    直到太子朱和堉半路下了鑾駕,又看到太子朱和堉的神情隱隱有些激憤之後,趙俊臣的凝重表情終於是放鬆了許多,隨後也就放棄了對鑾駕的繼續關注。

    事實上,「太子.黨」向來都是藏不住任何秘密的,更何況「太子.黨」內部還有一個別有用心的七皇子朱和堅?

    所以,趙山才秘密前往京城向太子朱和堉出謀劃策的事情,不過兩三個時辰之後,就已是傳到了通州,讓趙俊臣知曉了詳細消息。

    趙俊臣知曉了趙山才的那些建議之後,當場就是大吃一驚!

    趙俊臣發現,自己雖然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趙山才,但終究還是小覷了趙山才的謀略心智。他所提出的各項建議可謂是一針見血、直至本質,不過是短短的三言兩語。就化解了自己設給太子朱和堉的死局,並且還順手阻撓了自己的後續計劃!

    不過。幸好太子朱和堉的固執性格在短時間內難以徹底改變,並沒有採納趙山才的全部建議,否則趙俊臣如今就要推翻自己的許多計劃、重新開始謀劃了。

    所以,看到德慶皇帝與太子朱和堉一同登上了鑾駕之後,趙俊臣就緊緊跟在後面,密切關注著鑾駕內的情景,生怕太子朱和堉會突然間腦袋開竅、採納趙山才的所有建議,直到太子朱和堉表情激憤的離開鑾駕之後,趙俊臣才終於是鬆了一口氣。

    因為。這般情況就意味著太子朱和堉終究還是沒有採納趙山才的所有建議,趙山才的諸般良策也沒有建立全功,所以自己的各項計劃並沒有出現阻礙,依然可以按部就班的執行下去!

    如此一來,趙俊臣自然是輕鬆了許多。

    *****

    心情放鬆了一些之後,趙俊臣緩緩閉上了眼睛,身體依靠在車廂壁上,開始認真思考自己將來對付趙山才的計劃——經此一事之後,趙山才已是值得趙俊臣認真對待了!

    不過。在出手對付趙山才之前,趙俊臣還需要先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究竟要不要出手救下趙山才的性命!

    昨晚,趙俊臣與霍正源、左蘭山、陳東祥等人密談結束之後。眼見天色已晚,就準備休息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涇國公陳佑的女兒陳芷容突然拜訪了趙俊臣,並且向趙俊臣透漏了趙山才向太子朱和堉出謀劃策的事情。

    這些情報。內容十分詳盡,雖然陳芷容當時並沒有明說。但趙俊臣也能夠猜到,這些消息都是七皇子朱和堅刻意透漏給自己的,這既是為了向自己示好,也是為了借助自己之手繼續對付太子朱和堉!

    太子朱和堉身為當朝儲君,地位最是尊貴,在朝野之間又頗有賢名,但他最大的弱點就是缺乏謀略、手段也缺乏靈活;與此相反,趙山才雖然只是初出茅廬、地位不高,但他心智高絕、謀略出眾、手段也十分靈活——可以說,太子朱和堉與趙山才這兩人可謂是優勢互補,他們聯手合作之後,威脅性也將會大幅提高。

    如此一來,今後無論是誰再想要算計太子朱和堉,都會變得非常困難了。

    對於這一點,趙俊臣自然是非常清楚,而七皇子朱和堅也同樣是心知肚明!

    所以,趙俊臣固然是有些忌憚趙山才,但七皇子朱和堅對於趙山才的忌憚只怕會更加強烈,即使趙俊臣沒有行動,七皇子朱和堅也一定會出手對付趙山才的!

    只不過,趙俊臣算計人的時候,手段並不激烈,往往是得饒人處且饒人,只要對方失去了威脅,趙俊臣也就不會再窮追猛打了,但七皇子朱和堅並不是這樣,他的手段要陰狠得多,對於那些威脅到他的人,朱和堅往往會用最乾脆利落的手段讓對方消失在世上。

    比如前任太子太師何明在赴任途中被土匪截殺的事情,趙俊臣幾乎可以肯定這件案子的背後主使者一定就是朱和堅;再比如那些向德慶皇帝通報消息的信使們,他們的屍骨至今沒有被人找到……

    如今,面對趙山才的威脅,七皇子朱和堅顯然不會心慈手軟,而趙山才雖然是才智高絕、心性謹慎,但他畢竟是地位低微,身邊沒有任何的防備力量,恐怕是應付不了朱和堅的激烈手段。

    所以,在出手對付趙山才之前,趙俊臣還需要認真考慮自己要不要出手救下趙山才的性命!

    否則,也無需趙俊臣出手對付趙山才,趙山才就很快要銷聲匿跡、人間蒸發了!

    對此,趙俊臣頗是有些猶豫。

    一方面,趙山才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若是任由他輔佐太子朱和堉,那麼趙俊臣好不容易營造的大好局勢或許就會毀於一旦,這樣看來,藉著七皇子朱和堉之手除掉趙山才,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另一方面,趙俊臣也算是一個惜才之人,對趙山才的印象也一直不錯,卻有些不忍心看到趙山才這樣的智者才子被人殘忍殺害……

    心情猶豫之下,趙俊臣暗暗思索了許久。

    然後,趙俊臣輕輕一歎,喃喃自語道:「恐怕,還是要找機會與趙山才見上一面再說了,再試探一下他的心意,若是他依舊是固執的只想要輔佐太子,那麼我也只能袖手旁觀了。畢竟,趙山才的威脅太大了,若是只依靠謀略手段,我並沒有勝過他的信心……說到底,我並非是大公無私的君子,只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罷了!」
as000538 發表於 2016-4-21 21:21
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朝議(一)

    大約半個時辰之後,德慶皇帝的鑾駕終於是來到了紫禁城的午門之外。

    在那裡,文武百官們皆已是提前趕到、恭候多時了。

    然後,德慶皇帝帶領著文武百官前往太廟祭拜了天地諸神與列代先皇,表明自己如今已是平安歸來,大明江山在此期間也是風調雨順、天下太平。

    祭典結束之後,德慶皇帝前往後宮暫歇,順便更換衣裝,百官們則是來到了皇極殿外,等待著德慶皇帝召開朝會。

    按照規矩,德慶皇帝祭拜了天地與祖先之後,就應該召集百官舉行朝會了。

    在明朝,早朝往往是在建極殿內召開,唯有朝廷四品以上的官員、以及京城各大衙門的魁首官員才有資格參加,人數並不算多,被人們稱作「小朝議」。

    而皇極殿的規模則要比建極殿大了許多,能夠容納更多的官員,在建極殿召開朝會的時候,往往是朝廷五品以上官員、以及京城各大衙門的正副官員都會參加,因為人數巨多,所以又被人們稱為「大朝議」。

    不過,「大朝議」召開的次數並不多,往往只有重要節日、又或者是商議重要事情的時候才會舉行,每年最多也不過三五次罷了。

    因為南巡的關係,德慶皇帝已經有四個多月時間沒有召開朝會了,所以這次的朝議自然是難得一見的「大朝議」,需要在皇極殿內召開,京城五品以上官員、各大衙門的正副長官們皆要參加。

    在這次朝會之中。德慶皇帝需要向百官們公佈自己南巡期間的收穫、檢查太子與留守大臣們的政績、詢問這段時間以來各大衙門的近況、並且還要處理朝廷中樞所積存的政務,可謂是任務繁重。

    *****

    卻說。在皇極殿外,各方勢力匯聚一堂。隱隱分成了幾群,既是涇渭分明,也是表現各異。

    現如今,黃有容不僅是垮台在即,而且他自己也認了命,決定不再反抗,並且將自己的人脈、勢力、權柄等等盡數轉交給了新任首輔沈常茂,只為了換取一個平安養老的結局,這樣的選擇既可以說是識時務。也可以說是沒志氣,所以「黃黨」眾官員此時皆是有些意興闌珊、灰心喪氣,對待黃有容的態度也不似從前那般慇勤了,依然願意聚在黃有容身周的「黃黨」官員,此時也只剩下了寥寥幾人,聲勢大不如前。

    在皇極殿外,此時風頭最勁的人物,無疑就是新任內閣首輔沈常茂了,這段時間以來。他不僅是趁著德慶皇帝與周尚景鬥法博弈的機會獲得了內閣首輔之位,而且還與黃有容達成了交易、即將要收編「黃黨」的全部勢力,若是一切順利的話,沈常茂今後的勢力即使與周尚景相比也不差太多了。

    所以。此時聚在沈常茂周圍的官員最多,其中既有「沈黨」的老人、也有即將要投靠沈常茂的原「黃黨」官員,還有許多政治投機的牆頭草。這些人加在一起竟是有數十之多,聲勢顯得頗是浩大!

    作為對比。周尚景則是一如既往的低調,雖然「周黨」成員遍佈朝野、人數最多。但依然是只有吏部尚書宋啟文、保和殿大學士李和、刑部尚書張伯崇這三位「周黨」核心成員陪在周尚景的身旁,並不似沈常茂一般刻意彰顯聲勢。

    此時,周尚景正與三位「周黨」核心成員輕聲談論著什麼,表情淡然、面容平靜,彷彿內閣首輔之位的得失,對他沒有任何的影響一般。

    此外,自太子朱和堉以下,所有得「太.子黨」成員此時亦是齊聚一堂,因為此前太子朱和堉與德慶皇帝的交流不大順利的緣故,所有人都是面色嚴肅,聚在一起不斷的輕聲商議著。

    另一邊,在德慶皇帝南巡期間,「趙黨」雖然是屢屢受到閣老黃有容與太子朱和堉的打壓,像是詹善常、顧全、劉長安等等「趙黨」干將皆是被罷免了官職,但依然有工部尚書左蘭山、通政司通政使童桓、刑部侍郎秦懷遠等人圍繞在趙俊臣的身旁,聲勢倒也不弱。

    與其他派系一樣,眼看大朝議即將要開始了,趙俊臣也同樣與自己的黨羽們商議著這次大朝議的應對策略。

    只聽趙俊臣表情嚴肅的吩咐道:「時間緊促,朝議即將要開始了,本官剛剛回京,咱們也沒有時間詳細商議,就長話短說了……這次大朝議,可謂是至關緊要,關係到廟堂今後的格局變化,所以咱們一定要嚴陣以待、全力相爭!」

    然後,趙俊臣開始詳細解釋道:「朝議一旦開始之後,陛下就會詢問廟堂中樞的近況,趁著這個機會,咱們要幫著詹善常、顧全、劉長安三位大人洗清罪名、恢復官職,趁機彈劾黃有容打壓異己、結黨亂政的罪名!反正因為商稅整頓的事情,黃有容畢竟是要垮台的,倒也不怕多一項罪名。」

    隨著趙俊臣的話聲落下,眾趙黨成員皆是點頭認同,紛紛答應。

    然後,趙俊臣又說道:「等咱們帶頭彈劾黃有容之後,那黃有容必然會迎來牆倒眾人推的局面,不過黃有容畢竟是朝中老臣了、威望尚存,又有沈常茂幫襯著,並不會馬上垮台,但咱們也依然要繼續的彈劾於他,一定要讓他更加狼狽一些!畢竟,在陛下南巡期間,黃有容屢屢刁難咱們,咱們若是不趁著機會報復於他,今後只怕會讓別人小覷咱們。」

