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之幫爹當軍閥 作者: 終南道(連載中)

 
e010203 2014-2-14 15:09:0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50 97129
e010203 發表於 2014-2-14 21:20
第二卷 臥薪嚐膽   第一五零章 緊急回援


    劉和早就明白公孫瓚與劉虞之間的矛盾是無法調和的,要麼公孫瓚將劉虞趕出幽州,要麼劉虞將公孫瓚趕出幽州,所以回到幽州以後,劉和的許多佈置都是針對公孫瓚來的。

    劉和阻止公孫瓚和袁紹吞併韓馥的領地,是為了限制公孫瓚的勢力快速膨脹;劉和從公孫瓚那裡將趙雲挖過來,是在變相削弱公孫瓚的實力;劉和讓趙雲在騎字營訓練精銳騎兵,讓慕容平在射字營訓練精銳弓弩手,目的是為了對付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劉和派人前往遼東聯絡公孫度,雖未成功,但目的依然是要牽制公孫瓚。

    劉和如此處心積慮地防範和針對公孫瓚,當然是要扭轉劉虞被公孫瓚害死的命運,同時也是在扭轉自己的命運。

    如今公孫瓚率領大軍進逼薊城,根本目的是要撼動劉虞在幽州的根基,擴大自己的戰略騰挪空間,劉和作為劉虞的兒子,那是一定要站出來跟公孫瓚死磕到底的。生逢亂世,有爹的孩子像塊寶,沒爹的孩子是根草,劉和絕對不會坐視公孫瓚蹬鼻子上臉,反過來騎到老爹的頭上作威作福。

    沒有任何爭議,劉和所有手下都贊成出兵回援薊城,將公孫瓚給打回去。至於打成什麼樣,那就要看形勢的發展變化,反正堅決不讓公孫瓚撿到什麼便宜就是。

    經過一番緊急商議,劉和最終確定了出兵數目和出征人員。

    此次回援薊城,劉和準備帶走一萬兩千兵馬,其中正在訓練團各分營內參加強化訓練的五千五百人全部隨劉和出戰,另外再從各城抽調六千五百人湊齊一萬兩千之數。

    隨劉和一起出戰的武將有趙雲、太史慈、慕容平和孫禮四人,謀士有李嚴、劉政和徐邈三人,如果加上劉和這個半吊子軍師,勉強能夠湊齊一個四將四士的班底。

    劉和走後,由長史劉惠負責兩郡政務,由龍虎衛偏將軍鮮于銀統攬兵事。另外,魏攸前往高柳接替夏侯蘭,統領四千士兵留守高柳城;夏侯蘭和劉放前往廣甯接替李嚴和孫禮,統領三千士兵繼續防範白山以北的閻柔部;韓珩前往甯城協助程緒留守,麾下有三千兵馬;鮮于銀留守馬城,麾下有四千兵馬。

    邊塞四鎮的兵力已經被劉和攤薄到極致,僅剩一萬四千士兵留守,若非去年底狠狠重創了軻比能部,劉和恐怕連一萬兩千兵馬都不敢帶走。

    因為部隊集結和調動還需時間,劉和在發出命令之後便立即帶著慕容平、劉政和徐邈四人往薊城方向趕路,隨行的是射字營和戟字營的一千五百多名士兵,另外還有一千騎兵。

    太史慈和魏攸趕往高柳,其中魏攸接替夏侯蘭,太史慈則負責將高柳的車字營和鉤鑲營一千精銳另加兩千普通士兵直接帶回薊城。

    趙雲接到命令之後,將直接率領兩千五百名騎兵從後追趕劉和,另外五百名槍字營的精銳則交由路過的劉放帶往廣寧。劉放抵達廣甯之後,李嚴和孫禮則率領刀盾營、斧椎營、槍字營的一千五百名精銳士兵外加一千普通騎兵向東而行,與正好經過的劉和匯合。

    看起來有些繁瑣,實際上卻是多股部隊同時運動,所以並不混亂,等到劉和走到涿縣時,除了太史慈率領的三千兵馬還在後面,其餘九千人已經全部集合整編完畢,秩序井然地向著薊城開進。

    薊城留守兵力有六千之數,其中騎兵三千,步兵三千,鮮於輔又在城中,因此足以支撐半個月以上,而劉和最多只需十天時間便可趕回。

    薊城之內,劉虞已經接到兒子率軍回援的消息,此時正氣定神閑地看著州中官員議論紛紛,並不急於表態。

    別駕趙該一臉憂色說道:“從雍奴傳回的消息,公孫瓚於兩日之前率兩萬大軍已經進城。與此同時,安次方面傳回的消息證實公孫瓚部將公孫越和鄒丹率一萬騎兵佔據了安次,與公孫瓚形成犄角之勢進逼薊城。”

    治中齊周接著說道:“潞縣方向也有消息傳來,公孫瓚部將單經率兩萬兵馬入城,兵鋒所向亦是薊城。”

    功曹從事公孫紀說道:“這次公孫瓚有備而來,聚集了五萬大軍從三個方向進逼薊城,我們卻只有六千守軍。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這次公孫瓚的兵力是我們的十倍,只怕難以抵擋啊!”

    騎都尉鮮於輔冷笑說道:“敢問公孫從事,既然難以抵擋,我們又該如何?”

    公孫紀回答:“不如交出殺害公孫瓚部下的兇手,這樣就能讓他平息怒火,或者可以退兵。”

    “哼,不過就是五十遊騎而已!人是明輝和太史子義他們殺的,當時朱曹掾亦在場,是不是要將他們統統交出去呢?”鮮于輔質問公孫紀。

    朱曹掾便是李敏,魏攸如今在劉和手下聽用,劉虞於是讓李敏接替了魏攸的職事,讓他協助自己。

    公孫紀被鮮於輔問的一窒,轉頭看了看劉虞,然後不再吭聲。

    東曹掾李敏開口說道:“公孫瓚此次出兵,圖謀乃是佔據廣陽和涿郡,不是簡單的交給他幾個人就能解決問題。我覺得如今已經沒有爭論的必要,當務之急是整軍備戰,同時從各地抽調援兵趕來薊城,做好與公孫瓚持久作戰的準備。”

    鮮於輔歎口氣,氣呼呼地說道:“如今哪裡又能抽出援軍來呢?公子麾下只有兩萬六千兵馬,卻要防守幽州西北方長達四百多裡的邊界,本來就十分吃緊。加之他如今正在各個駐軍城池中進行‘大練兵’的行動,若是這時候讓他出兵,豈不是完全打亂了他的部署?居庸關尾敦麾下有八千士兵,長期駐守軍都陘,防範北方的烏桓人作亂;五阮關張瓚麾下有六千士兵,扼守著飛狐道,一刻也不敢離人。我反復推算過,從這兩處關隘中最多可以擠出五千兵馬前來支援薊城,其中尾敦出三千,張瓚出兩千。”

    齊周於是提議:“可否向冀州韓馥求援,讓他派一萬兵馬從中山進入涿郡襲擊公孫越和鄒丹的後背?”

    趙該搖頭:“只怕是不行。且不說韓馥與公孫瓚和袁紹簽訂有互不進犯的盟約,沒有正當的理由不好插手幽州的事務,我估計用不了多久,他比我們的日子還要難過,到時候說不定還要派人前來向大人求援呢!”

    “怎麼會這樣?”齊周有些愕然。

    鮮於輔回答:“公孫瓚一旦回師幽州,袁紹就無人牽制,他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對韓馥動手。韓馥手下目前僅剩兩萬兵馬,根本抵擋不住袁紹的虎狼之師,到時候只怕是凶多吉少。”

    公孫紀滿臉焦慮地叫嚷:“這也不行,那也不成,難道我們就這樣坐困愁城不成?”

    一直不曾開口的劉虞,緩緩說道:“大家不要焦急,吾兒已于數日之前親率一萬兩千兵馬出發,如今正在回援薊城的路上,有他來援,何懼公孫瓚?”

    公孫紀明顯有些信心不足地說:“大人,就算公子率軍回援,也才帶回來一萬出頭的兵馬,抵抗公孫瓚似乎還是過於單薄啊?”

    “怕什麼!公子當初只用五千兵馬就將軻比能的一萬多騎兵殲滅一半,如今我們加起來能有兩萬三千兵馬,只不過比公孫瓚少了兩萬人而已,誰說就不能戰而勝之了?”

    眾人心裡一陣腹誹,覺得鮮於輔這筆帳算得有些扯淡。且不說居庸關和五阮關回援的五千兵馬還停留在口頭上,單說己方最終能夠湊足兩萬三千兵馬,與公孫瓚的兵力差距也是兩萬七千,而非兩萬。被鮮於輔刻意省略掉的這七千兵馬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足以改變一場戰鬥的最終結局!

    劉虞今日聚集大家議事,其實就是想看看眾人的態度,至於如何對抗公孫瓚,他並不指望能從廳中諸人這裡得到行之有效的計策,他還是將希望放在了即將趕回來的兒子身上。

    這個兒子,成長速度遠遠地超出了父親的預期,以至於劉虞如今遇到重大難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給兒子發去急報,讓兒子來替自己出頭。劉和接到消息的第二日便率軍回援,這讓劉虞覺得兒子沒有白養,心裡時刻裝著他這當爹的安危。

    同一時刻,雍奴城內,公孫瓚已經將行轅設在了縣令王松的官衙之內,王松和他那些手下則被趕到了城內一處破落的院落中,隨時聽候奮武將軍的差遣。

    公孫瓚詢問長史關靖:“關長史,這兩日可有消息從薊城傳來?”

    關靖搖頭:“啟稟將軍,自從上次獲悉殺害五十名游騎的主謀是鮮于銀,薊城目前的守軍數量為六千,暫時沒有消息傳來。”

    公孫瓚再問:“單經率領的兵馬可否抵達潞縣?”

    關靖回答:“回將軍,已于三日前進駐潞縣,隨時聽候將軍的調遣。”

    “哼!這次我倒要看看劉虞能撐多久。我以五萬兵馬從三路進逼薊城,到時候劉虞還不讓出薊城,就休怪我不客氣了!”

    “大哥,弟弟有個主意。聽說劉備手下的關羽和張飛十分厲害,不如命其率軍前來充任先鋒,到時候正好可以在戰陣之前挫一挫趙雲的威風,也可以向天下人證實劉家小兒不過是嘩眾取寵而已!”

    “好!二弟此計甚妙,關長史,你立即以我之名給劉玄德去書一封,命其即日便派遣關羽和張飛前來我帳前聽用!”
e010203 發表於 2014-2-14 21:21
第二卷 臥薪嚐膽   第一五一章 威風凜凜大公子


    劉和選擇在正午時分率軍進入薊城,為了這場無聲的全民閱兵,他特意穿了一件銀光晃眼的鎧甲,頭戴一頂金光燦燦的虎頭兜鏊,肩後披著黑色的披風,腰間懸掛三尺青鋒劍,胯下則是騎著一匹披掛著全身甲的雄健大馬,那股威風凜凜的氣勢就好比是神兵天降,讓街道兩旁觀望的百姓看了非常提勁。

    為了給公子置辦這身拉風的行頭,可是費了徐邈不少功夫,如今看來效果十分明顯,薊城百姓顯然對於大公子這種“王者歸來”的氣勢非常的歡迎和喜愛。

    雖然劉和覺得穿著沉重的明光鎧,頭戴虎頭兜鏊簡直就是一種活受罪,但他明白在這種場合哪怕是裝樣子,對於提升部隊士氣,鼓舞振奮人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他決定今後只要逮住機會,就裝逼耍酷!

    簇擁在大公子兩側的是一百名黑甲鐵騎,他們清一色地騎著黑馬,身穿塗了黑漆的兩檔鎧,頭戴遮面的黑色鐵盔,手持長柄的斬馬大刀,從人到馬都散發出濃烈的煞氣,逼得路旁圍觀的人群不由自主地向後退。

    這一百名黑甲騎士出自太傅衛隊騎兵營,已經是劉和砸鍋賣鐵湊出來的一點家當了。雖然人數有點少,無法跟公孫瓚的三千白馬義從相比,但也讓薊城軍民看到了新的希望。僅從名字上就可以聽出大公子組建黑甲鐵騎的用意,分明就是沖著白馬義從去的!

