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玄幻] 定秦曲 作者:蒼穹戰狼(連載中)

 
Babcorn 2016-12-14 15:51:10 發表於 玄幻奇幻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49 44126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0:55
第390章 滅齊(2)

    在田橫的東齊自顧不暇之際,田榮的西齊根本無法獨自應對超過二十萬秦軍部隊兵分三路的猛烈攻勢。

    一路主要是從趙郡由樓船士部隊運輸渡過河水,然後從西齊北部邊境南下的王離麾下大軍。

    這一支大軍主要是由北疆軍團殘部作為主力,所以對於這一帶地區的地形也算得上是比較熟悉。

    在將近一個多月的時間當中,王離連下二十餘城,並且與張嘉師麾下兵出三川郡的秦軍中央兵團主力會師,在濟陰一帶與齊軍主力對峙。

    張嘉師麾下的秦軍中央軍團主力,在兵出三川郡之後,迅速攻入了齊國邊境組織起來的防禦線之後,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迅速平定河東郡。

    在進入到齊國故地之後,張嘉師取道濟陰而不是看起來更加易攻難守的一條遠路。

    這一條遠路的核心所在是位於已經被楚國滅亡的魯國故地。

    張嘉師沒有聽從儒學博士叔孫通的建議,取道曲阜一帶然後繼續向臨淄進軍。

    這麼一個建議,張嘉師沒有聽從,並不是說張嘉師對於這些儒學博士有什麼不好的看法,相反,在得到了叔孫通等人的投效之後,張嘉師手底下的文官短缺問題還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張嘉師在經歷過這麼長時間的治理國家之後,發現了自己曲解了儒學。

    雖然現在的儒學確實也是不乏一些見識迂腐之輩,但是更多的,張嘉師認為現在的儒家,比起他從後世的認識要有三個方面的優越點:

    一:現在的儒生講求的是「君子六藝」為主要修課方式,而非後世的那種八股文章。

    君子六藝到底是什麼東西?

    「君子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也。《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六種對於先秦文學影響非常大的六經:謂《易》、《書》、《詩》、《禮》、《樂》、《春秋》。

    在「君子六藝」的說法當中,五禮即:「吉」禮,用於祭祀;「凶「禮,用於喪葬;「軍」禮,用於田獵和軍事;「賓」禮,用於朝見或諸侯之間的往來;「嘉」禮,用於宴會和慶賀。

    六樂即:「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樂名。

    古人認為,音樂具有教化、認知、審美及娛樂等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則是教化。所謂教化,即是對美好心靈品質的培育與提升。心靈的本性應該是從善、從美的,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棄惡從善,使人的心靈從醜惡的邊緣回歸到真善美。音樂作為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類生存狀態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已成為人類心靈世界的一個伊甸園,也成為實現人類自身價值的途徑。

    五射即:「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白矢即箭穿過鵠的,要用力適當,恰中目標,剛剛露出白色箭頭。參連即先發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中的,看上去像是一根箭。剡注即箭射出,箭尾高箭頭低,徐徐行進的樣子。襄尺的襄讀讓,臣與君射,不與君並立,應退讓一尺。井儀即連中四矢,射在鵠的上的位置,要上下左右排列像個井字。

    這一點也就是說懂得五射的儒生,事實上也就是一個善於射術的武士。

    五御即駕車的技巧,包括:「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鸞、和都是車上的鈴鐺,車走動時,掛在車上的鈴鐺要響得諧調。逐水曲即駕車經過曲折的水道不致墜入水中。過君表即駕車要能通過豎立的標竿中間的空隙而不碰倒標竿。舞交衢即駕車在交道上旋轉時,要合乎節拍,有如舞蹈。逐禽左即在田獵追逐野獸時,要把獵物驅向左邊,以便坐在車左邊的主人射擊。

    五御同樣也不例外,因為能夠做到駕馭戰車到這個地步,恐怕就算是沒有經歷過訓練的孔武有力之人,都無法輕鬆完成這種五御方式。

    六藝中的書,即識字,為基礎課之一。現在流傳下來的「六書」指六種製造漢字的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但是古代並沒有對六書有著比較詳細的解釋,六書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地官》:「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其中沒有對「六書」詳細的名稱,也沒有對六書的解釋。西漢劉歆《七略》:「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這是對六書最早的解釋,象形、象事、象意、象聲指的是文字形體結構,轉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九數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學校的數學教材。六藝中的數同樣是一門基礎課,蘊含著十分深奧的學問。在古代中國,數學和陰陽風水等「迷信」活動一起,被歸入術數類。它的主要功能除瞭解決日常的丈量土地、算賬收稅等實際問題,就是要計算天體,推演曆法。

    從以上的內容來看,君子六藝就是一種全面發展一個人能力的教育方式,哪怕是墨家都無法像儒家那樣,對自己門徒實行這種教導方式。

    而後世的儒生,他們所信奉的是程朱理學。

    但是這種程朱理學,早就飽受質疑:

    明末,湖北人後起儒家李贄針對正統理學家的「存天理滅人欲」的禁慾命題,他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主張,認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對正統思想提出了挑戰。

    清朝以後,反禁慾命題態勢一度形成。顏元此後力反程朱、老佛的守靜與虛學,其中痛斥朱熹是「滿口胡說」、「自欺欺世」,「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程朱之道不熄,孔子之道不著」[5];又批程朱「徒見道於紙,談道於口,考道於筆」。他深感「誤人才,敗天下事者,宋人之學也」,他說:「率天下入故紙中,耗盡身心氣力,做弱人病人無用人,皆晦庵(朱熹)為之也!」。

    清代戴震認為:「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義疏證》捲上)「凡事為皆有於欲,無慾則無為矣。有欲而後有為,有為而歸於至當不可易之謂理。無慾無為,又焉有理?」(《孟子字義疏證》卷下)。

    而且不僅如此,明朝中期還有一個人對程朱理學進行大量的實際性批判,這個人就是王陽明以及他的陽明心學。

    在陽明心學當中,因為元代以及明初以來流行的程頤朱熹一派的理學強調格物以窮理,王陽明則繼承宋代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從自己心裡即可得到。王陽明的主張為其學生們繼承並發揚光大,並以講會的形式傳播到民間,其中又以泰州學派(又被稱作左派王學)將其說法推向一個極端,認為由於理存在於心中,因此「人人可以成堯舜」,「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即使不是讀書人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成為聖人。王學這種「心即理」看法的發展,也影響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對於****的正面主張和看法,由於心即理,因此人欲與天理,不再如朱熹所認為的那樣對立,因此是可以被正面接受的。

    而這種主張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贄,徐階,張居正,唐順之。尤其是張居正因為信奉陽明心學,進行了對大明帝國幾乎說是可以力挽狂瀾的改革。要不是因為明神宗的緣故,恐怕張居正的改革將會影響到整個歷史的走向。

    可以說,心學的「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從自己心裡即可得到」的觀點,在很多方面而言,就是更加務實的一種儒家學說。

    張嘉師不希望儒家的學說會走上理學的那一條歪路,而大秦帝國的統治鞏固,也不需要這種方式。這就是張嘉師的最根本想法或者是說底線。

    就是因為這些因素,張嘉師命令叔孫通暫時待命,然後等到合適的時間,代皇帝嬴珣拜祭孔廟以及孟子墓。

    這也是張嘉師對儒生們表示的一種善意信號。

    ……

    張嘉師一直以來都相當敬重孔子,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個,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這也就是「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在這個前提下,在孔子的心中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提倡的是「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而且孔子在教育指導方面,孔子在教學方法上要求老師「有教無類」、「經邦濟世」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方法論、注重童蒙、啟蒙教育。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新知識引申拓寬、深入,「舉一而反三」。

    第二個則是因為孔子提倡的道德觀念,確實是能夠有效的讓國家治理,以及民族水平提升方面有著足夠的影響力。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26]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

    固然張嘉師本身也不支持孔子本身有些迂腐的想法,但是不得不承認一點,那就是孔子確實是稱得上一聲聖人的稱呼。

    所以在這麼一個前提下,張嘉師讓叔孫通等人在合適的時候代天子拜祭孔廟以及孟子墓的想法,也不是一時之間的心血來潮。

    ………………………………………………分割線…………………………………………

    在進攻西齊國的三路大軍當中,臧荼麾下的五萬兵馬的推進速度相對更快一些。

    臧荼作為張嘉師諸多老丈人當中,年紀最大以及也算得上是一員能征善戰之智將,臧荼的能力張嘉師都是比較放心的。

    當然,張嘉師有點疑惑的是,自己的正牌岳父之一的臧衍據說不知所蹤,有可能已經在亂世當中死亡的事情之後,表示很不可思議。

    因為按照臧衍原來的歷史軌跡,對方將會在匈奴當中生活居住很長一段時間。

    也許,現在的臧衍也成為了匈奴人的一員,但是對於自己的這個岳父,張嘉師的心情有些複雜,因為他確實是自己的岳父不假,但是對方的行事似乎更加不如臧兒這個被劉邦親自平定的祖父。

    在青玉靈書當中,記載著臧衍的一部分事蹟:

    陳豨叛變時,燕王盧綰派張勝向匈奴散播陳豨戰敗的消息,避免匈奴派兵增援陳豨。張勝本想聯同匈奴將陳豨消滅,但遇見臧衍,他說:「您之所以得到重用,因您通曉匈奴之事。而燕所能夠長久,是因為諸侯屢屢造反。現在您為了燕,想要迅速消滅陳豨。但陳豨被消滅了以後,下一個就該輪到燕國了。」張勝同意其話,遂不再返回燕地,勸說盧綰暗通匈奴。

    在這之後,就沒有了臧衍的消息。

    而對於張嘉師而言,這麼一個事情不是重點了,畢竟現在就算是臧衍站在他的面前,他也就是會很平靜的尊稱對方一聲丈人。

    至於臧荼之能,有一點能夠很清楚的看得出。

    那就是在劉邦的心中,臧荼的能力並不亞於彭越,要不然也不會如同對付彭越那樣,進行御駕親征。

    而正如張嘉師所想的那樣,臧荼的這一路從碭郡攻入齊國的部隊,很快就撕開了西齊與楚國的連接通道。

    在這種情況下,楚軍想要對西齊進行支援恐怕還得從琅琊郡一帶的泰山一線取道北上,進入到東齊,然後再繞路對西齊進行支援。

    當然,直接從逐漸廢棄的齊長城地區北上進攻臧荼所部,也許是項羽所希望做的事情。

    而對於臧荼而言,這個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修築的長城,就是防禦楚國進入西齊地區的重要防禦手段。

    齊長城到底是在什麼時候開始修築的?這一點眾說紛紜。

    有田氏齊國的齊威王時期開始修築的說法,但是這一點在平陰村銘文出土之後,就宣告錯誤:

    據此銘文所記是指魯襄公十八年齊晉之戰,魯襄公十八年,即周靈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所指長城即指齊長城,說明此時齊國早已修築有長城。我們又從《管子》:「方五百里,……陰雍長城之地,其於齊國三分之一,非谷之所生也」的記載分析,其齊國的地域範圍亦當在春秋中葉以前。

    因春秋晚期齊滅萊、紀諸國,國土疆域已擴大至東海沿崖,當時齊國的疆域已不是方五百里,而是齊地方二千里了。此文獻與出土文物銘刻所載互為印證,是證春秋中葉以前齊國已有長城存在。齊國春秋時期所築西部長城,時稱的防或鉅防,與戰國時期向東延修的東段長城在性質、用途方面相比,是否有防或長城的嚴格區別?我們認為春秋所築西部長城,因是土築而成,其工程浩大,世稱鉅防,其用途雖有障水之用,但已在堤堰障水設施上加固連接重築,其主要作用已用於戰爭之禦敵,齊長城東西兩段,雖所築時間有別,但用途和功能卻是相同的。

    當然,不要以為齊國修築長城是無用功,而長城本身就有著自己的戰略意義:

    長城是我國古代早期的一項軍事防禦工程,春秋戰國時期為適應諸侯國爭奪戰爭的需要而修築。齊長城的疆域又不限此界,僅以此為守界;即戰時自防守於此,利時又可以以此界進攻盡取它國之地,即所謂能攻易守。這從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曾多次越過長城攻侵它國的實例得以證之。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0:55
第391章 滅齊(3)

    一場戰爭,能夠影響戰場走向的因素很多。

    在某個意義上,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要素之間的對比相對而言是比較有道理的。

    尤其是現在,秦軍基本上算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全部齊全。

    在天時方面,大秦帝國的國力經過去年的豐收之後,也可以說是恢復了相當程度的元氣,而且實力對比起齊楚兩國之間的對比更加強大,甚至是強大數倍的情況下,大秦帝國的國力能夠支撐張嘉師動員五十萬以上兵馬,發動一場為時半年左右的大型戰爭。

    這一點是齊國以及楚國都無法比擬的。

    尤其是齊國以及楚國,除了少部分部隊是職業化的軍人之外,其大部分兵馬是農軍,也就是說,張嘉師能夠調動的部隊,並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治下區域的農耕,而楚國以及齊國不同,在這個時候出兵抵擋張嘉師的攻勢,事實上也將這一年的耕作荒廢很多。

    這也就是張嘉師佔據一部分天時的原因所在。

    在地利方面,齊軍缺少馬匹,也缺少在平原地區更有效發揮機動能力的騎士部隊。

    在這麼數年的戰爭當中,導致了齊國的戰馬損失非常慘重。

    而田橫以及田榮兄弟在分割了齊地之後,很快就知道他們接手的齊國,更多是一個爛攤子。

    尤其是作為主要戰場的齊國南部地區,更加是荒蕪不已。

    在這麼一個情況下,在軍備上的重建,受限於齊國自身嚴重衰退的國力影響,本來能夠輕鬆組建起一支二十萬軍力的部隊的齊地,成為了一個讓田榮以及田橫兄弟都扶額不已的地區。

    這一點,成為了大秦帝國在軍備上對齊軍的輾壓態勢。

    固然,在分割齊地之後,田橫以及田榮兄弟迅速對項羽俯首稱臣,放棄了繼續與楚國作戰下去的田橫以及田榮兄弟,能夠在短時間內重新組建起一支讓項羽都不得不有所忌憚的秦國大軍。

    但是更多的,無論是張嘉師亦或是陳平等人,都很清楚兩個齊國,也就是東齊以及西齊之間的軍力,在某個意義上只不過是粗糙而氾濫,良莠不齊的一支部隊。

    只要小心一點的話,無論是西齊還是東齊,張嘉師麾下部隊想要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被對方在齊地的平原地區擊敗,更多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最後一點,就是人和因素。

    什麼叫人和?

