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1627崛起南海 作者:零點浪漫(連載中)

 
Babcorn 2016-11-29 06:34:4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914 620676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9 07:17
第60章 鹽場公社

    遷入鹽場後的頭三天,穿越眾組織社員們在附近的山坡上砍伐竹木,在原來的鹽場村落舊址上搭建起一排臨時住所。至於磚房恐怕還得等上好一陣子,因為需要大量的電力供應,聯合制磚機要等到水電站竣工之後才能正式投產,而且產出的磚石也得優先供應二號基地附近的營地和廠房修建,等輪到鹽場公社至少是好幾個月之後了。好在這些明人社員們也艱苦慣了,如今的生活不再為衣食發愁,讓他們已經感到大為滿足,暫時住得簡陋點也無所謂,反正海漢老爺已經說了,只要好好勞動,一兩年之內就保證所有人住進磚房,那可是過去做夢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執委會考慮到鹽場這邊的生活條件會比較艱苦,安排建設部專門在這邊給幾個駐守的穿越眾搭建了一套活動板房,同時也有配套的太陽能供電系統,還引入附近的山泉水,讓太陽能熱水器也得以使用。駐守在此的穿越眾一共就四個,一個負責技術,一個負責民政管理,兩個軍警部的人負責治安防衛。如果僅以人均水平來算,他們的居住條件倒是已經遠遠超過了大本營那邊。只是這裡離大本營距離稍微遠了一點,中間還隔山隔海,wifi的信號是不能指望了,就連小靈通也用不了,平時只能靠一部軍用電台來進行聯絡通信。

    農業部派人過來指導社員們在駐地附近開墾了十多畝地,種植了一些蔬菜瓜果,並安排社員們今後在山上種植一些茶樹。而鹽場公社所消耗的糧食,則將全部從大本營運過來。只開墾這麼點地倒不是圖省事,而是這地方的土壤中鹽含量太高,根本無法大面積種植農作物。

    安西今年二十六歲,在穿越前他的工作是四川鹽務管理局下屬地質鑽井大隊土建技術員,參加穿越後順理成章被吸納入了建設部。以前他都是跟井鹽打交道,和海鹽鹽場幾乎是完全不沾邊,但鹽場公社成立之後,他才臨時被執委會指定為公社管委會的技術指導專家,從水電站工地調往鹽場公社,今後將全權負責鹽場的技術指導和生產計畫安排。

    執委會原本定下的是讓工業部出人負責技術,也是百密一疏,事到臨頭才發現工業部這邊根本沒人搞過工業製鹽,寧崎一翻人事檔案,最後發現了安西這個隱藏一直在建設部裡的人才。這趕鴨子上架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穿越眾四百多號人裡就他安西一個人是從四川鹽業學校這麼專業的地方出來的呢?

    安西其實覺得滿委屈的,自己一個學土建專業的人,明明組織關係還在建設部,為毛現在要轉行來搞製鹽,鹽業學校畢業的人也不是都懂得製鹽技術啊!要說起來,安西在穿越之前可是有不小的打算就憑自己的土建專業知識,今後在執委會治下的帝國中一定會有接不完的工程,到時候妥妥能做一個跨國大包工頭,什麼財富、美女、聲望,一樣都不能少!

    但現在安西被執委會一紙調令支到了鹽場生產第一線,望著這片谷地裡遍佈的石製鹽槽,他只能重重地嘆了一口氣。製鹽其實都還好說,當初在學校雖然不是學製鹽專業,但多少也上過幾堂專業課,如今臨時在大資料庫調出相關資料惡補了一下,海水製鹽的基本原理和工藝流程大體還是知道的。但這公社體制到底是什麼樣一個生產組織架構,安西可是半點摸不著頭腦。在穿越前的那個時代,公社在安西出生之前就已經改社為鄉了,他對公社的瞭解程度,其實比剛剛遷來的這些社員們也好不了多少。好在這些明人大多知道穿越眾的厲害,經過仔細篩選之後也沒什麼刺頭,指揮起來倒也沒費什麼事。唯一的難題還是出在語言上,幾個穿越眾只能操著練得半熟的海南官話加上比手劃腳才能和這些社員們完成溝通。

    另外由於執委會在論壇上公佈了安西等人的工作安排,安西很快也就得到了「教練」的綽號儘管他根本就不胖。現在跟安西相熟的那些年輕人見著他都是笑嘻嘻地改叫「安西教練」了,更有甚者會大叫「教練,我也想學製鹽」,搞得這些不明所以的社員們也跟著教練教練地叫開了。安西好幾次都打算出手教訓這些狂妄的傢伙了,但最後還是只能很配合地「呵呵呵」敷衍過去畢竟他也清楚自己一米七一百斤出頭的身板很難跟軍警部那些膀粗腰圓的傢伙玩真人pk。

    因為目前鹽場的現代化改造還沒有開始,所以安西只能讓社員們先按照古老的曬鹽方法進行勞作。三天前他們已經開始將潮水通過引潮河道導入到鹽田中,讓海水對鹽田中的泥土進行充分的浸泡。在這幾天裡,社員們在晾曬過的鹽田中,用多齒釘耙從不同方向要將鹽泥細細地耙上好幾遍,使鹽泥更加鬆軟,這樣便可以吸收更多的海水。然後再一遍一遍地從鹽田四周環繞的溝渠中導入海水,反覆多次這樣的過程,保證鹽泥中吸收的海鹽成分已經達到飽和狀態。

    現在安西指揮著社員們將已經曬乾的鹽泥收攏到一起,堆放在鹽田旁邊的一個濾池裡。濾池的底部用細竹籤或草蓆鋪墊,作為過濾網使用。社員們對濾池中的鹽泥進行攪拌,然後進去踩實,讓高鹽分的滷水通過過濾網之後,從底部的出水口流進旁邊的儲鹵池。這個過程整整進行了三個鐘頭,直到安西確認濾池裡的鹽泥已經基本無水可榨了,筋疲力盡的社員們才得到了他的認可,停下來開始休息。

    此時對儲鹵池中滷水的濃度必須要進行一次檢測,才能判斷是否能進行下一步的工序。化工部倒是有不少的酸鹼試紙可用,但以鹽場的需求量來說,他們那點試紙儲量顯然不夠用,要是採集滷水樣本送去大本營化驗,那樣時效性又太低。安西對此有更為簡便的檢測辦法,他從池邊的灌木叢摘下了一片樹葉。這種灌木叫做黃魚茨,安西掐去葉片,將那一小截葉莖丟進滷水池。看到葉莖並沒有沉入水中,而是浮在了水面上,安西滿意地點了點頭。如果這葉莖直接沉下去了,那就說明滷水的濃度還不夠大,必須對這些滷水進行再次晾曬,直到濃度達標為止。

    「挑水吧!」安西將手一揮,歇得差不多的社員們陸續站起身來,開始拿起木桶從池中打水。

    接下來的工序便是讓社員們用木桶將滷水從池中挑出來,灌入到遍佈谷地的那些淺淺的石製鹽槽中。這些鹽槽大的面積足有丈餘,小的就臉盆大小,深不過半寸。滷水盛在鹽槽中經過一兩天的晾曬之後,便會結晶出潔白的大顆粒海鹽了。如果要再進行精製,那就將海鹽再次融水,對滷水做真空蒸發處理,不過那就不單單是屬於鹽場公社的生產任務了,而是要轉入化工部的生產流程在真空蒸發過程中產生的濃縮溶液大部分都將作為化工產品或半成品,只有少量才會作為精製食鹽在市面上發售。

    這種人力勞作的淋滷製鹽法已經持續了數百年,受制於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在工藝上很難再有大的改進,而這顯然不是執委會所希望的生產水平。安西經過惡補理論知識和這幾天的實踐操作之後,對鹽場生產環節當中的納潮、制鹵、結晶、收鹽等環節中存在的效率短板也有了明確的認識,但要提升現有的生產效率,光靠鹽場自己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得有其他部門的通力配合才行。

    目前比較容易改進的生產環節,應該就當屬結晶了,那些大大小小的鹽槽在安西看來實在太礙事,未來大面積整齊劃一的曬鹽池和結晶池才應該是鹽場的標誌。但要大規模修建這些池子,首先就得讓工業部提供足夠多的水泥才行。而據安西所知的情況,工業部的水泥窯目前還在試制階段,什麼時候能正式投產沒人說得清楚。

    安西所不知的是,工業部的水泥窯現在已經遇上了重大技術問題,執委會裡懂工業技術的幾個頭頭正全圍在水泥窯附近開緊急現場會。

    之前礦業部門按照事前準備好的資料,很順利地就在田獨河谷地區找到了石灰石礦和石膏礦,讓執委會一度認為水泥的投產只是時間問題。但臨到水泥窯建成開始試運行,相關的負責人才發現這中間有被忽視掉的重大漏洞。

    後世常見的硅酸鹽水泥,其中的硅酸鈣要由氧化鈣和二氧化硅在高溫下鍛燒熔融而成,而氧化鈣則由石灰石鍛燒而成,石灰石現在倒是有了,但要命的是鍛燒氧化鈣需要大量的無煙煤或焦炭,這可就點到執委會的穴道了別說無煙煤,就算只要普通煙煤,現在執委會手上也沒多少可用。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9 07:17
第61章 大步前進

    早在穿越前執委會對三亞這個地方的優勢和劣勢就已經有了共識,地下沒有煤炭大概是這地方最大的短板之一,穿越眾將不得不在前期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木炭作為主要的工業用燃料。執委會當初認為這個弊端除了不能大規模的煉鋼之外,其他的影響並不會特別大,但顯然在這件事情上所有人都犯了一個大錯。

    穿越時所帶來的水泥,一大半都已經用在了水電站的工程中,如果短期內無法讓水泥窯投產,那麼後續的廠房、住宅,乃至軍警部一直熱切盼望的碉堡炮台,都會因此而變成空中樓閣。而由此會引發的一連串工程計畫延誤,執委會簡直不敢繼續想下去。

    「無論如何,水泥問題都必須要盡快得到解決!」陶東來在現場會一開始就定下了基調:「大家都清楚水泥的重要性,我就不再次強調了。懂技術的人都說說,在短期內沒法提供大量無煙煤或者焦炭的情況下,我們現在還有什麼折衷的辦法能讓水泥窯盡快投產?」

    「沒別的辦法了,老闆,上土水泥吧!」

    眾人沉默半晌之後,建設部的二把手劉山夏終於開口了。他雖然不是工業部這邊的人,但畢竟是干了多年的項目經歷,在施工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於某些材料的生產技術問題還是有所瞭解的。

    所謂土水泥就是一種因陋就簡的原始版水泥,這種水泥的燒紙不需要複雜的設備和工藝流程,只需把石灰石和粘土碾碎,直接一起放進窯裡鍛燒,燒出來的熟料再磨細成粉末就行了。而且這種土水泥的鍛燒溫度不像硅酸鹽水泥那樣需要達到1450度,只要600到800度就可以了。考慮到增強性能,還可以把煉鐵的爐渣灰也磨碎均勻混入熟料當中。這種土法製出的水泥質量自然比不了正規的硅酸鹽水泥,但在客觀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其實是能夠滿足一般的建築需要了。

