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1-81(完)

yukiten 發表於 2008-3-15 11:51:50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85 36055
yukiten 發表於 2009-2-5 20:26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老子蠡測】第七十八章 水德至柔

【原文大意】《天下至柔莫如水,攻堅致勝無以易;受國之垢社稷王,受國不詳天下王。》

【譯 解】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吧!但是推動、扳倒、衝擊、覆滅堅強龐大的物體時,卻沒有其他的東西,能跟它相比;也沒有其他東西、能代替水所擁有的一切力量和作用。所以說:衰弱的東西,能勝過強大的東西;柔弱的東西,能勝過剛硬的東西。可惜就算天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也很難有人體認它、運用它、印證它。世間人還是 習慣於逞血氣之勇,暴虎憑何,睥睨天下,逞強鬥狠。敗死而後已!因此道家聖人說:『能承受全國人、難以承受的麻煩、屈辱的人,才配做國家的元首;能承擔全國人、不願意承擔的災禍、困頓的人,才配作天下人的元首。這說法雖然合情合理,合乎玄德大道,可是對一般世俗淺見之人,恐怕適得其反,大多會認為荒誕不經,完全違反常情,迹近天方夜譚,萬萬難以置信,無法苟同接受的事情。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聯珠之七十八》
【一】《留侯世家》史記留侯世家中特別提到:漢高祖劉邦親口承認:「說到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留侯張良〉。」意思是說:若論安坐在軍中帳幕裏,指指點點,比比劃劃,籌算攻城作戰的計畫,就能使將兵在千里之外,克敵制勝。我劉邦,絕對輸給留侯張良。根據這些事跡,太史公司馬遷認為張良、一定長得魁梧奇偉,人高馬大,是孔武高壯的大丈夫。誰知看到張良的畫像,非常意外,張良狀貌美好,像個美女一樣,不僅相貌如此,更詳知他平日言談舉止,也不是剛硬豪強之流。

【二】『溫柔鄉,是英雄塚。』『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男人雖堅強,不是被美人所困;便是被柔情所化。故曰:『英雄難過美人關。』表面上,男人號稱英雄,叱吒風雲,以堅強取勝,但是碰到所愛的溫柔女性,堅如金剛,也會化成、能繞著玉指延展的柔軟飾物了!女性雖柔弱,但玉指纖纖,能縛巨龍。一笑傾城,再笑傾國。史蹟斑斑,誰能否認?好像紅樓夢一書中。賈寶玉說過女人是水做的,水德至柔,還蠻有道理呢!

【三】天旱無雨無水,千里成為赤地;大雨帶來洪水,山為之崩,地為之塌,土石為之沖激奔流,洪水所至,田園頓成荒蕪,房產淹沒漂流,人畜同蒙其害。血中無水,血液如何循環?天不降甘霖,大地誰來滋潤?風不調,雨不順,水不柔,哪來國泰、民安、人心歡樂。

【四】水不到,渠不成,沒有山泉溪水,哪來江河萬里流布?海也會枯,石也會爛。水如長滴,階石也會洞穿。水德至柔,一旦發威,力能攻堅挫銳,事實具在,何待辯駁?

【五】人體缺水,輕則口乾舌燥;重則濾尿系統出狀況,尿酸過多,或尿毒成病,要治腰洗腎,眼睛視力都受影響。水的作用,無可替代,無庸置疑?
yukiten 發表於 2009-2-15 12:57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老子蠡測第七十九章  穩操左券

【原文大意】《和大怨必餘小怨,聖人執契不索債;有德司契無司徹,天道無親與善人。》
【譯  文】

一旦人與人或國與國之間,結下深仇大怨,無論怎樣努力去調解,也是一定還會留有餘怨在心的。所謂調解講和,是因為怨隙一深,雙方受害,不得已而為之,豈是上善之策。至善妙方,莫如事先不要結下大怨,其德更勝。所以《真人》,《至人》,對人寬緩仁恕,就像債權人擁有債務人的借據左券,但不急急向對方索取債款一樣。有玄德大道的人,無日不慈和寬裕,永遠都像手上握有很多借據左券似。沒有玄德大道的人,天天都嚴酷刻薄,像掌管稅收的惡吏一樣,窮凶極惡,念念都都想壓榨百姓。前者慈悲寬和,怎會和人結下大怨?後者刻薄少恩,隨時也會和人結下深仇大恨。兩者孰取?前段文字已有答案。為什麼呢?天道自然!無所私親偏愛,可是人們常會發現:老天爺好像總是站在善良人的一邊。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聯珠之七十九》


【一】第五章講過,《天地不仁》,《聖人不仁》,意思都一樣,都表明:天道自然,絕無私親偏愛,那為什麼要特別照顧善良慈悲的人呢?是因為慈悲善良,合乎玄德大道,大自然的的規律,也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種甜瓜甜、種苦瓜苦。因果不昧,報應不爽。報則必報,時有遲速。只待積因累聚,果實異時成熟而已!先熟先報〈掉落〉,後熟後報〈掉落〉,惡有惡報,有如天厭之;善有善報,就像天道私親偏愛,一切自然,何足為奇?

