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漢末召虎 作者︰秋風知了 (全書完)

 
V123210 2017-1-3 19:37:1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41 746794
V123210 發表於 2017-9-19 07:06
漢末召虎 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挖我也挖

    轟隆!轟隆!

    迷宮環繞、固若金湯的易京城樓塌陷了大半,地面上冒出濃煙,城樓上的士兵東倒西歪,慌忙逃竄,那桿「公孫」大旗歪到在城下。

    城樓下的鐵門轟然倒下,四面的高丘早已七零八落,處處架著雲梯,上面的營房到處冒著煙火,廝殺一片。

    「殺啊!」

    易京城外,士氣如虹的袁紹士兵嘶聲大吼著,向倒塌的易京城衝去。

    後方中軍之中,袁紹縱聲大笑,欣喜之極,他自入主冀州以來,與公孫瓚足足戰了五年,界橋首戰以弱制強,而後反覆拉鋸,雙方實力在一次次戰鬥中逐漸逆轉,直至如今將要結束。

    「今日必擒公孫瓚!」

    袁紹看著身旁的田豐、逢紀、郭圖等謀士,又道:「公孫瓚兵馬強於吾,卻敗於吾手,只因其缺乏謀士,不知用人,以卜數師劉緯台、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等小人為結義兄弟,剛愎自用,匹夫之勇,焉能不敗。」

    幾個謀士眼看勝利在望,亦是精神振奮。

    許攸撫鬚道:「聽聞公孫瓚在易京城內儲谷三百萬斛,主公得此糧草,可再增十萬精兵!」

    逢紀亦道:「糧草也罷,主公得幽州,聯鮮卑、烏桓,戰馬糧草充足,正可西向以取並州,南向以爭天下。」

    袁紹暢快大笑。

    不想田豐卻肅然道:「雖得勝在望,主公卻不可懈怠,須防中山郭嘉、趙雲趁亂來襲,此二人一善謀一善戰,不可小覷。」

    袁紹臉上喜色一滯,眼裡閃過不悅之色,不以為然的道:「元皓多慮矣,今有鮮卑、烏桓大軍圍困彼等,彼等自保尚難,焉能他顧!今日只消取了易京,便可合兵向西,攻下中山、常山,克復冀州全境!」

    ……

    易京城中,有一高台,上面築有閣樓,堆積財物無數,公孫瓚與當初的董卓一般無二,經不得挫折,數次敗於袁紹後,壯志盡消,每日就是與妻妾在這高台上飲酒取樂,高台上只有女子,沒有男子,報送文書都是繫繩引上。

    此時的高台上,公孫瓚醉醺醺的,鬍鬚蓬亂,雙目無神,早已沒了當初界橋之戰前那股俾睨天下的銳氣,頹唐的彷彿一個老人。

    公孫瓚身旁是他的姊妹和妻妾兒女,看著塌陷的城池和攻入的袁紹士兵,無不惶然。

    「將軍。」公孫瓚的妻子劉氏急聲道:「形勢危急,妾等無用,望將軍速走,勿以妾等為念。」

    「赫赫赫赫……哈哈哈哈!」

    公孫瓚突然縱聲大笑,不可抑制,笑聲中含著無盡悲涼,渾濁的眼淚落入鬍鬚:「事已至此,何處可去,又何須逃走,死則死矣!」

    他眼神陡然凌厲,看向劉氏諸女:「汝等為某妻妾姊妹兒女,卻也不能受辱於袁紹之手!」

    鏗!

    公孫瓚拔劍而出,一劍刺穿了妻子劉氏的胸膛,劉氏眼裡露出解脫,倒地身亡。

    其他妻妾和姊妹見狀驚呼失聲,慌忙逃走。

    公孫瓚利劍左斬右刺,十餘個女子轉眼皆盡身死。

    「赫赫赫赫……」

    公孫瓚癲狂大笑,衝入閣樓,須臾閣樓冒起濃煙,大火熊熊燃起,下面眾人驚呼,卻只聽到高台上公孫瓚的大笑聲。

    高台之下,公孫瓚的幾個結義兄弟卜數師劉緯台、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見狀慌忙逃走。

    曾阻攔公孫瓚出城包抄袁紹後方的謀士關靖呆呆的看著上面熊熊大火,淚落如雨,長嘆道:「若非吾阻止將軍出城,未必不濟,吾聞君子陷人於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

    他大笑著策馬衝向城樓塌陷之處,轉眼就被袁紹士兵殺死。

    公孫瓚既死,他手下的士兵早已失了士氣,或是潰散,或是投降,轉眼之間易京防線被袁紹兵馬撕裂。

    率先攻入城中的正是袁紹麾下大將顏良,顏良捉拿了幾個公孫瓚士兵,得知公孫瓚已經在高台上自焚,當即大吼一聲:「公孫瓚已死,速速佔據府庫與糧倉,阻擋者殺無赦!」

    「殺啊!」袁紹士兵士氣如虹,朝城中迅速衝去。

    顏良手持大刀,一馬當先,橫衝直撞,眼看就要衝到糧倉之處,突然兩側宅院倒塌,衝出無數兵馬,牆上伏著數百弓箭手,箭矢如雨,呼嘯如雷。

    顏良大驚,慌忙格擋,他身後兵馬卻折損慘重,轉瞬之間倒下數百,輕傷無數。

    「後軍列陣防禦,前軍隨我殺入宅院!」

    顏良憤怒大吼,大刀一揮,便要朝左側宅院衝去,不防斜裡一桿長槍刺來,疾快非常,直取他的咽喉。

    顏良大駭,立時回刀格擋,只見一個面如冠玉的白袍將領擋在面前,他面色大變,失聲道:「趙雲!」

    那白袍將領朗聲道:「正是常山趙雲!」

    顏良心亂如麻,他曾與趙雲數度交戰,如何不認得,但趙雲怎會出現在易京城中,他心中一沉,感到事情有些不妙。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兩側幾處宅院之中,各有數個地道口,還有源源不斷的兵馬湧出。

    ……

    易京之外,袁紹在中軍看到前軍攻破易京城,聽到城中大呼公孫瓚已死的聲音,而此時外面高丘之上的公孫瓚兵馬也在左右兩軍的猛攻下失去了抵抗之力,袁紹不由大喜,拔劍直指前方易京城,大喝道:「擂鼓,全軍出動,攻入易京!」

    苦戰五年,如今是到了收穫的時候了。

    咚!咚!咚咚咚咚!

    隨著中軍鼓聲響起,袁紹中軍、後軍呼聲如雷,猶如潮水一般朝易京城衝去。

    袁紹手握長劍,激動莫名,朝左右道:「諸君,隨我入易京!」

    說罷甩韁縱馬,跟著中軍向前衝去。

    不想就在這時,左翼突然傳來如雷的馬蹄聲,大地轟隆隆震動著,但見左邊遠處突然出現一片烏雲,赫然是一支騎兵,騎兵不多,大約只有三千,但其後卻是密密麻麻的步卒。

    田豐反應最快,厲聲道:「敵兵來襲!速速結陣防禦!」

    袁紹面色大變,臉上歡喜消失殆盡,轉為鐵青,咬牙道:「是黑山賊張燕!」

    他此番出兵,已經讓文醜領兵攻打太行山,牽制張燕,不想張燕還是來了。

    許攸反應最快,急忙道:「主公,速速退至易京城東,再令顏良據守易京,互為拱衛,迎戰黑山賊。」

    袁紹沉著臉點了點頭,正要下令,忽然從前方易京城中馳來一騎,遠遠便大呼道:「主公,賊將趙雲出現在易京城中,顏將軍求援!」

    袁紹與身側幾個謀士無不色變,趙雲怎麼會出現在易京城中,要知道這易京城防禦堅固,他們不知攻打了多久,又挖地道才破了防線。

    田豐一把拉住那傳令兵,厲聲問道:「城中有多少敵兵?」

    那傳令兵慌忙道:「不可盡數,足有上萬。」

    袁紹眼前一黑,胸前一悶,險些一口血噴出來。

    這時郭圖反應過來:「必是郭嘉也挖了地道,通到城內,趁著我軍攻城,潛入城內!」

    田豐立時道:「主公,事不宜遲,速速退兵,否則內外夾擊,損兵折將只在眼前!」

    許攸大呼:「三百萬斛糧草休矣!」

    袁紹心口劇痛,忍不住一口血噴出,謀劃了這麼久,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才攻破易京防線,卻是為人作嫁,豈能不痛不怒!

    ……

    中山郡,郭嘉看著飛鴿來信,知道易京情勢已定,不由呵呵一笑。

    袁紹挖地道破易京,郭嘉也命人偷偷挖地道,事實上他挖地道比袁紹還早,在公孫瓚築易京不久後就偷偷開始挖,只是一直沒有行動,就等著趁火打劫。

    此番袁紹聯結鮮卑、烏桓,動作何其之大,郭嘉早已料到接下來會是袁紹攻易京,烏桓與鮮卑攻打代郡、上谷、中山和涿郡,他與趙雲和劉虞留下的幾個部將鮮於輔、齊周、鮮於銀、閻柔,加上後來投靠過來的田豫,在代郡設伏,先破了鮮卑,而後在上谷、中山和涿郡築成防線,與烏桓對峙。

    趙雲則趁機帶了一萬兵馬潛入易京,與此同時又通過張遼調來黑山張燕,在袁紹損兵折將攻破易京之時先後夾攻,令袁紹敗退,而他們則輕易佔據易京,得三百萬斛糧草,足以供他們十年之用了,何況佔據易京後,會建立起一道防線,將幽州西部徹底控制在手中。

    論計謀,袁紹手下幾個不差,郭嘉卻更是佼佼者,何況張遼在一年多前就向郭嘉提過地道破解公孫瓚易京的辦法,郭嘉豈能不善加利用。
V123210 發表於 2017-9-19 07:06
漢末召虎 第六百三十章袁術的快意

    六月,就在張遼出征關中不久後,一件大事傳到雒陽,引起軒然大波。

    陳王劉寵與陳國相駱俊被袁術派人刺殺!

