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1-81(完)

yukiten 發表於 2008-3-15 11:51:50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5 36065
yukiten 發表於 2008-11-11 11:53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老子蠡測第六十八章 不爭而勝

【原文大意】《善戰不怒士不武,不輕與敵身謙下;不爭美德得人力,配天契古善勝敵。》

【譯  解】善於為將為帥的人,不在外表上、呈現武勇強悍的氣勢和姿態;善於行軍作戰的將帥,不輕易動怒。善於克敵致勝者,不輕易與人對敵;用人能『知人善任』者,常常對人屈身謙下。這是一種《不喜歡與人爭強鬥狠》的美德。用人得力,得道多助,無過於此。配合天道,遵循自然,有生生之德,與《宇宙原始萬有之靈能》完全契合。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聮珠之六十八》

【一】《樂毅之不爭》周赧王三十一年,燕王起兵,以樂毅為上將軍。樂毅統帥秦、魏、韓、趙、燕,五國的聮軍,征伐東方的齊國,齊軍大敗。從此身率燕師,長驅逐北,連下期國七十餘城,戰無不克,攻無不下。齊湣王出亡逃走。原因是:齊王自誇功高;自許強能。信任諂諛奸臣,廢黜忠信賢臣,政令乖逆暴虐。百姓仇恨怨懟。樂毅吊民伐罪,受封〈昌國君〉,聲譽如日中天。

【二】《田單之不與敵》這時候、齊國未被攻陷的城池,只剩〈莒城〉和〈即墨〉,即墨人因大夫戰死,守城無將,於是共同擁立〈安平之戰〉、妙用鐵片包籠車軸,救宗族脫險的田單為將,以抗燕師。樂毅知道田單不是省油之燈,不敢強攻,也不願採取暴力屠城的下策。於是對齊人實施懷柔之策,乃解去二成之圍。號令軍隊退離九里紮營為壘。嚴令部下:『齊民外出,不可加以侵害;有困難,要周濟他們。』齊民極為感動。田單也知道樂毅很能打仗,不可力敵。就使用反間計,使燕惠王招回樂毅,以騎刼代替之。田單才有機會,以火牛陣攻襲燕兵,大敗燕軍,搏殺騎刼,光復七十餘座城市。

【三】《擅用人者為之下》田單後來做了齊國的丞相,有一次度過湽水,看到一位老人,衣衫單薄,天氣寒冷,強渡湽水,全身冰凍,難再行走,立刻脫下皮裘,給她穿上保暖,田單是不是做到了〈善用人者為之下〉呢?

【四】《馮煖》戰國時代人。懷才不遇,有志難伸時,到齊國孟嘗君處做食客。每天遊手好閒,常常靠著門柱,彈著寶劍,放聲歌唱:『寶劍啊!咱們回家去吧!省得在這裡看別人白眼,活受罪,吃飯沒魚沒肉,出門也沒有馬車坐。孟嘗君、田文聽了,也不以為忤,一一滿足他的要求,直到他高車駟馬,遊走市街,趾高氣揚,才到處向人炫耀說:『看到吧!孟嘗君多器重我啊!』
有一天,田文徵尋一個有會計能力的食客,要他到封地薛的地方收租,馮煖毛遂自薦,自告奮勇前往。誰知他抵達薛地後,召集了欠繳租稅的百姓宣告說:『孟嘗君同情你們的處境,農作物連年欠收,你們前此所欠的租稅都不必繳了!』當場把債券全數燒掉,人們歡天喜地,歌頌孟嘗君而散去。趕回相府。孟嘗君很訝異他辦事的能力。怎麼這麼快速有效率?問他收債的情形、還有,是否買了些當地的名產回來?他回說:『佃地百姓疾苦,沒錢繳租稅,我替您把債券都燒了!他們都好高興,讚美您很英明仁慈呢!而且我發現丞相府,什麼都有,我沒有買何禮物而返,只替您買了一個《義》字回來。孟嘗君聽了!只差沒有氣炸暈倒,臉色不是很好,但還是包容他,禮遇他。幾年後,齊湣王滅了宋國,洋洋得意,罷了田文的相位。孟嘗君黯然回返封邑薛地,車隊接近薛邑,幾十里外,百性扶老攜幼,夾道歡迎。田文回顧馮煖說:『先生!我今天終於看到你替我買回來的禮物《義》了!』這以後馮煖還幫助孟嘗君恢復相位,並建議迎先帝宗廟於薛地,使田文平安終老,榮華一世。這就是〈狡兔三窟〉的典故來源。如果孟嘗君沒有這樣容忍、謙和的肚量,早就身敗名裂,哪裡能青史留名,成為戰國第一公子呢?馮煖、一名馮讙。



[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8-11-11 11:56 編輯 ]
yukiten 發表於 2008-11-17 21:14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老子蠡測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原文大意】《不敢進寸寧退尺,縮拳攘臂無行跡;無敵克敵執無兵,抗兵無喜哀兵勝。》