    正是因為這種土水泥的製作方法簡單,後世直到20世紀60年代,國內都還有大量的小水泥廠在採用這套技術。(.)陶東來這些年都在從事房地產行業,雖然沒有用過土水泥,但至少也聽過,知道這玩意兒的存在,當下就拍了板:「那趕緊試制,先做一點樣品出來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強度達標就盡快投產。(更新最快最穩定)現在已經是五月,開始進入颱風期了,我們現在連一棟磚房都還沒有,必須得抓緊時間了!」

    試製出來的土水泥很快被送到工地上進行測試,效果居然異乎尋常地好,乾結之後完全達到了建材黏合劑的性能要求,只是強度上比硅酸鹽水泥還有明顯差距。但就穿越眾目前的應用範圍來說,這種土水泥的性能已經基本達標了,至少它可以把石頭牢牢地黏合到一起,甚至可以用來製作強度要求不大的混凝土。

    「還是煤碳太少啊!」得到這個好消息的執委會委員們並沒有立刻從煩惱中解脫出來。

    現在隨著工業項目的鋪開,需要工業燃料的地方越來越多,而木炭的產量已經開始出現了瓶頸。儘管現有的三座木炭窯一直保持著晝夜不停地開工,新建的兩座木炭窯也將很快投產,但產出增長的速度還是比不了消耗的增長速度。特別是新投產的煉鐵爐,那簡直就是個無底洞。

    因為三亞本地缺乏煤炭資源,所以田獨鐵礦目前開採出來的礦石也只能採用木炭煉鐵的方式。而煉製一噸生鐵,需消耗鐵礦石兩噸,所消耗的木炭則要達到七噸左右,對目前的木炭產量來說算是相當驚人。所以執委會有意再次擴充木炭的產能,但那樣一來又勢必需要劃撥更多的人手去伐木隊砍樹,會給眼下已經十分緊張的人力資源造成更大的壓力。

    這個時候不被木炭產量所困擾的,恐怕就只有農業部一家了。在春耕春種完成之後,農業部並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而是繼續在田獨河東岸沿線的河谷地區開墾農用耕地。有鑑於上游地帶今後會成為穿越眾的冶金化工重污染區,農業部未雨綢繆,並沒有在這一地區大面積種植糧食作物的打算,而是將新開的耕地主要用來種植經濟類作物,特別是油料作物。

    專業就是主攻經濟作物的袁老爺子在穿越前籌備農用物資時,就已經替農業部規劃好了種植計畫。海南的熱帶氣候非常適合種植各種經濟作物,而在袁老爺子的規劃當中,有四類作為主力陣容的經濟作物香料、橡膠、油料、糖料。

    17世紀東亞的香料貿易在後世也是非常出名的,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就是靠著壟斷了東南亞肉荳蔻、丁香和胡椒等幾種香料的貿易而發跡的。在歐洲市場上,這些來自東方的香料跟中國絲綢和瓷器一樣,是非常受歡迎的商品,在亞歐之間販運香料的毛利甚至接近二十倍。為此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以及英國這幾個當時的海洋強國在東亞展開了長期的鬥爭,香料在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中所佔據的重要位置由此可見一斑。

    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執委會自然也不會放過香料貿易這門利潤極高且不愁銷路的生意。除了這幾種比較熱門的香料之外,農業部還小規模種植了咖喱的主料薑黃、五香粉的主料南姜、冬陰功湯必不可少的番芫荽,以及泰椒、羅勒、毛翁等東南亞出產的著名香料。如果今後香料貿易比較順利,執委會甚至還有意在黎人控制的山區大規模推廣種植這些高附加值的香料作物,逐步讓黎人在糧食供應上對穿越眾產生嚴重的依賴性,達到變相控制黎人的目的。

    至於橡膠對現代工業的重要性就更是不言而喻,別的不說,就只是橡膠輪胎和密封件這兩個應用,便足以讓穿越眾的工業化程度上升一個台階。農業部在伐木隊砍伐出的空地上,種下了總共十畝地的橡膠樹樹苗,這些樹需要等五六年之後才能割膠。不過執委會對此也並不著急,等外貿商路打開之後,說不定一兩年之內就能從東南亞其他地方小規模進口橡膠了,現在就開始種植橡膠樹,更多的是出於長遠考慮。

    在油料作物的選擇上,袁老爺子最後定下的是油棕。這種油料作物的果實含油量超過50%,一株油棕每年能產棕櫚油30到40公斤,畝產能達到600公斤左右,是椰子的兩到三倍,花生的七到八倍,在油料作物當中的性價比極高。棕櫚油不但可以用來食用,而且還能製造肥皂、工業潤滑油等等。

    最為重要的是,化工部早就提出了生物柴油的製造計畫,而棕櫚油就是非常理想的材料。哪怕到時候只能小規模地生產有限的柴油,在執委會看來花在這個項目上的時間和精力也是非常值得的。當然,在此之前穿越眾還必須得耐心地等上三年,讓這些油棕慢慢地成長起來。

    而在糖料作物的選擇上,甘蔗當然不讓地成為了首選。明末時期蔗糖的主要產地在廣西雷州一帶,到了後世湛江仍是中國最大的糖業生產基地。而執委會希望能在海南島南部地區開發出一片能與雷州匹敵的甘蔗種植基地,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先進技術,在生產成本上打敗大陸的糖商。

    執委會之所以同意農業部選擇甘蔗作為主要經濟作物之一進行推廣種植,看中的不僅僅是蔗糖這種產品在對外貿易中的前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甘蔗非常適合用來釀酒。後世著名的朗姆酒就是由甘蔗釀製而成,這種由美洲土著發明的甘蔗燒酒在18世紀傳入歐洲之後大受好評,不過既然穿越眾來到了這個時空,這種酒的發明權很顯然就得提前易主了。

    酒作為商品,一向都是不愁銷路的存在。而穿越眾的現狀是缺乏大量穩定的糧食供應,糧食酒在短期內都不會作為商品來進行生產,而生產朗姆酒顯然就沒有這個顧慮。作為後世的六大蒸餾酒之一,執委會認為這種由甘蔗製成的燒酒必將在外貿過程中打開歐洲市場,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商品。種植甘蔗就能夠同時生產出打開東西方市場的兩種產品,也就難怪執委會對袁老爺子的計畫毫不猶豫就通過了。

    農業部的經濟作物計畫雖好,也需要時間來慢慢實現,最快能夠見效投產的甘蔗,從現在算起也需要大概一年的時間。但農業部的人可沒打算就這麼閒著,眼下就有見效更快的農業項目正在進行中。

    農業部在插秧完成十多天后,就開始在稻田中放養草魚魚苗。按照農業部的打算,每畝稻田要投放五百尾以上的魚苗,不過因為時間倉促,魚苗育種沒能跟上,最終的投放密度只有每畝兩百尾左右,還搭配了少量的鯉魚和鯽魚魚苗。

    這種稻田養魚技術在後世是比較普遍的一種做法,既可以促進水稻增產,又可以兼顧養魚,不過農場公社的本地明人看到之後,卻全都看呆了這些海漢人到底是有喜歡吃魚,海裡的魚還嫌吃不夠,連稻田裡都要養上魚!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9 07:17
第62章 火炮(一)

    五月八日晚,在當天的例行碰頭會結束之後,執委會召集部分相關人員另行開了一個小會。這個小會的內容就是探討軍警部提出的鑄炮方案,從軍事需求和生產技術兩方面來考慮,集思廣益,確定今後穿越眾的火炮武器發展規劃。

    關於自行製造火炮的討論,從成立軍警部的那天起就沒中斷過。得益於後世解放軍所奉行的大炸逼主義熏陶,鍵盤軍事家們在論壇上、飯桌上、辦公室裡不分時間地點場合,隨時隨地都會就穿越眾應該採用的火炮發展路線闡述自己的看法。在這種熱烈的討論氣氛中,有一點倒是所有人都達成了共識火炮絕對是穿越眾今後陸上攻城略地,水上制霸七海,保證穿越政權能夠順利開疆拓土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而穿越後因為客觀條件所限,製造火炮的事情不得不被執委會暫時擱置起來。直到最近田獨鐵礦投產,煉鐵車間已經開始投入運行,這檔子事也就再次被心急火燎的軍警部提上了議事日程。

    軍警部的著急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目前穿越眾手中所掌握的唯一重武器也就是兩門pp89式60毫米迫擊炮,而僅僅20發炮彈的彈藥儲量讓這兩門小炮的存在更像是一種自我的心理安慰。而上次海盜來襲時,軍警部不得不使用鐵殼漁船在海上與對手展開貼身肉搏,最後僅僅是靠著堅固的船身才取得了戰鬥勝利,雖然結果不錯,但這對於廣大一心想要建立重炮艦隊的大海軍主義者們簡直就是災難。

    造炮!造更多的炮!造更多的大口徑重炮!這已經成為了近期論壇上討論的熱門話題,就連顧凱這樣的和平主義者都不得不參與其中,應邀為某些半吊子軍宅翻譯大資料庫裡的英文軍事文獻,以便讓他們能在現階段下前裝炮與後裝炮孰優孰劣的辯論中拿出一點乾貨。

    由於製造火炮所需的物資和人力都不少,執委會對此也是非常重視,決定召開專門會議來討論這個計畫。除了執委會全體委員之外,應邀與會的還有軍警部主要成員,海運部相關人員,冶金技術人員,機加技術人員,以及若干水平不等的軍事愛好者。三十多號人將小小的執委會會議室擠得滿滿噹噹的,加上這些清一色的男人中有相當部分都是菸槍,會議室裡汗臭味混雜著煙霧,環境甚至比現在被稱作頭號污染源的水泥窯還惡劣。

    負責主持會議的是陶東來,他首先用白板筆在會議室前方的白板上寫下了幾行大字。

    1、軍事上的實際需求

    2、技術上的實現難度

    3、炮兵戰術與編制

    陶東來寫完之後放下筆,坐回到位子上,抬手指著白板道:「今天的討論議程就是這樣,我們一個一個來。抽菸的同志都稍微悠著點,現在這屋裡簡直跟遭了火災似的,當心等下有人衝進來潑水。」

    底下一陣低低的哄笑聲之後,幾個老菸槍不好意思地杵熄了手裡的菸頭。

    「我先代表軍警部談談第一個問題吧。」陶東來作為退伍軍人,本身也在軍警部兼著職務,這時候就當仁不讓成了軍警部的發言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認為我們應該直接製造後裝線膛炮,而且應該追求大口徑,遠射程,重火力的壓制效果。拋開火炮製造技術上的問題先不論,我認為首先我們要對這個時代可能成為我們對手的武裝力量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17世紀的火炮是什麼樣的水平,我想今天與會的人已經從各種影視作品和相關文字資料中有了足夠多的瞭解。黑火藥、前裝炮、實心炮彈,這個時代不管是火炮的設計、製造,還是軍隊中的炮兵技戰術實際應用,都還處在一個憑藉已有經驗進行摸索,沒有形成標準化的狀況。而我們的優勢就在於對各種武器技術和軍隊戰術的發展趨勢瞭如指掌,可以避免在摸索過程中會出現的錯誤,少走很多彎路。」

    「超時代的火炮技術在這個時期的確很容易就能在戰場上形成壓制,但那樣的技術水平真是我們現在就需要的嗎?我認為未必。我們現在在軍事上的需求,主要來自陸海兩方面,海上是船裝艦炮,陸上是岸防炮和未來部隊需要的步兵炮。這個時代海戰中的炮擊戰術是什麼?是在兩百米甚至一百米的距離上進行對轟,是靠純粹的火力輸出優勢來取勝的戰術,我們現在還沒法造出大型戰列艦,在艦炮數量上很難取得優勢,所以我們的艦炮就必須要追求更好的精度和更強的破壞力。」

