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作者:孤獨麥客 (連載中)

 
mk2258 2014-6-29 18:09: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963 141778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3
第一百七十七章 運輸線、生命線(二)

  1652年7月31日,「竹莢魚」號護衛炮艦在泰瑟爾島外海等候多時後,終於獲得了荷蘭人的許可,與四艘東岸笛型運輸船一起,沿著規定的航線,艱難穿過須德海,最終停靠在了阿姆斯特丹的碼頭上。

  阿姆斯特丹港內的氣氛如今很是凝重,往年這裡每天都有超過2000艘船隻靠泊,但現在這個數量少了四分之一,隨著戰爭的深入進行,也許這個數字還會繼續下降。而進出港的船隻變少了,那麼對於以貿易為生的阿姆斯特丹來說,無疑是一種致命的威脅。

  如今已經可以看到這種苗頭了,隨著英國海軍不斷地在多佛爾海峽攔截、沒收荷蘭船隻(目前這些英國人已經「喪心病狂」到連沒有違反《航海條例》的荷蘭船隻都要處罰的地步了,為此荷蘭海軍不得不派出大批軍艦或武裝商船參與護航任務,但這進一步分散了他們本就不佔優勢的海上力量),阿姆斯特丹的物價已經開始了大幅度上漲,小麥、黃油、奶酪、牛的價格比起幾個月前足足上漲了三成,很多窮人怨聲載道,荷蘭省及阿姆斯特丹市政當局也為之焦頭爛額。

  要知道,在聯省共和國的七個省、一公地(布拉班特公國)、一地區(德倫特地區)共九個省級行政區中,荷蘭省人口最多、商業最發達,但就農業產出而言,「養不活其自身百分之一的人口」,因此富裕的荷蘭省急需外來日用品的輸入——尤其是食品。

  可如今在「****養的英國海盜」(其實是英國海軍)的攔截下,大量荷蘭運輸船無法順利進入荷蘭省的哪怕任意一個港口——更悲劇的是,很多運輸船被英國人擄走了——這令阿姆斯特丹的市面上立刻緊張了起來,很多物資在短缺的情況下漲起了價。

  雖然阿姆斯特丹市及荷蘭省政府都做出了大量努力,海牙的三級議會也請求其餘諸省向荷蘭輸入各類日用品——這個要求並不過分,因為荷蘭省的人口在尼德蘭聯省共和國170-180萬總人口中佔到了一半,財政收入佔到了66%,同時也負擔了軍費支出的六成。如果荷蘭省廢了,那麼在過去百餘年內一直爭吵、內訌不休的七省聯盟也就沒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不過要其他諸省擠出農產品支援荷蘭省,這又談何容易!先說西部的澤蘭省,這個原本七省聯盟中農業條件最好的省份(最初時這裡是著名的小麥產地,產量極高)因為高度發達的商業而很多年沒種植過糧食了,他們種植的是茜草——一種能夠提取染料的經濟作物——因此指望他們向荷蘭省輸出穀物是不太可能了。

  而荷蘭省、烏德勒支省、布拉班特公國、上艾瑟爾省、弗里斯蘭省境內存在大量的泥炭地,歷來就是穀物輸入大戶,目前經濟主要是捕魚及漁業加工、轉口貿易等業務為主,指望他們自然是不可能的。

  至於說東部海爾德蘭省、格羅寧根省、德倫特地區等省份,這些省份以沙土地為主,農業條件不如澤蘭省,但比荷蘭等省份要好不少。但問題是這些以種植黑麥和牧草為主的省份本身物資也不富餘,產能也有限,根本無力大規模支援荷蘭。

  這樣一來,就使得阿姆斯特丹市面上的麵粉、肉、油、酒、醋、鹽等日用品的價格開始了火箭般的躥升,而這很顯然沉重地打擊了尼德蘭的民心士氣——東岸人一來到碼頭就感受到了這種難以名狀的壓抑氣氛。

  「讓開讓開,你們這些該死的吸血鬼!」麥金萊少尉用力推開了幾名追著他的碼頭掮客,用漢語朝自己的大副抱怨道:「這些荷蘭人到底是從哪知道我們有艘船上裝著精製麵粉的?該死的,肯定是那些碼頭官員上船檢查時洩露的,我們得趕快走,不然會有更多的荷蘭商人湧來的,他們現在最見不得白花花的麵粉了!」

  大副心有餘悸地看著那些像聞著血腥味的鯊魚一般湧過來的荷蘭掮客或小商人,深以為然地點頭說道:「我去催一催老張,讓他趕緊把客人訂購的藥品、止血繃帶、針織花邊、染色皮具結算完畢,我們的這一船精製麵粉是里加商站打算向莫斯科王公推介用的,可不能在這裡就被這些荷蘭人搶光。該死的,我們剛才就不應該讓所有船隻都進港補給,現在小夥子們人都消失在碼頭酒館內了,一時半會兒哪找得齊!」

  麥金萊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這使他的臉色再度不好看了起來,他現在越來越擔心裡加商站訂購的那船精製麵粉會被荷蘭人半途截走。

  他的壞預感很快就起了作用,沒一會兒,一名穿著考究的荷蘭男子便在幾個隨從的簇擁下來到了麥金萊少尉的面前,看著他的臉,用荷蘭語說道:「我是康拉德.範博伊寧根,阿姆斯特丹的市議長(負責治安和法律的最高官員),同時也是荷蘭省的省議員,我剛才偶然聽我的僕人說這裡出了一些小狀況,因此便順道過來看看。現在,我想已經很清楚這裡發生的一切了,聽說你們的一艘弗魯特船上滿載最上等的精製麵粉,這是事實嗎?」

  麥金萊茫然地看著範博伊寧根,他聽不懂荷蘭語,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但多少能夠猜到一些。不過他覺得此時還是裝傻比較好,期望能矇混過關——可惜他的計劃很快就破產了,範博伊寧根身後一名戴著眼鏡的學者上前一步,將他的原話分別用法語、英語、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複述了一遍,因此他覺得裝不下去了,他確實是學過西班牙語的。

  「是的,我們確實帶了一船精製麵粉過來,你們的官員已經檢查過了,總共是520公噸,不過已經有人預定了。我們並沒有在阿姆斯特丹市場公開出售的意思,我們只是想在這裡停留補給兩天。」麥金萊少尉用生硬的西班牙語說道。

  「出售給我們把。」範博伊寧根用似是請求似是命令的語氣說道,「阿姆斯特丹需要這些麵粉,我會為它們找到一些體面的買主的,不是碼頭上這些小商人,而是特里普家族的亨德里克,出身自荷蘭省最有聲譽的商人家族之一。」

  「這……」麥金萊有些猶豫,他看得出這些荷蘭人是鐵了心要買他的這船麵粉了——尤其是這些麵粉主要還是以特等和一等麵粉為主,歐洲此時絕對找不出這麼雪白的高級貨,在物資逐漸短缺的阿姆斯特丹,這種緊俏商品不被人盯上才怪了。只不過這船貨是要運到里加港才算完成任務的,如果半途被荷蘭人截下,那就是麥金萊少尉的失職,這肯定會對他的前途產生影響,因此他還在猶豫著。