    緊隨黑甲騎士之後的是五百名手持一丈多長刺馬槍的長槍兵,長槍兵後面是五百名手持大戟的猛士,大戟士後面是五百名刀盾兵,刀盾兵後面是五百名斧椎兵。

    這兩千名精神抖擻的步兵,便是出自訓練團長槍營、大戟營、刀盾營和斧椎營的精銳,雖然人數不多,但經過了近兩個月的集中訓練之後,已經有了很大變化,早已不復當初鬆鬆垮垮的樣子。

    隨大公子一起入城的先頭部隊,便是這兩千一百人了。圍觀的老百姓雖然看得有些意猶未盡,但他們也聽說了還有一萬主力部隊距離薊城只有半日路程,在夜晚時分就會入城。

    由趙雲親自訓練的一千五百名騎字營精銳和慕容平親自訓練的一千名射字營精銳,並未跟隨劉和出現在民眾的視野當中,他們將會在夜晚時分混在入城的普通部隊中不著痕跡地直接進入軍營。

    可不要小看這一千五百名騎兵和一千名弓弩手,歷史上縱橫天下的三千白馬義從便是在界橋附近被麴義的八百先登死士給打殘了的。劉和這次若想陰公孫瓚的話,就靠這兩千五百人了。

    太史慈率領鉤鑲營、車營和兩千普通士兵還在後面趕路,他們距離薊城還有三天的路程,正常情況下應該不會耽誤什麼戰機。

    鉤鑲是一種可以鉤和推的兩用兵器,中間安裝盾牌,並帶鉤具以勾束敵人的武器,既可用於防禦,又可用于勾殺。鉤鑲營最大的用途在於守城頭,也可以充當弓弩手的肉盾,這次劉和雖然只帶了五百人回來,但若只是用於防守薊城,卻也夠了。

    車營屬於比較冷門的兵種,已經漸漸退出了戰爭舞臺,但卻被劉和重新組建了起來。不過劉和整的這個車營與先秦和西漢時期的戰車完全不同,其主要作用是充當活動城牆來使用,為步兵特別是弓弩手在野外提供庇護,防止被敵軍的騎兵沖進陣營裡面來砍瓜切菜。

    自從見識過鐵蒺藜與車陣相互配合發揮的巨大威力之後,劉和現在對於將車營偽裝成糧草車來吸引敵人的偷襲非常期待,他很想看到公孫瓚的騎兵偷雞不成的那種倒楣相。

    劉和一路顯擺著進入了州牧府中,然後規規矩矩地向老爹行了大禮,問過安之後,又向趙該、齊周、李敏、公孫紀、鮮於輔等人一一見禮,好一陣繁文縟節。

    眾人不過數月不見劉和,這次忽然看到大公子一身戎裝地出現在面前,都有種判若兩人的感覺。

    劉和雖然是個“戰五渣”,但他好歹主動深入底層當兵鍛煉了一個月,又整天泡在軍營內與將士們打成一團,所以身上自然而然地養出了一些武人氣質,比之當初剛回薊城時一副文弱書生的樣子,確實有了很大改觀。

    跟在劉和身後的李嚴、劉政、徐邈、孫禮、慕容平等“少壯派”也是個個精神飽滿、鬥志昂揚,與廳中的老傢伙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虞問劉和:“怎麼不見趙都尉?”

    劉和回答:“子龍率領主力在後面數十裡,掌燈時分便可入城!”

    劉虞又問劉和:“這次對付公孫瓚,可有信心?”

    劉和眨幾下眼睛,回答:“我一路上都在想是把公孫瓚趕回遼西,還是把他留在冀州,又或者是直接幹掉,想來想去的,一直沒有拿定主意,所以只好回來聽父親大人您的吩咐!”

    劉和說這話的時候,一臉認真,仿佛公孫瓚不過一條野狗,想怎麼趕都成,萬一失手打死了,也是活該。

    劉虞被兒子這番冒大氣的話氣得苦笑出來,他對劉和說道:“怎麼打仗的事情,我不想過問。從這一刻起,薊城六千兵馬、居庸八千兵馬、五阮關六千兵馬,統一交給你來指揮,幽州所有官員都受你節制,你有臨機專斷之權,不必向我請示。”

    劉和也不跟老爹客氣,說道:“父親只管放心,我這次保證讓公孫瓚‘受益終生’,‘回味無窮’!”

    “連日行軍十分辛苦,今日便不要商議軍情了。你先去東院向兩位夫人見個禮,順便看看你幼弟,然後返回營裡歇息去吧。”

    “孩兒謹命!”

    劉和在眾人面前露了一面,領了老爹親賜的“尚方寶劍”,樂顛顛地去後院給兩位“後媽”請安去了,留下一群心思各異的人在議事廳內。

    當日夜裡,趙雲準時率軍進駐薊城,上萬大軍蜂擁而至,一時之間將薊城各處軍營都塞得滿滿的。

    趙雲一到,劉和便連夜升帳議事,不復日間自信和輕鬆的樣子,整個議事廳內的氣氛一片肅穆。

    “下面由李主簿介紹軍情!”主持軍事會議的劉和開口說道。

    李嚴起身來到掛起的一張巨大地形圖前,手持一支朱砂筆非常迅速地將地圖上的潞縣、雍奴和安次三城圈繪出來,然後又在潞縣那個紅圈旁邊標注:單經部,20000人;在雍奴的紅圈邊標注:公孫瓚部,20000人;在安次的紅圈旁標注:鄒丹部,10000人。

    標繪完敵方的兵力分佈態勢,李嚴又換上一支綠色的顏料筆將陽鄉、廣陽、方城等地標繪出來,然後又將灅水、沽水、鮑丘水等三條薊縣周圍的河流標繪出來。

    仔細做完這些之後,李嚴說道:“諸位,根據目前我們獲得的消息,公孫瓚兵分三路對薊城形成了一個三路進逼的態勢,雖然看似齊頭並進,但他一定不會將所有兵力都投入到圍攻薊城的戰鬥之中。原因很簡單,薊城是幽州最大的一座城池,不僅城牆修築的高大堅固,而且城內糧草儲備豐足,就算在完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也可以堅持至少半年之久。”

    “公孫瓚的精銳部隊主要是行動迅速的騎兵,而騎兵在攻打城池時毫無優勢可言,所以他一定會想辦法逼迫我軍出城與他在野外進行決戰!那麼,公孫瓚如何逼迫我軍出城作戰呢?我推測他會首先命令駐守在安次的鄒丹部進入涿郡攻佔涿郡的全境,若是這個階段我們不派兵救援涿郡,等到公孫瓚完全佔據了涿郡,就會讓鄒丹部進一步向北推進,進駐廣陽。”

    “一旦鄒丹佔據了廣陽,公孫瓚就會給駐守潞縣的單經下令,命其率軍向西渡過鮑丘水和沽水,攻擊薊城北邊的的昌平。在這個階段,我們若是出兵救援昌平,一直留在雍奴的公孫瓚本部和進駐廣陽的鄒丹部就會合力攻打薊城。”

    “若是我們繼續龜縮不出,那麼等到昌平被占之後,公孫瓚會命令單經繼續向西攻擊軍都,直至將薊城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城池全部派軍佔據。到了此時,我們便徹底與外界失去聯繫,最終被活活困死在薊城。”

    “公孫瓚的計策很簡單,就是仗著兵力比我們多出一倍半,所以採取穩步前推、逐漸蠶食的辦法來逼迫我們向西北方向撤退。他有一支戰力強橫、行動迅速的騎兵大軍,隨時可以從一座城池趕往另外一座城池進行支援,也可以從幾座城池同時發起對薊城的攻擊。”

    “方才,我分析了公孫瓚可能對我們採取的策略,下面我再分析一下我們的破解之策。此役的關鍵,在於從一開始遏制住公孫瓚的蠶食計畫,而遏制公孫瓚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兵力僅有一萬的鄒丹部迅速徹底的解決掉!”

    “公孫瓚欺我們兵力不如他多,但若是我們在安次進擊陽鄉的道路上埋伏一支奇兵,同時又在安次與雍奴之間派出一支部隊阻截公孫瓚本部的增援,到時候重創或者徹底解決掉鄒丹的一萬兵馬並非沒有可能!”

    李嚴的分析絲絲入扣,又借助了地形圖的直觀表示,這讓參加軍情商議的所有人都看得一目了然,腦海中對於如何迎擊公孫瓚有了更為深刻的思考和認識。

    劉和補充說道:“此戰,公孫瓚最大的優勢是兵力多,而我們的優勢卻是手段多!他以為自己麾下騎兵眾多,而且還有白馬義從這樣的精銳,我們就得嚇得躲起來,不敢派出主力部隊尋機殲敵。但是,我們偏偏就敢只留三千左右的兵力守城,然後將一萬五千人投入到圍殲鄒丹部的戰鬥中去,在局部形成兵力優勢!”

    “此戰的關鍵,就是以三千精銳步兵死守薊城,即使是在面對單經和公孫瓚兩部聯合起來四萬兵力的合力圍攻,也要絕對保證薊城的安全!”

    劉和最終為如何迎擊公孫瓚定下了調子,那就是主動出城尋殲鄒丹部,讓公孫瓚體會到己方防守薊城的堅定決心!

    PS:這幾天大家都忙著回家過年了?咋都不投推薦票了呢?
e010203 發表於 2014-2-14 21:22
第二卷 臥薪嚐膽   第一五二章 強硬


    由劉和親自主持的軍事會議一直開到了深夜,他除了在開始的時候定下決心和意圖之外,其餘的時間都閉口不言,將話語權交給了參與議事的各位將領。

    劉和還是堅持那個觀念,願意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雖然曾經假模式樣的在底層部隊當兵鍛煉了一個月,但劉和知道自己在軍事作戰方面依然是只雛鳥,遠遠的無法與鮮于輔、趙雲、李嚴等人相比。

    作為領導者,劉和需要做的是將眾人聚攏起來,給大家搭建一個可以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而不是吧唧吧唧的從頭說到尾,把大家當成自己的學生。以他的身份,根本用不著與其他人去比較高下,因為所有下屬做出的成績,最後都會算在劉和的頭上。

    大家對於李嚴使用不同顏色的筆在地形圖上直接標繪敵我態勢分佈的做法很感興趣,對於公子採取的這種商議軍情的方式也很容易接受。為了展示個人能力,眾人紛紛發表意見和看法,有人提出了具體的伏擊方案,有人提出了如何誘敵深入的策略,有人建議示敵以弱讓公孫瓚麾下士兵變得驕狂,有人提議派出使者激怒公孫瓚干擾他的注意力……

    雖然眾說紛紜,但因為有專門的書吏進行記錄,所以等到大家發表完個人意見之後,一個針對公孫瓚的詳細作戰方案便初具樣式,只需經過李嚴的梳理歸納,便會趨於完善和適用。

    劉和手下目前沒有多智近妖的軍師,所以他採取這種集思廣益的辦法擬定作戰方案,雖然效率有點低,但卻大大降低了犯錯的幾率。

    公孫瓚手下同樣沒有一流的軍師為他出謀劃策,但他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軍事統領,如果沒有幾把刷子,也不可能混到可以與袁紹一爭雌雄的程度。劉和這次想要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既把公孫瓚打疼,還要保證己方的傷亡不能太大,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議事結束之後,劉和連夜返回州牧府向劉虞彙報了己方的作戰方案,同時提出了一些要求,劉虞聽完之後點頭應允。

    劉虞雖然將手中所有兵馬的指揮權交給了劉和,可劉和並沒有撇開老爹單幹的意思,他覺得保持父子之間彼此的信任非常重要,這也是他今後做事的一個重要原則和底線。

    劉虞雖然有些愚忠和婦人之仁,但卻是個合格的政客,只要有他在臺上一天,劉和就可以省下許多力氣用來琢磨別的的事情,就像前段時間劉虞專心于治理州內的政事,而劉和卻埋頭軍事訓練和其他的事情。

    第二日上午,劉虞召集州內官員議事,主要議題就是如何聲討公孫瓚。

    經過一番商議之後,劉虞發表了極為罕見的聲明,不僅將發生在去年冬季的涿縣張氏抗糧之事定性為抗令,還將張飛帶兵闖進涿縣的事件定性為謀反,將公孫瓚部下偵察游騎在沽水沿岸巡視定性為私設關卡,將公孫瓚部下公孫越和鄒丹率軍進駐安次定性為入侵。

    這些定性看似與軍事鬥爭無關,實際上卻擁有很強的輿論引導力,對於統一幽州軍民的想法非常重要,對於打擊公孫瓚的軍心士氣也有著一定效果。只是如此嚴肅的定性,就等於劉虞徹底跟公孫瓚翻臉,今後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劉虞給公孫瓚去書一封,上面的措辭比上一次還要激烈,不僅要求公孫瓚將殺人兇犯張飛的首級送往薊城,還要求公孫瓚立即率軍撤離雍奴,同時給公孫越和鄒丹下令撤離安次,否則便要與公孫瓚兵戎相見,將公孫瓚徹底趕出幽州!

    劉虞還對送信的使者公孫紀交待,如果不能將他的意思和書信準時送到公孫瓚手裡,那麼公孫紀再回薊城時就提著頭顱來見!

    公孫紀和其他官員從未見過劉虞如此強硬,他知道自己這次真的是懸了,如果公孫瓚因為面子問題而當眾將他斬殺,那他就是個倒楣的冤死鬼;如果公孫瓚念及舊情饒了他,他今後卻無法再回薊城,不僅名譽掃地,而且還成了賣主求榮之人。

    劉虞既然將這個棘手的任務交給公孫紀,自然不會允許公孫紀收拾好家財,帶著家人逃往雍奴,他讓人圍住公孫紀所住的府邸,將公孫府上所有的人都控制起來。這一次,任憑公孫紀如何巧舌如簧,也休想在兩邊討好,繼續蒙混過關。

    當日午間,公孫紀出城送信不久,薊城便實施了全面的戒嚴,城中所有人若無州牧府頒發的“特別通行證”,就不能離開薊城半步。負責看守薊城四門的士兵已經全部換城了大公子從馬城帶回來的部隊,就算有人想要向城外通風報信,一時之間也找不到缺口。

    當日深夜,薊城西門有大批士兵悄悄出城,他們的腳上穿著特製的軟底鞋,連戰馬的四蹄上都包了布墊,頭上加了籠頭,所以雖然出城的人數眾多,卻沒有引起城中百姓的注意。

    劉和之所以讓部隊趁夜出城,是怕城內百姓看見大軍撤離,產生一些不該有的慌亂想法,以為劉虞父子準備放棄薊城逃往別處。這樣做,也是為了防止被公孫瓚發現薊城的防守兵力銳減,讓他生出三路大軍直搗薊城的想法。

    又過一日,太史慈率領三千士兵抵達薊縣以西三十裡處,被趕來接應的劉政接住,然後改變行軍方向,直接向南面的良鄉一帶行進。

    第三日傍晚,憂心忡忡的公孫紀來到雍奴,將劉虞那封很可能會徹底激怒公孫瓚的書信呈了出來。

    果然,當公孫瓚看完劉虞的書信之後,氣得渾身顫抖,破口大駡道:“劉虞匹夫!安敢如此欺吾?當真以為本侯不敢與他兵戎相見麼?”