    「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這個時代還缺乏精確的火炮觀瞄系統和火控系統,在海上超過兩千米的距離靠目視修正進行炮擊,基本就是浪費彈藥。我們手頭掌握的造船技術足以讓我們的戰艦速度在這個時代遙遙領先,所以我們的艦炮有效射程只要超過同時代艦炮的一倍以上,就足以在海戰中取得優勢,我個人認為這個合理的有效射程是一千米以內,在這個射程範圍內,其實並沒有需要裝備生產難度較大的後裝線膛炮……」

    陶東來正要接著往下說,看到越之雲舉起手來,便點點頭示意他可以發言。

    越之雲起身道:「首先我同意陶總所說關於艦炮有效射程的看法,英國皇家海軍在19世紀的射擊規範中還明確規定了24磅炮的最大射擊距離為400碼,也就是不到400米的距離,過大的射程對目前這個時代的海戰來說其實是一種不必要的性能浪費。」

    「但我們在設計火炮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船的承載能力,像12磅的前裝式火炮,口徑70mm,看起來雖然很小,炮身也不過四五百公斤,但真正要裝備上船,那船的排水量就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否則船艙無法提供足夠的火炮作戰空間。至於說要多大的噸位才能使用12磅炮,我們海運部認為至少要達到勝利港那艘海滄船的一倍,也就是300噸左右的排水量才行,這個噸位的船我認為在年內是沒法造出來的。」

    「如果使用後裝式線膛炮的話,那情況又不一樣了。根據我在大資料庫裡查到的數據,12磅後裝炮如果使用圓錐炮彈,不僅有效射程將大大超過前裝炮,而且精度和破壞力都遠遠超過同口徑火炮,有據可查的有效射程內穿甲威力可相當於24磅的前裝式炮彈。如果我們能造出管退式後裝炮,那連海滄船都可以直接裝備12磅火炮了。」

    「我插一句!」工業部的白克思舉起手來:「液壓制退這種機械構造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只能停留在紙面上,你們在設計艦炮的時候可以暫時不用考慮管退式火炮。」

    「那用彈簧代替液壓制退不行嗎?」有半吊子軍迷在人群中發話了。

    「理論上可以,但首先我們得造出彈簧。」白克思耐心地解釋道:「考慮到材料強度,我們必須得使用專門的彈簧鋼來製造這種炮用制退彈簧,但這種彈簧鋼最快也得等到我們對大茅的錳礦進行開採之後才能造出來。而且彈簧式制退機的緩衝能力很小,所以在歷史上很快就被淘汰了。與其考慮彈簧制退,還不如考慮造炮時直接上炮口制退器比較實際。」

    「炮口制退器在這個時代的艦炮上行不通。」軍警部的顏楚傑搖頭反駁道:「炮口制退器會影響火炮射擊的精確性和瞄準,以我們現在的造炮技術,造那東西是得不償失,不如還是採用架退技術,我們手頭也有很多經過時間考驗的成熟技術可用。」

    陶東來眼看要失去秩序變成亂戰,趕緊在桌上敲了敲,示意大家先安靜下來:「你們有沒有想過,後裝線膛炮能造,但炮彈和引信的問題怎麼辦?工業部門現在有辦法解決嗎?」

    白克思搖頭道:「少量的炮彈能造,彈體可以用車**慢慢車出來,但要批量製造就很難辦了,工藝流程根本不一樣。要知道造炮彈子彈都有專用的設備,一套生產線好幾十台設備,我們現有條件很難複製出來。這還是實心穿甲彈,如果是榴彈的話還涉及到引信的製造,我們工業部門解決不了。」

    「我們可以複製最老式的後膛炮。」海運部這邊又有人嚷嚷開了,居然是那個搞航運管理的謝春,誰也不知道他怎麼也會跑來參加這個討論會。

    「最老式的後膛炮彈體是鑄鐵包鉛,仍然使用黑火藥作為發射藥,沒有底火,19世紀的後膛炮基本上都是這種構造。造鑄鐵彈體和黑火藥總沒問題吧?」謝春看來也並非無的放矢,事前也是有所準備的。

    但馬上就有人對他的說法予以反駁:「你說的不就是二次鴉片戰爭中打得清軍狼狽不堪的阿姆斯特朗炮嗎?如果我們不能解決好鉛皮的附著力問題,開炮時鉛碎片會在炮口前的短距離上四散飛濺,有可能會對我們的士兵造成傷害,這可是歷史上出現過的真實狀況,英國人為此還繞回前裝炮,走了一段時間的彎路。」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9 07:18
第63章 第六十三 火炮(二)

    「冶金部門有辦法解決這個技術問題嗎?」陶東來望向工業部的陣營。今天來的可都是穿越眾當中從事相關行業的專家,為的就是能在出現問題時立刻進行現場答疑,盡快清理掉一些無法實現的方案。

    冶金方面的技術主管叫劉星禮,2007年中國冶金大學冶金工程工藝學院鋼鐵冶金專業畢業,穿越前在首鋼當現場技術員,正經八百的科班出身,也是執委會最為重視的專業人才之一,目前的冶金車間就是由他在挑頭組建。這樣的小問題自然難不倒他,便見他點點頭道:「當然有辦法,在工業生產上,一般都是通過電鍍鉛來解決這個問題,不過這需要化工部門提供氟硼酸作為鍍液才行。」

    化工專家喬志亞舉起手來,用半生不熟的中文說道:「要製造氟硼酸,首先我們得找到硼砂礦,據我所知那玩意兒在中國的主產地是在青海、西藏和陝西,我想短時間內我們大概還沒法去佔領那些地方。」

    人群中發出一片嘆氣聲,看樣子這條路是被堵死了。不過喬志亞旋即繼續說道:「但值得慶幸的是你們遇到了我這個專業人士,因為我恰好知道一些替代辦法,比如汽車蓄電池常會採用的酒石酸鉀鈉鍍鉛和三乙醇胺鍍鉛,還有甲基磺酸鹽鍍鉛、高氯酸鹽鍍鉛、氨基磺酸鹽鍍鉛……」

    「停停停,你先別說那麼詳細的技術名詞,這屋裡大半人都聽不懂。」陶東來趕緊叫停了喬志亞的賣弄:「你就說說,有沒有適合我們現狀的,能大規模製造鍍鉛炮彈的加工方法?就說有或沒有。」

    「有!不過……」

    「不過什麼?」陶東來也有點著急了,這個技術問題能否解決,可是關係到穿越眾未來火炮該走怎樣的發展路線,長遠來看甚至會關係到相當多人的性命,由不得他不感到緊張。

    「不過得先給我建一間實驗室讓我完善這套工藝,畢竟我以前也沒有實際操作過。(.)另外就是我必須得提醒各位,這套電鍍工藝在大規模加工的時候對電力的佔用是非常大的,或許屆時你們將不得不停下其他一些用電的生產項目。(更新最快最穩定)」喬志亞不緊不慢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行,沒問題,這個事情我代表執委會特批了。」經過短暫的商議之後,陶東來立刻宣佈了執委會的決定:「另外就是鉛的問題,我記得海南好像也有鉛礦?」

    寧崎立刻打開筆記本連接上大資料庫:「沒錯,樂東和昌江兩個地方都有,光是樂東那個鉛鋅礦的儲量就接近十萬噸,不過問題是我們短期內還沒辦法去那地方開礦。」

    「我們去不了可以僱人去,開出價來,讓崖州那邊組織人去挖礦石。」陶東來立刻就想到瞭解決辦法:「而且我們自己還帶了幾百公斤鉛……」

    「那些鉛還得留著造步槍彈用。」寧崎輕聲提醒了一下陶東來。

    陶東來一拍腦門,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說下去了。目前的造炮計畫只是一方面,製造燧發槍,武裝本土部隊的計畫同樣已經列入日程,執委會手裡這麼點鉛儲備的確不能隨便亂用。

    截止目前的討論,都只是在理論上通過了製造和裝備後膛炮的可能,確立今後火炮製造的發展路線。但實際操作中基本不可能一步到位,造出眾人剛才所討論的那種火炮。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所有的穿越眾當中,都沒有人真正去製造過一門炮。包括作為武器專家存在的北美幫六人組,頂多只是親身發射過老式前裝滑膛炮,知道一些火炮的技術參數,但對於鑄炮工藝同樣也是門外漢。於是討論了半天之後,話題又回到最初還是得先鑄幾門技術難度最小的小口徑前裝滑膛炮來練練手藝才行。如果連滑膛炮都弄不好,那就暫時不要提什麼全面裝備後裝式線膛炮了。

    首先選擇製作滑膛炮,這並不是唯一的理由,還有另外兩個重要原因促使執委會不得不作出這樣的選擇。

    第一個原因是明王朝在這個時期因為戰事頻繁,對於軍火的採購力度非常大。而歷史上靠著賣軍火給明王朝發財的典範,當屬葡萄牙人莫屬。由於自身鑄炮技術的落後,明末時期軍中裝備的紅夷大炮,大部分都是與澳門的葡萄牙人交易而來的,因為明王朝對火炮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的產能無法滿足,他們甚至還做過中間商,將英國人的艦載加農炮倒賣給明王朝。除此之外,荷蘭人也曾在這樣的軍火交易中分到過一杯羹,只是明王朝因為台灣問題和荷蘭人交惡之後,雙方之間的軍火交易才停了下來。

    這些從葡萄牙人手中進口的紅夷大炮外形雖然粗笨,但價格之昂貴也與重量成正比,動輒就是數以千計的銀子。這麼大筆的軍火生意,執委會並不打算白白便宜了葡萄牙人。不管是軍事科技、戰術水平,還是對歷史走向和關鍵**件的把握,穿越眾都擁有無法比擬的優勢,要在這個時代做一個所向披靡的跨**火商,恐怕沒人能比這群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穿越眾更有資格了。歐洲的三十年戰爭現在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而且接下來還有二十年的仗要打,穿越眾裡早就有人叫囂著要儘早把軍火輸出到歐洲,讓白皮們殺得更慘烈一些,讓他們無暇顧忌到東方的海洋控制權爭奪。

    既然有販賣軍火的意圖,這就牽涉到了第二個原因,也是軍火生意中的重要原則絕不能將最先進的武器販賣出去。在執委會對武器出口的遠景規劃中,出口型武器與自用型武器至少保持一代以上的差距,這樣萬一撕破臉客戶變對手,穿越眾的軍隊還能憑藉武器優勢保持足夠的戰場壓制能力。

    這個代差原則還不僅僅只是針對未來的軍火輸出對象,對於穿越眾自己在未來所要建立的軍隊,同樣也得適度應用這個原則。

    穿越眾未來幾十年的擴張步伐之迅速,肯定將是歷史上前所未見的景象,而軍隊的組織建設在這種加速式的發展中很難做到十分牢固,即便政工工作抓得再好,某些處於邊緣地帶的軍隊也難免有人會生出野心。但如果保持了武器代差,即便有人作亂也不會有翻盤的能力。除此之外,使用火器的軍隊對後勤的依賴性十分嚴重,只要掐斷彈藥供應,持續作戰的能力就會急劇下降。在軍火的製造和供應上控制住源頭,也是有效控制軍隊的辦法之一。