【譯  解】
兵家常說:『我不敢隨便做主侵犯別人,寧願採取客觀被動的守勢;不敢隨便進取寸土,寧可忍讓退壁一尺。』真正能布陣打仗的軍事家,別人看不出他將布何陣式;真正能揮拳攘臂的拳術師,別人也看不出他出手的跡象招式。已準備對敵進擊,而敵人卻渾然無知。武器已準備就緒,敵人卻仍然不知道、他將使用何種武器? 禍患、沒有比《輕視敵人》更大的了,縱然已經具備了前章所述的〈一〉、慈悲。〈二〉、儉約。〈三〉、不敢為天下先。擁有這三寶在身,可是一旦犯有〈輕敵好勝〉的毛病,這三寶也會頓然失去作用。兩軍實力相當的時候,只有《心懷憂戚》,《不敢輕敵》,不以《用兵為喜》的一方,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聯珠之六十九》

【一】《一枝獨秀》後漢世祖光武皇帝、姓劉名秀,命名由來,也有故事。秀生時、故鄉蔡陽田中麥子,其中一莖,開出九串穗子,鄉野一時傳為奇譚。父親劉欽便替他取名為〈秀〉,字〈文叔〉,是漢高祖劉邦第九代之孫。他謹慎仁厚,人格一貫。二十八歲就起義反抗王莽,與哥哥劉縯、共事淮陽王更始皇帝。

【二】《昆陽大戰》更始元年,王莽派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到洛陽,集結軍隊四十三萬人,號稱〈百萬雄師〉。徵來兵法家〈六十三人〉,用長人〈巨無霸〉負責築營安壘的職務,驅趕虎、豹、犀、象,壯盛威武的軍容,浩浩蕩蕩,進攻包圍昆陽城,一路上旌旗遮蔽天日,錙重相連,千里不絕。昆陽城十萬火急,危如疊卵。當時昆陽城內,聽報王邑、王尋百萬大軍壓境,人心惶惶,人人憂念室家妻子,個個想攜家逃逸。劉秀對眾說:『如今兵少寇強,八、九千人要對抗幾十萬人,只有合力抵抗,才有一線勝算,如果兵力分散,城破家亡,哪有妻財可守?』 諸將一向輕視劉秀,聽了他的發言,紛紛怒責:『劉秀!你有什麼資格對我們這樣說話!我們都沒辦法了!你會有何本事可解昆陽之圍?』劉秀聽了,不怒反笑,不與辯爭。直到事急,就將兵臨城下,事態嚴重。諸將還是束手無策,攻守進逃,舉棋不定,又來找劉家兄弟商量,劉秀當機立斷,毅然下令:命王鳳、王常,堅守昆陽,只帶著李軼等十三員戰騎,夜出南門城,到郾城,定陵、集合了步、騎千人。毅然奔馳前驅到王邑、王尋大軍前四、五里處布陣,莽軍輕敵,只派數千人來迎,劉秀斷然下令猛攻,不計生死,奮勇前擊,當場發生肉搏血戰。 一向斯文秀氣的劉秀,一馬當先,衝入莽軍,連連斬下敵人首級幾十個,諸將目睹這種情形,個個心中狂喜,也跟進衝殺,以一當十,殺敵上千。莽軍後退,秀軍直衝王邑、王尋大軍的本壘中堅,邑、尋也沒放在心上,下令諸營稍安勿躁,不得擅動。兩人親自向前迎戰。秀軍乘銳衝鋒,竟然斬殺王尋。昆陽城守軍一看機不可失,也鼓譟開門,奮勇外衝,內外合勢夾擊,聲震天地,莽軍前軍後軍失聯,腹背受敵而大潰,互相踐踏,伏屍長達百餘里。適逢風雷齊來,大雨傾盆,虎豹驚嚇,東奔西突,士卒人馬溺死在溝壑裡的,就要用萬來計算。有些地方,河水都為之斷流堵塞。王邑只帶數千殘兵回到洛陽。關中聞之震恐,天下豪傑,望風響應,劉縯、劉秀大名響亮,如日中天,威震天下。

【三】更始二年,光武帝還很狼狽,但是得到一位很有智慧的策士、鄧禹來佐助,心中逐漸篤定下來。有一天他翻開地圖對鄧禹說:『天下郡國這麼多,中國這麼大,如今我能控制的部份,不過十分之一,先生!你說我不難底定天下,是根據什麼道理呢?』鄧禹回答說:『方今天下,兵連禍結,生靈塗炭,人民盼望明君,像嬰兒、孩童思慕慈母一樣。對於天生仁孝的你,豈不是最好的機會嗎?古來興國聖王,從來都是看他的道德、是純厚還是澆薄?不是看他擁有的領地是大還是小?

