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神話三國 作者: 莊不周(已完結)

 
mk2258 2014-9-16 13:33:2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63 706951
巴爾帕金 發表於 2015-4-6 01:48
第458章 簡單粗暴

  有崇儒而亡的,卻沒有因崇儒而強的,就算劉辯的論斷有些失於簡單,卻不能說他全無道理。

  孔融准備了一肚子的話,此刻面對劉辯的這個問題,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你一定在想,大漢就是因為儒學而興盛,孝武皇帝就是因為獨尊儒術才建立赫赫武功,是不是?」

  孔融本想點點頭,他本來就是想這麽說的。可是一看劉辯那一臉的譏諷,他又放棄了。不用劉辯再說,他也知道這是一個陷阱,就像孟子的辯論術一樣,這是提出一個看似能夠接受的論點,最後卻將導出一個相反結論的技巧。

  他是辯壇上的高手,豈能上這樣的當。可是,捨棄了這個例證,不管他怎麽想,他也無法回答劉辯這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

  孔融很困惑,他甚至覺得有些荒誕。自己不遠千里,跑到長安來,難道是為了這個結果?

  他想到了祢衡,忽然心有所動,意識到祢衡為什麽氣勢洶洶的趕到荊州,卻沒了下文,最後成了劉辯手中的利劍,反戈一擊,將益州世家整治得死去活來,傷亡慘重。

  當然,他肯定想不到祢衡比他經受了更多的折磨。不管怎麽說,他守北海有功,劉辯對他還是客氣的。

  對劉辯來說,辯才固然是一項能力,但辯才的好壞改變不了問題的本質。好的銷售員能將稻草說成黃金,卻不可能真的將稻草變成黃金。儒學在儒門的眼裏當然是世上最好的學問。可是改變不了儒學天生的缺陷。儒學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是為王權服務的,承認王權的合理性,維護王權的至高無上,是儒學邏輯的基礎。不論是仁義,還是忠孝,歸根到底都是為了鞏固王權。

  區別只有於手段不同。不管是禮教還是德教,都承認一個前提,那就是大一統,承認天子的權威性。

  從這一點上來說,李斯、韓非子這兩個儒門弟子卻成了法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因為法家同樣認可王者遊離於法律之外。法是王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王犯了法,卻無法治罪。

  法家與儒家的區別只在於法家乾脆把法交給王。而儒家只能通過虛無缥缈的天來限制王。

  既然虛無缥缈,就難免無法落到實處。對於劉辯這樣的人來說,千言萬語,不如一拳。不管你的詞藻多麽華麗,不管你的辭鋒多麽犀利,如果不能回答我的問題,就都是廢話。

  所以他給了祢衡一拳。對於孔融這樣的忠臣名士,他客氣一點。只提了一個問題。

  一個問題,就點中了儒門的死穴。堵住了孔融的滔滔辯詞。如果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他沒有興趣聽孔融說任何話。孔融滿腹經綸,偏偏就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孔融面紅耳赤,進退兩難。

  劉辯指了指遠處的秦始皇陵。「知道那是什麽嗎?」

  孔融看了一眼,默默的點了點頭。他當然知道這是什麽,可是他不知道劉辯為什麽問這個問題。

  「儒門內最大的爭論。就是今古文,爭論的焦點,無非是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經過這麽多年,可能你們自己都搞不清了。」劉辯笑了笑:「不過。我卻有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打開秦始皇陵,找到裏面陪葬的典籍,兩相比較,孰真孰僞,不就是一目了然了嗎?孔文舉,你覺得現存的儒門經典中,可能有多少是僞書?」

  孔融的頭皮一陣發麻,眼中露出掩飾不住的驚惶,額頭沁出一層細密的汗珠。

  作為聖人後裔,他太清楚僞書的泛濫有多嚴重。如果真的打開秦始皇陵,並且在裏面發現了漢代以前的儒門經典,當今傳讀的很多經傳都會成為笑話,儒生們費盡心機解釋的好多微言大義也會成為無稽之談。

  包括三皇五帝的道統在內,因為這些絕大多數都是漢儒的發明。漢儒綜合百家,將很多原本屬於道家、墨家先賢的人物一起整合到儒家道統中來,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黃帝。黃老並稱,原本是道家崇拜的先賢——孔子從來沒有提及過他——現在卻成了華夏文明的始皇,也是孔子推崇的堯舜的共同祖先。

  可以想像,一旦發現與現有儒家體系不同的古籍,儒門造假的事情就遮不住了。

  而這幾乎是必然的事。

  對儒門來說,這無異是一個滅頂之災。

  「陛下……認定儒道是亡國之道,要將儒門趕盡殺絕嗎?」

  劉辯瞥了孔融一眼,搖搖頭,有些無奈,有些自嘲。「錢串子雖然不能當錢用,卻也少不得。朕如果要將儒門趕盡殺絕,何必等到今天。」

  孔融長長的鬆了一口氣。刹那間,他仿佛在生死之間走了一遍。

  「不過,儒門要想重新成為真正的治國之道,有兩個短處必須先解決。」

  孔融躬身一拜:「敢請陛下言明。」

  劉辯沈吟良久:「一則為虛,一則為僞。」他轉過頭,打量著孔融。「儒門以鳳凰自居,鳳凰能浴火重生,儒門能否如此?孔卿,你能為國家守住北海,朕非常感激。能不能守住儒門,能不能將亡國之道變成強國之道,朕希望你能再建新功,不知道你有沒有信心?儒門常說,五百年有聖人出。可是朕覺得,五百年太久,只爭朝夕。孔卿,時不我待啊。」

