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策行三國《原名:三國小霸王》 作者:莊不周 (連載中)

   
noriko1026 2018-4-3 15:20:1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268 4930945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10 00:18
第910章 天生有才

    孫策站在遠處,看到關羽和魯肅拱著手,躬著腰,半天沒動彈,不禁啞然失笑。

    這是幾個意思,要幹架還是親嘴?

    孫策輕踢馬腹。戰馬邁著悠閑的步子,緩緩來到魯肅和關羽的麵前。孫策翻身下馬,手握著馬鞭背在身後,看看關羽,又看看魯肅,咳嗽了一聲:“二位,看夠了沒有?”

    魯肅連忙轉身施禮。“鄉鄙之人魯肅,見過將軍。失禮失禮。”

    孫策笑道:“聽我阿舅吳九江說子敬慷慨好義,我今天不請自來,還請子敬不要嫌我冒昧。”

    魯肅眉梢微挑,笑道:“肅雖與將軍初次見麵,卻是聞名已久。將軍大駕光臨寒舍,蓬蓽生輝,將軍但有所需,肅一定拱手奉上。”

    孫策抬起頭,看看魯肅身後的塢堡。“子敬,這塢堡雖然堅固,卻太小了些,即使稱寒舍過於謙虛,也容不下子敬的鴻鵠之誌。我想借子敬三十年光陰,共平天下,建萬世太平,不知子敬肯賞光否?”

    魯肅心中微動。孫策開門見山,的確有些冒昧,但這些話卻說到了他的心裏。他讀書習武,散盡家財,招攬輕俠少年,以兵法部勒,豈是為了守住這小小的塢堡。他想建功立業,他想光宗耀祖,他想封妻蔭子,青史留名。

    但是沒人看得上他。他去過下邳、廣陵,也去過陰陵、曆陽,都沒有遇到賞識他的人。那些人要麼見不著,見著了也是坐談經義,說些空洞無義的廢話。也有願意招攬他的,但隻是將他當武夫看待,比如吳景。遊曆數年,見過無數人,隻有成德人劉曄與他性情相投,一見定交。

    孫策不同,一見麵就邀他平天下,要成就他的鴻鵠之誌。看似冒失,卻一下子說中了他的心思。唯非常之人,能有非常之行。怪不得他剛剛出道數年就打下如此基業。這是一個好機會,不能輕易放過。

    魯肅再次拱手。“將軍謬讚,肅愧不敢當。鄉野之人,坐井觀天,哪知天下之大。蒙將軍不棄,大駕光臨,已是邀天之幸。還請將軍暫住,容肅略進東道之誼,聆聽將軍教誨,啟我茅塞。”

    孫策點點頭。“能與子敬一席談,也是平生快事。隻是我軍務緊張,最多隻能在這裏停留一夜,明天清晨就必須離開。三千胡騎擾我豫州,殺我吏民,我要趕去報仇。”

    魯肅吃了一驚。“將軍,胡騎進入徐州了?”

    “還沒有,不過隨時有可能。”

    魯肅的眉毛輕揚,心中湧過一陣激動。聽孫策的意思,胡騎在淮水以北,孫策卻來了東城,不用說,這是特地為他而來。這一趟可不近,來回有六百多裏,就算是騎兵也要走四五天。

    “將軍,請。”魯肅側身,伸手相邀。

    “子敬,請。”孫策背著手,跟著魯肅向堡門走去,沒有絲毫猶豫。魯肅看在眼裏,更是欽佩。魯家塢堡可不是普通門戶,堡壁上能看到的就有近百名全副武裝的士卒,孫策卻一點也不遲疑,這人要麼是自信到狂妄,要麼就是他心情坦蕩,以君子之心度人。

    魯肅陪著孫策來到堡門口,吩咐迎上來的門客引孫策的部下進堡,安排住處。他當著孫策的麵安排,以便讓孫策放心。孫策能以坦誠待人,他的部下卻很難說,一千多人,而且是殺氣騰騰的悍卒,他不想發生任何誤會,這不僅會耽誤他的前程,還會帶來血光之災。

    孫策看著魯肅安排,一句話也不說,一副客隨主便的模樣。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如何安排客人,尤其是這種客強主弱的局麵,非常考驗主人的水平。既要讓客人安心,又不能顯得卑躬屈膝。既要考慮雙方的安全距離,避免發生衝突,又不能太遠,顯得防備心理過重,引發不必要的猜忌

    東吳四都督中,魯肅以外交見長。他在任的時候孫劉的關係是最和睦的,不是沒有矛盾,而是他能控製好矛盾。以劉備那德性,雙方即使發生了長沙爭奪戰,最後還能維持結盟關係,魯肅是功臣。他一死,呂蒙繼任,孫劉就撕破臉皮開打了。

    魯肅安排得很妥當。他安排孫策住在主宅,典韋、許褚率領的義從營就在身邊,保證孫策的安全無虞。騎兵安排在城外。人數太多,塢堡裏實在住不下,但是他提供了足夠的糧草酒食,還安排了人專門侍候,並約定了聯絡方式,以便突發情況下能及時溝通,不會引發誤會。

    一切安排妥當,魯肅設宴為孫策接風。部曲中的主要人物都來作陪,以示不會有任何行動。

    孫策很滿意。這種才能是天生的。魯肅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成人,受過的家族教育非常有限,換作一個普通人,他充其量就是一個小地主,不會有太大的成就。就算家裏有錢,能招攬遊俠兒,也未必能控製得住。看到一千多人突然登門拜訪,也不會如此鎮定從容。

    即使是在平輿,這也是一般世家幾輩子都未必能遇到的事,更何況是東城這麼偏僻的地方。

    孫策對魯肅越看越賞識。兩人推杯換盞,酒過三巡,孫策便開門見山,問起魯肅對當前形勢的見解。

    曆史上的魯肅有著名的榻上對,與諸葛亮的隆中對、張紘的江都對並稱。其實細說起來,魯肅的榻上對最為難得,因為他獲得信息的來源最少。張紘年輕時曾遊曆洛陽,交往的都是名士,見多識廣。諸葛亮雖說在隆中隱居,可他是半隱居,與他交往的龐德公、水鏡先生、他的丈人黃承彥、兩個姊夫都是荊州名士,是當地的精英階層,還有機會參加劉表舉辦的聚會,有很多信息來源。而魯肅困居東城,能接觸到的人非常少,他能提出榻上對的構想,更多是出於自己的悟性。

    如果不是周瑜英年早逝,榻上對得以實現,隆中對連麵世的機會都沒有。

    說起來,這件事的根源還在孫策。如果孫策沒有遇刺身亡,魯肅就有機會向他而不是孫權提出榻上對,以他的用兵能力,可以分擔大部分戰事,周瑜也不用那麼拚命。

    現在,彌補這個遺憾的機會來了。雖然形勢與原本的曆史大相徑庭,但魯肅不知道這些,他會按照他的慣性提出屬於他自己的見解,隻是不知道會與郭嘉、張紘等人的建議有什麼不同。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10 12:03
第911章 以武會友

    魯肅連連搖手,含笑謝絕。“肅窮居僻壤,與世隔絕,唯知力耕壟畝,修身齊家,豈敢妄論天下這樣的大事。將軍有問,肅卻愧不敢言,不敢誤將軍大事。”說著,端起酒杯,向孫策敬酒謝罪。

    孫策看著他,沉吟了片刻,嘴角扯了扯,無聲地笑了,端起酒杯,與魯肅一起飲盡。他放下酒杯,說道:“子敬,我雖然是第一次和你見麵,卻是神交已久,一見如故。今天本當一醉方休,奈何軍情緊急,不能痛飲。我讀書少,見識有限,僅對軍旅之事略知一二。觀子敬部曲整齊,調度有方,在座諸位氣度不凡,想必不乏高手,不如講武論兵,互觀有無,以期有所增益,如何?”