    出於這種控制目的,各種科技等級的武器都會按計畫同步製造,分別使用。比如穿越眾自己已經造出了後膛炮,那麼就可以將技術含量較低的「海漢大炮」向明王朝進行出售。當穿越眾的土著部隊裝備米尼式步槍之後,那麼淘汰下來的老式燧發槍就可以出現在軍火出口的清單上了。

    出口軍火其實還有一個比較隱晦的目的,執委會並沒有公開對外宣佈。這個目的其實也是執委會受到後世某些大**火出口政策的啟發後才定下的,那就是通過不斷有針對性的出口軍火,削弱軍火進口國的武器研發能力,長此以往,對軍火出口國就不得不產生強烈的依賴性,不管是武器的售後維護,彈藥的提供,人員的培訓等等,都將會嚴重受制於軍火出口國。比如後世的南亞大國印度,被戲稱為萬**火庫,海陸空主要武器基本全靠從不同的國家進口,其弊端不言而喻。自己搞個武器研發往往長達數十年之久,等好不容易看著要出樣品了,人家軍火出口國就會很「適時」地推出生產成本低得多的同等級武器,讓這種勞神費力的武器研發不得不半途而廢。

    這種軍火科技上的控制到達一定的階段之後,軍火出口國與其客戶之間便很容易達成軍事同盟的關係,三不五時還可以找個「聯合研發武器」之類的藉口,讓進口國拿錢出來給出口國當科研經費。當然,出錢的人最後能到手的武器依然只會是留有代差的閹割版而已。執委會認為這種軍事科技上的軟壓制比正面戰場上的硬性對抗更為划算,掙錢之餘也不用一直打仗,真要打仗的時候還可以拉上一幫小弟當炮灰,怎麼看怎麼划算。而這些出人出錢的弱勢國家往往還會非常積極地對爸爸國進行各種姿勢的跪舔,以換取能夠在強大的軍事同盟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些理念之所以沒有公開發布,也是執委會考慮到今後歸化民的人數會越來越多,這種理論一旦傳播開了,一方面不利於內部團結,另一方面也會對今後的軍火出口產生不利影響。

    大的發展方向討論完之後,接下來便是處理一些技術上的細節問題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9 07:18
第64章 火炮(三)

    以穿越眾目前手中所掌握的鑄造技術而言,直接上24磅的前裝加農炮問題也不會太大。不過現在就算鑄出了24磅的大炮,對於急需火炮裝備的海船來說也毫無作用勝利港那兩艘繳獲的帆船排水量都沒超過150噸,連12磅的前裝炮都沒法在船上佈置。而如果把24磅炮作為岸防炮佈置到勝利港和榆林角,那麼又面臨炮手不足的問題。

    一門24磅的前裝炮,最少也得配備六名炮手,才能操作這門重量超過兩噸的大炮。而如果真要佈置岸防炮,顯然不會是一門兩門這麼少的數量,那到時候軍警部不得不面對兩難的選擇要嘛把所有軍警部成員都拉去練習操炮,要嘛就讓這些大炮放在工事裡嚇唬人。

    於是24磅炮立刻在討論中被否決掉了,接下來又很快否決了無法在現有船隻上裝備的12磅炮,於是試驗品的等級最終是降到了6磅炮。至於鑄炮的相關技術,軍警部早就準備了一大堆資料,什麼鐵模鑄炮法,什麼內模灌水冷卻法,都是大大領先於現在這個時代的技術。

    冶金部在劉星禮的帶領下立刻在現場開始設計工藝流程,而工業部和軍警部則是在吵吵嚷嚷中很快完成了圖紙設計其實也沒什麼好特別設計的,歷史上實際在軍隊中裝備過的6磅炮不少,最後選用了其中一種曾在19世紀歐洲戰場上出現過的法式加農炮作為藍本。

    「下面來說說炮兵的編制和戰術問題。」定下設計方案之後,陶東來連水都來不及喝一口,立刻引領進入下一個議題。這個會已經開了快三個鐘頭了,再磨磨蹭蹭下去今晚大夥兒就別想睡覺了。

    「近期內我們的炮兵和火炮都會非常有限,現在討論編制問題是不是有點過早了?」管人力的寧崎對軍警部有任何大量佔用人口的藉口都非常敏感,立刻就提出了質疑。要成立炮兵部隊,那就必須要讓一批人脫產進行火炮訓練,而這些人很可能就會逐漸蛻變為職業軍人。以目前穿越眾僅僅不到五百人的數量,寧崎很懷疑這點人口基數能夠養得起多少軍隊。

    「瑞典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編組團一級炮兵了,而法國人在17世紀70年代就成立了專職炮兵團,作為時代的引領者,我們必須得走在時代的前面!」顏楚傑不失時機地替陶東來補充旁證。

    「如果我們現在能擁有跟瑞典和法國一樣的人口,我不介意軍警部組建炮兵團,你要組炮兵師都行。可問題是現在我們連上山砍樹的人都還不夠!」寧崎也毫不遲疑地立刻反駁了顏楚傑的所謂論據。

    顏楚傑立刻變得像洩氣的皮球一樣,他的確無法反駁寧崎的說法,人口現在就是制約穿越眾發展的最大瓶頸,不管是組織生產還是籌備職業軍隊,都不得不受到人口緊缺的掣肘。

    「我們還是來談談戰術吧。」看到此路不通,陶東來也不得不先繞過這個大坑,轉而將話題引向更專業的部分。果然談到炮兵戰術,包括寧崎在內的一大幫文職官僚就基本插不上話了,參加討論的幾乎都是軍警部的人,偶爾會有幾個其他部門的軍迷發表一下看法。

    關於早期炮兵的戰術,不管是城池攻防戰還是野戰,是進攻戰還是防守戰,後世早就根據無數的實戰戰例總結出了大量的標準化戰術,而軍警部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照搬其中一部分實施就行了。軍警部甚至準備好了一大疊陣地佈置示意圖,掛到了白板上進行講解。軍宅們自然都是興趣盎然,參與度極高,而對軍事沒興趣的人則是看得直打瞌睡。

    會議一直持續到半夜一點多,直到冶金部拿出了初步的工藝流程之後,陶東來才宣佈散會。事情當然不是說完就算完,明天一早,有關部門人員還得到冶金車間集合,共同參與火炮的實際研發製造工作。眾人打著哈欠陸續散去的時候,陶東來出聲招呼道:「老顏、寧崎,你們倆先留一下,我有話說。」

    兩人對望一眼,又重新坐回到位子上。

    「炮兵編制的事,我剛才又想了一下,寧崎說得對,我們的確是有點操之過急了。」陶東來一上來先向寧崎服了軟。

    寧崎點點頭道:「老陶你能想通就好,這不是我有意要卡你們軍警部,而是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如此,你軍警部調十個人去當炮兵,我這邊就少十個勞動力。十個勞動力能幹嘛?十個勞動力一天至少可以砍五十棵大樹,可以開採四五噸礦石,可以搭建一間還算牢靠的船型屋,可以開荒二十畝……老陶,現在我們的人口太少,還養不起太多的兵啊!」

    「我承認,你說的這些都對,但是……」陶東來話鋒一轉道:「現在既然開始考慮要裝備火炮了,那招收土著部隊的計畫就必須要開始實施了。」

    「你這是繞一圈又繞回剛才的話題了?」寧崎聞言不禁愕然道。

    「我來解釋吧。」顏楚傑顯然為先前的辯論中輸了一陣還有些不服,當下搶過了話頭道:「你先回答我一個問題,目前我們控制地盤上的外來打工者大概有多少了?」

    寧崎略微思忖了一下答道:「如果算上兩個新成立的公社和勞改營在內,長期在我們工地上打工的人應該超過七百了,另外至少還有一到兩百的零散人員以一兩天的短工為主。」

    「你算過打工者數量的增長速度嗎?」顏楚傑繼續發問道。

    寧崎點頭道:「現在每天新來的至少也有二三十號人,多的時候一天會有五六十人。」

    「也就是說,我們治下的外來人員很快就要破千了。」顏楚傑嘆口氣道:「我想你也應該很清楚我們軍警部現在有多少人可用軍警部編制共八十三人,其中超過一半的人都跟老陶一樣身兼數職,平時都在其他部門工作。再扣除每天常駐鹽場、榆林哨所、勞改營和每天出海巡邏的隊伍,你覺得我們還能剩下多少人能用來保證兩個基地的警戒守備,維持施工工地和民工駐地的治安?」

    「這個嘛……」寧崎這下還真是被顏楚傑問住了。

    作為人力資源主管,寧崎也很清楚軍警部的人員配置,的確是如顏楚傑所說的那樣,大部分有一技之長的轉業軍人都被塞進了能夠發揮他們專長的部門兼職,真正留在軍警部作為常備軍警力量的人其實並不多,就連在前期作為軍備主力的北美幫,最近也開始有了因為成員們工作分配問題而不得不解散的兆頭出現,那樣一來,軍警部甚至連海上的常備巡航力量都無法得到保證,更別說維持日常治安。

    「我想你也知道,最近民工駐地內已經發生了好幾起糾紛,有兩次如果不是我們軍警部得到消息及時出動,很可能就會直接演變為大規模械鬥了。真要弄出了什麼血案,這種後果我想大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顏楚傑用十分誠懇地語氣說道:「為了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我們軍警部現在需要擴充力量。」

    「現在勞改營有一百多號苦役,而我們的看守力量非常有限,只能每天安排四個人,一旦出現問題,四個人四把槍未必能鎮得住場面。」陶東來也一起幫腔:「你要知道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可遠遠沒有後世那麼安穩,幾個片警就可以管上萬人。我們來這裡一個月,就爆發了兩次戰鬥,這可不是大家能坐下來平心靜氣玩談判技巧的時代,說開打就開打,總不能每次都事到臨頭才緊急組織防衛力量。」

    寧崎無奈地搖搖頭道:「那你們打算怎麼辦?有計畫嗎?」

    顏楚傑一聽他鬆了口,立刻連連點頭道:「有有有,當然有!老陶,方案不是在你手裡嗎?趕緊給寧崎說說。」

    軍警部的擴招計畫其實很簡單,就是從目前穿越眾控制地盤上的土著居民中招收一批身體健康、老實聽話、家庭背景乾淨的青年,作為未來歸化民部隊的雛形進行訓練。編制上可暫時按照軍警一體,平時作為治安維持力量,戰時作為協從部隊上陣。而目前已經加入兩個公社的社員因為都經過了身份登記,相對比較可靠,肯定將是招募的重點對象。

    「那你們準備招收多少人?」寧崎心知這件事上的確也沒道理阻止軍警部,索性就敞開了問個明白。

    「按後世的軍隊編制,先來一個連的編制,這不過分吧?」陶東來試探著問道。

    寧崎心中一算,一個班十個人,一個排三個班,一個連三個排,再加上連部指揮、炊事班、通信兵等等,這一個連足足就有一百多號人了,當下搖頭道:「兩個公社加起來才不到三百號人,你這一口氣就要招一百多,是不打算給公社留勞動力了?」

    「招兵政策上我們可以再稍微改動一下,公社招一部分,再面向社會招一部分嘛!」陶東來倒是極為靈活,見寧崎的口氣並不是很堅定,當下也主動作出了小小的讓步。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9 07:18
第65章 火炮(四)

    「有太平日子可過,未必有那麼多人會選擇當兵吃糧,如今這個時代當兵可不算什麼好出路。(.)」寧崎對於軍警部的計畫並不是那麼放心:「你們別搞得兵沒招齊,最後變成抓壯丁了。」

