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明末瘋狂 作者:再次等候 (連載中)

 
mk2258 2013-4-20 08:58:3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7 68529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48
第七百八十一章 深入交談

    面對著秦公公的驚呼,吳世恭語帶輕蔑地回答道。“留在這里又如何?無論督師、巡撫,還是監軍、武官,都不想著去救援,只敢待在寧遠和山海關的城牆後。就這麼望眼欲穿地看著北方,就能把松山的洪督師和錦州的祖總兵給看回來嗎?現在的遼東,多我一支汝寧軍不多,少我一支汝寧軍也不少,還不如回中原去剿平陝匪呢。”

    听了這話,兵部的王主事就有些不樂意了。他腦中文貴武賤的思想還挺根深蒂固,所以也不怎麼怵吳世恭。于是王主事就在一旁插嘴道︰“無旨調兵,那不是造反嗎?”

    見到了吳世恭的臉一下子變黑,一副要發作的模樣,一旁的秦公公連忙勸解道︰“長敬!有話好好說。雜家來山海關不就是來听你的主意的嗎?”

    吳世恭一拂袖,不再理睬王主事。接著一拍手,對大帳外高喊道︰“把東西都搬上來!”

    一群親兵抬著兩張大桌子進入了大帳,而在大桌子上分別鋪著一張大地圖。吳世恭先站起身,恭請眾人來到地圖前。之後揮揮手,又讓親兵們都退下了。

    “這張是遼東的地圖。”吳世恭先指著一張地圖說明道,“這次洪督師損兵折將,朝廷已經派不出那麼多的兵來維持山海關至錦州這一線了。因此,一定要收縮兵力,放棄錦州、松山、杏山和塔山,就留著寧遠和山海關,以這兩個城為犄角,全力防御韃子在這里入關。”

    “這不是喪土辱國嗎?”王主事立刻驚呼道。

    “有什麼兩樣?咱們大明朝其實已經守不住這四座城了。與其在那里浪費兵力,被韃子有著圍魏救趙的機會,還不如先保存實力,重點守住韃子入關的關口呢。”吳世恭就是把現實情況說到了明處。

    王主事抓了抓自己的臉。明白吳世恭所說的確實屬實。可他知道崇禎皇帝是個很要面子的人,雖然是情形迫不得已,但誰敢在朝中提出這個建議的話,很可能被崇禎皇帝給記恨上,更可能事後被秋後算賬,而且還落下個身敗名裂。因此,王主事就為如何勸說崇禎皇帝而犯愁了。

    看出了王主事心中的掙扎,一旁的秦公公立刻對王主事說道︰“咱們也就是傳話的,並不怎麼懂兵事,都是長敬之計。咱們只要如實上奏即可。”

    見到了吳世恭看著自己,目光中是飽含深意,秦公公立刻對吳世恭抱歉地苦笑了一下,說道︰“長敬!你接著說。”

    吳世恭在這時候也不願意多節外生枝,秦公公和王主事想利用自己就利用吧!只要能解決問題。吳世恭願意為他們背上這個隱患。

    “咱們要說遼東,也不能關注遼東一偶。要從整個天下大勢來看。現在陝賊在中原橫行無忌。而韃子在遼東肆虐橫行。以我大明國力,已經不能再兩面開戰了。因此,必選其一。而陝賊禍害的是中原之富庶之地,而韃子橫行在關外,則都是蠻荒之地。因此,從任何方面選擇。都是應該先陝賊,後韃子的。我制定的方略就是攻陝賊、守韃子。”

    一听這話,秦公公就點了點頭。這戰略與楊嗣昌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內”戰略是一脈相承的,而且很符合崇禎皇帝的心意。因此。作為內侍的秦公公就不怕崇禎皇帝會有責難,于是他就吹捧了吳世恭一句︰“雜家向來得知長敬家學淵源,熟知兵事。你所說的確實大妙也。”

    吳世恭對秦公公釋放出的善意,微笑了一下作為回應。他接著說道︰“那麼既然對韃子是要守,其實就是要守住孫太師當年營造的寧錦防線。而寧錦防線的目的就是要防住韃子從山海關入關。那麼有十座城當然容易擋住韃子,不過就算是只留下一座城擋住了韃子,也算是達到了目的。既然如此,錦州等四城也就不算是最重要了,放棄了也就放棄了。”

    其實吳世恭在這番話里玩了一個小花招。雖然從防御的角度看,這樣的說法並沒錯。可是當年的孫承宗建造寧錦防線,是以防御堡壘戰,進攻直至絞殺掉滿清的生存空間的。如果朝廷一旦同意了放棄錦州等四城,那明軍將在遼東完全喪失了進攻能力,根本威脅不到滿清。這也讓滿清可以完全騰出手,肆意地從長城各關隘入關搶掠。

    不過在現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實明朝也保不住錦州等四城了。所以吳世恭也就不說破了,就讓崇禎皇帝和朝中大臣們面對現實吧!

    吳世恭接著說道︰“再說,韃子幾次入關,又有哪一次走的是山海關?都是從長城各關隘入內。所以留著遼東兵力也是浪費,還不如加強宣大一線的防御呢。”

    “怎麼?如山海關不留重兵,那此門戶不是形同虛設,反而讓韃虜有了近道,這不是更加危險嗎?”王主事立刻提出了異議。

    “我說的不是不留重兵,而是這里的兵留的太多了。”吳世恭連忙解釋道,“現在寧遠這里有著吳三桂的四萬兵馬,而山海關內有著精兵一萬,此外塔山還有七千,杏山還有六千,再加上我的汝寧軍三萬,足有九萬多兵馬。這麼多的兵馬,如果不考慮進攻,一力防御的話,那也太多了一些。依我看,有著四、五萬就足夠了。”

    听到這里,秦公公開始首次發問了。不過他的話語中還是賠著小心︰“難道這就是長敬想要歸去汝寧的原因嗎?雖說雜家不怎麼懂兵事,可也知道守城的兵力是越多越好。你看這樣如何?如果長敬想留下,雜家就向皇爺爺說一聲,給你個提督之名,讓你在遼東與吳三桂吳提督平起平坐,你倆人就各守一城。如果你想回汝寧,那雜家就在這里越權做主,讓你帶兵五千回去,其余的兵馬就留在遼東,其總制人選就由長敬指定。這樣一來,不是更穩妥一些嗎?”

    吳世恭笑著搖搖頭道︰“秦兄弟!你說的法子固然是求穩,但我大明朝已經是病入膏肓,求穩已經不行,一定要用猛藥治。所以說,如果依你所言,這大明天下依然如此,局面最好也不過是個維持現狀。而我想要的,是要讓大明朝局面逐步安穩,爭取用上個十來年,把陝賊和韃子這兩大敵全部剿滅干淨。”

    “哦!?”這話一說,頓時引起了秦公公他們那難以置信的眼神。時到如今,有多少重臣都上奏過平定天下的“良方”,可結果證明,他們所開具的“良方”大多數都是妄言大話,非但沒有解決這兩個大敵,整個天下的亂勢反而是愈演愈烈。所以今天秦公公他們又听到了吳世恭說了同樣的話以後,就讓秦公公他們就有些將信將疑。

    “那長敬請說!雜家就洗耳恭听。”

    “那我就先說遼東。朝廷從京營給我調撥一萬人馬,再下諭讓吳三桂分給我二萬。有了六萬兵馬,我將在二個月內攻至松山,先把洪督師這一萬官軍解救出來。之後就隨機應變了。如韃子勢單力薄,我將率領著聯軍接著北上援救錦州,爭取把錦州城內的祖總兵這一萬多兵馬救出。如果韃子確實勢大,也只能讓錦州城內的祖總兵听天由命了。我將率聯軍依次撤回塔山、杏山,再把這兩城內的官軍撤回寧遠和山海關,加強這兩城的防御。”

    “吳總兵!雖說您勇氣可嘉,可本官可要說句話,得罪莫怪!”王主事對吳世恭拱手行禮道,“這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說其他,先說怎麼樣調配糧餉吧!現在戶部的庫房可是窮的叮當響,短時內絕無可能調來滿足六萬兵馬的糧餉的。”

    “王主事所慮極是!”吳世恭向王主事點點頭道,“不過本官已在山海關和寧遠了解過,這兩城內都積蓄有足夠三萬大軍所用兩年的糧草,更不用說民間存糧了。只要在其中調撥一二,也就足夠此次用兵。”

    “至于餉銀,本官就先與兵部核定一個數目,出兵時先由本官墊著。待到此次本官出征歸來,朝廷在一年內把餉銀歸還本官,或者給予本官等額的抵押物。你們說,這樣如何?”吳世恭問道。

    這話一說,讓秦公公他們是精神一振,這首先就解決了出兵的最大障礙。為了保險起見,王主事又問道︰“那吳總兵需要什麼抵押物呢?”

    “到時再商議吧!等獲勝歸來再說。”

    這話說的漂亮,那意思就是說︰如果吳世恭完成了救援任務,那朝廷才會結賬,如果不成功,那朝廷就不必支付這筆餉銀。因此,秦公公和王主事在內心里就傾向了吳世恭。

    “那長敬又需那些官軍呢?”秦公公又問道。

    “吳三桂那里二萬人馬少不了。京營那里就用原先余侍郎的汝州軍吧!他們在河南與我打過交道,用起來也比較熟。當然,朝廷如果為難,也可在京營調來三萬兵馬,不過余侍郎的汝州軍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49
第七百八十二章索要官職

    吳世恭的這個條件也不過分,秦公公他們也在各自的心中都暗暗點頭。不過說到這里,鑒于清軍的凶名,秦公公也免不了想到要未勝慮敗了︰“長敬!萬一……,雜家可是說的萬一,你這次可只有六萬兵馬,萬一再次大敗,那遼東之局可不是全面糜爛了嗎?”

