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歷史]大國海魂 作者:夏天的風和雨(已完成)

 
Babcorn 2016-11-26 14:46: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51 37303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7 12:13
第十一章 改變歷史的瞬間(五)

    「(《北大西洋之王》第五節,如流星般隕落的無畏們[5])

    12時32分,英國不撓號戰列巡洋艦匯入大艦隊戰列線,戴維-貝蒂和海蒂-西萊姆不約而同地下達『暫停炮擊,調整艦隊陣型』的命令。

    英國方面,第二戰列艦隊的拙劣表演使得第一分隊與第二分隊,第二分隊與第一戰列艦隊存在陣型脫節問題,第一戰列艦隊的加拿大號戰列艦和柏勒洛豐號艦體受損嚴重,很難保持高航速,此外,大艦隊保持的航向並不能讓他們盡快與高速北上的快速艦隊十艘戰巡匯合,為此,大艦隊不得不降低航速,收縮前後脫節了的戰列線,給予受損了的戰列艦喘息的機會,在保證交戰距離的前提下微微調整航向。

    德國方面,長時間的集火不僅讓每一艘主力艦的槍炮部門官兵精疲力竭,使得大洋艦隊的炮擊精度和炮擊效率嚴重下降,也會加速對主炮管身壽命的損耗。此外,大洋艦隊也需要調整此刻的航向和航速,讓戰列線隊首跟上英國人的步伐,讓德意志鐵十字旗努力壓迫位於德國戰列線與蘇格蘭東部海岸線之間的英國大艦隊的生存空間。

    為了紀念在福克蘭群島海戰中陣亡的沙恩霍斯特號大型裝甲艦艦長伯恩哈德-馮-奧登將軍而特意命名的德弗林格爾級戰巡三號艦奧登號與其他二十六艘主力艦開始最後一輪炮擊。

    短促的開火警報聲響徹德國戰列線上空。奧登號戰巡的低艏樓,背負式佈置的布魯諾炮塔炮口附近的空氣急劇收縮了一下。伴隨震耳欲聾的炮聲,黑洞洞的炮口爆出刺眼的光線和橘紅色的火霧。

    北海。大洋艦隊這一側安靜下來。疲倦的德國海軍官兵暫時放下手頭的事務,摘下軍帽擦拭額前的汗珠,或是靠在炮位上,或是倚著鐵鍬,或是閉上眼睛大口大口地喘氣,積蓄再戰的氣力。

    北海,大艦隊那一側即將迎來安寧,不過他們還得頂住德國人最後一輪炮擊。

    德國大口徑炮彈如雨一般濺落在大艦隊戰列線兩側。在汪洋中製造一團團高達數十英呎的水柱。

    戰損報告遲遲沒有傳來,就在大艦隊司令部鬆弛神經的時候,英國戰列線後端毫不起眼的位置卻突然騰起濃密的黑煙。

    是的,曾經在泰恩河近海以驚豔的天鵝舞步戲耍剛剛打贏日德蘭海戰和朴茨茅斯海戰、不可一世的大洋艦隊的加拿大號戰列艦沒能守住這份榮耀,在奧克尼群島近海,在1917年6月21日12時34分,這艘被阿姆斯特朗造船廠設計師吹噓的天花亂墜的超無畏艦成就了大洋艦隊開啟新的傳奇。

    加拿大號戰列艦中彈了。在差不多一萬四千多米的距離上,德弗林格爾級戰巡三號艦一炮爆掉了原本應該是一艘無畏艦最堅固最安全的司令塔!

    1914-1917年應該是無畏艦最輝煌的時代,有過像多格爾沙洲海戰那樣的夜戰和近戰,有過像日德蘭海戰那樣典型的大艦巨炮決戰,有過像朴茨茅斯海戰、索契角海戰那樣的碾壓海戰,還有烏斯蒂卡島海戰那樣的混戰。有過日德蘭式的T字橫頭,也有過烏斯蒂卡島海戰式的反T字橫頭戰術。

    不過縱使這三年創造了無數經典海戰戰役,成就了無數經典海戰戰術,但是這個時期的海戰仍舊還是一項「涉及統計學和概率學的遊戲」。

    這句話是海蒂-西萊姆在《論戰列艦時代的非對稱作戰》中對無畏艦海戰的預言。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誰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用更多的火炮發射更多的炮彈以形成密度更大的跨射區域,也可以理解成追求在一定火力密度下生存性能以及隨後的反制能力。

    英國人就是第一種理論的忠實擁護者。幾乎每一艘皇家海軍的主力艦設計都秉承著「火力強度和火力密度最大化」的思路,在裝甲重量上偷工減料。將節省下來的噸位加強在火炮上。

    然而追求輸出最大化的英國人顯然忘了新世紀的大英帝國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首屈一指的工業強國,財政軍費無法支持他們在殘酷的海軍軍備競賽中用數量優勢徹底壓制德國人,而且在實際海戰中,皇家海軍也從未發揮出他們有限的數量優勢。

    既然在軍備競賽和實際海戰中,皇家海軍均無法壓制德國,那麼英國人就不能指望德國人不會後手反擊。

    12時34分,這枚350毫米穿甲彈跨越一萬四千米的海空,有如神助般地在短短201米艦體上佈置了五座14吋主炮、兩座指揮塔和主桅、兩座煙囪的緊湊艦體上找到不大的鐵盒狀司令塔,並且狠狠地撞了上去。

    英國人將加拿大號戰列艦的火力發揮到了極致,那麼犧牲的就必然是其防護力。在加拿大號官兵的注目下,那枚德國穿甲彈的硬化被帽徑直朝他們的司令塔衝了過來,地動山搖後,350毫米穿甲彈以近乎垂直的落角鑿穿了加拿大號司令塔那一圈不到11英吋約合280毫米的側面防護裝甲。

    鐵質穿甲部在司令塔側面裝甲壁上鑿出一個直徑一米多的大洞,穿甲彈自身破裂開來的硬化被帽碎片和從哈維硬化裝甲上剝落迸濺的鐵塊碎屑在空氣中飛舞。

    還未等包括在司令塔內工作的加拿大號戰列艦海軍官兵反應過來,那麼穿甲彈便爆炸了,就在封閉的司令塔裡。

    足足裝有18公斤TNT烈性炸藥的戰鬥部在狹窄的空間內爆炸,釋放可怖的力量,司令塔內的舵輪、沙盤,軍人和文件第一時間被氣浪掀翻,隨後消失在炙熱的高溫中。

    爆炸聲後,燒紅了的彈片持續在司令塔內飛舞、擦撞和反彈,發出令人揪心的摩擦聲,直到失去動能掉落在混雜了黑色血霧、被硝煙燻黑了的地板上。

    部分氣浪和彈片從司令塔對外觀察的舷窗中宣洩噴湧而出,加拿大號戰列艦司令塔兩側的棧橋和前方艦艏甲板頓時狼藉起來。

    在此前的戰鬥中連續中彈三發,左舷兩座鍋爐和一座儲煤倉被毀,發電機組停止運行,航速只能維持在十節左右的加拿大號官兵絲毫沒有放棄這艘主力艦的意思,損管兵紅著眼睛朝司令塔集中,扯著一切滅火器材穿過滿是鋒利鐵塊、肉屑,瀰漫著難令人作嘔的血腥味和人體焦味的棧橋,努力靠近被濃煙和烈火包裹著的司令塔。

    水兵們想要拯救加拿大號,可是在被德國人一炮爆掉的加拿大號司令塔,哪裡還有什麼東西值得挽救?

    艦長陣亡、副艦長陣亡、航海長陣亡、槍炮長陣亡……

    大艦隊司令部為加拿大號戰列艦開出長長的陣亡名單。儘管一艘主力艦上通常擁有艏樓上方的司令塔和後主桅處的指揮塔,失去司令塔後,艦員還可以依託後桅杆下方的後指揮塔繼續戰鬥,問題是誰來指揮,要知道操控一艘主力艦和指揮一艘主力艦完全是兩碼事!

    為了保存這艘戰列艦,陣型和航向均未調整完畢的大艦隊總司令戴維-貝蒂不得不謹慎地將戰列線對轟的時間提前,讓第一戰列艦隊開火以掩護加拿大號撤退。

    第一偵查集群哪裡肯放棄這絕好的機會,不需要海蒂-西萊姆提醒,第一偵查集群旗艦馬肯森號便下達集火的命令,三艘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陸續開火,380毫米大口徑被帽穿甲彈很快便在加拿大號戰列艦四周形成了可怕的彈幕。

    也許是在此前的T字橫頭集火中用力過猛,德國大洋艦隊陣中戰鬥力最強的第一偵查集群在圍剿加拿大號戰役中表現得有失水準,遲遲沒能收割對手。

    德國第一偵查集群連連錯失良機,這時候,英國第一戰列艦隊和第四戰巡艦隊其餘各艦、第二戰列艦隊第二分隊四艘戰列艦以及德國第一偵查集群其餘各艦、第一戰列艦隊一艘巴伐利亞級、四艘赫爾戈蘭級和四艘拿騷級戰列艦紛紛不耐寂寞,用各自的主炮加入這場混戰。

    在這場混戰中,德國第一偵查集群其餘各艦的目標是已經那個被打殘了的英國第一戰列艦隊,德國第一戰列艦隊的目標是陣型比較鬆散的英國第二戰列艦隊,而英國人卻在集中兩支主力艦隊的全部火力去進攻德國大洋艦隊鋼鐵長城中最薄弱的一環——第一分隊。

    事實上,早在德國人集火加拿大號戰列艦的時候,貝蒂就已經放棄這艘主力艦了。在這場海戰中一直被西萊姆牽著鼻子走的戴維-貝蒂敏銳地抓住了海蒂-西萊姆僅有的失誤,孤注一擲地選擇集火四艘只有三百毫米主裝的拿騷級戰列艦。

    歷史證明貝蒂用第二戰列艦隊第二分隊的幾乎不設防作為籌碼所進行的海上豪賭是值得的。

    12時40分,加拿大號再次中彈了,烈火在這艘戰列艦上四處蔓延,升騰起的煙柱足足有數千英呎高,以至於在十數公里外的商船都能看見。

    沒有人會質疑這艘戰列艦的悲慘結局,倒是在加拿大號戰列艦中彈的同一瞬間,德國拿騷級戰列艦三號艦萊茵蘭號也中彈沉沒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7 12:13
第十一章 改變歷史的瞬間(六)

    「(《北大西洋之王》第六節,失誤和反擊[1])

    時至今日,仍舊有許多人都以為奧克尼群島海戰的高潮正是德國人的T字橫頭以及英國的死亡轉向,然而在我們這些研究海戰史的海軍專家看來,奧克尼群島海戰最精彩的部分才剛剛開始。

    12時32分,在北海洋面上擺開陣型對轟的兩支鋼鐵艦隊相繼越過英國蘇格蘭東部頂點,沿著半島的南部海岸線朝著弗斯灣北部邊緣追逐前進。

    第二輪交火原本應該在稍晚的時候爆發,不過英國加拿大號戰列艦的中彈打亂了德國海軍的計畫。

    大洋艦隊嚴格遵照他們的海軍戰神海蒂-西萊姆的命令,乘勝追擊:第一偵查集群三艘馬肯森級戰巡不依不撓地圍剿重傷的加拿大號,第一偵查艦隊其他五艘戰巡則用各自的主炮壓制和掃蕩早先已經被打殘了的英國第一戰列艦隊和第四戰巡艦隊。

    在隨後的時間裡,德國第一戰列艦隊和第三戰列艦隊陸續與英國第二戰列艦隊和第四戰列艦隊陸續發生交火,戰列線決戰提前爆發了。

    在當時,海蒂-西萊姆的決定理所當然。雖然德國戰列線陣型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但未必不能在具體海戰中完成這一過程,大洋艦隊沒有理由恐懼已經被打殘了的英國第一戰列艦隊和第四戰巡艦隊,放過送上門來的可口獵物。

    新世紀以來,海軍界對於一代海軍名將海蒂-西萊姆的神話和推崇有所減弱。有不少戴維-貝蒂的崇拜者更是猛烈抨擊西萊姆在這一輪交戰中的失誤,認為是海蒂-西萊姆的失誤導致大洋艦隊沒能在第二輪戰列線決戰中佔據絕對上風。間接導致返航途中的大洋艦隊遭遇美國戰列艦分隊。

    西萊姆曾說過戴維-貝蒂是『值得尊敬和重視的對手』,我們也無意否定戴維-貝蒂之於皇家海軍的作用,甚至敢毫不客氣地放言說皇家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全部戰果都出自貝蒂之手,沒有戴維-貝蒂的皇家海軍只會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問題是我們不能將大洋艦隊在奧克尼群島海戰中的損失完全歸咎到海蒂-西萊姆身上。並非是海蒂-西萊姆『乘勝追擊』和『戰列線對轟』的戰術出現了問題,而是德國第一戰列艦隊對於皇家海軍的異常舉動反應太過遲鈍,大洋艦隊因為前衛號戰列艦的爆炸沉對英國新式穿甲彈性能的低估以及戴維-貝蒂選擇的有利時機等等因素的共同疊加。