    「這個你大可放心。」陶東來信心滿滿地說道:「沒好出路,那是明王朝的軍隊,你要知道,我們能給士兵的可不僅僅是微薄的軍餉和一天兩頓稀粥。」

    在軍警部的規劃當中,未來的歸化民士兵將擁有特殊的社會地位,而這種社會地位的獲得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身在軍隊這個暴力機關,有關部門要通過長時間的宣傳和理念灌輸,在主流社會文化中樹立起軍人的高大上正面形象。只要選擇加入歸化民軍隊服役,那麼士兵未來的軍餉、醫療、教育,退役後的就業、成家、子女入學、傷殘士兵養老、戰死士兵撫卹等等,全部都將得到執委會的特別保障。

    當然,就算軍警部能按計畫如期完成土著士兵招收,這些新兵也並不是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至少也得有一個月左右的訓練期,讓這些人明白什麼是軍令,什麼叫軍人。軍警部著急上火趕著要擴編,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至於真正的戰術訓練,軍警部這些人都很明白,那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急是急不來的。

    「最近不是很多人嚷著要進公社嗎?等我們收了這批兵源,你再從現在的打工者裡招一批人進公社就是了。」陶東來見寧崎臉色不是很好看,趕緊替他出了個主意。

    「行了,你們也不用勸了,大局為重的道理我還是明白的。過幾天不是要派人去崖州城那邊設點嗎?讓他們把羅升東那小子盯緊點,趕快從崖州拉人過來。」寧崎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這不是部門之間的意氣之爭,孰輕孰重,寧崎還是分得清的。

    第二天一早,一幫紅著眼睛的大老爺們陸陸續續聚集到了冶金車間,準備參與第一門火炮的試制工作。說是車間,其實也就是個加固版的茅草棚,只是為了防火,特地把頂棚升高了不少。但就算這樣,還是讓來此參觀的穿越眾都不時地盯著頭上,唯恐一點半點火星飄上去引燃了房頂。

    17世紀初的中國鑄炮工藝還非常原始,主要是採用泥模鑄炮法。這種鑄炮法非常麻煩,用水和泥製成的模具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烘乾。而且一具泥模只能鑄造一尊火炮,不能重複使用,且廢品率極高,鑄出能用的炮不過十之二三,所以鑄炮的效率相當地下。而諸如在泥模上增加加強筋,焙燒泥模,鏜光炮膛等方法,現在這個時代的中國鑄炮匠人是完全不知道的。

    這種泥模鑄炮法還有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製造尺寸無法真正做到統一,這樣的非標準化生產造成的最大惡果就是炮口的直徑、炮管厚度往往大小不一,導致後勤供應的困難因此而大為增加,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得為每一門炮單獨鑄炮彈,以滿足正常的發射要求。另外炮管厚度不一,也導致了每門炮的裝藥量都會有細微的偏差,只有這門炮的專屬炮手才會通過數次的實彈射擊之後逐漸掌握裝藥量與射程、射角之間的關係。這樣一來,如果在戰鬥中炮手出現了損傷,即便換上替補炮手,因為不夠瞭解炮的性能,這門炮的戰鬥力也將大打折扣。

    就算是這樣落後的技術,卻是作為吃飯的本領被鑄炮匠人們視為不傳之秘,結果就是造炮技術在很長時期內沒有得到質的進步,以至於在元朝就開始裝備金屬身管火炮的中央王朝,到了明末居然不得不向原本在技術上落後一大截的歐洲人進口這種武器。所以在確定製炮工藝的時候,穿越眾直接就跳過了這種泥模鑄炮法,而選擇了更為先進,更容易實現標準化快速生產的鐵模鑄炮法。

    劉星禮的職業素養無疑是極高的,昨晚的會議結束之後他根本就沒休息,帶著冶金小組的幾個人連夜就做出了兩套6磅炮的鑄鐵炮模。他們甚至還趕在天亮之前用粗砂對這兩套鐵模表面進行了打磨,讓軍警部的一幫人都是由衷地豎起了大拇指。

    顏楚傑更是興奮地拍著劉星禮的肩膀道:「這才是干革命的態度啊!」

    今天來的這幫人說是參加試制,其實用圍觀來形容更準確一點。雖然這裡大部分人都玩過槍炮,有不少人還在前兩場戰鬥中殺過人,但要他們去操作那一大爐子燒紅的鐵水,還真沒人敢去下這個手。

    技術性的工作還是必須得由專業人士來完成,劉星禮一邊操作一邊向眾人解釋道:「現在是給模具內側刷漿液,這個配方還是在資料庫裡查到的,漿液分兩層,第一層是用細稻殼灰和細沙泥製成的,第二層是用上等極細窯煤加水調製的。」

    刷完之後幾個人上來將鐵模兩瓣兩瓣地合攏一起,然後用鐵箍從外箍緊,用爐火進行鐵模慢慢烘熱。這樣一截一截地裝配好鐵模之後,劉星禮才下令開始澆築。

    冶金車間裡目前用一台微型起重機充當航車,這台maeda公司出品的微型吊車在工作時外觀活像一個蜘蛛,朝四個方向伸出去的支撐柱就像四條大長腿,幫助小小的車身穩住重心。這台起重機甚至小到連駕駛室都沒有,操作員就只能坐在車後方一個小小的座位上,最大起重重量也只有三噸。本來準備這台微型起重機的目的並非是眼下的航車替代品,而是要在水電站工程中吊裝水輪發電機,另外就是目前物資倉庫中還沒派上用場的數台金屬加工機**,到時候也必須要用到這台起重機進行吊裝。

    至於冶金車間的專用起重設備,機械部門選擇了使用技術成熟的蒸汽機動力,目前已經完成了設計任務,第一批生產出來的蒸汽機的裝配對象就是冶金和礦山部門。當然,到時候必須還得對目前這間簡陋的車間廠房進行翻修,至少得先弄幾個堅固的承重柱,到時候才能安裝起重設備。

    小小的起重機吊臂緩緩地將裝滿燒紅鐵水的石墨坩堝吊了起來,移動到鐵模上方,將鐵水從澆鑄口慢慢注入。圍觀的眾人雖然都站在十多米開外的地方,但仍然感覺到一股熱氣鋪面而來。

    劉星禮頭上戴著防護面罩、安全帽、口罩,穿著全套的隔熱服、隔熱手套、耐高溫鞋,就站在離鐵模三米左右的地方,一動不動地盯著澆鑄過程。直到石墨坩堝中留出的那股細細的鐵水堪堪注滿鐵模,劉星禮才吹響了口中的哨子,操作澆鑄的同事立刻調整石墨坩堝的角度,停止了澆鑄。吊臂緩緩地移動,然後開始澆鑄第二套鐵模,最後用剩下的鐵水澆鑄了三十多顆球形炮彈。

    兩套鐵模澆鑄完成之後,劉星禮才取下嘴裡的哨子,回到眾人圍觀的位置。就這麼幾分鐘的工夫,劉星禮已經是熱得滿頭大汗,足見剛才他所站位置的溫度之高。旁人有人立刻遞上了一杯涼開水,劉星禮也不客氣,摘下口罩之後接過來咕咚咕咚喝了大半,這才抹了下嘴角道:「今天時間太緊,來不及搞中心冷卻法了,要用那種鑄炮法,型芯得進行單獨的加工,比較麻煩一點。等這次鑄炮試射成功了,定型生產的時候再用好了。」

    所謂中心冷卻法,就是在型芯內部以流水散熱,對炮管進行加速冷卻,這樣就可以使得炮膛內部先行硬化,當炮管外層金屬冷卻時向內縮攏,整個炮管的金屬結構就更加牢固,可以大大減少鑄炮時冷卻散熱不均出現的炮管裂紋現象。現在鑄的這種6磅小炮還好,即便真的鑄廢了也就500斤生鐵,但若是鑄造大口徑重炮,那炮管管壁要比6磅炮厚得多,澆鑄後很容易就會出現冷卻不均的現象,不採用這種方法的話很難控制住廢品率。

    這鑄出了廢炮,費工還是小事,關鍵是這種用過一次的鑄鐵就沒法再次用來鑄炮,只能用來打造鐵製農具了。在這點上生鐵鑄炮就比不了青銅炮,青銅是可以反覆澆鑄使用的,在鑄炮環節就沒這麼多後顧之憂。不過以執委會目前那點可悲的銅儲量而言,暫時還不敢有這樣的痴心妄想。

    劉星禮只休息了片刻,便下令拆去模具。有人問道:「現在拆會不會太快了一點?炮管應該還沒冷吧?」

    「冷下來就麻煩了。」劉星禮解釋道:「這種澆鑄件肯定會有一些毛刺,就是要趁著炮還沒冷下來的時候清除掉這些毛刺,順便把炮管裡的泥芯掏乾淨。」

    很快這道工序便完成了,參觀者們終於看到了新鮮出爐的兩門小炮,與大家心中想像的黑又粗完全一致,還撒發著陣陣焦灼的氣味。

    「來吧,看看我們這兩門炮經不經得起檢驗。」看到兩門炮外形完整無缺,劉星禮總算長出了一口氣。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9 07:18
第66章 火炮(五)

    劉星禮所說的檢驗可不是馬上就把這新出爐的炮拖出去試射,而是作為設計方的軍警部對產品的外形和尺寸對照設計圖進行檢查,看看是否合乎設計標準要求。

    顏楚傑拿出了捲尺,對照設計圖紙開始核查這兩門炮的每一個尺寸,長度、口徑、炮管壁厚、炮管深度,測量過程中順便檢查了炮身表面的光潔平整度,還打著電筒對炮管內部掃視了一番。五分鐘之後,顏楚傑表示這兩門炮尺寸精度已經完全達到設計要求,並且外觀上無明顯瑕疵。

    然而嚴格的檢驗程序並不是到這裡就算完的,工業部這邊還帶來了一台便攜式超聲波探傷儀,用來檢查這兩門炮是否存在裂縫、氣孔等內部缺陷。這並不是工業部小題大做,而是劉星禮主動要求的。鑄炮這事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頭一回,劉星禮對此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要是萬一有任何紕漏,那後果都可能變得十分嚴重。當然如果這兩門炮質量達標,那麼今天的鑄炮過程就會作為標準化程序來進行,以後鑄炮的時候就不用再這麼麻煩的做詳細檢查了。

    趁著工業部的人在做檢查,顏楚傑對劉星禮問道:「我剛才用手摸了一下炮膛,感覺平整是有了,但還說不上光滑,這炮膛要不要用鏜**再處理一下?」

    劉星禮搖搖頭道:「滑膛炮的炮膛不用處理那麼細緻,定型後我們就採用中心冷卻鑄炮法,炮膛的光潔度會比現在更好,等以後上後裝線膛炮再搞炮膛精加工不遲。話說回來,現在就是想處理也沒辦法,我們那台臥式鏜**現在還在『新世界號』上,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派上用場。」

    顏楚傑聞言點點頭,轉頭對白克思道:「白總,你那些機**一直都裝在船上沒卸下來,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到位投入使用啊?」

    白克思穿越前有一家小型金屬加工廠,所以執委會的加工設備幾乎都是由他籌辦的。白克思聽到顏楚傑的問題,表情也很是無奈:「卸船隨時都可以卸,可問題是卸下來你放哪兒用?安裝機**前廠房地面都是要做硬化處理的,現在建設部的人幾乎都在忙水電站的事,水泥的產能又不夠,沒人能幫我建廠房啊!再說就算把機**裝上了,現在也根本沒足夠的動力電可用,我看最快也得等水電站投入運行之後才行。(更新最快最穩定)(.)」