    隨著趙俊臣的吩咐,左蘭山馬上回答道:「趙大人放心吧,咱們絕不讓黃有容好過就是!黃有容這段時間以來對咱們的打壓,咱們自然要連本帶利的還給他!」

    自從昨日趙俊臣刻意的展現了自己的心機手段之後,左蘭山果然是對趙俊臣愈加敬畏了。此時他的一番保證看似鄭地有聲、堅決狠辣,但實際上只是趙俊臣的應聲蟲罷了。

    趙俊臣笑著點了點頭。以示對左蘭山的讚賞之後,繼續說道:「隨著百官們對黃有容的不斷攻訐。商稅的事情也就會浮出水面……大家或許也聽說了,陛下已是決定由我來接手商稅的事情,若是不出意料的話,到時候也會遇到太子一黨的反對,大家到時候一定要謹慎發言,切不要讓別人抓住破綻,只要隨我表態就好,如今的形勢之下,太子一黨根本不可能阻擋於我……還有。提前告訴大家一聲,陛下讓我接手商稅整頓的同時,也會收回我手中的西廠與內承運庫的權柄,大家到時候也無需反對,若是我不交出這兩項權柄,恐怕也得不到整頓商稅的權利……」

    原本,趙俊臣是打算趁著大朝議開始之前,將所有得情況向「趙黨」眾人盡數吩咐一遍的。

    然而,趙俊臣的吩咐剛剛說到一半的時候。卻突然有人來攪局了。

    *****

    就在趙俊臣說話之際,「趙黨」眾人原本還在認真傾聽,但突然間所有人皆是面色一變,露出了驚疑之色。目光紛紛越過了趙俊臣,向著趙俊臣身後看去。

    顯然,趙俊臣的身後。發生了某件令人感到意外的情況。

    見到眾人的表情變化,趙俊臣同樣是轉身觀看。卻發現太子朱和堉不知什麼時候已是離開了「太子.黨」眾人的圍繞,表情嚴肅的直直向著自己的位置走來。

    難不成。在大朝議開始之前,太子朱和堉竟是打算找自己談幾句話?

    一時間,趙俊臣只覺得不可思議。

    要知道,太子朱和堉向來是對趙俊臣不屑一顧的,除了彈劾趙俊臣的時候,他從來都不會主動與趙俊臣交談。

    趙俊臣驚疑了片刻之後,也很快就確定了自己的猜想——太子朱和堉確實是來找自己談話的。

    無他,太子朱和堉邁步前行之間,眼睛一直盯著趙俊臣。

    見到這般情況,趙俊臣眉頭一皺,輕輕歎息了一聲,知道自己恐怕是無法向「趙黨」眾人詳細交代所有事情了。

    於是,趁著太子朱和堉走近之前,趙俊臣向趙黨眾人說道:「看樣子,咱們的太子殿下找我有事,那麼大家就暫且先散開吧,太子他獨身前來,恐怕也不想讓其他人聽到談話內容……至於接下來的大朝議,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今已是沒時間說清楚了,大家到時候只要隨我表態就好。」

    得到趙俊臣的吩咐之後,「趙黨」眾人紛紛是收斂了臉上的驚疑表情,又答應了趙俊臣的吩咐之後,就皆是散開了。

    接著,片刻時間之後,太子朱和堉已是來到了趙俊臣的身前。

    事實上,太子朱和堉要與趙俊臣談話的事情,頗是引人注目,一時間皇極殿外竟是安靜了許多,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趙俊臣與太子朱和堉的身上。

    ******

    趙俊臣的身材並不算矮小,但太子朱和堉的身材卻要比趙俊臣更加高大一些,他來到趙俊臣身前之後,表情嚴肅的垂頭打量著趙俊臣,頗是有些威壓氣勢。

    不過,太子朱和堉的威壓氣勢並不能影響到趙俊臣的情緒,所以趙俊臣只是表情如常的向太子朱和堉行禮問安道:「下官趙俊臣,見過太子殿下,不知太子殿下找下官可是有事吩咐?」

    聽到趙俊臣的詢問之後,又見到趙俊臣絲毫沒有懼怕自己的意思,太子朱和堉眉頭微微皺了起來,打量趙俊臣的目光之中也閃過了一絲不加任何掩飾的厭惡,就好像趙俊臣是什麼髒東西一般。

    不過,太子朱和堉沉默了片刻之後,終究還是開口說道:「聽說,你府上最近來了一位名醫,乃是名滿天下的杏林魁首,名叫章德承,號稱是萬家香火生佛,此人醫術高超,能治百病,更勝於朝中御醫,可有此事?」

    聽到太子朱和堉的詢問之後,趙俊臣不由一愣。

    跟隨德慶皇帝回到京城之後,趙俊臣幾乎沒有任何的歇息,馬上就來到了紫禁城,等待著大朝議的開始,完全沒有回府的時間,所以對於太子朱和堉所說的事情,趙俊臣並不知情。

    雖然,在南巡期間,趙俊臣與京城一直有聯繫,但相互間只是通報了一些較為重要的消息,而名醫章德承的事情,顯然不屬於此列。

    不過,想起柳蕊帶著盲女蝦兒前往陝西尋找章德承求醫的事情,趙俊臣很快就猜到了大概情景,於是答道:「下官回京之後,馬上就來到了這裡等待朝議的開始,尚沒有聯繫家宅,所以並不知曉章德承的事情,不過太子殿下您一直留在京城,想來您的消息並不會有假。」

    太子朱和堉點了點頭,繼續冷聲說道:「我七弟的身體一直不好,既然這個章德承的醫術如此高明,等你回府之後,就讓他馬上去七弟府上、為七弟診斷身體……這件事很重要,你可不能怠慢了,若是你請來的名醫能夠醫治好七弟的身體,那麼我也會為你向父皇表功!」

    說話之間,太子朱和堉的表情冷淡,嫌惡的目光也依舊沒有遮掩,好似現在不是他有求於趙俊臣,而是趙俊臣有求於他一般。

    七皇子朱和堅?

    趙俊臣並沒有在意太子朱和堉的態度語氣,只是很快就想到了事情的關鍵之處!

    雖然不知道太子朱和堉從何處得知了名醫章德承的事情,但很顯然的是,太子朱和堉因為整頓商稅的事情,如今已是儲君之位不穩,不論德慶皇帝還是朝中百官,這個時候都會開始尋覓新儲君的人選,而七皇子的身體狀況若是在這個時候突然好轉的話……

    顯然,在此風起雲湧之際,七皇子朱和堅已是再也坐不住,打算讓自己浮出水面了!

    想到這裡,趙俊臣的目光微微閃爍著。
as000538 發表於 2016-4-23 21:44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朝議(二)

    七皇子朱和堅,這個城府極深、心機陰狠、不折手段的野心家,終於要走出幕後、登上舞台了。

    這樣一來,除了德慶皇帝、周尚景、以及趙山才之外,又一個值得趙俊臣重視的人物出現了!

    對於這般情況,趙俊臣早就有了預料,但這一天真正來臨的時候,趙俊臣依然是隱隱感到了一絲壓力。

    其實,朱和堅的心智手段恐怕是比不上周尚景的,也沒有德慶皇帝的大義名分與政治手腕,更不似太子朱和堉一般賢良名聲傳天下,但從某方面而言,朱和堅帶給趙俊臣的壓力卻又要比這三人更強一些。

    這是因為,朱和堅的城府極深、手段最狠,行事風格也不似德慶皇帝、周尚景、朱和堉一般有跡可循,他的實力至今依然是深藏不露,對於趙俊臣而言,朱和堅的存在可謂是充滿了未知。

    未知,往往就代表著危險!

    唯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戰百勝,但趙俊臣對於朱和堅的瞭解只是冰山一角罷了,所以趙俊臣自然是沒有對付朱和堅的把握。

    雖然,趙俊臣與朱和堅目前存在著合作關係,但朱和堅顯然不是一位胸懷博大之人,未必能夠容下趙俊臣的存在,兩人將來很有可能會反目成仇,所以趙俊臣對於朱和堅一直是心有戒備。

    「這樣看來,朱和堅馬上就要由暗轉明瞭……不過,這未必就是一件壞事,朱和堅從前最大的優勢就是隱藏在暗處,無人能夠察覺到他的計劃與行動,但他身處明面之後,最大的優勢也就失去了,我也正好可以趁機試探一下他的真實本領……儲君之位,固然是令人眼紅,但這個位置也同樣是一個火山口,他即使能夠坐上去。也未必就能坐穩……」

    趙俊臣暗暗想道。

    另一邊,見趙俊臣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竟然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太子朱和堉眉頭愈加皺了起來。??. `質問道:「怎麼,難道你不願意?」

    看著眼前的太子朱和堉,趙俊臣眼中閃過了一絲憐惜——這個人固然是迂腐固執了一些,但他絕對是一位好兄長,為七皇子朱和堅掏心掏肺、盡心盡力。然而七皇子朱和堅卻是一直在利用他的兄弟之情、覬覦他的儲君之位,時刻都在暗中算計於他,也不知太子朱和堉什麼時候才能察覺到這一點。

    有那麼一瞬間,趙俊臣很想要告訴朱和堉真相。

    不過,趙俊臣終究還是忍住了。

    因為,太子朱和堉絕不會相信自己的警告,並且趙俊臣也很討厭做無用功。

    最終,趙俊臣只是垂頭答道:「為皇室盡力,下官當然願意,還請太子殿下放心。等朝議結束之後,下官回府後第一件事就是親自將名醫章德承送到七皇子的府上。」

    趙俊臣這句話的重點,在於「親自」二字。

    因為,趙俊臣突然現,利用這次為七皇子診斷病情的機會,自己與七皇子朱和堅可以正大光明的進行接觸了——若是平時,像是趙俊臣這樣的外臣是不能隨意接觸皇子的,但有了太子朱和堉的要求,這次見面也不會引起太多的懷疑。

    然後,趙俊臣也可以趁機試探一下七皇子朱和堅的虛實。

    另一邊。聽到趙俊臣的回答之後,太子朱和堉並沒有察覺趙俊臣的言中深意,只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

    至此,太子朱和堉達成了目的。自然不願意與趙俊臣多聊,就打算轉身離開。

    只是,在轉身離開之際,太子朱和堉突然又想到了什麼,身體微微一頓,卻是再次將目光放在了趙俊臣身上。

    接著。太子朱和堉微微猶豫了一下之後,再次開口道:「近幾天以來,屢屢有人向我提到你,說是我朝商稅的混亂現狀唯有你趙俊臣有能力扭轉……趁著這個機會,我想問你一句,你當真有把握可以扭轉朝廷的商稅現狀?」

    趙俊臣同樣是稍稍猶豫了一下,最終則是實話實說道:「下官倒是有一些主意,大約有六七成把握。」

    「六七成?」聽到趙俊臣的回答之後,太子朱和堉微微一愣——他深知商稅整頓的困難性,所以六七成的把握絕對不算低了——然後則是搖頭道:「若是沒有誇張,這已經是極高的把握了,但就算這是真的,我也絕不會允許你來負責此事!哪怕是父皇的態度已定,我也一定會與父皇據理力爭!」

    聽到太子朱和堉的言論之後,趙俊臣只是沉默不語,並沒有質問原因,也沒有進行反駁。

    不過,趙俊臣雖然沒有質問與反駁,但太子朱和堉已是進一步說道:「因為,你是一個貪官!若是商稅整頓的事情交到你的手上,不知會有多少民脂民膏、朝廷稅銀要被你貪墨掉,到時候受損的只是朝廷與百姓!獲利的只會是你們這些蠹蟲!」