  「您還在猶豫麼,船長先生?」範博伊寧根有些不耐煩了。他出身名門,祖父曾經擔任過阿姆斯特丹的市長,本人在21歲時便就任了阿姆斯特丹市議會的書記官一職——這是一個令很多人豔羨的關鍵職位——而現在又是負責城市治安和司法工作的高級官員,前幾年又代表阿姆斯特丹市議員團加入了荷蘭省議會,是地方政治中的後起之秀,他能耐著性子與一個來自新大陸的、渾身臭烘烘的異教徒船長說這麼長時間的話,自認已經是非常有禮貌了,因此他亟待對方給出令他滿意的回答。

  但出人意料的是,這個東岸船長堅持原則,很堅定地向他搖了搖頭。

  「對了,你們的全權特使莫三先生目前就在阿姆斯特丹呢,需要他向您來下命令嗎?」博伊寧根的臉色已經很難看了,但他依然耐著性子說道。

  「莫三先生竟然也在這裡?」麥金萊少尉有些吃驚,然後又很快肅容說道:「當然了!莫三先生是我國任命的駐歐洲特使,他擁有歐洲範圍內軍事、商業、外交方面的全權,如果由他來下命令的話,按照組織規定,我無法拒絕。」

  莫三很快就來了。彼時他正與一些荷蘭商人們在商討著某些生意,結果被人告知了碼頭上發生的事,因此他很快便乘坐馬車趕了過來。

  「出售給他們吧,他們給的價格很公道。」莫三用先用西班牙語命令道,然後又換了漢語,朝麥金萊少尉讚道:「少尉,我很欣賞你堅持原則的態度,請繼續保持,國家需要你這樣的人。不過現在麼,我們正在與荷蘭人商討一些生意方面的事情,與這些可能規模很大的生意相比,莫斯科公國那邊的事情就可以暫緩一下了,不著急的。這一整船精製麵粉出售給阿姆斯特丹的上流紳士,對我在這裡拓展商務的行動是一種強有力的支持,謝謝你了,少尉。」

  「這……這是我的職責。」麥金萊少尉聽了稱讚後有些少足無措,最後才向莫三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說道。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3
第一百七十八章 運輸線、生命線(三)

  事實上莫三也剛剛來到阿姆斯特丹沒幾天。

  他來這裡的起因,其實最初還要追溯到上個月在多佛爾海峽發生的一場英荷海軍間的對抗。荷蘭海軍老資格將領特羅姆普率領包括商船在內的42艘荷蘭船隻從大西洋返回阿姆斯特丹,但他們早在西班牙的時候就被英國人盯上了,結果當整支荷蘭艦隊駛入多佛爾海峽時,英國人派出了兩支艦隊總計34艘專業海軍戰艦緊緊跟隨荷蘭人,並要求他們升起英格蘭的聖喬治旗致敬,結果遭到脾氣火爆的老將特羅姆普的拒絕,雙方之間的戰鬥就此爆發。

  英荷雙方總計七十多艘船隻在海上激戰了兩個多小時,荷蘭人損失了兩艘戰艦和一艘商船,撤退途中又有一艘商船沉沒(比歷史上損失重一些),而英國人則毫髮無傷。此戰結束後,荷蘭、英國雙方就基本上已經徹底撕破了臉皮,處於事實上的戰爭狀態了——雖然兩國之間並沒有正式宣戰。

  而在這場被稱之為多佛爾海戰的戰鬥結束後,本就吵鬧成一團的荷蘭三級議會頓時炸開了鍋,奧蘭治派、共和派互相指責,稱對方愚蠢的政策致使偉大的聯省共和國陷入了困境。奧蘭治派強烈要求恢復舊制,任命弗里斯蘭省執政威廉.弗雷德裡克為共和國執政,並代理陸海軍總司令,直到他的表弟、年幼的威廉三世成年為止;但共和派對1650年威廉二世率領1.2萬名士兵向荷蘭省進軍意圖發動叛變的危險舉動記憶猶新——這場政變因威廉二世半路染天花病死而告終,留下了他即將臨盆的妻子和一個內部嚴重分裂的國家——因此他們非常不願意恢復聯省共和國執政這個職位,以免這個國家被獨裁者所掌握,這在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

  就這樣,在英國海軍嚴重危及尼德蘭利益的情況下,尼德蘭三級議會的各省代表仍然在扯淡、互相指責,奧蘭治派趁機指責共和派無所作為,失誤頻頻,讓尼德蘭陷入了危險的境地,他們主張恢復荷蘭執政的職位,讓奧蘭治家族重新上臺整合荷蘭武裝力量。

  但共和派又怎麼可能答應這樣的條件呢?因為這等於是把刀送到了敵人手上!就像多年前荷蘭人面對哈布斯堡王朝時一樣,第一警惕的永遠是內部的敵人,每當形勢稍有好轉時就開始內訌、拆臺;而當形勢不利時便開始集權,執政和陸海軍總司令掌握大權,然後再被渡過了危機的各省代表們轟下臺,如此周而復始。

  低地的尼德蘭人是如此熱衷於內鬥以至於英國人、法國人都感覺詫異,他們普遍評價:「單個或一小群的荷蘭人無疑是精明強幹的,但如果是一大群荷蘭人在一起的話,那麼充斥其間的便是無休止的內訌和爭鬥,最終是什麼事也幹不成。」

  荷蘭省的人看不起其他省的人,西部吃小麥省份的人看不起東部吃黑麥省份的人,七省聯盟的人看不起布拉班特公國和德倫特地區的人,新教徒看不慣天主教徒(聯省共和國內約有45%的天主教徒),新教內部抗辯派的人看不起反抗辯派的人(最終引起了內部政治仇殺,莫里斯殺死了奧爾登巴內費爾特,這引起了加盟各省之間的一次嚴重衝突),等等不一而足。尼德蘭人就是如此熱衷內鬥,就是如此作死,這似乎是極端自私自利的低地人共有的天性,誰也無法輕易改變。

  這次約莫三前來阿姆斯特丹的是約翰.德維特,三級議會的議長——荷蘭商業資本家的代言人,如今聯省共和國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是軍事貴族奧蘭治家族的死對頭。此君為荷蘭民族資本家代言,極端反英,在他控制下的三級議會,堅決拒絕了克倫威爾提出的英、荷合併的提議,堅持獨立自主,直面英國的挑戰。但在另一方面,他們也對奧蘭治家族的人異常警惕,關鍵時刻寧可出賣國家利益與英國人媾和也要壓死蠢蠢欲動的奧蘭治家族。

  德維特議長大人約莫三來的事情很簡單,就是讓東岸共和國參與向尼德蘭運輸物資的行動,即華夏東岸共和國用自己的運輸船、懸掛東岸國旗,滿載各類物資駛入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弗利辛恩等尼德蘭港口,確保尼德蘭在戰爭期間物資供應充足。

  當然了,尼德蘭人不止找了東岸共和國一家,他們還派人去了漢堡、呂貝克、里斯本、塞維利亞、******、威尼斯等地(範博伊寧根這傢伙下個月就要去瑞典,期望說服瑞典人站在聯省共和國一邊),一一說服各家加入到尼德蘭一方來;即便出於種種原因沒法明確站在聯省共和國一方的,也可以私下裡用自己的運輸船往尼德蘭出口物資。

  莫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輾轉來到了阿姆斯特丹,不知道是議長大人太忙還是不甚重視的原因,德維特只在莫三剛來的第二天從海牙趕過來與他專門會談了兩個小時,期間莫三審時度勢,自己判斷往尼德蘭出口物資有益於東岸的國家利益,於是原則上同意了荷蘭人的請求,不過也提了一些要求,大體上和本土說得差不多,即: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與清政府斷絕關係,將開普敦、圖萊爾、福爾摩沙打包出售給東岸;開放馬六甲海峽,東岸船隻可以在馬六甲自由靠泊;讓渡莫斯科公國、瑞典和部分立窩尼亞市場給東岸。

  德維特議長對東岸人居然反提條件很是詫異,或者說有些沒思想準備。在他看來,開放阿姆斯特丹市場對東岸人這些異教徒來說,已經是了不得的恩賜,他們不是應該欣喜若狂嗎?怎麼還會要求這要求那的?