【二】宋仁宗時,宰相范仲淹,中國民族英雄。二歲喪父,母親改嫁。年輕讀書時,糧食不足,三餐難繼,冬寒困倦,就用冷水潑面;米糧不足時,就以糜粥充飢,早晨一碗濃粥,分三餐來吃。當學生時,恰逢皇帝遊幸浙江前唐朝,萬人空巷,爭看宋帝鑾駕車馬盛況。教室一時空蕩蕩的,只有他一人留下來讀書。同學們回來,追問其故。他答到:『你們這樣熱烈熱切,能看到皇帝嗎!看到又如何呢?要看皇帝,也不爭不忙這一天,待我通過京城考試,為官為宰,何愁見不到皇帝呢?偉人胸襟,多麼令人無盡的感佩與懷思啊!其後、范仲淹果然心想事成,考中進士。當上了陜西路安撫經略招討使,他號令嚴明,愛撫士卒,對敵人也一樣仁慈寬和,能撫先撫,不得已,要戰才戰。羌人稱他為〈龍圖老子〉。〈它跟包青天一樣,當過龍圖閣大學士。〉西夏人很敬畏他,說他:『范老夫子、胸中自有 十萬甲 兵。』後來擔任參知政事,上條改革政事,出將入相,位極人臣。事母至孝,做官盡忠,對百姓、族人、賢人,以官祿所得,設《義田》賑濟。死後沒有留下一點私產給後代,只留下『忠孝仁義』的典範在人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他震鑠千古的名言。

【三】當時傳聞、有一位高明的勘輿者〈風水師〉,發現范仲淹的祖墳,十分兇險惡劣,恐將絕子斷孫,繁華難繼,〈是不是自說自話?〉乃趨訪敬告。范仲淹不以為忤,回答說:『風水之說,或許有其道理。這方面的學問,我沒有研究,但是做人子者,應該盡忠盡孝,還是專意風水?范某志在盡忠國事,無暇他顧,先生厚意,心領而已。』那位風水師、嘆息告退,。數年之後,重遊舊地,范家昌榮如故,風水師又去檢驗范家祖墳,奇怪的發現:范家祖墳已毫無凶險之兆,轉趨吉祥氣象。心裏非常納悶。四方探尋,方曉一場雷雨之後,那方祖墳自動變更了位置與方向。始信『人有好道德,才有好風水』。好風水不是金錢買得來的。是不是『天道無親,常與〈給〉善人呢?



[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2-15 12:58 編輯 ]
yukiten 發表於 2009-2-24 11:28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

【老子蠡測】第八十章 不貴遠徙

【原文大意】《小國寡民不動武,使民重死不遠徙;舟車無乘不陳甲,雞犬相聞不交伐。》

【譯  解
國家小,人民少的情形之下,縱然擁有軍伍編制及武裝配置,卻沒有一定要使用。要使人民愛惜生命,不樂於向遠方擴張遷徙殖民,引發衝突征戰。雖然也擁有車船等遠行交通工具,也沒有必要藉之用來作戰;雖然有配戴盔甲武器的軍隊,卻從來不陳兵沙場。在這種太平生活的日子裡,不如讓人民重溫古人的情懷,了解古人怎樣利用結繩來計數、敘事,而創作文字,把精神用在、努力記敘保存優良美好的文化上。讓人民不受戰亂、傷害、蹂躙影響之下,有愉快的心情,歡嚐美食,穿著心愛的新莊麗服,人人安居家室,歡享天倫之樂,陶然在傳統的民俗歡慶喜悅活動中。 國與國間,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不但雞鳴狗叫之聲,能夠互相清楚聽聞,就是有什麼風吹草動,有什麼外來侵擾,也立刻會獲得知會,相招相報,守望相助,兩國人民親愛和平相處,永遠不必輕動干戈,到老到死,不會無端生事,往來衝突征伐。《本章歷來爭論最多,也因此對老子誤會至深,我不對此多費唇舌,請讀者仔細閱讀貫穿全章,甚至於從頭審閱老子整部著作,當會發現筆者如何苦心孤詣,希望接近透徹完美地、譯解出老子的真精神、全人格;把這一部時不論古今、地不分中外,有識之士,都萬分關心好奇的道德經,揭開神密的面紗,露出無限令人訝異的美好姿容《真相》這是我十二年來的願望,如今呈獻給喜愛老子的每一個人。重要的是:我事已辦,我行已立、我願已償、不必在意我是誰?》