    這個情況比較統籌性的解釋就是指一個國家被其民眾支持的力度。

    這一個情況,在很多時候確實是有可能影響到戰爭的走向。

    但是,哪怕是在齊國本土進行作戰,齊人對於秦國的反對力度反而不大。

    ……

    在青玉靈書當中,有著這個齊國的相應事蹟:

    公元前208年的秦末時期天下反秦,戰國諸侯的後人爭著復國,在齊國故地,原齊國貴族田儋和田榮、田橫三兄弟起兵復國,田儋自立為齊王。田儋死後,齊人就立齊王建之弟田假為齊王。

    幾乎是與此同時,田儋的弟弟田榮收拾殘兵又打回齊國,趕走了田假,又立哥哥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

    田榮復取齊地後,書致楚、趙,要求楚、趙兩國殺田假、田間、田角,楚、趙兩國拒絕田榮要求。及至定陶秦圍項梁,破楚兵殺項梁,而後又圍鉅鹿,田榮拒絕出兵救助。

    而在項羽救趙時,故齊將田都率軍從之,並隨入關。而故齊王建之孫田安亦下濟北數城,並降項羽。秦朝被滅之後,項羽大封諸侯,立田都為齊王,都臨淄;立田安為濟北王,治博陽(今山東泰安市東南)。徙齊王田市為膠東王,都即墨(今山東平度市東南)。而田榮因前不救項梁,又不救趙,故無封。

    田榮對此非常憤怒。及諸侯王罷歸戲下,各就國。田榮發兵距田都,田都亡歸項羽。田榮留齊王田市,不許就封膠東王。田市懼怕項羽,聽左右言,逃至膠東就任。田榮怒,派人至即墨殺掉田市。接著發兵攻殺濟北王田安,遂並三齊之地,自立為齊王。

    項羽大怒,率軍北伐齊。田榮與戰不利,敗走平原,平原人殺田榮。項羽皆遂燒夷城郭,所過皆屠之。齊地人遂復聚抵抗項羽,使項羽陷入齊地不能自拔。而田榮之弟田橫收聚散兵,得數萬人,擊楚軍於城陽。及漢王入彭城,項羽回師。田橫遂定齊地,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自為齊相。

    田橫定齊三年,漢使酈食其來說齊王與漢結盟共攻項羽。齊王田廣與相田橫許之,故無備。漢將韓信貪功,趁齊軍無備,突襲齊國。齊王田廣敗走高密,而田橫敗走博陽,守相田光走城陽,而將田廄至即墨。

    霸王聞韓信攻齊,大驚,派龍且救齊。韓信與曹參於濰水之戰大破齊楚聯軍,殺楚將龍且,齊王田廣亦被俘。齊相田橫聞齊王田廣死,於是自立為齊王。

    齊王田橫還擊漢軍,漢將灌嬰大破齊軍於嬴下(今泰山南),田橫敗走。時彭越據梁地中立,或為漢,或為楚,田橫投奔彭越。與此同時,曹參追擊齊軍至即墨,殺齊將田廄。彭越被立為梁王,田橫率部眾逃至海中。

    前203初,漢王劉邦立韓信為齊王。前202年,漢高祖詔田橫入洛陽,田橫至洛陽郊,自殺。田氏齊國至此徹底滅亡。

    以上就是青玉靈書當中對這個秦末齊國的相應描述。

    在這裡,齊人對齊國的支持力度可以說相對比較支持。

    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張嘉師在現在,卻發現了這個時期的齊人對大秦帝國的反抗力度不甚強烈,這也讓張嘉師很是疑惑。因為他根本沒有想到過為何齊人會相對而言比較支持秦國。

    但是伴隨著後胥的到來,後胥說出了幾個因素來讓張嘉師解除了他的疑惑:

    第一個是齊人一開始確實是很支持田儋三兄弟,因為齊國被秦國攻滅的時間最短,而齊人感受到田氏齊國的統治能力最強。

    而且田儋等人對齊國的治理一開始確實是比較好,並且廢除了他們所認為的苛捐雜稅以及暴虐法令。

    但是在鉅鹿之戰兵敗之後,田儋兄弟對於齊國的統治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變化,這一點也讓不少齊人開始迷惑自己當初對於田儋兄弟管治他們的支持到底是有沒有錯。

    因為現在的田齊進行的官職,雖然還不算是橫徵暴斂,但是也算是讓他們越來越不滿。

    而且在田假以及田都叛離出齊國之前,還有一次不算是太過動盪的內亂。

    那就是齊王建的孫子田安,被一些忠於齊王建的官僚擁立為齊王。但是這個齊王田安還沒有辦法直接施展出自己的抱負,就被反應過來的田儋,命令田橫率軍剿滅。

    對於這一點,大部分齊人對這個情況並不是太清楚,而且,對於他們而言,齊國發生這種事情,也跟他們沒有太大的關係。

    但是一些自詡為齊國忠臣的齊國文武或者是平民,則是對田安被如斯對待相當不滿。

    這也在某個意義上開始影響了齊人對田橫以及田儋等人的支持。

    因為這些人的宣傳,讓一部分齊人減輕了對田儋的齊國的支持力度。

    這也就是在田儋死後,田榮以及田橫兄弟想要殺死被項羽分封的兩個齊王的田都以及田假,付出很大代價的原因所在。

    而在楚軍跟齊國交戰的時候,這一部分不滿田儋兄弟的齊人,對楚軍的支持力度相對更強一些。

    但是因為一些不明緣由的情況,項羽在發起了對齊國的攻勢之後,居然對願意歸順的齊人舉起了屠刀。

    這也就成為了齊人對項羽的反抗越來越強烈的緣由所在。

    而在這麼一個情況下,也說明了項羽的屠殺,根本就不是有計畫的,而是根本就是想殺就殺。

    在史記當中,清楚的記載著項羽的六次大規模屠殺:

    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殺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陽大屠殺,殺光了輔助秦軍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殺,坑殺秦軍降卒20萬。

    第四次咸陽大屠殺,殺戮關中平民無計,大燒,大殺,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齊大屠殺,坑殺田榮降卒數目不詳,大劫掠大燒殺,逼反覆辟後的齊國。

    第六次外黃大屠殺,這一點因為一些緣由,最終未能成為大規模的現實。

    但是無論如何,從項羽的屠殺當中,對於下手對象而言,根本就沒有一個清楚明確的目標。

    就連楚懷王熊心都對這一點很是忌憚以及髮指:

    熊心在史上曾對大臣將軍們憂心忡忡而又咬牙切齒地說:「項羽為人,剽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坑之!諸所過之處,無不殘滅!」

    「諸所過之處,無不殘滅」就是說是說,項羽經過的所有地方,都無一例外的被殘酷毀滅!想想,這是一種何等令人髮指的景象?故此,這個楚懷王堅執不贊同項羽進兵咸陽的原因之一。但是麼,「先入關東者王之」的約定成為了熊心根本無法迴避這個問題的根本性前提。

    而這一句話,也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一點,那就是項羽的小型屠殺到底有多少,恐怕就算是司馬遷都無法計算。

    尤其是襄城之戰之前,項羽對被攻下城邑的屠殺行為,應該是數不勝數的。

    所以,在知道了項羽死性不改的情況下,齊人最終還是失去了對項羽的耐心,繼而反對項羽以及在此擁護田榮以及田橫兄弟。

    這也是田榮以及田橫兄弟能夠捲土重來,與項羽僵持以及隨後率軍擊殺田都以及田假兩個項羽分封王爵的原因所在。

    但是因為之後的事情,齊人也逐漸失去了對田榮以及田橫兄弟的耐心,而是期望著聽聞相對對於平民寬厚的秦軍的到來。

    ……

    在聽說了後胥說出了這些因素之後,張嘉師沉默很長一段時間之後,說出了就算是現在也已經出現了,但是並不算很出名的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個時候的這句話,早已經出現了原文,其中分成兩種文集能夠找到:

    第一種文集則是《荀子。哀公》篇,內容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問,聖君之問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無所聞之也。」孔子曰:「君入廟門而右,登自胙階,仰視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聽朝,一物不應,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聽朝,日昃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勞,則勞將焉而不至矣?君出魯之四門,以望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蓋焉,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矣?且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第二種文集同樣也是《荀子》,但是出處在《荀子?王制篇》,內容則是:「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在聽到了這句話之後,後胥的表情不禁有些暗淡,因為他知道一點,要是沒有君王后以及後勝,以齊王建的資質而論,齊國想要繼續存在到公元前221年,恐怕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現在的後勝,在齊人之心中,也不過是一個迷惑君王,大權獨攬而且貪婪無德之輩。

    張嘉師看到了後胥黯然的表情,心中也很是無奈,因為想要將後勝的性質改變,也會在某個程度上影響他統治的一些安穩,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就算是張嘉師願意將後勝洗白,恐怕都只不過是投鼠忌器的幻想。

    但是為了安撫自己的這個愛將,張嘉師隨後對後胥說出一句話:「君子圖求衣錦還鄉,此乃正道也,若是後胥有意,孤可以讓你率領先鋒軍,進入臨淄。不知後胥以為如何?」

    聽到了張嘉師的這一句話,後胥感激的半跪在地上,對張嘉師抱拳說道:「職下謝過王上之美意,然而臨淄乃是堅城,後胥無把握能夠輕取臨淄,生擒叛逆之首田榮。若是因為此事而讓大軍多有折損,後胥難辭其咎。」

    聽到了後胥的這句話之後,張嘉師不禁微微的點了點頭。

    他在心中暗想一個事情,那就是:「若是當初田儋能夠重用此人,恐怕孤將要面臨更大的困難才能夠擊敗田巿所部,確定三川郡的統治權。」

    張嘉師不認為後胥無法擔當一個更加合適的職位,但是後胥現在已經是校尉職務,若是輕易提拔對方,恐怕張嘉師都不得不顧忌自己麾下人員的想法。

    這也是張嘉師無奈的地方。

    固然,有些事情張嘉師不認為他就算是做了會帶來什麼惡劣的影響,但是麼,對於他來說,有很多事情還是多多思考才要確定做不做會更好一些。

    ………………………………………………分割線…………………………………………

    在張嘉師麾下大軍分別取得相對重大的戰果或者是牽制這東齊以及西齊兩國主力部隊的同時,田榮以及田橫分別向項羽請求援軍的使節,最終還是等到了項羽的答覆。

    在范增死後,項羽麾下的謀士紛紛人人自危。這也是項羽在張嘉師成功蠶食齊地幾個重要區域之後才反應過來的原因所在。

    因為單憑有些優柔寡斷的項羽自己做出這種抉擇,還是太過於勉強對方了些。

    對於項羽來說,張嘉師是他最強的敵人,但是他不認為張嘉師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是張嘉師的能耐,相反,項羽很看不起張嘉師,因為在他的心中,他認為無論是嬴政亦或者是張嘉師自己,也只不過是一個運氣不錯的人而已。

    但是他心中卻無法否認一點,那就是張嘉師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真的是對方的運氣而已麼?

    這一點就算是項羽,都無法真正的確定。

    但是,項羽的答覆,對於兩個國家的使者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

    因為項羽拒絕支援田榮兄弟,而是希望田榮兄弟能夠帶領部隊投奔於他。

    在知道了項羽這麼一個想法之後,兩個國家的使節可以說悲哀不已,因為對於他們而言,自己的使命無法完成的話,他們也沒有辦法向田榮以及田橫兄弟交代。

    至於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家之後,會有什麼下場,他們自己都能夠想到。

    在深吸了一口氣之後,作為田榮的心腹的那個西齊使節,抱拳對項羽彎身作揖:「外臣希望霸王能夠知道唇亡齒寒之道理,若是齊國被秦狗攻滅,那麼楚國將要獨自面對秦狗的猛攻。」

    說完了這些話的使者,頭也不回的離開了項羽的面前,而東齊的使節也抱拳離開了。

    而項羽則是不屑一顧的看著兩人的背景,心思所想,在大殿當中的楚國文武無一人能知曉。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0:56
第392章 滅齊(4)

    公元前202年4月12日,張嘉師麾下十三萬秦軍主力發起了對位於濟水南部的田榮軍主力的攻勢。

    這一個時候,對於張嘉師而言,已經是能夠輕鬆解決田榮麾下這不到十萬人,而且質量相當差的西齊軍的最好機會。

    臧荼在這一段時間的作戰,攻佔了碭郡到泰山一帶的地區,這一點對於張嘉師而言就是一個將西齊擊潰的機會。

    因為楚國就算是想要在這個情況下出兵,都無法起到了突襲的效果。

    而且,在這一段時間之前,張嘉師曾經對位於潁川郡的韓信,位於衡山郡北部的桓硫以及位於閩中郡北部的英布三人,在情況許下之下,不需要知會他而直接出兵楚地。

    張嘉師很清楚,這個情況他並沒有刻意隱瞞楚國,為的就是讓項羽投鼠忌器。

    這一個戰略佈局,可不是項羽現在就能夠輕鬆化解的。

    ……

    在這麼幾年的征戰中,項羽麾下的西楚五虎將,鐘離昧,龍且,彭越,三人要麼戰死在戰場上,要麼則是投降到他麾下。

    僅剩下季布以及項莊兩個西楚五虎將的項羽,無法信任自己麾下的其他將領。

    這些將領對於項羽的忠心,有些人是不可置疑的,但是也有牆頭草以及一些對項羽深深不滿的人員存在。

    這一點對於張嘉師而言,就是項羽現在無法信任太多人的根本原因所在。

    這也導致了項羽能夠調派的部隊也少了很多。

    尤其是在楚軍當中能夠獨當一面的龍且以及彭越一死一降之後,楚軍真正能夠挑大樑的人已經是鳳毛麟角。

    項羽無法信任其他楚國大世家,比如說屈家以及景家,而昭家雖然跟項羽有姻親之緣分,但是項羽頭痛的事情是昭家真的是沒有幾個能夠讓他放心的人。

    這也導致了在范增去世之後,項羽能夠找到人商量的情況也減少了很多。

    更加不用說項羽到底打算讓誰來指揮援軍。

    而且從彭城當中的細作傳出來的消息顯示,項羽已經放棄了對西齊以及東齊兩個國家的增援。

    這也讓張嘉師有些疑惑不解。那就是他不認為項羽看不出唇亡齒寒的道理,到底是什麼原因影響了項羽,做出這一種判斷,張嘉師都很想能夠詳細瞭解。

    但是對於張嘉師而言,項羽到底是不是故意犯這種錯誤,他不知道,但是他很清楚一點,那就是西齊的戰局就算是項羽打算介入,恐怕也為時太晚。

    若是項羽真的打算做些什麼的話,那麼也就是對田橫的東齊還有一點作用。

    想到了這裡的張嘉師,派出信使讓駐守在即墨地區的子付以及聞樂兩人,加強對東南面地區的警戒。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就算是真的打算介入戰局,恐怕這也是對方現在能夠做到的一個選擇了。

    ………………………………………………分割線…………………………………………

    田榮,在張嘉師原來所在的世界當中,也成為了秦末亂世的一個諸侯王。

    若是沒有張嘉師的出現,現在的齊王田榮早已經死於平原城。

    在青玉靈書當中也有對於田榮的一些記錄:

    公元前206年,田榮派人帶兵幫助陳余,讓他在趙地反叛項羽,田榮自己也發兵抗擊田都,田都逃到楚國。田榮扣留了齊王田市,不讓他到膠東的治所。

    田市手下的人說:「項羽強大而凶暴,而您作為齊王,應該到自己的封國膠東去,若是不去的話,一定有危險。」

    田市非常害怕,於是就逃跑去膠東。田榮得知後勃然大怒,急忙帶人追趕齊王田市,在即墨把他殺死了。回來又攻打濟北王田安,並且把他殺死。於是,田榮就自立為齊王,全部佔有了三齊之地。

    項羽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十分惱怒,於是就起兵北伐齊國。齊王田榮被打得大敗,逃跑到平原,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平原人把田榮殺死。

    而一些史學家對於田榮的評價也算是比較正面,最起碼也算不是太過負面。

    班固:「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後,然皆及身而絕。橫之志節,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虖!」

    司馬貞:「秦項之際,天下交兵。六國樹黨,自置豪英。田儋殞寇,立市相榮。楚封王假,齊破酈生。兄弟更王,海島傳聲。」

    ……

    但是對於張嘉師而言,就眼下這個實力之間的對比,田榮就算是再有能耐,恐怕也無法憑藉他手底下的大部分都是新募之兵的十萬大軍來抵擋他的攻勢。

    而且西齊的將領的能力相對而言也算是名不見傳,而後胥並不認為田榮麾下能真正能夠改變戰局的良將之才。

    所以在知道了齊國使者在彭城的情況之後,張嘉師就制定了以下的對田榮軍的作戰計畫。

    張嘉師意向將麾下大軍分為四支部隊,一支部隊則是由他親自率領的四萬預備部隊。

    王離成為了中軍大將的首要人選。

    固然李信在這一戰當中還在場,但是李信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他希望能夠發掘更多能夠為大秦帝國征戰的良將之才,而婉拒了張嘉師希望他能夠坐鎮中軍的命令。

    對於李信的婉言謝絕,張嘉師心中反倒沒有太多的想法。

    因為李信的年紀雖然比起蒙武以及嬴政都要年輕,但是在這個時候的李信也已經五十多歲,對於李信並不是太過於希望自己在軍中繼續指揮作戰的想法,張嘉師很是認可。

    這會不會是李信刻意淡出軍方的一個信號,張嘉師不知道,但是張嘉師知道的事情是,李信固然是經歷征伐楚國的慘敗,但是在秦軍的當中,李信的威望以及受到的信任,事實上並不比王賁差多少。

    畢竟在李信與蒙武南征楚國的時候,固然是李信遭受到慘敗,但是這種戰敗是情有可原的。要不然之後的史書當中,真的是無法找到李信的名字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李信兵敗楚國?