[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8-11-17 21:15 編輯 ]
yukiten 發表於 2008-11-25 14:22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老子蠡測】第七十章 被褐懷玉

【原文大意】《吾言易知甚易行,天下莫知莫能行;吾言有宗行有準,被褐懷玉稀貴成。》

【譯  解】我講的話,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實行。但是奇怪的是:天下卻絕少人、能知我所知;行我所行。我的言語、簡樸無華卻有來頭;我的行事儉約單純卻有準則。就是因為大家、不明白我言語的來頭;不知道我行事的準則,只注意我的言語無奇;我的行事單純。所以對我的言語行事、也就諱莫如深,無法真知透解。既然對我的言語行事、了解的人這麼少,那麼能步我所步、趨我所趨,跟隨我的步趨、言語行事的人,當屬鳳毛麟角,非常稀世難能而可貴了。千萬不要從穿著的簡單粗陋、去衡量一個人的內在學養;因為至人或真人、往往身穿粗布衣裳,卻身懷著無價的珍寶珠玉呢!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聯珠之七十》

【一】孔子到五十一歲,還沒有悟到『朝聞道,夕死可也!』的大道。於是到南方的沛地去拜見老聃。老聃很客氣的說:『原來是您來了!我聽人說過,您是北方有名的賢人,怎麼樣?先生是不是已經窺悟大道了呢?孔子答道:『慚愧!丘尚未悟通大道。』老子說:『那麼,先生能不能談談、怎樣著手求道呢?』老子說:『嗯!您說的對,道、不是伸伸手可以拿得到的東西。道、如果是伸手就可以拿得到的珍寶物事,那麼、哪一位人臣不拿來奉獻給君主?哪一個子女不想拿來孝敬父母;哪一個人不拿來送給愛人,兄弟、朋友,或留給自己的子孫呢?道、要靠內心領悟,才能長持於心;要靠萬法印證才的實質受用。可以純由內心覺悟而得,所以至人、真人,不必走出門戶,也一樣能悟道;可經由外證印心而覺悟,真人也沒必要非隱居不可。名相制度、天下人所共同使用,學不勝學,知不勝知,哪能盡學盡知?多學多知、盡學盡知,真的會有大用嗎?仁愛禮義信也是一樣,可以作為行道的一時方便,像遠行在外、暫時居住的旅舍,長住長留,反而離道越遠,歸鄉無望。這叫做〈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二】《至人、真人》至人、真人,講仁講義,只是一時方便需要而已,禮多必詐,滿口仁義〈愛台,本土〉的人,你能相信他的真誠嗎?真人實行大道,天真無私,所以生活簡約,逍遙自在;施為、行政、做人,無不諳合真樸之道。這叫做〈采真之遊〉。後來推行日久,言行失真,利用〈仁義〉,盜取名利的人,便越來越多了!〈仁義〉便成為奸邪的利器。舉例說吧!以財富當做追求對象的人,他會因為仁義,把謀奪的利祿拱手讓人嗎?不單財利如此,其他如追求榮顯、地位、名譽、權勢,也是一樣,成功之後,誰肯為仁義〈或其他口號〉,把追求到的成果轉讓給人呢?此時還談什麼仁義?還不是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有了這些向外追逐的假議題,假目標後,上下交征利,交相欺騙,內心不正,如何端正別人呢?這樣,向內悟道的門徑完全閉塞,心靈哪能空明通悟?社會怎麼會有道德呢?宗教的力量,難怪要大打折扣了!

【三】老子繼續發表高論:『再引伸一層來比喻說明吧!如果讓飛揚的米糠碎粉吹進眼睛,天地四方便看起來顛顛倒倒了!眾生知見〈意識形態〉難道不都是如此顛倒錯亂嗎?被蚊虻叮到身體皮膚,一夜也難安眠,為什麼?感覺走樣了嘛!內心也失真走樣的人,談起仁義、民主、或其他虛假的議題,人情會受到怎樣的歪曲毒害呢?社會會被搞成怎樣凌亂呢?真假不明,善惡莫辨啊!要使天下回歸真樸之首要考量,便是不要巧立名目,口口聲聲、高揭議題、標榜仁義,變成自欺欺人的口號。孩子迷失,急急敲鑼打鼓,便能馬上找回來嗎?白鶴、不須天天粉刷洗滌,身上也是白的;烏鴉、不須日日塗炭染墨,身上也是黑的。大道、不須辯白;名譽、不須誇張。魚兒一旦困在沙灘,再怎麼澆水,痛苦的狀況也難改變,放牠們回到大江、深湖、原來的居所,牠們就會快樂的忘記:今年是公元第幾年了!《回歸真樸自然的生活,心靈最活潑快樂〉

【四】孔夫子拜訪老子回來後,發獃了三天,不言不語,高徒們關懷造府追問經過的情形,夫子說『老聃這個人,哪裡是人呢?簡直就是龍的化身嘛!他的思想修為,深廣莫測。合起來、是一個優美完整的龍體,散開來,斑斑文采,乘雲駕氣,遨逰天地,出入陰陽。對於他、我瞠目結舌,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你們問我對他有何建議規勸?我能規勸他些什麼呢?』〈以上見莊子南華經天運篇五〉

【五】《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唐‧永嘉真覺大師
得道的高僧,都自稱〈貧僧〉,其實貧窮的是他的身家,他的功德、法財、道行俢為,卻極為豐厚富裕。說出家人貧窮嘛!他們衲衣百結,身穿有補釘的袈裟,托缽化緣為生,不尚虛華;說修為嘛!悟道者,身懷無上心法;擁有無價的心寶如意珠;具有超人的智慧。可以利樂眾生,轉動法輪,弘範三界,改變社會人文。

[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8-11-25 14:25 編輯 ]
yukiten 發表於 2008-12-5 13:17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老子蠡測】第七十一章 病病不病

