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策行三國《原名:三國小霸王》 作者:莊不周 (連載中)

   
noriko1026 2018-4-3 15:20:1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268 4930938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3 17:46
第880章 惺惺相惜

    高手相爭,勝負隻有轉瞬之間。

    那一次,太史慈有自己過人的潛伏隱匿能力潛到孫策身邊百步,又有著百步穿揚的精妙箭術,可以說勝劵在握。如果孫策身邊站的不是許褚,孫策肯定會傷在太史慈箭下。就算他沒有立刻喪命,太史慈也能趁著短暫的慌亂衝到他跟前,取他性命。

    但許褚感覺到了太史慈的殺氣,及時做出了反應,太史慈不僅沒能射中孫策,反而陷入了郭武等人的圍追堵擊。若不是張仲熟悉地形,他當日必死無疑。

    太史慈當時驚訝於許褚的直覺,卻不知道他是怎麼練成的。後來才知道,孫策身邊不僅有許褚,還有典韋,還有郭武,這些人本來天賦就好,投入孫策麾下後,除了當值,大部分時間沒有別的事,也不用關心別的事,他們唯一需要關心的就是習武,不是自己一個練就是互相切磋。

    所以他們的武功才會那麼好,而許褚更是搶先練出了過人的直覺,晉入絕頂高手之列。

    成為絕頂高手,不僅需要天賦,更需要不懈的努力,還需要有境界相當的對手時時切磋,保持一定的壓力。許褚能有這樣的成就,就是因為他有典韋這個對手。隻有和典韋對練時他才能激發出所有的潛能。

    絕頂高手如此,軍隊也是如此,尤其是對山地作戰而言。

    山地崎嶇,人數優勢無從發揮,能夠接戰的士卒常常就是數十人甚至數人,這時候將領的作用被大幅度減弱,真正決定勝負的是那些伍長、什長。如果伍長、什長能夠勝對方一籌,他們就能在各個戰場取得勝利,積小勝為大勝,從而徹底轉變戰局。

    伍長、什長的能力怎麼提高?訓練。但將領練兵通常隻注重將士服從命令,聞鼓而進,聞金而退,最多加強個人戰鬥能力的提升,有幾個會注意培養伍長、什長的指揮能力?這些人能不能成才,全靠他們自己的悟性和戰鬥經驗。這些人大多不識字,也沒有總結思考的習慣,真正能從戰場上幸存下來的人有限。一旦他們犧牲,好容易積累的經驗也會喪失。

    但孫策注意伍長、什長的培養。每次戰後,他都會組織伍長、什長們總結經驗,把自己從戰場上得到的經驗傳授給別人,也從別人那兒吸引經驗。如此一來,一個人得到的經驗會惠及更多人,同時也會得到其他人的生存經驗,增加在戰場上生還的機會。有了這些身經百戰的老兵,戰鬥力就有了保證。

    不僅如此,孫策還特地建立了講武堂,傳授都伯、軍侯、都尉等中級軍官的指揮技能。別看這些都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但會與不會,懂與不懂,卻能決定很多人的生死。這些人在戰場上發揮不了決定全局的作用,在局部戰鬥中卻能大大提高勝率。

    對這一點,太史慈最有體會。他之前領兩千人與祖郎交手,勝少敗多,現在領三百人與數千山賊作戰,卻戰無不勝,就是因為現在他麾下的每一個伍長、什長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幹什麼。隻要對方露出哪怕一點破綻,都有可能被某一個伍長、什長抓住,予以突破,進行影響全局。

    賀齊聽得津津有味。他隨孫策在太湖練兵,知道孫策練兵非常用心,而且舍得花錢。之所以隻征了一萬多人而不是更多,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花銷太大,養不起太多人。他本人就是一個舍得花錢的人,可是和孫策相比,他自愧不如。

    這也是他覺得自己可以向孫策提要求、增編製的原因。孫策養不起太多人,他自費養兵,為孫策征戰,這有什麼不好?可他沒想到孫策不僅拒絕了,而且非常幹脆,沒有一點轉寰的餘地。他本來還有些喪氣,覺得孫策因噎廢食,為了抑製部下坐大,不顧戰場形勢,甚至有讓他送死的嫌疑。

    可是現在他明白了。孫策的部下不能單純以數量計,這四千人用好了,拿下豫章都有可能,而不僅僅是牽製一部分兵力。孫策之所以沒有把這個任務全部交給他,可能是不想給他太大壓力,又或者是對他的個人能力還持懷疑。如果是另外一個人指揮這場戰場,比如眼前的太史慈,也許孫策會直接將攻取豫章的任務交給他,自己一心北上。

    賀齊臉上發燒,連忙舉起酒杯遮臉。“多謝子義,齊茅塞頓開,受益良多。”

    太史慈端起酒杯還禮,含笑道:“公苗兄,孫將軍雖不讀書,卻天資過人,常能見微知著,有所發明。能追隨這樣的明主作戰是我等武人的榮幸。公苗兄,當浮一大白。”

    “沒錯,沒錯,當浮一大白。”賀齊連聲讚同。“見賢思齊,有將軍與子義珠玉在前,我雖愚鈍,也不敢懈怠,當揚鞭自勵,期立微功。希望將來有機會與子義一樣,追隨將軍,馳騁中原。”

    兩人相視而笑,一仰而盡。

    酒杯舉起的那一刻,太史慈眼中閃過一絲悲哀。賀齊是聰明人,原本就是善戰之輩,此刻聽了自己的經驗之談,有所領悟,此去豫章一定會大顯身手,隻怕劉繇不是他的對手。我雖然沒有殺他,但他若是戰死,我卻難辭其咎。我雖然與孫將軍立約,不與他決勝疆場,最後還是無法脫清幹係,豈非命乎。

    賀齊眼尖,看到了太史慈的異樣神情,略作思索,就明白了太史慈的心思。他微微一笑。

    “子義,聽說你曾與孫將軍約法三章,其中之一就是不與劉繇為敵,是真的嗎?”

    太史慈歎了口氣,點了點頭,又無奈的搖了搖頭。

    “子義今日傾囊相授,我無以相報,隻能給子義一個承諾:如果我對上劉繇,一定饒他一次不死,以全子義之義。”

    太史慈聽了,又驚又喜,連忙離席而拜。“多謝公苗兄,多謝公苗兄。”

    賀齊將太史慈扶起。“子義不必如此。若非子義有古義士之風,這次攻擊豫章的任務非子義莫屬。孫將軍能成全子義,我又豈能無動於衷。”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3 17:47
第881章 風雲變

    太史慈星夜兼程,隻用了兩天時間就趕到了曲阿。

    孫策非常高興,第一時間召見太史慈,與他暢談這半年時間的戰事經過。聽完太史慈的敘述後,孫策感慨地說道:“祖郎恐怕不是你的對手了。他這段時間和你的舊部纏鬥,雖然戰績不錯,但沒有足夠強烈的對手,多少有些懈怠。”

    太史慈連忙問道:“敢問將軍,他們傷亡如何?”

    孫策看看太史慈,笑了。他對丹陽的戰事了解有限,祖郎知道自己打得不好,所以軍報都很簡略,很多消息,他還是從郭暾、向朗的報告中了解到的。

    “子義,你的部下中是不是有個叫徐岩的?”

    “有,他被俘了嗎?”

    “沒有,他作戰沒有你勇猛,但很擅長逃跑,祖郎幾次設伏都沒能抓住他。現在祖郎要轉戰歙縣、黟縣,我不希望丹陽生亂。你能不能寫封信給這個徐岩,讓他出山,我可以按照主動歸附的標準給他們土地。以他的能力,做一個都尉綽綽有餘,在山裏太可惜了。”

    太史慈心動了。他這一路走來,看到大量的俘虜正在修建水利,用不了幾年,吳郡就會多出大量耕地。孫策能給那些俘虜分土,當然也可以給徐岩等人分地,而且孫策還承諾了徐岩一個都尉的官職,這可是和那些山越大帥一個待遇。

    “我試試。”

    “那你盡快,我安排人送去。如果趕得及的話,也許他能和你一起重返青州。”

    太史慈又驚又喜。“去青州?”