    對於太子朱和堉所說的情況,從某方面而言趙俊臣還真得無法反駁。

    如今,趙俊臣雖然已是很久都沒有貪污挪用的舉動了,然而趙俊臣的手下卻是一批貪得無厭的蠹蟲,但趙俊臣又不得不借重他們的力量,所以趙俊臣一旦負責了商稅整頓的事情,必然會有一批民脂民膏、朝廷稅銀要被人私下貪墨掉。

    這般情況,趙俊臣短時間內也完全無法改變,最多也只能稍稍控制罷了。

    當然,趙俊臣雖然不會主動貪污,但趙俊臣手下的官員貪污之後,同樣會將很大一部分贓銀主動上交給趙俊臣,從這方面而言,趙俊臣卻也同樣算是貪污了。

    不過,雖然無法反駁太子朱和堉所說的情況,但對於太子朱和堉所表達的觀點,趙俊臣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於是,趙俊臣也終於不再沉默,突然開口詢問道:「下官有一事不明,還請太子殿下指點。」

    太子朱和堉微微一愣,但還是說道:「說吧。」

    趙俊臣問道:「官員最基本的職責,究竟是做出政績?還是清廉自守?清官難道就一定是好官?」

    聽到趙俊臣的詢問,太子朱和堉也不是一個純粹的笨人,很快就猜到了趙俊臣的深意,卻是沉默著沒有回答。

    然後,趙俊臣又問道:「下官舉一個例子,當然這也僅僅只是一個例子而已……若是下官在不損民利的前提下,每年都可以為朝廷增加國庫收入一千萬兩白銀,其中又有三百萬兩白銀被損耗掉了,但朝廷每年依舊可以增加國庫收入七百萬兩白銀,那麼這件事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另一位官員,每年只可以為朝廷增加國庫收入三百萬兩白銀,並且還可以如數的繳入國庫,沒有絲毫的損耗,那麼此人與下官相比,又是孰優孰劣?」

    太子朱和堉冷笑一聲之後,反問道:「你所謂的『損耗』,就是貪污了吧?這些年來,你就難道是藉著這個理由心安理得的貪污受賄嗎?即使你當真可以為國庫增加一千萬兩白銀的收入,卻也不代表你得到了貪污其中三百萬兩白銀的權力!」

    趙俊臣輕輕一歎,說道:「太子殿下講得有理,但您的這番話只是避重就輕,並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太子朱和堉冷哼一聲,說道:「哼!本太子又為何要回答你的問題?你的問題本來就有毛病!為何不能有人既可以為朝廷增加國庫收入一千萬兩白銀,又可以將這筆銀子如數的上繳國庫?」

    顯然,這段時間以來,太子朱和堉的固執性格雖然沒有改變,但思維邏輯能力倒是增長了許多,並沒有掉入趙俊臣的邏輯陷阱之中。

    可惜,趙俊臣的詢問,不僅僅只涉及到了邏輯,也涉及到了現實。

    於是,趙俊臣回答道:「太子殿下,很遺憾的是,確實沒有人可以同時做到這兩點!即使那麼人是一位完人,不僅能力出眾,而且可以廉潔自守,但他辦事的時候,總需要下面官員幫襯著,一旦失去了下面官員的支持,即使這個人的能力再強,也只會是一事無成!但他手下的人卻不可能全都是完人,這世上的完人並沒有這麼多,也不能用完人的標準要求所有人!

    事實上,不論是誰,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須要想辦法帶動手下人的積極性,讓手下人看到盡心辦事的好處,對於有些事情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否則打擊了手下的積極性不談,你的精力也會分散,全都消耗在整頓風紀上面了,這樣一來,又如何還能成事?」

    趙俊臣的這一番話,似乎有些道理,可惜這些道理與太子朱和堉的認知完全相反,所以趙俊臣的話聲剛落,就遭到了太子朱和堉下意識的斥責:「歪理邪說!」

    然而,斥責之後,太子朱和堉一時間也找不到具體的論點論據來反駁趙俊臣的觀點。

    於是,太子朱和堉只能用嫌惡的目光盯著趙俊臣,氣氛一時間竟是僵持了下來。

    幸好,就在這個時候,皇極殿的大門緩緩打開了。

    這意味著,大朝議終於要開始了。

    於是,太子朱和堉狠狠瞪了趙俊臣一眼之後,就轉身離開了。

    看著太子朱和堉離去時的背影,趙俊臣輕輕歎息一聲。

    太子朱和堉是理想主義者,彷彿白蓮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但趙俊臣則是一位滿身泥垢的現實主義者,相互之間果然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分歧極大、最難統一。

    不過,趙俊臣只是稍稍感慨了一下,他的心神很快就集中到了接下來的大朝議之上。
as000538 發表於 2016-5-2 07:18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朝議(三).

    隨著皇極殿的大門緩緩打開,眾官員皆是精神一振。

    眼看著「大朝議」即將要開始了,百官們不敢怠慢,皆是按照各自的官階職位排好了隊列,並且在太子朱和堉與幾位閣老的帶領下,魚貫進入了皇極殿內。

    大約等待了一炷香的時間,百官們就聽到大太監張德揚聲唱諾道:「陛下駕到~百官迎駕!!」

    隨著張德的唱諾,德慶皇帝緩步來到了皇極殿內,百官們則是行禮跪拜、口呼萬歲。

    卻說,德慶皇帝坐上龍椅之後,先是讓百官們平身,然後又主動開口、緩緩說道:「朕這次南下巡遊,乃是為了視察江南糧賦重鎮的情況、傳播皇帝威儀、強調朝廷存在,加強地方對中樞的敬畏之心……」

    為自己這次南巡尋找了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後,德慶皇帝話鋒一轉,又說道:「然而,在這次南巡期間,朕雖然是收穫頗豐,但也發現了許多問題……那就是,地方衙門對朝廷中樞的政令陰奉陽違、缺乏敬畏、朝廷中樞對地方衙門監察不足、交流不暢,因此而衍生的種種狀況,竟是屢屢可見!」

    理所當然的,德慶皇帝開始借題發揮、趁機立威了。

    說話間,德慶皇帝突然將目光轉向了周尚景,緩緩說道:「周尚景,趁著今天的機會,你親自將蘇州衙門隱瞞倭寇作亂的事情向百官們詳細解釋一遍,也讓百官們看看,朕的大明江山如今已是亂成了什麼樣子!」

    聽到德慶皇帝的吩咐,周尚景花白的眉毛微微一揚,知道德慶皇帝這是要藉著自己被貶職的事情向百官們敲山震虎、殺猴儆雞了。

    不過,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二人早在蘇州的時候就已是達成了秘密協議——德慶皇帝將不再繼續追究周尚景的庇護之罪。但作為交換,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內,周尚景也必須要全力配合德慶皇帝穩定朝野局勢的行動。

    所以,德慶皇帝如今雖然是擺明了要踩著周尚景來提升自己的威望,但德慶皇帝的威望提升同樣是穩定朝野局勢的必要條件之一,周尚景出於大局考慮。卻也只能強自忍耐、默默配合。

    從這方面而言,德慶皇帝也算是小小的算計了周尚景一次。

    於是,周尚景緩步出列,道:「老臣遵旨。」

    然後,當著文武百官面前,周尚景將蘇州倭寇之亂的事情避重就輕的講訴了一遍,但其中並沒有提及自己暗中包庇孫兒周素海的事情。

    等周尚景講訴完畢之後,德慶皇帝面色嚴肅的緩緩點頭,又向周尚景問道:「蘇州出了這麼大的亂子。你身為當朝首輔,竟是毫不知情,這是何等的失職!?所以,朕必須要治你的失察之罪,罷免了你內閣首輔之位,並且罰俸三年……朕的這般處置,你可服氣?」

    周尚景微微垂頭,也表現出了一副敬畏的模樣。緩緩說道:「老臣確實失察了,理應受罰。不敢不服!」

    「那就好。」德慶皇帝的表情十分冷峻,然後又趁機向百官們宣佈了沈常茂接替周尚景擔任內閣首輔的旨意。

    原本,在蘇州衙門隱瞞倭寇作亂的事情之中,周尚景的罪名明明應該是「欺君罔上」,德慶皇帝對周尚景的懲處也是極輕,近乎於無;但如今。在德慶皇帝與周尚景的避重就輕、巧妙掩飾之下,周尚景的罪名卻是變成了「失察之罪」,這樣一來,德慶皇帝對周尚景的懲處就顯得很重了。

    可惜,絕大部分官員並不瞭解事情真相。當他們看到德慶皇帝竟只是因為周尚景的一時失察就重懲了周尚景、而周尚景這般權臣竟然是沒有任何抵抗的接受了德慶皇帝的旨意,不由得紛紛大驚,心中對德慶皇帝也就愈加的敬畏了。

    另一邊,看到百官們的神色變化,德慶皇帝的眼中閃過了一絲滿意。

    如今,因為商稅整頓的事情,百官們的利益受到了觸犯,朝野局勢固然是有些混亂,但只要德慶皇帝的威信尚在、百官們依然對德慶皇帝心存敬畏,那麼德慶皇帝就依然可以掌控大局。

    更何況,趁著這次的秘密協議,德慶皇帝還可以稍稍打壓一下周尚景的威望,卻也是一石二鳥了。

    與此同時,趙俊臣作為知情者之一,看到德慶皇帝與周尚景的配合做戲,他的眼中不僅沒有譏諷,反而閃過了一絲凝重。

    很顯然,因為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之間的秘密協議,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內,周尚景會無條件的全力配合德慶皇帝穩定朝野局勢的行動,這也就意味著在這場秘密協議結束之前,德慶皇帝不僅失去了周尚景的牽制,還得到了周尚景的支持,所以德慶皇帝對朝野局勢的掌控力也將會得到空前的提高。

    也正因為如此,趙俊臣如今已是暗暗下定決定,在德慶皇帝與周尚景的秘密協議結束之前,他是絕不會做出違背德慶皇帝意志的事情。

    至少,明面上不會。

    否則,任是趙俊臣準備充足、料敵於先,也絕不可能抵抗德慶皇帝與周尚景的聯合力量。

    「看來,許多事情,都需要暫且按耐一段時間了。」

    趙俊臣暗暗想道。

    *****

    卻說,就在趙俊臣暗思之間,德慶皇帝已是開始威脅百官了。

    「……地方官員蔑視中樞權威、對中樞的政令陽奉陰違、甚至還敢欺瞞中樞,這般情況絕不可縱容下去!若是長此以往,就是國不將國的局面!我大明朝的數百年江山,也遲早會毀於一旦!所以,朕已是決定,從即日起,任何官員若是膽敢再違背中樞政令,則罪加三等、絕不輕饒!」

    德慶皇帝的這一番話,說得鄭地有聲、異常堅決,看似是為了防止蘇州衙門私自隱瞞倭寇作亂的事情再次發生,但趙俊臣卻知道,德慶皇帝的這道旨意的真實用意,其實是為了穩定朝野局勢、給商稅整頓的事情做鋪墊罷了。