    劉寵身份極為特殊,他是漢明帝劉莊玄孫,宗室諸侯王,也是漢末黃巾之亂以來唯一一個有作為的諸侯王。

    劉寵勇猛過人,善長使用弓弩,箭法非常高超,可以十發十中,他也是一個不安分的諸侯王,靈帝劉宏在位時就對他頗是忌憚。黃巾之亂爆發後,陳國郡縣官兵棄城逃走,當時劉寵擁有數千張強弩,於是徵召境內兵士,屯駐都亭,守衛陳國,陳國相駱俊忠心輔佐。

    當時黃巾賊肆虐,天下饑荒,漢室諸侯王都不再享有租賦收入,反而不斷遭到搶掠,有的諸侯王兩天才能吃上一頓飯,流離在外,或是被殺,或是死於荒野,封國虛位,而陳王劉寵卻憑藉自己的能力守住了陳國,百姓紛紛投靠,陳國擁有的部眾達到十餘萬人。

    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劉寵自稱輔漢大將軍,起兵討伐董卓,曾會盟雒陽,與董卓大戰,諸侯離散後他退守陳國,成為一方諸侯。

    此番因連年大旱,袁術稱帝后缺糧,便派人向陳國求取糧草,遭到劉寵和駱俊的拒絕,袁術大怒,於是派之前因刺殺曹操父親曹嵩失敗而投奔自己的張闓為刺客,假借因私事而路過陳國,乘機殺死了駱俊和劉寵,佔據陳國。

    雖然朝廷對不安分的陳王多有異議,但陳王畢竟是大漢諸侯王,他的死朝廷不能視若無睹,否則宗室離心,劉氏亡得更快,何況袁術佔據陳國後,又以陳國為跳板,向北侵入兗州陳留。

    六月中,在劉虞的主張下,朝廷給身在關中的大將軍張遼發去文書詢問,張遼遙遙上表,舉薦前將軍曹操領兗州之兵攻打袁術。

    兗州一直有曹操的兵馬,由其弟曹仁帶領,以討伐黃巾餘孽為由留在兗州,此番張遼發動了這支兵馬,由曹操統帥,從陳留向南出兵。

    同時又命威虜將軍臧霸帶一萬兵馬從軒轅關出擊,跨過潁川,東向出兵陳國,攻打袁術側翼。

    陳國,自號仲家天子的袁術親自在這裡坐鎮,一邊令青壯源源不斷的將繳獲的糧草、輜重和金錢珠寶運回壽春,一邊發兵攻打陳留。

    袁術的野心很足,豫州有兩郡四國,潁川郡、汝南郡、陳國、梁國、沛國、魯國,如今袁術已經佔了大半。

    其中位於豫州南部、與揚州交界的汝南郡最大,地域幾乎佔到豫州的一半,是汝南袁氏的老巢,袁氏的勢力在這裡盤根錯節,又有黃巾賊劉闢、龔都、黃邵、何曼、何儀等勢力佔據山林鄉縣,形勢混亂複雜,但汝南歸根結底一直在袁術的掌控之中。

    位於豫州東南、與揚州交界的沛國,是豫州第二大郡國,如今也在袁術的掌控之中,沛相舒邵是袁氏門生,如今正是仲家國的臣子。

    袁術曾數次掌控豫州,早在初平三年,袁術與公孫瓚、陶謙結盟,佔據豫州,更從豫州出兵兗州,攻打曹操,不想反被曹操所敗,一路逃回,丟失了豫州。

    隨後曹操遭逢兗州叛亂,勢力縮減,袁術又趁機殺豫州刺史郭貢,佔據了除潁川、陳國、魯國外的大半個豫州,此番又殺劉寵佔據陳國,若非孫策叛亂,袁術已掌控揚州、豫州、徐州三州之地,從人口和繁華程度上更勝張遼。

    可惜袁術驕奢淫逸,行事肆無忌憚,不懂經營,將三州之地搞得滿目瘡痍,尤其是連年災害,江淮本就民生艱難,袁術也效仿張遼屯田,但將所收糧草全部用於擴張兵馬和建設宮殿之上,他的兵馬擴張到二十萬,與張遼的精兵之道截然相反,導致治下百姓負擔更重,江淮之間處處可見人吃人的慘劇。

    袁術稱帝后,孫策的背離對他是最大的打擊,不但失去了江東的大片土地,連他任命的淮南尹、九江太守孫賁,汝南太守孫香、廣陵太守吳景也背離而去,袁術手下猛將、能臣去了一半,故而袁術極為憤怒,一邊令賊寇祖郎攻打孫策,一邊向北攻佔陳國,向兗州擴張。

    陳國拿下後,袁術因孫策背離的心情總算好了點,繳獲的大批糧草和輜重令他更是欣喜。

    陳王府四面護衛森嚴,府內大堂之上,袁術正低頭摩挲著陳王珍藏的一柄寶劍,下面有幾個臣子,袁術隨口問道:「陳留可曾攻下來?」

    一人道:「陛下,陳留以北有張遼麾下猛將典韋,還須謹慎。」

    袁術冷笑道:「那典韋再猛,兵馬不過兩萬,焉能阻朕十萬大軍!」

    又一人道:「如今陛下殺陳王,須要防張遼領大軍來攻。」

    聽人提到張遼,袁術眼裡閃過恨色,又有幾分忌憚,隨即嘿然冷笑道:「朕今據繁華之地,有兵馬二十萬,張遼所佔州郡貧瘠,民少物缺,又四面樹敵,北有鮮卑、烏桓,東有袁紹,西有馬騰韓遂,雒陽朝廷內鬥不息,張遼可動之兵不過三萬,此番又去關中應對馬騰韓遂,朕何所懼之!」

    又一人道:「孫策叛變,江東丟失,陛下還是先結好呂布,呂布驍勇,可為陛下驅使。」

    有人反對道:「呂布與張遼乃同鄉一黨,先前陛下與 交戰不利,若要結盟,卻要防他背後為害。」

    袁術冷笑道:「呂布輕狡反覆,小人也,昔日位在張遼之上,豈肯為張遼所用,朕與之結盟,也不過權宜之計,恐他在朕奪取兗州時興風作浪而已,待朕得了兗州,必再徵徐州!」

    袁術剛稱帝時派人去與呂布結盟,要呂布將他的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呂布本來意動,不想呂玲綺偷偷書信告知了張遼,張遼又一封書信責備了呂布一番,呂布便殺了袁術的使者。袁術大怒之下攻打徐州,結果反被呂布打敗,是以袁術對呂布也是心中深恨。

    當然,袁術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張遼讓呂佈在徐州屯田的話,缺糧的呂布早就趁著袁術那次大敗時攻入江淮,大肆抄掠了。此時呂布不缺糧草,加上徐州世家掣肘,才沒有興兵報復,只是將袁術趕出徐州而已。

    袁術正想著再次欺騙呂布結盟,趁機滅了張遼一萬兵馬之時,外面有人來報:「雒陽朝廷命前將軍曹操領兵馳援陳留,又命威虜將軍臧霸領一萬兵馬進駐潁川,逼近陳國。」

    袁術縱聲大笑,幾乎笑的眼淚都出來了:「哈哈哈,曹操為張遼所伏,不過喪家之犬,不足為慮,哈哈哈哈,眾卿且看那漢庭的大將軍張遼,竟然只派了一萬兵馬,真笑煞朕也!一萬兵馬……哈哈哈哈,朕聽聞張遼奉迎劉協與那幫庸臣後,處處受制,難以伸展,而今竟窮困至此乎?此番朕要將那一萬兵馬皆盡戮,讓那張遼為天下所笑!」

    這一笑,引動他身上舊傷疼痛,袁術臉色又陰沉下來,眼裡閃過瘋狂和那麼一絲快意,喃喃道:「張遼,張遼,朕已準備好了,早晚必教汝萬箭攢心而死,方消朕心頭之恨!」

    聲音怨毒而森冷,讓底下人也不由打了個冷顫。
V123210 發表於 2017-9-19 07:06
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

    建安二年七月,公孫瓚敗亡的消息還沒來得及傳開,四方戰火已經熊熊燃起,天下又是一片慌亂。

    首先是關涼戰場,大將軍張遼領麾下張合、徐榮二將在蕭關大戰馬騰、韓遂,馬騰之子馬超、韓遂之婿閻行、馬超愛將龐德,縱橫戰場,名聲凸顯。

    青州,公孫度十萬跨海大軍與太史慈戰於長島,此次公孫度發樓船、巨艦三十六艘,快艇小舟更是不計其數,沿著長島一線向南猛攻。幾次接戰之後,太史慈退守青州東萊本土,公孫度樓船、巨艦迅速挺進。

    兗州西北,原泰山寇昌豨趁著四方大亂之時,暗中與袁術勾結,大肆劫掠泰山郡,坐鎮兗州北部的典韋奉命領兵前去征討,但泰山郡地形複雜,典韋雖連戰連勝,一時之間還捉不到昌豨。

    豫州,袁術兵分兩路,一路向潁川郡迎戰臧霸,一路向陳留郡和濟陰郡迎戰曹操,因科舉制的推行,關東世家反對者無數,很多人暗中支持袁術,加上袁術早早學張遼屯田,實力遠比歷史上要強,相反曹操因為張遼壓制,未能發展起來,兵馬不過兩萬,雖有於禁、李典、樂進、夏侯淵等猛將,但強弱懸殊,一時之間在兗豫交界之處對峙拉鋸起來。

    陳王府中,袁術神情不虞,陳留戰場還好,但潁川戰場與臧霸的戰事極為不順,袁術本想著先一舉殲滅臧霸,然後全力以赴與曹操爭鋒,但他沒料到名聲不響的臧霸竟然如此勇猛,衝鋒陷陣幾乎不弱於呂布,排兵佈陣更顯威猛大氣。