    “沒錯,袁熙進入青州,青州世家響應,田楷兵敗如山倒,接連丟了平原、濟南、樂安、齊國,現在正依托泰山作戰,能堅持多久,誰也說不準。你是青州人,熟悉青州風土人情,我想讓你去增援田楷。”

    太史慈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他知道孫策會用他,但沒想到會這麼快,而且是這麼重要的任務。

    “多謝將軍。”

    孫策將太史慈扶起來,鋪開地圖,親自介紹了一下青徐的情況。

    一句話概括之:青徐情況很複雜。

    首先是地形複雜。泰山是山東為數不多的大山,東西五百裏,南北百餘裏,山嶺縱橫,又有汶水、泗水、淮水穿行其間,地形多變,不適合大軍展開,兵力優勢無從體現。這一點太史慈很清楚,他又擅長山地戰,派他回青州,正好發揮他的優勢。

    其次是勢力複雜。泰山是四郡交界,青州、徐州、兗州、豫州,都與泰山接壤。在孫策將魯國送給陶謙之後,豫州暫時與戰場保持距離,但青徐兗三州卻圍繞著泰山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眼下大勢是田楷與陶謙結盟,共抗袁氏父子三人,但實際情況更複雜,北到幽州,南到揚州,西到洛陽,甚至關中的朝廷都在關注這場戰事。明的暗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興風作浪。

    太史慈聽得很認真,眉宇間有濃濃的哀傷。大戰一起,青州肯定生靈塗炭。幾年前黃巾大亂,青州已經戶口大減,這幾年又一直沒有恢複太平,不少人渡海逃到遼東避難。如今再來一場大戰,青州還能剩下多少人?而我回到青州,也不可避免地要殺人。

    “怎麼了?”見太史慈神色不對,孫策停下了話題,問了一聲。

    太史慈搖搖頭。“沒什麼,隻是想起了將軍那句‘興亡百姓苦’。”

    孫策揚揚眉,心生同感,嘴角微挑,浮現出一絲譏諷之意。“子義是武夫,尚知憐惜百姓。那些飽讀聖人書,動輒仁者愛人的卻恨不得越亂越好。這世道真是錯亂得讓人無所適從。”

    太史慈想想,也覺得荒唐。既然青徐世家響應袁氏父子,豫州、荊州、揚州大概也不例外,孫策現在內憂外患,肩頭的擔子比誰都重,他不親自去青州解圍大概也是不放心吳會。自己去青州,為孫策分憂,如果能因此保住揚州穩定,也算是一樁功德。

    “將軍,我隨時可以出發。”

    “嗯,不急,你且等上三五日,看看徐岩能不能及時趕到。有這些擅長山越戰的精銳,你到了泰山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些精銳就是你的利器。”

    “喏。”太史慈應了,隨即又把與賀齊相遇的事說了一遍,就連賀齊要饒劉繇一次的事都說了。孫策聽完,笑而不語。他已經收到消息,劉繇不在南昌,眼下在柴桑,他安排好了青州的事就打算西進,與周瑜夾擊劉繇,解此心腹之患。

    不過賀齊能夠因太史慈的一席話而明白他的心意,他還是歡迎的。以賀齊的實力,真要能用好那四千人,趁著劉繇不在南昌的機會,一戰而定南昌也不是不可能。

    太史慈很快就寫好了信,孫策讓人用六百裏加急送往故鄣,讓郭暾想辦法與徐岩取得聯係。在等候徐岩消息的時候,他撥了兩個都尉一千餘人給太史慈,就在神亭嶺附近紮營操練。期間,他多次和太史慈在神亭嶺見麵。太史慈說起當初過江與許貢、許靖在神亭嶺見麵的事,感慨不已。孫策卻有另一番感覺,這裏本應該是他與太史慈惡鬥的地方,現在卻在見證他們的君臣之義。

    徐岩的消息還沒來,孫策先收到了程普的消息。灊山、尋陽、六安等縣突然出現了大批山賊,來勢洶洶,數以萬計,大半個廬江都被擾動了,有一部分人甚至進入了汝南。程普覺得情況不對,想出兵征討,苦於手中的人馬不足,請孫策派兵增援。

    孫策不敢掉以輕心。廬江突然出現這麼多山賊,這後麵肯定有人煽動串聯,否則不會這麼巧。他留下沈友坐鎮曲阿,自己率部趕往廬江。

    孫策溯江而上,剛剛過了江乘,又遇到了吳景派來的信使。九江的情況和廬江差不多,九江也亂了,一夥山賊集結在全椒、阜陵一帶,還有一些人聚有巢湖,互相呼應,聲勢浩大,一時間大有變天的趨勢。

    聽完消息,郭嘉搖著羽扇,麵帶微笑。“將軍,這歡迎儀式很別致啊。”

    孫策陰著臉,冷笑一聲:“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廬江、九江世家這麼熱情,我也不能不給麵子。”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3 17:49
第882章 綱舉目張

    郭嘉扭頭看看孫策,露出一臉壞笑。“將軍,你是不是有一種被人辜負的感覺?”

    孫策想了想,啞然失笑,原本焦躁的心情緩解了很多。正如郭嘉所說,他的確有一種被人辜負的感覺,所以格外的憤怒。鑒於本尊殺戮太重,引起的敵意太濃,導致東吳立國艱難,內部紛亂不止,他來到這個時代就提醒自己要克製,要顧全大局,不能隻圖眼前爽,這才費了好多心思和這些世家鬥智鬥勇,盡可能不撕破臉,能合作更好,不能合作也保持相安無事。

    雖說他從世家那兒奪了不少地,但從來沒有強奪的,除了他們侵占的之外,大多是贖買,用可預期的利益進行交換,不讓他們吃虧。他希望用這種方式解決土地兼並問題,至少是緩解,然後將世家引向工商,引向新技術的研究,既讓他們獲得利益,也讓整個民族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但事實證明他還是太天真了。這些世家並沒有因此對他改變看法,隻是一時蟄伏,等待著卷土重來的機會。現在機會來了,他們又蠢蠢欲動了。

    打老子臉?你們知不知道這是跟誰鬥,這是跟刀鬥啊。不砍死幾個王八蛋,這口惡氣難解。孫策心裏湧動著一團充滿羞恥的怒火,恨不得立刻將那些世家全部斬首。

    這是他內心的隱秘想法,沒想到被郭嘉一語道破。

    “將軍,人性本惡,不能期望太高。恩威並施,向來是治道的不言之要,且恩威不可偏廢,有威無恩失之刻薄,有恩無威失之寬縱。本朝為政,尚柔好寬近百年,世家豪強坐大,怎麼可能一時易弦更張。將軍難不成還希望以恩義感化之?”

    孫策苦笑著搖搖頭。“我倒不敢奢望感化他們,我隻是希望他們能有點底線,現在看來,還是我太天真了,與虎謀皮。”

    “將軍言重了。本朝養士百年,持節好義的人並不少,隻是泥沙俱下,良莠難分。儒門揚善,法家懲惡,剛柔相濟,並行不悖。將軍以前是施恩,現在可以示威了。隻是廬江、九江世家份量不足,不值得將軍動氣。汝南、南陽才是將軍應該關注的重點。”

    孫策眉梢輕輕一顫,心生警惕。郭嘉雖然不習法律了,但郭家畢竟是以法律傳家,他們的世界觀與純正的儒生不同,或者說,他們相信人性本惡,與相信人性本惡的儒生主流有本質上的分歧。郭嘉本人又輕視禮法,放蕩不羈,他和張昭、張紘那樣的儒生也不怎麼談得來。

    尤其是張昭。

    汝南太守正是張昭。張紘雖然不是南陽太守,卻是南陽政務的實際主持者。汝南、南陽的世家生亂,這兩人難辭其咎的。郭嘉這句話未必是有意詆毀他們,卻可能是理性分歧的自然流露。

    部下有不同意見不是壞事,但他不能偏聽偏信,被人誤導。

    “依你之見,當如何處置?總不能放著廬江、九江不問吧。”

    “將軍,你的敵人是誰?”郭嘉一臉壞笑,看起來非常輕鬆。“凡事綱舉而目張,你現在也是兼領三州、坐斷東南的一方諸侯,能與你對陣的人怎麼也應該是統兵數萬的大將,區區幾個蟊賊不值得你出手。”

    孫策揚揚眉,心領神會。

    袁紹父子才是他的對手,眼前來說,隻有劉繇才有資格讓他親自迎戰,那些躲在山裏的山賊還是派手下將領去,要不然自己也太累了,而且容易分心。袁紹這麼做的目的不就讓他不能脫身麼,他豈能讓袁紹遂了心願。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要想穩住廬江、九江的形勢,重點不是進山征討,而是擊退劉繇,擋住袁紹,回頭再慢慢收拾這些貪心不足的世家。