    12時40分,大洋艦隊的注意力都放在即將沉沒的加拿大號戰列艦身上,沒有人想到戴維-貝蒂在它的旗艦司令塔裡悍然下達『集火第一分隊』的命令。更沒有人注意到德國戰列線另一端的英國第二戰列艦隊第一分隊的英王喬治五世號、獵戶座號、大力神號和巨人號四艘戰列艦幾乎是以不設防、更確切說是以不反抗的姿態應對德國第一戰列艦隊第二分隊一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和四艘赫爾戈蘭級戰列艦的攻擊,轉而將英國人的憤怒、屈辱,連同炮彈一齊傾瀉到德國第一分隊四艘拿騷級戰列艦身上。

    其實早在設計德國戰列線的時候,海蒂-西萊姆就意識到第一分隊四艘拿騷級戰列艦可能一如日德蘭海戰那樣,成為英國人努力想要打開的突破口。

    位於德國戰列線最前端的是一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和四艘國王級戰列艦,面對英國人四艘裝備15英吋主炮,水線帶主裝甲達到史無前例的13英吋的復仇級戰列艦可謂勢均力敵。其後的五艘凱撒級戰列艦雖然只裝備305毫米主炮。但是如果發揮好數量優勢,也不至於在英國四艘裝備15英吋主炮的鐵公爵級戰列艦面前損失太多,再後方的一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和四艘赫爾戈蘭級戰列艦面對英國一艘裝備15吋炮的喬五級戰列艦,一艘13.5吋炮的獵戶座級戰列艦和兩艘裝備12吋炮的巨人級戰列艦可能還佔據一定的優勢,唯一處於絕對下風的就是第一分隊,四艘標準排水量18。649噸,裝備四座280毫米50倍徑主炮,水線帶主裝甲只有300毫米的拿騷級戰列艦無論如何是對抗不了英國一艘喬五級戰列艦、兩艘聖文森特和一艘巨人級戰列艦的。

    西萊姆對此也並非毫無防備。11時紫男爵發現英國人行蹤之後,西萊姆對以巡航陣型開進的大洋艦隊進行排兵佈陣,之所以將第一偵查集群放在戰列線隊尾除了不同分隊混編會導致缺乏磨合這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用第一偵查集群對虛弱的第一分隊進行保護。一旦戰事不妙,頂在第一偵查集群最前端的三艘馬肯森級和三艘德弗林格爾級戰巡可以輕易用380毫米和350毫米巨炮支援第一分隊。

    而在奧克尼群島海戰中。實際情況是本該分出一部分精力注意支援己方第一分隊的德國第一偵查集群已經打紅了眼,陷入歇斯底里不可理喻的狀態,瘋狂地進攻垂死掙扎的加拿大號戰列艦以及在隨後的戰役中出現體力不支徵兆的柏勒洛豐號。

    就這樣,大洋艦隊唯一的漏洞赤裸裸地暴露在皇家海軍面前,而後被嗅覺敏銳的戴維-貝蒂抓住。

    英國第二戰列艦隊開始集火德國人,而後者只能以在超無畏艦時代稍顯後繼乏力的280毫米主炮去對抗英國整整一支戰列艦隊。而在德國第一分隊的前方,第二分隊的觀測士官們自始至終都沒有發現差不多一萬五千多米外的英國目標分艦隊炮口閃爍著的火霧,還以為對手因為指揮或者航向問題遲遲沒有開火的機會。

    也不能怪德國第二分隊那些訓練有素的觀測士官,儘管從理論角度上看,位於南側的大洋艦隊因為太陽角度擁有更好的觀瞄條件,可實際情況是英國目標艦隊剛好鑽進一片雲層中。

    那是北海夏季典型的、由一塊濕度較大的薄霧構成的、陽光不易穿透的雲層,就是那麼一瞬間,德國第二分隊的觀測士官失去對英國人的偵查能力。

    反觀英國人,由於太陽直射點位於北迴歸線附近,所以儘管正午的太陽光線從南側照射過來,但是因為照射角較大,並不能對他們的觀瞄造成太大的困擾,於是在天空晴朗,地平線清晰的前提下,英國觀測士官可以很容易就能判斷出己方炮彈的落點,為火炮校射提供更精確的數據。

    用一支艦隊去集火一個中隊的英國人佔盡了天時地利,德國第一分隊很快便支撐不住。

    12時41分,英國加拿大號戰列艦作為這場海戰中第四艘隕落的主力艦葬身北海。

    在圍剿英國加拿大號戰列艦的戰役中,戰功卓越的德國第一偵查集群表現得有失水準,三艘被譽為『北大西洋之王』的馬肯森級戰巡用380毫米主炮總計向可憐的英國人傾瀉了將近一百五十枚大口徑炮彈,卻沒能命中加拿大號戰列艦任何一處要害部位。

    不過這艘可憐的主力艦依然被如此高密度的炮擊打成了篩子。

    作為加拿大號戰列艦僅有的十五名倖存者之一,損管軍官邁克希少尉很好地記錄了加拿大號沉沒的瞬間:

    『在前一輪炮擊中,我們陣亡了九十三個人,兩座鍋爐和一座儲煤倉被毀,左舷發電機組全部停止運行,只能以10節左右的航速勉力前行。

    再次遭遇德國人的集火後,大火和濃煙很快佔據了甲板,我腳下的加拿大號就好像受了驚嚇的怪獸,在德國人的彈幕中左衝右突。不知道什麼時候,海水漫過我們在動力艙上方鋪設的一層穹甲,它完全靜止在了海面上。

    我們都知道加拿大號完了,臨時艦長、僥倖逃過司令塔災難的崔西上尉下令棄艦,可是我們根本就找不到救生艇甚至小舢板。萬般無奈之下,我們只好直接跳下吃水僅剩下半米左右的戰艦,奮力朝遠處游。

    戰艦下沉的速度比我們想像得要快,海水很快漫過了它左舷甲板,導致這艘戰列艦向左側劇烈傾斜,數十秒鐘後,它翻覆沉沒了,我清楚地看見許多還在海面上划水的同僚被捲入戰艦沉沒所製造的巨大漩渦中,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掙脫。』

    加拿大號戰列艦的沉沒使得英國人的主力艦損失數字上升至四艘,損失總噸位超過九萬兩千噸。

    本該是皇家海軍人黯然神傷的時刻,不過柳暗花明的好消息傳來了:幾乎是加拿大號戰列艦沉沒的瞬間,德國拿騷級戰列艦三號艦萊茵蘭號戰列艦因為艦體被洞穿,水下彈藥庫殉爆而沉沒。

    除此之外,皇家海軍似乎還有別的驚喜。在德國凱撒級的12吋炮、350毫米主裝與英國鐵公爵級的15吋炮、12吋主裝以及『綠彈』的較量中,凱撒級四號艦阿爾伯特國王號落入下風,一座炮塔被擊毀,大火和濃煙瞬間將這艘無畏艦籠罩起來。」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7 12:13
第十一章 改變歷史的瞬間(七)

    (感覺這是我寫書以來最霸氣的一章,一口氣送走三艘主力艦!)

    「(《北大西洋之王》第六節,失誤和反擊[2])

    『司令塔,右舷直接命中!』

    瞭望員歇斯底里的預警聲在萊茵蘭號戰列艦司令塔內迴蕩,留著腓特烈式鬍鬚的老艦長一邊朝壓著自己的高簷海軍軍帽朝戰艦左舷觀察窗口瘋炮,一邊扯著雄渾的大嗓門沖那些目瞪口呆的下屬吼道:

    「萊茵蘭號,損管準備!」

    司令塔內面面相覷的軍官們這才反應過來,就近抓住任何可以穩定身形的東西。只是一兩秒的時間,一團流火便閃過萊茵蘭號右舷狹窄的觀察窗口,沒入戰列艦長艏樓下方。

    萊茵蘭號戰列艦高級軍官們呆在裝甲堡似的、擁有減震設施的司令塔內,只是感覺以12節航速追隨第一分隊旗艦作戰的戰列艦艦體微微震顫了一下。不過對於剛好守在萊茵蘭號中彈位置——右舷水線隔艙聯絡通道里的損管隊員來說,重達數百公斤的大口徑穿甲彈撞擊所攜帶的衝擊力無異於千斤重石,狠狠撞擊在他們的心中,讓這些忠於職守的損管隊員們來不及發出痛苦的悶哼聲便栽倒在地。

    水兵們屏住呼吸,指望這枚英國炮彈早炸或是近炸,不過裝甲帶的爆裂聲擊碎了水兵們的幻想——它鑿穿了萊茵蘭號戰列艦200毫米上部裝甲帶,拖著被炮彈砸中的水兵留下來的紅白之物、上部裝甲帶剝落的鐵塊和穿甲彈的被帽。以傾斜的角度肆無忌憚地鑽入萊茵蘭號戰列艦更深處。

    敷設在萊茵蘭號戰列艦上部裝甲帶後方的穹甲被鑿出巨大的窟窿,貼著穹甲鋪設的一根蒸汽水管被砸斷。滾燙的水蒸汽第一時間從令人生畏的破口洩露出來,讓相對比較封閉的水線聯絡通道瞬間變成蒸汽的海洋。

    『砰』的一聲,那枚該死的穿甲彈再次鑿穿萊茵蘭號背負式佈置的布魯諾炮塔水下彈藥庫50毫米裝甲艙壁,在彈藥庫深處發生劇烈爆炸。

    『撤退,撤退,全部撤到甲板上去!』騷亂中,有一位損管軍官拚命喊著,下一秒。萊茵蘭號戰列艦水下彈藥庫殉爆了。

    在萊茵蘭號司令塔搞清楚中彈位置之前,數百公斤作為炮彈戰鬥部裝藥的TNT烈性炸藥和炮彈底火的RPC/12無溶劑雙基發射藥被點著了,規模空前的爆炸在萊茵蘭號艦體深處發生,以布魯諾炮塔的水線帶彈藥庫為圓心,強大的衝擊力勢如破竹地摧毀包括敷設在彈藥庫頂部的穹甲、50毫米彈藥庫裝甲艙壁、45毫米水下防魚雷隔艙在內的任何防禦設施。

    數秒鐘後,安東炮塔的水下彈藥庫也被引爆了。當法國綠水海軍破產後,大艦巨炮成為主宰這片海洋唯一有效方式。背負式炮塔以及抬升炮台為無畏怪獸們節約了艦體空間。使得大膽的海軍設計師們敢於追求更多的火力,但同時,背負式佈置也使得水下彈藥庫之間的距離縮減,極易導致相鄰彈藥庫的相繼損毀。

    第一輪衝擊波已經讓萊茵蘭號內部構造變得千瘡百孔,當安東炮塔的水下彈藥庫跟著發生爆炸後,這艘戰列艦艦體直接發生斷裂。

    老艦長捂著鮮血橫流的手臂。從一片狼藉的司令塔地板上爬了起來,紅著眼睛下令棄艦的命令,可是在彈藥庫殉爆面前,任何自救行動都是蒼白的。

    海水洶湧而入,分裂出戰列艦主體的艦艏部分幾個破損的水下隔艙根本就起不到減緩下沉的作用。至於戰列艦的主艦體,儘管處於戰鬥狀態的萊茵蘭號已經關閉所有主要艙室。但是海水仍舊從艦體的斷裂處排山倒海地倒灌,用巨大的壓強爆掉密封艙的防爆門。

    萊茵蘭號戰列艦沉沒了,一如大英帝國先前沉沒的新西蘭號戰列巡洋艦,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徹底消失在快要被英德雙方海軍將士的鮮血染紅了的北海洋面上。

    英國加拿大號戰列艦和德國萊茵蘭號戰列艦相繼沉沒讓戰鬥更加白熱化。

    萊茵蘭號戰列艦沉沒的消息極大地鼓舞了皇家海軍的士氣,英國第二戰列艦隊八艘戰列艦以更加兇猛的火力拚命向可憐的德國第一分隊傾斜彈藥。

    而損失一艘主力艦後,德國第一分隊的處境更加艱難,尤其當他們的旗艦波森號司令塔後方的電報室被一枚12吋穿甲彈擊毀後,第一分隊直接失去了指揮,只能各自為戰。

    此時,德國海軍的大腦——海蒂-西萊姆上將遠在戰列線的最前端,既無法看到第一分隊瀕臨崩潰的戰況,也無法從第一偵查集群『擊沉英國加拿大號戰列艦,圍剿漸漸失去航速的柏勒洛豐號戰列艦』和第二分隊『無法觀瞄躲在雲端的英國第二戰列艦隊第一分隊』的電報中嗅到陰謀的味道。

    在英國人的彈雨中,第一分隊旗艦波森號很快便支撐不住。

    連續中彈五發的波森號上層建築和動力艙受損嚴重,艦體舯部發生大火,濃煙遮天蔽日;右舷發電機組全部停止工作,導致因為非重點防護的右舷艦艉被鑿穿而灌入的海水根本無法及時排出去。