【原文大意】《知不示知為上道,不知示知為弊病;知病為病能去病,聖人病病故不病。》

【譯  解】分明知〈道〉,悟〈道〉、了解〈道〉,卻不到處炫耀自己已經明白《道》,是真正的解人,這種人最是高尚;分明自己不知〈道〉不是解〈道〉的人,偏偏要強作解人,自欺欺人,說自己已經悟道,這種人性行偏差有毛病。知道冒充內行、強作解人,是一種缺點毛病,也就不會去觸犯這種欺人自欺的錯誤。道家成功的聖人〈至人、真人〉、都具大智慧,有真知灼見,謙虛沖和,潛藏密用,絕不至於犯下那種有失尊嚴的弊病。知道強作解人,會自喪尊嚴,騙人損己,為人詬病,當然也就不會有這些缺點毛病了。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聯珠之七十二》

【一】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孔夫子自己說:『有些人不明事理,便胡為妄作,犯下很多錯誤。我可不敢這樣冒失,我們應該多聽別人意見,選擇好的、對的來遵循。多見識他人做法,記取他人的經驗與教訓。縱然不能樣樣超越他人,也可以成為比〈上智〉稍遜的〈智者〉。

【二】孔子還說過:『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意思是說:作君子的人,不一定在許多瑣碎小事上,樣樣精通,事事明察,但遇到重大任務時,卻能勝任擔當;小人物則相反,他無法承擔重責大任,但在細節小事上,卻多才多藝,備受賞譽。

【三】孔子曾對他最年長的學生子路說:『仲由啊!我告訴你怎麼才叫做《真知》?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種人可以說是真正知道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四】南華經、齊物論中提到:『大知閑閑,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意思是:真正有大知識、大智慧的人,他所學淵博、高深莫測,不輕易發言;知識智慧有限的人,只在枝節小事上,表現精明仔細;說話誇大的人,氣勢凌人,往往言不及義。小有口才者,則辯論不休,狀若發狂。多元化的民主社會,言論自由,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發言還是審慎為要。這段話可以和本章老子之言相發明。

[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8-12-5 13:18 編輯 ]
yukiten 發表於 2008-12-22 11:30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老子蠡測第七十二章  不畏威威

【原文大意】《毋狹民居壓其生,民不畏威大威至;自知自愛不見責,不壓其生自不厭。》

【譯解】
人民一旦不害怕統治者、對他們施以高壓威迫時,就表示人民對政府的專制壓迫、已經接近忍無可忍的地步,這時只要再有更大的威迫措施發生,禍亂便一觸而發了。所以統治者的施政、不要多方干涉人民的生活起居、工作職業,使他們感到身心遭受壓迫、生活的路途和條件、越來越狹窄,不得安寧順適。政府能夠不干涉壓迫人民,人民也就不厭惡統治者。因此道家的聖者、但求自己通達事理,絕不藉故生事,炫耀自己的高明。愛重自己,不自命清高尊貴,捨去自我炫耀,自抬身價,選擇自知自明,自重自愛,才符合領導原則。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聯珠之七十二〉

〈一〉政治的改革,嚴重激烈的叫做〈革命〉,像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輕緩溫和的,叫做〈自強運動〉、〈變法維新〉不管革命或是變法維新,都會驚動天下,動搖社會。其間奇怪的是:激烈的革命,要流血戰爭、要死很多人,反而容易成功;緩和的變法維新,反而容易流產失敗,實在耐人尋味。值得利史家,政治家,社會學家廣泛深入的探討。

〉奸巧暴虐的董卓、東漢末年、隴西臨洮人,個性兇猛有機謀,臂力過人,能左右騎射,連胡人、羌人,也害怕他的威武。桓帝末年,拜官郎中,後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赫赫有名。靈帝崩〈死〉、大將軍何進厭惡宦官專政,與司隸校位袁紹,密謀誅殺宦官〈太監〉,共議徵召董卓入朝相助,不料事情先發,何進反被宦官派人亂刀砍殺,董卓乘機進京,廢掉少帝,改立陳留王為獻帝。效法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控天下。接著縱兵入洛陽,淫略婦女,搜括富豪,剽掠財物。堅持遷都長安,將落陽城數百萬人口西遷關中,火燒宮廟,官府、居家,兩百里內,成為荒城。引起長沙太守孫堅、起兵攻卓。董卓敗走關中,在郿的地方,建築七丈高的萬歲塢,飲宴其間。曾經誘降北方反對他的叛軍數百人,就在飲宴之間,當場下令斷舌、砍手、斬足,挖目,用大鍋生生烹煮。與會官屬,戰慄掉箸,他還能飲食談笑自若。獻帝三年,司徒王允、將軍呂布,共謀殺卓。在未央宮、北抑門的地方,埋伏刺殺,董卓先被騎都尉李肅刺傷手臂而墬車,大叫:『我兒呂布何在?』呂布應聲趨前,董卓沒有防備,呂布持矛刺向董卓,叫來士兵,當場斬殺。獻帝隨令皇甫嵩進攻郿塢,全滅其族。董卓棄屍於市,卓一向肥胖,流脂滿地,守屋吏拿管布插入董卓肚臍之中,當蠟燭點火,火光燒到天亮。百姓歌舞於道,長安士女,賣珠玉,衣裳、買酒置肉,痛飲慶賀。董卓毛病在哪裡?自己高高在上,人民《不得安居,難以樂業。》