    “唯將軍之命是從。”魯肅拱拱手,笑著應了。

    孫策舉起雙手,輕輕拍了拍。眾人一直在看著他們,見此情景,立刻放下手中的酒杯,正襟危坐,靜聽孫策說話。一時間,堂上堂下鴉雀無聲,無數雙眼睛落在孫策的臉上。

    “諸君,策也慚愧,雖然少有壯誌,思報效朝廷,位列公卿,名留青史,奈何智力淺陋,不知書籍,不得與士大夫共遊處。好在略有拳勇,粗知兵法,尚堪爪牙之任,撫定一方。今日有幸,得與子敬及諸君共飲,聖人經義我是不會的,吟詩作賦對我來說也難於上青天,尚請子敬及諸君見諒。”

    魯肅目光閃動,嘴角帶笑,欠身致意。“將軍謙虛了,我等皆是粗鄙之人,如果將軍講述聖人經義,吟詩作賦,縱使口吐金玉,我等也不識其貴。”

    眾人會心而笑。在座的大多是武夫,縱使讀過書,也不過是《孝經》、《論語》這些入門的淺顯學問,真正讀過經的沒幾個,就算讀過也不過是略知大義,沒有底氣和人談論,更沒有吟詩作賦的本事。身為武夫,對讀書人大多有一種既羨慕又鄙視的心理。羨慕是因為自己學問不好,高攀不起,鄙視是因為很多讀書人除了一張嘴之外並無長技,連謀生都是問題,反倒不如他們這些武夫進可從軍征戰,退可落草為寇,至少能混個肚飽。

    孫策自認沒什麼學問,以武夫自居,一下子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

    孫策朗聲大笑,再次拱手。“多謝諸位寬容。常言道:雲從龍,風從虎,唯有英雄能惜英雄。如今天下大亂,正是用武之時。今日相遇,願與諸君以武會友,手談一番。”他轉向關羽,點點頭,使了個眼色。

    聽說比武,關羽已經心癢癢的,但他自認不是孫策心腹,估計不會讓自己第一個出戰,正覺得遺憾,忽然見孫策向自己點頭示意,頓時大喜,立刻起身來到席間,左手托著長須向外輕輕一推,雙手抱拳,環顧一周,含笑道:“河東關羽不才,敢請諸君賜教。”

    魯肅的部曲門客們麵麵相覷。俗話說得好,身大力不虧,此人身材魁梧,力量必然過人,再想想他那口奇形兵刃,誰和他較量都要吃虧。這要是上前比武,豈不是自找沒趣?

    關羽環顧四周,見沒人敢應戰,不禁暗自撇嘴,掩飾不住眼眉間的得意。魯肅見狀,不禁暗自皺眉。他雖然沒和關羽動過手,但是他看得出關羽的實力不在自己之下,莊裏更是找不到能和關羽對敵之人。孫策這是什麼意思?

    孫策擺擺手,示意眾人安靜。他笑道:“諸君,雲長武藝絕倫,斬將奪旗如探囊取物,前年隨我征戰兗州,多次立功,後來助我阿舅平定九江,一戰而斬周禺,再戰而取陰陵,乃是響當當的英雄。能與他並肩作戰,是我的榮幸。”

    眾人驚訝地交換著眼神,魯肅愣了片刻,突然問道:“將軍,這位便是在芍陂伏擊周禺,又長驅直入,直取陰陵的那位將軍?”

    孫策笑道:“子敬也知道?”

    魯肅苦笑,點頭道:“東城雖屬下邳,其實與九江更近,我有幾個朋友是九江人,豈能不知,隻是眼拙,雲長親臨,我竟然不知,失敬失敬。我當自罰三杯。”說完,連飲三杯,又向關羽敬酒以示歉意。

    關羽眉飛色舞,欣然而飲。

    等他們喝完,孫策又笑道:“看來子敬並非閉目塞聽之人,隻是置身局外,作壁上觀,所以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魯肅拱手道:“還請將軍指教。”

    “子敬隻知雲長勇,卻不知雲長忠。”孫策感慨地歎了一口氣。“雲長並非是我的部下,他本從幽州劉君玄德征戰,雖然屢受挫折,終不改其誌。雲長之勇難得,雲長之忠更難得。”

    關羽鬆了一口氣,很是感動。他現在最尷尬的就是這件事,沒想到孫策會主動說破,而且盛讚其忠,簡直太體貼了。

    魯肅驚訝不已,看看孫策,再看看關羽,這才明白為什麼在堡外時關羽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他心中一動,隨即明白了孫策的用意,笑道:“依我看來,最難得的既不是雲長的勇,也不是雲長的忠,而是將軍的氣度。若非將軍,誰能成就雲長的大忠?”

    “慚愧,慚愧。”孫策又道:“子敬,容我再為你介紹一位勇士。”他拍拍手,轉身看向身後的典韋。“這位是陳留典韋,奉母至孝,奉友至義,奉君至忠,堪與雲長匹敵。善使雙戟,軍中有諺:帳下壯士有典君,一雙鐵戟八十斤。”

    話音未落,魯肅的賓客中有一個中年武者失聲叫道:“可是為友報仇,殺李永於睢陽鬧市的典韋?”

    孫策看了那人一眼,點點頭。“足下見多識廣,看來也是一位豪俠。”

    中年武者連忙起身,拿起一隻酒杯,又抱起擺在席間的酒尊,大步走到典韋麵前,跪坐在地,舀滿一杯酒,雙手送到典韋麵前。“久聞典君,今日得見,三生有幸。敢請典韋滿飲此杯,賜我奉觥之榮。”

    典韋欠身還禮。“多謝壯士。隻是韋有職在身,不敢飲酒。”

    孫策說道:“子固,無妨,在子敬莊中能有什麼危險?且飲之。”

    “喏。”典韋應了一聲,與中年武者對坐,接過酒杯,點頭致意,一飲而盡。那中年武者欣喜交加,又連奉兩杯,典韋皆是一口而遲。再次致謝後,退回原位,再次沉默,宛如鐵鑄。

    魯肅看在眼中,不禁動容。“典韋忠於職守,將軍有些勇士護衛,可高枕無憂矣。”

    孫策微微一笑,環顧四周。“誠如子敬所言,此乃策之幸也。典君之外,帳下尚有譙縣許仲康,不知在座的可有人知道?”

    眾人沉默了片刻,有一個人長身而起,不太自信的說道:“將軍所言,可是沛國譙縣大豪,倒曳牛尾的許褚許仲康?”

    孫策雲淡風輕地點點頭。“然。”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10 18:17
第912章 安天下

    堂上堂下一片嘩然。

    魯肅的部曲門客大多是淮泗人,對河東人關羽並不怎麼熟悉,只是看到關羽體格雄偉,相貌與眾不同,又提著一口難得一見的長刀,一副絕世高手的模樣,這才高看一眼。伏擊周禺、奪取陰陵,也只有魯肅關心,其實人並沒什麼感覺。

    典韋是陳留遊俠兒,睢陽鬧市殺李永,李永家數百部曲尾隨,卻沒一人敢靠近,讓他揚長而去,一戰成名,這才有人知道,但也僅限於個別人。遊俠兒殺人報仇的事太多了,幾乎每天都有,典韋這件事當年很轟動,但很快就成為舊聞了。

    相比於前兩位,許褚的名聲大得多。一則譙縣與淮泗一體,遊俠兒之間互通消息,二則許褚不是一個普通的遊俠兒,他不僅有一身高強的武藝,還是譙郡豪強,聚集上千家,實力還在魯肅之上,絕非關羽、典韋那樣的單幹戶可以相提並論。他居然成了孫策的部下,不由得這些遊俠兒不震驚

    震驚之下,他們紛紛感慨,東城這地方真是閉塞,自己居然連這樣的大事都不知道。

    孫策端起酒杯,向魯肅致意,嘴角挑著一絲淺笑。魯肅還以微笑,舉酒致意,兩人一飲而盡。魯肅說道:“肅有眼無珠,沒想到將軍麾下竟然有這麼多高手,真是令人仰慕。還請將軍再介紹幾位。”

    孫策心裏明白。別看魯肅有一身好武功,但他從來不把自己當遊俠兒。就算這些部曲門客都走了,他也不會輕易俯就。他的眼界更高,需要更有份量的信息。

    孫策再次拍拍手,示意眾人安靜,一指馬超、閻行。“這位是扶風馬超馬孟起,伏波將軍後人,其父乃是征西將軍馬壽成。這位是金城閻行閻彥明,鎮西將軍韓文約麾下愛將。蒙他們二位不棄,為我掌騎。”

    遊俠兒們沒什麼感覺,隻是驚訝於馬超、閻行的年輕。魯肅卻聽出了其中的含義,微微頜首,若有所思。孫策見狀,接著又說道:“今天是冒昧造訪,隻有義從步騎。將來有機會,再向子敬介紹幾位俊傑,今日隻能告知他們概況。一位是廬江周瑜周公瑾,為我鎮荊州,眼下正在豫章作戰。一位是青州太史慈太史子義,剛剛率部增援青州。一位是吳郡沈友沈子正,駐紮曲阿。一位是會稽賀齊賀公苗,經略會稽、豫章。還有一位虞仲翔,五世研易,文武雙全,為我總領吳會。”

    “噫,將軍麾下何多士也。”魯肅舉起酒杯。“恭賀將軍,請滿飲此杯。”

    孫策端起酒杯,卻沒有飲,他看著魯肅,嘴角微微挑起。“子敬,我明日還有軍務,不能多飲,這是最後一杯了。天下多事,正是我輩馳騁之時,唯俊傑能識時務,唯英雄能惜英雄。子敬大才,當知我心。”

    “多謝將軍。”魯肅舉起酒杯,一飲而盡,亮了亮杯底。孫策也喝了。魯肅起身,拍拍手。“諸君,將軍明日還要遠行,不能多飲,今日便到此為止。”

    眾人紛紛放下酒杯,目視孫策。孫策也站了起來,向眾人點頭致意,又深深地看了魯肅一眼,轉身告辭。他回到自己的住處,卻沒有脫衣,隻是讓人打來水,洗了臉,然後便靜靜地坐在榻上。

    該說的他已經說了,能做的他也做了,接下來就看魯肅的選擇。魯肅能成為江東重臣並非必然,反而有不少偶然。曆史上,他曾經想隨劉曄一起去投曹操,隻是被周瑜勸住,這才留在江東。如今劉曄去了長安,魯肅會不會也有心去長安,他不清楚。強扭的瓜不甜,如果魯肅心意已決,他也隻能就此作罷。人各有誌,不能強求。

    正在孫策心裏七上八下的時候,魯肅來了。他站在門口,看了孫策一眼,笑道:“將軍還沒休息?”