  孔融如釋重負,喜極而泣。「臣敢不從命。」

  ……

  孔融昂著頭而來,低著頭而去。

  蔡琰從後面繞了出來,笑嘻嘻的說道:「陛下,你的三寸舌鋒可是越來越犀利了,連登過龍門的孔文舉都被你擊敗了。」

  劉辯吐出舌頭,晃了晃:「是嗎。妳有沒有興趣大戰三百回合?」

  蔡琰紅了臉,轉身要退,劉辯哪裏肯讓她逃,伸手將她拉了過來,摟在懷中,低頭親了上去。舌尖挑開蔡琰柔軟的雙唇,攻了進去。蔡琰面熱心跳,想要推開劉辯,卻又捨不得,一時手足無措。

  董白從旁邊踱了出來,重重的咳了一聲。蔡琰像受驚的兔子,連忙從劉辯的懷中掙扎出來。劉辯哈哈大笑,握著蔡琰的手,不讓她逃走。另一只手抓住董白拽了過來,帶著三分蠻橫的吻了上去。董白不但沒有像蔡琰一樣欲拒還迎,反而奮起反擊,緊緊的摟著劉辯的脖子,幾乎將整個身子都掛在劉辯身上,咬著劉辯的嘴唇不放鬆,啐啐有聲。看得蔡琰眼熱不已,既羨慕又嫉妒。

  過了好半天。董白松開了劉辯,示威的揚起了下巴。蔡琰翻了個白眼。從鼻子裏哼了一聲,以示不屑。董白聳聳肩,嘎嘎大笑,昂首挺胸,龍行虎步的走了。

  「陛下……」蔡琰撅著嘴,幽怨的搖著身子。

  劉辯抹了抹被董白咬破的嘴唇。有些無奈。「妳看,有時候簡單粗暴的確比較好用。」

  「難道陛下要每個人都像她一樣不讀書?」

  「沒有啊。」劉辯想了想,又說道:「阿琰,最聰明的人會將最複雜的問題以最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只有笨蛋才會將原本簡單的問題搞得複雜了。妳明白我的意思嗎?我為什麽說儒家是亡國之道。就是因為儒門不僅虛,而且僞。虛,則禮儀繁複難明,浪費精力;僞,則無法面對真正的問題,只能多方掩飾,將原本簡單的問題搞得複雜了。我最崇拜的一位智者,只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就揭示了世上最複雜的問題。」

  「什麽人這麽高明,臣妾能不能見見這位智者?」

  「這個……」劉辯撓頭了。怎麽才能將蔡琰引見給愛因斯坦呢?這可有點麻煩。

  除非揭開龍文明的最終秘密,發現時空的終極秘密。

  唉,也不知道戲志才的進展如何。

  ……

  在盧夫人的陪同下,戲志才緩緩的走上了祭壇,靜靜的看著數百面容各異,神情卻同樣緊張的祭司們。

  這些祭司都是信奉瑣羅亞斯德教的信徒,他們接到了薩珊的邀請,從四面八方趕來,要觀瞻光明神的使者,見證光明神即將重現人間的重要時刻。在此之前,已經有人得到了消息,這位光明神的使者來自東方的大漢國——一個以火神之子自居的神秘國度,那裏盛産絲綢,遍地黃金,所有貴人們身上的絲綢都是從那裏而來,而販運這些絲綢的商人都賺得盆滿缽滿,富得流油。

  不管是因為信仰,還是貪婪,戲志才的形象已經在他們的心目中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當他們看到盧夫人的時候,都發出驚歎,覺得她的美貌不僅配得上光明神的使者,即使是當作天使也綽綽有餘。可是當戲志才本人出現在祭壇上時,他們卻有些失望。

  戲志才雖然談不上醜陋,卻也沒有神使的莊嚴。

  祭壇下泛起一絲騷動。

  戲志才早有準備,從容的伸出雙臂,彷彿托起一輪太陽。他微微的仰起頭,用熟練的波斯語吟誦起了瑣羅亞斯德古經——《阿維斯塔》中的經文。這是他幾個月學習的結果。經文一出口,立刻壓制住了祭司們的猜疑。他的發音非常標準,標準得連這些學習了一輩子《阿維斯塔》的祭司都歎為觀止。更重要的是,他的聲音中氣充沛,渾厚之極,即使是在最偏僻的角落,也能聽得清清楚楚,如在耳畔。