【龍宮驪珠君試探】─《學海聯珠之八十》

【一】不貴遠徙,美國攻打越南,是不是遠徙?兩次發動伊拉克戰爭,是不是遠徙?日本侵略中國,發動大東亞戰爭,是不是遠徙?蘇聯進攻阿富汗,是不是遠徙?強進猛攻、轟轟烈烈,望風披靡,爽則爽矣,結果尼?鎩羽而歸,喪師辱國。大國遠徙,尚且落得這種下場,小國怎麼可以遠徙呢?小國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長年纏鬥,仇恨越結越深,人民生來就為打仗,十三歲也死,十五歲也亡,路死路埋,溝死溝葬,這是什麼世界?想想老子說的,雞犬相聞,守望相助,不貴遠徙,老死不以兵戎相見,老死不往來發生伐征交戰。時隔數千年,人類進步到哪兒去了呢?是不是越活越回去了呢?

【二】看經要有看經眼,斷章取義,穿鑿附會,是幾千年來,部分學者的最大通病。望文生義,文義不明,查字意,一字多義,用錯一義,滿盤全非,。善於訓詁,考據的,專業令人敬佩,可是往往短於義理,擅長詞章者,陶醉在唯美之感情,文章綺麗,文詞優美,感人肺腑。可是往往缺乏悟性。我們可藉訓詁而通義、也可藉詞章而鋪張艷麗,但是如果不能讓人開示悟入智慧、一切落入空亡,一切也成為空談。佛道之經、容易被棄置、誤判、扭曲,殆由於此。

【三】道德經
〈一〉第二十六章 提到『萬乘之王』, 寡民小國,會有萬乘兵車嗎?
〈 二〉第五十四章 從《修之於身》談到修之《於家》、《於鄉》、《於國》   《於天下》。怎麼能和其他地方、國家、世界,老死不相往來呢?鄰國相望,難道像在互相觀賞、珍禽異獸,稀有動物嗎?
〈三〉第六十一章 大談〈大國與小國相交之道 〉大國對小國要謙讓;小國對大國要禮敬。如果真的國與國之間,相鄰相望,老死不相往來,那還談什麼國與國間,相交之道呢?
【四】本章開宗明義,強調五點:
《一》嗜殺好戰,非常不要得。
《二》防患未然,有其必要。
《三》守望相助,絕不可少。
《四》和平生活,難能可貴。
《五》小國寡民,容易圖治。因為備戰但不求戰,性命易保,國力不隨便消耗,以雞犬相聞暗示訊息、聲息相通,有利守望相助。老死不相往來,承接前面悥思,雖然努力備戰,但最好到老到死,不必與鄰國,他國陳兵沙場,兵戎相向,往來交戰不息,打得你死我活。筆者譯解本經,只是聊備一格,提供參考而已!我非常尊敬感謝、前輩們訓詁、考據的大功大德,使我在下筆寫作的過程,增加撿擇的機會,減少犯錯的可能。在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對古書的譯解,我寧願它百家爭鳴,百花雜陳。讓天下人,自由恣意品嚐,各賞所好,各取所需,才不會使思想偏頗定於一尊,思想才能自由活潑。

[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2-24 11:32 編輯 ]
yukiten 發表於 2009-2-28 22:30

老子蠡測 作者:春雨軒主人〈天〉(完結篇)

本帖最後由 yukiten 於 2009-2-28 22:31 編輯

【老子蠡測】第八十一章 聖人不積 《 完結篇》

【原文大意】 《信言不美美不信,善者不辯辯不善;智者不博博不智,聖人不積愈有多。》
【譯  解】
《可信可靠的話,不一定聽起來冠冕堂皇,非常華美;反之,冠冕堂皇,花俏華美的話,也就不一定可靠可信。真正心地善良的人,不會事事崇尚巧飾辯解。反之,事事巧飾辯解的人,也未必都是善類。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喜歡輕易向外炫耀自己博學多能。反之,想盡辦法、極盡其能,向外炫耀自己博學多能者,聰明毋庸置疑,智慧肯定缺乏。道家成功的聖人、偉人,不作意、不擅長累積、珍藏財貨、金寶。祂們越是熱心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擁有越多;越是施捨、付出越多,自己反而更加豐實無缺。大自然之道,生生不息,天有好生之德,不斷利益群生,絕不讓群生走投無路。道家聖人,勤於施功作德,卻決不與天下人爭利。》