    有一種說法是: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李信攻楚,大敗而歸,被世人詬病,認為其年輕氣盛,輕敵妄為等等。其實其中另有內情。仔細觀察其行軍路線:先是向南攻平輿,在河南今河南駐馬店市平輿縣,然後向北攻鄢(河南許昌鄢陵縣),然後向東南攻郢(郢陳,在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最後向西到城父(河南省平頂山市)。而此時,鄢、郢、城父,都為秦國所控制,並非楚國的屬地。

    對於這一點做出猜測論述的歷史學家田餘慶,最後結論是:正當李信和蒙武所統領的秦軍在郢陳的南部和東南部大敗楚軍,準備乘勝進攻楚國的首都壽春,一舉攻滅楚國時,身在郢陳的昌平君起兵反秦,攻佔郢陳,切斷李信軍的後路,使攻楚的秦軍陷於前後受敵的苦境。於是,李信軍不得不停止攻楚,回師進攻郢陳,結果被楚軍前後夾擊,大敗而歸。

    張嘉師則是知道得更清楚。

    與其說李信是被楚軍擊敗,還不如說李信的這一次征伐,只不過是對昌平君以及昌文君的一次平叛作戰。

    完全就不是歷史學家所推測的那樣,這本身就是征伐楚國的戰爭。

    因為這一點可以從李信的進軍路線就能夠看到,那就是李信本身就是在攻擊昌文君兄弟的叛亂部隊。

    一開始南攻平輿,並不是指楚國當其時還控制著這個地方,而是說這個地方事實上是用來截斷楚國能夠派出援軍支援昌文君等人的最近道路要點。

    而無論是平輿還是郢陳等地,當其時要不是昌文君的叛亂,本身早已經成為了大秦的控制地區。

    這一點,能夠從大秦帝國的征伐記錄能夠有詳細對比。

    而王翦本身也許就是想提醒李信要注意南面的楚國而非昌文君等人。

    而李信一開始確實是做到了這一點,因為平輿這個地方就是一個道路樞紐。

    但是就算是李信都沒有想到的是,項燕率領的楚軍援軍,會這麼快突破了邊境線已經進攻到他的側後方。、

    在昌文君以及項燕的優勢兵力夾擊下,李信經歷了這一輩子最慘重的失利。

    另外根據考古資料的發現,說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推論:1975年,湖北雲夢縣睡虎考古發掘出的兩封秦軍士兵的家書竹簡,只證明了昌平君在那一年叛亂,但並沒有任何實質證據證明田餘慶先生的推測。從史記正文來看,如果主要責任不在於李信,秦王自然沒必要更換統帥,更不必親自去請當時已經告老還鄉的王翦。但不論如何,李廣祖先李信的光輝歷史就此打住,其人在《史記》中無專門傳記,只在《白起王翦列傳》中簡潔地記了幾筆,身後也毫無消息。《白起王翦列傳》中說到王翦南下平百越之後,又接著說:而王翦子王賁,破定燕、齊地。李信在王賁麾下,為平定燕、齊做出了貢獻。

    而李信的結局不外有三:李信的結局不外有三:一是老死或病死;二是賜死;三是戰死。但可以肯定,李信沒有造反,否則李信的後代不會平安繁衍在隴西。

    當然,這個推論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李信的死因,因為李信最有可能也就是病死,畢竟以李信的地位而言,無論李信是戰死還是被秦始皇賜死,恐怕在史書當中也會留下相當厚重的一筆。

    同時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那就是從昌平君的相應經歷來看,前238年,與呂不韋、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亂,任相國,遷陳郢以安扶楚民。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反秦於郢陳,後作戰不利,向江南敗退。

    《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秦王政二十三年,「王翦蒙武擊破楚軍,殺其將項燕。」二十四年,「王翦、蒙武破楚,虜其王負芻。」沒有項燕立昌平君為王的記載。這與《史記?秦始皇本紀》不同,而和《史記?王翦列傳》《楚世家》相同。《項羽本紀》也說:「(項)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可見:1。項燕是被秦軍所殺;2。楚王負芻是在項燕死的第二年被俘的;3。立昌平君者另有其人,或根本就沒有這事,司馬遷記錯了。)

    而從項燕的相關記載當中,也能夠找到有意思的地方:

    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李信進攻平輿,蒙恬攻擊寢,大敗楚軍。李信再攻鄢郢,攻克了該城,於是率軍西進,到城父與蒙恬的隊伍會合。項燕趁機尾隨在後,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反擊中大敗李信的軍隊,攻入秦軍的兩個營地,斬殺了七個都尉。李信率殘部逃奔回秦國。

    很明顯,在多番對比之下,會發現一個更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李信之所以兵敗而沒有遭受到殘酷的懲罰,很有可能就是說李信擊敗了昌文君以及昌平君兄弟的叛亂,而隨後被接應昌文君與昌平君兄弟,率軍支援的項燕所擊敗。而且很有可能,那就是王翦本身也是因為這個事情才看出李信此戰很有可能會被楚軍所擊敗。

    而且有一點不得不說的是,要不是這些地區發生叛亂,恐怕李信也不會在自己國家的領土當中大動干戈。

    而李信在敗退回咸陽之前,還有兩個人比他更倒霉,這兩個人自然就是昌平君以及昌文君兄弟,要不是因為李信擊敗了他們,他們也不會在公元前205年就敗退回江南。

    ……

    在理解到這些事情之後,張嘉師很清楚李信的心思並不在於齊國,而是在於楚國身上。

    畢竟就是因為項燕這種近乎突然襲擊的戰術才會讓李信在城父一役當中慘敗,換成是他經歷過這種事情,都不會這麼輕鬆的放棄這個報仇的機會。

    就是因為這樣,張嘉師最後在詳細思考一番之後,才確定王離作為此役的前線指揮官。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0:56
第393章 滅齊(6)

    在這次戰場上的佈局,王離率軍三萬作為中軍,而韓信,蘇騰則是分別率領三萬五千人作為左右兩翼。

    張嘉師麾下的中央軍團主力部隊則是成為了後備部隊。

    而與秦軍這種明顯打算用左右兩翼包抄的戰術相對,田榮麾下大軍則是依舊以中軍四萬人以及左右兩翼各三萬人的常規陣型來應對。

    相對於秦軍這種戰術,田榮的這次作戰佈置,事實上不算太過分。因為按照正常的情況而言,這種兵力差距不大的戰局佈置,對於戰局的走向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當然,這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齊軍的戰鬥力能夠與秦軍對比。

    但是嚴重缺少老兵以及配合的齊軍,在戰鬥力方面根本無法跟秦軍比較。

    張嘉師則是默默在王離軍陣背後的一個山丘,與李信等人一道觀察即將開啟的戰爭。

    ……………………………………………………分割線……………………………………

    王離,作為大秦帝國原來兩支最精銳軍團之一的指揮官,在能力上也許對比李信這種作戰經驗更加豐富的人而言,還有些不足,但是出身於軍事世家的王離,在很多方面而言,都已經算躋身於一流名將之列。

    在鉅鹿之戰當中,王離因為做出了自己的決定,避免再次經歷張嘉師原來的那個世界的經歷以及結果,兵敗自殺。

    而在張嘉師的新生大秦帝國當中,王離也成為了張嘉師麾下最為重要的幾個軍團長的前列人員。

    若是將張嘉師在這一次算得上最後一次東征之前的麾下部隊劃分為一個個軍團編制,則分別是:

    張嘉師麾下駐防咸陽郡以及漢中郡的中央軍團,麾下兵力約十二萬,其中著名將軍則是有韓信,英布,李信,屠睢。

    位於太原郡一帶為核心區域駐防的王離軍團,麾下兵力約六萬人,其中的名將則是王離,王昌以及王元三個太原王家的翹楚。

    位於遼寧郡,朝鮮地區以及九州島地區的大秦帝國東北軍團,兵力約十三萬人,其中名將則是渉間,蘇角,子付,聞樂以及杜聰等人。當中約有兩萬五千人則是分別為樓船士部隊以及海軍陸戰隊的成員。

    位於北疆地區的新北疆軍團兵力為十萬人,其麾下名將則是楊翁子,高建,阮翁紹。

    位於燕郡以及趙郡地區的燕趙軍團,兵力約七萬人,主要指揮將領則是桓硫,姚勇,陳恆等人。在這數年的時間,張嘉師分別將姚勇以及陳恆調任為趙郡郡守以及晉北郡郡尉,而在這次出征當中,陳恆則是再次被張嘉師調任為燕郡郡尉,負責統籌燕趙兩郡的糧秣調度。

    位於蜀郡,黔中郡以及南陽郡地區的大秦帝國西南軍團,麾下兵馬約九萬人,但是因為駐防地區太過廣泛,而且巴郡的情況還沒有完全平定,張嘉師只好少量的抽調當地部隊,比如說彭越的一萬五千人,前往衡山郡待命。

    而南郡,衡山郡,閩中郡則是被張嘉師整編為大秦帝國的東南軍團,其麾下兵力則是約八萬人。

    剩下的長沙郡,南越郡以及桂寧郡三地,則是由原來殘留在這些地區的駐軍,組成大秦帝國南方軍團,兵力則是約十五萬人。

    在這些方面的數據統計下來的兵力數據,大致上表明了張嘉師麾下大軍整體人數約莫為八十萬人。

    但是張嘉師自己都知道這當中的水分到底有多大,尤其是很多內地地區的郡兵部隊,事實上也跟齊軍沒有太大差別,都是被剛剛徵募入伍的新兵。

    而在擠出大量水分之後,張嘉師麾下幾個軍團的真正能夠征戰的兵力,也就是約五十萬到六十萬人之間。

    而為了這次的作戰,張嘉師可以說將自己麾下過半數的正規軍都投入到戰場或者是在相應地區待命。

    而光是在齊地,就有超過二十萬兵力被他投入到這個地區的作戰當中。

    這個數字還沒有算上事實上並沒有實際參加戰鬥的大秦帝國兩支樓船士部隊。

    而算上在楚國邊境待命的另外幾支部隊,張嘉師預計為了這次作戰,投入了將近四十萬軍力,而且這個數字只少不多。

    ……

    王離大軍作為箭頭,事實上並沒有直接發起對齊軍的攻勢,而是與田榮親自指揮的主力部隊對峙。

    在這麼一種情況下,韓信與蘇騰的左右兩翼則是分別與齊軍兩翼交鋒,成為了最先爆發戰鬥的區域。

    並不是說王離害怕了田榮的中軍主力,而是在原來的作戰佈置當中,王離等人就已經確定儘可能將田榮的西齊軍全殲在這個濟水區域的計畫。

    而無論是韓信以及蘇騰,都對王離的這個戰術佈置沒有什麼異議。因為他們對王離以及對自己麾下的官兵還是很有信心的。

    在濟水南岸的這個平原地區,秦軍兩翼發起了對西齊軍兩翼的猛攻,尤其是韓信以及蘇騰麾下的弩戰車部隊以緩緩推進開路的方式,將裝備較為差劣的西齊軍前沿部隊射得人仰馬翻。

    西齊軍左翼指揮官,西齊的上將軍田篆並沒有與秦軍交鋒的經驗,在戰鬥一開始,就因為處於最前線而險些被密集的強弩弩鏃射殺。

    好歹保住了自己一條命的田篆,不得不命令部隊重整陣型之餘,迅速後撤對相對較為安全的區域。

    而事實上,這個相對較為安全的區域,對於田篆而言,就是位於部隊後方。

    做出了這種事情的田篆,固然是直接躲過了弩戰車部隊的打擊範圍,但是對於西齊軍左翼部隊的士氣打擊,可不是一般的大。

    因為很多西齊軍的官兵,雖然沒有因為這種情況而嘩變,但是很多軍官心中的心思都出現了很大的波動。

    指揮這一支部隊作戰的蘇騰,自然不知道他差點有驚喜,但是麼,對於基本上無法反擊的西齊軍,蘇騰很清楚,這種開局還算是相當不錯的。

    因為他面前的西齊軍,雖然暫時遭受到的傷亡還不算太大,但是對方的陣型出現了混亂,就說明了這一支西齊軍的戰鬥力,根本無法對他麾下的右翼秦軍部隊形成直接威脅。

    看到了這個情況的蘇騰,也不是沒有想過直接讓大軍掩殺過去,但是看到了中軍的部隊還沒有跟西齊軍交鋒,避免被對方調動兵力增援壓制,蘇騰也沒有就在這個時候太過於刺激對方。

    但是西齊軍明顯沒有有效反擊秦軍弩戰車部隊的辦法,雖然西齊軍的部隊也配備了不少於一百輛的駟馬戰車,但是這些戰車還沒有發動對弩戰車的衝擊,甚至是沒有接近這些戰車的輕車士所配備的弓弩射程,就被統一列裝了大量強弩的弩戰車輕車士所發射出去的弩鏃殺傷人員或者是戰馬。

    要不是因為這個時候的黑火藥武器確實是無比坑爹,張嘉師倒是不介意安裝一些簡易的鐵板,來將這些弩戰車升級為裝甲車。

    現在的黑火藥武器的效能提升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雖然張嘉師在大秦兵造當中,也不吝嗇這方面的研究,但是張嘉師在這麼幾年的時間當中,依舊是沒有辦法取得在射程方面的有效成果。