  不過面對如今棘手的局勢(荷蘭商船被英國海軍大量捕獲,荷蘭海軍根本沒法為所有船隻護航),議長大人也不得不降下身段與東岸人耐心商討各項條件。談了兩天後,荷蘭人只願意出售圖萊爾殖民地給東岸,算是讓了點步;而東岸人則放棄了開放馬六甲海峽這個不甚重要的條件,雙方都算是小小讓了點步,但在其他方面分歧仍然很大,結果談判不歡而散,非常不悅的議長大人忙別的事務去了,將莫三晾在了城裡面。

  今天在碼頭上遇到麥金萊少尉,已經是莫三在這裡待的第十五天了,他甚至都已經打算,如果荷蘭人這邊再不找他展開第二輪商談的話,他就乾脆返回奧斯曼帝國,去那邊隔岸觀火,自在地看英、荷這兩個老牌強盜國家打出狗腦子來。

  「荷蘭人留在港口內的艦隊去蘇格蘭護漁去了,其他軍艦也在外面護航商船,阿姆斯特丹外海前兩天剛剛出現了英國軍艦的身影,這讓荷蘭人大為震動。」莫三招呼眾人去他下榻的旅館內休息,眾人沿著街道向前,一邊走一邊交談著。

  「這個城市現在的生活成本已經很高了,即便是手工業者這類年收入普遍在250-300盾(1元約合3盾)的人,也覺得現在的麵包、黃油、雞蛋、肉魚以及酒類的價格漲到天上去了。」莫三笑著說道——畢竟荷蘭人生活得痛苦與否才不關他事呢——只聽他繼續說著:「荷蘭人從去年12月至今,已經損失了一百多艘商船了,至於說漁船和內河小船,數量也相當不少。由於他們運輸船規模的龐大(1.6萬艘船,其中六千餘艘遠洋商船,總噸位50-60萬噸,超過英、法、西、葡四國總和),他們的海軍根本照顧不過來,因此只能挑價值最高的商船批次護航,因此現在幾乎每天都有船隻被英國佬捕獲,虧大發了!」

  麥金萊聽了暗暗吃驚,他之前只知道荷蘭有多強大, 可沒想到在這場尚未正式宣戰的戰爭中,荷蘭看起來才是吃了大虧的一方。不過仔細想想其實也很簡單,因為這本就不是一場對稱的戰爭,英國的商船數目很少,荷蘭的商船、漁船數量極多,而雙方的海軍力量卻又相差不大(英國人在船隻數目和火力上還隱隱佔點優勢)。因此多佛爾海峽上最常見到的場景就是英國軍艦四處襲擊荷蘭商船,荷蘭人為了護航疲於奔命,結果卻是顧頭不顧腚,根本阻止不了自己一方的商船被大量擊沉或捕獲。

  「荷蘭人可能會在英國佬持續不斷的放血行動中支撐不住,率先敗下陣來。」麥金萊少尉腦海中不由自主地冒起了這個想法:「他們上層的戰鬥意志也很成問題,政府有沒有決心打下去誰也弄不清楚,保不齊現在就有人在鼓譟與英國和談了。唉,這幫鬆散的商人啊,多少國家大事被他們敗壞了,我們國家以後絕對不能讓唯利是圖的商人掌權!」

  「好了,這裡就是我臨時居住的旅館,中午一起吃頓便飯吧。接下來兩天你們可以在這裡逗留,出售、採購完物資後,就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吧,到里加和阿爾漢格爾去。」莫三朝眾人交代道:「我準備再滯留一兩個星期。」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3
第一百七十九章 運輸線、生命線(四)

  1652年8月10日,範博伊寧根打點好行李,打算過一陣子就乘船前往瑞典,冀希望於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與荷蘭經濟關係密切的瑞典王國加入荷蘭一方,與英格蘭對抗。老實說,範博伊寧根覺得自己此行的希望不大,瑞典人不是傻瓜,他們有自己的利益,這個沒什麼像樣海軍的國家更可能在這場戰爭中秉持中立,同時出售大量物資給荷蘭以大發戰爭財,指望他們出錢出船對抗風頭正勁的英國佬,著實希望不大。

  不過在出行之前,範博伊寧根奉荷蘭省議會和海牙三級議會的命令,親自登門與莫三商討一些「極為重要」的事情——其實還是之前雙方沒談攏的那些條件,因為外界形勢的變化,荷蘭人打算做出一些實質性的讓步,以換取東岸人站在他們這一邊——當然是暗地裡了。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英格蘭與聯省共和國的戰艦不斷地在海上捉著迷藏。荷蘭人急吼吼地尋求與英格蘭人進行主力決戰,但英格蘭人卻不急不躁,將超過一半戰艦都集中在一片海域內,不斷掃蕩沒有護航的荷蘭商船、漁船,令荷蘭人損失頗重。

  尤其是在蘇格蘭外海、冰島附近海域,英艦隊司令布萊克指揮英國戰艦無恥地襲擊無護航的荷蘭捕魚船,所獲頗豐,這讓荷蘭人氣急敗壞。特羅姆普為此還曾率艦隊出海去尋找布萊克的艦隊交戰,但卻沒什麼戰果,因為英國人並不是好惹的,他們集中主力戰艦在一起,而荷蘭人雖然在航海技術和士兵鬥志上都強於英國人,但英國人的戰艦從設計上來說卻更適合海戰,紀律也更嚴明,因此雙方之間幾次交手都互有勝負,但荷蘭人卻始終無法打破英國人擄掠荷蘭商船、漁船的行為,戰局對他們頗為不利。

  「你們的魚又漲價了。」莫三拿餐巾擦了擦嘴,放下一條被他啃得精光的鱈魚,意味深長地說道:「怎麼?在蘇格蘭外海不順利?沒能順利擊潰打擊你們漁船的英國艦隊?」

  剛一進門就遭到莫三如此「當頭一棒」,剛剛年滿三十歲的範博伊寧根的臉上頓時有些掛不住:「無恥的英國人是無法阻止我們的。我們在冰島和紐芬蘭還有大量漁船,並不僅僅需要依靠蘇格蘭外海的那些魚。」

  「紐芬蘭的鱈魚確實不錯,數量也極多。可問題是,運得回來嗎?」莫三狀似關心地問道,「我記得英國人也是非常愛吃魚的,他們甚至規定每週的週五、週六兩天是『食魚日』,這導致了龐大的市場需求。可他們在紐芬蘭漁場卻只有五百多艘船(一萬多漁民)在捕魚,這還遠遠不夠,我想他們一定會強搶你們捕到的魚,漁業資源豐富的設得蘭群島就是一個焦點,不是麼?」