  隨著經文從他的嘴中流淌而出,回蕩在整個神廟內,一團明亮的火苗從戲志才的掌心湧出,漸漸籠罩了他的全身,幻化作一頭兩丈高的巨鳥,舞動雙翼,仰首長鳴。

  祭司們震驚不已。

  薩珊及時的拜服在地,大聲喊道:「萬能的光明神啊,你卑微的僕人恭迎你的降臨。請將惡魔驅逐出波斯人的土地,賜予我們和平和光明。」

  祭司們如夢初醒,紛紛拜服在地。 本帖最後由 wenguey 於 2015-4-9 10:16 編輯

wenguey 發表於 2015-4-7 00:24
神話三國 第459章 暗流

  劉協勒住了坐騎,看著遠處路邊的人群,回頭看看一直跟在一旁的駁獸,又看了看諸葛亮,欲言又止。

  「孔明……」

  諸葛亮笑了笑,轉身對陳群說道:「長文兄有何高見?」

  陳群無奈的搖搖頭。「殿下,安全第一。這些人都是久經沙場的悍將,在他們的面前,殿下難道還想以勇武著稱嗎?不如坦誠一點,反倒自然。示弱,有時候比逞強好。」

  劉協看著諸葛亮。諸葛亮附和道:「長文兄說得對,初來乍到,逞強不是上策,更何況還有不小的風險。駁獸是陛下的坐騎,殿下不敢乘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想來不至於惹人非議。」

  劉協點點頭,對劉備說道:「玄德,你去通知一聲。」

  劉備應了一聲,催馬向前急馳而去。

  張遼站在路邊,看到劉協遠遠的停住,和趙雲、麹義交換了一個眼神。麹義撇了撇嘴,有些惱火:「什麼囚牛命,連一匹駁獸都不敢騎,還想征服鮮卑人?果然是龍生九子,子子不同。與陛下相比,陳留王太怯懦了。」

  張遼輕笑一聲:「雲天,你可不要這麼想。陛下這麼大的時候,還不如陳留王呢。龍是一種神奇的生物,我等凡人看不出他的前途,可是陛下是真龍,如果沒有把握,他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陛下啊……」麹義晃了晃肩膀,言語中有些不以為然。他一直希望劉辯有一天能夠親征西域。沒想到最後等來了陳留王劉協。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他能幹什麼啊。劉辯要把劉協往火坑裡推沒關係,可是哪兒不好,非要推到西域來?

  倒霉!

  「雲天,你想多了。」趙雲拍拍麹義的肩膀。「陳留王和陛下相比,也許還有點距離。可是與你我相比。依然是一個難得的英才。真要是庸才,陛下何必費這麼多心思?征西將軍知道你的脾氣,不會計較你,現在陳留王來了,你可小心些,不要授人以柄。」

  麹義哼了一聲:「過兩天我就告病,回家過年。」

  說話音,劉備已經馳到了跟前,勒住韁繩。大聲宣告了陳留王的到來。張遼不敢怠慢,立刻步行上前迎接,麹義雖然有些不爽,也跟著張遼來到劉協的面,躬身行禮。

  劉協翻身下馬,雙手扶起張遼,笑道:「將軍多禮了。將軍既是我皇姊的夫婿,又是我皇兄的同窗。協奉詔來西域歷練,還請將軍多多指教。」

  張遼微微一笑。鬆了一口氣。劉協把身份擺得很低,沒有喧賓奪主的意思,看來他也清楚西域的權力構成。張遼已經接到了長公主的家信,知道把劉協安排到西域來,並不是劉辯的意思,而是長公主的建議。無非是要他保護劉協。避免劉協再有非份之想,激化和劉辯之間的矛盾。對他來說,如何把握這其中的分寸就非常重要,既不能委屈了劉協,又不能讓劉協失控。他最擔心的就是劉協認不清自己的身份。擺出陳留王的威風,現在聽到劉協這麼說,他知道自己白擔心了。

  兩人親親熱熱的說了一陣閒話,一起上馬進城。劉協隨口問起了西域的情況,張遼大致的匯報了一下。西域倒沒什麼重大的變故,目前還處在與西域各國互相溝通的階段。不過,蔥嶺以西,倒是出現了一些新狀況。一是和連等鮮卑人勢如破竹,已經攻佔了貴霜帝國的都城白沙瓦。貴霜帝國兵敗如山倒,現在已經退守南部,滅亡是必然的事。一是貴霜以西的安息帝國出現了內亂,伊斯塔赫爾城主帕帕克糾集三十餘城,與安息帝國的君主沃洛加西斯五世決裂,雙方正在調兵遣將,一場大戰迫在眉睫。

  「聽說,帕帕克之所以如此膽大,能糾集起這麼多的追隨者,似乎和一個什麼神使有關。那個神使很神秘,具有不可思議之神通……」

  「是個漢人吧?」劉協打斷了張遼的話。

  張遼一怔:「殿下說什麼?是漢人?」

  劉協笑了笑。「征西將軍,安息帝國還在貴霜帝國以西,至少兩年內不會與我大漢產生關聯,所以有關安息帝國的消息,並沒有轉告將軍。我們得到消息,那個所謂的神使很可能就是戲志才。」

