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三國 作者:赤虎 (已完成)

 關閉
jen777 2005-5-10 10:22:0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2 134267
賽特菲爾德 發表於 2008-2-14 14:45

第五章 走向統一 第八集_第七十九節

劉渾好奇地讀完洛陽叛亂的報告,充滿譏諷地回答劉備:“父親,這洛陽叛亂與百姓何幹?衣帶詔嘛,我怎么看,都象是一個丟了骨頭的狗在亂吠。”
劉備大笑:“渾兒看事還真是直指人心。不錯,衣帶詔,只字不提百姓的生活是否有改善,只字不提皇帝過去是什么處境,現在的處境又如何?只說他沒了權柄,所以要發動政變。丟了骨頭的狗——正是如此,天下諸皇皆是狗,他們把天下百姓看成自己碗裏的骨頭,何曾想到把百姓當人?有道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還是文明的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把天下權柄當作鼎。鼎是什么?古時煮飯的鍋。”

劉備站起身來,激動地在屋內走來走去,繼續說:“鹿鼎鹿鼎,誰持鹿鼎,便可以魚肉天下百姓,把天下當作奴隸,把天下的財產當作自己的花息。誰管百姓生死?諸侯稱王稱霸,所謂一統天下,不過是群雄爭做狗,一條搶骨頭的狗罷了。我獨不爭霸,卻要天下百姓從此不當肉骨頭。”

“你見過雙狗搶食嘛?”劉備問。

“見過。”

“現在的情形就是雙狗搶食。一頭是皇帝,另一頭決不會是我。也許是曹操,也許是孫權。但是,天下已經變了,百姓決不甘默默做一根骨頭——你見過被搶食的那塊肉骨頭嘛?”

“見過。它被群狗敲骨吸髓,盡失其肉。”

“骨頭地感受如何?”

“千百年來,有誰關心?”

“兩狗竟食,骨頭會幫那一邊?”

“骨頭也會參戰,聞所未聞。”

“不錯,骨頭不會管誰最終勝利,反正誰當政,一樣對他們敲骨吸髓,盡食其肉。所以,勝利者是秦皇漢武,還是努爾哈赤還是成吉思汗,對百姓來說沒有區別——因為他們從來就是奴隸。誰當權一樣奴役他們。所以,在我大漢,守節的儒士居然比失貞的寡婦還難尋——因為他們比百姓更清醒。所以歷朝歷代皇帝都說:知道越多越反動。他們寧願百姓魯鈍,寧願讓我們民族就此衰敗下去,寧願以愚民政策統治天下,以此換取其個人的江山穩固。把百姓當作魚肉盡情食用。從這點上說,皇帝叛國的程度,相較於儒士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今往後,我要大漢百姓不再甘心當奴隸,我要這天下地爭鬥,百姓也有權參與;我要官府的存在,取決於百姓的選擇;我要這大漢的江山不再建立於欺騙與愚弄上。我要這大漢說真話也能穩固江山;我要這天下百姓知道自己的權力,並敢理直氣壯地向官府索要權利;從今往後,誰敢拿天下百姓當魚肉,我要他坐不穩江山。“

劉渾晃了晃腦袋:“成吉思汗?努爾哈赤?好奇怪地名字。未知是何方英雄?”

劉備有點慚然:“不好意思,弄錯時空了。”

劉渾險些暈倒:“時空?又是什么意思?”

劉備狼狽地轉移話題:“渾兒,你覺得我們該如何著手這事?”

劉渾迷迷糊糊地說:“父親高見,渾拍馬未及。不過,生殺予奪的權力如此誘人,上位者豈甘輕易放棄?百姓無知,做慣了奴隸,便有人大聲疾呼,也不見得起而追隨。父親要怎么做,渾莫測高深。”

“不破不立,先讓我來一場破而後立。我要把千百年來,人們以為天經地義的事,完全推翻。如此,百姓就不得不尋找新的思想來代替舊思想。我用百年的功夫潛移默化,將舊思想去蕪存箐,將新思想深入人心。只要我大漢從今往後,朝代的變更不再出於爭權奪利地目的,無論誰當權,都必須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如此持續千年——我大漢的強盛,誰能替代?

百姓既然覺醒,上位者豈敢犯天下之大不違?至於說‘沒有人肯輕易放棄權力’,那么來吧,我有青冀並幽四州、遼國、韓國、日出國(九州島)作後盾,還有未開發的瓊州、夷州、錫州等作財政儲備,我要讓天下諸侯知道,如果他們不向我作出讓步,我會把他們現在擁有的權力也剝奪。

來,渾兒,幫我書寫命令:命令青冀並幽四州總動員,預備役進入戰鬥狀態;依據協約,遼國、韓國、日出國各自派出參戰部隊,十日內向廣饒集結;其餘部族、屬國參戰部隊直接進入並州西河,歸前軍師徐庶總統領。傳令徐庶,立刻發動總攻擊,一路向西打,我會源源不斷地派後續部隊為他保證後路安全。

命令新世界州常備軍團向魏國邊界移動;命令青州常備軍團進入泰山,準備向兗州各郡發動攻擊;命令徐州部隊按協議動員,兵力已向南方邊界;命令青州水軍進駐秣陵,封鎖大江。

叫大教宗尹東,大教席管寧來,我要讓他們兩人聯名作保,邀請曹孟德、孫仲謀以及今上,於青州邊界平陰城赴會,商談天下大事,我以父神與四州道德宗師的名義,保證赴會者的安全。明告他們,若有不按時赴會者,我軍將深入其領,綁縛其人,盡奪其地。今後,我再不會給他平起平坐地機會。“