    孫策傳書程普、吳景,讓他們稍安勿躁,守好城池,不要急著出兵征討。他率領主力溯江而上,直撲柴桑,同時傳令周瑜和江夏太守文聘,約他們克期會戰。

    ——

    魯縣。

    一陣緊似一陣的戰鼓聲震耳欲聾,數千張弓弩在強弩校尉的指揮下一次又一次的齊射,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越過護城河,傾瀉在魯縣的城頭,對魯縣的守軍進行強攻前的最後壓製。

    十幾架巨大的攻城車在民伕的推動下緩緩逼近城牆,數十名全副武裝的士卒站在攻城車上,等著放下木橋的那一刻。潘璋左手提盾,右手握刀,一雙眼睛死死的盯著城上的將旗,盯著將旗下的守將紀靈,不時的催促民伕用力,盡可能的離城牆近一點。

    紀靈感受到了潘璋的敵意,但他無可奈何。圍城大半年,城中傷亡慘重,全城隻剩下不到五百人能戰,軍械也所剩無幾,箭矢更是近乎斷絕,麵對城下的箭雨,將士們隻能躲在城垛後麵。

    “紀相,準備突圍吧,撐不住了。”副將昌豨衝了過來,臉上全上血。他一手捂著血淋淋的額頭,一手提著戰刀,戰刀也缺了口,戰甲上更是傷痕累累,甲葉中還夾了兩枝羽箭。

    “陶使君將魯縣交給我,我豈能棄城而逃?”紀靈搖搖頭。“你們撤吧,我當與城共存亡。”

    “紀相,突圍不是逃跑。”昌豨急了。“我們退到卞縣或者南武陽,一樣能繼續阻擊。魯縣已經守了大半年,連糧食都沒有了,怎麼守?卞縣、南武陽有糧有人,比魯縣更好。實在不行,我們還可以進山,臧宣高等人就在南武陽附近,我們可以請他們增援。”

    紀靈想了想,覺得有理。“那好,你們做好突圍的準備,我斷後。”

    昌豨大喜,飛奔而去。

    紀靈暗自歎氣。打到現在,他知道魯縣肯定是守不住了。青州吃緊,陶謙把重兵部署在了琅邪,沒有餘力支援魯國。無援不守,昌豨等人已經不想打了,他就算不同意,昌豨他們也會突圍。與其如此,不如一起後撤,撤到卞縣或者南武陽,還有機會再堅守一段時間,等待轉機。

    孫堅就在附近,隨時可以增援。之所以一直沒有行動,很可能是陶謙有顧慮,沒有向孫堅求援。紀靈不知陶謙有什麼顧慮,但想想孫策將整個魯國都送給陶謙,他就覺得兩者的魄力差得不是一點兩點。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4 18:47
第883章 捨與得

    當潘璋所在的攻城車放下木橋,勾住城頭的時候,紀靈集結起親衛營,發起了反衝鋒。紀靈身先士卒,手持長矛跳上城垛,大吼一聲,長矛刺穿了一麵盾牌,又刺穿了盾牌後士卒的劄甲,手腕一抖,將他甩了出去。

    刀盾手慘叫著,摔落在地,發出一聲沉悶的巨響,口吐鮮血,抽了兩下就不動了。

    在這片刻時間中,紀靈連殺三人,擋住了曹軍士卒的進攻。潘璋見狀大怒,提刀來戰,用盾牌架開綠紀靈的長矛,揮刀猛劈,一口氣連剁三刀。矛杆被他砍斷,紀靈扔掉半截矛柄,拔出戰刀,衝上了木橋,與潘璋在搖晃不定的木橋上貼身近戰。

    一連串的脆響過後,紀靈手中的戰刀再次被潘璋砍斷,一個措手不及,大腿挨了潘璋一刀,踉蹌著退了兩步,險些摔下去。親衛們擁了上去,拖著紀靈就退。紀靈回到城垛上,振臂推開親衛,搶過一柄斧頭,猛劈木板。固定用的鐵鉤被他砍翻,木橋晃了兩下,潘璋嚇了一跳,衝了過來,揮刀再砍。

    紀靈舞動斧頭迎戰,兩人殺得難分難解。紀靈一邊擋住潘璋,一邊喝令親衛們砍大橋。親衛們刀斧齊下,很快就將木橋上的鐵鉤砍斷。木橋傾斜,潘璋站立不穩,摔了下去,啃了一嘴泥,氣得破口大罵,翻身爬了起來,又向不遠處的一輛攻城車衝去。

    “倒油,放火!”紀靈連聲下令,將幾鍋燒得正熱的油倒了下去,又扔下幾根火把,油立刻著了,烈焰逼人。摔下去的士卒紛紛避讓,還是有幾個被火燒著,驚慌的大喊著。

    趁著曹軍的慌亂,紀靈糾集殘部,奔下城頭,翻身上馬,向南門奔去,撤出了魯縣。等潘璋攻上城頭,已經連紀靈的影子都看不到了,城頭空蕩蕩的,連守軍士卒都看不到幾個。潘璋氣得大罵,卻無可奈何,隻得派人通知曹昂。

    曹昂登上城頭,和陳宮沿著城牆走了一圈,越看越不安。連袁譚圍城的時間在內,他們整整用了十個月才拿下魯縣,付了近萬人的傷亡。魯縣也被打殘了,多次破損,城頭倒處可見屍體和血跡,煮油用的鐵鑊、剛從房上拆下來的木料,麵有菜色的民伕,到處透著絕望。

    潘璋意猶未盡。“明府,下令追擊吧,紀靈那狗奴肯定還沒跑遠。”

    曹昂轉身看向陳宮。“公台兄,我們要追擊嗎?”

    陳宮搖搖頭,不緊不慢地說道:“窮寇莫追。我們的傷亡也不少,這城又殘破成這個樣子,必須抓緊時間修補。孫堅在側,他一旦來攻,我們未必能守得住,這幾個月就白辛苦了。”

    潘璋憤憤不平的罵了兩句。他雖然先登破城,卻沒能抓住紀靈,隻能看著守在城南的於禁撿便宜了。陳宮掃了他一眼,毫不掩飾自己的嫌惡。

    曹昂撓撓頭,眼神很無奈。他雙手扶著城垛,看著遠處起伏的山峰,莫名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袁譚是將魯縣的戰功讓給了他,可是拿下魯縣之後,他也就如此了。如果由魯縣向東,繼續攻擊,取道卞縣、南武陽,進攻徐州,則將是一場更艱苦的攻擊戰。深入山區,後勤補給將是一場災難。

    要攻作州,取道亢父、方與是比較合理的一條路線,但也僅僅是相對而言。孫堅就駐紮在蕭縣一帶,不會讓他輕鬆通過。如果不是孫策之前將魯國送給陶謙,他現在已經與孫堅對陣了。對這位父輩猛將,曹昂不敢有任何疏忽。在沒有袁譚支持的情況下,他不可能單獨和孫堅較量,不論是兵力還是物力,他都沒有任何優勢。

    一句話,他無法脫離袁譚自立,入主徐州隻是一個遙遠的夢,能不能實現要看袁譚與袁紹的博弈結果,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

    傍晚時分,於禁傳來消息,陶應率兵來援,離魯縣隻剩二十餘裏。曹昂不敢怠慢,留下陳宮、樂進守城,自己親率主力增援於禁。

    ——

    陶應勒住了坐騎,看著狼狽不堪的紀靈、昌豨等人,懊悔得直咬牙。

    來遲一步,魯縣失守了。

    但他不能怪紀靈。紀靈能守到現在,已經超出了他們的預期。魯縣失守的責任是他父親陶謙的,如果不是陶謙遲遲不肯與孫家父子結盟,事情絕對不會發展成這樣。他似乎忘了一點,魯縣原本就是豫州的,是孫策送給他們父子的。

    當然,現在看來,孫策絕對沒按什麼好心。如果當時不把魯縣送人,與袁譚全麵開戰的就不是他們父子,而是孫家父子。戰場也不會是青徐,更可能是豫州。不過以陶應對孫策的了解,孫策也許會直接放棄魯縣,避免與袁譚交戰。反正袁譚攻取魯縣後,威脅最大的還是徐州。

    送誰不是誰啊,對孫策來說,送給他們父子是送,送給袁譚也是送。

    陶應和孫策相處過一段時間,他覺得自己能理解孫策的思路。換成他,他也會這麼幹。隻是現在被坑的是他,他實在高興不起來。

    “子翼兄,孫將軍的援兵什麼時候能到?”陶應歎息著,對蔣幹說道。

    蔣幹搖著馬鞭,神態輕鬆,甚至還有點興災樂禍。他之前就和陶謙說,讓他與孫策結盟,陶謙推三阻四的不答應。讓他向孫堅請援,陶謙又裝聾作啞,生怕孫家一進徐州就不肯走。現在報應來了,魯縣失守,徐州麵對著被人直擊腹心的危險。