[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8-12-22 11:32 編輯 ]
yukiten 發表於 2008-12-28 11:09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

老子蠡測第七十三章 天網恢恢

【原文大意】《勇於敢、殺;不敢、活。利害之間天孰惡。不爭善勝、不言應;天網恢恢、疏不漏。》

【譯  解】
以剛烈豪強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勇敢,往往會自陷於險地或死地。以外現柔弱的堅韌方式,發揮真勇的人,反而能在絕地裏反攻,敗中求活。這兩種表現勇武的方式,一利一害,關鍵何在呢?是天道厭惡剛烈好鬥、會破壞和平自然,殃及無辜嗎?誰也難以確切明白其中緣故。就是聖人對這個問題,也感到應答為難。

依照大自然的規律天道。不恃強鬥狠爭戰的人,反而容易取得最完美的勝利;不譊譊多言的人,反而善於言談之間,應對自如。好人好事,不勞追求招喚,往往隨緣自來迎合。處事寬緩從容的人,善於冷靜的面對現實,運籌謀畫。天道如網,看不到存在痕跡,無形而又廣大,看起來寬疏而不細密,可是萬事萬物所有眾生,誰能擺脫這張天羅地網呢?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聯珠之七十三》

【一】《惠施與莊周》
惠施、是中國古代的科學家。像魯般〈魯國公輸般〉這一類的人物,同時也是政治家,做過梁惠王的宰相。口才便給,雄辯滔滔,但是遇到莊周便辭窮沒轍了,所以彼此之間,存有瑜亮情結。既怕莊子賢名遠過於他,又擔心莊子搶走他的飯碗、相位,逮住機會、便急著找莊周辯論抬槓,總以能扳倒莊子為樂。
有一天,他們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賞玩樂,莊子往橋下望去,但見水清如鏡,白魚悠遊來往,不由隨口讚嘆道:『白魚從容地游來游去,做為魚兒,可真是快活啊!』惠子聽到,立刻抗辯說:『怪事!你又不是魚,你怎麼又知道白魚很快樂呢?』莊子回應:『你才是怪事,你也不是我,你怎麼可以論斷?我不了解白魚的快樂呢!』惠子哪肯認輸,又追問:『好!好!這不就對了嗎?既然我不是你,當然不了解你、如何知道魚兒的快樂;所以呢!你不是魚,當然也就不明白魚兒快樂不快樂?』莊子聽了,啞然失笑說:『你這是哪門子的據理辯論呢!你只是在玩語言文字的遊戲罷了!其實你第一句問話就問錯了!』惠子不信的說:『有嗎?你倒說說看?我錯在哪裡?我怎麼沒感覺呢?』莊子笑笑說:『 你不是問我:為什麼知道魚兒快樂嗎?這表示你也承認魚兒快樂,不是嗎?只是抗議我不是魚,怎知白魚很快樂?我的主題是〈魚兒很快樂!〉你沒反對或承認這句話。就代表:我是對的,你也沒錯。你卻跟我抗議,1我不是魚。2不是魚、就不該知道魚快不快樂?是不是顧左右而言他呢?那已經偏離主題了。』惠子聽了,自己也糊塗了!還要辯下去嗎?

【二】《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
是說: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場合、面對適當的人,說適當的話,誰聽了也不覺得討厭。如果不管何時、何地碰上何人,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說白不說,一天到晚,到處嘟嘟嚷嚷,呶呶不休,誰也會望而生畏,敬鬼神而遠之。

【三】秦舞陽
秦舞陽、燕國勇士,十三歲便敢殺人,走在路上,人人都不敢正眼看他。有夠勇敢吧!太子丹派他陪同荊軻、去刺殺秦始皇。一進秦王宮廷,看到王朝的雄偉莊嚴,突然臉色大變,全身發抖,汗如雨下,一副心虛模樣,使秦王發現事態有異,提高警覺,這算什麼勇士嘛?荊軻攜帶這種腳色當副手,想刺殺梟雄難當的秦王,能有指望嗎?怎麼不遭亂刀砍殺呢?難怪蕭蕭的淒風、寒冷的易水,恭送悲壯孤單的荊軻,好像也在悲嘆壯志難酬,壯士行將一去不返啊!