“春秋之盛,再現當世”,應召而來的管寧聞聽劉備的建議,感慨萬千:“不想我管幼安還能活著見到春秋時代,諸侯會盟的場景再現。人心不古,道德淪喪,自春秋之後,諸侯在不願輕身赴會。自取其辱。主公自立國以來,以信諾服百姓,以威儀加四境,坐擁強大武力卻不狂興刀兵,尊刑律而願自受其罰。以此信義,加上我與教宗作保,諸侯敢不赴召。”

“不是‘赴召’”,劉備糾正說:“我與曹孟德、孫仲謀,甚至今上都是平等赴會。共商今後百年大計。不存在上下尊卑關係,何來‘赴召’一說。信義——亂世信義不如草,大教席不妨明告那幾位,我以信義約束自己,不過,亂世裏的信義是靠刀劍維護地。他們別給我借口,讓我的鞘中刀出鞘,若有不赴會者,我便以刀劍自取之。”

“應該應該,主公不可學襄公之仁。”管寧深表理解。

宋襄公學仁義,又沒有強大的武力支持,最後成為千年笑柄。管寧受劉備的熏陶,在四州享受莫大的尊榮這么多年,早已擺脫了儒家思想中迂腐地一面,偏向於實用。經他改造的儒家思想,已稱為“新儒”。這是以孟子的民本思想為基幹,以“民生則為重”,否定原儒的輕工鄙商思想,“新儒”注重奇淫技巧的創新,尊重民間工匠地地位,提出“六業齊生,兼收並蓄”。而青冀並幽四州的強大與繁榮,又反過來證明了“新儒”的正確性。管寧的聲望也因此步步上升,成了劉備最強力的支持者,為劉備源源不斷地提供理論工具。

尹東一直沒插話,這會兒皺著眉頭,說:“大哥以威勢加於孫曹,我怕效果不大。這兩人性格堅忍,都是剛烈之人,我怕他們寧願死也不願屈服。權力這東西,一旦到了個人手裏,再想把它奪回來交給公眾,九牛二虎之力還不夠。中國政壇從來沒有妥協這個詞,有的只是屈服,一方對一方地絕對輸誠。大哥想就此開創一個新局面,讓世上從此具備協商的先例,我恐怕事情最後還要回到武力上。”

劉備點點頭,讚同說:“不錯,我們最終還是要使用武力,而孫曹很可能不願屈服。不過,我打算讓他們感覺到百姓的力量,讓他們知道,若再不變法,他們將失去統治基礎,失去他們現在擁有的一切。”

“百姓是盲目的,大哥又打算如何做?”

劉備站起身來,走到窗前。窗外陽光極其明媚,蕓蕓眾生川流不息地來往於街市,廣饒的富饒和強盛讓他們的臉上帶著自豪與滿足地笑容,劉備迷醉地望著窗外,半晌不語。

受劉備的吸引,管寧與尹東也來到窗前,向外觀看。劉備指著窗外的城民,一字一頓地對尹東說:“看到了吧,百姓在笑。每個來往於街市間的百姓都帶著微笑,他們對今日充滿自信,對明日滿懷憧憬,對昨日心滿意足。這就是力量——這是我的君王之劍。

以天下民心作劍柄,以四州猛士作劍刃,以山川河流為鎧甲,請看我披堅執銳,逼迫天下諸侯低頭。“

管寧高聲讚嘆,尹東一聲譏笑:“大哥怎么也染上了言語空洞的毛病,‘以天下民心作劍柄,以四州猛士作劍刃,以山川河流為鎧甲’,聽起來大氣磅薄,其實空洞無物。不過,我已經明白你的意思了,這么做,結局倒是有點曙光。好吧,我來寫信,大哥快做其他的準備。”

管寧何人也,他略一沉吟便拍手稱妙。與尹東的遲疑不定相反,他對自己這個名義上的學生充滿了喜愛,甚至可以算作是護短了。那封給孫曹地信,他寫得花團錦簇,引經據典,竭力邀請二人共襄“春秋義舉”。

青州的能量有多大,尹東身在其中反而感覺不到。管寧一直受到仁義道德的教育,他不清楚民族的惰性以及中國變革會遭遇的阻力,所以他對革新充滿期待。而劉備作出的決定,卻是反復衡量下的清醒認識——英國、法國、甚至西班牙、荷蘭等國,國土面積最大不過與青州相倣,資源甚至還不如青州。然而,大力興商下,這幾國一度控制了全球。而擺脫了儒家思想殘害的青州,加上面積數倍於青州的冀、幽、並,加上各屬國各部族的疆域與人口,劉備不求統治全世界。只求一個制衡的地位,那是謙遜。

當整個大漢民族在解決本民族內部地事務時,放下刀槍尋求政治協商時,整個民族就凝聚成了合力,給大漢民族一個千年沒有動亂,沒有朝代更替的發展機會,我們民族的命運將會徹底改變。

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天下”是唯獨中國的天下,即使日韓,也沒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沒有把“久治必亂,久亂必治”當做天經地義。久治而亂,那肯定是政策的原因。把責任推給老天,認為這是天道循環——好沒天理。劉備所要改變地,就是這動亂的更替。

管寧與尹東的信函送出州境後,劉備的全境動員令也下達到各地。同時下達的還有青、徐、冀、並邊境單向開放命令。這項命令要求:青、徐、冀、並四州接納在外境居住地百姓進入劉備領內。他們可在邊境就近申請歸化,成為劉備領內的平民。其中,青壯男丁編入預備役,婦孺進入各養殖場,老弱進入工廠、商社務工。預備役男丁的家屬可享受政府贍養,孩子可進入學校享受免費教育。

