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獨麥客 (連載中)

 
mk2258 2014-6-29 18:09: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963 141804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1
第九十七章 附屬地建設(四)

  平心而論,南鐵公司在附屬地建設方面花費的心血是極多的,大量採用國內最新技術、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最尖端的設備,尤其是在關乎人民福祉及人口增長方面至關重要的醫學領域,投入的資源更是海量。如果折算成人均醫療資源的話,甚至要超過本土不少,令人不得不感嘆公司對醫療事業和醫學發展的重視程度。

  南鐵成立兩年多以來,除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成績斐然以外,在衛生及文化方面更是花費了極大的精力——這無疑是帶有南鐵掌舵人強烈個人意志的結果了,因為任何一個理智的領導人都不會在公司草創伊始就將大量寶貴的資源投入到衛生及文化等「相對不重要」的方面,從這個角度說來,南鐵現任掌舵人莫茗確實是「不理智」的。

  他「不理智」在什麼地方呢?首先,他放下了老臉,跑到東岸本土,從大魚河醫療高專、護士中專等學校裡挖了一批畢業生到南鐵來任職,並給予了他們極高的待遇。這些人到鐵道附屬地後,又與一些從大明「抓」來的郎中一起,分別在興南港等七個定居點各設了一個門診部,為移民們提供醫療服務。此外,他還通過衛生部裡的關係時不時邀請本土的醫生、郎中到南鐵附屬地組成巡迴診所,為本地居民提供臨時醫療服務,廣受鐵道附屬地兩三萬居民們的歡迎。

  不要小看這些門診部的作用,他們也許能治療的病不是很多,但在承擔衛生防疫、地方病調查和衛生知識宣傳方面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說難聽點,目前東岸本土都還沒條件在每個定居點都配備鄉級門診部呢,很多地方都是村醫在糊弄著,遠不如南鐵。

  如果以上這些都不算什麼的話,那麼莫大總裁還有更「喪心病狂」的事情,即他還在並不十分充裕的資金中拿出了很大一部分,並且個人捐資兩千元,在興南港成立了一所名叫「南鐵衛生研究院」的衛生研究機構。這所研究機構於今年上半年才剛剛竣工,佔地3.8萬平方米,共約40棟建築,劃分為細菌、病理、化學、衛生、血清、病菌六大研究部門——不過你不要被這些專業名頭給唬住了,事實上目前東岸本土限於種種原因,才對這些領域展開了一些基礎性的研究,所得成果有限。

  「不要不好意思承認,目前我國居民——尤其是南鐵附屬地居民——的衛生狀況依然處於一個極低的水平之上。要從根本上扭轉這一狀況,還是要大力投資醫學研究和教育事業,培養起一支有能力、有道德且有一定規模的醫療隊伍。」這段話就是莫茗在南鐵衛生研究所的成立儀式上所說的。這所醫學研究機構在成立後一個月內,陸續招收了20名東岸學生以及1名歸化的巴塔哥尼裔學生入學——當然這名學生要先上預科學習漢語——充當醫學研究人員們的助手。

  南鐵衛生研究所前陣子甫一成立,就立刻開展了多項衛生試驗、水質藥品檢查等任務。其中科研任務有:麻疹、鼠疫、猩紅熱、黃熱病、白喉等在東岸肆虐已久的傳染病的防治;東岸主要食品資源的營養成分研究、中餐(指明代中餐)營養成分以及如何使中餐更適合東岸人;部分兒童營養不良問題的解決辦法等等。此外,還有本土衛生部的一些委託試驗項目,如水質調查、藥品試驗(用特維爾切人試驗)等等。

  同時,作為一個東西方文化猛烈交匯的國家,東岸也對明國的醫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土目前已經在這方面走了很遠,並在草藥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新成立的南鐵衛生研究所當然也不會放棄對東方醫藥的研究,它甚至還有一個「藥學專科」分支掛在化學研究部門下面,專司研究中醫草藥學,同時大力蒐羅明國郎中手裡的藥方,然後組織人手一起進行研究分析。

  該分支目前有研究人員十八人,幾乎全是明朝郎中出身,他們依託圖書室內超過一千五百冊的中醫書籍(黑水開拓隊蒐集,目前仍在繼續充實中醫書庫),對各種中醫古籍和古方進行反覆考證、研究,同時對自古慣用的中藥成方進行科學性的探討,為此不惜進行大量的人體試驗,也要考據個究竟出來。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相當務實的行為。東岸目前超過一半的醫療人員、90%的有經驗醫生都出身中醫,他們很多人曾經在明國開設藥鋪,為病人切脈開藥方,經驗相當豐富,目前也只有相信並最大程度地利用他們的個人能力了。畢竟在極度缺乏現代醫療設備和現代藥品的情況下,東岸人也只能從蒐羅來的海量中國古醫書中想辦法,對各種中醫療法、理論、藥方去蕪存菁,試圖找出對醫療事業有用的東西。

  而那些從明朝過來的中醫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收穫,一些人甚至還提出了開創性的設想,比如南鐵醫院目前正在試驗的治療結核病的方法(種痘獲取疫苗),就是一名有過給人種牛痘經驗的中醫提出來的,令人驚喜無比。

  南鐵衛生研究所計劃,在將來要增加更多的人手,對各種古醫書進行全面考證,然後彙總編纂,形成一個醫學目錄書,名字就叫《明醫籍考》,與本土正在進行研究論證的《宋醫籍考》遙相呼應。

  與此同時,南鐵衛生研究院對於南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地方病」也特意展開了針對性研究——當然目前才剛剛起步,人手也只有數人。這幾名研究人員針對本地多發的結核病(冬季寒冷,在室內時間長)、黑熱病(在山東非常流行)、甲狀腺腫(在河北較流行)、大骨節病(在朝鮮和山丹移民中較流行)、營養不良(在碼頭力工和煤礦工人中較多,這些明人移民不願意花錢購買大量副食,因此雖一頓吃了大量穀物,但仍然易患營養不良症)進行了基礎性的研究,雖然目前還沒什麼頭緒,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終究會有研究成果出來,並開始造福國內的萬千民眾。

  而除了這些成人病症外,作為一個人口非常緊缺的移民國家,南鐵衛生研究所毫無疑問也在育兒、妊娠以及婦科疾病方面展開了大量研究。目前這部分的知識主要來自從明朝擄來的郎中,他們在幼兒和婦科疾病方面的經驗還是相當靠譜的——至少比那些由木匠轉職的,只會截肢和放血的西方巫醫要高明多了——給普通民眾提供一些諮詢不成問題。

  前陣子,興南港內更是有傳言,莫茗莫總裁的妻子、來自法國的造船設計師蘿拉打算私人出資兩千元,在興南港單獨成立一所婦科及幼兒病院,專門為婦女及幼兒提供醫療服務——她實在不想看到東岸共和國新生的幼兒們因為一場不期而至的流行病就大面積死亡。只是目前看來人才較為缺乏,一時間還開辦不起來,只能慢慢籌建了。

  總而言之,南鐵在醫療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對解決威脅附屬地居民健康的疾病(外來移民帶入)的決心也是無比巨大的。從目前的舉措看來,他們的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展開對疾病的基礎性研究、宣傳各種傳染病預防(雖然效果不佳,但也要堅持下去),以及培養大量的衛生保健、防疫和醫務人員,短期的重心是消滅結核病和保護體弱的婦女幼兒。

  南鐵衛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們一直認為,減少疾病死亡比鼓勵出生更為重要。東岸共和國是建立在一片蠻荒上面的國家,而蠻荒的處女地則意味著不宜居,或者說這片土地未經環境改造、充滿著各種致病因子,這從東岸國內幾乎每個月都有大量人口死於流行病就能看得出來。共和國南方的草原地區(相對北方更為乾燥涼爽一些)還好一些,北方的鴨子湖流域以及熱拉爾山脈附近可就要嚴重得多了。

  在那些地方,某個定居點也許死於土著襲擾的只有兩三百人,但死於各種流行病甚至不知名疾病的數目往往是其兩倍,令人心驚不已——也難怪荷蘭人、葡萄牙人在巴西大力移民了那麼久,卻始終只有這麼點人,實在是死亡率太高了啊;北美的弗吉尼亞、新英格蘭地區也大差不離,最初開荒的時候也是大把大把的人死於各種疾病,實在令人頭疼無比。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一個較好的醫療體系和衛生防疫知識的話,那麼開拓蠻荒地帶的活兒將變得無比危險。特別是在東岸這個一個大部分成年男性都需要從遠東萬里迢迢運過來的地方,對良好的衛生制度和醫療體系的渴求程度甚至是遠超舊大陸殖民國家的——他們可沒那麼多灰色牲口來供開荒消耗。

  所以,加大對醫學研究的投入,勢在必行!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1
第九十八章 附屬地建設(五)

  PS: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1650年12月18日,正值盛夏的南巴塔哥尼亞地區氣溫已經攀升到了將近三十度。黎達彥拿出扇子扇了扇圍繞著自己的一股熱風,信步走進了前面的一座三層小樓建築內。建築高大寬敞,同時也有些陰涼,在炎熱的夏日也算是個好去處了。黎達彥轉頭四處看了看,此時室內稀稀拉拉坐著十來個人,他們坐在桌椅後,正拿著一些書仔細閱讀著。

  是的,沒錯,這裡就是一個圖書館——由南鐵公司出資建成的「南鐵通俗圖書館」。這座圖書館面積廣闊,現有各類藏書兩萬三千餘冊,包括許多有價值的漢語書籍、叢書,以及大明山東、北直隸、江北、浙江很多地方的府縣誌等書籍,極具學術研究價值。為此,甚至本土的一些愛好者們還會不定期坐船到南鐵附屬地,借閱館藏的一些專業書籍。

  值得一提的是,南鐵通俗圖書館是一個流動書庫,顧名思義,該圖書館是有一定的「活動範圍」的,目前侷限在各車站、學校、企業之間。現在南鐵已經招募了一大幫子從明國運來的底層讀書人,開始對各類書籍進行抄錄、印刷、裝訂,每裝訂完一本抄錄版本,便放到圖書館內供外人閱覽或借閱,每人每年只收取一些低廉的會費,以支付圖書館的圖書抄錄及正常運營所需費用。此外,南鐵公司還計劃在直達列車上設立列車文庫,供旅客們沿途排解寂寞——只是考慮到南鐵附屬地內目前以文盲居多,這些書能不能借出去也是個問題呢。

  而除了南鐵通俗圖書館外,其實興南港內還有一個小型圖書文庫——「南鐵交通圖書館」。這個圖書館不向外公開開放,館藏書籍以東岸自己近二十年內出版的居多,比如《第一次東西戰爭紀要》、《南巴塔哥尼亞考察報告》、《西大荒勘探成果綱要》、《南大西洋漁場季節分佈》、《1649年智利南部參謀旅行日記》、《祕魯經濟摘要》、《鐵道附屬地地質考察》等資料性書籍。這類書原則上只供符合規定的人閱覽(需辦理證件),且只能當堂閱讀,讀完後需立刻歸還,不能帶出圖書館、也不得隨意抄錄。

  奇葩的是,交通圖書館內不僅收藏了大量專業性、資料性書籍,還收集了相當數量的歐洲各國書籍(抄錄版本),不過這需要懂外語的專業人士才能夠閱讀,目前也就少數兵團堡的畢業生會偶爾來翻閱一下,平時基本沒人動,逼格顯得略高了一些。