    半個月下來,袁術在潁川已經接連折損了三名將領,士兵死傷更是超過萬數,比之陳留戰場更加慘烈,讓袁術心中極為怒恨,不想張遼手下一員將領竟如此厲害,讓他軍中幾乎無人能當。

    袁術焦躁的徘徊了幾步,厲聲道:「傳朕命令,調橋蕤、樂就撤離陳留,再從汝南調兩萬兵馬,增援潁川,定要破了臧霸!」

    「陛下!」下面一個臣子忙進言道:「潁川已有五萬兵馬,從汝南調兵也罷,但陳留戰場卻不可輕忽,須知曹操善於用兵……」

    袁術擺手道:「曹操狡詐,他雖受命於漢廷,卻絕不會為了張遼與劉協與朕爭個兩敗俱傷,自損實力,只集中兵力破了臧霸便是,若臧霸不破,朕又何以破張遼!」

    袁術如今是與臧霸對上了,誓要先把臧霸拿下。

    ……

    潁川郡,臧霸大營,剛剛結束一場戰鬥,滿面虯髯的臧霸與將士回營就餐,他雖然渾身浴血,眼神卻依舊凌厲。

    臧霸身側是孫觀、孫康、尹禮幾個結義兄弟,幾人匆匆進食,其間,尹禮猶豫再三,終是忍不住問道:「大兄,昌二兄果真反叛乎?」

    聽尹禮詢問昌豨叛亂之事,臧霸臉色變得鐵青,哼道:「他貪婪反覆,性情不改,反叛是實,大將軍已命典韋前去征討,這次可看在我等忠心份上,饒他一命,今後要將他帶到身邊,免得再生枝節!」

    一旁孫康哼道:「昌豨死難悔改,與我等非是一道,就此斬了也罷,免得禍害他人。」

    孫觀知道兄長孫康素來看不起昌豨,見他出言不慮,忙轉了話題,向臧霸問道:「大兄,袁術兵馬源源不斷,五倍於我,我等雖勇,但接連苦戰,士兵疲敝,久之必危,不知朝廷何時派來援軍?」

    臧霸擦拭著長刀,聲音有些沙啞:「仲台勿憂,大將軍早有安頓。」

    孫觀這才松了口氣,他曾為泰山寇,興平年間隨臧霸投靠張遼,他對張遼自然極為信任,但如今張遼西征,他對朝廷卻不是那麼信任了,如今聽兄長說張遼早有安排,登時放心了。

    張遼從一個出身微末的軍人,憑藉功績,一步步成為大將軍,加上其武藝高超、未逢敵手的傳說,如今已是軍中所有人崇拜的戰神。

    ……

    汝南郡,擁有三十六縣,不但是豫州最大的郡,也是天下最大的郡,毗鄰另一大郡荊州南陽,是後漢以來最富庶的地方之一,繁華不次於曾經的雒陽。

    黃巾之亂爆發時,汝南是重災區,曾大敗名臣趙謙,至中平五年,河東白波亂起之時,汝南黃巾也再次死灰復燃,攻沒郡縣,有五大渠帥,劉辟、龔都、黃邵、何曼、何儀,各擁兵數萬,合起來將近十萬餘眾,在汝南這種人口大郡也算一股強大的實力了。

    不想初平元年諸侯討伐董卓之時,有高遁道突然起自潁川,凶悍無比,憑藉數千人便擊潰了為惡跋扈的劉辟與黃邵二部,斬殺此二渠帥,兼併其眾,佔據葛陂,其餘黃巾不敢侵犯。不久又有道門高人左慈現身汝潁,教化諸黃巾,並且在左慈的引導下,餘下的幾個渠帥龔都、何曼、何儀皆以高遁道為首領。

    至此汝南黃巾肆虐之勢稍減,除卻偶爾劫掠大戶外,反而在山林四面開墾荒田,收攏流民,勢力更強。

    但兩三年後,高遁道消失,不久後高遁道副手蔣義渠取代高遁道成為渠帥,其餘渠帥心中猜忌,不久左慈再次遊方至此,蔣義渠才名正言順成為汝南黃巾頭領。

    大約兩年前,汝水與潁水之間,新蔡縣東南一帶,又出現一支匪寇,頭領楊過,自號座山雕,有五千部眾,曾攻破兩座豪強堡塢,驅走袁術所任縣令,極為厲害,但好在不騷擾尋常百姓,也收攏了不少流民。

    就在袁術在陳國召集十餘萬兵馬,與曹操、臧霸大戰之時,汝南郡新蔡縣東南座山雕楊過大寨之中,一個英武青年正在山丘間校場上檢閱兵馬。

    這個英武青年赫然正是當今大將軍張遼!

    不錯,正是本該在關中西北與馬騰、韓遂大戰的張遼!

    事實上,張遼早就謀劃著先伐袁術,而他在汝南早有根基。

    早在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張遼在郭嘉的建議下,留高順、宋超、薛明和蔣奇在潁川和汝南經營了兩年,又通過左慈招撫了汝潁黃巾,與李傕、郭汜之戰時,調走了高順、宋超、薛明和蔣奇,董卓身死關中之戰後,張遼又將蔣奇派了過來統領諸黃巾,也就是蔣義渠,在汝南繼續發展,繼續勢力,囤積糧草。

    兩年前,在曹操與呂布爭奪兗州,豫州也陷入混亂之時,張遼又派楊漢帶五千人馬,在蔣奇的掩護下,分批潛入汝南發展,楊漢自然就是座山雕楊過。汝南形勢複雜,豪強遍地,楊漢到了汝南後,就曾攻破兩家跋扈豪強的堡塢,震懾四方。

    三個月前,張遼已經將討伐袁術納入計畫,又命黃忠帶一萬人馬,從武關南下,又命楊漢和蔣奇攻打一些豪強堡塢,造成混亂,暗中則接應黃忠兵馬分批進入汝南。

    至此,除卻黃巾,張遼在汝南郡的兵馬已經超過三萬兵馬,磨刀霍霍向袁術。

    兩個月前,董承發動朝臣鼓動張遼討伐袁術時,張遼反對,一時為了爭取時間,應對伏皇后之事,二則是掩蓋自己的軍事目標,行聲東擊西之計。

    張遼帶張合進入關中後,留張合與徐榮應對馬騰與韓遂,他則帶著許褚和三百親衛營從武關南下,偽作商隊,進入汝南,準備朝袁術發起致命一擊。

    歷史上曹操攻打袁術用了兩年,此番張遼採取聲東擊西之策,就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平定袁術,掌控豫州與揚州,而後再伐袁紹。

    可笑袁術至今還沒有察覺張遼已經悄無聲息向他張開了虎口。

    當然,當日張遼在朝堂上所說先伐馬騰、韓遂的理由也不假,論威脅自然是馬騰、韓遂更大,關中更是張遼的大後方,他也極為重視,不過張遼對關中的兵將很是信任,無論是徐榮還是張合,憑藉蕭關,都足以阻擊馬騰與韓遂。

    張遼相信,自己平定袁術用不了多久,恐怕那時候朝廷也未必能反應過來,也免得那些跳樑小丑在背後一直算計。
V123210 發表於 2017-9-20 00:34
第六百三十二章直襲壽春

    營寨之中,將士都在休息,檢查戰馬和兵器,隨時準備作戰。

    議事堂中,張遼坐在上首,下面除了黃忠、許褚和楊漢,蔣奇也從葛陂趕過來了。

    張遼知道臧霸那裡壓力很大,時間緊迫,他不多說客套話,直接下命令:「袁術共有二十萬兵馬,今十二萬調入陳國,其中四萬攻打陳留,六萬攻打潁川,兩萬坐鎮陳國,除此之外,沛國一萬兵馬,汝南有一萬兵馬,壽春四萬兵馬,廬江兩萬兵馬,陳國不易破局,強行攻打損失太大,所以要從後方破局,出其不意,突襲要害,圍魏救趙,以逸待勞,圍點打援。」

    張遼在軍事地形圖上比劃著:「我們的目標有兩個,汝南與壽春!兵分三路行事!」

    張遼說罷看向蔣奇:「義渠,汝南是袁術老巢,不次於壽春,依附的世家豪強無數,汝在汝南已久,熟悉地形,汝南便交予汝,命龔都、何曼、何儀三部人馬分赴西、南、北三個方向,攻佔各縣,攻打頑固跋扈的豪強堡塢,讓汝南失去控制,調出治所平輿的一萬守軍,而後汝帶本部人馬攻打平輿。」

    張遼又看 楊漢:「仲方,汝帶一萬兵馬,先與義渠夾攻平輿,消滅袁術留守汝南的一萬兵馬,而後汝二人再分兵向東,相互守望,埋伏在陳國至壽春要道,等待戰機,切忌,以逸待勞,不可戀戰。」

    看到二人領命,張遼又看向黃忠和許褚:「漢升,仲康,汝二人隨我突襲壽春!」

    黃忠和許褚振奮領命。

    蔣奇忙道:「主公,三十架霹靂車,二十架車弩已在潁水與淮河交界之處藏好,待主公領兵抵達,發船順流,半日便可直抵壽春。」

    蔣奇這幾年在汝南暗中製作了不少霹靂車和車弩,半年前,孫策背叛袁術,汝南太守孫香被調回壽春,汝南形勢混亂,蔣奇和楊漢便趁亂通過淮河將霹靂車和車弩運輸到了靠近壽春的一處山寨中,準備供張遼攻打壽春之用。

    一場戰爭,要速戰速決,就必須在戰前將一切準備工作做好,萬事俱備,只待一擊!