    12時47分,波森號戰列艦已經進水將近一千六百噸,艦體發生劇烈後傾,以至於艦長不得不下令朝艦艏密封艙注水改平。

    艦體連續進水讓波森號戰列艦吃水線急劇抬升,到這時,誰也不敢奢望波森號戰列艦還能像日德蘭海戰那樣安然無恙,只能拖著傷痕纍纍的軀體,吃力地朝前開進。

    而在西北方向,打出手感的皇家海軍第二戰列艦隊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再次向波森號戰列艦傾斜了一輪八枚15吋炮彈。

    12時50分,在英國喬五號戰列艦A炮塔觀測士官瑪爾斯的光學測距儀器中,被濃煙籠罩的目標艦再次爆出耀眼的火霧。位於司令塔頂端的全艦火炮指揮中心的喬五號槍炮長一再要求各主炮觀測士官匯報測距數據,瑪爾斯上士只能尷尬地回覆道:

    『對不起,中校,它已經不在海平面了……』

    同樣的尷尬發生在獵戶座號戰列艦負責測量目標艦角度的觀測士官諾伯特身上。

    許是死去的姊妹艦的祝福,大英帝國第一款超無畏艦——獵戶座級最後的遺孀君主號在奧克尼群島海戰中表現相當搶眼,終結德國萊茵蘭號戰列艦的那枚炮彈就出自君主號的大手筆。

    可惜是的君主號戰列艦這份戰果鮮為人知,奧克尼群島海戰後,皇家海軍不遺餘力淡化君主號戰列艦的功勞。不是因為自擺烏龍的海軍部將戰果算在了喬五號戰列艦身上,沒有勇氣承認統計失誤,而是根據君主號戰列艦艦長的航海日誌,君主號戰列艦自始至終『從未』向非目標艦萊茵蘭號開過一槍一炮,但是皇家海軍潛水員卻在德國萊茵蘭號沉船彈藥庫附近找到了13.5吋穿甲彈命中的痕跡……

    當諾伯特努力固定方位盤,兢兢業業地向火控指揮塔報出方位盤的刻度時,槍炮長卻只能尷尬地告知因為『和西萊姆的艦隊戰鬥所以緊張到不能呼吸』的觀測士官不怎麼美妙的消息——目標艦已經被擊沉了。

    不到十分鐘的時間,大洋艦隊便丟掉了兩艘主力艦,戰損總噸位高達三萬三千餘噸,陣亡官兵一千五百多人。更重要的是第一分隊司令官英格哈蒂(W-Englehardt)海軍少將陣亡了,被帝國追授予海軍中將的英格哈蒂也是德國海軍在這場曠日持久戰事中陣亡軍銜最高的指揮官。

    對於在奧克尼群島海戰之前長達三年的海上對抗中,僅僅損失德意志、馮-德-坦恩號兩艘戰列巡洋艦和布呂歇爾號偽戰巡來說德國海軍來說,這損失不可謂不嚴重。

    除此之外,德國第一分隊剩餘兩艘拿騷級戰列艦——拿騷號和威斯特法倫號均遭受中等程度的損傷,凱撒級阿爾伯特國王號戰列艦在英國15吋重炮集群的進攻下也遭遇重創。

    大洋艦隊連丟兩艘戰列艦,一艘戰列艦重傷的不幸遭遇證明了戴維-貝蒂作為海蒂-西萊姆終身對手的實力,也是英國皇家海軍在漫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精彩最亮眼的表演。

    第二分隊終於察覺到英國人的陰謀。不僅因為第一分隊旗艦波森號戰列艦沉沒,第二分隊的觀測士官們還從鑽出低矮的海上雲團的英國第二戰列艦隊第一分隊那裡看到開火的痕跡。

    冷汗瞬間打濕了第一戰列艦隊司令官馬維中將的前胸後背,急忙向大洋艦隊旗艦巴伐利亞號報告戰況。

    而這時候,海蒂-西萊姆的手中正抓著來自第一偵查集群司令官比哈尼克中將的戰報:

    『12時53分,第一偵查集群第一隊擊沉英國柏勒洛豐號戰列艦!』

    呵,第五艘主力艦!」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7 12:14
第十一章 改變歷史的瞬間(八)

    (書友說撇開英國和德國的前綴,完全不知道我說的艦隊到底是哪一邊的,於是不厭其煩地加上前綴,重複到連我自己都想吐;還有,感覺自己寫文質量在下降……)

    「(《北大西洋之王》第六節,失誤和反擊[3])

    12時55分,德國大洋艦隊總司令海蒂-西萊姆前腳剛收到第一偵查集群擊沉英國柏勒洛豐號戰列艦的報告,第一戰列艦隊馬維中將那邊便傳來『第一分隊波森號和萊茵蘭號戰列艦沉沒,具體傷亡數字不明』這噩耗。

    波森號和萊茵蘭號戰損抹去了德國大洋艦隊此前所取得的戰果。

    奧克尼群島海戰第一輪交火中,德國大洋艦隊佔據有利位置,能夠使用全部側舷火炮集火毫無還手之力的英國大艦隊主力艦隊時間甚至超過十分鐘。雖然德國人僅僅只擊沉對手一艘超無畏艦和兩艘老式戰列巡洋艦,但是誰也不會認為大洋艦隊在這輪鋼鐵較量中吃虧了,相反,英國人認為他們的災難才剛剛開始:

    英國第一戰列艦隊和第四戰巡艦隊被打殘了,加拿大號、柏勒洛豐號戰列艦重傷,不撓號戰巡重傷,皇家橡樹號、新加坡號戰列艦中等損傷,南非號、壯麗號戰列艦輕傷,德國人完全可以在隨後進行的戰列線對轟中慢慢耗盡英國第一戰列艦隊和第四戰巡艦隊最後一滴血。

    事實並沒有超出英國人的預計。

    12時34分,德國奧登號戰巡一枚380毫米穿甲彈意外擊中英國加拿大號戰列艦,提前引爆了戰列線對轟。

    戰鬥剛剛打響,原本就身負重傷的加拿大號和柏勒洛豐號戰列艦相繼沉沒,第一戰列艦隊和第四戰巡艦隊剩餘五艘中等損管和輕傷的主力艦也在這一輪集火中搖搖欲墜。

    如果沒有戴維-貝蒂的靈光一閃,如果沒有英國第一分隊上空突如其來的低矮雲團,或許無處不滲透著殘酷的奧克尼群島海戰會提前結束,德國大洋艦隊不會一口氣損失兩艘拿騷級戰列艦,並且在隨後的戰鬥中稍顯進退失據;皇家海軍也不會堅定僥倖心理,導致大英帝國輸掉了他們最後一塊的遮羞布;缺乏戰場情報的美國戰列艦分隊更加不會迷迷糊糊地捲入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混戰。在收穫美國無畏艦史上第一份戰果的同時遭遇前所未有的慘敗。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

    就在大洋艦隊後隊以八艘戰列巡洋艦圍攻英國戰列線後隊四艘戰列艦和一艘老式戰列巡洋艦時,戴維-貝蒂以其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敏銳的戰場嗅覺,找到了大洋艦隊在這場海戰中唯一的失誤,並且將德國人的失誤轉化成為可觀的戰果。

    貝蒂悍然下達『集火德國第一分隊』的命令。藉著德國第一偵查集群的失誤。第二分隊對戰場態勢的觀測不利,還有遠在德國戰列線最前端的海蒂-西萊姆調度不及,英國第二戰列艦隊八艘戰列艦打出了皇家海軍最後的威嚴,陸續擊沉德國波森號戰列艦和萊茵蘭號戰列艦。

    兩艘拿騷級戰列艦的沉沒給一路高歌猛進的海蒂-西萊姆和他的大洋艦隊的打擊是沉重的。這或許是以高效率和團結著稱的大洋艦隊在隨後的戰鬥中頗有些進退失據,導致奧克尼群島海戰的慘烈程度呈幾何倍數上升的主要原因。

    12時56分,反應過來的海蒂-西萊姆在他的旗艦司令塔下達復仇令:

    『命令,第一偵查集群三艘馬肯森級、第一戰列艦隊其餘各艦集火英國第二戰列艦隊第二分隊,第一偵查集群其餘各艦自由攻擊!』

    直到海蒂-西萊姆殺氣騰騰的命令被傳達。打紅了眼的第一偵查集群才知道發生在第一分隊四艘拿騷級戰列艦身上的夢魘。

    根據海蒂-西萊姆在戰前的規劃,大洋艦隊實力最強的部分——第一偵查集群將擔負壓制實力相對虛弱的英國戰列線後隊,掩護己方第一分隊的任務。

    很明顯,第一偵查集群在實際海戰中只考慮到了對英國戰列線後隊的壓制和打擊,自始至終都缺乏對第一分隊的保護,而正是這個疏忽導致第一分隊損失兩艘拿騷級戰列艦。

    『這可是兩艘主力艦呀,要知道在長達三年的海上對抗中,我們(大洋艦隊)只不過丟了三艘戰列巡洋艦(德國人習慣將布呂歇爾號算作戰巡),可現在。我們一次性就報銷了整整兩艘!』

    這是第一偵查集群司令官比哈尼克中將航海日誌的原文。

    不同於1914年開戰之初,經過海蒂-西萊姆的調教,漸漸有了幾分血性和大國海魂的大洋艦隊無比重視他們身為德意志海軍的榮耀,故而第一分隊的損失讓這位年輕的海軍中將產生了強烈的羞恥感和羞愧感。

    比哈尼克絲毫沒有質疑海蒂-西萊姆決定的想法,他的復仇之心甚至比海蒂-西萊姆還要迫切。以至於他直接放棄即將被第一偵查集群完美收割的英國戰列線後隊,轉而將手中最強大的三艘『北大西洋之王』對準可惡的英國『儈子手』。

    在當時,面對漸漸打出手感的第一偵查集群,英國戰列線後隊已經不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在北海洋面上。從巴西租借過來的新加坡號戰列艦拖著滾滾的濃煙,在彈雨中左衝右突;君主號戰列艦被連續拔掉兩座主炮塔。大火從甲板一直蔓延到艦體深處,嚇破了膽的艦長直接下令向艦艏背負式佈置的A、B炮塔水下彈藥庫注水,反而導致這艘戰列艦漸漸失去了至關重要的航速;至於英國第一戰列艦隊最強大的皇家橡樹號,它的狀態也異常的糟糕,除了第一輪交火中的上部裝甲帶受損、艦體大量滲水問題,它還遭遇了一戰期間最強大的一級無畏艦——『北大西洋之王』馬肯森級戰巡一號艦和二號艦長達兩分鐘的跨射。

    即將全軍覆沒的瞬間,英國人意外迎來了可供喘息的寶貴時機。

    為了掩護岌岌可危的第一分隊,向比哈尼克中將嘴裡『可惡的英國佬』討個說法,第一偵查集群三艘馬肯森級戰巡開始脫離分隊直線加速,縮短與第一分隊之間的距離,同時調轉炮口,對準了還在製造殺戮的英國第二戰列艦隊第二分隊。

    三艘馬肯森級戰巡脫離第一偵查集群必然導致其他各艦重新分配火力。調整戰艦陣型、航向以及火炮角度,以便繼續保持對英國人戰列線後隊的壓力。而後者則趁著這簡短的火力間隙,努力擺脫與德國第一偵查集群的接觸。

    我們不好評述這道明顯帶有海蒂-西萊姆個人指揮風格的命令對於這場海戰的影響。眾所周知海蒂-西萊姆是一位卓越的海軍戰略家和富有想像力的戰術指揮官,但是從1917年基爾水兵暴動的以身涉險,1918年阿姆斯特丹談判追打在日德蘭海戰中對德國偽裝偵查船隊下達開火命令的戴維-貝蒂這些駭人聽聞的舉動來看。這位一流海軍指揮官顯然也是愛憎分明的性情中人。

    總之。在德國炮手重啟『校射-炮擊-校射』模式之前,德國第一偵查集群對於英國戰列線隊尾的收割暫時告一段落,除了皇家橡樹號戰列艦因為艦體進水過多,在北海洋面上摺騰了數分鐘後被確認損管無效。最終翻覆沉沒外,第一偵查集群五艘戰列巡洋艦在這一輪交火中沒有更多的收穫。

    就這樣,德國人在另一個方向開始了兇猛的反擊。

    雖然戴維-貝蒂集火德國第一分隊的時機選擇得恰到好處,可只要海蒂-西萊姆反應過來,它的戰術價值也就到頭了。

    此時。在T字橫頭中被打殘了英國第一戰列艦隊和第四戰巡艦隊成為皇家海軍不折不扣的阿喀琉斯腳踝,使得同樣位於戰列線末端的德國第一偵查集群可以隨意分出新的戰力去支援其他方向,而且剩下的三艘德弗林格爾級戰巡、一艘塞德利茨級戰巡和一艘毛奇級戰巡仍舊能夠對英國人留在戰列線最末端的幾艘主力艦保持絕對優勢。

