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 回到山溝去種田 作者:二子從周 (全書完)

 
V123210 2018-3-16 19:56:30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09 903388
V123210 發表於 2018-4-4 07:11
    第二百七十一章大年夜

    第二天一早,李君閣一家就忙活開了。

    今天是除夕,大家族年夜飯一般都在李君閣家裡吃,可有得忙。

    鄉下除夕年夜飯跟九斗碗飯菜差不多,按照夾川當地習俗,只要過了臘月廿三小年之後,從臘月廿四開始到除夕夜飯之間,都屬於吃年飯的時間段。

    鄉下親戚太多,一家家走下來,那真的需要仔細緊湊地安排才行。

    吃年飯要人齊,二堂哥每年回來得都比較晚,因此李家年飯也就吃得晚。

    吃年飯可以請姑家婆家等親戚來一起吃,自己一家也可以被邀請回娘家、族人其他親屬家去吃年飯。

    一大早白嬸就帶著芋頭跟粽粑來了,拿著相機攝影機東拍拍西拍拍,他們要全程跟蹤李家過年的過程。

    年飯的飯菜,可謂家宴中最為豐盛的,跟九斗碗差不多,差別就是雞鴨魚肉四大樣必須配齊。

    一大早起來李君閣就抓了一隻公雞一隻母雞殺了。母雞的做法就是簡單的燉湯,湯加得很多,席間還能雞湯冒血旺,雞湯燙豌豆尖,或者雞湯冒粉絲。

    母雞是不能用來敬神的,實在要敬,那也只能是舀一碗散肉。

    所以有餘力的農村家庭還要殺公雞,公雞則講究得多,煮之前要擺好造型,雞頭昂著向天,雞腳要貼著雞腿跪著,這樣成型煮熟後整個雞放在盆裡才特別熊勢,符合敬神的要求。

    鴨子就不要求整鴨了,做法有多種,可以是酸菜酸蘿蔔燉老鴨湯,也可以是炮姜泡椒爆煎鴨子,還可以是魔芋燒鴨子,會做的人家還能做出甜皮鴨子和樟茶鴨子。

    李君閣前倆月做過魔芋,沒吃完的都凍成雪魔芋了,現在正好做成酸豇豆雪魔芋燒鴨子。

    年夜飯吃魚全國各地都不可少,取連年有餘之意,李君閣在魚塘釣了兩條五斤的草魚,準備做經典的豆瓣魚。

    趁今天做年夜飯,老爸還去菜地裡砍了好多菜回來,除了今天用,還得吃到大年十五去。

    肉的菜品就多了,臘肉,香腸,酥肉,蒸肉,其他煎炒煮燒等菜品,可謂格式多樣。

    還有一樣必不可少,那就是回鍋肉,因為祭肉在祭祀完成後必須吃掉,所以回鍋肉是必然的選擇。

    因此一大早起來,一家子發黃花,發木耳,發筍乾,擇菜,剁泡姜,泡辣椒,蒸糯米,切肉,煮臘肉香腸,炸酥肉,丸子……林林總總一大堆的事情,用老話說,那就是忙得辮子不沾背。

    黑白棕三師徒當真不客氣,李君閣在廚房炸丸子和酥肉的時候,他們就在旁邊一邊拍攝一邊往嘴裡撈,邊喊好吃邊喊燙。

    李君閣翻著白眼:「你們這樣會上火的!大冬天裡的還得給你們泡涼茶!」

    黑白棕三師徒咧著嘴大笑:「你們中國人太講究了,我們不存在的,都是吃油炸食品長大!就是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油炸食品!比肯德基麥當勞強多了!」

    懶得理他們,一切準備完畢,李君閣又開始煮刀頭肉。

    刀頭肉是指殺豬時把肉一塊一塊的劃好後,用刀靠著肉頭一端切的一塊四四方方的肉。

    從豬身上劃成塊的肉,靠背脊的一方是肉頭,靠肚脯的一方是肉尾,肉尾一端系有綰子把肉掛起來,切肉時只能先從肉頭一方開始切割。

    山下一般是用保肋肉的刀頭敬神,帶一個「保」字,用來敬神有祈求保佑之意。

    頭刀肉切得長,煮好之後,將最肥厚的那一段切成四方塊,留作祭祀。

    剩下的部分切成方墩,將炒鍋燒燙,開始皮朝下用熱鍋燙豬皮。

    豬皮燙得焦黃後,趁熱開始往上面抹紅糖。

    待到紅糖抹勻,開始切片,然後皮朝下拿二碗碼成『一封書』樣式,一部分芽菜鋪上邊,丟點薑片花椒,淋些醬油;一部分夾上湯圓芯子,拿黃糖拌好的糯米飯鋪上邊,分別做成甜咸燒白。

    燒菜,蒸菜,湯菜,上午就要開始開火烹製。

    午飯一家人就隨便吃了一點半成品,雞湯冒飯,椒鹽酥肉丸子,臘肉香腸,涼拌沖菜折耳根。

    黑白棕三人看得直流口水,但是已經吃不下了,酥肉跟丸子已經吃得打飽嗝了。

    吃過飯後反而可以閒一陣子,老爸開始準備花生瓜子米花糖之類的零食,茶也泡上了。

    首先來的是四爺爺和老伯一家,連倆妹崽七位。

    然後是大伯一家,連大堂哥二堂哥小堂哥三家,包括雨寧雨多雨松,十一位。

    沒一會大姑一家也到了,連大表哥一家包括馬翠如小妹崽,五位。

    二姑二姑爺還在上班,因此來得晚,二表哥在外地部隊上要值班來不了,來的只有二表嫂謝芷蘭和敬子倫,不過表姐敬元霞跟表姐夫王國建帶著王美嫻小妹崽也回來了,這就是七位。

    加上自己家四位,還有最後一天堅守崗位,把網站底色換得紅豔豔后,又在村子裡巡視了一大圈才趕過來的阿音,這就一共是大大小小三十五人。

    黑白棕三師徒歎為觀止:「哇嗚……好像《教父》開場的情節啊!」

    大姑跟二姑拉著老伯又是說又是笑又是抹眼淚,說到生氣的時候還要拍他兩下,罵他沒良心,拍完又笑。

    老伯笑眯眯地躲,躲不過就笑眯眯地受著,那架勢分明就是在享受,彷彿被兩個妹妹拍打著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外國嬸子蘭冰看著這溫馨一幕,臉上也是停不住的微笑。

    老哥跟老嫂坐在老嬸旁邊,給她講解各人和各人間的關係,讓她理順家族脈絡。

    大家就這樣坐在敞壩裡聊天說話。

    倆妹崽一來就帶著芋頭粽粑和小孩子們屋前屋後地亂竄。

    白嬸無奈地搖著頭,這拍攝重任只能自己來了。

    李君閣正拌著涼菜呢,王美嫻跟敬子倫跑了過來,每人手裡拿著兩個短竹棍,竹棍上粘著一團熬麻糖的糖稀,一邊在那裡不停攪動玩「絞絞糖」的遊戲,一邊問道:「二皮叔,我們家大呆它們呢?」

    李君閣手裡筷子不停,笑著說道:「今晚到處要放鞭炮,怕它們嚇著,都讓它們到山上去了。」

    兩個小的立馬轉移了注意力:「那我們家準備的鞭炮多嗎?」

    李君閣笑道:「必須多啊!二皮叔還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甩炮和擦炮,還有禮花什麼的,到時候你們攢了勁的玩!」

    兩個小的開心慘了,轉頭就跑,邊跑邊喊:「雨寧哥哥,二皮叔說準備了好多鞭炮!晚上你帶著我們玩啊……」

    李君閣哈哈大笑,拌好涼菜,又去切臘味,還得做拼盤呢。

    阿音也來廚房裡幫忙,面對這場面對她來說還有點不好意思,跟李君閣待一起才安心。

    天色已近黃昏,沒一會老爸進來端刀頭肉跟公雞,說道:「我們準備要敬神了,阿音你要來看看不?」

    李君閣放下手裡的活計,對阿音說道:「走,也給你介紹介紹我們漢族過年的風俗。」

    只見老爸先拿出今年新請來的神符福紙,貼在堂屋裡去年的神符福紙上,這才出來在院壩裡東側找了個地方,將雞和刀頭擺好了,又找了個水泥縫,插上三根香、兩根燭。

    李君閣對阿音解釋道:「這是敬天地,天為神,地為祗,感謝他們今年風調雨順,李家溝水果豐收,物產豐饒,祈求明年像今年一樣平安順利。」

    阿音點點頭,跟著老爸老媽對著香火作揖,還虔誠地合起小手拜了幾拜。

    李君閣壞笑道:「接下來就是在堂屋裡敬家神了,這個你也可以拜拜,不過拜了就是我們家的人了。」

    阿音臉一紅,偷偷給了李君閣一胳膊肘。

    就見紙錢燃盡後,老爸老媽又再稍等一會兒,將公雞和刀頭端到堂屋,在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下,同樣插上三炷香,點燃兩支蠟燭,作揖恭會,口念祈求保佑之語。

    然後是在廚房裡敬灶神,最後是在豬圈屋裡敬四官財神,一處一處禮數都要走到。

    老風俗裡邊,如果祖墳在附近的,還可以再端著刀頭和公雞出去給祖墳也挨個敬上一遍。算是請祖先來吃年夜飯。

    接下來就該「燒袱紙」了。

    燒袱紙,是吃年飯的重要儀式,李君閣一邊看著爸媽擺弄,一邊給阿音解釋風俗。

    袱紙是用毛紙製作的,由許多張累成一疊,一張袱紙上有三排,每排八個錢眼,每個錢眼都是用半圓形鐵具打穿後湊出來的形狀。

    跟紙錢不一樣,如果一排只有六個錢眼,那才是錢紙。

    錢紙屬於散錢,是敬神送小鬼用的。

    袱紙則要用白紙封成一包一包,像磚頭形狀一般,並用專門的紙寫上袱單,也叫「火單」,是專門燒給自家先祖的。

    火單買來時就印有專門的印章,就像銀行的匯款單,是有憑信的。

    上面填寫的內容是哪個屋基的誰誰誰燒多少數量的袱紙給去世的某某親人,就跟匯款單一樣,還要寫上年月日匯款時間。

    填寫好火單,老規矩是要糊在做好的竹筐上成長方體狀,和袱紙一起燒給先祖,燒時口中唸誦邀請話,讓那些先祖來吃年飯收紙錢。

    不過現在規矩鬆散了,將火單壓在袱紙上燒過便算,老祖宗在那頭自己找箱子裝就行。

    黑白棕聽得五迷三道的,李君閣解釋道:「『事死如事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先祖,我們從來都是認真的。」

    既然是祭祀先祖,那李家人都有份,李家溝這支關係和睦,老爸老媽也不計較,因此老爸在堂屋擺桌子的時候,老伯大伯,大姑二姑都過來幫忙。

    有些關係不好的家族,這種時候只能主人家上,姑表也上去操持的話,舅母子就會生氣,認為會搶了他們自家的福氣。

    姑表出了力,祖宗就要分潤一些福氣給姑表,自己這頭就得得少了,這是不能容忍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8-4-4 07:11
    第二百七十二章年夜飯

    李君閣家沒這陋習,大家在堂屋正中擺好一張八仙桌,三根凳子,上方和兩側方各放一根。

    下方不放凳子,只在桌面下方點上三根香兩根燭,其餘三方分別擺上碗筷酒杯,碗裡盛上少許乾飯,筷子放碗上,每一方兩副碗筷兩個酒杯,杯中倒滿白酒,桌上放三樣不拘冷熱的熟菜。

    這樣就算是給先祖們擺了一桌飯菜,請他們回來吃飯。

    老爸已經將火單早請四爺爺寫好了,每家不分男女都一樣。

    接下來就是碼紙,老爸拖出來一口大破盆子,然後各家碼各家的,像堆磚頭積木一樣堆起來,袱紙包和袱紙包之間留有空洞,用於過火。

    王美嫻跟敬子倫馬翠如覺得好玩,鬧著要碼。

    大姑一邊碼紙一邊調頭笑道:「這個你們還碼不好,一會給老祖先人燒紙的時候你們再來吧!」

    將袱紙一盒一盒像砌磚牆一般般砌整齊,壓上火單,老爸先在盆外燒起一堆紙錢。

    這是打發小鬼用的,為了不讓他們來搶奪給老祖宗的財物。

    然後大姑把各家小的叫過來點火,希望祖宗要保佑就先保佑他們,這也是長輩一片良苦的用心。

    李君閣這家沒小的就由他來代表,跟六個娃子一起拿錢紙引火,將袱紙燒起來。

    袱紙點燃後,二姑又給幾個小的每人找了一根黃荊棍,圍著袱紙火堆轉打,這也是防止孤魂小鬼來搶奪本家祖宗的供奉。

    幾個小的不知道這儀式的重要性,拿著棍子打得開心,大人們開始在桌子下方給祖先作揖恭會,口念頌辭,請先祖們來吃年飯收紙錢。

    袱紙燒完,香蠟也基本到頭了,儀式基本結束。

    不過灰燼不能丟,還要由大伯背回去,灑在後山祖先的墳上才行。

    老爸老媽開始收拾八仙桌,先撤下香燭,然後把六個飯碗裡的乾飯收集起來。

    李君閣對阿音和黑白棕解釋道:「這裡又是兩個風俗,一是潑水飯,一是捂年飯。」

    六碗飯分成兩份,一份要等大家年飯吃完後,端去屋外路邊,把碗倒扣在地上,等野狗野貓和一些無人祭祀的孤魂來享用,算是一份仁愛之心,也算是一項慈善活動。

    捂年飯則是將另一份米飯裝碗裡用碟子蓋好,放到牌位下邊的香案一側,等正月十五之後,再打開來看。

    如果飯變成了紅色,則預示著來年高粱豐收,要多種高粱;如果是黃色,則來年稻穀豐收,則要多種稻子;如果是白色,則來年芝麻豐收……諸如此類,以飯的變色對應五穀的顏色來判定來年的收成。