青州人口負擔較輕,這幾年劉備頻頻出擊,打敗了北方各大部族,虜獲無數馬匹。北方歸附的部族,還源源不斷地為四州提供大量的羊毛、牛馬。禁閹令下,牛馬不再是一次性消費物品。重釘馬蹄鐵的推廣,又使馬匹代替牛成了主要地畜力,農業勞動生產力大大提高。工商業的發展,使劉備轄下變得空前繁榮。豐富的商品、強大的銷售力、高效的生產率、安定的社會環境,加上較少的人口基數,讓青州地富足在海內外一時無兩。

以前,漢代士大夫以每月吃上一次肉為奢侈,而劉備領內百姓只要有錢,每天都能吃到肉。而吃到普通的肉已顯示不出青州百姓的特殊。現在,青州流行吃鯨魚、鯊魚,吃蝦、吃蟹、吃海外奇珍。這種生活流傳到外郡,已傳得神乎其神。

尤其令外郡百姓羨慕的是:青州百姓有管理自己的權力——只要掙取足夠的軍功,就可以進入元老院,監督地方官員施政。而即使進入不了元老院,他們還可以進入退役軍人會社,通過會社表達自己的政治意見。同時,後半輩子的養老也有了保障。

如此這般,眼前的富足加上未來的美好預期,已給外郡百姓勾勒出一幅人間天堂般地畫面。外地百姓聽聞傳說,紛紛攜家帶口,準備進入青州。但青州的繁榮是由青州百姓創造的,劉備還不打算分給天下人共享。青州律法對此嚴苛類似於戰國時的秦境,無人敢收留沒身份標示的陌生人不說,這種私自入境的百姓一旦發覺,處罰異常嚴厲,經常是以間諜罪處以死刑。

邊境百姓在幾經試探後,已死了越境的心。而那些不斷涌來尋找越境機會的外地百姓,在邊境居民的勸說下,雖不敢深入但也不忍離去,他們留連於邊境,最終形成了無數虛假繁榮的邊境小鎮。毗鄰劉備的諸侯怕觸怒青州,對這些人也不敢過分逼迫,倒也使這些邊境小鎮成了難得的樂土。

劉備的邊境單向開放令一下達,對於這些邊境居民無疑是一個福音,命令頒布當日,邊境小鎮空群而聯,人們拋棄家園,丟下一屋家具,召朋呼友,空捏著拳頭只身上路。一路上,全是百姓的喊叫聲:“快快快,這邊境不知道什么時候關,快點,跑入青州就是勝利。”

“孩子他媽,快把包裹扔了,青州有安家費,那包裹不值幾個錢,別為它誤了大事。”

“孩子,爺爺跑不動了,你身強力壯,在前面先跑,一到青州就申請加入軍隊,等有了軍功,哪怕我們趕不過邊境,軍隊也會派人來接我們的,快跑,跑過去,全家就有希望了。”

一眼望過去,青、徐、冀、並邊境上,全是奔跑的人群,他們前進的方向齊齊對準了對面邊境。人潮卷過,打水的人把桶丟在井裏;農夫把農具拋在田裏;正在屋頂修理房瓦的人連梯子都來不及用便涌身而跳;街市上的行人來不及回家,扔下買來的貨物就跑;守城門的軍士聽聞這消息不僅不阻攔,反而丟下兵器尾隨人潮而去;甚至,某些邊境官員也脫了官袍,攜妻帶子向青州奔跑。大路兩旁,全是人潮丟棄的包裹、財物、衣飾。往常這些東西會引發大規模哄搶,而如今,奔跑的人群視它們如同路邊的野草,不僅不為之停下腳步,反而不斷地增加它們的數目。

第二日,雪崩效應開始了,邊境數鎮此時已成鬼域,越境的人潮擴大到了更遠的地方,並越來越往孫、曹領地縱深發展。春日的大地上,數十萬,不,上百萬百姓在奔跑,他們的目標——青州。渴了就在路邊渠溝裏喝口水;累了也不敢停留,只敢少少放緩腳步,餓了便在路邊包裹中尋找食物邊走邊吃。

幾日後,越境人潮愈發龐大,終於有忠心的邊境官員將情報送抵孫、曹,這時,劉備邀請兩位赴會的信函也同時抵達。

“劉備欺人太甚”,孫曹兩人異口同聲地怒罵。

“這就是人民的力量”,雷樓樓頂,劉備得意地對領內眾官員自誇道:“天下萬物,以人為本。孫、曹什么時候答應赴會,我就什么時候關閉邊境。否則,我就把他們的百姓搬空,看他去魚肉誰?!”

或有向孫、曹建議者,說:“劉備開放邊境,徐州正是劉備防禦的弱點。雖說是青、徐一體,但陳元龍新掌徐州,領內又發生過廣陵大亂,青州童子軍剛剛撤走,劉備為了不引起陳元龍疑心,在徐州未駐扎軍隊。主公不如以追索逃民的借口,向徐州進兵,或許能夠威脅劉備。”
賽特菲爾德 發表於 2008-2-14 14:45

第五章 走向統一 第八集_第八十節

此項建議一出,立刻遭到了孫、曹方面尚存一絲冷靜之人的強烈反對。
“劉青州渴欲一戰而定天下,人所共知。如今,青州訊息不通,我等對於那裏的情勢難以猜想,若我方悍然攻擊徐州,豈不正好給了劉玄德動武的借口?!以明公之見,我等境內召集青壯,全力與劉青州一戰,可有戰而勝之的把握?”