    然後,德慶皇帝又講了許多,或是勉勵、或是警告,但大都是隱含著增強中樞權威的意思,暗示百官們接下來絕不可再抵抗朝廷政令,否則必然會受到嚴懲。

    與太子朱和堉不同,德慶皇帝絕不是一位好糊弄的君主,所以百官們聽到德慶皇帝的暗示之後,皆是下意識的心中一凜,他們絕不敢小覷德慶皇帝的決心,也不敢違背德慶皇帝的意志——尤其是德慶皇帝剛剛重罰了周尚景之後。

    所以,隨著德慶皇帝的表態完畢,皇極殿內的氣氛顯得極為沉重,百官們雖然有些不情願,但也是紛紛領旨、表態贊同。

    見到百官們的態度,德慶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

    然後,德慶皇帝又說道:「南巡之事,暫且就先說到這裡!如今,時隔四月之久,朕終於是回到了京城中樞,在這段時間以來,朝廷可有什麼事情需要向朕稟報的?」

    隨著德慶皇帝的話聲落下,趙俊臣眼中微微一閃,知道彈劾黃有容的機會來了。

    於是,按照事先的安排,趙俊臣向著左蘭山、童桓、秦懷遠等等「趙黨」成員們微微點頭,示意他們出列彈劾黃有容,在報復黃有容之餘,也為顧全、詹善常、劉長安三人恢復官職。

    得到趙俊臣的示意之後,眾位「趙黨」官員亦是精神一振,就打算依計行事、出列發言。

    然而,眾位「趙黨」官員尚未行動,發言的機會就被人搶先一步、捷足先登了。

    只見一位名叫李俞然的監察御史突然出列,向德慶皇帝稟報道:「陛下之言,臣深以為然!我朝官員理應遵守朝廷法紀、堅決執行中樞政令,此乃首要之務,若是官員們藐視朝廷權威、違背中樞政令,那麼陛下無法治理百官、百官亦是無法治理萬民,就會造成朝野混亂的局面,所以對於違背朝廷法紀與政令的官員,也必要嚴加懲治、才能以儆傚尤……」

    這位名叫李俞然的監察御史乃是朝中少有的中立官員,並沒有投靠任何派系,平日裡表現得極為低調,但今日不知為何,竟是引經據典、嘮嘮叨叨的說了一大堆,皆是在贊同德慶皇帝的態度。

    就在百官們因為此人的囉嗦話語漸漸感到有些不耐煩的時候,李俞然突然話鋒一轉,又說道:「臣身為監察御史,平日裡負責糾纏、彈劾百官,今日卻是聽說了一件事情,必須要稟報於陛下知曉——有一位新晉的年輕官員,仗著自身才華出眾,卻是目無法紀、不遵政令,此人乃是伴駕南下的官員之一理應跟隨陛下一同回京,但他昨日卻是私自離開了南巡隊伍,沒有向任何上司通報,就提前回到了京城!這番過錯雖然不大,但此人藐視君上、違背政令的態度卻是十分明顯,臣以為,在陛下三令五申之際,此人明顯是頂風作案,理應受到嚴懲!」

    隨著李俞然的話聲落下,像是趙俊臣、太子朱和堉、閣老程遠道等人,皆是面色微變。

    其中,趙俊臣的眼中,更是露出了深思之色。

    因為,通過李俞然的描述,他們已是猜到李俞然要彈劾的人是誰了!

    另一邊,聽到李俞然的彈劾之後,德慶皇帝眉頭一皺,問道:「哦?昨日竟是有人沒有向上峰通報,就私自離開了南巡隊伍、提前回到了京城?是誰?」

    李俞然緩聲答道:「此人乃是今科榜眼、翰林院編修趙山才!」
as000538 發表於 2016-5-2 07:19
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朝議(四)


    其實,趙山才私自脫離南巡隊伍、提前回京的事情,原本並不算是非常嚴重。

    若是尋常時候,這件事情即使被人現了,最多也不過是被吏部記過一次罷了,影響不大。

    然而,在李俞然當眾彈劾之後,這件事情的性質就變了,成為了一件需要嚴肅處理的政事!

    尤其是,德慶皇帝剛剛才三令五申了朝廷官員們服從朝廷政令的重要性,然後李俞然馬上就彈劾了趙山才違背政令、私自行事的罪責——這個時機把握得十分巧妙,讓趙山才撞到了槍口上,直接送給了德慶皇帝一個反面典型!

    出於殺雞儆猴的考慮,在這個時候,德慶皇帝除了嚴懲趙山才之外已是別無選擇,否則百官們好不容易才產生的敬畏之心就要毀於一旦了。

    總而言之,因為李俞然的彈劾,趙山才恐怕要倒霉了,不盡要受到嚴懲,而且經此一事之後,他的仕途展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能夠出席大朝議的官員,基本上全都是聰明人,所以他們很快就想到了這些。

    一時間,在皇極殿內,百官們皆是心思各異。

    有的官員不以為然,認為李俞然的彈劾只是大驚小怪、譁眾取寵;又有些官員則是認為李俞然的上串下跳乃是為了討取德慶皇帝的歡心,所以他刻意找了一個反面典型送給德慶皇帝殺雞儆猴,趁機討取德慶皇帝的歡心;還有一些官員則是猜測趙山才是不是哪裡得罪了李俞然,否則李俞然也不會刻意的針對於他……

    另一邊,趙俊臣同樣是若有所思——相比較其它官員,他要想得更深一些,甚至還進行了許多推測!

    *****

    李俞然平日裡一向是表現低調,從不會刻意的針對其它官員,但他今天竟是一反常態,突然跳了出來彈劾趙山才,顯得十分蹊蹺。.恐怕是受到了有心人的指使。

    畢竟,趙山才提前回京的事情,只有極少數人知道,李俞然也並非是消息靈通之輩。又是如何知曉此事的?

    此外,趙山才不僅是今科榜眼,還是前任太子太師何明的關門弟子,可謂是前途遠大、不可限量,若不是受到了某些人的指使。李俞然也不會輕易的得罪趙山才;

    還有,看李俞然彈劾趙山才的事情,似乎是早有準備,時機把握得十分巧妙,甚至還預料到了德慶皇帝的表態,顯然背後也有高人指點。

    那麼,對趙山才擁有敵意、知曉趙山才提前回京的事情、能夠指使朝中御史辦事、還可以預料到德慶皇帝的表態……據趙俊臣所知,能滿足以上這四個條件的,滿朝上下只有兩個人而已!

    第一個人是趙俊臣自己,而第二個人……則是即將要走向前台的七皇子朱和堅!

    趙俊臣很清楚。這件事與自己無關,所以趙俊臣很快就將目標鎖定到了七皇子朱和堅身上!

    並且,趙俊臣也大約猜到了朱和堅此舉的深意!

    趙山才的出現讓朱和堅感到了極大的威脅,以朱和堅的性格,一定會使用最激烈、最利落的手段將趙山才徹底消滅!

    不過,趙山才畢竟是今科榜眼、翰林院編修、前任太子太師何明的關門弟子,受到了許多矚目,在這般情況下,趙山才若是突然間生了意外——不論是失蹤還是橫死——都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朝廷也一定會傾盡全力的調查。

    這樣一來。七皇子朱和堅即使消滅了趙山才,也會為自己引來了一大堆的麻煩。

    不過,趙山才若是犯了過錯、被貶去了官職、成為了一介平民,那麼趙山才就不再會受到世人關注。到了那個時候,再讓趙山才消失在這個世界上,自然也就不會引起太多的麻煩……

    「若事情當真是這樣的話,那麼七皇子朱和堅雖然是手段狠辣,但辦事的時候卻也是十分謹慎……果然是一個很難對付的對手……」

    *****

    而就在趙俊臣暗暗考慮的時候,太子朱和堉與「太子.黨」眾人卻皆是有些急了。??. `

    畢竟。趙山才不僅是前任太子太師何明的關門弟子,與「太子.黨「的關係密切,而且他提前回京是為了給太子朱和堉出謀劃策的,如此一來,太子朱和堉與「太子.黨」眾人又如何能夠任由趙山才被人彈劾?

    尤其是太子朱和堉,他雖然沒有全盤接受趙山才的建議,但他心中早已經將趙山才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心腹智膽了,更不能眼睜睜看著趙山才受到懲處!

    只見太子朱和堉突然出列,向德慶皇帝稟報道:「父皇,此事其實另有緣故,那趙山才並非是私自離開了南巡隊伍,而是兒臣有些事情想要詢問他,將他提前召回了京城,所以趙山才也不是有意違背政令,此事乃是兒臣考慮不周,還請父皇不要責罰於他。」

    與此同時,「太.子黨」官員們也是6續出列,紛紛為趙山才求情。

    另一邊,聽到太子朱和堉的言論之後,趙俊臣從深思之中回過神來,表情卻是有些哭笑不得。

    毫無疑問,太子朱和堉是一個好人,所以他在情急之下,卻是辦了一件好人們經常會辦的事情——那就是將所有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

    但好人也經常會「好心辦壞事」,所以太子朱和堉並不知道,他的決定不僅沒有幫到趙山才,反而徹底將趙山才推入了萬丈深淵……

    儲君之位,最是尷尬,半君半臣、亦君亦臣,在百官面前他是未來的皇帝,在皇帝面前他又只是一位臣子,所以說話辦事的時候最是需要謹慎小心,既要利用一切機會表現自己的能力、在百官面前樹立威信,也要盡量避免挑戰現任皇帝的權威、不能讓現任皇帝感到威脅,其中的尺度最是難以把握。

    然而,太子朱和堉現在顯然是忽略了這一點。

    在德慶皇帝南巡期間,所有的伴駕官員皆是德慶皇帝的直屬臣子,除了德慶皇帝之外他們不應該接受任何人的命令!哪怕是太子朱和堉,也不能繞過德慶皇帝指揮伴駕官員,而伴駕官員即使是收到了太子朱和堉的命令,也不能違背德慶皇帝的旨意!

    這般做法,顯然是逾越了底線,並且還挑戰了德慶皇帝的權威。

    所以,太子朱和堉的這番解釋,不僅沒有幫到趙山才,反而增加了德慶皇帝嚴懲趙山才的決心。

    想到這裡,趙俊臣暗暗歎息一聲,心中有些為趙山才感到難過。

    趙山才一心想要輔佐太子朱和堉,卻想到自己反倒被太子朱和堉拖後腿了……

    趙山才如今的官位低了一些,並沒有資格出席朝議,否則他看到眼前這一幕,也不知會是怎樣的表情!