    “我帶著三萬人就可以從松山殺回山海關,現在有六萬人難道不能從山海關殺到松山嗎?”吳世恭斬釘截鐵地說道。在這時候他可不能流露出絲毫猶豫,就是要給秦公公他們,或者準確的說,是給崇禎皇帝和朝廷以信心,讓他們支持汝寧軍的計劃。

    “可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就是吳總兵把松山內洪督師等救出,來回征程也是艱難,貴軍傷亡也可能就有萬數,甚至還會超過,那又有什麼意義?而現今遼東已有楊督師,洪督師已不是不可或缺。”王主事說道。

    也許是吳世恭自告奮勇的行為感動了王主事,所以現在的王主事的態度也好了許多,甚至能向吳世恭說些交心話了。而且王主事說這話也是擔著政治風險的,他已經明確地向吳世恭表達了朝廷的意思︰洪承疇這個督師的死活,朝廷其實已經不在意了,甚至連松山、錦州被圍的官軍,朝廷都有了放棄的意思。因此,現在的大明朝已經不願意用這些死子來交換吳世恭所率領的生力軍。

    “賬可不是這麼算的。”吳世恭解釋道,“就是收支相抵,甚至略虧一些,也要兒郎們看到朝廷沒有放棄他們。這也能提升兒郎們的士氣,讓他們在將來能用命守住寧遠和山海關。再說,如這次本官的大軍有傷亡,難道韃子沒有傷亡嗎?本官已在河間斬殺韃子七千多,這次返程又斬殺韃子超過五千,如果救援松山時再與韃子發生大戰。本官就在這里夸個海口,打敗韃子可能有些難,但尋求了兩敗俱傷絕對沒問題。如果救援大軍傷亡超萬,那韃子的傷亡也起碼有七、八千。這樣一來,近兩年韃子可死傷了近二萬男丁。韃子人少,絕不能忍如此損失,總要休養生息個二、三年。在此期間。北方暫時能得安定,朝廷也可精勵圖志,本官更可有時間安定中原。”

    “在這點上雜家是贊同長敬的。”秦公公也在一旁開口幫襯道。在這十幾年中,明朝被滿清壓制得太狠了,喪土失地、屢屢慘敗,十分打擊大明朝那種天朝上民的自豪感。所以現在無論是君臣。還是朝野,都十分盼望著出現一位“抗清英雄”。

    而吳世恭最近兩次對清軍的赫赫戰功就讓朝廷看到了希望,尤其是送到兵部的韃子首級,證明了吳世恭不是在虛報軍功。所以在這里秦公公就選擇了支持吳世恭。

    不過秦公公接著與吳世恭商量道︰“雜家不懂兵事,就在這里胡言亂語幾句,長敬莫怪。你說錦州和松山就是死地,要放棄也就罷了。反正現在也被虜酋給重圍。可現在塔山和杏山畢竟安然無恙,無名撤軍,恐皇爺爺名聲有損,朝廷名聲有損啊!”

    吳世恭皺著眉考慮了一下,點頭答應道︰“這事以後再說。不過我也在這里保證︰如這兩城未遇危險,那就先不撤軍。這樣可好?”

    吳世恭不願意在這種繁枝末節的問題上多爭辯,所以就用了緩兵之計。畢竟現在錦州和松山的明軍還未救出。不過真的到了那時候,完全可以見機行事。只要清軍出現圍攻塔山和杏山的苗頭,吳世恭完全可以先斬後奏把這兩城的軍民給撤回來。

    不過秦公公、王主事對吳世恭的回答也是很滿意了,畢竟他的回答也顧及了崇禎皇帝和朝廷的面子。至于將來?反正將來發生什麼也不管他倆什麼事。

    “那長敬救回錦州、松山被圍官軍後,又該如何行事呢?”秦公公接著問道。

    “救回以後,這兩城的官軍和給我的三萬官軍都將交回朝廷。我將帶著我三萬汝寧軍返回汝寧。先平靖中原的陝賊。”吳世恭回答道。

    “如何平靖?長敬可有方略?”

    “包干!”吳世恭早就胸有成竹了,“等這次我回去以後,將散盡家財募兵。把汝寧軍先擴充至六萬。而朝廷就將黃河以南、長江以北,鳳陽和大運河以西、潼關和漢江以東都包干于我。而我汝寧軍將內平亂匪、外拒陝賊,把陝賊驅至陝西、四川等地。然後收攏流民軍屯,組織墾荒自救。而朝廷也只要給我一半三萬兵的糧餉。其余的糧餉我將從軍屯中自籌。這麼一來,最富饒的江南、湖廣將不會受侵擾,讓朝廷能得到足夠的財賦與漕糧。以此來精勵圖志,恢復元氣。之後就見機行事了。”

    可這番話听的秦公公和王主事是目瞪口呆。吳世恭索要的權利也太大了一下。如果剛才是為了救援松山,吳世恭索要的遼東軍權,朝廷還可以眼開眼閉的話,現在吳世恭索要的,朝廷根本就不可能給,因為這太違背朝廷的規矩了,吳世恭索要的完全就是原先五省總理的官職。

    “這不行!”王主事一口回絕道,“文官領軍,那是祖制,絕不能違背。如果朝廷給吳總兵一個將軍號,讓您總制這地區的兵馬,這倒可以商量。”

    王主事所說的,就是把吳世恭安排到與左良玉同樣的位置上。是本地區的武官之首,但要听從作為文官的總督命令。而且對屬下的武官只有名義上的領導權,但並沒有實際的指揮權。這與吳世恭索要的權利絕對是相差甚遠。

    所以吳世恭也一口回絕︰“如這樣!本官就沒那個本事解決陝賊。王主事!天下已如此,需要權宜。如本來的總督制有效,本官也不會多說什麼。可來一個、局面就亂一分,再這樣下去,真的不可收拾了。還不如危中求變吧!再說!你也不就是擔心個違背文官領軍的祖制嗎?本官是秀才,也是監生,勉強可以轉武為文,破例來個總督、總理的也說得過去。反正本官又不想批麻拜相,咱們大明朝過了這個難口以後,本官也不會戀棧這個官職的。”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49
第七百八十三章給你選擇

    見到了王主事還要爭辯,秦公公在一旁連忙阻止道︰“此事雜家和王主事已經不能做主,要讓皇爺爺和大學士們定奪。所以雜家可以把長敬的話帶到,不能在現在保證什麼。”

    “理解!”吳世恭微笑地點了點頭。

    秦公公可是知道崇禎皇帝現在的心態,已經有些病急亂投醫了,連當年楊嗣昌等仨人接連奪情的事都可以做出。所以王主事從文官角度考慮,是絕對不允許吳世恭有這麼大的權利的,而崇禎皇帝從皇帝的角度考慮,說不定會同意這種大大違背朝廷制度的任命,所以秦公公在這里也就不做惡人了,根本不反對,只是把話帶到,就讓有權利做決定的人去傷腦筋吧!

    跳過了這個難點,秦公公就開始詢問技術問題了︰“那長敬可否說說︰假如,雜家說的是假如,假如朝廷就給長敬這樣的權,你該如何平靖你所提的地方呢?”

    “其實很簡單。按汝寧、歸德故策行事耳。嚴格執行《三項法令》,這也是我以前向朝廷獻過策的。秦兄弟!你也可以了解一下,這些年在汝寧、歸德可有民亂?雖是天災人禍,但我可以拍著良心說一句,這兩府之中,只要勤勞肯干的,就沒有餓死過一個人。而要平息民賊,也無非是剿滅其人力,不給其補充人力這兩招而已。”

    “先說剿滅其人力。在崇禎初年,我出京到歸德地方。恰遇幾萬民匪作亂,而我身邊只有二百騎。當日。置死生于度外,率二百兒郎斬牟酋于幾萬亂匪營中。至今也已十數年。身經百戰不敢說,但也打了大小幾十仗,僥幸未嘗一敗。而歸德,汝寧百姓也都安居樂業。為何如此?”

    “無他,無私心耳。我知道我在朝中名聲很臭,又是為何?只是不肯同流合污,其他官員或為自己官位、或為自己財帛、或為自己親朋故舊。就沒一個為了朝廷安危。我只是用鐵腕安定地方,就惹出刺殺、鎖拿我之事,真是讓人心寒。”

    “哎——!不扯了,就說平靖地方吧!如陝賊遠遁,鞭長莫及可能奈何不了他們,可是只要他們敢靠近,我汝寧軍佔著天時地利人和。定可將其一鼓拿下。原先只是因為政出多門、胡亂指揮,造成陝賊屢屢逃脫,但只要事權統一在我手,我敢下軍令狀,三年內必把陝賊驅至豫、楚以西。”

    “之後,嚴厲執行《三項法令》。禁流民、禁拋荒、禁盜匪,只要鐵腕下去,路間鄉野就無流民,百姓也居有定所難以投匪。只用釜底抽薪之計,陝賊之兵源就將越來越少。”

    “效果真的如此好?”秦公公將信將疑地問道。

    “當然!我就在汝寧、歸德實行。而連年大災以後,這兩府境外的流民、盜匪橫行。只有這兩府內平平安安。雖說不能稱之為路不拾遺,但也能說民風淳樸了。”吳世恭答道。

    “可為何其他官府沒有施行呢?”秦公公的疑惑就更深了。

    “一定要有強軍壓制地方。而且這強軍還不能騷擾地方,對為將者品德甚嚴。要不然,不說那流民橫行了,光說那些鄉間劣豪陽奉陰違,就讓此法令難以施行。”

    “哦!”秦公公和王主事立刻是恍然大悟。

    “那吳總兵,本官多問一句,如給你多撥糧餉,讓你多募兵,是否可縮短平靖內地之時,而且能否徹底滅民賊,不讓其再禍害陝西、四川呢?”王主事又問道。

    “難!”吳世恭對王主事搖搖頭,“當日我曾給秦兄弟去信,說過平匪之事要守堅城、關隘,再成一圍剿大軍,日夜兼程不停追趕陝賊。不知秦兄弟還記否?”

