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郭嘉是深夜領兵到達,事實上蔡邕也是從床榻上爬起身來,加上早前有急怒攻心,軍中醫官本是開了寧神補氣讓他服下,一身疲憊是昏昏欲睡。
郭嘉看了看蔡邕疲倦的臉色,知道也不該再過打擾,當即道,「如今長安叛逆橫行,而今逆賊難容國法,兄長既奉旨討賊,正當一鼓作氣,將李郭等輩繩之於法!太傅還且等天明,可隨同派遣精兵護送陛下先行返回安邑……小侄軍務在身,不能相送,還請太傅見諒!」
「……安邑?!既然賊軍已不成威脅,而潼關已在河東兵馬控制手中,卻為何不若護駕重歸洛陽……?」蔡邕皺了皺眉頭,看了郭嘉一眼道。
「洛陽曾受董賊肆虐,宮廷皆被焚燬,萬里一片殘垣,荒廢已久,難以修葺……再者董賊肆虐百姓盡數遷於長安,陛下東歸也不曾一併帶返,東都少有人煙無氣象,如何能在使天子停留?更何況,東都如今四面皆有虎狼,更兼運糧多有不便,不如先護駕先駐於安邑……」郭嘉臉色頗為「為難」道。
蔡邕聽郭嘉的話,眉頭皺了皺,顯然開始偏向於郭嘉的言辭了,「賢侄所言雖是……但可是安邑不過區區郡縣,如何能安陛下聖駕?」
「呵呵,太傅十數載不曾再到過安邑,卻是謬言了!如今安邑經過兄長經營許久,繁華卻是不落昔日洛陽長安,河北之地。無城敢與比肩!安邑錢糧豐足,百姓數十萬人丁,足可備用,更且兄長早命人修建行宮。可供陛下行宿!」郭嘉微微一笑,道。
蔡邕微微有些動容,能有數十萬百姓,也不比昔日長安洛陽遜色了。正如郭嘉所言,想想自己二十年前才有安邑一行。那時候的安邑雖是一郡郡治,卻不過普通中等城郭,大漢天下,與安邑相等者不計其數。而後飄零半生又陷入了亂賊橫行,即便嫁出女兒也不曾再到過安邑,這些年來地變化,恐怕當真是翻天覆地。
何況提到此處,蔡邕眼中不禁泛起一絲思念,「確是有許久不曾見過昭姬了……」
郭嘉打蛇上棍,笑瞇瞇道,「家嫂曾托兄長言,務必要請太傅前往安邑走上一遭。以解思念之苦呢……」
「既如此。那便先行安邑……有勞賢侄了!」話說到這裡了,蔡邕也根本就沒能思考郭嘉真正的意圖,天平已經完全傾斜,當即決定道。
「太傅何出此言?兄長奉召護駕討賊,上為國家社稷,下為孝悌恩義,小侄受命,自然不敢有半點馬虎怠慢……」郭嘉瞇了瞇眼睛。閃過一絲喜色。
只要將獻帝移架送往安邑。那麼這一趟便已經算是完美成功了,除了……有賈詡橫空插手那點瑕疵以外。
「哦……小侄險些忘了。昨日那群叛臣已經盡數拿下,不知道聖意以為如何?」郭嘉猛然一拍額頭,驀然「驚醒」過來,道。
蔡邕那文質彬彬的臉色霎時一變,煞氣騰騰,怒聲一哼,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老夫本就打算稟明聖上,將其夷平九族,既然賢侄此刻提到,自可便宜行事!」
「呃……還請太傅求一道詔書,小侄方敢行事,擅殺大臣,即便是叛臣,沒有陛下親筆詔書,其名也不是不正……」郭嘉又道。
「唔……!賢侄所言甚是,且等天明,老夫便求聖上下詔!」蔡邕一愣點了點頭,當即道。
