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江山戰圖 作者:高月 (已完成)

 
邱水躍 2015-7-27 19:09:4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250 2476818
邱水躍 發表於 2017-1-4 09:45
第1140章 雪後巡視

    十年來罕見暴風雪同樣襲擊了中都,當肆虐了三天三夜的暴雪停止後,整個河北都變成了茫茫的冰雪世界,蓬鬆且厚厚的大雪如白色錦緞一般鋪滿了原野、麥田、官道、山巒和城池。

    道路已完全消失,結了冰的一條條河床依稀還有一點輪廓,它便成了最好的道路,馬拉著雪橇在河床上賓士,兩岸是一棵棵晶瑩剔透的玉樹瓊枝,天地蒼茫、格外壯麗多姿。

    雖然大周帝國已經建國近半年,但中都的民眾依舊還沉浸在帝國建立的喜悅之中,新年將至,更給這種喜悅抹上了重重的歡慶色彩,中都的人們得到了太多的喜報,乃至於奪取並州的消息傳來後,在中都並沒有激起太大的波瀾,直到米價應聲跌到斗米七十文,各家酒肆紛紛推出只要半價的慶功酒宴,中都民眾才開始歡慶並州的回歸,全城到處響起爆竹聲,仿佛新年提前一個月到來。

    中都的新鄴大道的積雪已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儘管兩邊的行道樹上還積著厚厚的白雪,但青磚鋪成的地面上已經看不見積雪了,烏黑的積雪堆積在兩邊建築的牆角,人來車往,使地面變得濕漉漉的。

    被行道樹遮擋住的中道上,數百名侍衛騎兵正護衛著一輛由十二匹金鞍白馬拉拽的玉輅安車向南城門方向緩緩而行,車頂上立著一頂黃羅傘蓋,標誌著這是天子的車駕。

    張鉉登基已經有半年了,他漸漸習慣了帝王的身份,中都百官民眾也習慣了天子低調而簡樸的出行,對皇帝陛下的車駕出行已經見怪不怪,但還是有不少民眾躬身長揖,給天子的車駕行禮。

    張鉉目光沉靜地注視著街道上熱鬧的情形,今天他特地出宮視察城外的交通,這場暴雪著實令他擔憂貧寒人家的草屋能否支撐得住大雪重壓。

    尤其當宮中的採蓮亭昨天被大雪壓塌後,他心中更加擔憂這場暴雪帶來的災害。

    這場大雪來得太早太突然,深秋的連續降雨剛剛結束,天空還沒有晴朗幾天,暴風雪便鋪天蓋地襲來,比往年的初雪早了半個月,而且一來便是氣勢洶洶的暴雪。

    “陛下!”

    侍衛的稟報聲打斷了張鉉的思路,“什麼事?”張鉉問道。

    “劉使君他們來了。”

    “停車吧!”

    馬車緩緩停下,幾名官員翻身下馬,快步走上前,為首官員叫做王晉源,他原本是上黨郡太守,年初調入中都出任京兆尹,後面還跟著幾名官員,包括中都所在魏縣縣令和鄴縣縣令。

    王晉源走到馬車前躬身施禮,“微臣參見陛下!”

    張鉉在馬車內問道:“城內房屋坍塌了多少?傷亡幾何?”

    “啟稟陛下,到今天上午為止,中都城內的房屋坍塌了八十七間,死了十三人,傷四十五人,死者已經安葬,傷者正在救治,倒塌人家都暫時安置在驛館內,目前中都基本上沒有引發雪災恐慌。”

    張鉉心中稍安,這個損失不算大,比他擔心的要好得多,他便點點頭道:“朕想去南城門處看看,一起去吧!”

    眾人行禮,紛紛上了馬,跟隨在車駕後面向南城門而去。

    南城門是中都的主城門,又叫做寶鼎門,城樓高大,氣勢恢宏,主門正對中道,平時不開啟,只有天子或者軍隊進出城時才會開啟,行人的普通官員都是從兩邊的側門進出。

    此時南城門內外熱鬧異常,賣蔬菜瓜果,賣木炭薪柴,賣羊肉鹿肉的小攤沿著城牆擺滿了長長一串,大大小小的攤販足有數百家之多,數萬民眾從中都城內的各處湧來,將每個攤販都圍得水泄不通,叫駡聲、討價還價聲,南門兩側變得格外的喧囂熱鬧。

    這時,張鉉已經從甕城內上了城牆,他站在女牆邊向下探望,王晉源在一旁笑著介紹:“我們原以為交通斷絕,中都民眾買菜會出現困難,卻沒有想得雪橇成了便利的交通工具,每天上午都有上千輛雪橇從四面八方而來,帶來了大量的蔬菜瓜果和肉食野味,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都城的食物緊張,不過也多虧要到新年,家家戶戶事先都儲存了很多物品,才沒有引發恐慌。”

    停一下,王晉源又補充道:“主要是這場暴風雪來得太突然,事先一點徵兆都沒有,大家都措手不及。”

    這時,張鉉又問道:“你剛才說,是雪橇作為交通工具,現在能分辨出道路嗎?”

    王晉源連忙搖頭,“回稟陛下,道路還不行,主要是利用河道,河道能分辨出來。”

    張鉉離開女牆,來到外牆垛口旁,探身向外張望,只見城外完全是白茫茫一片,一望無際的白雪覆蓋著大地,連樹木也變成了銀白色,和大地融為一體。

    不過張鉉還是看見了河床車道,只見十幾匹拉拽著雪橇在雪地裡奔跑,拖出了一條長長的黑色軌跡,這條軌跡正是南城外的安省河床,很明顯地在大地上凹現出來。

    這時,張鉉又看見遠處十幾里外的一座小村莊,他的目力極好,隱隱可以看見幾個黑點在雪地上行走,村莊應該就緊靠官道,這些村民還是可以辨別出官道的路基。

    張鉉當即令道:“速去把羅士信找來見朕!”

    不多時,穿著一身盔甲的羅士信匆匆跑上了城頭,他今天正好當值,正帶領士兵巡防中都城內治安,聽到天子宣召,他急忙趕來。

    “微臣羅士信參見皇帝陛下!”羅士信單膝跪下行禮道。

    張鉉微微笑道:“聽說你在軍營內抱怨朕偏心,沒有讓你去並州作戰,有這回事嗎?”

    羅士信嚇了一大跳,心中大罵出賣他的手下,他惶恐道:“微臣不敢抱怨陛下,只是悶在中都,心中實在渴盼出征。”

    “想打仗當然要有機會才行,之前你們軍隊攻打荊州、南襄之時,尉遲恭也只能安安靜靜待在上黨郡,現在輪到他們了,不很正常嗎?”

    “微臣知錯!”羅士信滿臉羞愧道。

    張鉉便不再提這件事,笑了笑又道:“你們不是沒有事情做嗎?現在朕就找一件事給你做。”

    說到這,張鉉一指城外遠處幾個小黑點,此時幾個小黑點已經走近了,看得出是幾個騎著騾驢的農民。

    “你看見那幾個騎著騾子的農夫了嗎?”

    羅士信點點頭,“微臣看見了。”

    “幾個農民也能沿著官道過來,說明官道還是可以分辨,你可率軍隊出城,把所有的官道都分辨出來,辦法很簡單,用木棍塗上朱漆,一頭削尖插在官道兩旁,每隔三十步插一根,具體方案你可以和工部以及京兆府的官員商議,朕已經給李尚書說過了,總之就是一句話,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交通。”

    “微臣明白了,但不知需要標識的範圍是多少?”

    張鉉想了想道:“先把京兆府做好,成功後向各郡推廣。”

    京兆府就是從前的魏郡,張鉉又對王晉源道:“你們也一起配合羅將軍吧!朕希望兩天之內恢復京兆地區的交通。”

    “微臣遵旨!”

    旁邊羅士信心中盤算一下,如果只是京兆府,工程量就小了很多,大概需要動用一萬軍隊,用兩天時間就可以完成了,他立刻躬身道:“微臣立刻就去做。”

    羅士信行一禮退下,王晉源也連忙行禮告辭,帶著官員和羅士信一起下城了。

    張鉉早就看到一名侍衛似乎有事要向自己稟報,待羅士信等人離去,他便問道:“有什麼事?”

    侍衛已等候多時,他連忙上前對張鉉低聲稟報了幾句,張鉉點了點頭,吩咐左右,“回宮!”

邱水躍 發表於 2017-1-4 17:17
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

    張鉉登基後,他的御書房依然放在天閣,但軍機台成立後不久,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官房則遷出了天閣,搬到御史台對面的軍機台新官署內,整座天閣便成了天子的御書房,張鉉則搬到了二樓,省去大臣們爬樓彙報的艱難。

    一樓的參議房內,房玄齡正站著並州沙盤前沉思不語,這時,身後傳來腳步聲,有侍衛低聲道:“房長史,陛下來了。”

    房玄齡驚覺,一回頭,只見天子張鉉快步走了進來,房玄齡連忙上前躬身行禮,“微臣參見陛下!”

    張鉉擺擺手,走上前問道:“尉遲恭他們情況如何了?”

    “啟稟陛下,尉遲將軍的軍隊目前駐紮介休縣,那裡有大量的糧食等物資,足夠他們度過冬天。”

    “另一支軍隊呢?”

    張鉉關心的是另一支在太原城外牽制唐軍的一萬人,暴風雪來襲後,他們便和這支由虎賁郎將趙亮率領的軍隊失去了聯繫,著實令人擔憂,“有他們的消息嗎?”

    “回稟陛下,我們已經得到消息,這支軍隊目前退駐在太原郡壽陽縣,那裡是尉遲將軍的臨時後勤地,糧草物資應該也很充足,陛下不用擔心。”

    張鉉立刻在沙盤上找到了壽陽縣,在太原城以東約一百五十里,也就是當暴風雪來襲,他們急行軍百里才退到壽陽縣,可以想像他們在暴風雪中的艱難跋涉。

    不過這個消息還是讓張鉉一顆懸在空中的心放下了,張鉉雖然已登基為帝,但很多習慣他一時改變不了,比如他依舊把自己視為軍隊主帥,當然,這也無可厚非,天子本身就是軍隊的最高統帥,只是參與度強弱區別。

    進攻唐朝的大策略基本上都是由張鉉主導制定,包括這次進攻並州,三路出擊的大戰略就是由他決定,房玄齡則進行細節上的完善。

    沉思片刻,張鉉又問道:“河東郡的情況如何?”

    “天降大雪,關中也寸步難行,河東郡更不用說,目前唐軍沒有任何動靜。”

    在張鉉的三線出擊中,北線太原和中線雀鼠谷他都不擔心,關鍵是南線的河東郡,由於直接威脅到關中的安全,李淵必然不會甘心失去,別的地方他可以不要,但河東郡他一定會想著再奪回來,所以對於周王朝而言,如何將主要唐軍引到並州來作戰,就是下一步他們要考慮的問題了。

    事實上,在張鉉的大戰略中,並州其實只是一個誘餌,把數量有限的唐軍吸引到並州來,才是他們這次並州戰役的真正目的,包括韋雲起出使長安,就是為了引發這次並州戰役,可惜天降大雪,影響了周王朝的戰略實施。

    想到這,張鉉問道:“軍師來找朕有什麼事?”