    帳中眾屬下見公孫瓚如此惱怒,急忙詢問公孫紀劉虞在書信中都寫了些什麼內容,怎麼將奮武將軍氣成這樣。公孫紀支支吾吾的不願多說,只是小心看著公孫瓚,生怕他一怒之下拿自己項上人頭撒氣和瀉火。

    公孫瓚罵過之後,將劉虞的書信丟在地上,對眾人說道:“劉虞匹夫居然要我交出張翼德的首級,還要我立即率軍撤離雍奴,同時命令公孫越撤離安次,否則便要與我兵戎相見,還要將我徹底趕出幽州!哈……哈,真不知道這個死到臨頭的老匹夫在想些什麼!”

    眾人一聽,知道這次威逼劉虞撤出廣陽的想法要落空了,雙方都是寸步不讓,最終也只能通過兵戎相見來解決問題。

    關靖於是問公孫紀:“還請公孫從事將這幾日薊城的情形仔細說來。”

    公孫紀不怕別人問自己關於薊城的情報,就怕公孫瓚喊一聲“來人啊!”,如今見公孫瓚並未拿自己開刀洩憤的意思,於是急忙竹筒倒豆子一般將他掌握瞭解到情況向眾人仔細說了一遍。

    公孫瓚聽完之後,問道:“聽公孫先生之言,那劉和返回薊城時所帶之兵要比薊城原來留守的士卒裝備精良、士氣高昂?”

    公孫紀回答:“回將軍的話,卑職曾在劉家小兒率軍入城時躲在城頭仔細觀察過,這次他帶回來的士兵之中至少有五成左右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估計便是他在馬城那邊搞的什麼訓練團中的士兵,這些士兵的兵器甲胄整齊劃一,而且紀律嚴明,與年前我在馬城時所見的守城士兵完全不同!”

    公孫瓚冷笑說道:“哼,倒是小看了這個劉家小兒!居然趁著這段時間在馬城練了幾千好兵出來。不過,就算這次他帶回來一萬士兵,但一樣是無濟於事!薊城如今有守軍近兩萬人,吾軍就算三路大軍同時攻城,劉虞借助城池堅固之利,也能堅持許多時日。劉虞匹夫以為僅憑一封書信便會徹底激怒我,然後誘使我率軍去攻打易守難攻的薊城,這樣的手段真是令人可笑!”

    長史關靖建議說道:“將軍高明!吾軍如今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加之相互之間支援方便,雖然不宜正面攻打防守嚴密的薊城,卻可以趁著劉虞父子龜縮在薊城不敢出戰之際,迅速奪下涿郡!”

    “嗯,關長史所言正是本侯心中所想,立即派人給公孫越和鄒丹傳令,命他們接到命令之後率軍向西進入涿郡,首先拿下涿郡治所涿縣,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將其餘六縣全部收入囊中!”

    公孫瓚下令之後不久,忽然聽到帳外衛兵報告:“啟稟將軍,城外來了一支數百人的騎隊,率隊的頭領名曰關羽和張飛,求見將軍!”

    “哦,原來是劉玄德的兩位義弟來了!二弟,你代表我出城去將這兩位壯士迎進城來!”公孫瓚對義弟劉緯台說道。

    劉緯台得了公孫瓚的命令,慢慢悠悠地坐上牛車,向南門上而來。這貨雖然是個卜數師,卻喜歡將自己裝扮成讀書人,現在出門都不乘坐馬車,而是弄了一輛豪華的牛車,也不知道他在跟誰顯擺。

    雍奴城外,有兩員身穿都尉服飾的壯漢正端坐馬背之上,等候著入城。

    只見左邊的這位壯漢身長九尺,年近三旬,批著一件鸚哥綠的戰袍,長著一對丹鳳眼和濃而黑的臥蠶眉,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下顎上留著長長的黑髯,胯下騎著一匹高大的黃驃馬,右手則提著一把柄長超過七尺的大刀,看那刀刃的寬度至少有一尺五寸。

    又見右邊的這位壯漢身長超過八尺,年紀二十七八的樣子,身穿褐紅戰袍,長著一對直入髮鬢的劍眉,眼睛大而圓潤,膚色白淨細滑,口鼻端正,頗有幾分書生之氣。他的胯下也騎著一匹高大健碩的黃驃馬,手中則拿著一柄外形奇怪的長矛。

    紅臉綠袍黑髯的壯漢,名曰關羽,字長生,乃河東解縣人,為劉備之結拜二弟。白麵紅袍大眼的壯漢,名曰張飛,字翼德,乃涿郡涿縣人,為劉備之結拜三弟。

    某羅將張飛描寫成燕頷虎須、豹頭環眼、黑臉絡腮胡的粗魯形象,卻是大大謬誤。後世出土的一些三國雕像中,張飛臉上一根鬍子都沒有,而且面如滿月,神態溫和,與演義中的描述絲毫不沾邊。歷史上的張飛,愛好的是練書法和畫美人,他的兩個女兒均為蜀漢後主皇后,若是張飛長的粗魯不堪,劉備能讓張家閨女做自己兒媳?

    張飛有些不耐煩地騎在馬背上,臉色漸漸不虞,氣呼呼地對二哥關羽說道:“這個公孫瓚好大的架子呀,既然是請我兄弟二人前來助戰,為何還讓我們在城外這番久等!”

    關羽小聲喝止張飛:“三弟,如今已到薊城,千萬要注意言語,莫要惱了奮武將軍,讓大哥夾在中間難做。”

    張飛雖然性情暴躁,但對於二哥關羽的話還是聽得進去,於是點點頭,低聲說道:“哼,這次我們兄弟兩個便好好在戰陣之上露幾手,讓他見識到咱們的手段,省得今後還這般的傲慢!”
e010203 發表於 2014-2-14 21:23
第二卷 臥薪嚐膽   第一五三章 小城匿大軍


    劉緯台出城接住關羽和張飛之後,客氣寒暄幾句,便將二人和他們身後的五百騎兵迎進城內安置下來,然後領著關張來見公孫瓚。

    劉備在安平國經營了大半年,目前手中湊起了五千部隊,其中有兩千還是公孫瓚撥給他的。這次公孫瓚急調關羽和張飛前往幽州助戰,劉備沒有理由反對,但卻耍了個小心眼,只讓關張率五百騎兵隨行,這樣既成全了公孫瓚的面子,也給自己留下了一點家當。

    公孫瓚見到關張二人之後,表示了歡迎,然後命人送上酒肉來,為他們接風。關羽和張飛都是海量,食量更是大的嚇人,他們一碗接一碗地喝酒,大塊大塊地撕著牛肉,把帳內眾人看得目瞪口呆,心裡都在腹誹劉備是怎麼待這兩個兄弟的,看把人都餓成啥樣了!

    這些人卻是不懂但凡武藝超凡入化之人,通常食量都是非常之大,否則根本無法支撐身體的消耗。關羽和張飛如此能吃能喝,正是他們身體機能遠超常人的一種表現,並非是沒有吃過好東西的土鼈表現。若是今日趙雲和太史慈也在帳內,恐怕吃得比關張二人也不會少。

    酒過三巡之後,公孫瓚一臉凝重地對關羽和張飛說道:“關都尉、張都尉,有件事情你們可能還不知。昔日曾在吾帳前效力的常山趙雲,如今轉投劉和帳下,已經被劉虞授予都尉之職,這次隨劉和從馬城返回薊城。聽人說此子武藝十分厲害,有萬夫不當之勇,若是在戰場上見到此人,你們千萬不可大意!”

    張飛嗤笑說道:“將軍多慮了!區區一個趙雲,不足為慮!想當初我和二哥在令支時也曾與他切磋過武藝,趙雲根本就不是我們的對手!若是這次他敢出城與我來戰,保管取他項上人頭!”

    一旁的關羽沒有說話,但臉上的表情似乎也未將趙雲放在心上。

    當初關羽和張飛隨劉備在遼西令支寄身于公孫瓚帳前時,正巧趕上了趙雲來投公孫瓚,也不知道劉大耳長著一雙怎樣的毒眼,居然能夠一眼發現趙雲的與眾不同,此後時常向趙雲示好。關張二人跟在劉備身後,自然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所以尋到機會就與趙雲切磋武藝。

    當時的趙雲不過公孫瓚帳前屯長,分到的戰馬也就是普通貨色,而且他進入白馬義從營受訓時日也不長,所以馬背上的功夫比之關張二人還有差距。另外,趙雲當時心中也有顧慮,不想施出全身功夫惹得劉備更加糾纏自己,所以在跟關羽和張飛比試時,表現的也就比一般武將強上一些,但絕對進入不了一流武將的水準。

    若論三國時代武將的個人戰力,排在前十幾位的都算得上超一流絕世強者,如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許褚、顏良、文醜、孫策、黃忠、太史慈、張遼、龐德、甘寧等人,這些武將若是在武器裝備等級相同,戰馬體力相似,年紀相仿的情況下進行單挑,很難說誰就絕對佔據優勢,一兩招之內便將對手秒殺。

    某羅關於關武聖溫酒斬華雄、一刀劈顏良的描寫,實際上在歷史中根本就沒有發生過。歷史上就沒有華雄這號人物,人家名叫葉雄,只不過繁體的“葉”字與繁體的“華”字從外形看上去有幾分相似而已!也不知道是不是某羅寫《三國演義》時已經老花眼了,查閱史料時誤將葉字認為華字。

    也就是說,在關羽和張飛今日看來,趙雲不過是單體武力值排在二流的將領,與他們超一流的水準還差著整整兩個層次呢!

    然而,以如今趙雲嫺熟的馬上功夫再加上某個“變態”給他準備的各種極品裝備,還有趙雲從鮮卑勇士鎖奴胯下搶來的那匹漠北野馬,無論是關羽還是張飛對上了他,只怕都討不到半分好去!莫說是關張二人從趙雲手中討不到好處,就算現在遇到了騎著赤兔馬的呂布,趙雲也不見得會落了下風。

    只是不知這次劉和會將趙雲用到何處?更不知公孫瓚會怎樣使用關羽和張飛這兩員猛將。

    關羽和張飛來到雍奴的第二日,駐守安次的公孫越和鄒丹便收到了公孫瓚的命令,於是他們意氣風發地率領一萬騎兵離開安次,準備以風捲殘雲之勢橫掃涿郡七縣。

    公孫越和公孫範二人皆為公孫瓚之從弟,如今公孫范陪著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留守遼西令支老巢,而公孫越作為公孫瓚手下最可信賴的將領,單獨率領一支騎兵精銳承擔了為公孫瓚開疆拓土的重任。

    進駐安次的這支部隊主將雖為公孫越,但真正負責打仗的將領則是鄒丹。史書中鄒丹是在劉虞死後被前來尋仇的閻柔率軍在潞河之北斬殺,這次他肯定是遇不到逃回白山的閻柔了,但出現在他面前的卻有可能是趙雲或是太史慈,又或者是慕容平、孫禮甚至是李嚴當中的某個,反正是夠他好好喝一壺了。

    公孫越和鄒丹出了安次,覺得領著一萬兵馬前去佔領涿縣實在有些小題大做,於是商議等到大軍經過小城陽鄉之後便兵分兩路,其中公孫越率軍五千直奔涿縣而去,鄒丹則率領另外五千兵馬前往涿縣以北四十裡的良鄉。

    安次距離陽鄉大約七十裡的路程,騎兵部隊朝發夕至,只需大半天時間便可抵達。

    公孫越和鄒丹率軍出城時,已是公孫紀從薊城離開後的第五日,而出城作戰的部隊是在公孫紀離開之後的當天夜裡悄悄撤離的。算時間,他們現在應該抵達預定的伏擊地點和攔截地點,只等這兩個自大的傢伙一頭撞上來碰個頭破血流。

    一萬騎兵行軍的場景是非常駭人的,且不說沿路揚起的塵土會有數裡之長,單是馬蹄踏地時引起的震動和轟鳴聲,就能傳出去很遠很遠。

    陽鄉城是座很小的衛城,位於桃水東岸五裡處,距離涿縣縣城不過三十裡,平時並無駐軍,只是一座大的集鎮。

    自從傳來奮武將軍麾下頭領公孫越和鄒丹率軍進駐安次的消息之後,陽鄉城內的商戶和百姓全都跑了個乾淨,他們有的逃進附近的塢堡躲避兵禍,有的則乾脆向西進入涿縣甚至是更遠的遒國和五阮關一帶,反正不敢呆在陽鄉城內。

    公孫瓚麾下士兵的名聲可不怎麼好聽,這些年他經常縱容部下搶掠,引得幽州百姓怨聲載道。特別是去年發生了張飛率軍闖進涿縣殺官之事以後,涿郡百姓只要聽到是公孫瓚的部隊來了,都是畏如虎狼,有多遠躲多遠。想想看,連縣令和縣裡的官吏都被人說殺就殺了,區區小民豈不是更加命如草芥?