    “少將軍不必擔心,魯縣雖失,泰山猶在,曹昂由此道進攻的可能性不大,反倒是戚縣一帶比較危險。如果你們還不同意我豫州軍進入徐州境,就算孫征東有雄兵百萬也幫不上忙。”

    陶應很無奈。他聽出了蔣幹的言外之意,現在已經不是隻進入彭城的事了,而且是要將範圍擴大到整個徐州。他父親陶謙最開始就是擔心這個結果,可現在形勢逼人,再不同意孫策的條件,孫堅遲遲不肯騎戰,陶謙就真的頂不住了。

    “那就勞煩子翼兄修書,請孫征東助我一臂之力,守住亢父、方與孔道,以便我家父子全力阻擊袁熙。”

    “好。”蔣幹一口答應。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4 18:48
第884章 前浪與後浪

    蕭山之上,孫堅駐馬北望。

    他駐紮在蕭縣已經有將近三個月,但一直沒有任何行動。明知魯縣雙方打得激烈,他也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反而減少了沛縣的駐兵。這當然是秦鬆的建議,他當時不太明白,還和秦鬆發生了爭執,但是現在他明白了。

    孫策將魯縣送給了陶謙,豫州因此沒有卷入戰事,迎來了一個安定的秋天。今年雨水比往年多,不少地方都受了澇,糧食歉收,勉強維持收支平衡,有些受災嚴重的縣還要從其他縣抽調糧食賑災,根本供應不起大軍征戰。如果勉強參戰,消耗大量增加,肯定會影響穩定,說不定又會有流民生亂。

    魯國就是如此,打了大半年仗,魯縣周邊的土地都拋了荒,顆粒無收。陶謙不僅無法從魯國得到一粒糧食,還要運糧補充,消耗的軍械、糧食驚人。最讓人絕望的即使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魯縣最終還是會失守。袁熙攻青州,田楷節節敗退,琅邪國暴露在袁軍的兵鋒之下,陶謙麵臨著兩線作戰的危機。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孫堅也知道陶謙現在有多痛苦。

    他很慶幸,有秦鬆為他參謀,他現在可以置身事外。他更慶幸,有孫策在身後運策帷幄,他才能得到張昭、秦鬆這樣的讀書人輔佐。他可以決勝於兩軍陣前,但他卻不擅長這樣的謀劃。如果不是秦鬆為他解說,他不可能知道這場戰事會牽涉到那麼多的利害。

    孫堅看向身邊的秦鬆。秦鬆微仰著頭,看向遠處的地平線,那裏有一座大山。秦鬆眯著眼睛,眼中有一絲奇怪的神采。孫堅說不出那是什麼意思,但是他覺得此刻的秦鬆讓人非常安心。

    “文表,想什麼呢,魯縣的戰事?”

    秦鬆嘴角露出一絲淺淺的笑意。他沒有立刻回答孫堅,留戀了一會兒,才淡淡地說道:“將軍,魯縣的戰事不會有什麼意外,最多半個月就能見分曉。我看的是東山。”

    孫堅搖了搖馬鞭。他已經習慣了這些書生的說話方式,在腦子裏仔細搜索了一遍。“夫子登東山而小魯的那座東山?”

    “對。夫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不過我總覺得這話可能不太恰當,又或者說,夫子認為的天下可能就是齊魯,最多是青徐兗豫四州,不會是我們現在說的天下。”

    孫堅詫異地打量著秦鬆,忍不住笑出聲來。秦鬆是儒生,他居然對孔夫子的話表示異議,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到底是年輕人,適應起來很快,從軍不到一年,秦鬆就習慣了軍營中的生活和謀士的身份,不像張昭總是那一副夫子麵孔,讓人望而生畏。

    年輕就是好啊。

    孫堅不由得想到了兒子孫策。他今年三十九歲,離不惑之年還有一步之遙,正當壯年。可是隨著孫策走出家門,統軍作戰,他忽然感覺到了韶華易逝,自己不知不覺已經人到中年了。尤其是不久前,袁權生下一個兒子,孫策連得兩子,這種感覺更加明顯。

    這就像錢唐的浪潮,前浪尚未平息,後浪已經奔湧而來,讓人措手不及。

    “夫子所說的天下,應該不包括關中吧?”孫堅說道:“我聽說夫子周遊列國,唯獨未曾至秦。”

    秦鬆笑了起來。“夫子豈止未曾至秦,他北未越河,南未過江,西不至洛陽,也未曾踏足三晉之地。所謂列國不過衛宋陳蔡之類的小國。”秦鬆忽然停住,有些愕然地看看孫堅。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突然和孫堅說這些。非議聖人,這可不是一個以儒門自居的讀書人應該做的事。

    秦鬆仔細想了想,忽然意識到自己這大半年時間已經變了很多。聖賢書讀得少了,各種權謀兵法倒是時常捧讀,有些甚至是陰謀之書。噫,我什麼時候變成了這樣的人。天天在軍營,接觸的是軍人,商討的都是天下大勢,想的是怎麼防範對方的陰謀,研究的都是如何從中取利,何嚐有一日思考仁義。

    孫將軍誤我。

    秦鬆啞然失笑,搖了搖頭,自責不已。

    馬蹄聲起,孫翊帶著兩個衛士飛奔而來。雖然才十歲,可是他的騎術已經相當好,策馬飛奔,連隨從保護的衛士都趕不上他。秦鬆皺了皺眉,待孫翊衝到身前,咳嗽了一聲。孫翊一看,連忙勒住坐騎,有些不安地看看四周。

    “先生,我又做錯了什麼?”

    “少將軍,將軍安排人跟著你,是為了保護你,不希望你落單,為歹人所乘。你跑得這麼快,衛士都跟不上你,就算將軍安排更多的人給你又有什麼用?這裏是兩軍陣前,萬一遇到對方斥候或者刺客,你如何應付?”

    孫翊尷尬地摸摸頭。他不怕孫堅——孫堅生氣了最多打一頓——他怕秦鬆。秦鬆生氣了,會連篇累牘的教訓他,嚴重的時候還會把他關在大營裏讀書,不準他出來。每當這時候,孫堅都會無條件的支持秦鬆,說不定還會將懲罰加倍。

    “多謝先生教訓,我知道了,下次一定慢一點。”孫翊連連認錯,從懷裏取出一封信。“先生,蔣子翼送來的信,看起來挺急的,我怕誤事,就直接帶來了。信使在營裏休息,先生要不要回去問他?”

    秦鬆不敢怠慢,連忙接過信,查驗了封泥之後,打開細讀。孫堅也湊了過來,焦急地等待著,他盯著秦鬆的臉,希望從秦鬆的表情上看出一點端倪,可是越看,他心裏越不安。秦鬆皺起了眉,臉色越來越難看。孫堅很不安,忍不住問道:“文表,出了什麼大事?”

    秦鬆抬起頭看看孫堅。“將軍,魯縣失守,陶應請將軍出兵扼守方與孔道,防備曹昂南下。”

    “就這些?”

    “就這些。”秦鬆將信遞給孫堅,孫堅接過看了一遍,確認無誤,但還是不太理解。

    “文鬆,這個任務……對我們來說,應該不難吧?”