    在馬維中將和比哈尼克中將的指揮下,德國一艘巴伐利亞級,四艘赫爾戈蘭級、兩艘拿騷級戰列艦和三艘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完成對火力通道的分配,選擇各自集火目標傾斜彈藥。

    不甘放棄的英國人還想渾水摸魚,趕在德國第二分隊和第一偵查集群第一隊完成火力準備之前,集中全部火力對付僅剩下兩艘拿騷級戰列艦的德國第一分隊,然而德國人並沒有給英國第二戰列艦隊太多的機會。

    13時01分。英國第二分隊最末端的海王星號戰列艦中彈了,它只有10吋的水線帶主裝甲就好像脆弱的紙片一般,輕易被『北大西洋之王』的380毫米穿甲彈鑿出可怕的窟窿。

    海水順著破口洶湧而入,連連爆掉存在質量問題的密封艙橫向聯絡門,在水密結構極差的海王星號艦底橫衝直撞。可憐的海王星號戰列艦就像是被扯緊了線頭的風箏。航速陡然降低,拖著煤煙的艦體也開始微微向左側傾斜。

    『它或許是第六艘船……』馬肯森號戰巡,比哈尼克中將這樣勉力他的艦長。」(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PS:關於英國13.5吋彈性能問題:

    我查了一下。在綠彈之前,英國13.5吋彈九千米能鑿穿12.5吋(318毫米)裝甲,換裝綠彈後在一萬四千米左右擊穿拿騷級200毫米上部裝甲帶和50毫米彈藥庫艙壁應該剛剛好。

    德國人習慣在動力艙穹甲斜面佈置煤倉,書友也提到了這一點。我真心不知道拿騷級布魯諾炮塔那一角有沒有煤倉,手頭也沒圖紙,但是想一想,側舷裝甲帶後方的穹甲本身不構成防護(除非是美帝的內置裝甲帶),只是界隔漏水而已,以一萬四千多米的交戰距離,炮彈不太可能摸到第二層水平甲板,而且那枚穿甲彈是斜穿動力艙一角,鑽入水下彈藥庫的,如果有煤倉也只是在那一角掠過而已。

    如果還有問題,就當是13.5吋彈首先鑽進去的是發射藥庫吧,發射藥庫一般位置會高一點,這樣穿甲彈路過的煤倉橫截面就更小了。

    總之,謝謝書友ztytenshou提出的觀點,畢竟這樣的討論也是相互提高的過程。

    最近錯誤漏洞多到我無法接受的水平

    錯誤百出,而且我還不想回過頭去檢查修改,因為看到滿滿的不厭其煩介紹的英國xx分隊,德國xx分隊就要吐了,算一算,英國23+4條船,德國19+8條船,這還不算英國8條戰巡和美國4條戰列艦,從280、305、350到380口徑,從11吋、12吋、13.5吋、14吋到15吋口徑,從德國300毫米主裝到350主裝,從背負式到斜連式,從英國人的7吋到最厚實的13吋,還有許多歷史上不曾有過的,我架空的貨色,每更新一章,我都要開五六個word和PDF窗口,來回切換查看資料(太多了,不能像go229那樣背下來,悲劇),還要考慮海戰的新意,不能重複之前的內容,累死爹了。。。 本帖最後由 joa1317 於 2016-11-27 12:15 編輯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7 12:15
第十一章 改變歷史的瞬間(九)

    (總結一下之前的錯誤吧,上一章的君主號應該是南非號戰列艦;發射藥庫應該在彈藥庫的下方,除了大英帝國那些坑爹玩意;其實就算是炮井中的裝填室,雖然儲存有少量的發射藥,參考日德蘭海戰中塞德利茨,即便被打穿了似乎不虞爆炸問題;13.5吋綠彈能不能爆掉拿騷,我再研究一下吧。)

    「(《北大西洋之王》第七節,米字旗的末日[1])

    以海王星號戰列艦中彈為分水嶺,英國人徹底失去奧克尼群島海戰的主動權。除了戰列線最前端的第四戰列艦隊15吋重炮群還能對德國人形成一定的壓力,皇家海軍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其實在集火德國第一分隊的戰役中,無論是司令官戴維-貝蒂還是第二戰列艦隊都盡力了。他們擊沉了萊茵蘭號和波森號戰列艦,擊傷拿騷號和威斯特法侖號戰列艦,如果不是海蒂-西萊姆果斷捨棄全殲英國一個戰鬥分隊的誘惑,他們甚至可以全殲第一分隊!

    故事到德國第一偵查集群第一隊三艘馬肯森級調轉炮口戛然而止,即便英國人曾經無限接近全殲對手整整一支戰鬥中隊,即便不列顛人在戰後翻出無數證據證明他們可以擊沉那支該死的戰鬥中隊,可是失敗了就是失敗了,冰冷的數據從來不會欺騙歷史,而歷史更加不會憐憫失敗的一方。

    計畫破產後,皇家海軍也曾頂著德國三支戰鬥中隊(其中一支殘廢)。試圖渾水摸魚,不過德國人用擊沉海王星號戰列艦狠狠教訓了自欺欺人的皇家海軍。

    13時06分。海王星號戰列艦沉沒了,血淋淋的事實驚醒了英國人。

    海王星號戰列艦是財政困難的大英帝國1908年度唯一通過造艦預算的幸運兒,也因此成為英格蘭人嘴裡「孤獨的鬥士」。

    當然,「孤獨的鬥士」並不「孤獨」。

    海王星級戰列艦雖然只有一艘,但是它10座雙聯裝50倍徑12英吋主炮的火力,5-10英吋水線帶主裝甲的防護,艏樓船型顯然與大英帝國之前的柏勒羅豐級、聖文森特級戰列艦一脈相承,從某種意義上說。海王星級戰列艦算是柏勒羅豐級的改進型。

    「孤獨的鬥士」在一戰期間的表現也當不起「鬥士」這稱號。海王星級戰列艦在日德蘭海戰中表現平平,倒是這場海戰後,英國海軍部不惜耗費資金,將影響舯部主炮射界的、勾連因為舯部斜連佈置的兩座炮塔而被分割成三個部分上層建築的飛橋和小艇甲板進行一度程度的改良,然後這筆風險投資在奧克尼群島海戰中血本無歸。

    一如1914年11月份在蘇格蘭北部觸雷沉沒的喬五級大膽號戰列艦,海王星號因為糟糕的水密設計、質量存在問題的水密隔艙防爆門以及英國早期戰列艦上普遍存在水密艙橫向聯絡門,被幾枚並沒有命中要害位置的德國穿甲彈送進北海淤泥質海床。

    而在海王星號戰列艦沉沒之前。第一戰列艦隊旗艦皇家橡樹號因為損管無效,作為英國損失的第六艘主力艦沉沒。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女王級魔改戰巡的前身、伊麗莎白女王級快速戰列艦13英吋側舷水線帶主裝甲在滿載的條件下,水線帶露出水面的高度嚴重不足這事實很快真相大白。於是在大英帝國財政岌岌可危,納爾遜級戰列艦、L3計畫戰列艦、G3計畫戰巡造艦計畫全部被砍掉的艱苦歲月,復仇級戰列艦一直被當成是大英帝國的良心艦而存在。

    對於復仇級戰列艦。英國設計師們並沒有像喬五級戰列艦那樣,在不到兩萬六千百噸標準排水量和192米艦長的艦體上窮凶極惡地佈置了五座雙聯裝42倍徑15英吋主炮,使得喬五級成為大英帝國從防護力到水密性、抗沉性均是最差的一款內銷超無畏艦,讓大膽號戰列艦在蘇格蘭北部挨了一枚水雷便宣告沉沒,讓阿賈克斯號戰列艦在日德蘭海戰撤退途中。被德國人遠距離一炮轟死。

    既然大英帝國海軍設計師們難得沒有發揮他們『紙面狂徒』的恣肆,僅僅只在復仇級戰列艦兩萬八百餘噸標準排水量和190.3米艦長的艦體上佈置了四座15吋炮。將多餘的噸位大半用在了裝甲重量上,復仇級戰列艦便獲得了相對可觀的13英吋水線帶主裝甲,使得他們的主力艦防護水平破天荒地接近了德國人。

    可這種防護力依然沒能頂住德國人凶悍的炮術。在奧克尼群島海戰第一輪交火中,這艘超無畏艦就中彈兩發,遭受中等程度的損傷,側舷上部裝甲帶受損,艦艏艙略有滲水。而在第二輪交火中,這艘戰列艦遭遇德國兩艘列裝380毫米重炮的馬肯森級戰巡長達兩分鐘的跨射。

    在兩分鐘的跨射中,兩艘戰巡總計向英國人投射了96枚380毫米穿甲彈,而這些炮彈大多直接命中或者形成威力極大的近失彈。皇家橡樹號戰列艦雖然並沒有第一時間被擊沉,但也只是仗著噸位大、水密設計嚴謹和抗沉性好,在海面上多堅持了三四分鐘而已。

    值得一提的小插曲是無論是作為第一戰列艦隊總司令的塞西爾-伯尼中將還是皇家橡樹號戰列艦艦長尤科斯少將都安全撤離這艘隕落的超無畏艦,使得德國第一分隊司令官英格哈蒂海軍中將(追授)成為一戰期間陣亡軍銜最高的海軍軍官。

    海王星號戰列艦沉沒後,即便英國人知道他們在戰列線對轟中佔不到任何便宜,他們依然只能悻悻放棄了全殲德國第一分隊的打算——繼續進攻拿騷號和威斯特法侖號即意味著在德國五艘戰列艦和三艘戰列巡洋艦的炮火面前不設防線,把己方變成德國炮手的移動靶。

    『我們不該在德國人高效率的炮術面前抱有任何僥倖心理。』第二戰列艦隊司令官多佛頓-斯特迪中將這樣評價他們的戰術動作。

    雖然斯特迪中將的決定在戰術層面上無可挑剔,可是在戰略層面上已經無關大局。

    此時的皇家海軍已經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戴維-貝蒂原本指望第二戰列艦隊能夠全殲德國第一分隊,使得兵力捉襟見肘的大艦隊能在關鍵位置解放整整一個戰鬥中隊的戰力,將它們投入戰列線末端局面呈現一邊倒的較量中,縱使不能佔得優勢,至少也能夠幫助大艦隊主力艦隊撐到蘭帕德的快速艦隊抵達戰場的那一刻。

    可現在,第二戰列艦隊僅僅擊沉了兩艘拿騷級戰列艦,擊傷其他兩艘。雖然重創無限接近於擊沉,但畢竟全殲德國第一分隊和重創第一分隊的價值完全不同,至少德國拿騷號和威斯特法侖號戰列艦還能在他們的戰列線陣中勉力支撐,用殘存的280毫米主炮傾斜復仇之火。

    全殲第一分隊計畫破產後,英國人重新調整火力通道:第一分隊喬五號、君主號、大力神號和巨人號四艘戰列艦對抗德國第二分隊,損失海王星號戰列艦的第二分隊對抗德國第一偵查集群第一隊,至於德國第一分隊那兩艘拿騷級戰列艦的280毫米主炮,他們已經分不出更多的精力來應付,只能選擇性地無視。

    英國第一戰列艦隊和第二戰列艦隊都有了大麻煩,潰敗從英國戰列線的最末端一直蔓延到中段,而比這更恐怖的是戴維-貝蒂將軍下達的減速命令。

    戴維-貝蒂在奧克尼群島海戰下議院聽證會上這樣解釋這道幾乎葬送了大英帝國的命令:

    『12時50分左右,好消息陸續傳來,參謀告訴我說後隊連續擊沉兩艘拿騷級戰列艦,而且第二戰列艦隊多佛頓-斯特迪爵士告訴我皇家海軍有可能收穫更多。

    我把多佛頓-斯特迪爵士的這番話理解成為能夠全殲第一分隊,這讓我看到了打破皇家海軍被動局面的希望,因為就在五分鐘前,蘭帕德少將報告說他的快速艦隊有可能在一個小時二十分鐘後抵達弗斯灣北部的預定戰場。

    於是就像斯卡格拉克海峽海戰那樣,我再一次修改了大艦隊的戰略目標,從儘可能地拖住德國人變成務必拖住德國人。

    是的,我在電報中只是修改了一個單詞,然而局勢變得截然不同。

    此時,我們的戰列線從最前端的復仇號到最末端的不撓號都在與德國人激烈交火,我認為大艦隊因為之前的失誤所形成的鬆散陣型不利於戰列線指揮和交戰,所以下令艦隊減速,確切說是第四戰列艦隊減速。

    第一戰列艦隊已經被德國人打殘了,他們幾乎失去了航速;第二戰列艦隊正在集火德國人,我們不能要求他們猛然間改變航速,在劇烈橫搖中繼續炮擊德國人。於是我只能讓最前端的第四戰列艦隊減速,縮短每一個戰鬥中隊之間被拉開的縫隙。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命令,原本想拖住德國人的我們反而被拖死在了戰場上……』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7 12:15
第十一章 改變歷史的瞬間(十)