  英格蘭人此時是猖狂的,他們的主力艦隊分成兩撥,一撥由蒙克率領,繼續在多佛爾海峽襲擊荷蘭商船隊;而另一撥則由海軍司令布萊克率領,在北海襲擊荷蘭捕魚船隊,同時順道截擊途經此地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運銀船,讓荷蘭人難受無比。

  誠然,英國人的捕魚船無論是從單船噸位還有總噸位上,都無法與荷蘭相比,捕魚技術更是千差萬別,因此以往英格蘭國內的漁業市場大部分都被荷蘭商人壟斷了,海外市場(如西班牙)更是沒英國人的份,慘到不行。甚至就連斯匹茨卑根群島附近的捕鯨業,英國人都讓荷蘭驅趕得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荷蘭人在當地有據點、有加工廠,英國人完全不是對手,因此荷蘭的鯨油製品(肥皂、燈油、蠟燭等)、鯨骨衣物在歐洲大行其道,讓英國人一陣陣羨慕嫉妒恨。

  但如今一切都變了,龐大的英國艦隊在北海、多佛爾海峽四處遊弋,打擊攤子鋪得太大而難以護航的荷蘭商船、漁船,同時他們還派出小規模分艦隊前往波羅的海和地中海,伺機偷襲無防護的荷蘭商船,打擊荷蘭的戰爭潛力和戰爭意志。

  英國人打擊荷蘭商船、漁船的成果如今已經初見成效了,運往荷蘭省、澤蘭省的海外物資一直都在減少,同時英國各港口內俘獲自荷蘭的船隻則停得到處都是,倫敦甚至為此都已經舉行過好幾場拍賣會了,很多商人都以一個十分低廉的價格買下了不少船,而英格蘭政府也為此籌集了大筆戰爭經費。

  「坦率地說,特使先生,您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範博伊寧根的臉色已經很蒼白了,此時只聽他咬牙切齒地說道:「但我想您不清楚的是,在蘇格蘭外海損失的那些船對於擁有足足6400艘漁船的聯省共和國來說,實在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情。我們龐大的漁船依舊活躍在北海和大西洋上,為聯省共和國創造著源源不斷的財富。」

  「或許吧。」莫三決定不在逗弄這個還有些稚嫩的名門子弟,轉而用一種相對輕鬆的語氣說道:「那麼,市議長先生,您這次是給我帶來了什麼好消息了嗎?你知道我指的是哪方面,沒錯,就是上次我們懸而未決的談判,很可惜德倫特議長不在,但我能夠體諒,他最近一定很忙……」

  說到這裡,莫三又忍不住在言語上佔了對方點便宜。因為他聽說無論在海牙還是阿姆斯特丹,因為憤怒的商人和民眾實在太多,現在德倫特議長在沒有警衛的情況下甚至都不太敢出門了,因為街面上想要幹掉他的人實在太多了——都是在英國海軍的打擊下損失慘重的人——很多人都在說就是德倫特兄弟死扛著不讓奧蘭治家族上位,同時還支持那個愚蠢的、毫無作為的特羅姆普霸著海軍上將的位置,不然他們早就打贏英國佬了。

  先不管真相如何,如今阿姆斯特丹人對代表政府的三級議會極其不滿是真的了,他們受夠了這個效率低下的機構,想要奧蘭治家族的軍事強人重新上臺,就像多年前從西班牙人手裡拯救他們一樣再度從英格蘭人手裡拯救他們——但他們似乎忘了就在兩年前,德倫特兄弟就是在他們的支持下,封閉了阿姆斯特丹的城門,然後阻止了威廉二世率領的那1.2萬名衝來的政變士兵,阻止了奧蘭治家族上臺統治荷蘭。

  老百姓啊,總是很容易健忘的!

  「德倫特議長已經同意斷絕與清國政府的一切外交和商業聯繫了,但同時還有個附加條件。」範博伊寧根斟酌著語句,用一種不太情願的語氣說道。

  「怎麼還有附加條件?」莫三有些小小的不快。

  「附加條件對你們也有好處,那就是你們要想辦法向東印度公司出口一定數額的生絲、瓷器和茶葉,如果可能的話,其他一些有價值的東方商品也是我們所需要的,這個到時候再細談。」範博伊寧根說道。

  「那麼之前說過的出售圖萊爾商站及其附屬地區的條件還算數嗎?」莫三確認了一下。

  「圖萊爾商站可以整體作價五十萬盾出售給你們,這包括當地的房產、農場和牧場,以及116名德意志僱傭兵的合同,都整體賣斷給你們。」範博伊寧根解釋道,「東印度公司已經同意了三級議會的此項意見。」

  「那就好!」莫三點了點頭,然後繼續問道:「那麼能否確認在莫斯科公國、庫爾蘭公國、普魯士公國以及瑞典王國,我國商人與貴國商人具備平等的競爭資格?」

  「前三者完全沒關係,前提是穀物和船具貿易仍由我國壟斷,其餘市場貴我雙方享有平等競爭的權力;另外,瑞典王國是我國商人的傳統市場,我們也花費了很大的精力……」範博伊寧根有些為難了。

  「請恕我直言……」莫三毫不猶豫地打斷了年輕的市議長的話語,說道:「如果貴國在此次戰爭中失敗,那麼瑞典王國必不會再由貴國官方所獨享,這一點毋庸置疑。不光如此,如果貴國戰敗,以後英國政府想必也會抹平不少在波羅的海的競爭劣勢,比如鬆德海峽的過路費等等。」

  早在1649年的時候,荷蘭曾經出動海軍干涉了丹麥和瑞典之間的武裝衝突,迫使兩個國家罷兵和談的同時,也強迫丹麥政府承認了荷蘭船隻可以免稅通過鬆德海峽的權力,這為他們的船隻在波羅的海佔據貿易優勢起了極大的作用。當時英國大使甚至為此強烈抗議,但最終抗議無效,此事不了了之,荷蘭船隻依舊能免費通行鬆德海峽進入波羅的海,成本天生就比別人少了一塊。

  而在歷史上英荷海戰結束後,看到英國威勢大漲,丹麥人便同樣免除了英國船隻通過鬆德海峽的過路費,同時原本被荷蘭商人獨霸的瑞典王國也同英國簽訂了經濟合作協議,市場同時向英國開放。荷蘭人苦心經營多年獲得的波羅的海貿易優勢,就此被人一點一點消除掉。

  此刻範博伊寧根內心其實對莫三的話是頗為贊同的,而他在來之前顯然也得到過一定程度的授權,因此只是在猶豫了那麼一會後,他最終還是扭扭捏捏地同意了莫三的話:「貴國商品也可進入瑞典市場,但瑞典的鹽、鹹魚、穀物、酒類、呢絨貿易(進口),鐵、船具、木材貿易(出口),仍由我國商人壟斷,其他的商品市場,貴我雙方享有同等競爭權。」

  「利潤最豐厚的生意仍然壟斷在你們手裡,瑞典人最大宗的進口物資就是呢絨、鹹魚和鹽了,最大宗的出口物資是船具、大木和鐵礦,也被你們攬在懷裡不撒手,嘖嘖,真是守財奴呢。」莫三嘴裡嘟嘟囔囔著,好像很不滿意的樣子,但最終他還是認可了這一條。