    這也反應出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一套儀式解釋完,李君閣感覺嘴巴都要說干了,阿音表示理解,黑白棕仨人則不住點頭,都說收穫良多,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畏又深了一層。

    燒完袱紙,伺候完神靈,該伺候活人的胃口了。

    老爸老媽阿音開始將涼菜,蒸菜,燒菜,湯菜端上桌,李君閣開始進廚房準備炒菜。

    臘味拼盤,折耳根拌沖菜,大蔥拌腐竹,剛剛祭祀完的大公雞被切成白斬雞,甜燒白,咸燒白,魷魚丸子酥肉燒冬筍,雪魔芋酸豇豆燒鴨子,大蒜菜頭燒肚條,清燉雞湯,臘肉湯燉蘿蔔……流水般地端了出去。

    老媽在廚房還跟阿音笑眯眯地說道:「乖女啊,本來你該坐上桌的,不過今天我就不拿你當外人了,你就跟我們一起招呼客人吧。」

    阿音臉紅紅地說道:「要不阿姨你跟叔叔也先去吃吧,老伯老哥難得回來一趟,你們多跟他們聊聊,這邊我跟二皮弄得過來的。」

    老媽笑道:「好好,等我們把現成菜上完就開始吃了,幺兒你手腳麻利點!弄完就趕快來!」

    李君閣正在燒豆瓣魚,笑道:「放心,快得很!」

    阿音開始切刀頭肉,中間將豆瓣魚端了出去,李君閣這邊很快炒了一個泡椒雞鴨雜,一個黃花木耳肉絲,然後又炒了個回鍋肉,芹菜肉絲,再炒了個醋溜白菜和熗炒紫油菜。

    這才解下圍裙出來。跟阿音找位置開吃。

    三十九人開了四桌,黑白棕喜歡小娃娃,跟六個娃子擠到了一桌。

    看樣子還相談甚歡,李君閣都不知道他們怎麼交流的。

    跟阿音一起擠到這桌上,先猛造了一通打了個底,對白嬸說道:「你們先吃著,我跟阿音去敬一圈酒。」

    白嬸笑道:「去吧,不用管我們,Jungle你們家的飯菜實在是太香了,小朋友們還很有禮貌的給我們夾菜呢!」

    李君閣笑道:「那你們就多吃點,別見外就行,對了,高度酒我估計你們喝不習慣,這刺梨米酒是用山裡邊的一種野果釀製的,度數不高,你們都可以喝點,不過別喝高了啊,晚上還有幾項風俗呢。」

    粽粑驚訝道:「還有?我總算知道Alice跟Shirly所說的規矩多是什麼意思了……不過你們這酒可真好喝,來,芋……頭!我也敬你一杯,cheers!。」

    芋頭趕緊放下筷子,將杯子端起來:「好的粽……粑!我們喝一杯!中國新年快樂!」

    阿音笑得不行了,這破小名,兩人自己個還喊上了。

    帶著阿音先來到主桌,這桌都是長輩,只有老媽沒在這桌上,剛好十人。

    一見到兩個小的過來大姑就起鬨:「哎喲!主廚來了!不錯不錯,皮娃這手藝夠開館子了!阿音乖女,辛苦你了呢!」

    李君閣笑道:「自家人吃飯,就不用單打一圈了吧?要不我跟阿音一起敬了?」

    大伯又起鬨:「那不行喲!你在君偉新店開業那次,可是給我們把場子撐巴適了的!你的酒量我清楚得很!」

    李君閣連忙討饒:「哎喲大伯,待會還看春晚呢,再說那邊還有國際友人在,要注意國際影響喲!」

    老伯哈哈大笑:「你少來,你現在注意影響了!你叫人家芋頭粽粑的時候,沒想過國際影響?」

    那頭芋頭跟粽粑扭過頭來:「Sir,你叫我們?」

    老伯哭笑不得地朝兩人舉杯致意,兩人受寵若驚地也跟著舉杯喝了一個。

    一桌子人笑得東倒西歪,大伯說道:「皮娃哪裡都好,就是這皮猴性子改不了了。阿音,你以後可得拘緊一些!」

    阿音只抿著嘴笑。

    李君閣說道:「得得得,單走就單走!阿音酒量不高,那就一人一口,我這裡滿杯,那從四爺爺開始!四爺爺,今年兒孫都回來了,這是幾十年來最開心一天吧?來,祝您老人家身體清健,壽比南山。」

    今天是大日子,男士的兩桌喝的五糧液,一圈長輩敬下來,四兩酒沒打住。

    喝完來到大堂哥這桌,這桌是李家君字輩加Alice和Shirly,李君閣直接把大堂哥擠出了半邊凳子挨著坐下來,說道:「不行了不行了,這就半瓶下去了……」

    二堂哥趕緊說道:「喲!二皮那你快吃點東西壓一壓!」

    大堂哥撇嘴道:「你看他裝!趕緊的,這麼些年沒回來了!上一桌什麼規矩,這一桌就什麼規矩!」

    李君閣說道:「不是吧?咦?我們這桌正好都成雙成對呢,那一對對的敬吧!」

    這就又是五杯下肚了。

    再下來就是表哥表姐這邊了,一圈下來,小一斤下去了。

    回到原先娃子們那桌,就見芋頭皺著眉頭摸脖子。

    李君閣關心地問道:「芋頭,咋的了?」

    王美嫻說道:「芋頭哥哥不乖,吃魚說話,魚刺卡喉嚨了!都好久了!」

    李君閣說道:「喲!淡水魚刺是多,這還有些麻煩呢,奶奶!大伯!芋頭被魚刺卡喉嚨了。」

    奶奶趕緊站起身來,說道:「那孩子快跟我進廚房。」

    大伯跟李君閣也跟了進去,白嬸跟粽粑也挺關心,於是一起也跟了過來。

    奶奶對大伯說道:「燒袱紙時有先祖神靈請漏了?」

    大伯摳著腦門回憶了一遍,說道:「沒有啊!」

    奶奶搖了搖頭,取過四根筷子打濕水挨在一起,筷頭朝下立在灶台上,口中開始挨個念老祖先人的稱呼。

    都唸完一遍,筷子還是立不起來。

    大伯說道:「五嬸你看,我沒有說錯吧?」

    奶奶也奇怪:「那就沒道理了啊?」

    大伯一拍腦門:「嗐!別是鄰居走錯門了吧?!」

    奶奶突然想起一件事情,說道:「哦!唐會計家今年起新房,別是老唐回來找不到家門了喲?!」

    話沒說完,筷子就立住了,李君閣對這些早見怪不怪,黑白棕三人雖然中文還行,但是大伯奶奶說的夾川土話,幾人聽得似懂非懂,廚房本來就陰森森的,再見到筷子立在灶台上,都嚇壞了。

    就聽奶奶對著筷子說道:「老唐你咋搞起的!房子操來重新修過了,可屋基還是沒變嘛!咋就不敢進去了呢?放心你們家少平能幹得很,那向新房子就是你家的!媳婦也賢惠,娃子又乖!都等著你吃年夜飯呢!你跑我這裡來幹啥子?趕緊去吧!」

    老伯也說道:「順便跟我給老嬸娘也帶聲好。今年李家溝好著呢,還不趕緊回去看看?這三位是客人,別看他們長得奇奇怪怪的,都是好人!以後我們李家溝還會來很多這樣的外國人,看到可不要大驚小怪了!聽到沒?」

    說也奇怪,兩人話一說完,筷子便慢慢地倒掉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4-4 07:11
    第二百七十三章新年好

    奶奶盛來一碗清水,拿兩個指頭對著水畫圈,嘀嘀咕咕地念了幾句,將水端給芋頭說道:「來,娃兒,喝兩口試試!」

    芋頭將碗接過來,試著喝了兩小口,又摸了摸脖子:「噢上帝!真的好了!」

    白嬸滿眼小星星:「Jungle你奶奶還會魔法?!」

    粽粑捶胸頓足:「Oh!糟了沒有拍下來!」

    奶奶將碗放回去,說道:「沒事了沒事了,就是一個鄰居,家裡新修了房子,回來找不到自己家了,我們回去接著吃。」

    這話說得輕描淡寫,就跟真是平常日裡鄰居家裡的來串門問路一樣。

    幾人出得廚房來,大伯回上席去坐了,還在取笑:「這個老唐,山豬兒吃不來細糠!少平把房子一修,愣是嚇得不敢進新屋了!」

    黑白棕見大家都在當笑話講當笑話聽,真跟看待一件小事情一般,都是不明覺厲,剛剛那可是靈異事件好不好!

    李君閣領著三位回到桌前,給三人一人盛了一碗雞湯壓壓驚,說道:「沒事兒,雖然說子不語亂力怪神,不過這事情真就是個普通不過的事情。那些老人過世前都是愛護我們的長輩,現在不還是愛護我們的長輩嘛?來了也真沒啥好怕的!主要是沒見過你們這樣的面孔,把他給嚇著了,現在說清楚了就沒事了。」

    黑白棕三人欲哭無淚,還有沒有講道理的地方了!長成這樣又不是我們的錯!還我們把他嚇著了!老子們都快嚇得尿褲子了好不好!

    經過這個小插曲,大家繼續笑逐顏開地喝酒吃菜,可不管李君閣跟阿音再怎麼熱情勸吃勸喝,黑白棕三人打死都不再碰那盆香噴噴的豆瓣魚了。

    吃過飯,撤掉桌席,拖來四個火盆,大家一起看著遠處的田坎,烤火聊天。

    這個其實也是除夕夜的老習俗,俗稱「守田坎」,傳說說三十天守了田坎,來年田坎不會被洪水沖倒,預示會有個好收成。

    不過自從有了春晚,這個習俗基本廢了。

    今年不同,老伯回來不容易,大家於是又把老習俗撿了回來。

    坐在一起話題就多了,從國家的變化,夾川的變化,村子的變化,談到各家的變化,老伯都笑眯眯的聽得津津有味。

    娃子們又被Alice和Shirly帶跑了,一起跑的還有粽粑跟芋頭,他們也沒有放過擦炮和摔炮,跟著娃子們沿著水溝一路放,嘻嘻哈哈的又跳又鬧。

    李君閣一家可沒時間參與,他們要忙著貼春聯,貼門神。

    夾川貼春聯的時間,必須是在吃過年飯以後,沒吃年飯之前是不能貼春聯的。

    因此吃過飯,老爸將門神跟春聯拿出來,讓李君閣貼上。

    普通百姓家,無非就是喜歡祈福求財保平安,因此紅色春聯的內容也就圍繞這樣的主題來寫。

    今年的對聯內容很簡單:「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人間福滿門」。

    門神一邊是尉遲敬德,一邊是秦叔寶。

    其實大多數城裡人不知道,春聯的顏色一般有三種,分別是紅色、黃色、藍色或綠色。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講究。

    農村的講究是,家中親人去世後的當年,也就是第一年,貼黃色對聯,第二年貼藍色或綠色對聯,第三年才重新開始貼紅色對聯。

    前兩年的內容,一般也就是慎終追遠、思親感懷的,比如「慈恩永憶親難捨,佳節重來笑未開」之類。

    懂本地一方習俗的人就能從黃色、綠色的春聯知道最近兩年該戶人家有親人去世。

    正月裡有時會有耍龍燈舞獅打連槍唱金錢板的來表演,看見堂屋大門貼有黃色、藍色對聯時,就知道該戶人家還在守孝之中,拒絕一切娛樂,不會登門去要紅包討打發錢。

    如果臘月正月裡家裡有新人結婚辦喜事,就需要貼婚聯。這時婚聯也當春聯使用,在堂屋大門上貼一年,沾一年喜慶,內容又是一變,要換成「佳節紅蓮開並蒂,新春綵鳳樂雙飛」之類。