[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8-12-28 11:11 編輯 ]
yukiten 發表於 2009-1-4 21:02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老子蠡測】第七十四章 司殺不代

【原文大意】《人常畏死罪執殺,人不畏死殺何懼?代天司殺如斵木,稀有不自傷其身。》

【譯  解】
人民如果到了「不畏威」「不畏死」的地步,統治者又何須再用死亡的恐懼」來威迫或恐嚇他們呢?只要大部份、大多數人民安居樂業,連其他人也會愛生惜死,安分守己,畏懼死亡的來臨與威脅。這時對行為乖張、作惡反常到極點的少數份子,依其罪狀、抓來懲處,甚至於惡貫滿盈者,罪行重大者,依法處以極刑,人情都能了解讃成。有誰還敢作奸犯科、胡作非為呢?但是捉奸懲惡,執法殺人,都要依法定程序,並經過嚴格審判,才交由專管刑殺的人,依法執行,才是常理。如果統治者本身知法而不守法,濫施威禁,任意刑勠,白色恐怖,就此發生。或者私人報仇、動用暴力私刑,引起冤冤相報。這樣等於人人可以代替執法人員,置國家法律於不顧,代替執法者判罪執行,這就像一般普通人,沒有專業技術、代替砍伐工人或木匠、冒然砍樹鋸木,越俎代庖,能不砍傷身手,誤傷人己性命嗎?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聯豬之七十四》


【一】從本章所揭示的重點,再回溯第一章到第七十三章道德經的中心內容,老子幾千年前的思想,和今日或未來最進步的政治,哲學,法治觀念相比,何有差別?可有絲毫遜色?老子以為:〈一〉、統治者不是天神上帝,不能有天賦神權的觀念。領導人或執政團隊、要率先立法、知法、守法,不能對異議者、濫捕濫刑、扒糞揭私,鬥臭鬥垮,威脅恐嚇,無所不用其極,製造白色恐怖。〈二〉、社會百姓,有冤有屈,有仇有恨,也不能越俎代庖,替天行道,私自報仇,動用私刑。使事情更加複雜,傷人害己,殃及無辜,親痛仇快。當家者更不能鬧事,挑撥煽動,撕裂族群。但這一切,如果沒有完備獨立的司法制度,開明有節制力的政府領導,將成為鏡花水月,也誓將成為鬧劇與悲劇。

【二】歷來許多學者,也許無法看懂老子,但也絕對難以接受看不懂老子這個事實,最簡單不過的對策就是:反對或排斥老子,利用學生門人對他們的尊敬,賭上一生的英明,說老子崇尚虛無,消極不切實際;專談〈子虛烏有〉、不關心世事的〈烏托邦主義〉,傷風敗俗,是害人的洪水猛獸。就這樣給老冠上〈異端怪物〉的帽子,打入黑牢。沒判死刑,算是仁至義盡了!親愛的讀者!是這樣嗎?希望大家一次一次,反覆持誦,最後您會拍案驚奇,慶幸您與老子為友。謂余不信,請耐心持續用功下去。

[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1-4 21:03 編輯 ]
yukiten 發表於 2009-1-12 20:44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老子蠡測第七十五章 上不貴生



【原文大意】《「上貪稅多」民始饑,「上多有為」民難治;「上求生厚」民輕死,「苦民無生」無貴生。》

【譯  解】國民為什麼會貧窮饑餓呢?一定是上面的統治階級、吞食侵佔了太多人民繳納的稅金,百姓才會貧窮飢餓。國民會難以掌控統治,一定是因為:統治者肆無忌憚,胡來亂來,多事擾民,所以人心思亂,難以管理統治。人民會輕生拼命,不惜一死,原因一定是:政府在上位的人,自奉豐厚,腦滿腸肥,不顧國計民生,人民活計困難,才會奮死輕生抗爭,把生命置之度外。所以一國領導人物,如能不貴尚奢華享受,不私自蒐刮財貨;能恬淡儉約的,一定遠勝自奉豐厚,養尊處優的人。會關心人民難以為生的領導人,怎麼會忍心自飽私囊,只顧厚養自己及家族呢?《看到老子這段理論,我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幾千年前老子的話,就這樣金聲玉振,落地有聲。為何現代的聰明人,現代聰明愛台灣的台灣領導人,還會犯下那麼多讓人民痛心疾首的錯事,還毫無悔意,還敲鑼打鼓,歡呼慶祝,振振有詞呢?》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聯珠之七十五》
【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古代中國腐敗的官僚社會,就是本章精義的最好寫照。『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封建專制社會之被人詬病,原因也在此。國民黨過去在大陸曾經犯以上錯誤,共產黨起來造反,國民黨付出失去政權的代價,中國轉型正義成功,如今國力超強,科學、文明、文化跟進,已經〈前無古人〉,行將〈傲視全球〉。國民黨遷台,有一段時間,銳意改革,歷精圖治,頗有中興氣象,可惜曾幾何時,又犯下上述毛病,一樣付出了失去政權的代價。民進黨大獲勝利,高舉民主、進步、本土認同的綠旗,如火如荼的進行,也強調轉型正義,八年行將屆滿,人民也要共同來檢驗:國力、外交、社會、民生、就業率、人民的痛苦指數。較之執政前,進步有多少?否則國家機器會生鏽,核能也會變成無能。社會進化、國家圖治、經濟成長、民生改進,必須防止的重點,老子是不是都有提剛挈領的提示呢?