孫權默然不語。

曹操毫不忌諱:“劉玄德治理青州多年,青州物產豐富,兵甲齊整,財力雄厚,他徵召百萬兵士也毫不費力。青州動員機制完善,其商路縱橫,交通發達,軍隊調動又極其容易,只要他有十日時間,百萬大軍已布署完畢。青州兵勇悍兇殘,自劉玄德主政以來,青州兵南下夷州、錫州、瓊州,北上遼東、三韓,滅匈奴,掃鮮卑,踏平北方諸異族,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每戰勝則不留降俘,諸侯與之相鬥,軍中士氣不彰,閉城而守或許能拖延死期,開城而戰則士兵降者無數。劉玄德以戰功激賞百姓,青州萬民以嗜血為榮耀,我等此時驅兵而戰,無異於以羊吞虎,大事難成——或許沒等集齊兵丁,劉備的軍隊已經殺來。”

左右再勸道:“劉玄德以信義教導百姓,自己也以信義自詡,今其以大教宗與大教席的名義,保證明公的安全,邀請明公赴會共商國事。若明公不去,劉備必大肆宣揚此事,打擊我方士氣。從此之後,主從之勢已成,我等與青州爭鬥便落在下風。若明公先大肆宣揚此事,讓百姓盡知,然後坦然赴會,後果是什么?——若劉備背盟,便成了違反宗教教義與道德文章的無信之人,劉備地統治基礎由此全然崩潰。主公今後還用得著擔心他的威脅嗎?若劉備在會中遵守承諾,不敢輕犯主公,則三雄並立之勢已成,我等獲得了與劉備平等的地位,這是難得的喘息之機。十年之約尚在,十年發展,若我等還勝不過劉玄德,生殺予奪便由他去吧。”

孫、曹沉吟良久,終於無可奈何地答應了赴會——實力相差太大,任何陰謀詭計都難以撼動劉備地霸主地位。而劉備本身又是個蠻不講理之人,從不受迂腐地道德束縛,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是他的本質。眼見得境內百姓如潮水般向青州涌動,兩人唯恐答應得遲了,反而因勢力削弱過多,讓劉備不屑舉行談判,只好屈辱地接受了邀請——條件是青州關閉邊境,遣返越境百姓。

三方會議定在春末,經過此事後,孫曹皆感到自己勢力的薄弱,乘著赴會前短短的時日,兩方都開始了內政改革。孫權賴宗族勢力建立了南方政權,族兵是他地統治基礎,他的政策改革便依據劉備的《特權法案》,設立了一整套軍功賞罰制度,獎賞有功之臣,承認宗教的財產權,並確立爵民的參政權、監督權、附庸權(陪審權)。

曹操的改革則走得更遠,不僅在他的領地內全盤推行九品中正制退役兵制、徵召法案、軍功賞罰制,並且開始走向了鼓勵工商的道路。曹操已敏銳地感覺到,奇淫技巧正是劉備軍隊強大的原因,工匠地位的高漲,導致劉備境內物產豐富,稅源充足。由此才保證了“農無稅”政策地實施,進而造成天下民心向背。

曹操一生愛行險,也對漢政的改革作了多方探討,借助劉備這次赴會的邀請,考慮到劉備不敢再此時悍然發動攻擊,曹操作了一生中最大一次冒險:他不但不全境動員,反而宣布裁減軍隊。境內只留下五萬精兵,其餘的全部遣散回鄉務農。依靠朝廷的稅收,以及裁軍節省下來的軍費,曹操進一步宣布,轄下兗、豫、司隸全境農無稅。此外,公平交易法、契約法、物權法在曹操境內也具備同等法律效力。

做完這一切後,曹操立即輕裝而行,與皇帝一齊奔赴平陰城。也就在去平陰城地路上,曹操接到了尚在西河效力的郭嘉來信,指出劉備已全境動員,大軍源源不斷前往邊境集結。郭嘉更勸解道:“劉備性格堅忍,不出手則已,出手便是雷霆萬鈞。當此關頭,唯有當機立斷,全心信任劉備的信義,涌身赴會,在會中為自己爭取最好的待遇……”

孫、曹兩地的情報流水般送到劉備處。此時,三雄會議的籌備工作已完全交給了沮綬、田豐等士族子弟,只有他們最了解那繁瑣的禮節。清閒的劉備瀏覽著兩地的情報,微微而笑。

“曹孟德總算知道了‘農為國之本’的本質,那不是在說‘農為國之壓榨之本’。糧食耕作一年一熟,其中辛苦遠勝於工商,收獲遠少於工商,一旦農業歉收,補救需要一年的時間,花費的是無數生命——有許多百姓要被餓死。只有農無稅,才能真正做到扶持農業。才能讓自耕農站起來,成為最忠誠的士兵,為我們開疆辟土。不過,農無稅遠不是止境,既然曹孟德也開始實施農無稅政策,那么,為了與曹孟德有別,我們青州就實施農產品補貼政策。從今往後,在青州務農不僅無稅,還要對產出的每斤農產品給予一定補償,也就是說:政府給你錢,雇你務農,以穩定糧價。”

劉備說到這兒,看著隨侍的荀攸,吩咐道:“文若,你去算一下,我們的生活必需品有哪些?比如糧食、油料、蔬菜,畜牧類的,應該包括牛羊豬,算清楚這些生活必需品的每年產量,再測算一下我們每年的財政結餘,提出一個合理的補貼價格。我們自明年起,對這些農產品實施補助。曹孟德想學我嗎?我要他永遠跟在我後面,看他有多少資本和我鬥。”

左右嘆服,荀攸不解地問:“主公,我軍已全面動員起來,何不就此揮戈南下,囊平宇內,一統天下呢?主公為什么要舍易就難,如此大費周章邀請他們會盟?春秋之會,虛名而已,主公不會為了這虛名,作婦人之仁吧?”