    秦鬆轉轉眼珠,神情凝重。“將軍,大風起於青萍之末。這個任務不難,但是引發的問題可能會很嚴重,說不定會影響整個關東的形勢。”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4 18:49
第885章 辛毗獻計

    秦鬆不敢怠慢,催促孫堅回營。

    在半路上,秦鬆先為孫堅分析了一下情況。待會兒回到大營,孫堅要召集眾將議事,先給他講解一下其中的利害關係,可以幫忙孫堅在諸將麵前樹立恩信,更能避免他們之間因分歧而爭論。孫堅好麵子,有時候會因為麵子而固執。秦鬆剛到孫堅身邊的時候,兩人就發生過衝突。

    亢父、方與孔道是由兗州進入徐州的捷徑,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相比於由魯縣、卞縣進入徐州,這條路經過山間的部分很少,地勢平坦,有利於後勤補給,遭受伏擊的可能性比較小。雖然中間要經過沛國境界,路程卻非常短,大部分還是在兗州和徐州境內。以目前的情況來說,孫堅完全可以裝聾作啞,默認曹昂過境,反正曹昂的目標是徐州,不是豫州,孫堅隻要守好蕭縣、杼秋,就可以繼續置身事外。

    如果孫堅扼守此道,那就等於豫州介入了戰事,豫州和兗州隨時可能全麵開戰。一旦開打,這就不是這一點的事,而是西至潁川、東到沛國,長達千裏的戰線,沿線郡國、數十城都卷入戰事。如此規模的戰事消耗必然驚人,不管是豫州還是兗州,都不是一個容易下的決定。這就是為什麼打到現在,袁譚一直沒有對豫州發起進攻的原因。

    在沒有必勝把握的情況下,雙方都不打算卷入一場消耗戰。消耗戰沒有勝利者。

    但袁紹未必這麼想。他南下的目的就是豫州。哪怕兗州打殘了,隻要能拿下豫州,他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之所以現在還沒有動,一是因為袁譚不積極,二是袁紹也想集中精力,先拿下青州、徐州。豫州遲早會成為戰場,這一點毫無疑問。可是對袁譚來說,現在攻擊就是由他獨自承擔,拿下青徐之後再攻擊就是夾擊,他的損失更小,取勝的機會卻更大。

    對孫堅來說,這場戰事當然是越遲越好。如果能等孫策攻克豫章,周瑜占領荊州全境,兩人挾荊揚之人力物力北上增援,孫堅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取勝的機會也會大很多。

    簡而言之,如果現在兗州和豫州開戰,得利的隻有袁紹。

    袁紹之所以能得利,是因為他有著其他人難以企及的人脈。從青徐兩州的世家態度就知道,一旦袁紹決定攻擊豫州,豫州的世家肯定會響應他。孫策使了那麼多手段才勉強控製住局麵,很可能會因為袁紹的幾封信而前功盡棄。到時候孫堅後院起火,還能不能守住睢水防線,隻有天知道。對袁紹來說,這一仗打下來,損失的是袁譚,好處卻是他的,他當然願意幹。

    孫堅原本就了解一些,聽了秦鬆的詳細解釋,非常讚同。

    可是,既然陶謙求援了,他也不能坐視不理。陶謙敗了,徐州落入袁紹之手,對豫州同樣不利。

    如何才能擋住曹昂,又不與袁譚發生全麵衝突,就要看他們的手段了。

    回到大營,孫堅通知諸將議事。時間不長,韓當先到,緊接著朱治、黃蓋也來了,孫賁獨領一部,離得比較遠,隻能之後再通知。孫堅先把形勢分析了一遍,然後請諸將分別發表意見。秦鬆的意見已經說得很透徹,這時候就不說話了,聽朱治等人說。

    在座的諸將中,朱治的份量最重,所以他首先發言。他反對守方與,方與在兗州境內,離邊境還有幾十裏,又是險地,貿然進入,袁譚會很敏感。他主動請纓去守湖陸。湖陸雖然在兗州境內,卻離豫州很近。他官不過校尉,兵不過四千,不具備主動進攻的能力。如果曹昂來攻,他可以擋住曹昂,縱使不敵,也能固守待援,不到於讓曹昂輕易進入徐州。

    經過反複討論,孫堅同意了朱治的意見,又做了一些補充,讓黃蓋統領兩千,進駐公與,韓當領兵千人,進駐豐縣,一旦曹昂圍攻湖陸,他們可以迅速增援。

    計議已定,孫堅又派人送信給孫賁,讓他進駐下邑,又傳令沿線各城,尤其是屯田的橋蕤、張勳,讓他們集結屯田兵進行訓練,準備戰鬥。主要城池都要備好糧食、軍械,做好長期堅守的準備。

    一道道命令從蕭縣發出,信使奔馳在驛道上,大軍沿著大道前進,都無可避免的落入對方的細作眼中,或真或假的消息通過或明或暗的渠道不斷傳遞到雙方將領的耳中,雙方的將領、謀士都時刻關注著對方的一舉一動,分析著對方的用意,盡可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曹昂很快收到了朱治、黃蓋等人移防的消息。他不敢大意,一麵加派人手監視,一麵派人通知袁譚,請求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袁譚收到消息後,第一時間找到了辛毗,商議對策。

    與曹昂換防之後,袁譚一直駐紮在曆城一帶,既沒有撤回兗州,也沒有隨袁熙向前進攻,就像成了袁熙的輜重營,護住袁熙的補給路線。袁紹也沒有做出進一步的安排,父子之間保持著一種奇怪的沉默。

    辛毗把最近收到的消息攤在案上,來來回回轉了幾圈,一手抱在胸前,一手撫著頜下的短須,沉默了很久。“使君,回昌邑吧,準備攻擊豫州。”

    “真的要打嗎?”袁譚猶豫道。他並不想發動攻擊,他甚至不想與任何人交戰。

    “要打,孫策、周瑜正在行軍,準備夾擊豫章,為了策應豫章,盟主一定會發動對豫州的進攻。既然要打,這個主動權一定要掌握在手中。青州的戰事已經交給令弟,你在這裏也沒意義,不如回到昌邑部署部事,免得盟主安排其他人。”

    袁譚苦笑道:“孫策在梁沛之間安排了那麼多人馬,我能攻入豫州吧?一個魯縣都圍了這麼久,最後到手的隻是一座空城,睢陽、蕭縣更難攻,我擔心消耗了大量錢糧,不僅最後一無所得,還要蒙受無能之名,送了盟主一個換將的理由。”

    辛毗看著愁眉苦臉的袁譚,輕聲笑了起來。“我有一計,或可解使君之憂,說不定還能有所斬獲。”

    袁譚見狀,心中一喜,催促道:“佐治,快說,究竟什麼妙計?”

    “向盟主請一支騎兵,派騎兵突擊,耀兵汝南。”

    袁譚眨眨眼睛,笑容漸漸從眼角綻放。他拱拱手,深施一禮。“多謝佐治。”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4 18:49
第886章 謀事與謀人

    甘陵。

    袁紹站在庭中,端詳著手中的長刀,一邊的眉毛輕輕揚起,似笑非笑。

    郭圖站在一旁,一手負在身手,一手撫著頜下短須,笑容滿麵。他沒有看刀,他看著袁紹,他看到了袁紹眼中的得意,心裏一塊大石頭落了回去。

    門外響起腳步聲,田豐和沮授並肩走了進來。田豐走在前麵,拄著竹杖。他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太好杖行動不便,袁紹禮敬他,特地送他一根邛杖。曹操剛到益州就派人搜羅了一大批益州特產,不遠千裏的送到冀州,這根邛杖就是其中的一件。

    田豐很喜歡這根邛杖,須臾不離。

    袁紹目光一掃,郭圖會意,躬身施禮,轉身出去。與田豐、沮授錯身而過的時候,他微笑著點頭致意。沮授微微頜首回禮,田豐卻裝作沒看見,徑直走向袁紹。郭圖臉色不變,出了門的那一刻,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冷若冰霜。

    田豐、沮授走到袁紹麵前,正準備說話,袁紹笑道:“元皓,你博覽君書,見多識廣,看看這口刀,能否為我品鑒一番?”

    田豐皺了皺眉,沒有接袁紹遞過來的刀,隻是打量了一番。這口刀與普通的環刀差不多長,但刀鞘古樸,上麵還鑲著玉石,隻是玉石的顏色偏黯,不像是新琢的,倒像是在地下埋了很多年後挖出來的古物,心中便有些不喜。他早就知道袁紹部下有人盜墳掘墓,這些古玉不知道是從哪座墓裏盜來的。為此他多次進諫,沮授、崔琰等人也說過多次,但是效果不大。

    “此刀從何而來?”

    袁紹見田豐不接刀,便拔出一截刀身,倒持刀鞘,遞到田豐麵前。“元皓可認識這兩個字?”

    田豐看了一眼,神情更加不悅。他看到了刀身上的兩個古字:思召,但他更留意到這口刀是新刀,隻是做舊。原因很簡單,這口刀的材質是百煉清鋼,明如秋水,光可鑒人,絕不會是什麼古刀。

    田豐強忍著心中不快,淡淡地說道:“思召,是追思召公的意思嗎?召公雖然也是賢臣,主公的誌向卻未免太小了些。主少國疑,天下大亂,主公當為周公,剪除群凶。”

    袁紹的笑容有些尷尬,訕訕地收回刀,假咳了兩聲。“元皓說得有理。請你們二位來,正是要商量大事。劉繇剛剛送來消息,孫策、周瑜正在向豫章進兵,我們該如何策應,以免豫章落入孫策之手?”

