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玄幻] 定秦曲 作者:蒼穹戰狼(連載中)

 
Babcorn 2016-12-14 15:51:10 發表於 玄幻奇幻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49 44066
Babcorn 發表於 2017-3-2 15:38
第二十五章 防禦反擊思路(上)

    在這一次的應對匈奴人的戰爭準備當中,張嘉師事實上思考過一點,那就是他希望憑藉少量的騎兵部隊來牽制匈奴人的部分軍隊,減輕前線所遭受到的壓力。

    但是在經過白起的勸說之後,張嘉師自己很乾脆的放棄了這個想法:

    「少量的騎兵也許能夠在一些場合當中起到騷擾匈奴人的作用。但是更多地是這一種安排無疑是送死。因為相對於騎兵部隊而言,匈奴人自身的騎手數量並不是你的一些少量的騎兵部隊能夠直接抗衡的。若是匈奴人將計就計,利用更多的小分隊騎兵來設伏,這些騎兵在突襲的同時很有可能會被這些小分隊的騎手進行牽制,最終有可能落得個全滅的下場。」

    毫無疑問的是,白起的勸說是非常有道理的。在歷史上,利用小規模的騎兵部隊牽制騷擾成功例子也不是少數,但是這個事情更多地是面對敵人沒有足夠的騎兵或者是一些特定的場合下才有這成功例子的存在。

    正如白起的話當中所提及到的一些方面的關鍵所在,匈奴人想要找到應對這個方式的措施,很有可能不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若是匈奴人真的派遣數隊人數相仿的騎兵小分隊來應對他的這種安排,無疑是一個對於突襲騎兵小隊而言,是很有可能送人頭的行動。

    所以張嘉師自己最終也很快放棄了這個想法。

    而從另外一點而言,白起同樣給他一個建議:

    「面對匈奴人的機動性作戰能力而言,一開始就跟匈奴人進行決戰或者是用騎兵部隊來直接對抗對方,反而是一種對於匈奴人求之不得的安排。即使是在裝備上你有著一定的優勢,但是匈奴人的兵力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抗衡這個優勢的同時,迅速削弱你麾下的騎兵部隊的作戰能力。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若是將戰爭時間拖延得越長,那麼對於你來說將是一個越發不利的局面。」

    白起的這一段話提醒張嘉師不要輕易的動用那些新式的騎兵部隊,因為即使是這些新式的騎兵部隊在裝備上擁有著巨大的優勢,但是只要匈奴人不是大敗虧輸的話,這些騎兵部隊很有可能會面對匈奴人的人數上的優勢而消磨殆盡。

    秦帝國的騎兵部隊在質量上以及數量上事實上遠不如匈奴人這個遊牧民族,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

    即使是在河套陰山之戰,蒙恬麾下的大軍更多是依靠軍陣來面對匈奴人主力的猛攻,在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之後,才真正的奠定勝局。

    而在眼下而言,張嘉師想要複製蒙恬的這一次經典戰例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無論是匈奴人亦或者是作為千古難遇的單于——冒頓而言,他們很難會再次犯下頭曼單于所犯的錯誤。

    但是這不代表白起不認為張嘉師沒有取勝的方式。

    相反,白起說出了一段話,讓張嘉師不得不沉思:

    「雖然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但是從眼下而言,秦軍的軍力是防禦強於進攻,若是一開始就跟匈奴人死磕,無疑是一種以短擊長的兵家大忌。雖然說防禦反擊這種戰術很是被動,甚至是有可能會因為一些因素而最終出現被匈奴人奪取主動權的結果出現。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是一個抗衡匈奴人的最佳戰術。」

    白起在說完上面的一段話之後,用一種意味深長的語氣說出了一句話:

    「張巡守睢陽,延續了唐朝風雨飄搖的江山。」

    ……

    張巡是唐代歷史上的一個文武雙全的官員,這一點張嘉師是比較清楚的。而且在新舊《唐書》當中,張巡都有單獨列傳,則是可以說張巡在歷史上的地位頗高。

    在《舊唐書》的張巡傳當中有著以下的記載:

    張巡,蒲州河東人。兄曉,開元中監察御史。兄弟皆以文行知名。巡聰悟有才幹,舉進士,三以書判拔萃入等。天寶中,調授清河令。有能名,重義尚氣節,人以危窘告者,必傾財以恤之。

    祿山之亂,巡為真源令。說譙郡太守,令完城,募市人,為拒賊之勢。時吳王祗為靈昌太守,奉詔糾率河南諸郡,練兵以拒逆黨,濟南太守李隨副之。巡與單父尉賈賁各召募豪傑,同為義舉。

    時雍丘令令狐潮欲以其城降賊,民吏百餘人不從命,潮皆反接,僕之於地,將斬之。會賊來攻城,潮遽出斗,而反接者自解其縛,閉城門拒潮召賁。賁與巡引眾入雍丘,殺潮妻子,嬰城守備。吳王祗承製授賁監察御史。數日,賊來攻城,賁出斗而死,巡乃合賁之眾城守。令狐潮引賊將李廷望攻圍累月,賊傷夷大半。祿山乃於雍丘北置杞州,築城壘以絕餉路,自是內外隔絕。又相持累月,賊鋒轉熾,城中益困。

    時許遠為睢陽守,與城父令姚摐同守睢陽城,賊攻之不下。初祿山陷河洛,許叔冀守靈昌,薛願守潁川,許遠守睢陽,皆城孤無援。願守一年而城陷,督冀一年而自拔,獨睢陽堅守。賊將尹子奇攻圍經年。巡以雍丘小邑,儲備不足,大寇臨之,必難保守,乃列卒結陣詐降,至德二年正月也。玄宗聞而壯之,授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尹子奇攻圍既久,城中糧盡,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慮將有變。巡乃出其妾,對三軍殺之,以饗軍士。曰:「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一心無二,經年乏食,忠義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膚,以啖將士,豈可惜此婦,坐視危迫。」將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強令食之。乃括城中婦人;既盡,以男夫老小繼之,所食人口二三萬,人心終不離變。

    時賀蘭進明以重兵守臨淮,巡遣帳下之士南霽雲夜縋出城,求援於進明。進明日與諸將張樂高會,無出師意。霽雲泣告之曰:「本州強寇凌逼,重圍半年,食盡兵窮,計無從出。初圍城之日,城中數萬口,今婦人老幼,相食殆盡,張中丞殺愛妾以啖軍人,今見存之數,不過數千,城中之人,分當餌賊。但睢陽既拔,即及臨淮,皮毛相依,理須援助。霽雲所以冒賊鋒刃,匍匐乞師,謂大夫深念危亡,言發響應,何得宴安自處,殊無救恤之心?夫忠臣義士之所為,豈宜如此!霽雲既不能達主將之意,請齧一指,留於大夫,示之以信,歸報本州。」霽雲自臨淮還睢陽,繩城而入。城中將吏知救不至,慟哭累日。

    十月,城陷。巡與姚摐、南霽雲、許遠,皆為賊所執。巡神氣慷慨,每與賊戰,大呼誓師,眥裂血流,齒牙皆碎。城將陷,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強寇,保守孤城。臣雖為鬼,誓與賊為厲,以答明恩。」及城陷,尹子奇謂巡曰:「聞君每戰眥裂,嚼齒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視其齒,存者不過三數。巡大罵曰:「我為君父義死。爾附逆賊,犬彘也,安能久哉!」子奇義其言,將禮之,左右曰:「此人守義,必不為我用。素得士心,不可久留。」是日,與姚摐、霽雲同被害,唯許遠執送洛陽。

    ……

    而在《新唐書》當中,張巡守睢陽的記載於舊唐書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至德二載,祿山死,慶緒遣其下尹子琦將同羅、突厥、奚勁兵與朝宗合,凡十餘萬,攻睢陽。巡勵士固守,日中二十戰,氣不衰。遠自以材不及巡,請稟軍事而居其下,巡受不辭,遠專治軍糧戰具。前此,遠將李滔救東平,遂叛入賊,大將田秀榮潛與通。或以告遠曰:「晨出戰,以碧帽為識。「視之如言,盡覆其眾。還輒曰:「我誘之也。「請以精騎往,易錦帽。遠以告巡,巡召登城,讓之,斬首示賊。因出薄戰,子琦敗,獲車馬牛羊,悉分士,秋豪無入其家。有詔拜巡御史中丞,遠侍御史,訚吏部郎中。

    巡欲乘勝擊陳留,子琦聞,復圍城。巡語其下曰:「吾蒙上恩,賊若復來,正有死耳。諸君雖捐軀,而賞不直勳,以此痛恨!「聞者感概。乃椎牛大饗,悉軍戰。賊望兵少,大笑。巡、遠親鼓之,賊潰,追北數十里。其五月,賊刈麥,乃濟師。巡夜鳴鼓嚴隊,若將出。賊申警。俄自鼓,賊覘城上兵休,乃弛備。巡使南霽雲等開門徑抵子琦所,斬將拔旗。有大酋被甲,引拓羯千騎麾幟乘城招巡。巡陰縋勇士數十人隍中,持鉤、陌刀、強**,約曰:「聞鼓聲而奮。「酋恃眾不為備,城上噪,伏發禽之,**注矢外向,救兵不能前。俄而縋士復登陴,賊皆愕眙,乃按甲不出。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琦,乃得其狀。使霽雲射,一發中左目,賊還。七月,復圍城。

    初,睢陽谷六萬斛,可支一歲,而巨發其半餫濮陽、濟陰,遠固爭,不聽。濟陰得糧即叛。至是食盡,士日賦米一勺,龁木皮、煮紙而食,才千餘人,皆癯劣不能彀,救兵不至。賊知之,以雲沖傳堞,巡出鉤銘干拄之,使不得進,篝火焚梯。賊以鉤車、木馬進,巡輒破碎之。賊服其機,不復攻,穿壕立柵以守。巡士多餓死,存者皆痍傷氣乏。巡出愛妾曰:「諸君經年乏食,而忠義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眾,寧惜一妾而坐視士飢?「乃殺以大饗,坐者皆泣。巡強令食之,遠亦殺奴僮以哺卒,至羅雀掘鼠,煮鎧**以食。

    賊將李懷忠過城下,巡問:「君事胡幾何?「曰:「二期。「巡曰:「君祖、父官乎?「曰:「然。「君世受官,食天子粟,奈何從賊,關弓與我確?「懷忠曰:「不然,我昔為將,數死戰,竟歿賊,此殆天也。「巡曰:「自古悖逆終夷滅,一日事平,君父母妻子並誅,何忍為此?「懷忠掩涕去,俄率其黨數十人降。巡前後說降賊將甚多,皆得其死力。

    御史大夫賀蘭進明代巨節度,屯臨淮,許叔冀、尚衡次彭城,皆觀望莫肯救。巡使霽雲如叔冀請師,不應,遣布數千端。霽雲嫚罵馬上,請決死鬥,叔冀不敢應。巡復遣如臨淮告急,引精騎三十冒圍出,賊萬眾遮之,霽雲左右射,皆披靡。既見進明,進明曰:「睢陽存亡已決,兵出何益?「霽雲曰:「城或未下。如已亡,請以死謝大夫。「叔冀者,進明麾下也,房管本以牽制進明,亦兼御史大夫,勢相埒而兵精。進明懼師出且見襲,又忌巡聲威,恐成功,初無出師意。又愛霽雲壯士,欲留之。為大饗,樂作,霽雲泣曰:「昨出睢陽時,將士不粒食已彌月。今大夫兵不出,而廣設聲樂,義不忍獨享,雖食,弗下嚥。今主將之命不達,霽雲請置一指以示信,歸報中丞也。「因拔佩刀斷指,一座大驚,為出涕。卒不食去。抽矢回射佛寺浮圖,矢著磚,曰:「吾破賊還,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至真源,李賁遺馬百匹;次寧陵,得城使廉坦兵三千,夜冒圍入。賊覺,拒之,且戰且引,兵多死,所至才千人。方大霧,巡聞戰聲,曰:「此霽雲等聲也。「乃啟門,驅賊牛數百入,將士相持泣。

    賊知外援絕,圍益急。眾議東奔,巡、遠議以睢陽江、淮保障也,若棄之,賊乘勝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帥飢眾行,必不達。十月癸丑,賊攻城,士病不能戰。巡西向拜曰:「孤城備竭,弗能全。臣生不報陛下,死為鬼以癘賊。「城遂陷,與遠俱執。巡眾見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眾不能仰視。子琦謂巡曰:「聞公督戰,大呼輒眥裂血面,嚼齒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氣吞逆賊,顧力屈耳。「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齒存者三四。巡罵曰:「我為君父死,爾附賊,乃犬彘也,安得久!「子琦服其節,將釋之。或曰:「彼守義者,烏肯為我用?且得眾心,不可留。「乃以刃脅降,巡不屈。又降霽雲,未應。巡呼曰:「南八!男兒死爾,不可為不義屈!「霽雲笑曰:「欲將有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亦不肯降。乃與姚訚、雷萬春等三十六人遇害。巡年四十九。初,子琦議生致五人慶緒所,或曰:「用兵拒守者,巡也。「乃送遠洛陽,至偃師,亦以不屈死。巨之走臨淮,巡有姊嫁陸氏,遮王勸勿行,不納,賜百縑,弗受,為巡補縫行間,軍中號「陸家姑「,先巡被害。
Babcorn 發表於 2017-3-2 15:38
第二十六章 防守反擊思路(中)

    張嘉師很清楚白起所說的這句話,主要就是指面對強敵,成功的防禦策略是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張巡在睢陽面對的敵人,實力是他麾下唐軍將士的數倍以上,再者更為致命的一點,那就是當其時的睢陽周圍的城邑很有可能已經投降安史叛軍或者是已經失陷。

    在這一個情況下,只要張巡不是蠢到家,根本不可能主動出擊然後被軍力強大的安史叛軍輕鬆解決。

    同樣的道理,張嘉師在這一次面對匈奴人的侵攻,處於主場作戰的利弊姑且不談,若是張嘉師本身不善於利用秦帝國在北部地區的防禦體系來應對匈奴人的猛攻,毫無疑問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

    張嘉師不可能在這一個範疇上犯下重要的錯誤,同樣的,張嘉師自己對於白起的這句話的另外一個暗示,那就是不要輕易對於前線的軍官的作戰指揮進行干預。

    畢竟在張巡守睢陽的成功案例的同時期,或者是說之前,唐軍處於防守有利的態勢,但是因為一些因素的影響,最終導致唐軍在潼關之戰當中,因為這些因素所影響而造就的主動出擊方式而遭受到慘敗之後,唐軍失去了關中地區,甚至是可以說這一戰幾乎影響著唐朝時期的歷史變局。

    ……

    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帝國表面上的榮光迅速被撕裂。

    而因為中原已多年沒有戰事,很多郡縣無有戰鬥力的軍隊可用,同時並沒有毫無應變準備。

    在這一個前提下,地方官吏聞叛軍將至,或棄城逃跑,或開門出迎。

    叛軍長驅南下,幾乎沒有遭到什麼抵抗,很快佔領了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

    唐玄宗驚恐,急派入京朝見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趕赴洛陽募兵迎戰。又倉猝部署對安祿山的全面防禦: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右羽林大將軍王承業為太原尹,衛尉卿張介然為河南節度使,程千里為潞州長史;任命榮王李琬為元帥,高仙芝為副元帥,率飛騎、彍騎及朔方、河西、隴右等兵,又出禁中錢召募了關輔新兵,計5萬人。十二月一日,高仙芝從長安出發,玄宗親自在勤政樓為榮王、高仙芝舉行宴會,又到望春亭為他們送行,並命邊令誠為監軍,進屯陝郡。

    而在一方面而言,潼關之戰的慘敗,有部分因素有可能就是因為這位榮王,也就是作為唐玄宗第六子的李琬的突然病逝有著密切關係。

    史書記載李琬:「琬素有雅稱,風格秀整,時士庶冀琬有所成功,忽然殂謝,遠近咸失望焉。」

    這也就是說,李琬在唐玄宗諸子當中,甚得當其時的朝野認同,而唐玄宗也因為這一個情況而讓李琬率軍防禦安史叛軍:

    甲申,以京兆牧、榮王琬為元帥,命高仙芝副之,於京城召募,號曰天武軍,其眾十萬。丙戌,高仙芝等進軍,上御勤政樓送之。

    十二月丙戌朔,祿山於靈昌郡渡河。辛卯,陷陳留郡,殺張介然。甲午,陷滎陽郡,殺太守崔無诐。

    丙申,封常清與賊戰於成皋罌子谷,官軍敗績,常清奔於陝郡。

    丁酉,祿山陷東京,殺留守李憕、中丞盧奕、判官蔣清。時高仙芝鎮陝郡,棄城西保潼關。常山太守顏杲卿與長史袁履謙、賈深等殺賊將李欽湊,執賊將何千年、高邈送京師。

    辛丑,詔皇太子統兵東討,以永王璘為山南節度使,以江陵長史源洧副之;潁王璬為劍南節度使,以蜀郡長史崔圓副之。二王不出閤。丙午,斬封常清、高仙芝於潼關,以哥舒翰為太子先鋒兵馬元帥,領河、隴兵募守潼關以拒之。辛亥,榮王琬薨,贈靖恭太子。

    ……

    而除了李琬這個主帥在出兵不久死去之後的因素之外,邊令誠這個「矛盾」的宦官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所在:

    小勃律叛唐投靠吐蕃,隔斷西域二十餘國與唐的。

    此等戰略要地不可不爭。高仙芝兵分三路,會攻吐蕃的連雲堡: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趙崇玼統3000騎兵從北谷向吐蕃連雲堡;一路由撥換守捉使賈崇瓘統領,自赤佛堂路南下;一路由高仙芝與中使邊令誠率主力從護密國南下。

    三路兵馬約定於七月十三日辰時在連雲堡下會合。

    三路兵按時出發,如期抵達。當唐軍進至婆勒川時,河水暴漲,無法渡河。

    高仙芝認真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認為唐軍必須盡快渡過婆勒川,於是他命兵士每人自備三天乾糧,準備次日清晨渡過。次日清晨,婆勒川河水低緩,唐軍迅速渡過了婆勒川,在奇襲連雲堡後,監軍邊令誠認為孤軍深入敵境過遠,畏不敢前高仙芝分了三千兵士給他扼守連雲堡負責後援接濟。

    最終,大部隊越過冰川,先吐蕃一步殺至小勃律,並斷絕吐蕃援軍來路,小勃律無奈投降。八月,高仙芝押著小勃律國王和吐蕃公主經赤佛堂路凱旋而歸。

    九月,行至婆勒川連雲堡,與邊令誠會師,一起返回。高仙芝報功於朝廷,卻惹怒夫蒙靈察,這位節度使對自已的下屬直接向皇帝表功異常不滿。

    這時,邊令誠感到夫蒙靈詧對待此事殊不公正,遂將此事上奏朝廷,稱:「仙芝立功而以憂死,後孰為朝廷用者?」

    力陳高仙芝的大功和戰鬥的艱險,並將夫蒙靈察嫉妒的情況一併托出。結果是夫蒙靈察內調,高仙芝節度西域。這位高句麗將軍由此達到自已人生的頂峰。

    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到,邊令誠跟高仙芝之間的關係並不算惡劣。

    但是兩人的第二次合作,卻讓後人大跌眼鏡:

    安史之亂時,高仙芝、封常清派軍隊入關中駐守。

    在潼關抵擋安史軍入關中,唐玄宗任命邊令誠為監門將軍至陝州監軍,邊令誠求高仙芝一再索賄而不成,進讒言於唐玄宗:「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陝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

    唐玄宗先後下詔書賜死封常清、高仙芝,高仙芝死前說:「我遇敵而退,死則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謂我盜減糧賜則誣也。」士卒皆呼冤枉。高仙芝與封常清同時被賜死,哥舒翰後繼守潼關。

    安祿山進陷長安,崔光遠、邊令誠等人開門納賊,後又逃出長安,為肅宗所不容,斬首示眾。

    而也許是因為邊令誠在這方面的「威力太過驚人」,作為又一個鎮守潼關的守將哥舒翰變得有些投鼠忌器:

    哥舒翰的身份比較特殊,也許邊令誠的誣陷對哥舒翰而言不值一提。

    在當初,李林甫與安祿山交好,哥舒翰則與楊國忠關係融洽,楊國忠取代李林甫成為宰相以後,拉攏哥舒翰,打壓安祿山。唐玄宗得知哥舒翰與安祿山、安思順關係不睦,趁著天寶十一年,三人一同入朝的機會,撮合他們冰釋前嫌。

    唐玄宗派宦官高力士設宴款待哥舒翰和安祿山,讓皇帝眼中的兩個大紅人以兄弟相稱。安祿山酒足飯飽之際,主動向哥舒翰示好,「我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人,你父親是突厥人,母親是胡人,我們的血脈如此類同,怎能讓人不感到親近呢?」

    哥舒翰讀過不少史書,回答得頗有意思,說:「古人云,野狐向著自己出生的洞窟嗥叫,是不祥的兆征,因為它已忘本,我哥舒翰怎能不盡心呢。」

    安祿山認為是在譏諷他是胡人,大怒,指著哥舒翰破口大罵,「你這突厥狗敢如此說話。」哥舒翰正要起身回罵,高力士向他連使眼色,這才沒有演變成全武行。哥舒翰屢立戰功,加上宰相楊國忠要拉攏他一同對付安祿山,官運亨通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天寶十二年,哥舒翰兼任河西節度使,進封涼國公,食實封三百戶,不久,進封西平郡王,天寶十三年,再拜為太子太保,加實封三百戶,兼任御史大夫。

    在哥舒翰領兵征伐安祿山之前,唐玄宗讓封常清、高仙芝領兵禦敵,無奈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唐軍一路敗退,洛陽失守,只得退守潼關,堅壁不出。

    唐玄宗接受不了這樣的挫折,又聽信宦官邊令誠的誣陷,派人將封常清、高仙芝斬首示眾,朝廷喪失了兩員經驗豐富的大將,為後面的驚天禍患埋下了伏筆。

    這時,唐玄宗想到了病廢在家的哥舒翰,雖然哥舒翰以身體原因極力推辭,但最後還是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唐玄宗又讓田良丘充任行軍司馬,馬軍指揮王思禮、步兵指揮李承光等人擔任屬將,領軍二十萬,赴潼關拒敵。

    臨行,唐玄宗親自餞行,讓百官到郊外相送,又加封哥舒翰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對哥舒翰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哥舒翰據守潼關以後,因為身體原因,難以處理日常軍務,遂委任行軍司馬田良丘主持大局。田良丘不敢獨斷專行,就讓王思禮主管騎兵,李承光主管步兵,偏偏王思禮和李承光互不服氣,常常爭執不下,不肯好好配合,致使軍中號令不一。加上哥舒翰統軍又「嚴而不恤」,唐軍士氣低落,人無鬥志。

    此時,李光弼與郭子儀率軍接連大敗叛軍史思明部,切斷了叛軍前線與范陽老巢之間的交通線,叛軍東進被張巡阻於雍丘,南下又被魯炅阻於南陽,安祿山腹背受敵,一度打算放棄洛陽,回老巢范陽固守。

    潼關在哥舒翰的經營下,固若金湯,叛軍主力對潼關發起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延續半年之久,都勞而無功,西進長安的目標變得十分渺茫。

    哥舒翰乃一代名將,對當前形勢看得十分清楚,他認為,安祿山雖然佔據了河北廣大地區,但手下儘是蕃將胡人,所到之地燒殺搶掠,百姓決不會歸心。

    如果唐軍堅守潼關,叛軍久攻不下,一定會軍心渙散,眾叛親離,到時趁勢出擊,大局可定。當時形勢也確實向有利於唐軍的方向發展,各地捷報頻傳,令唐玄宗重新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楊國忠也不停地在一旁煽風點火,要求唐軍兵出潼關,與叛軍決戰。

    唐玄宗聽信楊國忠的讒言,不斷派中使催促哥舒翰。

    哥舒翰再三向皇帝表奏:「安祿山久在軍中,精通兵法,現在有備而來,利在速戰。叛軍暗藏精銳,以老弱病殘引誘我軍,肯定有詭計,如果我軍輕出,必然落入叛軍的圈套,到時悔之不及。」

    唐玄宗此時已經被沖昏了頭腦,聽不進哥舒翰的金玉良言,反而嚴詞苛責。

    唐玄宗以「賊方無備」為由,催促哥舒翰出關迎敵,使者「項背相望」,給哥舒翰造成極大壓力,有了高仙芝、封常清的前車之鑑,哥舒翰當然知道抗命的後果是什麼。

    天寶十五年陰曆六月四日,哥舒翰「慟哭出關」,唐軍駐紮於靈寶(今河南靈寶)西原。靈寶南面靠山,北臨黃河,中間是一條七十里長的狹窄山道,叛軍依山傍水精心佈陣,只等唐軍闖入伏擊區。初八,決戰打響了,王思禮率五萬精銳一馬當先,龐忠等人率十萬大軍緊隨其後,還有三萬人在黃河北岸高處擊鼓助攻。叛軍故意示弱,隊伍不整,唐軍果然中計,一路前行,被誘進隘路。山上無數滾木檑石如冰雹般砸下,唐軍在隘道上卻沒有周轉餘地,死傷枕籍,遭到重創。哥舒翰眼見大勢不好,急令氈車在前面開路,叛軍早有後手,把數十輛點燃的草車推下山谷,很快烈焰熏天,唐軍看不清目標,只知道胡亂放箭,直到日落時分,**箭用盡,才發現沒傷到敵人分毫。

    此時,叛軍統帥崔乾祐命令精銳騎兵從唐軍背後殺出,前後夾擊,唐軍根本發揮不了人多的威力,亂作一團,潰散逃命,掉進黃河淹死的就有幾萬人,絕望的號叫聲驚天動地。黃河邊的唐軍爭相擠上運糧船,由於超載,幾百艘運糧船最後都沉入了黃河河底。

    剩餘的唐軍把軍械捆綁在一起,以當槳,劃向黃河對岸,最終上岸的士兵僅有十分之一二。潼關城外挖有三條塹壕,均寬二丈,深一丈,逃回的唐軍**其中,很快就填滿深溝,後面的人踏著他們的身體,才跑回潼關,哥舒翰清點人數,二十萬大軍,僅僅剩下八千人。

    叛軍潛鋒蓄銳,引誘唐軍棄險出戰,決戰之際,又假裝不敵,引誘唐軍進入埋伏圈,使哥舒翰遭到平生未有的失敗,他常勝將軍的聲名,也因此付諸東流。

    事實上,以哥舒翰領軍作戰的經驗而言,何嘗看不到這種計策?

    但是對於他而言,固守下去的下場不會比封常清跟高仙芝好得到什麼地方去,而主動出擊雖然很有可能會輸的很摻,但是毫無疑問好歹還有一條生路……

    可以說這是一個讓哥舒翰根本沒有選擇可言的局勢發展,最終導致哥舒翰兵敗潼關的根本所在。
Babcorn 發表於 2017-3-2 15:38
第二十七章 糧秣問題(上)

    張嘉師自身不認為防守反擊的思路是不可行的,但是想要成功的做到將匈奴人的有生力量或者是戰鬥意志消磨在北方邊境的堅固防禦下,僅僅是一些方面的想法是欠缺妥當的。

    尤其是在眼下的情況當中,秦帝國為了減輕邊防軍隊的後勤壓力,採取的是一定規模的屯田策略。

    而在這個基礎上,想要維持屯田的力度,那麼就必然需要相當數量的屯田人員,才能夠做到這一點。

    而這麼一來,在和平時期自然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在眼下,這些屯田人員的安排卻成為了一個很關鍵的地方。

    ……

    屯田人員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可以加強地區的防禦力量甚至是能夠作為緊急的防禦兵力進行整編。

    這些整編的新軍部隊戰鬥力也許無法得到保障,但是在防禦戰當中,即使是用一個新兵來拼掉一個匈奴人的騎手,都是一個比較划算的事情。

    只不過這個並不是關鍵所在,而對於這些屯田人員的最關鍵地方,就是在作戰時期的時候,這些人員的口糧保證。

    在秦帝國的邊境糧秣調度方面,很大程度上是以駐軍優先,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而屯田人員方面的口糧保證,更多是在一開始進行屯田或者是災荒年間才會進行相應調度,來保證這些屯田人員的糧食。

    而在其他時候,這些屯田人員的糧秣保證更多是自給自足之餘,還需要上繳相當一部分給邊郡,然後邊郡將這些糧秣主要是維繫邊軍的。

    可以說這是一個相應的循環體系。

    而邊軍部隊則是在很大程度上儘可能對這些屯田人員進行保護。

    但是在戰爭時期,這些屯田人員的口糧很有可能完全需要從當地或者是後方調度來維持,這一點無疑是對眼下的秦帝國的糧食存放制度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性。

    張嘉師並不是沒有想過將這些人員調度回後方,但是一來他無法有效預測匈奴人大軍壓境的時間,二來將這些人調動到後方,同樣也是對當地的糧食體繫帶來一定壓力的存在。

    所以就這兩方面而言,調動這些屯田人員是不太合適的安排。

    而在秦帝國在張嘉師的指揮下,掃滅叛亂的同時,張嘉師為了鞏固以及增強邊防軍隊的作戰持續能力,在一些主要的城邑以及長城南面部分地區修築了一些倉庫。

    對於整體而言的糧食消耗,這些倉庫起到的作用事實上不算太大,但是在一定時間內,這些倉庫若是能夠控制在秦軍手中,倉庫內的糧食在這一段時間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

    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後,張嘉師知道這些糧食一旦消耗乾淨,那麼對於附近的糧秣缺乏的地區而言,將會是一個怎麼樣的災難。

    ……

    歷史上對缺乏糧秣的軍隊的記載描述並不在少數。而比較直觀的一個歷史名詞,可以說完全說出了這一幕的淒慘情況……

    而這一個歷史名詞就是兩腳羊。

    宋人莊綽在《雞肋編》裡寫道:「自靖康丙午歲(公元1126年),金狄亂華,六七年間,山東、京西、淮南等路,荊榛千里,斗米至數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價,賤於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十五千,全軀暴以為臘。登州范溫率忠義之人,紹興癸丑歲泛海到錢塘,有持至行在猶食者。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元末陶宗儀所著的《南村輟耕錄》裡說,「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軍嗜食人,以小兒為上,……或使坐兩缸間,外逼以火。或於鐵架上生炙。或縛其手足,先用沸湯澆潑,卻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夾袋中,入巨鍋活煮。或男子止斷其雙腿,婦女則特剜其兩乳,酷毒萬狀,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卷二?灤陽消夏錄二中記載:

    景城西偏,有數荒冢,將平矣。小時過之,老僕施祥指曰:是即周某子孫,以一善延三世者也。蓋前明崇禎末,河南山東大旱蝗,草根木皮皆盡,乃以人為糧。官吏弗能禁,婦女幼孩,反接鬻於市,謂之菜人。屠者買去,如癈羊豕。周氏之祖,自東昌商販歸,至肆午餐,屠者曰:肉盡,請少待。俄見曳二女子入廚下,呼曰:客待久,可先取一蹄來。急出止之,聞長號一聲,則一女已生斷右臂,宛轉地上,一女顫慄無人色,見周並哀呼,一求速死,一求救。周惻然心動,並出資贖之。一無生理,急刺其心死;一攜歸,因無子,納為妾,竟生一男,右臂有紅絲,自腋下繞肩胛,宛然斷臂女也。後傳三世乃絕。皆言周本無子,此三世乃一善所延雲。