「如此甚好……」郭嘉臉色擺正,肅然道,「此等不忠不義之輩,正當凌遲以儆傚尤!」
郭嘉想得到的都得到了,望了望四周,看著燭光暗淡,蔡邕臉色也越發疲憊,終於是拱了拱手道,「如今離天色黎明還有些許時日,小侄便不再打擾太傅歇息,先去處理軍務了……」
蔡邕微微一笑,臉上充滿讚賞,「賢侄如此謹慎勤勞,我婿有你相輔卻是幸事!」
「呵呵……兄長能有提攜之恩,小侄才是感激涕零呢!如今黃忠將軍追敵未回,長安動盪,也不能不謹慎行事……小侄拜辭了!」郭嘉微微一笑,這才緩緩退出蔡邕營帳。
看了看天色,月明如洗,漫天星斗璀璨,正是一個撩人夜晚。***
擁立獻帝在手,便已經是河東跨出最重要地一步,饒是郭嘉,也不禁心中大為欣喜。
看了看遠處獻帝行帳,把守得滴水不漏,火光熊熊,明亮異常,郭嘉抖了抖袖口,微笑著便向自己大帳返回。
卻說咸陽之後官道上,一彪兵馬緩緩而行,狹長的官道上密密麻麻,不見盡頭,那高舉的韓字,赫然便是韓遂援軍即將抵擋咸陽。
「什麼!?」一騎快馬絕塵而來,將長安馬騰消息帶給韓遂,後者只瞥過那書告文字,便是驚得臉色大變失色,「河東衛寧竟然提大軍殺奔雍州?渭水以北盡入衛寧之手……?!」
而更讓韓遂臉色鐵青的卻是那信箋末處,輕描淡寫的文字
馬騰竟然不等他後軍到來,便與衛寧開戰了!
馬騰令其子馬超,領兵八千鐵騎東進攻打長安,正恰逢李催郭汜各自東,北追趕尋找獻帝,城中兵馬不過區區兩萬,又是疲兵,而兩家才經過一場生死相搏,更是貌合神離,正待是馬超兵臨城下,沒了李催郭汜壓制,卻是一片散沙各自不服。
更有李催之侄李質見來犯敵軍主將竟然不過是個十八小將,欺馬超年幼。又兵少,不顧郭汜之軍,兀自開了西門親提數千殺將城下。
兩軍交陣,同出西涼軍系。但長安李郭這方兵將明顯因為自董卓開始帶來地奢華,而早失去了西涼軍悍勇地底蘊,對比馬超麾下數千騎兵來說,更是差距明顯。
李質提兵搦戰,更是正中馬超心意。
而後者見敵軍赫然是那年輕主將親自出陣迎戰。更是歡喜非常,自恃能夠一舉擒下馬超,既能退敵軍,更能為李催揚眉吐氣。
兩將兜開***。李質挺槍躍馬而出,跳將出戰,卻讓長安守軍大驚失色,那李質不過三合,便被對方生擒!
後陣有李質偏將崔頷,裨將楊孟見李質被馬超生擒,早嚇得六神無主,怒極上前搶救。馬超只將李質丟回後陣叫眾卒捆縛,復挺槍殺回戰陣之中。那寒槍舞起剛猛。卻又柔韌不凡,二將不過粗鄙角色,戰不過十合,便雙雙被馬超挑落馬下。
正是三將同亡,出城迎戰兵馬早是士氣低落不堪,龐德在後軍掠陣,看對方騷亂不已,慌忙擂動軍鼓。揮軍掩殺上前。
恰是長安守軍沒有有效統領。****那出城敗軍,見後者凶神惡煞殺奔上前。哭天喊地,撒開腳丫便向長安城內逃竄。而城中守軍更是沒能來得及關上城門,竟是生生便被馬超數千騎兵衝進了城內!
一番廝殺,而後又有馬騰親自領兵增援到來,長安陷落!
不得不說,能如此輕易便拿下長安這座堅雄城池,不僅讓馬超揚眉神采飛揚,便連馬騰也大出意外。
等從降軍口中問出各種緣由,才使馬騰大喜。李催郭汜不過長安根本,竟率軍各自分拆去追獻帝,不正是天賜良機還是什麼?