    孫策起身相迎,指指心窩。“此心未定,難以入睡。”

    “若將軍不棄,也許肅能為將軍安心。”

    “若得子敬相助,天下可安,何況此心。”

    孫策哈哈大笑,挽著魯肅的手臂,將他引到榻前。榻上已經準備好了一張案,兩張席。案上一塵不染,隻有一隻小巧的博山爐冒著嫋嫋清煙,淡香盈室。孫策伸手相邀,魯肅見狀,也不推辭,脫了鞋,上了榻,並膝而坐。孫策在他對麵坐好,笑眯眯地看著魯肅,心中說不出的快意。

    上了這個榻,魯肅就是我的人了。

    魯肅輕輕地籲了一口氣,欠欠身。“將軍麾下,恐怕不止周公瑾、太史子義等人吧?”

    孫策說道:“誠如子敬所言,尚有彭城張昭、廣陵張紘諸君。”

    魯肅拱手施禮。“將軍麾下人才濟濟,假以時日,必能橫行天下。肅本鄙人,將軍賜一手書,肅必欣然而往,怎敢勞動將軍百忙之中,枉駕至此。肅感激不盡,死罪死罪。”

    孫策笑了。如果一封信就能請到你,我何至於費這麼多口舌。他伸手虛扶。“子敬不必自謙,我所言文臣雖然都是一時俊傑,可是堪與子敬相提並論者不過寥寥數人而已。我平生無大誌,唯願與天下英雄並力,內撫百姓,外安萬邦。耕者有其食,織者有其衣,學者有其智。士農工商,各樂其業。”

    “將軍好大的誌向,各安其業已經難能可貴,何況樂之。”

    孫策笑道:“正因為難,才需要子敬這樣的俊傑助我一臂之力。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正需天下有誌之士同心協力,各展其長。易雲: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我華夏人才濟濟,若能同道相謀,何事不成?”

    魯肅眉心輕蹙,看著孫策,半晌無語,眼神中既有驚訝又有疑惑。孫策也不著急,靜靜地等著。魯肅思索良久,一聲輕歎。“將軍所言至大,肅聞所未聞,雖不知能不能至,心向往之。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肅雖不才,願為將軍這驚天偉業奉一抔細壤。不當之處,還請將軍指教。”

    孫策躬身致意。“願聞子敬如蘭之言。”

    魯肅再次看了孫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激動,隨即又恢複了平靜。

    “將軍,此大爭之世也。爭天時,爭地利,爭人和,非爭而不能有。強者存,弱者亡。”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10 18:18
第913章 新榻上對

    孫策微微頜首以示讚同,卻沒有說話。

    魯肅是實幹派,沒什麼套話,而且咄咄逼人,開口便是爭,沒有一點禮義謙讓之風。這倒也符合他的個性。榻上對時,他也是開門見山就否定了孫權所謂的桓文之功,直言漢室不可複興,是一個標準的進取派,和老好人一點也不搭邊。

    “朝廷西遷,定都關中,有故秦之基業,有炎漢之道統,攻則不足,守則有餘。關中四塞,益州富饒,若能兼而有之,則盡有西方地勢之利。並州有匈奴,涼州有羌,若能撫之,既得弓馬之勁,又補戶口之缺,儼然一強秦也。隻是朝中關東儒臣多,因循守舊,未必肯變夷為夏。天子年幼,威信不足,難掌權柄,必為大臣左右,縱有自強之心也不能隨心所欲。以肅觀之,少則十年,多則二十年,關中無力東出,出則必敗。此將軍之友也,可與盟好。”

    “袁紹北奔,憑四世積威,勢傾天下,巧取兗,豪奪冀,跨有大河,戶口殷實。內有世家豪強支持,外有匈奴、烏桓、鮮卑之助,兼有天時、地利、人和,非唯將軍不能與之爭,即使朝廷也要避讓三舍。此將軍之勁敵也,不可不防。”

    “公孫瓚、陶謙之流出身卑微,不得世家支持,又見識短淺,不能拔俊傑於寒門,唯能逞其私智,奮其蠻勇,據一州數郡之地,得意於一時,久則難以為繼,終將為強者所並,此將軍之徒也,可驅而用之。劉虞雖有宗室之名,奈何智術短淺,誌大才疏,倒行逆施,敗亡在即。賈詡、牛輔之徒本涼州之虎狼,寄居河東,既失根本,又有強敵在側,苟延殘喘,不足為慮。張燕黃巾餘孽,烏合之眾,可忽而不計。”

    “將軍以江東為根基,以荊豫為兩翼,兩麵受敵。西進則以低取高,北上則以步敵騎,皆處於劣勢,難進易退。將軍父子出身寒微,非累世官宦之家,無門生故吏之助,江東戶口又不能與中原相敵,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皆無。看似風卷殘雲,天下三分有其一,實則如居積薪,但有一絲疏忽,便是引火燒身。”

    孫策默默地看著魯肅,心中駭然。相比於與孫權榻上對的魯肅,現在的魯肅還沒有走出東城,他對最近的形勢了解得並不詳細,甚至可能不知道曹操已經進入益州,所以隻能從大勢上進行分析。但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江東劣勢,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不容他不予以重視。

    他已經占據了豫州和大半個荊州,也占據了揚州的大半。如果不出意外,豫章很快就可以入手,再給周瑜一年半載時間,荊州也可以全部入手。但這就是江東的極限了。向西,仰攻益州,千難萬難。向北,進入中原地區,戰馬短缺的劣勢會讓他舉步維艱。

    這就是孫吳的極限,是地理形勢決定的,不由人的意誌為轉移。他隻不過提前到達了極限而已。相比於孫權受限於合肥,他可以走得更遠一點,但再遠也不會越過黃河。如果不能打破這個極限,接下來很難再保持迅速的擴張勢頭。

    “如之奈何?”孫策向魯肅請教。能看到江東劣勢的人比比皆是,能不能有解決這個問題,才是區別普通人和高手的試金石。

    “有甲乙兩計,可供將軍選擇。”

    孫策忍不住笑了。這些謀士都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麼,不是上中下三策,就是甲乙兩計。

    “願聞其詳。”

    “甲計,向朝廷稱藩,畫江自守,以觀天下形勢。袁紹雖有天時、地利、人和,但他亦有內憂。一是世家傾軋,派係林立,內耗在所難免。二是儒生迂闊,重文輕武,又重門閥,空談道德,鄙視權謀,太平時自可雍容,亂世難免狼狽。三是袁紹年近半百,大局未定,又四麵受敵,若十年內不能取得優勢,其智謀、體力都會難以為繼。此消彼長,朝廷與袁氏相爭,逐鹿中原,將軍也許有可趁之機。”

    孫策點點頭。這一計和榻上對相近,但有所縮減。其根本原因還在於朝廷遷都關中,益州一旦落入朝廷手中,比劉璋割據益州更難攻取。

    “那乙計呢?”

    “兼並青徐,扼守泰山,讓袁紹不能南下,以兗州為戰場,再以青州為根基,跨有遼東,進而占據幽州。”魯肅迎著孫策的目光,露出異樣的興奮。“一旦擁有了戰馬,將軍就能和袁紹對峙於中原,時間拖得越長對將軍越有利。若能在朝廷東出之前擊敗袁紹,將軍或可問鼎天下。”

    孫策眼神閃爍,半天沒說話。魯肅的乙計果然是個很激進的計策,而且難度不小,但細想起來,卻不失為一個選擇。即使以目前的技術條件而論,從青州去遼東並不是什麼難事。取得戰馬,他就可以和袁紹決勝中原。在幽州開辟戰場,他就可以牽製袁紹的精力。

    “子敬傾向於哪一計?”