    按照火藥的比例,張嘉師在這麼幾年的投入,還是找到了黃金比例的火藥配方,但是受限於黑火藥的效能,張嘉師在很多時候,不得不否決掉單兵黑火藥武器的量產計畫。

    ……

    在再次重組大秦兵造的核心——咸陽兵造之後,張嘉師在這數年的時間,逐步取得了相當的熱兵器成果。

    後裝藥的火門槍,後裝藥的輕型榴彈炮,紙質的彈藥,這些是張嘉師認為在熱兵器方面取得不錯成果的方面。

    但是,與強弩動輒超過五六百米的射程相對,張嘉師無法容忍這些熱兵器只有最多也就是一百米左右的有效射程。

    而且,在成本上而言,這些熱兵器的成本,按照單一來計算,也不算太多,但是假如按照整體而言,廢品率超高的數據,讓張嘉師不得不放棄量產這些熱兵器的想法。

    那種輕型榴彈炮的重量還是能夠作為快速機動的,但是張嘉師缺乏的是能夠有效打磨炮管的方式,而使用模具灌注的方式來作為鑄造炮管的有效手段,證明了這種做法還是會讓炮管出現很多瑕疵,這些瑕疵很有可能會導致火藥在燃燒的時候,受熱不均勻而導致火炮炸膛。

    這也是讓張嘉師無奈的地方。

    他不是沒有想過採用更有效的方式來鑄造炮管,但是眼下缺乏相應機器,甚至連這些機器的理論都沒有的張嘉師,還真的是在這方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好東西張嘉師自然想擁有,但是在這些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張嘉師暫時還沒有打算將這些雖然有了量產基礎,而實際上缺乏實戰意義的武器裝備進行量產。

    這也是張嘉師在這方面的考慮之一。

    ……

    只不過,儘管秦軍的裝備還沒有從冷兵器向熱兵器直接過渡,但是現在的秦軍的裝備,來欺負這些裝備質量不好的西齊軍,還是綽綽有餘。

    在韓信以及蘇騰的左右翼戰鬥了將近一個時辰之後,西齊軍的左翼還是無法抵擋秦軍的攻勢而節節後退。

    這並不能怪西齊軍的指揮官田篆的指揮不力,而是西齊軍左翼的裝備配置,根本無法抵擋越來越多抵達前線進行支援射擊的秦軍強弩手。

    這些強弩手的重弩,基本上就是弩戰車的配套。

    而這些秦軍強弩手的射程,因為一些因素比起弩戰車要近一些,但是實際上沒有什麼區別的情況下,數量更多的秦軍強弩手在配合了弩戰車上的袍澤進行壓制性射擊之後,西齊軍付出的代價開始變得非常慘重。

    很多手中拿著木盾的西齊軍步兵,還沒有反應過來,就會發現自己手中的木盾根本無法有效抵擋強弩弩鏃發射出來的箭鏃。

    這些箭鏃要射穿西齊軍步兵手中,主要被列裝起來的薄木盾,事實上也是要看人品,但是很明顯,西齊軍步兵手中的木盾根本無法有效抵擋這些箭鏃的攻擊。

    一旦這種西齊軍仿造秦軍組建起來的方陣大盾兵的木盾被射穿,這些盾兵則是要付出相當慘重的代價。

    很多盾兵他們的小臂,被貫穿了盾牌的弩鏃射穿,然後要麼被弩鏃連同盾牌將手臂釘在一起,要麼則是弩鏃直接貫穿了對方的身體,給予對方重創。

    可以說,田榮這種重步兵的建設,雖然也有些張嘉師麾下重步兵部隊的皮毛,但是更多的,對於張嘉師以及秦軍官兵來說,這些敵人根本沒有值得太過注意的地方。

    當然,齊國雖然經歷過這一兩年的戰亂以及災害,但是對於田榮來說,要組建起一支精銳部隊的問題還是不大的。畢竟就算是傷筋動骨,但是西齊的地區還是有一定的底氣。

    在兩翼部隊漸漸支撐不住的情況下,田榮最後還是忍耐不住,向王離的中軍部隊發起了攻擊。

    一支與秦軍裝備差不多的重步兵部隊,在兩百餘輛戰車的開路下,這將近三千人的西齊軍重步兵發起了對王離軍的衝鋒。

    對於這一支部隊,張嘉師心中還是有些重視的,但是對方這麼直接衝過來,他們手中就算是裝備了鐵盾,恐怕都無法避免一個事情,那就是被張嘉師的一種武器給暗算,然後付出相當慘重的代價。

    張嘉師雖然沒有打算量產單兵熱武器,但是不代表張嘉師沒有使用火藥武器的打算。

    在一支身穿中郎軍團軍服,並且輔以相應標記,代表他們是大秦帝國的親衛軍中的親衛軍,郎中令馭勇麾下的中郎軍團官兵,迅速從自己的腰間左側箭袋,取出了一支中間綁上了一個用多層紙張,用油浸泡而成的火藥箭鏃,在按照訓練時候的使用方式操作一番之後,這些箭鏃用不太精確的精度,發射入齊軍的重步兵方陣之中。

    這些火箭在被點燃發射之後,落入了不少齊軍官兵的陣型中。

    這些火藥箭鏃的射程不怎麼樣,哪怕是使用45度拋射的方式,都只能射出約摸270米多點。但是對於張嘉師而言,這些火藥箭鏃就是用來應對這種重步兵的有效手段。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0:56
第394章 滅齊(6)

    這種火藥箭鏃,張嘉師主要是參照後世的破片殺傷方式來進行研製的。

    那種床弩的火藥弩鏃,經過實戰證明,事實上並沒有太大的效果,尤其是對人員殺傷方面,經過一些測試而言,根本無法起到張嘉師所希望的殺傷作用。

    在這麼一個前提下,張嘉師只有用破片來增加這種火藥箭鏃的殺傷作用,然後在這種戰場上來考察它們所能夠帶來的戰場影響,從而讓張嘉師思考到底需不需要大規模發展這一種武器來作為過渡性質的武器裝備。

    ……

    火藥的簡要說明則是如下: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藥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藥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但是麼,這種火藥更多是指黑火藥而不是後世比較先進的化學炸藥。

    張嘉師更加希望能夠做出那種威力更強的炸藥而不是從很多方面而言,都無法讓他感覺到滿意的黑火藥。

    但是從眼下這個情況而言,這種黑火藥並不是無法完全使用在軍事方面,而是張嘉師因為很多原因而不得不放棄黑火藥武器的普及。

    其中,射程以及可靠性,這兩個方面是張嘉師不得不重點思考的原因所在。

    黑火藥武器的射程,一般都無法與現在的強弓硬弩相比,而張嘉師在經歷過這麼多戰鬥之後,很清楚的認識到一點,那就是射程的長短,確實是有足夠能力改變戰局的走勢。

    這也是張嘉師不得不顧慮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畢竟哪怕是採用了那種後世才出現的紙質彈藥以及後裝填的火門槍,張嘉師進行少量生產測試的火槍,有效射程最多也就是一百米左右。

    這麼一種情況讓張嘉師不得不無奈的搖頭嘆息。

    要是在正規的大戰中,這種射程往往會被對方的弓弩手欺負得哭回姥姥家。

    所以,張嘉師只能夠選擇一些勉強能夠保證射程的方式,來進行黑火藥武器的使用。

    而這種帶有破片效果的弩鏃就是其中一種武器。

    張嘉師還有一種武器準備在這次東征當中進行使用,這種武器就是張嘉師曾經放棄研製的手榴彈。

    ……

    手榴彈,在張嘉師原來的世界當中,手榴彈是一種能攻能防的小型手投彈藥,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藥。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

    手榴彈由於體積小、質量小,攜帶、使用方便,曾在歷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作戰思想的改變,手榴彈的地位儘管不如兩次世界大戰時那樣突出,但作為步兵近距離作戰的主要裝備之一,在現代戰爭條件下仍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

    手榴彈的歷史悠久,最先是中國人發明的。15世紀歐洲出現了裝黑火藥的手榴彈,當時主要用於要塞防禦和監獄。17世紀中葉,歐洲一些國家在精銳部隊中配備了野戰用手榴彈,並把經過專門訓練使用這種彈藥的士兵稱為擲彈兵。到19世紀,隨著槍炮的發展和城堡攻防戰的減少,手榴彈曾一度受到冷遇。

    1904年日俄戰爭中,手榴彈又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塹戰壕的興起,手榴彈得到了廣泛應用。當時較為典型的手榴彈有德國的木柄手榴彈和英國的菠蘿形米爾斯式手榴彈等。這些手榴彈亦為後來手榴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手榴彈不僅應用廣泛,而且得到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空心裝藥反坦克手榴彈。當時手榴彈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改進發火方式,出現了方向碰炸機構,並開始應用在手榴彈引信上;2將空心裝藥結構用於手榴彈戰鬥部,成為反坦克手榴彈;3各種特種手榴彈相繼出現,如發煙、燃燒、催淚、震暈手榴彈等;4新材料開始在手榴彈上應用。

    上面的內容,是張嘉師從後世的一些網站當中所理解到的。

    而在張嘉師的心中,那種太過於先進的手榴彈他都想擁有,不要說其他,就算是二戰時期的那種卵形手榴彈,張嘉師都認為能夠滿足防禦作戰的足夠需要。

    但是很可惜,現在的張嘉師在解決裝藥問題之前,這種手榴彈更多只能夠是一種鏡花水月。

    而張嘉師準備用來作為實戰檢驗的手榴彈,是一種能夠改進引信方式,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靠性的破片手榴彈。

    這種手榴彈的外殼主要是一些劣質的小型原型陶罐,而外面的是一種用薄鐵皮來進行構造的引信手柄。

    當然,並不是說張嘉師不知道木柄的做法,而是在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以及多次試驗之後,這種薄鐵皮的手榴彈,實際上才能夠更好的滿足新型內置打火石引信的要求。

    木柄那種東西,事實上要掏空,還真的要比將鐵皮捲起來要困難不少。而且在成本上而言,木柄這種東西,真的要按照張嘉師的思路來作為引信安置區域,恐怕需要花費的時間更多。

    這種引信的特點就是那一條作為點火索的火藥繩,與一根鐵片以及幾顆打火石捆綁在一起,而在拉動外面的那個扣環之後,打火石會與在底部的一個打火石摩擦,產生火花,然後點燃那一條實際上也很容易點燃的火藥繩。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投擲手榴彈的人,能夠在將那一個鐵條完全拉動之後,迅速將手榴彈扔出去。

    這種射擊固然是比較安全,但是因為很多方面的因素,這種手榴彈的可靠性一直不算太高。

    尤其是啞彈率,這種手榴彈的啞彈率受限於裝填火藥的陶罐相當容易破碎,而很多時候,最多也就是在地面上,燃起一團煙霧……

    張嘉師不是沒有想過利用灌注的方式來生產出比較薄的鐵罐,但是因為採取灌注的方式,鐵罐的厚度在很多情況下都影響著火藥的效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張嘉師也就繼續選擇使用陶罐來作為手榴彈的裝藥外殼。

    ………………………………………………分割線…………………………………………

    張嘉師麾下郎中軍團的弓弩手,發射出去的弩鏃,在接觸到那些西齊軍的重步兵之後,很多特製弩鏃箭頭都能夠射穿這些西齊軍重步兵的鐵盾。

    當然,這種弩鏃的破片殺傷效果,並不是只是將人射殺或者是射傷就能夠結束的。

    這些弩鏃哪怕是沒有射穿西齊軍重步兵的鐵盾,而是被彈飛在地面上,這些弩鏃依舊能夠進行爆炸。

    在很多西齊軍重步兵的面前,他們看到的是自己的身體發生了爆炸,或者是前方升騰起一個火球之後,氣浪以及一些金屬碎屑殺傷著四周圍的同袍。

    這些弩鏃對於舉著盾牌面對正前方的西齊軍重步兵,殺傷效果事實上不算太大。因為很多西齊軍重步兵,更多是被震傷或者只不過是被氣浪掀翻,那些破片擊打在這些重步兵的鐵盾上,很難有效穿透這些重步兵握持的鐵盾。

    但是這些破片對於他們後方,也就是背對著它們爆炸位置的西齊軍官兵還是有一定殺傷能力的,尤其是一些西齊軍步兵,在只有布衣作為防禦物品的情況下,他們身上的布衣根本無法有效擋住這些被爆炸震飛的破片對他們身體的侵害。

    很多西齊軍官兵並不是被直接炸傷甚至是炸死,而是更多的被爆炸之後所產生的效果殺傷,這也就成為了一種後世很常見的現象之一,那就是真正直接死於爆炸的人,並不算太多,而死於因為爆炸所帶來的各種效果的人,才是傷亡更慘重的。

    而經過之後的戰場檢驗,跟張嘉師的測試數據並沒有太多的差距的情況下,張嘉師很清楚,哪怕是他已經將這種方式進一步運用起來,但是受限於裝藥威力,他的火藥武器還是無法做到讓他滿意的地步。

    但是張嘉師很清楚,這也是黑火藥的一種通病所在。

    因為黑火藥的發展歷史相當長遠,而受限於黑火藥自身的威力限制,在幾百年的時間當中,黑火藥武器實際上在威力方面,並沒有根本性的提高。

    在青玉靈書當中的相應描述,據宋代路振的《九國志》記載,唐哀帝時(十世紀),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發機飛火」,燒燬該城的龍沙門。這可能是有關用火藥攻城的最早記載。到了兩宋時期火藥武器發展很快。據《宋史?兵記》記載:公元970年兵部令史馮繼升進火箭法,這種方法是在箭桿前端縛火藥筒,點燃後利用火藥燃燒向後噴出的氣體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噴射火器。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衛隊長唐福向宋朝廷獻出了他製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1002年,冀州團練使石普也製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並做了表演。火藥兵器在戰場上的出現,預示著軍事史上將發生一系列的變革。從使用冷兵器階段向使用火器階段過渡。

    火藥應用於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藥的燃燒性能。隨著火藥和火藥武器的發展,逐步過度到利用火藥的爆炸性能。火藥燃燒時能產生大量的氣體和熱量。原來體積很小的固體的火藥,體積突然膨脹,猛增至幾千倍,這時容器就會爆炸。這就是火藥的爆炸性能。利用火藥燃燒和爆炸的性能可以製造各種各樣的火器。北宋時期使用的那些用途不同的火藥兵器都是利用黑火藥燃燒爆炸的原理製造的。蒺藜火球、毒藥煙球是爆炸威力比較小的火器。到了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較大的火器向「霹靂炮」、「震天雷」也出現了。這類火器主要是用於攻堅或守城。公元1126年,李綱守開封時,就是用霹靂炮擊退金兵的圍攻。金與北宋的戰爭使火炮進一步得到改進,震天雷是一種鐵火器,是鐵殼類的爆炸性兵器。元軍攻打金的南京(今河南開封)時金兵守城時就用了這種武器。南宋時出現了管狀火器,公元1132年陳規發明了火槍。火槍是由長竹竿作成,先把火藥裝在竹竿內,作戰時點燃火藥噴向敵軍。陳規守安德時就用了「長竹竿火槍二十餘條」。公元1259年,壽春地區有人製成了突火槍,突火槍是用粗竹筒作的,這種管狀火器與火槍不同的是,火槍只能噴射火焰燒人,而突火槍內裝有「子巢」,火藥點燃後產生強大的氣體壓力,把「子巢」射出去。「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彈。突火槍開創了管狀火器發射彈丸的先聲。現代槍炮就是由管狀火器逐步發展起來的。所以管狀火器的發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大飛躍。突火槍又被稱為突火筒,可能它是由竹筒製造的而得此名。。《永樂大典》所引的《行軍須知》一書中提到,在宋代守城時曾用過火筒,用以殺傷登上城頭的敵人。