    *****

    事情的展,也正如趙俊臣的推測。

    德慶皇帝聽到李俞然的彈劾之後,就已是打算拿趙山才作為反面典型,殺雞儆猴、警告百官。

    只不過,趙山才畢竟是一位難得的青年才俊,在南巡期間,德慶皇帝與趙山才接觸了幾次之後,也十分欣賞趙山才的才華橫溢,此時雖然是想要嚴懲趙山才,但心中還存著幾分愛才之心,也不準備將趙山才一棍子打死,打算等風頭過了之後,再重新啟用。

    然而,聽到太子朱和堉的解釋之後,德慶皇帝卻是眉頭一皺——德慶皇帝本來就是敏感多疑的性格,如今自然是認為太子朱和堉逾越了底線、挑戰了自己的權威。

    於是,德慶皇帝看向太子朱和堉的眼神,已是隱隱有些不滿。

    雖然,出於各種考慮,德慶皇帝如今並不會出手懲治太子朱和堉,反而還會百般維護太子朱和堉的聲譽,但懲罰趙山才卻不需要太多的顧慮。

    所以,德慶皇帝頓時已是收斂了愛才之心,決定徹底犧牲趙山才,這樣不僅可以殺雞儆猴、警示百官,還可以暗中警告太子朱和堉,也算是一舉多得了。

    當然,在表面上,德慶皇帝依然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

    只見德慶皇帝沒有理會太子朱和堉的解釋,只是開口問道:「吏部官員何在?」

    戶部尚書宋啟文上前一步,答道:「臣在!」

    德慶皇帝又問道:「官員不遵旨意、私自行動,按吏部條例應當如何懲處?」

    宋啟文答道:「按照吏部條例,官員不尊旨意私自行動,輕者罰俸記過,重者貶斥為民。」

    德慶皇帝點了點頭,又說道:「趙山才只是提前一日回京,通州距離京城也不算遠,更何況他本身也沒有擔任要職、耽誤事情,又是初犯,所以情況倒也不算太嚴重,依朕看來,就按照輕罰懲處吧……」

    聽到德慶皇帝的話語之後,太子朱和堉與「太.子黨」官員們皆是心中一喜,以為趙山才逃過了一劫!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德慶皇帝又說道:「不過,朕剛才已是下了旨意,從即日起,所有違背朝廷政令的官員皆是要罪加三等!如今,朕的旨意已然生效,趙山才又是相關頭案,為了警示百官,卻也需要罪加三等之後再做懲治!」

    聽到德慶皇帝的吩咐之後,百官們皆是心中大驚!

    任何罪名,哪怕是再輕微,只要是罪加三等之後,都會是一件十分嚴重的事情。

    趙山才完了……這是百官們的共同想法。

    另一邊,宋啟文微微一愣之後,則是很快答道:「臣遵旨!按照我朝法規,罰俸記過之上的懲處,分別還有停職、貶職、罷官、配、抄家、斬、誅九族等等懲處,而趙山才在罪加三等之後,則是……奪去功名、罷官為民!」
as000538 發表於 2016-5-2 07:20
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朝議(五)

    奪去功名、罷官為民……

    這樣的懲處,簡直就是完全毀掉了趙山才的政治前途!

    太子朱和堉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求情反而讓趙山才的處境變得更加糟糕了。

    更可怕的是,太子朱和堉完全沒有意識到這裡面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

    所以,太子朱和堉的處境也同樣變得更加糟糕了。

    準確的說,看到太子朱和堉茫然無知、卻又焦急失措的模樣,德慶皇帝對太子朱和堉愈加失望了。

    遲鈍的政治嗅覺、淺薄的城府心機、以及衝動盲目的行動,太子朱和堉的種種表現都讓德慶皇帝感到失望。

    雖然,太子朱和堉這段時間以來確實是成長了許多,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相比較德慶皇帝的要求,太子朱和堉的這些成長依然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趙山才的謀劃,德慶皇帝更換儲君的想法原本已是動搖了許多,但經此一事之後,這般想法又重新堅定了起來——至此,趙山才對太子朱和堉的種種建議,已是全部都成為了無用功,反倒是因此搭進去了自己的仕途前程。

    當然,正如前文所說,在德慶皇帝看來,現在還不是更換儲君的最佳時機,一來形勢不允許,二來德慶皇帝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者。

    所以,德慶皇帝依然要維護太子朱和堉的聲望,他對太子朱和堉的失望情緒也掩飾得很好,並沒有表現出來。

    這樣一來,太子朱和堉也沒有現德慶皇帝的心思變化,只是帶領著一眾「太子.黨」官員們繼續為趙山才求情,希望德慶皇帝可以改變旨意、減輕對趙山才的處罰。?  .??`

    但是,就憑著「太子.黨」的心機能力,又如何可以違背德慶皇帝的意志?

    結果自然是注定的。

    *****

    在皇極殿內,隨著宋啟文的話聲落下,太子朱和堉馬上向德慶皇帝求情道:「父皇。趙山才即使有錯,但畢竟不嚴重,又是我朝近年來少見的青年才俊,若是就此斷了他的仕途。豈不是太過可惜?還望父皇憐其才華、減輕對他的懲處!」

    與此同時,太子少傅郭湯、都察院左都御史呂純孝、閣老程遠道等等「太子.黨」成員,也同樣是紛紛出列表示贊同,並且各是尋找了許多理由。

    然而,面對太子朱和堉與「太子.黨」眾人的求情。德慶皇帝只是一句話就反駁了回去:「太子你的意思是,趙山才的過錯不必追究?朕的旨意也不必遵從?然而,若是有錯不究、有旨不尊、法外留情,那朕還要如何治理江山、讓朝野官民信服?今後若是有其他官員犯了過錯,是不是也要依照此例?」

    聽到德慶皇帝的詢問之後,包括太子朱和堉在內,所有的「太子.黨」成員皆是語塞,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反駁。

    事實上,在此之前,「太子.黨」成員們往往是認為德慶皇帝對於犯事官員的處罰太輕了、經常要求德慶皇帝加重懲罰。像是今天這般請求德慶皇帝從輕落的表態還是頭一遭。

    畢竟,「從嚴治國」、「整飭吏治」、「實行嚴苛之政」等等,一向是「太子.黨」的主要政治理念之一,趙山才對於「太.子黨」雖然是十分重要,但「太子.黨」也不會因為趙山才就放棄了他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理念。

    所以,「太子.黨」的官員們若是給予了德慶皇帝肯定的答覆,那麼他們今後也將會徹底失去自己的立場與原則;但他們若是無法回答德慶皇帝的問題,那麼他們也就只能放棄趙山才了!

    很顯然,德慶皇帝抓住了「太子.黨」的七寸!

    最終,「太子.黨」眾人猶豫許久之後。?.?`終於還是放棄了趙山才,在太子朱和堉的帶領下,紛紛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沒有再糾纏德慶皇帝。

    與此同時。太子朱和堉自然是心中不甘,並且充滿了對趙山才的愧疚,卻是暗暗下定決心,自己今後一定要好生對待趙山才,絕不能再讓趙山才受到委屈,等到自己日後登基為帝。第一件事就是讓趙山才重返官場,並且對趙山才委以重任!

    另一邊,看到******們終於放棄了為趙山才求情,德慶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覺得自己達到了目的,既是威懾了百官、也是暗中警告了太子朱和堉。

    至於倒霉的趙山才……並不在德慶皇帝的考慮範圍之內。

    *****

    就這樣,爭執結束了,趙山才的事情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很快的,皇極殿內的百官們已是放棄了對這件事的繼續關注,等待著下一件議題的出現。

    畢竟,如今的趙山才終究只是一位小人物,所以他的事情也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在場的百官們都是大人物,並不需要特別關注小人物的命運走向,哪怕這個小人物原本擁有著極大的潛力。

    不僅僅是朝中百官,趙俊臣對於這件事情也同樣不是很在意,若是拋開七皇子朱和堉的計劃不談,這件事對趙俊臣並沒有任何的意義——畢竟,趙山才真正讓人感到威脅的地方在於他的才智謀略,而不是他的官位仕途!趙山才究竟是官員還是平民,都不妨礙他繼續為太子朱和堉出謀劃策,所以趙山才的威脅依然存在著——如果七皇子朱和堉沒有進一步的行動的話。

    所以,大朝議很快就轉向了下一個議題。

    原本,依照趙俊臣的計劃,在大朝議開始之後,「趙黨」官員就應該搶先言、對閣老黃有容進行彈劾,沒想到竟是被李俞然搶先了一步。

    這樣一來,趙俊臣的計劃出現了變動,「趙黨」官員們自覺辦事不力,生怕會受到趙俊臣的責怪。

    於是,等到趙山才的事情落下帷幕之後,眾「趙黨」官員的表現皆是非常急切,德慶皇帝剛剛詢問了一句「眾愛卿可還有其他事情上奏」,就看到工部尚書左蘭山快出列,向德慶皇帝稟報道:「陛下,臣有事情稟報。」

    見到左蘭山出列,德慶皇帝的眼中閃過了一絲瞭然,大約猜到了左蘭山的目的,但還是問道:「哦?左愛卿有事?說吧!」

    只見左蘭山表情嚴肅,緩緩說道:「陛下,臣伴駕回京之後,現朝中竟是少了許多同僚出現,比如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顧全顧大人、吏部右侍郎劉長安劉大人、戶部左侍郎詹善常詹大人等等,皆是不見蹤影,臣就向同僚們詢問原因,才知道這幾位大人在陛下南巡期間皆是被黃有容黃閣老罷免了官職,然後臣又向同僚們詢問了這幾位大人被罷免官職的原因,卻現了許多蹊蹺之處,還望陛下能夠詳查此事!」

    德慶皇帝問道:「哦?有何蹊蹺之處?」

    只見左蘭山答道:「其他人不說,就說戶部侍郎詹善常大人,他被罷免官職的原因是私自挪用國庫公銀,曾在去年十一月份私自拖延了工部修繕水工的銀子,並將這些銀子拿到民間放貸,藉機牟利之餘,也致使工部修繕水利的事情拖延了數月之久……然而,臣身為工部尚書,對此事卻是毫不知情,若詹善常當真是拖延了工部的銀子,那麼臣應該心中有數才對!所以此事大有蹊蹺!」

    然後,左蘭山又說道:「還有顧全顧大人,他被罷免官職的罪名,乃是捏造證據、誣陷同僚,利用自己彈劾百官之權,大肆打壓異己,然而臣一向是深知顧大人的為人,認為顧大人絕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此外,又有劉長安劉大人,有人彈劾他受賄賣官、私下竄改吏部對官員的功過記錄,然而據臣所知,劉大人進入吏部尚不足一年時間,並沒有能力做成此事……如此種種,皆是需要陛下您再次詳查,若是這幾位大人皆是受了冤枉,還請陛下撥亂反正、恢復這幾位大人的清譽與官職,否則不免會讓百官寒心!」

    隨著左蘭山的話聲落下,通政司通政使童桓馬上是出列稟報道:「陛下,臣要彈劾閣老黃有容的結黨營私、打壓異己之罪!在陛下您南巡期間,閣老黃有容仗著自己輔政閣老的身份,卻是妄自尊大、行事專橫,朝中只要是與他政見不同的官員,皆是受到了排斥與打壓,許多官員甚至因為莫名的罪名被罷黜了官職,如此倒行逆施、混餚黑白,乃是弄權誤國之舉,還望陛下嚴懲黃有容!」

    然後,刑部侍郎秦懷遠亦是出列道:「陛下,左大人與童大人所言,皆是屬實,黃有容的所作所為,可謂是禍國亂政、敗壞朝綱!所以,不嚴懲不足以治天下、不重罰不足以平民心,還望陛下明鑒!」

    黃有容即將要倒台失勢了,這是任誰都能看明白的事情,再加上黃有容這些年爭權奪勢之餘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官員,所以想要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人自然有不少。

    於是,隨著「趙黨」官員的帶頭彈劾,一場聲勢浩大的聲討黃有容的運動,卻是突然間開始了。
as000538 發表於 2016-5-2 07:21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大朝議(六)

    隨著「趙黨」官員們帶頭攻訐黃有容,皇極殿內原本的平靜局面頓時就被打破了,就好似一顆巨石砸到了平靜的水面上,引了軒然大波。

    然後,不斷有官員出列言,與「趙黨」官員們的言一樣,他們大都是攻訐黃有容的。

    「陛下,臣也同樣要彈劾黃有容的禍國亂政之罪!在陛下南巡期間,黃有容打壓異己、結黨營私、拉幫結派、任人唯親……種種惡行,皆是罪不容誅!還望陛下嚴懲黃有容,以正朝綱!」