    “確有此事!”秦公公點頭道。

    “但今日不同往昔。”吳世恭接著解釋道,“往日陝賊也就幾萬人,而現在陝賊動輒十幾萬、幾十萬,所以官軍一定要重點防御。如像以前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話,只是迎來一次次的慘敗,就如以往熊督師、楊閣老和丁督師一樣。”

    “所以現在中原和川陝兩處,朝廷只可選一。如我汝寧軍擋住陝賊入中原之路,左將軍移兵擋住陝賊南下,山西晉軍和北直隸官軍據黃河攔住陝賊北上,那朝廷就可用有限之官軍困住陝賊。”

    “而陝、川兩地,陝賊已禍害十幾年,該裹挾的百姓都裹挾干淨了,該搶的糧草也都搶干淨了,而且天災不斷、兵禍連連,已經是赤地千里,陝賊難以生存。朝廷完全可把這兩糜爛之省作為陝賊滅亡之地,讓肉爛在鍋里。至于在這兩地內的三邊官軍和川軍,如他們與陝賊消耗了兵力,那朝廷完全就是白賺的。”

    “只要這麼一來,陝賊人員和糧草就補無可補,他們的兵力也將越來越少。再加上朝廷適當的招撫、分化,再在有利之機謹慎出擊,用糧引誘等,這樣的多種手段一使,最終陝賊就算是上天入地,也將會逃無可逃的。”

    “好!”秦公公和王主事異口同聲地贊嘆道。雖然在談話中他們倆一直在自謙,但派來與吳世恭談兵事的,他們倆怎麼會不懂軍事呢?三腳貓的功夫總是有一些的。

    而吳世恭是很清晰地描述了一番總戰略,這讓秦公公他們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所以說到這兒,秦公公他們就有些歸心似箭了,不提那些只有崇禎皇帝和朝廷重臣才可決策的難點,光听這一番總戰略,就讓秦公公他們覺得沒白跑了一趟。

    于是秦公公最後問道︰“長敬!你還有何話要雜家傳給皇爺爺的嗎?”

    “也就這些了。”吳世恭答道,“那我就靜候佳音了。不過丑話說在前頭,我也最多等上三個月。如再石沉大海,我也就獨自行動了。最多在遼東留一萬兵,我將帶著汝寧軍主力返回河南。”

    “長敬又何必如此心急呢?”秦公公規勸道。

    “怎麼不急?雖說名不正難以行事,但也就盡力而為,求個心安吧!秦兄弟,你是知我乃一貪享受之人,可前半生卻戎馬不停。真想不再勞心勞力,早日返回京城啊!”

    “哎——!”秦公公長嘆道,“那雜家也就不多說了。”

    接著,秦公公回頭望向了那錦衣衛千戶和東廠百戶︰“前面所說的話你們可否記?”

    “都記下了。”那倆人連忙抱拳躬身。

    “那好!咱們連夜趕回。長敬!得罪得罪,軍國大事要緊,雜家就先告辭了。”

    “無妨!今日招待不周,本官也就不給眾位備禮了,免得嫌疑。待他日天下太平,本官再相請眾位同飲慶功酒。”

    ……

    吳世恭終于與秦公公他們結束了這番長談。在這番談話中,吳世恭把自己的“精忠報國”與為大明朝“嘔心瀝血”的作態表現得淋灕盡致。當然,這是有些麻痹朝廷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吳世恭是想讓大明朝向著好轉的方向扭轉過去的。

    因此,吳世恭所說的確實是金玉良言,而且這戰略也是一個很正確的戰略。他就是要給崇禎皇帝和朝廷最後一個機會,讓他們有了一個讓明朝延續下去的選擇。

    但是,這個戰略最關鍵的就是統帥的執行力。要有一名優秀的統帥指揮,還要有著一支勁旅。而吳世恭遍尋大明朝野,有著這樣資格的人,卻只有他本人一個。

    當然,吳世恭不會去幻想沒有什麼天縱之才出現,畢竟原先也曾經冒出過一個意外的余子璉。不過吳世恭也很有自信,無論是什麼天縱之才,只要他敢冒出個萌芽,吳世恭一定會明槍暗箭地把他掐滅在萌芽狀態的。

    所以現在擺在崇禎皇帝和朝廷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一是不采納吳世恭的戰略,那吳世恭可以心安理得地自由活動;另一個就是采納了,那吳世恭就完全可以用朝廷的名義控制住豫、楚兩地,成為真正的中原之主。

    至于平定天下以後,吳世恭所說的什麼回京啦!享富貴啦!那些話完全就可以听過就算,當不了什麼真。因此,無論崇禎皇帝和朝廷是什麼選擇,吳世恭將來的所作所為都可以有了說辭,起碼掌握了大義、掌握的輿論。

    為此,吳世恭甚至不惜推遲返回汝寧,讓汝寧的變故就這麼冰凍下去。他只是向汝寧去信,讓汝寧的一切返回原狀,並沒有治罪、懲罰任何人,也讓留豫的汝寧軍守在兩府之內不得輕舉妄動。

    而秦公公他們快馬加鞭返回京城以後,吳世恭的這番話又引起了朝中激烈的爭論。不要說文官們難以忍受吳世恭把手伸到文官固有的地盤中了,連崇禎皇帝都對給予吳世恭如此之大的權利也很不放心。

    不過為了穩住吳世恭,也為了利用他,在崇禎十四年十一月,朝廷終于給了吳世恭聖旨︰讓他主持救援在錦州和松山的被圍明軍。至于吳世恭索要的兵力,朝廷也沒調撥京營的一兵一卒,就讓其與薊遼總督楊繩武、遼東巡撫葉廷桂、遼東監軍高起潛和寧遠總兵吳三桂等人商量解決。

    注意︰不是命令,就是商量!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49
第七百八十四章 撈東西第一

    “大人!沿海各堡總共送來了八百多人,小人就去看了一下,這老的老、少的少,也就別提了。讓他們走到松山都夠嗆,更別提打仗了。”余繼向吳世恭匯報道。

    “大人!到現在為止,湊來的人都不滿四千,在開春前出兵已無可能。要不,大人再向朝廷上封奏章?讓朝廷多少撥一些兵丁?”一旁的周俊吾勸說道。

    吳世恭笑眯眯地听著眾人的發言,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在聖旨下來以後,在遼東的最高文武官員立刻齊聚商議。而在這會上,互相扯皮也絕對免不了。到了最後,答應調撥給吳世恭的兵力就大大打了折扣,只有一萬多,就遠遠不到三萬人。

    可是到了會後,那些軍頭卻清一色悔諾,都死拽住自己的兵力不放,在折扣上又打了一次折扣。直到現在,才在督師標營、巡撫標營和監軍標營中擠了一千人馬給吳世恭。而在各路明將內,竟然也只有吳三桂調撥給了吳世恭二千人。

    當時的吳三桂也是遍收潰兵,然後再把潰兵整合在一起。可這麼一來,總有些刺頭不服吳三桂的管教,所以這次正好把這些包袱都甩給了吳世恭。當然,這些刺頭的馬匹、盔甲什麼的都是沒有的,兵器也都是最簡陋的。如果吳世恭要用到這些兵,還需花大價錢把他們給武裝起來。還有一點也相當討厭,那些刺頭在吳三桂那里是刺頭,難道到了吳世恭這里就不是刺頭了嗎?所以這些人照樣不怎麼服從吳世恭的管教。

    而看到這樣的結果,薊遼總督楊繩武、遼東巡撫葉廷桂和遼東監軍高起潛也有些看不下去了。不過他們也不敢強行征用遼東各軍頭的部隊,怕激起兵變。因此,他們只給了吳世恭一個政策,讓他可以到沿海各小軍堡內征發軍戶。以此來補充兵力。

    而現在明朝在山海關外的漢民聚集點,除了錦州、寧遠等五大城以外,就只剩下寧遠至山海關之間的一系列小軍堡了,而且是以靠近渤海的為多。

    這些小軍堡,其實就是明朝一個個衛所堡壘。而這些衛所,基本上都是遼東系軍將的“自留地”。可以這麼比喻一下,這里的一個衛就如同內地的一個鄉,一個千戶所就如同內地的一個村。而軍堡就是衛所內軍戶居住、守御清軍的地方。

    在平時,衛所內的軍戶就像農奴一般為遼東系軍將耕種;在戰時,軍將就從軍戶中抽出男丁去作戰。因此到了此時。這些衛所的軍戶和耕地,其實已經成為了那些遼東系軍將的私人財產。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次明軍的慘敗也太甚了些,遼東系的軍將,除了吳三桂這寥寥幾人。其余的都被困在錦州和松山,沒有幾個能逃回來。因此。楊繩武和高起潛他們抽調軍戶的命令才能執行下去。

    不過也是同樣的不幸。這次明軍的慘敗也太甚了些,那些衛所內的男丁大多數都被殺、被圍,遺留下的也都被衛所內的軍官們死抓不放,因為還要依靠這些勞力來年耕種呢。因此,送到吳世恭軍中的也就是這麼幾個,總共還不滿千。而且年齡也是兩極分化。老的一批最低年齡是四十;小的一批,最大年齡是十五,真的把汝寧軍當成了慈善堂了。

    見到吳世恭一副穩坐釣魚台的樣子,周俊吾就更有些急了︰“大人!你就一定要在開春前出兵嗎?準備成了這樣。外面的人都等著看咱們的笑話呢。”

    “他們是否覺得咱們特傻?”吳世恭依然笑呵呵地說道,“其實本官覺得他們才傻呢。督師大人撥給咱們的糧草、給養又不缺,還送給了咱們四百多戶匠戶,這些東西才值錢。”

    對于不能補充汝寧軍的兵力,薊遼總督楊繩武總有些愧疚,所以調撥給汝寧軍的糧草真的是足額,足足給了夠半年的量。當然,按照明朝的陋規,也只是按照七成計算的,但這也足夠四萬多人使用了。而現在汝寧軍全軍才有三萬五千人不到。其他的馬匹、盔甲和兵器,楊繩武也同樣擠給了汝寧軍很大一部分。

    更讓吳世恭高興的是,汝寧軍以打造兵器、大車為理由,抽調了四百多匠戶至軍中。對此,遼東的各大軍頭倒未阻攔,白白地把這些人才都送給了汝寧軍。

    見到了吳世恭不以為然,周俊吾就更加著急了︰“大人!所得只是一些微末,又何必欣喜?我汝寧軍孤軍在寒冬北征松山,那才是重點,恐損兵折將也難以救出洪督師。”

    “給本官的是微末嗎?”吳世恭依然是不以為然,“刺蝟!你給思德說一說,當年咱們收拾戰場的時候是怎麼樣的,連只蒼蠅都不會留下,如果能撿到個鐵鍋,都可以樂個半天,就這麼節省摳門才積攢下這麼大的家當。而今天有人白送,那當然卻之不恭了。”

    “哈哈哈——!”余繼這些汝寧軍的老軍官們都想起了以前的“光輝歲月”。

    “再說!誰說一定要救出洪督師的呢?盡力而為即可。什麼都應以我們汝寧軍的利益為先。”吳世恭接著向周俊吾解釋道。

    這暗示一做出,周俊吾似乎有些明白了,他連忙小聲地問吳世恭道︰“大人!難道你不準備在開春前出兵?”