    就在公孫越和鄒丹出兵的前一天夜裡,忽然有支人數超過六千的部隊悄悄進入空空蕩蕩的陽鄉城內。這支部隊的統兵主將為李嚴,副將為孫禮和慕容平,他們便是劉和派來圍殲公孫越和鄒丹的主力部隊。

    李嚴以六千兵馬對戰公孫越和鄒丹的一萬兵馬,而且公孫越帶來的還是清一色的騎兵,用“圍殲”這個詞,似乎大大的不妥?

    到底妥不妥,就看李嚴如何巧妙佈置和臨戰指揮了。

    下午時分,公孫越和鄒丹率軍逼近陽鄉城十五裡外,派出去的偵騎返回報告,說陽鄉城內有小股部隊駐守,人數不會超過五百。

    公孫越聽完便對士兵喊話:“兄弟們,加把勁!讓我們快馬前往陽鄉城下,將城內守軍嚇得尿褲子!”

    公孫越身邊士兵聽了這句,頓時笑聲震天,紛紛打馬向前趕路。

    小半個時辰之後,一支氣勢洶洶的大軍出現在低矮的陽鄉城外。

    躲在女牆之後的李嚴,仔細觀察遠處騎兵奔騰時揚起的塵土,低聲對身邊的慕容平和孫禮說道:“公孫越和鄒丹尚未分兵,估計是準備今日進駐陽鄉休整一夜,然後明日西渡桃水進入涿郡。”

    孫禮低頭仔細擦拭著手中的一口斬馬刀,嘟囔著說道:“李主簿,我們為何不在桃水西岸設伏,趁著敵軍渡到河中時發起攻擊,豈不更有勝算?”

    李嚴看著年紀尚不滿十八歲的孫禮,狠狠剜了這個小搭檔一眼,說道:“就你這傢伙話多!我們這次的目的是要儘量全殲公孫越帶來的這一萬兵馬,若是我們在桃水西岸設伏,頂多對他們的先頭部隊給予打擊,一旦被其發現我們大軍出動,公孫越和鄒丹就會立即調頭撤回安次,而我們的大軍卻會因為桃水的阻隔而不敢追擊,否則到時候他們會用同樣的手段對付咱們,趁著我們渡河的時候對我們發起逆襲。”

    別看孫禮年紀小,但絕對不是那種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傢伙,他仔細琢磨李嚴這話,又說:“唔,我明白了。你將大軍藏在這座不起眼的小城之內,是想麻痹公孫越和鄒丹的注意,讓他們如鯁在喉,既吃不下去,又吐不出來!”

    李嚴拍拍孫禮的肩膀,說道:“小夥子,你差不多猜到我的七分意圖了,不過還欠著三成火候。”

    李嚴這個拍著別人肩膀說話的“猥瑣”動作,貌似是跟某個躲在薊城的猥瑣傢伙學來的?

    一直未曾吭聲的慕容平問道:“李主簿是否還想為太史子義率領的車營爭取時間?”

    李嚴點頭說:“嗯,慕容司馬推測的不錯,咱們在這裡將公孫越和鄒丹多耗幾天,等到太史子義率領的車營抵達安次,到時候公孫瓚的援軍過不來,被咱們打殘了的鄒丹部又逃不回去,這樣就可實現最大程度殲滅敵軍的目的!”

    “李主簿,敵軍派出的前軍已經靠上來了!”孫禮低呼。

    李嚴冷靜下令:“讓女牆後面的弓弩手都隱蔽好!城頭上現在只保持三百斧盾兵即可。”
e010203 發表於 2014-2-14 21:23
第二卷 臥薪嚐膽   第一五四章 初戰告捷


    公孫越派出的兩千前鋒部隊已經抵近陽鄉城下,距離城頭的守軍,僅有一箭之地。

    統兵的都尉本以為會看到城頭守軍驚慌失措的樣子,然而他卻失算了。雖然城頭只有三百左手持盾、右手持刀的守軍,但他們毫無懼色地挺身立在女牆之後,不僅身姿挺拔,而且目光鎮定,仿佛城下來的是一群準備入城賣貨的百姓一般。

    都尉心中有些驚奇,朝著城頭守軍大喝:“城頭的守卒聽清楚了!我乃奮武將軍麾下前軍都尉,今奉將軍之命特來接收陽鄉,想要活命的速速放下手中兵刃,打開城門,迎接大軍入城!”

    都尉喊完話,過了片刻,只見城頭守軍依然沉默不語,彷佛根本就沒有聽到剛才他都喊了些什麼。

    這是赤果果的無視!

    都尉恚怒,立即給士兵們下令:“目標城頭守軍,三輪激射,放!”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城下騎兵同時搭弓上箭,嗡嗡的繃弦之聲響起,頃刻之後如雨一般的箭矢朝著城頭激射。

    不等城下的箭矢射來時,孫禮便大喝一聲:“舉盾,護頭,下蹲!”

    經過孫禮親自訓練的刀盾營士兵聽到孫禮的命令,條件反射般舉起手中盾牌,將頭頸和身體遮住,然後迅速蹲到女牆之後,所有人的動作整齊劃一,絲毫不顯淩亂和慌張。

    城內其餘的士兵躲藏的更為隱蔽和安全,要麼緊貼在城牆內側,要麼躲進了藏兵洞內,總之不會讓敵軍的飛矢傷了自己。

    “咻、咻……咻……咻!”如雨般的箭矢飛越城頭,有的落在城牆上面,有的落入城內,看上去非常的壯觀和駭人。

    躲在藏兵洞內的慕容平透過瞭望孔仔細觀察著城外騎兵的集中齊射,小聲對身邊的李嚴說:“李主簿,我仔細觀察過了,敵軍騎兵的弓箭射程要比我們的弓兵射程近了二十步,如果我們的弓兵突然反擊的話,一輪齊射下去可以殺傷敵兵二百人以上,在敵兵受襲撤到安全區域之前,可以連續發射三輪!”

    李嚴點頭,說道:“嗯,不急,讓城下的敵軍前鋒部隊再囂張片刻,他們射出的箭矢越多,到時候我們發動攻擊時受到的反噬就越小。”

    慕容平對於李嚴的冷靜和沉穩有些佩服,於是閉口不語,繼續觀察城下敵兵。

    三輪箭雨過後,城下這名前軍都尉心想這下城頭的守軍該被收拾的差不多了,就算剩下幾個出氣的,估計也被嚇破了膽。他向士兵下令:“讓後方士兵臨時綁紮長梯,準備登城!”

    都尉的話還未說完,卻見傳令的士兵眼珠大瞪,手指著不遠處的城頭。

    前軍都尉轉頭看去,卻見方才守在城頭的數百刀盾手站了起來,開始用刀背啪啪地拍擊盾牌,示威的意思非常明顯。

    這下,前軍都尉被氣得不輕,覺得自己的臉上被人狠狠地抽了幾巴掌。

    “全體聽令,向前逼近二十步,三輪齊射,放!”

    看到城下騎兵開始向前挪動,李嚴立即給慕容平下令:“慕容統領,你率領五百名長弓兵做好出擊準備,敵軍三輪齊射結束之後,立即反擊!”

    “在下領命!”

    箭矢破空之聲再度淒厲響起,孫禮依然下令士兵們下蹲防守。

    三輪箭雨結束,城下的前軍都尉心想這次逼近射擊總能將城頭的守軍打個七零八落了吧?他正要下達新的命令,忽然城頭冒出了五百張大弓,不等城下騎兵做出反應,便是劈頭蓋面的猛射下來。

    慕容平早就看清了這名前軍都尉所處的位置,他從箭壺中抽出一支黑色的雕翎羽箭,從容搭弓上弦,緩慢而沉穩地拉動弓弦,然後迅速鬆開緊扣箭尾的手指。

    黑色雕翎羽箭瞬間離弦,直奔城下都尉而去。

    “啊——!”

    一聲淒厲的慘叫響起,城下的前軍都尉面門中箭,咕咚一聲跌落馬背。

    與此同時,五百名經過兩個月強化訓練的弓箭手瞄準選定的目標紛紛射出羽箭,頓時只聽城下傳出此起彼伏的慘叫聲和呻吟聲。

    “城頭守軍有準備!”

    “快撤!”

    “哎呦,我的眼睛!”

    “狗雜種,不要擋著老子的道!”

    一片慌亂的叫駡聲和呼痛聲中,逼近的騎兵倉惶掉頭,想要逃出城頭弓兵的打擊範圍。

    數裡外正在觀戰的公孫越和鄒丹,忽然看見城下騎兵像是被馬蜂蟄了一般掉頭逃命,頓時變了臉色。

    “不好!前軍潰散了!”鄒丹大吼一聲,急忙率兵上前打探原因。

    “所有人都立即停下!再敢往回沖的,就地格殺勿論!”隨著鄒丹的喝止聲響起,逃出城頭弓兵打擊範圍的前鋒騎兵們漸漸從驚慌中平靜下來,然後開始聚攏。

    鄒丹來到前軍騎兵彙聚的地方,揪住一個軍司馬喝問道:“剛才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們的都尉呢?”

    軍司馬有些結巴地回答:“城、城內有……有大批弓箭手,都、都尉大人……剛才被射死了。”

    鄒丹聽完,黑著臉下令:“停止攻擊!前軍聽令,立即撤到後軍位置進行休整!”

    安撫了部隊之後,鄒丹返回中軍陣營,向公孫越報告了前方的戰況。

    公孫越問道:“如此看來,城內守軍不止五百之數?”

    鄒丹點頭,回答:“估計至少在一千以上,現在看來,守城的頭目非常陰險,竟然引誘我軍前鋒逼近城下時利用弓兵發起突然襲擊。就這片刻功夫,我軍前鋒兩千人馬居然死傷了六百多人!”

    “哼!區區千人也敢憑藉這座高不過一丈三尺的土城阻擾我軍西進,真是不知死活!傳吾軍令下去,大軍就地安營紮寨,抓緊時間綁紮雲梯,製作填城所用的土袋,明日清晨發起攻城之戰!”

    公孫越一聲令下,近萬兵馬便在陽鄉城外五裡安營紮寨,埋鍋造飯,充土做袋,綁紮雲梯,一片忙碌景象。

    公孫越還算頭腦清醒,沒有命令部隊立即發起第二波自殺攻擊。從他的命令中也可以看出騎兵的優勢在於野外運動作戰,一旦遇到城池,那就要另外想辦法,絕對不能硬打硬拼。

    城頭的李嚴看著城外敵軍開始安營紮寨,自語道:“看來公孫越和鄒丹也不是蠢貨,知道避過我軍弓兵居高臨下的打擊,另外想辦法。”

    孫禮有些鬱悶地說:“慕容統領方才射死一名敵軍都尉,立了頭功,可我到現在連一個敵兵的腦袋都沒有砍下來!”

    李嚴笑著說道:“有什麼好急躁的!大仗還在後頭呢,有你施展的時候!既然你求戰心切,今日夜裡可敢率軍偷襲敵營?”

    “有何不敢!且看夜裡我將敵營攪個稀爛!”孫禮拍著胸膛自信說道。

    公孫越和鄒丹將大軍駐紮在陽鄉城的東門外,夜裡自然要防備城中守軍前來襲營,所以在周圍布下層層崗哨,只要守城部隊稍有異動,便會迅速驚動營內大軍。

    到了二更時分,孫禮率領五百名精銳騎兵從西門上悄悄出城,然後兜了一個大圈,先是沿著桃水向東南方向行進十數裡,然後繞到了敵軍的東面,從東面向公孫越的營盤接近,等到被散佈在東邊的敵軍暗哨察覺時,已經距離敵營不過數百步之遙。

    身穿明光鎧的孫禮不懼敵營**出的零散箭矢,呼呼喝喝地帶著騎兵在敵營外大喊大叫。

    “公孫越小兒,可敢出來與你家小爺一戰!”

    “鄒丹龜孫,可敢出營與你家小爺比劃比劃!”

    孫禮身後的五百騎兵跟著他一起大罵公孫越和鄒丹,整齊的聲音驚動了營寨內的所有士兵,公孫越和鄒丹被氣得不行,立即命令左軍都尉率領本部兵馬出營來戰孫禮。

    孫禮一看上千敵軍從營寨內沖了出來,於是急忙帶著隊伍向東邊撤邊罵,引著身後追擊的敵軍向東走出五裡。

    追擊的敵軍眼看越追越遠,擔心前方有埋伏,於是調頭準備返回營內,這時候孫禮忽然對身邊騎士們大喝:“兄弟們,現在輪到大家衝殺了,都給我鼓足幹勁,狠狠殺他娘的!”

    “殺他娘的!”五百精銳騎兵同聲高呼,手持長柄的斬馬刀緊隨孫禮向著撤退的敵軍殺了上來!

    這五百名騎兵乃是訓練團經由趙雲親自訓練出來的一千五百名精騎當中的五百人,他們不僅個個沒有蒙雀眼的毛病,而且弓馬嫺熟,在訓練營內更是天天接受了如何使用斬馬刀的嚴格訓練,如今忽然發力,雖然人數不占優,卻佔據了裝備和夜色的雙重優勢!