劉備深吸一口氣,答:“統一天下易,統一人心難。青州之政雖好,可是統一天下後,難保不被化神奇為腐朽。天下統一後,以威權推行新政,新政不過是一個‘人政’,最後避免不了人亡政息的命運,我不能將天下百姓的命運維紗在執政者的善良程度上。我必須創立一種規則,一種權力制衡的規則。我還要創立一個先例,一個通過協商而不是血淋淋的屠殺來進行變革的先例。此乃百年大計。文若,要是辦成了此事,百年之後,我等也會因此創舉而被人口口傳誦。”

劉備說到這,仰天長嘆:“天下萬物,以人為本。治政之道,民安則天下安。我青州之政,百姓富而樂。然,神洲萬裏烽煙四起,天下黎民水深火熱。諸侯交攻於野,四極八荒滿目瘡痍;百姓血流成河,五湖三江盡為赤色。我青州富足,於天下百姓何益也?廣饒、出雲獨盛一時,於天下名城何益也?今我戚戚,欲老吾老以及他人老,幼吾幼以及他人幼,使天下州國盡如青州,願世間之福與人共享,不亦快哉!”

孫曹已看到了青州的強大,正不由自主地向青州學習,時代的列車已經開動起來,劉備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再加一把火。

南方,曹孟德一路急行,已進入平陰城。孫權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動北上。兩人的身後,變革已如火如荼地展開,中華民族的命運從此脫離了固有地軌跡。在站雷樓塔尖的劉備,倣佛聽到了歷史車輪的隆隆響聲。

這一刻,新的時代到來了。曹孟德來得太快,平陰城諸項準備尚未完成,已經做好最壞打算地曹操一不做二不休。要求直赴廣饒,面見劉備。平陰守將不敢阻攔,任憑曹操昂然直入。

“好膽量”,接獲報告地劉備拍案讚賞,相比於孫權的遲疑不決,曹操真不愧為一代梟雄。

“讓他來。平陰只是邊境要塞,不能反映我青州面貌。孟德兄數入青州,都遭遇嚴陣以待。見不到青州本相,曹兄一定不甘。通令各地,沿途不得攔阻,任其自由行動。”劉備傲然屹立在雷樓塔尖,對都督府掾下令。

車馬粼粼,曹操於皇帝一行越是深入青州,越感覺到青州風物與別處的不同。青州禁止伐木,大路兩旁的樹林僅經過這十年餘地喘息,便成為森森巨木,果實累累。拋棄了土木結構的青州建築,均採用巨石與水泥築成,顯得格外高大與雄偉。自從一年前,青州商人獲得了大秦的混凝土配方後,水泥一躍成為最廉價的建築材料,深入平常百姓家。沿途,曹操處處可見到水泥澆注而成的石柱、巨屋,讓整個青州大地,堡壘林立,愈發顯得堅不可摧。

“十年,僅僅用了十年功夫,劉玄德就把青州變成一座巨大的要塞。世人皆說玄德公治政手段高明,此言誠不欺我”,曹操頗有感觸地自言自語。而皇帝在隨後的車馬上,興致勃勃。

“不止如此”,隨侍的程昱,荀攸提醒說:“主公,你看那兒——青州,還是一座大兵庫。三兩青州人獨自漫行,一聲軍號響過便可成行成列,依據軍階標示自動編組成隊。幾個小隊湊在一起就是一軍,趨之能戰,戰之能勝。主公,這一切都是特權法案與軍功賞罰令的作用。我等數年碌碌,只學了劉備軍制,卻不知道拿它管理百姓,謬矣。”

順著程昱等人的指引,曹操把目光轉向偏道。

這是一條與主幹道平行地大路,一支一眼望不到邊的軍伍正一聲不響地行進在偏道上。這支軍隊鎧甲明亮,刀槍分明,士兵昂首挺胸,卻又沉默不語,只顧埋頭行軍。上萬只腳踏落在地上,只發出一聲短促地悶響,整個隊伍行進中,只餘這連續不斷地腳步聲響徹天地。偶爾,隊伍中也行過幾輛車馬,數名軍官模樣地人端坐車上,然而,這車馬的微弱聲響,旋即湮滅在充斥天地的腳步聲中。

“速召於禁來”,曹操急忙下令。

“文剛,你看,這支軍隊是常備軍還是城衛軍?”曹操急問趕過來的於禁。

“不是常備軍,也不是城衛軍”,於禁猶豫片刻,一狠心說出真相:“主公,這支軍隊宮預備役也不是。這是一只民軍,是臨時徵召地民夫,他們連番號與軍旗都沒有配備。或者,到達集結地後,他們會被分配至各軍,成為補充兵源。”

曹操心頭沉重:“人常說:國雖大,好戰必恨。為何劉備越打越強?人常說:君子不言利,可為何劉備越言利百姓越富?人常說:金銀珠玉饑不能食渴不能飲,奇淫技巧,敗壞民俗,商人者唯利是圖。治國之道,當重農抑商,方使人心向上,百姓樂在其中。可為何劉備重商,重視奇淫技巧,百姓不以為苦?人常說: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道,不可不察。可為何劉備屢屢興兵,百姓卻樂為赴死?不公如此,連周邊百姓都羨慕此種生活,爭相涌入,唯恐遲之不及?難道,真象劉備所言,古之典範謬誤太甚?”