    幹完這些,全家人也加入聊天行列,直到十點過,大家才起身將娃子們叫了回來,準備各自回家。

    幾個小的還鬧,不想分開,往年大家都是一起玩到半夜,直接睡二皮叔家裡的。

    然後媽媽們就出來教育,今年是阿音阿姨在二皮叔家過的第一年,誰都不准鬧,最多明天早點過來給祖祖拜年。

    等到大家都走了,一家人又開始打掃房間,大家要趕在年前把廚房灶台和遍房遍屋大敞壩打掃乾淨,因為正月初一忌諱掃地,初一早上掃地,一年蝨子多。

    廚房收拾乾淨後,老爸把燒袱紙的潑水飯拿去扣在路邊;老媽跟奶奶把家裡的刀全部撿好藏起來。

    初一早上不動刀,確保一年四季平平安安,無意外無刀槍血光之災。

    李君閣把家裡的黃南瓜搬到屋外去,黃南瓜就是老南瓜,「老南」,「老難」,農村習俗,老南瓜留在家裡過年,第二年要死老輩人,所以要全部請出去。

    把這些做完後,奶奶開始給灶神爺上香點燭燒錢紙,老爸開始把家裡的水缸灌滿水。

    以前是去水井裡挑水,現在已經是自來水了,不過習俗還是一樣,總之得把水缸裝滿。

    風水講的「山管人丁水管財」,把水缸灌滿,寓意來年財運滾滾,四季發財。

    然後大家開始輪換著洗澡,把污穢洗掉,一身洗乾淨,迎接新年的到來。

    李君閣一邊幹活,一邊給黑白棕講解,倒也把三人聽得津津有味。

    待到大家輪流洗完澡出來,就該準備接年了。

    除夕夜十二點就是子時之際,就是正月初一的開始。人們在這個時候開始便陸續的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俗稱「接年」。

    李君閣跟老爸開始佈置鞭炮,都是一萬響,一邊一掛。

    佈置完畢,得,只有半個小時看春晚了。

    待到電視裡開始倒數,李君閣跟老爸出屋來各站一邊,準備點炮。

    等到電視裡主持人「新年好」三個字一起出口,鞭炮「噼噼啪啪」炸響起來。

    滿村子都是鞭炮聲,火光,煙霧,空氣裡瀰漫開硝煙的味道。

    今年大家收入不錯,好些人家還買了大禮花,你家放完我家放,漫天都是煙花炸開的絢麗焰火。

    黑白棕抬著頭張大嘴巴,看得差點連拍攝都忘記了。

    李君閣跟阿音開始逐個給奶奶,老爸,老媽問候新年好,阿音還掏出三個紅包,裡邊是李君閣塞進去的一千兩百塊新票子,表示「月月紅」,笑嘻嘻地遞給三位長輩。

    工作了就不能再要紅包了,必須反過來孝敬才行。

    奶奶老爸老媽準備休息了,阿音跟李君閣送黑白棕去農家樂。

    來到農家樂門口,李君閣囑咐三人明天一早過來,跟他們一起「搶元寶」。

    離開久長居,兩人手牽手沿著村路往回走,李君閣對阿音說道:「阿音,新年好。」

    阿音淺淺地笑著,手指捏了捏李君閣的手指:「嗯,二皮,你也新年好。」

    村子裡今夜的鞭炮是不會消停了,不時就會隱隱約約地傳來一陣「噼噼啪啪」聲。

    這是睡不著的年輕人們還在玩鬧。

    阿音對李君閣說道:「二皮,明天你還穿大布衣裳嗎?」

    李君閣笑道:「不,明天穿你上次給我買的那套。哎喲忘了給你準備新衣服了!」

    阿音笑道:「我自己準備好了,也給你新準備了一套,你呀,在這上面真不講究。」

    李君閣笑道:「阿音你真是太好了!有你這樣的媳婦真省心!來,到我背上來!」

    阿音笑道:「幹嘛?!」

    李君閣蹲在阿音身前,笑道:「我背你啊!你給我們李家溝做牛做馬了半年,還不興我給你做牛做馬一會兒啊?快上來!」

    阿音說道:「哎呀你別鬧了!」

    李君閣堅持:「沒鬧,快上來!」

    阿音笑道:「那你不准使壞!」

    李君閣翻著白眼:「我在你心目中就這形象?」

    阿音笑道:「不是在我心裡,是你在網友們心裡都是這形象!」

    李君閣笑道:「對自家媳婦我可不那樣,上不上來?上不上來?」

    說完就撅著屁股往後退,拿手往後撈阿音的腿。

    阿音咯咯嬌笑:「別鬧,好好我上來!」

    說完趴到了李君閣的背上,將臉貼在李君閣的耳朵旁邊。

    李君閣哈哈大笑,撈起阿音的雙腿站起身來飛奔:「媳婦,我們回家嘍!」

    阿音「啊」地一聲驚叫,然後又笑得重新趴回了李君閣背上……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李君閣睜眼醒來,就聽見外邊奶奶已經在忙活了。

    出門跟奶奶道了一聲新年好,然後開始洗漱。

    正月初一忌諱多,除了不能掃地,還不能屋外倒水,因為水即是財,往外倒水就是往外倒財。

    因此,初一早上的洗臉水、刷牙水、洗碗水、洗腳水,甚至洗衣服水等,都要用大桶或水盆裝起來,等到初二再倒掉。

    等他弄完,一家人都起來了,阿音不但給自己和李君閣準備了一套新衣服,連老爸老媽跟奶奶的都準備好了,樂得三個長輩都找不著北了,直誇阿音想得周到。

    李君閣跟阿音是牛仔褲短羽絨服,奶奶是長羽絨外套,老媽是一件水紅色的裌襖,老爸是一件短呢子大衣。

    老爸伸著袖子讓老媽看:「呵呵媳婦,你看阿音給我買這身,把我整得跟鄉里的幹部一樣了。」

    老媽翻著白眼:「鄉里的幹部都沒你氣派好了吧?!趕緊去撿柴,我們抓緊時間包元寶,待會還有仨外國友人要來呢!。」

    這個風俗外邊幾乎沒有,撿柴就是「撿財」,還不能去自家後山,一般就是男主人去路邊拾撿一些無主柴火回來,表示將外財往家裡帶。
V123210 發表於 2018-4-4 07:11
    第二百七十四章搶元寶

    夾川過年正月初一早上都是吃湯圓,而不是像北方那樣初一早上吃餃子。

    說正月初一過年吃餃子的,要不是城裡人跟北方習俗過,要不就是春晚看多了,被主持人一直掛在嘴邊的過年包餃子給誤導了。

    初一早上吃湯圓還不叫吃湯圓,必須叫搶元寶。

    湯圓粑粑也就是糯米粉團是年前兩三天奶奶用九里香泡出來打好的米漿,盛入豆花口袋,壓上磨盤濾去水分得到的。

    推粑粑也是夾川傳統新年的必需,不然初一早上沒有元寶搶。

    湯圓餡準備了兩種,一種是花生白糖的,一種是芝麻白糖的。

    都是奶奶自制的,製餡時除了上述原料,還有一樣也是必須,那就是豬油。

    如果沒有豬油,餡就會和湯圓坯子粘連,導致粘連的部位不容易成熟。

    一家人開始包湯圓了,這時黑白棕也出現在了敞壩邊上。

    李君閣一邊搓著湯圓一邊跟三人道新年好,同時告誡他們:「今天你們通通說英語。」

    三人都很納悶,齊聲道:「Why?」

    李君閣笑道:「村裡人家啊,初一忌諱最多,一旦說錯話,一年的運氣都沒了,到時候大家要責怪你們,因此必須謹慎。既然你們不懂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那就乾脆就說英文好了,到時候我來給你們翻譯。」

    三人都直道very good,還是Jungle你機靈,不然到時候犯了錯誤都不知道咋回事。

    看到李君閣還在往湯圓裡填硬幣,三個人也好奇,七嘴八舌地問開了。

    李君閣解釋道:「這是待會看誰運氣好,待會誰要是第一個吃到有硬幣的湯圓,或者誰吃到的硬幣多,來年財運就最好。」

    粽粑跟芋頭看得眼熱,也跟著嘻嘻哈哈地包了起來。

    不過倆老外粗手笨腳的,包出來的湯圓老大一個一個的。

    奶奶看了笑道:「喲!這倆外國娃子還知道初一包湯圓的習俗呢!知道要包大個一些,才叫元寶嘛!」

    粽粑跟芋頭聽奶奶誇讚,笑得眼睛都眯縫了,只李君閣翻著白眼嘀咕,他們這是瞎貓撞到死耗子了好不好!

    呸呸呸這話可不能說,不吉利!

    包好了滿滿兩簸箕的湯圓後,四爺爺一家也過來了。

    奶奶開始煮湯圓。

    煮湯圓也是一門技術活,不會煮的還真會把湯圓煮化煮爛。

    煮湯圓和煮麵條相反,煮麵條講究寬水旺火,而煮湯圓則是講究寬水小火。

    把水燒開後,改成微火,把湯圓一個一個的放進開水裡,保持開水沸而不騰,看不到水在鍋內翻滾,水面保持平靜。

    這種煮法在夾川土話裡叫「夯」,因此在部分鄉村湯圓又被稱為「夯粑」。

    只見奶奶將白色的湯圓沉在鍋底,隨著小火的持續,慢慢的湯圓開始往水面上浮起來,最後全部浮在水面,一個個挨著形成白茫茫一片,這時湯圓就徹底熟了。

    被小火夯熟的湯圓,湯水清澈不渾,形狀完好不破。

    如果是大火煮湯圓,一般情況下,湯圓邊皮都會化掉一部分在湯裡,從而水是渾而不清的,如果湯圓被煮成一塊一塊的破皮,裡面的餡心流出於湯內,那就不是好兆頭了。

    就聽奶奶驚喜地喊道:「哎喲元寶紅了!」

    大家都過來看,真的耶!果然有一些湯圓變成了粉紅的顏色。

    這下奶奶開心了,這可是大大的喜慶之兆,預示新的一年家裡還會喜事連連,好運多多。

    趕緊趕緊,挑出幾個粉紅皮的湯圓裝成一碗,先端去敬神,同樣還是昨天的套路,一碗湯圓加上香燭錢紙,分別敬過天地、家神、灶神、四官財神,然後才開始開動。

    李君閣將一碗碗湯圓端給眾人,對黑白棕和倆妹崽笑道:「可要注意喲,小心端碗,別掉筷子,別把湯圓掉地上,不然的話,嗯嗯,你們懂的……」

    五個老外都乖乖地直點頭,我們懂的我們懂的,忌諱嘛!

    等到湯圓填進嘴裡,那就更是只會點頭了,又甜又香,實在太好吃了!

    不一會就聽芋頭興奮地喊道:「Oh!I gotta a coin!」

    就見五個老外一起端著碗又笑又跳,就跟中了五百萬的彩票似的。

    李君閣對阿音笑道:「老外真是挺可愛的嘛,你看Alice跟Shirly,就跟她們自己吃到了似的!」

    一頓湯圓吃下來,還好,平平安安,雖然老外們手笨,卻也沒掉湯圓,沒掉筷子,沒掉碗。

    不少人都吃到了硬幣,芋頭跟粽粑還說要把硬幣打個眼掛脖子上邊,這以後就是他們的幸運護身符了。

    李君閣又是一腦門子黑線,轉念一想拿著國外硬幣這樣幹的中國人似乎也不少,也就懶得理會他們了。

    接下來就是拜年發紅包了,在場的就倆妹崽還是小輩,這下就發財了喔!

    一句新年好換一個紅包,奶奶,老伯,老嬸,老哥,老嫂,老爸,老媽,李君閣,阿音,一個紅包六百,轉眼一人進賬五千四。

    這就是要發啊,還有那麼多親戚,倆妹崽喜得用雙手把紅包攤成摺扇拿著團團作揖,看得粽粑跟芋頭好眼熱。

    李君閣覺得好笑,把他們倆也叫過來,和阿音每人給他們發了一個兩百的。

    高興的白棕兩人連uncle,auntie都喊上了。

    正準備出發,白大大呆它們又跑回來了。

    爸爸爸爸!嚇死寶寶們了,昨天晚上村裡噼噼啪啪的鬧了一晚上好嚇人!