    建設部的幾個技術骨幹今天並沒來這邊,在場這些人裡只有陶東來在建設部還掛了職,於是這替建設部解釋的工作就落到他頭上了:「這水電站工程想快也沒法啊,現在雖然勞動力是夠用了,但那水泥和混凝土總得要花時間等它們幹透才行,這事急也沒用。」

    顏楚傑長嘆一口氣道:「昨晚上說那麼熱鬧,定了要上後膛炮,我開完會回去興奮得根本睡不著,結果到最後還是只能用這種粗笨的老式火炮。」

    陶東來拍拍他肩膀安慰道:「行了,這些老式炮造出來也不是白造,以後用來培訓炮兵,練練基本技戰術還是不錯的,等火炮換代了還可以賣給大明兵部嘛。」

    這兩門炮本身體積不大,工業部的人很快完成了探傷檢測,沒有發現什麼異狀。至此,火炮的現場驗收階段算是告一段落,下一步就是拉去野外進行試射了。

    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騷亂,軍警部預設的靶場並不在田獨的二號基地附近,而是放到了勝利港東邊,田獨河入海口的那一大片沙洲上。上次海盜來襲之後,顏楚傑曾帶隊去那地方追剿逃脫的海盜,發現這塊地方地勢平整,又沒有人居住,朝東的一方都是山嶺,很適合用來設置靶場。於是在他的提議下,軍警部就將這裡作為了近期的火炮火槍試射靶場。

    出廠前最後還將兩門炮過了一下秤,都在220公斤上下,重量相差不到200克,相比這個時代的同口徑火炮重量往往相差數斤乃至數十斤的鑄炮水平,冶金車間這幫新手已經可以堪稱大師了。

    冶金車間幾個本地勞工用手推車將兩門炮和三十多發炮彈送到碼頭搬上了船,不相干的人便各自散去了,接下來還要去靶場的基本就只剩下軍警部和幾個化工小組的人。

    之所以會有化工小組的人在,是因為他們必須去現場看看趕製出來的火藥究竟使用效果如何。化工組比冶金車間的人稍微幸運一點,他們早在幾天前就已經得到了軍警部的通知,試制火炮發射火藥,一幫人在簡陋的條件下緊趕慢趕,還是趕在火炮試射之前如期上繳了五十公斤顆粒式黑火藥,並且為了便於使用,按照每包250克進行了分裝。

    以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而言,絲綢無疑是最適合做火炮發射藥包的材料,不過目前穿越眾還沒有大量進口絲綢的渠道,沒法使用這種昂貴的商品來製作藥包,所以只能暫時以粗紙代替。但就算這樣也已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了。要知道現在大明最厲害的炮手也只不過是憑個人經驗,在發射前大概判斷需要裝藥幾斤幾兩,而並沒有將火藥定量定裝,製作標準化藥包的概念。

    當然,現在化工組拿出來的產品威力如何,暫時都還是停留在紙面上的計算數據,真正的使用效果還是要在實際發射中才能體現出來。但至少在火藥顆粒化和定裝化這兩個方向上,化工組已經大大領先這個時代的同行們了。

    使用標準化的定裝火藥除了在戰場上能夠節約火藥,節省時間,提高火炮發射速度之外,還有兩個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為了確定火炮最理想的裝藥量。所謂的理想裝藥量,就是當炮膛內的火藥全部燃燒完畢的時候,正好推動炮彈飛出炮口。如果裝藥太多,火藥還沒充分燃燒完畢,炮彈已經離膛,那麼實際上是浪費了部分火藥。如果裝藥太少,火藥燒完的時候炮彈還在膛內,那麼炮彈與炮膛的摩擦會使得出膛的初速降低。

    考慮到火炮的不同發射角度對炮彈施加的重力影響會有變化,這個理想裝藥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就更加需要定裝火藥包來簡化火炮發射的操作流程。

    第二個作用是借助理想裝藥量,可以制定出實用性極強的射表,即射擊角度、裝藥量和射程之間的關係。實戰中炮手們只要直接參照火炮射表,調整射擊角度和裝藥量,便可以有效命中某個距離上的打擊目標,而定裝火藥可以說就是為這種火炮戰術而生。有了這種戰術之後,炮手開炮時不用再憑經驗碰運氣,他們所要做的就是確定射界範圍,然後根據射表炮擊目標即可,火炮在戰場上的真正殺傷力也將因此而大大加強。

    這種通過調整裝藥量來計算射程,發揮火炮性能的方法其實早在16世紀的歐洲就已經出現,歐洲的鑄炮師甚至還會在出廠的火炮上附裝一把專門用來測算火藥量的比例尺。明朝末年葡萄牙人向中國出售火炮的同時,也輸出了他們的火炮戰術,派出一些火炮教官到明朝軍隊中傳授這種較為先進的作戰理念。不過掌握了這種技術的炮手立刻就把它當作了保住自己飯碗的獨門秘術,導致這種「高級技術」根本就沒能在火炮部隊中廣泛傳播開來。

    隨著火炮一起抵達靶場的,還有木工房送來的炮架一個。因為昨晚半夜才確定火炮的尺寸,所以最近生產任務繁重的木工房只趕出來一個炮架。但這個炮架的堅固程度卻是讓軍警部十分滿意,單單是其重量就達到了近兩百斤,下面裝了四個實木車輪以便於移動。蔡弘展更是拍著胸脯打了包票,如果炮架在試射時散了架,他就立刻辭去現在的木工工頭職務。當然眾人對他的賭咒發誓並沒有放在心上,穿越眾就這麼一個當家老木匠,真要是把他辭了上哪兒再找人來坐鎮木工房。

    為了測定火炮射程和精度,軍警部的人一大早已經來這裡設定了不同距離上的土製標靶。從300米起,直到1000米的距離上,每隔百米遠便有一條半米高,三米長的土墩作為標靶和距離標示。土墩上用白色的石灰做出了標識,隔著老遠也能清晰地看到。而在火炮架設位置的背後,特地用土堆出了一個反向的小斜坡,以便於火炮發射後的炮架能自行復位。

    在火炮架設位的側後方,還挖出了一道半包圍的u型戰壕,這是為了安全考慮,讓觀察員們在火炮試射時進入戰壕,能夠有效遮蔽住身體。

    看看差不多都準備就緒了,陶東來便示意顏楚傑可以開始火炮試射了。今天負責試射火炮的炮手,除了顏楚傑親自上陣之外,還有曾經有過前裝火炮發射經驗的王湯姆、喬志亞和摩根三人。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9 07:19
第67章 試炮

    要說這種前裝式的火炮的操作,穿越眾大多在各種影視作品裡看到過,但真論實際操作,卻挑不出幾個有經驗的人。整個軍警部八十幾號人,連海軍、空軍的退伍兵都有,居然就沒一個正經八百在炮兵部隊有過服役經歷的人。就算是北美幫這三個號稱有實際操作經驗的人,也只是曾經在全美槍會的活動中有過那麼兩三次的發射經驗而已。

    不過這也難不住準備充分的穿越眾,有人早就從大資料庫裡查到了17世紀前裝火炮的標準操作程序,現在照葫蘆畫瓢,慢一點按部就班的來就是了。

    饒是如此,木工房送來的一大堆長長短短的木桿還是看得在場的人們有些眼暈。這些木桿都是按照軍警部的要求,木工房連夜趕製出來的火炮裝填工具。有蘸水熄滅炮膛火星用的刷子,有擦乾炮膛水分用的刷子,有清除炮膛殘餘藥包的鉤子,有填塞火藥和炮彈的裝填桿,還有點火用的長桿,零零總總功能各有不同。

    四名炮手先分好工,然後按照操作步驟,模擬操演了好幾次,確保每個人都記清了自己所負責的工作之後,才開始準備正式試射。其他圍觀人員都先下到了避彈戰壕裡,只露出肩膀以上的部分看著他們操作。

    「先按零度角射擊吧。確定了平射射程,才好調整角度。」作為指揮員的王湯姆其實也沒什麼把握,但還好他知道這種滑膛炮的新炮測試程序是怎樣進行。

    「射角零度!」顏楚傑大聲宣佈。站在戰壕裡的記錄員立刻記下來,稍後射擊數據將用來統計命中率和計算射表。

    「裝藥兩包!」顏楚傑繼續大聲告知射擊參數。這個裝藥量是冶金部和化工部聯合計算出來的,是紙面數據上的最佳裝藥量。但實際效果還有待試射來證明。

    「裝彈!」

    球形鑄鐵炮彈從炮口被塞入,然後摩根用裝填桿伸進炮膛,將炮彈和火藥包一起壓實了。

    「準備射擊!」

    王湯姆用鐵錐從點火口伸進去刺破了藥包,然後在點火口灌滿火藥,裝好火繩。

    「射擊!」

    負責點火的喬志亞將點火桿頭的火捻湊到了點火口的火繩上,只見點火口迅速向上噴出一股火花,然後聽到轟然一聲巨響,炮口噴出濃密的白煙和火光,炮身連同炮架一起猛然往後退去,在炮位後面小斜坡的作用下慢慢停住,然後又滑回去一截距離。(更新最快最穩定)

    滑膛炮的炮彈出膛速度很快,眾人只看到一道黑影遠遠地落到了數百米外的地面,然後連著彈起幾次,又向前飛行了幾十米之後才撞上目標土墩停了下來。

    「好大的響動!」有思想準備不足的穿越眾掏著嗡嗡作響的耳朵抱怨道。

    陶東來已經躍出戰壕,拿著望遠鏡查看炮彈的落地狀況:「撞到400米的土墩停下來了,看來這個角度的有效射程是在400米以內。」

    打完一炮之後,技術人員對這門炮又做了一次探傷測試,確保這門炮沒有在剛才的發射中產生內部裂紋之類的隱患。而其他人已經興奮地往著炮彈落地的地方跑去了。所有人都想親眼看看,這不到三公斤的炮彈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炮彈最後彈跳的一段在地面上拉出了長長的痕跡,顏楚傑興奮地指著這道長達三十米的彈痕道:「這一炮要是打進密集陣形,直接就能犁出一條血路啊!」

    炮彈最後撞進土墩的深度還有十幾釐米,足見其巨大動能所帶來的驚人殺傷力。這還僅僅只是最小的6磅炮,更大的12磅、24磅、32磅火炮的威力更將是數倍於此,每每想到此節,就讓軍警部這幫大炸逼主義者興奮不已。

    接下來試炮組調整不同的發射角度,又打了十來炮,最後確定這門炮的有效射程大概是在一千米左右。實際上超過800米之後,炮彈在空中飛行軌跡和最後的落點都會出現不小的偏差,根本就已經和之前瞄準的目標位置無關了。

    這個有效射程跟後世的火炮自然沒法比,但對於穿越眾來說,這個射程距離已經完全足夠了。勝利港港灣通向外海的峽口最窄處只有400米,幾乎正好就是這種小炮命中率最高的距離,軍警部認為只要在峽口兩邊各架上兩三門這種小炮,就足以封鎖住港口,防止外來敵人從海上闖入。

    而同樣的防禦機制還適用於穿越眾所看好的三亞灣峽口的防禦,那裡的出海口寬度連勝利港這邊一半都還不到,用這種炮打進出峽口的船隻完全就是用槍頂到腦門上射擊,對手連躲避的機會都不可能有。