    「很好!速速行動!吾已傳信呂奉先自徐州發兵,策應戰事。」

    張遼下了最後的命令。

    當日,蔣奇回了葛陂,連夜召集三個黃巾渠帥,次日,汝南黃巾大舉行動起來。

    與此同時,張遼帶著黃忠、許褚,領兩萬兵馬兵分兩路直奔壽春,一路由黃忠率領,順淮河而下,一路由張遼和許褚率領,快馬奔襲。

    兩支兵馬都掛著袁字旗,沿途有看到這兩支兵馬的,只以為是袁術又調動兵馬,未曾在意,也根本沒有人料到在袁術的腹地中會出現張遼的兵馬。

    兩日後,張遼與許褚抵達揚州邊境、潁水與淮河交界之處,黃忠趕早了半日,已經從附近山寨中運出霹靂車和車弩,還有準備好的石彈,皆裝了船。

    至此已經到了九江境內,張遼也不再隱藏行跡,黃忠繼續走水路,張遼則帶兵沿河邊陸路行進。

    此時留守九江的袁術兵馬才察覺異常,但為時已晚,一日之後,張遼兩萬兵馬已經在壽春城外一邊紮營,一邊向壽春發起猛攻。

    ……

    陳國,陳王府,此時的仲家天子袁術已是暴跳如雷,大罵道:「無能!庸將!六萬兵馬滅不了區區一個臧霸,氣煞朕也!朕要禦駕親徵!且看這幫庸將是如何作戰的!」

    「陛下萬萬不可!」

    長史楊弘看袁術發起性來,不由慌忙勸阻。

    如今陳留戰事依舊膠著,潁川戰事依舊難分難解,袁術兵馬佔據數倍優勢,但臧霸勇猛無匹,他麾下孫觀、尹禮、孫康皆是猛將,士卒凶悍,戰術靈活,袁術的幾員大將屢屢吃虧,劉詳、樂就被斬殺,陳蘭、雷薄逃走。

    袁術在張遼手下吃虧,連他的大將也打不過張遼的大將,這令袁術自感奇恥大辱,脾氣日益暴躁。

    被左右臣子勸阻,袁術急步徘徊了四五個來回,怒吼道:「調兵!從壽春將陸勉調來,著他領一萬兵馬,再將汝南的一萬兵馬也調過來,朕要用兵馬困死這臧霸!再滅了曹操,直接攻打雒陽!」

    袁紹手下有四大猛將,紀靈、張勳、陸勉、橋蕤,如今橋蕤已在前線,紀靈在右翼沛國防範呂布,張勳和陸勉留守壽春,此番橋蕤戰不下臧霸,袁術就想將陸勉調來。

    閻象忙道:「陛下,江東有孫策虎視眈眈,徐州有呂布反覆無常,不可再從壽春調兵了。」

    「陛下莫非忘了,」長史楊弘也道:「徐州呂布屯兵邊境,虎視眈眈,昨日汝南又傳來消息,黃巾作亂,攻掠諸縣,調不得兵哪。」

    袁術更怒,大罵道:「無能!黃巾當誅!此番回兵定殺盡黃巾賊,方消朕心頭之恨!呂布小人,小人!朕要將汝碎屍萬段!」

    前幾日還是兵鋒銳不可當,如今彷彿一下子就到處出問題,讓袁術焦躁憤怒不已。

    就在這時,一人慌忙進來:「陛下,大事不好!張遼攻到壽春了!」

    刷!堂中所有人的目光齊齊盯著那個傳令兵,眼裡滿是不可置信,只以自己聽錯了,張遼攻打壽春?怎麼可能!

    袁術兩步上前,一把拎起那傳令兵,額頭青筋畢露,厲聲道:「爾膽敢欺朕!」

    那傳令兵慌忙道:「小人不敢,果真是從壽春傳來消息,張遼順淮河直下,攻打壽春,兵馬不下兩萬!更有投石車,恐壽春難以久支。」

    砰!

    袁術將傳令兵摜在地上,雙目發赤,一腳踹翻桌幾,大聲道:「張遼怎會出現在壽春?張遼怎會出現在壽春!他不是在關中與馬騰、韓遂大戰?他怎麼會出現在壽春!啊!啊!」

    袁術拔劍瘋狂朝著桌幾亂砍。

    堂中眾人皆是面色慌張,壽春乃袁術的國都,他們的家眷皆在那裡,如果壽春被破,那袁術將無家可歸。

    「陛下!」閻象急聲道:「此番必是中了張遼聲東擊西之計,他假作進入關中,實則暗中潛伏到了壽春。」

    袁術突然轉頭,死死的盯著閻象:「汝且告朕,數萬兵馬,是如何潛到壽春的?郡縣官吏都是酒囊飯袋不成!」

    閻象無言以對,他也猜不到張遼的數萬兵馬是怎麼悄無聲息到的壽春,卻不知張遼早在袁術稱帝之初就開始謀劃這一場戰役了,前期的準備更在數年之前。

    楊弘急忙道:「陛下,當務之急,當速速回師壽春,否則大事不濟,國家危矣!」

    啊!

    袁術大叫一聲,一劍刺死那傳令兵,鮮血濺了他一臉,顯得分外猙獰,嚇得堂中眾人不由後退。

    「退兵!」

    袁術喘著氣,握緊雙拳下了命令。
V123210 發表於 2017-9-22 07:12
第六百三十三章雒陽暗流

    就在張遼與袁術在豫州、揚州展開全面大戰之時,雒陽暗流洶湧,一些張遼料到的和難以料到的事情在發生著。

    清晨,後宮之中,劉協去看望董貴人,卻發現董貴人在哭泣。

    劉協見狀,心中一慌,忙上前問道:「愛妃,因何哭泣?莫傷了胎氣。」

    董貴人掩面哀聲泣道:「賤妾父親為凶人重傷,賤妾心痛,卻不便看望,是以心中難受,不想驚了陛下,賤妾有罪。」

    劉協立時道:「朕本要去看望國舅,如今正好,愛妃便隨朕一道前往。」

    董貴人面露喜色,忙施禮道:「多謝陛下。」

    劉協忙扶住她:「愛妃有孕在身,無須多禮,朕這邊讓人備車駕。」

    半個時辰後,左將軍府大開中門,此時董府已經得知天子、董貴人要來看望左將軍董承,董府之內一片歡天喜地,禦駕親臨,護衛、侍女無不與有榮焉。

    不多時,劉協與董貴人進來,禮節過後,劉協與董貴人便到後堂看臥在榻上的董承,須臾,董貴人退開,又屏退下人,堂中只留劉協和董承君臣密議。

    「陛下,」下人一退走,董承便伏拜在榻,聲音哽咽:「陛下,臣有罪。」

    劉協一愣,忙去扶董承:「國舅何出此言?又何罪之有?」

    董承抬起頭來,已是涕泗橫流:「陛下今已加冠禮,本當君臨天下,乾綱獨斷,掌禦四海,而今朝堂卻落於權臣之手,臣每思之,夙夜難寐,痛心不已,然無能為力,不能為陛下分憂,是以有罪。」

    言罷,淚落如雨。

    劉協聞言,身軀一顫,神情有了幾分慌張,下意識的看了左右,顫聲道:「國舅,何出此言……朕並無……並無……」

    董承聲音悲切,打斷了劉協的話:「陛下,朝廷落於權臣之手,自董卓、李傕、郭汜,至張遼,天下誰人不知,只是委屈了陛下。」

    劉協面色連變,強笑道:「大將軍非董卓、李傕可比,他是忠貞之臣。」

    董承嘆道:「董卓入京之初,重用黨人,誰不言其中興之臣?然結果如何?」

    劉協默然。

    董承又道:「陛下,董卓、李傕、郭汜與張遼同,皆來自邊鄙之地,不服教化,不知綱常,張遼自挾朝廷以來,言辭之間對陛下並無敬畏之意,不知陛下可曾察覺?臣記得陛下剛到河東時,張遼無視朝廷,帶陛下奔走縣鄉,可曾將陛下當作至尊?」

    「這……」劉協遲疑道:「大將軍待人如此,並非…… 」

    事實上張遼對劉協除了在朝堂上禮節到位外,平時言語和行為上更多的是把他當作兄弟或朋友來看待,不像其他朝臣那樣經常擺出一些謙卑和惶恐,這一點劉協在河東時就體會到了,那時候他感覺張遼更像一個兄長,教給他很多東西。

    當時劉協在董卓和李傕手下受盡了驚嚇和恐懼,面對張遼如此姿態,很是激動和安穩,但遷都到雒陽後,隨著朝廷逐步恢復,朝臣越來越多,劉協有時候便在自問這種情況對不對,因為很多時候,劉協感覺自己就像張遼的小弟,各方面都不如,面對張遼的建議或詢問,他會考慮很多,顧慮很多,而且面對朝堂上那麼多朝臣跟隨張遼,他心中越來越多的出現擔憂。

    「陛下。」董承看到劉協神情遲疑,眼珠一轉,趁機道:「張遼實比董卓與李傕更陰險,更可怕。」

    劉協面色一變:「國舅,這……」

    董承看著劉協,道:「董卓、李傕兇殘跋扈,固然霸道,卻是獨夫,不得朝臣支持,一旦心懷異志,滿朝忠貞之士皆會反對,然張遼不同,他掌控兵權,又禮賢下士,結黨營私,得眾多朝臣擁護,讓臣想到了一個人。」

    劉協面色有些不好看:「不知國舅想到了何人?」

    董承吐出兩個字:「王莽。」

    劉協身子一顫,董承毫不停息的道:「王莽禮賢下士,張遼亦如此,王莽推翻祖制,推行新政,張遼亦如此,王莽乃外戚,張遼亦與伏家結黨,若他有朝一日害陛下,而後與伏家聯結,扶立幼主,而後……」