  其實,原本南鐵公司還打算擇地修建一個博物館的,並且都已經做出了計劃——博物館分考古館、紀念館和資源館三部分,打算收藏一些本地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標本、礦物、藝術品、風俗品,此外還有從海外運回的工藝品(包括私掠艦隊掠取的貨物,已經不在乎暴露不暴露了,反正大家心照不宣……)、別具特色且有歷史意義的文物、陶瓷器,甚至還有一些技藝、學術等非物質「文物」(記錄在冊),供後來人開展學術研究所用。

  只可惜這個計劃遭到了本土文化部、教育部的堅決反對,最後在執委會的授意下,原本被南鐵公司截留在興南港的大批文物、藝術品(大部來自明國、經太平洋航線運輸而來)還是用船運回了首都東方港,並陳列在人民博物館內,供首都民眾參觀。

  黎達彥腦海裡一邊回憶著別人向他介紹的南鐵圖書館發展歷史,一邊走到報刊欄邊,翻閱起了陳列在此的一些報紙書刊。報紙一共就三份,同時也是東岸國內僅有的三份公開發行的報紙——綜合性報紙《真理報》、注重經濟新聞的報紙《生意人報》以及南鐵公司獨自發行的《南鐵週報》。

  黎達彥是報界資深人士,對這些報紙已經熟得不能再熟了。如今隨著東岸共和國經濟和文化的逐步發展,以及人民識字率的緩慢提高,報紙的需求量和發行量也開始與日俱增,這令執委會也越來越重視報紙這種對加強統治宣傳有很大作用的出版物。

  「工商部的那幫孫子辦的狗屁報紙。」來自《真理報》的資深編輯黎達彥看了看放在醒目處的《生意人報》,用夾雜著嫉妒和不屑的語氣嘀咕道,似是對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相當忌憚和厭煩。

  事實上也差不多。《真理報》(教育部主辦)作為國內第一份——同時也是唯一一份——出版的綜合性報紙,原本其優勢是無比巨大的,無論是員工人數還是報紙發行份數,都不是排行第二的《生意人報》所能比擬的。只是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穩定,以及經濟的持續發展,《真理報》這種多政治新聞、強調政治色彩的報紙受到的追捧遠不如注重經濟新聞的《生意人報》,目前其優勢已經大大縮水,報社從總編到記者都有了很強的危機感,同時對《生意人》報的敵意自然也在日益增加了。至於創刊不過兩年多的《南鐵週報》麼,目前還是小兄弟,並不為另外兩家所重視。

  而隨著東岸共和國人口越來越多,以及具備一定文化水平的新生代開始成年,報紙雜質的市場前景開始逐漸看好。在今年年初的人代會上,與會代表剛剛批准將原本有些凌亂的《通信社指導意見》、《報社成立規定》、《記者準則》等政府法規,統一合併成新的《新聞法》,並於1651年1月1日起開始正式執行。新的《新聞法》並未允許私人創辦報紙,同時對以前執委會執行的新聞審查制度予以了進一步的確認,從總體上加強了新聞管制,便於國內統一進行宣傳洗腦。

  這個欄區除了三份報紙外,還擺了幾份在本土出版發行的雜誌,分別是1645年創刊發行的《東岸評論》、1646年創刊發行的《現代東岸》、1647年創刊發行的《最高法院判例》、1648年創刊發行的《新天地》(以農業技術、市場行情為主)以及今年剛剛創刊發行的《鐵路機械》,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忘了由「驢友」蒙虎創刊經營的《國家地理》,同時這份已經創刊十多年的雜誌也是東岸國內最「古老」的一份雜誌了。

  這六份雜誌中,除《現代東岸》、《最高法院判例》和《鐵路機械》分別是教育部、司法部和國家鐵道總局下屬的雜誌外,其餘三份都是由私人創刊經營的,目前銷量馬馬虎虎,不好不壞。靠這個短期內肯定是掙不了什麼大錢的,也就圖個玩票的興致而已——在東岸辦報辦雜誌,委實是一件高投資、高風險的生意,蓋因出版都是有條件的,得經過文化部及報刊所在地地方政府批准;其次,創辦者需要政府交納一筆數額巨大的保證金(暫定為五千元),確保出版物上沒有政府明令禁止的內容,否則保證金將予以沒收、報刊也將受到各種處罰;最後,報刊等出版物的現行稅率極重,遠超一般行業。但饒是如此,東岸國內申請創辦報紙期刊的單位或個人仍然絡繹不絕,由此可見這其中的利益或許完全不在經濟上面,而在別處,比如輿論鼓吹造勢、指責抹黑政見不合的團體等等。

  在這三份雜誌中間,有「法律系」等文官中堅背景的《東岸評論》算是發行量最大的了,同時也是堅持每半月發行一次的半月刊(其餘都是月刊、季刊或不定期刊),非常了得。該雜誌以骨幹知識階層為發行對象,結合政治經濟熱點進行評論,語言諷刺、辛辣、幽默,版面也辦得新穎活潑,在以文官為主的知識分子階層內聲望很高。前大明溫州府移民、現教育部中層官員陳庭美就經常在上頭撰文發表,是其頭號筆桿子,一力鼓吹經濟自由化、私有化,隱晦暗示國有企業存在的各種問題,為私有化瓜分國企做輿論造勢。

  當然了,作為文官發聲的主要陣地之一,《東岸評論》另外一件樂此不疲的事情便是抹黑、吐槽和諷刺陸軍了,為此幾乎不遺餘力,讓陸軍大佬氣得直跳腳。為了扭轉這種不利局面,聽說陸軍也在積極準備,明年也創辦一份期刊來對抗文官系統,以奪回漸漸處於下風的輿論陣地。嗯,他們就連期刊名字都取好了,就叫《民生》,暗喻那幫自由主義分子只顧著自己撈錢,絲毫不考慮基礎民生和普通老百姓死活。

  黎達彥隨意翻了翻這些期刊,很快便失去了興趣。因為上面的內容都是他以前看過的,南鐵這邊的消息傳遞速度確實有些慢,因為就連報紙期刊都是本土已經過期的,令人頗感無奈。在南鐵通俗圖書館內又徘徊了一陣後,黎達彥走出了小樓。外面的陽光依舊強烈,黎達彥翻身騎上了自己的坐騎,準備去附近鄉村轉轉,看看當地有沒有什麼值得自己記錄的東西。(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1
第九十九章 西大荒(五)

  今天是1650年的最後一天。農業部的調研員、穿二代陳科騎著一匹馬,風塵僕僕地來到了地處西大荒的大荒農場,準備調研一下此地的農業狀況——包括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業機械使用狀況、耕地開拓面積、實際播種面積、良種使用狀況、牲畜保有量、種植的各類作物產量等等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而也只有瞭解清楚了包括大荒農場、灌木農場、光榮農場(成建制退役陸軍開拓的農場)在內的總計超過十五萬畝農田的實際狀況後,農業部才能夠更還地制定農業補貼政策,以保護這些大農場租賃者以及散戶拓荒者的積極性,維護東岸共和國的農業生產。

  大荒農場附近的天氣很好,蔚藍的天空一望無垠。即便時處盛夏(氣溫約33度)氣溫較高,但伴隨著身側呼嘯而過的涼風,眾人依然覺得非常舒爽——至少比去年這個時候在北鴨子湖地區調研時要舒服多了,那裡的夏季有些溼熱。

  農場外圍分佈著一些高高的哨塔,上面有持槍民兵戍守,防備著來自野蠻人的突襲。其實在1650年底的今天,隨著本地人口的逐漸增多(意味著受訓民兵數量的增加)、東岸陸軍清剿力度的加大,附近殘存的查魯亞部落要麼被驅逐、要麼被消滅、要麼被收降,社會秩序大體已經安定了下來。

  如今這些哨塔的存在,不過是居民們居安思危、備戰備荒的思維慣性延續了下來而已。也許等再過個一兩年,隨著東岸人殖民開拓腳步的大踏步前進,這些哨塔終將逐步撤去,大荒農場也將成為祥和安定的內陸田園鄉村。

  附近的一些小溪流的水非常清澈,飲起來也很甘冽。河岸邊種植著許多引進的龍舌蘭、小茴香、仙人掌之類的植物,這些植物分佈面積很廣,沿著河流一直延伸到了遠方。河對岸一群大鴕鳥(南美三趾鴕鳥)正在喝水,領頭的雄性鴕鳥大張著翅膀,警惕地看著騎馬慢慢走過的陳科一行人——顯然它們並不怎麼怕人。

  這裡的樹很少,或者說曾經有過一些樹,但後來被早期的定居者們砍掉做建築材料了。但現在這裡的定居者們又在政府的安排下在當地統一補種了樹苗(以櫟樹、桃樹居多),令人不由得感覺之他們前的伐木行為真的很無謂。

  陳科在一棵倖存下來的原生大樹上面發現了一片明顯的劃痕,充作嚮導的兩名高喬騎手告訴他,這附近肯定有一隻美洲虎在活動,因為樹皮上的這種痕跡是美洲虎磨爪子所造成的。值得一提的是,美洲虎、美洲獅這種凶猛的獵食動物在東岸共和國境內非常常見——或者說數量有些過多了——但東岸政府至今仍然沒有允許私人狩獵這種動物,怕的就是被居民們將其捕殺光,如今也就是政府時不時組織一些巡警狩獵一下,以免其氾濫成災。

  不過隨著它們的棲息領地逐漸被人類所侵佔,其實用不著人類特意來捕殺,它們的數量都將會持續緩慢地下降,且這個過程基本上不可逆轉。說到底,東岸人的西進拓荒行動,既是在和查魯亞人、瓜拉尼人、克蘭迪人等野蠻人爭奪生存空間,但同樣也是在和這些動物們一起爭奪生存空間啊!

  視野裡逐漸出現了一些房屋,少部分是紅磚青瓦房,但大部分仍是木板房、土坯房或蘆葦房。磚瓦房應該是農場租賃者及其親人們居住的房屋了,要知道在這個半與世隔絕的草原地區,想從外界運一些建築材料過來是何其之艱難也,因此磚瓦房在此地應該是地位與財富的雙重象徵,普通人暫時無緣得住。

  這裡到處是一些起伏平緩的低矮丘陵,野草長滿了大地,有的幾乎有人那麼高,漂亮的野花點綴其間,不時有蝴蝶或蜜蜂在上方圍繞,夏日的東岸大草原,就是這樣地美麗!早就得到消息的農場方面接待人員遠遠便騎著馬迎了過來,雙方在寒暄了一番後,農場方面邀請大家去場部休息休息,然後一起吃個午飯。陳科很清楚這些農場租賃者們把農業部調研員們看做「財神爺」(他們的調研報告是農業補貼發放的重要依據),因此便含笑應了下來。

  看到「財神爺」們答應後,農場接待人員立刻喜形於色。無他,如今的農產品價格實在是太低了,他們這些拓荒者要不是有農業部發放的補貼以及國家儲備糧庫的保護性收購的話,恐怕一個個都會破產,因此由不得他們不盡心。

  一名領頭的四十來歲中年男人朝身後幾個後生一使顏色,這幾個臉上明顯還帶著些許稚氣的少年便一撥馬頭,轉身朝旁邊撲去。陳科定神看著,只見那裡有一群大鴕鳥正慢條斯理地吃著什麼東西,在看到幾個年輕人縱馬衝過去後,立刻驚慌失措地跑了起來。

  少年們從馬鞍下的兜袋裡掏出流星套索,在頭頂用力旋轉了起來,這種流星套索的頂端往往有著兩塊或三塊打磨光滑的圓球,並通過外套與繩索連接起來,主要就是用來捕捉鴕鳥。至於捕捉野馬或野牛的,則是另外一種沒有石頭的套索。