  「戲志才?」張遼大吃一驚。他對戲志才並不陌生,但是他沒想到戲志才會跑到安息去了。他想了想,隨即意識到這不可能是偶然,與和連等人出現在貴霜帝國一樣,很可能是劉辯有意為之。可是他又不怎麼敢相信。和連等人是被劉辯打跑的,無路可去,只能西遷到貴霜帝國。戲志才卻是孤身一人,劉辯想要把他趕到安息帝國去,不可能一點動靜也沒有。

  「你覺得奇怪?」劉協笑笑。「我也覺得不可思議。可是,戲志才在安息是基本可以肯定的。不僅有他,還有天師道的盧夫人。」

  張遼微微頜首。劉協說得這麼肯定,自然有他的情報來源。這麼說來,劉辯計畫中的西征可不僅僅是現在意義上的西域了。他忽然靈光一現,明白了長公主的意思,不禁會心而笑。

  ……

  賈詡快步走進了建章台下的密室,打斷了劉辯的冥想。

  劉辯睜開眼睛,情緒不太高,怏怏的說道:「文和,又有什麼事?」

  「陛下這是怎麼了?」賈詡沒有說自己的事,先關心起劉辯的心情來。「陛下心事重重,莫非有什麼大事要發生?」

  劉辯沉吟片刻:「我感覺有些不對勁。」

  賈詡眉頭一挑,追問道:「哪兒不對勁?」

  劉辯看了他一眼,突然笑了。「首先你就不對勁,崇尚言不如默的賈令君今天這是怎麼了?」

  「陛下是不是感應到了天地元氣的擾動?是北方,還是西方?」

  「都有。」劉辯站了起來,背著手。在密室裡來回轉了兩圈。「北方和龍有關,我覺得龍似乎有些不安。這種感覺以前也有過,是因為戲志才被冰封在荒原上所致。現在,這種感覺又來了。我擔心,是不是戲志才又有突破,龍有所感應。這才有所不安。」

  賈詡撫著鬍鬚想了想,又道:「那西方呢?」

  「西方……應該是戲志才吧。」劉辯輕籲一口氣:「他可能在安息找到了什麼,實力變得更強大了。」

  「是兩個月前開始的麼?」賈詡說著,遞過來一張紙條。紙條一寸寬,兩尺長,捲曲在一起,看起來像是曾經卷在一起很長時間。劉辯接過來,展開一看,不禁哼了一聲。「果然是他。」

  「沒錯。」賈詡的臉上一點笑容也沒有。「陛下能感應到具體是什麼嗎?從他召集這麼多祭司來看,應該是排練陣法。只是神廟守護森嚴,我們的探子看不到具體的情況,所以……」

  劉辯眼神一閃:「怎麼,你擔心儒門將計就計?」

  賈詡沒有直接回答,轉而說道:「陳留王遠赴西域的消息傳出後,洛陽風言風語不小,臣總覺得。似乎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推波助瀾?」劉辯哈哈一笑:「他們如果都願意到西域去,我倒是求之不得。戲志才雖然實力很強。但是他並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連自己為什麼這麼強,他都未必清楚,又有什麼好怕的。」

  「既然如此,那龍為什麼不安?」

  劉辯收起了笑容,沒有再說什麼。他感受到了賈詡心裡強烈的擔心。他自己也有些不安起來。讓戲志才到西方去查找鳳系文明的起源,是他的決定,但是他把戲志才放了出去,就無法再直接控制他。戲志才遠在萬里之外,萬一有什麼異變。他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

  會不會弄巧成拙?他並不清楚。

  「陛下能以兩年時間平定大漢,戲志才為什麼不能在短時間內控制安息?」賈詡輕輕的吐了一口氣,眉心微蹙。「陛下,到了你們這樣的層次,什麼意外的事都有可能發生,可千萬大意不得啊。」

  「文和,你有什麼妙計?」

  「陛下,袁紹不過是釜底游魚,不值得陛下用心。陛下的眼光應該放得更長遠一些,比如貴霜,比如安息。搞明白傳國玉璽的秘密,才是當務之急。」

  「傳國玉璽!」劉辯苦笑一聲,搖搖頭:「這個秘密也許消失在歷史深處,再也沒有人搞得明白了。到目前為止,蔡琰查遍了所有的檔案,居然什麼有用的線索也沒有。我有時候甚至懷疑,傳國玉璽和和氏璧究竟是不是一件東西,又或者,傳國玉璽被摔過之後,已經殘破,再也無法找到其中的秘密。看來,要想有所發現,只剩下一個可能。」

  賈詡遲疑了片刻:「打開始皇陵?」

  劉辯微微頜首。「想來想去,似乎只有這麼一個辦法。漢代以後的典籍都被儒門修飾過,相關的信息已經被清理得非常乾淨。要想找到相關信息的本來面目,只有打開始皇陵一個辦法,也只有那裡可能保存著傳國玉璽的真正秘密。」

  賈詡眉頭緊皺:「可是……始皇陵裡有大量的機關,還有水銀製成的江河,普通人根本進不去。如果像廣漢古墓一樣全面發掘,又恐怕無法掩飾消息。」
wenguey 發表於 2015-4-7 19:59
神話三國 第460章 夢醒時分(大結局)