    因為是夜間,這五百騎兵個個都套上了木質馬鐙和高橋馬鞍,所以完全不必顧慮會從馬背上摔落的危險,而是專注於揮舞手中長柄的斬馬刀收割敵兵的生命。

    原本已經開始掉頭返營的左軍都尉見孫禮率隊從後面追了上來,頓時火冒三丈,立即命令部隊轉身接戰。

    借助於朦朦的月色,孫禮一馬當先沖到了左軍都尉的面前,大喝一聲:“狗賊納命來!”

    這名倒楣的左軍都尉急忙揮起手中長矛來刺孫禮,結果被孫禮側身避開,緊接著就見眼前一道亮光閃過,然後就發現自己的頭顱離開了脖頸。

    “兄弟們,隨我殺啊!”

    孫禮一刀劈死敵軍頭領,狀如瘋虎般向著敵軍聚集稠密的地方衝殺了過去……

    PS:今天除夕了,南道祝願書友們闔家團圓,馬上吉祥!
e010203 發表於 2014-2-14 21:24
第二卷 臥薪嚐膽   第一五五章 驃騎忽至


    孫禮雖然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剛猛之氣,但絕對不是缺腦筋的傻蛋,當他看到公孫越營內又沖出一股部隊前來增援時,便立即下令撤退,不再與敵軍左部兵馬繼續纏鬥。

    五百精銳騎兵雖然戰鬥力彪悍,但也不可能殺得過二十倍的敵軍,孫禮今夜率軍前來襲營的目的不是為了多殺傷,而是為了擾敵和疲敵。

    孫禮帶著部隊迅速撤往北面,趕出營地增援的鄒丹見狀也不追擊,只是將左部兵馬收攏起來,趕緊帶回營地。

    經過一番清點,公孫越發現左部都尉竟然喪命,頓時氣得大罵:“無恥賊軍!日間用偷襲之法射殺了我軍前部都尉,夜裡又用偷襲之法害了我軍左部都尉性命,此仇留作明日,一併報了!”

    鄒丹提醒公孫越說:“將軍,在下覺得此地有蹊蹺,陽鄉城內的守軍只怕不止一千之數!”

    公孫越反問:“事到如今,我們還能放過陽鄉麼?不管陽鄉城內藏著兩千還是三千兵馬,他們都攔在了我們西進的道路上,如果不將這根刺拔掉,談何攻佔涿郡!”

    鄒丹無法說服公孫越,只好說道:“既然必奪陽鄉,明日一戰,將軍便調動大軍四面圍城,同時發動猛攻,不給守軍任何喘息的機會!”

    公孫越沉聲說:“正合吾意!我就不信一座小小的陽鄉城還能阻擋得了我軍進攻的步伐!傳吾軍令下去,明日城破之後,盡屠城中守軍,以慰死傷的兄弟!”

    撤出戰鬥的孫禮帶著四百六十多名騎兵繞城半圈從西門上返回陽鄉,另外三十多人則變成了冰冷的屍體,被戰馬馱進城內。

    再厲害的騎兵,一旦與敵軍發起近身戰鬥,總是會有傷亡,何況是以五百騎對戰兩千騎。孫禮能將士兵的傷亡控制在一成左右,已經屬於非常難得。這些騎兵可是作為種子在培養的,死傷太多,那就違背了劉和的決心和意圖。

    孫禮返回之後,李嚴仔細詢問了出城作戰的經過,然後命令他和騎兵們立即卸甲歇息,明日的守城之戰不用上城頭肉搏,結果被孫禮拒絕。

    孫禮說:“李主簿,你可不能偏心!白天慕容統領殺了一個都尉,夜裡我好不容易才殺了一個都尉,明天可是我們兩個比試的關鍵時刻,豈能讓他獨自逞威!”

    李嚴無奈,只得同意明日守城時讓孫禮上城作戰。

    翌日清晨,公孫越讓大軍早早吃過飯食,便指揮各部同時出動,將小小的陽鄉城四面圍死,然後親自擂鼓,命令部隊同時發起攻城之戰。

    面對來勢兇猛的敵軍,李嚴不再隱藏實力,迅速調集兩千士兵登上四面城牆,做出嚴防死守的各種準備。陽鄉城太小,每面城牆上最多能站立五百名士兵,再多了也是浪費,反而容易成為城下敵軍的靶子。

    為了保證守城的效果,李嚴將五百名刀盾手、五百名斧椎兵五百名大戟兵和五百名弓箭手混合搭配,確保每面城牆上頭都有遠端攻擊和近戰的士兵,同時還有大戟兵這種可以破壞雲梯的兵種。

    三通鼓響過之後,敵軍發出排山倒海的喊殺聲,像潮水一般向著城下湧來。

    孫禮守在東面城牆上,高聲鼓舞士氣:“兄弟們都不要慌!別看城下敵軍人數多,城頭就這麼寬,他們擠成一堆上不來,上來的也就是給咱們送人頭!”

    守在南門上的慕容平對士兵們喊話:“弟兄們,把穩你們手中的弓,等敵軍靠近之後再射擊!記住我在訓練營內教給你們的射箭竅門,一定要保持呼吸均勻,不要管身邊其他人的動作,你們只要將箭矢瞄準敵兵的面目和胸口,穩定地射完一壺箭矢就可以!”

    守在西門上的李嚴一張嘴格外厲害,只聽他說:“兄弟們,大家這兩月在訓練營內一定憋壞了吧?今日便是檢驗大家訓練成果的時候到啦!想一想各種豐厚的獎勵吧,只要你們奮勇作戰,拼命殺敵,不必等到年底,便可以拿到賞錢,晉升軍職,分到土地,得到精良的裝備!”

    北門上沒有重要將領鼓舞士兵鬥志,但一樣有人在做著戰前動員。只見那位當初曾經在馬城給劉和當過上司的北門軍司馬,此時正手持一柄長槍站在統領位置,扯著嗓門大喊:“兄弟們,當初大公子可是親自在咱門營內當兵鍛煉過的,今日若是不奮勇殺敵,以後還有何面目再見公子?”

    善於進行臨戰動員,這是劉和給所有參訓的從上到下的軍官們定下的一個標準,如今看來似乎已經有了成效,大家在接敵之前都使盡各種手段來鼓舞麾下士兵的鬥志,激發士兵們的求勝之心,將臨戰動員當成了一個重要環節。

    城下進攻的士兵分成三撥,其中一撥手持弓弩向著城頭守軍進行壓制性的射擊,另外一撥騎著馬來回奔跑,將整袋整袋的砂土包丟向城下,最後一撥則守著臨時趕制的登城梯,隨時準備蟻附攻城。

    城上的守軍暫時被箭雨壓制的無法抬頭,只能躲在女牆和盾牌後面等待與蟻附攻城的敵兵展開近身肉搏,善於遠射的弓兵為了保存體力,暫時也不與城下進行對射。

    漸漸的,泥土口袋被堆積了起來,眼看要與牆頭持平,公孫越於是立即下令蟻附攻城的士兵們向城頭發起攻擊。

    一場無法避免的殘酷肉搏終於展開……

    陽鄉城西桃水岸邊一處密林中,趙雲已經率軍在這裡秘密埋伏了兩天,等得就是公孫越和鄒丹率軍攻城的這個時候。當他聽到負責偵察的遊騎傳回敵軍開始蟻附攻城的消息之後,便立即率領麾下四千名騎兵向東疾馳而去。

    為了確保這次將公孫越和鄒丹攔在桃水以東,李嚴率軍六千守在城內,趙雲則藏在城外伺機殲敵,構成了“雙保險”。當初也有人提議趙雲趁夜襲擊公孫越的營地,卻被趙雲否定了。他覺得夜裡襲營雖然會有斬獲,但公孫越和鄒丹也不是草包,一定會將營盤紮的十分嚴密,輕易不會讓騎兵衝殺進去,只要對方躲在營寨內不出,趁夜襲營不但容易暴露己方實力,還會增添不必要的傷亡。

    畢竟趙雲麾下的四千騎兵當中只有一千精銳,其餘三千的訓練水準並不算高,打順風仗或許可以,但硬著頭皮沖營就難以勝任了。

    六裡路程對於奔行的騎兵而言,不過盞茶功夫就可趕至。

    當激烈的攻城戰開始不久,趙雲領著援軍如神兵天降一般趕到了陽鄉城的西門外!頃刻之間,西門外攻城的部隊便亂成了一團!

    且不說下馬步戰的士兵如今全都背對著城下,就是第一撥負責向城頭髮射箭矢的騎兵們,此時已經力盡箭絕,面對趙雲率領的這四千騎兵時,只能抱頭鼠竄。

    很快的,攻打西門的兩千多敵軍徹底潰敗,趙雲則率領部隊黏著逃命的敵兵向南門上殺過去。城頭上李嚴見戰局扭轉,於是立即命令城內一直未曾現身的四千部隊沖出西門,與趙雲的部隊反向而動,繞到北門上攻打那邊正在進攻的敵軍。李嚴本人則率領城頭守軍沖出西門,抓捕尚未來得及逃命的戰俘。

    南門上親自指揮士兵作戰的鄒丹忽然看到數百騎兵驚慌失措的沖了過來,正欲趕上前去制止,卻看到一員全身黑色鎧甲的武將率領大軍殺了過來!

    鄒丹於是率領數百騎兵迎戰趙雲,結果被趙雲一槍挑起,狠狠地丟在馬蹄之下……

    鄒丹一死,南門上的敵軍徹底混亂,他們像受驚的羊群,拼命地沿著城牆向東門方向逃命。

    守衛在南門上的慕容平見趙雲出現,立即率領城頭步兵沖下城頭,開始在南門外四處捉拿戰俘和戰馬。

    北門上的敵軍忽然遭受腹背夾擊,頓時鬥志全無,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向東逃命,因為西面是大股的敵軍,北面是薊城的方向,南面是城門,只有東面是公孫越昨日紮營的地方!

    遭受攻擊最為猛烈的東門,此時守城的士卒已經有了四成傷亡,若非孫禮勇猛作戰,身先士卒,此時恐怕城頭已經失守。孫禮手持兩柄大斧,砍瓜切菜一段將冒出頭來的攻城敵兵的腦袋砸個稀爛,此時他的身上和臉上濺得全是紅色的鮮血和白色的腦漿,看上去十分恐怖。

    忽然,孫禮看到南門的敵軍像潮水一般朝東門這邊湧了過來,他心裡咯噔一下,以為是敵軍改變了攻城策略,想要重點攻擊一個方向。

    不等孫禮回過神來,趙雲率領的騎隊繞了過來,緊跟在逃命的敵軍身後猛打猛殺!

    正在擂鼓的公孫越,忽然看見攻打南門的部隊湧到了東面,心裡頓覺不妙,急忙下令:“全軍速速撤回營內!”

    不等公孫越這條命令傳出去,北門上的部隊也像丟了魂一樣繞了過來,在他們的身後同樣出現了一支追殺的大軍。

    公孫越慌亂之中從鼓架上飛身躍下,從親衛手中搶過馬韁,頭也不回地朝著安次方向逃命。他一邊逃,一邊喊:“敵軍有伏兵,大家速速跟我撤往安次城!”

    PS:今天是正月初一,馬年的頭一天,南道祝願書友們萬馬奔騰獨領先,歡歡喜喜迎新年!
e010203 發表於 2014-2-14 21:24
第二卷 臥薪嚐膽   第一五六章 插翅難逃


    公孫越帶頭逃跑,結果就是更大規模的混亂在東門上發生,除了少數眼尖的騎兵緊跟著公孫越逃往東面的安次方向,剩餘的大批士兵最終都成為了俘虜。

    趙雲眼看著公孫越向東逃命,卻無法衝開攔在面前的大群降兵,只得指揮麾下士兵抓緊時間抓捕戰俘,清理戰場,為繼續追擊公孫越騰開道路。

    城頭上已經戰至力竭的孫禮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嘴裡還不忘罵上一句:“狗娘養的公孫越,這次卻不能親手宰了這廝!”

    已經清理完西門戰場的李嚴騎馬奔至東門,見到趙雲之後說道:“此戰真是出乎預料的順利,實在要感謝公孫越下達的這條四面圍城的命令!”

    趙雲笑曰:“當公孫越下達四面攻城命令時,便註定了這一戰會輸得很慘,甚至是全軍覆沒!”

    李嚴說:“能否全殲公孫越,現在就看太史司馬的了!”

    趙雲說:“這裡的事情便有勞正方兄了,我這就率軍從三面包抄過去,徹底將公孫越逼進太史司馬的車陣之中!”

    趙雲說完這話,立即率軍啟程,沿著公孫越逃亡的方向追趕而去。

    此時,公孫越已經一口氣逃到了十五裡之外,他轉頭四顧,發現敵軍並未追至,於是趕緊收攏身後的殘兵,一番清點下來,發現僅剩八百多騎,不由得悲呼道:“此戰真是敗得冤枉啊!讓我有何面目再見兄長!”

    公孫越說完這話,抽出腰間長劍,便要自刎,結果被身邊的親衛死死攔下。親衛勸說公孫越:“將軍此戰雖敗,卻是中了敵軍的伏兵之計,如今最緊要的是趕緊前往雍奴向奮武將軍彙報此事,免得同樣的事情發生第二次!”

    公孫越覺得親兵說的有理,於是收起長劍,翻身上馬,繼續向東逃竄。

    又向前行了十裡,公孫越來到了一處兩邊高中間凹的地方,忽然心頭警兆頓生,正欲撤離此地,卻聽到身後響起了隆隆的馬蹄聲。

    趙雲率領的追兵趕上來了!