    《石虎傳》記載:邃自總百揆之後,荒酒淫色,驕恣無道,或盤遊於田,懸管而入,或夜出於宮臣家,淫其妻妾。妝飾宮人美淑者,斬首洗血,置於盤上,傳共視之。又內諸比丘尼有姿色者,與其交褻而殺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賜左右,欲以識其味也。

    《舊唐書》記載:僖宗中和三年,黃巢與秦宗權聯軍攻打陳州。黃巢的軍隊圍困陳州長達三百多天。這期間,關東土地無人耕種,人們餓得都站不起來。黃巢的軍隊就把捉來的俘虜當作糧食,一天之中被殺害的人以千百計。

    史書中提到:「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舂磨砦」是黃巢軍隊的軍糧供給站。

    東海王司馬越慮事不濟,收乂送金墉城而密告張方。方取乂於金墉城,至營,炙而殺之。方軍士亦為之流涕。乂曾令雍州刺史劉沈發兵襲顒。沈合七郡之士萬餘人趨長安。顒遣虞夔逆戰於好疇夔兵敗。顒懼,急召張方。

    史書記載:「「張方決千金堨,水碓皆涸。乃發王公奴婢手舂給兵。一品以下不從征者,男子十三以上,皆從役;又發奴助兵。公私窮踧,米石萬錢。詔命所行,一城而已。方掠洛中官私奴婢萬餘人而西,軍中乏食,殺人雜牛馬肉食之。」

    武德二年正月,朱粲擁有部眾二十萬,在漢水、淮河之間剽掠,部眾遷徙沒有規律,每攻破一個州縣,還沒有吃盡該州縣積聚的糧食,就再次轉移,將離州縣時,把州縣其餘的物資全部焚燬;而且還不注重農業,因此發生大饑荒,餓死的百姓屍骨堆積如山,並出現人吃人的情況。

    朱粲的軍隊沒有東西可以掠奪,軍中缺乏食物,朱粲就讓士兵燒煮婦女、小孩來吃,並對其部下說:「沒有比人肉更好吃的食物,只要其他的城鎮裡有人,何必為挨餓發愁呢!」當時隋朝的著作佐郎陸從典、顏之推之子通事舍人顏愍楚,都因貶官而住在南陽。

    朱粲起初都請來做自己的賓客,後來朱粲缺乏食物,就將他們二人全家都吃掉。朱粲還徵收各城堡的婦女、小孩供給軍隊作為軍糧,各城堡因此相繼背叛他。

    當時,顯州當地的豪強楊士林、田瓚起兵攻打朱粲,各州縣都紛紛響應。朱粲在淮源與他們交戰,結果朱粲大敗,率領數千名殘兵逃奔菊潭。

    《三國志?武帝紀》記載:興平元年,曹操在徐州、濮陽與陶謙、呂布作戰,戰爭加蝗災,「是歲,谷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

    而在西晉後期的羯族就簡直可以稱之為「食人惡魔」了。

    史書記載羯族軍隊行軍作戰從不攜帶糧草,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稱之為「雙腳羊」,意思是用兩隻腳走路像綿羊一樣驅趕的**隸和牲畜,夜間供士兵***白天則宰殺烹食。

    羯族對漢族的血債實在太多,太子石邃比他爹石虎還要令人髮指。如果說石虎是殘暴荒淫的話,這個二十幾歲的青年只能以**來解釋。在自己府上閒著無聊的時候就帶著刀亂竄,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頭砍下來,擦乾淨血放到盤子裡面做成工藝品和部下觀賞。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惡魔竟然篤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擄掠的漢族女子做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和她交配,然後就把這個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來和牛羊肉混著煮,還把這種食品賞賜給部將吃,讓他們猜測是什麼原料做的。

    也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石虎相對於石邃而言也不是一個忠厚之人:

    石虎沉溺於酒色和宮內游逸,刑法失去常度,而且喜怒無常。石邃把他認為可呈報之事稟報給石虎,石虎生氣地說:「這種小事,怎麼值得稟報!」有時如果石邃不稟報,石虎又不滿地說:「為什麼不稟報!」於是對石邃譴責斥罵、鞭打杖擊,一月之中多次發生。石邃對此忿恨不已。

    石邃私下對中庶子李顏等人說:「天子的心志難以滿足,我想做匈奴冒頓那樣的事情,你們跟我幹嗎?」李顏等人伏地不敢回答。

    咸宣三年七月,石邃稱病不理政事,秘密帶領宮內大臣、文武官員五百多人騎馬到李顏的別宅飲酒,趁機對李顏等人說:「我想到冀州殺死河間公石宣,有膽敢不跟從的斬首!」

    出行數里後,眾人都四下逃散。李顏跪地叩頭,極力諫止,石邃也就昏昏欲醉地返回。石邃的母親鄭櫻桃聽說此事,私下派遣身邊的人責問石邃,石邃一怒之下殺了母親派來的人。

    僧人佛圖澄對石虎說:「陛下不宜經常去東宮。」

    石虎本來準備探視石邃的病情,想到佛圖澄的話,便返回宮中。接著瞪大眼睛高聲說:「我是天下人的君主,父子都不能互相信任嗎!」

    於是讓自己所親近信任的女尚書前往察看。石邃喊她近前談話,乘勢拔劍刺擊。石虎發怒,拘捕李顏等人詰問。李顏原原本本述說事情原委,石虎便殺死李顏等三十多人,把石邃幽禁在東宮,不久又赦免其罪,在太武東堂召見他。

    石邃朝見時不謝罪,頃刻便離去。石虎讓人對他說:「太子應召朝見皇后,怎麼可以急速離開!」石邃頭也不回,徑直出宮。石虎勃然大怒,廢黜石邃為庶人。

    當夜,石虎殺死石邃和他的妃子張氏,以及男女二十六人,合葬在一口棺材之中。並殺掉石邃的宮臣中的同黨二百多人,廢黜石邃的母親鄭櫻桃為東海太妃。

    在羯族建立的羯趙政權統治下,曾經建立了雄秦盛漢的漢民族已經到了滅族的邊緣。

    到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大概只剩下400萬左右,冉閔解放鄴都後一次解救被擄掠的漢族女子就達二十萬。這些漢族女子是被羯族人當作「雙腳羊」來飼養的家畜,隨時隨地被***也可能隨時隨地被宰殺烹食。

    有五萬多少女這時雖被解放,但也無家可歸,被冉閔收留。後來冉閔被慕容鮮卑擊敗,鄴城被佔。這五萬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惡魔慕容鮮卑的手中。慕容鮮卑**污辱,又把這五萬名剛剛脫離羯族魔爪的可憐少女充作軍糧。一個冬天就吃了個乾淨。鄴城城外這五萬名少女的碎骨殘骸堆成了小山。

    到了南北朝時,拓跋鮮卑的拓跋燾發動三十萬大軍進攻宋國,居然不帶一點糧草,如果掠奪的食物不能解決需要的話,就只能是「掠人而食」了。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是這麼幹的。

    十六國時,前秦苻堅領兵征戰,把殺死的敵兵叫做「熟食」。

    他對軍士們說:「你們早上作戰,晚上就可以飽餐肥肉,不必擔心挨餓。」於是,部下打完仗就吃人肉,吃飽後再作戰,兇猛異常。

    唐末時,秦宗權常派遣部將四處屠殺百姓,他的軍中不帶米面,把殺死的人用鹽醃起來,隨軍攜帶,作為軍糧。秦宗權稱帝,軍隊用人肉乾當糧食。

    ……

    好吧,面對以上的這些記載,張嘉師自己都有些不知道應不應該下達相應的命令,杜絕這樣的事情出現。
Babcorn 發表於 2017-3-2 15:39
第二十七章 糧秣問題(中)

    一個人對於糧食的需求多寡,與這個人所消耗的體力往往是成正比的。

    固然,這一個不是絕對的,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種對比是符合大部分人類的相應消耗方式。

    當然,這種消耗事實上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個人的本身的質量,比如說身高以及體重方面的相關綜合水平。

    而在這一方面的消耗而言,一個進行相應軍事訓練甚至是在戰場上進行搏殺,然後後撤下來的軍人,他的糧食消耗很有可能是非常多的。

    而後世對於這種消耗的情況,有著一個比較科學性的名詞解釋,那就是食物的熱量轉換。

    ……

    在後世的科學水平相對於眼下而言,平均更先進以及合理的情況下,熱量成為了一個固有的名詞。

    熱量,是指在熱力系統與外界之間依靠溫差傳遞的能量。熱量是一種過程量,所以熱量只能說「吸收」「放出」。不可以說「含有」「具有」。而該傳遞過程稱為熱或熱傳遞。熱量的單位為焦耳。

    人體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能量,這些能量是由食物中的產熱營養素的。食物中能產生熱量的營養素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和碳水化合物。它們經過氧化產生熱量供身體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運動。

    在一方面而言,當熱能供給過多時,多餘的熱量就會變成脂肪貯存起來,時間久了,身體就胖起來了。

    熱量消耗的途徑主要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礎代謝率,約佔了人體總熱量消耗的65~70%,第二部分是身體活動,約佔總熱量消耗的15~30%,第三部分是食物的熱效應,佔的比例最少約10%,這三者的比例大致已經固定。

    而這在很多一方面而言,也說明了越是肥胖的人,他們平均能夠消耗掉的食物,比起一個體重比較合理的人要消耗得更多。同樣的,一個健壯的人,他們能夠消耗掉的食物,比起一個比較矮瘦的人的食物消耗更多。

    而後世的食物學家認為,熱量與內能之間的關係就好比是做功與機械能之間的關係一樣。

    熱量是物體內能改變的一種量度。若兩區域之間尚未達至熱平衡,那麼熱便在它們中間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另一方傳遞。任何物質都有一定數量的內能,這和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的無序運動有關。

    當兩不同溫度的物質處於熱接觸時,它們便內能,直至雙方溫度一致,也就是達致熱平衡。這裡,所傳遞的能量數便等同於所的熱量數。許多人把熱量跟內能弄混,其實熱量指的是內能的變化、系統的做功。

    熱量描述內能的變化量,而內能是狀態量,是系統的態函數,對應系統的一個狀態點。充分瞭解熱量與內能的區別是明白熱力學第一定律的關鍵。熱傳遞過程中物體之間傳遞的熱量與過程相,即吸熱或放熱必在某一過程中進行。

    但是物體處於某一狀態時不能說它含有多少熱量。

    而熱力學第零定律解釋了這個觀點:

    熱力學第零定律的重要性在於它給出了溫度的定義和溫度的測量方法。

    定律中所說的熱力學系統是指由大量分子、原子組成的物體或物體系。它為建立溫度概念了實驗基礎。

    這個定律反映出:處在同一熱平衡狀態的所有的熱力學系統都具有一個共同的宏觀特徵,這一特徵是由這些互為熱平衡系統的狀態所決定的一個數值相等的狀態函數,這個狀態函數被定義為溫度。而溫度相等是熱平衡之必要的條件。

    第零定律是在不考慮引力場作用的情況下得出的,物質在引力場中會自發產生一定的溫度梯度。如果有封閉兩個容器分別裝有氫氣和氧氣,由於它們的分子量不同,它們在引力場中的溫度梯度也不相同。

    如果最低處它們之間可熱量,溫度達到相同,但由於兩種氣體溫度梯度不同,則在高處溫度就不相同,也即不平衡。因此第零定律不適用引力場存在的情形。

    這與限定第二類永動機不成立的第二定律類似。

    而這也說明了在一些方面而言,加熱過的食物或者是熟食,它們本身能夠為一個食用他們的生物得到更多地熱能。

    而在這一方面而言,張嘉師雖然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也不是沒有嘗試過讓方士們進行自熱食物的研究工作。

    ……

    後世有一種自熱的米飯,在其出現之前,傳統方便食品需要開水浸泡才能食用,一些特殊人群,如野外探險、旅遊、部隊以及民警執行任務等,如果沒有開水就無法食用。

    自熱米飯食用時不用開水,不用火電,撕開外包裝,將裡面自帶的純淨水包倒在發熱包上,水和發熱包自動混合升溫,將米飯和菜餚蒸熟,8-15分鐘即可食用。

    解密自熱米飯發熱包的成分:發明一種多用途自發熱袋,主要就是利用焙燒硅藻土、鐵粉、鋁粉、焦炭粉、活性炭、鹽組成一袋,經搓揉可發熱至60c,可用於冬季取暖、醫療熱敷,加入生石灰、碳酸鈉和水,溫度可升至120c用來加熱飯菜或蒸煮食物。

    這個溫度保持時間長20分鐘降至100c,60分鐘後降至60c。

    本發明用於冬季取暖熱敷後的材料可以反覆使用,使用後仍可以與生石灰、碳酸鈉混合後,加水升溫,用於加熱食物。

    在後世,現代化的軍糧很大程度上就是自熱食品的一個主要應用範疇。

    在歷史的發展當中,古代軍糧一般用糧草或牲畜演變成通常採用罐頭製品為戰地軍糧,這些戰地軍糧食用起來很方便;而平時軍糧則以普通家常為主。

    而即使是在後世的作戰思路當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觀點依舊是非常重要的。

    而口糧是維繫軍隊戰鬥力的最低標準。各**事後勤部門為讓士兵能「迅速而愉快地填飽肚子」,而挖空心思地推出了各色花樣的口糧,讓大兵們「吃飽」更要「吃好」。

    在後世的美軍當中,先保證份量,後保證質量是軍糧的核心思路。

    美軍最新的野戰食品當屬1981年發佈的「個人即食口糧」。

    mre軍糧每隔幾年就改良一次口味和菜單,從當初12種菜單發展到24種。

    mre食品大多採用「濕裹法」,用聚酯、鋁箔、聚丙烯三層復合薄膜包裝,它可作無需冷藏的情況下保存5年之久。使用時也無需加熱,食物本身富含維生素和礦物元素,每份熱量高達3000卡路里。如果誰經常吃這玩意兒,恐怕會長出一身肥膘來。軍糧的包裝具有防摔防彈功能,適合在降落傘的狀態下空投,士兵需用刺刀才能打開。

    美軍對軍糧的設計原則是,首先保證士兵吃飽。1777年,華盛頓率領的大陸軍連續4天只能吃由粗麵粉做的麵糰,結果死於因營養**導致疾病的士兵人數是戰死士兵的兩倍。

    一戰前,美國制定了基本戰地軍糧規格,即c、k、d和e4種口糧。

    c口糧是基層部隊的主要口糧,其目的是給士兵「一天三頓足量、滿意的飲食」。

    k口糧則給深入敵後作戰的遊騎,以經冷凍、乾燥處理後的食物為主,其重量和體積都比c口糧小。

    d口糧是應急戰鬥口糧,通常是巧克力之類的高熱量食品,人手一份,供一餐食用。

    最豪華的當屬1950年開始出現在朝鮮佔城上的e口糧,由7個罐頭、1個附件包和20支香菸組成。這些百姓聽起來很不錯,但士兵吃起肉來覺得像嚼鋸末,面條、土豆吃起來則像糨糊。

    美軍曾用e口糧賑濟韓國難民,結果卻被韓國老百姓拿來餵豬,因為太難吃了。

    另外,午餐肉這東西現在人們經常吃,其實這東西一開始也是因為軍隊而發跡的。

    張嘉師自己不是沒有想過搞鼓出午餐肉這玩意,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午餐肉這種東西在這個時候真心不如鹹肉這種食物容易,或者是說,秦帝國沒有午餐肉的工藝水平。

    在後世,午餐肉一種罐裝壓縮肉糜,通常原料是豬肉或牛肉等。

    午餐肉的食用方法不少,其中把午餐肉切成片,可以用來夾面包食用,餐蛋面熱食也很美味。

    這種罐裝食品方便食用,由於將豬肉放進密封的罐中,所以也易於保存。通常在野餐時食用。軍隊中,午餐肉是必備的軍需物品。

    ……

    而午餐肉的歷史很有意思:

    在美軍二戰軍用口糧中,更富有傳奇色彩的是所謂「靈肉」——斯帕姆午餐肉。

    這種由明尼蘇達州奧斯汀市荷美爾食品公司的罐裝預烹肉製品.大概要算整個大戰期間最富盛名的口糧了。

    1930年代初,荷美爾推出的第一種罐裝肉製品——hsh-formel-spiced-ham。

    當其時的荷美爾五香火腿在市場競爭中遭遇慘敗。公司高管們只好向社會賢達廣泛徵求新名號。荷美爾公司副總裁達格紐的哥哥肯尼思?達格紐是一位半紅不紫的演員,他提出用豬前腿肉加火腿的縮寫spam作為新產品的商標,立即得到了採納,肯尼思?達格紐因此獲得了荷美爾公司100美元的獎勵。

    1937年6月5日,第—聽斯帕姆午餐肉罐頭橫空出世。

    按照其配科表上的說法,斯帕姆午餐肉的主要原料是豬肉、火腿、食鹽、水、糖和亞硝酸鈉。

    每56克斯帕姆午餐肉含7克蛋白質.2克碳水化合物和15克脂肪,能170卡熱量及每日所需l/3攝入量的鹽。它有黑胡椒,食鹽、蒜蓉,乾酪,煙燻、蜜漬,辛辣等十多種口味,甚至還有大聽的宴會裝午餐肉和伊斯蘭教徒特供裝的雞肉午餐肉。

    僅僅在2002年一年,設在明尼蘇達州奧斯汀市的荷美爾公司總廠就向壘世界出了60億聽斯帕姆,超過41個國家的人民在食用這種罐頭。

    不過,在有關斯帕拇午餐肉的如潮好評中,肯定沒有二戰戰場上的美國大兵的聲音。有許多東西能夠喚起二戰美國老兵的共同記憶,並把他們在一起。

    無論當時他們是在哪兒服役:好綵牌香菸;影星簡?哈囉和麗達?海華絲;日本鬼子轟炸珍珠港的那一天他們在幹什麼;羅斯福逝世的新聞是在哪兒聽到的;隨軍牧師的道德告誡;連隊裡的軍士長;女朋友的情書。

    除此之外,還有一樣東西,能夠迅速地召喚出無數美國老兵對戰爭的鮮明記憶,無論他們當時是在北非的沙漠還是卡西諾山的廢墟.諾曼底的灘頭還是布干維爾的熱帶叢林。這就是斯帕姆午餐肉。對於他們來說,斯帕姆午餐肉和敵人的以及淋病一樣,是全球各地幾百萬美國大兵共同的敵人:

    傑克進吃他的橡子面,格蘭特在嚼黑面包,特迪啃著毒牛肉。世上的肉沒有比這更壞,步兵有他的硬麵餅,就看海軍的果醬。每個人的肚子都在蠕動,因為裡面都是斯帕姆。

    美國大兵給這種似乎永遠也吃不完的倒霉罐頭起了種種聳人聽聞的綽號。如「某型疑似肉」、「下水肉」,當然,更多還是叫作「靈肉」。

    在美軍當中到處都流傳著關於斯帕姆的種種傳說,令士兵們聞風喪膽:「廚師們會在早餐時煎午餐肉,正餐是烤午餐肉,晚餐則把它放在玉米糕裡,第二天早上是午餐肉餡餅,天知道他們從哪兒得到這麼多午餐肉,一定是成桶成桶來的!飩午餐肉,午餐**,還有煮午餐肉涂午餐肉油脂!」

    一個戰前的斯帕姆推銷員在戰時應徵入伍,從太平洋前線給荷美爾公司的老闆寫了封信:「老兄,從來沒有意識到,在散兵坑裡,斯帕姆罐頭是這麼地好吃!我們這兒所有的弟兄都認為斯帕姆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肉製品。」荷美爾公司把這封信做成廣告,結果這廣告在美國陸軍部隊中引起一陣嘲笑的狂潮。

    的確,斯帕姆午餐肉裡幾乎不含任何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健康無甚幫助,長期食用還可能導致發胖和膽固醇偏高。

    更重要的是,除了澱粉、鹽和香料味,你實在很難從它裡頭嘗出「肉」味。大概不止一百萬次有人抱怨「這鬼東西準是走後門混進口糧裡來的」。但是,沒有人能否認,斯帕姆午餐肉對保持士兵的體力至關重要。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後勤部門很難保證每天足夠的肉食,此時斯帕姆午餐肉就成了不二選擇;在炎熱的太平洋島嶼上,由於鮮肉難於長久保存,斯帕姆更是成為了戰略物資。在鐵皮罐頭裡加熱的午餐肉燉雜菜,香味從倫敦一直飄到東京。

    而且,在斯帕姆午餐肉被無數美軍士兵妖魔化的時候,他們的英國和蘇聯盟友卻對這種天賜的珍貴食品感激涕零。

    無數的斯帕姆被分發給了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和蘇聯的部隊.其受歡迎程度不亞於根據租借法案運來的美國坦克和吉普車。

    美國第4步兵師的一個老兵回憶說,諾曼底戰役結束之後,有一次他和他的哥們在野戰食堂裡抱怨沒完沒了的午餐肉,結果被來訪的兩名英軍軍官聽到了。

    他們一句話沒說,從美國兵的餐盤裡捏起兩片午餐肉,丟到地上,沾滿塵土,然後揀起來吃到嘴裡。

    這種無聲的表演要表達的意思十分清楚:「你們這些嬌生慣養的小揚基佬沒有什麼可抱怨的。和我們吃的東西比起來,這簡直是盛宴。」

    歐洲被佔領國家和英國的老百姓也有同樣的看法。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回憶說:「記得那是1943年的節禮日,有朋友來訪……我們打開了一罐斯帕姆午餐肉罐頭。我們還有一些萵苣和土豆。朋友們高興地說:午餐肉和沙拉,多麼豐盛啊!」

    蘇聯前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也曾經在和尼克松進行有名的「廚房辯論」之後勉強承認:「沒有斯帕姆的話,我們當時真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拿來養活紅軍了。」

    ……

    只不過無論張嘉師對於自熱食物以及午餐肉到底如何重視,在對於秦帝國與後世之間毫無疑問存在的科技鴻溝,是張嘉師都無法帶領秦帝國在短時間內跨越的最關鍵的缺陷。
Babcorn 發表於 2017-3-2 15:39
第二十八章 科技難題

    張嘉師不是不想搞鼓出午餐肉,或者是直接說是罐頭這玩意,但是罐頭的包裝對於眼下的秦帝國的科技水平而言不是什麼問題。

    比如說鐵皮,拉環什麼的,只需要一下本來已經出現的水力或者是畜力沖壓機就只需要在一些細節處理上下功夫的事情。

    而原材料什麼的同樣也不是太大的問題,只不過成本什麼的,依舊還是午餐肉之類的更划算一些。

    畢竟眼下的秦帝國,對於食油方面更多的是動物油,在這個情況下,想要出一份用油泡為主的肉食類罐頭,所需要的油料是很多的。再者動物油容易變質,在沒有足夠的水平及格的密封鐵罐之前,油泡類的肉食罐頭是很難進行長時間保存的。

    所以,在罐頭方面的,張嘉師很清楚的是,想要在這方面的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必然需要生產出一種物質。

    而這一種物質就是被稱之為食物防腐劑的亞硝酸鈉。

    ……

    亞硝酸鈉本身有一定的毒性,但是對於肉類的罐頭而言,亞硝酸鈉卻是一種相當重要的物質。

    在後世,亞硝酸鈉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起護色作用,保持食品鮮豔的色澤,使食品顏色不至於變深變淺。用於醃製肉食類食品。二是可以抑制肉毒芽孢桿菌,並且可以防止鮮肉在空氣中被逐步氧化成灰褐色的變性肌紅蛋白,而使肉製品保持鮮紅色。

    而肉毒芽孢桿菌是引起肉類變質**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亞硝酸鈉的出現可以說在這一方面而言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亞硝酸鈉的純粹提純是一種比較工業化的標誌,在後世出亞硝酸鈉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的亞硝酸鹽化合而成,可由等當量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通入該金屬的氫氧化物溶液中便可得。

    第二種則是分解硝酸鹽可出亞硝酸鹽和氧氣。

    硝酸鹽,一類無機化合物的總稱。主要指亞硝酸鈉,亞硝酸鈉為白色至淡黃色粉末或顆粒狀,味微咸,易溶於水。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廣泛存在於人類環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人體內硝酸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還原為亞硝酸鹽,n-亞硝基化合物的前體物質。

    外觀及滋味都與食鹽相似,並在工業、建築業中廣為使用,肉類製品中也允許作為髮色劑限量使用。由亞硝酸鹽引起食物中毒的機率較高。

    所以張嘉師尋求的是一種在眼下能夠出來的食品防腐劑的辦法。

    畢竟很明顯的是,在眼下這個時候,亞硝酸鈉或者是亞硝酸鹽不是能夠在這個時候大規模生產的鹽類製品。

    ……

    防腐劑,是指天然或的化學成分,用於加入食品、藥品、顏料、生物標本等,以延遲微生物生長或化學變化引起的**。

    亞硝酸鹽及二氧化硫是常用的防腐劑之一。

    防腐劑主要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時間,抑制物質**的藥劑。食品防腐劑能抑制微生物活動,防止食品**變質,從而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防腐劑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質和營養價值為目的的食品添加劑。

    防腐劑的防腐原理,大致有如下3種:一、是干擾微生物的酶系,破壞其正常的新陳代謝,抑制酶的活性。二、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凝固和變性,干擾其生存和繁殖。三、是改變細胞漿膜的滲透性,抑制其體內的酶類和代謝產物的排除,導致其失去活性。

    後世的食品防腐劑標準主要有五個:合理使用對人體無害;不影響消化道菌群;在消化道內可降解為食物的正常成分;不影響藥物抗菌素的使用;對食品熱處理時不產生有害成分。

    而在這五個範疇內,最為常見的有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等。

    苯甲酸鈉是苯甲酸的鈉鹽。苯甲酸鈉屬於酸性防腐劑在酸性環境下防腐效果較好,是很常用的食品防腐劑,有防止變質發酸、延長保質期的效果,在世界各國均被廣泛使用。然而近年來對其毒性的顧慮使得它的應用受限,有些國家如日本已經停止生產苯甲酸鈉,並對它的使用作出限制。

    苯甲酸鈉大多為白色顆粒,無臭或微帶安息香氣味,味微甜,有收斂性;易溶於水53.0g/100ml左右,ph在8左右;苯甲酸鈉也是酸性防腐劑,在鹼性介質中無殺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2.5-4.0,在ph5.0時5%的溶液殺菌效果也不是很好。苯甲酸鈉親油性較大,易穿透細胞膜進入細胞體內,干擾細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細胞膜對氨基酸的吸收;進入細胞體內電離酸化細胞內的鹼儲,並抑制細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輔酶a縮合反應,從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

    而後世生產苯甲酸鈉的工業方式是由甲苯在環烷酸鈷催化劑存在下,以空氣氧化先制取苯甲酸,再以苯甲酸為原料,用碳酸氫鈉中和,活性炭脫色,再經過過濾、乾燥、粉碎制得產品。

    好吧,在這一方面而言,張嘉師自己算是別考慮了……

    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在食品保藏中被廣泛使用,而在一些國家的部分食品中限量使用。由於在食品中,苯甲酸可以在游離狀態下發揮作用,所以在強酸食品中效果較好。苯甲酸一般在碳酸飲料、醬油、醬類、蜜餞和果蔬飲料等使用,苯甲酸在醬油、飲料中可與對-羥基苯甲酸酯類一起使用而增效。苯甲酸和苯甲酸鈉常用於保藏高酸性水果、果醬、飲料糖漿記憶其他酸性食品,可以低溫殺菌合用,起到協同作用。

    苯甲酸和苯甲酸鈉一般只限於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品。苯甲酸鈉對微生物的作用於苯甲酸相同,可由於是鈉鹽,若要取得與苯甲酸相同的殺菌效果,所需添加量是苯甲酸的1.2倍。

    根據美國fao規定,苯甲酸和苯甲酸鈉可以用於速凍魚條、魚塊、魚餡製品,但並沒有把肉製品列入使用範圍。

    此外,在以上所列允許使用苯甲酸和苯甲酸鈉的國家中,這兩種添加劑也不作為肉製品使用的防腐劑。

    這也就是說,苯甲酸鈉並非肉類製品的防腐劑選擇。這也就是說苯甲酸鈉無法抑制肉毒桿菌對於肉類的**影響。

    苯甲酸鈉的急性毒性較小,動物最大無作用計量為500mg/kg體重。

    但其在人體腸道的酸環境下可轉化為毒性較強的苯甲酸。小鼠攝入苯甲酸及其鈉鹽,會導致體重下降、腹瀉、初血、癱瘓甚至死亡。苯甲酸的毒性是通過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細胞膜對氨基酸的吸收,並透過細胞膜抑制脂肪酶等酶的活性,是atp受阻實現的。

    苯甲酸沒有慢性毒性。大鼠喂食苯甲酸連續8周,結果表明小鼠子代的生長、繁殖和形態沒有異常的變化。其他實驗也表明苯甲酸無蓄積性、致畸、致癌和致突變和抗原作用。

    苯甲酸在動物體內會很快降解,苯甲酸主要與甘氨酸結合形成馬尿酸,其餘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形成1-本家先葡萄糖醛酸。

    苯甲酸鈉雖然比較安全,但是對於張嘉師而言,一來是同樣無法,二來是因為這種防腐劑對肉類無防腐效果,所以不在考慮之中。

    ……

    而在後世,一種公認的安全防腐劑是山梨酸鹽,其中以山梨酸鉀最為常見。

    山梨酸是國際糧農組織和衛生組織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鮮劑,廣泛應用於食品、飲料、菸草、農藥、化妝品等行業,作為不飽和酸,也可用於樹脂、香料和橡膠工業。

    山梨酸及山梨酸鉀是一種良好的食品防腐劑,

    這玩意在後世的西方發達國家的應用量很大,但在中國國內的應用範圍還不廣。

    作為一種公認安全、高效防腐的食品添加劑,山梨酸及鉀鹽在我國食品行業的應用必將會越來越廣泛。為白色或微黃白色結晶性粉末;有特臭。本品在乙醇中易溶,在乙醚中溶解,在水中極微溶解。我們在選購包裝(或罐裝)食品時,配料一項中常常看到「山梨酸」或「山梨酸鉀」的字樣,人們往往會誤認為可能是水果「梨」的成份。

    山梨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英文名為sorbicacid,又名2,4-已二烯酸、2-丙烯基丙烯酸。與其他天然的脂肪酸一樣,山梨酸在人體內參與新陳代謝過程,並被人體消化和吸收,產生二氧化碳和水。

    從安全性方面來講,山梨酸是一種國際公認安全(gras)的防腐劑,安全性很高。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美國fda都對其安全性給予了肯定。山梨酸的毒副作用比苯甲酸、維生素c和食鹽還要低,毒性僅有苯甲酸的1/4.食鹽的一半。

    山梨酸對人體不會產生致癌和致畸作用。由於山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不是很高,影響了它在食品中的應用。所以,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通常將山梨酸製成溶解性能良好的山梨酸鉀,以擴大山梨酸類產品的應用範圍。山梨酸和山梨酸鉀的防腐原理和防腐效果是一樣的。

    山梨酸(鉀)能有效地抑制黴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細菌的活性,還能防止肉毒桿菌、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但對厭氧性芽孢菌與嗜酸乳桿菌等有益微生物幾乎無效,其抑止發育的作用比殺菌作用更強,從而達到有效地延長食品的保存時間,並保持原有食品的風味。

    而在張嘉師的需求方面而言,山梨酸鉀無疑是一種最合適的產物。因為山梨酸的防腐效果對於肉類而言是有效的:

    後世對肉類製品使用山梨酸防腐的方式大致如下:

    乾肉、干香腸、熏火腿和其他類似的乾肉製品可以浸泡在濃度為5%—15%的山梨酸鉀溶液中,保持30秒鐘。

    牛肉香腸、豬肉香腸、豬牛肉混合香腸:可以在剁肉環節,按照0.05%—0.08%的用量添加山梨酸,製成香腸之後,在香腸表面噴灑濃度為5%的山梨酸鉀溶液。

    一般肉料:先按照0.05%—0.1%的用量向肉料中添加山梨酸或者山梨酸鉀,接著按照0.01%—0.5%的用量加入c10或者c12脂肪酸甘油酸酯。另外,在肉料中加入亞硝酸鉀和六偏磷酸鈉。

    肉餡:按照0.08%—0.1%的用量添加山梨酸,或者使用山梨酸和山梨酸鉀的混合物。

    熟雞肉:將熟雞肉放在山梨酸鉀保鮮溶液中浸泡30秒鐘,然後在4c的條件下貯存,可以保鮮20天。山梨酸鉀保鮮溶液的配方為:10%的檸檬酸、6%的山梨酸鉀,34%的改性玉米澱粉,50%的水,保鮮溶液的ph值為3.2。

    生鮮禽肉:將含有山梨酸的保鮮液噴灑到生鮮禽肉表面,在7c的條件下儲存,18天後,產品沒有發生變質現象;而對照樣品在5天後就發生變質現象。保鮮液的配方為:含有7.5%山梨酸的丙二醇70份,水20份,甘油10份。

    生鮮雞腿、雞胸:用濃度為10%的山梨酸溶液浸泡雞腿、雞胸30秒,在4c的情況下,可以存放20天,保鮮時間是對照樣的兩倍。

    而山梨酸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在反應罐中一次投入巴豆醛、丙二酸、吡啶,室溫攪拌、緩緩加熱到90c,維持在90~100c反應5小時左右。反應完成後降溫到10c以下,酸化、脫羧,得山梨酸。這是最早山梨酸的方法,收率30%左右,若用丙二酸鈣代替丙二酸,收率可以提高一些。

    將巴豆醛和乙烯酮在含有催化劑(等摩爾的三氟化硼、氯化鋅、綠化鋁以及硼酸和水楊酸在150c下加熱處理)的溶劑中,於0c左右進行反應。然後加入硫酸,除去溶劑,在80c下加熱3h以上,冷卻後,析出的粗結晶再重結晶得產品。

    但是對於張嘉師而言,這兩種方式……

    他只能夠表示:這種玩意,現在能夠搞出來?
Babcorn 發表於 2017-3-2 15:40
第二十九章 科技難題 2

    在張嘉師建設遼東軍團的同時,對於軍隊伙食方面的要求同樣也相對於眼下的秦帝國的伙食方面的平均水平而言,有所提高。

    在一些方面而言,張嘉師麾下的軍隊在遼東時期的軍費相對於秦帝國的其他地區的軍隊的平均水平有所提高的情況,事實上還可以推演到張嘉師被任命為阿房都尉的時候。

    在面對這麼一個情況,當其時還在世的始皇帝曾經大雷霆,但是因為處於一些方面的考慮,或者是他想知道張嘉師在這一方面的水平提升,對於軍隊的戰鬥力是否有著足夠的提高而處於一種忍讓的狀態。

    而在雍都之戰當中,阿房都尉營的戰績可以說是讓始皇帝看到了又一條正確的道路。

    只不過對於始皇帝而言,這樣的伙食水平的提高,一來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推廣到秦帝國的各個軍團當中,二來,始皇帝自己也清楚自身的身體情況,所以一貫以來希望一步到位的始皇帝,最終維持整體態勢不變。

    可以說,在某一個方面而言,張嘉師麾下的遼東軍團能夠在幾乎是席捲天下的動亂當中能夠再次定鼎江山,延續秦帝國的統治,其官兵相對於其他勢力的軍隊的平均體能以及體格水平佔優,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關鍵。

    但是對於張嘉師自己而言,在遼東軍團一直實行的一套伙食標準,雖然依舊是成為軍費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只不過在本質上而言,張嘉師認為他在這一方面似乎還能夠做到更好。

    ……

    受限於眼下秦帝國所能夠找到的食物種類而言,秦軍每天一頓肉食以及基本上在物資充足的時候採取三頓的水平而言,在眼下已經可以說讓很多平民都流著口水。

    畢竟即使是在一些方面,秦帝國也儘可能維持一些衣食無著的平民的口糧配給,但是在很多時候,這些口糧配給往往並不足以讓一個承擔著家庭勞作的成年男子的消耗。

    在這個基礎上,這些成年男子往往需要從自己的家人的口糧當中進行相應的調整分配。而作為小孩子則是成為了往往被大人吃多點食物的「受害者」。

    這一點張嘉師嚴格來說並不知道,而即使是他知道這麼一回事的存在,估計在眼下也毫無辦法進行實際的改變。

    也許頒布一份如同後世的《兒童保護法規》之類的規章能夠減輕這種情況的出現,但是整體而言的農業生產收入無法有著根本性的提高的話,這一種法規的效果見仁見智吧。

    所以在很多情況而言,張嘉師以及大秦帝國眼下的中樞核心是儘可能做到最好,但是這並無法改變一些現實的事情的生。除非能夠有效的做出一些能夠影響整體局面的事情才會對這些方面有著一定的利好影響。

    而按照張嘉師的想法,即使是無法做到後世的「黃金食物比例」的伙食方式,也儘可能做到相應的生產環境。

    日後到底在這一方面能夠走到什麼地步,張嘉師都無法推測,但是他希望的是一些事情儘可能在他在世的時候能夠構建出相應的框架。

    其中,「黃金食物比例」就是張嘉師自己認為對大秦帝國有著千年功益的存在。

    ………………………………………………分割線…………………………………………

    黃金食物比例在後世被稱為食物金字塔。

    食物金字塔是一個人為製造出的像金字塔形狀的為應對人生理特徵而做成的一個黃金三角。

    這是後世的美國農業部在1992年正式布《食物金字塔指南》,目的是指導美國公民正確地選擇飲食,以保持健康的身體和減少患慢性病的危險。

    在相應的指南中的建議很快家喻戶曉:人們應該儘量減少脂肪和油的攝入量;每天應吃6-11份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包、穀類、大米、麵食等;飲食金字塔還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和乳製品;每天至少吃2份肉類和豆類食物,如家禽、魚類、堅果、豆科植物、雞蛋與紅肉類食品。

    而這個黃金食物比例的制定基礎就是美國著名生態學家林德曼所總結出來的相應定律:

    R.L.林德曼是美國人生態學家。



    p;1941年美國耶魯大學生態學家林德曼表了《一個老年湖泊內的食物鏈動態》的研究報告。

    他對5o萬平方米的湖泊作了野外調查和研究後用確切的數據說明,生物量從綠色植物向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等按食物鏈的順序在不同營養級上轉移時,有穩定的數量級比例關係,通常後一級生物量只等於或者小於前一級生物量的1\/1o。

    林德曼把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間存在的這種必然的定量關係,叫做「十分之一定律」。

    如果把這種關係表現在圖上,用橫坐標表示生物量,在縱坐標上把食物鏈中各級消費者的數量依次逐級標出,那麼,整個圖形就像一個金字塔,在生態學中稱之為群落中的數量金字塔。

    1942年,他又表文章,說明生態系統中能量與物質的流動在不同的營養級之間存在的定量關係,是維持所有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因素。林德曼的理論為生態科學打下了理論基礎。他通過對一個結構相對簡單的天然湖泊——賽達伯格湖的能量流動進行的定量分析,現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兩個特點,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大約是1o%~2o%。

    林德曼以數學方式定量地表達了群落中營養級的相互作用,建立了養分循環的理論模型,標誌著生態學開始從定性走向定量。林德曼於1942年不幸死於肝炎,年僅27歲。

    在這個定律的基礎上所制定出來的黃金食物比例,油脂類屬於比例的最頂端,每天不過25克。而第二層,是奶製品、豆製品以及魚禽肉蛋的天下。其中,奶製品每天需要1oo克,豆製品每天需要5o克,魚禽肉蛋每天大約要吃克。在比例的第三層,我們所需要的就是水果類和蔬菜類。在這裡,蔬菜類每天要克而水果類每天則要克。最後,這個五穀類,屬於金字塔第四層,也是最底部,每天約要克,是我們最不可缺少的。

    而在時間以及科技水平的展當中,這個食物黃金比例得到了一次提升:

    在後世的現有知識提升的基礎上,提出了另一種食物金字塔指南。

    提出的這一「新金字塔「強調通過日常鍛鍊和避免過量攝入產生熱量的食物來保持體重。

    「新金字塔「建議人們的食物應主要包括:有益於健康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如果攝取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有益於健康,那麼就不必太擔心這兩種物質所產生的總熱量;同時還應多吃水果和蔬菜。「新金字塔「鼓勵人們攝取適當數量的、有益於健康的蛋白質,但奶製品的攝入量應限制在每天1-2份。新飲食指南建議少吃紅肉類、黃油、精製穀物、土豆和糖類。

    新飲食指南沒有將反式脂肪酸包括在內,因為這種物質對人體健康有不利影響。新飲食指南建議大多數人可攝取多維片,還建議人們在身體合適的情況下適量飲酒。後一項建議還指出,不飲酒肯定比過量飲酒好,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適量飲酒對心血管系統是有益的。

    當然,這個新的食物黃金比例的制定前提是當其時的人們因為相應的營養過剩等等因素而陷入肥胖危機而做出的一種改變。

    而這個食物黃金比例也被稱為營養金字塔。

    營養金字塔是一個人為製造出的像金字塔形狀的為應對人生理特徵而做成的一個黃金三角。

    為指導人們合理營養,中國營養學會提出了食物指南,並形象地稱為「4+1營養金字塔」。「4+1「指每日膳食中應當包括「糧、豆類」,「蔬菜、水果」,「奶和奶製品」,「禽、肉、魚、蛋」四類食物,以這四類食物作為基礎,適當增加「鹽、油、糖」。

    而這種黃金食物比例的關鍵點有五個:

    1.確定適合自己的能量水平:膳食寶塔中建議的每人每日各類食物適宜攝入量範圍適用於一般健康成人,在實際應用時要根據個人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勞動強度、季節等情況適當調整。

    2.根據自己的能量水平確定食物需要:膳食寶塔建議的每人每日各類食物適宜攝入量範圍適用於一般健康成年人,按照7個能量水平分別建議了1o類食物的攝入量,應用時要根據自身的能量需要進行選擇。

    3.食物同類互換,調配豐富多彩的膳食:應用膳食寶塔可把營養與美味結合起來,按照同類互換、多種多樣

    的原則調配一日三餐。

    4.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飲食習慣及物產不盡相同,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才能有效地應用膳食寶塔。

    5.要養成習慣,長期堅持:膳食對健康的影響是長期的結果。應用於平衡膳食膳食寶塔需要自幼養成習慣,並堅持不懈,才能充分體現其對健康的重大促進作用。

    ……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張嘉師在遼東時期就開始對農作物的雜交方式進行到現在都沒有相應的成果的研究。

    在後世,這種作物雜交的方式被稱為雜交育種,是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通過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經過選擇和培育,獲得新品種的方法。

    雜交可以使雙親的基因重新組合,形成各種不同的類型,為選擇提供豐富的材料;基因重組可以將雙親控制不同性狀的優良基因結合於一體,或將雙親中控制同一性狀的不同微效基因積累起來,產生在各該性狀上過親本的類型。

    正確選擇親本並予以合理組配是雜交育種成敗的關鍵。

    在後世雜交育種主要方式,一般指種內不同品種間的雜交育種。

    雜交技術因不同作物特點而異,其共同要點為:調節開花期,通過分期播種、調節溫度、光照及施肥管理等措施,使父母本花期相遇;控制授粉,在母本雌蕊成熟前進行人工去雄,並套袋隔離,避免自交和天然異交,然後適期授以純淨新鮮花粉,作好標誌並套袋隔離和保護。

    用於雜交的父本和母本分別用p1和p2表示,其代表符號分別為♂和♀;x表示雜交。雜交所得種子種植而成的個體群稱雜種一代,用F1表示。F1群體內個體間交配或自交所得的子代為F2、F3、F4等表示隨後各世代。安排親本或雜種成對使之交配的雜交方式有:成對雜交即兩個不同品種或系統間的雜交,兩親可互為父母本;復合雜交,即幾個品種分別先後進行多次雜交。回交是以雜種後代與親本之一再交配的雜交方式。

    雜交創造的變異材料要進一步加以培育選擇,才能選育出符合育種目標的新品種。培育選擇的方法主要有系譜法和混合法。系譜法是自雜種分離世代開始連續進行個體選擇,並予以編號記載直至選獲性狀表現一致且符合要求的單株後裔,按系統混合收穫,進而育成品種。

    這種方法要求對歷代材料所屬雜交組合、單株、系統、系統群等均有按親緣關係的編號和性狀記錄,使各代育種材料都有家譜可查,故稱系譜法。

    典型的混合法是從雜種分離世代F2開始各代都按組合取樣混合種植,不予選擇,直至一定世代才進行一次個體選擇,進而選拔優良系統以育成品種。

    在典型的系譜法和混合法之間又有各種變通方法,主要有:改良系譜法、混合-系譜法、改良混合法、衍生系統法、一粒傳法。不同性狀的遺傳力高低不同。在雜種早期世代往往又針對遺傳力高的性狀進行選擇,而對遺傳力中等或較低的性狀則留待較晚世代進行。

    選擇的可靠性以個體選擇最低,系統選擇略高,F3或F4衍生系統以及系統群選擇為最高。選擇的注意力也最高。因此隨雜種世代的進展,選擇的注意力也從單株進而擴大到系統以至系統群和衍生系統的評定。

    試驗條件一致性對提高選擇效果十分重要。為此須設對照區,並採取科學和客觀的方法進行鑑定,包括直接鑑定、間接鑑定、自然鑑定或田間鑑定、誘鑑定或異地鑑定。雜種早代材料多,一般採取感官鑑定。晚代材料少,再作精確的全面鑑定。

    作物育種程序在中國一般包括以下環節:原始材料觀察、親本圃、選種圃、產量比較試驗。雜交育種一般需7~9年時間才可能育成優良品種,現代育種都採取加世代的做法,結合多點試驗、稀播繁殖等措施,儘可能縮短育種年限。

    眼下的張嘉師即使算是在人力方面並沒有過多的限制,但是在很多方面而言,張嘉師更多地只能夠提出一個相應的概念而之後則是安排相應的人員來在這一方面進行研究處理。

    而正所謂萬事開頭難,作為一個「全新」的農作物概念,即使是在之後有著不少的農家精銳加入到這方面的研究實踐當中,但是在幾年的時間過去之後,張嘉師依舊沒有得到一個準確的相應信息。
Babcorn 發表於 2017-3-3 13:20
第三十章 科技難題 完

     張嘉師對於一些關鍵性而跨越程度不大的科研項目可以說很是重視。畢竟這並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不過對於他而言,他也知道以眼下的科技水平而言,想要做到在這方面取得確切的成效,是很長時間甚至是有可能無法得到預期效果的事情。
  
  畢竟,即使是以早已經有所投入的關於對小麥,黍米等方面的作物的雜交育種而言,至今尚沒有突破性的展,可以說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以事論事而言,即使是後世相對於眼下的科技水平,依舊有著一定優勢的時候,雜交水稻的研究歷程同樣是曲折而且長時間沒有得到相應成績的展情況。
  
  ……
  
  在後世,雜交水稻並非是中國人先倡導的。
  
  在雜交水稻的歷史當中,其相應基本思想和技術,以及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Beache11也被學術界某些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
  
  這個雜交水稻之父的稱呼事實上也無不可,但是在這一方面的確切成績而言,henr?Beache11卻讓人無奈嘆息。
  
  這種最初的雜交水稻設想方案存在缺陷,這一技術並沒有在全世界大範圍內進行推廣。
  
  在之後則是日本人也對雜交水稻進行投入研究的工作,在當時的日本,一些科學家提出三系選育法培育雜交水稻,雖然經過多年努力日本人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另外還提出了一系列的水稻育種新方法,但是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沒法完成雜交水稻的產業化。
  