  瑞典雖然只有三百餘萬人口(包括德意志和立窩尼亞領土,其中瑞典人約120萬,德意志人100萬,立窩尼亞人50萬,芬蘭人30萬),但商品進出口頻繁,民眾購買力普遍較強,且也有很強的消費慾望,如果花大力氣好好經營一下的話,未來多多少少也是有不少利潤的。

  「他奶奶的,能從荷蘭人嘴裡搶點食出來吃真是不容易啊!要不是荷蘭人落難了,就這幫鐵公雞德性的傢伙,要到猴年馬月才能讓他們吐出點利益來啊?」莫三心理暗暗感嘆,同時越發覺得東岸充當歐洲攪屎棍才有可能獲取最大利益。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3
第一百八十章 運輸線、生命線(五)

  沒完沒了的談判持續了好幾天,一直到8月14日,即範博伊寧根即將啟程赴哥德堡的前一天,雙方才最終達成了大部分協議。而由於聽說本土那邊也在與荷蘭人的代表(海默.德揚總督)談,因此莫三打算再等等,看看本土那邊怎麼說,免得這邊自己還有什麼沒考慮到的,又或者擅自答應了對方什麼條件,壞了整體佈局。

  不過在此之前,他已經寫信回本土請求本土調集部分閒置的運輸船,向荷蘭出口包括糧食在內的各類物資(具體名目由荷蘭人提供),這是一件對雙方都又好處的雙贏事情,本土應該不會拒絕。

  本土交通部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協調運力,擠出一部分船隻(至少1.2萬噸的運力)往荷蘭裝運物資。莫三估計,15艘650噸級的笛型船、4艘300噸級的冷藏船還是能夠湊得出來的,若是隨行護航的軍艦再用富餘的船艙裝載部分物資的話,那差不多就夠了。

  而由於東岸人的運輸船普遍噸位較大,載貨量比荷蘭船多,因此這些船隻的運力差不多相當於50艘荷蘭遠洋船的運力了(荷蘭遠洋船噸位大部分在200-300噸之間),如果專門往阿姆斯特丹運輸物資,對荷蘭人來說不無小補,值得他們讓渡一些本就沒甚油水的利益了——圖萊爾商站瀕臨破產、莫斯科市場本來也才剛剛開拓、瑞典市場上最賺錢的也都攏在自己手裡——更何況,東岸人還允諾其本土在戰爭期間向荷蘭東、西印度公司開放,他們的船隻可在東岸港口自由停泊、躲避,必要時候,東岸本土還會組織船隻往荷蘭殖民地運輸物資,以確保他們不被英國私掠船封鎖。

  8月15日一大早,莫三、範博伊寧根二人在這份被稱做《旅館密約》的草本上簽了字——在本土消息傳來之後,莫三才會與對方簽訂正式文本。這份文本一式兩份,沒有見證人,有效期三年(1652年8月15日-1655年8月14日),三年期滿後如雙方均無意見可再自動延長三年。

  說實話,這是一份非常優厚的商業、政治合約,東岸人獲得商業利益,荷蘭獲得至關重要的物資——這在戰爭時期的作用絕對不可低估,而由於英國人此時尚未敢於對懸掛其他國家旗幟的商船也實施攔截行動(或者說不屑於,因為其他國家的商船數量有限,遠不能彌補荷蘭的損失),所以東岸的運輸船應該能夠將大量物資以一個比平時高企的價格(荷蘭人已經不是太在乎價格了,他們只關心數量)運進聯省共和國。與此同時,荷蘭海外殖民地的物資運輸必要時候也必須由東岸來承擔。

  國內造船產業估計又要迎來新一輪爆發期了!莫三摸著下巴滿意地想著。

  雙方談完了這些事情,出於禮節方面的需要,莫三和隨從們一起,將送範博伊寧根到荷蘭省北部贊河流域的一個偏僻小港口。他接下來要出使瑞典王國,為聯省共和國的未來而奮鬥。至於莫三本人麼,也將順便去拜訪一下當地的一些著名商人,打算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多結識一些荷蘭大批發商,這對將來華夏東岸共和國拓展歐洲市場有著極大的好處。

  如果不是這場妙到極處的戰爭,東岸人又怎麼能夠有機會結識這些難得一見的荷蘭大商人呢?更別說還有機會見到德倫特議長這類平日裡高高在上的荷蘭領導人了!呵呵,這場戰爭來得太妙了,太及時了!

  「贊河周邊地區現在是整個荷蘭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這個行業大約僱傭了超過一萬名工人,一艘弗魯特船從船東提出設計要求到最終交付,一般只需不到四個月的時間,不過阿姆斯特丹郊區的薩爾丹造船廠(荷蘭最大的造船廠)曾經只花了七天時間就組裝出一艘海船,這震驚了整個尼德蘭。」馬車行走在還算平坦的北荷蘭省的公路上,閒極無聊的範博伊寧根用略帶自豪的語氣向莫三介紹道。

  莫三掀起窗簾,看著玻璃窗外那條靜靜流淌著的小河,用肯定的語氣讚道:「很不錯的工業區,更難得的是所有人都忙忙碌碌的,河邊的碼頭船臺上到處都是在建的船隻。另外,看起來你們造船的機械化程度要比其他國家的人高不少,這也是你們成本偏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莫三所說的機械化指的是河岸邊大量矗立著的風車。這裡鄰近河流,交通方便,同時附近終年有著免費的風力可資利用——在極少的沒有風的天氣裡荷蘭人還可以利用一下水力驅動機械,雖然這些水流流速偏緩,但總比沒有好——這給發展機器工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至少眼前這些船廠就大量利用風車鋸木材造船。

  「1582年的時候,阿爾克馬爾建造了第一架工業風車;到了1630年的時候,贊河地區已經有了191架工業風車了,其中約30架在城裡,其他都在贊河兩岸。人們一開始利用風車抽水排水、從種子中榨油、將穀物脫粒、將破布爛漁網捶成紙漿造紙等等。」範博伊寧根看了一眼贊河兩岸密密麻麻的風車,解釋道:「而1592年的時候,科內利斯.科內利鬆成功地用一個發明的機軸將風車的圓形運動轉化為鋸子的前後運動,從這以後,工業風車便在造船領域大行其道。現在,因為地理優勢的影響,阿姆斯特丹的造船產業有漸漸向贊河及其附近地區流動的趨勢,也許過不了多少年,整個荷蘭省的造船工業就將大部集中於此了吧,而阿姆斯特丹曾經輝煌一時的造船業將成為過去。」

  「當然了,由於貴國學者在齒輪漸開線理論方面的卓越貢獻,我國的工業風車現在開始大量使用新設計,效率為此提高了很多,風車故障率大幅降低,壽命也得以延長。」範博伊寧根繼續說道:「現在大部分工業風車使用的都是從貴國進口的鋼製齒輪,很遺憾,我國生產的齒輪無論從精度還是使用壽命上來說都不過關,使用起來並不經濟。」