    “誰說不出兵了?開春前不出兵,那只有等到夏天了。朝廷那里可不好看。”吳世恭答道。

    在遼東開春的時候,因為冰雪融化,道路將會翻漿,根本沒辦法通行大車。因此,如果要使用車陣,汝寧軍不是在冬季用兵,就要等到夏季用兵,而在春季是絕對不可行的。

    可吳世恭的回答卻讓周俊吾有些糊涂了。他連忙詢問道︰“既然大人準備馬上用兵,那我們的人馬就太少了。而韃子在松山城下以逸待勞,局面可是不利啊!”

    “用兵,不是一定要開到松山城!”吳世恭接著解釋道,“只要我們汝寧軍出了寧遠就行了。而且我們這次是撈東西第一,救援第二。”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50
第七百八十五章 大明朝完了

    崇禎十四年臘月。吳世恭率領全軍三萬四千七百多人馬再出山海關,開始了救援松山的軍事行動。

    汝寧軍北征至寧遠以後,接收了寧遠城內送出的補給,以及匯合了吳三桂不好意思派遣出的二千兵馬以後,卻沒有再往北,反而是向西。西行了約五十里,在與寧遠城平行的位置才安營扎寨。而這個地點就是汝寧軍精心挑選的,要在遼東修建的汝寧軍的據點。

    吳世恭眺望著此地的風景,一條冰凍的河流就像是白腰帶般的在前方繞過,而汝寧軍挑選的築城地點就是在河灣處,正好可以在兩面阻擋住大軍運動。唯一的缺點就是,此處比較靠近西面的草原,那里的蒙古部落容易過來侵擾,所以在原先修建寧錦防線的時候,就沒有挑選這一修城的地點。

    “老哈在嗎?”吳世恭回頭問四周道。

    躲在後面的哈丹巴特爾听到吳世恭在叫喚自己,立刻是一個箭步向前,點頭哈腰地回答道︰“主子爺!小的在!您有什麼吩咐嗎?”

    “這就是你那干奴衛嗎?”吳世恭舉著馬鞭指著四周問道。

    哈丹巴特爾眼一轉,立刻是斬釘截鐵地附和吳世恭道︰“正是,此地向東,都是主子爺的干奴衛。”

    “哦?有這麼大嗎?”

    “當然!主子爺的心有多大,那干奴衛就有多大。”

    “撲哧!”,吳世恭立刻被哈丹巴特爾那句討喜的話給逗樂了。這話是吳世恭在現代一直听聞的。什麼“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寬;而天有多寬,地就有多廣!”什麼的。沒想到哈丹巴特爾這個蒙古文盲還挺有文青向。

    “那就好!就在此地建造干奴衛的衛城吧!衛城的名字,就叫鎮遠吧!”

    “鎮遠!真是好名字!大人真是好文采啊!”吳世恭的耳邊頓時響起了一片馬屁聲。

    吳世恭一邊享受著身邊的馬屁,一邊在心中暗暗好笑。作為一名從現代穿越過來的人。難道還不知道“鎮遠”這個名字嗎?

    當年,明朝朝廷封賞給哈丹巴特爾那個干奴衛指揮僉事的官職,其實就是一個虛餃,根本沒有指定干奴衛的地盤。而現在,吳世恭就要把干奴衛由虛轉實。

    而明朝在關外的衛所,基本上都是在渤海沿岸,根本不靠近西面草原。當然,草原上還有朵顏三衛,但此時朵顏三衛也都投靠了滿清,根本就是與明朝為敵了。因此。當吳世恭在關外想要為干奴衛圈地的時候,他是想要圈多大就有多大,只要吳世恭有本事保得住。

    當然,圈地的事還太遠,汝寧軍在關外還沒有如此大的實力。戰略重點也不在此處。因此,吳世恭只是要先在遼東建立一個落腳點。

    汝寧軍就是先用哈丹巴特爾的干奴衛名分。先建造這個鎮遠城。在遼東留下一支可以威脅到清軍的兵力。讓其不能肆無忌憚地繞長城進入中原。為汝寧軍的中原決戰爭取時間,並為以後與滿清的決戰爭取一個先手。

    而且汝寧軍的行為也不會引起大明朝廷的反感,畢竟這些地盤原來都是無主地,沒有損害到朝廷和遼東軍將的利益。而且有了寧遠城和鎮遠城的雙鬼守門,總讓山海關更安全一些,所以朝廷和遼東的文武對汝寧軍的築城行為應該是抱著一種歡迎的態度的。

    而汝寧軍修築了鎮遠城以後。也將在城池附近墾荒放牧,收攏投靠的軍戶、牧民,爭取建立一個基本的後勤體系,能夠讓鎮遠城自給自足。

    所以說。這次汝寧軍的北征救援,救出松山洪承疇的明軍已經變成了次要任務了,首要的目的已經變成了修築鎮遠城。

    “葉超!今天是二十五日,大軍將在這里駐扎到過年。這些天全軍先把鎮遠城修出個雛形。等大軍北上了,本官就給你兩個營,再加上那些匠戶和軍戶,由你來主持鎮遠城的修造。”吳世恭吩咐道。

    “諾!”

    既然已經出征,汝寧軍總要努力一把,去救一次松山。而那些匠戶和軍戶根本沒有什麼戰斗力,帶上他們也是累贅。而汝寧軍也將在杏山和塔山各接收一千人馬,匯合在一起北上松山城。因此,這些匠戶和軍戶還不如留在鎮遠城幫忙修城呢。

    而這次汝寧軍雖然未得到調撥的兵力,但在北上途中,有著杏山和塔山做掩護,無非是到松山城下要與清軍大戰一場。因此,只從安全程度來說,反而是比當時汝寧軍從松山撤回時安全上許多。而此次北上救援,吳世恭也將抱著一種成功最好,不成功也能安然撤回的心態的。

    就這樣,吳世恭就在鎮遠城渡過了在遼東的第二個新年。崇禎十五年的大年初一,汝寧軍全軍整裝,準備正式北征。

    可就在汝寧軍開出鎮遠城的時候,幾騎明軍從遠處飛馳而到,他們是朝廷的信使,是給吳世恭送來朝廷的最新諭令的。

    吳世恭打開諭令一看,感覺上就有些難以置信,這短短的幾行字,吳世恭就反復看了好幾遍。等到吳世恭把諭令交到身邊,讓眾將傳閱的時候,他搖頭嘆道︰“哎——!松山、錦州完了、遼東完了、大明朝完了!”

    當吳世恭要汝寧軍縮回兩府的命令送至汝寧以後,薛永利就不折不扣地執行了。畢竟他曾經下令軟禁了李馨和吳呈瑛,生怕吳世恭有什麼不滿。所以現在再有什麼剿滅李、羅聯軍的有利戰機,薛永利都根本不敢再輕舉妄動,寧願不出兵了。

    而在此時,除了在均州、和縣,以及黃岡等地零散的汝寧軍部隊以外,在汝寧、歸德兩地的汝寧軍已經按照擴軍令暴漲到了八萬多人,簡直就要滿溢了出來。可薛永利這麼一按兵不動,就讓李、羅聯軍產生了錯覺,他們以為自己已經聲勢浩大,攻打汝寧、歸德還暫時不敢,但在汝寧軍的控制區四周自由橫行就沒什麼問題了。

    于是,李、羅聯軍在攻克鄧州以後,接著揮師北上,在十二月間進攻襄城。旋即破城,守將李萬慶被處死。與此同時,農民軍還攻克了鎮平、新野、唐縣、泌陽,舞陽、汝州、許州、禹州、新鄭、鄢陵、尉氏、通許、陳留等大批州縣,再次進抵到開封城下。開始了二攻開封。

    十二月二十三日,農民軍到達開封城下,李自成的指揮部設在土堤外應城郡王的花園里,羅汝才設指揮部于城外繁塔寺。開封城外原有明督師丁啟睿調來的三千官軍,農民軍一到,這些毫無斗志的士兵便全部投降。可由于城內的官紳組織民壯配合官軍拼死抵抗,農民軍的進攻受阻。

    而李、羅聯軍橫行中原的消息傳到朝廷以後,再一次引起了崇禎皇帝和大臣們的振動。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崇禎皇帝的意志幾乎有些動搖,他甚至都想要采納吳世恭的戰略,並破格把吳世恭提拔到五省總理的位置上去了。

    可就在此時,兵部尚書陳新甲卻給崇禎皇帝指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陳新甲很會揣摩崇禎皇帝的心思。他知道︰崇禎皇帝即想讓汝寧軍去救援松山,又不肯讓吳世恭掌握更多的部隊。而他和崇禎皇帝也不了解汝寧軍的真實戰斗力,他們都認為︰只有汝寧軍這三萬多兵馬是絕對解不了松山之圍的。

    而在原先的計劃中,崇禎皇帝和朝廷是想讓吳世恭的汝寧軍與清軍拼個兩敗俱傷的。可是中原李、羅聯軍這一肆虐,又讓他們舍不得浪費這支官軍。于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陳新甲就出了一個餿主意。

    先說錦州、松山被圍的明軍吧!在松、錦等城被圍困的明軍都眼巴巴地企盼著援軍的到來,卻總也盼不到,而守城也是越來越艱難。

    而松山城座落在一塊四周突起的凹地上,全城面積只有0.1平方公里左右,城牆也不堅固。洪承疇帶領著一萬多明軍駐扎在這個狹窄的小城中,糧草殆盡,火藥缺乏,要長期堅守幾乎是不可能的。

    皇太極似乎也料定了明朝不會再派出大批援軍,他在九月里就回沈陽去了,只留下杜度、多鐸、阿濟格等諸王主理軍務,並且制定了圍而不攻,靜等城中糧盡自潰的方針。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汝寧軍沖破清軍阻截,救援出被圍明軍的機會是很大的。

    可是松山城內畢竟消息不通,洪承疇也逐漸認為朝廷大概不會派出援軍了,他曾經先後五次組織強行突圍,但都沒有成功。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城中將士們的心也慢慢涼透了,大家都知道城破只是早晚的事情,眼下只不過是挨一天算一天罷了。

    所以在這時候,不論是明廷還是被圍的明軍,實際上只是在靜靜等待著松、錦等城被最後攻破的那一天。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大家反而不急不躁,變得極有耐心起來。老少爺們反正在一起等死。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50
第七百八十六章致命的款和

    當然,松山、錦州的明軍在這時候還不知道汝寧軍正在策劃救援行動呢。而朝廷雖然沒有給予汝寧軍兵源上的支持,但也可以完全放任汝寧軍的行動。畢竟這也是唯一能救援出松山、錦州明軍的機會,怎麼樣也應該讓汝寧軍試一試吧!