    “微臣確實有事,封德彝今天一早找到微臣,提出了一個和解建議。”

    封德彝是唐王朝長駐中都使者,負責溝通兩國之出現間的分歧,與此對應的是,周朝禮部侍郎溫彥博也長駐長安。

    張鉉淡淡笑了起來,“唐軍是想退出太原嗎?”

    “現在大雪封鎖了呂梁山和雀鼠谷,他們就是想撤退也辦不到,不過是想表示個姿態罷了,要撤退也只能等到明年開春,只到了那時候,估計他們又有想法了。”

    “既然如此,你就告訴封德彝,現在我們暫時不會攻打太原,等過了年再談此事,如果那時候他還願意談,那我們就坐下來好好協商如何讓唐軍退出太原。”

    “微臣明白了,這就去和封德彝協商此事。”

    房玄齡剛要退下去,這時,張鉉又想起一事,便叫住了他,“軍師稍等!”

    “殿下還有什麼事嗎?”

    “軍師知道蘇相國上書告老退仕一事嗎?”

    “微臣聽說了。”

    張鉉沉吟一下道:“蘇相國畢竟已年過八旬,朕想讓他和裴閣老一樣改任閒職,但不管他是退仕還是改任閒職,相位都空出來了,朕考慮讓軍師入相,軍師可有意願。”

    房玄齡苦笑一聲道:“微臣沒有在地方郡縣任過職,恐怕不能服眾。”

    “這個問題不大,那只是慣例,並不是律例規矩,沒有當過太守直接出任相國的大臣多得是,蕭何、陳平也沒有聽說出任過什麼太守,軍師不用太謙虛了。”

    “這個讓微臣考慮一下吧!”

    張鉉點點頭,“三天後務必給我答覆!”

    “微臣明白!”房玄齡行了一禮,便退了下去。

    張鉉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這半年來他一直在考慮改組紫微閣相國,但一時沒有機會,現在蘇威主動提出告老退仕,機會便來了,在目前的七相中,張鉉確實對幾個相國不太滿意,一個是禮部尚書陳棱,當初答應他為相主要是為了收復江都,但事實證明,陳棱當相國的能力不足,他還是更適合統兵,再一人便是兵部尚書李景,李景和蘇威一樣,年事已高,精力和體力都難以承受相國的重任,至於蘇威,確實年紀太大,張鉉也不忍再繼續留任他。

    就在這時,有侍衛在門口稟報,“陛下,蘇相國求見!”

    正好想到蘇威,蘇威就來了,張鉉笑道:“快快請蘇相國進來!”

    張鉉準備讓房玄齡接替蘇威入相,絕非是張鉉對蘇威不滿,恰恰相反,如果有可能,他希望蘇威能再做十年,作為相國,最重要是縮小並彌補君臣的分歧,就像一隻夾子,將君臣緊緊聯結在一起,使得君臣齊心合力,推動帝國的發展,在這一點蘇威做得非常出色,善於妥協,卻又能堅持原則,使張鉉非常信賴他,也尊敬他。

    不多時,蘇威不慌不忙走進了御書房,他上前躬身行禮,“老臣參見陛下!”

    “相國免禮平身,請坐!”

    一名宮女在火盆旁替蘇威鋪上了軟軟的坐墊,蘇威坐了下來,張鉉也在他對面坐下,蘇威苦笑一聲,“居然和陛下平起平坐,老臣實在難以安坐。”

    張鉉微微一笑,“對朕的尊重放在心中就行了,大周帝國的君臣禮儀就交給朕的兒孫們慢慢去完善吧!”

    “陛下說得對,心中的尊重比禮儀上的尊重更值得珍視。”

    這時,兩名宮女給他們上了茶,蘇威喝了一口熱茶笑道:“我聽工部李尚書說,陛下今天一早去城外巡哨交通,已經出兵疏導官道,是打算在官道上鏟雪嗎?”

    張鉉笑著搖搖頭,“官道鏟雪的工程量太大,不現實,朕只是讓軍隊把官道標識出來,便可以騎畜力在官道上行走了,比單純依靠雪橇要方便很多。”

    “我說不可能鏟雪,但其他幾個相國卻堅持說要把主官道的雪鏟掉,說工程量不大,動員一萬民夫,只用一天的時間就可以鏟乾淨了。”

    張鉉笑了笑道:“可能是朕事先沒有和紫微閣溝通這件事,其實把主官道上的雪鏟掉不是不可以,京兆地區可以動用軍隊,但地方各郡恐怕需要動用大量民夫,朕不想為此事擾民。”

    “陛下,這不是擾民的問題,恢復交通對所有人都有好處,誰過年不出去串串門,探探親之類,只要京兆府帶頭動員全民參與鏟雪,然後下發給各郡官府,相信大家都會積極動員起來,在雪災面前,大家齊心合力抗擊災害,陛下,這可是凝聚民心的一次機會啊!

    張鉉點了點頭,他今天只是臨時起意,倒沒有想這麼深遠,不過蘇威說得有道理,這確實是凝聚民心的一次機會。

    張鉉便笑道:“這樣吧!軍隊還是去標識出官道,但在主官道上鏟雪的事情也要做,這件事就由紫微閣牽頭,全民動員,百官都要參加,朕也要參加,然後下發各郡效仿,儘量在新年到來前將主官道的雪鏟掉,但這不是強制,不記入官員考評,這點需要明確下來。”

    蘇威十分欣慰聖上的從善如流,並不固執己見,他贊許道:“陛下乃開明之君也!”

    張鉉呵呵一笑,“相國過獎了,還有別的事嗎?”

    “另外就是陛下有意開武舉一事,微臣想提個建議。”

    開武舉是張鉉的今年的科舉創舉,他是效仿楊廣的天下英雄會,選拔天下英雄,主要是為軍隊輸送人才,同時給眾多中低級將領們一次機會,時間幾乎就和科舉同步,放在二月初舉行。

    “相國有什麼好的建議,請直言!”

    “陛下,武舉時間最好比科舉晚一點,據微臣所知,很多士子皆文武雙全,如果當科舉結束後,我們再給有意參加武舉的士子一個機會,這樣,或許能選出不少文武雙全的儒將,陛下覺得呢?”

    張鉉連連點頭,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他當場便採納了,“這個方案很好,朕同意,煩請相國協調兵部和禮部拿出一個具體方案,朕批准後就可以執行。”

邱水躍 發表於 2017-1-5 09:28
第1142章 天閣議政(下)

    張鉉拾起火鉗夾了幾塊炭放入火盆,他放下火鉗沉思片刻,這才緩緩道:“關於蘇公請辭相國一事,朕考慮了很久,朕可以接受蘇公的請辭,不過希望蘇公能繼續留在朝廷,擔任太師一職,可以在府中靜養,如有興趣也可以參與國事,這個要求蘇公能答應嗎?“

    蘇威已年近八旬,體力和精力確實很難再承受繁重的宰相事務,之前是因為張鉉遲遲沒有登基,他一直在堅持,現在張鉉終於登基稱帝,他也完成了自己的心願,請辭退仕便提到日程上,蘇威當然明白聖上的建議,實際上就是和裴矩一樣,在朝廷繼續掛名留任,裴矩掛的是太尉之職,自己出任太師,地位崇高,倒也讓他心中歡喜。

    蘇威欣然笑道:“其實在朝廷中做了一輩子,早已習慣了朝廷各種事務,讓老臣閑下來無所事事,還確實不習慣,老臣願意接受陛下的安排,還望每天能看看朝廷簡報,瞭解朝廷動向,老臣就心滿意足了。”

    張鉉笑道:“這個要求不高,朕考慮讓秘書監專門製作兩份簡報,一份是旬報,下發到地方,給太守縣令們瞭解朝廷大事,一份是日報,是專門給三品以上重臣們閱讀,如果蘇公發現朕的決策有不當之處,歡迎及時指出來。”

    “陛下這個方案很好,其實當年前朝文帝也曾有這種想法,但發行旬報需要建驛亭,因為驛亭建設開支太大,所以旬報便遲遲沒有推行,不過提到驛亭之事,老臣倒是希望陛下能改革驛亭建設,讓驛亭有利可圖,而不是成為朝廷的負擔。”

    “相國具體說說看。”張鉉饒有興致地問道。

    蘇威捋鬚笑道:“辦法很簡單,把驛亭改為邸店,交給當地富戶來經營,可以經營餐館客棧,同時可以租賃騾馬,再賣一些日常用品,當然,官衙的事情也要做,傳遞文書,置換驛馬,官員差旅住宿等等,另外把官員的差旅住宿吃飯由無償改為有償,由朝廷發放補貼,這樣一來,天下近兩千個邸店不僅不用耗費朝廷的錢糧,還解決了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文書傳遞,陛下覺得這個方案如何?”

    張鉉沒有表態,只是笑了笑問道:“這個方案既然可以減輕朝廷負擔,那為什麼當年文帝沒有採用?”

    蘇威苦笑一聲說:“文帝絕對不允許官辦私營,寧可驛亭不足,也不准民間染指,這個方案便擱置了,如果陛下能接受,老臣倒覺得可行。”

    張鉉淡淡一笑道:“我做事情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凡事要講究分寸,不能走極端,一味的禁錮限制固然不可取,但如果全面放開,不加以限制也同樣是得不償失,關鍵是要把握這個度。”

    蘇威感覺到張鉉並不是很贊成自己的方案,便試探著問道:“那陛下覺得這個驛站的度應該怎麼把握才好?”

    張鉉笑道:“驛館民辦不是不行,但朕覺得應該一分為二看,比如像虎牢關、函谷關這種戰略要地以及中都、洛陽、江都這種重鎮的驛亭就必須堅持官辦,而一般地方就可以放開了,不過我的態度最好還是由官府來辦,只要允許官府要有利可圖便可以了,相國應該明白我的意思吧!”

    蘇威低低歎了口氣道:“微臣怎麼會不懂呢?水至清則無魚,不給地方官員開闢點收入來源,他手下的幕僚賓客又怎麼養活?他只會在別處做手腳,一定會苦了底層百姓,有些收入不如放在明面上,比如邸店收入,官田田租收入等等,這些收入就作為官衙的收入,用來支付官衙日常開支,補充朝廷撥付的不足,微臣明白地方官府的不易,很多時候,官衙有了錢才好辦事啊!”