    「放肆!」

    劉協忍不住面色鐵青,厲聲怒斥。

    董承哽咽伏拜道:「臣一心為陛下,若陛下降罪,臣甘願受之。」

    劉協此時心中大亂,面色變幻不定,咬牙道:「國舅,朕先回宮了。」

    「陛下!」

    董承一把拉住劉協的衣裳,急聲道:「機不可失,此番張遼出征,陛下正好削其權柄,否則待他得勝還朝,為時已晚哪!他功高震主,年不過三十,便已是大將軍,日後陛下更如何封賞?待他封公封王,滿朝大臣皆為其黨羽,臣恐陛下再無力主朝廷矣!處境更是兇險,臣為陛下安危憂矣!」

    劉協身子一抖,回過頭來,神情陰鬱,眼裡又有幾分驚惶:「國舅……如之奈何,若動大將軍,只恐他……」

    「陛下!」董承道:「當斷不斷,後悔莫及,而今四方未定,尚可謀也,待天下安定,再無機會也!」

    劉協手臂都在顫抖,聲音有些沙啞:「如何……謀之?」

    董承看到劉協終於心動,不由大喜,心道立先生所教果然厲害,當即急聲道:「臣聽聞張遼並未在關中,而是在揚州與袁術大戰,臧霸也出征在外,只有中護軍韓浩在京,此時張遼在京勢力最弱,正良機也!今朝廷忠貞之士尚有不少,更有可用之人。」

    劉協眼裡終於露出期待之色:「國舅,敢問……誰人可用?」

    董承道:「曹操、劉備,皆當世英雄也,曹操世代為朝廷之臣,劉備乃漢室宗親,此二人皆可用也,今張遼命曹操出征袁術,尚在陳留,陛下可趁著張遼與袁術大戰之時,將曹操召回,護衛陛下,則張遼必與袁術兩敗俱傷!還有劉備,其弟掌控虎賁與司隸,亦可為用。」

    董承依照先前與立延所謀,滔滔不絕的道:「再有羽林中郎將張楊,雖與張遼同鄉,亦是其心腹,卻是懦弱無主見之輩,雖掌羽林,可詔令奪之,還有微臣,可召集忠於陛下 臣,集聚家兵,再暗中募兵,足以聚攏兩萬人,到時以陛下詔令再奪韓浩兵權,佔據雒陽八關,號令諸侯勤王,張遼無能為也矣!」

    劉協震驚不能言。

    董承又道:「張遼一去,曹操、劉備、張楊,兵馬不多,陛下皆可製衡,無張遼獨大,朝廷安矣,陛下安矣,以陛下之英明,必能平定四海,中興漢室,成武帝之業,文景之治!則臣死而無憾矣。」

    「這……」劉協忍不住在堂中徘徊起來,神情變化萬端,反覆琢磨著,須臾,停下來看著董承:「國舅,大將軍於朝廷多有功勞,並未行李傕之惡舉……」

    董承心知劉協已經心動,只是怕落了惡名,當即忙道:「陛下,此番只是匡正君權,並非要誅殺張遼,待陛下掌控朝廷,若張遼果真忠心,召他為臣有何不可。」

    「如此正好。」

    劉協這才舒了口氣,遲疑了下,又道:「只是張遼在關中、河東、並州皆有兵馬……」

    不知不覺他對張遼已經改了稱呼,不再呼大將軍了,董承心知前番在朝堂上謀劃助推張遼為大司馬,雖不成,退而為大將軍,但無疑劉協心中已經有芥蒂了。

    他心中一喜,急忙按照立延的交待,打消劉協最後一絲疑慮:「陛下勿憂,張遼在關中有兵馬,然正與馬騰、韓遂作戰,難以行動,並州有鮮卑、烏桓作亂,袁紹虎視眈眈,以難以調動,而張遼自己帶兵與袁術大戰,袁術有二十萬兵馬,張遼必然損失慘重,實不足為慮,千載良機也!」

    劉協低頭默然片刻,突然道:「須要仔細謀劃,切不能出差錯,否則我等休矣。」

    「陛下英明,必主天下!」

    董承大喜,只要天子決定動張遼,那麼伏皇后就很容易謀劃了,可以趁亂行事,他眼裡閃過狠辣之色。
V123210 發表於 2017-9-24 22:45
第六百三十四章狠辣之計

    劉協從董府離開後,急匆匆回到宮中,心中仍是驚悸難定,將自己關在寢殿之中,誰也不見。

    須臾,劉協又出宮去看望臥病在榻的舅父王斌,董承是董貴人的父親,王斌卻是劉協母親王美人的哥哥,是他如今最近的血脈親人了。

    劉協當初入關後,心念被何皇后害死的母親,為母親正了名,又接來王斌一家,不想後來王斌長子王端被丁宮害死,自那以後王斌一下子就頹喪起來,李傕、郭汜作亂期間,他恰好回到故鄉冀州趙國,躲過了一劫,劉協回到雒陽後,又將舅父召了過來。

    王斌再回雒陽後,身體已遠不如前,掛了個奉車都尉的閒職,常臥病在榻,是以劉協經常去探望王斌,此番劉協去探望王斌,並沒有引人注意。

    王斌府上,劉協依舊是與王斌密議。

    「舅父。」劉協沒有猶豫,直接挑明了來意:「張遼出征,左將軍意欲聯結忠義之士,助朕掌控朝綱,不知舅父以為如何?」

    砰!

    王斌手中茶杯跌落在地,大驚失色:「陛下!怎可如此?」

    劉協不言,王斌臉上滿是驚悸和擔憂:「陛下,大將軍於危難之際迎奉朝廷,素來恪守為臣本分,未曾踰越半分,陛下……」

    張遼昔日破了王端被害案,殺了丁宮,為兒子討還了公道,王斌心中對張遼一向是感激的。

    劉協打斷王斌的話:「他掌握天下兵權,便是今日無事,焉知來日無事?」

    王斌一呆,此時他有一句話想說,張遼的兵馬全是他迎奉天子之前發展起來的,本該由人家掌管,而且奉天子之後基本沒有再發展兵馬,說來張遼對朝廷對天子是有扶危濟難之恩的,如今反倒因為那些救難的兵馬落個被忌憚被清算的結果,這就是伴君如伴虎嗎?

    王斌看到劉協陰鬱的神情,不由低垂了目光,一時間又不知該說什麼,腦海裡忽然又想起兩年前他來雒陽前的一件事,不由心中更是駭然。

    他下意識的問了句:「陛下,大將軍既然掌管天下兵馬,左將軍如何謀之?且雒陽多有大將軍親信與兵馬,萬一洩露……」

    劉協道:「今張遼正在江淮與袁術大戰,難以分身,便是察知,一時之間也難以回兵,他不在雒陽,只留行事穩重的韓浩,朕下了詔令,他豈敢妄動,餘者荀彧、鐘繇諸臣,朕可著太傅安撫。」

    王斌心中更驚,沒想到劉協竟然趁著張遼在外討伐袁術的時候謀算他,而且早就謀劃好了,這可是自毀社稷啊,他不由遲疑道:「大將軍在外討逆,若是陛下……恐失人望哪。」

    劉協看著王斌:「舅父,若失此機會,恐朕再無出頭之日矣,朕為天子,欲中興漢室,安定天下,做千古名君。」

    王斌道:「陛下趕了大將軍,焉知左將軍會不會……依臣看,左將軍若得勢,怕還不如大將軍。」

    劉協頗有幾分智珠在握的道:「大將軍若去,左將軍 馬不多,朕再拉攏曹操、劉備、段煨,命太傅收攏張遼舊部,還有……」

    劉協目光熾熱的看向王斌:「還有表兄為朕招撫的那支兵馬,這才是朕倚重的,使朕由兵馬在手,必能征討四方,興復漢室!」

    王斌身子一顫。

    兩年前,劉協派人去趙國傳召他時,賜了王家大批財物,又暗中給了王斌一份密詔,讓他留下次子王規暗中招募兵馬,當時的名義是為了護衛天子,討伐逆賊,王斌也沒多想。

    一年前,他的次子傳來密信,無意中竟然與張燕無法掌控的黑山賊於毒和張白騎聯絡上了,王斌稟報劉協後,劉希大喜,又寫了密詔,讓王斌傳回趙國,封了於毒和張白騎兩個雜號將軍。

    如今沒想到這支兵馬竟然要用於應對張遼!

    王斌擔憂道:「陛下,河內太守橋瑁和中郎將徐晃皆是張遼親信,於毒、張白騎在太行山,不經河內,無法入雒陽哪,還有孟津與小平津關,皆有大將軍兵馬駐守……」

    劉協擺手道:「不急,且先讓左將軍行事,只要張遼一亂,河內與小平津兵馬必亂,倒是朕下詔招撫便是,朕寫一封密詔,舅父先傳詔於表兄吧。」

    王斌看劉協心意已決,只能心中暗嘆,更是擔憂,朝廷在張遼的迎奉下剛剛安穩了兩年,若趕走了張遼,真不知會有什麼後果。

    ……

    董府,劉協走後,董承躺在榻上,心中狂喜,事實上他今日向劉協提出這些建議,心下也是忐忑,只恐劉協拒絕,到時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趁著張遼離開之際奪取一些兵權,搶奪一些職位,拉攏一些盟友。

    卻沒想到自己提出的建議劉協竟然全沒反對,全部應下了,足見劉協心中也早對張遼有想法。

    這讓董承心中驚喜莫名,同時也有些心寒,他雖然是張遼的敵人,但也知道張遼算是不錯的臣子,為朝廷付出很多,可是劉協仍是心存謀害張遼之意,足見天家寡情無義,自己以後也要謹慎小心。

    不過眼下董承心中更多的是狂熱,他當即召來種輯、立延等人開始謀劃。

    種輯、立延等人得知天子同意謀算張遼,無不大喜,紛紛出計,準備行動。

    董承側坐在榻上,沒有看其他人,只是看著立延,振奮的道:「先生,該如何行動?請先生教我。」

    種輯、吳碩幾人看到董承只詢問這個半路來的立延,心有不悅。

    立延根本不理會他們,瞇著眼睛,撫鬚道:「要舉事,必以雷霆之勢,迅速以天子詔令命曹操暗中回軍雒陽,命劉備說服虎賁中郎將關羽,而左將軍攜詔令命張楊交出羽林軍,控制中護軍韓浩,再詔令太傅劉虞安撫朝堂,掌控內外,分守八關。此數路並舉,不能出絲毫差池。」