當即馬騰便又差馬超龐德二將,領軍一萬向北追殺李催,意圖分而殲之。
馬超有了奪長安大功,更是顯得自信滿滿,銳氣逼人。有其父再與他建功立業的機會,自然是笑吟吟拍胸接下,當即點齊一萬兵馬,便出了長安,向北殺去。
卻不知道行不過十里路程,便見遠處有大軍向南潰逃而回。馬超看清,那中軍逃竄分明便是李催兵馬。
根本沒來得及去看為什麼李催向北追逐獻帝,反而會成潰敗逃竄,心中只想著李催既然撞上槍口,便是天賜良機。
馬超意氣風發,當即便將一萬人馬擺開陣勢,衝殺上去。
卻說李催本受典韋一陣屠殺,早是心驚膽戰,失魂落魄,只求能早些逃回長安,依托堅城抵擋,那煞人魔星。
可又見前面一彪兵馬橫空殺出,那旌旗獵獵招展的馬字更是分外搶眼。
李催地心當即裂開粉碎,馬家大軍能在長安之北結陣等他,那麼這其中地意義,不言而喻了……
前有典韋猛殺一陣,大軍潰敗,死傷過半,如今還有能力逃竄在身邊的,不提只有三千來眾,更是大多氣喘吁吁,體力衰竭,如今馬超這支生力軍的殺來,如何還能有能力再抵擋?
佔據了數量,戰力,士氣上的絕對優勢,不久前才經歷過的一場噩夢般地屠殺,卻又再一次上演開來……
亂軍中,曾經獨霸長安作威作福,肆意欺凌皇帝的李催,終於走過了人生的末路……
至死都不明白,為什麼昔日地主子能夠如此輝煌,而自己卻偏偏落得如此慘淡!?
投降者,殺散者不計其數,等馬超將李催這批潰兵徹底擊潰,清點傷亡地時候,這才從降卒口中得知,原來將李催迎頭痛擊殺得潰不成軍的,正是來自河東的強軍!
衛寧麾下有典韋,虎牢關前大戰呂布名揚天下,河東軍中人人稱為典君!
馬超初赦天下紛爭,十八年歲,正是意氣風發,銳氣逼人。打遍西涼無敵手的蓋世武勇,更是讓他從心底有著無以倫比的自信。
天下豪傑雖多,但他馬超能入眼中者不過寥寥幾人。而恰恰典韋,便是他最想一戰的對手!
相比龐德的冷靜勸阻,讓他退兵長安,先觀望衛寧虛實。馬超只是熱血沸騰,年輕人特有的驕躁和不冷靜,反而因為他地出色而更顯得放大。
而同時,馬超雖然自恃武勇,但也並不是全無智慧,只道衛寧已經見爪子伸進了他老爹志在必得地地盤,那麼遲早便有一戰,如果不趁機先挫敗對方銳氣,自己不戰而退,反而落了全軍士氣!
得知典韋還在追趕李催潰兵,即將到來,不顧龐德,馬超當即便調集兵馬,準備迎敵典韋。
卻說另一邊,典韋自殺敗了李催,更一路趁勢追趕一路殺散潰逃者眾,奔襲數個時辰,大軍雖顯疲憊,卻大勝地喜悅卻使得所有人依舊亢奮不已。
而正追逐間,眼看不過十里便能到達長安,卻見他們本來追殺潰敗地李催殘兵,赫然又驚恐絕望的反身向自己方向殺來。
等看清楚時,分明遠處,一彪強悍兵馬緊隨其後,那大大的馬字,弄得典韋一陣愕然。
有機靈副將心中一動,揣測便是西涼馬騰兵馬。
典韋不知道後方趙雲大軍收到衛寧攻打長安的軍令,心想自己不過是為了追逐獻帝,便正待要派人上前詢問。
而正在這時,情況突然急變。
典韋無意與馬超爭鋒,而對方卻有意為難於他。
那一萬兵馬,不禁在他典韋出現沒有半點停歇的跡象,反而號角爭鳴,殺氣駭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