    張鉉負手來回踱步,蘇威所說的其實就是一個治理天下的根本問題,官員的貪污腐敗,這個問題自古就難以避免,很多腐敗也並非官員的本意。

    比如,朝廷只管縣令、縣丞、縣尉和主簿四名官員的俸祿,那下面辦事的吏,諸如六曹、捕頭、書吏、獄頭等等吏員的支出又該怎麼辦?只能讓縣令自己解決,無非就是用公廨田的收入,如果收不抵支呢?朝廷就不管了,這實際上就是朝廷在制度上默許了官員撈錢補支。

    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希望地方官員能清廉無私,為民辦事,但實際上很難辦到,一是朝廷控制力不到,其次也是制度上的必然,如果真的將地方官府的官員和數量龐大的吏員也一併由朝廷來供養,朝廷很難負擔得起,說到底,還是因為農業經濟不發達,朝廷的稅賦無法支撐一個龐大帝國的軍隊和行政開支。

    所以自古以來大帝國的支撐和維持要麼是靠不斷地對外軍事掠奪,諸如西方的帝國,要麼是靠內耗,剝削民眾,比如唐朝的府兵制,變相讓民眾負擔了軍費,一旦府兵制的基礎均田制被破壞,府兵制就名存實亡了,一旦朝廷難以承擔龐大的軍費開支,帝國的衰敗和崩潰就不可避免。

    雖然朝廷在制度上默許官員營私貪腐,但有矛就必須有盾,不能一味地放縱官員貪墨,竭澤而漁,那樣帝國很快就會滅亡,所以必須要進行監督和約束。

    學會放水養魚才是長久之道,那怎麼做才能張弛有道?放多少水,養多少魚,怎麼養,怎麼捕,這些都是極為深奧的學問,東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便在於此,把握不好這個度的王朝往往就會走向滅亡。

    目前大周帝國依舊執行隋王朝的法律,但社會在發展,各種規章制度也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不斷進行修改完善,像蘇威提出的這個驛亭改邸店的建議,實際上是有利於交通,有利於商業發展。

    像隋文帝那樣堅決拒絕固然不可取,可如果交給官員,成為他們的私人財產張鉉也同樣不允許,但如果交給地方官府,由地方官府經營,用它的收入來彌補官府支出不足,倒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

    想到這,張鉉便緩緩道:“官辦私營不可取,但官辦官營,收入歸地方官府,這個方案朕可以接受,也不用立刻在天下各郡實施,先找幾個郡為試點,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可盈利方案,然後再向各郡推廣。”

    “老臣明白了,老臣回去和紫微閣相國商議一下,拿出一個方案後提請陛下批准。”

    自從大周帝國建立後,目前的中都城就稍顯得狹小,向外擴城的呼籲不斷在朝野中提出,尤其紫微宮太小,顯得十分寒酸,完全不符合天下皇都的氣度,這已經不是節儉的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官員的朝政,是迫在眉睫要解決的大事。

    張鉉在兩個月前最終批准了紫微閣擴城擴宮的方案,中都向東西兩側各擴十里,紫微宮同樣向北擴十裡,其中皇城分給十里,宮城則占三里。

    宮城擴大也是勢在必然,雖然張鉉的嬪妃不多,但由於從洛陽過來上千名宮女及宦官,原有的宮城就顯得太狹小了。

    中都擴城以及紫微宮北擴的兩大工程在兩個月前便如火如荼展開了,但由於暴雪來襲,工程不得不暫時停下來。

    在後宮北面有一條緊靠宮牆的車道,叫做積翠路,車道上的積雪已清掃得乾乾淨淨,積翠路的盡頭是一座七層高的樓閣,這裡是紫微後宮最高的樓閣,叫做摘星閣,半個月前才剛剛竣工,一般是用來觀測天象,不過現在則是用來欣賞風景。

    這時,幾輛輕便馬車在數十名帶刀女騎衛的嚴密護衛下從遠處疾速駛來,在宮牆的西北角停下,從後面幾輛馬車裡下來十幾名宮女,將大周帝國的皇后盧清扶下馬車,在她身後,跟著貴妃楊吉兒和淑妃裴致致,楊吉兒抬頭看了看高聳的閣樓,不由笑道:“大姐,現在真的可以登樓了嗎?”

    “應該可以了吧!吹了半個月,裡面的土漆味差不多都消散了。”

    盧清笑了笑,便在宮女的簇擁下向樓內走去,裴致致和楊吉兒兩人對視一笑,也跟著走了進去,這時,一名老宦官帶著幾名小宦官迎了上來,他恭恭敬敬跪下向盧清和兩名妃子行禮道:“恭迎皇后聖駕!恭迎貴妃和淑妃娘娘!”

    老宦官叫王德銘,是紫微宮的內宮副總管,他原是隋帝楊廣身邊的內宮總管,江都事變後,他跟隨蕭太后北上,一直待在紫微宮,張鉉登基為帝後,盧清覺得王德銘心腸不錯,而且經驗豐富,便任命他做了內宮副總管。

    盧清笑道:“我已經說了幾次了,宮女們見了我都不用行跪拜禮,怎麼王總管就改不掉。”

    “回稟皇后,按前朝規矩,第一次進新殿閣都要行大禮,老奴已經”

    盧清不以為然地擺擺手,有些不悅道:“不要告訴我前朝如何如何,我只知道規矩是人訂的,既然這裡是紫微宮,現在是大周王朝,那就按照我的規矩來辦,所有宮女和宦官只是第一次召見時行跪拜禮,以後都不用了。”

    “老臣遵旨!”

    “前面領路吧!”

    王德銘慌忙帶著宦官在前方引路,盧清和眾人拾梯而上,一直來到主層。

    盧清之所以來摘星閣,是想給全家人找個大一點的暖閣,全家人白天起居都可以待在一起,每人有自己的房間,但又隨時可以聚在一起,風景還不錯,找來找去,最終看中了這座剛建造好的摘星閣。

    房間裡已經點了火盆,格外暖和,但當她們走出房間,來到外面的平臺上,凜冽的寒風和壯麗的景色同時迎面撲來。

邱水躍 發表於 2017-1-5 17:14
第1143章 天下大戰(一)

    從摘星閣完全可以看到北面無邊無際的原野,但遠處的河流和森林暫時都消失了,只有一片白雪皚皚的世界,長年生活在深宮之中,陡然間視野變得如此開闊,就連宮女們也忍不住驚歎起來。

    “以後它們都會變成皇宮的一部分。”身後傳來一個底層的聲音。

    眾人回頭,才發現天子張鉉不知什麼時候出現在她們身後,宮女們嚇得連忙行禮,盧清抿嘴笑道:“夫君什麼時候過來的?”

    皇后一直稱呼聖上為夫君,貴妃、淑妃她們則稱呼聖上為夫郎,這是皇宮裡公開的秘密,大家都見怪不怪了,還有皇帝陛下的嬪妃是如此之少,這又讓不少年輕美貌的宮女心中生出了非分之念。

    張鉉走上前笑道:“今天回來有點早,朕便想看看新宮的修建進度,怎奈都被大雪掩蓋,什麼都看不出來,不過正好聽說娘子在摘星閣,便上來看一看。”

    張鉉又看了一眼裴致致和楊吉兒兩位嬌妻,笑道:“喜歡這裡嗎?”

    裴致致稍微含蓄一點,紅著臉點點頭,楊吉兒卻摟住張鉉的胳膊撒嬌道:“夫郎,我和致致想要第六層,你給大姐說說嘛!”

    盧清笑道:“第六層說好是給孩子們讀書的地方,下面五層,隨便你們選一層。”

    張鉉輕輕拍了拍楊吉兒的頭笑道:“按照我在天閣的經驗,第三和第四層是最好,一是風不大比較暖和,其次比較接地氣,住著更踏實一點,我若是妳,就搶第四層。”

    楊吉兒又跑去和裴致致商量一下,她便笑道:“那我們就要第四層。”

    張鉉又對盧清道:“那娘子就要第五層,武娘和新羽就要第三層,第六層作為大家聚會之處,第七層觀景,至於孩子們讀書,最好放在第二層,放在上面他們心會定不下來,而且有時候先生授課也比較方便。”

    “夫君這樣安排有道理,就這麼決定吧!”

    盧清心中歡喜,又拍手笑道:“我們先回去收拾東西,等過兩天把這邊佈置好,我們就搬過來,冬天我們就住在這裡了。”

    “等一等!”

    張鉉忽然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他指指自己,“你們都有地方了,那你們的夫郎我住哪裡?”

    眾人呆了一下,同時大笑起來,她們居然把自己的丈夫給忘記了。

    這時,細細的雪花又飄飄揚揚從天空落下,天空彤雲低垂,寶鼎元年,注定有一個多雪的冬天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次年的二月,早春二月,覆蓋在呂梁山區的冰雪終於融化,一支三萬人的唐軍在大將盛彥師的率領下,從離石郡穿過了呂梁山區,浩浩蕩蕩殺向太原城,李淵徹底撕掉了兩個月前和周朝達成的協議:周軍在冬季不攻打太原城,但太原城唐軍必須在開春後從離石郡撤離並州。

    不僅如此,李淵還令大將軍段志玄率軍五萬強攻河東郡,一場對並州的大規模反擊戰由此拉開了序幕。

    太原城內的主將已經不是相國裴寂,而是大將軍屈突通,屈突通是在兩個半月前奉命長安趕到太原,他帶領三百親兵騎著六百頭駱駝穿過了大雪封山的呂梁谷地,披星戴月趕到了太原城,全面接管了太原城防務,裴寂不再主管軍務,只管政務和民生。

    屈突通肩負著保衛太原的重任而來,他便毫不顧忌裴寂的感受,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周圍各縣的士兵和民眾全部撤進太原城,用屈突通的話說,張開五根手指是打不疼敵人,只有將五根手指收攏,捏成拳頭,才可能和敵軍對抗。

    屈突通不僅撤回了各縣軍隊和民眾,還拆毀了縣城中的房屋和城牆,將巨木和石塊運回太原,他又派出一萬軍隊在太原城四周砍伐樹木,開始大量製作投石機和床弩等大型防禦武器,又收攏了民間數十萬件鐵器,將它們全部熔化,並用熔化的生鐵鑄造了四扇城門,將太原城打造得堅不可摧。

    屈突通不愧是隋朝名將,他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便將太原防務煥然一新,而且他的凝聚力極強,和士兵們同吃同睡,一起訓練,嚴格要求士兵,同時又愛兵如子,很快便將士氣渙散的唐軍重新凝聚起來,變得鬥志高昂,士氣如虹。

    原本一直冷眼旁觀的裴寂也不得不為之心服口服,他親筆寫了一封鷹信給天子李淵,將屈突通大大誇讚一番。

    這天上午,屈突通正在大校場上訓練五千新軍,這些新軍都是裴寂從民眾中招募的青壯,一共有三萬人,原本只是一群烏合之眾,但屈突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訓練他們,經過兩個月嚴格訓練,三萬新兵已漸漸脫胎換骨,成為一支訓練有素的新銳之軍。

    “揮矛!”

    屈突通厲聲喝令,五千士兵一起揮矛刺出,動作整齊劃一,頗為壯觀,但屈突通還是不太滿意,他感覺這些士兵在揮矛自刺缺少一種力量,或者說是缺少一種狠勁,總顯得有點猶豫,已經訓練了兩個月了,這種感覺一直存在,屈突通心裡明白癥結所在,但這個癥結他也無能為力。

    他知道在突厥大軍即將南征之前,有大量的太原民眾逃往河北避難,在那裡他們得到了當時北隋官員很好的照顧,即使這些士兵沒有去河北,但他們都有親人逃去了河北,如此,怎麼可能讓他們敵視周軍?和周軍拼個你死我活呢?

