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四 雙贏
本來麼,以王璞的學識和眼界,就算他在瓊州府待了幾年,親身體驗了一把當地經濟是如何從無到有“竄”起來的,可如果沒人教他那些經濟理論和知識,終究只是隔霧看花而已。 至於具體的金融操作手段,王璞作為一個局外人,當然更不可能知曉。
所以說,在天津港開發這件事情中,王璞王介山其實並沒有外面所傳說的那麼神。 他最聰明的舉動,就是接受了林漢龍幫他擬定的這份合作方案而且還不是全盤接受。 在了解到貸款用途以後,王璞果斷砍掉了其中一半不是最急需的,由此可見王介山也不是完全依賴於瓊海軍的援助,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取捨。
對於這一點,林漢龍倒是挺欣賞的,畢竟他們瓊海軍是打算跟王璞長期合作的,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天津知府王介山,顯然要比完全跟著短毛步調起舞的瓊州知府程葉高更容易得到大明朝廷的信任和提拔,將來能夠達到的層次也更高。
故此在對外宣傳上,林漢龍刻意隱匿了自己的功績,把這一切功績都歸於王璞名下。 但實際上,那份計劃花費了他極大心血,為此還不惜耽擱了自家娶媳婦的行程公主號在天津靠岸之後別人都直接進京了,唯獨他在這裡停留了一段時間,便是在幫王璞做這份計劃。 包括勸說鄭家存款進銀行,商討貸款與償還的細則,以及探討未來天津港的開發前景,以及和天津官府……也就是王璞的合作方式……等等一系列成果,都是林漢龍從中穿針引線,竭力周旋才得以達成的。
坦率說,這次與王璞的合作居然能在大明朝廷中激起如此之大的反響,委實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林漢龍當初留下來製定這份計劃的時候,最初目的只是為了自家銀行找個優質客戶而已。 但如今既然是周延儒,錢謙益這兩位大明官場的頂級人物前來交流,那林漢龍肯定要出來私貨了搞定了王璞,他們就搞定了一個天津港。 而若是搞定了周錢二位閣老,那未來又該是多麼美好!
當然,林漢龍並不知道錢謙益居然一度想讓他們直接去跟崇禎皇帝當面交流,卻被周延儒所阻止。 如果知道的話肯定跟周某人翻臉了搞定皇帝的回報可又比搞定閣老高多啦! 難得有個當面向皇帝塞私貨的機會,居然被周延儒給阻了? 不要說周某人在歷史書上的風評本就不咋樣,就是換個民族英雄過來,膽敢這樣擋人財路,肯定也是一腳踢飛的。
不過現在麼,林漢龍還是認認真真的向兩位閣老做了一番講解,指望走間接路線戰略,通過他們去影響那位大明至尊。 至於講解的內容麼,倒也並不是什麼太複雜或高深的東西他林漢龍可不是那等自以為是,覺得只要把後世“先進理念”拋出來,馬上就能讓本時代精英人才統統納頭拜倒的小白。 就連他們一手培養出來的王璞王介山,在面對一百萬無償貸款的誘惑時還知道審核一下,砍掉其中一半呢。 這邊週錢二人雖然是主動前來求教,但在他們內心之中,顯然對短毛的那套理論還是很警惕的。
所以林漢龍只是就事論事,詳細為兩位閣老解釋了他們與王璞所簽訂那個協議,只有在涉及到相關方面時,才偶爾談及一兩句其中所牽扯到的經濟學和金融概念。 並且林漢龍還刻意選擇了那些最傳統,最經典的理論,以免讓眼前這些明朝儒生受到太大的衝擊。
在這種這種半遮半掩的方式之下,對面那群人中間果然有好幾位幕僚先生反而開始表露出對此類經濟理論頗感興趣的樣子來。 不過週錢二位閣老顯然並不在其中。 事實上,在先前幾次的交流中,林漢龍已經隱約察覺到:這幾位大明人中最頂尖的人物,他們對於穿越眾的那些現代思想,似乎是在抱持一種刻意迴避的態度。
雖然並不知道當初雙方第一次談判之後,週,錢,畢,楊四人之間關於對“髡人學說”觀點的分歧,但以林漢龍的閱歷和情商,他也完全能理解這些大儒們的恐懼:自己窮盡一生心血,好不容易才取得了相當成就的道路,豈能隨隨便便就改弦更張!