  此時只見這些少年們找準目標,然後便將自己手頭的流星套索飛快地投擲了出去,陳科定睛看去,只見飛出去的套索非常精準地捕捉住了一頭雄性成年大鴕鳥,然後套索便著魔般地纏繞住了鴕鳥腿,這隻鴕鳥驟遭襲擊,一下子便失去了身體平衡,栽倒在地上,不遠處的少年們頓時哈哈大笑。

  「孩子們去抓點鴕鳥,中午做著吃,招待一下陳調研員,呵呵。」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笑呵呵地在旁邊解釋著。

  陳科點了點頭,他現在覺得這些少年們的騎術真的是非常之出色。別看普通人學習一段時間後也能用流星套索抓住鴕鳥,但這裡面最考驗人的其實還是騎術是否精湛。比如在全速前進、急速轉彎的時候不但要維持套索在頭頂穩定地旋轉,還得隨時瞄準著目標,這顯然需要非常精湛的騎術,不然你更可能會傷到自己,而不是獵物。

  另外幾個少年縱馬衝向了幾隻肥大的笨鳥,陳科知道,那種鳥其實叫大?(這個字打不出來,用兩個代替吧,共鳥),是一種南美本地非常常見的鳥類,體型不小、肉質鮮嫩,而且根本不怕人,也不怎麼會飛,非常之好抓。此時只見這些少年們聯起手來,不停地繞著這些鳥轉圈,然後便迅速接近了它們。這個時候你只需要拿出木棒敲擊它們的腦袋,想打多少隻便可以打多少隻。當然你也可以用帶活結的套索來抓,在西大荒,這是男孩們最喜歡的遊戲了,即便是一個笨手笨腳的小男孩騎著小馬駒,一天也能抓個三四十隻。

  不過現在男孩們的興趣轉移了,這些笨笨的大共鳥再也不是他們的首要目標。他們更喜歡帶上自家的獵犬,然後騎著心愛的小馬駒,去野外撒歡地追逐著從舊大陸引進的野兔——這種玩意兒自從十多年前被東岸人引入大草原後,由於氣候環境都極其適宜其生長,它們的數目有了非常驚人的增長,如今野外不時能夠看見野兔的身影,是男孩們爭相追逐的目標。

  不理去抓獵物的少年們,陳科和農場一行人繼續騎馬前行。此時已經進了農場的範圍內,視線所及之處到處是規劃、排列得整整齊齊的田野,田野裡種的大部分都是上個月才播種的大豆——購買自北方種子公司的良種「滿倉金」、「滿地黃」。

  當然也有很多田裡種的是越冬小麥,長勢非常良好,再過一個月差不多就可以收割了。不過呢,小麥長勢良好對農民們來說並不一定意味著好事,因為這很可能會導致小麥價格大幅度下挫,影響到他們的收益。當然這並不是他們弄夠控制的事情,在北方南鴨子湖流域的產糧大縣,那裡的小麥播種面積是這裡的十倍左右,因此西湖縣的收成好壞才是左右小麥價格走勢的關鍵因素。

  農場場部很快就到了,它掩映在一片樹林之中——準確地說,那應該是「樹苗林」,因為裡面都是些引種沒幾年的果樹,目前長得有大有小,但普遍還沒到掛果的年份。不過再過個幾年,等到這些果樹都長得鬱鬱蔥蔥的時候,相信這片所在一定會成為整個農場最美麗的一角,結出的果實也一定芬芳多汁。

  場部由一排磚瓦平房所組成,牆體外層抹了一些石灰,牆頂上此時晾晒了很多糧豆——這是去年的陳糧,趁著今天天氣晴朗陽光強烈,農場的工作人員便爬著木梯將許多糧豆運到房頂去晾晒,以防這些糧食因長期儲放而受潮黴爛。

  旁邊的廚房頂上升起了裊裊炊煙,土灶上的大鐵鍋內正燉著滾爛的牛肉。門口的木頭架子上,幾名來自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勞務工人正在熟練得殺著一隻山羊,這是給貴客們招待用的。有牛肉、羊肉、鴕鳥肉、大共鳥肉,這一頓午餐已經很豐盛了,真的不虛此行啊!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1
第一百章 西大荒(六)

  PS: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陳調研員,從這裡向北,越過這條河,就進入桃園鄉的地界了。」灌木農場的人指著面前一條寬約十多米的小河,說道。

  因為這裡太過荒涼,人煙也過於稀少,因此這條河上就連一座橋也沒有,因此只能涉水上岸。好在有熟悉附近地理的農場職工帶路,因此陳科他們很快便在下游處找到了一處適合泅渡的河段。

  今天已經是1651年1月20日,陳科他們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把大荒農場、灌木農場以及光榮農場都粗粗調研了一番,然後便準備起身前往北面的桃園鄉(大荒農場北偏東約20公里,紹塞河與小奧利馬爾河交匯處)——本次調研行動的最後一個目的地——進行調研。

  充當嚮導的一名年輕人——他是一名農場租賃者的兒子,今年剛剛十八歲——騎著馬兒當先進入了小河,只見他脫光了衣服,騎在沒有馬鞍的光馬背上。當馬兒走到接近河中心時,馬腿已經碰不到河底了,只見那名年輕人從馬屁股上滑了下來,緊緊抓住了馬尾巴,並跟著馬向前遊動。每當馬兒想要回頭時,他就往馬臉上潑水,讓馬把頭轉回過去繼續往前遊;而當馬腿夠上了河中心另一側的河床時,他又跳上了馬背。最後,當馬踏上了對面的河岸時,他已經穩穩地站在了地上,並和自己的馬兒親暱地玩耍著。

  其他人面面相覷,他們可沒這位小夥子這麼高超的馬術以及對馬兒的熟悉程度,那是常年和馬兒生活在一起的人才能做到的。聽說在西部草原地區,很多富裕農戶的子弟們在小時候就會想辦法養一匹馬駒,他們一邊照料馬匹一邊熟悉騎術,等他們長大時,騎術往往已經非常了得了。而這些人也是每次清剿野蠻人作戰的主力,他們自備馬匹、裝具和軍刀,跟隨陸軍正規騎兵部隊前進,搜索查魯亞人的營地進行襲擊。

  陳科一年中在辦公室工作的時間遠超戶外工作時間,騎術自然非常一般,因此只能老老實實地脫掉衣服,下河游到對面去。他的隨員們有的有樣學樣,有的則試圖學習嚮導的方式——不過多數失敗了,最後只能老老實實遊過河去。

  往河北岸地區越深入,地面上就越荒涼,一路上到處都是動物們快樂生活的場景,卻沒有任何人煙。草原上長著一望無際的薊草和刺苞菜薊,這兩種植物似乎是西班牙人很多年前從舊大陸帶來的,但現在長勢已經蔚為壯觀——似乎是這裡的環境特別適合薊草和刺苞菜生長的緣故,因此讓這種植物長得到處都是,幾乎形成了物種入侵之勢。

  陳科等人沿著一條勉強可以稱做道路的砂土路向北,兩側的薊草和刺苞菜薊的高度幾乎和馬背一樣高了。而據同行的一位高喬人說道,東岸大草原上的薊長得還不算特別高,在肥沃的潘帕斯大草原上的很多地方,那裡的刺苞菜薊往往高過騎手的頭頂,經常有牧牛人不甚把牛丟失在薊叢裡(然後家牛就快活得變成了野牛……),損失慘重。

  「都是西班牙人做的孽啊!不過也幸好這種植物在適合農耕的潮溼地區生長不利,不然以後開發這些地區時可就麻煩了,得先花費大力氣來清理它們,這大概是不幸中的萬幸吧。」陳科看著路兩旁高高的薊草和刺苞菜薊叢,有些慶幸地想著。

  就這樣走在高高的薊草叢中的小路上,他們花了一天的時間,於1月21日傍晚抵達了桃園鄉。桃園鄉這個定居點人數不多不少,大概有七百多人的樣子,多是被東岸《宅地法》吸引來的歐洲貧民,另外明人的比例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幾乎全在果園裡工作。

  這個據點的定居者人數顯然不能和南邊的大荒農場(1200餘人)、灌木農場(1300餘人)、光榮農場(900多人)比,只有722名定居者的桃園鄉最初只不過起源於一座大型果園(桃樹園)。由於這裡的土壤極為適合桃樹、橘樹和葡萄等水果的生長,再加上地處低矮的丘陵之間,地勢絕佳,因此東岸共和國的紡織工業總局局長陶晨曦便斥資在當時還是一片荒野的桃園鄉租了好大一片土地,然後招募人手、平整土地、移栽果樹,正兒八經地開始了拓荒行動。

  當然了,他本人也沒忘了在這片桃園內購置宅基地興建一座自己設計的別墅園林,名字就叫「陶園」。只是後來隨著本地的移民越來越多,以及桃樹林逐漸長成,外人便越來越多地以「桃園」取代「陶園」稱呼此地,久而久之「桃園」便成了這裡的正式地名。而在去年12月中旬的時候,政務院更是明確地將這個定居點命名為桃園鄉,並將新來的一批四五百人的立窩尼亞移民遷移到這裡來——目前他們還在路上,應該在幾天內就會抵達此地,畢竟交通不便嘛。

  陳科等人住在了鄉政府隔壁的小招待所內,說是招待所,和農舍也差不多了。前面院子內還栽種著蔬菜、養著一些雞鴨,後面院子內更是圈著七八隻羊,不但腥氣撲鼻,還整天咩咩叫著讓人不得清靜。不過在外出差就是這樣,至少這裡還有熱水熱飯和整潔的床鋪供大夥兒居住,比在野外住帳篷強多了,不是嗎?

  經營著招待所的是一名缺了一條腿的明人中年退伍士兵,他裝著假肢,走起路來不算特別困難。陳科看他沒有一般殘疾人那麼愁眉苦臉的表情,看起來性格很是開朗;他的波蘭妻子倒是長得很漂亮,一雙兒女也十分可愛勤快。此刻已經日落西山了,這個小女孩還從院子外面捧了一堆柴禾回來,她的母親在廚房裡做飯,弟弟在灶堂前燒火,父親則在院子裡煤球爐上灌著熱水,一家人都在忙活著。

  晚飯做好後,陳科招呼著眾人幫忙把桌子挪到了院子內,然後一行十餘人團團圍坐在一起,並開了幾瓶西湖啤酒,然後便吃喝起來。土豆燉牛肉、大蒜羊肉、清蒸鱈魚以及一些蔬菜,眾人早就餓了,因此吃得還算香甜。

  吃完後,招待所老闆那還不到十歲的兒子給大家端來了幾盤洗得乾乾淨淨的桃子,然後便跑到院子一角的馬廄裡,拿起毛刷給一匹小馬駒洗起了澡來。那匹馬駒應該是他父親為他準備的,此時正親暱地舔著小傢伙的臉龐,一人一馬玩得不亦樂乎。

  陳科默默看了一會,然後便問起了孩子父親這小孩怎麼上學的,桃園鄉只有七百多人,怕是都不一定有學校吧?不料事實遠超出陳科的意料,桃園鄉雖然只有幾十個小孩,其中更是隻有20來人居住在鄉里面,餘皆四散在各村,但鄉里還是建起了一所小學,教授學生思想品德、漢語、算術、勞動(一般是手工製作)、唱歌、體操;此外,男生還額外有簡單的農業、商業課,女生額外有裁縫課。