    種輯等人聽了立延所說,不得不認同。

    董承激動不已,又道:「吾還有家兵三百,暗中招募精銳兩千……」

    立延眼睛低垂:「張遼最重家眷,舉事之前,必先取張遼家眷,方能震懾雒陽守軍,亦令張遼不敢輕動。」

    董承、種輯幾人眼中立時冒出精光,他們與張遼作對,豈能不知張遼的秉性,最重家人,這也是張遼最大的弱點吧。

    種輯大喜道:「妙計!若得張遼家眷,事必成矣!」

    董承道:「吾這邊著人進宮,取陛下詔令,先命曹操回師。」

    他眼裡閃爍著狠辣之色,既謀張遼,那麼宮中也該謀伏皇后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9-26 07:07
第六百三十五章壽春城外

    揚州是大漢十三州之一,位於天下東南,與荊州、豫州、徐州、交州交界,長江穿插其間,共轄六郡,大江以南有四郡,丹陽郡、吳郡、會稽郡、豫章郡,大江以北、淮水之間有兩郡,廬江郡與九江郡。

    九江郡東北為徐州、西北為豫州,壽春位於九江郡北部,袁術稱帝之前就有準備,大興土木,將壽春城修築的高大堅固,城牆高達十餘丈,又從淮河引護城河環繞,可謂牢不可破。

    袁術此次出征兗、豫,在九江郡留有四萬守軍,壽春城就有兩萬,又有陸勉、張勳兩員大將留守,借助高大堅固的壽春城,足以抵擋十萬雄兵。

    但此時高大堅固的壽春城中,卻是一片驚惶。

    壽春城外,十里聯營,旌旗招展,鼓聲震天,城外百步,有一道橫向土坡,土坡上一排霹靂車與連弩,石頭與巨弩不斷射上城牆,城牆城內慘叫聲一片。

    五日前,張遼兩萬兵馬剛抵達壽春城外時,壽春城中守軍雖然驚動,卻並未驚慌,拉起了吊橋,關閉了四門。

    當日晚上,袁術大將張勳親自領兵出城襲擊城外營寨,結果中了埋伏,大敗而回,折損兵馬超過三千,張勳中了黃忠一箭,險些身死,被親衛搶了回去。

    回到城中後,張勳當即關閉城門,再也不出戰了,只想憑藉高大的城池防禦。

    不想次日,張遼根本沒有強攻城池,而是發動兵馬堂而皇之的在城外堆起一道橫向的土坡,與城牆僅相隔八十步。

    眼看城外土坡堆起,後方又有糧草不斷從淮河運來,守城的張勳和陸勉大為不安,陸勉又帶領五千兵馬從北城門發起一次強攻,不想被許褚殺的大敗,險些丟了城門,壽春驚恐。

    自此張勳與陸勉再也不敢出城,一面加固防禦,一邊派人向出征陳國的袁術發去急報,又發信給左近沛國的紀靈和廬江的劉勳求援。

    起初張勳和陸勉對城外那道堆起來的土坡認知不足,只以為是要堆土放箭,因為壽春城太高,在城下箭矢是射不上來的,所以他們只是擔憂,但到了第三日,他們的噩夢就開始了。

    第三日一早,隨著張遼一聲令下,一排排霹靂車和車弩交錯著推上了土坡,而後架了起來。

    一個個士兵抬著一筐筐石頭,抱著一捆捆巨矛上了土坡。

    壽春的守兵看著城外的舉動,不明所以,只是繃緊了弦防範,弓箭手早已拉開了弓。

    但緊跟著,從土坡之上,漫天的飛石彈起,如同巨大的雹子一樣從天空落下來,轟隆隆砸在了城樓和城內,將一個個士兵砸成肉泥,城樓上的箭塔也被砸得粉碎,弓箭手死於其中。

    與此同時,一桿桿巨矛呼嘯著離開車弩,射到城牆,直接穿過守城士兵,帶著屍體飛入城內。

    對於壽春城守兵而言,這是一種大恐怖。

    城樓上的守兵驚恐的大叫著,僥倖活下來的連滾帶爬向城內逃去,一刻也不敢在城上停留,對於這些從天而降的巨石和威力巨大的矛弩,他們根本無從防禦!

    城內一片大亂,但出乎意料的是,城外張遼的兵馬並沒有趁機攻城。

    對於張遼而言,他不需要著急的攻下這座城池,他的第一目標是消滅和擊潰袁術的有生力量,斬殺袁術,到時壽春城自然會不戰而降,如今他只是給出一個猛攻壽春的姿態而已,將袁術的兵馬調回來。

    城外張遼中軍之中,此番張遼沒有帶其他軍師,但他的弟子諸葛亮和郭淮卻跟隨行軍作戰,張遼要讓他們親眼親身歷經戰事,才會更快的成長起來。

    「師父。」

    大帳之中,郭淮看著地形圖詢問張遼:「袁術有二十萬兵馬,壽春告急,他此番回兵必然不下十萬,楊中郎和蔣中郎縱然在途中截殺,也會有四五萬逃走,除此之外,離壽春最近的廬江有劉勳的兩萬兵馬,沛國有紀靈的一萬兵馬,若是他們一起回救,我等怕是要陷入苦戰。」

    「不錯,若是四方十幾萬兵馬回救,我們這兩萬兵馬很是兇險。」張遼先是讚賞了看了一眼郭淮,而後又在地形圖上比劃道:「不過為師早有準備。」

    張遼指著地形圖上的徐州和吳郡道:「此戰之前,為師以傳信給徐州呂布和吳郡孫策,他們也會發兵響應為師,會剿袁術,呂佈出兵沛國,紀靈豈能他顧,孫策出兵江右,劉勳亦不敢輕動。」

    他又指向豫州:「袁術回師後,陳國有臧霸,陳留有曹操,步步緊逼,他豈能不留兵馬斷後?所以袁術回兵,也不過是部分兵馬,而且是疲兵 ,我等不急於攻城,以逸待勞,破之不難。」

    郭淮連連點頭。

    這時,諸葛亮突然開口道:「師父,袁術之敗,不足多慮,然雒陽後方,卻當費心。」

    張遼一怔,看了一眼諸葛亮,嘴角露出讚許之意,隨即泛起苦澀,透過大帳,看向遠處高大的壽春城,久久不語。

    郭淮和諸葛亮默默的站在他身後。

    須臾,張遼有些意興索然的長嘆了口氣:「總不能一輩子不離雒陽吧?」

    是啊,他不能因為朝堂不穩,就一輩子困在雒陽看護吧?血腥鎮壓,又非他所願,還不到那一步。

    郭淮朗聲道:「師父有秦晉雄兵,又有河東、河內二地,縱使雒陽有失,收復也是輕而易舉。」

    諸葛亮看著師父有些蕭索的背影,誠如郭淮所說,縱使雒陽失去控制,師父重新收復雒陽也是輕而易舉,但那樣的話,事情的性質已經變了,就是重新控制朝廷,裂痕已經完全無法彌補了,終究要走上決裂之路。

    他心中又一個想法,若果真到了那時,放手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可是放手了,名分的問題就出來了。

    諸葛亮心中反覆琢磨著,他不知道師父有沒有想過這些,但估摸著,肯定是想過的。

    但師父會如何選擇呢?

    諸葛亮在思慮著這個問題,此時的諸葛亮跟隨張遼數年,已經不是歷史上那個諸葛亮了,不但文武並習,而且很多理念也不知不覺在改變,何況他本身就不是什麼迂腐之人。
V123210 發表於 2017-9-30 07:13
第六百三十六章兩面受阻

    砰!

    孫策一拳捶在案台上,直身而起,手握腰間劍柄,英俊的面孔透著憤怒:「陳瑀奸人!吾必殺之!」

    這三年來,孫策在張遼的支持下,加上其本身的果斷與勇武,發展勢頭銳不可當,先是擊敗揚州刺史劉繇和吳郡太守許貢,奪取吳郡,而後又佔據丹陽,南下會稽,活捉會稽太守王朗,佔據會稽郡,江東大半土地被他掌控。

    袁術稱帝后,孫策與袁術決裂,驅趕了袁術任命的丹陽太守袁胤,又降服了豫章太守華歆,基本控制了江東四郡,向朝廷上供。

    張遼上表封孫策為討逆將軍,平定江東。

    但朝廷也不會任由孫策完全掌控江東,是以任命被袁術驅趕的原揚州牧陳瑀為吳郡太守,制衡孫策。

    陳瑀出身下邳陳氏,累世公卿,其父陳球更是歷任九卿三公,名盛一時,到了陳瑀這一輩也絲毫不差,除了他之外,弟陳琮任汝陰太守,從弟陳珪任沛相,堂侄便是陳登,任廣陵太守,可謂滿門兩千石。

    陳瑀此人是地地道道的世家勢力代表,素來以世家利益為主,典型的有家無國,張遼在雒陽推行科舉後,孫策也在江東推行,陳瑀是最強烈的反對者之一,他糾集了一大批關東世家大力反對科舉,更是厭惡出身不高、恃武鎮壓世家從而掌控江東的孫策。

    此次孫策接到張遼命令,一邊分兵繼續攻打袁術鼓動作亂的祖郎,自己則親率精銳準備渡江攻打廬江,牽制劉勳,張健這幾年在長江一帶掌控的舟船都已經準備好了。

    不想陳瑀遣都尉萬演等人,製作了三十多個官印,發給鄒倫、錢銅、王晟、嚴白虎、焦已等山越和宗賊勢力,準備抄孫策的後路,壞張遼討伐袁術的戰事。

    此時的江東還沒有兩晉時期衣冠南渡之後的大舉開發,屬於蠻荒之地,到處是山嶺、荊棘和荒野,交通不便,朝廷兵馬難及,加上山越民風剽悍,處處都是山賊、宗賊和流寇。

    諸賊之中,尤以吳郡的嚴白虎和丹陽的祖郎勢力最大,祖郎掌控丹楊、宣城、涇、陵陽、始安、黟、歙等諸縣賊帥勢力,嚴白虎則掌控吳郡大小勢力,各有兵馬數萬,孫策在徵討江東的過程中,反覆征剿,但江東多山,地形複雜,賊寇吃了敗仗就躲入山中,難以完全剿滅。

    平時也罷,對這些山賊孫策可以一波波剿殺,但此時正是孫策牽制劉勳、助張遼討伐袁術的關鍵之時,這些賊寇在陳瑀的鼓動下再次作亂,一旦有失,就會把張遼陷於絕地,是以孫策心中怒恨之極!