  莫三點了點頭,說道:「我國政府會信守承諾,安全、及時地將名錄上所載的物資送達這裡。另外,我看離河稍遠的內陸地區也有很多風車,但卻不是鋸木的,那是做什麼的?」

  「那是榨油的。」範博伊寧根簡略地說道,「以前是用來榨橄欖油,但現在恐怕也要拿來榨豆油了。作為你們將那船精製麵粉出售的回報,特里普先生決定向貴國再訂購兩船大豆,其中大豆運到這裡來榨油,豆粕則運到弗里斯蘭省,那裡常年種植菸草,土地貧瘠得很,急需堆肥。」

  在歐洲這麼多年,交遊廣闊的莫三自然也是清楚伊萊亞斯.特里普這個曾經的阿姆斯特丹最有權勢的商人之一的趣聞了,他從一個不甚富裕的駁船船主的兒子起家,通過與烈日商人德海爾的妹妹結婚(窮小子傍上富家千金……),然後苦心經營家業,最終將特里普家族推上了阿姆斯特丹最大的一批商人家族序列——後來他的大舅子甚至都要仰仗他照顧。

  1636年伊萊亞斯去世前,還為他的兒子小特里普定下了一門很好的婚事,女方是比克爾家族(荷蘭名門,祖上曾擔任過荷蘭執政)的伊麗莎白,兩人今年剛剛完婚。而伊麗莎白的姐姐,歷史上後來嫁給了現在的荷蘭執政德維特。

  這種金錢與權力的結合,在如今的荷蘭已是司空見慣之事,新晉商人家族急需老牌政商家族的照拂,而暮氣沉沉、投資日漸保守的老牌家族也需要衝勁十足的新鮮血液的幫助,因此這種聯姻對雙方來說就是各取所需的必然了。

  此次那船東岸精製麵粉的買主就是剛剛結婚的小特里普了,這個傢伙為了回報東岸人(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又通過政府渠道向東岸訂購了兩船一千噸的大豆,並指明要運到贊河河口附近。

  莫三對習慣食用橄欖油的荷蘭人為何買大豆榨油有些奇怪,但這並不是他考慮的重點——荷蘭人要買就賣給他們好了,反正東岸國內的大豆庫存也很多,去庫存加賺錢加培育市場,一舉三得——莫三所真正關心的,主要還是能不能夠見到特里普先生,並藉此搭上話,那樣可就太爽了,說不定能為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工農業打開一片嶄新的市場呢。

  想到這裡,莫三又不由得再度感謝了一下這場戰爭、感謝了一下英國海軍,沒有他們的不懈努力,荷蘭人就不會飽受物資短缺的痛苦,那樣如德維特、範博伊寧根、特里普這些荷蘭老牌政商家族的嫡系成員,還是莫三能夠輕易見到嗎?

  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根本不可能的!當年在巴黎被傲慢的法國人當做臭蟲一樣趕走,莫三可是記憶猶新呢,比法國人還要傲慢的荷蘭佬,呵呵,不把你轟出去就不錯了!

  「感謝英國海軍的努力!」莫三在內心「真誠」地默唸了一句。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3
第一百八十一章 運輸線、生命線(六)

  將範博伊寧根送到贊河河口的一艘前往波羅的海的商船上後,莫三便帶著他的引薦信,與隨從們一起,乘坐馬車趕到了霍倫。

  霍倫是荷蘭省的一個港口,與其北面的恩克赫伊曾一起,是荷蘭省與波羅的海進行貿易的主要港口。就如同鹿特丹主營與英法貿易、弗里斯蘭省主營與北歐貿易一樣,霍倫、恩克赫伊曾這兩個港口是絕大多數前往波羅的海貿易的荷蘭商人的始發港——同時也是終點港。

  特里普商行就位於霍倫港碼頭附近最好的地段上,請專業設計師設計的高大建築物巍峨壯觀,凸顯了特里普家族的闊氣與豪奢。商行主體建築的門口同時停著超過三十輛馬車,不斷有穿著體面的商行經理人進出,有時也會有一些依附於商行的小商人上門辦事,總之這裡顯得非常繁忙。

  「來自華夏東岸共和國的特使莫三先生?」一名帶著一副眼鏡的老頭突然走到了門口,用法語朝莫三說道。

  「是我。」莫三摘下了帽子,禮貌地打了聲招呼。

  「請隨我來,德海爾先生在裡面等著您呢。」老頭說道。

  「德海爾先生,我要面見的是特里普先生,難道他不在嗎?」莫三奇怪道。

  「特里普先生去澤蘭省了,現在這裡只有德海爾先生在。」老頭轉過身來,認真嚴肅地說道:「有什麼事和德海爾先生說一樣的。這家商行本來就是特里普家族和德海爾家族合股經營的,特里普家族的亨德里克(伊萊亞斯的侄子)的妻子就是約翰娜.德海爾小姐。目前在商行內主持事務的正是德海爾小姐的父親馬蒂亞斯.德海爾,德海爾先生平時在瑞典監管鐵器鑄造廠,今天恰好在商行內,您有什麼事都可以和他商談,他和特里普家族的英雄伊萊亞斯是同一輩的人,對於一般性的事務,完全可以做主。」

  老頭的話已經很明白了:黃皮膚異教徒,你們的事務只是不甚重要的一般性事務,特里普家族的大人物還不一定看得上眼,由他們的姻親出面就算看得起你們了,請好自為之。

  莫三聞言點了點頭,再沒說什麼。

  商行內此時仍然有很多人在辦理各種事務,很多人在看到莫三這個非常惹眼的黃皮膚異教徒進來後,都不由得有些詫異,甚至有些人用帶著輕蔑、漫不經心的語氣說著「東印度群島人」。帶領莫三進來的老頭也不出聲解釋,似乎什麼也沒聽見一樣,而莫三則用漠然的目光看著這些衣冠楚楚的荷蘭商人、經理人們,那眼神彷彿就在看死人一樣——不知道兩年後的今天,今日堂下諸君又有幾人能維持住不破產,又有幾人能保證不被解僱。和這樣一群自我感覺良好的紅毛,有什麼好說的?借用曹阿瞞的一句話,「冢中枯骨」耳!

  將莫三帶進樓上的辦公室後,老頭向裡面的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鞠了個躬,然後便安靜地退到了門外。門內還有幾位年輕人在奮筆疾書著什麼,他們只在莫三進門時稍稍抬頭看了一下,然後便又埋下頭去用鵝毛筆快速書寫著,彷彿其工作永遠也做不完一樣。

  「東岸共和國的特使莫三先生?」頭髮花白的老者將一片晶瑩剔透的鏡片從自己的右眼上取下,然後用力揉了揉臉,用略帶疲倦的聲音說道:「特使先生,您最近在荷蘭省的名聲一直很響亮。不,這或許有些不準確,準確地說,您的名聲現在甚至已經傳到了弗里斯蘭省。該省的一些專注於莫斯科貿易的商人們,在您來到荷蘭省的這段時日內一直很擔心,他們擔心自己的商業利益會受到影響……」

  「弗里斯蘭省?」莫三先是仔細品味了老者的一番話,然後才出言詢問道:「是糧食商人麼?不過我記得貴國在莫斯科經營糧食生意的商人並不是很多,貴國的糧食商人大多集中在波蘭!」

  「一些不成氣候的小商人而已。」馬蒂亞斯.德海爾不以為然地嘟囔了句,「那些依附奧蘭治派的商人,多數是弗里斯蘭、格羅寧根兩省的土地貴族,資金實力不強,野心卻頗大。他們不敢和壟斷了波蘭市場的阿姆斯特丹十二家大糧食批發商較勁,因此只能去費勁開拓陌生的羅斯人的地盤,真是和奧蘭治家族一個德性。」