    田豐眉頭皺得更緊。“這有什麼好商量的,當然是進兵豫州。孫堅雖然善戰,可他隻有兩萬餘人,不及主公父子一半。豫州又是主公本州,淪落孫氏父子之手,備受欺淩,人心思善,主公若進兵豫州,豫州世族必然簞食壺漿以迎主公,繈負而至。如此,孫策自然會解豫章之圍,赴豫州之急。”

    袁紹連連點頭。“元皓所言甚是,此孫臏之圍魏而救趙也。不過公孫瓚未定,我若輕離冀州,公孫瓚南下,冀州擾動,又該如何?”

    田豐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有臧洪鎮渤海,審配守冀州,主公何必擔心公孫瓚?”

    袁紹目光閃動,臉上的笑容有些淡,眼神有些不耐煩。

    田豐見了,不免有些後悔,但話已出口,潑水難收,而且他也不想收。袁紹最近的一些舉動讓他很不理解。原本他為袁紹擬定的戰略是先收幽州、並州,穩定了北邊再南下,現在剛剛擊敗公孫瓚,還沒有徹底擊垮他,甚至連冀州都沒有完全征服,袁紹就急著南下爭壓豫州,他總懷疑這背後有汝潁人在推動。

    既然決定了攻豫州,那就是應該當機立斷,兵貴神速,可是袁紹卻遲疑不決,到現在還在考慮要不要攻豫州的事,讓他無法理解。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他今天來就是想讓袁紹下決心的。要麼就速戰速決,迅速進入豫州,搶在春耕之前結束戰事,要麼就放棄,大軍駐紮在這裏,每天消耗大量的錢糧卻徒勞無功,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袁紹沉默不語,為了打破尷尬,轉身邀請田豐、沮授上堂,請他們喝茶。茶是蜀中特產,河北不多見,算是新鮮事物。三人入座,袁紹一邊命人上茶,一邊大讚這茶的好處,不僅能提神益思,還能潤腸通順,有養生之效。用餐之後喝上一杯,還能去腥膩,助消化。

    袁紹說得越熱鬧,田豐越沉默,他知道袁紹這是變相的否定了他的意見,隻是沒有在明麵上反駁他而已。他看看沮授,把最後的希望放在了沮授的身上。

    袁紹喝著茶,看似興致勃勃,樂在其中,其實也在等著沮授說話。他對田豐多少有些失望。田豐有智,但性格太過剛直,善謀事而拙於謀人。袁譚和曹昂交換戰場,把曹昂調去魯縣,他自己駐在曆城,這其中的意味非常值得尋味,田豐卻視而不見,一個勁地勸他親自進攻豫州。

    沮授有滋有味的品了兩口茶,潤了潤嗓子,這才開口。“主公,元皓所言甚是,孫堅父子變亂舊製,欺淩世族,豫州民怨沸騰,主公吊民伐罪,解民於倒懸,豫州世族必然響應,孫策回軍,豫章之圍自解。不過臣以為主公不必親出,勞師動眾,由顯思率兗州士馬出征即可。”

    袁紹麵色稍緩,沉吟道:“顯思能擊敗孫堅嗎?”

    “主公,孫堅隻是匹夫之勇,不足為懼。顯思去年曾擊敗孫策,今天也一樣能擊敗孫堅。青州戰事順利,陶謙已經將重兵部署在琅邪一帶,曹昂很快就能占領魯國,揮師南下,彭城、蕭縣盡在其危險之下。如果主公再派人與張邈聯絡,讓他出兵潁川,則西至洛陽,東至海,千裏戰場,處處烽煙,孫堅顧此失彼,首尾難顧,必然調孫策增援。”

    袁紹沉吟不語。沮授的這個計劃不錯,但如此一來,由袁譚承擔所有的戰事,將來攻克豫州,豫州就成了袁譚的勢力範圍,這絕不是他願意接受的結果。

    沮授心知肚明,接著說道:“孫堅父子雖然不是顯思對手,但孫策去年調兵遣將,用心經營睢水防線。今年兗州雨水多,大麵積歉收,錢糧不足,顯思若想突破睢水防線也非易事。因此,臣建議主公派精騎數千,由梁沛之間輪番出擊,長途奔襲,耀兵於汝南,因食於世家,內外呼應,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袁紹很滿意,剛準備說話,主簿耿苞走了進來,奉上一份書信。袁紹拆開信一看,不禁放聲大笑。

    “公與,英雄所見略同。”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4 18:50
第887章 受襲

    沮授看了信,才知道袁譚提出了和他幾乎完全相同的建議。袁譚主動請纓攻擊豫州,但他鑒於之前圍攻魯縣的經曆,覺得圍城曠日持久,很難在短時間內見效,所以他建議步卒圍城,騎兵突襲,直取汝南腹地。汝南是袁氏本郡,門生故吏、新朋舊友很多,而且大多是有一定實力的世家,隻要持袁紹手令,那些世家就會提供糧食,解決這些騎兵的後勤補給。

    孫堅、孫策善戰,但他們有一個無法克服的弱點:騎兵少。孫堅身邊隻有三百多騎,而且缺少戰馬來源,全靠並州、關中進行補充。平時看不出什麼問題,一旦開戰,戰馬損耗增加,這些騎兵無法及時補充戰馬,戰鬥力迅速衰減,很快就會淪為挨打的局麵。

    因此,哪怕幾百人的騎兵也能縱橫汝南。汝南亂了,孫堅無能為力,孫策自然要放棄豫章,趕回汝南。即使如此,他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他們憑武力控製汝南,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民心,如今汝南任人來去,外強中幹的本質被人識破,他們的統治自然崩潰。

    這個計策符合袁紹的心意,不僅在於充分利用騎兵的優勢,更在於這些優勢是袁紹的。袁譚也有騎兵,但數量不多,也就是千人左右,不足以承擔分批襲擊汝南的任務,必須要得到袁紹的增援。奔襲的騎兵要在汝南境內通行無阻,也需要汝南世家的支援,汝南世家不會給袁譚麵子,隻會響應袁紹的號召。

    袁譚承擔了圍城的任務,可是他很難破城,基本上是有苦勞,沒功勞,功勞全歸派出騎兵增援的袁紹。袁譚提出這個建議,等於是承認自己能力有限,離不開袁紹的支持。

    這一點是袁紹不能宣之於口,卻是最滿意的一個理由,所以他立刻接受了這個方案。

    沮授的感覺不完全和袁紹一樣,但他不反對這個方案。這的確是眼下最可行的計劃。

    袁紹隨即和沮授、田豐商議具體事宜,派誰領騎兵出戰,又派多少騎兵出戰。

    田豐推薦了一個人:劉和。劉和是幽州牧劉虞的兒子,正當壯年,年富力強。前幾年曾隨劉虞在幽州,與烏桓人、鮮卑人的關係都不錯,也通曉騎兵作戰。如果派他出征,劉虞肯定能支持,騎兵的來源又解決了。劉和率騎兵為袁紹而戰,公孫瓚和劉虞的矛盾激化,會進一步逼迫劉虞和袁紹結盟,牽製公孫瓚,如此一來,公孫瓚的威脅會被降到最低。

    袁紹大喜,連聲稱讚田豐這個人推薦得好,隨即派人請劉和來,讓他寫信給劉虞,請劉虞派騎兵增援。

    劉和從關中出逃後,先是被袁術扣留,現在又被袁紹強留,形如軟禁,無法脫身,早就悶壞了,得知可以統兵出征,他非常興奮。他的父親劉虞原本就和袁紹很親近,隻是後來袁紹想推薦劉虞為帝,關係搞得有些僵。如果能趁此機會重歸於好,一起對抗公孫瓚,對他們雙方都有利,對他自己同樣如此。天下大亂,他正當壯年,豈能看著別人建功立業,自己卻虛度歲月。

    十餘日後,劉虞就回複了消息,他和幾個烏桓大人商量了一下,集結了三千烏桓精騎,已經在南下的路上,請袁紹做好接應的準備。

    數日後,三千烏桓騎兵到達甘陵。袁紹安排淳於瓊、文醜隨劉和出征,荀諶為軍師。荀諶是荀彧之兄,汝潁名士,與汝南世家交往頗廣,由他進入汝南,可以協助劉和、淳於瓊等人聯絡汝南世家,提借軍資糧草,引導騎兵奔襲各地。

    十二月中,天大寒,黃河冰封,劉和等人率領三千烏桓騎兵越過黃河,進入兗州。在此之前,袁譚已經集結了四萬人馬屯駐單父。得知劉和將至,他立刻率兵攻入梁國,派程昱取蒙縣,朱靈取虞縣,他親率主力包圍了睢陽。