    張昭看到孫策發怒,正色道:「將軍,吳郡生亂,後方不安,恐難以發兵廬江,可發信告知大將軍。」

    孫策朗聲道:「吾奉朝廷,受大將軍之恩,此番得令共伐袁術,豈能延誤軍機?」

    一旁孫權忙道:「大兄,江東諸賊作亂,我等率兵向西,非但不能援助大將軍,反而會陷入前後夾擊的危險,弟以為還是先平後方之亂才是,大將軍若是得知,亦會體諒大兄之難。」

    底下眾人紛紛勸孫策,尤其是一些曾在伊水跟隨孫策與張遼打過仗的將領,皆認為不宜援助張遼伐袁術,唯有宋超皺起眉頭,正要進言,孫策目光掃過眾人,鏗然道:「江東諸賊,不足為懼,袁術稱帝,方是大逆,吾意已決,留兩千兵馬斷後,餘者隨吾奮力向西,不求攻破壽春,但讓劉勳不能北進一步!」

    ……

    黃昏,徐州,下邳國與沛國交界之處,呂布這邊同樣受到了阻礙,曾經英姿勃勃 的呂布坐在大帳之中,斟酒自飲,眉頭緊鎖,正當他準備發兵向豫州沛國牽制紀靈時,徐州後方郡縣生亂。

    呂布心裡很清楚,這是那些世家在作亂。

    徐州的世家勢力很強,郡縣鄉里處處都是世家各種子弟為吏,堡塢更是不計其數,其中郯城作為曾經的州牧治所,世家勢力最大,陶謙死後,劉備在郯城擔任了一段時間州牧,到了呂布時,他一邊與土豪曹豹結親,一邊直接將治所移到了下邳,總算掌控了一些郡縣,但徐州大多郡縣呂布還是不能掌控的,他一個外來者無力與本地世家爭鋒,雖然勇猛無敵,卻不敢與世家明刀明槍作戰,否則連徐州牧都保不住。

    這幾年呂布可謂真正經歷了世事,他此前在並州對抗過匈奴鮮卑,在丁原手下呆過,在董卓手下呆過,與王允短暫的執掌朝廷,而後奔波,被袁術拒絕過,被袁紹算計過,在張遼身邊呆過,但那些都是短暫的,只有擔任徐州牧這段時間最長,給這個戰場縱橫的猛將影響和打擊也最大。

    原本世家就看不起他這個並州出身的武將,張遼推行科舉之後,世家反抗甚大,讓呂布真正體會到了猛虎困守平原的窘境,讓他知道自己縱然勇武,那也只是在戰場之上,到了州郡,他根本無力掌控地方,無力對抗無處不在的世家勢力,比之曾經的野心勃勃,如今的他滄桑了許多。

    他最倚重的謀士陳宮與那些世家勢力也是暗中來往,讓呂布不敢信任。

    此番呂布援助張遼討伐袁術,本就遭到很大阻力,此時更是後方直接生亂,呂布不傻,自然明白是怎麼回事。

    該進還是該退?

    呂布勇猛不差於孫策,但卻缺乏孫策的果決,一直到夜半之時,他還在猶疑,不想外面突然傳來嘈雜聲,正要派人詢問,有人匆匆來報:「郝萌作亂,正率亂兵攻打下邳城!」

    呂佈如今在下邳與沛國交界,與下邳城相距還有近百里。

    聽聞部下作亂,呂布面色大變,醉意全醒,立時起身喝道:「傳令,連夜回兵下邳城,誅殺郝萌!」

    呂布不知道的是,在他的後方,讓他信任的岳丈曹豹正與一人密謀:「吾有一次聽奉先提過,他偶然認出大江之上掌控舟船者,乃張遼從弟張健,要防張遼控制江淮,可從此入手……」
V123210 發表於 2017-10-9 00:39
漢末召虎 第六百三十七章曹操回兵

    兗州陳留郡最南端,與豫州陳國交接之處,圉縣之外,曹操大營綿延十餘裡。

    在這十餘日裡,曹操兵馬已經與袁術交戰三次,曹操兵馬雖少,精銳卻勝過袁術軍,其手下將領於禁、樂進、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更是勝過袁術那些將領,各領一軍,馳騁縱橫,令袁術軍損失極大。

    好在曹操並未主動進兵,倒讓袁術的兵馬舒緩了口氣,勉強守住了陳國邊線。

    午時,曹操大營之中,曹操低頭看著手中詔書,帳中除了曹操,還有八人,其中七人是曹操的親信,程昱、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曹真、曹昂,還有一人,卻是董承的親信越騎校尉王服。

    大帳中極為安靜,這些親信都有些期待的看著曹操。

    須臾,曹操覽罷詔書,抬頭看向王服,臉上露出懷疑之色:「王校尉,這詔書果真是天子所書?」

    王服沉聲道:「斷然無差,情勢緊急,還望曹將軍速速回京,否則陛下危矣,朝廷危矣。」

    曹操指著南面陳國方向,濃眉緊皺,聲音滿是猶豫:「天子詔書,不可不奉,只是如今正伐袁術,若是退卻,功虧一簣。」

    王服聲音急切的道:「曹將軍,袁術豈有陛下重要?此番曹將軍回京,必與董將軍共掌朝政,到時再伐袁術不遲。」

    曹操瞇起眼睛,沉吟不語,這時一旁程昱開口道:「將軍為漢臣,天子之詔,斷不可違,袁術之事,可先破之,而後留些許兵馬作為疑兵,而將軍親率精銳入京奉詔,兩事皆不誤。」

    「正是如此!」王服忙道。

    曹操嘆了口氣:「也罷,只能如此了,王校尉且先下去歇息,吾整頓了兵馬便回。」

    曹昂看到父親神色,立時領著王服出了大帳。

    王服一離開,大帳裡曹操的親信立時振奮起來。

    「主公,此乃天賜良機,張遼在外,董承庸才,安能掌控朝政,正要主公行大事也!」

    「主公,請下令,我等立時回京!」

    「主公!」

    曹操看到眾親信激動的神情,又大聲嘆了口氣:「張文遠有王佐之才,又善待於吾,吾安忍謀之!」

    「主公!」曹仁大聲道:「此天子之詔,非主公之過,萬不可遲疑!」

    「正是!」夏侯惇抱拳道:「張遼無能,不能掌控朝廷,正要主公大展雄才!」

    程昱亦出列,聲音鏗鏘有力:「主公,張遼與天子決裂,必然之事也!主公當初入朝,豈非就是等候這一日。」

    曹操這才點了點頭,目光看向曹仁等將領,沉聲道:「速速整軍,先以雷霆之勢擊敗袁術兵馬,而後連夜回京!」

    「得令!」

    曹仁等人皆是振奮!

    幾個將領出去,大帳中只餘下了曹操和程昱。

    曹操看向程昱,目光陡然有神:「仲德,不知京中情勢如何?」

    程昱撫鬚道:「主公勿憂,有董承在前,主公只消順勢而為便可。」

    曹操神情有些不定:「張文遠兵馬眾多,關中、並州、河東、河內,若是俱起,我等便是得了雒陽,卻也難守。」

    他精通兵法,遠不是董承能比的,對形勢看的更清楚,劉協還都雒陽,基本將關中讓給張遼,加上河東,從戰略上講,張遼的兵馬佈置對雒陽威脅極大,這才是曹操最擔憂的。

    程昱笑道:「張遼兵馬雖多,敵人也多,可用之兵實少。」

    曹操皺眉:「他善於用兵,權謀亦非等閒,對雒陽必有防備。」

    程昱瞇起眼睛:「張遼行科舉,關中、河東與並州也罷,關東世家卻是視之如仇,早有謀劃,又有袁紹、袁術一南一北,張遼首尾難顧,此番能逃大難便不錯了,焉能顧及雒陽,便是他強攻雒陽,我等挾天子退往關東,有諸世家相護,可保無虞。」

    曹操點了點頭,默然片刻,沉聲道:「張文遠待天子厚矣,卻是決裂,吾奉天子,卻不知結果如何,利弊如何?」

    程昱鏗然道:「主公勿疑!張遼勢大,其奉天子,如錦上添花,可有可無,主公勢弱,挾天子則如雪中送炭,要平定天下,此不得不為也。」

    曹操徘徊道:「奈何天子聰慧,其志不小,奉之非易事也。」

    程昱不以為然道:「天子誠然聰慧,然性情懦弱,主公勢強,不蹈張遼前車之鑑,但束之內廷,斷其爪牙,其安敢妄動。」

    曹操眼 閃過一絲厲色,又嘆道:「如此,吾名壞矣。」

    程昱面無表情的道:「主公挾天子,威震四海,何求名聲。」

    「不錯,何求名聲!」曹操忍不住大笑,轉又問道:「董承既已舉事,可著文舒速速退離,免被其害。」

    程昱棺材板的臉上露出感激之色:「承主公掛念,吾以告知小兒,此番事了,再無立延,只有程延,先令他回鄉便是。」

    如果董承在這裡,恐怕會大驚失色,他最倚重的謀士竟然是程昱的兒子,程昱原名程立,他的兒子程延便取父名為姓,隱投在董承麾下,推波助瀾,讓董承謀算張遼,為曹操爭取機會。