  莫三聽這個老頭嘴裡一句接一句地貶損奧蘭治家族,心裡暗想這老頭莫不是傾向於共和派的?不過這又關我東岸人何事呢?你共和派和奧蘭治派在聯省共和國輪流上臺秉政,私下裡互相拖後腿、撕逼,我們都管不著!我們唯一關心的,就是能從荷蘭人手裡弄回多少利益而已。不過呢,這老頭的這番話卻也透露了許多信息,那就是正在莫斯科公國活躍的荷蘭商人——至少就部分糧食商人而言——大多都是弗里斯蘭和格羅寧根兩省的土地貴族。

  土地貴族嘛,呵呵,和商人(或者說暴發戶)出身的特里普、德海爾等家族——這些商人別管多有錢,卻總是被土地貴族們歧視,真是讓人窩火無比——總是不太對付的。而奧蘭治家族的弗雷德裡克,現在卻正是弗里斯蘭省的執政,恰恰是這些土地貴族的天然領袖。不過馬蒂亞斯這老狐狸在莫三面前這麼說,是什麼意思?難道是鼓勵我大東岸商人不要給奧蘭治家族面子,往死裡擠兌那些活躍在莫斯科的荷蘭商人嗎?

  「直說吧……」馬蒂亞斯.德海爾突然站起了身,一邊朝莫三走來,一邊說道:「我們商行打算在傳統生意之外發展新項目,主要是糧食、菸草、魚、橄欖油和葡萄酒業務。但你也看到了,該死的英國海盜封鎖了多佛爾海峽,像只瘋狗一樣四處追逐聯省共和國的船隻。而我們的海軍卻又無力打破這種封鎖,這真是恥辱,三級議會必須為此負責!奧蘭治家族也——好吧,扯遠了,簡單地說,特里普商行打算向貴國訂購一批糧食、魚和葡萄酒。其中糧食包括麵粉和大豆,就要上次那種品質的麵粉,用這種麵粉烤出來的麵包會是整個紳士階層追逐的對象;大豆的話康拉德(指範博伊寧根)已經和你談過了吧,對,那兩船大豆就是我們訂購的,我們想試試這種新鮮事物的市場接受程度,聽說******人的商行在少量出售這種東西,因此我們也想嘗試一下。」

  「另外,我聽說貴國有一種能以冰點保存肉類和魚的船隻,這真是神奇。因此我希望貴國每年能出口一千拉斯特(捕魚業上的拉斯特特指一千噸,穀物運輸上的1拉斯特約為2噸)的魚,魚的種類不必限定為鱈魚或鯡魚。事實上阿姆斯特丹的市民們在消費習慣上還是很有獵奇傾向的,他們對來自遠方的魚特別感興趣,售價也比較高,只不過以前沒人這麼做而已。對了,我特別聲明,魚不能是鹹魚!」馬蒂亞斯一字一句地叮囑道。

  「這是合理的要求。」莫三理解地點了點頭。

  「最後是葡萄酒,我聽說貴國有兩種葡萄酒(鎮海縣的香山乾紅和南非河中縣的象河葡萄酒),品質都還馬馬虎虎。不過在這個物資短缺的年代——實話實說——能有葡萄酒就不錯了,現在英國佬在地中海也四處襲擊起來了,海軍被迫派遣了大量艦隻進入地中海護航,因此地中海的葡萄酒和橄欖油來源大減,再加上英國佬在多佛爾海峽的瘋狂舉動,阿姆斯特丹市場上現在也很缺乏此類物資。所以,本商行打算多進口一些此類生活物資,唔,聽說你們是用升來計算酒的數量麼?好吧,就按升來計算,具體的數目稍後再討論,不過一定會讓你們大吃一驚的。」

  「我們國家現在還生產一些奶酪、鹹火腿,另外還有一些鯨油、鯨皮、鯨骨製品,你們不需要訂購一些麼?」莫三熟練地向馬蒂亞斯推銷起了東岸的商品。

  「奶酪可以適當購買一些。」馬蒂亞斯認可地點了點頭,說道:「鯨魚製品也可以。最近英國人也在襲擊我們的捕鯨船,真是該死!火腿就算了,日德蘭半島的丹麥人現在正專門組織了大批肉牛經德意志運到德倫特地區催肥,然後再輸往荷蘭省。這得益於本市(霍倫市)的議長南寧.凱澤先生,正是在他出使丹麥的這段時間內,利用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完成了這項意義重大的任務。」

  這個南寧.凱澤肯定是共和派!莫三不無惡意地想著。

  這些商品種類談完後(特里普商行主要準備開拓食品行業),下面該談的就是細節了——包括訂購商品的數量。在這方面,莫三強烈建議雙方簽訂一份正式的供貨合同,馬蒂亞斯對此表示認可,但他和莫三對供貨的期限產生了分歧:莫三要求至少五年以上,而馬蒂亞斯只打算簽兩到三年。

  不過好在雙方的誠意都很足,最後經過協商,將供貨協議的期限定為四年——說實話,雖然德海爾家族、特里普家族都是有頭有臉的大商人家族,消息來源廣泛,但他們確實也無法準確預知這場戰爭會持續多久,因此這才與莫三簽訂了為期四年的供貨合同,比荷蘭三級議會授意範博伊寧根簽訂的《旅館密約》期限還要長一年,讓莫三為之喜形於色。

  莫三高興的並不僅僅限於與荷蘭人簽訂了一些供貨合同,他更在意的是這種向荷蘭省大規模出口物資方面「零的突破」。雖然很多協議都只簽了三年或四年,但這已經很不錯了,在這幾年內努把力,多拉拉關係、多結識些人,保不準協議到期後雙方一致要求續約,那時候可就把出口商品到荷蘭這種事情長期化了,對東岸的工農業來說意義重大。

  想想看,聯省共和國自身有一百七八十萬人口(這些人的購買力絕對不可低估),另外他們還控制著大片的海外市場。如果東岸共和國走通了這些能量頗大的荷蘭商人家族的路子,將商品通過荷蘭人的分銷渠道打進這些海外市場,這裡面的利潤前景簡直無可估量。而更妙的是,這還避免了與很多荷蘭商人的正面競爭,無形中規避了市場壁壘,簡直就是天下第一便宜的事。

  「看來還得在荷蘭再待一陣子了。」莫三思忖道,「不趁著現在荷蘭人的困難時期多賺點便宜,簡直對不起自己啊。」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3
第一百八十二章 運輸線、生命線(七)

  莫三又腆著臉在霍倫和恩克赫伊曾滯留了一個星期,不過成果卻是一般般。在英國已經正式向荷蘭宣戰的當口,生意大受影響的荷蘭商人們如今卻比以往更加忙碌,因為大家都在搶著僱傭陸續回港的船隻,然後不顧海軍警告再度冒險出海,追逐那可愛的金幣。

  莫三作為一個黃皮膚的異教徒外交使節,在荷蘭紅毛的眼裡本就不受待見,要不是整個華夏東岸共和國在背後為他撐腰的話,估計荷蘭人連見都不會見他。不過莫三根本不在乎這些,他在乎的只是如何能為華夏東岸共和國攫取更大的利益而已。