  在之後則是作為「真?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這一方面的研究歷程。
  
  196o年袁隆平從一些學報上獲悉雜交高粱、雜交玉米、無籽西瓜等,都已廣泛應用於國內外生產中。<>於是,袁隆平跳出了無性雜交學說圈,開始進行水稻的有性雜交試驗。
  
  196o年7月,他在早稻常規品種試驗田裡,現了一株與眾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試驗田裡,結果證明了上年現的那個「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雜交稻」。袁隆平從實踐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為自花傳粉植物而無雜種優勢的傳統觀念的束縛,立即把精力轉到培育人工雜交水稻這一嶄新課題上來。
  
  從1964年現「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們整整花了6年時間,先後用1ooo多個品種,做了3ooo多個雜交組合,仍然沒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1oo%的不育系來。袁隆平總結了6年來的經驗教訓,並根據自己觀察到的不育現象,認識到必須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選用親本材料,提出利用「遠緣的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的新設想。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袁隆平帶領助手李必湖於月23日在海南島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現一株雄花敗育株,並用廣場矮、京引66等品種測交,現其對野敗不育株有保持能力,這就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隨後的「三系」配套打開了突破口,給雜交稻研究帶來了新的轉機。
  
  7o年代中國將雜交水稻列為重點科研項目。
  
  1972年,農業部把雜交稻列為中國重點科研項目,組成了中國範圍的攻關協作網。
  
  1973年,廣大科技人員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礎上,選用1ooo多個品種進行測交篩選,找到了1ooo多個具有恢復能力的品種。張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為代表的優勢強、花粉量大、恢復度在9o%以上的「恢復系」。
  
  月,袁隆平表了題為《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這是中國水稻育種的一個重大突破。緊接著,他和同事們又相繼攻克了雜種「優勢關」和「制種關」,為水稻雜種優勢利用鋪平了道路。
  
  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在上世紀9o年代得到飛躍性展:
  
  1986年,袁隆平在其論文《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中提出將雜交稻的育種從選育方法上分為三系法、兩系法和一系法三個展階段,即育種程序朝著由繁至簡且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展;從雜種優勢水平的利用上分為品種間、亞種間和遠緣雜種優勢的利用三個展階段,即優勢利用朝著越來越強的方向展。根據這一設想,雜交水稻每進入一個新階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將把水稻產量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
  
  1995年8月,袁隆平宣佈:中國歷經9年的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可以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
  
  1998年8月,袁隆平提出選育級雜交水稻的研究課題。政府劃撥1ooo萬元予以支持。袁隆平為此深受鼓舞。
  
  在海南三亞農場基地,袁隆平率領著一支由中國十多個省、區成員單位參加的協作攻關大軍,攻克了兩系法雜交水稻難關。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級雜交稻在小面積試種獲得成功,畝產達到8oo公斤,並在西南農業大學等地引種成功。
  
  目前,級雜交稻正走向大面積試種推廣中。
  
  ……
  
  從袁隆平院士對雜交水稻的研究歷程當中,即使是在1972年開始,得到了國家的相應支持,但是最終在1995年前後才得到關鍵性的突破進展,繼而進入正式投入種植的基礎。
  
  而若是算相應的時間,從196o年之後到1995年之間,幾乎是整整35年的時間的流逝,以及難以計算的人力物力支持,最終在這一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好吧,張嘉師真的無法想像自己在秦帝國在這一方面的堅持,最終會不會成為有生之年的奢望……
  
  張嘉師只能夠說這個事情只有天曉得。
  
  但是即使是如此,張嘉師對於小麥、黍米等農作物進行雜交育種的決心並不會改變。因為毫無疑問的是,無論是後世的雜交水稻還是雜交小麥的優勢,讓張嘉師不得不在這一方面堅定自己的決心。
  
  ………………………………………………分割線…………………………………………
  
  在雜交水稻的種植研究方面,雜交水稻是通過不同稻種相互雜交產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對配製雜交種子不利。
  
  要進行兩個不同稻種雜交,先要把一個品種的雄蕊進行人工去雄或殺死,然後將另一品種的雄蕊花粉授給去雄的品種,這樣才不會出現去雄品種自花授粉的假雜交水稻。
  
  可是,如果技術人員用人工方法在數以萬計的水稻花朵上進行去雄授粉的話,工作量極大,實際並不可能解決生產的大量用種。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種水稻做母本,這種母本有特殊的個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藥乾癟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結籽。
  
  而在這一方面而言,張嘉師只能夠表示呵呵,因為在眼下,缺乏先進計算方式的相應人員,更多地是在這幾年的時間內,不斷重複這樣的步驟,然後逐步的觀察相應的成果。
  
  可以說這是一種效率很低的做法……
  
  張嘉師自然是很清楚這方面的缺陷,但是在足夠的先進的科學性手段的前提下,這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方式。
  
  而在後世為了不使母本斷絕後代,要給它找兩個對象,這兩個對象的特點各不相同:
  
  第一個對象外表極像母本,但有健全的花粉和達的柱頭,用它的花粉授給母本後,生產出來的是女兒。長得和母親一模一樣,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藥乾癟畸形、沒有生育能力的母本;
  
  另一個對象外表與母本截然不同,一般要比母本高大,也有健全的花粉和達的柱頭,用它的花粉授給母本後,生產出來的是兒子,長得比父、母親都要健壯。
  
  這就是技術人員需要的雜交水稻,一個母本和它的兩個對象,人們根據它們各自不同特點,分別起了三個名字:母本叫做不育系,兩個對象,一個叫做保持系,另一個叫做恢復系,簡稱為「三系」。
  
  有了「三系」配套,技術人員就知道在生產上是怎樣配製雜交水稻的了:生產上要種一塊繁殖田和一塊制種田,繁殖田種植不育系和保持系,當它們都開花的時候,保持系花粉借助風力傳送給不育系,不育系得到正常花粉結實,產生的後代仍然是不育系,達到繁殖不育系目的。
  
  技術人員可以將繁殖來的不育系種子,保留一部分來年繼續繁殖,另一部分則同恢復系制種,當制種田的不育系和恢復系都開花的時後,恢復系的花粉傳送給不育系,不育系產生的後代,就是提供大田種植的雜交稻種。由於保持系和恢復系本身的雌雄蕊都正常,各自進行自花授粉,所以各自結出的種子仍然是保持系和恢復系的後代。
  
  而實際上在眼下的秦帝國,這一方面的研究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植株自身的存活保證。
  
  在後世,很多時候較為先進的農藥或者是肥料在這一方面的影響下更容易對相應植株的存活有著利好的基礎前提。但是在眼下的秦帝國,想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可以說,張嘉師能夠在這一方面想到的資源都基本投入到其中。
  
  但是在這個方面而言,秦帝國的農作物的「福利」相對於後世而言,根本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存在。
  
  在這個影響下,張嘉師很清楚實驗植株的存活率較低,同樣也將會在很多方面影響到最終的成果表現。
  
  ……
  
  而在後世,雜交水稻有秈稻和粳稻兩個亞種。
  
  理論上講,亞種間雜交稻可比品種間雜交稻增產3o%以上。
  
  目前,已經基本解決利用亞種間雜種優勢的主要難題,新育成的亞種間級雜交稻穗大粒多、品質優良,在生產試驗、示範中比現有的品種間雜交稻增產2o%以上。
  
  但是對於張嘉師而言,他對於這兩種亞種的存在很感興趣,但是這玩意恐怕不是想想就能成的事情,因為這種亞種是雜交水稻的出現之後才被掘出來的存在。這也就是說,在雜交水稻出現之前,張嘉師對於這種亞種雜交水稻是沒啥指望的了。
  
  秦帝國眼下已經在長江流域一帶種植水稻,但是張嘉師更多的是將重點放在雜交小麥上。
  
  而後世對於雜交小麥的技術也有著一定的經驗,但是相對而言,張嘉師在這方面也可以說是兩眼一抹黑……
  
  根據後世的經驗,小麥開花時,因鱗片細胞吸水迅膨大,使內外穎張開。張開角度為2o-3o°。
  
  開張角度的大小因品種和氣候條件而變化。天氣晴朗,水分充足時,夾角可達4o°;在乾旱條件下,會小到1o°,開花時花絲迅伸長將花藥推出。
  
  一朵花開放的時間平均15~2o分鐘,因品種和氣候條件而異。當內外穎張開不久,隨著花絲的伸長花藥即開始破裂,花粉便落在自己的柱頭上,其餘花粉隨風散佈在空氣中。
  
  小麥的開花順序就全株來說,主莖上的麥穗先開,分蘗上的麥穗後開;就1個麥穗來說,中部的小穗先開,上部和下部的小穗後開;就1個小穗來說,基部的花先開,上部的花後開。一個麥穗從開花到結束,約需2~3天,少數為3~8天。乾旱天氣開花期縮短,潮濕天氣可以延長。
  
  雜交小麥的授粉方式,小麥是自花授粉作物,但有一定的天然雜交率,其天然雜交率在1%以下。雜交率隨氣溫和品種不同而有區別。小麥開花最適宜的溫度為18-2oc,最低溫度為9-11c,如遇旱風和4oc以上高溫也要受害。
  
  開花時如遇到高溫或乾旱,天然雜交率就容易上升。因為在高溫乾旱條件下,花粉極易失去生活力,而柱頭的受精能力卻往往能保持一段時間,在正常條件下柱頭壽命可維持7天左右,但經過3-4天後結實率便明顯下降。一旦氣溫下降或乾旱減輕,則能接受外來花粉,生天然雜交。
  
  有些小麥品種,開花時稃片開張較大,開放時間較長,天然雜交的機會增多。授粉後經1-2小時,花粉粒開始萌,再經4o小時左右完成受精。
  
  張嘉師要是知道以上的記錄,估計會哭暈在茅坑旁邊:
  
  「我就知道怎麼幾年時間貌似一點動靜都沒?」
Babcorn 發表於 2017-3-3 13:21
第三十一章 人心 上

     在匈奴人決定圍困雲中城的時候,在九原郡的某地相機行動,率軍巡邏草原地區的李勉,也在為一個事情犯難,那就是在這一段時間,雖然匈奴人並沒有大規模進攻,但是在長城北面的一些地區,依稀可以看到規模不在少數的匈奴人似乎在相機行動。
  
  這也就是說,若是匈奴人真的打算大規模南下,只不過是旦夕可至的事情。
  
  而同樣的,因為雲中郡的地區已經失陷不少,九原郡事實上處於一個很微妙的境地。
  
  匈奴人若是從北往南大規模南下,那麼對於李勉而言,只要是長城不失,那麼這些匈奴人必然需要付出非常慘重的代價,甚至可能還不得寸進。
  
  但是匈奴人假如沿著雲中郡從西面進攻位於雲中郡東面的九原郡,長城所能夠揮出來的作用事實上是形同虛設。
  
  而情況一旦向著最為惡劣的境地展,那麼長城的駐軍很有可能面對的是匈奴人從南往北的夾擊。
  
  甚至是可以說,只需要匈奴人圍困一段時間,等到長城的烽火台內的存糧告罄的話,這些戍守長城的駐軍,甚至是不戰自潰。
  
  李勉很清楚,他的這一支騎兵部隊就是儘可能避免這個情況生的關鍵所在。因為即使是在九原郡,成建制的騎兵部隊只有他這一支約莫六千人上下的輕騎部隊而已。
  
  李勉不是不知道張嘉師或者是眼下秦帝國中樞對於匈奴人入侵的計畫,那就是憑藉簡稱拖延匈奴人前進的腳步。
  
  但是雲中郡雖然並沒有全部失守,其中最為堅固的郡城雲中縣依舊是牢固的控制在秦軍手中,但是這不代表雲中郡固若金湯。
  
  恰恰相反的事實是,匈奴人得到了雲中郡絕大部分地方的控制權,其南下可以進攻陰山,東進可以進攻九原。<>
  
  九原郡的防禦佈置大部分是倚重長城,而在很大一方面而言,這恰好是一個死穴。
  
  正所謂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李勉不認為張嘉師這個姐夫會在這個事情上犯下這麼嚴重的錯誤。
  
  或者是說,按照李勉自己的認識,那就是匈奴人若是真的大規模夾擊九原郡,那麼九原郡很有可能會被主動放棄,相應地區的秦軍官兵後撤到陰山一線的防禦地點,然後組織起一條能夠依託山勢進行防禦的防禦地帶。
  
  這麼一來,固然有可能是儘可能將匈奴人的推進道路堵死在陰山以北,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雲中郡的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危殆。
  
  因為若是以眼下的情況而言,九原郡無疑是支撐著雲中郡的中樞所在,若是九原郡失守,雲中城的數萬秦軍假如無法堅持到援軍的到來,恐怕全滅殆儘是很有可能的最終下場。
  
  李勉與楊翁子之間的關係雖然並不算熟絡,但是作為鄰接郡縣的袍澤,李勉何嘗不擔憂雲中城的防禦情況?
  
  只不過就眼下而言,他似乎更應該擔心的是匈奴人下一步的計畫。
  
  ……………………………………………………分割線……………………………………
  
  在燕郡北面的長城,彭越作為新調動過來的燕郡郡尉,其主要職責就是協調燕郡北部,尤其是以長城為主的防禦體系的兵力安排。
  
  這一個安排對於彭越而言,可以說並不是一個很輕鬆的任務,因為即使是彭越自己也有著相當豐富的作戰經驗,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他正如張嘉師所擔憂的是,他對於防禦作戰的經驗,始終是一個問題。
  
  在幾年前他投靠張嘉師之前,也是一員有著相應凶名的反秦將領。<>但是相對於原來算是三川郡李由麾下的秦軍偏師,彭越在之後的幾年多次與東進的張嘉師麾下的秦軍部隊交戰。
  
  當然,這一些戰爭可以說相互之間有著勝負,但是更多的是彭越並沒有想到,這些秦軍部隊並不是張嘉師麾下的最為精銳的部隊,而不過是緊急招募然後經過短暫訓練的秦軍新兵。
  
  而即使是如此,在多次進攻被張嘉師麾下秦軍奪回的縣邑的作戰當中,彭越可以說是敗多勝少。
  
  而少數的勝利更多地是依靠人數方面的優勢所取得的。
  
  作為當其時項羽麾下的一員大將,彭越並不算是項羽的心腹,但是也不是一個邊緣人物。
  
  論地位,彭越固然是遠不如項羽范增等人,甚至是不如丁公這樣的人。
  
  但是論實力,除了項羽,龍且等楚軍核心將領,能夠與他並肩比較的人並不多。
  
  在張嘉師揮軍進攻秦軍叛將章邯勢力的時候,章邯向當時的項羽求援,而項羽的一紙調令就讓他成為了支援章邯的兩支楚軍的指揮官。
  
  對於這個安排,彭越一開始並沒有反感,甚至是認為項羽終於想到了重用他來對抗那個在鉅鹿之戰當中就逐漸蜚聲天下的暴秦挽救者。
  
  他並沒有與張嘉師直接對戰過,而即使是在之前的戰鬥當中與秦軍交戰敗多勝少,依舊沒有讓彭越將這一個秦將放在眼內。
  
  但是很快的,他見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即使是在諸侯當中武勇著稱的章邯,一旦被秦軍奪取了主動權,就迅兵敗如山倒。
  
  只不過在這個時候,彭越即使是開始重視起這個盛名之下名副其實的秦將,已經太晚了。<>
  
  季布麾下的楚軍在他前方不到三十里的範圍被過十萬秦軍精銳依託地形進行猛攻。
  
  而他則是處於進退不得的尷尬境地。
  
  彭越不是沒有想過全軍增援季布所部,能救多少就是多少。
  
  但是他很快就現,對於戰機的掌握,他遠不如秦軍的將領。
  
  不到一天的時間,季布軍全滅。而緩過神來的他在失去了季布軍的信息同時,依舊猶豫著應該如何進退的時候,兩支秦軍精銳車騎部隊攔腰截斷了他的軍隊。讓他尾難以兼顧。
  
  最終,在突圍無望的同時,彭越選擇的是投降……
  
  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投降有可能是難免一死,但是不投降的話,那麼就是必死無疑。
  
  彭越放棄了自己封侯拜相甚至是裂土封王的理想,最終屈服於秦軍的兵威赫赫之中。
  
  ……
  
  在之後的幾年時間,彭越一轉身就變成了巴郡的郡尉。
  
  他之前所指揮的親隨部隊,只有少部分允許跟隨他到巴郡。
  
  而對於這麼一點,彭越也自然是捏著鼻子認命了,畢竟形勢比人弱,他即使是想要盤踞巴郡而自立,恐怕當其時的南郡以及巴郡西面的蜀郡李家,先就得集中兵力將他這個降而復叛的牆頭草給滅了。
  
  再者,即使是作為張嘉師當其時控制的郡縣當中,其控制力相對薄弱的地區,甚至是可以說其山民絕大部分都不服秦國官吏的管轄,屢次出現誅殺官吏,盤踞山林反叛的事情。
  
  但是對於彭越而言,他假如打算憑藉這一點反叛秦國,必然會得到一個更為淒慘的下場。
  
  這些山民固然是不服秦帝國的管治,但是何嘗會將他看成是自己人?
  