    但是,陳新甲的獻策卻扼殺了松山、錦州等城明軍最後的生存機會。

    到了此時,別人可以拖延著不解決遼東的困局,而在軍事事務方面負有主要責任的兵部尚書陳新甲則走投無路了。在萬般無奈之下,他終于又想起了嘗試過幾次卻從來沒有成功過的“款和”政策。

    而恰好在這時候,在遼東的督師楊繩武為了敷衍朝廷的出兵救援命令,就向朝廷傳回了戰報。而在這戰報上說︰遼東大雪深丈余,清軍寒冷缺糧,想要和談。其實現在清軍已經完全佔據了遼東戰局的主動,又怎麼會把錦州、松山等城的明軍放回,來個放虎歸山呢?所以這完全就是明朝上下一相情願的誤傳。

    但這種誤傳落到陳新甲的手中,頓時讓他如獲至寶。並且這戰報還提醒了陳新甲︰盡管此前袁崇煥和楊嗣昌曾先後提出對清用“款”的策略,都遭到了皇帝和朝臣的一致否決,但在目前這樣嚴重的軍事危機面前,又根本沒有辦法調兵遣將,唯一可以試一試的也只有和談這一途了。

    其實,在這以前。朝廷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再次探討過了“款和”的問題了。前兵部尚書傅宗龍剛從獄中釋放出來出任陝西總督時,在行前就曾同陳新甲議論過對清構和的問題。而傅宗龍離京前又對大學士謝升談及此事。

    之後,謝升感到掃平遼東已經絕無希望,就在召對時秘密向崇禎皇帝匯報了陳新甲的提議。自從袁崇煥以通款的罪名被殺,楊嗣昌因提倡構和遭到朝野上下同聲痛罵之後,與清方和談已經成了崇禎朝議論國事的一個禁區。主戰派高舉夷夏之別的旗幟,慷慨激昂卻拿不出什麼可行的對策;而一些對國家形勢有比較清醒認識的人明知盡可能同清方構和是暫時擺脫危機的一個辦法,卻不敢公然提出來,怕被人指為通敵的漢奸。

    而崇禎皇帝自己也深受著輿論和傳統觀念的制約。生怕擔當一個向夷狄屈服的千古罪名。可到了此時,險惡的形勢卻逼迫著他不得不考慮這一“下策”了。

    崇禎皇帝立即為此事召見了陳新甲,而且表面上擺出一付絕不向“韃虜”屈服的姿態,對陳新甲切責一番。但陳新甲和謝升卻都明白,皇帝進行這次秘密召見本身就意味著他已經對議和的事情感興趣。

    因而陳新甲一面謝罪,一面卻申述著自己的理由,謝升也在旁邊極力勸說︰“如果對方真肯議和。和局還是有利。”崇禎皇帝沉思半晌,才終于表示同意陳新甲的建議,但要求陳新甲一定要機密行事,一切都要暗中進行,千萬不能讓朝臣們听到風聲。

    但無所不知的言官們還是听到了風聲。有幾位御史、給事中去向謝升詢問有關情況,謝升對他們說︰“皇上力主議和。諸位請一定不要多說。”言官們卻為這些話立刻上章彈劾謝升,說他“昌言于眾,以暴揚皇上之過,大不敬,無人臣禮。”

    崇禎皇帝為此也十分惱怒。他對于同清方和談本來就羞羞答答。很不願意讓人知道,很怕被人議論成昏君誤國。謝升卻一下子把事情攪得滿城風雨。按照他一貫的脾氣,謝升弄不好就有不測之災。好在當時他正在一意更始維新,多日來對朝臣的態度出奇的和緩,這一次也只是對謝升大大責備了一番,最後僅僅削籍為民了事。但對于事件中涉及的議和問題,他卻一直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始終沒有表明態度。

    身為一國之君,對這樣一個事關國家安危的重大問題如此遮遮掩掩,反映了崇禎皇帝性格方面的致命弱點。而對這一重大決策的這種態度,又從根本上決定了議和不可能取得成功。但從崇禎十五年年初開始,同清方的和談還是極其機密地進行了,一切重大事宜都是由崇禎皇帝親自籌畫決定的,而具體安排執行的則是陳新甲。

    因此,為了防止影響和談,陳新甲就通過兵部,向吳世恭下達了停止出征的諭令。說實話,原先吳世恭就對此次救援有些三心二意,可是當朝廷竟然真的阻止汝寧軍出征救援的時候,吳世恭忍不住有種無力感,接著又有種解脫感,他發覺,自己對大明朝該盡的義務都已經盡完全了。而大明朝的將來,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啊!

    所以說,陳新甲等人“款和”的提議可能是明智的,但在此時提出卻是致命的。從小的方面來說,這就斷送了錦州、松山等地的明軍;從大的方面來說,這就讓大明朝向亡國的深淵里更滑下了一大段距離。

    接著,吳世恭就停留在鎮遠城,一邊主持著大軍加快修築城池,一邊冷眼看著天下大局的變換。

    崇禎十五年正月十三日,農民軍決定以火藥炸開開封城城牆,于是派勇士冒矢石,在事先選擇的地點把城牆牆磚挖掘下來,然後掘成深丈余,廣十丈余的大洞,用布袋裝火藥數十石填塞其中,牽出引線。又于洞口布置了騎兵和步兵,準備城牆炸塌時一舉突擊進城。

    不料開封的城牆特別堅固,火藥引爆後山崩地裂一聲,城牆沒有炸塌,城外的農民軍將士反被橫飛的土石擊傷不少。

    之後,李自成在開封城城牆下視察的時候,被陳永福之子陳德施放冷箭,李自成用右臂擋住了箭枝,受輕傷而回。後來謠傳陳德射中了李自成的左目,李自成也光榮的贏得了“闖瞎子”的外號,而陳德也憑借著此箭升任為游擊將軍。

    在李自成受傷以後,因為開封城實在堅固,短時內難以攻克,再加上左良玉已經率部尾隨而來,李、羅聯軍就停止了攻城,從開封撤軍。

    而在正月,崇禎皇帝暗中委派原來在遼東軍前贊畫軍務的主事馬紹愉為對清和談的特使,晉升為兵部職方郎中,特賜二品服飾(郎中官只四品),到關外進行談判。

    馬紹愉輕車簡從,主要助手只有那個無官無職但過去曾與清方多次打過交道的算命瞎子周元忠,一個被除名的舉人叫朱良才,再加上由參將李御蘭和周維墉帶領的一支小小保衛部隊,悄悄地出了山海關。

    當時松、錦諸城被圍,只有塔山緊靠寧遠,同後方的通路還沒有完全斷絕,馬紹愉一行就進駐到塔山,通知清方有天使前來談判。清朝方面一直很重視利用談判取得政治成果,但在圍城將要湊效的時候卻不願意因為談判而貽誤軍機,所以對馬紹愉的使團只是虛與委蛇,派出的代表一個是錦衣少年,一個是須發皆白的老者,比起明朝代表團的陣容也強不了多少。

    這兩個代表團在塔山附近的高台堡會面,雙方表面上都很禮貌,馬紹愉還以主人的身分大排酒宴招待清使。但在吃喝之後,清方使節卻不願談實際問題,而是首先希望見到明朝皇帝的敕書,以證明明方誠意。

    而明朝因為從來不同夷狄藩屬談判,沒有任何經驗,馬紹愉出京時並沒有帶敕書,只得趕忙向京中請示。崇禎皇帝已經決心和談,就破例給清朝寫了一份敕書,但仍然不能放下天朝的架子。敕書中說︰“朕听說沈陽有罷兵息民之美意,但向來沿邊督撫沒有奏聞。……使朕不能以開誠之心,懷柔遠人,如我祖宗朝恩義聯絡之舊約。”總而言之是表示了對一個野蠻的屬國寬大為懷。

    至于所謂“撫賞”,也就是對清方的經濟贖買,崇禎皇帝同意每年支付四十七萬兩白銀,就如同宋朝的“歲幣”一般,也算是挖心割肉,下了狠心了。

    而清方代表把崇禎皇帝的敕書送回盛京給皇太極過目,不久有話回來,說敕書同早年明朝諸帝頒發給女真各部首領的封贈敕書樣式不一,用印不符,認為是邊關大臣偽造的,而且對敕書中的用語也非常不滿。

    談判為此暫時中斷,馬紹愉只得如實向崇禎皇帝匯報。其實這不過是清方有意拖延的一種伎倆而已,因為時間已到二月,天氣較暖,清軍已經準備對松、錦諸城發起總攻,收取勝利果實了。

    也因為時間到了二月,吳世恭就準備返回汝寧了。趁著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汝寧軍三萬七千人共同努力,在平地上建造了一座長寬各二百步左右的鎮遠城。這座城因為粗粗而建,高度並不高,只有二丈左右,但是厚度卻很厚,也達到了二丈有余,因此能很容易在此地基上加高城牆。此外在城外還修建有一道寬約三丈的護城河。

    接著,吳世恭就要做返回之前的收尾工作了。首先,他就要確定留守的部隊。于是,他就把安排留守的余繼、傅勝、葉超和哈丹巴特爾等人召進了自己的大帳。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50
第七百八十七章 留守安排

    “刺蝟!我準備在遼東留下一個協,再把匠戶和軍戶都留給你,給你一個鎮的編制,你為鎮統領,傅勝為副。有什麼問題嗎?”見到人已到齊,吳世恭一開口就是開門見山。

    “是!大人!”余繼立刻是喜形于色,“那大人,就請您起個好名,為這個鎮討個好口彩!”

    “就叫……狼躍吧!”

    听了這個名,余繼等人臉上的喜色就更濃了。這可是正規鎮的名稱,這麼一來,余繼也將擠進汝寧軍一線大將的行列中去了。

    “那大人!狼躍鎮可不可以募兵,把鎮編制給募齊整?”余繼繼續問道。

    吳世恭向余繼點點頭,微笑道︰“這就是接下來我要交待你的。現在我們這里有著寧遠吳總兵借給我們的四千人,還有督師、監軍他們借給我們的一千。那些人原則上都要還回去,但他們走之前就問一聲,想留下的就可以留下。但有一點,留下的全部要按照我們汝寧軍的規矩來,否則的話,不吝用軍法。”

    “諾!”