    「(《北大西洋之王》第七節,米字旗的末日[2])

    從12時34分,加拿大號戰列艦司令塔中彈算起,奧克尼群島海戰第二輪交火已經斷斷續續進行了四十分鐘。

    這期間,加拿大號、萊茵蘭號、波森號、柏勒洛豐號、海王星號、皇家橡樹號相繼沉沒,德國和英國海軍部已經為奧克尼群島海戰這一輪交火單獨開列了長長的主力艦戰損名單。

    當然,英國人還可以在他們本來就足夠殘酷的主力艦戰損名單上添上香港號戰列艦,不屈號和新西蘭號戰列巡洋艦。

    可即便這樣,雙方仍舊沒有收手的意思,兩個押上全部賭注的民族已經殺紅了眼睛,戰鬥從復仇號延續至不撓號,又從毛奇號擴散至巴伐利亞號,在這條戰列線上,幾乎每一片海都在爆炸和震顫,北海被一艘艘囂張的鋼鐵怪獸人為地製造出了沸騰的效果。

    德國人正在集火第二分隊,事實證明無論海陸軍,只要德國人較起真,連上帝也無法阻止他們的腳步。

    在百夫長號與巴登號的較量中,裝備10門15英吋主炮的喬五級戰列艦百夫長號根本不是後者的一合之敵。

    『德國佬的炮術異常精準,幸運的是命中不多。我仰著頭觀察那些呼嘯而來的炮彈,它們看起來像一個個熾烈顏色包裹著的鉛塊,直直地好像要扎進你的眼睛裡,就在你忍不住閉上眼睛的時候。他們要麼在你附近爆炸,濺起數十英呎的水柱。要麼……要麼直接送你魂歸大洋……』

    百夫長號瞭望員基恩這樣評價他們結束集火德國第一分隊後的悲慘處境。

    也許是巴登號第四輪全炮塔半炮射擊,也許是第五輪,總之就在巴登號剛剛完成炮口轉向,正費時費力地進行主炮『校射』的時候,一枚不小心摸到百夫長號左舷『水線帶主裝甲』的380毫米穿甲彈連消帶打地結束了百夫長號的服役生涯。

    喬五級戰列艦防護力之差已經無須贅述,那枚笨重的大口徑穿甲彈砸在了百夫長號戰列艦設計圖紙上本該是12英吋水線帶主裝甲的地方,輕易撕開了不到實際只有8英吋的裝甲帶,以平滑的彈道穿過羸弱的穹甲層和兩座水密艙。差點將這艘昂貴的超無畏艦打了個對穿。

    也許是因為百夫長號長時間的炮擊所導致的煙霧牆現象,也許是百夫長號自身的橫搖,總之德國瞭望員並沒有準確發現此輪命中,而是報出了『左舷近彈』。

    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夫長號左舷一側的煙霧牆越來越厚,觀瞄異常困難的巴登號戰列艦漸漸失去繼續進攻百夫長號戰列艦的機會,並且在13時17分左右尷尬地暫時停止炮擊。

    巴登人對此懊惱不已。覺得他們玷污了德國海軍炮術精湛的名聲,而戰場的另一邊,焦頭爛額的英國人卻在抱怨德國炮術太過驚世駭俗。

    百夫長號中彈後,海水成噸地湧進戰列艦的艦體深處,連連爆掉結構強度嚴重不足的水密艙。三五分鐘後,百夫長號戰列艦進水將近四千噸。主機停機,所有抽水機全部停止工作,艦體朝左舷傾斜。

    從電報室鑽出來的弗雷斯少尉對於百夫長號的最後幾分鐘這樣回憶道:

    『那時候,全艦左傾得很厲害,我跌跌撞撞的來到艦橋。還未抓牢扶手就被後面的人推搡下去,順著棧橋的樓梯栽倒左舷甲板上。隨後又不受控制地掉進海水裡。

    好在艦體進水嚴重,戰艦左舷甲板距離海面只有兩英呎左右,我沒有被海水拍暈。這時候,我四周聚集了很多人,他們猶豫該如何爬到軍艦上去,而我卻半開玩笑地指著百夫長號說它已經沒救了,就像1914年的大膽號那樣。』

    弗雷斯少尉一語中的,13時17分,海水漫過百夫長號左舷甲板,想盡一切辦法卻依然無法阻止百夫長號下沉的艦長只能選擇棄艦,命令水兵打開通海閥。

    直到完全靜止在海面上的目標艦飛快地下沉,巴登號戰列艦才反應過來。事後,巴登號恪盡職守的艦長尷尬地抓著航海日誌,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記錄百夫長號的覆滅:

    不清楚大膽號戰列艦如何覆滅的巴登號艦長覺得『一炮轟死』曾經在1914年開戰前夕造訪過基爾港,宣誓德英永遠和平的英國喬五級超無畏艦未免太過放浪形骸——在艦長的印象中,喬五級再爛也是一艘有著12英吋水線帶主裝甲和兩萬六千噸左右標準排水量的一流戰列艦,大不列顛造船商人總不至於沒良心地黑自己人。

    百夫長號戰列艦的後方,第一戰列艦隊第五分隊的壯麗號戰列艦,觀測士官羅伊似乎預感到了什麼,他掏出本該用於記錄戰鬥數據的紙筆,在後指揮塔裡寫起了家書。

    『凱特,你一定想不到我究竟在怎樣的環境下戰鬥。我們的報紙和政府總是在吹噓皇家海軍有多麼強大,懸掛米字旗的無畏艦究竟有多麼威嚴,可事實是我們在不列顛島近海作戰也能一敗塗地。

    又是一輪炮彈從我們頭頂上呼嘯而過,從巴登號那邊投射過來的380毫米炮彈不出意外的話將在壯麗號右舷外的某個位置爆炸。作為觀測士官的我只能躲在壯麗號的後指揮塔,暗自慶幸我依然存活——儘管德國人保持每分鐘兩輪半至三輪的主炮射速,當至少在這二十秒內,我們是安全的。

    旗艦皇家橡樹號戰沉後,倖免於難的艦隊司令官多佛頓-斯特迪爵士跳過我們第五分隊已經沉沒了的加拿大號和柏勒洛豐號戰列艦,將他殘缺的司令部搬進壯麗號的司令塔。

    這既是壯麗號的榮譽也不是壯麗的不幸——因為皇家橡樹號、加拿大號和柏勒洛豐號的沉沒。獵戶座號別無選擇地成為第二戰列艦隊的旗艦,也因為皇家橡樹號的沉沒。我們理所當然地成為德國第一偵查集群第二隊350毫米主炮群的獵物。

    在第二輪交火之前,我們就已經與第二戰列艦隊拉開了差不多四公里的距離。當壯麗號前方三艘主力艦相繼沉沒,距離被進一步拉開,換句話說,我們第一戰列艦隊和第四戰巡隊已經成為孤軍。

    儘管艦況不好,但我們也只能儘量追趕和縮短距離,讓壯麗號全速前進。此時,後指揮塔外滿是破空的風聲、海浪拍打艦舷的咆哮、機器的轟鳴和我們自己的炮聲。就連德國人對我們形成跨射的爆炸聲都被掩蓋過去。

    炮彈濺落在獵戶座號艦體的兩側,四周到處是衝天的水柱,甚至高過我曾經工作過的後桅瞭望塔,隨後劈頭蓋臉的潑到壯麗號艦身上。偶爾眼前亮光一閃,有東西從狹窄的觀察孔裡鑽了進來,在我眼前飛快地掠過。直到我看見吉格斯中尉倒在血泊中,我才弄明白那是四處飛舞的彈片。

    自始至終。我都沒有聽見爆炸聲。原本我還在慶幸壯麗號僥倖逃脫這一輪危險的跨射,可是艦體突然發生的傾斜讓我反應過來,或許我對壯麗號的未來太樂觀了……』

    13時19分,因為後主桅裝甲瞭望塔受損而撤到下方指揮塔的英國觀測士官羅伊在他的家書中匆忙丟下最後一句話。

    『一名損管軍官衝進來說他需要人手。親愛的,我只能在戰鬥結束以後繼續這封家書,祝我好運……』

    羅伊不知道那是他的絕筆。他收起家書。用一塊防水油布將它緊緊包裹,最後置入一個鐵盒子裡。

    沒有人知道羅伊是如何陣亡的。2012年,習慣了和平和寧靜的潛水愛好者們在一次奧克尼群島海戰探險活動中,從海域淤泥中拔出這塊鐵盒子,並且在防水油布里找到一封印滿了歲月斑駁的家書。

    英國政府花費了許多時間才找到了羅伊的戀愛凱特。將遲到的家書寄出去。可是遲到了就是遲到了,那時候。凱特已經離開這個世界四十多年,羅伊和凱特並沒有結婚,他們沒有孩子,羅伊也沒有兄弟姐妹。

    戰爭歲月的浪漫柔情從來都只是作家筆下的意淫,它一直是那麼的悲傷,沉痛!

    13時20分,炮聲停歇了。洋面上飄蕩著死亡的彌撒和傷者的哭嚎聲,破碎的布屑、將士的屍首、燃著的油料和劈啪作響的木塊在海水中起起伏伏。海風低低地掠過寂寥的海面,清理海平面上空濃郁不去的血腥味和硝煙味,掛著白旗的水兵駕駛小艇在被鮮血染紅了的海面上穿梭,拿著長桿四處找尋可能生存的同胞。

    就這樣,硝煙瀰漫的北海暫時平靜下來。

    這暫時的寧靜並不是兩支鋼鐵艦隊已經精疲力竭或是畏懼戰爭,而是因為連續炮擊所產生的煙霧牆開始嚴重干擾兩支艦隊的觀瞄,迫使他們不得不暫時放下心中的憤怒,積蓄力量等待最後的決戰和凋零的殤。

    總結第二輪交火,英德雙方均損失慘重。

    在戰列線前端,英國馬爾博羅號戰列艦挨了狀態神勇的路易特波德攝政王號戰列艦一枚305毫米水中彈,艦艏水下部分損傷嚴重;英國復仇號戰列艦和巴伐利亞號戰列艦異常詭異地相互爆掉對方有著裝甲防護的煙囪基座,其他各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德國方面,阿爾伯特國王號戰列艦扛不住鐵公爵級戰列艦列裝的380毫米綠彈,上部裝甲帶和其他一些艦體非重要位置接連中彈,在北海洋面上搖搖欲墜。

    相比較不痛不癢的戰列線前隊,中隊和後隊的戰鬥則要慘烈得多。

    英國方面,他們一口氣損失了加拿大號、柏勒洛豐號、海王星號、皇家橡樹號和百夫長號總計五艘戰列艦,讓大英帝國戰損主力艦上數量上升至史無前例的八艘,另有一艘壯麗號戰列艦即將覆滅,而德國方面,他們也交代了萊茵蘭號和波森號總計兩艘戰列艦。

    鑑於戴維-貝蒂和海蒂-西萊姆在這一輪交火中均將『重創和全殲對方一支戰鬥中隊』作為己方作戰目標,而且主要傷亡數字也集中在戰列線中隊和後隊,所以海軍界也將奧克尼群島海戰第二輪交火定義為『發生在戰列線中後隊的戰鬥』。

    『發生在戰列線中後隊的戰鬥』告一段落,雙方獲得了長達十五分鐘的休整時間,都趁著煙霧牆消散的間隙進行最後的調整。

    相對於大英帝國的山窮水盡,海蒂-西萊姆手中掌握的牌明顯要優於對手。但是德國人也並非佔盡了優勢,戰場南側的快速艦隊在蘭帕德將軍的帶領下,正全速向大艦隊主力艦隊靠攏,而戰場北側,四艘美國戰列艦也在優哉游哉地南下途中,德國和美國這兩個新興海軍強國注定要在北海較量一番。」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7 12:15
第十一章 改變歷史的瞬間(十一)

    (這場海戰的高、潮到了。)

    「(《北大西洋之王》第七節,米字旗的末日[3])

    13時20分,『發生在戰列線中後隊的戰鬥』暫時告一段落,一口氣葬送八艘主力艦的皇家海軍終於迎來長達十五分鐘的休整時間。

    其實在當時,北海的風浪並不小,因為戰列線主炮的長時間炮擊所產生的煙霧牆並不足以遮蔽戰場一刻鐘,所以戴維-貝蒂下令伴隨戰列線作戰的兩支驅逐艦支隊總計十九艘驅逐艦高速插入戰場,配合主力艦主動釋放煙霧,儘可能地推遲第三輪交火爆發的時間,為損失慘重的大艦隊爭取更多的反應時間。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備戰,而英國海軍作為這個星球上海軍使用經驗最豐富的國家,雖然在許多規章制度上都顯得不近人情和剛愎自用,但是幾個世紀積累下來的損管經驗也並非一無是處。