【龍宮驪諸君試探】─《學海聯珠之八十一》

【一】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意思是:對人花言巧語,擺出一副討人喜歡的臉色,過分僞詐的恭敬,這樣的做人方式,左丘明覺得可恥!孔丘也覺得可恥!』【二】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一定善於說話,但會說話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三】子曰:『巧言令色,鮮於仁。』意思是:用花言巧語、僞裝好臉色討人喜歡者,絕少心懷仁德,也就是警告人說:花言巧語,容易亂人操守的意思。

【四】《世尊陞座》─碧巖集‧第七十九則《世尊陞座不言說,文殊突然一槌落;諦觀法王法如是,說時說來默時默》
     《有一天,事尊陞座,良久沒有發言,文殊菩薩,拿起法槌,斷然敲下說:『請仔細注意觀照!法王〈世尊〉是如何說法的?必要時說,不必要時沉默。有言,實際上是在點明無言、難言的道理;無言,往往在暗示、好好去推敲曾經明明白白說過的道理。》故所以世尊說:『始從光耀土〈鹿野苑〉,終至跋提河,四十九年間,我不停說法,請問我有說過佛法嗎?不,我未曾說過一字佛法。』說是《方便的法門》,不悟,有說等如未說。悟了,方便的法門,也已經不必要放在心上了!《渡河需要船,到岸不需舡》,《動人的琴弦,別緻的妙曲,千年萬年,也難遭逢》。總一切佛學語言,只為一個字《悟》;攝大千沙界,不過是一粒沙塵。《一代時教說如默,有時無言默如說;無論有說或沉默,大開施門無壅塞。不問有言與無言,外道禮拜齊讚嘆。》《樂人莫向愁人說,說向愁人愁更愁。》

【五】《一個感人的故事、改變歷史的故事》
〈一〉        時間: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 農曆十一月初一 日。
〈二〉        地點:建康〈現在南京〉,南朝首都宮廷之內。
〈三〉        人物:南朝‧梁的建國者、梁武帝‧蕭衍。
西天二十八代佛祖‧達摩祖師。
〈四〉故事:梁武帝很誠心的接見達摩祖師。梁武帝先問:『歡迎大師蒞臨中土,我有一事請教!自我建國登位以來,造佛寺、抄經典、辦法會,引渡眾生岀家為僧,難以計數,大師以為,這樣做,功德如何?』達摩說:『這也不算什麼了不起的功德。』〈意思是:修佛未達究竟地步、福德性空,本來無一物,有什麼好貢高我慢的呢?觀心是空、無我無相,有我有相,便不是究竟〉。武帝心裏很不是味道。又問:『大師!容我再問一事,什麼叫做聖諦第一義〈無上三菩提〉?』達摩答道:『心性《空廓靈明》即是。沒有什麼聖諦不聖諦、俗諦不俗諦?』武帝聽了!迷迷糊糊,恍然若失,再問:『那麼,在我前面的人是誰呢?』達摩回答:『我不知道。』〈一切相都是虛妄,《我相》也是一樣,《我相》不是我,我當然不知道是誰? 最後武帝再追:『聽說你已經是悟道的高僧,是真的嗎?』達摩回答:『我不知道。』〈皇帝這樣問你,你要怎樣回答才好?說是真的,傷武帝感情;說不是真的,言不由衷,也有失佛祖威儀。〉問答到此結束。※武帝一臉不愉之色,認為對方虛有其表,充其量也不過爾爾,便打消了聘請他當〈國師〉的念頭,悻悻然拂袖而退。達摩也發覺《傳法機緣》未熟,和武帝交談不投契。※八天後, 十一月九日 ,孤孤單單,孒然一身,暗渡長江,投奔洛陽,入駐嵩山少林寺。這典故叫做《獨自棲棲暗渡江》達摩祖師從南印度渡海東來,登陸南海,先到廣州〈時稱五羊城〉,這個典故,叫做《路行跨水復逢羊》。
※        達磨到少林後,面壁九年,才傳衣缽給神光『慧可』〈二祖〉;慧可傳鑒 智『僧璨』〈三祖〉;再傳大醫『道信』〈四祖〉;再傳大滿『宏忍』〈五祖〉;再傳大鑒『慧能』〈六祖〉。到慧能時,衣缽南下,聽五祖話,為永絕爭端,衣缽永不下傳。『慧能』在南方弘揚《頓悟》的學說;大通『神秀』和尚,留在北方,宣揚《漸修》的道理。這段典故,稱為『曰下可憐雙象馬,二株嫩桂久昌昌』。達摩在西天屬二十八祖,在中國屬〈初祖〉。中西禪宗,共有三十三位佛祖。