  深夜,劉辯擁被而臥,看著面前的傳國玉璽出神。

  皇后唐瑛脫了外衣,鑽進被中,摟在劉辯的腰,倚在他的胸前,巧笑道:「怎麼,能看出來花兒來嗎?」

  劉辯伸手將唐瑛攬住,撫摸著她光滑的背,無聲一笑:「就算能看出花兒來,還能比妳這朵花好看?」

  唐瑛皺皺鼻子,故意說道:「臣妾老了,就算是花也要落了,哪有那幾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誘人?」

  劉辯忍不住笑出聲來。他知道唐瑛雖然什麼都不說,但是對董白、蔡琰等人的得寵還是有想法的,特別是雖然年幼,卻已經展露出過人姿色的喬氏姐妹花,更給她帶來了不少壓力。如果她能生一個皇子,也許還能心安一點,偏偏不管她怎麼努力,肚皮都無動於衷,這讓她在沮喪的同時不免有些焦躁。

  「酸!」劉辯笑道:「堂堂皇后,和幾個還沒長成的孩子爭寵,妳覺得有趣嗎?」

  唐瑛提起被角,掩住自己的臉,不好意思的笑了一聲。過了片刻,她又問道:「今天這是怎麼了,盯著玉璽看了半天,睡覺了,還在看?」

  「不知道。」劉辯托起傳國玉璽,摸著那塊被摔破,又用黃金補起來的角。「可能是因為這個地方破損了,我一直想用意念探測一下,卻怎麼也溝通不起來……」

  「這可不是第一次破損。要說破損,製成玉璽的那一次破損才叫嚴重。」

  劉辯一愣,轉頭看著唐瑛。「妳說什麼?」隨即又明白了過來,立刻翻身坐起。唐瑛嚇了一跳,撐著床鋪,坐了起來。怔怔的說道:「陛下,你怎麼了,是不是臣妾說錯話了?」

  「沒事,沒事。」劉辯喜不自勝,俯身抱著唐瑛,狠狠的親了一口。「皇后。妳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妳等著,我馬上回來。」

  說完,他就快步走了出去。唐瑛茫然的眨眨眼睛,卻又竊喜不已。現在的劉辯與以前不同了,她能幫上的忙有限,能幫劉辯解決一個問題,哪怕是一個小問題,她也非常開心。更何況,從劉辯的神色來看。這絕對不是一個小問題。

  劉辯快步走出寢殿,讓人叫來了蔡琰。時間不長,蔡琰一溜小跑的趕了過來,氣喘吁吁的說道:「陛下,這麼晚了,召臣妾來……」一看劉辯衣衫不整的樣子,頓時臉色通紅。

  「阿琰,問妳一件事。」劉辯沒有注意到蔡琰的異樣。急急忙忙的問道:「妳所看過的典籍中,有沒有與和氏璧切割成傳國玉璽的信息?」

  蔡琰怔住了。思索片刻,連連搖頭。「沒有。」片刻之後,她再次肯定的說道:「一件也沒有。陛下,怎麼了?」

  「阿琰,妳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和氏璧是圓的,而且中間有孔。要切成傳國玉璽,需要經過什麼樣的手段?剩下的那些玉去哪兒了?和氏璧這麼貴重,總不會就這麼扔了吧。」

  蔡琰一下子明白了,眼睛頓時瞪得老大。「對啊,剩下的玉料……」

  「快去找。」劉辯揮了揮袖子。不假思索的說道:「把所有的資料重新梳理一遍,如果還不夠,把荀彧從洛陽叫來。」

  「唯!」蔡琰興沖沖的走了。

  劉辯又讓人叫來了賈詡。賈詡來得比較慢,他已經睡了,聽到劉辯的傳召,急急忙忙的趕來,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見劉辯精神抖擻的站在殿中,他才鬆了一口氣。

  劉辯把自己的猜想說了一遍,最後說道:「朕覺得這個秘密很可能還在秦始皇陵中,你準備一下,朕決定要往始皇陵裡走一遭。」

  賈詡想了想,躬身應喏。

  送走了賈詡,劉辯回到殿中,臉上依然喜氣不減。唐瑛還沒睡,正躺在被子裡,含羞帶怯的看著他。劉辯的心情不錯。一個困擾了他很久的問題,因為唐瑛的一句話豁然開朗,可謂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劉辯掀被上床,摟著唐瑛,笑嘻嘻的說道:「皇后,妳立了一大功,說吧,想討什麼賞?」

  「陛下,你知道臣妾最想要什麼。」

  「這個嘛……」劉辯轉了轉眼珠,壞笑道:「那得看妳的道行夠不夠了。」

  ……

  劉辯手持赤霄劍,站在一駕巨大的銅馬車前,眯起了眼睛。

  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蔡琰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信息,遠在洛陽的荀彧也對這個問題一無所知,只有賈詡進展順利,在關中找到了兩個盜墓世家,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在秦始皇陵上打了幾十個盜洞,終於找到了一條通往秦始皇陵地宮的路。