    魯肅無聲地笑了起來,淡淡地說道:“不瞞將軍,肅與成德劉子揚是朋友,他曾邀我去長安。”

    孫策明白了。他如果用甲計,稱藩朝廷,那魯肅就不跟他玩了,去朝廷做官肯定要比藩鎮做官有前途。眼下的朝廷可不是許都的傀儡朝廷,隻要熬過這十幾年時間,等老臣陸續故去,荀彧、劉曄等人掌握權力,再加上天子這個英主,朝廷還是有機會翻身的,至少可以割據一方。

    要幹,就幹票大的。對魯肅來說,他要的可不什麼二千石,甚至不是三公九卿,他要的是坐鎮一方,與天下英雄爭鋒,轟轟烈烈的幹一場,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孫策嘴角微挑,似笑非笑地看著魯肅。“太史慈精通騎戰,曾在遼東生活數年。他是一個去遼東的合適人選。如此一來,我缺一個能坐鎮青徐,扼袁紹之喉的人,不知子敬肯否屈就?”

    魯肅搖搖頭,一本正經地說道:“將軍錯愛,肅愧不敢當。以肅之淺薄,做個泰山太守就已經難荷重任了,安敢受青徐之任。”

    孫策大笑。按照魯肅規劃的戰略,泰山就是一個錨點,是進攻冀州,鎮守青州的要害之處,又是五嶽之首,做泰山太守等於坐鎮青徐。

    “子敬放心,我不會強人之難,拔苗助長對子敬有害無益。不如這樣吧,我麾下新練的子弟兵還缺幾個校尉,如果子敬願意,就暫時委屈一段時間,領兩千人試試手,如何?”

    魯肅心滿意足,離席而拜。“願為將軍效勞。”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11 00:12
第914章 轉戰徐州

    君臣名份已定,孫策隨即向魯肅轉述了當前的最新形勢。

    當前最重要的問題當然是袁紹派劉和等人襲擾豫州,胡騎引起了不少反對的聲音,但汝南世家心向袁紹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孫策想重創這些胡騎,展示力量,有激化衝突的可能。雖說已經定計,擔心還是有的。

    魯肅不以為然。他說,烏桓人也好,鮮卑人也罷,早就是大漢騎兵的重要來源,從前朝的八校到如今的五校,胡騎一直是北軍的組成部分。袁術做過長水校尉,長水營的騎兵全是胡人。將來搶占幽州,組建騎兵的主體必然是胡人,夷夏之辨這種事當作輿論來攻擊對手可以,卻不能當真。

    至於會不會和袁紹衝突加劇,魯肅覺得有可能,但他還是傾向於支持乙計。他認為到了這一步,就算孫策想示弱也沒用,除非你將豫州甚至廬江、九江二郡拱手相讓,袁紹也許暫時會緩一緩,先取公孫瓚,解決後顧之憂,但他遲早還會卷土重來,到時候連個牽製袁紹的人都沒有,情況更糟糕。

    既然如此,不如以攻代守,將戰線推到睢水以北,在兗州、青州一帶作戰,與公孫瓚結盟,夾擊袁紹,讓他顧此失彼。幽州貧瘠,公孫瓚有求於人,遲早會向孫策求援,也許會同意孫策的勢力進入幽州。

    得到魯肅的支持,孫策又多了幾分信心。

    魯肅沒有浪費時間。他迅速處理了家務,從部曲中挑出三百精銳充任親衛營。他的父親早亡,家裏隻有祖母和母親。第二天一早,魯肅就帶著孫策去拜見她們。孫策年輕英俊,又少年成名,為人又客氣,禮節周到,魯肅的祖母和母親都非常喜歡他,支持魯肅跟著孫策。

    孫策向魯肅提議,淮泗一帶不太平,不如護送她們去吳會。距離也近,送到牛渚或者廣陵,交給陳到、沈友就行,到了吳會,虞翻、蔡瑁會安排一切,不用魯肅太費心。

    魯肅很爽快的答應了。孫策答應了他方麵之任,他遲早要將家人送到吳會,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

    吃完早飯,魯肅隨孫策踏上征程。

    薄姑陂。

    劉和等人在陂側紮營。離開汝南之後,他們吸取了教訓,盡可能的約束部下,不準他們擄掠。進入下邳國後,雖然也有一些反對之聲,卻沒有遇到拒門不納的事,一路上有吃有喝,非常愜意。

    陳趕來迎接,設宴為劉和等人接風。他與淳於瓊是舊相識,到袁紹出奔時才分別。一晃幾年,再次見麵,兩人變化都很大。相比之下,還是賦閑的陳好一些。陳家有產業,即使不用做官,他也可以過得很自在。淳於瓊卻差多了,舉家遷到冀州,沒有產業支持,日子過得有點緊。雖然開了一個紙坊,但生意不怎麼好,質量不如南陽紙,價格又偏高,隻能做官府生意,銷量有限。

    若非如此,他也不會接受這次任務,和兩個後輩一起出征。

    兩人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語言。陳問起孫策的行蹤。淳於瓊還不知道孫策已經追來,隻知道他還在廬江,便大肆吹噓了一通,說孫策色厲內荏,不敢迎戰。陳心裏憋了幾年的怨氣終於得到了宣泄的機會,和淳於瓊一起大罵孫策欺善怕惡,隻會耍詭計,真正上了戰場就原形畢露,不堪一擊。

    淳於瓊問起徐州的情況。陳說,陶謙正在琅琊與北海、齊國的邊境處交戰,具體位置不明,也許已經進入泰山。徐州人不是很關心這些事,他們不想支持陶謙作戰,反倒做好了迎接袁熙的準備,隻是陶謙手段狠厲,即使前方戰事吃緊,他還是在郯縣留了相當的兵力,隨時準備鎮壓,負責下邳的則是笮融。

    笮融是丹陽人,陶謙的鄉黨。此人原本有部曲數百人,陶謙又撥給他一些人,讓他負責彭城、廣陵的漕運,為了方便起事,又委任他做下邳相,往來於彭城、廣陵之間。此人雖然沒什麼本事,卻徒眾甚多,那些人都信佛。笮融手握三郡的賦稅,經常舉辦浴佛會,參加的人都可以免費吃喝,又聚眾講經說法,頗能蠱惑人心,不僅普通百姓相信他,還有一些豪強也願意與他來往,甚至將家產捐給他。笮融因此聚集了近萬人,馬有三千多匹,錢財物資更是堆積如山,裝滿了近千輛大車。

    淳於瓊頓時心動,立刻請劉和、文醜來商量,建議襲擊笮融。

    劉和有點猶豫。

    他轉戰徐州的目的是策應袁熙,既然陶謙在琅琊北部作戰,他應該迅速趕去參戰,速戰速決,擊退陶謙,迎袁熙入境,而不是截擊笮融,浪費時間,給陶謙喘息的機會。

    可是他也清楚。淳於瓊本來和荀諶計劃進入廬江,迎戰孫策,結果他和文醜聯手,否決了淳於瓊的計劃,淳於瓊對他有意見。如果這次再強行反對,激發衝突,情況可能會失控。淳於瓊和陳家兄弟關係很好,而陳家是下邳大族,陳登還因為袁紹的事死在孫策手裏,陳家在袁紹麵前有一定的影響力。如果他們到袁紹麵前告一狀,對他很不利。

    況且進入下邳之後,他約束軍紀,不準擄掠,部下意見更大,背地裏說了很多怪話。烏桓人、鮮卑人出戰沒有軍餉,他們全靠戰利品生活,不準擄掠就是斷了他們的財路,影響士氣。明明有機會發一筆財,他再放棄了,說不定這些胡人蠻性大發,拒絕再聽他的命令。

    遇到公孫瓚那種狠人,這些人被逼急了還敢反叛,更何況是他。得到這批財物,激勵士氣,他也許能把這點時間爭取回來,一鼓作氣擊敗陶謙。

    考慮再三,劉和答應了淳於瓊的建議,派出斥候搜索笮融的位置。有陳配合,劉和很快得到了消息,笮融在淮陰。離蒲姑陂不算太遠。

    劉和不再猶豫,下令奔襲淮陰,速戰速決,得手後立刻北上。

    聽說有巨額財富可供搶劫,這三千胡騎頓時熱血沸騰,人人奮勇,個個爭先。按照胡人的規矩,先到者多得,對付這些普通百姓,這根本不是作戰,是搶錢,誰也不願意被別人占了先。

    就在劉和等人離開蒲姑陂的時候,孫策趕過淮水,趕到垓下。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11 11:23
第915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

    垓下是古戰場,曾經有座城,如今城已經廢棄,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有一些人家散居附近,而且人口也有限,只有百十戶人家。在後世,這種村落的形式很常見,在漢代卻不是主流。這個時代人口大多還宗城裏或城郊,以里的方式進行封閉式管理,便於官府控制。