【五】《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棲棲暗渡江;日下可憐雙象馬, 二株嫩桂久昌昌。》這是二十七代禪宗佛祖,〈般若多羅〉給達摩送別時,贈與達摩的偈詩預言。不料一一應驗。《達摩》東來的行程,步行到南印度,再渡海東來,登陸南海,又步行到廣州,當時叫做『五羊城‧』,走謁梁朝,與梁武帝會面交談不契,獨自黯然渡過長江,投奔少林寺去,面壁九年後,成為中國禪宗第一代佛祖。目前又出現兩位可敬可愛的大師,具有龍象之質,天馬之姿。神秀在北,慧能在南,分別傳播《漸修》與《頓悟》佛道。就像兩株新生茁長的桂樹,長長久久,昌榮飄香。

【六】梁武帝‧南朝第一個皇帝,四次皇帝不做,捨身「同泰寺」,身披袈裟躬親法會,講經說法。時人稱他『佛心天子』。最愛講〈放光般若經〉,據傳曾經感動諸佛,空中降下漫天的繽紛落花,落地化為〈琉璃舍利」。因為貴為帝王,又是宗教領袖,萬方景仰,總有一些〈增上慢〉,貪小為足,不懂回小向大,當面錯過真正的高德聖僧,東土西竺共尊供仰的《達摩祖師》。當時〈志公和尚〉提醒他,達模是《觀音大士》化身,東來傳佛心印。武帝愧悔不已。要派兵追回,已然不及。自己碑立懺悔曰:『唉!見如不見,逢如未逢。而今而後,後悔到老。》
中華民國八十五年  草稿
                 九十七年  定稿
  西元二○○八年《 歲次戊子》三月十一日清晨TEN識
yukiten 發表於 2009-3-3 11:12
敬愛的讀者!
         八十一篇完整版的〈老子蠡測〉也是〈道德經蠡測〉行將連載完畢。非常感謝卡提諾、藏經閣的支持與高瞻遠矚,我想讀者也一樣心存感激。老子道德經是哲學躍進神學的津樑。因為文字用法、習慣、邏輯,遠離現代,今人多不選讀,反而有福報的毆美學者,趨之若騖。閱讀老子一書的讀者之多,僅次基督教聖經,名列世界第二,在其他名著之上。

        老莊哲學與佛學之可貴處,不在給我們知識,文學和哲學,而是給我們正確的做人做事的可貴觀念;能使我們想對事情,說對事情,做對事情。前者給我們形而下的利益方便;在人間社會獲得生存之地位優勢。〈人間榮華利祿福氣〉後者給我們形而上的基礎津樑,讓我們有機會上窺人間以上出世間的秘密或直接的進入神秘世界,脫離失望痛苦,找到永久心靈安寧的現在和未來。所以不必字酙句酌,覺得哪一句話有道理,當下便收穫快樂,心安理得了,所以說讀書不求甚解,在研究形而上的哲學上,觀念是對的,它不是算數,也不是文字學、訓詁學。比較接近義理學。

        這次筆者拼全力譯述,巨細靡遺,配合莊子,佛學,碧巖集、古今中外政治、歷史,比較、譬喻,印證,不敢奢望有廣泛反響;不料八個月來,湧入一萬六千多訪問的貴客,八千多位勇敢無畏的讀者,不嫌煩苦,前來批閱,筆者既感恩又佩服。決定隨後推出姐妹篇,全套禪詩淺釋,舉說神秘的禪學精華,使讀者足不出戶,同時析賞紅蓮白蕅,茶前飯後,憑添佳趣。又不知不覺提升心學領域,廣增智慧,請拭目以待!

        Ten  恭啟
linlin7tw 發表於 2010-11-29 21:58
這篇真的是博大精深,難怪被列到精華版,善哉善哉。
123456789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yukiten

LV:1 旅人

追蹤
  • 3

    主題

  • 158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