  說起來也是諷刺,這條路其實並不是從外面打進來的,而是從裡面挖出去的。

  挖這條路的人,就是那些被封死在地宮內的工匠,也不知道他們付出了怎樣的心血,居然在堅硬的青石上鑿出一個洞。不過,他們運氣不好,沒能逃出去,最後那個人就死在洞的盡頭,離地面只有三丈左右的地方。現在,劉辯又陰差陽錯的挖通了這條路,第一次走進了秦始皇陵的地宮,經歷了千辛萬苦,站在了這輛銅馬車前。

  他見過類似的銅馬車,不過沒有這麼大。前世的時候,在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出土文物中,他見過只有一半大小的銅馬車模型。與兵馬俑一樣,造型雖然是秦人的造型,工藝卻與華夏迥異。

  此刻,站在與真實馬車相同比例的銅馬車前,他更加震撼,彷彿那幾匹拉車的馬隨時都會發出嘶鳴,車上的人隨時都會開口說話,而那位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隨時會推開棺蓋,從棺廓中坐起來,發出威嚴的詔令。

  劉辯定了定神,跳上了銅馬車。

  銅馬車很結實,一動不動。

  車廂內,擺著一張寬大的憑几。憑几的前面,有一張同樣寬大的書案,厚重無比。在周圍無數夜明珠的照耀下,閃著黯淡的光。

  劉辯只看了一眼書案,就屏住了呼吸。他知道自己來對了。書案上擺著一個圓形的托盤,四片扇形玉珮靜靜的躺在上面。頭尾相連,中間留出一個方形缺口。

  劉辯鬆了一口氣,坐在憑几內,放鬆一下心情。憑几雖然是青銅所制,又冷又硬,但是打磨得很光滑,歷經千年,依然閃亮如新。

  他從懷裡拿出傳國玉璽,和那個方形空缺比了一下。笑了起來。這四片玉珮應該就是將和氏璧割成傳國玉璽時留下的餘料。只是他沒想到,和氏璧與普通的玉璧不同,中間居然是沒有孔的。

  劉辯拔出了赤霄劍,灌入真氣。赤霄劍發出紅光,照亮了案上的玉珮,也照亮了玉珮上的花紋。

  劉辯仔細看了半晌,皺起了眉頭。他本以為這四片玉珮會雕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類的四靈,卻沒想到四片玉珮上雖然雕刻了繁複的圖案。卻根本不是四靈,根本看不出是什麼東西。

  他遲疑了片刻。將傳國玉璽放在了四片玉珮中間。

  玉璽漸漸的亮了起來,彷彿有光芒從內部射出,照得玉璽通體透明。玉璽越來越亮,光暈在玉璽內轉動著,彷彿有了生命,想要突破玉璽的束縛。卻怎麼也無法成功。

  劉辯皺了皺眉,伸出手,握住了玉璽,想要將玉璽拿起來,換一個方向再試試。手剛碰到玉璽。指尖忽然一麻,體內的真氣洶湧而出,向玉璽傾洩而去。劉辯大吃一驚,想要鬆開手,卻發現根本無法動彈,玉璽內彷彿有一個無邊的黑洞,貪婪的吞噬著他的真氣,吞噬著他的身體。

  劉辯無助的看著這一切,眼中露出苦笑。

  突然間,一道光從玉璽射出,照在了左側的一片玉珮上。玉珮亮了起來,上面的花紋也跟著流轉起來,一條曲線躍出了玉珮,在空中慢慢的轉動,彷彿是一頭巨龍在大海中暢遊。

  劉辯不知不覺的轉動著眼睛,盯著巨龍。

  巨龍上方的空中也亮了起來,化作淺淺的綠色,圍繞著巨龍不停的晃動。接著,這些光慢慢的聚攏起來,聚成一束明亮的光,注入巨龍的身體內。巨龍接受了這些光,卻沒有變亮,反而越來越黑,越來越黑,漸漸的消失在空氣中。

  劉辯看著巨龍消失的地方。恍惚間,他有一種感覺,彷彿再一次來到了冰天雪天的玄冥海,飄浮在無邊無際的海水中,與巨龍近在咫尺。他雖然看不到巨龍,卻能感受到巨龍。他感受到了巨龍的悸動,感受到了巨龍的不安,感受到了巨龍的希冀。

  上方的綠光還在源源不斷的湧入,而且越來越強,越來越亮。巨龍的身體卻越來越暗,越來越虛幻,彷彿要融化在海水中一般。

  時間彷彿停滯了。劉辯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那團虛幻,意識一片空靈。

  不知過了多久,那團虛影突然動了起來,慢慢的向頭頂的綠光迎去。在綠光的照耀下,劉辯再次看到了巨龍的身影。此時此刻,他彷彿與巨龍合而為一,他就是龍,龍就是他。剎那間,一聲巨響,他躍出水面,搖頭擺尾,遨遊天際,俯瞰大地。