    這時,一名騎兵從遠處飛奔而來,老遠喊道:“大將軍,急信!”

    騎兵翻身下馬,將一封急信遞給了屈突通,屈突通打開匆匆看了一遍,心中頓時大喜,盛彥師率領三萬大軍已經出了呂梁山,正向太原城疾速趕來。

    他心中又有點擔心,便將訓練交給了一名偏將,自己翻身上馬,帶著十幾名親兵向東城頭奔去。

    屈突通上了城,走到城牆邊向東面凝望,他前兩天也得到情報,數萬周軍正在壽陽縣集結,卻不知周軍騎兵是否已經繞去北面,準備截擊盛彥師的軍隊,這是屈突通最擔心的地方。

    儘管他派出的斥候並沒有發現周軍抵達太原附近的蹤跡,但屈突通深知周軍情報厲害,如果說他相信周軍不知道唐軍已利用冬天的機會在離石郡悄悄部署了三萬軍隊,那只能說是他屈突通自欺欺人,這麼明顯的軍隊調動,動員了數萬民夫幫助搬運糧草物資,周朝在長安情報機構怎麼可能不知道,張鉉又怎麼可能不知道?

    屈突通懷疑,周軍騎兵早已經部署在了婁煩郡,一旦唐軍從離石郡進入太原郡,他們就會大軍南下,直撲這支三萬人的唐軍。

    屈突通心中焦急,但他又沒有辦法,只得負手在城頭來回踱步,他最終只派出了數十名斥候趕去通知盛彥師,請他務必小心唐軍騎兵襲擊。

    但事實證明屈突通的擔心是多餘的,三萬唐軍一路順利,沒有遭遇任何伏擊,黃昏時分,三萬唐軍列隊進入了太原城,屈突通和裴寂親自趕到城門處迎接援軍到來。

    “卑職參見大將軍,參見裴相國!”盛彥師單膝跪下,向屈突通和裴寂行禮。

    屈突通連忙扶他起來,關切地問道:“一路上沒有遇到敵情嗎?”

    盛彥師搖搖頭,“我們也很小心,派出斥候在南北二十里外探查,都沒有發現任何敵情,非常順利,或許周軍並不知道我們到來。”

    屈突通眉頭皺成一團,他倒不是想強求自己的推斷正確,只是這件事確實很蹊蹺,他又問道:“那雕陰郡呂崇茂的殘軍呢?現在誰在和他對峙?”

    “大將軍或許不知道,呂崇茂已經在上個月投降了雕陰郡的周軍,現在周軍已經控制了整個雕陰郡。”

    屈突通吃一驚,“那你們動員上郡數萬民夫運輸糧食去離石郡,周軍不知道嗎?”

    盛彥師苦笑一聲,“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這下子連裴寂也覺得奇怪了,“既然如此,你們居然能從離石郡平安抵達太原城,當真有點匪夷所思啊!”

    屈突通沉思不語,周軍明顯是故意放三萬唐軍來太原,他們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邱水躍 發表於 2017-1-6 10:25
第1144章 天下大戰(二)

    開春以後,周軍在並州的軍隊也做了重大調整,除了穩守雀鼠谷的兩萬軍隊外,周軍將主力集結到了距離太原城約兩百里的壽陽縣,周軍陸陸續續向壽陽縣增兵,就在三萬唐軍抵達太原郡,使太原郡的守軍增加到八萬人時,壽陽縣的周軍也逐漸增加到了八萬人,加上部署在婁煩郡的三萬騎兵,準備攻打太原的周軍兵力已達十一萬人。

    不僅是太原增兵,南方的河東郡也增派五萬軍隊,由蘇定方率領五萬大軍增援河東郡,加上之前魏文通的三萬軍隊,河東郡的兵力已達八萬之眾,周軍在並州投放的兵力超過了二十萬,而唐軍在並州的兵力也達到了十二萬。

    戰爭還沒有爆發,雙方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戰爭準備,壽陽縣是井陘前往太原的必將之道,從前年開始便被周軍控制,這裡也是周軍進攻太原的後勤重地,屯軍糧三十萬石以上,縣城在三年前重新修建而成,修建在半山腰上,城牆高大堅固,易守難攻。

    這天上午,一支三千人的騎兵護衛著大周帝國皇帝張鉉浩浩蕩蕩抵達了壽陽縣周軍大營,旌旗招展,氣勢驚天。

    張鉉身著百煉精鋼甲,頭戴金盔,胯下名駒寶焰獸,當隊伍抵達大營門口時,尉遲恭和裴行儼帶著上百名大將一起出營迎接天子到來。

    “卑職尉遲恭參見陛下!”

    “卑職裴行儼參見陛下!”

    這次並州大戰北戰場以尉遲恭為主將,裴行儼為輔將,裴行儼受尉遲恭節制,這並不是說裴行儼軍職要低於尉遲恭,而是周王朝實行戰區主將負責制。

    比如這次並州戰區,張鉉指定了尉遲恭為主將,那麼其他前來協同作戰的大將都要服從尉遲恭指揮,如果下次在遼東戰區作戰,張鉉指定了裴行儼為主將,那麼就算尉遲恭來增援,也必須服從裴行儼指揮。

    這次並州大戰分為南北兩個戰區,北戰區主將是尉遲恭,南戰區主將是魏文通,南北戰區之間協同作戰就要通過軍機台來調配。

    張鉉笑道:“兩位將軍免禮平身!”

    他又對後面的百名大將道:“各位將軍辛苦了,請免禮!”

    “陛下請入大營休息!”

    張鉉催馬向大營內走去,眾將紛紛上馬,簇擁著張鉉進了大營,大營占地足有近萬畝,長達數十里,大帳一頂挨著一頂,一眼望不見盡頭,由於占地太大,光靠步行並不現實,所以大營中設置了多條馬道,一般只能緩行,但如果有緊急軍情,則允許在規定的道路上騎馬疾奔。

    在大營的主馬道兩邊列隊站滿了五萬將士,當張鉉身影出現時,數萬將士一起下拜,三呼萬歲,氣勢震天動地,張鉉揮手向將士們致意,隊伍一直來到中軍大帳,軍機台謀士淩敬上前向張鉉行禮,淩敬是以監軍兼任軍師的身份跟隨尉遲恭出征,他需要堅決貫徹張鉉的主戰略,但具體細節則由他和主要大將協商決定。

    張鉉進了中軍大帳,尉遲恭讓手下大將帶領士兵回營,他和裴行儼以及淩敬走進了大帳,張鉉在帥座前坐下,笑道:“先給大家說清楚,朕只住一夜,明天南下河東郡視察,這次大戰朕就不親征了。”

    尉遲恭笑著建議道:“如果陛下肯御駕親征,這次並州就十拿九穩了。”

    張鉉微微一笑,“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次並州大戰需要各位打持久戰,至少要打半年,為我們其他戰場創造機會,所以能否拿下太原倒也並不太重要,大家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眾人默默點頭,這次天下大戰令所有人都充滿了期待,張鉉又問道:“太原那邊情況如何?”

    淩敬連忙欠身道:“剛剛得到最新情報,離石郡的三萬唐軍已經抵達了太原,按照陛下事先部署,我們沒有攔截這支軍隊。”

    張鉉微微笑道:“這樣說起來,延安郡豈不是空虛了?”

    “正是如此!延安郡那邊已無一兵一卒。”

    “確認過了嗎?”

    “微臣確認過了,孫將軍的斥候探查過,只有上郡那邊有五千軍駐紮。”

    張鉉取出一份手令交給淩敬,“這是朕的手令,待大軍抵達太原後,立刻派人把手令送往孫將軍。”

    “微臣遵令!”

    張鉉點點頭,又對尉遲恭道:“目前太原的主將是屈突通,此人是經驗豐富的名將,既擅於防禦,也擅於出奇兵,所以這次攻打太原必須要穩,尤其夜間紮營,不能讓他找到偷襲的機會。”

    尉遲恭本身就是以穩重著稱,張鉉之所以任命他為主將,就是看中他這一點,對陣屈突通,稍有不慎就會被屈突通抓住機會。

    張鉉又對裴行儼道:“婁煩郡的三萬騎兵不可輕舉妄動,可駐紮在交城,如果我沒有料錯,屈突通很可能會部署疑兵,將騎兵調開,這一點裴將軍要千萬當心,騎兵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支援攻城主力,其他任何行動都不允許。”

    尉遲恭和裴行儼一起起身接令,張鉉起身走到一張天下地圖前,他的目光卻落到了荊州,這次天下大戰,希望並州能盡可能地拖住唐軍主力

    壽陽縣是一座中縣,縣城內人口有三千餘戶,兩萬餘人,由於縣城正好位於太原前往井陘的官道上,這是一條有著上千年歷史的著名商道,自古以來壽陽縣的商業就十分發達,縣城內人口雖然因劉武周之亂減少了一半多,但依舊擁有數百家店鋪,僅酒肆和客棧就有上百家之多。

    在縣城西門附近有一家劉四酒館,在縣城內也是數一數二,頗有名氣,大家都以為酒肆東主姓劉,但實際上,這家酒肆的東主是武士彠的兄長武士逸,當周軍確定壽陽縣作為這次攻打太原的後勤重地後,十幾名唐軍斥候也潛入了壽陽縣,在劉四酒館便成為了唐軍斥候的落腳點。

    中午時分,一名酒保匆匆走進了酒肆內,他給掌櫃使個眼色,兩人走進後院,掌櫃姓蔣,是唐軍斥候的校尉,進了房間,蔣掌櫃便問道:“確定了嗎?”