    「陛下,黃有容這段時間以來,或是弄權誤國、或是殘害忠良、或是施詐營私,所作所為皆是奸臣秉性、暗藏禍心,陛下您絕不能姑息養奸啊!」

    「陛下,臣聽聞黃有容的私德不佳,整日以褻玩幼女為樂,這些年來,也不知有多少幼女受到了禍害,如此品行不端,又如何可以進入內閣、成為百官表率?民間百姓們又會如何看待朝廷百官?還請陛下罷免黃有容的官職,以正視聽!」

    「陛下,據臣所知,黃有容實乃一個大大的貪官,他這些年來或是貪污挪用、或是收受賄賂,斂財高達千萬兩白銀,情節之惡劣嚴重,實在是令人觸目驚心,如此的巨蠹,可謂是千古少有,還望陛下嚴查!」

    「陛下,黃有容不僅私德糜爛、禍國亂政、貪污受賄,而且還昏聵無能!在陛下南巡期間,他無力掌控政局,所推行的各項策略皆是漏洞百出,並且還一意孤行、剛腹自用,使得朝野局勢愈加混亂,無論百官還是百姓皆是怨聲載道,還望陛下明察!」

    「陛下,臣也要彈劾黃有容……」

    「陛下……」

    ****

    幾位「趙黨」官員剛剛說完,就看到百官之中不斷有人出列彈劾黃有容。??.??`?或是批評黃有容的私德、或是攻訐黃有容的政策措施、或是彈劾黃有容的昏聵無能、又或者是往黃有容身上潑髒水……

    彈劾黃有容的官員,出自於朝中各大派系,有「趙黨」官員、有「周黨」官員、有「太.子黨」官員、有「沈黨」官員、也有許多中立官員……他們彈劾黃有容的原因各有不同,或是因為相互間的舊怨、或是因為靠山的暗中指使、又或者是因為商稅整頓的遷怒心理、再或者只是純粹想要看到黃有容狼狽不堪的樣子……

    甚至於。還有許多原「黃黨」官員眼見著黃有容即將要倒台,生怕自己會受到連累,為了撇清自己與黃有容的關係,竟然也出列言彈劾黃有容——事實上,在百官之中。竟然還要數這些原「黃黨」官員的表現最是激烈狠辣……

    畢竟,黃有容即將要倒台了,日後也不可能報復他們,所以百官們不論出身於哪家派系,皆是放心大膽、爭先恐後的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一時間,皇極殿內竟是群情激奮的場面,在百官的口中,黃有容也變成了一個昏聵無能、狼子野心、貪得無厭、心理陰暗、弄權誤國的貪官奸臣,簡直就是一無是處。

    雖然,尚有一些死忠於黃有容的「黃黨」官員出聲維護黃有容——比如禮部尚書林維、少傅張誠這兩位黃有容的鐵桿。此外大學士霍正源與工部侍郎陳東祥出於各種目的也同樣是出聲維護了黃有容——但他們畢竟只是少數,他們的聲音很快就淹沒在反對黃有容的浪潮之中。

    什麼是「牆倒眾人推」?顯然現在這般情況就是了。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趙俊臣第一次見到這般情況了,大約在一年之前,前閣老溫觀良倒台的時候,也同樣是遭遇了這般狀況——當時,黃有容還是圍攻溫觀良的帶頭人之一,沒想到僅僅只是一年之後,黃有容本人也遭遇了同樣的絕境,從某方面而言。? ? ?.卻也是因果循環了。

    當然,不論是溫觀良、又或是黃有容,他們之所以會倒台失勢,皆是因為趙俊臣的暗中推動。說趙俊臣是幕後黑手也不為過。

    所以,看著黃有容被百官們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趙俊臣也沒有絲毫的憐惜心理,反倒是心中暗暗警惕著。

    因為趙俊臣知道,若是有一天自己即將要倒台失勢了,也必然會迎來完全相同的局面。

    畢竟。像是趙俊臣、黃有容這般層次的官員,皆是擊敗了大量的競爭者、侵犯了太多人的利益、得罪了太多的朝中同僚,再加上某些小人的卑劣心理,他們倒台之後必然會迎來「牆倒眾人推」的局面,即使是趙俊臣也不例外。

    不談那些平日裡視趙俊臣如敵寇的清流與政敵,就說左蘭山、詹善常、陳東祥這些「趙黨」官員,別看他們平日裡對趙俊臣畢恭畢敬、惟命是從,但若是趙俊臣某一天出現了倒台的跡象,那麼他們絕對會第一時間拋棄趙俊臣、尋找新的主子,為了撇清自己與趙俊臣的關係,他們還會用最激烈的手段攻訐趙俊臣,就像是今天的某些原「黃黨」官員一般。

    所以,走到了如今這一步,趙俊臣除了繼續向前走之外,已是再也沒有其它的選擇。

    *****

    不談百官們的表現、以及趙俊臣的心理活動。

    卻說,就在百官們群情激奮的彈劾黃有容的事情,黃有容的臨時盟友、內閣輔沈常茂終於是忍不住出列言了。

    如今,沈常茂已是成為了新任的內閣輔,正是風頭最盛的時候,再加上沈常茂本身就是睚眥必報的剛烈性格,百官皆不願意輕易得罪他,所以見到沈常茂出列的時候,百官們紛紛安靜了下來,等待沈常茂表意見。

    「陛下,臣以為,黃有容是內閣閣老、朝中老臣,一向是深受陛下信任,即使為人為政之際偶有瑕疵,也絕不會像是某些官員所彈劾的那般十惡不赦、一無是處!值此之際,陛下您何不聽一聽黃閣老本人的說法?或許,百官們的彈劾另有緣故也說不定。」

    沈常茂的這一番話,看似公正,但實際上則是在暗中警告德慶皇帝——黃有容是朝中老臣,也一向受到重用,若是你任由百官們肆意攻訐黃有容,讓黃有容成為了一個萬惡不赦的大奸臣,那你德慶皇帝豈不是同樣有用人不當、識人不明的過錯?

    實際上,這也算是德慶皇帝的固有手段了——當德慶皇帝想要扳倒某一位大臣的時候,往往就會刻意的洩露風聲,然後自然會有許多官員出於各種目的彈劾這位大臣,而德慶皇帝在百官彈劾期間,卻是一言不,只是任由百官們肆意攻訐這位大臣,以此來營造萬夫所指的聲勢……

    到了最後,這位大臣即使可以澄清自己被彈劾的種種罪名,但經此之事以後,他的威望、聲譽、顏面等等皆已是蕩然無存,到了那個時候,又如何還可以繼續立足於朝堂?卻也只剩下了「請辭致仕」這一條道路可選了。

    除了周尚景之外,德慶皇帝的這一招可謂是無往不利。

    當初,德慶皇帝放棄溫觀良的時候,就使用了這種手段,如今要放棄黃有容的時候,卻也使用了相同的手段。

    手段雖老,但它確實有效。

    沈常茂也看出了德慶皇帝的心思,所以他才會出列言、暗中警告。

    畢竟,依照沈常茂的計劃,現在還不是黃有容倒台的時候——至少在黃有容將他的勢力、人脈、權柄全部轉交給沈常茂之前,沈常茂都不會允許黃有容倒台,否則黃有容對「黃黨」的掌控力將會蕩然無存,如此一來沈常茂吞併「黃黨」的計劃也會遇到很多麻煩。

    事實上,不僅僅只是沈常茂,即使是德慶皇帝也不希望黃有容馬上倒台。

    畢竟,因為太子整頓商稅的事情,百官們的利益皆是受到了觸犯,心中皆是憋著怨氣,所以德慶皇帝還需要黃有容站在現在的位置上繼續吸引百官的怒火,讓黃有容成為百官的洩桶,直到百官們的怨氣洩了一些之後,才是黃有容徹底倒台的正確時間。

    於是,聽到沈常茂的表態之後,德慶皇帝緩緩點頭道:「沈愛卿所說有理,即使受到了百官的彈劾,朕也依然要給黃閣老一次辯解的機會。」

    說完,德慶皇帝將目光轉向黃有容,表情平靜的說道:「黃閣老,關於百官對你的彈劾,你可有什麼要解釋澄清的?」

    卻說,在百官彈劾黃有容的期間,黃有容的表現竟是十分平靜,即使是受到那些原「黃黨」官員攻訐的時候,黃有容也沒有太多的情緒波動,只是神色愈加灰敗了一些,身形也微微佝僂了一些。

    畢竟,對於如今的狀況,黃有容已是提前預料到了,也提前就放棄了抵抗。

    不過,黃有容也知道,自己雖然是放棄了抵抗,但若是想要平平安安的回老家養老,有許多罪名是絕對不能承認的——他可以承認自己昏聵無能、私德不佳、甚至是貪污受賄,但絕不能承認自己誤國亂政、結黨營私、又或者是包藏禍心!

    於是,黃有容出列答道:「陛下,對於眾位同僚彈劾老臣的諸般罪名,老臣皆不認可!」
as000538 發表於 2016-5-2 07:21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朝議(七)
  
    「陛下,對於眾位同僚的彈劾,老臣不敢認同!」黃有容緩緩反駁道:「諸位同僚雖然彈劾了老臣許多罪名,但皆只是無中生有、捕風捉影,完全沒有切實證據,全都是誹謗之言,老臣身正不怕影子斜,對陛下一向是忠心耿耿,對朝廷一向是盡心盡力,絕不會做出禍國亂政之事,還望陛下明鑒!「

    和趙俊臣一樣,早在回京之前,德慶皇帝就將所有情況都盡數考慮過了。??. `

    所以,黃有容的回答依然在德慶皇帝的意料之中。

    「哦?是這樣?」德慶皇帝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樣,似乎有些懷疑,又似乎表示了贊同。

    德慶皇帝的這般態度,顯然是暗中鼓勵百官們繼續彈劾黃有容。

    似乎,在德慶皇帝看來,如今的黃有容依然不夠狼狽。

    但就在百官們蠢蠢欲動的時候,沈常茂卻是再次出列,搶先言道:「陛下,老臣與黃閣老同朝為官多年,雖然偶有爭執,但也十分欽佩黃閣老的為人,任誰都難免出錯,但老臣絕不信黃閣老會做出霍亂朝綱、結黨營私的事情,所以老臣相信黃閣老的保證,也願意為黃閣老擔保,還望陛下明鑒。 ? ? ?說 . `」

    再一次的,沈常茂表了支持黃有容的言論。

    然後,隨著沈常茂的話聲落下,一些「沈黨」官員終於是反應了過來,現了沈常茂的真正態度——沈常茂事前並沒有通知他們,否則他們剛才也不會隨眾彈劾黃有容了。

    這樣一來,原先還竭盡全力彈劾黃有容的「沈黨」官員們,頓時就改變了立場,亦是紛紛出列,言贊同沈常茂的觀點——就好像剛才激烈攻訐黃有容的人不是他們一樣。

    再然後,理所當然的,支持黃有容的官員與反對黃有容的官員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與爭吵,漸漸的又演變成了不同立場官員之間的相互攻訐。一時間皇極殿內的形勢顯得有些混亂嘈雜。