    公孫越無奈,只得硬著頭皮向前奔逃,結果走不出三裡,便看見不遠處出凹口的地方有一道綿延低矮的牆壁立在空曠的荒地之上。

    公孫越有種大白天見到鬼的驚恐,因為他從安次前往陽鄉時,走過這裡,當時根本就沒有見過這道矮牆!公孫越向前再走數百步,終於看清楚面前的矮牆其實是一道緊密的車陣。

    這道車陣,便是太史慈布給公孫越的。

    一直未曾露面的太史慈,帶著三千兵馬守在了陽鄉通往安次的道路上,數百輛戰車緊密地一字擺開,就像一道城牆,徹底切斷了公孫越逃命的道路,五百名手持鉤鑲的步兵則堵在車輛銜接的部位,確保不給公孫越和他身後的逃兵一絲縫隙可鑽。

    太史慈身後兩千以逸待勞的騎兵雖然不是精銳,但用來阻攔公孫越的潰兵卻已足夠。

    看見潰兵已至,太史慈催馬從車陣中走出,毫無懼色地迎著公孫越而來。

    “某乃東萊太史慈,來將通名!”太史慈大喝一聲,遠遠地傳了開去。

    公孫越從未聽說過太史慈這號人物,此時見他竟然一騎就來威逼自己,頓時大怒,心中生出魚死網破之心,於是催馬揮矛來戰太史慈。

    當三流雜魚單挑超一流武將時,結局一般只有兩種。

    第一種,被瞬間秒殺。

    第二種,被瞬間活捉。

    公孫越還算幸運,或者實在不幸,因為他還未靠近到太史慈身前十步,便被太史慈擲出的短手戟砸中了頭盔,結果咣當一下跌落馬背,昏死過去。

    太史慈不急於活捉公孫越,而是駐馬立在八百多騎兵面前大喝一聲:“公子仁慈,不殺俘虜。想活命者,速速下馬跪地投降!”

    車陣後面的騎兵於是同聲高呼:“想活命者,速速下馬跪地投降!”

    八百多逃兵面對太史慈一騎,卻生不出任何反抗的決心,他們扭頭看看遠處漸漸圍攏過來的追兵,再看看前方那道無法逾越的車陣,終於徹底崩潰,紛紛下馬跪地討饒。

    太史慈只出一戟,便活捉了公孫越和八百多騎兵,威武壯哉!

    後方追上來的趙雲命令大軍停了下來,靜候著太史慈麾下士兵將俘虜全都捉拿乾淨,這才催馬上前與太史慈匯合。

    方才在陽鄉城外,趙雲槍挑鄒丹,率軍斬殺敵兵無數,活捉敵軍五千,這樣的戰功已經無人可及,此時他非常善意地將這份活捉公孫越和八百多騎兵的功勞拱手讓給了迫切需要戰功的太史慈。

    太史慈已經看見了趙雲和他身後的大軍,雖然隔著一段距離,卻感受到了一種淵渟嶽峙般的氣勢,他在心中暗道:趙子龍果然英雄了得,單就這份沉穩和內斂的氣度,遠非常人可及。

    太史慈的軍職低於趙雲,便主動打馬過來向趙雲走過來。

    “卑職太史慈見過趙司馬!”太史慈恭敬地向趙雲行禮。

    趙雲現在的職位為護烏桓校尉府別部司馬兼甯城都尉,太史慈為太傅衛隊統領,兼任訓練團戟字營統領,職級為軍司馬。兩人的職位中都帶著一個司馬,但此司馬卻非彼司馬。

    趙雲作為護烏桓校尉府的別部司馬,統兵的數量是上不封頂的,甚至可以將整個校尉府轄下的部隊都統領起來,而太史慈的軍司馬職務比都尉還要低一級,所以算起來太史慈比趙雲要低兩級。下級軍官見到上級軍官,自然是要首先行禮的。

    “早就曾聽公子談及子義兄,今日一見,果然是當世之壯士!”趙雲年齡比太史慈略小幾歲,所以稱呼太史慈為兄,顯得十分自然和親切,仿佛兩人早就相識一般。

    劉和手下兩員虎將終於在沙場相見,貌似效果不錯,彼此都給對方留足了面子。

    趙雲與太史慈匯合之後,立即率軍進駐安次,然後將陽鄉大捷的消息火速傳往薊城。

    李嚴在收攏了公孫越麾下的降兵和傷兵之後,忽然發現隊伍人數急劇擴張,竟然從入城時的六千激增到了一萬兩千多人!

    陽鄉一戰,公孫度和鄒丹率領的一萬兵馬盡數覆沒,其中戰死者近兩千四百餘人,受傷者一千七百餘人,被俘者四千九百餘人,加起來就是九千一百多人,剩餘的八百多逃兵則被太史慈盡數活捉。

    李嚴這邊六千守城部隊戰死四百餘人,受傷五百多人;趙雲率領的四千騎兵戰死三百餘人,受傷四百餘人。合起來算的話,戰死近八百人,受傷近千人,傷亡比例尚不到兩成,特別是戰死者僅為一成左右,可謂戰績輝煌。

    公孫度率領了一萬兵馬前來,李嚴和趙雲的部隊加起來也是一萬人,結果公孫度的一萬兵馬被李嚴和趙雲全部吃掉,這樣的大捷實在令人有些難以置信。這便是以有心算無心的典型結局,如果這次公孫度率領的是兩萬兵馬,估計照樣沒有什麼好下場,無非是李嚴和趙雲這邊死傷的士兵人數多些,但卻不會改變最終的輸贏結果。

    身在薊城的劉和,一直焦急地等待著前方傳回消息,當他接連收到趙雲和李嚴派快馬送回的捷報時,頓時樂開了花。

    劉和立即將陽鄉大捷的消息告訴老爹,劉虞聽了之後也是拍手叫好。

    劉虞說:“真想不到吾兒麾下將領如此能謀善戰!陽鄉一役徹底打掉了公孫越的一萬兵馬,就像斬斷了公孫瓚的左臂,這下夠他疼上一陣子了!”

    劉和說:“父親,前方李嚴和趙雲都在請示下一步的行動,他們認為可以趁著公孫瓚尚不知公孫越軍覆滅的空當,在安次一帶繼續設伏,然後派人前往雍奴散佈公孫越被圍的假消息,誘使公孫瓚派出部隊增援,然後尋機殲之!”

    劉虞皺眉沉思片刻,說道:“若是這次將公孫瓚打擊的太厲害,等他逃回南皮之後,只怕無力繼續與袁紹抗衡啊。”

    劉和明白老爹的意思,於是說道:“父親考慮的長遠,我們現在就算能讓公孫瓚大敗而去,卻也無力控制他佔據的冀州之地,更無力與兵強馬壯的袁紹爭奪冀州。現在看來,最好是將駐守潞縣的單經部兩萬人馬逼往雍奴,讓他跟公孫瓚合兵一處,我們則逼迫公孫瓚率主力撤回南皮繼續與袁紹對抗,只是這麼做有些危險,單經與公孫瓚會師之後勢力大增,到時候對我們構成更大的威脅。”

    “此事實在難以取捨和權衡,前方形勢又是瞬息萬變,暫時就讓李嚴和趙雲合兵一處,駐守安次,靜觀冀州袁紹的動靜吧。”劉虞最終的意見是暫時停止進攻公孫瓚,等摸清了袁紹的動靜之後,再定下一步的行動。

    劉和贊同劉虞的意見,說道:“這樣也好,反正我們從一開始就是採取守勢,不是擴張和進攻的策略,這次陽鄉大捷俘獲的降兵和戰馬,足夠我們消化一陣子。如果公孫瓚依然賊心不死,對廣陽郡和涿郡抱著想法,到時候我就讓趙雲和李嚴接著揍他!”
e010203 發表於 2014-2-14 21:27
第二卷 臥薪嚐膽   第一五七章 後怕


    陽鄉之戰過後第三日,鮮於輔率領兩千騎兵前來接收公孫越麾下降兵。

    鮮於輔率領的這兩千兵馬原本駐守于廣陽城內,當初是為了防止公孫越或者鄒丹率軍向北攻掠,同時也是作為預備兵力,隨時增援前方或者回援薊城。兩千兵馬雖然不多,但在關鍵時候還是能給部隊爭取一些撤退或者固守的時間,通過這個安排也能看出眾將制定的作戰方案並非一味的冒險激進,而是攻守結合,隨時可以進行調整。

    李嚴將被俘的四千九百多俘虜和一千七百余名傷兵盡數移交鮮於輔,同時還有己方受傷的近千士兵以及死去的八百多士兵的遺體也一併交給鮮於輔,他本人則率領五千兵馬趕往安次,與趙雲部匯合,謀劃下一步的作戰行動。

    如何轉運這些俘虜、傷兵和己方戰士的遺體,以及如何處置戰死敵兵的屍體,頓時成了鮮於輔需要面對的一個大難題。幸好鮮于輔來時不是一個人,他還帶著一位軍師,所以這個讓他頭痛的問題很快迎刃而解。

    徐邈便是大公子臨時配給鮮于輔的軍師,雖然貌似不怎麼給力,但實際上很能幹。

    這位“文宣隊長”從鮮於輔軍中挑選出一百個頭腦機靈、口齒伶俐的士兵,對他們集中進行了半天的“短期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就是教會大家如何宣揚太傅大人和公子的仁慈寬厚,宣傳己方的俘虜政策,特別強調幽州人不殺幽州人,只要大家老實聽話不反抗,不僅有飯吃,還不會受到打罵和虐待。

    徐邈上午忙完這事,下午就將一百名士兵分到降兵當中,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來分化和安撫這些降兵,效果非常明顯,俘虜們原本擔心會受到殺害和各種毆打侮辱,聽了這些“宣傳員”的宣傳之後,終於安定下來。

    徐邈見降兵的情緒穩定,便從中挑選出一批表現積極的士兵,告訴他們城外還有戰死的同伴屍體需要掩埋,由他們這些人來做這件事,可以告慰逝者的在天之靈。俘虜們覺得能夠親手埋葬死去同袍的遺骸可以減輕內心愧疚,於是按照徐邈的要求在城外十裡處一片土坡上掘坑起墳,然後將死去的兩千四百餘人妥善安葬。

    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徐邈還從陽鄉附近調集醫者前來為俘虜當中的傷兵進行救治,雖然救治的手段和條件沒有對待己方傷兵那麼好,卻也讓俘虜們感到了真實的關心和照顧。

    經過這三件事情,降兵們完全相信了徐邈的話,不再為今後的命運擔驚受怕,他們自覺服從管理,老老實實地呆在看管營地之內,等候著下一步的安置。

    徐邈見降兵已穩,於是建議鮮於輔立即率領所有人馬離開陽鄉,返回廣陽。

    鮮于輔對於徐邈的這番作為非常滿意,採納了徐邈的建議,將五千俘虜分作兩部分,其中表現積極的兩千降兵跟隨在徐邈和五百名騎兵身後,護送所有的傷兵進入就近的涿縣城內進行休養;表現普通的近三千降兵被鮮於輔親自率領一千五百名騎兵解往廣陽,隨行的還有八百具戰死士卒的遺體。

    按照此前的慣例,劉虞麾下的士兵戰死之後,將被統一送往軍都山中集體安葬,日後接受百姓和家人的祭祀悼念。

    陽鄉城內被俘的敵軍戰馬多達八千餘匹,被李嚴挑選了兩千匹好馬帶往安次,然後被徐邈帶往涿縣三千匹,剩下的三千匹則由鮮於輔帶回廣陽,暫時寄養在城內,等候劉和的分配和處理。

    八千匹戰馬每天需要消耗巨量的草料,如果不分散於多座城池進行寄養,會給部隊的後勤供給帶來很大難題,因此需要採取分流的辦法妥善安置。涿縣、廣陽和安次都是人口大縣,可以勉強支撐這八千匹戰馬的短時間餵養。

    除了俘獲大批的降兵和戰馬,陽鄉一戰,李嚴和趙雲還為劉和收穫了大量的鐵質兵器、銅質兵器、弓弩、箭矢和甲胄等軍用物資。這些兵器鎧甲的品質雖然參差不齊,但也價值不菲,有些只需經過修補就可以使用,有些則可以回爐重新打鑄,還有的直接就能分配給普通士兵使用。

    別看徐邈平時愛好杯中之物,在處理這些零碎雜亂之事時,卻極為細緻縝密,等他帶隊最後離開衛城陽鄉時,不僅將城內城外所有的零星箭簇都讓士兵們收集上來,又將四面城牆下堆積起來的土袋全部運到了桃水岸邊堆成一段防洪的堤壩,順便還將城中的衛生徹底打掃了一遍,等他離開之後,這座小城基本上已經看不出什麼戰鬥過的痕跡。

    陽鄉之戰過後第六天,李嚴已經與趙雲在安次匯合,鮮于輔和徐邈也分別率隊離開了發生戰事的地方,公孫瓚卻依然不知道從弟公孫越已經成了俘虜,部將鄒丹做了槍下鬼,而這二人率領的一萬兵馬已經被對手全部消化乾淨,甚至連一根骨頭都沒有剩下!

    可不就是一根骨頭都沒有剩下嘛。所有戰死的士兵都被埋進了土裡,所有死掉的戰馬都被剝皮分肉,所有的俘虜都被押往不同的城池,所有的兵器鎧甲成了人家的戰利品,如今的陽鄉城乾淨的就跟被人仔細舔過一遍,就連一根箭簇都沒有剩下……

    這一日,公孫瓚坐在帳中覺得心裡莫名的煩躁不安,於是問劉緯台:“二弟,安次方向幾天沒有傳回消息了?”

