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 諸子百家十二派(26)
在史書當中,對王龁的記載相對而言比起王陵要多得多。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四十七年,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其守馮亭與民謀曰:「鄭道已絕,韓必不可得為民。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趙若受我,秦怒,必攻趙。趙被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因使人報趙。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計之。平陽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禍大於所得。」平原君曰:「無故得一郡,受之便。」趙受之,因封馮亭為華陽君。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秦因攻趙,趙發兵擊秦,相距。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長王龁攻韓,取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四月,龁因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讓。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間,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龁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洩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盡殺之。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四十八年十月,韓獻垣雍。秦軍分為三軍。武安君歸。王龁將伐趙皮牢,拔之。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王龁死。
而相對於王龁的記載,王陵的記載則是少得可憐: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其九月,秦復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鄲,少利,秦益發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癒,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將。武安君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應侯請之。武安君終辭不肯行,遂稱病。秦王使王龁代陵將,**月圍邯鄲,不能拔。」
秦王復使起為將,欲使伐趙,白起適有病不能行,乃改命大將王陵,陵率軍十萬伐趙,圍邯鄲城。趙王使廉頗御之,頗設守甚嚴,復以家財募死士,時時夜縋城往砍秦營,王陵兵屢敗。
……
但是從一點可以看出,王陵當其時與王龁應該是並列的秦國將軍。
因為即使是王陵領兵作戰的記載較少,但是其能夠單獨率軍圍攻邯鄲,足以證明其在秦國的地位並不差於王龁。
而在長平之戰的初期而言,王龁也就是率軍與廉頗僵持,直到趙括擔任趙軍主帥之後,王龁才成為白起的副將,繼續參與長平之戰。
可以說,兩人在秦昭襄王或者是秦**方的地位,應該沒有太大的差別。
……………………………………………………分割線……………………………………
而王翦的軍功更多是其一刀一槍拚殺出來的,但是有一點,那就是王翦若是無人保舉,恐怕也很難有出頭之日。
而王陵兄弟很有可能擔任了這個角色。
在史書當中,王翦第一次單獨領兵作戰的記載,是公元前236年的事情。
也許在這之前,王翦已經有單獨領軍作戰的資格,而史書沒有明確記載。
公元前236年(秦始皇十一年),王翦領兵攻打趙國的閼與,王翦領軍只十八天,便令軍中不滿百石的校尉回家,並從原軍隊的十人中選出兩人留在軍中,結果所留下來的都是軍中精銳。王翦就用這支士氣很高的精銳部隊攻下了閼與,同時一併攻取了趙的九座城邑。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十八年),王翦從郡上發兵,下井陘,與楊端和軍兩軍呼應。準備一舉攻滅趙國。結果遇上了趙國的名將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時間。王翦採用反間計,除掉李牧。李牧死後,王翦勢如破竹前行,大敗趙軍,並殺了趙軍主將趙蔥,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原來的各處土地入為秦地,成為秦國郡縣。
公元前227年(秦始皇十九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件,荊軻失敗後。秦王政盛怒,並利用這個機會,派王翦領軍攻燕國。燕王喜和代王趙嘉聯合抵抗秦軍,燕代聯軍由燕國的太子丹統領,最後在送別荊軻的易水河邊兵敗。王翦乘勢攻取了燕都城薊,燕王喜逃到了遼東,燕國也名存實亡了。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王派王翦兒子王賁攻打楚國,大敗楚兵。
然後王賁軍迅速北上,進攻魏國,最後用黃河、大溝水淹大梁城,城盡毀。魏王假投降。接著王賁又平定了魏國各地,設魏地東面為碭郡。
當其時王賁攻下的,應該就是之後昌文君之亂的那一片地區。若非是王賁攻下這一片淮水上游的土地。昌文君兄弟應該也不會被派往招撫當地的楚國平民。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王政大喜,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稱病辭朝,回歸故里。