    但總的看來,黃有容雖然取得了「沈黨」官員與部分「黃黨」官員的支持,但彈劾他的聲音依然佔據了上風。

    眼見形勢即將要脫離掌控,德慶皇帝終於是再次言了。只見他表情嚴肅的高聲喝道:「肅靜!這裡是皇極殿,你們是朝廷大臣,如此吵成一團,成何體統!?」

    隨著德慶皇帝的嚴厲質問,百官們的爭吵終於是稍稍一歇。

    然後。德慶皇帝突然將目光轉向了趙俊臣。

    說起來,這場關於黃有容的爭執,從一開始就是趙俊臣指示「趙黨」官員挑起的,然而挑起了爭執之後,趙俊臣與「趙黨」官員們馬上就抽身離開了,再也沒有參與其中,尤其是趙俊臣本人,至始至終都是隱藏在幕後冷眼旁觀,就好似趙俊臣本身與這件事完全無關一般。??.??`

    對於趙俊臣這般搭起檯子看戲的作為,德慶皇帝卻是有些看不慣。

    於是。德慶皇帝也不打算讓趙俊臣繼續抽身事外,卻是向趙俊臣問道:「趙愛卿,今日乃是大朝議,官員們彈劾黃有容的事情也是至關重要,你身為戶部尚書,怎麼可以不一言?關於朝中百官們的爭論,你怎麼看?」

    見德慶皇帝突然找上了自己,趙俊臣並沒有感到意外,也是早有對策,卻是出列答道:「陛下。不論黃閣老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也不論百官們對他是支持還是反對,但既然有這麼多人彈劾了黃閣老,那麼不論他們的彈劾罪名是真是假。陛下都需要派人詳查。這樣一來,才可以令百官信服,也省得百官們繼續爭吵。」

    頓了頓後,趙俊臣又說道:「尤其是戶部侍郎詹善常、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顧全、吏部侍郎劉長安三位大人被黃閣老免職的事情,更是應該馬上詳查,畢竟這三位大人皆是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員。若是因為無中生有的罪名被罷免了官職,恐怕會令百官寒心。」

    事實上,在彈劾黃有容的計劃之中,趙俊臣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恢復幾位「趙黨」官員的官職,如今見到主題漸漸走偏了,趙俊臣也趁機將這件事再次強調了一遍。

    隨著趙俊臣的話聲落下,幾位「趙黨」官員們自然是紛紛出聲表示贊同。

    另一邊,聽到趙俊臣的回答之後,德慶皇帝同樣是比較滿意——趙俊臣的回答雖然是狡猾了一些,但也正中德慶皇帝的下懷,畢竟德慶皇帝並不希望黃有容馬上垮台,還打算讓黃有容成為一個靶子,繼續代替太子朱和堉吸引百官們的怨氣,所以趙俊臣的調查提議,也正好可以拖延幾天時間,還不耽誤黃有容的最終垮台。

    於是,德慶皇帝滿意的點了點頭之後,又轉頭向周尚景問道:「周愛卿,你與黃閣老二人也是同朝多年了,對黃閣老也算是比較瞭解,卻不知你的看法又是如何?」

    周尚景出列答道:「陛下,老臣也贊同趙尚書的提議,百官們的彈劾終究還是需要朝廷詳細調查之後再做結論,否則不免會冤枉了好人……不論是黃閣老,還是黃閣老罷免了官職的那幾位大人,皆是如此。」

    德慶皇帝再次點頭,說道:「既然周閣老同樣是這般看法,百官們又是爭論不休,那麼這件事就這麼定下吧,傳朕旨意,命三司衙門調集精幹官員詳查此事,務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結果!」

    然後,德慶皇帝又將目光轉向黃有容,彷彿寬慰一般,緩緩說道:「黃閣老你也不必在意,朕讓人詳細調查,也是為了證明你的清白……不過,既然是百官紛紛彈劾於你,為了避嫌,在事情查清楚之前你依然是內閣閣老、可以參知政事,但具體的事務嘛,就不要參與了,若是最後的調查結果證明你是無辜的,朕也會親自為你澄清。」

    隨著德慶皇帝的決定,百官紛紛彈劾黃有容的事情也就暫時落下了帷幕。

    畢竟,這是德慶皇帝與周尚景的共同意志,其他的官員即使有不同的想法,也絕無可能改變結果。

    此外,德慶皇帝最後的這一番話,卻也等同於架空了黃有容的所有權力——這是黃有容失勢的開始。

    對此,黃有容依然是沒有任何抵抗,只是平靜的答應了。

    *******

    卻說,隨著百官紛紛彈劾黃有容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之後,這次大朝議的第一次**也漸漸平緩了下來。

    但很快,又一次**來臨了。

    那就是太子朱和堉整頓商稅的事情。
as000538 發表於 2016-5-2 07:22
第四百四十八章 大朝議(八)

    卻說,德慶皇帝處理了黃有容的事情之後,朝議很快就轉向了下一個議題。

    在此之前,因為南巡的緣故,德慶皇帝已經有四個多月的時間沒有舉行朝議了,所以朝廷中樞自然是積壓了許多重要政務需要盡快處理。

    比如四川布政使的空缺、又比如今年的河工預算銀子、再比如某兩位朝廷大員之間的相互彈劾……

    這些事情若是放在平時,全都是受人矚目的大事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與爭論,甚至還會引朝廷各大派系的明爭暗鬥、相互攻訐,但放在今天的大朝議之中,它們又都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甚至在許多官員眼中,這些事情也只比李俞然彈劾趙山才的事情稍稍重要一點而已——以至於百官們根本沒有耗費太多的精力討論它們,皆是有些心不在焉。

    因為,皇極殿內的百官們都知道,在今天的大朝議之上,真正重要的議題只有兩件:一個是黃有容即將要倒台的事情、以及黃有容倒台之後的勢力重新分配;另一個則是商稅整頓的後續展——太子朱和堉所推行的商稅整頓政策,已是造成了朝野局勢的混亂,它是否要繼續下去?又是否要做出改變?以及……是否要追究相關人等的責任?

    與這兩件事情相比,其它的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

    如今,黃有容的事情暫且告一段落了,但商稅整頓的事情尚還沒有開始,所有人都在默默等待著,或是焦急、或是平靜。

    不過,商稅的事情雖然是十分重要,與絕大多數官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但在最開始的時候,百官們皆是小心翼翼的避開了這個話題,只是將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6續拋出來進行討論。卻是絕口不提商稅的事情。

    畢竟,商稅的事情太敏感了、也太複雜了,不僅關係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還牽連到了太子朱和堉,誰也不願意親自點燃這個炮仗。生怕會炸到自己。

    此外,商稅整頓的事情固然是觸犯了絕大多數官員的利益,也因此而受到了廣泛的反對與牴觸,但這種反對與牴觸畢竟只是朝廷中底層官員的心聲,但像是德慶皇帝、周尚景、沈常茂、趙俊臣等等這些廟堂核心人物的真正想法究竟如何。卻依然是未知數,若是言的時候不小心說錯了什麼,恐怕就會引火燒身、自找麻煩!

    能夠參加大朝議的朝廷官員,絕大多數都是「聰明人」,他們不想當出頭鳥、只想要坐收漁翁之利,可惜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樣,每位官員都十分謹慎,最終竟是沒有任何人主動出頭,於是形勢就這樣僵持了下來。

    事實上,即使是一向以「耿直」著稱的******官員們。面對商稅問題的時候也是異乎尋常的沉默——畢竟這件事情就是他們親手搞砸的,他們自然是不願意自曝其短。

    這般情況之下,自從黃有容的事情暫時解決之後,在不知不覺之間,已是半個時辰的時間過去了,德慶皇帝與百官們已是連續討論處理了七八件積壓政務,但商稅的事情依然是沒有人主動提及。

    這樣一來,即使德慶皇帝再有耐心,卻也是漸漸有些感到不耐煩了。

    於是,德慶皇帝的目光轉向了周尚景——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二人如今尚處於合作階段。所以德慶皇帝希望周尚景能夠主動提及商稅整頓的事情,以打破目前的僵局——可惜周尚景只是一副垂低目的模樣,彷彿完全沒有注意到德慶皇帝的暗示。

    德慶皇帝眉頭輕輕皺了一下之後,又自然而然的將目光轉向了趙俊臣。

    對於德慶皇帝而言。?.?「有麻煩就找趙俊臣」似乎已經成為了一項本能。

    與周尚景不同,趙俊臣的勢力影響尚有不足,他暫時還不敢無視德慶皇帝的暗示,也不敢違背德慶皇帝的心意,尤其是現在這個階段。

    所以,趙俊臣只能選擇遵從。

    於是。又一件積存政務處理結束之後,在眾人矚目之下,趙俊臣緩緩出列了。

    ******

    「陛下,臣有要事稟奏。」出列之後,趙俊臣揚聲說道。

    德慶皇帝眉頭一揚,說道:「哦?什麼事情?說吧。」

    趙俊臣緩緩說道:「據臣所知,在陛下南巡期間,幾位閣老與太子殿下曾是詳細調查了我朝商稅的現狀,現了許多弊病之處,並且還頒布了一系列的整頓措施。然而到目前為止,商稅的整頓並沒有見到任何成效,反倒是引了許多混亂,甚至還有許多中下層官員呼籲朝廷改變政策、中止整頓,這件事非同小可、影響深遠,所以臣認為朝廷應該詳細商議此事,並且盡快做出決定,否則朝野局勢的混亂就會進一步擴大,還望陛下明鑒。」

    言之際,趙俊臣十分謹慎的挑選著措辭,盡量不讓自己的話語之中表現出任何的傾向性。

    然而,趙俊臣雖然已是盡量的表現中立了,但德慶皇帝還是追問道:「幾位閣老與太子整頓商稅的事情朕也知情,但百官們的分歧竟是如此嚴重?那麼趙愛卿你身為戶部尚書,對於此事又是怎樣的看法?」

    顯然,德慶皇帝這是在逼迫趙俊臣表態了。

    聽到德慶皇帝的詢問之後,趙俊臣心底暗暗歎息一聲,但很快的,趙俊臣已是換上了一副痛心疾的表情,說道:「陛下,臣掌管戶部以來,也一向深知我朝商稅的種種弊端,朝廷每年的商稅收入只不過七十餘萬白銀,但與此同時,因為商稅政策的諸般弊病與種種漏洞,朝廷每年損失的商稅收入卻高達兩千萬兩白銀以上,可謂是觸目驚心,所以臣一直想要設法整頓商稅現狀,也構想了許多計劃,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時機!現如今,臣依然認為時機並不成熟,但既然朝廷中樞已經開始著手整頓商稅現狀,並且頒布了相關政令,那麼就更加不能半途而廢。正應該一鼓作氣、堅持到底,趁機徹底扭轉商稅的混亂現狀!此外,出於維護朝廷聲譽的考慮,朝廷的政策也不能朝令夕改!」

    說話間。趙俊臣已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而且態度堅決。

    畢竟,趙俊臣若是想要接手商稅整頓的事情,此時就必須要表明自己支持商稅整頓的態度,否則趙俊臣就會徹底失去負責此事的資格。

    然而。隨著趙俊臣的話聲落下,頓時就有許多敵視的眼神投向了趙俊臣。

    正所謂「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趙俊臣想要改變商稅現狀的立場,自然是引起了許多官員的敵視。

    對於官員們的敵視目光,趙俊臣早有預料,卻是並不在意。

    另一邊,德慶皇帝現了這一點之後,眼神之中卻是閃過了一絲滿意。

    德慶皇帝打算讓趙俊臣接手商稅整頓的事情,固然是想要借助趙俊臣的能力扭轉商稅的混亂現狀。但同時也打算藉著這件事情讓百官們敵視趙俊臣,這樣一來,趙俊臣為了自保,將來就只能繼續尋求德慶皇帝的庇護,德慶皇帝也能夠進一步加強對趙俊臣的控制力。

    於是,德慶皇帝再次確認道:「這麼說,趙愛卿你對於朝廷整頓商稅的事情,是秉持贊成態度的?」

    趙俊臣也再次答道:「臣認為,商稅整頓關係到大明江山的百年延續,諸般積弊必須要進行整頓。? ? ?.?`絕不能因為些許挫折就畏難而退,若是錯過了這次機會,我朝商稅的現狀將會是愈加惡劣、再難扭轉,所以。臣認為商稅整頓之事應該繼續進行。」

    德慶皇帝並不知道,趙俊臣對於商稅整頓的事情已是蓄謀已久、準備萬全,即使是因此而引起了百官們的敵視,但趙俊臣最終所得到的東西也只會更多!

