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歐洲企業很機智
無解啊!
埃米琳站在現場,心裡湧起的就是這樣一個念頭。這個念頭讓她覺得很無助,很沮喪,想哭……
通過規模化生產來降低成本,通過降低成本來佔領市場,而一旦佔領了市場,規模化就成為事實了。這是一個完美的循環,任何人也無法指責。
埃米琳當然也能想到,其實中國企業目前的生產規模還達不到他們所聲稱的程度,按照大規模生產的產量來計算成本分攤,是不合理的。但怎麼計算分攤,是企業自己的事情,人家覺得一套設備能夠製造1000套產品,你能說啥?一旦中國風機企業憑著價格優勢佔領了整個市場,那麼生產1000套產品又有什麼奇怪呢?
那麼,歐洲企業能模仿這種做法嗎?答案是否定的。
中國企業所以敢這樣做,是因為中國正在啟動一個大規模的風電建設規劃,每年的新增裝機容量高達3萬兆瓦。中國企業有十足的信心拿到這些訂單中的大部分,所以他們敢投資去更新工藝裝備,不用擔心這些投資會打了水漂。
而歐洲企業如果也投入同樣多的資金去更新設備,萬一中國政府突然翻臉,重新撿起國產化率的武器,再和歐盟扯上一年半載的皮,那些歐洲企業新買的設備就全砸在手裡了。中國每年3萬兆瓦的風電市場,並不是掌握在歐盟手裡的,歐盟不敢給歐洲企業打包票。而沒有政府的背書,哪家企業敢去冒這樣的風險呢?
說起來,人家中國政府根本沒玩什麼陰謀,所有的策略都是擺在明面上的,不怕你歐盟派人來調查,也不怕你歐洲企業抄襲創意。這就難怪中國商務部會如此痛快地答應接受歐盟的調查,難怪徐振波、馮嘯辰這些人在歡迎宴會上會笑得那麼得意。如果歐盟官員早一點知道中國人的安排,就不會提出這個調查要求了。為了這次調查,歐盟同意結束對中國彩電和鋼鐵緊固件的反傾銷調查,現在看來,真是得不償失了。
「海因茨爾先生,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埃米琳沒有忘記這一趟中國之行的倡導者海因茨爾,她來到海因茨爾身邊,低聲地向他問道。
「無恥!」海因茨爾的嘴唇哆嗦著,「這是徹頭徹尾的無恥行徑!」
他此刻的心情,可以說是出離憤怒了。他想說一點更有份量的話,但卻不知道從何說起,只能是破口大罵了。
埃米琳能夠看到的東西,海因茨爾自然也能看到。中國人玩了一個陽謀,讓人找不出任何一點毛病,同時也找不出破局的辦法。中國人的確是把風機成本降到了他們所標榜的水平上,他們也根本無須隱瞞自己降低成本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是普邁等歐洲企業無法學習的。
普邁現在的產能不到1000兆瓦,年產量只有600多兆瓦,而林重的目標卻是要達到4000兆瓦的產能。生產規模不在一個水平上,你怎麼去和人家拼成本?
林重的產品成本低,除了自身規模化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低廉的採購成本,這同樣得益於生產規模,不過這是指配件廠商的生產規模。同一家配件廠,可以為多家風機廠商提供配件,所以配件廠的規模是按照全中國的風機市場規模來計算的,其成本下降的幅度更大。
普邁要想和中國同行打價格戰,有一個辦法就是轉向中國市場採購配件,利用中國的廉價配件來降低自己的整機價格。可這樣一來,不又正中了中國政府的圈套嗎?中國政府在歐盟的壓力之下,取消了風機國產化率50%的要求,如果歐洲風機企業轉向中國採購配件,這豈不是又把國產化率提起來了?
能夠想到這一點的,可不僅僅是海因茨爾。就在海因茨爾心裡羊駝狂奔之時,雷丁和勒芬韋爾已經拉著李松走到了旁邊,開始與他進行私下切磋:
「李先生,我們能不能請貴公司為我們代工製造機架,我們每年的需求是100套左右。」
「李先生,我們剛剛接下了葡萄牙一個風電場的訂單,裝機容量是300兆瓦,我們想請貴公司為我們做機艙的代工,所有的技術都由我們提供,但除了少數核心部件之外,我們希望能夠在中國完成大多數部件的採購。」
「如果由我們提供技術,由貴公司負責製造,咱們兩家公司聯合參與中國國內的風電場設備招標,貴公司是否有興趣?」
「我們可以向貴公司轉讓2兆瓦風機的核心製造工藝……」
大家都是聰明人啊,豈能看不出這件事情裡蘊含的商機。中國企業原本就有勞動力價格上的優勢,現在又在工藝設備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形成了規模生產的能力,歐洲企業空有先進的技術,在生產工藝上拼不過中國人,又有何用?