    這門炮因為射擊頻率過高,導致炮管很快溫度過熱,打了十多炮之後就不得不暫時停下來散熱。不過炮組已經完全停不下來,將另一門炮換上炮架,繼續進行測試。直到一口氣將裝在藤筐裡的三十多發炮彈全都打出去之後,炮組這幾個人才氣喘吁吁地倒在地上。

    「太累了。」就連一向以堅韌著稱的王湯姆都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還是……得盡快上後裝炮才行。」顏楚傑一邊喘氣一邊說道:「這體力活確實強度大,我先前小看這活兒了。」

    每次發射前的十多道操作程序都還好,雖然繁瑣一點但對體力耗費不多,只是每次發射完之後幾個人都得推著沉重的炮架讓火炮復位,不管瞄準還是調整角度,全是依靠人力,中間還將兩門炮從炮架換上換下幾次。這三十多發打下來,把這四個壯漢都累得夠嗆。

    試炮的結果,觀察團一致認為這兩門炮的質量已經合格,達到了設計要求,可以直接運用於實戰。不過目前的問題是嚴重缺乏炮手,甚至連同時操作兩門炮進行試射的人手都沒有。哪怕僅僅就是出於這個原因,目前都沒辦法讓冶金車間開始大量鑄炮。

    於是軍警部不得不暫時收起立刻組建炮兵部隊的痴念,今後一段時期內還是以這兩門炮為基礎,依靠不斷的試射定出射表,同時培訓更多的合格炮手。

    冶金車間接下來的任務是以這兩門炮為基礎,改進鑄炮工藝,同時也要開始研究大口徑前裝炮和更高級的後裝線膛炮的生產工藝。執委會也提出了明確要求,軍工相關部門要秉承「裝備一代、生產一代、研發一代」的武器研發原則,保持武器裝備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火炮,接下來要進入研發的火銃武器、戰船等軍工項目,也要以相同的方式來進行操作。

    冶金車間對此安排的抱怨聲是頗大的,水電站離竣工還有些時日,目前沒動力電可用,導致那些高效的金屬加工機**遲遲不能投入使用,所以現階段幾乎所有的金屬冶煉和加工任務都暫時劃給了冶金車間。他們現在不但要造各種鐵製農具和生活用具,還得搞武器研發,而接下來他們還要負責協助生產工業部和能源部聯合開發的蒸汽動力原型機,根本就忙不過來。劉星禮已經很鄭重地告誡執委會,這樣高強度的生產任務安排就算不把人累垮,也很容易會造成過度疲勞,發生生產事故。而冶金車間一旦發生事故,後果肯定就是非死即殘,到時候只怕沒人背得動這個黑鍋。

    受到無情壓迫的並不止冶金車間一家,面臨同樣狀況的還有化工部和木工房。化工部要在生產場所和生產設施都尚不完備的情況下,為軍警部的火器試驗場繼續製造顆粒火藥。而木工房則是得到通知,讓他們在近期製作一批木製槍靶,作為未來生產出的火銃試射之用。

    所有人都忙得腳打後腦勺的時候,倒是有一個部門的工作人員顯得格外的清閒。

    任亮坐在田獨河邊的樹下,手裡拿著根竹魚竿,一邊釣魚,一邊盯著近在咫尺水電站攔河壩上揮汗如雨的苦役們。儘管軍警部認為目前的勞改營因為看守太少,已經開始存在安全隱患,但任亮卻不這麼認為。他在穿越前的工作中所學到的那些管理技巧,現在正好運用到勞改營這些苦役身上,而且收效還非常不錯。

    上個月這一百來個海盜俘虜入營之後,任亮便已經將他們打散重新編組,由少量明軍俘虜管理佔據多數的海盜俘虜。羅升東帶著幾個心腹手下返回崖城後,勞改營的苦役中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權力真空,不管是出於生存的**還是有意識的鑽營,一些先前被羅升東有意壓制的人開始逐漸展現出個人能力,不光是明軍俘虜,海盜中同樣也有這樣的人存在。

    這伙海盜來路很雜,既有大陸沿海地區的中國海盜,也有來自南海勃泥、婆羅洲等地的土人,更有一小撮日本浪人混在其中。而最近被任亮特別關注的,便是這群日本浪人當中一個本不起眼的小個子,名叫高橋南。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9 07:19
第68章 高橋南

    這幫海盜俘虜中的日本浪人雖然不算多,但也有十幾個人,任亮會從這些人裡注意到個頭矮小的高橋南,不是因為別的,正是因為這個傢伙有姓有名,並不是普通的浪人倭寇。(.)

    當初任亮在審訊高橋南的時候,聽到這個小鬼子一本正經地報出自己的姓名,任亮就意識到這傢伙可不是普通浪人。任亮在穿越前也算是一個輕度動漫宅,所以對於日本的民風民俗還是有一些粗淺的瞭解,據他所知在這個時代如果不是貴族和正式的武士,普通百姓的名字都是沒有姓氏的。

    難得有機會在這個時代見識到一個真正的日本武士,在任亮饒有興趣的盤問之下,俘虜高橋南用並不流利的漢語結結巴巴地交代了自己的來歷。

    高橋南聲稱他來自攝津國,原本是隸屬於地方高官內藤家的武士,因為酒後冒犯家主而被判了流放,後來在顛沛流離中稀里糊塗就跟著一群浪人到了福建沿海,然後又慢慢流落到廣東沿海,加入了上次來襲的這伙海盜。沒想到第一次跟著這幫海盜南下打劫,就撞上了穿越眾這塊鐵板。

    如果不是任亮以前通過動漫略知一些日本史,恐怕也很難知道這個名字有些不雅的攝津國其實就是後世的大阪地區。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德川家康滅掉豐臣秀吉的兩次大阪之戰,就發生在十幾年之前。不過這高橋南聲稱自己只有二十三歲,很顯然他沒能趕上參加那兩次改變日本歷史的大戰。任亮後來還通過查閱大資料庫的日本相關資料,發現1619年攝津國成為幕府直轄地之後,幕府所任命的地方長官就是姓內藤,極有可能便是高橋南所說的家主,這也證實了他的確沒有編造自己的來歷。

    當然如果高橋南僅僅只是具備了一個武士的身份,那頂多能滿足一下任亮作為動漫宅的好奇心,並不會因此而擁有什麼特殊待遇。真正引起任亮對他關注的,是高橋南在平日所秉持的那種所謂的「武士作風」,與其他浪人在一起的時候永遠保持高人一等的姿態。而這些浪人顯然也深受日本國內等級制度的毒害,對這個落魄武士仍然保有一定的敬畏,在跟高橋南交流時往往都是一副點頭哈腰的模樣。

    而這種高傲只是相對的,高橋南在幾個穿越眾看守面前,卻一直表現的十分順從,面對任何的指令都是「嗨」、「嗨」地立刻應承下來,從無其他海盜身上會出現的懶散、抗命的現象。(更新最快最穩定)任亮試了幾次,甚至讓高橋南直接跳進水電站工地上又臭又髒的河底泥潭去安放抽水管道,高橋南每次都是毫不猶豫就去做了,讓一向喜歡體罰俘虜的古衛都暗嘆找不到出手的機會。

    任亮認為這是小日本自古以來形成的一種民族劣根性,即對強者的崇拜和絕對服從,這些家族武士從小所受到的洗腦教育,讓他們可以為自己的效忠對象和秉承的武士道精神毫不猶豫地獻出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但與之伴隨的還有對人性的擯棄,只要是他們認為正確的命令,就會毫不猶豫地去執行,哪怕是為此讓自己變成毫無人性的殺戮機器也在所不惜。任亮認為,當高橋南發現與他一起勞作的苦役竟然是一群大明軍隊的士兵,他對穿越眾還保存的那一點點對抗念頭就應該已經徹底磨滅了。

    在羅升東離開勞改營之後,任亮一直在尋找一個替代者,以便讓這些苦役的怨恨不要過多的集中到穿越眾身上人最痛恨的往往不是敵人,而是自己陣營中的背叛者。高橋南表現出的這種對上級命令絕對服從的態度和一貫良好的執行力,正是任亮所需的替代者應有的素質。

    於是在任亮有意識的安排下,高橋南開始逐漸擔當起工地負責人的職務,而且做得相當的盡職盡責。每每看到有人在工作時偷懶,高橋南嘴裡罵著「八嘎」的同時,拳腳就一起上去了,出手比幾個穿越眾看守可狠多了。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反抗他,但這傢伙身為武士,倒是有一點身手,任亮有一次看到他以一對三的情況下,很快就赤手空拳打翻了對方的三個東南亞猴子,而自身則是毫髮無傷。任亮掂量了一下,自己雖然比這日本小矮子高出了快一頭,但真要放開手打一場,自己極有可能還真不是小鬼子的對手。

    高橋南逐漸成為任亮有意識扶持的傀儡之後,勞改營原本存在的一些內部衝突反而減少了許多。這倒不是他有什麼特別的管理方法,就是單純的下得了狠手治得住人。以前羅升東在的時候,勞改營裡都是他的手下,羅升東又擔心逼急了這些人會故意怠工來害他,所以有人犯錯,羅升東往往都只是責罵幾句了事。勞改營裡雖然規矩立了不少,但實際的執行效果並不是特別好。

    但高橋南上位之後,這種情況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高橋南跟明軍士兵和中國海盜都沒什麼交情,自然也不會留什麼情面,那些浪人倭寇雖然與他同出一國,但在他眼裡卻並非同一個等級的的存在,而在武士道精神中上級對下級的責罵和懲罰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至於剩下的那些黑不溜秋的南海海盜,在高橋南看來根本就只是群還沒開化的猴子而已自從他偶然聽到任亮發表過這種言論之後,就深以為然,將其奉為正理了。

    古衛在看過幾次高橋南訓斥懲罰不得力的苦役之後,不禁對任亮感嘆道:「這小鬼子下手比我們可狠多了,有這麼個狠角色在勞改營壓陣,我看我都快要失業了。」

    古衛的話可謂是一語成讖,沒過幾天果然軍警部就發來了內部調令,讓古衛去新崗位報到軍警部決定招收一批本土青年,作為未來的歸化民部隊試驗品進行培訓,而穿越前擁有豐富民兵訓練經驗的古衛顯然就是最佳的人選。

    古衛調走之後,就變成了任亮獨掌勞改營大權。按理說任亮會因此而變得更為忙碌,但事實恰恰相反,任亮的日子反而比以前更為悠閒了,這都是多虧他成功發掘了高橋南這個頭號狗腿。雖然高橋南沒有羅升東那麼善於揣摩上意和處理苦役內部的人際關係,偶爾還會顯得過於死板,但正是這種一板一眼的性格才符合勞改營的管理需求。在他堪稱嚴酷的管制之下,勞改營的工作效率比之前有了明顯的提升,而任亮因此也擁有了更多的閒暇時光,讓他甚至能在監工的時候享受垂釣樂趣。

    如果是放在以前,任亮如此大膽的用人策略肯定會受到同事們的質疑。但最近任亮可是執委會看好的紅人,他所提出的勞工積分制改進版現在已經開始在兩個新成立的公社中試運行,而且據說效果不錯,執委會已經準備在近期再補充招收一批社員,並且會將這套「勞工等級制」在今後的控制區內進行推廣。甚至有風聲說由任亮提出的這套制度極有可能在一年後的首次全體大會上作為立法提案之一進行審議,一旦通過就會作為今後幾年內執委會的施政手段確定下來。在這樣的形勢下,任亮在工作中有一些嘗試也被認為是合理的,加之最近勞改營各方面狀況都有了改善,也就沒人會對他目前的管理方式提出質疑。