    所以,聽到趙俊臣的回答之後,德慶皇帝只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又轉頭向百官問道:「眾位愛卿對此事又有何看法?」

    *****

    卻說,在趙俊臣表明了立場之後,皇極殿內的氣氛頓時生了變化,百官們的神色皆是專注了起來,不似之前一般漫不經心。

    僵持良久之後,今天大朝議的正題終於是出現了。

    然後,隨著德慶皇帝的話聲落下,自然而然的,趙俊臣的表態馬上就受到了反駁。

    先站出來反駁趙俊臣立場的人,卻是新任內閣輔沈常茂。

    在沈常茂眼中,這次商稅整頓的事情也同樣是他的一次大好機會,只要他能夠明確表現出反對的態度,那麼哪怕是他的反對意見最終以失敗為告終,但也同樣可以收穫大部分朝廷官員的好感與支持,這樣一來,沈常茂的聲望與影響力自然是可以大幅提升,他的內閣輔的位置也可以因此而穩固不少。

    雖然,沈常茂也知道商稅整頓的必要性,但為了自己的利益,沈常茂卻是站在了完全相反的立場上。

    只見沈常茂出列道:「陛下,關於趙尚書的想法,老臣不敢贊同!商稅的事情,老臣也有所聽聞!據老臣所知,因為整頓商稅所帶來的朝野局勢混亂,絕對要比趙尚書所描述的情況更加嚴重許多!自從朝廷推行了商稅整頓政策之後,至今不過月餘時間,不僅沒有收穫任何成效,反倒是嚴重阻礙了各地的貨物流通,導致民間物價大漲,讓百姓們怨聲載道,也大量減少了地方衙門的商稅收入,使得地方官員們舉步維艱,若是長此以往,朝廷就會徹底失去對朝野局勢的掌控力!由此可見,商稅整頓的事情,可謂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所以,老臣認為,朝廷應該暫停商稅整頓的政策,在找到正確合適的方法之前,切不可輕易嘗試!」

    隨著沈常茂的話聲落下,頓時就得到了大量的支持。

    畢竟,沈常茂的言維護了絕大多數官員的利益。

    「陛下,臣贊同沈輔的提議,商稅之事,最是敏感複雜,若是沒有充足的準備,絕不能輕易觸碰,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陛下,沈輔的提議,可謂是老成謀國之言。商稅整頓的諸般政策,如今已是舉步維艱、難以持續,無論官員還是百姓,皆是秉持著反對態度。此乃民意,絕不可輕易違背,還望陛下明鑒!」

    「陛下,因為商稅整頓的諸般政策,朝野局勢如今已是到了失控的邊緣。臣認為如今朝廷應該以穩定局勢為重,必須斷然中止商稅整頓的種種措施,否則後果將會再難收拾!」

    「陛下,趙尚書的提議,只是書生之見,完全忽略了時局之艱難,絕不可行……」

    「陛下……」

    隨著沈常茂的出聲反對,竟是一呼百應,皇極殿內頓時是風起雲湧,馬上就有大量的官員站出來支持沈常茂的意見。

    畢竟。有了內閣輔的帶頭反對,眾官員們也不必擔心什麼了。

    不過,因為德慶皇帝的態度,百官們在反對商稅整頓的同時,皆是小心翼翼的避開了太子朱和堉的因素。

    另一邊,百官們的紛紛支持,也讓沈常茂的眼中閃過了一絲得意,知道自己做對了選擇,經此一事之後,一定會有許多官員將沈常茂視為利益代言人。這樣一來,沈常茂的聲望也能夠提升許多。

    不過,趙俊臣堅持整頓商稅的立場,也同樣擁有許多支持者。

    諷刺的是。先站出來支持趙俊臣觀點的人,竟是趙俊臣的政敵太子朱和堉。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整頓商稅的事情從一開始就是太子朱和堉強自推行的,如今他見到百官們皆是反對,並且還將朝野局勢混亂的過錯全部歸咎於商稅整頓,太子朱和堉自然是怒不可遏。

    於是。太子朱和堉馬上出列,表態道:「父皇,兒臣認為,朝廷整頓商稅的初衷是好的,畢竟此事一旦成功,國庫收入每年都可以增加上千萬兩銀子,可謂是功在千秋!朝廷所推行的政策也沒有什麼問題,只是下面的官員陽奉陰違、暗中阻撓,造成朝廷的政令不暢,所以才引了朝野局勢的混亂!只要朝廷加強對地方的監察力度,嚴懲違背政令的官員,讓商稅整頓的各項政策順利執行,相信朝野的混亂局面很快就能夠得到控制,商稅整頓也很快就會收到成效!」

    隨著太子朱和堉的表態,「太子.黨」成員們亦是紛紛出列表態支持。

    與此同時,「趙黨」官員們自然也不願意看到趙俊臣成為眾矢之的,卻也同樣是紛紛言、為趙俊臣搖旗吶喊。

    一時間,「趙黨」與「******」之間竟是相互支援、配合默契。

    由此可見,在官場之上,立場往往是最靠不住的東西,唯有利益才是永恆的。

    「太子.黨」對「趙黨」的敵視態度,可謂是世人皆知,但如今為了自身的利益,卻也同樣是心甘情願的與「趙黨」達成了臨時結盟了。

    然後,與往常的任何爭議一般,持有不同立場的官員們展開了辯論、爭鬥與攻訐,並且用最激烈的態度反駁對方的觀點,皇極殿內的形勢也再次生了混亂。

    這一次,趙俊臣與太子朱和堉所面對的反對聲音太強烈,卻是漸漸的處於下風。

    於是,德慶皇帝不得不再次出手控制局面!

    隨著德慶皇帝的嚴厲斥喝,百官們的爭論終於是稍稍平息了一些。

    然後,德慶皇帝的目光卻是略過了太子朱和堉,再次來到了趙俊臣身上,又問道:「趙愛卿,關於百官們的反對意見,你也是聽到了!你身為戶部尚書,對商稅之事最為瞭解,所以朕還是想聽聽你的意見,你對於百官們的反駁,可有什麼看法?」

    其實,德慶皇帝對於商稅整頓的事情也同樣是秉持著支持態度,但他並沒有透漏自己的立場,只是再次徵詢趙俊臣的意見。

    德慶皇帝的這般做法,也是頗有深意——那就是通過趙俊臣的屢屢表態,讓趙俊臣代替太子朱和堉成為商稅改革的領頭人物,轉移百官們的關注方向,這樣一來,百官們也會漸漸忽略掉太子朱和堉的因素,將商稅整頓的怨氣轉移到趙俊臣的身上。

    簡單的說,太子朱和堉強自推行商稅整頓的事情,得罪了太多的相關勢力,也引了太大的麻煩,想要轉移百官們的怒火,僅僅依靠黃有容這一隻替罪羊是不夠的,所以德慶皇帝又加上了趙俊臣。

    另一邊,對於德慶皇帝的態度,趙俊臣也是早有預料,但並沒有進行反抗,只是表情平靜的回答道:「陛下,剛才沈輔曾說過,在找到正確合適的方法之前,商稅整頓之事切不可輕易嘗試,臣深以為然,臣也同樣認為,商稅整頓之所以會引起朝野局勢的混亂,乃是因為整頓商稅的策略方法同樣存在紕漏!正如諸位大人所講的那樣,商稅之事,最是敏感複雜,需要謹慎處理,從這方面而言,臣與眾位同僚的觀點完全一致。」

    頓了頓後,趙俊臣話鋒一轉,又說道:「不過,即使是朝廷所推行的政策有問題,但不代表著朝廷就不應該整頓商稅!畢竟,商稅的混亂現狀讓朝廷每年都會損失數千萬兩白銀的國庫收入,情況惡劣至極,絕不能視而不見!反過來講,若是朝廷能夠找到合適恰當的可行之策,也就代表著商稅整頓的勢在必行!」

    聽到趙俊臣的話語之後,沈常茂則是再次出列,質疑道:「難不成,趙大人你已是找到可行之策?」

    與此同時,沈常茂卻是暗暗下定決心,接下來不管趙俊臣提出怎樣的方法,他都要想辦法找出漏洞、進行駁斥。

    畢竟,無論如何時候,想辦法解決問題並不容易,但挑毛病卻很輕鬆。

    然而,趙俊臣卻是搖頭道:「我固然是想到了一些方法,但這些方法在實際執行之前,卻也不敢保證這些方法就是正確的可行之策。但若是不嘗試的話,又如何知道這些方法就一定無效?」

    沈常茂冷笑道:「嘗試?說得輕鬆!若是再像是之前一般引了朝野局勢的混亂、甚至是加重了朝野局勢的混亂,卻又該如何?朝廷需要付出多少精力才能夠重新穩定局勢?這裡面的責任,又豈只是『嘗試』二字就可以推脫的?」

    面對沈常茂的質疑,趙俊臣的表情依然淡定,緩緩說道:「沈輔所說有理,所以晚輩也不敢全面的推行自己所想到的方法,而是建議朝廷先進行試點,以此來試驗這些方法的可行性。」

    這一次,不待沈常茂開口質疑,德慶皇帝已是問道:「哦?試點?什麼意思?」

    趙俊臣解釋道:「回陛下,臣所謂的試點,就是在朝廷全面推行某項政策之前,先在一處或幾處試行,進行探索、驗證、以及示範,並且取得經驗,找出政策的不足之處進行修改,若是試點之後證明這項政策可行的話,再以點擴面、全面推廣;反之,若是證明這項政策不可行的話,所造成的混亂也不會波及太廣,朝廷也完全可以控制。」

    在後世,所謂的「試點工程」、「試驗田」、「試點區」,可謂是到處都是。

    但在這個時代,所謂的「試點」還是一種十分新鮮的概念,卻也讓德慶皇帝產生了興趣。

    畢竟,德慶皇帝一向是穩字當先,雖然他如今已是下定決心要改變商稅現狀了,但也不願意看到商稅整頓造成太大的混亂,此外,趙俊臣在理財方面雖然是一把好手,但趙俊臣究竟能不能成功的整頓商稅現狀,如今也依然是個未知之數。

    所以,趙俊臣的試點提議,也讓德慶皇帝頗是欣賞。

    於是,德慶皇帝問道:「原來如此,這般提議倒是不錯,只不過你準備在何處來進行試點?你所想到的方法,又具體是什麼?」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