【二】清朝末年,為何有那麼多志士,投入倒滿革命的行列?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
原因是:
1滿人自滿,對他族族群有優越感,待遇不平等。
2政府對人民採高壓政策。
3官吏貪暴。
4、差役勒索無度。
5、刑罰殘酷,動輒斬首示眾株連無辜。
6、抽捐橫暴,稅徵繁重。
7、內憂外患齊來,政府斯應無能。
8、政治不俢,官爵可買賣。
9、盜賊横行,饑饉遍野。
10專制塗毒腐敗,民不聊生。若像清初三帝,康熙、雍正、乾隆之廉明政治,就是滿人執政,依然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政通人和。滿清二百六十八年江山,康雍乾就佔了一百三十四年,正好一半。


【三】法國歷史上、為什麼發生大革命?法王路易十六,為什麼淒淒慘慘、被送上断頭台?
1國庫瀕臨掏空破產,農民在饑餓中掙扎,貴族卻在跳舞;就像羅馬當年,大火焚城,尼祿皇帝卻還在奏琴取樂,如出一轍。
2貴族及高級僧侶,佔人口少數,但擁有大部分土地,或納一點點小稅;或完全不納稅。
3人民人口眾多,占地最少,要負擔大部分的稅額,輾轉呻吟在重稅負擔之下。
4貴族輕視農民;農民憤恨貴族與高級僧侶。
5人權沒有受到保障。這些重點在老子章句中,是否已經提到呢?


【四】歷史上的商紂,決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窩囊廢。史記上說他:『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能托樑換柱,手格猛獸。絕不輸阿諾或史特龍,成龍或李連杰。確具明星偶像的條件。可惜他的聰明,只用來拒絕忠諫;無礙的辯才,只用來文過飾非;過人的才能,只用來自我炫耀與誇張。過分貪戀美色,厚斂賦稅,建鹿台,廣收狗馬奇物,充斥宮廷;以酒為池,懸肉成林,男女裸逐其間,長夜飲樂,武王一怒起兵討伐,紂王像一個匹夫一樣,被斬頭旋竿示眾,身亡國滅,可為本章佐證。




[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1-12 20:48 編輯 ]
yukiten 發表於 2009-1-19 10:11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老子蠡測】第七十六章 柔弱者生


【原文大意 】《人〈生〉柔弱〈死〉堅強,草木柔脆死枯槁;木《強》則拱兵《驕》敗, 堅強居下柔弱上。》

【譯  解】
人體、在活著的時候,全身柔軟靈活;死後卻一身僵硬成屍體。這是不是表示:柔弱的作用,總是勝於剛強呢?其他生物或草木,似乎也有類同之處。生存生長的時候,柔脆鮮麗,一臨凋零,便乾枯憔悴、失去顏色。所以太堅強的東西,總是接近死亡之物類;看似柔弱的東西,反而屬於生命力壯盛的物類。所以堅執強大的,力量使盡,容易退居下風;柔弱怯退的,含蘊無窮,反能後來居上。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聯珠之七十六》

【一】《誰能純真似嬰兒,終日嚎哭聲不啞;整日瞪眼目不瞬,整日握拳不鬆脫。》─莊子
《誰能像嬰兒那麼純真少思慮呢?嬰兒看似柔軟弱小,卻可以整天嚎哭,喉嚨也不砂啞;可以整日裡,瞪著眼看人看物,目不轉瞬;可以終日握緊拳頭,不必鬆開五指,也不會疲倦。》我的朋友之妻,抱著孫子上街買菜,剛離市場,便被一輛十輪大卡車撞倒輾過,入院療治月餘獲救。嬰兒卻完好無傷。是不是奇蹟呢?現在她孫兒作齒模營生,吾友之妻,卻至今仍兩手顫抖不停,憤慨那位冒失的肇事司機。

【二】攀登高山險徑,兩側有樹幹樹枝,最是方便,手握枝幹,借力使力,一援而上。但帶葉的活枝,柔軟堅韌,能耐人拉拔彎曲,牽引笨重人體而不折斷。枯木乾枝,卻萬萬不可攀拉,一拉即斷。遇之墬崖死難,常有所聞。足證老子觀察力之敏銳。

【三】練拳的人也常常談到:外功強橫驚人,虎虎生風,叱吒風雲。但老來多病,尤怕散功。再者精通拳術,年輕氣盛,逞強好勝。引來妬羨,邀約比畫,明爭暗鬥。殺傷人己,都非好事。江湖仇殺,不了難了。所以現代人健身養顏,多趨向太極吐納、摔守香功、瑜珈靜坐,有氧運動。功雖不顯,後勁十足,年長日久,更見功效。都是從柔軟下手,反見韌強。

【四】『一口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
身體健康氣長在,千般妙技自在用。唱唱作作,掌聲喝采,萬方焦點,英雄得意,日日今朝。一見棺材,啼淚縱橫,昔日江芷,明日黃花。很多人嚮往鍊氣,鍊氣講究專氣致柔。像出生嬰兒,生命開始,潛力無窮,萬里前程。嬰兒柔弱,人人憐惜,不使毀傷。嬰兒無恨無怨,無傷痛,少哀切,天真無邪,不虛偽,無機謀,心體完美,摔跌少傷。吾人若能像嬰兒一般,心淨、心静、心專,心光不會日日向外洩漏,精氣不會日日向外狂流。元神不會因生活忙碌,憂患奔波而散盡。《動》、像流水無方,任意自在;《靜》,如清淨明鏡,點塵不染。逢堅遇銳,摧枯拉朽,如響斯應。以精深、精進為根本目標;以儉約、單純為行腳足步。認知真雄實強是何物?寧願堅守嫻靜、雌柔。防堅執,避銳利,寬緩從容,寬容求全。這就是老子的真精神,全人格。