    劉緯台掰著指頭一算,回答說:“大哥,從你發出命令到現在,已經過去八天了。”

    公孫瓚又問關靖:“關長史,薊城方向最近有什麼動靜?”

    關靖搖頭,回答:“自從公孫從事來到雍奴之後,我們已經有十天不曾收到薊城方向傳回的消息。”

    公孫瓚皺眉說:“我覺得情形有些不對!就算我那從弟和鄒丹忙著佔領涿郡,他們也該及時傳來具體的消息才對,豈能數日毫無音訊?”

    公孫紀於是建議:“將軍既然如此放心不下,不如派出一支輕騎前去打探一番,免得中了劉虞詭計。”

    公孫瓚點頭說:“公孫先生言之有理。來人呀,有請關都尉和張都尉入帳議事!”

    不多時,關羽和張飛來到公孫瓚的帳內。

    公孫瓚給關張二人下令:“關都尉、張都尉,本侯撥給你們一千兵馬,命你二人立即向西一路打探軍情,若是遇到敵軍大股部隊,不可戀戰,立即返回來向我報告!”

    關羽和張飛領命,立即率領一千騎兵離開雍奴,直奔安次縣而來。

    安次城內,趙雲、李嚴和太史慈等將領已經收到了劉和的最新指示,他們此時正在商議著接下來的作戰部署。

    李嚴說:“距離公孫越一部被殲已經過去九天,我估計公孫瓚可能有所察覺,也可能已經派出小股部隊向西前來打探虛實。我們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在城外設伏,想辦法吃掉公孫瓚派出的小股部隊;另一個則是固守城內,讓公孫瓚知道安次已經易主,將他的目光從薊城引到安次來。”

    太史慈起身向趙雲和李嚴說道:“趙司馬、李主簿,卑職願率車營、鉤鑲營和兩千兵馬出城伏擊來犯的小股敵軍!”

    趙雲說:“公子指示我們暫時避免與公孫瓚的主力發生大規模戰鬥,不過對於小股的偵察部隊倒也可以打一打,既然子義求戰心切,便帶著部隊出城鍛煉一番吧。”

    太史慈得到趙雲的允許,於是率領他從高柳帶出來的三千兵馬出了安次,在廣陽郡與漁陽郡交界的一帶埋伏起來。

    卻說關羽和張飛帶著一千輕騎出了雍奴西門,渡過沽水之後便打馬疾馳,不到半日時間就來到了漁陽郡與廣陽郡交界的地方。

    張飛在馬上對關羽說道:“二哥,這次若是在戰陣之上遇見鮮於銀那個賊子,你一定莫要攔著我,讓我撕了這個狗彘為我張家莊死去的同袍報仇!”

    關羽提醒張飛說:“三弟,我覺得復仇之事還是放一放為妥。這次我們來幽州為公孫瓚助戰,已經冒犯了劉虞,若是將他麾下大將殺死,只怕今後大哥跟劉虞就沒有了轉寰的餘地。”

    張飛一臉不屑地說:“劉虞匹夫不過膽小如鼠的老賊爾,早晚要被公孫瓚解決,我們多殺他幾個手下將領,還能幫著公孫瓚掃清障礙!”

    兄弟二人正在說著話,關羽忽然眼中精光一閃,大聲下令:“全軍聽令,停止前進!”

    “二哥,有何不妥?”張飛緊握蛇矛,轉頭四顧。

    關羽沉聲回答:“前方樹林之中有蹊蹺!我們一路疾馳而來,馬蹄踏地的動靜十分明顯,若是林中藏有走獸和飛鳥,此刻應該開始逃散和飛撲才對。”

    “二哥,你是懷疑林中藏有伏兵?”

    “小心一些總不會錯,你且在這裡看住隊伍,待我上前查看!”

    關羽給張飛交待兩句,驅馬向樹林靠攏一些,然後對著林中大喝一聲:“林中所藏何人?可敢出來一戰!縮頭縮尾的真是讓人恥笑!”

    隨著關羽的話音落下,便聽到林中有人回應:“大膽狂徒,到了此地,便教你有來無回!且看某來戰爾!”

    說話之間,太史慈催馬從樹林深處來到了關羽的面前。

    PS:感謝書友追影的不吝打賞,祝願大傢伙春節繼續嗨皮哈!
e010203 發表於 2014-2-14 21:27
第二卷 臥薪嚐膽   第一五八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


    關羽看著駐馬于四十步開外的太史慈,一雙丹鳳眼微縮,臥蠶眉漸漸向內蹙起,握著大刀長柄的右手開始蓄力。

    “來者何人?報上名來!”關羽沉聲說道。

    “東萊太史慈!你又是何人?”太史慈一臉警覺地看著關羽,手中已經換上了一柄長戟,他平時慣用的六柄小戟則被收入後背特製的戟掛之上。

    “某乃河東關羽!”關羽話音還未落地,便已狠狠一夾馬腹,向著太史慈沖了過去。

    太史慈本以為關羽還會問問自己屬於哪支部隊,為何要在這裡設伏,不成想關羽只問一句便催馬提刀向自己沖過來,此時轉身退讓已然來不及,而且太史慈也不懼任何對手,所以趕緊催促戰馬奔跑起來,免得在速度上吃虧太多。

    關羽搶得先機,眨眼之間便沖到了太史慈面前,此時太史慈的戰馬剛剛邁開數步,速度上自然落了下乘。

    關羽狠狠一刀朝著太史慈兜頭劈下,太史慈急忙雙手分握長戟手柄兩端,猛地平推擋在胸前。

    只聽“當——啷!”一聲,關羽的大刀狠狠地劈在了太史慈的戟柄之上。

    太史慈只覺擋下關羽這一刀之後,胸口猶如被人狠狠地猛擊一錘,肺腑之內立即氣血窒悶無比。

    太史慈的戟柄上出現了一道深深的劈痕,已經難以阻擋下一次的重創,若是關羽這一刀的力氣再大一分,又或者太史慈這根長戟的柄杆不是用上等的白蠟杆製成,那麼此時關羽的長刀已經劈中了太史慈的兜鏊。

    太史慈胯下的戰馬也被關羽這兇猛一刀震得停頓下來,剛剛邁開的四蹄在原地不停地踩踏,口鼻之中噴出濃重的氣息。

    遠處的張飛本來以為二哥出手,只需一刀便能劈了這個叫做太史慈的傢伙,結果發現竟然被他擋了下來,於是大喝一聲:“賊子,再吃我一矛!”

    張飛喊完這句,提矛催馬也向太史慈猛衝過來。

    太史慈心中叫聲苦,知道今天是遇到極為兇險的對手了,趕緊將手中的長戟朝著關羽猛的一丟,然後雙手向後背上一抽,立時拿出兩柄小戟來。

    關羽一刀沒有劈死太史慈,戰馬便沖了出去,他聽到身後有風聲響起,於是俯身於馬背之上,避過太史慈丟來的長戟,然後開始掉轉馬頭,準備對太史慈攻出第二刀。

    太史慈一看身後有關羽在掉轉馬頭,不遠處又有一員猛將催馬殺將過來,急忙朝著遠處的張飛丟出飛戟,然後一勒馬韁,朝著樹林左側沖了進去。他一邊沖,還一邊對著林中喝道:“弓弩手準備!”

    張飛揮動蛇矛打飛太史慈丟來的飛戟,然後也跟著扭轉馬頭,想要繼續追擊太史慈。

    已經掉轉馬頭的關羽,聞聽太史慈讓弓箭手準備,急忙催馬朝著張飛來的方向而馳,口中還提醒張飛:“三弟,速速停下,賊人在前方設有弓弩手!”

    趁著關羽和張飛疑惑之際,太史慈終於擺脫前後挨打的局面,回到了本軍之中。

    回想剛才驚險萬分的一幕,太史慈滿頭汗如雨下。他在心裡暗道:這個關羽真是厲害!只怕他的武藝還在自己之上,如果長戟沒有被毀,倒也不懼於他,只是那個後面殺過來的提矛漢子似乎也十分厲害,若被他們二人圍攻,今天只怕凶多吉少。

    關羽和張飛已經發覺林中藏有伏兵,自然不會冒然進入,他們剛才雖然占了上風,卻也發現攔路的這個太史慈並非菜鳥,所以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張飛問關羽:“二哥,方才為何不問一問那太史慈究竟屬於誰的麾下?萬一對陣的是那公孫越的部下呢?”

    關羽搖頭:“太史慈身上所披盔甲的樣式十分古怪,他胯下的戰馬也是並州北方大漠中所產,與公孫瓚麾下將領騎乘的遼西馬完全不同,所以我敢斷定他必然不會是公孫越的部下。”

    “這麼說,安次已經出事了?”張飛急忙問道。

    “這個可能性很大,雖然不知道林中藏有多少伏兵,但再往西去必定十分兇險,我們還是立即返回雍奴向奮武將軍報告。”

    關羽和張飛一番商議,立即率領一千輕騎調頭返回雍奴。

    太史慈見關羽已經率軍離開,知道這次出城設伏的計畫已經敗露,只得悻悻地帶著隊伍返回安次。

    夜晚時分,關張回到雍奴,向公孫瓚彙報了日間發現伏兵之事。

    公孫瓚看著出去一天就返回的關羽和張飛,心裡有些懷疑,覺得這哥倆是不是出去隨便轉一圈就回來糊弄自己,於是問道:“既然你們說前往安次的一片樹林中藏有敵軍伏兵,可否查明伏兵的數目?那個太史慈又是誰的部下?”

    張飛聽出了公孫瓚的懷疑,心中不悅,於是氣呼呼的回答:“當時敵兵皆藏身于樹林深處,只沖出來一員將領與我二哥打鬥,教人如何能夠查明伏兵的數目?”

    關羽見張飛語氣不善,接著說道:“末將擔心折損了將軍麾下輕騎,是以決定先回來報告,並非懼怕之故!”

    關靖急忙打圓場說道:“將軍,那個太史慈顯然不是吾方將領,此時他在雍奴通往安次的道路旁出現,本來就足以說明問題,不管他率領多少兵馬,只怕我們都要立即派出大軍向西推進查明真相!”

    公孫瓚聽了關靖這話,心裡也是一緊,替自己的從弟公孫越擔心起來。

    “既然如此,明日便由偏將軍嚴綱率領五千騎兵、五千步兵向安次進發,關都尉和張都尉分為左右前鋒,一併隨行!”公孫瓚最終決定派出一萬兵馬向西支援公孫越。

    與此同時,太史慈率軍返回安次,將日見的遭遇向趙雲和李嚴進行彙報。

    趙雲聽到太史慈談及關羽,臉色變得凝重起來,他告訴太史慈:“子義,今日你能從關羽和張飛手下安然撤回,實在是兇險萬分!這關羽和張飛乃是安平國相劉玄德的結拜兄弟,二人都是身負絕世武藝,若論高下,我也沒有必勝其中一人的把握。”

    太史慈未曾與趙雲較量過,但來了幽州之後也聽說過趙雲的勇猛事蹟,知道趙雲絕非浪得虛名。如今他聽到趙雲親口說沒有必勝關羽和張飛的把握,於是更覺後怕。

    趙雲安慰太史慈說:“不過子義也不必從此懼怕了那關羽和張飛,你這次之所以被關羽一刀逼退,卻是因為連吃了三個虧!”

    一旁的孫禮眨巴眼睛問:“是哪三虧?”

    “第一虧,沒有料到關羽會突然發動攻擊,防備不足;第二虧,兵器不夠上乘,結果導致長戟被毀;第三虧,關羽和張飛先後夾擊,難以抵擋。”

    聽了趙雲的分析,太史慈心裡好受許多,說道:“若是下次再遇到那關羽和張飛,卑職懇請與趙司馬並肩作戰!”

    趙雲笑曰:“那是自然。這兩人遇到其中一個就夠讓人頭痛的,我一個人可抵不過他們兩個。”

    孫禮急忙插話:“還有我呢!”

    一直沒說話的李嚴伸手拍拍孫禮的肩膀,說道:“少年,大人打架,你還是一旁看著就好。”

    孫禮一張頓時漲得通紅,大聲抗議:“休要看我年紀小,打架我可從來沒怕過誰!”

    慕容平勸孫禮:“德達小弟,什麼時候你能打過趙司馬了,再說幫忙的話吧。”

    孫禮一想趙雲當初在歠仇水畔槍挑鮮卑猛士鎖奴的勇猛身手,頓時蔫了,乖乖地閉上了嘴。

    劉政說:“如今公孫瓚已經察覺了安次之變,只怕明日就會派出大軍前來增援公孫越,我們是據城堅守還是出城迎戰?”

    李嚴說:“以靜制動,先看看他們來了多少兵馬。如果來得多了,我們就守城不出,若是只來三五千人,那就出城迎擊!”

    眾人都覺得這樣最為穩妥,於是靜候敵軍前來。

    兩日之後,嚴綱率領一萬大軍逼近安次縣城,當他看清楚城頭高高飄揚的“劉”字大旗時,心裡頓時一沉。

    嚴綱於是命令關羽上前叫陣,張飛從旁接應。

    關羽催馬來到城下一箭之地外面,對著城頭高呼:“城中守將何在?敢否出面答話!”