    對於駐紮在垓下,不少將領很有意見,覺得不太吉利。孫策號稱小霸王,而霸王項羽就是在垓下被擊敗,突圍之外,逃往江東,又在烏江自刎。

    孫策不怎麼介意。他和郭嘉、魯肅等人一起查看了古戰場,分析推理當時的戰爭型態。中國史學有重人事輕技術的習慣,對戰爭更是簡略,即使是垓下之戰這樣決定性的戰役也什麼過程描述。對指揮作戰的將領來說,很多細節闕如,不可避免地會落入紙上談兵的窘境。

    孫策想改變這個習慣,他每次戰鬥結束都會留下筆記,就能詳細的記載地理、雙方的兵力組成和戰鬥的過程。南陽之戰結束後,他還請蔡邕整理出一份戰記,現在已經是南陽講武堂的重要教材。

    垓下之戰在後世是一個疑點,最大的問題就是具體戰地在什麼地方,有多種說法,孫策讀過一些論文,但是他沒有實地考察地過。現在親臨戰場,他一看這附近的地形,回想相當記載,結合兩年多的實戰經驗,基本就認定這裏用就是垓下之戰發生地。

    相比之下,郭嘉、魯肅就沒有這樣的疑問。在他們的知識範圍內,這裏就是故老相傳的古戰場,從來沒有懷疑過有其他的可能。當然,更重要的原因還是項羽故城還有跡可尋,不用考古發掘就能看得到。後世最後確定這裏是古戰爭址的證據也是這座古城和裡面發現的箭簇、楚錢等遺物。再過幾百年,這座城被埋在地下,就連當地人也說不清真偽了。

    孫策讓郭嘉安排人繪製地形圖,作為將領們閑暇時沙盤推演練習的素材。

    魯肅覺得很新鮮,向郭嘉請教相關的情況。郭嘉和魯肅很談得來,兩人都不走尋常路,在戰略思路上也有相似之處,沒兩天就相翠快,說得很投機。郭嘉把講武堂的運行模式說給魯肅聽,還告訴他軍中也是如此,雖然不能定期授課,但孫策一有時間就會聚將議事,分析戰情,諸將各抒已見,既是互相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無聲的較量,在推演中表現突出的人當然會擁有更多的機會。

    魯肅心領神會。對他這個新附的將領而言,這是一個好機會。

    看著魯肅和郭嘉談笑風生,吳景很不適應。他岔開了話題。“伯符,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孫策瞅瞅吳景,反問道:“阿舅有什麼計劃?”

    吳景眉心緊蹙。“正月本來是一年中最清閑的時候,現在卻要征戰,將士們士氣不高,宜速戰速決,以免士氣鬆懈江還有盜賊沒有平定,我也不能離開太久。況且馬上又要春耕了,耽誤了農時,影響一年的收成,明年肯定吃緊。如今四麵開戰,糧賦很緊張啊。”

    “阿舅說得有理,不過我還要等一等≌謙防備心理很重,我貿然進入徐州會引起他的過激反應。我想他不會拖延太久的,畢竟這些胡騎進入徐州,對他影響很大。”

    吳景正準備說話,顧雍快步走了過來,將一封軍報遞給孫策。孫策接在手中,迅速掃了一眼,心中頓時一陣狂喜。周瑜居然已經攻克了豫章,而且時間點很巧,就是除夕夜。那天晚上,他伏擊了鄭寶、張多,也算是一長,可是和周瑜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怎麼了?”吳景見孫策麵露喜色,連忙追問道。

    孫策轉頭看看吳景,本來想把這個喜訊告訴他的,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他正想著該怎麼說,郭嘉走了過來,接過軍報看了一遍,眉心微蹙。“怎麼又讓劉繇跑了?這可是個禍根。周公瑾太不心了。”

    吳景不解其意,孫策卻明白了。他輕描淡寫的說道:“哪有百戰百勝的將軍,跑了就跑了吧,拿下柴賞是好事。”他又對吳景說道:“劉繇跑了,廬江、九江會安定一陣子,阿舅可以放心了。”

    吳景聽了,難得的露出了笑容。“這的確是件好事。”

    郭嘉不經意地看了孫策一眼。孫策默不作聲。他知道郭嘉的意思。程普、吳景有一定能力,可是和周瑜、魯肅這些頂尖人才相比又有所不足,見這些年輕人一個接一個的得到重用,與自己比肩,心裏難免失衡。他們以孫堅的部下自居,有優越感,覺得自己有資格指點一下後輩。雖然只是一些虛緒,表現得也不明顯,但總讓人覺得疏離。

    但他一時半會的也沒辦封決。

    郭嘉說道:“將軍,征東將軍在攻山陽,進展順利,一旦全據山陽,形成關門之勢,袁譚就不得不撤了。只是他兵列限,後勁不足,需要增援。”

    孫策疑惑地看著郭嘉,郭嘉悄悄地眨了眨眼睛。他背對著吳景,吳景看不到他的表情,只有孫策看得明白。孫策思索片刻:“去年雨水太多,兗州糧食不足,家父缺的不僅僅是兵,更缺糧。只是運糧既繁瑣又危險,需要一個穩重的人才行。”

    吳景立刻說道:“伯符,你們所領的都是精銳,行軍速度快,我的部下跟得很吃力。不如我去增援,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免得拖你們後腿。”

    孫策正中下懷。郭嘉這時候說這句就是要讓吳景主動離開,重歸老爹孫堅部下,免得看見新人不順眼,影響團結。孫堅進展順利,朱治、黃蓋等人都立了功,吳景也想跟著去分一杯羹。至於危險,劉和等人已經被他逼入徐州,哪有什麼危險可言。

    不過他不能表現出來,還得裝出一副很不高興的樣子。“阿舅,你這句要是傳到我阿母耳朵裏可就變了味啦,好像我捨不得給你人似的。”

    吳景大笑,連連擺手。“你多心了,我可沒這意思。人句材,物句用,我隨你父親多年,要增援他,當然還是我比較合適。”

    “這倒也是。”孫策很“勉強”地點了點頭。“這樣吧,你先去彭城,讓陶應提供糧食,我們幫他作戰,他不能一點好處也不給。我會讓他準備好糧食和船,你趕到那裏就能起運。”

    吳景一口答應,興沖沖的回營去安排。

    郭嘉挑挑眉,一聲輕笑。“將軍,山陽太守或者任城相,隨便挑一個都比九江太守好,將軍需要重新安排一個九江太守了。”

    孫策會意,默默地點了點頭。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11 17:30
第916章 意外危機

    吳景還沒出發,麋竺就匆匆趕到垓下,帶來了陶謙的親筆信。

    徐州的形勢很嚴峻,比豫州還要危險,陶謙兩線作戰,兵力嚴重不足,孫堅頂上去之後,形勢略有好轉。現在太史慈又趕到了泰山,聯合臧霸等人作戰,也為陶謙分擔了不少壓力。

    但那些隻是外患,陶謙還有內憂。袁紹派出使者巡遊徐州,像下邳陳家這種支持袁紹的家族數不勝數,雖然數量不如豫州多,影響力卻絲毫不弱。

    麋竺愁腸百結。一見麵,剛剛寒喧了幾句,麋竺就一聲長歎。“孫將軍,陶牧現在真是難啊,還請將軍出手相助。”

    麋竺一向很有風度,孫策與他交往了這麼久,還是第一次看到他這麼著急。他能理解麋竺的難處麋家有財無勢,瘍支持陶謙,與世家多少有些矛盾。一旦陶謙垮台,麋家就會成為別人嘴裏的肥肉。與其說他為陶謙擔心,不如說他為自己擔心。

    “子仲兄,家父與陶牧是故交,如果能助陶牧一臂之力,我父子在所不辭。不過陶牧一向謹慎,我不想和他發生衝突,讓袁紹得利。他有沒有說我究竟能進入徐州哪些地方,又如何配合?他這封信說得很含糊,我很難把握尺度啊。”

    麋竺盯著孫策,似乎不太明白孫策說的話。“這就是將軍停在垓下,沒有進入徐州的原因?”

    “是啊。有什麼問題嗎?”