如果,劉備連農夫也能訓練得這樣紀律嚴明,步伐統一,那,青州誠不可與爭也。

徐州,孫權帶著龐大的護衛隊,姍姍進入彭城,受到了陳登的熱情歡迎。

“孫公”,孫權不久前曾鬧著要朝廷封他為大將軍,這大將軍的職位連曹操劉備都不敢覬便,孫權卻象個一心要得到糖果的頑皮小孩,不依不饒。這次見面,陳登不知道怎么稱呼孫權,只好泛泛稱“孫公”。

“孫公,大丞相曹孟德已入平陰,不過,他沒有停留,直接向廣饒而去。孫權是就此轉向廣饒,還是目標不變,在平陰等候會議召開?”陳登謙和地問。

“到平陰”,孫權毫不猶豫地說。

“主公,法不責眾啊——從眾最佳”,名士張弘意味深長地提醒孫權。

悄權恍然,但一時轉不過彎來,便沒話找話地問:“元龍怎么沒去平陰赴會?”

陳登淡然回答:“平陰聚會,不是我這種級別的人想參加就可參加的。再者說,玄德公召集會議,消息一出,諸侯信使蜂擁而至,他們不敢入青州鴰噪玄德公,只好來我這兒說項。我尚要在此處,為玄德公掃除麻煩。”

“哦”,孫權聞聽此話,頓時覺得很有面子,好奇地問:“諸侯信使,都來了哪些人?”

“益州張松、荊州王桀、光州士燮使者張琝(上日下文)、西涼使者黃衍(酒泉太守),等等。”

孫權得此機會,順勢轉了話題:“曹公既已去了廣饒,那我們也去。”
賽特菲爾德 發表於 2008-2-14 14:47

第五章 走向統一 第八集_第八十一節 最終篇

“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榷(應為單人旁)、汜繼虐;袁術稱號於壽春,劉表佔據荊州,韓遂馬騰虎吞雍涼:盜賊蜂起,姦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中涓弄權,宦官當道,官匪勾結,百姓怨聲連天,生活苦不堪言。世人皆說:大漢氣數已盡,又要改朝換代了。”廣饒城內,劉備面對曹操孫權,侃侃而談。
劉備的直言不諱讓在一旁的天子畏縮地縮了縮身子。而孫權微露喜色,曹操不動神色。

“為何天下政局稍一敗壞,人們不想著怎樣革除弊端,勵精圖治,卻首先就想到改朝換代?”劉備掃視著諸人,眾人目光躲閃,無人回答。

“因為改朝換代後,自己可以當皇帝?”劉備只好自問自答。

“為何眾人皆想當皇帝?——因為帝權威嚴無上,天下產業全是皇家私物,皇帝具備無上的權利,卻不需要對天下百姓承擔一湯勺責任。”——還是無人回答劉備的話,劉備只好繼續說下去。

“政權一崩壞就想到改朝換代,其理論依據就是《五德始終說》,此書認為:整個物質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構成的,事物的發展變化是通過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來實現的。人類歷史的朝代更替與變遷同自然界一樣,是按照土德、金德、火德、水德、木德的順序進行的,是一種客觀必然。此所庫存: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又曰:久亂必治,久治必亂。”

看到自己空費口舌,兩旁人懶洋洋地根本不在意,劉備目視曹操,問:“果真如此嗎?”

曹操不語,皇帝惶恐不安。孫權搶先答:“古之聖賢所言,必有其因。五德始終說,吾未聞其有謬也。”

劉備輕輕一笑,道:“五德始終說——不求甚解,荒誕離奇;推卸責任,逃避困難。”

曹操動容:“公所言,底毀聖賢。何也?”

劉備豪氣衝天,吼一聲:“好吧,讓我們來看看《五德始終說》如何不求甚解,荒誕離奇。”

“所謂五行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謂五行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如此循環不斷,生生不息。”劉備一臉地輕蔑,繼續說:“木生火。木何以生火?鑽木取火也。然而,能生火的,都是木嗎?或者,唯木可以生火嗎?非也……

鑽木取火時代,確實,唯木可以生火。來人,給幾位諸侯表演鑽木取火。“劉備隨後惡意的叮囑表演者,那些人都是青州高等學堂的士子:”孩子們,表演要敬業點,鑽木取木時代,青銅器還沒有普及,衣服不加縫紉,演員披塊獸皮,簡單地扎一下就行。表演要專業,服裝一定要符合當時地時代。不許見到半片鐵器、青銅器。“

劉備的嘻譏令孫權氣急敗壞,他壓低噪門,忍住怒氣說:“玄德公,我們來這兒,不是看你鑽木頭的。”

劉備收起了笑容,盯著孫權,一字一頓地說:“我馬上就讓你看到土也可以生火!金也可以生火,甚至水也可以生火——誰說水克火,我今日讓水生火!”