  值得一提的是,東岸如今的教育體制整體上差不多,但各地還是有一些差別的。比如首都東方縣、北方工業重鎮平安縣以及老牌造船基地鎮海縣,這幾個富裕縣份的課程表裡就沒有農業、裁縫之類,因為當地手工業者較多,社會分工比較細,故沒必要專門學習這些知識。但在交通閉塞的內陸草原地區,學習這些課程就很有必要了,因為這裡可沒太多的手工業者來給你幹這幹那的,這裡需要的是全才,而不是專才,每個人都必須掌握多種技能。

  另外一點和沿海地區有差別的就是,因為人口密度、交通因素以及管治不力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這裡的小孩——尤其是偏遠農村的小孩——可未必會去鄉里或縣裡接受義務教育,他們往往從小就在家裡幫忙幹活,即便村裡催著去鄉里縣裡上學也多半會拖著,再加上路途實在遙遠,因此農村小孩的入學率並不是很高。

  而為了解決這種狀況,各地地方政府使出了渾身解數,想盡一切辦法給農村的孩子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比如他們安排一些原大明的底層讀書人在村裡給他們教書(隨著移民數量的增多,東岸自己培養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但這些讀書人教授知識的手法傳統、老套,嚴重不符合現代教育方式。

  比如他們主要教授文學(古文、白話),偶爾夾雜一些珠算、尺牘之類的東西,課堂上最常見的場景就是背書從拂曉背到黃昏,教育方式方法極其落後,也相當不完全。等將來師資力量的培養逐步跟上來後,這些私塾一樣的學堂早晚都要合併、撤銷掉。不過就目前而言,這些私塾一般的非正規學堂的存在,還是有其積極意義的,因為它給了上學不便的偏遠鄉村的孩子們一個受教育的機會,不管它教學的方式和教學內容有多麼地不合時宜,但至少它教會了這些孩子們認字,這就足夠了!(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1
第一百零一章 開拓總局(一)

  PS: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截止1651年1月31日,夷陵、老君廟、磨刀石、石房店四個鄉級定居點已發生土著襲擊48起,比照上年同期的數據來看,地盤擴大了,但襲擊次數卻減少了,由此可見,此番由陸軍主導、兩縣民兵聯動出擊的治安肅正行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近一段時間,四個鄉所受到的襲擊明顯減少,襲擊力度也軟弱無力,顯然野外殘餘的瓜拉尼人的戰鬥力大幅度減弱,這對此地的眾多定居開拓者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耳邊還回響著陸軍少校朱亮的話語,接替朱亮來到夷陵一帶主持治安工作的安達十五整了整衣領,大踏步走出了臨時軍營。

  此地是太平堡——一個正處於努力修建之中的定居堡壘,位於後世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大潘塔努鎮附近。這次交通建設集團出動了新成立的交建五局、六局,帶著數千名勞務工人,跑到雅庫伊河南岸興建一系列的定居點,為馬上就要洶湧而至的東方明國移民做好安置準備。而這一片地區是已經被巴西聖保羅捕奴隊清理過一遍的所謂「安全區」,耕地都是現成的,只要修起堡寨、填進人口,那麼就會以最快的速度發展起來。

  對了,太平堡以東還有兩個定居點在同時修建,一個名叫打虎林,因先期前來的建築隊勘察人員在此打死了一頭暴起傷人的美洲虎而得名,位於後世弗朗西斯科尼奧河與290號公路交匯點附近;另外一個定居點叫百草溝,位於後世巴西布蒂亞小城附近,因移民部選中的定居山溝里長滿了種類繁多的草而得名。

  這三個定居點基本處於同一條直線上,而最東面的百草溝又與定西縣的大鼠鄉相距不遠,正在修建幾個定居點的建築隊伍就打算在完工後在這幾個定居點之間修建一條砂土公路,使其能夠連接起來。當然這並不容易,一路上需要穿越好幾片樹林,其間可能還有隱藏著的瓜拉尼村落,因此需要徐徐圖之。至於說巴西后世在這裡修建的一條大致與雅庫伊河平行的鐵路,目前來說對東岸人還不現實,基本上得等這裡建起三五個縣、人口達到七八萬的規模才有那麼一點可能。

  太平堡建設所需的材料還是靠從定西縣經輪船、馬車轉運過來,至於人員嘛,建設方面自然由勞務建築工來,而開拓方面則由移民來填補。此時太平堡內只有稀稀拉拉二百餘個移民,其中將近一半是沿海各縣家庭中的次子、三子,他們都至少接受了完整的小學教育,從內到外與新來的舊大陸移民都透著股不一樣。因此由他們做榜樣,同化起新來的移民為事半功倍。

  隨著這些年移民數量的增加(絕對數量增加,但比例仍保持未定)以及西部內陸地區建設的深入展開,單靠移民部一家來組織囊括了外來移民運輸、衛生檢疫、安置、遷移、定居、開拓等在內的一些列工作,卻有些不合時宜了。為此,執委會特在本月(1月份)上旬正式組建了專司開拓的副部級機構——開拓總局。從今以後,開拓總局將負責西部內陸地區的規劃、拓荒、移民安置以及定居點建設,而移民部則將只負責外來移民的運輸、檢疫工作,負擔大大減輕。

  開拓總局的最高官員為局長,直接向政務院總理負責;局長有兩名副手,分別是分管墾荒處和拓地處的副局長一人,以及分管土地處和總務處的副局長一人。在以上四個二級機構(處)中,墾荒處由訓練科(組織移民進行勞動技能訓練,軍事訓練由鄉鎮武裝部負責)、監理科(監督房屋、道路、水利等基建建設)、墾荒科(組織移民進行墾荒工作)組成;拓地處由情報調查科(組織人手調查原住民情報)、事業科(負責與野蠻人交涉)組成;土地處由適地調查科(調查土地的地質、土壤、礦產、森林、生物等各種情況)、用地科(批准土地使用)組成;總務處由總務科、計劃科、經理科以及勞工科組成。

  開拓總局的成立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一、促進並援助內陸開拓事業;二、調查、宣傳和介紹開拓事業,吸引沿海縣份的新青年到西部內陸定居——因為沿海工業區並不需要太多的產業工人,因此這些完成了小學教育的新一代也只能到內陸尋找新生活;三、為開拓者與國內各部門以及外部野蠻人交涉;四、訓練開拓者各項技能;五、更有效率地完成拓荒所需開展的各個事項。

  從中可以看出,開拓總局的主要業務為制定和批准有關開拓民的遷移計劃、協助和指導開拓民、對所用土地進行調查、協調國內各部門以及承擔對外交涉、開發內陸地區的可利用土地等,並通過開發內陸荒地(包括建設農田、伐木場、牧場、魚塘等),促進產業開發以及對國土的實際控制。

  此外,開拓總局還有一個直接向局長負責的開拓研究所,該所主要對開拓地的農業經濟、農村建設、土地開發利用、生產技術、農民生活以及農村文化等各項事業進行系統性的研究,並開始試點試驗。研究所為了應用和普及自己的研究成果,還可以報經局長批准後特別培訓開拓指導員。

  而鑑於開拓事業所面臨的各種實際困難,政務院還授意單獨成立了一個開拓地農村信用合作社(與開拓總局是平行機構,以防該局權力太大),專門為開拓地的農民提供金融服務,比如:吸收存款、對拓荒者個人提供現金和實物貸款、對開拓者個人建立的事業提供貸款,以更好地促進開拓地的發展。

  太平堡現在雖然只有只有兩百多個定居者,但開拓總局的分支機構已經先期建立了起來,計有開拓指導員兩人、總務處經理科科員一人、總務科科員一人、墾荒處監理科科員一人,以及農村信用合作社職員一人。這七個人便是此地拓荒事業的組織者了,等太平堡的一切都走上正軌,政府派員接收本地後,開拓總局便會撤掉所有工作人員,全部調往下一個開拓地從頭開始建設開拓工作。

  話說如今東岸國內的內陸開拓行動的方式真的是多種多樣,既有政府組織的官方移民開拓(比如移民部、開拓總局組織的),也有私人投資拓荒(比如西大荒的拓荒農場、鴨子湖流域的伐木場),更有道教教會組織的拓荒移民行為,總之方式是多種多樣,但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更好地開發廣闊的內陸地區,爭取早日實際控制國境內大部分地區。

  而為了給開拓工作保駕護航,陸軍部的擔子也是相當不輕的,他們必須時刻防備野蠻人的威脅,同時承擔起籌建地方武裝部、訓練民兵軍事技能的任務。雖然前陣子陸軍出動了大批主力及民兵部隊(超過三千人)對雅庫伊河兩岸的瓜拉尼大型部落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但難保附近仍有小規模的瓜拉尼村落的存在——最近陸陸續續向東岸歸順的瓜拉尼小村落就是明證——這其中萬一有對東岸人抱有敵意的部落起來發難,襲擊東岸拓荒者造成傷亡,那時可就不是什麼能隨意擺平的小事了。

  正因為如此,在陸軍部撤回了陸軍主力後,又將安達十五的陸軍第六連調到這裡,同來的還有新組建不久、還沒上過戰場的靖江縣民兵大隊一千人,他們將負責太平堡——打虎林——百草溝一線的防務安全,確保正在緊張施工的交建集團的建築工們的人身安全,使得工程能夠如此完工。現在時間已經很緊了,容不得任何拖延,因為第一批從南非方向過來的移民船前幾天已經正式靠港,目前正在進行隔離檢疫,差不多再有二十來天就能抵達此地。因此必須抓緊時間了,工期絕對不能誤期,否則所有人的考核都不會好看。

  根據南非方向傳來的消息顯示,今年從遠東明國運來東岸本土的移民人數有望突破1.8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去年1.6萬,前年1.7萬)——若不是有兩艘1200噸級機帆船不甚沉沒在菲律賓以東洋麵導致損失了兩千五百名移民的話,今年從南非方向過來的移民數量可能會更多。

  1.8萬明國移民,再加上自費的立窩尼亞移民、中介勞務工,如果全部分配到雅庫伊河兩岸、西北鐵路沿線、烏江地區的話,必能極大地充實這些地區的人口數量,加速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使得執委會的觸角逐步延伸到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各個角落。

  安達十五作為最早從龍的一批軍人,對國家發展得如此興旺自然是喜不自勝的,因此此刻的他幹勁十足。

  「把我的馬牽出來,去打虎林巡邏!」安達十五將自己的武士刀掛在腰間,然後吩咐了下自己的副官。打虎林那裡有一百餘名日本來的移民,這些人自發搞了一個叫什麼「勤勞奉仕隊」的組織,幹起開荒的各種活計來勤快得不得了,安達十五打算去那邊巡視一番,順便見見這批老鄉。(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1
第一百零二章 開拓總局(二)

  PS: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1651年2月10日,開拓總局林西分局門外的砂土公路上,一隊十餘人的小孩正排成一字長列,沿著路邊朝前方走去。這些孩子們看起來都是不到十歲的年紀,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因此一路上打打鬧鬧個不停,氣得領頭的大孩子幾次要求全體停下來整理隊列。不過整理好的隊列沒過多久,就又在孩子們的笑鬧中亂了套,讓領頭的大孩子無奈不已。

  「都是伐木場子弟學校的孩子吧?」實際主持本地開拓總局工作的穿二代、前執委會主席馬乾祖馬主席的兒子馬文強抽了個口菸斗,慢悠悠地問道。

  「是的,確實是林西森林子弟學校的孩子。」助手立刻第一時間回答道,「其他學校都不在這個方向上。對了,上午的時候,鐵嶺鎮方向有人跑過來跟我說打算在林西堡設立一些學校,當時您出去巡視了,我就讓他等著了。現在您看這事……」