    “不過我估計能留下的人不多,最多也就千數。你也不要勉強,更不要強留,畢竟很多兵丁的家人都在他們的手上。因此,我就給鎮遠城留下二千匹戰馬、一千匹騾馬,再給你配備六十門大小火炮、一百五十把鷹銃和三眼火銃,加配三百把我們汝寧軍的火銃。雖然這些火器大多數都是原先官軍所用的,比我們汝寧軍的差一些,不過守住鎮遠城是足夠了。”

    “而那些匠戶和軍戶的家人要接到城中,安排勞力在開春以後開墾城周圍的荒田。給他們的條件好一些,甚至可以暫時不收租。但要把產出的糧食都留在城中,保證我們汝寧軍的供應。最多到時候就用銀子買。”

    “這麼一來,附近的軍戶就可能投奔咱們。要好好安置,人多了以後可以設立屯田莊子,建立護莊隊,最後在其中挑選良者募兵。還有,南逃的漢民奴隸和草原上投靠的部落也可以收攏下來,作為人力和兵力的補充。在這里我就給你交個底,你能募多少兵,就可以擁有多少,沒有上限。”

    “不過有一點要記住!要保證鎮遠城的自給自足。尤其是糧草的自給自足,不能影響生產。情願半脫產的民壯多一些,起碼他們還能幫忙守城,全脫產的戰兵也要謹慎。不要好高鶩遠,以守住鎮遠城為首要。別一直想著主動出擊!”

    “啊——!?大人!咱們還可以主動出擊?”傅勝在這時候就忍不住自己的驚喜,脫口而出了。

    “你們瞧瞧小傅的模樣!如果我真的不多吩咐幾句。到時候還不知道你們會怎麼樣呢?可能掀屋刨地的事都干的出吧!”吳世恭笑道。他的話立刻是引起了帳內一片笑聲。

    吳世恭擺擺手讓大伙兒安靜一下。接著說道︰“在這里,我們的老本行可不能忘。要搶草原上的牛羊、人口,還要搶那些與韃子通商的商隊。不過得注意,干的每一票都要小心。人的安全可是第一,把握不大的情願不干。”

    “可是大人!”余繼就提出了疑問,“草原上的部落倒沒什麼。可是商隊很多都和其他官軍有些關系。如果我們干了,就怕造成什麼不快。”

    “別理這些!”吳世恭揮揮手道,“很多事就是被這些吃里扒外的人搞砸的。不過接著的話你們也要听清楚︰不光要防備韃子和蒙古部落,還要防備其他官軍;不光要防備他們在背後施發冷箭。還要防備他們公然火並。一句話,就當成四面受敵吧!”

    “我這次走,會把所有的糧草都留下,應該足夠你們一年所用了。也會留下大量的火藥等錙重。在你們自給自足之前,我還會派遣商隊給你們運送補給,將來還會給你們送來一批銀兩。”

    “葉超!”吳世恭看向了葉超,“你今後將負責鎮遠城的內務,以及後勤、屯田等雜事。但一定注意︰絕不能讓投奔我們的南逃漢民和蒙古部落入城定居,防止有韃子派出的奸細。在這點上,老哈你要輔助葉超,只有得到老哈認可,余繼你們仨人批準的人,才能給他們國族待遇,以我們自己人一樣看待。”

    “老哈!”

    “過來的蒙古部落都要打散了,都由你來管理。種田的就打散到屯田莊子,由葉超管;放牧的由你來管。如有蒙古兵丁則由你和汝寧軍派出的軍官共管。”

    “是!主子爺!”

    “那些住在城外的人,可以修一個衛城或軍堡。只有實在是韃子大軍侵犯了,才可放他們入城。而且要把他們統一安置在一處,不能靠近城門,防止有奸細獻城。”

    “諾!”

    “好了,暫時也只有這些了。不過做什麼事,你們在掌握原則的基礎上,要靈活應變。畢竟你們孤懸在關外,四面是敵,所以要有決死的決心,不怕困難的勇氣。不過,一定要牢記︰人是最重要的,如果真的事不可為的話,你們可以棄城把人帶回關內。”

    “決不負大人所托!人在城在!”余繼立刻立正表決心道。

    “人在城在!”

    “呵呵!”吳世恭笑著做手勢讓眾人坐下,可就在此時,帳外傳來了一陣喧嘩聲。吳世恭立刻皺起了眉,向著帳外高聲叫道︰“有什麼事?”

    一名親兵入內,抱拳稟告道︰“大人!外面有群人,說他們是侯府派來的。領頭的是一位侯府的管家,說侯府有急事要找大人。”

    “嗯?”吳世恭是心中一驚,不知道自己正妻薛雨霏那里出了什麼事。因為已經吩咐得差不多了,他就揮手讓余繼他們退下,接著讓親兵把那位侯府的管家叫進來。

    進來的那位管家,吳世恭倒有些面熟,可因為長期不住京城,吳世恭一時三刻也想不起那管家的名字。

    那管家一入帳,就向吳世恭是深深一揖,並臉帶喜色的說道︰“恭喜十四公子!小人向十四公子道喜了。”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50
第七百八十八章 無良父親

    “十四公子!?”,一听這稱呼,吳世恭就明白了,原來這管家是自己的老爹吳惟忠派來的。他又定楮一看,想起了那管家是誰,他也曾經和吳世恭打過交道,就是當年勸說吳世恭把鹽場股份送給老爹的洪管事。

    想起來以後,吳世恭的臉色就沉了下來。鹽場被奪可不是件愉快的事,吳世恭不能把氣撒在老爹吳惟忠身上,可現在也不會給洪管事好臉色看。

    “找我什麼事?”吳世恭語氣生硬地問道。

    可洪管事宛如對吳世恭的不快是恍然未覺。他依然堆滿笑容說道︰“侯爺給十四公子定了一門親,要選個吉日給公子完婚。定親的小姐就是……”

    “啪!”吳世恭立刻是火冒三丈,重拍了大案一下。接著他就大喊道︰“來人啊!”

    帳外立刻沖進來一群親兵。

    吳世恭指著還摸不請狀況的洪管事,大聲下令道︰“把他扔出去,讓他從哪里來就滾回哪里去!”親兵們立刻是一擁而上抓住了洪管事的四肢,把洪管事抬出去了。只留下洪管事一路的解釋、求饒聲。

    開什麼玩笑?現在一件件的麻煩事讓吳世恭的頭皮都要炸開了,自己的這個無良老爹還要為自己定門親?還不嫌添亂呢?要不是看在老爹的份上,今天就不是扔出去了,起碼要把洪管事的兩條腿給打斷。

    ……

    半個時辰以後,周俊吾走入了大帳,他看到吳世恭已經恢復了平靜,就笑著稟告道︰“大人!學生已經把貴府中人安頓好了,也婉拒了這門親事。明日就讓他們返回了。不過……大人難道不听听這門親事?那小姐听起來還挺不錯的。”

    吳世恭一下子給周俊吾的玩笑話給逗樂了︰“思德!沒想到你也要開涮于我。你知道現在的我沒這個心思。”

    不過吳世恭也對周俊吾主動為自己做這擦屁股的事相當滿意,于是他考慮了一下。接著吩咐道︰“明天那洪管事走的時候,從營中備上一份厚禮,讓他帶上,就算是我給父親大人的孝敬吧!”

    說完以後,吳世恭又想起了自己那位無良父親,只能搖搖頭長嘆了一聲。

    崇禎十五年一月下旬,汝寧軍先後遣返了向其他明軍暫借的部隊,不出所料。願意留在鎮遠城的明軍兵丁才七百多人。加上吳世恭留下的一個協,汝寧軍現在在鎮遠城只留下了八千多兵馬。而其他的汝寧軍部隊,就以休整的名義。先後撤回至山海關以南的大營中整裝待發。

    二月初,吳世恭率領最後撤回的汝寧軍部隊回到山海關。之後尋找來常秋密議,給予常秋所在的山西常家以汝寧軍遼東的獨自通商權。不過吳世恭提出一要求︰要常家放棄與滿清和蒙古的通商。當然,這也是吳世恭給予常家的一個選擇,如果他們以後不願意放棄與滿清通商。那汝寧軍肯定就會讓常家走著瞧了。

    二月初五,吳世恭帶著常柳琴來至關南的大營。之後向關內的新任薊遼總督趙志完和遼東監軍高起潛去函。告知他們汝寧軍將即刻將返回汝寧。

    獲知這一驚天霹靂,薊遼總督趙志完和遼東監軍高起潛都是大驚,他們立刻來至汝寧軍軍中,要阻止吳世恭的返回。

    “吳總兵!你來遼東這麼長的時間,雜家如有得罪的地方,就先致歉了。可你不可不告而走。你走了以後,在松山、錦州的官軍又怎能脫險呢?”高起潛向吳世恭連連拱手,就是想讓吳世恭打消走的念頭。

    “吳總兵!本督知你歷來忠君不二,可今日為何無旨而別。不瞞吳總兵。本督已向皇上推薦,要讓你總制遼東,給予你令箭,讓你負起救援之責。要不,你就再盤桓幾日,等朝廷的旨意下來再說?”一旁的趙志完也規勸道。

    確實,崇禎皇帝和朝廷對原薊遼總督楊繩武按兵不動的行為已經相當不滿,所以才會走馬換將,換上了新任薊遼總督趙志完。而趙志完來到遼東以後,確實也想調兵救援錦州、松山等城,而且他已經準備把吳世恭的汝寧軍作為救援的主力了。

    可現在這麼一來,趙志完的夢想已經是完全落空了。不過這也不能責怪趙志完或吳世恭中任何一人,戰機已失,再有什麼好想法也沒有什麼用了。

    而這時候的吳世恭也不會被這倆人的三言兩語給動搖決心。于是他對高起潛說道︰“高公公!末將也結識你好多年了,總有些香火情,所以也不願意為難于你。可你看看現在的遼東,錦州、松山兩城已沒法再救了。軍心散了,再去也是一場大敗。而末將已在寧遠旁新築一城,留下了萬余虎賁守御,也算是盡到自己最後一點力了。”

    “末將的汝寧軍在遼東總是客軍,而我們離開汝寧已近兩年了。現在陝賊就在豫、楚兩地橫行,讓末將的兒郎怎麼能安心?說實話,要不是末將強腕彈壓,可能他們早就嘩變回汝寧了。督師大人和監軍大人,你們可要高抬貴手,我們汝寧軍不可能不保護家鄉父老,而離鄉背井在遼東長期打仗的。哎——!咱們就好合好散吧!等末將平了中原的民亂,再赴遼東,再為倆位大人征戰吧!”