    沒辦法了,李君閣還得喂他們一頓,於是其他只好先行出發。

    新年初一掛墳得趕早,舊時講早掛早發財,這可是不能等的。

    還有一個講究就是初一天逢十二建星的破日的話,叫逢破,農村有忌諱,逢破不宜掛墳。

    這個時候掛墳就可以提前到除夕進行,避開初一破日。

    當然也有不忌諱認死理的,初一破日照樣出門掛墳,別人也不會說什麼。

    李君閣喂完豬狗,才帶著它們和阿音一起開始往大伯家後山趕。

    一路上都是聽到這樣的對話。

    「老表,新年好喲,給你拜年了!」

    「哎喲,新年好,年在你那裡,今早搶了幾個元寶喃?」

    「嗐!今年是兒媳婦做的,粗手粗腳的硬是大個得很,整了個四季發財就整不動了!老表你呢?」

    「元寶嘛!越大個越好噻!我整了個六六順,我跟你說隔壁三漂才凶,龜兒夯吃哈漲的,跟我說他今天整了個月月紅……」

    「能吃是福噠!該他龜兒今年發財……」

    ……

    趕到大伯家後山的時候,家族人都已經聚齊了,黑白棕三師徒也已經開始采風了。

    掛墳,除了是對先祖的紀念和緬懷,對小孩子們家族感情的培養之外,在老時間裡,還是展現一個家族勢力的時機,對人展示家族的團結和人丁興旺。

    有的大家族,掛墳時一共有幾百號人出動,祖墳太多,還得分成幾撥,分別去各處掛墳,站滿一座山頭,外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家族不可輕辱。

    大家已經在開始在祖墳上佈置了。

    夾川將上墳稱之為「掛墳」。

    之所以要稱「掛」,是因為要在墳上立起一束彩紙製成的細長的紙旗,將它掛在墳頭上高高立起的木桿上,迎風飄動,稱為「墳飄」。

    還有一種紙做的東西叫「鋪山」,鋪山像紙錢,不過有各種顏色,是一張張撕來鋪在墳山上的用的專用紙張。

    鋪山被風一吹可能會被吹走,因此後來又創製了一種小旗一般的紙,粘在竹籤上直接插在墳山上。現在鄉下,兩種東西都在混用。

    鋪山要把一個墳都鋪滿,花花綠綠、五顏六色,風一吹就開始舞動,很是好看。

    掛墳需要的物品大伯老爸在年前就已經置辦好了,鞭炮、香、燭、錢紙、墳飄、鋪山一樣不缺。

    這片墳山老祖先人多,李君閣的兩個曾祖祖,兩個祖祖,親爺爺,四奶奶,二毛的兩個祖祖,都在這裡。

    老伯雖然昨天已經來過一次了,可一到這裡還是又開始老淚縱橫,已經七十多了,還是堅持要親手給自家母親的墓鋪山。

    李君閣也加入到給自己老祖先人鋪山的行列中。

    每年逢新年,清明,老祖先人陰生都要掛墳,除了紀念,這也是告訴外界這個墳還有後人再掛紙掃墓,不能隨便挖動這個墳,任何人搞建設佔地遷墳,都得通知墳主後人,不能當無主墳處理。

    掛墳還有很多規矩,新年上墳掛紙並不僅限於初一天,從小年後吃年飯開始,到正月十五大年結束,這期間都可以掛墳,但是絕對不能出大年十五。

    唯一例外就是新墳。

    所謂新墳,就是當年去世下葬後第一次過新年的墳。

    新墳必須在年前就掛。

    還有就是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給自己去世的父母掛墳,外孫給外公外婆掛墳,還需要先看娘家人同意與否,如果舅家同意就可以,不同意還不能回去掛墳呢。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私心。誰掛墳誰得保佑誰發財,因此上如果遇到舅母子是比較古板和小氣的那種,是堅決不同意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掛墳的。

    雖說男女平等,但這樣的家族規定在農村還是難以徹底撼動。

    就連新墳,老規矩女兒也只能回娘家給去世的父母掛頭三年,而實際上往往只有第一年、第二年。

    因為有個講究,叫女兒只掛兩年,給舅母子留一年,如果女兒把三年都掛滿了,沒給舅母子留一年,舅母子會不高興的,叫搶了舅母子的財!

    這就是風俗中的陋習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4-4 07:12
    第二百七十五章掛墳

    大伯能當這麼多年的村長,除了自身因素外,也跟大伯母宋廣菊寬容大度不無關係,因此上李家沒這麼多講究。

    不過鋪山還是由男丁來完成,大姑二姑只能在墳前準備香燭紙錢什麼的。

    等到鋪山鋪滿,墳飄掛起,香燭祭品擺好,就該放鞭炮燒紙拜祖宗了。

    放鞭炮也有講究,比如二毛那邊的老祖先人,是出服的親戚,掛墳的時候這邊也要給那邊燒燒紙錢,但是就不放鞭炮了。

    鞭炮一般是直屬親人墳墓才放,較遠的旁系親屬墳墓就不放鞭炮,以示親疏有別。

    大伯老爸準備了五掛鞭炮,弟兄姐妹五家人每家一掛。

    鞭炮響起,紙錢燒起,灑上幾杯酒,生前抽菸的長輩還要點上三根菸放墓碑上,就該作揖叩頭了。

    只要是墓主的小輩,都要作揖叩頭,先雙手放在胸前,作三個揖,算一拜,再跪下叩三個頭,然後起身,再作三個揖,再跪下叩三個頭,如此三拜九叩之後,大禮才算完畢。

    小輩叩頭的時候,長輩們就要在一旁絮叨:「老祖先人,您看皮娃今年來給您叩頭了,有他在,我們鄉的荔枝今年硬是賣得好!旁邊那個是他女朋友,叫阿音,還是我們村的村長哦!接你大孫思成的班,又乖又能幹,您要多保佑她們!保佑他們身體好,工作順心,早點結婚給你生個胖末末……」

    每家小輩上前,都是如此這般。

    然後就是燒紙了,很多小娃子都喜歡幹這個,長輩就要在旁邊教:「乖孫,每張紙要扯散,這樣才燒得又旺又快……哎呀你這個娃兒!咋一坨都丟進去了,灰噴得到處都是!老祖先人難得撿嘛!這樣要不得……」

    如果這時火上起來一陣小旋風,那就是老祖先人顯靈了,所有人都會欣喜莫名,直喊:「老祖先人來啦,老祖先人新年好啊!給您拜年了!」

    總之,新年掛墳,與其說是寄託哀思,不如說是一場溫馨的家庭活動。

    這一切搞完,大家才收拾起東西,有說有笑地下山。

    來到大伯家,大家在敞壩坐下聊天嗑瓜子打牌,大伯一家開始弄飯,今天就在這裡過了。

    這時就不叫年飯了,因為已經步入新年了,從今天開始,家家戶戶輪著請客吃飯,就要稱為「走人戶」了。

    就拿李君閣來說,今年要走的人戶,大致包括大伯,大姑,二姑,五表叔,二毛家,乾兒子王曉松家,這些是最親近的,另外獵戶叔家,藥師叔,石頭叔,篾匠叔,林旺財,秋丫頭這幾家也要走到。

    盤鰲鄉那邊硌豆,二狗家,也要去看看。

    還有河對面大舅一家,雖然平時不大走動,但是逢年過節還是要陪老媽去一趟。

    除去這些,還要加上村裡結婚的,趁過年人多提前做滿十的,平時關係好的,還有些在李君閣這邊打過零工的人家,還有跟奶奶做過女工的人家,阿音李君閣平時幫助過的人家,簡直排得李君閣頭痛。

    走人戶就必須有玩的了,娃子們拜完年,收完紅包轉手就被大人收走,丟兩盒鞭炮自己房前屋後玩去。

    除了Alice和Shirley,倆妹崽這下變小財主了,覺得這簡直是全世界最好的節日!

    大人們就擺開小桌,開始打大貳,一家人窩裡鬥,稱為「殺家搭子」。

    夾川流行的大貳是一種長條形的紙牌,小一到小十各四張,大壹到大十也各四張,其中小二七十和大貳柒拾是紅字,其餘是黑字。

    「殺家搭子」這個名稱來自「殺家韃子」。

    當年元朝的時候,十戶漢人供養一個韃子,被稱為家韃子。

    然後有個做餅的,在餅裡藏一個紙條,約好「八月十五殺家韃子」起義,這才有了後來的大明朝。

    因此大貳在湖南一帶還叫「跑鬍子」,意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規則跟麻將類似,不過雖然四個人坐一起,但每盤只有三個人玩,留一個不玩,那人負責「數底」。

    三人摸牌,一人數底牌,底牌留十九張,然後莊家拿牌二十一張,另兩家拿二十張。

    然後輪流翻牌,規矩跟打麻將一樣有吃有碰。

    然後各家開始想辦法湊鬍子數,至少手裡有十胡以上,才能胡牌。

    像三四五,六七八這種列子是沒有胡數的,必須是二「碰」一,三「招」一,「成坎」,也就是三張一樣,「成攏」,也就是四張一樣,還有大小一二三,大小二七十這兩個特殊列子才能算胡。

    除了這個還有名堂,比如胡牌時手裡十個以上的紅色字牌,稱為「紅胡」,一個紅牌沒有,稱為「黑胡」。

    還有些「比牌」,「過張」,「八塊」等規矩。

    這玩意兒比麻將還靈活,很容易區分高手和低手,高手湊搭子那叫一個快,牌一上手根據翻張變來變去連吃帶比很快就能「下叫」,萌新視野不夠開闊思路不夠靈活,只能一根筋擼到底,死等那幾張。

    然後胡牌不叫胡,叫「割」,然後計算「割」了幾「胡」。

    這些都是跟「殺家韃子」這個傳說相關的。

    夾川農村,一到過年和辦事頭,到處都是打大貳的。

    簡直是蔚然成風,雖然是一種賭博活動,最後還是被蠻州人民高票選為第一項市級非遺!

    李君閣這個玩得不好,但關鍵是找對手,不一定要跑得過獅子,能跑得過幾個同伴就行!因此直接把黑白棕三位叫過來,美其名曰教學相長,沒一會就把早上發給粽粑芋頭的紅包掏了回來。

    老伯也笑呵呵地跟老爸,大堂哥,大表哥坐了一桌,大伯一邊摘菜一邊笑:「大哥你都四十幾年沒摸張子了,這還理得伸展不喲?」

    老伯一邊摸牌一邊說道:「規矩還是記得的,就是思維可能跟不上了。」

    結果沒打幾盤,其餘三位就面如土色,你這叫思維跟不上?那我們該咋說?壓根就沒有思維?!

    換人換人,柿子要撿軟的捏,換你兒子來,大貳都沒有見過的人,總不能這麼兇了三?

    結果換了一個搞計算機人工智能的上來,那才真是徹底哭瞎了,李君閣在一邊都替老爸冒冷汗。

    等到大伯喊開飯了,老爸三人才如釋重負趕緊散攤子,嗖嗖嗖就不見了人影,就剩老哥一個人在那裡,一邊點數進賬還一邊自言自語:「嗯,這是一個有趣的概率問題……」

    吃過午飯,大家開始沿著村路前行,又去牌坊,祠堂,村尾木樓看了看。

    老伯用英文給黑白棕三師徒講解李家溝的來龍去脈和傳說典故。聽得三人連連點頭。

    等到李君閣跟他們展示了一下祠堂前門樓號鼓的動靜之後,三人驚叫連連:「偉大的工藝!偉大的藝人!」

    然後就鬧著要去拜訪石頭叔。

    李君閣翻著白眼:「大年初一除了至親的人,一般是不走人戶的,主要是今天忌諱太多,萬一去人家家裡打破一隻碗,孩子說錯一句話,會留下一年的心理陰影,很尷尬的。」

    阿音也勸道:「我們李家溝非遺傳承人還有好幾位,你們要想拜訪的話,等初六之後吧,到時候石頭叔要搬新房,篾匠叔要結婚,你們都能見到。還能將儀式記錄下來。」

    三人這才重新將注意力放回到村子的風情上。

    安撫好三人,李君閣來到二堂哥身邊對他說道:「二堂哥,一隻想跟你聊聊呢,你看昨天忙著做年飯去了,現在才有空。」

    二堂哥摟著李君閣的肩膀說道:「皮娃你現在可是大忙人了,這個正月都被請滿了吧?」

    李君閣笑道:「你不也是?哈哈哈,我就想問問你過完年還出去不?」

    二堂哥扭頭看著李君閣,說道:「咋地?你還有生意照顧你二哥?」

    李君閣搖了搖頭,說道:「我不知道你在外邊發展得怎麼樣,不好開口啊! 」

    二堂哥嘆氣道:「其實雨多馬上小升初了,我跟你嫂子倒是想回來守著來著,老丟老大那裡也不好意思啊!」

    李君閣哈哈大笑道:「這個就是你想多了。不過有父母拘著,對雨多的學業的確有幫助倒是真的。」

    二堂哥撓著頭說道:「這兩年在外邊倒是掙了點小錢,我跟你說皮娃,你別看我們推個小推車賣鍋盔肥腸粉,還要跟城管 些人打遊擊,可這錢真不少掙啊!」

    李君閣笑道:「我只是有個思路,也不知道可行不可行,我就是提一嘴啊,你看看能做就做,不能做呢,就當我沒說。」

    二堂哥問道:「什麼思路?你現在可是李家溝的財神爺,趕緊給二哥我指點指點。」

    李君閣笑道:「指點怎麼敢當,我那蘭場有個旺財叔,他媽林老太太是當年夾川大集體麵館的工作人員,啊就是北門口上面那家,賣墨魚燉雞面,清湯抄手,蔥油包子那家……」

    二堂哥說道:「靠怎麼能不記得!那是我們夾川的老字號啊!三十歲以上的夾川人,誰沒吃過?!」

    李君閣繼續道:「這半年啊,我們沒事就纏著老太太給我們做一頓打牙祭。我跟你說,她手裡出來的包子麵條,真是當年大集體麵館的原滋原味。你跟嫂子要是有意思在夾川或者李家溝開麵館的話,我可以介紹給你們!」