    “確定了,卑職親眼看見了張鉉進營,營內數萬士兵三呼萬歲,聲勢很壯觀,這可假不了。”

    蔣掌櫃激動得直搓手,這可是重要情報,雖然不知道張鉉是特地來視察,還是準備御駕親征?但張鉉抵達壽陽縣本身就是一件大事,他需要立刻向太原彙報,想到這,他又吩咐道:“你繼續去查看,如果張鉉離開壽陽縣,也立刻向我彙報。”

    酒保答應一聲便告辭而去,掌櫃取出一張鴿信專用薄紙,在上面細細地寫了起來。

    半個時辰後,一隻信鷹騰空而去,向太原城飛去

    就在張鉉視察並州駐軍的同時,大唐皇帝李淵的聖駕也出現在蒲津關,這是李淵登基以後第一次親臨前線視察作戰,實在是因為並州對他太重要,是他的龍興之地,事關龍脈存亡,李淵下定決心要奪回並州。

    由於周軍又向河東郡增援了五萬大軍,使河東郡的駐軍達到八萬之眾,而唐軍投入只有四萬,只有對方的一半,對唐軍奪取河東郡極為不利,李淵毅然決定再從漢中調兩萬駐軍投入到河東郡之戰,使唐軍在河東郡爭奪戰中增至六萬人。

    與此同時,李淵也更換了河東郡主將,改由秦王李世民為主帥,大將軍段志玄為副帥。

    目前六萬唐軍已經雲集蒲津關,蒲津關是由黃河西岸的蒲關和對岸津口合併而成的稱呼,目前除了蒲關有近六萬大軍外,對岸的黃河邊上的津口也有五千唐軍駐守,李神通雖然在河東郡大敗,但他還是保住了河東的一處小小據點,保住津口極為重要,意味著唐軍渡過黃河時不會遭到敵軍的強力阻擊,也正是因為他保住了津口,所以逃過了天子對他的處罰。

    不過李淵也不再相信李神通能夠奪回河東郡,而是將軍權交給了次子李世民和勇猛善戰的大將段志玄。

    中午時分,李淵在十幾名重臣和數十名大將的簇擁下登上了蒲關城頭,向黃河對岸眺望。

邱水躍 發表於 2017-1-6 17:17
第1145章 天下大戰(三)

    段志玄年約三十歲,身材高大魁梧,武藝超群,而且是文武雙全,曾經出任過李淵的親兵校尉,太原起兵後,他便一直跟隨在李世民身邊,在唐軍南征並開創基業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為右驍衛大將軍,深得李淵信賴。

    本來李淵任命他為這次攻打河東郡的主將,但李神通堅持認為段志玄勇猛有餘,謀略稍遜,恐怕不是周軍對手,經不住李神通的一再勸說,李淵最終改變了決定,不過他並沒有讓李神通為主將,而是改由次子李世民任主將,段志玄為副將。

    如果從派系鬥爭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次李世民的大勝,不僅太原主將屈突通是李世民的人,而且河東郡戰場也是李世民主導,難怪李神通和李元吉都極為不舒服,李元吉甚至在長安秘密放出了傳言,大唐奪嫡將不可避免。

    段志玄指著遠處的津口對李淵道:“啟稟陛下,津口駐軍之前有五千人,但卑職擔心津口有失,又增兵至兩萬人,由卑職親自統帥,因為陛下今天要來,卑職上午才從津口過來。”

    李淵點點頭,凝視津口片刻又問道:“敵軍現在駐兵何處?”

    “回稟陛下,魏文通的駐紮在河東城,蘇定方的援軍目前駐紮在安邑縣。”

    李淵一怔,“就只駐紮在這兩座城池中嗎?”

    “目前是這樣。”

    李淵的臉色頓時陰沉下來,怒視段志玄道:“既然敵軍只占了兩座城池,還有幾十座城池空在那裡,甚至還有虞鄉、猗氏這樣的戰略之城,為什麼唐軍不去佔領?”

    段志玄嚇得後退兩步,低下頭道:“卑職得到情報之時,陛下已經任命秦王殿下為主將,所以卑職必須等秦王殿下來決定,卑職不敢擅自做主。”

    “一句話不敢擅自做主,就把機會白白丟掉嗎?”李淵依舊不依不饒怒斥道。

    段志玄低著頭一句話不敢說,這時,李世民上前道:“父皇請息怒,兒臣覺得段將軍不急於出兵也是從謹慎方面考慮,畢竟周軍之前兩倍於我們,如果倉促出兵,人數又不多,正好被敵軍包圍殲滅,我們會得不償失,其實對方也是出於這點考慮,所以只占了兩座城池,也是為了集中兵力。”

    李世民的解釋很有道理,李淵臉色稍稍和緩,又問段志玄道:“是這個原因嗎?”

    段志玄心中感激李世民的及時解圍,默默點了點頭,李淵這才道:“話雖這麼說,但分兵兩線,呈犄角之勢,才有利於作戰配合,段將軍可率兩萬軍進駐虞鄉縣,世民則率四萬軍進駐津口,與河東城敵軍對峙,這期間具體怎麼作戰,朕就全權交給你們了,總之就是一句話,必須奪回河東郡。”

    不等李世民開口,李淵一擺手,“朕還沒有說完!”

    眾人又屏息細聽,李淵繼續道:“奪回河東郡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重新奪回雀鼠谷,聯通太原,而第三步則是奪回並北三郡和上黨、長平兩郡,朕不規定時間,兩年或者三年完成都可以,但必須要卓有成效去做,一步一步成功,明白朕的意思了嗎?”

    李世民心中苦笑,哪有這麼容易,能奪回河東郡已是萬幸了,但他也明白太原在父皇心中的地位,連忙道:“請父皇放心,兒臣一定會盡力而為。”

    “很好,河東郡之事朕就全權交給你了,希望早傳捷報。”

    “兒臣明白!”

    這時,一名將領匆匆上前,低聲給段志玄說了幾句,段志玄遲疑一下,對李淵道:“啟稟陛下,太原有緊急情報送到,是呈給陛下的。”

    “呈上來!”

    將領雙手將一份情報呈上,李淵接過情報看了一遍,眼中露出驚訝之色,他揚揚手中的情報對眾人道:“確實讓人想不到,張鉉昨天出現在壽陽縣。”

    這個消息令所有人都有點緊張,難道這一次張鉉又要御駕親征嗎?

    這時,陪同李淵視察蒲津關的相國陳叔達道:“陛下,張鉉應該是和陛下一樣去前線鼓舞士氣,不會是御駕親征,如果是御駕親征,他應該先去河東郡,然後再調頭去太原郡,如果微臣沒有料錯,他很快就會南下來河東郡。”

    一直沒有抓到說話機會的李神通連忙介面道:“陳相國說得很對,張鉉對太原勢在必得,若不是去年突來的一場暴雪,太原城早就失守了,包括我們對岸的津口,也是暴雪突至,周軍不得不退回河東城,我們才能保住津口,剛開春,張鉉便抵達太原郡,可見今年的並州將是一場惡戰。”

    李神通這番話並沒有什麼營養,李淵見次子李世民正在沉思不語,便問道:“世民怎麼看?”

    “父皇,和張鉉打交道這麼多年,兒臣發現他從來就不是一對一,二對二這麼簡單,而是善於舉一反三,如果他視察並州,兒臣反而擔心他的真正目標並不是並州,就像他攻江夏,真正的目標是洛陽一樣。”

    “皇侄此言差矣!”

    李神通有些不以為然道:“洛陽並非張鉉最初的目標,他的目標就是拿下荊州,只不過是我們給他創造了條件,他才會得寸進尺,繼而奪取洛陽,並州是他去年就要拿下,結果受暴雪影響,不得不推遲到現在,殿下怎麼能說他的目標不是並州呢?難道出兵二十幾萬只是開個玩笑嗎?”

    李世民忍住心中怒氣道:“皇叔誤會侄兒的意思了,侄兒是說張鉉不光要奪取並州,可能還有更深遠的目標,比如隴右、河西,他將我們主力牽制在並州,這便給他在隴右河西創造了條件。”

    李神通冷笑一聲道:“我能理解皇侄的擔憂,攻打洛陽時,皇侄就擔心張鉉會攻打隴右、河西,所有放棄了洛陽,這下子皇侄是不是有理由放棄並州了?”

    李神通極為尖刻,使李淵一下子想起了他們失去洛陽的恥辱,張鉉不過威脅了幾句,世民就率軍西撤了,拱手將洛陽和南陽等郡讓給了張鉉,這也是李淵對李世民的不滿之處,不敢於鬥爭,總是以退讓尋求妥協,不等李世民反駁,李淵便擺擺手道:“世民不要爭辯了,你皇叔說得對,不管張鉉有什麼戰略,有什麼計畫,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奪回並州,不要被張鉉牽著鼻子走。”

    這時,陳叔達也語重心長對李世民道:“殿下,聖上也考慮到了河套的威脅,所以在決定增兵河東郡的時候,並沒有抽調隴右的軍隊,而是調用了成都和漢中之軍,殿下只要考慮怎麼奪回河東郡,使關中有了戰略緩衝,那就是最大的貢獻了,其他之事就讓聖上去考慮。”

    李世民無言以對,只得鬱悶地點了點頭,“父皇教誨,兒臣銘記於心。”

    荊州夷陵郡,這裡一直被唐軍控制,是唐軍進攻荊州的跳板,但在最後的荊州談判中,唐朝為了能拿回江夏倉庫的一千萬斤生鐵,不得不放棄了夷陵郡和清江郡,當時的北隋一支水軍進駐夷陵郡,另外一支三千人的軍隊則進駐清江郡。

    在去年冬天,雖然北方下了暴雪,但南方卻沒有受到暴雪影響,從去年十月開始,水軍便不斷從巴陵郡向夷陵郡運送軍糧,短短一個月時間,巴陵縣的三十萬軍糧和大量軍事物資便全部運送到了夷陵縣,而夷陵縣的戰船已達五百艘之多,駐紮水軍三萬人。

    但這只是水軍的行動,在北方遭受暴雪襲擊的同時,來自各地的周軍也在迅速調動集結,從徐州、荊州、江東三地秘密調集了五萬大軍集結到夷陵郡,徐世績和杜如晦也先後抵達了夷陵郡,由於五萬新增周軍分散駐紮在郡內十幾座軍營內,加上消息嚴密封鎖,就連夷陵郡人都不知道郡內居然已經雲集了八萬大軍。

    這天上午,從梁郡趕來的一萬內衛軍經過十天行軍,終於抵達了夷陵縣,這是內衛軍第三次來到這座縣城了,這一次他們也接受了特殊任務。

    內衛軍由軍機台直轄,全部為騎兵,裝備十分精良,是大周帝國最精銳的一支軍隊。

    劉蘭成讓李客師安排軍隊進駐水軍大營休息,他自己則趕到了中軍大帳,和徐世績以及杜如晦見了禮,三人坐了下來。

    “劉將軍一路辛苦了!”杜如晦笑道。

    劉蘭成欠身笑道:“卑職是奉命而來,請徐將軍和杜參軍先交代任務,讓卑職心中先有個底。”

V123210 發表於 2017-1-7 08:22
第1146章天下大戰(四)

    徐世績很喜歡劉蘭成的爽快,他便起身笑道:“既然如此,請劉將軍隨我來!”

    徐世績走到沙盤前,劉蘭成和杜如晦也走了過來,徐世績拾起木桿指著清江郡道: “我不知道陛下之前有沒有向劉將軍說過,如果說過,那我就再重複一遍,如果沒有說過,那我就要更說得仔細一點。”

    杜如晦笑道:“劉將軍是從梁郡趕過來的,他還沒有來得及見到陛下或者房軍師,應該不知道。”

    劉蘭成點點頭笑道:“我確實一無所知,請徐將軍詳細告知。”

    徐世績用木桿指著清江道:“從南道入巴蜀可以走三峽道和清江道兩條路,其中清江道比較艱難,也比較繞遠,但還是可以走騎兵,我將率主力和水軍一起走三峽道入蜀,就煩請劉將軍率一萬騎兵從清江道入蜀,作為奇兵殺唐軍一個措手不及。”

    劉蘭成明白了徐世績部署,他沉吟一下問道:“不知現在唐軍在巴蜀的部署情況如何?”

    杜如晦笑了笑說:“剛剛得到最新情報,李淵為了河東郡會戰,從巴蜀調走了兩萬軍,現在巴蜀的正規軍只有一萬人,十分空虛,雖然還有幾萬郡兵,但都是烏合之眾,而是十分分散,不足為慮,目前一萬正規軍部署在巴東郡和蜀郡各五千人,是我們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九萬大軍要利用并州之戰創造出來機會一舉奪取巴蜀。”

    劉蘭成不由低低嘆息一聲,“天下大戰,陛下真是大手筆啊!”