“什么?”,劉備此話一出,眾人皆驚,曹操也變了臉色。

“來人,從土裏給我刨塊燧石出來,給各位諸侯表演燧石取火。”

燧石取火,眾人隱約知道,可沒想到劉備卻拿它來,當作土也可以生火的例證。轉念一想,燧石出於土,五行中它肯定不算是金、不算是水、不算是木,更不能算是火,只能是土,以燧石取火,這不正好是“土生火”嘛。

“金生火,如何說?”曹操不信。

“兩刀相擊,必有火星。可惜這火星點燃不了木柴。但我青州書院經過研究,終於研制出火刀、火鐮,以火刀火鐮取火,倍於鑽木取火。”劉備順手取過學子遞了的兩把銅刀,雙刀相擊,一團火苗自刀柄向上燃燒。

火刀火鐮的制作其實很簡單。中國具備豐富的“獨居石”礦藏,而這“獨居石”就是一種稀土元素。將之碾碎,用酸浸再用鹼浸,最後剩下的不溶於酸與不溶於鹼的金屬泥,就是富含稀土元素的礦泥。這些礦泥混入鋅、鉛、銅中,就能制成現代地“打火石”。劉備這兩把刀就是如此制作,不過,為了加強燃燒效果,劉備讓人預先在刀上撒了硫磺粉與木炭粉。

“金生火”,劉備把刀伸到眾人面前,一一展示。心中還暗想:“如果科技技術許可,我制作一塊金屬鈉,讓你們看看金屬自燃,讓你們更說不出話來。”

“下面讓你們看看水生火”,劉備乘勝追擊:“冰,出於水而寒於水。水生火有兩種方法。一種就是把冰制作成凸透鏡,用其點燃柴火;另一種則完全利用一種水——一種特殊的油水(凝析油,類似於汽油)。它清澈透明,流動不停,這是我們青州油泉(勝利油田所在地)出產的,我們就加快它的流動速度,讓它自燃(磨擦燃燒)。”

先前鑽木取火的學子披著獸皮來報告:“使君大人,鑽木取火已經完成。”

劉備大手一揮:“擺上來。”

四個火盆依次擺在眾人面前:木生火,土生火,金生火,水生火。讓眾人看得目瞪口呆。

“五行相生嘛”,劉備一直看著眼前四只火盆,微笑地問:“唯木可以生火嗎?這怎么解釋?”

在眾人呆愣當中,劉備再拋出重磅炸彈。他拿著一個空無一物的大燒瓶,打開瓶塞,做勢將瓶中的物體倒入鑽木取火的火盆。“木何以生火?木真地能夠生火嗎?”

令人驚訝——那火竟漸漸熄滅了。眾人恐懼莫名,曹操強自鎮定,孫權喃喃自語:“有鬼,有鬼”。天子微露喜色。

“不是鬼,是奇淫技巧。”劉備解釋說,“這個瓶子裏裝的是‘死氣’,學生們將木炭燃燒後排出的氣體(二氧化碳)收集起來,裝入這瓶中。這‘死氣’無色無味,卻能使火不再燃燒。經過學生們研究發現,我們呼吸的氣體中,含有‘生氣’(氧氣)與‘死氣’,‘生氣’使人生,‘死氣’使人死。萬物燃燒,也需要‘生氣’,有了‘生氣’存在,金木水土皆能生火,沒有‘生氣’,木頭也不能生火。所以,能否生火,與這物體是金木水土無關,只於生火時,是否存在‘生氣’密切相關。”

劉備說到這,揚一揚空瓶:“各位想知道‘生氣’與‘死氣’的詳情,可在其後與學子們詳談,他們會作一係列的試驗,證明給你們看。現在,我們重讀一下‘五行相生說’——何其荒誕。鑽木取火時代,人們披著獸皮產生的對世界的認知,我們現在竟然還奉之若瑰寶,豈不荒謬?尚古非今,社會豈能進步?!”

“這世界上沒有五行相生,也沒有五行相克”,劉備斬釘截鐵地下結論:“關於五行相克的討論 沒時間和諸位詳談,不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是相互依存的,相生即不存在,談什么相克?至於說五行相生蒙昧的其他證據嘛,它的謬誤不僅僅是木生火,是全體謬誤。比如:水生木的解釋是說:水澆到土上,草木自然生。我們已經證明過了,如果土裏沒有種子——蒸熟的泥土,澆多少水也生不了草木。

所以,《五德始終說》純粹騙術,是秦贏政為了奪天下而選擇的一種愚民之術。今人以為博大精深,我看是博大精深的荒繆。今人以為其成理論成係統,我看是成理論成係統的胡說八說。

為什么人們在朝政敗壞時,就想著換一個皇帝,由自己坐莊,不想變革朝政,使黎民受惠?如此推禦責任,逃避困難,我看只是要爭權奪利。眾人都看中了那皇位,只想自己享受,哪管天下黎民?今日我召眾人來此,是想與諸位探討一條新路:我們為何不試著先共擁吾皇為天下共主,以期減少殺伐,穩定百姓,再嘗試變革朝政,革除弊端,為天下百姓謀福?“

孫權忍不住嘟囔:“漢室頹廢,天下志士共謀取而代之,你乃漢室宗親,自然想維護漢室。這么說,豈不寒了天下忠士之心。”

劉備直接無視,繼續說:“在下人皆爭皇位,不過是想坐於其上奴役天下。若這皇位不釵象徵無上的權力,還代表對天下黎民地義務,我料天下必還有伯夷、叔齊在。故此,改革朝政,自吾皇改起。我希望諸位能與我一起,協商制定一個章程,讓這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讓一己之私不能再危害百姓。如此,中涓也罷、權臣也罷、貪官也罷,與社稷無害——我們有制衡之道。”

曹操開口了:“皇帝權力如何約束,便是你所說的大丞相制嗎?”