    ……

    到了最後,薊遼總督趙志完和遼東監軍高起潛都沒有阻攔成功。但他們倆也只是好言相勸,並沒有動用部隊強行阻攔。在這個時候,其實所有人都多多少少有了種大廈將傾的感覺,所以都不願意把事做絕,想為自己留條後路了。

    而崇禎皇帝和朝廷也對汝寧軍的擅自返回保持著緘默。甚至看到了已經是木已成舟,朝廷還在汝寧軍行進到天津衛的時候,補送了兵部調動汝寧軍返回的諭令。這也算是為朝廷挽回一些顏面吧!

    二月十五日,汝寧軍行進到了通州,開始搜集船只準備通過大運河返回。可吳世恭根本沒想到,自己那位陰魂不散的無良父親,已經帶著那位給自己定親的姑娘在通州等著呢。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51
第七百八十九章 松錦戰役結局

    “侯爺安好!孩兒不能在您膝邊盡孝,真是有愧!”吳世恭向吳惟忠磕頭行禮道。

    “無妨!你也是為皇上盡忠!”紅光滿面的吳惟忠虛扶道,“可你長年在沙場征戰辛苦,霏兒又久不在你身邊,所以這次本侯就給你挑選了一位房中人。”

    “啊!?”吳世恭大訝,“可……可兒子已經有十幾位妾婢了。”

    “你那些煙花女子做得了什麼數?”吳惟忠皺起了眉頭,立刻拿出了父親的威嚴,“這次本侯給你挑的可是位官宦世家女子,芳齡二八,溫淑嫻良。而且也將為你正夫人,為你傳下吳姓血脈。”

    一听這話,剛站起來的吳世恭腿一軟,差點兒又要跪下了。他急忙向吳惟忠分辨道︰“侯爺!當年孩兒不是帶著馨兒拜見過您嗎?還帶著她和瑛兒拜過祠堂,您沒忘吧!”

    “咳咳!”吳惟忠忍不住咳嗽了幾聲,他當然沒忘,不過現在是沒忘也得忘,“也就是你的一位小妾和庶子拜見本侯嘛!現在可是給你挑選正妻。父母之命,難道你想拂逆嗎?你就準備著拜堂成親吧!”

    “啊!?”

    ……

    吳世恭的蒸蒸日上,必然引來一批鑽營投機者。為了進入到汝寧軍的核心,這些鑽營投機者就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而在其中,最方便、最經濟、效果可能也會最好的就是結成姻親了。誰讓吳世恭在外界有個“好色”的名聲呢?

    可是汝寧軍是個很內向的團體,吳世恭又竄起來太快,所以當這些鑽營投機者想要“顯神通”時,他們卻驚訝地發現,根本很難找到什麼能與吳世恭說的上話的關系。

    其實真實的情況,吳世恭這人……咳咳……應該承認他確實有些好色。例如︰常家的一個外系子弟掌櫃——常秋。他給吳世恭送了一個美人,吳世恭一看常柳琴模樣不錯,也就收下了。但現在的關鍵問題是,那些鑽營投機者找不到送美人的途徑,也沒有常秋這樣的運氣。

    再加上現在的吳世恭忙著汝寧軍的政務、軍務,對于搜羅美人也沒了興趣,因為這種事對吳世恭來說,已經沒有了任何難度,起不了挑戰的心思。因此,薛呈麟小朋友那里的事吳世恭管不了。那兒有著岳父母薛濂和張夫人操心呢,但對于向自己的提親,吳世恭都是一口回絕的。

    這一下子,就把鑽營投機的難度提高到了sss的等級。很多人也就此退縮了,但總有些人不信邪。有人甚至肯花大價錢來開通門路。

    而羅家就是這樣一個家族。他們原先是湖廣的豪紳家族,因為幾代接連科舉做官。因此整個家族早就在京城設立的“分部”。並且也在京城落地生根了。

    因為經營了近百年,羅家這個大族的族中子弟和門生故舊形成的關系網自不必說,而且這整個家族也已經集聚了巨額的財富。而大族在亂世生存下去也有不二法則,那就是要多方投注了。于是,吳世恭的汝寧軍也成為了他們一個投注對象。

    而一般的投注者,他們可能承認汝寧軍是個新生的團體。但對他們的真實實力卻並不怎麼看好,所以在遇上困難時,這些投注者就不怎麼肯花大代價了。

    可羅家不同。他們是湖廣的土著,比較了解汝寧軍的真實實力。因此。羅家怎麼也不會放過吳世恭這個投注對象的。對于他們羅家來說,也就是花費個幾萬兩銀子加上一位族中的女子來買個保險。可如果漏過了吳世恭,那整個家族……。

    于是羅家開始動用關系網全力發動了。毫無意外,他們就聯系到吳世恭的老爹吳惟忠那里。而吳惟忠這人很……本色吧,一波金彈攻勢以後,吳惟忠就立刻同意了這門親事。而且吳惟忠的心中還在竊喜,這個兒子生的好啊!連“嫁人”都可以“嫁”兩次。就在吳世恭不知情的情況下,老爹吳惟忠又把他賣了一次。

    所以現在有種情況確實很奇怪。外人往往比較了解吳世恭和他的汝寧軍,而老爹吳惟忠卻不怎麼了解,而且還一直以為吳世恭依然是那個逆來順受的庶子。

    所以說到最後,吳世恭與自己那位被金錢迷花了眼的老爹也沒法爭辯了。再加上老爹吳惟忠一頂頂“不孝”的大帽子扣下來,最終使得吳世恭放棄了抵抗。反正是送女人給他,又不是他自己吃虧,所以最終吳世恭在默許以後,也就逃之夭夭了。

    “思德!你說我家老頭子得到的財帛應該比那羅家小姐的嫁妝還豐厚吧!”事後,吳世恭就與周俊吾拉起了家常。

    可這話就讓周俊吾忍俊不住了。他笑道︰“大人!您可要慎獨啊!”

    吳世恭也被逗樂了,“你也別一直叫‘大人’了,在私底下聊天,就稱呼我為長敬吧!”

    “好好!長敬兄,其實那羅家在官場上倒也有著可用之處。我們汝寧軍現在缺少的就是在朝廷上可以說話的人,你就吃上一些虧,娶了那羅家小姐。這樣也可補上我們汝寧軍的短板,這也算是一門好姻緣了。”周俊吾就站在汝寧軍整體的角度上說話了。

    “好啊!你們竟然可以把我也給賣了!”吳世恭半開玩笑道,“看起來我那入贅,倒成了件好事了,娶正妻也可以娶上好幾次。其實那羅家的事也就那樣了,讓他們跟紅頂白絕沒問題,可是萬一我們汝寧軍有什麼難事,他們不落井下石已經算是好的了。也就是損失一個女人嘛!”

    “話雖這麼說,但總比連跟紅頂白之人都沒有的好嘛。”周俊吾說道。

    “這話倒也是!”吳世恭點點頭,道,“也不多想了,事已至此,想多也沒用。如果那羅家小姐長的漂亮些,那我就馬馬虎虎忍過去吧!”

    “哈哈哈——!那長敬見過那羅家小姐沒有?”周俊吾問道。

    “真讓人火大,就是沒有!”吳世恭一臉的郁悶,“人都送到通州了,還說要過幾天吉日里才可完婚。真不知道起個什麼勁?”

    “哈哈哈——!”笑過一陣以後,周俊吾就收起了笑容,問吳世恭道︰“長敬兄!學生斗膽問你一句︰那李夫人和二公子那里該怎麼辦?這羅家小姐一來,那就更亂了。”

    “姥姥!”吳世恭對這問題早就想透徹了,“先在我家老頭子面前蒙混過關,等回汝寧以後,天高皇帝遠,還不是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我是不會對不起馨兒的。”

    周俊吾點點頭道︰“也只得如此了,我們汝寧軍可再也經受不起什麼折騰了!”

    “對!所以說,古人雲︰三妻四妾嘛。有七、八個妻妾就足夠了。再多,也就是攪得人心煩。”

    “哈哈哈——!”

    三月初二,在老爹吳惟忠的主持下,吳世恭與羅家小姐羅輕君成婚。在此前一天,吳世恭也把常柳琴納進了門。

    三月十九日,汝寧軍終于等到了河流開凍,搜集齊全了船只,開始返回汝寧。與此同時,吳世恭接連收到了遼東和河南的兩張戰報。

    在遼東︰在二月十八日夜間,洪承疇部下的副將夏成德暗中投降了滿清,作為內應。接引清兵登上松山城。城中大亂,幾位大帥各自逃命,但一個也沒有逃掉,統統被俘獲。

    清軍除了把洪承疇和祖大樂俘至盛京,其余被俘的巡撫邱民仰,總兵曹變蛟、王廷臣,兵備道張斗、姚恭、王之楨,以及副總兵江翥、姚勛、朱文德等,加上有守城官校及兵卒萬余人,全部就地處死。而松山城也被清軍拆毀,夷為平地。

    松山失陷,也使得錦州的守軍失去了最後一點希望,再加上城內再一次陷入了缺糧吃人的境地,守錦州的明軍就再也無心固守了。三月初八日,祖大壽開城第二次投降了清朝,錦州終于落入清軍之手。

    其後,清軍又在四月初九日用紅衣大炮轟開了塔山,殲滅城中守軍七千余人。城內明軍大部投降。

    二十一日,炮轟杏山,明守軍六千八百余人全部投降。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寧遠以北的四座城池全部落入清軍的手中。至此,歷時將近一年的松錦戰役以明朝的慘敗而告終。

    而在此役中,楊國柱一家最為悲慘。除了楊國柱在松山戰死以外,其二子皆在這次失守四城的戰役中????。楊國柱遺孀何氏以所遺甲冑弓矢及戰馬五十三匹獻諸朝。崇禎皇帝深為嘉嘆。可這時候,再有這樣的忠臣良將也挽回不了大局了。

    就如吳世恭預料的最壞結果一樣。由于崇禎皇帝和朝廷的猶豫不定,明朝除了失去被圍的錦州和松山的明軍以外,還失去了塔山、松山兩城共一萬五千的明軍。而滿清得到了錦州。塔山和松山共二萬五千明軍的投降以後,立刻擇其精銳補充至漢軍旗和三順王漢軍中,使得清軍的實力來了一個飛躍。