    他立刻又道:“那事不宜遲,我們今天休息一天,明天一早出發前往清江郡。”

    徐世績大喜,連忙道:“補給方面請放心,我們之前已派百艘千石貨船將糧草軍資運送去了清江縣,另外還有二十艘糧船隨軍同行,隨時補充將軍路上的消耗。”

    “徐將軍考慮得如此周到,卑職還有什麼不放心呢!我先回去製定一個計劃,我們晚上再繼續商議。”

    劉蘭成行一禮,告辭離去了,徐世績望著劉蘭成背影嘆道:“不愧是聖上親口御封的奇兵第一將,果然思路清晰,做事果斷,絕不拖泥帶水,有他這支奇兵先行,我們進攻巴蜀之戰必將會勢如破竹。”

    杜如晦也微微笑道:“聖上把他派來巴蜀,說明我們巴蜀之戰才是這次天下大戰的真正戰場,徐將軍,我們切不可讓聖上失望了。”

    徐世績點了點頭,他負手走到大帳門口,遠遠望著西天空的白雲悠悠,他心中漸漸充滿了萬丈豪情,只恨不得今天晚上就出兵西征。

    次日一早,劉蘭成率領一萬騎兵向清江郡進發,三天后,徐世績和水軍主將來護兒率領八萬水陸大軍,浩浩蕩盪向三峽道殺去,正式拉開了周軍西征巴蜀的大幕

    從靈武郡向西,翻越賀蘭山,再穿過今天稱之為'騰格里'的茫茫大沙漠,便進入河西走廊,一支三萬人組成的周軍騎兵在將軍李靖的率領下經過二十天艱苦跋涉,終於穿過了數百里的沙漠,抵達了河西走廊北部的兩座大湖,休屠澤和白亭澤。

    這兩片湖水位於武威郡的最北面,由祁連山融水匯集而成的馬城河注入後形成,這也是河西走廊特殊的地形造成,南面祁連山脈常年被冰雪覆蓋,夏天冰川溶解後大量的泉水匯集成大大小小數百條小河流向草原,滋養了肥沃的土地,造就了河西走廊的富庶。

    當河水繼續匯聚北流,流到低窪處時便匯集起來,最終形成了一片片大湖,像南面武威郡的休屠澤和白亭澤,北面酒泉郡的居延澤,再北面敦煌郡和晉昌郡的大澤,這些都是河西走廊上著名的湖泊,四周牧草豐美,草原遼闊,一直成為隋唐兩朝最大的養馬場,也支撐著隋唐兩朝騎兵的強大。

    當張鉉登基後便著手製定攻略天下的大計,以并州為誘餌,將唐軍主力吸引到并州戰場,同時再發動巴蜀戰役和河西戰役,一舉剪掉唐朝最重要的三面外延,并州、巴蜀和河西,將唐朝的疆域壓縮在關隴一地,這也是周軍攻下荊州和洛陽後,兵力擴展到近七十萬,強大的兵力三倍於唐朝,已經有能力展開三條線作戰,發動天下大戰。

    這次李靖的河套軍隊增兵到八萬,他便分兵三路,一路由虎賁郎將杜云思率一萬軍留守靈武郡,另一路四萬軍隊由虎賁郎將麥孟才率領,南下金城郡,和唐朝大將軍李高遷的兩萬隴右唐軍對峙,而李靖則率三萬騎兵攻打河西郡。

    李靖大軍首先抵達了白亭澤,面對茫茫大澤,士兵們都十分激動,但李靖卻不敢放縱士兵去飲水休息,河西走廊的唐軍雖然不多,只有數千人,但各羌人部落都比較強悍,有自己的軍隊,一旦他們集結起來,也是一支數万人的強大軍隊。

    李靖必須等待先鋒的消息傳來才能做出下一步的行動安排,在他們出發的前三天,鷹揚郎將王蒼海率三千騎兵為先鋒,已經先一步進入了河西走廊。

    這時,一支百餘人的騎兵從南面疾速奔來,他們正是先一步進軍河西的先鋒軍斥候,片刻奔至李靖面前,為首校尉在馬上躬身行禮道:“啟禀將軍,白亭守捉一百餘名唐軍已被俘虜,附近三百里內再無唐軍駐紮。”

    “羌人部落呢?”

    李靖又問道:“他們是什麼態度?”

    “這一帶的羌人對我們的態度很好,沒有任何敵意,之前王將軍已經和他們接觸過了,他們應該很快來拜訪將軍。”

    李靖點點頭,隨即令道:“就地紮營休息!”

    一聲令下,三萬周軍紛紛行動起來,從隨軍大車上搬下帳篷,搭建起一頂頂大帳,戰馬也紛紛匯攏,去湖邊飲水,雖然說兵貴神速,但很多事情卻是欲速則不達,周軍穿越了茫茫沙漠,人馬早已疲憊不堪,需要充足休息恢復體力,其次河西羌人態度不明,倉促行動雖然有利於軍事佔領,但在政治上卻會留下後遺症。

    李靖心裡很清楚為什麼聖上會派自己來主導西域之戰,就是因為相信自己能處理好西域的軍事和政治問題,這時,參軍李世謨上前笑道:“這次將軍的西征真要到伊吾郡嗎?”

    李世謨是兵部尚書李景之子,官任北平郡丞,這次他被任命為西征參軍,準備出任第一任武威郡太守,之所以讓李世謨出任武威郡太守,主要是因為他出身河西李氏,他父親李景在河西威望極高,這個任命將有助於穩定周王朝對河西的控制。

    李靖也笑了笑道:“伊吾郡、且末郡和鄯善郡是前朝開拓的疆土,如果放棄了,天下人會指責我們的聖上還不如楊廣,趁現在那裡還是前朝任命的官員,及時收復,以免被西突厥侵占。”

    李世謨點點頭讚道:“將軍收回邊疆,必將留名於青史!”

    李靖哈哈一笑,“不敢求什麼名,無愧于心罷了!”

    說完,他撥轉馬頭向前方奔去,迎著一隊外圍巡哨大聲問道:“什麼事?”

    “啟禀將軍,十幾名羌人部落首領求見!”

    李世謨聽說有羌人部落首領到來,也催馬跟了上去

    河西羌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部落分散,大大小小的部落有上百個,各守一片草場,僅休屠澤和白亭澤四周便有七個羌人部落,大的數千人,小的只有數百人,這些羌人部落世世代代生活在河西走廊上,在隋帝時代,這些羌人部落承認自己是大隋子民,接受官府的管轄,也像徵性地繳納一點羊馬作為稅賦。

    不過河西走廊北面便是突厥人的勢力範圍,隋王朝的軍隊很難阻止大規模的突厥騎兵侵入河西走廊,這便使得河西羌人也同樣受到突厥人沉重壓迫,每年被迫繳納大量稅羊以換取和平。

    今天前來拜見李靖的羌人部落便是來自湖泊周圍的七個部落和南面馬延河沿河四個部落,一共十一個部落的首領,看得出他們受漢族的影響很深,幾乎每個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話。

    在一頂剛剛搭建成的大帳內,李靖接見了十一名羌人部落首領,李世謨也陪坐在一旁,親兵們按照當地的習慣,給眾人上了奶茶。

    李靖笑道:“我想各位應該是和王將軍打過交道了,所以才會來得如此及時,我們才剛剛抵達河西。”

    為首一名老者欠身道:“將軍說得沒錯,之前我們和王將軍聯繫過,深感貴軍秋毫無犯,我們也無以為報,特地送來萬隻肥羊犒勞軍隊,希望李將軍能旗開得勝,盡快地完成目標。”
邱水躍 發表於 2017-1-7 17:13
第1147章 天下大戰 (五)

    這個老者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周軍和唐軍爭奪河西的戰爭能儘快結束,李靖當然明白他的意思,他淡淡笑道:“河西各郡除了武威郡外,其他都沒有軍隊駐守,最多是少量郡兵,這些都不足為慮,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奪取河西,更重要是保持河西穩定,這就需要河西各民族的支持,大家互信互利,一起維護河西走廊的長期穩定繁榮。”

    為首老者誠懇地說道:“大周皇帝兩年前在並州全殲了突厥大軍,導致突厥一蹶不振,現在還處於內戰之中,那次戰役給河西也帶來了極大的利益,以前每年春天和秋天,突厥騎兵都要竄入河西勒索羊馬,強迫我們繳納稅羊,但自從突厥南征慘敗後,突厥軍隊再也沒有侵入河西,我們過了兩年的平靜日子,說實話,河西各部落都很感激大周皇帝的恩德,只要大周王朝接管河西後,能繼續保持從前的低稅賦,不侵佔牧場,那麼河西走廊的長期繁榮一定會到來。”

    老者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他們感激大周帝國抗擊突厥,願意成為大周帝國的子民,這是明確態度,其次就是最現實的條件,維持目前的低稅賦,保證不侵犯各部落的牧場,那麼河西就能繼續穩定,反之,則一定會引起羌人的反抗。

    李靖點了點頭,“也希望你們能把話傳到河西各部落中去,大周帝國將一如既往善待河西各部落,既不侵佔大家的傳統牧場,也不會增加稅賦,相反,我們將大力鼓勵河西和中原貿易,讓中原民眾吃上河西的羊肉,用上河西的畜力,同時也使河西各民族穿上最好的綢緞,用上優良的日常用品,大家互補餘缺,經濟才會更加繁榮。”

    眾人大喜,一起躬身行禮,“有將軍這番話,我們可以徹底放下心了。”

    .........

    兩天後,三萬周軍騎兵休息完畢,他們重新上了戰馬,旌旗如雲,殺氣騰騰,向南面的姑藏浩浩蕩蕩殺去。

    .........