對於這些傳統人來說,孔孟之道與儒家學說,可不僅僅是學術問題,更是關係到他們一生事業,家族傳承,以及整個明道統的存續問題。 歷史上直到清末,“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大規模的外國入侵才打破了傳統人們天朝上國儒家化不可撼動的自信,轉而迫使他們去學習和了解更為先進的西洋明。
而在這個時空,儘管瓊海軍所擁有的明水準更高,但一方面由於他們畢竟人數太少,規模不大,造成的影響有限。 而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對大明帝國的總體方針是:“溫和友善,互利共贏”,這就使得那些明朝人暫時還感受不到什麼壓力,當然也就沒有更深入了解新化的動力。
故此週錢二人還只是抱著應付差事的想法,仔細將與天津港開發協議和貸款協議有關的內容詢問清楚,確保在向皇帝匯報時不至於答不上來,也就足夠了。 之後雙方又聊了一些閒話,比如周閣老貌似無意的問了一句:如果朝廷當真想要向瓊鎮借款,是否有可能實現?
而林漢龍的回復是只要有可靠抵押,本金和利息能保證收得回來,那瓊海銀行沒有放著生意不做的道理。 週閣老起初還以為這只是一句虛頭話真要有這種穩賺不賠的好事,那還用得著你們短毛出錢? 京師裡幾家大戶自己就能包圓了。
但林漢龍隨即卻拿天津港舉例子,說大明其實有很多類似於天津港這種,具備獨特優勢,卻尚未得到開發的優質資源。 只要找對了路子,有一筆起步投資和正確的經營管理,就很容易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
這下子週閣老頓時感興趣了,只是再想詳細詢問時,這姓林的可惡小子卻又把話題給扯到其它方面去了。 對此周延儒也倒也心知肚明短毛又不傻,這等好事當然不會平白無故拿出來,肯定要進行利益的。 於是便與其約定等以後有空了,再行細談。
…………
兩日之後的一大清早,作足了功課和準備的二位閣老施施然進了宮。 他倆的袖子裡都貼滿了小紙條,眼圈也略帶些青黑之色,顯然這兩天中為了背答案還是略吃了一點苦頭的。
好在他們的這番辛苦並未白費,稍後,雲台門外,在與崇禎皇帝的面對面交流中,兩位閣老很圓滿的完成了這趟“答疑”任務,對於皇帝所提出的相關問題,他們基本上都做出了坦率而且比較詳實的回應。 這讓朱由檢感到很滿意隨著他執政年頭的增長,以及與臣下鬥智斗勇經驗的增加,他對於朝中大臣的性和操守越來越感到懷疑。 對於他們所說的話也開始漸漸難以相信,於是愈發的信賴太監。
不過至少這次,在這件事情上,崇禎皇帝覺得自己應該是得到了較為真實的奏報,因為兩位閣老在奏報中所談及的概念,說出的一些名詞,顯然都不是他們自身學識體系中能擁有的東西。 那些與傳統孔孟之道,儒家學說完全不搭邊兒,純粹只注重實用性的特點,只能是出自髡人之口。
兩位閣老配合得也不錯,當一人被皇帝忽然提出的某個問題難住時,另一人便設法繞個彎子,或者轉移下話題,把皇帝注意力吸引過來,給後者創造機會,好悄悄翻看袖子裡的小紙條朱由檢其實注意到了這一點,但他這時候總算知道應該展現出君王氣度,故意裝作不知道,耐心等待臣下看完小抄以後再繼續答題。
只是到最後,朱由檢提出的一個問題,讓兩位閣老稍稍犯了難。
“……那麼,以二位卿家之見,這一次,到底算是髡人佔了朝廷的便宜,還是朝廷承了他們的人情?”
皇帝的這個問題可沒有標準答案,但卻又不能不答,兩位閣老對視半天,又低聲商議了一陣子,方才由周閣老開口道:
“關於此點,臣等也多次計議,各有所論……眾人商討下來,皆以為津門海口之地利本為我大明所有,但瓊鎮卻將其充分發掘出來。平心而論,應是雙方各展其長,亦共享其成……以此論之,臣以為,恐怕髡人所說的一句言辭還是有點道理的。”
“哦?是何言辭?”
旁邊錢閣老亦站起身來,低頭道:
“啟禀陛下,按他們的說法,這叫雙贏。” 本帖最後由 MOLK 於 2016-12-22 11:4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