    而在此役過後,明朝在遼東邊防的精銳幾乎喪失殆盡,山海關也更加孤立空虛。大明朝已經完全失去了在山海關一線同清軍相持抗衡的能力,將來如何防御清兵對關門的進犯,已經成了一個根本沒有辦法解決的難題。
GGCMEAT 發表於 2017-3-12 19:51
第七百九十章 小女孩心思

    而中原農民軍那里,傳來了也是壞消息。

    在傅宗龍兵敗身死後,明廷于十一月間提升陝西巡撫汪喬年為陝西三邊總督,令他火速準備,東出潼關,同左良玉部夾剿李、羅聯軍。而汪喬年奉命後“即飛檄各邊調集兵馬,戴星治械措餉”,積極籌備提兵入豫。

    而在發兵前,汪喬年感到李自成羽翼已成,氣候大非尋常,于是便想出一條“奇計”,他密令米脂縣知縣邊大綬把李自成的祖墳掘毀,以為這麼一來風水既破,李自成必敗無疑。于是這幫也不知道是迷信愚昧,還是不務正業的家伙,除了把他們的仇恨盡情地發泄到李自成先人的枯骨之上以外,還把墓中捉到的一條小蛇視為即將化龍之靈物,極盡渲染鋪張之能事。

    崇禎十五年正月,汪喬年在西安登壇誓師,“斬蛇以徇”。二月間,他率領總兵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張國欽、張應貴等統兵三萬出潼關。而陝西官軍進抵洛陽時,李自成、羅汝才部農民軍正把左良玉部官軍包圍在郾城。

    汪喬年認為這是同左良玉會師合擊義軍的大好時機,就把步卒留在洛陽,領著二萬騎兵兼程前進。汪軍到達襄城時,當地一群官紳遠道來迎,要求官軍為他們復仇,並且告以李、羅聯軍的虛實。

    這讓汪喬年是大為高興,他神氣活現地說︰“賊在吾目中矣。二三日間當為汝軍掃蕩賊氛,碎元凶如齏粉也。”

    接著,汪喬年下令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三總兵各領所部,分作三路進至襄城以東四十里,同被困郾城中的左良玉部遙為聲援。自己則率領總兵張應貴部四、五千人入屯襄城。

    李自成和羅汝才等偵知汪喬年的軍隊已經到達襄城,立即撤出包圍郾城的部隊。西向迎擊來援的陝西官軍。二月十三日,農民軍于襄城東面初戰告捷,明總兵張國欽被擊斃。賀人龍、鄭嘉棟、牛成虎都不戰而走,逕自奔回陝西。

    而左良玉在農民軍主動解圍後.不僅沒有西向夾擊農民軍,反而乘機帶著部眾向東溜走。總督汪喬年遂成了光桿司令。于是農民軍再次進攻襄城,到十七日攻克,明總兵張應貴戰死于炮火中,汪喬年亦被活捉,帶到城北韓家莊經李自成親自審訊後處決。

    緊隨著這兩封戰報,就是來了一封朝廷的調令。而這封調令的內容就是︰讓汝寧軍急赴黃河登陸。加入到督師丁啟睿的大軍中。

    農民軍殲滅了汪喬年的部隊以後,乘勝連克豫中的大批城鎮,並逐步掃清了開封城的外圍,為三攻開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因此,朝廷急令督師丁啟睿、保定總督楊文岳和總兵左良玉、虎大威、楊德政、方國安等率領大批軍隊來援。官軍總數多達十八萬。加上吳世恭所率領的汝寧軍二萬一千人馬,共號稱四十萬。準備連營河上。擺出了同李、羅聯軍展開決戰的陣勢。

    而吳世恭看著那封調令,就“噗嗤!”一聲樂了出來。吳世恭原先選擇的歸程就是入黃河,在開封府上岸,之後武裝行軍,耀武揚威般返回汝寧,給予李、羅聯軍以威懾。

    可是現在的情形可就不同了。汝寧軍肯定要改變計劃,不再趟這灘渾水了。于是吳世恭一收調令,對著船艙外就大喊道︰“來人啊!”

    “是!”遲明躲在艙門外領命。

    “讓船隊轉行向濟寧,我們在濟寧上岸。再通過歸德回汝寧。讓部隊把旗幟什麼的都收起來,動靜弄得小一些,別再引起外人的什麼注意了。”吳世恭吩咐道。

    “諾!”

    “再派人去丁督師那里,就說我們汝寧軍急返回汝寧,要防著陝賊南下。如丁督師能把陝賊趕往汝寧、歸德,咱們汝寧軍會出兵的。”吳世恭接著吩咐道。

    “諾!”

    吳世恭看著戰報和調令的時候,並沒有讓在船艙內的羅輕君避讓。所以羅輕君也知道吳世恭的命令與朝廷的調令是截然相反的。雖然不怎麼懂國事,羅輕君也忍不住自己心中的疑問,于是她就問道︰“夫君!朝廷是讓您去丁督師那里,您卻回了汝寧,這樣拂了朝廷和丁督師的臉面,不太好吧!”

    吳世恭這時候才想起船艙內還有“外人”,于是他立刻虎起了臉,教訓道︰“以後政務之事別插嘴。”

    接著,吳世恭就站起身,要到常柳琴的艙中去看望已經害喜的她。在出艙門的時候,吳世恭又扔下了一句︰“朝廷和丁督師的話,有必要听嗎?”

    接連遭遇了吳世恭的冷臉、冷語,羅輕君的雙眼立刻是紅了起來。

    羅輕君確實是年方二八,相貌談不上是花容月貌吧,姿色也算是一流,而且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閨閣教育,理家、女紅等也樣樣拿得出手。

    而且羅輕君在羅家的地位也很高,是出身直系的嫡女,她的父親和幾位叔伯都是高官。因此,按照羅輕君的條件,她本來就應該嫁一位同樣是官宦世家出身的青年才俊做正妻。

    可到了最後,羅輕君的白馬王子夢卻破碎了。千挑萬選,她卻嫁了一個三十出頭的“老男人”,而且這老男人還是位粗鄙不堪的武夫。除此之外,這老男人不僅是妻妾一大群,而且子女還有一大群,就是正妻的位置也要與另一位侯府小姐分享,這讓羅輕君已經是感到相當委屈了。幸運的是,她還不知道吳世恭根本沒想讓她坐到正妻的位置上,要不然,她可能真的會氣的背過氣去了。

    可家族決定的重要政治聯姻,羅輕君不可能反抗。于是她也有種無奈之下的幻想︰憑著她的高貴身份、美貌、教養、手腕,吳世恭這個老男人還不是把她寶貝得,是捧在手中怕凍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啊?

    可是完全是出乎羅輕君的意料,嫁給吳世恭以後,吳世恭卻似乎一點兒也不在意羅家的家世,不在意羅輕君那豪華的陪嫁團,不在意她那豐厚的嫁妝,也不在意她的年輕美貌,那態度雖然說不上是冷淡,但只能說是把羅輕君當成了普普通通的女子看待。

    而今天又訓斥了羅輕君插手政務,難道這位頭腦簡單的武夫丈夫不知道?自己可是有著官宦世家的家學淵源的,總能在政務和官場關系上給予丈夫助力,自己從小就是以美貌和智慧並稱的,真是有些不識好人心。想到這里,羅輕君委屈得簡直就要哭出聲來。

    “小姐!您別動氣,氣壞了自己的身子可不好。”羅輕君的陪嫁嬤嬤在一旁安慰道,“幾位老爺也不知怎麼想的,給小姐您挑選了這樣一位姑爺。也就是地方上的一名總兵,還不如地方上的知府。就算會打仗,還不是一個莽夫。小姐的婚禮辦的馬馬虎虎倒也罷了,現在還給小姐耍臉色,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對啊!對啊!”一旁的陪嫁丫鬟也說道︰“就是說姑爺勇猛,奴婢也覺得不過如此。要不然,怎麼會不听朝廷的話,要帶著大軍逃回汝寧呢?”

    “你們都別說了。”羅輕君哽咽地說道。剛才那些安慰的話听到她的耳中,讓她感到心是一陣一陣的痛,“你們以後別再說夫君的壞話,我不愛听。”說著說著,羅輕君的淚就落下了,現在的她,有種打落牙齒往肚里咽的感覺。

    ……

    可現在的吳世恭還不知道羅輕君的小兒女心態,說實話,他也並不怎麼重視這場聯姻。現在是羅家求著吳世恭,可吳世恭沒什麼要用到羅家的地方。至于羅輕君的陪嫁,不提吳世恭那豐厚的身家,他也不會落魄到用自己女人的私房錢的份上。

    因此,吳世恭對羅輕君的態度就與對其他的那些夫人們沒什麼兩樣,甚至還不如像李馨、趙如雅、繡竹、竹韻等比較寵愛的夫人呢。

    因此,這場婚姻一開始就比較冷淡,羅輕君也仿佛感到倆人之間有著一層隔膜。這倒也不是吳世恭故意要傷害羅輕君,因為吳世恭對自己的女人向來還是挺和善的。主要是羅輕君還放不下身段,總感覺到自己應該比吳世恭高貴一些,因此她就等著吳世恭來主動服軟。可沒想到,接下發生的一系列事,卻讓羅輕君是大跌了眼鏡。

    首先就是在濟南。汝寧軍路過濟南府的時候,山東巡撫顏繼祖和山東總兵劉澤清帶著一大群官員出城到大運河邊上相迎。而得知吳世恭剛剛“新婚燕爾”,他們更是厚禮相送、盛宴款待,著實給足了羅輕君的面子。

    如果這只是官場應酬的話,那接下來的一幕更是讓羅輕君淡定不能了。到了濟寧以後,衍聖公世子也親自來到運河邊上相迎。而且吳世恭還與世子稱兄道弟,相熟異常。當然,按照師門排輩來說,衍聖公世子與吳世恭是如假包換的師兄弟。

    雖然衍聖公世子也是因為投注天下和生意往來的原因來拜見吳世恭的,但在羅輕君眼中,這就是天底下最親貴的人家與自己的夫君交往啊!整個大明朝又有幾個人能被衍聖公另眼相看啊?妻以夫貴,于是羅輕君這小女孩立刻沉浸在陶醉中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