    進入二月,中都又要開始一年一度的科舉,不過從今年開始,科舉做了幾項重大改革,往年的科舉都是各郡推薦士子進京趕考,這裡面多少帶有一些不公平的因素,畢竟能獲得推薦的士子大多家中有點世家背景。

    但從今年開始實施了郡考,郡考考上授予舉人的功名,又稱為舉子,只有通過郡考的舉子才有資格進京參加進士考,而且從明年開始再進一步增加縣考,考中者稱為童生,可以參加郡考,這樣便形成了縣、郡、京三級考試,這是科舉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確保科舉更加公平。

    不僅如此,在今年的中都的科舉考試中又增加了武舉,近十萬才子武士雲集中都,使得中都變得更加熱鬧。

    中都所有的客棧都已爆滿,包括安陽縣的客棧也統統沒有宿位,甚至連寺院也被士子們占滿,儘管今年科舉增加郡試的條件限制,但由於唐朝今年暫停科舉,一個重要的分流管道消失了,使得天下所有郡縣的士子都雲集到了中都,參加科舉都遠遠超過了往年,為歷年之最。

    不過對唐朝地區的士子卻稍微優待,他們沒有實施郡試,那麼只要縣丞以上官員的推薦信便可來中都應考,只是留給唐朝地區的進士名額並不多,只有四十八名,而今年的錄取名額為兩百名。

    另外為了應對參加武舉士子的特殊要求,兵部和軍機台特地在東城外紮下一座占地數千畝的大營,劃給參加武舉的士子居住,對他們實施嚴格的軍事化管理,五千名士子只能輪流放假出營。

    每年的科舉不僅是客棧的豐收,包括酒肆、青樓也迎來了生意火爆的時節,中午時分,靠近東城門的東川酒肆內人聲鼎沸,三層樓都坐滿了前來用餐的士子,由於這裡距離武舉大營比較近,所以酒客幾乎都是參加武舉的士子。

    在二樓一個角落裡坐著七八名武舉士子,看得出他們都是軍人出身,個個身材魁梧,腰板挺得筆直,一個個威風凜凜,氣質和科舉士子完全不同。

    這次參加武舉的士子一大半都是來自大周軍隊,只要是鷹擊郎將以下低級將領和士兵皆有資格參加,不過他們實際上都是各軍推薦的優秀軍人,代表各軍前來中都角逐一百名武進士名額。

    這七八名武舉士子都是來自尉遲恭的軍隊,由於武舉中有文考,這實際上就限制了大部分熱情高漲的士兵,畢竟這挑選能帶兵打仗的大將,而不是挑選戰場單挑的猛將,不過如果真是勇貫三軍的猛將,也可以來參加武舉,就算文考交了白卷,但只要武藝高強,依舊會被破格另卷錄取,不占武舉名額。

    “聽說這次武舉的主考官是兵部李尚書,分武科和文科,武科考力量、騎射和兵器三項,文科則考文韜武略,雖然在家鄉讀了幾年書,但兵書看得確實不多,真的很擔心。”

    說話之人叫做楊士彥,年約二十七八歲,弘農郡人,目前在軍中出任校尉,他是去年才從軍,雖然從軍時間只有一年,但憑藉高強的武藝,得到了尉遲恭慧眼識珠,破格提拔為校尉,這次如果他能考上武舉,他便可直接升為鷹擊郎將。

    眾人都笑了起來,“楊兄太謙虛了,如果楊兄還擔心自己,那我們怎麼辦?”

    楊士彥搖搖頭道:“主要是科舉士子在結束科舉後,也允許參加武舉,咱們在文才方面就比他們弱了很多。”

    另一名士子道:“楊兄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說這次武舉是武七文三,還是以武為主,大家只要武藝上過關,文方面我想也不會考得太難,畢竟聖上不喜歡紙上談兵之人,還是以實戰經驗為主,那些書生哪裡有什麼實戰經驗。”

    “馬老弟說對了,據我所知,這次文考不是讓大家默寫什麼孫子兵法,而是用實戰為題,讓考生身為主將來進行統籌安排作戰,這就是考實戰經驗了,沒有經過戰爭的人,是不會懂得戰場上的鼓語和旗語,如果考一道斥候題,估計絕大部分書生都不會,他們知道進林驚飛鳥嗎?懂得五里一報的規矩嗎?懂得鳴鏑和火箭的區分嗎?”

    眾人一起圍上前問道:“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是尉遲將軍說的,以他的身份,我想不會信口胡說吧!”

    眾人頓時看到了希望,如果真是這樣,那這次武舉就對他們這些從軍隊中出來的人有利了。

    .........

    紫微閣內,相國們正在商議科舉的具體安排,包括禮部侍郎、兵部侍郎以及軍機長史、御史大夫等重臣也一併參與商議。

    這次議事由相國蘇威主持,蘇威提出辭呈已經被張鉉批准,不過由於前線戰事正激烈,張鉉擔心引起不必要的波動,便希望蘇威再堅持幾個月,待戰事結束後正式改任太師一職,這個要求合情合理,蘇威便接受了,不過大家體諒他年事已高,基本繁重的政務不再交給他了,夜裡朝廷當值也不安排蘇威。

    “這次科舉反映得比較強烈之事是唐朝地區士子,由於唐朝沒有施行郡試,這就使周唐兩地的士子不太公平,周朝士子反響強烈,並遞上了萬人簽名,要求對唐朝地區士子進行加試,大家覺得有加試的必要嗎?”

    蘇威說完,迅速瞥了一眼坐在上方旁聽的天子張鉉,張鉉並不經常旁聽紫微閣議事,偶然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不過一般情況下他並不表態,只有在表決出現反對意見有三票之時他才會進行干涉。

    但今天張鉉顯得有點心不在焉,他昨天才從並州回來,顯然心思還在並州大戰之中,對科舉的關注度不夠。

V123210 發表於 2017-1-8 08:27
第1148章天下大戰(六)

    這時,韋雲起緩緩道:“這其實和幾年前河北士子抗議是一個性質,抗議自己的利益受損,從士子的立場出發,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們的不滿,但作為上位者,我們不能只考慮一部分人的利益,必須從天下角度來考慮,唐朝沒有實施郡試制度,這並不是士子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政令還沒有遍及天下,在天下尚未統一之前,籠絡唐朝的讀書人有利於我們加快天下統一的步伐,不用太在意少部分士子的反對意見。”

    “韋相國說得有道理!”

    蕭瑀笑道:“其實我們已經限制了唐朝士子,比如名額只有四十八人,只佔總名額的兩成半,但來自唐朝的士子卻佔總人數的四成,當然是因為郡試資格限制了很多士子來中都,但這些並不影響考試錄取,畢竟是統一公平的考試,只要有真才實學就有機會被錄取,依我看四十八個名額完全可以取消,讓所有人都面對同樣的機遇。”

    “四十八個名額完全是一種歧視!”

    戶部尚書李綱十分不滿道:“連郡試都考不過,來中都參加京試根本就毫無意義,這個根本就不是什麼減少機會的問題,而且考中郡試後官府每月還有三斗米的補貼,可以在官府出任文吏,唐朝地區的士子沒有郡試,當然也沒有任何待遇,只能說郡試本身就是一種優待,得到優待還要去反對沒有優待之人,到底是對誰不公平?”

    李綱的一番話引起了眾人的共鳴,蘇威轉頭對張鉉笑道:“陛下的意見呢?”

    張鉉雖然沒有細聽,但也知道他們在說什麼,他點了點頭,“這個問題就不需要朕干涉了,大家表決吧!”

    張鉉知道蘇威請示自己,只是因為自己在場,但這件小事確實屬於相國的權力範疇,一旦他表態了,就會影響到紫微閣的正常運作。

    眾相國都欣慰地交換一個眼色,蘇威又看了看旁聽的大臣,詢問他們的意見,見大家都無意見,蘇威便笑道:“既然聖上建議表決,那我就按照大家的意見草擬三條表決議案,第一,同意萬人書的倡議,對唐朝地區士子增加一次額外的考試,或者增加別的限制,諸如進一步減少錄取名額,同意這一條的請舉手。”

    七名相國都沒有舉手,增加額外的考試不現實,本身時間上就來不及了,再減少名額,歧視就太深了,所以大家都不贊成這一條。

    蘇威點點頭又繼續道:“第二條表決議案是維持現狀,同意的相國請舉手。”

    盧楚和陳棱舉起了手,盧楚補充道:“我並不是不贊成李相國的說法,只是這件事須慢慢來,先維持大家認可的現狀,明年再改革也來得及。”

    盧楚說話口吃,他盡量說得很慢,但還是略微結巴。

    陳棱也道:“我的想法完全和盧相國一致,我擔心改變現狀會引起更強烈的反彈,還是維持現狀比較好。”

    蘇威看了看眾人,見眾人都沉默,他笑了笑道:“那我們就繼續第三個表決議案,完全廢除唐朝士子的四十八個名額限制,所有士子都以考試成績統一錄取,同意的請舉手。”

    包括蘇威在內的五個相國都舉起手,蘇威道:“既然同意第三個議案佔了五票,那就實施第三個方案。”

    他又對張鉉請示道:“陛下是否認可?”

    張鉉點點頭,“既然是五票贊成,朕也沒有意見,不過朕想再補充一點,今天的太學生錄取,希望一半名額留給唐朝士子,正如韋相國所言,籠絡唐朝的讀書人有利於我們加快天下統一的步伐,這才是朕最關心之事。”

    張鉉看了一眼眾人,笑了笑又繼續道:“另外關於科舉制度的改革,朕決定就此事開一次大朝會,讓朝臣們都充分參與討論,七品以上官員都有資格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用邸報抄送給各地官員,他們也可以用上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討論時間三個月,三個月後開大朝討論決定,朕希望經過充分的討論,最終能達成共識,以後就用制度定下來,可以不斷完善細節,但大框架就不用每年再改了。”

    七名相國和眾臣一起起身行禮道:“陛下聖明!”

    相國們繼續商議其他政務,張鉉心中惦記著前方戰事,便起身離開了紫微閣,返回天閣御書房,房玄齡明白張鉉的擔心,也起身跟著出了紫微閣,他小步快跑,追上了張鉉,“陛下留步!”

    張鉉停住腳步,笑問道:“軍師不繼續旁聽議事了?”

    “和陛下一樣,牽掛太原戰事。”

    “其實朕更擔心河西李靖那邊,他的任務不輕啊!”

    “陛下是擔心吐谷渾嗎?”

    張鉉沒有說話,他一路走回了天閣,直接來到二樓牆上巨大的地圖前,這是一幅隋王朝留下的天下地圖,包括了西域三郡和西海郡,這也是隋帝楊廣自認為最大的功績,包括西海郡、且末郡、鄯善郡和伊吾郡。

    但自從楊廣死在江都後,這四郡便和中原失去了聯繫,前面三郡實際上是吐谷渾的疆土,楊廣擊敗吐谷渾置郡後,同樣保留了吐谷王,楊廣為了征伐高句麗,將西域駐軍統統調回中原,只留一座官府,沒有了軍隊駐紮震懾,吐渾谷能不復國嗎?

    由於西域幾郡的官員並沒有向唐朝效忠,唐朝也不了解那邊情況,張鉉十分懷疑西海三郡其實已經被吐渾谷軍隊重新佔領,至於伊吾郡,它應該落到了西突厥手上。

    沉思良久,張鉉緩緩道:“軍師覺得我們現在和吐谷渾交戰,是明智之舉嗎?”

    房玄齡明白張鉉的意思,他笑道:“這件事微臣也考慮了很久,建議陛下這樣安排,讓李靖先探明這幾個郡的情況,如果無兵駐紮或者兵力極少,我們就直接收復,如果真像殿下擔心的那樣,已經被吐渾谷和西突厥佔領,那我們就稍微緩一緩,等統一天下後再出兵收復,陛下覺得如何?”

    張鉉這兩天就是在反复考慮這件事,房玄齡的方案和他想到一起了,雖然有點示弱,但這卻是明智的決定,他點了點頭,“軍師和朕想到一起去了。”

    他隨即對房玄齡道:“立刻草擬一道緊急軍令送給李靖,讓他務必按照軍令來執行。”

    房玄齡點點頭,“微臣明白了,這就去安排!”