  馬文強聞言一愣,在向助手詳細詢問了解內情後,便沒什麼猶豫就同意了,只聽他說道:「他們不願意將學校都建在鐵嶺?這倒是稀奇!算了,他們要地就給他們吧,反正林西、馬家灣、金水、稻葉這些地方早晚都要移交給鐵嶺方面的,將來鐵嶺縣的根基就在這裡了。唔,這事你來辦吧,他們相中哪塊地就批給他們,這裡山清水秀的,確實也是個建學校的好地方。」

  原來,上午的時候,鐵嶺鎮方面派了幾名工作人員,攜帶介紹信跑到已被開拓總局全面接管拓荒工作的林西堡,請求開拓總局批給他們一塊地(一般是質地較差不宜耕作的爛地),用來建設師範專科學校。這種事情對開拓總局來說是小菜一碟,況且也不違反原則,因此馬文強剛才很痛快地就同意了這件事,並讓自己的助手陪那幫鐵嶺人去選定校址、丈量土地。

  話說隨著西北鐵路的通車,如今鐵嶺及其附近地區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鐵嶺鎮有6500餘名正式居民(黑戶勞工不算),算是最多的;而鄰近的林西堡、馬家灣堡、金水堡、稻葉堡也各有一兩千居民,全部加起來已經超過一萬三千人了,比去年新成立的靖江縣(全縣約9500人)人口還要多。

  而人口的增多,那麼多適齡兒童的教育問題便也漸漸提上了議事日程。在最初的時候,當時鐵嶺鎮才開發沒多久,西北鐵路也沒修通到這裡,當時這裡為數不多的小孩的教育全靠本地政府自己想辦法——東岸共和國由於常年軍費支出浩大(佔財政總支出的六成),導致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因此沿海地區自己的師資力量還嫌不足呢,根本無餘力支援內陸。鐵嶺即便是執委會重點關照的第二個重工業基地,但也搶不到什麼教員。

  沒奈何之下,鐵嶺鎮政府只能從各部門、企業中挑選文化水平較高的人——一般是初中畢業生、兵團堡學兵等——充當臨時教員,教授學生知識。至於課本嘛,鐵嶺方面的人一致認為不可照搬沿海地區的課本,因為內陸地區和沿海地區各方面都相差很大,再沿用老課本已很不適宜。因此,鐵嶺方面請求教育部專門為他們編寫了一份更為粗淺的教材,以便能夠適應本地的實際情況,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鐵嶺鎮目前唯一的一所小學——鐵嶺小學,就使用半路出家的教員,以及較為粗淺簡單的教材,教授本地職工子弟知識。而為了激勵這些半路出家的教員們提高業務水平,鐵嶺方面也制定了許多激勵措施,比如他們規定:包括鐵嶺小學在內的各學校教員們,統一享受比相應級別文官高一等的待遇;而且,各學校的教員與相應部門的文官之間,根據最新政策,可以互相調轉。這些政策無疑都極大地激勵了教員們的積極性,使得他們將大量業餘時間花費在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之上,教學質量確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小學教育對如今的東岸共和國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培養大量的識字者,比起初中、高中教育來說猶為重要。要知道,現在整個東岸才只有六所初中,分別位於東方縣、平安縣、鎮海縣、青島縣、梅林縣和羅洽縣,招生數量也有限;高中更是隻有一所,即自然科學研究院附屬高等中學。

  覆蓋面如此狹窄的中學教育,以及不甚便利的交通、自然條件,使得國家規定的七年義務教育成了一句空話。從實際操作角度說來,在教育經費被軍費大量擠佔的現實之下,能夠最大程度地在全國範圍內,完成大部分適齡兒童(至少70%)的小學教育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別的純屬多想,根本不現實。

  小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按照教育部某些人士的話來說便是:「……教會認字、寫簡單的應用文,可看得懂公文;強健體魄、增強疾病抵抗力,以期長大後能夠承擔較為繁重的國家及海外殖民地建設工作,擔負起國家發展的中堅;重視培養國家觀念,每所學校配發國家歷史事件圖冊,並張掛當屆國家領導人畫像……」

  可以看出,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對小學教育的要求就是,培養出大量合格的、身體強健的「炮灰人才」——既包括「戰鬥炮灰」,也包括「建設炮灰」。為此,無論是內陸還是沿海地區,教育部下轄的各小學,都統一執行了教育部制定的小學生訓練計劃。

  該計劃大體上包括:一、夏季組織戶外集體野營活動,依據各地情況不同,有海濱野營、有森林野營、有草原野營、有山間野營、也有溫泉之類的頗受歡迎的野營地點。這些野營活動能極大地鍛鍊孩子們的體魄、膽魄以及集體協作能力,效果頗佳;二、男女學生分開接受專業課程的培訓,比如男生要接受軍事隊列、農業知識以及體操課的學習;女生要接受醫護保健、衛生知識、裁縫家政等課程的學習,總之都是非常實用的課程,學生們也比較願意上,因為家長們會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這都是以後走上社會所必不可少的技能。

  而考慮到部分家長出於種種原因並不願意將孩子送到學校去接受教育——有的是認識有偏差、有的是家務活繁重(小孩也是勞動力)、有的則是路途遙遠——故無論是中央的教育部還是各定居點的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各種措施激勵家長們讓自家的孩子到小學接受教育。

  比如他們除保留了原本教育部統一給家長們發放的一年兩元錢的上學補貼外,還額外製定了各種獎學金措施。獎學金的多寡看各地政府的實際財政能力,當然地方上富戶、企業的捐助也必不可少,比如鐵嶺鎮就有各企業聯合設立的「鋼鐵獎學金」,南鐵附屬地就有南鐵公司出資贊助的「南鐵獎學金」,鎮海縣的多所小學有「船舶獎學金」等等。另外,一些富戶在此過程中也出了不少力,比如上次前執委會主席劉為民的兒子結婚時就捐了一筆兩千元的獎學金,給了首都東方縣棉農鄉的一所小學。

  這些獎學金原則上來說是分發給學習成績較好或進步較為突出的學生,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家庭負擔較重(需要小孩幫忙幹活)的學生也會得到補助、上學路途較遠的學生也會得到補助,總而言之獎學金的覆蓋面還是比較大的,多多少少增加了學生的入學率,使得更多的孩子得到了寶貴的受教育的機會。

  當然了,對農村地區的孩子們來說,即便有著種種獎學金,但他們依然不能保證百分之一百入學,或者說即便入學了,也不能保證每天都能到教室裡上課或上完一到五年級的全部課程。我們只要看看鐵嶺小學就可以知道情況是什麼樣了,目前該學校五個年級共有學生222人,家長中政府職員有18人、工廠工人96人、商人(包括店主、小販)13人、醫生3人、軍人8人、技術工程師29人,家長是農民的只有55人,佔比為24.8%,與本地七成以上的農業人口比例極不協調。

  農村孩子的入學率如此之低,固然和家務活重、交通不便有關,但和個人思想觀念也不無相關。因此,如何將農民的小孩趕到課堂上去,而不是任其將寶貴的童年生涯浪費在割豬草、牧羊放牛、照顧弟弟妹妹、幫家裡做飯、去工地上幫工掙錢、照料牲畜等亂七八糟的家務活上,絕對是當前很重要的一項工作。

  目前這種工作主要還是陸軍的人在做,他們通過在鄉軍人協會等機構號召退伍軍人(一般都是農村裡舉足輕重的人物)做出榜樣,將自家的小孩送去上學。相信在他們的帶動下,農民們肯定會有一定程度的效仿。當然,如果這種措施再不起作用的話,那麼地方政府恐怕就要考慮採取一定程度的強制措施了!(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1
第一百零三章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PS: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1651年2月15日,佛得角附近海域。東岸共和國海軍第一艦隊主力艦「國家意志」號、「東岸主義」號以及「控制東方」號三艘戰列艦正徘徊在某處不為人知的角落裡,而承擔了整個艦隊食水補給重任的「雜貨商人2號」補給船則悄然駛進了聖地亞哥島上的普拉亞港。

  海軍上尉姜耀輝正無奈地站在碼頭上抽著煙。

  光禿禿的碼頭、高聳的火山、炎炎的烈日以及似乎含有很多沙塵的空氣,就構成了這個單調的小島上大部分的場景了。這裡一年之中不怎麼下雨,火山熔岩形成的沿海平原上到處都是沙塵,只有在很遠處靠近山峰的地方才有一些綠色的樹木。而在山腳下,則到處都是因為缺水而略顯枯黃的乾草,一些牛羊有氣無力地嚼吃著這些乾枯而沒有水分的食物,生活一如這座島上的殖民者們一樣,顯得艱難無比。

  島上有一些季節性河流,一般只在短暫的雨季中河水才會瞬間充盈整個乾涸的河床。此時這些河床底部有些溼潤,但你卻很難找到河水,似乎是前陣子剛剛下過場暴雨,但沒多久河水就已經被幹渴的土地以及炎熱的空氣所吸收,再也找不到一丁點的痕跡了。

  河底有一些小蜥蜴以及昆蟲,它們趁著河床底還有一點溼氣的機會——這會導致一些青草開始短暫的生長——抓緊時間出來覓食。但悲劇的是,它們往往被一些飢餓的鳥類給迅速捕食掉,這裡的環境對他們來說確實是太過嚴酷了。

  「長官,葡萄牙佬已經把我們送過去的麻布、葡萄酒和農具都收下了,但我不認為是他們自己用的,這幫傢伙多半會轉賣到非洲大陸殖民地去。尤其是莫桑比克島對面的大陸上,贊比西主婦們對這些物資的渴求程度一直都很高。」姜耀輝的副官、海軍元老之一丁偉的兒子丁震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珠,彙報著說道。

  「你管他們賣哪去?能收就不錯了!這幫壞得冒泡的葡萄牙商人,膽子真是不小,什麼來歷不明的東西都敢收!」姜耀輝一巴掌輕輕拍在丁震的軍帽上,笑罵道:「不過誰讓我們給的價格低呢?俗話說財帛動人心,更何況我們這是價值幾萬比索的『財帛』,神仙也要動心哪!行了,該採購的東西都採購了吧?海上的弟兄們還在等著呢。」

  「已經採購了!」丁震立刻點頭說道,「醃魚、肉乾、蔬菜,活牛、活羊,還有鹽,都買了。哦,對了,新鮮淡水也購置了很多桶,足夠我們用一段時間了。」

  這座島到底是有多幹旱姜耀輝已經是深有體會了,丁震能採購到的新鮮淡水,多半是島上的葡萄牙殖民者從島嶼深處山脈間流淌著的不多的涓涓細流中收集的,價格那是相當地高!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座島如此之乾旱、降雨又如此之稀少、日照又如此之強烈,豈不是為人工海灘晒鹽創造了極大便利?而事實上也是如此,葡萄牙人在佛得角群島附近的很多島上都開闢了晒鹽鹽田,晒製出來的鹽遠銷非洲和南美洲——當然在東岸人控制鹽城港地區後,歷史上傾銷至整個祕魯總督區的佛得角鹽卻開始被逐步拒在了門外。

  這次東岸人的這艘食水補給船駛進佛得角群島,主要還是為了正在海上游弋著的戰鬥艦隊購買補給品,而附近能夠打交道的也就加那利群島的西班牙人以及佛得角的葡萄牙人了。西班牙人顯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那麼就只能到葡萄牙人這裡購買補給品了,包括食物、淡水以及帆布索具船板等玩意。