    呂岱早就收到了消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據城而守。但他隻看到了袁譚率領的兗州軍,沒看到劉和等人率領的騎兵。等留在城外的斥候費盡艱辛,將大量騎兵入境的消息告訴他時,他大吃一驚,卻無可奈何。袁譚就在城外,他守城有餘,卻無力出城阻擊。

    數日後,三千烏桓騎兵穿過梁國,出現在汝南境內。劉和、淳於瓊、文醜各率千人,由不同方向襲擾汝南全境。荀諶則分派使者奔赴各縣,與他交好的世家進行聯絡,做好接應劉和等人的準備。

    汝南世家紛紛響應,有的隻是暗中提供糧草,有的幹脆扯起大旗,攻殺縣令長,占據縣城,宣布響應袁紹。一時間人心惶惶,汝南大亂。

    ——

    平輿,葛陂北岸。

    麋蘭站在車上,看著遠處的衝天的火光,銀牙緊咬。

    大半個工坊已經陷入了火海,無數髡頭烏桓騎兵縱馬奔馳,瘋狂的殺戮,工匠們的哭喊聲,烏桓騎兵興奮的叫喊聲,雜亂的馬蹄聲,混雜在一起,刺激著每一個人的耳膜。

    數百烏桓騎兵奔襲而來,負責守護工坊的士卒根本沒來得及反應,等他們從大營裏衝出來的時候,烏桓騎兵已經衝入工坊殺人放火,萇奴見形勢不妙,第一時間將麋蘭保護起來。兩千士卒以馬車為中心,立成圓陣,嚴陣以待。不時有幸免於難的工匠或者家眷逃入陣中。他們圍在馬車旁,有的瑟瑟發抖,有的低聲哭泣,還有不少孩子嚇得哇哇大哭,隨即又被父母掩住嘴。

    但更多的人是憤怒。工坊已經成了他們的家園,是他們的心血,現在被一些髡頭烏桓人放火燒了,他們豈能不恨。不少青壯拿起了武器,自動集結起來,準備參加戰鬥。

    烏桓騎兵看到了麋蘭,試圖發起攻擊,但他們沒能得手,被一陣箭雨射倒數十人。他們很不甘心,繞著圓陣來回奔馳,馬蹄聲震耳欲聾,戰馬不時突到陣前,射出一兩枝箭又迅速離開。有人中箭,也有人被衝到眼前的戰馬嚇得腿軟,但萇奴率領親衛四麵增援,及時堵截,總算維持住陣勢,沒讓烏桓騎兵找到破陣的機會。

    雙方僵持了半夜,眼看著天色將亮,烏桓騎兵悻悻離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清晨,徐琨率領兩千丹陽兵趕來增援,卻沒看到一個烏桓騎兵,隻有被燒成廢墟的工坊和橫七豎八的屍體,氣得破口大罵。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5 13:40
第888章 下策

    徐琨護送麋蘭等人回到平輿城時已是正午。吳夫人和袁權正在等著,見麋蘭無恙,總算鬆了一口氣。

    “沒事就好,沒事就好。”吳夫人拉著麋蘭的手,看了又看,確認麋蘭沒有受傷,這才放了心。“阿權啊,這次可多虧了你,沒有那些部曲,今天可真是危險了。”

    袁權撫著心口,也有點後怕。“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唉,阿母你就別這麼說了,這樁禍事本來也是我們姓袁的惹出來的。袁氏家門不幸,居然出了引狼入室之人,蠻胡為禍本郡,真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阿母,我想出去看看那些受難之人,稍表愧疚之意。”

    吳夫人眼前一亮,暗自稱讚。這大戶人家的就是見識不凡,當此人心惶惶之際,袁權依然冷靜,不失時機和袁紹劃清界限,還給袁紹安了一個引狼入室的罪名。

    “阿權,你剛剛生養,不宜勞累,這件事就由我來操辦吧。到時候讓阿衡出現就是了。”

    麋蘭讚成吳夫人的意見,袁權剛剛生了孩子,還是安心休養為好。她會輔助吳夫人安頓好工坊裏的善後事務。工坊毀了,她暫時也沒什麼事。

    袁權很感激,向吳夫人和麋蘭致了謝,又自責了幾句。孫策原本不同意在平輿建工坊,是她堅持要辦,現在遭了禍,連累那麼多工匠枉死。他們大多是將士們的家屬,經此一難,隻怕會影響士氣。為了挽回損失,她要捐一部分私財,用來安葬遇難的工匠,解決幸存者的生活困難。

    吳夫人也是聰明人,舉一反三,立刻部署相關事宜。除了袁權和尹姁之外,所有能行動的人,包括孫尚香在內,都忙碌起來,安葬死者,撫慰生者,安排住處,解決食宿,又與太守張昭聯係,將小孩子安排到郡學裏就讀。

    袁權幕後安排,吳夫人、袁衡台前唱戲,盡一切能力安撫人心,同時不忘控訴袁紹喪心病狂,甘與胡虜為伍,縱容胡騎蹂躪中原文明衣冠之地。

    一時間,平輿全城縞素,就連那些居住在平輿城裏,根本不知道外麵發生了什麼事的普通百姓都知道了袁紹的惡行,憤慨不已,口誅筆伐。世家則麵麵相覷,他們當然不會被輿論所誤導,但此時此刻,誰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站出來為袁紹說話。不僅如此,他們還要多加小心,別暴露自己的政治傾向,免得成為眾矢之的,蒙受無妄之災。

    張昭得知內情,也讚歎不已,覺得自己反應太慢,居然沒有袁權一介女子敏感,當即寫了一篇檄文,痛斥袁紹變夏為夷,自甘墮落,愧對袁氏列祖列宗,愧對先賢教誨。然後派人抄寫數十份,分發各縣。

    但輿論畢竟是輿論,不是刀劍。平輿城裏雖然人情激憤,平輿城外卻還是胡騎縱橫,舉旗響應袁紹的越來越多,大有變天之勢。張昭一麵固守城池,一麵派人通知孫堅、孫策,請他們迅速回援。

    ——

    “哐!”孫堅勃然大怒,一腳將麵前的案幾踢翻。“豈有此理,豈有此理!袁紹他是瘋了嗎?這可是他的本郡鄉梓。居然縱容胡騎燒殺本郡父老,他還是人嗎?畜生,豬狗不如!”

    秦鬆陰著臉,一聲不吭。他也低估了袁紹的決心和手段,還一直主張保持理性,避免與袁譚全麵開戰,沒想到袁紹會用這種戰術,整個汝南一下子全亂了。一箭穿心,正中要害。

    孫堅雖然沒有指責他,他卻很自責。孫策費了那麼多心血才穩住豫州,如今毀於一旦。

    弘谘見狀,連忙上前拉住孫堅。“將軍,袁紹這麼做,隻能得一時之利,從長遠來看絕非上策。之所以如此,正說明他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們切不可自亂陣腳,為他所趁,還是要小心應對,看看如何解決眼前的困境。”

    “怎麼解決?”孫堅沒好氣的喝道:“對付這等無恥之徒,沒有其他的辦法,唯有殺。殺了那些蠻胡,為死難的百姓複仇。”

    弘谘苦笑。雖然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胡騎進入汝南,但就目前收到的消息,總數絕對在千人以上,甚至更多,孫堅的親衛騎不到五百人,怎麼打?孫策交給他的任務沒有別的,就是不讓孫堅冒險,這種計劃,他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答應的。

    弘谘連連向秦鬆使眼色,示意他別隻顧著自責,趕緊想想主意。秦鬆知道事關重大,不能讓孫堅由著性子來。他取出地圖,鋪在案上,來回看了好久,最後說道:“將軍,騎兵的優勢就是速度快,以步逐騎,絕非明智之舉。”

    孫堅很不耐煩。“那怎麼辦,難道看著他們為惡?”