    二堂哥掰著李君閣的肩膀猛晃:「哈哈哈二皮你可以!這老手藝都被你劃拉到李家溝來了!對了林老太太的後人呢?他們咋不開館子?」

    李君閣說道:「她兒子是我蘭場的技術總監,以後肯定收入不菲;她孫子是農大的大學生,看架勢也是要走研究路子的,她這手藝要是再沒人接著的話,以後可就吃不到了……」

    二堂哥拍著胸口:「我來啊!我跟你嫂子上!你聽過那句話沒?一抄二面三包子!絕對來財得很!你放心,絕對不會虧了老 太!」

    李君閣說道:「那行!等過完年我就帶著你跟嫂子去和林老太太見見!」
V123210 發表於 2018-4-4 07:12
    第二百七十六章鄉下婚俗

    接下來幾天就是各家海吃海喝,中間還去了趟半山林場,拖阿沖叔給篾匠叔的打製的家具。

    一水兒的青岡木家具,棕灰色的板子拋得油光鋥亮,看得李君閣眼熱。

    不上油漆就能掛出人影的木料,誰看著誰羨慕啊。

    老石頭的兩口青玟石龍鳳水缸也打好了,作為賀禮在吊腳樓下的大平台上一邊一口,搞了些銅錢草睡蓮養著,李君閣還丟了幾條空間鬥魚進去,整個大平台就活了。

    篾匠叔婚禮定在了大年十二,這轉眼可就要到了。

    李君閣給錢三多打電話,木樓修好了,東西都搬進去了,約好大年初十過來準備,大年十二篾匠叔的婚禮九斗碗就是頭盤生意。

    也算是好事成雙了。

    農村婚禮事情又多又繁瑣,細說起來,前期就有請媒人,看人,看家屋,取同意,開生庚,合八字幾個大項。

    每個村裡都有那種能說會道的中年婦女,又喜歡給人牽線搭橋的,大家都戲稱為「媒婆」。落到李家溝,那就是非著名的情感專家王婆婆了,就是連老團魚都想撮合那位。

    媒人其實不好做,沒點職業道德還真幹不長,老話說的「媒人好做路難竄」,可不光是介紹雙方認識就完事,中間從看人到過門各環節都有她的身影,因此當真事成之後,男方是要「謝媒」的。

    媒人介紹的對象若是相互熟悉的,倒可以省去一些環節;若彼此陌生,而又對媒人介紹的情況感覺還可以的話,一般就由媒人約定時間「看人」。

    俗話說:「三六九趕場——看人會話。」說的就是這個事情。

    「看人」多在鄉鎮逢場的日子,男女雙方收拾打扮好前往趕場。

    為了避免尷尬,一般男女雙方不正面接觸,更不會彼此對話,而是媒人來回奔走,告知對方在何處,是什麼穿著打扮,有什麼體貌體徵。

    好多男女擔心自己一個人看不好,還要約上親朋好友陪伴,代為掌眼把關。

    「看人」當然只能看個大概,多半是看長相、看穿著,算是有個初步印象。

    如果印象差了,一般就會找理由婉拒;如果雙方感覺都還不錯,那就進入接下來「看家屋」的環節。

    因為從「看人」捕捉到的信息畢竟有限,有些窮苦人家為了不顯寒酸,從頭到腳都是借來的,這種光通過「看人」可看不出來。

    於是需要通過「看家屋」來進一步驗證家境。

    因為都是女方嫁到男方,所以自然是女方到男方「看家屋」。

    這對於男方來說,是決定婚事成敗的關鍵環節之一。

    家境殷實的人家自不必說,拮据的家庭這個時候怎麼也得裝點下門面,因為女方親人要走間串屋審視,過分的還要揭開櫃子看儲糧,下到豬圈看肥瘦,打開衣櫃看被蓋,為了自家女兒什麼面子都不講的。

    所以男方缺東少西的時候往往就要向左鄰右舍借,事先預備好。

    還有更深的套路,就是跟鄰居商量好等女方到來時才「碰巧」過來,「哎喲王大嫂家裡頭來客了說?這是上個月跟你借的一千塊錢,背時娃兒總算是寄回來了,我這是還你錢來了,感謝感謝喲,當真是救了我的急了!」

    諸如此類,以此來表明男方主人家有結餘。

    甚至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女方到男方家「看家屋」,該做飯了,男方老爸上木樓取肉,扔下一塊老臘肉,男方老媽在樓下說:「肥了,重新拿一塊。」說罷便將肉扔上去。

    樓上又扔下一塊,樓下又說「肥了」,再扔上去。

    如此幾番,最後男方老媽才開口說:「算了,就煮這塊。」

    其實,這家就只有那一塊肉,交替著扔上扔下而已。

    永遠不要小看村民的演技,現實往往比戲劇還離奇。

    讓人心酸的故事,卻也深刻說明了「可憐天下父母心」。

    「看家屋」時還會出現一個好笑的場景,那就是左鄰右舍知道今天有女方來「看家屋」,那只要人一到,張嬢過來借針,王妹兒過來借線,反正怎麼都要找個藉口過來晃兩圈,嘴裡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眼睛卻只在姑娘身上瞅來瞅去,走時卻又兩手空空,針也忘了,線也忘了。

    「看家屋」時,女方一行人一般都要留下來吃午飯。

    夾川人在這方面比較含蓄,喜不喜歡一般不會不直接說出來,擔心對方難堪。

    若是女方來人呆不了幾分鐘就藉口要離開,那一定是沒看上男方,這時男方心知肚明,不會強留。

    若是男方家裡一直沒有升火做飯,那也就是男方沒看上女方,女方也會知趣地告別。

    如果女方上桌吃飯了,那就說明這門親事有戲。

    於是走的時候男方還要送上禮物,鞏固戰果。

    等到女方回家,就又該媒人出場了,有事沒事地往女家跑,兩頭說合,及時催促女方回話。

    若女方沒有意見的話,那就會擇日再到男方家「取同意」。

    「取同意」實際上就是古禮中的的「文定」。

    還是也要靠媒人,「取同意」儀式她是主持人,同時男女雙方當事人及親屬都要在場,媒人說完一些客套話後,雙方都要明確表態。

    當然都到這個時候了,一般都是說「沒有意見」,小說裡邊那些跳個表哥出來喊「NO」的事情,那是幾乎沒有的。

    取完「同意」,男女青年才算正式確立了戀愛關係,這才可以開始「正兒八經」的「敞拍子」了。

    敞是土話,意為抽打,這個詞莫名其妙,不知道是不是取「一個巴掌拍不響」的意思。

    農忙季節,男子通常要到女子家幫忙,女子也會偶爾去男子家燒鍋煮飯。逢年過節相互走動,男女戀情逐漸升溫。

    經過一年半載的「敞拍子」,彼此增進瞭解,加深感情,男女青年便開始考慮婚事了。

    婚期不是隨便定的,須得根據男女青年的「生庚八字」來請陰陽先生「看期會」——這就需要「開生庚」。

    「開生庚」又叫「納彩」,這時男方第二次送禮,禮物不用貴重,男方只須送去一把木梳、兩節頭繩、幾尺鞋布;女方回敬一雙手工百蠟底布鞋、一方手帕即可。

    然後就是向女方徵取生庚八字,多以紅紙寫成庚貼,庚貼又名「鸞箋」,要以駢文的形式出現。如「昔日黍列朱陳,今日復聯秦晉,毛遂片言九鼎,季布一諾千金。」

    女方則回以「回庚文」,又名「鳳書」,同樣用駢文的形式用紅紙寫好生庚八字,附以詩文。如「因親續親,結為朱陳,敬書生庚,百年為憑。」

    也有用對聯形式問答的,上聯是男方八字,下聯由女方填上女方八字。

    像篾匠叔這般撿來的孤兒,八字是啥自己都不知道的,也難不倒四爺爺。

    四爺爺在鸞箋上寫下「已酉堪配,子女結成百年好;文武盟斌,日月相映萬里明」。

    看起來是嵌了已酉這個生年,其實已酉組成一個配字,子女組成一個好字,文武組成一個斌字,日月組成一個明字;都是字謎,意思是篾匠叔的八字成迷,誰都不知道。

    鳳書上則寫到:「葵心向陽,迎回茜草連天綠,柳姿臨水,訪得梅花徹地香。」

    既含蓄地交代了篾匠叔和良子的交往過程,首字去掉偏旁,又是良子的出身年份——「癸卯」。

    文人就是這樣,自己玩文字遊戲都能玩得這麼嗨!不給自己設難度不舒服斯基!

    繼續介紹風俗,接下來男方家長就該拿著年輕男女的「生庚八字」去「合生庚」。

    其實之前雙方家長就知道大概,鄉里順口溜多的是。

    相合的如「兔狗古來有,馬羊壽命長,鼠牛兩興旺,牛豬喜洋洋,龍雞更久長」。

    不相合的如「白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斷,龍兔淚交流,金雞怕玉犬,豬猴不到頭」等。

    一般屬相都不合的,一開始家長就不會同意,這是陋習,打散了不少好姻緣。

    待到合好生庚,沒有「相剋」之處,還要將男女雙方的「八字單」壓在家中堂屋神龕的香爐之下或貼置神龕磐中,七日內若無家人病痛、雞鴨死亡、打爛東西等破敗現象,便視為吉祥姻緣。

    一切正常,那就要「下定」。下定也叫「過禮」,是男女雙方進入婚姻階段的重要標誌。

    男家選擇偶數吉日,由媒人和男方父母與親戚抬著定禮前往。

    聘禮宜取吉祥,數量宜雙忌單。

    如果女家準備結婚時備辦豐厚的嫁妝,便會全收下男方定禮,並取其中少部分回禮。

    如女方不打算陪送豐厚的嫁妝,便將大部分禮物以謝禮的名義退還男家。

    還有如果女方家覺得男方家兄弟姐妹多,家庭條件不好,便會借定禮之名向男家索取很多彩禮,以備自己女兒今後不時之需。

    還有的女方家裡條件不好,或者還要給自己其他子女辦婚事,也可能向男方提出高額彩禮要求,這些都需要媒人從中事先溝通。

    總之到了下定這天,男方將女方家「派」過來的東西備齊,專門請人「背背篼」,熱熱鬧鬧給女方送過去。

    背背篼的人也不是亂選的,口條還要利索,到女方家時,一件件的定禮擺在桌上,「背背篼」的人還要說些四言八句吉利話。

    女方收下定禮,這門婚事才算正式定下了,接下來才能開始「請期」,擇好良辰吉日,籌備婚禮,準備迎娶姑娘進門。

    請期,即是請人測定良辰吉日後,將結婚日期告知女方,亦稱《期簡文》。如「文定厥祥,造舟為梁,佳期查就,預報華堂。乾命某某某茲定於農曆某年月日結緣」。

    女方收到期書文後,如表同意,便以《知簡文》回告,如「已聞雅見,喜此相逢,敬呈草字,凡事仰從。」

    ……

    事情好說不好幹,到了篾匠叔這裡,就有點麻爪。首先沒媒人,然後沒父母,最後連親人都沒有,整個一三無產品,這場婚禮怎麼辦,剛開始的時候把老媽都愁壞了。

    後來李君閣靈機一動,這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人士,乾脆把王婆婆拉過來,補了個紅包算是請來的媒人,以後有啥事體就由王婆婆來出謀劃策了。

    這也是有先例的,男女雙方已經耍起了,兩家才去找媒人的情況,有個專業術語叫「安媒人」,表示兩家是守禮的,還遵循著「明媒正娶」的傳統習俗。

    王婆婆一出馬,事情似乎就變得簡單起來,村裡比篾匠叔長輩兒的也不老少,找最親的來,那就四爺爺做女方長輩代表,李君閣奶奶做男方長輩代表。

    然後男方家就放在木樓新房子那裡,女方家就放在篾匠叔老房子那裡。

    這才叫提綱挈領,這兩件大事兒一落實,婚事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操辦起來了。

    然後就是請人,備禮,李君閣將事情丟給王婆婆跟老媽操持,自己就不管了。

    王婆婆拍著胸口說保證辦得巴適,李君閣到時候只需要賣憨包力氣就行。

    到了初六這天,李君閣離開了李家溝,今天要陪老媽回娘家,去紅水河邊的白米鄉。
V123210 發表於 2018-4-4 07:12
第二百七十七章煤砂罐

    說起來不遠,可要是沒有自己的船,還真是超級不方便,平時只能電話聯繫。

    五表叔石保全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當年才咬著牙購置了鐵皮船。

    這次回家也是跟五表叔一家一起,老媽帶上李君閣跟阿音,足足備了兩背簍的年禮。

    船到白米鄉,遠遠就能看到石灘上一塊大石頭杵在那裡,上尖下闊,有點向江心傾倒的樣子,旁邊還有兩個小墩子,看上去還真像一隻蛤蟆。

    李君閣將手一指,對阿音說道:「阿音你看,那就是蛤蟆石了。」

    阿音還是第一次見,拍著手笑道:「這可是好鄰居啊!待會兒我們可得拜拜才行。」

    老媽對五表叔笑道:「乖女既然說出口了,那就必須要做到,不然可是找怪罪!」

    五表叔說道:「沒事沒事,香燭錢紙我都買得多,到時候勻你們一些,給蛤蟆仙燒點也是應該的。」

    等鐵皮船停好,大家下得船來,背著背簍來到蛤蟆石下。

    石頭下有不少香燭的痕跡,看來白米鄉的鄉親過年也沒有忘記自己這位老鄰居。

    接下來一行人就是點燭,燒香,燒紙錢。

    阿音虔誠合什說道:「蛤蟆大仙蛤蟆大仙,保佑來年風調雨順,我們五溪河沿岸百姓安康,生活富足。」

    說完又給蛤蟆石鞠了三個躬。

    李君閣心想這媳婦當真可以的,愣是一句沒往家裡帶。

    ……

    走過石灘就是一個土坡,一條土路從幾叢枯黃的南荻上穿上去就是一條石板路。

    沿著石板路穿過水田和竹林,走上公路,再走一段,公路邊上有一座青瓦大棚,棚下一邊堆著好些種各色的泥料,中間是兩個饅頭地火窯,幾個人正在那裡忙活。看起來就是一個傳統的家庭作坊。