  此外,順便再把此行擄掠到的一些不太扎眼的、較好出手的物資尋機一點點拋掉,都是他們此行的任務。島上的葡萄牙人果然對金屬農具、葡萄酒、麻布等物資非常渴求,因為他們除自用外還可以轉售到別的殖民地——這是外國商人所不具備的天然優勢。

  當然了,東岸人也沒傻到把在附近海域擄掠來的物資在島上出售。事實上他們也才剛剛抵達附近沒多久,最早前往佛羅里達附近海域進行劫掠的「八月十日」號戰艦甚至已經返回了本土休整,「控制東方」號戰列艦也已經趕來接替。之前他們在加勒比海多處海域換著地方折騰了大半年之久,戰果頗豐,總計俘虜了八艘大小船隻,擊沉十餘艘,繳獲物資(大部已低價拍賣掉)、現金共計一百餘萬元,俘虜各國水手三百多人——目前都已運到了本土長山鐵礦內控制使用。

  俘虜、擊沉的船隻大部分都是法國商船,但也有一些倒黴的丹麥、英國、荷蘭船隻被順手做了。目前加勒比海及其近岸部分地區甚至已經流傳了新的海盜傳說,說是一股新崛起的海盜在打劫途經的各國船隻,十分凶殘——當然有點理智的人都不會這麼想,他們只會認為又是哪國海軍假扮海盜來這裡開展私掠活動了,這毫無疑問觸犯了各國一致遵守的潛規則,因此是必須嚴厲打擊的對象,否則加勒比海乃至新大陸的貿易、殖民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為此,西班牙人的向風艦隊甚至派出了多艘軍艦到幾處頻繁出現「事故」的海域巡邏,幸好沒和東岸人打照面,不然它們也得被揍沉到海底去。不過東岸人也明白,自己這些船隻不能再在這邊久留了,否則遲早暴露出去——事實上離暴露也不遠了,東岸人不可能抹去自己在加勒比海這大半年來的所有首尾,有心人仔細調查一下的話遲早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因此果斷全軍轉移到了佛得角群島附近海域,繼續開展「私掠」大業。

  從佛得角群島出發,北上加納利群島、南進幾內亞灣、西去巴西東北部,都相當便利,因此實在是一個要衝之地。北面的加納利群島附近,商船還是相當多的,蓋因前往加勒比海的很多船隻都要從此路過(包括西班牙「加亞阿內斯」艦隊,即從加的斯港出發的寶船隊);南面的幾內亞灣,有多個國家的商站或殖民地,更是從亞洲返回歐洲的船隻的必經之地,船隻密度也相當不小;至於從這裡西去巴西嘛,唔,一般多是荷蘭或葡萄牙船隻,東岸人暫時不準備碰,他們主要還是死盯法國人搞!

  「君子報仇,從早到晚!」這是已經返回國內的李毅海軍少校的話,而東岸海軍將士們也是一直以此「自勉」的,那就是專搞法國船,把法國人搞哭、搞怕!反正他們國家現在正在同時打內戰和外戰呢,亂得很,一時半會兒還抽不出精力來理其他的事情。而等到他們能夠從國內的亂局中抽身,將目光投注到別處的時候,他們與新大陸之間的貿易怕不是已經萎縮掉至少三分之一到一半了吧。

  其實事情發展到如今這個階段,已經漸漸脫離了最初的目的了。一年前,當執委會批准海軍北上襲擊法國運輸船的時候,其初衷只不過是為了打擊法國自己的棉紡織業,使其得不到關鍵的原材料,同時也為法國人悍然提高關稅導致東岸蒙受損失的事情出一口惡氣。但在持續的私掠行為已經進行了將近一年時間的現在,已經打出了性子的海軍漸漸喜歡上了私掠行為本身,而不僅僅是為了出口氣了。

  因此,本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原則,東岸海軍又撲到了佛得角群島附近海域,然後北上襲擊加納利群島附近的法國商船——這些多半是法國前往新大陸進行走私貿易的船隻。除此之外,他們有時也會南下幾內亞灣,襲擊從印度洋返回的法國船隻——無論是前往東方探險、貿易的船隻還是前往新華夏島的船隻,只要撞上了就通通打沉或俘虜。

  時至今日,他們已經在加納利群島附近擊沉了一艘小型法國運輸船,同時也在幾內亞灣附近撞上了一艘從馬達加斯加返回的法國船隻,同樣將之當場擊沉,運氣好得不得了——因為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一艘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於其他的戰果嘛,暫時還沒有,也許是一年中的出航高峰期還沒到,但東岸人有的是耐心,就和你法國佬耗上了,怎麼著吧?你能咬我啊!

  「採購完了物資就撤吧,島上的這些葡萄牙人是聰明人,他們難道不知道我們拿來出售的物資是贓物嗎?不過他們不會問,我們也不會說,大家心照不宣,各自悶聲發大財而已。」姜耀輝正了正自己的筒形海軍帽,說道:「走吧,接下來還有得忙呢。這片海域也不是久留之地,幹幾票後估計又得趕緊換地方,不然就會被人發現。而且弟兄們也出來這麼久了,我聽說長官們有意先讓部分船隻南下到南非去休整休整,好好幹,給上頭留個好印象,那樣說不定休整的好事就輪到我們了呢!」(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1
第一百零四章 南非新境況

  PS: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三月份的南非正是秋高氣爽的大好時節。

  姜耀輝、丁震二人徜徉在河中鎮城牆外的長街上,沿途不時碰到一些穿著天藍色軍服、頭戴筒形軍帽的海軍官兵,這些多半都是「國家意志」號戰列艦以及一些輔助艦隻上的水手們,此刻大家都撈到了在南非休整的機會,因此甫一見面都快活地打起了招呼。

  含笑應付了兩名來自羅洽縣的老鄉後,姜耀輝與丁震二人在一座小吃店內坐了下來,然後招呼店主給他們端上了用著名的南非黃牛做的醬牛肉——這在本地是大大地有名;此外還有一碟鹽花生、一盤鴕鳥肉、一盤大蔥鴕鳥蛋,當然也沒忘了點上著名的南非銀鱈魚。別懷疑這兩個人的消費能力,出去打聽打聽,南非上下誰不知道就數海軍的總爺們最有錢?出手也最大方?

  這條鱗次櫛比建立了好多店鋪的街道位於南非城牆外側,屬於標準的附郭建築。雖然這種附郭建築的存在對於軍事防禦上面來說非常不利,但考慮到河中港的主要防禦方向是在西面(海防要塞建於此)和南面(河南岸建有防禦要塞,還有依附的黑人部落預警),敵人要是能進攻到城池下方,那基本也意味著他們已經摧毀掉東岸人在南非地區的主要軍力了,河中城守不守意義已經不大,因此如今總掌南非大權的常開勝便默許了附郭建築的存在。

  河中鎮如今的人口數量已經突破了萬人(城區人口三千餘),主要分佈在貝格河北岸地區的廣闊鄉間。這些人多是來自山東的土匪、馬匪、順軍遺孤、清軍俘虜,天生便不是什麼良善之輩,再加上本地惡劣的治安環境(需經常和卡瑪部落的黑人作戰),南非地區民氣強悍,民兵手裡的槍械晚上甚至都會帶回家,平時更是三不五時地呼朋喚友去獵取敵對黑人部落的頭顱換取賞金。

  除河中鎮外,東面的高達鄉有民五千五百餘人,同樣以務農為主,同時這裡也是抵擋黑人滲透的第一線,經常與黑人散兵有武裝衝突。如今的卡瑪部落,已經逐漸統一了整個小卡魯、大卡魯高原的西部,勢力越來越強盛。同時因為派遣統治階層子弟到荷蘭人那裡學習知識,整個部落的文明屬性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如今的該部落高層,很多人已經以說荷蘭語為榮了。他們本就會種植莊稼、圈養牛羊、打製鐵器銅器和陶器,現在又從荷蘭人那裡學到了更多的先進技術,整個部落的生產力水平獲得了極大的提升,人口牲畜也日漸繁盛,就連火槍手都編了一隊兩百多人。

  這樣的實力,已經不再是東岸人能夠輕侮的,因此最近兩年來雙方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已經漸漸平息,如今只餘一些小規模的廝殺和打草谷行動,從戰略層面上來講已經是不痛不癢的了。

  而在將近三年前,前任南非開拓隊隊長劉昂離任前,曾經在北邊的後世克蘭威廉水庫附近興建了一個定居點,名字叫象堡。經過三年時間的發展,這個定居點如今也修建起了巍峨的城牆、漂亮的村莊以及整齊的田畝,背靠象河流域豐富的水源(南非三分之二地區嚴重乾旱)以及當地獨特的地形氣候,象堡上下四千五百餘名定居者形成了以小麥、葡萄、養牛為特色的產業。該地如今已經開始試著釀製葡萄酒,打算以此形成自己的優勢產業,然後出口回本土與鎮海縣的香山乾紅爭奪市場。

  而在前陣子,鑑於南非地區的人口、經濟、土地都有了一定的規模,經執委會首肯、政務院正式下文批准同意了河中縣的建縣申請。河中縣治所為河中鎮,另外下轄高達鄉和象鄉兩個鄉級行政單位,總人口兩萬餘——比很多本土的縣份人口都多。

  這兩萬多人中明人比例極高,達到了55%以上,剩下的依次是波斯、俾路支女人(佔比20%);印第安人(佔比15%),以及其他一些族裔。其實原本印第安人數量極多——這得益於本土的流放政策——但無論是查魯亞人、瓜拉尼人,還是克蘭迪人、特維爾切人,都不能很好地適應舊大陸的環境,大批量地病死。另外在與黑人的持續放血戰鬥中這些人也大量死亡,因此雖然有源源不斷的補充(本土流放而來),但其人口比例依然在緩慢下降之中,最終很可能會消失在南非的種族大融合之內。

  河中縣兩萬多人口的優勢,已經徹底壓制住了南方荷蘭殖民地。雖然荷蘭人近些年來逐漸意識到了南非的重要性,並從國內想盡各種辦法遷移了大量布爾(農民)過來,其數量幾達兩千之眾;再加上與卡瑪部落展開貿易的刺激,荷蘭人又想辦法從鄰近的德意志窮苦地區「騙」了一千餘名懷揣發財夢想的德意志移民;再算上荷蘭人的巴達維亞高等法院不斷判決流放漢人(東南亞漢人)到好望角,以及他們自己從馬達加斯加捕捉的土人,整個荷蘭好望堡殖民地的人口數量已經突破了六千(其中超過一半是奴隸)。

  這個數字是極為驚人的,因為即便在歷史上的幾十年後,南非的白人才不過區區兩千餘人——因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一開始壓根就沒想過發展這裡,也沒有任何競爭對手,因此他們優哉遊哉地派了一些公司僱員(而不是定居者,他們沒有土地所有權)前來這裡種植莊稼、放牧牛羊,以補給過往的船隊。

  這種殖民政策對歐洲移民自然是毫無吸引力的,因此在整個十七世紀,湧入北美的歐洲移民多達25萬以上,但前來南非的卻寥寥無幾。不過現在不一樣了,由於東岸人在南非的崛起,荷蘭人在縝密研究後發現不能任由這個地方被東岸一家控制,因此他們稍稍減小了一些在東印度群島方面的投入,然後用這筆錢從舊大陸招募了大批拓荒者,並許諾給予他們土地所有權,因此很快便吸引了大量生活貧苦的農民來到此地。