    正當任亮在琢磨應該用何種方式烹調今天的收穫之時,高橋南屁顛屁顛地小步跑了過來,什麼都沒說先來了一發九十度的深鞠躬,然後才開口匯報導:「任長官,您交代的工作已經完成,請指示!」

    任亮還沒來得及說話,感覺手上一沉,當下趕緊用力一抬胳膊,一條半尺長的鯽魚隨著魚線飛出了水面。

    高橋南倒是手疾,在魚劃過自己面前的時候一伸手緊緊地抓住了它,然後取下魚鉤將魚放進任亮面前的桶裡。

    任亮讚許地點了點頭道:「高橋……」

    「嗨!」高橋南立刻響亮地答應道。

    「以後不要老是嗨嗨嗨的,聽著彆扭,我說什麼你回答『是』,就可以了……」

    「嗨!……是!」

    「還有,我說話的時候先聽我說完,不要隨便打斷我……」

    「是!」

    對於這個不懂得變通的死腦筋小鬼子,任亮嘴角抽搐了幾下,最終只能無奈地嘆了一口氣:「高橋,為什麼你就這麼聽話?難道你一點反抗的意願都沒有嗎?」

    高橋南一本正經地答道:「武士的存在就是為了強者效命,不能執行命令的武士不是一個合格的武士。」

    「你這麼努力,你家裡人知道嗎?」任亮忍不住調侃了一句。

    「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我高橋南會用一生來證明的!」謙卑的小矮子突然抬起頭大聲說道:「任長官,請你務必相信我!」

    任亮不由得失笑道:「別這麼鄭重,我不是你的效忠對象。你就算要效忠,也應該是向執委會效忠,而不是我個人。」

    「執委會?」高橋南對於穿越眾的組織架構並不瞭解,重複了一遍這個陌生的詞語。

    「沒錯,執委會。」任亮想了想,又解釋了一句:「就跟你國家的幕府一樣,是我們海漢的最高權力機關。」

    最高權力機關是什麼意思,高橋南不太明白,但「跟幕府一樣」這句話他是理解的,當即眼睛就亮了:「任長官,那我有機會成為執委會的武士嗎?」

    「當然有,你也說了,努力就一定會有報應……哦不是,有回報。」任亮忍住笑繼續鼓勵他:「只要你繼續努力,一定有機會的。」
Babcorn 發表於 2016-11-29 07:19
第69章 徵兵

    像任亮這樣閒到極致,還有心情慢慢**手下的穿越眾畢竟是極少數,不是每個人手下都有一幫可以隨意使喚的苦役可用。剛剛調離勞改營的古衛,現在就正處於十分焦躁的狀態中。

    古衛是接到軍警部調令,讓他加入到新成立的徵兵辦,同時會在征齊兵員之後出任這一期新兵的總教官一職,這對於長期從事民兵訓練的古衛來說自然是駕輕就熟的差事,可比在勞改營天天對著那群泥猴子發火好多了。當然,這個機構目前也只是掛著一個「徵兵辦」的頭銜,因為用房緊張,執委會根本就沒有給這個機構安排辦公室,必要的時候只能先去軍警部的辦公室擠一擠了。

    這次徵兵的主要對象是已經加入兩個新成立公社的本地百姓,這些人基本都經過了身份鑑別和登記,可靠度較高,對穿越眾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的信任感,軍警部的頭頭們認為這兩處地方絕對是上佳的兵源提供地。而古衛被分配到的任務,就是到農場公社這邊徵兵。

    古衛最初拿到這差事的時候非常興奮,他的個人目標就是成為未來軍校的掌權人物,而訓練本土民兵顯然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第一步。還沒去農場看到自己未來部下的時候,古衛就已經不止一次幻想過自己被一大幫歸化民軍官簇擁著的景象了。

    不過當古衛真正來到農場看到這裡的景象之後,他不得不面對現實,重新調整自己的想法,至於什麼陸軍學院之類的構想,大概是要再往後延一延了。

    農場公社管委會已經接到執委會的通知,提前將公社中所有男子集合到一起,供徵兵辦的人挑選。而站在古衛面前的這些本地百姓,絕大多數都是又黑又瘦,身體甚至比勞改營的那些苦役還要單薄。

    首批加入公社的本地百姓,大多是生活極度貧苦,為了求一口安穩飯吃其他的都可以不管不顧,加入公社也算是他們抓住了一棵伸手可及的救命稻草。這樣的民眾,身體素質自然好不到哪裡去,古衛不免擔心他們能不能經得起繁重的新兵操練。

    「高歡,這就是你們公社的所有人了?」古衛還是有點不敢置信,只能指望農場管委會這邊還打了什麼埋伏,藏起了一部分青壯勞力。(.)

    高歡也是一臉無可奈何的表情:「你還別嫌棄,就這我還捨不得把人交給你們呢!我這兒能幹體力活的就這幾十號人,你們一句話就準備給我劃拉走一半,我這邊的生產任務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名冊也在這兒,你可以照著點點數。」

    「全都瘦得跟猴似的……不是說你們農場的伙食是開得最好嗎?」古衛一邊打量這些一臉麻木的勞工,一邊向高歡詢問道。

    「這些人才收進來幾天而已,哪那麼快就能調養好身體,就算頓頓吃補藥也不行啊。」高歡解釋道:「再說現在很多作物才種進地裡,能有什麼可吃的?頂多就是讓他們能三頓吃飽不餓肚子而已。」

    「這尼瑪根本就沒幾個可用的啊!」古衛心說顏楚傑還指望能從兩個公社裡挑出一百號青壯,真該把他拉來這邊親眼看一看青年倒是有一些,壯的可一個都找不到。

    一圈看下來,古衛也沒發現幾個合適的,只能又對高歡問道:「咱們的徵兵政策,給這些人說過了嗎?」

    「說了啊!」高歡扳著手指數道:「咱們是代崖州招兵,但就在本地服役,不用去崖州。每月有軍餉、每天能吃肉、戰死戰傷有撫卹、退伍安排工作、子女安排入學……哦,對了,退伍兵還可以申請承包土地。你看到了,公社所有人都報名了。」

    「這些人都已經報名了?」古衛先前可沒想到這些投軍的積極性能有這麼高。

    「我要是跟他們一樣,很可能也會報名參軍啊,畢竟待遇那麼好。」高歡嘆口氣道:「不過你也別高興得早,說不定他們眼中的當兵吃糧就跟明朝的屯軍是一樣的。」

    「所以這些人以為不過是換個地方繼續當農民而已?」古衛這才恍然大悟,這個時代的屯田兵幾乎已經跟農民劃上了等號,而對於這些人來說,不管是在公社當社員還是去投軍當兵,反正都是種地,待遇卻大不一樣,那為什麼不選一條對自己更有利的出路呢?

    這樣一來,古衛覺得軍警部先前對於兵源的樂觀就越發靠不住了,除了身體素質之外,這思想素質也相當堪憂。如果大量招收抱著這種心態的人去當兵,前期的思想工作恐怕要比預計的程度困難得多。

    雖然農場公社的人報名積極性很高,但古衛出於顧慮,並沒有在這裡大規模收人,最後只精挑細選了不到二十人出來。就算這樣,古衛對於自己挑選的這點人也不甚滿意,看著這群瘦弱的青年,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嘆氣再嘆氣。

    當天下午,不甘心的古衛又跑了一趟鹽場公社,但這裡的狀況比農場公社也同樣好不到哪裡去,大部分人的身體素質和思想狀態仍和古衛的要求相差甚遠。唯一能讓古衛覺得比較欣慰的是,這裡的社員是以榆林漁村的村民為主,所以對穿越眾的認同度更高一些,也有人敢大著膽子跟古衛交流幾句。

    比如公社管委會特別助理於大山就湊過來畏畏縮縮地問了一個很要命的問題:「長官,你們這樣公然招兵,是不是……打算……造反?」

    古衛倒抽了一口冷氣道:「於大山,你能想到這個問題,思想覺悟倒是很高啊!」

    上午去農場公社的時候,那些人可沒誰向古衛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或許有些人是想到了也不敢問。軍警部當然也沒有指望那個「代崖州招兵」的藉口能糊弄住所有人,總有一些聰明人能看破這中間的貓膩。只是古衛萬萬沒想到的是,居然是一貫老實巴交的於大山先提出了這個問題來。

    於大山臉色一下變得煞白,連連擺手道:「沒有沒有!不敢不敢!」

    「別怕!」古衛也知道自己的口氣大概是嚇著於大山了,當下壓低了聲音對他問道:「有多少人跟你一樣的想法?」

    於大山結結巴巴地應道:「沒……沒了,我沒對其他人說過。」

    「其實吧,我們這次招的不是兵,是警。」古衛知道這事要是不說個明白,像於大山這樣的人只會越來越害怕,而這種情緒一旦傳播開去,對控制歸化民的思想絕不是好事,所以他立刻搬出了軍警部準備好的另外一套說法:「我們招這些人,主要是用來維持地方上的治安,平息糾紛、緝捕盜匪、抵禦海賊,其實就跟巡檢司做的事是一樣的。不過我們是自己招人自己養,也不需要聽崖州的調動。我這樣說你明白了嗎?」

    「明白,明白。」於大山抬手抹了抹額頭的汗水:「我會把長官的意思原原本本告訴後生們,免得他們胡思亂想。」

    「懂事!難怪執委會這麼看重你……」古衛覺得於大山很是知情識趣,自己並沒有把話點透,於大山便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下一步了。

    雖然過程還算順利,但結果仍然不甚理想,古衛在鹽場公社最後只挑出來二十多人。當然,如果不是安西全程黑臉跟在旁邊,古衛或許會厚著臉皮再要幾個人。

    這樣一來,從原本軍警部預計的兩處兵源集中地,招收的人連預計數目的一半都還沒到,這個狀況顯然是沒法讓軍警部感到滿意的。於是備用的計畫就不得不再次被提了出來徵收本地少數民族青年入伍。之所以這裡會提到少數民族而不是黎族,是因為目前穿越眾的地盤上已經開始小規模地出現了苗族的打工者。他們來自比黎族峒寨更遠的深山裡,生活狀況也比黎人和本地漢人更為貧困。

    這些苗人基本都是嘉靖至萬曆年間被征發來海南平亂的苗兵後裔,《崖州志》中有記載,「蓋前明時,剿平羅活、抱由二峒,建樂定營,調廣西苗兵防守,號為藥弩手。後營汛廢,子孫散居山谷,仍以苗名。」因為他們的客軍身份,本地的漢人黎人都不太待見他們,以至於這些人只能定居在深山之中。

    軍警部一開始沒有過多考慮將黎苗兩族作為兵源,是認為這些人尚未完全開化,而且不同民族的混雜可能會給後續的軍事訓練造成一些麻煩。但現在根本就招不齊預定數目的兵員,讓軍警部不得不重新開始考慮招兵計畫。

    軍警部裡本來就有不少人讚同從少數民族徵兵,前次去符山峒做交易的時候,就有人已經在建議組建黎族山地部隊,只是當時因為各方面的條件不成熟被否決掉了。現在舊事重提,還加上了一個同樣善於山地作戰的苗族可供選擇,這種組建多民族混合部隊的呼聲就又變得大了起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