曹操最關心這點,他與劉備商定推行的大丞相制,在與內曹受巨大的壓力,皇帝甚至因為失去權力,發動政變。因此曹操想讓劉備表明態度,對衣帶詔做出正式否決。

劉備不理急色的皇帝,明確的表態:“不錯,大丞相制出於你們兩人的給定,連帶九品中正制、三宮六卿制、三權分立制,這是我們對漢政官僚體係的一種變革,這還須加上科舉選拔制、官員任職期限制。有了這種體制變革,我們可以確定官員們地責、權、利,對官員的政績進行量化考核。

說到這裏,就必須說衣帶詔的問題,依據新的官僚體係,詔書核發必須通過丞相府核準,再發有司討論。有司許可,詔書下達,有司不許,三封詔書而還。聖上必須做出選擇,或者撤銷詔書,或者退位,或者解散丞相府,重新由百官推舉大丞相。聖上不經相關部門下達衣帶詔,此謂偽詔。丞相府可明令申斥,聖上必須公開致歉。“

劉備此言一出,即使一心想獲得劉備支持地曹操也深感震驚,這對於君權是肆無忌憚的侮辱。曹操不敢答應。

“立憲吧”,劉備看著周圍人地表情,輕聲說:“過去的事,我們不再追究。叫諸位來,我們確立一個國家大法,我稱之為‘憲法’。我們在這部國家大法中,確立政府運行地架構、確立君權、確立臣權、確立民權,以此約束眾人按規矩行事。此憲法一立,我們為後世創立一個千秋萬代的長治久安。我等三人之名,萬載得以永傳。”

轉過頭去,劉備目視孫權,不屑的笑了:“孫兄,若不是我發了神之誓,不危害赴會者地安全,你這樣處處撩撥我,我一定不會讓你再回吳地。不過,請你記住,令弟孫翊與我關係甚密,我不是只有你一個選擇。”

劉備說話時,孫權正想冷言冷語幾句,被劉備這樣赤裸裸的一威脅,立刻啞口無言。

曹操不願意了,孫權與他共同赴會,劉備威脅孫權,就是在隔山震虎,曹操的性格遠較孫權剛強,立刻長身而起:“玄德公何出此言,你邀我們來赴會,我們來此可是受你氣的?”

劉備連忙道歉,曹操餘怒未息,憤憤坐下。劉備拉著曹操地衣襟,迫問:“今上為天下共主,曹公可肯?”

“吾祖為漢臣,吾父為漢臣,吾亦漢臣也”,既然劉備已否定了衣帶詔,曹操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當然不願意在細節上與劉備再爭執,便假意怒火未息的回答。

“孫權的意思呢?”劉備偏頭問。

孫權唯唯諾諾。

“好”,劉備拍手稱快:“既然大方向有了,讓我們確定大憲吧。吾皇可先言希望皇權有哪些。曹公、孫權試言希望為皇權加哪些限制。”

在劉備的壓迫下,對於國家大憲的討論開始了。

青州邸報上連篇累牘地報道了討論內容,並強調了制定大憲地意義:從此之後,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吾等黎民百姓值此大憲確立之際,不可鉗口不言,也當伸張自己的主張。

邸報的說法引起了各方面的共鳴,全國各路諸侯紛紛派遣代表,全國各個階層推舉舌辯之士,趕赴青州。均希望從各個方面影響參加討論的三雄,為自己的地方、階層爭取最大的利益。

一時間,全國內戰頓息,青州的辯論吸引了各方地目光。當數種觀點相持不下的時候,曹操首先察覺到弊端,劉備身邊謀士如雲,總能找見出謀劃策之人。為了跟劉備相抗衡,曹操取消了顧忌,從自己的領地內召集眾謀士前來參加辯論。孫權如法炮制,廣饒城立刻冠蓋雲算,吵鬧聲、辯論聲日夜不休。

這場辯論持續了三年,當年秋末,確定了大漢的官僚體制架構後,曹操再也支持不住,攜帶皇帝返回洛陽,留下眾謀士繼續辯論。等到眾謀士支持不住時,各地推舉地舌辯之士輪番上陣,接過了辯論的話題。

曹操走後,孫權也急慌慌地躲回了吳地。本來不打算再與劉備繼續討論大憲的孫權,見到他走後,曹、劉兩家仍在認真討論著大憲地其餘內容,唯恐以後失去發言權,急忙再選人手,進入廣饒。

借著這場辯論,元老院的表決制也深入人心。當人們觀點激烈交鋒,相持不下時,眾人也就默認了通過表決的方式,尊重大多數人地意願,以此達成政治上的妥協。

在現在皇帝的大旗下,國家終於貌合神離的統一起來,隨著大憲逐漸制定完善,並頒布實施。

孫、曹、劉常借違反大憲地名義對周圍弱小的諸侯實施吞並,大憲逐漸演變成了大義。違背大憲就是違背大義,人人得而誅之。而遵守大憲,在大憲的名義下,諸侯可以實施自己的法律、政策,治理自己的領地,至此,這種割據下的統一局面形成。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不被他人吞並,諸侯在你死我活的競爭中,先後採取了重商策略,降低農稅,吸引農民參與到他們的徵伐中。整個大漢變成為一個龐大的戰爭機器,對外顯露出咄咄逼人的擴張姿態。因此,徐庶的徵西行動獲得了各方源源不斷的支持,誰都想在這場掠奪中分一杯羹……


-- 全文完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jen777

LV:5 騎士

追蹤
  • 5

    主題

  • 352

    回文

  • 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