    在這短短的一刻鐘時間,英國人為下一輪交火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損管隊趟過水線聯絡通道齊腰深的海水,用堵漏板和廢舊的帆布艦體上的彈坑;滅火隊帶著防毒面具,用消防水龍和沙包消滅艦體上的大火;機械師在動力艙的油污和煤煙中拚命搶修鍋爐,努力保持戰列線的航速;炮手們鑽出滿是毒氣的炮塔,扛著鐵錘和焊槍整理扭曲的甲板,拯救被卡住了的炮塔轉向機構;電報員鑽出安全的電報室,爬上桅杆將近一百英呎高的地方。修復被飛舞的彈片損壞的無線電天線。

    在英國戰列線最末端,不撓號戰巡已經損失了近五分之二的艦員。包括艦長、副艦長在內的高級軍官不得不親自上陣,連同從其他崗位上抽調過來的官兵,用鐵鍬、鋼管這些原始工具,努力將被炮彈掀起後深深嵌入艦艉的50英呎具有蒸汽動力的通訊小艇推下大海。

    皇家海軍的處理卓有成效,但是對於這場高強度的海戰來說遠遠不夠——大英帝國的確不缺乏正確使用海軍的經驗,但是他們缺乏正確使用這些經驗的海軍軍官。

    1917年,皇家海軍的式微不僅僅只體現在總是在保守和激進中間徘徊,遂演變成為偏執的海洋戰略上。在與德國人的海上對抗中。英國人引以為傲的戰鬥意志、官兵素質也全面落入下風。

    最好的例子便是在最後一輪交火爆發之前宣告沉沒的壯麗號戰列艦。這艘戰列艦原本有機會參加第三輪交火,不過損管不利還是讓它提前葬身大海。

    壯麗號戰列艦是翻覆沉沒的,在第二輪交火結束的前夕,壯麗號戰列艦遭遇德國人的跨射,艦艏和艦艉幾乎被德國人的350毫米主炮群打爛了。

    北海轟隆的炮聲暫時停歇後,壯麗號艦艉火光衝天濃煙滾滾,包括瞭望員羅伊在內的戰艦軍官拼盡全力也沒能阻止火勢蔓延。

    比大火更加可怕的是艦艏水位線位置的彈孔。壯麗號艦艏僅有敷設了一層薄薄的裝甲。結果被英國水兵戲稱『雞蛋和烏龜拿著鐵錘對敲』的場面發生了,他們的艦艏非重點防護帶輕易被德國350毫米被帽穿甲彈打的千瘡百孔。

    13時29分,壯麗號戰列艦左舷已經進水兩千五百多噸,艦體左傾將近十度,高大的主桅杆斜斜地探出艦體,基座與甲板的連接處不時發出沉悶地嘎嘣聲。艦體內。所有抽水機均停止工作,肆掠的海水用巨大壓強連續爆掉水密性不佳的水密艙,幾乎漫過被打爛了的艦艏甲板。

    這時候,壯麗號放下兩艘小舢板——艦隊司令官多佛頓-斯特迪爵士再次拋棄了他的旗艦,就好像拋棄皇家橡樹號戰列艦那樣。將艦隊司令部從壯麗號順移到稍後方的南非號戰列艦上,事實證明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或者說多佛頓-斯特迪爵士在這場海戰中根本就是一個掃把星——十二分鐘後,南非號戰列艦也沉沒了,被德國人點了炮仗。

    13時32分,被廢棄了的壯麗號戰列艦終於支撐不住,在北海洋面上發生劇烈側翻,以至於距離壯麗號後方四百多米處的南非號戰列艦為了避免撞船,不得不緊急右轉向。

    早在這場大海戰第一輪交火中就傳出沉沒『緋聞』的南非號此時仍舊在揮霍他們不多的好運氣,倔強地屹立在北海洋面上,並且始料未及地成為第一戰列艦隊的旗艦。

    此刻,右舵的戰艦一切都在傾斜,駕駛艙水兵抓著扶手齜牙咧嘴,鍋爐兵扶著鐵鍬腳步踉蹌,廚房裡的廚子追著他們的餐具滿地跑,而位於戰艦左舷清理甲板的損管兵湯因比則這樣記錄他看到的場景:

    『戰艦(南非號)在傾斜,無法穩住身形的我只能貼著左舷二級甲板佈滿鉚釘的裝甲壁,目瞪口呆地看著壯麗號戰列艦在海面上從後主桅到艦艉一百來英呎的殘存部分。

    天吶,誰能想到它是一艘一萬八千噸裝備10門12英吋炮主炮的無畏巨艦,曾經主宰這片大海的無畏巨艦。上帝作證,我至今也忘不掉壯麗號徹底暴露在空氣中的佈滿海藻的艦底和模樣猙獰的螺旋槳!』

    壯麗號戰列艦沉沒後不久,第三輪交火爆發了。

    西萊姆的第三戰列艦隊率先打響第一炮,一艘巴伐利亞級和四艘國王級戰列艦盡情向英國人傾斜彈藥,五艘凱撒級戰列艦很快也捲入戰火。

    陣型調整完畢的戴維-貝蒂下令開炮還擊,第四戰列艦隊可怕的15英吋主炮群配合威力巨大的綠彈瘋狂地向德國人開火。

    從第一輪半主炮射擊開始,戰鬥就進入白熱化階段。

    首先取得戰果的是巴伐利亞號戰列艦,脖子上掛著防毒面具的德國炮手赤裸著上身。用超強的戰鬥意志和無與倫比的炮術素養征服了上帝。在14500米的交戰距離上,德國人第一輪炮擊便取得命中。一枚380毫米被帽穿甲彈集中復仇號戰列艦左舷二級甲板處的一座6英吋單裝副炮,摧毀了這門副炮並且引爆了它的彈藥庫。

    國王號戰列艦隨後也取得輝煌的戰果。

    13時39分,決心號戰列艦前瞭望塔報告說『決心號遭遇一枚距離不超過五米的近失彈』。決心號艦長站在防護嚴密,擁有減震設施的司令塔裡,抓緊司令塔扶手,用驚恐的目光注視著船舷外面的沸騰之海。

    艦長沒有聽見炮彈的爆炸聲,只是隔了幾秒鐘後才看見炮彈爆炸所濺起的衝天水柱。

    幾乎不需要損管隊的報告,經驗豐富的艦長就能憑藉戰艦所發生的劇烈橫搖和橫搖得出他想知道的信息。

    從炮彈的落點已經水柱爆發的時間來看。決心號遭遇的是一枚不同尋常的近失彈,用非常拗口的海軍專業術語可以定義為艦底側舷非直接命中,通俗來說就是神擋殺神波擋殺佛的水中彈。

    從戰艦並不明顯的縱搖來看,那枚水中單的落點應該是艦體舯部。當穿甲彈戰鬥部在戰艦的艦艉部分發生水下爆炸,產生的高速衝擊波和壓力脈衝波會造成戰艦彎矩並且發生劇烈顫動,只有在艦體舯部爆炸,爆炸對戰艦的縱搖影響才最小。

    理性分析過後。艦長心底滿是難以言狀的後怕。

    無畏艦出現的前十年,海軍設計師對於水中彈的危害估計不足,所以絕大部分無畏艦都缺乏水下防護,艦底部分大多是由強度一般的造船鋼構成。這一點在地中海所謂的海軍強國主力艦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這種過分輕視水下防護的設計讓所謂的地中海列強們屢屢出現造價高昂的主力艦觸礁沉沒的尷尬場面。

    在英德海軍軍備競賽中,德國人首先提出並且使用TDS(水下魚雷防禦系統)。英國設計師們對此有所察覺。但是他們的應對措施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擔心水中彈更擔心戰艦超重的英國人主動將他們紙糊的水線帶主裝向下延伸那麼幾釐米,在動力艙和水下彈藥庫這些重要位置外圍敷設一層片狀的、不連續的、位置較深的水下裝甲隔壁,並且為此沾沾自喜。

    『我們復仇級戰列艦雖然裝備有TDS,但是天知道大英帝國那些該死的設計師們為什麼將水下防魚雷隔艙厚度設計成寒酸的1英吋,並且將魚雷隔艙長度設計成30米!』

    決心號戰列艦艦長這樣吐槽復仇級戰列艦的水下防護體系。事實也沒有超出他的預料:那枚350毫米被帽穿甲彈爆炸後巨大的衝擊力,摧毀了決心號虛弱的水下防禦體系。爆炸同時還產生了許多高溫氣泡。這些氣泡數次的膨脹又製造了更多的衝擊波,加重由第一次爆炸所產生的扭曲應力和顫動。

    決心號戰列艦水下1英吋防魚雷隔艙鋼板之間的鉚釘鬆動和崩落,一塊至少30英呎長的鋼板從TDS上整體脫落。30米長的魚雷隔艙第一時間被海軍吞沒,而魚雷隔艙後方那座儲存了淡水,充當水下防禦體系一部分的『濕艙』也跟著被徹底破壞,相鄰的兩座水密艙相繼進水。

    更可怕的氣泡的二次傷害和炮彈爆炸所產生的破片,當防魚雷隔艙一塊鋼板被整體摧毀後,千瘡百孔的戰艦水下造船鋼和水密艙隔板已經無法阻止海水的滲透和肆掠,這艘以12節航速向西南方向開進的巨艦似乎被某種扭曲的力羈絆了一下,搖晃著失去了應有的航速。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復仇級戰列艦使用燃煤鍋爐,所以不必擔心儲油的濕艙會發生洩露,繼而引發大火,徹底撕碎這艘戰列艦。但即便如此,這艘現代化巨艦仍舊承受了不小的傷害,對於任何一艘戰艦來說,艦體大量進水都是不可承受之痛。

    決心號遭遇致命打擊,另一邊,英國科林伍德號戰列艦和德國阿爾伯特國王號戰列艦也相繼沉沒。

    『算上火炮射程,大艦隊只需要再撐上一刻鐘,一刻鐘就好!』貝蒂手裡的懷錶指針定格在13時49分,被逼上絕路的英國大艦隊總司令在復仇號司令塔裡反反覆覆地呢喃:『一刻鐘就好!』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7 12:16
第十二章 星條旗墜落(一)

    「(《北大西洋之王》第七節,米字旗的末日[4])

    『大艦隊只需要再撐上一刻鐘,一刻鐘就好!』

    德國阿爾伯特國王號戰列艦的翻覆沉沒絲毫沒有挽救英國人的頹勢,13時49分,大艦隊主力艦隊已經損失了將近一半的主力艦。

    擁有七艘戰列艦和三艘老式戰巡的英國戰列線後隊完全被打殘了,作為重災區的第一戰列艦隊第五分隊全軍覆滅,復仇級皇家橡樹號、加拿大級加拿大號、柏勒洛豐級柏勒洛豐號和壯麗號四艘主力艦相繼葬身大海;第六分隊旗艦加拿大級南非號、從阿根廷購買的新加坡號戰沉,僅存一艘購自巴西的香港號戰列艦;第四戰巡艦隊也丟掉了不倦級戰巡新西蘭號和無敵級戰巡不屈號,僅有不撓號戰巡生還。

    英國戰列線中隊固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擊沉德國兩艘拿騷級戰列艦,但是他們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第二分隊損失了喬五級戰列艦百夫長號,聖文森特級戰列艦科林伍德號,海王星級戰列艦海王星號,另一艘聖文森特級戰列艦也身負重傷。

    最前端的第四戰列艦隊成了英國人最後的遮羞布,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們以復仇級戰列艦決心號、鐵公爵級戰列艦馬爾博羅號重創的代價擊沉了德國阿爾伯特國王號戰列艦,在交火中略佔上風。

    至此,德國人已經損失了三艘主力艦,損失的噸位和戰力足以打造一個類似於南美洲ABC三強的三流海軍強國。英國人則更加恐怖。十一艘主力艦這噸位和戰力已經超過意大利、奧匈、法國這樣的地中海二流海軍強國,足以打造另一支排名世界第三的美國大白艦隊。

    如此慘重的損失幾乎壓斷了英國人不屈的脊樑,約翰牛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卑微和低聲下氣過,將生存的希望寄託在蘭帕德將軍的快速艦隊或者虛無縹緲的上帝身上。須知道即便是在最艱難的1915年,皇家海軍在日德蘭半島和斯卡格拉克海峽遭遇史無前例的慘敗,德國海軍幾乎將他們的巡邏線推進至泰晤士河河口和英吉利海峽,日不落帝國的牛牛們仍舊能咬牙裝出張牙舞爪的姿態,高唱《Rule,Britannia!》喊著從頭來過。

    如今在奧克尼群島的近海,弗斯灣的北部,被德國人壓著打的皇家海軍終於洩氣了。他們再也沒有納爾遜時代雄姿英發的氣勢,也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的不可一世,更沒有了1917年皇家海軍重建後的復仇情緒,集火德國第一分隊就好像是百年海洋霸主窮途末路之前最後的迴光返照,而後滿是江河日下的蕭瑟衰亡之感。在彈藥裝填室,推著用絲綢包裹著的發射藥的英國水兵們喉嚨發乾,在炮塔,操縱炮彈自動裝填的炮手們心灰意冷,在鍋爐艙。往日干勁十足的鍋爐兵們突然發現他們已經抬不起抓著鐵鍬的手臂,在觀測塔。冷汗不受控制地滑入眼眶,讓觀測鏡裡的世界一片模糊。

    儘管這場震驚世界的海上戰事還未結束,蘭帕德將軍的快速艦隊十艘戰列巡洋艦也無限接近戰場,可是連續奮戰將近兩個小時的英國水兵們就是有這麼一種錯覺,覺得日不落帝國的衰落不可避免,覺得這一戰之後,大英帝國將再無海軍!