【五】《吞車之獸患網罟,吞舟之魚螻蟻苦;魚鳥不厭高與深,全形不厭眇藏身。》─莊子
《口能吞車,可知獸之巨大,卻最怕受困於柔軟的網罟。嘴能吞舟,可知魚之龐大,鯨豚卻怕困在淺灘,飽受小小螻蟻囓咬之苦。所以鳥不怕高翔,魚不怕深潛。吾人如欲全身全形,絕不要逞強出頭,自命不凡;不要怕韜光養晦,養精蓄銳,沉潛蟄伏。》

[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1-19 10:13 編輯 ]
yukiten 發表於 2009-1-26 11:43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老子蠡測第七十七章 天道抑舉

原文大意】
《張弓高抑下舉之,有餘損之與不足;世損不足奉有餘,有道捨餘奉天下。》

【譯  解】天道自然中庸平衡,就像張開弓弦,準備射箭時的的姿勢一樣。弦位太高不可以,一定要壓低;弦位太低也不行,要稍稍拉高。務期進入平衡的定點。事物也是一樣,過剩的,要加以減損;不足的,要加以補充。自然的天道,就是這樣扣減過剩的部份,以彌補不足的地方。務期恰到好處,維持中正平衡。而人間社會,卻往往顛倒錯亂,反而常常去扣減利益資源不足的人,來供奉已經生活上已經是綽綽有餘的人,所以社會上流傳著『地上人多心不平』的話兒!誰能夠安立制度?合法的抑制有餘者、無理的膨脹侵占,把這多餘的資源,分配供給天下所有資源不足的人民來均霑共享。這只有真正心存大道,恆守玄德的人,才肯為天下生民著想,苦心為人民籌劃所以中國道家聖人、真人、至人就是這樣化育群生,而不自恃有才有能,成就大功大德,但不自居有功有德,不藉此酤名釣譽,享有賢名。因為賢名對他,只是多餘的贅肉懸瘤。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聯珠之七十七》

【一】最新最新的鐵証實例:最近媒介報導,新加坡政府和香港政府,相繼因為經濟成長繁榮,每個納稅家庭,都得到退稅的獎勵。每家退稅一萬元以上,到十幾萬元以上不等。這就是老子說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我們國家有這樣做到嗎?或者官商勾結,反而損不足之人民,來供奉綽綽有餘之奸商惡吏呢?

【二】有一天,孔夫子在衛國寓所裡,正在敲打一種叫做〈磬〉的石製樂器。有一位挑著草筐的隱士、打門前走過,調侃夫子說:『這就是那位誠心要救世的聖人嗎?您的精神可真讓人敬佩啊!』聽了一會而又說:『不對啊!這樣堅硬的磬聲,聽起來粗陋之至。表示敲磬的人,心志堅強,也像石罄一樣頑固。各國的國王,既然都不懂得珍惜你,賞識你,很多人還說你「亡亡如喪家之犬。」那也就罷了!詩經上不是說過嗎?『涉水渡河,碰到水深,何妨將就一點,和衣涉水而過;遇到水淺、要守住禮節,便撩起衣裳,涉水過去』。做人處事不也一樣,隨順時宜,陶然自安,不是更為愜意嗎?』孔子聽了,感觸剖頗深地說:『這位先生可真果敢看得開人生,瞧得破世局啊!人而如此,還有什麼事難得住他呢?我對他、又有什麼能非難呢?』孔子是儒家的至聖,那麼、那未隱者、難道就是道家的至人、真人嗎?  

【三】
海拔6714米的岡仁波齊山岡底斯山脈的主峰,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巴嘎鄉境內。“岡仁波齊”藏語意為“寶貝雪山”,佛教、印度教等都將它視為“神山之王”。每年都有大量海內外遊客和當地信教群眾圍著“神山”以順時針方向徒步繞行,即為轉山。岡底斯的另一注釋,就是“眾水之源”。岡底斯山是雅魯藏布江、恒河與印度河的發源地,亦是里的四大神水之源。在峰巒起伏的群山之中,氣勢磅礡的岡仁波齊峰淩空直聳雲霄,峰頂常年被皚皚冰雪所覆蓋,就像戴上了一頂壯觀的大銀冠,與朵朵白雲渾然一體,舉目遠眺,真有“神浮盈空”之感。經過長期風化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臺階,縱貫峰體中央,好象通往雲端的懸梯,兩側懸崖絕壁,使整個峰體顯得更莊嚴雄偉,真像個天生的大宮殿。岡仁波齊神山同時被藏傳佛教、印度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它在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在梵文中意為“濕婆的天堂”(濕婆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發源於此。每年絡繹不絕的,來自印度、尼泊爾、不丹以及我國各大藏區的朝聖隊伍們,使得這裏的神聖意味不斷得以體現並加深。


[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1-26 11:50 編輯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yukiten

LV:1 旅人

追蹤
  • 3

    主題

  • 158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