    另一邊堆著一些燒製好的成品,黑油油的發著隱晦的亮光,殼壁很厚,正是白米鄉的特產——煤砂罐。

    煤砂罐,一個非常質樸的名字,有著非常質樸的外表,而它的功能卻不少。

    煮出的飯特別香,蒸的糯米特別甜,釀出的醪糟特別醇,熬出的粥特別好喝,燉出的雞湯特別香。

    炎夏時節,煤砂罐盛粥可以三天不餿。

    尤其熬製中藥,不僅使藥性充分滲透出來,而且熬出來的中藥比其他鐵鍋不銹鋼之類的鍋具熬出來服用的效果要好。

    由於白米鄉白泥豐富,背靠黔州煤礦也多,因此為煤砂罐的製造提供了物質條件。

    一個五十來歲的漢子正在那裡做泥胚,一看到來人就喊道:「五哥,二妹!哎喲皮娃也來了啊?稀罕稀罕,皮娃你好幾年都沒來過大舅家了喲!」

    說話之人正是李君閣的大舅。

    正在幹活的一個年輕人抬起頭:「五叔二嬢來了啊?趕快進屋坐!二皮!哈哈哈哈你小子今年終於得空了哇?玩不玩一下煤砂罐?」

    屋裡外公走了出來:「稀臟!有啥好玩的!保全回來了啊?你看每年都要麻煩你把我家二妹帶過河,今天就在家裡頭吃飯嘛!」

    五表叔連連擺手:「不得行喲堂叔,這都還沒落屋呢!我先回家去打一頭再過來給你老人家拜年哈!」

    外公又挽留了幾句,這才送五表叔走了。

    李君閣領著阿音過去給外公拜年:「外公,新年好啊!這是我女朋友阿音。」

    外公笑得眼睛都眯縫了:「那趕快進屋坐。阿音是吧?乖女子呢!」

    阿音甜甜地對外公說道:「外公,新年好!」

    這時外婆舅媽也從廚房裡出來了,又是一通問好。

    舅媽從李君閣背上卸下背簍,只說:「每年都帶這麼多!走走,屋裡頭說話!」

    外婆連李君閣的手都不牽了,直接拉著阿音的手就往裡屋走:「乖女子頭回來,讓外婆好好看看你。」

    大家進屋,在堂屋坐下,舅媽端來糖果瓜子,外公泡上茶,大家一起說話。

    李君閣說道:「大舅生意好喲!這新年大八節的咋不多歇一稍?」

    外公撇嘴:「好啥喲!這東西粗笨,是越來越難賣了!」

    李君閣訝異道: 「不會吧?這可是好東西啊!小娃娃用這個熬稀飯,老人家用這個熬藥,效果比其它鍋子熬出來的都要好啊!」

    外公嘆氣說道:「唉,你說這些都是空話,東西賣不出去總不能還往裡砸錢吧?你舅舅都準備今年找時候停火了,我們家的老窯也該修一修了。」

    李君閣坐不住了,站起身來對外公說道:「那外公,外婆,老媽,你們先聊著,我跟阿音去看看。」

    跟阿音一起出來,來到工棚,大舅一看說道:「哎喲你帶阿音過來幹啥,淨是灰! 」

    阿音蹲下身子看大舅做胚,說道:「大舅,你給我講講做煤砂罐的手藝唄。」

    大舅笑道:「這有啥好說的啊?大致工序就是粉碎煤塊和各種泥料、過篩和勻加水、揉成泥團、上磨 坯、整修、燒製、上釉。」

    說完一指邊上幾筐泥石說道:「原材料大致就包括小煤渣、白泥、沙泥、澀泥、黃泥、牛泥。」

    「小煤渣又分燒過後的煤炭俗稱「末煤灰」,和未燒的塊子煤碾碎的煤渣。」

    「白泥就是百善泥,學名高嶺土,以前鬧饑荒時有人吃這個泥。」

    「牛泥也叫粘土,有一定的粘性。」

    「其它泥就是日常能見到的那些。將這些東西粉碎過篩,按一定比例揉和到一起,就是泥胚子了。」

    「砂罐是上下兩半分開做的,兩半的用料也不一樣。」

    大舅隨手抓了一把泥,說道「先做下邊,泥巴每一抓重量不能差錯兩錢,這樣做出來的底胚才大小均勻。 」

    「下段是使用白泥、黃泥、沙泥、和燒過後的煤渣灰,先做成碗缽狀,放隔板上放到干。」

    說完踩動轉盤,不一會手底下就出來一個砂缽。

    然後說道:「既然你這麼感興趣,那大舅給你展示一下全套?」

    阿音拍著手說道:「好啊好啊,大舅你快做!」

    大舅起身取過一個晾乾了的砂缽,哈哈笑道:「你這樣的妹崽還真是少見呢,好些人都嫌棄臟,更別說女娃子了。」

    說完取出一個大盆放在磨盤上踩動,然後拿手在大盆裡面摩擦,就像剛剛做砂缽的樣子,不斷調整大盆位置,最後讓大盆的圓心和磨盤的圓心重合。

    然後將砂缽放到轉盤上,同樣調整到圓心重合,開始在大盆和砂缽之間敷上沙泥壓緊,說道:「這樣就放穩了,可以開始做上半部分了。」

    阿音拍手道:「最簡單的工具跟手法,最佳的效果,就跟我們寨子山塘的分水池一樣,這就是祖先的智慧了!」

    大舅笑著點頭,抓了一把濕泥開始做上半部分,邊做邊說道:「這上段的泥啊,是使用白泥、黃泥、牛泥、澀泥和塊子煤灰渣按比例調和而成的,比下段要輕。這樣弄一是上段不用太怕漏,保溫更好,二是這樣擱得穩,這也是老祖先人的聰明之處。」

    踩動磨盤,沒一會,一個罐子就在大舅手下成形了。

    大舅說道:「如果要做湯藥罐子,還要做嘴,如果要做湯鍋,還要做口沿做蓋子。」

    罐子做好,大舅將罐子放到架子上晾著,又取下一個已經晾乾的大砂鍋下來,放磨盤上說道:「接下來就該修整了,要打去毛邊毛刺,湯罐還要修出口沿來,蓋子蓋上去能放穩不漏縫才行。」

    李君閣補充道:「燒造的時候要變形,這也是容易出次品的時候,因此鍋子和蓋子要用同一批泥料,不然燒造之後膨脹收縮率會不一樣。」

    大舅笑道:「哈哈哈,皮娃還記得我這話呢?」

    李君閣點頭笑道:「那必須的啊!我小時候夢想,就是長大後能做砂罐!」

    大舅拿出一根方鋼,開始踩動磨盤,讓大砂鍋轉起來,然後拿方鋼去碰鍋體,沒一會就將砂鍋修得平平整整。

    阿音訝異道:「這砂鍋現在看著很細膩啊,為啥燒出來會有些小疙瘩小突起在上邊呢?」

    大舅笑道:「這就是泥料的問題了,料子一過火,裡頭很多東西會產生氣泡鐵子什麼的,導致鍋體會出現那樣的變化,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李君閣又說道:「也正是因為如此,砂鍋才會具備透氣,保溫的功能。雖然難看點,但是這正是砂鍋不同於其它鍋子的優勢所在,也是砂鍋菜風味的關鍵所在。」

    大舅笑著點頭:「你娃打小就是個好吃狗兒!說起吃的來都頭頭是道!」

    李君閣翻著白眼:「大舅,別在我女朋友面前揭我老底好不好?」

    大舅賊笑道:「我這是幫你說好話呢!以後阿音過門,就不怕沒口福了!哈哈哈哈!」

    阿音紅著臉跺腳:「哎呀大舅!不是說鍋子嘛!」

    大舅笑著說道:「沒啥了,接下來就是燒製上釉了。」

    阿音覺得很奇怪:「咦?不是該先上釉在燒造嘛?」

    李君閣將阿音拉到大表哥身邊,說道:「你看看這個就明白了。」

    表哥拿著一根長長的鋼筋,頭子上彎成一個彎,守在窯邊看火。

    見到李君閣它們過來,大表哥轉頭對阿音說道:「這個窯眼啊,稱做饅頭灶,你看它們像不像放在地上的倆饅頭?」

    阿音笑著點頭。
V123210 發表於 2018-4-4 07:12
    第二百七十八章工藝改良

    表哥說道:「將砂罐擺進去,大的放中間,小的放周圍,就形成了一個土丘形,這樣饅頭蓋子才能蓋得上。」

    然後接著說道「一個灶眼上頭可以放三十來個砂罐,一般燒八九分鐘就可以了,這火候全靠眼睛看。」

    說完對李君閣說道:「這批差不多了,你們讓開一下。」

    李君閣拉著阿音後退幾步,表哥用鉤子將火窯的罩子挑起來,頓時熱浪滾滾撲面而來,嚇得阿音「哎喲」一聲又往後退了一段。

    李君閣看著窯口裡燒得發紅的砂罐說道:「燒窯可是個苦活路,冬天還好點,可以在白天點火,人也不是那麼難受;要到了夏天那就受罪了,熱死人不說,還只能夜裡燒,那就惱火了……」

    就見表哥將一個個罐子勾到另一個窯眼上,說道:「這邊這個眼叫釉眼,是用來上釉的。」

    阿音又不明白了:「這釉水一滴上去,砂鍋不全炸了?」

    表哥哥哈哈大笑,就跟聽見了什麼好笑的事情一般,說道:「你接著往下看就行了。」

    將罐子擺好,表哥往釉眼加了些鋸末,然後從一個孔裡往窯裡加了些半生的松枝,一股青煙頓時冒了出來。

    然後表哥又將饅頭蓋子挑起來蓋上,過了兩三分鐘後說道:「好了。」

    阿音想了一下,突然跳了起來:「我明白了!我明白了!這釉料不是液體,其實是松菸是吧?!」

    表哥說道:「對嘍!阿音真是聰明!」

    說完揭開蓋子,果然釉眼裡邊的砂罐一個個都變成了黑青色,表哥將又用長鋼筋將一個個罐子挑出來,對方在窯邊,任由它們慢慢冷卻。

    李君閣走出棚子,在屋角撿過來一個燒廢的罐子說道:「阿音你看,罐子上釉之前是土黃色的,跟大家平時看到的煤砂罐是兩回事。」

    表哥解釋道:「其實就是給砂罐表面滲上一層碳,增加強度,堵上孔眼,耐高溫,抗腐蝕,不氧化,不變色,不與食物藥材中的各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方便使用和清洗。」

    阿音又搖頭感嘆:「打死我也想不到這種辦法……這麼簡單的一招,就能解決這麼多的問題!祖先實在是太聰明了!」

    李君閣笑道:「也不用妄自菲薄,說不定也是從經驗中得來的,拿泥巴燒製器皿,我們中國人可是大行家!」

    阿音又對大舅說道:「大舅,我看那邊還有好多器形,都是乾啥的啊?」

    大舅拿手指指點:「這是高罐,燒水用的,這是甕口罐,煮飯用的,這是扁罐,炒菜用的,這是牛頭罐,煮茶用的,還有這是飯甑罐,酒甑罐,壺罐,…」

    林林總總,有的沒有的,說了二十多樣出來。

    阿音問道:「大舅,你這手藝是跟誰學的啊?」

    大舅說:「這是我們夾川的老手藝了,解放前就有了,皮娃他外公傳我的…… 」

    阿音和李君閣對視一眼,都是眼前一亮。

    阿音摸出手機就開始打電話:「餵?閔鄉長嗎?我阿音啊!咯咯好吧叫閔叔……閔叔你上次跟我說你們鄉沒非遺?明明就有嘛!啥?哈哈哈真沒騙你啊……嗯,我就在你們鄉呢,在我男朋友他大舅家……哎呀閔叔你別鬧!……嗯……呃我也不知道呢,我只知道他們家還有個堂叔叫石保全在我們李家溝開船,哦知道了?對呀!就是煤砂罐,這麼好項目你怎麼沒報上去?……哈哈哈不用謝不用謝… …不用過來不用過來,我們今晚就回去了!嗯,那我掛了啊,閔叔新年好!」