    沒有海軍的大英帝國還會是大英帝國嗎?許多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卻沒人知道答案。

    戴維-貝蒂或許已經預料到了失敗,但是作為大艦隊的最高指揮官。他的職業素養和騎士精神不允許他在堅守崗位的下屬面前流露哪怕只有一秒的沮喪。貝蒂站在他的旗艦司令塔,背過身子不去看快速艦隊將要出現的方向,而是窩著手裡的懷錶,直到緊咬著的牙關滲出幾縷血絲嘴裡才蹦出幾個字來:『一刻鐘就好!』

    貝蒂的願望很簡單,可恨北海絲毫沒有憐憫英國人的意思。不算料峭的海風吹散了火炮射擊所產生的硝煙已經戰艦拖出來的煤煙,將英國人的虛弱徹底暴露。

    西萊姆不會放過追殺英國人的機會,德國海軍在他細膩的指揮下。遊刃有餘從容不迫地調整後隊陣型,梳理空餘的火力通道,集中更多的主力艦和主炮對付英國半殘了的第二戰列艦隊和第四戰列艦隊第三分隊。

    原本就疲於應對的英國人在德國人凶殘的打擊下徹底亂了方寸,喬五號戰列艦堅持說他們看見了德國潛艇升起來的潛望鏡。事後證明那只是瞭望員的誤判,可是在海戰如火如荼的戰場上,謠言卻引爆了大艦隊苦苦壓制的恐慌情緒;本鮑號戰列艦挨了一枚305毫米穿甲彈,飛橋和小艇甲板起火,濃煙遮天蔽日,於是英國戰列線瘋狂這艘鐵公爵級戰列艦已經沉沒。

    13時52分,最滑稽的鬧劇發生了。遭受重創了的聖文森特號戰列艦在未知會分艦隊旗艦的前提下,擅自打出『我艦重傷,奉命向海岸線撤退』的旗號,旋即不管不顧地拖著濃煙,朝海岸線撤退。

    事後,英國人自己調侃說是聖文森特號搶了姊妹艦科林伍德號的戲份,整座不列顛島都認為如果當時科林伍德號戰列艦在漂在北海洋面的話,這艘曾在朴茨茅斯海戰中被德國巡洋艦追的滿地亂竄的戰列艦一定會趕在姊妹艦聖文森特號開溜之前就踏上逃兵之路。

    聖文森特號的大逃亡並不算太成功,沿著海岸線想要退入弗斯灣的戰列艦先是近海擱淺,折騰了幾個小時後才藉著海水漲潮逃脫,隨後又在弗斯灣主航道遭遇伏擊過蘭帕德將軍戰巡隊的德國水下狼群,挨了一枚啞彈才退入成功軍港,即便是在軍港,這艘戰列艦也沒消停下來——軍港的憲兵第一時間羈押了聖文森特號全部高級軍官,軍官們在戴維-貝蒂面前極力辯解,結果羞憤的水兵們當場反水,揭穿了軍官們『我艦重傷,奉命撤退』的謊言。

    在朴茨茅斯海軍法庭,受到十一項罪名指控的聖文森特號艦長振振有詞,聲稱他有違軍紀和騎士準則的行為某種程度上挽救了聖文森特號五百多名官兵的性命,不過當獨立檢察官拿出香港號戰列艦的沉沒照片,艦長就啞口無聲了。

    在戰場上,聖文森特號擅自脫離戰場使得英國戰列線出現巨大的縫隙——在這一輪交火中,英國第二分隊的科林伍德號、第五分隊的壯麗號以及第六分隊的南非號戰列艦相繼沉沒,其戰列線中隊和後隊直接拉開了長達四公里的縫隙,香港號戰列艦和不撓號戰巡受損的動力系統讓這道縫隙還在不斷擴大。當戰列線中隊拖後的聖文森特號戰列艦離開戰列線後,這道縫隙已經突破天際,所以西萊姆毫無心理負擔地下達第一偵查集群第三隊一艘塞德利茨級,一艘毛奇級內切英國人戰列線,徹底分割和絞殺英國人後隊的命令。

    用兩艘功勛戰巡對付重傷了的英國主力艦綽綽有餘,14時01分,高速切入英國戰列線的塞德利茨號戰巡擊沉香港號戰列艦,該艦一千多名官兵無一生還。

    在香港號戰列艦爆炸沉沒之前,英國中隊的獵戶座級戰列艦君主號,前隊的復仇級戰列艦決心號沒能頂住德國人最後的瘋狂,雙雙沉沒。

    獵戶座級戰列艦最後的遺孀是被點了炮仗,大英帝國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裝備13.5英吋主炮的超無畏艦就這樣消失在北海的風塵中,或許還會有人緬懷和唏噓感概,但是屬於它的故事已經不會再有未完待續。

    挨了一枚水中彈的決心號戰列艦在危險的北海漸漸失去了航速,饒是它水位線以上部位皮糙肉厚被頂不住邊境總督號350毫米穿甲彈的跨射,在劇烈的爆炸聲中千瘡百孔的艦體發生斷裂,最後戰沉北海。

    而這時,巴伐利亞號戰列艦瞭望塔已經能看到南偏西側的海平面升騰起了幾縷煙柱,毫無疑問,那是大英帝國最後的指望——蘭帕德中將的快速艦隊!

    對於英國人的援軍,西萊姆將軍表現的極其淡然,時任大洋艦隊總參謀官的萊溫特佐在他的戰鬥筆記中有過這樣一段風趣的對話:

    『快速艦隊來得好快!』西萊姆將軍嘴裡絮叨驚奇,臉上卻沒有相應的表情,反倒是一臉興奮地讓艦隊參謀估算雙方接觸時間和相對角度。

    『算上15,000米的交戰距離和航向的相向而行,英國人可以在五至十分鐘內向巴伐利亞號開火,當然,如果英國快速艦隊還想多做點什麼,那至少得等到二十分鐘以後。』作戰參謀找來一張海圖,用鉛筆劃出兩道戰列線,圈出最前端的巴伐利亞號和最末端的毛奇號戰巡後回覆道。

    『那麼,萊溫特佐,我們之前打沉了英國人幾艘船?』西萊姆將軍下意識地轉動他手指間的結婚戒指,扭頭問道。

    『算上剛剛沉沒的君主號和決心號,應該是十四艘!』

    『這還不夠!』西萊姆將軍轉過身子,問副司令官:『將軍,我們還有繼續戰鬥的力氣嗎?』

    『只要您下命令!』

    『那麼就轉向吧,一次T字橫頭並不夠!』西萊姆將軍高舉手臂,晃了晃兩根手指頭。

    14時02分,大洋艦隊司令部下達轉向命令,第三戰列艦隊率先轉向,第一戰列艦隊和第一偵查集群則繼續壓制和收割英國人的主力艦隊。」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7 12:17
第十二章 星條旗墜落(二)

    「(《北大西洋之王》第七節,米字旗的末日[5])

    下午兩點左右,奧克尼群島海戰決定性時刻來臨,蘭帕德將軍的快速艦隊終於抵達戰場。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海戰中,雖然正在北海北部閒庭信步的美國戰列艦分隊也收到了來自英國海軍部的緊急召喚,但是在表面儒雅內心高傲的約翰牛看來,只有蘭帕德中將的快速艦隊才是皇家海軍實現自我救贖的唯一指望。

    希望終究只是希望,事實是快速艦隊並不能肩負拯救皇家海軍,吹響不列顛反攻號角這重任。

    上午8時,快速艦隊上萬名海軍官兵被西萊姆出神入化的戰術欺騙以及被證明是毫無用處的北海數百海里折返跑折磨的精疲力竭,不過面對皇家海軍前所未有的危局,蘭帕德將軍還是做出了增援大艦隊主力艦隊的決定。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首先是一百多海里的航程,雖然快速艦隊列裝的都是最新服役的戰列巡洋艦或者魔改戰列艦,能夠輕易跑出27節以上的航速,但畢竟無法做到主機全程無故障高速前進。其次是大艦隊主力艦隊的抗壓能力,一旦貝蒂將軍的主力艦隊沒能頂住海蒂-西萊姆傾盡德國海軍全部實力發動的最後打擊,那麼快速艦隊『送羊入虎口』的折返跑無疑會成為世界海軍史上最荒誕最滑稽的笑話。最後是德國人的水下狼群,德國人通常將他們的遠洋潛艇部署在北大西洋。但是不列顛東海岸絕不缺乏三五條中型潛艇以小魚小蝦的姿態伺機行動,快速艦隊趁夜安全抵達斯卡伯勒地區並不意味著他們還能安然回到弗斯灣。

    下午14時,快速艦隊費勁千辛萬苦抵達戰場,還未等蘭帕德將軍鬆一口氣,噩耗便頻頻出現。

    為了盡快抵達戰場,沒有刻意選擇有利航向的快速艦隊在重返弗斯灣缺乏切入戰場的有利角度和時機,以至於德國人在差不多兩萬一千米的距離上發現增援而來的英國戰巡隊時,後者才堪堪完成從巡航陣型到戰列線的變陣過程。

    除了變陣太遲,主力艦隊的狀態也很糟糕,巴勒姆號戰巡瞭望員在很遠的地方就看見了一幅『比不列顛島沉沒還要悲壯和慘烈的末日場景』。

    『蒼茫的北海。灰色塗裝的德國戰列線高高懸掛Z字旗,直立型船首不斷劈開碎白的巨浪,甲板上每隔二十多秒種就會騰起一團團黑煙。我知道那是德國人在向我們大英帝國的戰列線傾斜彈藥,而米字旗的主力艦或是被水柱遮蔽,或是拖著遮天蔽日的濃煙踉蹌前進,只能異常狼狽地在北海湧動著的浪尖上忽隱忽現。』

    除此之外,快速艦隊還遭遇了至少十一架腓特烈式水上飛機。快速艦隊參謀長嘴裡『只會丟一丟扳手、鐵錘和其他不入流的小玩意』的『木頭架子』毫無疑問是紫男爵大人以及他的爪牙。年輕的飛行員們跟著不修邊幅的漢納-肖,參考他在率先發現英國大艦隊主力艦隊後單機攻擊一支擁有二十六艘主力艦的放肆行為,有樣學樣地夾帶私自改裝的小口徑炮彈幹起了俯衝轟炸機的活計。

    英國人期期艾艾。德國人也是一頭霧水。當德國機群黑壓壓地撲倒快速艦隊上空,飛行員們這才發現海軍情報處的情報有誤。快速艦隊的戰列線裡只有九艘戰列巡洋艦三三組合,還有一艘大傢伙不翼而飛。

    這個驚奇的發現並不妨礙德國飛行員們在空中表演雜技,他們聽不到木頭架子細膩地震顫,更加想不到返航向旗艦巴伐利亞號報告情報,只是一窩蜂地朝快速艦隊的戰列線猛衝。快速艦隊與大洋艦隊交火後,德國觀測士官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沒有人知道答案。

    海戰結束後的深夜,等到潛艇之王奧拓-韋迪根大人在弗斯灣深處伏擊聖文森特號戰列艦失敗,叼著香菸不耐煩地向德國海軍部提交了一份冗長的報告。英國快速艦隊金剛號戰巡無故消失、勇士號戰巡出現在快速艦隊戰列線隊尾的原因這才真相大白。

    繼日德蘭海戰神奇扳手,朴茨茅斯海戰突襲大倫敦以及奧克尼群島海戰初期,漢納-肖單挑英國大艦隊之後,德國飛行隊再度發威,集群進攻一支展開戰列線的無畏艦隊,並且取得戰果。

    其實英國人對於死敵的空中偷襲並非毫無察覺。日德蘭海戰後,英國人為他們的主力艦配備了一些高射副炮和防空氣球。但是這些武器的主要用途還是阻止德國那些行動緩慢的齊柏林飛艇,無法對付高速飛行的水上飛機,於是在快速艦隊正式加入戰鬥之前,他們就平白無故地挨了兩枚德國飛行員的土造航空炸彈和無數航空機槍子彈。導致七名英國水兵陣亡,二十一人受傷。

    對於快速艦隊來說,最可怕的噩耗還是此刻的海上態勢——戰場上,己方的主力艦隊與德國人糾纏不休,沿著半島南部海岸線朝西南方向高速前進,快速艦隊在弗斯灣拖出長達六公里戰列線,位於兩支無畏艦隊的南偏西側,距離兩萬米左右,以24節航速高速相向而行。