    這兩段內容,說明了火藥威力,同樣也在某個意義上侷限了火藥武器的發展。

    張嘉師在知道了這種爆破弩鏃的實戰效果,事實上並沒有跟在這次作戰之前他所得知的作戰效果有太大差別之後,張嘉師並沒有放棄黑火藥武器的使用方式研究,而是下定決心,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的開發出火藥武器的種類,然後才在有機會發展火藥種類的情況下,作為一個質量的飛躍性提升。

    ………………………………………………分割線…………………………………………

    事實上,這種火藥弩鏃對於西齊軍的影響,更多是心理方面的,因為這種如同驚雷般發出巨響的武器,讓很多西齊軍官兵不禁心驚膽顫。

    而王離在這個時候,並沒有發起對這些攻擊過來的西齊軍部隊的反衝擊,因為他很清楚,想要在這個時候擊敗這一支西齊軍突擊隊的問題不大,但是困難的是,他想要全殲這些西齊軍官兵,恐怕還得等蘇騰以及韓信兩人的作戰結果。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0:56
第395章 滅齊(7)

    西齊軍的數千重步兵部隊,根本無法在密集的箭鏃當中,衝鋒到王離的第一個防禦陣型。

    相反在這麼情況下,這種衝鋒方式反而讓這些重步兵方陣部隊付出相當慘重的代價。

    而王離也沒有打算在這個時候直接發起衝鋒,相反,他還得穩住部隊的陣勢,避免田榮在這個時候見機不妙,直接向後潰逃。

    ……

    當然,對於王離來說,全殲田榮這一支部隊,事實上是一個難度很大的設想,因為在王離的想法當中,要是田榮有計畫在這個時候跟秦軍死磕,那才叫怪事。

    當然,張嘉師還留下了一個後手,那就是酈商,酈疥以及後胥三人,正在率領一萬五千騎士,正在向田榮營壘南面的地區穿插。

    就算是田榮確實是逃跑了,但是對方就算能夠離開,那麼這些西齊軍能夠有多少人潰逃,張嘉師都不認為對方能夠帶領更多的部隊逃離。

    而在張嘉師的心中,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無論是西齊軍亦或是接下來將要面對的楚軍,已經無力阻擋大秦帝國再次統一天下的大業。

    ……………………………………………………分割線……………………………………

    前線的戰鬥在持續,田榮對於兩翼的戰況事實上更加關注。

    他並不是那種酒囊飯袋之輩,要不然也不會等到後世之人的這些評價:

    班固:「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後,然皆及身而絕。橫之志節,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虖!」

    司馬貞:「秦項之際,天下交兵。六國樹黨,自置豪英。田儋殞寇,立市相榮。楚封王假,齊破酈生。兄弟更王,海島傳聲。」

    王世貞:「嗟乎!古之有天下者,要必有人君之德,而其佐命以功臣終者,要必有人臣之體,人臣之體在才巨而心小其識不凡,而凡不遠而遠乃可保也無君德,而其材非人臣者。偏雄,則項羽、袁紹、李密;委質,則韓信及榮也。」

    但是他確實是已經對於這個戰況的控制情況已經無法掌握。

    這個事情在他的心中根本就不是他的錯。

    因為要不是他的兄長田儋在與項羽之間的戰爭當中幾乎喪失了齊國的主力部隊,而在這數年的時間內,他們的齊國經歷過兵災以及天災的肆虐,恐怕他也不需要用這種根本無法有效控制的部隊來作戰。

    在他與田橫擊殺了田假等人之後,也不是沒有想過致力於恢復國力,甚至還不惜言辭卑屈的向項羽俯首稱臣。

    這更多的也就是因為他們看得很清楚,那就是張嘉師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

    很可惜,張嘉師並不會給他們更多的時間來重整齊國的國力以及軍備。尤其是在這種春耕時節的出兵,對於他們這種徵募農兵作戰為主的國家而言,更多是一個措手不及的打擊。

    他們確實是大意了,因為像是這種做法,已經不是張嘉師第一次這樣做。無論是去年的閩中郡作戰,亦或是前幾年張嘉師的東征作戰,都能夠看到相應的端倪。

    而他們認為張嘉師不會在這個時候發起對他們的大規模攻勢,本身已經意味著戰況走向已經讓他們失去了對很多事情的控制。

    這對於他們而言,就是一種大意的結果。

    但是就算是這樣,他田榮也不會在這個地方輕易逃離,因為他很清楚,他也已經退無可退。

    而事實上,田榮知道項羽已經答應私底下親自率軍增援他跟田橫。

    但是他有一種不妙的感覺,那就是他無法看到項羽援軍到來的一刻。

    而田榮要是知道他自己的這次感覺是相當正確的話,恐怕也不會如此堅定自己死守在這個地方的想法。

    而他則是看著自己的兒子田廣,無奈的輕輕心中暗嘆:「也許,這是我們陳氏的政權最後一次存在吧。」

    他不知道這次能夠延續多長的時間,但是有一點他自己都很清楚,那就是在張嘉師麾下大軍的攻勢下,無論是他,田橫的東齊,亦或者是項羽的西楚,恐怕最後還只不過是淪為歷史塵埃……

    ……………………………………………………分割線……………………………………

    在公元前202年4月5日的這一次戰鬥,無論是張嘉師還是田榮,都沒有想過居然會無法分出勝負。

    不過這一點對於張嘉師而言,也不急著一時。因為他很清楚,只要田榮麾下大軍還在這個地方的話,那麼他總有機會能夠全殲掉田榮的這一支部隊。

    而在今天的戰鬥當中,最大的收穫並不是殺傷了將近兩萬人的西齊軍官兵,而是進一步控制住戰場的走勢。

    但是張嘉師沒有想到的事情是,在之後的一連數日,田榮居然在糧道被斷絕的情況下依然高掛免戰牌。

    這種情況對於張嘉師這一方的人而言,可以說相當的詭異,但是在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張嘉師跟孫頗以及李左車商討一番之後,認為田榮這是在拖延時間。

    田榮為什麼會在糧道斷絕的情況下依舊拖延時間?指望他們自己的糧草消耗支撐不住而退卻?這個想法當然是不可能的。無論是張嘉師,亦或者是王離等人都沒有人認為田榮會天真到這個地步。

    而田榮為什麼會出此下策?

    很簡單,那就是田榮認為他能夠有足夠的援軍才有這麼做。

    這個想法讓張嘉師不得不更加狐疑,那就是田橫現在應該是自顧不暇,而唯一有餘力支援西齊或者是東齊的國家,也就是楚國而已。

    到底項羽會不會冒險支援兩個齊國,這個情況張嘉師不知道。但是張嘉師反倒很清楚一點,那就是項羽要是認為唇亡齒寒的話,那麼會支援西齊以及東齊兩個國家並不奇怪。

    當然,張嘉師不認為項羽不知道他一旦讓大量部隊增援西齊以及東齊,那麼楚地的防禦力量,並不足以讓楚軍抵擋住來自南郡,衡山郡以及閩中郡三地秦軍對楚國地區的攻勢。

    項羽會不會不知道他也將楚國作為目標,張嘉師認為這一點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楚國對於這方面的情報應該是比較清晰的。

    這些消息基本都是準確無誤,被他命令陳平散發出去的消息。

    張嘉師認為在這種事情上也不需要藏著掖著,因為他真的想要佔楚國便宜,還不如趁著楚國投鼠忌器的情況下,集中兵力發起對兩個齊國的增援。

    畢竟項羽也不至於看不出在這種戰略包圍的情況下,他輕易調動部隊的風險。

    但是出於很多方面的考慮,張嘉師在思考了一段時間之後,對自己麾下的文武進行詢問:

    「若是項羽真的不顧後果增援齊國,那麼對方會從什麼方向進軍?」

    聽到了張嘉師的這句話之後,李左車沉思一番之後,抱拳說道:「王上,若是項羽真的是如此不顧後果的話,那麼對方很有可能會發起對即墨區域的攻勢。」

    在李左車說完這句話之後,李信等人紛紛點頭,因為對於張嘉師而言,有了齊長城的防禦,那麼楚軍就算是想直接增援西齊,恐怕也起不到突然的效果。

    畢竟再不濟,臧荼麾下大軍還是能夠做到烽火示警這一種事情的。

    而即墨地區卻不同,因為現在的即墨一帶,更像是一個飛地。

    在這種地區哪怕是示警,恐怕也無法做到相應的效果。

    還好張嘉師早就對子付以及聞樂兩人進行示警,只要這兩人不是太過於大意以及不將他的命令當做一回事的話,項羽就算是想突襲即墨地區,恐怕都很難做到這一點。

    ………………………………………………分割線…………………………………………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整個作戰地區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鬥。但是無論是張嘉師對田榮,杜聰對田橫,兩個戰場之間的小規模摩擦依舊不斷。

    而根據斥候的匯報,無論是田榮亦或是田橫,兩人麾下的齊軍部隊都出現了不少的逃兵。

    但是張嘉師在意的是即墨地區會不會真的如同他們猜測的那樣,會面臨楚軍的突襲。

    ……

    公元前202年4月14日,這一天,在即墨外圍的幾個小型城邑,紛紛發現了大規模的楚軍行進隊列。

    根據烽火的提示,進攻即墨地區的楚軍部隊起碼有六萬人。

    在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子付以及聞樂迅速做出了判斷,那就是將外圍城邑的守軍迅速後撤回即墨,然後進行死守。

    在這一段時間,子付以及聞樂動用了很多手段,將即墨的居民直接驅趕出即墨城,因為在很多方面而言,即墨相當大,而且城防工事也不算相當堅固,在這麼一個情況下,子付以及聞樂無法指望在有內奸的情況下能夠守住這一座大型城邑。

    畢竟他們麾下的兵力也就是兩萬人左右,僅僅是據守即墨城,也許還能夠做到兵員充足,但是要分心到其他事情的話,這些兵力也許不足夠了。

    ……

    項羽看著遠方的即墨城,以及被放棄的外圍城邑,他對這些秦軍的指揮官很感興趣,因為這些外圍城邑能夠果斷放棄,在某個意義上就是一種指揮官的決斷力。

    當然,項羽可不會在這個時候稱讚對方,因為他率軍來這個地方,自然就是要擊潰甚至是趁著對方的樓船士部隊沒有反應過來的情況下,圍殲這些戰局即墨地區的秦軍官兵。

    但是從眼下的情況而言,項羽很清楚一點,那就是既然是守軍已經有所準備的話,他們就算是想要強攻即墨,恐怕也沒有相應的效果。

    在思考了一段時間之後,項羽對身邊的項莊說道:「讓部隊選擇險要地方紮營,我們今晚休整,然後明天對即墨發起攻擊。」

    項莊對項羽的話很是聽從,畢竟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差不多如同親兄弟那般。

    但是項莊也有一個心思,那就是項羽根本不應該在這個時候答應齊國的求援。

    因為他更加清楚一點,那就是對方的使者說得固然有道理,但是他不會忘記范增在臨終前的警告:

    「若是秦狗發起猛攻,我們保存實力還能夠與秦狗周旋一番,若是我們分兵太多,只會被秦狗各個擊破,切記切記……」

    說實話,他對於田榮以及田橫兄弟並沒有什麼好感,而對方殺死了田假等人之後固然是對項羽卑屈稱臣,但是他自己都知道,田榮以及田橫兄弟對項羽可是缺乏忠誠之心。

    他對於秦軍的忌憚來源於鉅鹿之戰,因為在那種情況下,那個遼東的張嘉師居然能夠收攏王離麾下的北疆軍團殘部,然後將這場戰鬥發展成他們雙方之間損失慘重的平局局面,這也是項莊對張嘉師這個人深深忌憚的原因所在。

    而項莊很清楚,那就是不僅僅是他,除了少數自視甚高的世家大族的子弟能夠對張嘉師發出蔑視的言論之外,項羽,范增,龍且等人,對於張嘉師這個人同樣深深忌憚。

    畢竟對方能夠走到這個地步,可不是光憑運氣就能夠做到的。

    而且就算是對方依舊是憑藉運氣才走到這個地步,那才叫更加可怕。

    畢竟運氣這種東西還真的會讓很多人覺得非常的玄妙。

    而讓項莊感覺到無奈的是,在龍且等人兵敗戰死之後,項羽的西楚充斥著項仛以及項他這種無能而貪婪無德之輩。

    這種情況尤其在范增病死之後,更加是變本加厲。

    所以,項莊很清楚一點,那就是固然他有為項羽效死命的心思,但是很明顯,現在的楚國已經是到達了藥石無效的地步。

    他搖了搖頭,回頭看了一眼遠處的即墨城牆之後,心中哀嘆:「也許,我也會死在這個地方吧……龍且,鐘離昧,你們也許不久之後也會看到我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0:56
第396章 滅齊(8)

    楚軍並沒有在第二天發起對即墨的攻勢,因為在思考了一段時間之後,項羽認為部隊還需要更加充足的準備才能夠對即墨的攻擊更加有效。

    但是項羽沒有想到的是,項莊從附近找來的一些自稱是被驅趕出即墨城的齊人,說出來的情報相當有限,甚至是錯誤的。

    這一點對於項羽而言,無疑是一種嚴重的誤導。

    就是因為這一點,對於楚軍而言,無疑是非常致命的。因為他們從上到下都對秦軍在即墨城的防禦能力起到了一個錯誤的認知。

    事實上,子安遜以及聞樂兩個人在將即墨的齊人驅趕出城外之後,就正式著手進行對即墨地區的城防工事的修改以及加強。

    遼東兵造的重心雖然在這麼幾年逐漸向薊縣兵造以及咸陽兵造轉移,但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張嘉師大力發展了遼東兵器的冷兵器製作能力。

    尤其是在城防裝備方面,遼東兵造在這方面的產能平均而言是張嘉師麾下四大兵造(遼東,薊縣,太原,咸陽)當中最強的。

    這一點是項羽無法清晰瞭解到的一個重要情報。

    ……

    即墨地區的城防體系,遠遠不是田橫擔任齊王時期能夠比擬的。

    在這個城市的防禦體系,主要增加的是那種能夠能夠進行機動運作的輕型投擲馬車以及大量的油料彈。

    這種武器用來作為守城裝備的效果並不遜色於很多守城器械。

    當然,這種油料彈大部分都不是張嘉師那種類似於「希臘火」配方的原油彈,而是那種複合性的普通油榨作物所提取的燃油。

    (希臘火(希臘語:Υγp?Πup)是拜占庭帝國所發明的一種可以在水上燃燒的液態燃燒劑,為早期熱兵器,主要應用於海戰中,「希臘火」或「羅馬火」只是阿拉伯人對這種恐怖武器的稱呼,拜占庭人自己則稱之為「海洋之火」、「流動之火」、「液體火焰」、「人造之火」和「防備之火」等等。根據文獻記載,希臘火多次為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勝利作出頗大的貢獻,一些學者和歷史學家認為它是拜占庭帝國能持續千年之久的原因之一,希臘火的配方現已失傳,成份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而據當時受希臘火所傷的十字軍所記述:「每當敵人用希臘火攻擊我們,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那段引文足以說明希臘火的威力。