  所以一旦他真的打算降而復叛,那麼等待他的則是最有可能在郡城內被兩面沿著江水進軍的秦軍部隊直接剿滅,甚至是不需要做到這一步,也許只需要他的這些少量的親隨被殺掉的話,那麼郡城內的秦軍官兵就會將他剁成肉醬……
  
  很清楚自己的境地的彭越,在巴郡的數年時間內,除了訓練秦軍步兵部隊的山地作戰能力之外,更多地就是率領這些「新軍」對山民們進行圍剿或者是收服。
  
  彭越對於收服這些山民事實上不是太理解。而在一方面而言,這也可以說是彭越的一個見識侷限。
  
  或者是說彭越小看了張嘉師對民族同化的執念……
  
  在張嘉師所在的後世,民族同化是指一個民族或其一部分喪失本民族的特徵而變成另一個民族的現象。它是從民族產生以來,在社會展的各個階段都存在的歷史現象。民族同化可分為自然同化與強迫同化兩種。自然同化指的是不受人為干預的同化。強迫同化與之相反,區分來自在於導致同化的是自然因素還是人為干預。
  
  而民族同化其本質並無好壞之分。
  
  一般表現為:比較落後的民族與比較先進的民族交往時,自然吸收先進民族的文化,逐漸改變、直至最後完全喪失自己的民族特徵,變成了別的民族。整個過程是自願自然演進的,沒有借助於暴力、特權和任何強制手段。
  
  但是,在同化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鬥爭,被同化民族中往往有少數人特別是統治階級中的當權者,企圖用行政命令的辦法阻止同化的趨勢,但其結果總是阻擋不住。因為,自然同化是先進取代落後,是歷史展的必然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強迫同化是一個民族利用暴力或特權強制別的民族放棄自己民族的特徵而成為它的一部分。這種現象,主要表現在統治民族的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強制上。如王莽新朝時,強迫匈奴人改匈奴稱號為漢族稱號,改匈奴人姓名為漢人姓名。清初滿族統治者強迫漢人改穿滿人服裝,照滿人習慣剃。北洋軍閥政府和國民黨政府強迫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只准用漢文和漢語教學,不准使用各民族自己的語言文字等。
  
  強迫同化是以被同化民族遭受很大的痛若和犧牲作代價的,是民族壓迫的一種表現,因而受到被統治民族的堅決反抗。無產階級堅決反對強迫同化。
  
  而張嘉師在後世所生活過的社會,雖然「民族大團結」是當時的國家主要觀念。但是在之前的歷史當中,毫無疑問是民族同化的進程。
  
  而秦帝國在崛起至今,同樣是民族同化的成果產物。
  
  其中,作為民族同化的一個主要體現,則是對幾個國家民族採取攻勢吞併手段,展秦國國力的秦穆公的相應決策。
  
  當時的秦國周邊生活著許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國,如隴山以西有昆戎、綿諸、翟,涇北有義渠、烏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6渾之戎。他們生產落後,披衣皮,各有君長,不相統一。
  
  他們常常突襲秦的邊地,搶掠糧食、牲畜,擄奪子女,給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難。秦穆公向西展,採取了比較謹慎的策略,先強後弱,次第征服。
  
  秦國在西方經過長期的展,不斷擴大地盤。特別是進入春秋以後,西周在陝西境內的土地,大都歸秦人所有。
  
  而這就是同化的表現之一。
  
  在秦穆公三十六年,秦軍奪得王官和郊。秦穆公三十七年,秦軍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綿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綿諸王。秦穆公乘勝前進,二十多個戎狄小國先後歸服了秦國。秦國闢地千里,國界南至秦嶺,西達狄道,北至朐衍戎,東到黃河,史稱「秦穆公霸西戎」。
  
  而在另外一方面,一個典故也說明了秦穆公當其時的同化根本。
  
  這個典故就是「秦穆公嘗出而亡其駿馬」:
  
  秦穆公曾經外出王宮而因此丟失了自己的駿馬,他親自前往去找他的馬,看見有人已經把自己的馬殺了並且還正在一起吃馬的肉。秦穆公對他們說:「這是我的馬。」
  
  這些人都驚恐地站起來。秦穆公說:「我聽說吃駿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會死的。」
  
  於是秦穆公給他們酒喝。殺馬的人都慚愧地離開了。
  
  過了三年,晉國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圍困住了。以前那些殺馬吃肉的人互相說:「我們可以以死報答穆公給我們吃馬肉喝好酒的恩德了。」於是擊潰了包圍秦穆公的軍隊,穆公終於解決了困難,並打敗了晉國,俘虜了晉惠公。
  
  而在戰爭中,秦穆公使用的是強迫同化的方式來同化戎狄小國,而在內部,則是使用恩賜來懷柔收復山民。
  
  而這種情況同樣可以說是一種「剿撫並用」的最直觀體現。
Babcorn 發表於 2017-3-5 09:23
第三十二章 人心(中)

  彭越對於張嘉師為何要他對這些不時襲擊官府人員的山民會選擇剿撫並用的方式來對付這些人。

  但是按照彭越自己的理解,張嘉師讓他這樣做並非是事出無因,或者是說,在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之後,剿撫並用的方式對維持巴郡地區的地方穩定有著一定的作用。

  當然,無論是彭越亦或者是在咸陽的那些人,都不會將另外一個事實擺在眼前,那就是巴郡的山民事實上已經處於十室九空的態勢。

  造成這麼一種局面自然只有一個可能性,那麼就是秦軍對他們的剿滅方式太過實際了。

  只要反抗秦國政令的部落,其男子不分老幼,只要高過戰車輪子的人,就必須要梟。

  彭越自己儘管也是盜賊出身,但是在接到了張嘉師派遣使節給他帶來的這個口諭之後,都不禁在心裡面暗自心驚。

  這也就是說,這些人能夠活下來的,估計只有十歲以下的男子。

  而至於女子……彭越並沒有放開軍紀,任憑其麾下新兵胡作非為,畢竟彭越很清楚秦軍的軍紀相對於始皇帝時期,甚至是之前的秦國軍團,是非常嚴格的。

  若是彭越也是張嘉師那個時候的穿越者,就會對眼下的秦軍軍紀有著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

  那就是眼下的秦軍軍紀在部分修改的條例上,更像是後世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起源於1947年出台的《pLa總部關於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

  三大紀律是: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

  八大注意則是: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償;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

  張嘉師借鑑的是部分的內容進行相應現在軍規的修正:

  以郡尉為地方軍事長官的同時,郡尉的軍事命令在沒有中樞的軍事命令下達的時候,地方軍隊一律要聽從郡尉的命令行事。

  而在幾支新式騎兵建立起來之後,張嘉師在這方面也進行了第二次修正:

  在騎兵部隊與地方郡兵進行配合作戰的時候,騎兵部隊指揮官有權自主判斷行動,不受地方郡尉的掣肘。但是在整體作戰方面,理應雙方儘可能進行協調才進行行動。

  而在其他方面,張嘉師則是比較籠統的進行整合:

  在戰場上的繳獲必須要通過整合清點,在之後則是上繳郡守府或者是最近的軍司馬部屬所在,進行相應的軍功統計之後再進行安排。而私自收藏繳獲者,則是視乎繳獲物品的價值進行相應處分,違反此條嚴重者,梟示眾。

  無故**婦女者梟,無故擾民者杖責,無故不服從軍令者杖責,嚴重者梟示眾。無故毀壞財物或者農田者,視乎情況處分,嚴重者梟示眾。在軍營中無故鬥毆或者是挑起挑起事端者,依照情況進行相應處分,嚴重者梟示眾。

  彭越自己很清楚一點,山民的婦女同樣也算是女子的範疇,若是真的讓麾下軍兵出現大規模的**事件,恐怕別說他這個郡尉職務,恐怕他的級早已經被掛在巴郡郡城的城牆上示眾了。

  在張嘉師麾下的諸多文武當中,至今並沒有人大幅度違反軍規。假如硬是要說什麼人倒在了這個事情上,被稱之為攝政王時期第一起族誅事件的主角秦敏可以說責無旁貸……

  彭越眼下雖然不算是孤家寡人,但是也算不上是有著家族牽連,但是一旦他出事兒的話,他的家人假如失去了張嘉師或者是秦帝國的保護,恐怕其他人對他們落井下石都算是小事情了。

  彭越對於嚴格的軍紀不算是太感冒,但是在其位則必須要謀其事,若是真是因為一時失策而下達了愚蠢的命令,到時候刀斧加身的話,恐怕不會有幾個人會為他說情。

  畢竟相對於秦敏這個「宿將」,他這個降將想要人權什麼的,他自己都只能夠呵呵一笑……

  ……

  張嘉師對於嚴格的軍紀可以說很是認同,因為正所謂無規矩則不成方圓。

  但是軍紀也得符合實際才行。

  比如說古代軍紀中相當著名的「十七禁律五十四斬」,就無法全部套用在眼下秦軍當中。

  「十七禁律五十四斬」的條例如下:

  其一: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按不伏,此謂悖軍,犯者斬之。其二:呼名不應,點時不到,違期不至,動改師律,此謂慢軍,犯者斬之。其三:夜傳刁斗,怠而不報,更籌違慢,聲號不明,此謂懈軍,犯者斬之。其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將,不聽約束,更教難制,此謂構軍,犯者斬之。其五:揚聲笑語,蔑視禁約,馳突軍門,此謂輕軍,犯者斬之。其六:所用兵器,弓弩絕弦,箭無羽鏃,劍戟不利,旗幟凋弊,此謂欺軍,犯者斬之。其七:謠言詭語,捏造鬼神,假託夢寐,大肆邪說,蠱惑軍士,此謂淫軍,犯者斬之。其八:好舌利齒,妄為是非,調撥軍士,令其不和,此謂謗軍,犯者斬之。其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女,此謂奸軍,犯者斬之。其十:竊人財物,以為己利,奪人級,以為己功,此謂盜軍,犯者斬之。其十一:軍民聚眾議事,私進帳下,探聽軍機,此謂探軍,犯者斬之。其十二:或聞所謀,及聞號令,漏洩於外,使敵人知之,此謂背軍,犯者斬之。其十三:調用之際,結舌不應,低眉俯,面有難色,此謂狠軍,犯者斬之。其十四:出越行伍,攙前越後,言語喧嘩,不遵禁訓,此謂亂軍,犯者斬之。其十五:托傷作病,以避征伐,捏傷假死,因而逃避,此謂詐軍,犯者斬之。其十六:主掌錢糧,給賞之時,阿私所親,使士卒結怨,此謂弊軍,犯者斬之。其十七:觀寇不審,探賊不詳,到不言到,多則言少,少則言多,此謂誤軍,犯者斬之。

  而被稱為嚴酷軍紀的「戚繼光軍紀法」也同樣有著這個問題。

  在西方的軍隊當中同樣也有著相應的軍事紀律的存在。

  比如說著名的「西點二十二條」:

  1、將服從訓練成習慣:西點軍校採用「斯巴達式」的各種訓練,使學員身體疲憊不堪,沒有提出反抗的餘力。

  2、一切從零開始:不管新學員的社會經歷,新學員都將被視為如同白紙一樣的嬰兒,新學員受訓剛開始是沒有名字,沒有一切個人的特殊物品(包括最基本的財物),日程安排的滿滿的,讓學員只有時間去執行命令而沒時間去思考。

  二、工作無藉口:

  1、絕對的制度,紀律就是紀律:西點紀律的嚴厲是出名的,開始大家可能只是為了形式,時間一長習慣成自然,學員逐漸地把軍校的目標變成了個人目標,變成了自覺的紀律。

  2、西點的「四個標準答案」:只能為「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沒有任何藉口」、「報告長官,我不知道」,學員不能多說一個字,長官只要結果,而不是要為什麼沒有完成任務的解釋。

  三、細節決定成敗。

  1、從小事做起:西點很重視對新學員的細節訓練,要求新學員背誦新學員知識,除了記住會議廳有多少盞燈,蓄水庫有多大蓄水量外,還包括大聲當眾背誦日行事曆(今天幾點將做什麼事),學校很注重服裝儀容的細節。

  2、「給我任何一個人,只要不是精神病人,我都能把他訓練成一個優秀的人才。」這是西點軍校校長的名言。

  四、以上司為榜樣。

  1.西點新學員對上司怎麼評價自己,絕對不會太在意,他們會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並且對上司充滿感激。

  五、榮譽原則。

  1、西點的校訓為:「職責、榮譽、國家」

  2、榮譽原則:「學員不得撒謊、欺騙和行竊,也不能容忍他人有上述行為。」西點培養的不僅是一名軍人,還是社會的精英,在西點說謊是最大的罪惡。

  六、受人歡迎。

  1、西點軍校認為軍人不是一個讓人敬而遠之的角色,相反是在需要時,能為大家提供幫助的人;西點軍人應該是正直、熱情、謙虛、有禮貌的人。

  2、新學員要對包括學長在內的人敬禮,稱呼「長官」、「您」,這在社會是被視為軟弱的行為,但在軍隊新學員必須學會尊重、謙虛。

  3、要求新學員記住14oo名新學員的名字,實際上一年後,新學員一般都能記住4ooo名學員的名字和基本情況,記住對方的名字是有禮貌的表現。

  4、決不遲到一分鐘,在任何時候遲到都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西點的慣例是,當有人遲到,會主動背誦當年拿破崙因遲到一分鐘而兵敗滑鐵盧的故事。

  七、善於合作。

  1、學會合作以畢業:有什麼事大家要通風報信;訓練中有必須一組人才能完成的任務;在訓練中還會出現因你的同伴「死亡」,你將不得不一個人面對幾個敵人的情況。

  2、創造一個「共同」的敵人,教官有意識的與學員處於「敵對」狀態,增加軍校的緊張,令學員更加團結。

  3、一個犯錯眾人擔:軍隊是一個整體,一個人犯錯,也會導致整個軍事行動失敗,所以經常是一個人犯錯,全小隊一起受罰。

  4、軍官不能在士兵中有自己偏愛的朋友、哥們。

  八、團隊精神;

  九、只有第一,沒有最好。即使你是第一也可以做得更好。

  十、敢於冒險。

  1、勇敢的面對危險,風險越高,人的情緒越接近恐慌,要訓練自己在重大關頭能處理恐慌,最好在控制的情況下,練習克服恐慌。

  2、總在最前面:西點學員必須明白只有勇敢精神讓平凡的自己作出驚人的事業,西點軍人必須在最前面。

  十一、火一般的精神:

  1、失去了熱情,就等於失去了作戰的勇氣。

  2、對軍人職業的熱愛,是學習、訓練不斷前進的動力。

  十三、勇敢者的遊戲。

  理性的勇敢:教官故意加重學員的焦慮,教官知道學員有一種理性的迴避恐懼的方法,沒有恐懼,勇氣是培養不出來的,西點是拒絕逃兵的。

  十四、決不推卸責任。

  十五、責任感。

  學員不論在什麼時候,無論穿軍服與否;在西點內還是外,不論是擔任值勤或宿舍值班員,都有義務、有責任履行自己的職責,而這出點不是為了獲得獎賞或逃避懲罰,是出自內在的責任感。

  十六、沒有不可能。

  1、永遠都不認輸:西點學員只有5o%─7o%能最後能畢業,學員執行任務只能回答「我一定做到」、「我能行」,最差也是「我執行」、「是」。

  2、決不懼怕失敗:驚慌失措只能亂中添亂,只能走向更大的失敗。

  3、我們不許失敗。

  十八、敬業為魂。

  1、西點學員必須建立使命感,西點學員的品德,這是一種高於社會的道德品德。

  2、一個西點的軍人是掙的薪水哪怕是最低收入,但他們覺得自己是這一偉大事業中很重要的一份子,視軍人為最大榮譽,把自己的一生與西點軍人緊緊聯繫在一起。

  十九、決不為薪酬工作。

  1、需要的是一種犧牲精神,不能過多的考慮個人利益,只要明白自己努力進步,晉陞就是必然的。

  2、「不要問國家給了你什麼,問問你自己,你給了國家什麼。」

  二十、理念至上;

  二十一、自動自;

  二十二、立即行動。

  《西點軍校22條軍規》更像是一種軍官準則,但是毫無疑問的是,西點軍校本身就是培訓軍官的地方,其規定準則的存在是必然的。

  彭越不是沒有想過為何自己沒有親妹妹,能夠藉故獻給張嘉師來鞏固一下自己的位置,但是這個事情更多的是他自己的一廂情願而已。因為即使是聯姻這種事情,還遠遠輪不上他。

  即使是在咸陽一地,秦人在關中的一些家族想要在這方面跟張嘉師聯繫上關係的如同天上繁星。

  但是在這方面而言,張嘉師允許納妾聯姻的家族,幾乎沒有。

  假如硬是說要有的話,蜀郡李家算是一個,而太原王家則是半個。

  為何太原王家只能算半個?