    這是程昱的謀劃,他通過自己的兒子為董承出謀劃策對付張遼,而曹操自然不會不知道程昱的謀劃,只是他自己與程昱絲毫不動,藏得很深,讓張遼也沒有察覺。

    午後,曹操突然發兵猛攻袁術大營,袁術派遣在陳留的李豐、梁綱兩員將領不防之下大敗,只能固守。

    黃昏之後,曹操留數百兵馬在營中擊鼓,迷惑敵軍,他則率主力直奔雒陽,麾下猛將於禁、樂進、李典與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等宗族猛將皆盡跟隨。

    ……

    雒陽,上東門一處大宅中,羽林中郎將張楊手捧詔書,止不住顫抖著,看著對面的立延,面色蒼白:「閣下,此真陛下之詔乎?陛下可是要害文遠?文遠忠心奉陛下與朝廷……」

    「張中郎此言差矣!」立延打斷他,肅然道:「陛下並無害大將軍之意,只是羽林軍乃禁軍,本該由陛下執掌,兵馬不過兩千,如何與大將軍十數萬兵馬相比,大將軍依舊是大將軍,他掌並州、關中、河東、河內兵馬,此番事後,朝廷之中,仍是萬人之上。」

    張楊面露疑色:「果真如此?」

    立延正色道:「天子詔令,豈有虛假,大將軍出征在外,朝廷亦防宵小作亂,張中郎交出羽林軍,陛下方能心安,待大將軍得勝回朝,羽林軍還歸大將軍。」

    張楊猶疑了下,終是將羽林軍官印和符令交給了立延。

    立延接過官印與符令,眼裡閃過一絲喜色,又閃過鄙夷之色,暗道:「大將軍,汝任用親信,將羽林軍交給張楊如此懦弱無能之輩掌控,真自掘墳墓也。」
V123210 發表於 2017-10-9 00:39
第六百三十八章劉備的選擇

    雒陽,光祿勳府。

    吳碩離開後,劉備手執詔書,神情複雜。

    不多時,關羽、張飛大步進來,齊齊抱拳:「大哥。」

    劉備點了點頭,示意二人坐下。

    關羽發現劉備少有的神情不定,當即沉聲問道:「大哥,如此急忙召喚,不知有何要事?」

    劉備沒有說話,而是將手中詔書遞給了關羽,張飛也湊過來閱看。

    這一看,二人登時面色大變。

    張飛眼睛一瞪,怒聲道:「這賊皇帝,竟敢害四弟!」

    關羽面色轉為冷肅,丹鳳眼中蘊含著不敢置信之色,更有幾分怒意,哼了聲:「昏君!四弟在外為大漢平亂,天子卻背後加害,實令人心寒!」

    他二人雖然皆是驕傲之人,不易結交朋友,但對張遼這個四弟還沒得說,論武力,張遼不差於他們,論戰績,張遼更是從一個小小的軍侯擢拔為當朝大將軍,平定數州之地,剿滅白波、黑山、匈奴,擊退羌胡,讓奔波了十餘年還是一事無成的他們望塵莫及。

    而且在這兩年之間,他們更是親眼看到了這個四弟在執政方面的能力,張飛敬君子,張遼在治學上的成就令天下讀書人敬仰和尊崇,除了大興學堂、印刷書籍外,他書寫了三字經和千字文作為啟蒙,成為無數孩童口中朗朗讀物,科舉制更是開創先河。關羽愛下人,而張遼的執政重心就在民生,衣、食、住、行均有創新,成為很多行業供奉的祖師,令關羽佩服。

    更不必說,張遼對他們三兄弟很不錯,他們到了雒陽後,劉備先後擔任左將軍、後將軍,位在九卿之上,與此同時又擔任光祿勳,九卿中最有實權的職位之一,掌宿衛宮殿門戶,總管各種郎官,下屬極為龐大,有光祿勳丞、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騎都尉、光祿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諫議大夫、議郎、謁者僕射,權勢極重。關羽也不差,擔任虎賁中郎將,這曾是袁紹、袁術兄弟先後擔任的重職,張飛更是擔任司隸校尉,號稱臥虎的雄職。

    他們三兄弟的權力比董承那個有名無實的左將軍還要大,這對一直碌碌奔波的三兄弟可謂青雲直上,令無數人豔羨。

    何況張遼對當今天子也極為尊奉,不曾有絲毫踰矩,讓他們更是敬重,是以此時聽聞天子居然要奪取張遼權柄,關羽和張飛都極為憤怒。

    「大哥!」張飛大聲道:「不如我兄弟衝進宮中,殺了昏君……」

    「三弟!不可妄言!」劉備面色大變,厲聲喝斥。

    他急忙起身,開門查看了外面,又關上門,看著張飛,不悅的道:「我兄弟起兵,本為匡扶漢室,伸大義於天下,今三弟何出此大逆之言?若為他人聽聞,頃刻就是大禍。」

    張飛反問道:「難不成我兄弟要與那皇帝一般迫害四弟?我卻是做不到!」

    關羽亦是面色堅定的點了點頭。

    劉備眼神微微低垂,嘆道:「自然不能害四弟,奈何詔書亦難違背……」

    關羽抓著長鬚,擰起濃眉,想了想,道:「大哥,汝為光祿勳,位列九卿,翼德為司隸校尉,亦是重職,不若我兄弟向天子進言,請天子收回成命,勿要陷害忠良,自毀社稷。」

    劉備嘆了口氣,搖頭道:「進言也無用,文遠權柄太重,此君主大忌,禍亂遲早會有,難以阻擋。」

    劉備的眼光自然不差,曹操能看出來的,他也能看出來,天子劉協非是甘心做傀儡的君主,他與張遼的鬥爭遲早會激烈得難以收拾。

    關羽哼道:「若是天子不聽忠言,我兄弟自掛印離去便是。」

    漢時天子的權柄還沒有後世明清那麼大,沒有什麼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規矩,許多大儒名士都以不應朝臣徵闢為貴,何況關羽出身草莽,雖然心懷忠義,但也不是那麼死板。

    聽了關羽的話,劉備看了他一眼,沉吟不語。

    「這也不行,那也不成,卻又該如何?」張飛急躁了,憤怒的在屋裡徘徊著,踏得地面通通作響:「就聽二哥的,不如我兄弟就此離去,也免得受那些奸臣昏君的氣!到了關東,再起兵馬……」

    劉備擺手阻止張飛,聲音肅然:「大逆之事,斷不可為!」

    「然則如何?」

    張飛忍不住再次發問。

    劉備看了二人一眼,沉聲道:「陛下要削大將軍之權,董承等人必在其中作祟,當此之時,我兄弟非但不可離開京師,反而要緊握兵權,才能為文遠爭取一線生機,若是我等離去,任由董承等人肆意妄為,文遠的親眷,還有那些忠臣義士必受迫害,此方為不義也。」

    關羽和張飛都看向劉備,張飛喜道:「莫非大哥要舉兵滅了董承?如此正好。」

    劉備仍然搖搖頭:「董承身後乃陛下也,當此之時,我等只能順應陛下詔令,助陛下掌控宮禁與京師,更能製衡董承,若他要害文遠,我等有兵權在手,便可與之相抗。」

    張飛眉頭一鬆:「如此甚好,若董承為害,俺一矛刺死他! 」

    關羽沉默了下,突然又問道:「董承乃國舅也,而今董貴人懷了龍種,他聖眷正隆,恐陛下偏倚於他,再如對付四弟一般奪我等兵權。」

    劉備目光中透著堅決:「若果真如此,我兄弟離開京師便是。」

    關羽丹鳳眼微瞇,道:「可暗中先送信與四弟。」

    劉備嘆道:「來不及了,黃昏詔書方下,今夜便要行動,更不知四弟如今身在何處。」

    關羽沉聲道:「四弟在外不能收信,我等卻要護好他的家眷。」

    劉備一愣,他對家眷的護持從來都是滯後的,此時聽關羽提起,想了想,點頭道:「不錯,不過須要暗中行事,勿要令人發覺。」

    不多時,關羽和張飛迅速離開,去安頓一切,準備應對這場即將來臨的暴風雨。

    二人離開後,劉備坐在那裡,久久沉默,時近黃昏,在陰影中他的神情讓人難以琢磨。

    關羽回到府中,立時吩咐長子關平暗中帶親信隨時候命,準備在夜裡護持張遼家眷,他的丹鳳眼中帶著幾分陰鬱。

    天子謀算張遼,兄長劉備明面上選擇了站在天子一方,雖然劉備的理由很有道理,但他心中卻是有幾分不滿的,因為無論是為了什麼理由,劉備這個與大將軍情同手足的光祿勳站在天子一邊,對張遼的打擊是最大的,無論從情感上還是名望上。

    那些朝臣和百姓會想,連大將軍的兄弟也擁護天子謀算他,那他必然是有問題的,或者至少是無能的……

    關羽知道劉備素來心懷大志,這一次對於劉備本身也是一次機會,劉備的選擇究竟有幾分是為了張遼,他不敢去想。

    事實上他先前也沒有多想,但天子詔書下達後,劉備竟然沒想著知會張遼,尤其是沒想著保護張遼的家眷,這讓他心中多了一絲陰影。

    他很早以前就考慮過一個問題,四兄弟中,反而是張遼這個四弟權勢最大,他們三個兄長依託在張遼門下,關羽自己曾承受張遼恩義,心中沒什麼意見,張飛性格大大咧咧,也不會多想,但兄長劉備素懷大志,他是否甘心屈居於張遼門下,這個關羽自己也不敢判斷。

    如今一場暴風雨要來了,這場暴風雨之後會是什麼結果,關羽心中只有一片痛苦和沈重。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6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