    一般認為,希臘火的發射裝置大概有油罐、手動氣泵、導管、管口引火機等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油罐安置在船的甲板之下,導管則由一個力大的士兵抱持著,可以根據情況調整高度和角度。手動氣泵的作用非常關鍵,因為它是噴射希臘火的動力源。在噴射之前,首先對希臘火進行加熱和增壓,這樣閥門打開之後,它便會洶湧而出,而噴射器管口的引火機關,則會隨時引燃經過的液體,這樣最終噴出的就是火焰了。

    運載希臘火的戰船也是專門設計的,體積小,運轉靈活,但防衛卻十分堅固,可能用厚重而且浸濕的獸皮包裹,特別是配備了精銳的弓箭手,阿拉伯人稱之為「火船」。當靠近敵船時,在弓箭手們的掩護下,一個士兵啟動氣泵,把希臘火抽到導管之中,另一個士兵則啟動管口的點火機關,力大的士兵手持導管,對準目標發射希臘火。在強大的氣壓下,加以順風的鼓動,火焰一般會一下子噴出50碼之遠。

    隨著製作技術的提高,拜占庭人還把希臘火裝入壓力大、隔溫性強的發射器中,在噴灑之前就點燃之,這樣噴出的就是熊熊的火焰,更適合近距離作戰和應急之用。另外,噴射管也可能不再需要人抱持,而是固定在船頭,但固定處有滑輪,所以它可以調整方向。值得強調的是,不管是哪種情況,噴射器的管子都要遠遠的伸出己方船隻,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自身受到回火的傷害,在火攻方面非常重要。

    實際上,希臘火的使用是多種多樣的,或先將其噴灑到海面上,然後用火箭點燃之;或裝入油罐之中,從城頭倒向攻城的敵人,然後再引燃之。從一些中世紀的繪圖中可見,上述希臘火的噴射裝置同樣可能運用於陸戰之中,特別是攻城戰。更甚的是,烈火還會起到一種強大的震撼力,從而起到瓦解敵人戰鬥力的作用。

    希臘火主要是用於海戰。在當時的傳說中,希臘火能在任何環境之下繼續燃燒,即使在水中也不例外。拜占庭的敵人形容它為「既濕,且稠,又黑」的火,因為當希臘火黏在被擊中的對象後就會不停燃燒,而該火焰是不能撲滅的;這形成了拜占庭軍在海戰上壓倒性的優勢,令當時的敵艦聞風喪膽,避之則吉。而它最後一次的使用是在君士坦丁堡的圍攻戰中,在此之後,希臘火的配方便隨著奧斯曼帝國的焚燬而失傳。)

    張嘉師也不是沒有想過將類似「希臘火」的武器研製出來,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在缺乏相應科技支持的情況下,張嘉師放棄了這種噴吐的方式,而是將油料本身的比例儘可能按照「希臘火」的對比來進行研發。

    這也是這種油料彈雖然無法比擬張嘉師在咸陽兵造所生產出來的原油油彈的效果,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這種使用油料作物所作為原材料生產出來的油彈,生產成本相對更低,而且產量更高。

    ……

    在城牆上,大量的改良型守城器械都被替換或者是用來加強原來的即墨城防體系的防禦效果。

    尤其是張嘉師命令研製出來的那種能夠進行快速裝填的多層排弩,更加是遍佈著即墨的城牆上。

    這種排弩經過相應的工藝改良,能夠自身攜帶三排,每一排約二十支的大型器械。

    在正常無誤的操作流程下,這種床弩能夠在二十秒時間內將三排六十支弩鏃都發射出去。

    而且在經過相應的工藝改良的情況下,這種弩鏃的裝填也很快捷,一個熟練的弩手能夠使用相應的器械,用六秒或者是多一點的時間,就能夠裝填十發弩鏃。

    這也是一種裝填方式的改進,當然,為了達到這種裝填速度,這種弩鏃本身的設計相當長而且重量也很大,根本無法滿足野外作戰的需要。

    當然,除了守城的情況之外,這種弩鏃假如用來進行伏擊作戰的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畢竟假如一個埋伏區域有三十架這種弩鏃,那麼在最開始的一段時間,這種弩鏃的發射頻率,對於在三百米有效射程的敵人而言,就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分割線……………………………………

    項羽沒有想到的一個事情,那就是自己會遭遇到大秦帝國最強的防禦體系的第一次實戰。

    畢竟,在張嘉師確定了對關中地區的統治之後,運氣也算是相當不錯,而且地理因素也有很大的一個優勢,在張嘉師佔據了河北地區之後,幾乎成為了不可踰越的天險的河水,成為了張嘉師最有利的一個地理優勢。

    張嘉師位於河北一帶的土地,並沒有再次遭受到兵災,更加不用說在更北面的地區。

    所以,張嘉師逐步換裝的城防器械,事實上並沒有發揮作用的餘地。

    而這一次即墨地區的城防器械,更多是從遼東地區的一些次要郡縣搬運過來的。

    真正安置性能更好的器械的城邑,它們所配備的器械並沒有拆卸。

    尤其是長城沿線,無論是蘇角亦或是渉間,他們都不希望因為自己的一時之間判斷錯誤,而導致日後突然遭遇到戰爭的情況下,會為自己當初的這個決定付出慘重代價。

    只不過,儘管是這樣,楚軍很快就見識到這些更多屬於商郡人員組成的地方秦軍部隊,他們的戰鬥力與隔壁遼寧郡體系還有很大差別,但是也不是一支在擁有堅固城防,以及完善的城防體系下就能夠讓楚軍肆意欺負的部隊。

    在公元前202年4月17日,為了這一場戰鬥經過相應準備的楚軍發起了對即墨地區的猛攻。

    但是,就連項羽自己都失算了一點,那就是子安遜以及聞樂兩人在楚軍發起進攻之前,就確定了隱藏防禦力量的這個手段。

    這也就是說他們並不需要讓自己麾下的官兵一開始就展現他們所擁有的全部力量。

    ……

    楚軍在這個時候,已經確定了對即墨城形成除了海面的全面包圍。

    當然,項羽不是沒有想過連海面都封鎖住,但是麼,在面對著大秦帝國最為精銳的水師,遼寧樓船士部隊的幾次小規模交鋒下,楚國相對比較孱弱的海面部隊,都是被對方吊打的命。

    所以,項羽想到了一點,那就是他們想要全殲佔據即墨的這一支秦軍,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不影響項羽對戰鬥勝利的信心。

    要是張嘉師知道了項羽的想法,就會沒好氣的對項羽吐糟一個想法:「有信心是好事兒,但是麼有信心跟有沒有這個基礎做到這個事情,是另外一回事。

    只不過,項羽跟張嘉師都不可能因為這個情況而坐下來交流,而項羽很快也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即墨的守軍不好惹。

    或者是說即墨的城防體系讓他見識到什麼叫做烏龜殼的真諦。

    ……

    「衝鋒!!!」

    伴隨著幾個方向指揮前線部隊的楚軍軍官的命令,一個個人數在五千人以上,甚至是萬人左右的陣型發起對即墨的衝鋒。

    而在步兵部隊以及大量攻城車的前進的同時,天空中也有大量由楚軍強弩手發射出來的箭鏃以及拋擲的石塊,不斷向即墨城飛去。

    然而,對於城牆高度相當高,而且守軍強弩射程更遠的情況下,雙方之間的一**對射,讓楚軍的傷亡更加慘重。

    很多時候,被反擊的楚軍強弩手還沒有來得及發射出更多的箭鏃,就被從天空中落下的箭鏃射傷甚至是命中要害。

    面對這種情況,在相對比較安全的地方的項羽表示相當無奈。畢竟他也知道,現在的秦軍已經不是當初的那一支被他從鉅鹿吊打的大秦帝國中央軍團。

    而章邯早已經死於張嘉師的攻勢當中,更加說明了成王敗寇這一點。

    但是麼,想要他這麼輕易的人數,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

    「啊!!!」

    雙方區域的慘叫聲此起彼伏,但是假如雙方都有軍事觀察團這一回事,就會得到一個對比,那就是楚軍的傷亡情況更加慘重。

    但是這並無法阻擋楚軍的攻勢,而是讓楚軍繼續發起對即墨的攻擊。

    在一輛輛攻城車上,楚軍的弓弩手拚死向即墨城牆的守軍進行壓制,但是在這種距離上,這些攻城車上的楚軍弓弩手無法看到更多的情況,尤其是在城牆下方比較近的距離,一些打包投石機的操作秦軍,進行油彈的裝填。

    這些打包投石機的射程很遠,但是一些射進城內的箭鏃還是讓一些操作的秦軍官兵付出傷亡代價,延緩了這些投石機的作戰效率。

    但是,伴隨著一個個集束油彈的準備妥當,這些打包投石機在油彈的引信被點燃之後,迅速被發射出去。

    這種集束油彈,主要是臨時將五個油彈用一些浸泡過油料的繩索捆綁起來。

    這種油彈的可靠性不怎麼樣,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這些油彈的打擊面更加廣泛一些,而且在很多時候,這些油彈能夠製造出更加大的燃燒範圍。

    要是這種油彈的可靠性,比如說在空中因為繩索被燒斷的情況下保證其他油彈能夠有效被點燃,那麼這些油彈的作戰效率將會更加高。

    而在天空中散落在楚軍陣型或者是進攻道路上的油彈,在天空中就會成為一個逐漸燃燒起來的火球。

    這些火球在碰撞在地面,很容易爆炸,然後飛濺的黏性油料沾上了楚軍官兵,就很容易將這些楚軍官兵燒傷甚至是直接燒死對方。

    而更加倒霉的並不是被油彈直接燒中的楚軍官兵,而是少數幾輛工程師被幾個油彈砸中,迅速燃起大火。

    很多楚軍官兵在被這些有毒的煙霧窒息之前,只能夠強行從十幾米高的攻城車上跳下來,有些不走運的楚軍官兵,可不是摔傷這麼簡單,而是有可能直接連自己的命都摔沒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0:57
第397章 張良見項伯

    這個時候的西楚軍與商郡秦軍郡兵部隊,雙方之間在實戰方面的經驗相差很遠。

    並不是說子安遜以及聞樂兩人的商郡郡兵戰鬥力不行,而是在很多方面而言,商郡的情況在張嘉師離開了遼東郡之後也沒有出現反覆,這些商郡郡兵也就缺乏相當程度的實戰經驗。

    而且出於一些方面的考慮,張嘉師並沒有考慮到讓商郡郡兵部隊介入到大秦帝國的前期作戰當中。畢竟在一些情況而言,這些箕子朝鮮的遺民過多的介入到這種作戰當中,事實上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張嘉師以及陳平等人也擔心一個問題,那就是戰況會不會變得失控,畢竟對於這些箕子朝鮮的遺民,張嘉師以及陳平等人還是無法過於放心對方。

    在這個基礎上,這些商郡郡兵缺乏實戰經驗也是一個在所難免的事情。

    ……

    而與之相對的是,現在的西楚部隊,雖然在實戰經驗當中,比起這些商郡郡兵部隊要豐富不少,但是因為很多方面的因素而言,這些西楚軍隊的戰鬥力事實上並不算太高。

    與原來張嘉師所在的那個世界情況而言,西楚在青玉靈書當中有著相應的描述:

    公元前207年,項羽在鉅鹿消滅秦軍主力之後,聞劉邦已破咸陽,遂亦迅即率兵入函谷關,與劉軍相對峙,「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沛公兵十萬,在?上」(《史記?項羽本紀》)。在鴻門宴上,項羽謀殺劉邦而未遂,後乃「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本紀》)。在當時群雄並立之局勢下,項羽以為自己已得天下,遂於公元前206年四月實行裂土分封,尊楚懷王為楚義帝(後又遣人襲殺之),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國號西楚。此外又另分封了十八個王,劉邦被封為漢王,並把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個秦朝降將封於關中,以阻劉邦東出。項羽把虜掠來的財寶美女帶歸彭城,並下令諸侯解散軍隊,各到封地。

    項羽分封諸侯,並不能使天下人心服,就連被封的人也不滿意。劉邦對關中之地分封給秦的三個降將、而自己被徙封於漢中,感到極端不滿。齊國的田榮、趙國的陳余及起義將領彭越等人,因未得封王十分惱火。當分封之事剛告一段落,田榮即於前206年五月反於齊地,逐田都,殺田市,自立為齊王。接著彭越、陳余等也相繼起來反對項羽,一時間諸侯混戰遂起。相反,劉邦接受蕭何、張良等人的獻策,發展農業,安撫百姓,訓練兵士,力量日漸強大。劉邦乘項羽征討田榮等人之機,北定關中,消滅「三秦」勢力,旋於公元前205年正月打著為義帝發喪之名義揮師東進。

    在楚漢戰爭之初,項羽佔了優勢。劉邦雖曾利用項羽攻齊之機,襲擊楚都彭城,但很快就被項羽所大敗,退守滎陽(今河南滎陽北)。後來劉邦鞏固了關中之基地,又極力籠絡諸方力量,遂在屢敗之後轉劣為優,使雙方形成長期的拉鋸局面。公元前203年,『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滎陽東南之運河)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已約,乃引兵解而東歸』(《史記項羽本紀》),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期會而攻擊楚軍。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今安徽靈璧),四面楚歌。項羽力戰而脫,遂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因見大勢已去,項羽以自己「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隨即乃自刎而死。西楚宣告滅亡。

    以上的內容描述的是張嘉師原來的那個世界,西楚這個國家的情況。

    而在這個世界的情況發展下,因為張嘉師的憑空出現以及對時局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項羽麾下原本相當精銳的西楚軍主力在函谷關之戰以及隨後的「中原大疫」當中基本上全軍覆沒,西楚的誕生反而是項羽為了維持自己的威望而不得已為之的事情。

    在榮陽一帶會盟諸侯之後,項羽雖然依舊沿著歷史軌跡成為了西楚霸王,但是與歷史的軌跡幾乎相同的事情是,項羽這個西楚霸王事實上做得也很不安穩。

    首先是因為在彭城一戰當中,項羽逼死了熊心,讓楚國內部的反對形成了一股實際性的力量,甚至是引發了一連串對楚國的叛亂。

    這些叛亂讓項羽不得不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來進行的叛亂的平息。

    儘管在花費了很多功夫之後,項羽算是在自身努力以及劉邦當人的幫助下,平定了楚地的叛亂,但是對於楚國而言,它已經失去了最佳的崛起時機,因為在這個時候,張嘉師已經逐漸的控制住漢中以及鞏固了很多新佔領區域的統治權利。

    但是項羽並沒有就這樣安穩下來,而是在張嘉師發起第一次東征的時候,居然沒有出兵增援魏豹等諸侯,而是坐視韓廣等諸侯相繼被張嘉師消滅或者是收復。

    要是項羽出兵增援哪怕是魏豹,或者是與齊軍合擊三川郡,張嘉師的攻勢斷然不會這麼順利,但是不知道項羽到底是有什麼打算,在這一次東征當中,楚軍居然是天下最安穩的軍隊。

    固然,有可能是項羽自己都認識到休養生息的重要性,但是范增在齊國,魏豹等勢力紛紛敗退甚至是兵敗身死,張嘉師鞏固了對三川郡的防務安排之後,據說曾經對項羽咆哮出一句話:

    「豎子不足與謀!秦狗再次佔領三川郡,我們已經失去天時,接下去哪怕是我們能夠恢復再多的國力又能如何?」

    也許就是因為範增這一句咆哮,才真正的讓項羽疏遠他。

    不過不管這句話的真偽如何,張嘉師都很清楚一點,那就是范增的想法固然是不錯,但是他忽視了一點,那就是項羽就算是想要率軍介入三川郡的局勢,恐怕都得掂量一下他有沒有這個資本。

    尤其是經歷過楚地內亂,元氣根本沒有恢復的楚國,憑藉什麼加入到這一次大戰當中?