  他看到了冰原,看到了驚惶奔逃的北極熊,看到了潛入大海深處的逆戟鯨,看到了笨拙的海豹滑入冰窟窿,消失在漆黑的海水中。

  他抬起頭,極目遠眺。

  他看到了一望無際的大海,看到了綿延千里的海岸線,看到了皚皚的雪原,看到了蒼茫的大山。越過大山,他看到了一片熟悉的土地。

  冀州。

  他看到了袁紹的戰旗。袁紹被圍在中央,化作一頭鸞鳳,正發出悲哀的鳴叫。一頭應龍、一頭蛟龍從南咆哮而來,一匹白馬奮蹄從北方殺來,風馳電掣,將鸞鳳圍在中央。鸞鳳遭到圍攻,雖然極力掙扎,卻還是無法應付,只得倉惶而逃。它向西南方面逃去,卻被一頭巨象攔住了去路。巨象長鼻一甩,將鸞鳳擊落塵埃。應龍、蛟龍和白馬趕到,一齊撲上,瞬間將鸞鳳撕成碎片。

  捷報傳進長安,唐瑛抱著幼子坐在御座之上。靜靜的聽著大臣們朝議,太傅皇甫嵩、司徒楊彪坐在左側,長公主和賈詡坐在右側,莊嚴肅穆。

  劉辯又向南飛去。他看到一片黃色散佈在綠色的大地上,無數大旗迎風飄揚。在大旗的引領下,黃色不斷的向南擴散。一直擴散到大海之濱,又沿著長長的海岸線繼續向前。

  劉辯又掉頭西顧。他看到了白雪皚皚的崑崙山,他看到了橫亙在草原與沙漠之間的天山,他看到了散佈在沙漠中的西域諸國。他看到劉協騎在一匹戰馬上,傲然四顧,駁獸就在劉協的身邊,卻有些臃腫,有些懶散。

  繼續向前,越過蔥嶺。他看到張遼手持霸王戟,縱馬衝鋒,在他的兩側,數支大軍正在衝殺,有奔騰的巨狼,有展翅高飛的青鳳,有快如閃電,狀如黑豹的猛獸。在他們的面前。鮮卑人倉惶逃竄,屍橫遍野。

  掠過鮮卑人的頭頂。劉辯繼續向前,他看到了一個嚴整的騎兵方陣,所有的騎士都披著閃亮的鎖子甲,手持長矛、彎刀,在方陣的中央,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戲志才。

  戲志才彷彿感受到了什麼。抬起頭,看了一眼,突然發出一聲長嘯,從馬背上一躍而起,化作一頭渾身是火的畢方怪鳥。翅膀捲著一口長刀,惡狠狠的向他劈來。劉辯感受到他的殺氣,不敢怠慢,兩人戰在一處。他們從天空打到地上,再由地上打到天空。天地間電閃雷鳴,狂風呼嘯,暴雨如注。

  突然之間,一切歸於平靜,劉辯發現自己再次置身於幽深冷寂的玄冥之海。戲志才不見了,騎兵方陣不見了,鮮卑人不見了,連張遼他們也不見了。

  天地間一片死寂。

  劉辯的內心也是一片死寂。

  不知過了多少,他突然發現自己手中多了一顆卵。他很驚訝,覺得這顆卵似曾相識,似乎是那顆龍卵,又似乎不是。就在他翻來覆去的查看時,卵忽然亮了起來,透著刺眼的紅光,瞬間照亮了天地,照得世間萬物纖毫畢現。

  劉辯飛了起來,再次躍出海面。他擺動身體,卻發現身體有些異樣。他低頭一看,卻發現自己身上沒有龍鱗,卻長滿了羽毛。他沒有龍爪,卻有兩隻巨大的翅膀,能將整個大地都遮蓋住的翅膀。玄冥海在他身下沸騰,巨大的冰山被吹得搖搖晃晃,彷彿是一顆浮萍。海水湧上了岸,席捲數千公里的海岸,大地一片汪洋。

  他大吃一驚,連忙振翅高飛。狂風大作,大地在他腳下越來越小,越來越小,漸漸的變成了一個藍色的星球,彷彿他一伸手就能握在手中。他愕然的看著這一切,抬起頭,卻發現天空漆黑一片,連一顆星星都沒有。太陽孤零零的掛在遠處的天空,噴射出一道道刺眼的日冕,將無數的能量拋入太空,拋向地球。

  日冕被地球的磁場偏轉,在兩極處形成極光,像漏斗又像王冠一樣的極光。在極光的下面,有一片寂靜的大海,有無數冰山漂浮在其中。在幽深的大海深處,一個黑影若隱若現。

  劉辯一愣,再次看向自己的身體。一個問題浮現在腦海中。

  「那個黑影是龍嗎。?如果是龍,那我又是誰?我在哪裡?」

  「你是十三號劉辯,現在在時光機裡!」一個聲音突然響起,打斷了他的思緒。劉辯定睛一看,一張熟悉的小圓臉,一雙含淚帶笑的眼睛。

  「哦,是妳啊……」

  「好啦,別磨蹭啦,快下來。」一個穿著白大褂,滿頭銀髮的老者走了過來,沒好氣的將劉辯拉開。「時光機壞了,試驗失敗了,趕緊下來吧!」

  劉辯愕然:「你說什麼,時光機……壞了?」

  老者長嘆一聲。「是啊,壞了,運氣真是差啊。」

  「可是我……」

  沒等劉辯說完,小圓臉撲了上來,堵住了他的嘴唇,一抹狡黠的眼神從她眼中一閃而過。

  一隻全身漆黑,唯獨背部一條白線的小獸從小圓臉的口袋裡鑽了出來,蹲在小圓臉的肩頭,瞪著兩顆大眼睛,不解的看著劉辯。

  (全書完)