    說完將電話掛掉,對李君閣笑道:「搞定!」

    李君閣笑道:「你怎麼河對面的閔鄉長都認識?」

    阿音笑道:「上次評先進,全體鄉村幹部在縣裡開會認識的。」

    李君閣奇怪:「你啥時候又成先進了?」

    阿音說道:「就你去首都的時候,哎呀先別說這個……」

    轉頭對大舅說道:「大舅啊,你這手藝絕對能報成非遺傳承人啊,申請下來後政府會給補貼的,一年也有幾千塊呢。」

    大舅大喜:「哎喲還能有這好事?我還說年後把火停掉呢……」

    李君閣說道:「這可不能停啊,嗯,對了大舅你這兩個窯一年能出多少罐子啊?」

    大舅說道:「要歇人不歇火的話,一年下來怎麼也得好幾千個吧。」

    李君閣撓著頭,喃喃道:「幾千個?有點少啊……」

    大舅說道:「皮娃你啥意思?幾千個還少? 」

    李君閣摸出手機,從網上調出幾張圖片,說道:「這玩意兒對你來說零 度吧?」

    大舅拿過手機來一看:「這有啥難的!這比藥罐子還簡單!」

    李君閣摸著下巴:「質地酥鬆,透氣性也好,保溫性強,我實在想不出來還有啥盆子比煤砂罐更適合種石斛和蘭草的……」

    阿音也是眼睛一亮:「對呀對呀,你蘭場那邊不是正好要添花盆嘛?!哈哈哈這下不用找了!」

    李君閣笑道:「是啊!大舅,就剛剛給你看的撇口款式,高的矮的先各來三千個,尺寸等我回去跟林叔商量下再發給你,哈哈哈哈你解決我的大問題了!」

    大舅更是驚喜:「那真得加班加點乾一年了,還得請人!」

    就聽外公在後面哈哈大笑:「請什麼人!真當我老了?!閒的骨頭都生鏽了!正好鬆泛鬆泛!」

    大家都是哈哈大笑,外公說道:「你們說的我都聽到了,阿音還真是福星啊,你看剛一上門來,把一家一年的生意都帶過來了,還有那非什麼……」

    阿音笑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公你這手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現在正在挽救的!」

    外公笑得合不攏嘴:「這幾十年就沒讀過書,老了咋還跟文化扯上關係了……這話咋個說起的……」

    舅媽出來喊吃飯,問道:「喲,咋都在窯口聊天呢?快進屋吃飯了。」

    大舅將事情跟舅媽一說,舅媽也是開心:「還是阿音跟皮娃會想,一來就照顧我們。」

    眾人進屋,外公要開好酒,李君閣生死攔住,只說泡酒就好,非要喝外公家的枸杞酒。

    又說了一陣,外公這才將枸杞酒倒上,李君閣說道:「大舅這還真不是我照顧你們,是這煤砂罐東西本身就好,加上我那邊也確實需要,你不知道我那個蘭場的總監一時興起,整了一場子的石斛苗子,足足幾萬株,就算十株一盆,幾千個盆子都是要的。」

    接著又說道:「加上以後每年分盆,育新苗,銷售,都需要用上盆子,這還真不是一鎚子買賣,今後幾年,還要外公,大舅跟表哥多支持喲!來外公,先從你走起,今年要麻煩你們受累了!」

    外公跟李君閣喝了一杯,哈哈大笑:「實在是高興!來皮娃,我們那些都是粗笨手藝,承蒙你還看得起!要是有啥需要改需要修的,你儘管提! 」

    李君閣笑道:「那我還真有兩句想說。」

    大舅說道:「說!你們年輕人的腦子靈活,想法多,這事情還真要你提點提點。」

    李君閣笑道:「提點說不上,我剛剛聽外公說了,這東西賣不出去,是因為人家嫌我們家東西粗笨,大家就沒想著要把它做精細一些?」

    外公大舅表哥三人面面相覷:「這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形制……」

    李君閣笑道:「與時俱進嘛,我隨口一說啊,比如這花盆,人家不是嫌粗笨嗎?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主體都不變,就口子那裡改一下,把撇口修成由厚到薄,土一裝進去,誰還看得到底下?光看撇口,那就是一個薄胎花盆嘛!」

    大舅一下子明白過來:「這法子好啊!」

    李君閣又說道:「如果覺得厚度不夠支撐,那我們是不是還可以把撇口修成梅花瓣?花瓣和花瓣連接的地方用泥筋支撐,既達到了加固的目的,又順便把花型塑造了出來?」

    表哥閉眼一想:「對喲!這 也絕對沒問題了!」

    李君閣又說道:「剛剛說的那些是一個方面,還有就是這泥料的配比,是不是就是最佳搭配?有沒有改進的可能?大家都試過各種配比了嗎?改進後是不是能得到足夠的強度又保持煤砂罐的特性?除了煤炭,再摻點其它物質行不行?這些都試過嗎?」

    外公跟大舅表哥都搖頭。

    李君閣又敬了大舅一杯,說道:「我們村子裡的篾匠叔,光是魚竿的漆面,就實驗了不下千次,這事情確實花功夫,整整耗了十年時間!但是值不值呢?人家去年一根魚竿,在日本可是賣出了七十萬!」

    外公三人聽得心旌動搖,都覺得目眩神馳,那手藝到底是個什麼境界?!

    李君閣又敬了表哥一杯:「這才應該是手藝人的目標,現在我們家粗笨的砂罐能賣多少錢一個?二十?三十?就算一年能做六千個,那也抵不上人家一根竿子的零頭啊!」

    外公嘆了一口氣,端起酒來說道:「有道理,確實有道理啊!就怕不敢想,更怕想了不做啊!老大,乖孫,皮娃可是說到了點子上了啊!早幾十年我咋就沒聽到過這道理呢?那個時候哪種土稍為差點量,老祖先人黃荊棍兒就啪啪下來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8-4-4 07:13
    第二百七十九章BBC野生動物攝影獎

    李君閣笑道:「我是外行,你們才是行家,因此上我就這麼一說,至於能不能做,還得外公大舅你們拿主意。」

    大舅一拍大腿:「能!絕對能!就是多花些功夫的事情,以後每天燒完罐子,我們爺仨就琢磨這個事情!」

    李君閣又笑道:「事情要琢磨,錢也要賺,在琢磨出來之前,就先用之前我說那種辦法應付著。我們村子有個美術高手,我們第一步先從造型上下工夫,先設計幾個美觀的形狀出來,先定一個小目標,第一步先將煤砂罐從只求實用變為實用和美觀相結合,今年就把我們家的煤砂罐提升一個檔次!」

    舅舅跟表哥去掉了對今年收入的擔心,整個人都鬆快了,開始頻頻勸酒,這頓飯也是吃得其樂融融。

    吃過飯,外公帶著一家人,又去五表叔家拜年。

    五表叔今年下半年當五溪一號駕駛員,進項也不少,主要是加班多,李君閣全部按八小時工作制算,加班按國家規定算,半年下來得了四萬多,他跟王慶國,竟然是公司裡拿錢最多的兩位。

    因此一家人對李君閣的到來也非常熱情,一頓夜飯那是跑不了的。

    吃完飯五表叔家年禮也準備好了,結果來時背了滿滿兩背簍年禮,回去時還是滿滿兩背簍。

    在船上李君閣還在跟阿音感慨:「外公的手藝,要擱李家溝,我們早就報上去了,何至於等到現在!」

    阿音笑道:「村民們是見怪不怪了,一時沒想到也正常。」

    李君閣嘆氣:「要不是擔心污染問題,我都想讓外公把作坊搬到我們李家溝去了。」

    阿音笑道:「有好事總不能都往自己碗裡頭劃拉吧?不過以後遊客肯定都是去我們那邊,到時候開個鋪子賣貨,那也是可以的!」

    李君閣笑道:「還是太倉促,得趕回家給篾匠叔籌備婚禮,不然外公家待兩天,還有個好去處可以去玩玩。」

    阿音說道:「什麼去處?」

    李君閣說道: 「法王寺啊,當年西太后捐了自己一副鑾駕建寺廟,其中峨眉山報國寺得了半副,白米鄉法王寺得了半副,規模建制還是非常宏偉的。那廟沒有一點商業氣息,而且到後來也沒有再怎麼裝點過,因此還保留著最原始的風貌。寺裡的齋飯味道也很好,而且不用給錢。內外環境也清幽雅緻,裡面有珍藏的太后懿旨,還有訓詞,還有地方官員的陳詞奏章,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關鍵是人少清靜,非常值得一遊!」

    五表叔笑道:「我們白米鄉大年三十放完鞭炮,就要去法王寺前邊貼燈桿,上香祈福的,那一天也熱鬧得很。寺裡和尚都要自己種地種菜採茶打糧食,光這點就能看出人性!不是那種只知道騙錢的油 和尚。」

    說完又笑得打跌:「還有就是專門對外的齋飯也不是隨時都有,一般逢會才開。多數時候是寺裡和尚吃啥,去燒香後想留下吃齋的就跟著他們吃啥。而且也不是不給錢,是願意給多少就給多少,我說皮娃你是在法王寺吃了多少白食啊?」

    李君閣摳著腦門:「是嗎?我打小去寺裡玩就沒給過錢啊,我都不知道這茬!」

    阿音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所以你叫二皮嘛!大師遇到你都得翻白眼!」

    五表叔笑道:「主持果山師傅是個好人,見人都是笑瞇瞇的,這點倒是不會。」

    李君閣笑道:「我讀的是儒家經典,對佛門那一套真的不清楚,進廟也從來不燒香,心裡敬畏著就可以了,不過那齋飯是真好吃,茶也不錯!阿音,要不啥時候我帶你去吃一次白……啊不……齋飯!」

    老媽哈哈大笑,在李君閣背上一拍:「差點說漏嘴了吧?!你就還是惦記著去 白飯的!」

    五表叔笑道:「那就大年十五吧,回去跟五祖宗也說一聲,她是個誠心的,到時候我們做個滑竿,抬她老人家上去禮佛,她老人家指定開心得很!」

    李君閣連聲說好,奶奶腿腳不太方便,基本不出李家溝,年節裡帶她出來逛逛,心情肯定會非常愉快的。

    回到李家溝,一家人就開始忙活開了。

    國家法定節假日過完了,阿音要回村委上班了。

    老媽那邊去找王婆婆商議篾匠叔結婚的禮儀。

    李君閣還要跑縣城給篾匠叔拉電器。

    然後司星準一行又來了,繼續蒐集飛行視頻資料。

    唯唯看著李君閣可親熱:「二皮!新年好!」

    司星準笑著說道:「唯唯這下可得瑟了,人家現在是BBC野生動物攝影大賽瀕危組冠軍了!那可是野生動物攝影界的奧斯卡!」

    說完將手機摸出來,給李君閣展示:「看,就是這張!」

    李君閣目的口呆:「這麼牛?!憑什麼啊?!」

    任唯唯翻著白眼一拍李君閣後背:「喂喂餵!怎麼說話呢?!」

    司星準哈哈大笑,安慰唯唯道:「對於不懂藝術的人,你要原諒他,就當他是一頭牛好了!」

    這下輪到李君閣了:「喂喂餵!怎麼說話呢?!」

    司星準拿著手機,對李君閣解釋道:「來來來,我來給你解釋解釋是憑什麼,要從幾萬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唯唯這張照片,第一是視角獨特,明明是瀕危動物,卻在如此和諧安寧的生活著,而且拍攝地點不是在黑頸長尾雉單一的傳統棲息地,這是在從另一個角度闡釋我國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在向好的方向轉變,人們的保護力度和意識在日漸加強。」

    「其次是故事性,這張照片的主題是《家庭》,黑頸長尾雉如此珍貴和神秘,很難拍攝到一頭雄雉有幾頭雌雉跟隨的景象,這是一場溫馨的家庭生活場景,地上的竹葉和苔蘚,以及背景的竹林說明了它們的生活環境。讓人不禁想探究它們的棲息地和生存行為。」

    「第三就是瀕危動物和稀有行為,瀕危動物不用說了。從行為來說,這隻雄雉不是在自己吃東西,而是在刨地,將刨出來的草籽小蟲留給後面的雌雉,除了溫馨,還有浪漫,這個行為也不是容易拍到的。」