    所以,與其說項羽是非常淡定的面對這個轉折點,還不如說是項羽根本對於這個情況的發生根本無能為力。

    再之後,就是張嘉師發起第二次東征同時,項羽率軍跟田儋三兄弟打個你死我活的事情。

    這一次,西楚軍可以說在項羽的指揮下,確實是再次一展雄風,但是麼,跟齊軍之間的戰鬥最後還得落得個不勝不敗的結果之餘,還導致了就算是劉邦都被張嘉師誅殺在烏江,天下間的諸侯也就是只剩下他跟田榮以及田橫等人,而大秦帝國在這個時候徹底掌握了相對優勢,這讓范增直接急病而死。

    范增去世了,項羽倒是給了范增一個很盛大的葬禮,但是就算是項莊都知道,項羽心中所想到底是什麼。

    范增的去世可以說是西楚的最大損失,但是沒有人敢對項羽說出這麼一句話。

    這也就成為了在張嘉師進行閩中郡攻略的時候,楚軍根本無動於衷的原因所在。

    而項莊等人都知道一點,那就是就算是現在打下即墨,又能夠改變什麼呢?

    ………………………………………………分割線…………………………………………

    在楚國首都彭城,項伯成為了項羽留守在楚國的最高級別人員。

    作為楚國令尹的項伯,事實上也對項羽在這麼幾年的情況有點不滿。但是對於自己的親侄子,因為自己的兒子項睢的品格以及能力不行,項伯更多是對這個侄子視如己出。

    所以在很多方面,項伯更多是對項羽的事情視而不見。

    他沒有想到的是,在公元前202年4月15日這一天早上,楚軍正發起對即墨的攻勢的同時,一個不速之客出現在他的面前。

    「子房!你瘋了,你居然敢來彭城?!」

    看到了眼前的這個人,項伯說是不驚訝那是騙人的。但是從他隨後的行動,那就是直接屏退自己麾下之人的情況,他並沒有打算對這個叫做子房的人做些什麼事情。

    而普天之下能夠得到項伯尊稱為子房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張良張子房。

    而張良在項伯將房門親自關起來之後,不禁微微一笑:「纏兄別來無恙?」

    「子房,別說廢話,你投奔秦狗的事情天下皆知,雖然本令尹不知道你是怎麼來到我面前的,但是你這次到來恐怕不是那麼簡單的吧。」

    項伯的話讓張良不禁點頭:「真不愧是吾之好友,能夠這麼輕鬆就能夠看出我的來意。」

    「恐怕未必,連秦狗大索天下都不得的張子房居然會投奔秦狗,你這次到來到底是打算做些什麼,我項纏還真的無法清楚呢!」

    項伯的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他心中也知道,張良既然是來找他,就不是打算害他。

    聽到了項伯的話,張良微微一笑,說出一句讓項伯神色大變的話:「纏兄,子房這次到來,主要是給項氏一條活路。不知道纏兄以為子房這個想法如何?」

    在看著張良好一會之後,項伯才將自己的表情平復下來,他深吸了一口氣說道:「這是那個張嘉師的意見?」

    「是。鄙人主上不希望項氏成為歷史的名詞,故而有了網開一面的打算。」

    張良的這句話,對於項伯而言,不得不頹然嘆息:「我們項氏已經淪落到這個地步了麼?」

    「這一點可不是纏兄你的錯,而是項籍之罪過。纏兄,項籍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尤其是一開始在彭城逼迫楚懷王熊心自殺,這一點就已經決定了今日之錯。」

    張良的話,讓項伯不禁微微握住拳頭。

    他知道張良說的沒錯,那就是在熊心的死,項羽確實是做錯了,而且還是錯得很離譜。

    不得不說,若是熊心不是被項羽逼死,恐怕現在的西楚根本就不會淪落到這個地步。

    本來,因為張嘉師的出現,歷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本該被項羽在創下破釜沉舟的事蹟之前殺死的宋義,成為了項梁麾下副將,與項梁一起在定陶兵敗身亡。

    這麼一來,本來就可能避免熊心與項羽之間的對立基礎。

    但是不知道是命運的使然,亦或者是因為歷史的軌跡有些時候的愚弄,項羽最後還是逼迫熊心自殺。

    這也成為了項羽大失楚國貴族民心的重要原因。

    雖然項羽與屈,景,昭三大世家都有聯姻,其嫡妻景氏更加是景家的嫡女。

    但是,楚國的世家大族多如牛毛,光是拉攏了屈,景,昭三個大世家明顯還無法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而事實上,若是這方面的問題這麼好解決,楚國就不會發生吳起不得不伏屍王身的事情。

    可以說這方面的癥結,早已經成為了楚國滅亡的重要原因。

    而張良在這個時候對項伯說出一句話,讓項伯的心思不得不直接動搖:「鄙人主上表示,若是項伯能夠在合適的時候獻出彭城,王上能夠保證包括纏兄,你的家人在內的大部分項氏族人的安全,並且能夠在一個也許有點偏遠的地方,讓你們安居下來。」

    項伯很清楚,這個條件對於現在的項氏就是一個非常優厚的條件。

    畢竟項氏一族有大仇於大秦,若是張嘉師被人發現他做出這種事情,恐怕都有不小的麻煩。

    可以說張嘉師敢這麼做,並不是沒有進行過詳細思考的打算。

    但是項伯隨後想到了幾個人,那就是項羽,項莊兩個在項氏宗族當中,年青一代的翹楚。

    他抱著一些僥倖心思,看著張良:「不知道籍兒跟項莊等人……」

    「項籍必須死,這是王上的底線!」說出這句話的張良,語氣很是堅決。

    但是項伯並不認為張良這句話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畢竟項羽要是能夠活下來,那才叫怪事……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0:57
第398章 項氏結局

    張良與項伯之間的交談,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而且出於一些方面的考慮,項伯並沒有讓張良利用自己的方式離開彭城,而是親自送張良離開彭城。

    在目送著項伯一行人返回彭城之後,張良的心思有點活躍:

    「項纏此人正如王上所言那般,並不是一個頑固不改的愚魯之輩。但是他怎麼知道我跟項纏之間的關係是相當不錯呢?」

    當初在去見杜聰之前,張良就接到了張嘉師的另外一個命令,那就是若是情況許可的話,他要去彭城見項伯一次。

    並且就在那個時候,張良就知道了張嘉師讓他去見項纏的主要原因,那就是讓項纏在合適的時候獻出彭城這個西楚的國都。

    他不知道張嘉師為何這麼有把握,那就是他一定能夠說服項伯。但是從現在這個結果來看,張嘉師的想法也不是一個錯誤。

    尤其是項伯在深思良久之後,最後還是艱難的允許了雙方之間的這一場交易。

    在張良的心中,還想著一個事情,那就是他不希望自己的好友最後會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畢竟秦人對於項氏一族的仇恨,可是相當厚重,尤其是在棘原的那些被坑殺秦軍官兵的家眷,是不會這麼輕鬆放棄項氏一族的。

    張嘉師的承諾無法保證項氏一族由始至終的安全,但是有一點,張良很清楚,那就是假如張嘉師跟項氏一族有聯姻的話,恐怕就算是那些被坑殺的秦軍官兵的家眷想要動手,都不得不顧慮再三。

    所以,張良對於項伯的一個補充,那就是要是有可能的話,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嫁給張嘉師當妾室。

    這種想法,張良不認為有什麼問題。而項伯的女兒年紀固然是大了一點,但是張嘉師身邊也不缺乏相當成熟的女子。

    淳于秋,嬴玥沁等女子的存在,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他輕輕的露出一絲曖昧的微笑:「聽說項伯的那個女兒也算是國色天香之姿,王上的眼光應該不會太高了點吧。」

    ……

    根據後世史學家整理出來的一些典籍,在這方面得出了當時項伯與張良之間交談的大概內容:

    一:若是在秦軍兵臨彭城,而項羽正率軍遠離彭城,項伯會在合適的時機獻出彭城,並且讓願意聽從他命令的項氏一族投降。

    二:項氏一族除了項羽之外的人,只要不是繼續冥頑不靈,拚死抵抗秦軍的攻勢,大秦都將會儘可能的保留對方的性命。這些人選也不限於一些次要地位的項氏一族子弟,還包括如同項伯,項莊等項氏一族有實權的翹楚。

    三:若是西楚被滅,項氏一族將會被張嘉師遷移到一個應該更加安全的地方進行生活以及繼續繁衍。在這個地方,項氏一族應該不需要太過擔心大秦帝國會對他們進行秋後算賬。

    四:張嘉師保證,若是項氏一族願意安分守己,那麼大秦帝國並不會對項氏一族進行秋收算賬。

    ……

    以上的幾條建議,在張嘉師在世的時候,確實是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而大秦帝國跟這些項氏一族的遺民之間,也沒有爆發過大型的衝突。

    而張嘉師在公元前201年8月22日,在率軍返回咸陽之前的幾天,先後調動大批的船隻將一些願意跟隨項氏一族的楚人以及願意遷移到現在被命名為東島,也就是後世張嘉師所在世界的台灣島進行遷移。

    (這個時候的台灣島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稱呼,而用夷洲來稱呼台灣,也不算太合適。

    夷洲又稱島夷,現存史料中的相關記載主要有:《三國志》與《臨海水土志》。

    在《三國志?吳書?孫權傳》中,有以下這樣的一段敘述:

    (黃龍)二年春正月,魏作合肥新城。詔立都講祭酒,以教學諸子。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數千人還。

    《臨海水土志》

    沈瑩(三國時代吳國丹陽太守)在其所著的《臨海水土志》(約完成於268年至280年之間),對於「夷州」,又提供了以下的線索:

    夷州在臨海郡東南,去郡二千里。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眾山夷所居。山頂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號為王,分劃土地,人民各自別異,人皆髡頭,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種荊為蕃鄣。土地饒沃,既生五穀,又多魚肉。舅姑子父,男女臥息共一大床。交會之時,各不相避。能作細布,亦作斑文。布刻畫,其內有文章,好以為飾也。)

    在張嘉師病逝之前,大秦帝國對於這些被遷居與東島的楚人以及當地的一些土著民,實施了相對溫和的政策。

    但是伴隨著張嘉師的病死,以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了當其時項伯曾孫項高為首的十多個項氏一族成員,參與到十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49年的第一次土地收歸國有的戰亂風波當中。

    在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從其父親嬴珣手中接過了大秦帝國統治權限的贏啟,在思考再三之後,請出了自己的叔父張琬,也就是張嘉師跟項伯女兒的兒子,來處理這個事情。

    但是,就算是贏啟都沒有想到過的是,張琬居然會在夷洲被項高所殺。

    在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贏啟很是後悔自己當時的一時衝動,而讓自己的叔父殞命。

    在將這個事情告知了在禪讓了帝位,隱居在張家老宅,也就是張嘉師在雙玥邑的家中,不再過問大秦帝國政事的嬴珣之後,贏啟得到的是嬴珣的一通責罵。要不是張瑛以及張璈兩個同樣也隱居在這個家中的兄弟幫襯自己的皇帝侄子一把,嬴珣可不會這麼輕易的放過自己的混賬兒子。

    畢竟嬴珣很清楚一點,那就是自己的那個弟弟張琬,一般也不會介入到這種事情當中,本來也就是跟隨張瑛一起成為帝國太學導師的張琬,對於這種事情根本沒有太大興趣。

    若不是贏啟這個傢伙的邀請,而張琬礙於臉面,否則都不會參與到這個事情當中。

    這也就是換一句話說,張琬本身就不擅長處理這種事情,而且項高等人根本也沒有打算將張琬當成是自己的長輩來看。

    在發了一段時間脾氣之後,嬴珣還是再次見了自己的兒子,並且說出一句話:「有些事情,哪怕是你的大父,都不會容忍。」

    這一句話,讓贏啟不禁在額角滲出一絲絲細汗,因為贏啟很清楚,這句話表示了嬴珣的一個態度:既然項氏違背了你爺爺跟他們之間在當初簽署的協定,那麼就不要怪我們大秦帝國心狠手辣。

    ……

    公元前135年,大秦帝國皇家海軍艦隊調動了本土艦隊的三百餘艘各式戰艦戰船以及超過六百艘運輸艦船,發起了對事實上已經被項氏一族控制的東島攻堅戰役。

    在當其時已經逐漸列裝了後裝輕型榴彈炮的狂轟濫炸,項氏一族在幾個區域的水戰以及登陸點防禦戰慘敗,人員傷亡非常慘重。

    殘存的還有一部分戰鬥力的項氏一族成員,根本無法對大秦帝國的龐大征伐部隊進行有效的妨礙,就不得不潰退到台灣島主要的山林區域——玉山當中,繼續負隅頑抗。

    (玉山,位於中國台灣省中部,北起三貂角,南接屏東平原(台灣南部的屏東縣周圍),綿延約300公里。玉山主峰位於北迴歸線以北2。3公里,海拔3952米,是中國東部最高峰。

    主峰鄰近地區崇山峻嶺,溪谷深邃,天然植被隨海拔之變化而異,由亞熱帶、溫帶以至寒帶,林相次第變化,野生動物孳生,並具有清朝所建歷史遺蹟─八通關古道;因此,全區蘊藏許多珍貴之生態資源及人文史蹟。玉山仍有大規模原始森林分佈,是台灣材用、藥用和化工用植物的重要原料地。

    玉山是台灣布農族與鄒族共同的聖山,布農族語稱其為pattonkan(音譯漢字八通關)。另外,居住於玉山下的另外一支原住民民族鄒族,則稱呼玉山為pangunorakaso,皆是指「石英山」的意思,蓋因冬季時山頭積雪反光,狀似石英玻璃般閃爍之故。而在清康熙年間編篆的《台灣府志》中,有記述:「玉山,在鳳山縣。山甚高,皆云霧罩於其上,時或天氣光霽,遙望皆白石,因名為玉山。」,可見玉山作為漢名,已開始流通。

    對於西方而言,玉山最早在文獻上的記載,則是發生於1857年,一艘美國商船亞歷山大號(ussalexander)由安平離港時,船長摩裡遜(w。morrison)見到高聳的玉山之後將其記載在航海日誌中,因此有摩裡遜山(mt。morrison)這稱呼,並廣為通行於西方諸國。