  兩千說低地德語的荷蘭人外加一千多名德意志鄉下人,便構成了好望堡地區的白人主體。而這些德意志人在與荷蘭人通婚後,他們的下一代基本會失去自己的文化特徵,而好望堡殖民地的這些白人及其後裔,早晚也會形成一個新的民族——阿非利卡人。

  這六千人分佈在廣闊的區域內,最北已經抵達後世的馬爾麥斯伯裡附近,與東岸人的勢力開始接壤——而這裡,也正是雙方共同默契承認的邊界線。荷蘭人在南非伐木造屋、修建堡寨、開荒種田、放牧牛羊、打撈漁獲,另外再和黑人達成商業、政治聯盟(隱隱針對東岸人,以分擔各自面臨的龐大壓力),這小日子倒也還過得下去。

  而且,聽說隨著法國內亂的持續爆發,荷蘭人又通過自己的渠道開始從法國搞了一批移民到南非來。這些法國人帶來了先進的葡萄種植和釀酒技術,而荷蘭人自己本來就是歐洲農業技術最先進的國家,再加上勤勞又能吃苦的德意志農民,整個好望堡殖民地的人口、耕地、經濟都在呈一個上升趨勢。荷蘭東印度公司為此付出的鉅額前期投入,早晚都會獲得豐碩的回報,這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也許是上面嫌南部非洲還不夠亂似的,就在上個月的時候,幾艘來自庫爾蘭公國的船隻突然出現在了剛果河以北的卡賓達地區,並大舉登陸。登陸的人員包括少量武裝士兵及五百多名庫爾蘭移民,他們帶著全套傢什、牲畜和種子,一看就是準備落戶定居並大幹一場的樣子。

  其實說起這幾艘來自波羅的海庫爾蘭公國的移民船隻的到來,還是東岸人自己搞出來的事情。當初庫爾蘭公國在多巴哥島殖民失敗後,她的統治者——雅各布大公——並不甘心,對財富極度渴望的他仍然念念不忘想要獲取一塊新的海外殖民地,以為他本人以及他的國家帶來新的財源。

  當時負責大北方貿易的鄭勇為此曾經寫信給雅各布大公,建議他派人非洲殖民,當時雅各布大公沒有回信,鄭勇也沒有在意,以為事情就這麼過去了。但如今看來,人雅各布大公確實是認真聽取了鄭勇的建議,然後真的派船到非洲殖民來了。

  而此次這撥殖民地經營的依然是大公本人曾經念念不忘的菸葉種植,他們在卡賓達地區登陸後,並沒有採取什麼咄咄逼人的態勢——似乎他們已經從被多巴哥島上的印第安人以及荷蘭人聯手趕走的事情中得到了教訓——他們與當地人互贈禮物並進行貿易,相處得還算愉快。接下來,他們應該就是想辦法修建起據點,然後在此定居種植菸葉了。

  至於說為什麼沒有像歷史上選擇岡比亞河內的聖詹姆斯島做據點,你問我我問誰去?也許是他們覺得和東岸關係不錯,想要與東岸人離得近一些的原因吧,這不,他們前陣子還派人來到了河中港拜訪,大致意思就是守望互助之類的場面話。

  總而言之,南部非洲這塊棋盤上,如今除葡萄牙人、荷蘭人、東岸人以外,又來了一個新的棋手——一個同樣只有二十多萬人口的小國家「棋手」。(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1
第一百零五章 新華夏、新危機(一)

  1651年3月1日,棉河港。

  乾旱的熱帶草原上難得地下起了一場大雨,這使得因為過度引水灌溉導致水位大幅下降的棉河河面再度暴漲了起來,已經在棉河港經營了兩年之久的東岸種植園主們頓時喜出望外,他們打開了隔絕人工水庫與棉河的水閘,然後將洶湧而至的渾濁河水放進了水庫內。

  這些從上游衝下來的河水中攜帶了大量泥沙、枯枝敗葉和動物屍體,甚至於,在某座水庫內,一條體型修長的尼羅鱷(馬達加斯加亞種)也被衝了進去,結果被巡視水庫的幾名波蘭工人當場捕獲。你可不要小看這些河水,在當地人看來,這可是很寶貴的東西,就和南鐵附屬地一樣,河水中攜帶的泥沙和營養成分淤積在水庫底部,種植園工人們定期清淤,將這些相對肥沃的淤泥覆蓋到種植園內的耕地上,以改善土壤的營養成分,效果相當不錯。

  話說自從1648年下半年引進了五百名波蘭戰俘,到棉河港的國營棉花種植園內充當農業工人(實則是契約奴)後,這些人在疾病、野蠻人襲擊(當地的薩卡拉瓦人部落)以及繁重的工作中至今已經死掉了約三分之一,現在大概只有三百多人還活著了。

  而就算是這些活著的波蘭人,也無不士氣低落,對自己未來能否在這個惡劣的地方生活下來感到悲觀。事實上他們對東岸人並不很怨恨,蓋因他們是在戰場上被哥薩克俘虜,然後哥薩克將其作為部分戰利品送給了克里米亞韃靼人;韃靼人自然不會白養著他們,於是他們又被轉賣給了奧斯曼人的亞速海商會,亞速海商會最後又將這些人轉賣給了東岸人。

  在這複雜的倒手過程後,他們被東非運輸公司的船隻從蘇伊士港運到了棉河港一帶,從事工地建設與種植園勞動。按照東岸人向他們宣傳的政策,他們每個人都必須為東岸人服務至少五年——以償還東岸人從奧斯曼人手中贖買他們所支付的費用——在此期間他們可以領到少量津貼;而在服役期滿後,他們便可援引華夏東岸共和國《宅地法》中的相關條款,選擇一份自己的份地進行耕種,再滿五年後便可無償佔有這份土地,同時可以申請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國籍。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波蘭戰俘們是有著前途的。東岸人將他們從凶惡的韃靼人手裡買來,再要求他們為自己服務數年,這要求也合情合理,因此這些波蘭人對東岸人沒有太多的厭惡或憎恨情緒,雙方之間的合作還算可以。他們唯一所苦惱的,大概就是不確定自己到底能不能捱過這裡如此惡劣的自然環境罷了。

  要知道,如今威脅著他們的可不光是自然環境,還有很多別的東西,比如當地土著野蠻人最近變得越來越不友好的態度。

  事實上馬萬鵬最近就對西部熱帶草原上的薩卡拉瓦人越來越頻繁的窺伺、襲擊感到困惑了,以前沒這樣的啊!特別是在荷蘭人已經將附近的薩卡拉瓦人掠去了很多之後,這些土著見識了敵人的強大,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會怎麼又跑回來找外來殖民者的晦氣了呢?不應該啊!這裡面一定有什麼變故!

  為了弄清楚這裡面發生的問題,馬萬鵬便帶著自己手底下一支規模不過數十人的捕奴隊(以捕獵科摩羅人為主,現在業務已基本處在停滯狀態)向北出發,突襲了一支薩卡拉瓦人小村落,然後將其全部捕獲,並立即對部落成員展開了審訊。

  在新華夏島這麼多年,他的部下中也頗出了幾個人才,比如懂當地薩卡拉瓦土語的人。因此,審訊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當地土人根本就沒啥反偵察意識,還沒上手段呢,基本上就全招了。審訊人員們又將獲得的口供互相印證、分析了一下,然後將其中自認為較準確部分記錄下來,交給馬萬鵬審閱。

  馬萬鵬不看還不要緊,一看卻嚇了一跳,原來審訊報告中透露了一條重要的消息:新華夏島西部的薩卡拉瓦大部落又開始了兼併戰爭,很多小部落遭了殃,目前這個大部落——或者說部落聯盟,當地的薩卡拉瓦人甚至稱之為「王國」——的兵鋒已經開始向南推進。他們與東岸種植園之間,也就隔著一些小部落了,按照目前的事態發展下去,早晚他們都會統一這個地區。

  在自己重要的經濟作物種植園區附近出現強大的土人王國,這是東岸人絕不允許的,也是在附近有投資的馬萬鵬所不能接受的。為此,他一面派人向北面的新華港方面報告這個最新情報,一面與其他種植園主——特別是規模最大的國營農場以及闖記投資公司——相互通氣,共同商議該怎麼辦。

  3月8日,馬萬鵬親自乘坐他的一艘機帆漁船抵達了新華港,帶著當地四十餘名種植園主的聯名請願書,請求新華夏開拓隊增撥武器、調遣去年成立的新華夏步兵連前往那邊協防,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緊張局勢。當地去年下半年開始種下了大量的棉花秧苗,今年說不定就有不少收穫,這個時候可千萬不能讓野蠻人破壞了這來之不易的局面。要知道,大家之前一年花費了無數心血和汗水來開闢土地、改良土壤、培育秧苗,就為了今年這一茬棉花,如果被野蠻人破壞了,那麼恐怕所有人都無法接受。

  「棉河港可沒有正規守備隊,現在也只有一座粗淺的海防要塞,寥寥幾十名炮手。」馬萬鵬坐在史欽傑的辦公室內,言辭懇切地說道:「我是無所謂,我在棉河港內只投資了兩座小種植園,但當年中央政府為了減緩國內通脹,因此『忽悠』了大批手有餘財的人跑來這裡投資種植園。如今時間、金錢、汗水都已經花費了,甚至有的人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眼看著種植園今年就能豐收,這個時候若是被野蠻人破壞了豐收成果,我想想不出那些人會怎麼做!所以,執委會和新華夏開拓隊政府不能不負責任啊,必須把這些來自野蠻人的威脅給消弭掉。」

  史欽傑在旁邊一邊聽一邊點頭,似是認可了馬萬鵬的意見,而他的祕書則在身後進行著緊張的記錄,並不時翻找出一些資料來遞給史欽傑觀看。

  在聽了半天后,史欽傑呵呵一笑,然後起身給馬萬鵬倒了一杯涼茶,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小馬,你連當地的情況都還沒搞清楚,就急吼吼地跑來向我要兵要武器,這也太草率了吧?你啥時候能改改你這性子呢?再者,你這次帶著你的捕奴隊又襲擊那些薩卡拉瓦人村落,這說起來,對當前的局面也是有著負面影響啊。那些土人本來就不信任我們,因為我們現在開拓的種植園說到底還是搶的他們的土地,這次你又大大咧咧地上門大砍大殺,他們會怎麼想?會怎麼做?恐怕這些原本不會投降那個什麼土人王國的小部落,現在也都要投靠過去了,無他,為了求得庇護!這事情,你還是做得毛躁了一些。」

  聽到史欽傑這麼說,馬萬鵬也啞口無言,但心裡卻不無腹誹:棉河港是新近開拓的領土,我們大東岸本來在那裡的基礎就很薄弱,沒有依附過來的土人部落,自然對當地的土人社會內情兩眼一抹黑了。再加上這兩年來大家確實是疏忽了一些,只曉得悶頭幹活,對周圍的地形、環境、特產、部落缺乏系統的調查,因此手頭的資料確實很少。這次若不是自己當機立斷,率領麾下合作多年、已經如臂使指的捕奴隊員們如神兵天降般夜襲攻破了一個土著部落,也根本不可能得知如今薩卡拉瓦土人部落的內情。

  「這樣吧……」在房間裡踱了一會後,史欽傑右手輕輕抓在高級檀木雕琢的椅子把手上,朝馬萬鵬說道:「我從新華港、塔城港、歸化港三地各抽調一百名波蘭戰俘給你,放心,這些人都是經過這一兩年時間改造,表現較為突出的。他們都很年輕,在舊大陸也沒什麼家室牽累,因此願意積極向我們靠攏。這些人和一船武器都將被很快運到棉河港去,你到時候就以他們為基礎,正式組建起棉河守備隊來。」