最好的辦法,就是強強聯手。歐洲人出技術,出經驗,另外再提供歐洲的風電市場機會,至於中國人,就發揮生產上的優勢,專門負責製造風機好了。還有,中國的風機配件是那麼便宜,歐洲企業又何必在歐洲市場採購配件呢,買中國人的配件不好嗎?至於說中國企業的技術還有些落後,那也好辦,自己直接向對方轉讓技術就好了。歐洲的高技術,加上中國的低成本,這種合作真可謂是珠聯璧合啊。
「我們非常願意和歐洲同行合作,歐洲同行一直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李松的嘴都笑得合不攏了。林重風機此前也引進過歐洲的技術,購買歐洲企業的許可證來生產風機。那時候歐洲企業不要太拽哦,技術轉讓費用全是獅子大開口,而且是一副你愛要不要的嘴臉。至於說進軍歐洲市場,那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歐洲的風機企業把歐洲市場當成了自家的後院,豈能容中國企業插手。
可現在,這些歐洲公司上趕著來找自己談合作,什麼專利授權費、製造許可證之類,都忽略不計了。這些公司在歐洲以及全球其他地方都有風電訂單,簽單子的時候是按每千瓦700歐元簽的,如果交給中國企業代工,每千瓦最多也就是550歐元,這其中的利潤大得能夠讓人瘋狂,區區一點專利費用,誰還會在意呢?
又讓馮總給說著了!
李松在心裡感慨著。當初馮嘯辰讓各家企業升級工藝裝備的時候,就預言過中國風機企業能夠走向國際市場,當時大家基本都是持懷疑態度的,最樂觀的想法也是覺得走向國際市場應當是10年後的事情,眼前是絕對沒戲的。
可誰曾想,自己把工藝改進了,價格降低了,國外企業就蜂擁而至了,主動邀請自己去開發國際市場。雖說在這些合作中,自己的角色僅僅是代工企業,但通過代工,能夠學到先進的技術和海外建設經驗,假以時日,未必不能取代國外合作者,成為國際市場上的贏家。
有了國內市場,再加上國外市場,4000兆瓦的產能就消化得乾乾淨淨了,沒準再增加幾千兆瓦也不成問題。規模大了,成本又能進一步下降,屆時對國外企業的優勢又多了幾分,對方還能有什麼底牌和自己斗呢?
心裡已經把幾家歐洲企業當成了獵物,李松臉上的表情卻還是極其真誠的,甚至比此前顯得更為真誠。他嘴裡說著客套話,越看這些歐洲人越覺得可愛,嗯嗯,其實人家歐洲人很萌很善良的,自己這樣算計人家,是不是有些良心生疼呢?
海因茨爾注意到了他們幾個人的表現,看到雷丁、勒芬韋爾笑得那麼開心的樣子,海因茨爾能夠想像出他們與李松之間達成了什麼樣的交易。因為,在剛才那一瞬,海因茨爾自己的心裡也曾湧起過要和林重合作的念頭,只是他先前對中國人的怨念太深,此刻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改變主意來和中國人握手言和的。
「海因茨爾先生,你覺得我們還需要瞭解什麼其他情況嗎?」
埃米琳環顧四周,發現除了海因茨爾之外,其他的同行者都已經圍到李松身邊去了,大家聊得歡聲笑語的,讓人懷疑他們此行的目的不是來給中國人找茬,而是跑來與中國人聯歡的。既然海因茨爾是現場唯一一個保持了矜持的人,埃米琳也只能向他求計了。
「我覺得,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是讓歐洲人找到自己的共識。」海因茨爾咬牙切齒地說,「我們的目的是保持歐洲對中國的技術優勢,遏制中國的風機產業發展。但現在,每一個人都在和中國人討論合作的事情,這與我們的初衷是完全相悖的。如果這樣一點小小的利益就能夠讓我們放棄了原則,那麼整個歐洲將成為一團散沙,我們根本無法與中國競爭。」
「我承認,你說得很對,這是每一個歐洲人都應當思考的問題。」
埃米琳禮貌地向海因茨爾表示了贊同。她同時知道,海因茨爾已經黔驢技窮了。沒錯,當一個人向你大談原則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已經沒有其他的話可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