不久,楚軍故意示弱。且戰且退,保留精銳部隊從後突襲李信,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七個都尉,是為秦滅六國期間少有的敗仗之一。秦王政聽到這個消息,大為震怒,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見到王翦道歉說:「我由於沒採用您的計策,李信果然使秦軍蒙受了恥辱。聽說楚軍正在一天天向西逼進,將軍雖然染病在身。難道忍心拋棄我嗎?」王翦推托說「:老臣病弱體衰,昏聵無用,希望大王另選良將。」秦王政再次致歉說:「好了,請將軍不要再說什麼了!」王翦就說:「大王一定要用我。非給我六十萬士兵不可。」秦王政滿口答應:「聽將軍的了就是。」於是王翦統領六十萬大軍啟程。
秦王政自送霸上,王翦因手握六十萬重兵,出征時向秦王「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秦王政大笑;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連部下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太過份,王翦才說出了自己的用意:「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國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意思是說秦王嬴政生性多疑,如今秦國全國士兵盡交到自己手中,此時唯有向秦王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錢以外別無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領兵伐楚,大軍抵達楚國國境之後整整一年堅壁不出,六十萬士兵都囤積起來休養生息,甚至每天比賽投石以作娛樂。楚軍因為兵少而無可奈何,一年後終於按捺不住,正當楚軍在調動之際,王翦就率兵出擊大破楚軍,殺項燕於蘄,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隨後又南征百越,取得勝利,因功晉封武成侯。王翦之子王賁,也以戰功著名,燕國就是被王翦、王賁兩父子合力破滅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國兼併了所有的諸侯國,統一了天下,王翦和蒙恬立的戰功最大,美名流傳至後世。
……
王翦當其時有沒有預料到昌文君兄弟作亂,最終導致李信蒙武第一次征伐楚國,最終功敗垂成,甚至是李信一路的部隊慘敗的下場,這一點,張嘉師詢問過王離,但是後者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而王離隨後則是說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那六十萬大軍,有三十萬左右是駐守在淮上一帶區域的預備隊。
這樣的情況,也就是說,王翦很有可能會想到昌文君兄弟作亂的事情,並且就這一點勸告秦王政。
但是當其時的秦王政很信任昌文君兄弟,在王翦旁敲側擊一次之後,秦王政並不信服王翦的推斷,王翦自然也不希望自討沒趣。
而王離提出了一點,那就是當其時王翦預留三十萬軍隊在淮上地區,除了保護後方的道路之外,還有威懾齊國的情況。
畢竟當其時齊國即使是有後勝這個二五仔,但是毫無疑問,齊王田建若是突然之間明白到唇亡齒寒的道路,直接派兵南下支援楚國,那麼這三十萬留守在淮上地區的秦軍部隊,就是最好的應對手段。
因為到了那個時候,這三十萬大軍會在蒙武的指揮下,直接從淮上地區攻入齊國。
聽到了王離的這句話,張嘉師不得不表示,他有可能再次被太史公給坑了。
當然,這個想法也就是張嘉師自己在心裡面的吐糟,而不會對王離說出來。
……
而在歷史當中,王賁的功績也不差。最起碼比起其兒子王離,要強得多。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派遣王賁率領軍隊攻打楚國。王賁大敗楚軍,奪取楚國十幾座城池。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賁率軍攻打魏國,引黃河之水灌淹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同年三月,大梁城毀垣塌,魏國國君魏王假請求投降,秦軍殺死魏王假,滅亡魏國,取得魏國的全部土地。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政大舉興兵,派王賁與李信率軍攻打燕國的遼東,王賁與李信奪取遼東,俘獲燕王喜,滅亡燕國。同年,王賁回軍攻打代地,俘虜趙國殘餘勢力的領導者代王趙嘉,徹底消滅趙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齊國國君齊王建派兵守衛齊國西部邊界,不與秦國通使往來。於是,秦王政派王賁與李信率軍從燕國的南面攻打齊國,齊王建聽從國相後勝的計策,不與秦軍抵抗,帶著軍隊投降秦國,秦軍俘虜齊王建,滅亡齊國,自此秦國統一六國。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王政兼併天下後,建立皇帝名號,稱為始皇帝,史稱秦始皇。秦始皇為安撫東方百姓,於是東巡到琅邪(今山東膠南),當時王賁在隨行之中,與丞相王綰、卿士李斯等人在海上參與評議秦始皇的功德。
……
從這些關於王賁的記載可以看到的是幾個問題:
第一個,史記並沒有記載王賁麾下秦軍有沒有在大梁城破的時候,殺死魏王假。殺死魏王假的記載出自《烈女傳》,而在《史記索隱》當中,魏王假被秦軍俘虜,然後押送到咸陽,以俘虜的身份拜見秦王政。
第二個,王賁進攻淮上一帶的時間是公元前226年,而非公元前225年。
第三個,王賁最起碼是在公元前219年封禪泰山的時候還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