  「政策要和他們說清楚,進了守備隊就是『預備國民』了,一年後就可以分地、分房子、分媳婦,從此過上好日子。另外,三地依附於我們的島嶼八旗部落也將各抽出五百人,這總計一千五百名土人士兵我也交給你,不過他們裝備和戰鬥意志都很差,不能作為依靠,只能作為炮灰消耗敵人。小馬,我現在正式把棉河那邊的軍政事宜交給你了,你一定要給我守穩了。敵人不來最好,來了就給我打回去,當然在此之前最好先搞清楚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你不要怕,我這邊一旦能夠騰出多餘的人手就會立刻給你增援過去,好好幹!」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1
第一百零六章 新華夏、新危機(二)

  「調查清楚了,是一個被當地土人稱做默納伯王國的勢力在興風作浪。」來東岸十多年了,原塔城守備隊隊長、新任的棉河守備隊隊長兵太郎的漢語是越來越出色,只聽他說道:「這個消息還是河對岸的荷蘭人透露的,他們最近被這個土人部落騷擾得很厲害,幾乎已經放棄了所有外圍活動,比如捕奴、捕獵什麼的。現在差不多都已經龜縮進商站高牆內了,士兵加上東印度公司職員也不到一百人,能不能守住真的不好說。而且,野外原本和他們保持著良好關係的一些小部落估計也要被清理了,總之荷蘭人的日子不好過啊。」

  「別替別人操心了,還是多想想我們自己的處境吧。」代表新華夏開拓隊政府的凱爾嘆了口氣,憂心忡忡地說道:「默納伯王國到底是什麼來頭?竟然有這麼多兵,而且居然還有火槍,這到底是什麼情況?他們哪來的火槍?」

  聽著這話,兩人都有些沉默了。是啊,這幫土人居然還有了火槍,而且還有數千兵馬,這就已經成了氣候了,必須想辦法剿滅。如果力量不足以剿滅他們,那麼也要想盡辦法延緩他們吞併各個部落的步伐,以免讓他們做大。

  至於說他們手裡的火槍,其實很好理解,多半是來此貿易的葡萄牙和阿拉伯商人偷偷賣給他們的。其實早在16世紀初的時候,馬達加斯加西海岸就有許多歐洲殖民者到來了,最早的是1500年(一說1506年),一艘葡萄牙船隻被暴風吹到了馬達加斯加島,這是該島土著首次接觸到歐洲人;1524年,兩艘法國船隻抵達馬島,欲登陸,遭到當地人拒絕;1540年,葡萄牙人在西海岸建立商站,一邊傳教一邊從事奴隸貿易,8年後被當地人驅逐;1591年,英國船隻第一次抵達馬島;1598年,荷蘭人佔領毛里求斯島以後,開始以此為基地不斷襲擾馬島沿海掠奪奴隸;1640年左右,400名英國人在沿海登陸,但不巧的是遇到了土人主力,被擊退……

  看,島上的土著與外界的接觸是多麼地頻繁,那麼他們擁有火槍這種武器也就不那麼令人感到奇怪了。事實上,此時馬島的西海岸(即熱帶草原地帶)的薩卡拉瓦人是唯一大規模裝備火槍的土人部族,而這也是他們在經濟條件和生產力都不如中央高原的麥利那人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維持著軍事優勢的原因所在。

  他們嚴格控制著槍支及彈藥的外流,將歐洲奴隸販子的渠道牢牢壟斷在自己手裡,並以此維持著自己的南征北戰(所獲取的戰俘又可以出售給歐洲奴隸販子)——當然這種奴隸貿易規模是如此之龐大,以至於馬島土著成了輸往巴西、加勒比以及北美的奴隸中數量僅次於黑人的存在。

  歷史上到了18世紀初的時候,薩卡拉瓦人在西部地區建立了兩個王國。其中,從烏尼拉希河開始北伐起家的默納伯王國擁有4000-5000名火槍手,且使用非常熟練,令歐洲人大為驚訝。

  而默納伯王國開國君主的次子則在部分臣屬的擁戴下,離開王國領土向北征討蠻荒地帶的土人,並最終新建立起來了博依拉王國。這個王國同樣十分重視火器的使用,其國王在近海修建的一座要塞內竟然安放了三四十門火炮,其國王居住的首都馬羅沃伊當時有數千座房屋,人口非常密集。國王的倉庫內放滿了槍炮、寶石、黃金、銀器、瓷器,以及一位法國商人從中國給國王帶來的御座。

  當然了,此時這個以征戰起家的薩卡拉瓦民族才剛剛起步,他們此時才僅僅擁有數千士兵,火槍據信也只有幾百枝,地盤更是隻有烏尼拉希河以北的大片草原。這個民族以農牧混合經濟為主,與中央高原的麥利那人建立的多個國家或部落維持著貿易聯繫。他們甚少捕魚,即便有也是在海灘上以簡陋的工具進行著這種活動,大部分還是以農牧為生,性情較為凶悍。荷蘭人對此應該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捕奴事件雙方曾經有過交手,當時一名荷蘭商人及其手下貌似還吃了點虧。

  兵太郎、凱爾二人都不是穿越者,他們不知道歷史上這支薩卡拉瓦人是何時、以什麼方式起家的——事實上就連穿越者對此也不甚清楚,畢竟這段歷史太冷門了——他們只知道這個被稱做默納伯王國的大部落聯盟已經開始從烏尼拉希河向北進發,並連續吞併了好幾個同為薩卡拉瓦人的小部落,在周邊地區引起了一片恐慌。

  在棉河南岸圖萊爾地區的荷蘭商站首當其中,目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職員已經全線收縮,退回了商站內,在數十名德意志僱傭兵的幫助下,依託厚實的磚木混合結構牆體固守待援——因為他們現在還沒有船撤離。

  荷蘭人可以縮到商站內,但東岸人這裡就有些麻煩了,因為他們在外面的罈罈罐罐太多,根本無法捨棄。再加上各個種植園的莊園也都較為分散,不利於防守,因此面對敵人的襲擊時較為被動。天可憐見,東岸人以前到了很多地方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築城堡,只有這次在棉河港一帶疏忽了一下,結果就遇上了危機,世事就是這麼扯淡!

  「別站在這扯淡了。」難得沒穿大褲衩的馬萬鵬出現在了二人身後,只見他指了指兵太郎說道:「兵隊長,下午就組織人手修建堡寨,嗯,就用隨船運來的那些硬木搭建。堡寨以能容納三千人為目標,就修在海防要塞旁邊,到時候還能依靠這些永固要塞進行防禦,也能多安置一些人員。好吧,這些都是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但在目前,你需要做的就是派人接觸一下默納伯王國,看看這幫狗娘養的到底是要幹什麼?他們軍閥混戰我們管不著,但絕對不能傷害到我們的利益,否則我們將會做出強烈反應。」

  「對了,凱處長,聽說史隊長把你派過來是因為你懂得一些薩卡拉瓦人的語言?那這樣吧,我派一些士兵陪同你,到附近幾個小部落內走訪一下,看看他們到底是個什麼章程?是和我們站一起呢,還是乾脆就投靠到默納伯王國那頭,這個時候我們不需要左右逢源的牆頭草,我們只需要一個明確的表態。如果他們不想自己的部族被默納伯王國吞併,那麼請他們遷移到附近,我們會給他們配發軍刀、胸甲和長矛,幫助他們抵禦敵軍,就這樣辦吧!」和兵太郎交代完,馬萬鵬又朝凱爾吩咐了起來。

  兵太郎和凱爾二人聽完後互相對視了一眼,然後便分頭行動起來,而馬萬鵬本人則待在港區附近督促島嶼八旗以及種植園的勞務工(主要是科摩羅人、波蘭人)修建木質堡寨。至於那新來的三百名波蘭士兵,則開始了緊張的訓練,他們原本都是波蘭軍隊的士兵,此刻只需軍官稍微提點幾句,很快便進入了狀態,找回了昔日的感覺。他們信心十足,對守住棉河港充滿信心——打不過哥薩克和韃靼人就罷了,難道還玩不過這些土人?很多人是這麼認為的,這充分體現了文明層次上的優越感。

  時間就在眾人的忙碌中很過過去了,三月下旬,兩艘笛型運輸船從新華港順著莫桑比克暖流抵達棉河港碼頭。一千餘名明人攜帶者盔甲刀矛魚貫走出了船艙,他們是史欽傑從孤山港方向開過來的移民船中扣下來的精壯——很多都是山東各部僕從軍中裁汰下來的人員,多少有一些的戰鬥經驗。

  這些人的到來極大地增強了棉河港一帶東岸人的防禦力量,同時也安定了各種植園內日漸浮動的人心。特別是那些連勞務工資格都沒有的科摩羅人,他們似乎覺得薩卡拉瓦人打過來對他們沒有什麼壞處,因此前陣子一個個都有些莫名的興奮。此刻看到又有一千多名東岸士兵抵達此地,這些人頓時陷入了巨大的失望之中,就連吃飯都提不起勁來。

  而與這些人同來的開拓隊官員也帶來了史欽傑的最新指示,那就是:一、儘量避免衝突,畢竟薩卡拉瓦人還沒向東岸人展現出敵意,目前能和他們保持良好關係就先儘量維持,不要做無謂的爭鬥;二、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麼就爭取以防禦戰打垮敵人的主力,默納伯王國一旦失去這支精銳的戰力以及培訓多年的火槍手,想必便再也無力統一整個西半島,這對東岸共和國的長遠利益有好處;三、開拓隊政府將約談莫桑比克島方面的葡萄牙人,要求他們暫停向默納伯王國出售武器彈藥。另外海軍第二艦隊主力將開始巡航莫桑比克海峽,以「戰時嚴守中立」的原則,儘量阻止法國東印度公司(原法國東方公司,1644年改名,目前在馬達加斯加南部殖民)的船隻與默納伯王國展開貿易。

  這個指示的到來立刻讓馬萬鵬心裡有了譜,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了。而此時來自內陸草原的消息差不多也陸陸續續傳了過來,默納伯王國的創立者、初代國王安德里安達希福戚已率軍擊破了多支薩卡拉瓦部落,並將其部屬、牛羊和土地通通兼併。

  目前烏尼拉希河以北地區,就只有該河入海口的聖奧古斯丁灣附近還有一些獨立部落存在了,其餘大部已經覆滅。而且就是這些倖存下來的部落,目前也都是人心惶惶的,根本不像是能夠抵禦住默納伯王國軍隊的樣子,覆滅也是早晚的事情。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個國家(或者說是部落聯盟)的開國君主安德里安達希福戚據信已經暫時停下了自己前進的腳步,轉而開始消化此番得到的勝利果實,同時更是試圖與西方人展開貿易,用自己手頭的戰俘換取槍支彈藥甚至火炮。只不過目前葡萄牙人、法國人遭到東岸人的人為壓制,一時間還沒撲上去搶購他手裡的奴隸而已。不過這也是早晚的事情,東岸人不可能長期壓制這些唯利是圖的商人,西部海岸線又那麼漫長,隨便找個地方進行貿易東岸人也很難發現。

  東岸人自然也在第一時間就打探到了戰爭暫時結束的消息,不過這卻不能讓人有任何的輕鬆之感。馬萬鵬本人更是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暗暗皺眉,心下隱隱覺得這個安德里安達希福戚國王以後搞不好是一個大麻煩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