    他行一禮轉身走了,房玄齡剛走不久,樓梯上便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很快有侍衛在門口禀報,“啟禀陛下,太原有緊急軍情送至!”

    張鉉霍然地轉身,“情報在哪裡?”

    侍衛走進房間,單膝跪下,呈上一管紅色鷹信,表示十萬火急,張鉉打開鷹信,細看了一遍,是尉遲恭親筆所寫,孫長樂率領一萬軍隊已經攻下了延安郡。

    張鉉快步走到沙盤前,這是他之前下達的命令,一旦周軍主力抵達太原,駐紮在雕陰郡的孫長樂軍隊便可對延安郡發起進攻。

    延安郡和關中之間就只隔了一個上郡,如果孫長樂軍隊繼續南下攻占上郡,那麼關中就直接暴露在周軍的刀鋒之下,這是李淵絕不會容忍,那麼李淵在四面受敵的情況下,他會抽調哪裡的軍隊回防,太原顯然不可能,周軍主力已經抵達太原,三萬騎兵也已進駐交城縣,隨即可以進攻西撤的唐軍。

    河東郡也不可能,一旦河東郡的唐軍西撤回援上郡,那周軍便會立刻大舉進攻蒲津關。

    如果再調關中駐軍去支援上郡,那麼整個關中就只剩下兩萬御林軍,一支奇兵便可偷襲長安了。

    李淵只能繼續在關中徵兵,這必然會引起關中內亂,導致關中局勢惡化,而張鉉就是在等李淵走出這一步臭棋。
邱水躍 發表於 2017-1-8 17:21
第1149章 天下大戰(七)

    大周帝國同時在四條戰線發動了對唐朝的進攻,整個戰局已經緊繃到了極限,而孫長樂趁延安郡兵力空虛之機,率軍從雕陰郡南下,奪取了延安郡,這個消息就儼如弦斷的一聲脆響,在長安朝野激起了軒然大波。

    如果說當初唐王朝嚴密封鎖了並州失守的消息,後來又改成唐周兩國正在發生爭奪並州的大戰,大部分唐朝民眾並不知並州發生真相,但延安郡失守卻距離關中太近,唐王朝無法再掩蓋這個嚴重的事件。

    周軍進攻並州,周軍進攻巴蜀,周軍進攻河西,延安郡失守,上郡岌岌可危,一個接一個消息引爆了長安,加上長安情報署在長安傳播各種真真假假的戰爭消息,推波助瀾,使長安陷入到空前的恐慌之中。

    米價暴漲,房價暴跌,這兩種物品價格的一升一降徹底擾亂了長安市場,物價大漲,商業凋零,最離譜是黃金價格,在黑市上,一兩黃金甚至可兌換到五十貫錢。

    在長安的一片混亂和恐慌之中,李淵不得不再次密令四子李元吉加大言論控制,重新恢復了‘推疑令’,數千玄武精衛子開始在長安街頭四處巡邏,肆意抓捕可疑人員,敲詐勒索,將長城內鬧得烏煙瘴氣,但這樣做的後果卻十分明顯,大量的長安民眾開始離城下鄉避難,軍隊無法阻止,使得長安城逐漸地冷清下來。

    儘管長安城內人心惶惶,治安混亂,但對於天子李淵而言,他已經顧及不到腳下的混亂,周軍四線進攻使他慌了手腳,而大量的主力投入進了並州戰場,他又急令扶風郡的三萬軍火速進入巴蜀救援,當他聽到延安郡失守的消息後,他竟發現自己兵力不足,使他捉襟見肘。

    在御書房正中間豎起一塊大木板,木板上釘上一幅大唐疆域全圖,上面用紅旗代表唐軍兵力部署,而黑旗則代表周軍的兵力情況,陳叔達和劉文靜一左一右,給李淵分析各地局勢,李神通則站在一旁,似乎想說什麼,卻又忌憚旁邊的兩個相國。

    “陛下也不用太著急,在周軍全面進攻之前,我們本來就四面危機,現在只是危機擴大,和之前區別不大,只要應對得當,我們依舊可以恢復疆域。”

    陳叔達一邊安慰著李淵,一邊用木杆指著地圖解釋道:“目前我們在並州投入了十四萬軍隊,在函谷關、潼關和武關、大散關各有一萬,巴蜀增兵至四萬,隴右、河西和河湟有三萬軍,北地、弘化、安定、平涼和上郡各有五千人,加上長安兩萬御林軍和五千玄武精衛,一共三十萬大軍,這就是我們的全部兵力。

    現在延安郡雖然失守,但上郡畢竟還有五千守軍,周軍一時也攻不下來,我們可以將北地郡、平涼郡和安定郡的一萬五千軍隊集中到上郡,雖然這三郡沒有了駐軍,但隔著上郡和弘化郡,周軍攻不過去。

    其實如果反攻得力,我們不僅可以收復延安郡,甚至可以奪取雕陰郡乃至河套,張鉉最大的問題是將戰線拉得太長,這對他未必是好事,只要唐軍一處突破,周軍就可能面臨全線潰敗的危險。”

    劉文靜也道:“現在基本上可以肯定,周軍不會這麼快進行並州決戰,他們是要把唐軍拖在並州,太原的軍隊我們很難撤回來,不過河東郡的六萬軍隊我們卻能撤回,只要我們分兩萬軍死守蒲津關,那麼就有了四萬軍的寬裕,這四萬軍不管投向河西也好,投向巴蜀也好,都能扭轉局勢,所以微臣再三勸陛下暫時放棄爭奪河東郡,原因就在於此。”

    如果說陳叔達的話稍稍給李淵帶來一點安慰,那麼劉文靜的勸諫卻又使李淵心生厭惡,他站起身惡狠狠道:“延安郡丟了,至少還有上郡緩衝,河東郡丟了,一個小小的蒲津關能擋住敵人的十萬大軍進攻?朕也打過仗,不是白癡!”

    劉文靜嚇得不敢吭聲,李淵負手走了兩步,他見李神通正在向自己使眼色,頓時臉一沉道:“有什麼話就直說,是否合理朕自會做主!”

    李神通上前一步,低聲道:“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策,關隴並非沒有軍隊,關鍵是看陛下能不能下這個決心。”

    李淵眉頭微微一皺,他忽然醒悟,“二弟是指莊丁?”

    李神通點點頭,“陛下,臣指的不止是莊丁,臣聽元吉說,很多大莊園裡囤積著無數的錢糧,甚至糧食都壞掉了,錢也爛掉,卻不肯拿出來幫助軍隊,替陛下分憂。”

    劉文靜和陳叔達對望一眼,兩人眼中大駭,他們知道聖上又要對關隴貴族下手了,這一次不止是錢糧資源,還包括了人力資源,也就是關隴貴族自己培養的自衛軍,名義上叫做莊丁,但訓練和裝備都不比唐軍差,聖上在這個節骨眼上動這支軍隊,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但兩人卻不敢再勸,他們心裡明白,剛才聖上已經有話在先,李神通才敢當著他們面說,如果這時候他們再勸聖上,必遭殺身之禍。

    兩人心中大急,卻又不知該怎麼辦才好,這時,李淵看了他們一眼,淡淡道:“朕想獨自考慮一下,你們都退下吧!”

    三人行一禮,慢慢退了下去,李神通笑著陳叔達說了幾句,卻正眼也不看劉文靜,哼了一聲便揚長而去,剛才劉文靜勸天子從河東郡撤軍同樣惹惱了他。

    陳叔達憂心忡忡對劉文靜道:“劉相國,這下可怎麼辦?如果聖上觸犯了關隴貴族的底線,我很擔心關中會生亂。”

    劉文靜也歎口氣道:“現在很難勸聖上,如果太子殿下或者秦王在長安都好辦,偏偏他們都不在,哎!現在我也不知該怎麼辦?”

    兩人皆無計可施,他們也只能指望聖上自己想通這件事的嚴重性,不要一時衝動出了大事。

    御書房內,李淵獨自一人負手來回踱步,二弟李神通所說莊丁之事,他當然不是剛剛才聽說,這是他當年為了入關中而和關隴貴族們達成的妥協,就如同當年楊堅為了奪取皇位而答應關隴貴族們繼續保留各自的部曲一樣,關隴貴族也可以保留自己的莊丁。

    這些莊丁是關隴貴族為了應對隋末天下大亂而招募的關隴精壯,加起來足有數萬人,訓練有素,裝備十分精良,和驍果軍完全一樣,這支軍隊始終是李淵一根心頭毒刺,雖然他們比較分散,可以一旦集中起來,足以改變江山。

    李淵倒並不是想招募這支軍隊替自己作戰,他知道這些關隴貴族不會替自己賣命,他們只關心自身的利益。

    但李淵最擔心的是,這支軍隊會不會在關中空虛之時發動兵變,尤其在六家主要的關隴貴族集體拜會了韋雲起後,李淵十分擔心他們會和張鉉裡應外合,把關中獻給張鉉,就像當年他們背叛代王楊侑,將關中獻給自己一樣。

    李神通剛才提醒了他,他才猛地想起這支隱形軍隊的存在,以前他還能容忍這支軍隊存在,但現在天下危機四起,這支床榻之側不受他控制的軍隊就讓李淵著實有點寢食不安了。

    李淵終於下定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拔掉身邊這支潛伏著巨大威脅的軍隊,即使短期內引發朝野動盪,他也在所不惜。

    當然,李淵也知道將關隴貴族逼急了也不行,他必須採取一個穩妥的手段,最好先試探一下關隴貴族,看看他們的反應,然後再動手。

    正考慮時,一名宦官在門口稟報,“啟稟陛下,楚王殿下已經到了。”

    “宣他進來!”

    片刻,李元吉匆匆走進了御書房,他跪下行大禮道:“兒臣參見父皇!”

    “起來吧!”

    “謝父皇!”

    李元吉垂手而立,心中頗有點緊張,他不知道父皇找自己做什麼?難道是因為大量長安人離城一事要質問自己嗎?

    李淵沉思片刻,問李元吉道:“長安街頭情況如何?”

    “回稟父皇,兒臣經過數天的努力,嚴查謠言,打擊奸商,長安的混亂狀態已經被制止,兒臣抓了數百名傳播謠言之人,從他們的招供來看,應該是被同一批人指使,兒臣懷疑是長安情報署。”

    “抓到長安情報署了嗎?”李淵追問道。

    李元吉遲疑一下道:“兒臣正在全力追查長安情報署的下落,或許因為風聲太緊,他們已經撤離了長安城”

    “真是沒用!”

    李淵極為惱怒地哼了一聲,怒斥道:“上次于筠事件就險些抓到他們,卻被他們逃脫,這次又被他們逃脫,到底要讓他們在長安興風作浪多久,你才能給朕一個滿意的答覆。”

    李元吉低下頭小聲道:“兒臣會繼續加大抓捕力度,一定會給父皇滿意的交代。”

    “好吧!朕就再等幾天,你可要抓緊。”

    “兒臣明白!”

    李淵還是比較滿意兒子的態度,他這才轉移話題道:“今天把你找來,是有另外一件重要之事交給你去做。”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