  後記

  很遺憾,只能以這種方式作為結尾。

  老莊是想把這個故事好好寫完的——現在這個肯定不算——哪怕辛苦一點。可是後來發現,作為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其實已經寫崩了。沒有了對手的故事,不可能是一個好看的故事,無敵的劉辯除了坐而論道,好像也沒什麼事可幹。

  所以,老莊只好讓他夢醒了。

  這個故事的失敗,在於倉促。一個突如其來的創意,沒有經過周密的設計,最後寫崩了,對於老莊來說,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早點結束,對老莊來說是個解脫,可以騰出時間和精力,好好碼新書,希望能將新書碼得好看一點,避免再犯這種低級錯誤。

  請見諒。

  最後,希望得到諸位一如既往的支持。

  ...
wenguey 發表於 2015-4-9 10:01
後記

  呃,上次那個後記檢討不夠深入,重寫一個。

  首先,老莊承認,這次玩脫了。

  網文十年,發生了很多變化,這是眾所周知的,不創新,是等死,創新是找死,這是擺在很多作者面前的兩難選擇。老莊選擇找死,也摔了不少跟頭,卻一直沒有放棄。

  這本書的創意,原本是想融合歷史與玄幻,摸索一條新路。總的來說,在創意方面,還是成功的,龍與鳳的體系雖說扯,但是能自圓其說,扯得還像那麼回事。雖然有一些讀者對華夏文明來自西夷的說法不能接受,但總體來說,大部分讀者對這個體系還算能接受。

  但是這本書的成績並不好。

  老莊仔細考慮了一下,覺得有兩個問題:

  一是文風衝突,長期寫歷史形成的寫作慣性主流玄幻文有很大距離,未能達到吸引玄幻讀者的目的。歷史隱秘的成份偏多,即使是喜歡歷史的讀者,也未必能體會到趣味。本想左右逢源,最後變成了裡外不是人,成績大受影響,只剩下老莊自己自鳴得意,孤芳自賞。

  二是準備不充分,前期的設定不周密,特別是升級體系不清楚,沒能控制好節奏,以致於主角的實力過於強大。無敵的主角,必然帶來一個失敗的故事。當主角只能坐而論道的時候,這個故事已經成了雞肋,就算是老莊還有興趣掰下去,也沒幾個讀者願意奉陪了。

  基於這兩個原因,老莊只好忍痛割愛,無恥的爛尾了。

  爛尾了,自然會有人罵,老莊自作自受,不怨天尤人。不過,老莊奇怪的是,真正全程訂閱的讀者大多比較大度,最多和老莊抱怨兩句老莊你這次人品不堅挺之類,罵得凶的卻是看盜版的,或者說一大半是看盜版,粉絲值不足學徒的。你們罵得就有點虧心了。如果你們不是看盜版,而是正版訂閱,訂閱不是這麼差,老莊會爛尾麼?爛尾最受傷的不是讀者,而是作者,不是迫不得已,沒有哪個作者願意這麼做。

  做人多少有點底線,好不?

  最後解釋一下最後一章,因為有讀者說看不懂。這一章是在老莊無名煩躁的情況下突然冒出來的,其實是剩餘情節的大綱,基於當時的情緒,可能說得不是很清楚,在這裡解釋一下。

  在老莊的構想體系中,龍鳳文明本是一體,不同層次的表現罷了,具體的表象就是鯤鵬之變,也就是龍化為鳳,水化為火,與易經裡的既濟卦契合。

  在故事情節上,即指劉辯統一中原後,戲志才引領薩珊帝國興起(看到阿爾達希爾,是不是有些眼熟?),並統兵東侵,擊敗西進的劉協等人,劉辯西征,於貴霜帝國——中亞地區決一雌雄,龍文明與鳳文明第一次碰撞。

  傳國玉璽指的就是整個文明的結晶,就像是傳說中的經櫃一樣,四個玉珮,寓意著四維,當然也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體,當然也就是時光機。不過,因為傳國玉璽被摔過,缺了一角,所以劉辯回到的時空並不完全是原來的那個時空,貂蟬的本命獸也跟著劉辯穿越了時空,當然,小圓臉也不是原來的那個小圓臉了,所以接下來,完全是一段新的故事,而不是回到了原點。

  傳國玉璽的想法,這次沒能鋪開來寫,實在有些遺憾。等有時間,老莊換個方式,再寫個懸疑類的短篇,供大夥兒消遣一番。

  好吧,就說這麼多,最後向支持老莊的所有讀者表示真誠的歉意。有情後補,老莊會繼續努力碼字,也希望諸位繼續支持。至於那些看盜版還罵娘的,老莊沒空搭理你,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

  最後,請有興趣的讀者移步新書:《全能國師》,嗯,剛改的名字。雖然這次向玄幻走得更遠了些,但依然有老莊的鮮明烙印,相信是一個好故事,著重於故事而不介意類型的書友可以一觀。

本帖最後由 wenguey 於 2015-4-10 09:20 編輯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3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