    玉山主峰山貌高峻,四面皆是陡壁危崖,南北兩側是千仞峭壁,西側絕壑深溝,東側則是碎石陡坡。玉山無論山容或山勢皆在台灣為最具規模,除了是台灣五嶽之首、百岳之王外,更重要的是玉山群峰地區蘊含著珍貴的生命寶藏。這裡有亞熱帶、暖溫帶、冷溫帶及高山寒原帶的不同氣候型態,衍生出多樣化的動物群種及植物林相,生態資源相當豐富。)

    也就是因為玉山的情況相當複雜,大秦帝國對項氏一族的征伐終贏啟一朝,都無法平定。

    而在贏啟之子,大秦帝國的秦宣帝贏進登基之後,改變了對項氏一族的強攻方式,而是利用逐步蠶食,修築堡壘的方式對項氏一族在玉山地區的作戰計畫,有效將項氏一族的生存環境逐步壓制。

    在公元前118年4月4日這一天,除了極少部分延續於張琬一脈,改姓為項的項氏族人之外,位於台灣地區的楚國項氏一族,最後的十多個殘存男子,死於超過一千人的秦軍官兵的圍攻下。

    這也就是換句話說,除了項伯一脈的項氏族人之外,楚國項氏一族幾乎全滅。

    但是,在公元前99年的大秦帝國土地改革第三個週期即將到來之前引發的小型叛亂當中,一些人打著項氏的旗號收攏人心,聚眾謀反。

    只不過,贏進對於這些叛逆絲毫不會心慈手軟,而是採取鐵血的方式進行鎮壓。

    超過三萬人的叛亂人員在這一年當中的混戰,先後成為了被梟首示眾的材料。

    而因為贏進的這種過激手段,徹底終結了因為土改而引發的各種規模的叛亂。

    而當中的那些打著項氏旗號叛亂的人員,則是被證實了根本跟楚國項氏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贏進也因為在這方面對大秦帝國的統治維繫方式,有效的改變了一些依舊是心思蠢蠢欲動的逆黨,在這個情況下,在贏進死後約一百餘年,嬴秀登基之後,決定一改大秦帝國列代君主的謚號,將原本被成為秦烈帝的贏進,更改為秦宣帝。

    而在嬴秀在位期間,被更改謚號的大秦帝國列代君主,分別是:

    秦昭武帝嬴政,秦懷帝嬴胡亥,秦定武帝張嘉師,秦文帝嬴珣,秦景帝贏啟,秦宣帝贏進,秦明帝贏湯,秦康帝贏直,秦惠帝贏諸。

    在接下來的皇帝,就是嬴秀自己,所以,被改動謚號的皇帝,也就沒有其他了。

    而據說有一點,那就是嬴秀曾經打算對張嘉師的父親追加謚號,但是在瞭解到張家族譜確實是只不過是從張嘉師開始編寫之後,嬴秀最後也就是將蒙武這個張嘉師的義父,追加謚號為烈侯。

    這也就是項氏一族與張嘉師後代之間的最後交織在一起的恩怨情仇。

    ………………………………………………分割線…………………………………………

    在張良離開了彭城之後,位於即墨地區的攻防戰進入到白熱化的地步……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0:57
第399章 滅齊(9)

    楚軍對即墨的攻勢,雖然因為包括項莊在內的楚軍將領都沒有真正的作戰意思,所以,在雙方之間的前期對抗當中,無論是攻擊即墨的楚軍,還是守城的秦軍部隊,傷亡都不算太嚴重。

    但是,作為統帥的項羽很快就看到了這個情況,他不禁氣急敗壞的對自己的親兵咆哮道:「告訴項莊他們,若是他們還是繼續如此行事,小心孤對他們軍法處置!!!」

    而項羽的這個命令,也就是即墨防禦戰進入白熱化的重要契機。

    而項羽沒有想到的是,項莊等人迫於很多方面的壓力,不得不按照項羽的命令行事,加強對即墨城的攻勢。而如此一來,楚軍面對的,不僅僅是同樣在很多意義上也在「磨洋工」的即墨守軍,也開始在守城作戰方面認真起來,更多的,是他們這些楚軍官兵的整體素質的問題也開始爆發出來。

    ……

    固然,在這次增援東齊國的作戰當中,項羽調動的同樣是他麾下的精銳部隊。但是這些精銳部隊的新兵率也很高。

    在去年的齊地大戰當中,項羽雖然是在很多方面佔得便宜,但是對於楚軍而言,齊軍的拚死抵擋讓他們同樣也付出了相當慘烈的代價。

    尤其是在函谷關一役之後還倖存下來的精銳老兵,更加是在齊地的一年多的戰爭當中,折損非常嚴重。

    這一個情況,導致了楚軍的整體戰鬥力下降相當嚴重。

    尤其是很多有經驗的基層軍官的重大損失,讓楚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恢復元氣。

    這一段時間,就算是項莊都很清楚,起碼眼下的楚軍,還包括在這一段時間的範疇當中。

    楚軍發起了即墨的猛攻,很快就引起了守衛即墨的商郡郡兵部隊對於楚軍的猛烈反擊。

    尤其是天空中落下,目標主要是一隊隊抬著雲梯或者是利用弓弩掩護前線部隊登城作戰的楚軍弓弩手,從城牆上發射出來的密密麻麻床弩弩鏃,對於距離在這些排弩弩鏃射程之內的楚軍官兵,更加是如同割草一般。

    很多楚軍官兵的盾牌根本無法抵擋這些排弩發射出來的弩鏃,而這些楚軍官兵往往還沒有看清楚什麼一個情況,就被天空中落下的,如同雨點一般的大量箭鏃,釘在地上。

    出自遼東兵造生產出來的新型排弩,在很多方面而言,這些排弩的成本相當高,而且對於後勤消耗而言,更加是一個張嘉師不得不正視的情況。

    但是在這種打擊力度下,往往在即墨城牆上發射出去的排弩弩鏃,還沒有讓進攻的楚軍官兵反應過來,就有十幾個或者是更多的楚軍,倒在了幾秒之後落下的第二批箭鏃下。

    而有些有經驗的楚軍老兵,很快就指揮其他人集結出一個龜甲陣型,用來抵禦城頭上射出來的箭鏃。

    但是,對於秦軍的破甲箭鏃,這些楚軍身上的甲冑無法有效防禦盾牌被射穿之後的箭鏃穿透能力。

    一旦前面的楚軍官兵付出了大量傷亡,後面的沒有盾牌的楚軍輕步兵往往會成為後面幾波箭鏃的屠殺對象。

    在這麼一個情況影響下,很多時候,這些楚軍官兵還沒有靠近即墨的城牆,就被射傷射殺在進攻的道路上。

    ……

    項莊看到了自己麾下官兵的慘重傷亡之後,心中很是悲苦,因為他很清楚,這些秦軍守軍早就有所準備。而且從前線反饋過來的情況來看,那就是他們面對的這一支秦軍,使用的器械要遠遠比他們先進得多。

    面對這麼一種情況,項莊很想將戰場的實際情況向項羽匯報。但是他很快就知道了這種做法根本不現實。

    因為項羽若是能夠這麼輕易的改變主意,他就不是項羽了。而且,范增也不會落得那個下場。

    項莊雖然不怕項羽的責罵甚至是處罰,但是對於項莊而言,項羽哪怕是真的做錯了,他也無法對項羽說出他希望能夠說出來的事情。

    或者是說,現在在楚國能夠對項羽這麼說的人,早已經不多了。

    項梁,范增,龍且……

    這三個人的話,項羽有可能會聽從,但是項莊知道,那就是他可沒有讓三個早已經死去的人起死回生的能力。

    所以項莊在沉默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只能夠繼續調動部隊發起對即墨的猛攻。

    ……………………………………………………分割線……………………………………

    在即墨的西面城牆上,子安遜對自己麾下的親衛咆哮道:「你們都去將傷員抬下城牆治療!!!」

    子安遜的親衛,大部分都是箕子朝鮮的人或者是主要來自子家這個箕子朝鮮的一個世家當中的年輕人。

    在這種情況下,子安遜的命令得到了很好的執行。大量子安遜的親衛奉命將城牆上受傷的傷員。

    與大秦帝國其他的秦軍部隊組成的人員不同,子安遜以及聞樂兩支部隊在這麼幾年的時間,主要還是徵調商郡的人員來進行編制。

    所以,守衛即墨城的秦軍官兵,主要都是商郡的箕子朝鮮遺民。

    (箕子朝鮮(約公元前1122~公元前194),是在周武王滅商後,商朝遺臣箕子率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聯合土著居民建立的「箕氏侯國」,被認為定都在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帶。這個國家在西漢時被燕國人衛滿所滅。公元前3世紀末,朝鮮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在中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中記載,商代最後一個國王紂的叔父箕子在周武王伐紂後,帶著商代的禮儀和制度到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那裡的人民推舉為國君,並得到周朝的承認,史稱「箕子朝鮮」。

    箕子所統治古朝鮮在中國商周古史、中國東北史和朝鮮史上佔據重要位置。箕子以一個哲學家、政治家、殷商思想文化的代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代表出現在歷史、思想文化史上。其衛滿推翻了箕子朝鮮的哀王,並取得箕子朝鮮的首都王儉城,新政權被稱為衛氏朝鮮,「三韓國」歷史學家尹乃鉉在其所著的《韓國古代史新論》中承認箕子朝鮮的存在,並認為箕子來源於中國中原。)

    在這個情況下,子安遜自然不會太過於苛待自己麾下的官兵,畢竟他們也是同一個種族的人,而聞樂那邊的情況也差不多。

    在對即墨的防禦安排當中,子安遜以及聞樂兩人各自負責對東面以及西面的防禦,而面對北面區域防禦的是一個叫做鄭豪的秦軍都尉。

    而這個鄭豪,是商郡郡守渉間麾下的一個都尉,但是出於很多方面的考慮,在調動鄭豪跟子安遜以及聞樂兩人協同作戰的同時,並沒有抽調上郡當中人數並不足一萬人的大秦內地徵募兵力,而是由子安遜以及聞樂兩人麾下部隊各抽調三千人由鄭豪指揮。

    至於即墨南面的防務安排,則是主要交給海面上巡弋的遼東樓船士部隊。

    在這麼一個情況下,無論是子安遜亦或是聞樂,雖然心中並沒有什麼不滿,但是他們反而更加擔心一點,那就是鄭豪有沒有能力能夠指揮好這些箕子朝鮮遺民所組成的部隊。

    他們對於這種部隊的調動安排,心中完全不滿是不可能的,但是出於很多方面的考慮,對於渉間的命令,他們更多只能夠默許這個情況的發生。

    而對於鄭豪而言,他正面對的是楚軍另外一員新提拔的大將,項尚麾下約一萬五千人的攻勢。

    他也很清楚,要是真的出現了什麼問題的話,他也別想回商郡見渉間了,因為他所指揮的這些箕子朝鮮族裔的郡兵,說不定會直接撕碎他。

    但是也不知道鄭豪是運氣好還是運氣相當差,在堅守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他麾下的官兵明顯出現了一些很要命的破綻,而出於很多原因的影響,鄭豪確實是如同子安遜以及聞樂兩人所擔憂的那樣,對於這些箕子朝鮮族裔的官兵指揮,出現了不算很嚴重,但是也相當麻煩的問題。

    那就是鄭豪不算太精通箕子朝鮮的語言,而這些部隊恰好就是主要來自箕子朝鮮族裔的官兵。

    在這種情況下,鄭豪雖然在指揮調度方面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紕漏,但是因為語言不通的情況,導致了很多時候,鄭豪的指揮命令無法及時實施。

    這個可以說不完全是鄭豪的過錯,但是鄭豪的運氣還是很好的,那就是他面對的攻城楚軍指揮官,是一個基本沒有實戰經驗的新兵蛋子。

    要不是項羽看到對方確實是相當有才能,以及因為項他的拜託,項羽怎麼著都不會任命一個沒有實戰經驗的公子哥來指揮部隊作戰。

    據說,就算是項莊都對這個項尚都表示很不滿,因為對方根本就是一個紙上談兵之輩。

    而對於楚軍而言,項羽的這種用人方式,也讓很多算得上是楚軍老資歷的一些中級軍官不滿。

    但是項羽事實上也有難言之隱,那就是楚軍在這個時候的人才確實是相當缺乏。

    尤其是作為楚軍五虎將的龍且等人相繼戰死或者是投靠了張嘉師之後,項羽麾下能夠讓他信任的人越來越少。

    在項羽的心中,一些有能力的軍官不見得忠誠於他,他也不放心將大量的部隊交給對方指揮。

    這也造就了這次進攻即墨的一個比較戲劇性的局面:

    鄭豪的防禦體系雖然不算是漏洞百出,但是也不見得妥善到什麼地方去,若是指揮這個方向的攻擊楚軍是項莊等人,鄭豪還真的有可能無法抵擋被對方抓住了機會的猛攻。

    但是,項尚根本不知道這個時候正好是加大攻擊力度的最佳時機。

    所以,在鄭豪的這次作戰當中,雖然算是相當凶險,有好幾次甚至讓項尚麾下部隊登城,然後演變成一場混戰。

    但是實際上對於項尚而言,他還是太過於缺乏經驗,而採取的進攻方式雖然也符合中庸之道,但是這種方式想要攻入即墨,還是不可能的。

    雙方在即墨北面的區域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混戰,但是項尚在鄭豪再次調整好防禦態勢之後,已經失去了攻入即墨的最好機會。

    ……

    在即墨城內比較內部的房屋裡面,越來越多的秦軍傷員被抬入這些房屋當中,讓軍醫進行救治。

    張嘉師對於軍醫的發展,是不遺餘力的,但是受限於很多方面的限制,尤其是軍醫本身最好是認識文字這種東西,而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是目不識丁的人,所以張嘉師在這幾年時間的軍醫培訓,就結果而言,雖然不算太過於難看,但是也就是聊勝於無的級別。

    所以在這個方面,這個地方雖然是已經調度了商郡地區超過半數的軍醫,但是面對越來越的傷員,這不到六十個軍醫,他們更多的只能夠優先對重傷員進行救治。

    至於輕傷員會不會因為耽擱了救治速度而出現問題,這個事情,就算是這些軍醫,更多的也就是對這些傷員祈禱一番。

    而得到救治的秦軍傷員,很多都等待著被轉運到港口區,然後坐上回家的船隻進行療養,有些官兵確實是有可能因為傷勢過重而不得不退役,甚至是死亡,但是相比起留下來的人,他們當中很多人,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

    ……

    而對於秦軍的醫療配套而言,楚軍的軍醫更多是一個只為高級軍官服務的人員。

    大部分楚軍傷員,哪怕是自己掙紮著回到軍營當中,都不太可能會得到救治。甚至有些人還沒有找到願意救治他們的軍醫,就被楚軍的軍法人員抓住……

    要是這些人受了輕傷,說不定還能挺的過去,要是受到了很嚴重的創傷,這些人的命運,也就是止步於此。

    這對於很多還沒有被調動上戰場作戰的楚軍官兵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士氣打擊。

    項羽因為他的出身問題,對於基層官兵的死活,儘管也不完全算是漠不關心,但是也不見得會愛兵如子,而張嘉師在這方面的情況,與項羽相比較之下,完全是天淵之別。

    當然,張嘉師也不認識像是吳起那樣的做法,有助於提升一個國家的整體戰鬥力,畢竟他也不可能像吳起那樣,親自給一個小兵治理傷口。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