    不多時,趙雲走上城頭,對著關羽大聲說道:“甯城都尉趙雲在此,不知關都尉有何見教?”

    關羽看著城頭一身戎裝的趙雲,心思略有起伏,喝問:“此城本為奮武將軍麾下偏將公孫越和鄒丹所據,不知為何落入趙都尉之手?”

    趙雲答曰:“關都尉此言謬矣!安次從來都是幽州牧劉伯安轄下之地,豈容宵小之輩鳩占鵲巢?既然你問及公孫越和鄒丹的下落,我便讓你看一樣物事!”

    趙雲說話間,讓人從城頭上丟下一隻盒子來。張飛立即命令身邊一名士兵催馬來到城下,將絹帛包裹著的木盒拾起,然後送到關羽的面前。

    關羽打開木盒,赫然發現木盒之中盛放著草木灰,而在草木灰當中還有一顆已經有些腐臭變形的人頭!

    關羽稍加辨認,便看出這顆人頭正是鄒丹。他臉色陰沉地問趙雲:“趙都尉昔日也曾在奮武將軍麾下效力,如何忍心屠戮鄒偏將!”

    趙雲面如止水,答曰:“當初是奮武將軍用我換了安平國回去,如今我與他早已沒有任何瓜葛,至於屠戮鄒丹之事,不過各為其主爾!”

    關羽臉色陰沉地再問趙雲:“不知奮武將軍從弟今又何在?”

    不等趙雲答話,孫禮推搡著公孫越來到城頭,然後沖著城下大喝:“公孫越這個狗賊便在這裡!”

    遠處的嚴綱看著城頭的鄒丹,臉色越發難看。

    張飛怒極,催馬來到關羽身前,大罵趙雲:“好一個‘各為其主’,趙家小兒休要狡辯!若非你貪慕劉和豎子許下的高官厚祿,又豈能離開奮武將軍而轉投他人!卑鄙之人,今日可敢與吾一戰!”

    趙雲不為張飛的辱駡所動,沉聲回答:“求之不得!”
e010203 發表於 2014-2-14 21:28
第二卷 臥薪嚐膽   第一五九章 高手對決


    趙雲從東門上打馬走出來時,已經將特製的高橋馬鞍和純鋼打制的雙腳馬鐙卸掉,只是給戰馬掛上了普通的扁平鞍韉和一隻普通的左腳馬鐙。

    鞍韉的形狀就像馱在馬背上的一件厚殼背心,是用多層牛皮縫製而成,在騎手臀部著鞍的位置處下陷一些,這樣可以使馭馬的騎手坐的舒適一些,同時增加了穩性。當然了,這種廣泛使用的鞍韉,與劉和讓人經過反復試驗之後定型的高橋馬鞍相比,存在著絕對的差距,在給騎手提供的穩定度方面不是同一個水準。

    除了鞍韉,更加重要的就是雙腳馬鐙了。漢末廣泛使用的是單腳上馬鐙,其作用只是幫助騎手在上馬時方便一些,至於提供穩性方面就差了許多。

    高橋馬鞍和雙腳馬鐙兩樣結合起來,從橫截面上看就是一個等腰三角型,不僅相互之間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而且可以給嵌在馬鞍凹槽部位的騎手提供非常大的幫助,使得騎手在馬背上作戰時,完全可以將持韁的一隻手解放出來,變成雙手持刀、持長柄武器甚至是轉身拉弓向後射擊。

    後世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流氓騎兵戰術“曼古歹”,便是建立在高橋鞍、雙腳蹬和蒙古弓三者配合的基礎上。若是沒有了前兩者作為輔助,騎手根本不敢轉身向後邊逃邊射,除非是那種特別優秀的個別人。

    趙雲讓親衛將兩樣重要的馬具悄悄換成普通式樣,主要是出於保密的需要。高橋馬鞍和雙腳馬鐙不是什麼劃時代的高科技產品,只是這個時代人們創造思維中的一個盲點而已,若是今日一戰他利用了這兩樣裝備大勝關羽和張飛,相信城外觀戰的公孫瓚士兵用不了多久就會發現其中奧秘,緊跟著就會大規模的進行仿製。

    作為騎字營的總教頭,趙雲已經充分領教了高橋馬鞍和雙腳馬鐙配合起來之後所能發揮的巨大作用。他非常認同劉和對於這兩樣裝具所下的“可以扭轉戰爭局面、戰略性裝備”這個定義,所以在如何使用高橋馬鞍和馬鐙方面格外的謹慎,不到關乎戰爭勝負的關鍵時刻,他都不會讓高橋鞍和雙腳鐙暴露在世人面前。

    雖然少了高橋馬鞍和雙腳馬鐙的輔助,但趙雲身上穿的是防護能力最強的純鋼鎧,戰馬也披上了工匠們精心制做的護甲,所以他依然佔據一定的優勢,對於此戰很有信心。

    在趙雲的身後,太史慈身穿相同式樣的一件亮銀鎧甲,手持一根樣式普通的長槍,騎著一匹白色的戰馬,僅看外形倒是像極了趙雲初來幽州時的扮相。

    實際上,太史慈現在用的這身行頭,大部分都是趙雲提供的。當初劉和“偏心眼”,一次性的就贈送了趙雲兩套明光鎧,其中一套外表塗上純黑色的生漆,一套保持明光鎧本身的亮銀顏色,目的就是讓趙雲在白天和夜晚時可以換著使用。

    明光鎧在太陽照射時,可以反射出明亮刺眼的光線,對於穿戴者自身而言並無影響,卻可以干擾對手的視線,可謂一項強大的“陰人”屬性。不過,穿著這種鎧甲在夜裡進行偷襲,則非常容易成為守軍弓箭手的移動靶,所以劉和又給趙雲準備了一套塗了生漆的黑鎧。

    單就防護能力而言,明鎧和黑甲其實完全一樣。

    太史慈騎的這匹白馬,也是劉和從數萬匹戰馬中挑選出來專門配給趙雲的。趙雲雖然收服了大黑野馬,但這種野性十足的傢伙上戰場拼命可以,平時每日騎乘卻是有些桀驁,因此需要另備數匹戰馬作為替代。

    太史慈從遼東前來投奔的時間尚短,劉和還沒有來得及給他量身定做鎧甲和武器,又因為他寸功未立,也不好立即就贈予他最上等的好馬,所以這次遇到關羽吃了大虧。

    至於太史慈使用的那根長戟,昨日已經損毀被丟,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十分趁手的長兵,只好將就著用了孫禮的兵器。

    孫禮膂力很大,如今還處於力量增長期,他慣用的武器是兩把長柄斧頭,但卻不適用於馬上對戰,因此劉和特意讓人給他準備了一柄長刀和一杆長槍,隨孫禮自己挑選和使用。

    劉和讓工匠給孫禮打造的這柄長槍有講究,為了鍛煉孫禮的臂力,槍桿採用了純鋼打制而成,雖然有些短,卻是份量十足,用來鍛煉力氣絕對好使。孫禮平時就是用它騎在馬上練習刺殺之術,不過上了戰場之後卻是喜歡用長柄的斬馬刀。

    孫禮的力氣用這根鐵槍有些吃力,但是換了太史慈卻正合適!太史慈使用的長兵器本來是長戟,但戟、矛、槍這三種前端帶刃的武器也有共通之處,像一些基本的動作,如:紮、挑、擋、撥、砸等,其實都差不多,所乙太史慈拿在手上也能使用。

    昨日太史慈的長戟被關羽一刀劈壞,今天他拿了這根鐵槍出來,肯定能讓關羽把長刀崩出幾個口子來……

    趙雲身後除了跟著太史慈,另外還有五十名黑甲鐵騎隨行,他們出城並非是要跟敵方上萬大軍進行血拼,而是作為接應兵力,保護敵方的將領銜尾追殺己方落敗的將領。

    也就是說,萬一趙雲和太史慈有人落敗,那麼他們就要掩護趙雲和太史慈逃回城內。

    這樣穩妥的佈置,一點都不丟人。畢竟趙雲和太史慈不僅僅是兩員猛將,他們還是統兵的頭領,戰陣之前鬥將失敗雖然會影響士氣,但若是主將被俘或者被殺,那就不是有損士氣了,而是可能導致全軍渙散。

    因為要在城下鬥將,發出挑戰的嚴綱這一方按照規矩將士兵撤出數百步之外,整齊地列陣,表明大軍不會在鬥將的時候發起突襲。接受鬥將的趙雲和太史慈則催動戰馬來到平坦的場地中央,五十名黑甲鐵騎則在牆根下一字排開,看上去頗為威風。

    關羽和張飛並列而立,看著五十步外的趙雲和太史慈,臉上露出不屑的表情,他對太史慈說道:“太史小兒,昨日一刀沒有劈死你,今天還敢出來!”

    張飛也說道:“昨日被你逃了,今天休怪某手中蛇矛無情!”

    太史慈不為關羽和張飛的激將所怒,淡然說道:“孰高孰低,待會手下見真章,徒逞口舌之利,算不得好漢!”

    一直未曾開口的趙雲,說道:“不知你們兩個誰來戰吾?還是一起上?”

    趙雲這話說的霸氣!直接將張飛激怒了。張飛立即一夾馬腹,左手勒緊馬韁,右手提矛,向著趙雲沖過來。

    趙雲看到張飛夾馬的同時,左手向後朝胯下黑馬臀部拍了一掌,一直處於煩躁狀態的野馬噌的一下奔了出去,速度貌似比張飛那匹黃驃馬還要快上三分。

    張飛一邊打馬,一邊揮動蛇矛,口中怒喝:“趙家小兒,納命來!”

    趙雲左手緊握馬韁,穩穩坐在馬上,右手端起長槍,冷靜地迎上了張飛,毫不猶豫地向著張飛的前胸猛刺過去。

    張飛揮矛擊打趙雲刺來的槍尖,趙雲順勢將槍柄下沉,避過張飛的矛尖,雙方第一回合戰罷,錯馬擦身而過。

    張飛與趙雲交手的時候,關羽催動了戰馬,一邊加速,一邊對著太史慈爆喝一聲:“太史小兒,看刀!”

    一聲喝罷,關羽的戰馬已經離開原地。

    已經吃過一回虧的太史慈,摸清了關羽喜歡突然爆發的路數,這次不再去留意關羽口中的呼喝之聲,而是死死盯住關羽握著馬韁的左手,他一看到關羽動作,根本就不接話,立即催動戰馬迎著關羽而上!

    這一次,關羽卻是沒能搶得先機。

    呼吸之間,關羽和太史慈迎面撞上,只見他將拖在身體後側的長刀劃出一道弧形,以力劈華山之勢狠狠地斬向太史慈的頭顱。

    太史慈今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迎戰關羽,心中充滿了警惕和防備,不等關羽這兇猛的一刀劈來,便橫著平掃一槍,攔在了關羽大刀劈下的方向之前。

    只聽“噹啷”一聲,清脆至極的金鐵碰撞之聲迅速傳向四周,關羽的長刀刃正好砍中了太史慈手中長槍的前半段,然後爆出一串清晰可見的火花。

    就這一次猛烈的碰撞,關羽的大刀便被崩出拇指大小的一塊豁口出來。

    關羽一刀沒有奏效,立即催馬讓過太史慈,卻向著正在與張飛纏鬥的趙雲奔了過去。

    太史慈見狀,急忙跟在關羽身後,意欲攔住關羽,防止他們兄弟兩個圍攻趙雲。

    便在這時,拖刀在前的關羽忽然猛地轉身,使出了一招從前向後反劈的拖刀斬!

    此時太史慈已經距離關羽很近,忽然遭遇關羽這一招猛烈攻擊,只覺頭皮一陣發麻,顧不得控制馬速,一個後折腰,將身體平貼在馬背上,堪堪躲過了關羽這恐怖的一刀。

    那邊與張飛纏鬥的趙雲,雖然難以脫身,但卻眼觀六路,見到太史慈遇險,於是大聲出言提醒:“子義莫慌,只要讓過關羽前面幾刀攻勢,後面就可以與他纏鬥!”

    趙雲一語,便點出了關羽的軟肋。

    善使長刀者,講究一個“猛”字,也就是在最初搏鬥之時,刀刀勢沉力猛,爭取最短時間之內解決對手。如果時間拖的長了,那麼就會喪失最初蓄積起來的刀勢,漸漸因為力氣耗盡而難以發動更為猛烈的攻勢。

    而使用長槍的武將,卻講究一個“巧”字,輕易不會將力氣用盡,而是以精准的刺、挑、圈、崩等技巧最省力氣地殺傷敵人。

    也就是說,使用長刀的武將猛在前頭,而使用長槍的武將卻是狠在持久。

    當然了,這樣的比較是對於同等水準的武將而言,比如趙雲與關羽之間,如果換了三流槍手對上關羽,就算明白這個道理,那也擋不住關二爺的一刀之威。

    太史慈避過關羽的拖刀斬之後,雖然驚出一身冷汗,但卻被趙雲一句話點醒,於是不再與關羽硬碰硬,而是催馬遊鬥,每回讓開關羽的刀鋒。

    張飛這邊眼見趙雲壞了二哥好事,心中更加惱怒,於是攻擊的越發猛烈起來。

    PS:下周開始裸奔了,親們,趕緊把你們手中的推薦票投出來呀!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e010203

LV:7 大臣

追蹤
  • 54

    主題

  • 18307

    回文

  • 2

    粉絲

200 字節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