    麋竺愣了半晌,苦笑道:“我能理解將軍的擔心,陶牧疑心太重了,除了丹陽人,他誰都不信。隻可惜,他現在最大的麻煩正是丹陽人惹出來的。”

    孫策靜靜地看著麋竺,不發表任何意見麋竺身為陶謙的使者,說出這樣的話,可見對陶謙非常失望。越是如此,他越是要淡定。在魯肅的方案中,占據青徐是一個重要環節,陶謙如此護食,他在世一天,他就不可能真正控制徐州。眼下情況緊急,陶謙迫不得已,讓他進入徐州作戰,戰事一結束,陶謙就會要求他退出,否則就會矛盾激化,甚至可能翻臉,兵戎相向。

    陶謙的親筆信中隻是請他出兵相助,說將來必有厚報,卻沒說具體給什麼好處,分明還在打馬虎。他豈能輕易鬆口。趁這個時候談好條件,舊能爭塞益,總比將來再談好。如果陶謙鞠躬盡瘁,那就完美了。他的兩個兒子都是懦弱之人,守不嘴州,肯定要向他求援,到時候他就可以順勢而取。

    見孫策沒反應,麋竺接著說道:“將軍聽說過笮融嗎?”

    孫策心頭一顫。他知道這個人。這就是一個披著袈裟的魔鬼,一方麵他是中原大規餒辦佛事,推廣佛教的先驅,另一方面他又是殺人無數的軍閥,而且沒什麼底線,見誰殺誰,誰對他好,誰就離死不遠了。

    “略知一二。他在徐州?”

    “他不僅在徐州,而且離將軍不遠。”麋竺很氣憤,臉色非常難看。“陶牧因他是同郡,覺得他可信,將彭城、下邳、廣陵三郡的賦稅交給他辦理,還讓他代理了下邳相,他卻辜負了陶牧的信任,將這三郡的賦稅用來辦佛事,花錢如流水,陶牧在琅琊戰事吃緊,他卻在後方緊吃,不僅自己山珍海味,還動轍舉辦什麼責會,數萬人就食。”

    孫策聽麋竺說完笮融的事,心中震駭。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劉和他們很可能衝著笮融去了。徐州五郡,笮融控製著三郡賦稅,又蠱惑了那麼多百姓,手裏的財物糧食不小。如果這些東西都落入劉和手中,對他來說絕不是什麼好消息。如果笮融因此投降了劉和,麻煩更大,他手裏有數萬狂熱的信徒。

    見孫策色動,麋竺接著說道:“將軍,笮融手裏有三千多匹馬。”

    孫策腦子嗡的一下,抬手打斷了麋竺。“笮融有這麼多馬?”

    “是啊,陶牧說了,如果將軍能平定笮融,陶牧願意送一半給將軍。”

    孫策立刻讓人請郭嘉來。他現在沒心思理會陶謙開出的條件,這些馬已經不是陶謙的了,隨時可能落入劉和的手中。有了這三千匹馬,本來速度就很快的劉和如虎添翼,機動能力會更強。

    “子仲兄,你知道笮融現在在何處嗎?”

    “不太清楚,我剛從琅琊前線趕來。”

    “你沒有遇到劉和的騎兵?”

    麋竺臉上的神情漸漸凝固。“劉和已經進入徐州了?將軍,他會不會”

    “我還沒有收到相關的消息,但是從各種情況分析,這個可能性不僅有,而且很大。劉和兩天前就進入下邳了。下邳世家會配合他們,他很容易得到笮融的情況,騎兵奔襲,三四百裏也就是一兩天的距離。也許就在現在,劉和已經在攻擊笮融。”

    麋竺大驚失色,長身而起。“將軍,那你就更不能等了。一旦劉和得手,揮師北上,東和要遭殃,而且他很可能會經過朐縣。我....”他離席而起,躬身一拜。“請將軍看在我兄妹的份上,馳援朐縣。”

    劉和等人進入豫州,胡騎大肆殺燒的消息已經傳到陶謙、麋竺耳中,所以他們才特別緊張,擔心劉和會轉戰徐州,麋家就在朐縣,而且是朐縣第一大戶,麋家兄弟又和陶謙、孫策關係這麼好,劉和不對麋家下手簡直天理不容,麋家塢堡再強,畢竟只是一座塢堡,面對三千胡騎,麋家只會有一個結果:家破人亡。

    對徐州得失,麋竺可以比較淡定,可是涉及到麋家安危,他沒法淡定。那可是整個麋家家族,要是被劉和毀了,隻剩下他兄妹三人,以後還有什麼指望?沒實力,誰都不會把他們當回事。

    孫策也不能不救麋芳是他的親衛騎將,麋蘭是他未進門的妾,麋家就是他在徐州最堅定的支持者,如果看著麋家被劉和毀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在背後狂笑,以後還有誰願意支持他?麋家殷實,落入劉和手中,劉和用這些錢物來激勵士氣,招兵買馬,就有機會盤踞在東海。

    劉和就是東海郯縣人,劉家在東海郡的影響力比麋家大多了,而且有足夠的實力輻射到其他各郡。他和陶謙討價還價,最後卻被劉和摘了果子,這可就成了笑話。

    “你麋家有多少部曲?”

    麋竺的額頭全是汗,連衣領都濕了。“連同奴仆、附庸在內,還有兩千人左右。不過他們的戰力一般,精銳都被子方帶來了。”

    孫策站了起來,伸手按在麋竺的肩膀上。“你不用擔心,我親自去救。”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11 18:14
第917章 劉和的野心

    麋竺感激涕零,連聲道謝。

    孫策隨即找來郭嘉等人,商量馳援朐縣的事。救兵如救火,他將率領親衛步騎先行,郭嘉率領魯肅、董襲、全柔等人隨後趕去。

    吳景斷然反對,聲色俱厲。“若是如你所想,此刻劉和已然得手,士氣正旺。你匆匆趕去,且不說體力能否支撐,以一敵三,焉有取勝之道?劉氏是宗室,五世居東海,為徐州大姓,支持者甚眾,其父官居太尉,素得人心,你在徐州認識誰?能幫你的朋友沒有,想殺你的仇人倒有幾個,一旦戰事不順利,陳家就能要你的命。”

    孫策心中泛起一絲暖意。雖然吳景有些倚老賣老,打壓後輩,對他的關心卻是實打實的。在諸將都礙於麋氏兄弟麵子不好說話的時候,也隻有他可以不給麋竺麵子。

    他何嚐不知道這一戰凶險。如果能打,他早就打了,何必等到現在。

    一千對三千,就算自己的部下裝備好、訓練好,這一仗也是兩敗俱傷,隻能靠戰利品來到補充損失。但除非取得壓倒性勝利,戰利品的數量有限,得不償失。騎兵對他來說太珍貴了,不值得為了麋家去冒險。麋竺隻是個商人,麋芳的能力也一般,算不上出類拔萃,麋蘭也隻是一介女子,都不值得他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至少在吳景看來如此。

    孫策耐心地解釋道:“阿舅放心,我不會貿然與劉和交手的。如果沒有必勝的機會,我會與他們保持距離,牽製他們,等步卒趕到再戰。正因為劉氏是徐州大姓,我才不能讓劉和順利控製徐州,否則陶牧必敗,豫州兩麵受敵,遲早必失。”

    吳景盯著孫策看了很久。“你說的是真心話?”

    孫策苦笑道:“我怎麼敢騙阿舅?這些騎兵都是我苦心積攢起來的家當,我也舍不得浪費。”

    吳景點點頭。這一點他倒是相信的。孫策雖然年輕,卻比孫堅穩重。他這麼著急,是有過慘痛的教訓,孫堅參加討董的時候,在陽人為徐榮所敗,一路逃到西華,士卒潰散,孫堅本人重傷,躺在草叢裏,他們都嚇傻了,感覺天都快塌了,直到孫堅的戰馬引著他們找到孫堅才算鎮定下來。孫家現在的頂梁柱已經不是孫堅,而是孫策,如果孫策出了意外,後果比孫堅戰死還要嚴重。

    吳景走到孫策麵前,雙手按在孫策肩上,盯著孫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道:“你一定要以大局為重,千萬不要冒險。”

    孫策鄭重地點點頭。“一定。”

    麋竺和麋芳交換了一個眼神,暗自慶幸。他們也清楚這一戰的凶險,如果孫策不肯去,他們一點辦法也沒有。以孫策現在的實力,麋家也沒多少談判的資本。

    淮陰。

    劉和勒住坐騎,提著血淋淋的長矛,平複了一下呼吸。雖然嗓子很疼,兩條腿因為夾緊馬腹時間太長也有些酸軟,但他的心情非常好。

    “吹號,停止攻擊。”劉和下達命令。

    騎兵還在追殺,三千如狼似虎的騎兵往來奔馳,將一個個逃跑的百姓砍倒在地。文醜帶著人去追笮融了。騎兵剛剛出現,笮融就知道形勢不妙,扔下禮佛的信徒,帶著親信丹陽兵跑了。這根本不是戰鬥,而是一片倒的屠殺,如果不及時叫停,這些胡人會將這些百姓殺得乾乾淨淨。