  很簡單,王琰的婚事是張嘉師當年與兩個公主成親所附帶的世家滕妾,這一點自然是只能算是半個。

  而無論是太原王家亦或者是蜀郡李家,兩者在眼下的秦帝國軍政體繫上也算是有著一席之地,即使是王離眼下只不過是一個郡守,相對於之前的上將軍毫無疑問是貶職了。但是在晉北郡一地成為郡守,何嘗不是一個封疆大吏的表現?

  所以很多家族都將目光放在張嘉師的身上,更有甚者則是對年幼的皇帝嬴珣有著聯姻的意向。

  只不過,只要不是家族勢力強大的人,想要染指日後嬴珣身邊的後位的話,恐怕不需要攝政王親自動手,光是太原王家的人,就足以讓這些小家族或者是中型世家得到很慘淡的結果。
Babcorn 發表於 2017-3-10 14:47
第三十三章

  彭越知道自己在新生的秦帝國當中,更多是一個邊緣人物。

  所以他想要在這個秦帝國當中真正的「出人頭地」,在刨除了依靠女兒的身份來更進一步之外,就只有立下更大的功勛。

  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彭越知道自己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在這方面做得更好,而在這個基礎上,手段什麼的並不需要介意太多。

  正如他對巴郡的山民的圍剿一樣,這些山民的死活對於他而言毫不重要。

  但是他自己也很清楚一點,自己麾下的官兵同樣不能損失太慘重,要不然咸陽的中樞必然會在這個事情上給他追究責任。

  所以對於彭越來說,他在成為了燕郡郡尉之後,更多的是學習應該怎麼樣進行防守作戰。

  ……

  在將近一年時間過去了,彭越自己也算是對長城的防禦體系有著比較熟悉的運作與理解。

  而這也給彭越相當高的信心,讓他在將有可能面對匈奴人的大規模侵攻之中,儘可能不會因為一些不應該出現的錯誤而導致戰線崩潰的結果出現。

  但是彭越自己更希望能夠揮自己的風格,可惜的是,在到達了長城的將近一年的時間,彭越除了再次受到張嘉師派遣使節給他的告誡之外,他還從邊地戍守的官兵口中,知道了匈奴人的作戰性質。

  那就是匈奴人往往是不會攜帶額外的糧秣作戰,而他們的後勤保障,更多是戰線後面的部落牧民們給他們這些作戰人員進行保證的。

  這也就是換句話說,若是他真的打算如同以往一樣對這些匈奴人的後勤進行打擊,很有可能在沒有解決掉一個部落的同時,就會面對著迅回返的匈奴騎手主力而面對被敵人圍攻的困境。

  彭越並不是傻瓜,他很清楚這麼一來,他的下場會很慘。

  即使是他能夠在這個困境中率軍突圍成功,但是一來違反張嘉師多次的告誡,二來則是損兵折將嚴重,那麼等待他的必然是軍法的嚴峻處置。

  但是彭越不認為這些牧民並非是不可能的目標,相反,彭越認為柿子挑軟的捏是非常正確的行為。

  畢竟相對於大部分青壯集中組成的匈奴軍隊,後方基本上是老弱病殘為主的牧民們,就是一個相對而言較為輕鬆對付的目標。

  即使是這些牧民有著一定的作戰能力,但是只要這些人當中敢於作戰的人傷亡殆盡之後,那麼等待這些牧民的,將會是一面倒的屠殺。

  ………………………………………………分割線…………………………………………

  牧民這個稱呼並非是秦帝國創,而是出於《國語》一書:「且夫君也者,將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縱私回而棄民事,民旁有慝無由省之,益邪多矣。」

  《國語》,又名《春秋外傳》或《左氏外傳》。相傳為春秋末魯國左丘明所撰,但現代有的學者從內容判斷,認為是戰國時期的學者依據春秋時期各國史官記錄的原始材料整理編輯而成的。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記事。記事時間,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戰國之交,前後約五百年。

  相較《左傳》,《國語》所記事件大都不相連屬,且偏重記言,往往通過言論反映事實,以人物之間的對話刻畫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國語》全書二十一卷:

  《周語》三卷,記載了西周穆王、厲王直至東周襄王、景王、敬王時有關「邦國成敗」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從西周到東周的社會政治變化的過程。

  《魯語》二卷,則著重記載魯國上層社會一些歷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時期這個禮義之邦的社會面貌。

  《齊語》一卷,主要記載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採取的內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導思想。

  《晉語》九卷,篇幅佔全書三分之一強,它比較完整地記載了從武公替晉為諸侯,獻公之子的君權之爭,文公稱霸,一直到戰國初年趙、魏、韓三家滅智氏的政治歷史,從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時間長,份量重,所以有人把《國語》稱為「晉史」。

  《鄭語》一卷記周太史伯論西周末年天下興衰繼替的大局勢。《楚語》二卷,主要記靈王、昭王時的歷史事件。

  《吳語》一卷、《越語》二卷記春秋末期吳、越爭霸的史實。

  而嚴格來說,《國語》更像是《左氏春秋》的一些記載的故事版本。

  比如說同樣是出自《國語?魯語》的部分內容,可以看出這個特點:

  「夏父弗忌改昭穆之常」:

  夏父弗忌為宗,蒸將躋僖公。宗有司曰:「非昭穆也。」曰:「我為宗伯,明者為昭,其次為穆,何賞之有!」有司曰:「夫宗廟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疏也。夫祀,昭孝也。各致齊敬於其皇祖,昭孝之至也。故工史書世,宗祝書昭穆,猶恐其踰也。今將先明而後祖,自玄王以及主癸莫若湯,自稷以及王季莫若文、武,商、周之蒸也,未嘗躋湯與文、武,為不踰也。魯未若商、周而改其常,無乃不可乎?」弗聽,遂躋之。

  展禽曰:「夏父弗忌必有殃。夫宗有司之言順矣,僖又未有明焉。犯順不祥,以逆訓民亦不祥,易神之班亦不祥,不明而躋之亦不祥,犯鬼道二,犯人道二,能無殃乎?」侍者曰:「若有殃焉在?抑刑戮也,其天札也?」曰:「未可知也。若血氣強固,將壽寵得沒,雖壽而沒,不為無殃。」既其葬也,焚,煙徹於上。

  「太子晉諫靈王壅谷水」:

  靈王二十二年,谷、洛斗,將毀王宮。王欲壅之,太子晉諫曰:「不可。晉聞古之長民者,不墮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夫山,土之聚也;藪,物之歸也;川,氣之導也;澤,水之鐘也。夫天地成而聚於高,歸物於下,疏為川谷以導其氣,陂塘汙庫以鐘其美。是故聚不阤崩而物有所歸,氣不沉滯而亦不散越,是以民生有財用而死有所葬。然則無夭、昏、札、瘥之憂,而無飢、寒、乏、匱之患,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古之聖王唯此之慎。

  「昔共工棄此道也,虞於湛樂,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禍亂並興,共工用滅。其在有虞,有崇伯鮌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堯用殛之於羽山。其後伯禹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象物天地,比類百則,儀之於民而度之於群生。共之從孫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導滯,鐘水豐物,封崇九山,決汩九川,陂鄣九澤,豐殖九藪,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故天無伏陰,地無散陽,水無沉氣,火無災燀,神無間行,民無淫心,時無逆數,物無害生。帥象禹之功,度之於軌儀,莫非嘉績,克厭帝心。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祚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物豐民人也。

  「此一王四伯豈繄多寵?皆亡王之後也。唯能釐舉嘉義,以有胤在下,守祀不替其典。有夏雖衰,杞、鄫猶在;申、呂雖衰,齊、許猶在。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於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間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絕後無主,湮替隸圉。夫亡者豈繄無寵?皆黃、炎之後也。唯不帥天地之度,不順四時之序,不度民神之義,不儀生物之則,以殄滅無胤,至於今不祀。及其得之也,必有忠信之心間之。度於天地而順於時動,和於民神而儀於物則,故高朗令終,顯融昭明,命姓受氏,而附之以令名。若啟先王之遺訓,省其典圖刑法而觀其廢興者,皆可知也,其興者,必有夏、呂之功焉;其廢者,必有共、鮌之敗焉。今吾執政無乃實有所避,而滑夫二川之神,使至於爭明,以妨王宮,王而飾之,無乃不可乎!

  「人有言曰:『無過亂人之門。」又曰:『佐和者嘗焉,佐斗者傷焉。』又曰:『禍不好,不能為禍。』《詩》曰:『四牡骙骙,旐有翩,亂生不夷,靡國不泯。』又曰:『民之貪亂,寧為荼毒。』夫見亂而不惕,所殘必多,其飾彌章。民有怨亂,猶不可遏,而況神乎?王將防斗川以飾宮,是飾亂而佐斗也,其無乃章禍且遇傷乎?自我先王厲、宣、幽、平而貪天禍,至於今未弭。我又章之,懼長及子孫,王室其愈卑乎?其若之何?

  「自后稷以來寧亂,及文、武、成、康而僅克安民。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八王而康克安之,其難也如是。厲始革典,

  十四王矣。基德十五而始平,基禍十五其不濟乎!吾朝夕儆懼,曰:「其何德之修,而少光王室,以逆天休?』王又章輔禍亂,將何以堪之?王無亦鑑於黎、苗之王,下及夏、商之季,上不像天而下不儀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順時,不共神祇而蔑棄五則。是以人夷其宗廟而火焚其彝器,子孫為隸,下夷於民,而亦未觀夫前哲令德之則。則此五者而受天之豐福,饗民之勳力,子孫豐厚,令聞不忘,是皆天子之所知也。

  「天所崇之子孫或在畎畝,由欲亂民也;畎畝之人或在社稷,由欲靖民也,無有異焉!《詩》云:『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將焉用飾宮?其以徼亂也。度之天神則非祥也,比之地物則非義也,類之民則則非仁也,方之時動則非順也,咨之前訓則非正也,觀之《詩》《書》與民之憲言則皆亡王之為也。上下議之,無所比度,王其圖之!夫事大不從象,小不從文,上非天刑,下非地德,中非民則,方非時動而作之者,必不節矣。作又不節,害之道也。」

  王卒壅之。及景王多寵人,亂於是乎始生。景王崩,王室大亂。及定王,王室遂卑。

  ……

  但是作為魯國史官記載的歷史典籍,《國語》對作為鄰國齊國的記載並不詳細,更多是管仲到齊桓公稱霸時期的記載:

  《國語?齊語》「桓公霸諸侯」:

  桓公憂天下諸侯。魯有夫人、慶父之亂,二君弒死,國絕無嗣。桓公聞之,使高子存之。

  狄人攻邢,桓公築夷儀以封之,男女不淫,牛馬選具。狄人攻衛,衛人出廬於曹,桓公城楚丘以封之。其畜散而無育,桓公與之繫馬三百。天下諸侯稱仁焉。於是天下諸侯知桓公之非為己動也,是故諸侯歸之。

  桓公知諸侯之歸己也,故使輕其幣而重其禮。故天下諸侯罷馬以為幣,縷綦以為奉,鹿皮四個;諸侯之使垂橐而入,稛載而歸。故拘之以利,結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國諸侯既許桓公,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桓公知天下諸侯多與己也,故又大施忠焉。可為動者為之動,可為謀者為之謀,軍譚、遂而不有也,諸侯稱寬焉。通齊國之魚鹽於東萊,使關市幾而不征,以為諸侯利,諸侯稱廣焉。築葵茲、晏、負夏、領釜丘,以御戎、狄之地,所以禁暴於諸侯也;築五鹿、中牟、蓋與、牡丘,以衛諸夏之地,所以示權於中國也。教大成,定三革,隱五刃,朝服以濟河而無怵惕焉,文事勝矣。是故大國慚愧,小國附協。唯能用管夷吾、寧戚、隰朋、賓胥無、鮑叔牙之屬而伯功立。

  同樣是出自《國語?齊語》的「管仲佐桓公為政」:

  「正月之朝,鄉長復事。君親問焉,曰:「於子之鄉,有居處好學、慈孝於父母、聰慧質仁、聞於鄉里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明,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桓公又問焉,曰:「於子之鄉,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眾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賢,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桓公又問焉,曰:「於子之鄉,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長悌於鄉里、驕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已於事而竣。是故鄉長退而修德進賢,桓公親見之,遂使役官。

  桓公令官長期而書伐,以告且選,選其官之賢者而復用之,曰:「有人居我官,有功休德,惟慎端愨以待時,使民以勸,綏謗言,足以補官之不善政。」桓公召而與之語,訾相其質,足以比成事,誠可立而授之。設之以國家之患而不疚,退問之其鄉,以觀其所能而無大厲,升以為上卿之贊。謂之三選。國子、高子退而修鄉,鄉退而修連,連退而修裡,裡退而修軌,軌退而修伍,伍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舉也;匹夫有不善,可得而誅也。政既成,鄉不越長,朝不越爵,罷士無伍,罷女無家。夫是,故民皆勉為善。與其為善於鄉也,不如為善於裡;與其為善於裡也,不如為善於家。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皆有終歲之計;莫敢以終歲之議,皆有終身之功。

  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對曰:「相地而衰征,****不移;政不旅舊,****不偷;山澤各致其時,****不苟;6、阜、陵、墐、井、田、疇均,****不憾;無奪民時,則百姓富;犧牲不睦,則牛羊遂。」

  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管子對曰:「制鄙。三十家為邑,邑有司;十邑為卒,卒有卒帥;十卒為鄉,鄉有鄉帥;三鄉為縣,縣有縣帥;十縣為屬,屬有大夫。五屬,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屬焉;立五正,各使聽一屬焉。是故正之政聽屬,牧政聽縣,下政聽鄉。」桓公曰:「各保治爾所,無惑淫怠而不聽治者!」」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