    “用兵以正守,以奇勝。我們騎兵少,隻能立足於守,先立於不敗之地,再傳令各縣堅壁清野,戰馬在野外找不到食料,勢不可久,胡騎很快就會退出汝南。將軍要擔心的反而是袁譚的人馬,如果軍心動搖,被袁譚攻克睢陽,整個豫州的形勢都有可能崩壞。”

    孫堅斜睨著秦鬆,雙眼通紅,喘著粗氣,鼻孔都冒煙了。他知道秦鬆說得對,但是讓他這樣等著,他忍不了。

    秦鬆的臉紅一陣白一陣。他知道孫堅倔脾氣犯了,能不能說服孫堅,他心裏一點底也沒有。如果坐視孫堅主動出擊,一旦孫堅出了意外,他的前途也就全完了。孫策也許不會殺他,但也不會再用他。

    秦鬆咬咬牙,一拱手。“將軍,我有一計,也許可以全殲這些胡騎。”

    “說。”

    “將軍固守睢水防線,切斷這些胡騎退路,再傳令孫將軍,讓他揮師北上。孫將軍麾下有騎兵千餘,還有一些西涼精銳,戰鬥力不俗。如果你們父子合力,關門打狗,可竟全功。”

    孫堅眼珠轉了轉,神情終於舒緩了些許。“就這麼辦,你立刻寫信,讓他渡江增援,幹掉這些烏桓人。豫章反正跑不了,豫州若是丟了,就算是十個豫章也補不回來。”

    秦鬆如釋重負,立刻鋪紙磨墨,以孫堅的名義寫了一份命令,由孫堅過目用印後,派人火速送往豫章。

    孫堅隨即傳令朱治發起進攻,搶占方與。之前為了避免全麵開戰,朱治隻是占領了湖陸,並沒有深入兗州,現在袁譚主動挑起戰事,他也不能示弱,必須還以顏色,反攻兗州,直撲山陽郡,逼袁譚撤兵。
noriko1026 發表於 2018-5-5 13:41
第889章 情與理

    就在秦鬆絞盡腦汁安撫孫堅的時候,郭嘉也和孫策發生了激列的爭論。

    劉和等人還沒進入汝南,孫策就收到了消息。郭嘉在冀州安排了細作,那些烏桓騎兵一出現,他們就意識到形勢不對,立刻通知兗州境內的同伴注意,加強監視。烏桓騎兵越過黃河,進入東郡,沿著官道一路向前,兗州境內的細作就把消息送往柴桑。隻是當時他們也沒想到了這些騎兵會深入汝南,這是郭嘉自己推斷的。

    聽完郭嘉的推斷,孫策知道自己的麻煩來了。

    郭嘉當初就說過,豫州無地利可用,睢水、淮水不是長江,作用有限。黃河冬天會冰封,有時候還會斷流,也擋不住北方來的敵人。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汝南是黨人大本營,他們大多支持袁紹。對孫策來說,這些汝南世家很難爭取,殺,立刻生變,不殺,遲早生變。

    眼下的情況下如郭嘉所料,毫厘不爽。所以郭嘉的建議也很清晰,守住睢陽、平輿等重鎮,由著這些胡騎去鬧。鬧得越凶,鬧得越久,對袁紹越不利。一是烏桓胡騎的相貌與中原人不同,即使他們穿上漢軍服飾也很難掩飾,用胡人殺本郡人,對袁紹絕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二是供養騎兵不易,汝南世家遲早會不堪重負;三是孫策的確沒什麼好的手段麵對這些騎兵,隻能以靜製動,

    豫州本來就是戰略緩衝帶,這是豫州的地理決定的。如今孫策發展勢頭迅猛,逼得袁紹還沒拿下幽州就倉促南下,又不能全力以赴,隻能派一些騎兵入境騷擾,這已經比設想的情況好多了。趁著這個機會,讓豫州百姓遷徙到江南屯田,加強吳會的實力,對孫策來說利大於弊,甚至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孫策承認郭嘉的建議很實際,但是他很擔心老爹孫堅。孫堅是個好勇鬥狠的性子,之前一直在忍著,突然吃了這麼一個大虧,他還能不能忍得住,誰也不敢保證。就算有弘谘、秦鬆在他身邊,孫策也不放心。分析得再有道理,他不聽,你有什麼辦法?

    正如他現在的情況。郭嘉的建議很合理,但他不姓孫,他說不定還希望孫堅早點戰死,好讓他繼承家業,獨攬大權,又多了一個報仇的名義。

    孫策做不到這麼冷血,他想暫時放棄豫章,馳援汝南。

    郭嘉強烈反對。袁紹派騎兵襲擾汝南的目的絕不是攻占汝南,正是迫使孫策回援汝南,為劉繇減輕壓力。孫策這麼做正中袁紹下懷。等他趕到汝南,那些騎兵說不定就撤走了。就算不撤走,孫策騎兵也限,也追不上,疲於奔命,一不小心,說不定還會被騎兵偷襲,那袁紹可就賺大了。

    “那我就這麼看著?”孫策也急了。“我家人可全在平輿呢。”

    “將軍,騎兵不能攻城,平輿很安全。”郭嘉苦口婆心的勸道:“用兵之道,致人而不致於人。這明擺著是袁紹的圍魏救趙之計,你怎麼能上他的當?拿下豫章,公瑾可以安心取荊南,你可以從容收複汝南。豫章不上,你們都不能全力以赴,得失利害,很清楚啊。”

    孫策無法反駁郭嘉,隻得轉向周瑜。“公瑾,我將人馬留給你,你有把握拿下柴桑嗎?”

    孫策和郭嘉爭論的時候,他一直沒說話,荀攸也保持沉默。見孫策問他的意見,周瑜晃了一下身體,慢吞吞地說道:“於情,伯符所言有理。為人子,孝義為先,利害其後。於理,奉孝所言極當。汝南隻是小患,並無大憂。”

    “你這些不是廢話麼,等於沒說。”孫策沒好氣地說道:“我就問你,你一個人能不能拿下豫章。”

    “伯符,我不讚成你隻帶親衛騎馳援汝南。”周瑜抬起頭,直視著孫策。他一語道破孫策心裏的計劃,並明確表示反對。“柴桑離汝南近千裏,千裏馳援,聞所未聞。”

    孫策眉頭緊皺,瞅瞅荀攸,想想又算了。他其實也知道這個決定不理智,但凡有點腦子都不會讚成,以荀攸的智商,他根本不可能支持自己的建議。

    他和荀攸相識時間不長,這次在柴桑碰麵是第一次會麵。相處數日,荀攸就沒說幾句話,大部分時候隻是聽。可是他看得出來,周瑜有不少意見出於荀攸,至少是參加了荀攸的建議。周瑜對荀攸很信任,荀攸對周瑜也很盡心,甚至有意在避免與他接觸。

    君子不奪人所好,他也不想給周瑜留下想奪人心腹的意思,一直沒有私下和荀攸接觸。

    見孫策神情糾結,周瑜笑了一聲,對荀攸說道:“公達,伯符關心則亂,一時難以決定,需要綜合多人的建議,你不妨說一下你的看法,供伯符參加。”

    荀攸見狀,微微欠身。“既然如此,那我就說說我的建議。周將軍說得對,於情,孫將軍發自肺腑,不容置疑。於理,奉孝說得也很透徹,並無疑義。”

    孫策暗自翻了個白眼。就知道你說了也白說。

    “不過,既然袁紹的目的是迫使孫將軍馳援汝南,解豫章之圍,如果孫將軍不解豫章之圍,袁紹必然不肯罷休,很可能會增兵。屆時將軍不戰也不得戰,最終還是要解圍,奔赴汝南。與其如此,不如現在就去,反倒從容一些,打消袁紹孤注一擲的可能。”

    孫策聽了,心中微動,已經明白了荀攸的意思。他看看郭嘉。郭嘉沉思不語,手裏的羽扇猛搖了兩下,點點頭。“公達所言有理。用兵有虛實之分,不當為不代表不能為,我們可以以無當有,以虛代實,做好布局,以防袁紹狗急跳牆。公達,你是這個意思吧?”

    荀攸耷拉著眼皮,沉默不語。也不說對,也不說不對。郭嘉見狀,哈哈一笑,用羽扇指指荀攸。“你啊,就是不痛快。”又看看周瑜。“你們倒是稟性相投,難怪說得來。”

    周瑜笑著反駁道:“你和伯符才是天生的君臣,我等望塵莫及。”

    郭嘉眉飛色舞,哈哈大笑,頗有幾分自得。他看著荀攸。“公達,你雖然與將軍相識未久,但將軍對你卻是很推崇的。若非如此,當初也不會讓你在宛城木草堂白吃白喝那麼久。今天之勢,關係到中原得失,非一人可定。不如你我聯手,為將軍謀劃一局,拒袁紹於河北,取豫章於江南,如何?”

    荀攸眼神一閃,略作思索,淡淡地說道:“既然奉孝有如此雅興,恭敬不如從命。”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noriko1026

LV:8 領主

追蹤
  • 26

    主題

  • 29668

    回文

  • 5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