    那不是劉和願意看到的結果。

    這一戰雖然耽誤了一些時間,但戰果豐厚,讓他有了更多的想法。他可以用這些戰利品來招募人馬,也可以從這些百姓挑出強壯的當作戰士,剩下的充當役夫,然後他就可以進入東海。東海是他的故郡,自從他的高祖東海恭王劉嘉被封於東海,他們家已經在東海生活了一百多年,宗族繁衍,世代官宦,不僅積累了好名聲,還有深厚的人脈。他回到郯縣,登高一呼,會有很多人支持他。

    這也是他想轉戰徐州的原因,同樣也是他整頓軍紀的原因。如果縱容這些胡人殺戮,先人積累的好名聲就全毀了。

    傳令兵舉起號角,嗚嗚地吹響。渾厚的號角聲能傳出很遠,騎士們漸漸從殺戮中清醒過來,陸續停止攻擊。雖然還有人不肯罷手,戰場還是慢慢平靜下來。劉和命令將俘虜和戰利品集結起來,禁止胡人騎兵殺戮無辜,否則取消戰利品的分配,情節嚴重的斬首。

    一直脫離於戰場之外的陳瑀趕了過來,滿麵笑容。“公衡文武全才,用兵如神,可喜可賀。”

    劉和笑笑。“陳公謬讚,愧不敢當。隻是一些百姓而已,談不上作戰。這些人真是可憐,居然被笮融所騙,甚至拋家棄子,學什麼佛法。”

    “一群愚氓,懂什麼佛法,不過混口飯吃罷了。”陳瑀不屑地撇了撇嘴,隨即又意識到了什麼,瞅瞅劉和,笑了起來。“公衡,你不會是可憐他們嗎?”

    劉和歎了一口氣。“天下不安,百姓流離失所,信佛也不過是求平安罷了。我雖然不是佛,卻想盡一分力,能救幾個算幾個吧。隻是見識淺薄,一時不知從何做起。陳公能否教我?”

    陳瑀明白了。劉和有了實力,不滿足於奔襲陶謙,策應袁熙了。他是東海人,不可能做徐州刺史或者徐州牧,但他可以做東海郡之外四郡國的太守國相,比如下邳國,將來還可以進攻豫州。不過這些事他不能直接做,需要人從中牽針引線,並且能在袁紹麵前說上話,否則袁紹會懷疑他。

    下邳陳家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所以劉和才會向他請教,實際上就是求得陳家的支持。

    “公衡所言甚是。徐州本是樂土,戶口殷實,隻是陶牧無理政之才,窮兵黷武,這才鬧得民怨沸騰。公衡秉承家風,又善於用兵,如果由你來負責徐州軍政,徐州士庶必然如逢甘露,太平可期。我雖然沒什麼能力,卻願為公衡奔走,聯絡諸家。”

    劉和滿意地笑了。“那就拜托陳公了。若能如願,當向朝廷舉薦陳公臨本郡,也算是為郡人謀福。”

    陳瑀大笑。東海是徐州最大的一個郡,戶口殷實,又離下邳不遠,這個太守做得最舒服了,名利雙收。劉和給這麼好的條件,他當然要用心一些。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12 00:19
第918章 失落的文醜

    文醜策馬飛奔,眼睛死死的盯著遠處逃竄的笮融,眼神中充滿渴望。

    這是一個機會。他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累世官宦的人脈,沒有經學傳承,他唯一能憑借的就是一身武藝和兒時祖父傳授的騎戰兵法。斬殺笮融,他就是首功,將分到最多的戰利品。有了戰利品,他就能籠絡部下,提升士氣,為下一次立功打下基礎。

    統領一千烏桓騎兵,隨劉和征戰豫州,是他的機緣。而支持劉和,不惜與淳於瓊、荀湛發生衝突,是他最明智的選擇。汝潁人自視太高,連審配、沮授那樣的河北名士都看入眼,更不可能看得起他。劉和雖然也是東海大族,出身高貴,但他年輕,又不是袁紹親信,需要人支持,這個機會就落在他文醜的身上。

    笮融的身影越來越近,但潰兵也越來多,嚴重阻礙了文醜的速度。他提矛接連刺殺兩人,又策馬撞飛一人,眼前卻還是黑壓壓的人群。文醜急了,喝令傳令兵。

    “吹號!”

    傳令兵舉起牛角,運足了氣,卻沒等到更多的指示,他疑惑地看向文醜。文醜沒聽到號角聲,轉頭一看,氣得大罵。“當然是衝鋒號,都這時候了,難道還會撤退?”

    傳令兵被罵得有點冤,卻不敢反駁,隻得用力吹響號角。

    號角聲一響,散在四處的騎兵紛紛撥轉馬頭,重新向文醜聚擾。文醜馬前的潰兵聽到號角聲,嚇得肝膽俱裂。他們已經跑得氣喘籲籲,無法再跑,生怕被騎兵追上,幹脆跑向大路兩側的田野。

    片刻之間,大道上空了一大半。文醜策馬猛追,憑借精湛的騎術,穿過路上隨處可見的車輛和馬匹,趕到笮融身後。笮融聽到馬蹄聲急,號角聲越來越響,知道追兵接近,大聲叫道:“擋住他,他是惡魔,擋住他就能成佛,升入極樂世界。”

    數十名騎士聽狀,紛紛勒住坐騎,向文醜衝了過去。

    文醜毫不在意。他已經見識過笮融的親衛騎士的能力。這些人很勇敢,甚至可以說是悍不畏死,但武藝實在太差,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他雙手持矛殺入人群,連挑七人,來到笮融身後,一聲長笑,長矛探出,正中笮融後心,又從笮融前心刺出。

    笮融當場氣絕。

    文醜單手持矛,挑著笮融,慢慢勒住坐騎。戰馬跑得氣喘籲籲,深身是汗,文醜身上也沾滿了血,但他心情非常好。他轉過身,看著四處散亂的輜重車和財物、馬匹,忍不住放聲大笑。

    首功到手,而且一大半戰利品都是他的。笮融雖然戰力極弱,蠱惑人心的本事卻是一流,居然有這麼多人相信他,聚斂了這麼多財物,僅是眼前看到的馬匹就有一千多,能當戰馬的也有好幾百。

    “吹號,兩翼包抄,不準走脫一人。”

    這一次傳令兵沒有遲疑,立刻吹響了號角,騎兵們很熟悉這樣的戰術,一聽到號角聲就行動起來,先衝到前麵,然後再向兩翼展開,衝入田野之中,將試圖逃跑的潰兵趕回來,不聽話的當場砍死。花了半天時間,包圍圈越縮越小,全都聚集在文醜麵前。

    文醜下令清點人數和財物,尤其是可以充當戰馬的馬匹,一匹也不能少。騎兵作戰,戰馬損耗是影響戰鬥力的首要因素,有機會補充馬匹絕不放過。

    看著興高采烈的部下,文醜心情愉快。他吸了吸鼻子,聞到一股酒香,轉頭一看,一輛裝滿酒甕的馬車就停在不遠處,有兩甕酒摔碎了,酒液流了一地,散發出誘人的酒香,已經有幾個騎士衝了過去,一人抱起一甕,就連戰馬都垂下頭,舔食地上的酒液。

    文醜走了過去,有人遞上一甕酒,文醜接過,湊到鼻端聞了聞,舉起來就往嘴裏倒。小半酒液進了嘴,大半酒液淋在胸前,戰袍、戰甲都被浸濕了。

    “痛快,痛快。”文醜將酒甕扔在地上,砸得粉碎,放聲大笑。

    騎士們也大呼小叫的狂飲,然後將喝空的酒甕砸在地上,然後又去搶。有幾個喝多了,扯著脖子喊了起來。文醜歪了歪嘴,喝令親衛上前將他們分開。這些蠻胡就是沒出息,看到好酒就想喝,一喝就醉,醉了就打架,和野獸一樣。

    “文校尉,文校尉。”一騎飛奔而來,在文醜麵前停住,小心翼翼的讓開那些打架的烏桓人。

    文醜認出是劉和身邊的親衛,不敢怠慢,起身迎了上去。那親衛給文醜使了個眼色,將他引到一旁,低聲說了幾句。文醜一聽,臉上的笑容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臉頰微微抽搐,就像一頭被激怒的猛獸。

    劉和的親衛被文醜的威勢所懾,下意識的向後退了兩步。

    文醜意識到自己殺氣外露,轉過身,看著遠處,想了好一會兒,咬咬牙,用盡量溫和的語氣說道:“好,一切全憑公衡作主。”又走到聚集起來的大車前,四下張望了一下,挑了一件華麗的錦衣,一柄鑲滿金飾的短刀,塞到那親衛手中。親衛不敢收,文醜強迫他收下,說道:“別客氣,反正拿回去也是便宜了那些汝潁人。”