    「第四是拍攝手法,唯唯第一不是使用的頂 器材,第二沒有搭建隱身棚,第三沒有使用遙控器,卻拍攝到瞭如此放鬆和自由的黑頸長尾雉家庭生活的日常,這麼珍貴的黑頸長尾雉,離鏡頭只有兩米多,卻完全沒有對人的警惕,而且這張照片長尾雉所有細節都刻畫得非常清晰,你放大看長尾雉的瞳孔,上面還反映著拍攝者和鏡頭的影子,光這個就很厲害了。這是BBC第一次使用非專業器材所得到的獲獎作品。估計老外們到現在還對唯唯的拍攝手法百思不得其解呢。」

    唯唯又開始囂張了,高高地昂起頭:「哼!明白了沒? !」

    李君閣趕緊豎起大拇指:「牛牛牛!今天中午就給你慶功行了吧!」

    唯唯翻著白眼道:「不會白吃你的!看,這是什麼?!」

    說完將一個大背包拉過來,裡面滿滿噹噹曬滿了一些紙盒子。

    李君閣拿起一個一看:「喲!紅外線自動攝影機!」

    唯唯得意的笑道:「我可是山水基金的義務工作者!這次拿了大獎,基金會提出要給我獎勵,我把你們李家溝宣傳了一通。有獲獎作品說話,基金會理事長大筆一揮,哈哈哈,十五台紅外攝影機到手!都是帶夜間拍攝功能的!」

    李君閣喜得拉著唯唯的手猛搖:「親人啦!這就是親人啦!有了這個,獵戶叔他們又有事情做了,哈哈哈!」

    不過這事情現在沒法說幹就幹,得等開春。

    給唯唯慶賀了一席,李君閣又去找秋丫頭。

    兩人都是大忙人,秋丫頭放假回來,天天泡在奶奶阿姨女紅堆裡,都沒時間詳細談過話。

    雖然秋丫頭年前還沒回來,不過李君閣真是將秋丫頭當成公司藝術總監的,待遇和其它員工一樣,年底雙份工資不說,給員工準備的年貨年禮也是李君閣親自給李建德家送過去的。

    司星準一聽李君閣要去找秋丫頭說話,也屁顛屁顛的跟來了。

    秋丫頭不在家,李建德說她在蘭場。

    來到蘭場宿舍前的玻璃頂棚壩子上,一群老太太們正在做女紅聊天。

    秋丫頭在一邊作畫。

    最讓人驚訝的是,居然在人堆裡看到了周素英跟林昭。

    趕緊過去對林奶奶說道:「林奶奶,新年好啊!給您拜年了!」

    林奶奶一看見李君閣就開心得不得了:「來來來皮娃,素英和昭娃今天來看我了。」

    老人家最大的遺憾,就是兒子家不成家,難得媳婦兒子過來,心裡真是說不出的高興,見人就顯擺。

    李君閣多機靈個人,立馬打蛇隨棍上:「喲!嬸子也來了?稀客稀客啊,我們的女紅怎麼樣?對了上次您提的那個做包包的事情,等這批戲服做完就該提上日程了,到時候阿音來找您傳授經驗,您可要多指點指點啊!」

    沒管周素英的白眼,又拉著林昭的手一通猛搖:「家學淵源啊!我們農民兄弟最歡迎昭娃您這樣的科技人才了,我那個蘭場您去看沒?現在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全是你爸的功勞,對了,我在河對面定了六千個煤砂罐做花盆,您說這事情靠譜不?」
V123210 發表於 2018-4-4 07:13
    第二百八十章花開了

    林昭聽前頭本來不想搭理他,無奈這二皮最後一句掛上了正事,這特麼還真成了村民向農技工作者討教了,只得回答道:「沒問題,煤砂罐透氣性好,是養蘭科植物的好盆子,就是新燒出來的罐子火氣重,最好泡溪水裡沖刷一段時間,或者埋地裡一陣子也行。」

    答案不重要,關鍵這就是搭上話了,李君閣哈哈大笑,揉著林昭的肩膀說道:「您看專家就是不一樣啊!一句話就解決我的大問題,以後我可多向您請教才行!」

    說完又轉頭對林奶奶問道:「對了我林叔呢?」

    林奶奶說道:「他這幾天都在蘭場忙活,說是你那倆盆蘭花正到了關鍵時期,經常飯都是我送去的。」

    李君閣拍著腦門:「哎喲這事情是我不對,這不成了周扒皮了嗎?」

    說完又對林昭說道:「林叔可是能人啊,我那兩盆花,一盆春蘭還好說,一盆可是夏蕙,要讓它 同時開花,可也是有難度的。」

    林昭一聽就來了興趣,剛想開口又看了周素英一眼,只能訕訕的低下頭,表示堅決跟老媽站在一方。

    周素英說道:「我們母子就是來看看老太太的,跟他沒關係。」

    李君閣笑道:「嬸子我幾個月前可沒說錯吧?您看林奶奶現在,每天這麼多奶奶媽媽陪著,花草伺弄著,現在這精氣神可跟在城裡不一樣了吧?您看這周圍一圈花草,可都是林奶奶親手栽種的喲!」

    又對司星準使眼色,叫他趕緊去蘭場將旺財叔叫回來,司星準還想賴在秋丫頭身邊,結果被李君閣嗖嗖嗖幾把眼色飛刀甩過去,只好灰溜溜地跑了。

    周素英說道:「我們娘倆這次來,本來是想將老太太接回城裡的,現在這個樣子看來,老太太確實待在你們李家溝比縣城裡合適,唉……」

    李君閣笑道:「本來就是嘛,我們李家溝水土可養人,待會你看到旺財叔就知道了,他的變化更嚇人!」

    周素英將頭一擺:「別跟我提他。 」

    李君閣趕緊說道:「不提不提!我都懶得去叫他!對了您見到我們做好的戲服沒?有好多套已經做好了,喏,就是那邊畫畫那丫頭設計的。」

    說起這個周素英又感興趣了:「那小姑娘挺厲害啊,能工善畫的,設計的衣服我也看了,很漂亮!」

    李君閣說道:「她現在可是美院的高材生,我李家溝產品的包裝設計,網站美工,包括現在的女紅設計,可都是她的手筆,怎麼樣嬸子,有沒有興趣來我公司,跟她合作一把,你們搞點現代感的設計出來? 」

    周素英還真是心動,可是一想到自家那口子,又是心亂如麻。

    李君閣說道:「我這公司又不是只開在李家溝,夾川也有分部,就是經常開著我的商務別克在夾川晃蕩被你瞅著那倆小子在負責。」

    這定語老長,聽得周素英撲哧一聲笑了出來:「現在又多了倆女生,他們常一起玩。」

    李君閣大驚:「這情報我還沒掌握呢!除了小白還有誰?」

    周素英說道:「還有一位是你大堂哥飯店的領班,叫小紅,估計是另一位的女朋友。」

    李君閣突然回過神來,意味深長地賊笑道:「嬸子,你對我李家溝的事情挺關心啊。」

    周素英臉一紅,支吾了一陣才找到藉口:「我媽在這裡,我當然要關心!」

    得嘞,看著你一本正經的口是心非,我都不忍心揭發你了,李君閣在心裡暗自嘀咕。

    這時林旺財著急忙慌地跑來了,說道:「哎呀素英你來了,怎麼不提前告訴我,哦不,告訴我媽一聲!那中午我們一家好好吃頓飯!」

    李君閣暗暗點頭,旺財叔今天穿著老款的卡克衫,一看就是二十年前的款式,絕對是嬸子當年給他買的,衣服雖老,保養得卻好,看得出主人很珍惜。現在他也注重打理了,頭髮往後梳得整齊,剛從實驗室出來,身上還套著白大褂,鼻子上還架著金絲眼鏡,一副科研人員文質彬彬的模樣。

    周素英一看那老衣服眼圈就紅了,李君閣暗自喝彩,旺財叔幹得漂亮!這分加得妥妥的!

    結果下一句就直接扣成負分了:「皮娃!快跟我去實驗室那邊看看!那兩盆蘭草出大事了!」

    李君閣滿腦門黑線,這旺財叔的情商是沒救了!

    氣壞了,我還不如不叫你過來呢!拉著林旺財說道:「旺財叔,天大的事情今天你也給我撂下!」

    林旺財一看周素英的臉色開始變得難看,這才趕緊說道:「哎呀,不是……素英別誤會,我不再像以前那樣了……這都是東家的事情,東家的蘭草出大事兒了!呃……這事跟以前那些事兒不一樣……呃……我真的改了……」

    見到旺財叔急得汗都下來了,林昭開口了:「媽,我跟他去看看吧,說不定真是出事兒了。」

    周素英一聽說道:「那我也去!」說完狠狠瞪了旺財叔一眼。

    李君閣反而放心了,有動靜就好啊!旺財叔這豬隊友的分還沒有被扣完!怕的就是連互動都沒有!

    四人來到蘭場,一進實驗室林昭跟周素英就抽鼻子:「什麼味道?」

    林旺財將三人領到一個實驗桌上,打開兩個保溫罩子,這下更是暗香流動,林昭眼睛一下就直了:「這……這都是什麼品種的蘭草?」

    旺財叔對李君閣說道:「皮娃你聞到沒?這味道……這味道……」

    林昭不停地揮著手:「先別說味道,這蕙蘭……這蕙蘭怎麼這麼像兩頭小龍?」

    旺財叔眼圈就紅了,低下頭說道:「昭娃,我早就說過,川滇黔都出異種名蘭,我夾川沒理由不出啊……你看,你看… …我真的沒有斷錯……異種,真有異種啊……這是皮娃在碧峰山裡發現的兩種蘭草,這個像小龍的,皮娃取名叫『碧波玉龍』。」

    李君閣說道:「這兩品蘭草就是我蘭場的核心競爭力,幾個月來全憑旺財叔悉心照料,現在我蘭場除了幾盆母苗,每品還有一兩百株組培苗,天幸都長得不錯,過了野化那一關,旺財叔的技術,沒說的!」

    林昭也驚訝道:「一次組培出一兩百株?我國的蘭花組培技術,什麼時候發展到這程度了? 」

    李君閣拍著林昭的肩膀:「昭娃,有那麼一個人,愛蘭如痴,十幾 如一日,一心鑽研蘭草栽培技術,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林昭拿食指抹著碧波玉龍的盆沿,默然不語。

    李君閣說完又搖頭道:「這個人啊,前半生倒盡了霉運,錢被人騙光了,蘭協把他開除了,房子沒了,妻子跟他離婚了,兒子也不搭理他了……」

    林昭的食指輕輕顫抖起來。

    李君閣繼續說道:「我第一次見他的時候,他在花鳥市場外頭蹲點賣蘭花,就為了湊幾十塊錢的研究費用。他都不敢逢集去,也不敢進市場,為啥呢?他那蘭花是做了假的,想騙多少錢呢?五十……」

    「第二次見他,是在長途汽車站旁邊,跟七十多歲的母親住著一個小單間,就這人家還要拆遷了,正將娘倆往外頭趕呢!可你猜我在屋外看見了啥?兩個架子的蘭花!那蘭花喲,早中晚各得把葉子噴一次,不然車站的灰塵都會將蘭草蒙得綠色都看不見……」

    「這個人曾經帶給你們的傷害,我不想替他辯白,我只是想說,如果你是一個想開蘭場的老闆,是一個有著兩種異品蘭草的主人,遇到這樣愛蘭如痴技術精湛的人,肯定可以將自己的蘭草託付給他吧?」

    林昭聞言點頭。

    李君閣卻搖頭:「我坦白說吧,技術上,我是絕對放心的,人品上,我卻信不過!」

    林昭猛地抬頭,緊握雙拳,目光中充滿了憤怒的神色。

    李君閣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聽我說完,我信不過他的人品是有理由的啊!你看,他上無片瓦,下無立錐,媳婦媳婦跑了,兒子兒子不認他了,玩蘭花的連蘭協都踢他出來,成天在市場買假貨騙人,這樣的人品,你叫我從何信起?」

    林昭想了一陣,頹然撒手。

    周素英在一邊早就哭成淚人了。

    李君閣感嘆道:「薑還是老的辣啊,夾川蘭協主席白老頭,向我一力推薦,說這只是那人時運不濟,遭到了命運的作弄,孟子怎麼說的來著?'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啊!。」

    林昭閉上眼睛,眼角眼淚就下來了。

    李君閣繼續說道:「後面的事情,林奶奶應該都告訴你了,雖然你們都是他拂亂之行的受害者,但這麼久時間下來,我卻敢說,這位人品真沒問題。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眼裡沒有別的女人只有蘭花。你看他那身衣服,二十年前你媽給他買的,逢年過節才拿出來穿,這是多珍惜多看重?再看看你,一個當老子的,跟你說話像個兒子一樣,還不是怕你一不耐煩轉身跑了?」

    林旺財也眼角濕潤:「素英,昭娃,這麼些年,我對不起你們娘倆!我,我現在真的改了……過去我那是真該……」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V123210

LV:9 元老

追蹤
  • 291

    主題

  • 279508

    回文

  • 35

    粉絲

黃庭堅-如果一天沒有看書,在鏡子看到自己就會覺得討厭自己另一句是說;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也是說;如果三天不念書,說出來的話便失了水準都是說人要多讀書,增加自己的智慧以及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