    快速艦隊旗艦巴勒姆號,英國作戰參謀和航海軍官在沙盤和圖紙上嚴謹地復原了奧克尼群島海戰的戰場,接下來該是指揮官頭疼的時刻。

    快速艦隊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選擇左轉向,就像德國人那樣,將快速艦隊那些戰列巡洋艦編入大艦隊戰列線前隊或者後隊,跟隨主力艦隊一起行動。

    這是對大艦隊最有利的方案,因為左轉向的快速艦隊戰列線將在一段時間內與德國人形成相對的呈垂直角度,也就說所謂的T字橫頭,到時候,德國人只能被迫跟著快速艦隊左轉,放鬆或者徹底放棄對主力艦隊的壓制。

    主力艦隊迎來喘息和休整的時間,而快速艦隊的戰巡雖然性能不如德國人,也無法在狹窄的空間裡發揮出高速優勢,但是兩支相向而行的艦隊注定不會有太長的交火時間,快速艦隊很容易就能擺脫德國人的糾纏,與主力艦隊匯合。有了快速艦隊九艘戰巡的支援和牽扯開來的距離,大艦隊或許能夠撐到海戰的最後。

    當然,左轉向戰術也並非沒有破綻。首先,快速艦隊的糙哥們不具備像手術刀一般準確完成戰術轉向任務的能力,讓快速艦隊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加入主力艦隊戰列線。其次,讓主力艦隊無法配合快速艦隊採取行動——由於半殘了的戰列線無法強行海上加速,以便快速艦隊減速匯入戰列線隊尾,更加不敢付出失去航速任人宰割的代價,讓快速艦隊高速加入戰列線前隊,唯一的可能就是快速艦隊小角度轉向,迎頭撞上主力艦隊的戰列線,或者快速艦隊大角度轉向,在主力艦隊戰列線前端構築一條人肉盾牆。

    且不提在無畏艦戰列線對轟中擺出影響第二隊主炮射界的兩列縱隊有多麼弱智,這片星辰大海即便再怎麼弱肉強食也沒有拿虛弱的戰列巡洋艦掩護戰列艦撤退的道理,尤其己方的戰巡隊主力艦性能之差是出了名的,尤其對手高速主力艦的強大也是出了名的。

    快速艦隊第二種選擇就是右轉向,與德國人保持平行航向,配合主力艦隊對德國人進行夾擊。

    以快速艦隊此刻的航行姿態,右轉向的空間尚且比較充裕,而且在戰術大師海蒂-西萊姆面前鼓搗出兩面夾擊戰術也充滿了誘惑力和想像力,但這仍舊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任何時候,海上分兵都是兵家之大忌。雖然基於費希爾『完美巡洋艦』理論打造的英國戰巡隊沒有參與戰列艦決鬥的義務,對近代海戰方式影響深遠的日德蘭海戰也始終沒有出現戰巡隊與主力艦隊互掐的火爆場面,但既然德國人在奧克尼群島海戰中挖掘出德系戰列巡洋艦參與戰列線決戰的潛力,那麼英國人繼續堅持費希爾理論就顯得不合時宜,尤其是己方的主力艦隊已經接近半殘。

    再者,快速艦隊與德國人的相向而行使得皇家海軍缺乏有效的炮擊時間,可怕的相對速度也讓快速艦隊的炮手們難以準確命中對手,只要德國人打定主意進攻虛弱的主力艦隊,大洋艦隊並沒有遭遇可怕的損失,快速艦隊的兩面夾擊就毫無意義。

    不考慮擁有主力艦數量優勢的德國人分出一支戰鬥分隊進行壓制還擊,大洋艦隊戰列線不過只有十五公里左右,兩支相向而行的艦隊相對航速至少30節,讓快速艦隊九艘戰巡在不到18分鐘的自由進攻時間內重創德國人,其難度可想而知。

    面對危局,貝蒂遲遲無法下達決斷,而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蘭帕德中將站在聲望號的司令塔,也是眉頭緊鎖。

    就在大英帝國眩暈的瞬間,德國人轉向了。

    第三戰列艦隊九艘戰列艦突然放棄進攻英國第四戰列艦隊,轉而橫切快速艦隊的前進路線,搶佔T字橫頭。第一戰列艦隊和第一偵查集群不僅沒有補上第三戰列艦隊離開後牽扯出來的五公里空缺,反而相繼減速,調整火力通道對付英國第四戰列艦隊第三分隊後兩艘鐵公爵級戰列艦以及第二戰列艦隊殘存的一艘喬五級和兩艘巨人級戰列艦。

    『貝蒂,我出招了,就看你選擇戰著死還是……跪著死……』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7 12:18
第十二章 星條旗墜落(三)

    (還是減產吧,一更兩千字以上,每一章至少白送你們五六百字,也是補償。現在覺得碼字是負擔,自從心目中的高、潮章節結束後就再也沒了當年的激情……)

    「(《北大西洋之王》第七節,米字旗的末日[6])

    就在戴維-貝蒂和蘭帕德猶豫不決的時候,德國人率先採取行動,將奧克尼群島海戰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戰列艦隊九艘戰列艦強行左轉向,橫切快速艦隊的T字橫頭。除了四艘魔改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巡,皇家海軍並不存在戰巡比戰列艦性能更加優秀的問題,所以第三戰列艦隊能夠應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戰艦大角度轉向無法提速的快速艦隊。

    至於主力艦隊這邊,獲得三艘馬肯森級戰巡補充的第一戰列艦隊並沒有急於填充第三戰列艦隊的位置,而是降低航速,避免與英國人可怕的15英吋主炮群正面遭遇,聯闔第一偵查集群繼續壓制已經半殘了的英國戰列選後隊。

    用七艘戰列艦和六艘戰巡去對付英國區區兩艘鐵公爵級戰列艦和三艘第二戰列艦隊殘兵無疑是高射炮打蚊子,德國人肆無忌憚地炫耀他們無比富裕的火力,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主力艦數量佔據絕對優勢的英國人偏偏無法採取反制措施。

    想要保存戰列線中隊,貝蒂只能下令艦隊減速,只是艦隊減速容易。想要再次加速擺脫德國人可就不那麼容易了。在戰列線纏鬥失去航速,看看英國第一戰列艦隊的慘狀就知道了。

    復仇號和巴勒姆號戰列艦司令塔陷入兵荒馬亂的境地,在貝蒂看來,皇家海軍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結局無非是皇家海軍是跪著死還是站著死。

    所謂的站著死是指快速艦隊左轉向,儘可能地與主力艦隊戰列線匯合,讓補充了九艘主力艦的皇家海軍與德國人堂堂正正地戰鬥一次,以壯麗的方式凋零在這絢爛的北海。

    如果是在兩年前,意氣風發的戴維-貝蒂一定會選擇站著死,哪怕皇家海軍打不過德國人也要想盡辦法咬下大洋艦隊一兩支戰鬥分隊。吶喊著『不列顛海軍人從不怯於承擔責任,這一代皇家海軍人可以去死,但是在壯烈之前必須留下足以支撐下一代人站在廢墟上重建皇家海軍的戰鬥精神!』,率領古老而又年輕的大艦隊衝過去決一死戰。

    可惜現在是1917年,大英帝國的『海上騎兵』戴維-貝蒂已經不再年輕,不復炮擊亞歷山大港和參與1900年遠東懲戒戰爭時的悍勇。作為一名一線海上指揮官,受少年成名和老一輩人溺愛所拖累的戴維-貝蒂沒有海蒂-西萊姆海外飄泊十數年厚積薄發的過程,但仍舊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火淬煉中成長起來,拋棄了不現實的理想主義。成為潛在的海軍亞瑟王。

    14時左右,整個大英帝國在對快速艦隊的使用方式上集體失聲了。誰也不敢下最終命令,不敢承擔導致日不落帝國海軍全軍覆滅的責任,更不願意成為國家和民族罪人,於是皮球在大艦隊主力艦隊、快速艦隊、海軍部和國防委員會之間踢來踢去,最終還是戴維-貝蒂接了過來。

    是的,英國海軍的阿瑟王貝爾福選擇為貝蒂分擔責任,這個手腕高明的老頭子根本沒有知會海軍部的老油條——第一海務大臣高夫-卡爾索普,悍然下令快速艦隊在保存自身的前提下儘可能地掩護主力艦隊撤退,可就在貝爾福召來秘書草擬電報之前。大英帝國的『海上騎兵』戴維-貝蒂已經發出近乎悲壯的訣別電報,他不近人情地選擇跪著死。

    『命令,快速艦隊右轉向,自由攻擊德國戰列線,擺脫德國戰列線後注意聯繫美國戰列艦分隊,全速朝斯卡帕灣開進。主力艦隊全速朝弗斯灣開進,除第一戰列艦隊各艦。其他戰艦授予自由行動權利,祝諸位好運!14時04分,大艦隊司令部,戴維-貝蒂。』

    貝蒂這道命令是殘酷的。他拒絕了快速艦隊的一腔熱忱,將不痛不癢的戰列線掩護任務交給蘭帕德將軍,打定主意要為皇家海軍保存一支可以隨時拿來使用的戰鬥分隊和一位前途無量的海軍指揮官。

    快速艦隊解脫了,大艦隊卻陷入萬劫不復的地獄,尤其是被授予自由行動權利的第二戰列艦隊。

    儘管貝蒂沒有明說,但是他的潛台詞誰都看得懂。趁著德國人分出一支艦隊截殺戰巡隊以及右轉向的戰巡隊十多分鐘的掩護時間,讓主力艦隊殘存的主力艦加速脫離戰場固然是好辦法,問題是被打殘了的第二戰列艦隊根本就沒辦法跑起來,也就是說第二戰列艦隊成為大艦隊的戰術棄子,掩護主力艦隊安全撤退的斷後部隊,所謂的自由行動權利只不過是一種徒勞的心理安慰。

    或許還不止第二戰列艦隊的三艘戰列艦,第四戰列艦隊第三分隊的馬爾博羅號戰列艦也失去了航速,漸漸落在了本鮑號和印皇帝號後面。

    在巴伐利亞號戰列艦的司令塔,貝蒂出乎意料的選擇讓西萊姆措手不及錯愕不已,以至於海蒂-西萊姆在他的回憶錄裡這樣寫道:

    『是跪著死!貝蒂終於丟掉了皇家海軍天下無敵的偽裝,從延續三百多年的美夢中清醒過來,做出務實的選擇。這樣的戴維-貝蒂是可怕的,好在一切在大洋艦隊第一次獲得T字橫頭的時候就已經塵埃落定了,即便我和貝蒂會有下一次交鋒,但是我相信到那時,垂垂老矣的我們都不再是這片絢爛之海的主角……』

    海戰專家們在解讀戴維-貝蒂這道命令的時候『一步不是好棋的好棋』來評價。這句話勉強稱得上是褒義,因為它的確對大洋艦隊的下一步行動造成了困擾——德國第三戰列艦隊左轉向已經有五六分鐘了,然而面對右轉向的快速艦隊,第三戰列艦隊搶佔T字橫頭的動作變得毫無價值。

    並不是說第三戰列艦隊無法搶佔T字橫頭,畢竟第三戰列艦隊搶先轉向,戰列艦的轉向半徑也通常小於艦體更長的戰列巡洋艦。可問題是留給兩支無畏艦隊總計十九艘主力艦的轉向空間極為有限,當第三戰列艦隊結束可能只有兩三分鐘的T字橫頭,完成至少一百八十度的轉向,哪怕英國戰巡隊十分配合地將他們的航向調整為東南方向,兩支在北海洋面上並駕齊驅的艦隊交戰距離也不會超過10公里。

    在10公里的交戰距離,德系戰列艦和英系戰巡能夠保證上部裝甲帶相互摧毀,對於防護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大洋艦隊來說,這是得不償失的。

    讓第一戰列艦隊或者第一偵查集群截殺英國快速艦隊也是不合適的。第一戰列艦隊兩艘重傷的拿騷級戰列艦能夠在戰列線裡苦苦支撐並不意味著他們禁得起大角度轉向的摧殘,臨時抽調過來的三艘馬肯森級戰巡與第一戰列艦隊也缺乏磨合。

    至於第一偵查集群,此刻它的兵力極其分散——除了三艘馬肯森級戰巡,塞德利茨號和毛奇號正在堵截朝海岸線猛衝,試圖沖灘擱淺的不撓號戰巡,只有三艘德弗林格爾級戰巡可以隨時調動。

    貝蒂的神來之筆替大艦隊挽回了不少局面,但是並不能徹底改變皇家海軍的被動局面,正如海蒂-西萊姆所說:

    『讓第三戰列艦隊調整航向,不用急著返回主力艦隊戰列線,和快速艦隊痛痛快快地戰列線對轟一場,打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咱也不差快速艦隊那幾艘渣渣貨色……』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