    親衛會意,千恩萬謝,上馬走了。

    文醜歎了一口氣,眼神中多了幾分落寞。他怏怏地坐在大車上,仰麵躺倒,閉上了眼睛。

    劉和生在官宦世家,來往的也都是大大小小的世家,深諳和世家相處之道。他很清楚,沒有徐州世家的支持,他不可能控製徐州,而沒有袁紹的允許,他也不可能在徐州立足。

    他需要中間人。下邳陳家是個合適的人選,但是還不夠。他隨即又把淳於瓊納入考慮範圍。

    淳於瓊是潁川人,是袁紹的死黨,比陳家更適合在袁紹麵前進言。他本人是徐州人,所以不可能擔任徐州刺史,不如將這個機會讓給淳於瓊。袁譚掌兗州,袁熙掌青州,由淳於瓊這個親信掌徐州,應該能得到袁紹的認可。

    在總結戰事經過,論功行賞時,劉和將首功讓給了淳於瓊,並將最大的一份戰利品給了他。

    淳於瓊很驚訝,不明白劉和這是什麼意思。他們不久前因為行動方案有分歧,相處得並不愉快,這一戰他隻是策應,連主攻的任務都沒撈著,功勞既不如劉和這個主將,也不如文醜,文醜追擊笮融得手,不管是俘虜還是戰利品都是最多的。

    坐在一旁的荀諶目光閃了閃,抬起眼皮,看向劉和,劉和正好也在看他,目光交彙片刻,兩人不約而同的笑了笑,又默契地把目光挪了開去。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12 13:59
第919章 安徐策

    會議結束之後,各人陸續起身。淳於瓊很興奮,出了帳,兩手叉腰,仰頭看著天空的一輪明月,長長地籲了一口氣。他回頭看了看,見文醜從裏麵出來,低著頭,匆匆上馬,帶著親衛走了,不禁笑了一聲。

    他又等了一會,卻沒見到荀諶出帳,臉上的笑容漸漸地淡了,轉身離開。

    荀諶被劉和留下了。他走到帳門口時,劉和趕了上來,伸手拉住他的袖子。“友若兄,請留步。”

    荀諶轉向,拱手施禮。“不知將軍有何指教。”

    劉和也不說話,將荀諶拉回案前,親衛已經在案前設好了席,劉和請荀諶入座,他自己也沒有回到案後,靠著荀諶坐下,兩人的膝蓋隻隔一尺。劉和微微欠身。“友若兄,荀氏乃是潁川豪族,賢昆仲並為名士,令弟文若入長安輔佐天子,力挽狂瀾,和父子甚是欽佩。如今徐州蒙難,百姓流離,和不才,想為鄉梓盡一份力,卻不知從何做起,還請友若兄不吝指教。”

    荀諶微微一笑。“將軍謙虛了。若說家世,劉氏乃是光武血脈,五世官宦,著名海內。令尊行德政,撫幽州,華夷景仰。論個人能力,將軍用兵如神,戰無不勝,孫策退避三舍。哪有我置喙之處。”

    劉和又道:“友若謬讚,愧不敢當。雖有家世,奈何我德薄才淺,雖有心而力不足。聖人且雲三人行,必有我師,何況是我這等中人。淳於將軍嚴整,令人望而生畏。文醜武夫,長於戰鬥,短於計謀。我隻有求教於友若,還望友若不棄。若能有微功,也算是不負盟主使命。”

    荀諶輕輕歎了一口氣。有了劉和這句話,他心裏最後一塊石頭總算放下了。他雖然因為韓馥的事對袁紹有意見,但荀家和袁紹牽扯太深,他的家人還在鄴城,他的兄長荀衍還在袁紹麾下為官,荀家是不可能和袁紹徹底斷絕聯係的,就像他的弟弟荀彧一樣,即使為朝廷效力,也會保持名義上的聯絡。

    劉和是宗室,他父親劉虞又是幽州牧,一方大吏,可是他並不認為劉和有實力脫離袁紹。隻有當劉和奉袁紹為盟主,他才能為劉和出謀劃策。如果劉和能出任一方,袁紹就需要他來牽製劉和。對他來說,這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將軍,青徐本是齊魯故地,泰嶽為五嶽之尊,青徐士族甚多,陶謙粗鄙無知,不行德政,隻知以武力迫人,豈不知以力服人者,力屈則人叛,唯仁者可無敵。將軍以名門之後,行德政於鄉裏,登高一呼,萬眾雲集,豈陶謙可比?然,將軍之敵非唯陶謙也,還有孫策……”

    荀諶為劉和分析了當前情況。陶謙得不到徐州世家的支持,兵力有限,現在又在琅琊北部阻止袁熙,無力南顧,所以才把彭城、廣陵、下邳三郡國的賦稅任務交給笮融。如今笮融已經為劉和所破,陶謙掌握的隻有東海、琅琊,一旦劉和北上,東海、琅琊響應,陶謙腹背受敵,敗亡隻有彈指之間。

    在這種情況下,陶謙一定會向孫策求援。

    孫策會怎麼救?孫策騎兵有限,為防止劉和再次派騎兵奔襲豫州,他要派重兵駐守沛國諸縣,不能輕易進入徐州,以免後方空虛。他可用的援兵就是駐紮在丹徒、曲阿的吳會郡兵。因此,要想阻止這些人進入徐州,就要得到廣陵太守趙昱的支持。趙昱是琅琊名士,雖然被陶謙委任為廣陵太守,但他並不支持陶謙,隻是迫不得已,可以說降。

    劉和連連點頭。他是東海人,雖然回來的時間不多,可是和鄉裏常有聯絡,知道陶謙在徐州與名士們發生的衝突,趙昱隻是其中一個。

    “友若所言甚是,如此,南方可安,如北方何?”

    荀諶笑了。“由此向北,便是東海,將軍緩步而歸,一紙檄文,東海大族必蜂擁而至,料其強健,可得精兵萬餘,糧餉皆足,將軍又有何憂?諶之所料,不降者寥寥數人耳,其中必有朐縣麋氏。麋氏出身商賈,有貲財而無不知道德,不為鄉裏所重,既附陶謙,又附孫策,為鄉人所厭,將軍舉大眾而攻麋氏,順應民心,誰敢不服?誅不仁而示道義所在,誅之可也。”

    劉和莞爾而笑,伸手按在荀諶手上。“有友若相助,徐州可安,我亦可安睡矣。還請友若將我之心意轉告盟主,莫生歧義。”

    荀諶欠身施禮。“願為將軍效勞。”

    兩人相視而笑。

    荀諶起身告辭。出了帳,隨從告訴他淳於瓊曾在此等了一會,走的時候看起來有些不高興。荀諶心知肚明,卻並不緊張。他太了解淳於瓊這個人了,有資曆沒城府,是個庸才。不過他和袁紹是老相識,對袁紹又忠心耿耿,深得袁紹信任。劉和要想在徐州立足,繞不過淳於瓊,所以劉和才會將首功讓給他。隻要把這件事解釋一下,淳於瓊就會轉怒為喜,欣然從命。

    “走,去淳於校尉大營。”

    劉和等荀諶出了大營,也起身離帳,帶了一個親衛,來到文醜大營。文醜正在帳裏喝悶酒,看到劉和掀帳而入,他愣了一下,卻沒說話。劉和坐在文醜對麵,解下腰間長刀放在案上。文醜默默地看著他,一言不發,也沒有請劉和喝酒的意思。

    劉和挑挑眉。“隻顧自己喝酒,不請我喝,你這是什麼待客之道?”

    文醜歪了歪嘴,命人取過酒杯來,自己提起酒甕,給劉和倒了一杯酒。“我分的酒少,隻能請你喝三杯,多了請不起。”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你請我喝三杯,我送你三百甕。”

    劉和說完,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又將酒杯伸到文醜麵前。文醜愣住了,盯著劉和看了片刻,又給他倒了一杯。劉和連飲三杯,才將杯子放下,長歎一聲。

    “子俊,我知道這次委屈你了,可是我又能怎麼辦呢?淳於瓊是盟主舊友,荀諶是潁川名門,我一個也得罪不起,隻能委屈你文子俊。不過現在是亂世,最後說了算的,還是這個。”他拍拍案上的長刀,盯著文醜。“子俊,你就是我最鋒利的戰刀,神器不可輕示於人,示人就要見血。”

    文醜揚起眉,原本微躬的身體慢慢挺直,臉上雖有酒意,眼神卻清澈無比。

    “請將軍吩咐。”

    “敢請子俊為我擊破孫策。”

    “好,孫策在哪兒?”

    劉和臉上露出神秘的微笑。“他從西而來。我想,他應該會經過垓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noriko1026

LV:8 領主

追蹤
  • 26

    主題

  • 29668

    回文

  • 5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