  在霍倫和恩克赫伊曾這兩個以波羅的海貿易為主的港口城市晃盪了一個星期,他只結識了一位商人——不過卻是個大人物——比克爾家族的科內利斯。比克爾家族是荷蘭名門,科內利斯的父親是阿姆斯特丹市議會的議員,同時也是荷蘭省議會的議員。當然了,與其政界方面的頭銜相比,其人在商界方面的名聲也相當不小,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曾經也是第一批開拓莫斯科市場的荷蘭商人。

  比克爾家族到了科內利斯這一代,長子安德里斯繼承了其父親在政界的位置,進入了阿姆斯特丹市議會。安德里斯還有三個兄弟,雅各布在波羅的海做糧食貿易、科內利斯幾乎將所有錢都投資到了美洲以及西印度公司的股票上、揚則負責地中海貿易,而他們的姐妹伊麗莎白則與新崛起的特里普家族聯姻——已經去世的老特里普留下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以鐵、銅開採及鑄造和武器貿易為主,同時在三十年戰爭期間每年向瑞典國王貸款75萬盾(瑞典人以銅礦和鐵礦收益衝抵),勢力也十分雄厚。

  莫三能搭上科內利斯的線,還要多虧特里普家族的介紹——這種介紹在特里普家族看來只是隨手為之,但對莫三及其他一些中小商人來說,卻是從天而降的餡餅。而對在加勒比海及西印度公司投資頗多的科內利斯來說,與東岸人進行接觸也不是一件壞事,畢竟他也很關心自己的投資狀況呢——雖然也很少去新大陸,代他去的一般都是家族經理人。

  莫三對能與科內利斯說上話也十分滿意——天可憐見,東岸人與西印度公司做了這麼多年生意,可算與幕後大老闆之一搭上話了,可喜可賀。在雙方為期兩個小時的會面中,莫三也不是沒有取得成果,他向科內利斯提醒,在英國與荷蘭已經正式宣戰的現在,正在與西印度公司爭奪巴西東北部歸屬的葡萄牙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他們肯定會趁機加強攻勢,以期能夠將荷蘭人徹底逐出巴西。

  科內利斯對此深以為然,但卻辦法不多。因為西印度公司開到現在,由於常年持續不斷的戰爭,其實收益是很差的,因此投資者們都不願意再度增加投資。特別是在運輸船被英國人大量攔截的當下,大力投資西印度公司顯得風險頗大。

  莫三對科內利斯等人的心思有所瞭解,因此斷然表示華夏東岸共和國可提供大量庫存武器、軍資給西印度公司,且價格優惠、質量上乘,這對於西印度公司同時在西非沿海(奴隸海岸、野蠻海岸)捕掠奴隸——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荷蘭的奴隸主要來源於自己親自抓捕——在巴西東北部與葡萄牙人戰鬥、在新尼德蘭(後世紐約州一帶)與印第安土人進行爭鬥都大有裨益,且完全不需從歐洲發貨,斷絕了英國佬攔截的可能。

  科內利斯對莫三的提議很動心,表示他將指示自家的船隻從累西腓出發,向東岸訂購一批武器軍資,為此,他與莫三簽訂了一份商品供銷合同。該合同為期五年,除從東岸處購置大量物資外,還從荷屬巴西及西印度群島向東岸出口大量蔗糖(粗糖)、菸草、乾果、棉花、可可以及對東岸造艦來說至關重要的巴西蘇木、愈瘡木——東岸海軍的逼格太高,主力戰列艦非陳年陰乾的巴西蘇木不要,因此此類木材一直是巴西及祕魯總督區向東岸出口的大宗物資之一。

  又從比克爾家族攬下了這項不大不小的業務後,莫三自覺自己「銷售代表」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於是便在德海爾家族的催促下,從恩克赫伊曾返回了阿姆斯特丹。德海爾家族的馬蒂亞斯將在今天(8月25日)帶他去面見一些阿姆斯特丹的行會代表,畢竟他們與東岸簽訂了一些食品購買合同,裡面有些關係也是必須要理順了。

  兩人在第二天一大早先趕到了葡萄酒行會,面見了多名該行會的領導層成員。德海爾家族作為霍倫市的大家族,同時他們的姻親也在阿姆斯特丹獲得了極高的聲譽,因此事情還是比較順利的,這些行會的領導層(基本都是大葡萄酒批發商)雖然對特里普商行擠進這個圈子有些不滿意,但在一些私下裡的利益交換之下,他們最終還是沒多做留難,只是少許詢問了莫三一些事項後,便同意了東岸產香山乾紅、象河葡萄酒進入阿姆斯特丹市場。

  說到這裡多說一句,但這個年代,即便是號稱商業最開放的荷蘭,其帶著中世紀地方保護主義色彩的商業政策仍然比比皆是。比如東岸的葡萄酒要想進入阿姆斯特丹市場,首先就要取得葡萄酒批發商行會的許可,東岸葡萄酒的代理商(特里普商行)也要申請加入這個行會並被批准後方可批發銷售葡萄酒,否則便無法在該市銷售東岸產葡萄酒,違者將被投入監獄。

  而在整個17世紀一直到18世紀上半葉,整個荷蘭的行會數量一直是持激增趨勢的,而荷蘭的商業和經濟也基本都控制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壟斷行會手裡。尤其是像糧食、鐵器、武器、木材、魚、葡萄酒等重要產業,基本都是控制在唯一一家壟斷行會手裡的,七省聯盟裡大大小小的商人、企業主全是這些行會的成員。

  行會極端排外,極端警惕一切危及到會員利益的外來競爭商品。它們向會員收取費用,然後為所有會員服務(包括救助),比如葡萄酒商行會,它就會對生活困難的行會成員提供每週3盾的補助。而且它並不是唯一這麼做的行會,醫生行會、金匠、銀匠行會也會對患病或生活困難的成員提供每週3盾的補助;裁縫、書商、糖果商等實力不是那麼充足的行會則只對困難會員提供每週1-2盾的補助。

  而在一些財大氣粗的行會中——比如糧食批發商行會、木材批發商行會——還會由行會富裕成員出資,成立一些孤兒院。這種孤兒院伙食標準很高,肉、魚、蛋從來不缺,且還聘請學者對入院的孤兒提供合格的教育,以使這些孤兒獲得必備的學識,保證其將來社會階層不會輕易滑落。當然了,這種孤兒院只接收其會員的遺孤,會員以外的孤兒是別想進入的。

  莫三和德海爾現在拜訪的葡萄酒商行會,就壟斷了整個阿姆斯特丹市場的葡萄酒批發,因此取得他們的認可及允許,並正式獲得會員資格(當然是特里普商行獲得資格了),才是東岸葡萄酒能夠在阿姆斯特丹進行銷售的先決條件——不然就只能走私了。

  拜訪完了葡萄酒商行會後,德海爾帶著莫三又去了魚商行會、奶酪商行會、服飾商行會等各種壟斷性的商業行會,然後憑藉特里普商行的金字招牌以及事先早就溝通好的默契,取得了這些行會的認可,並正式獲得了會員資格,算是可以掛招牌賣東西了。

  不過,取得了阿姆斯特丹這麼多行會的認可才僅僅是完成了第一步,其餘各地的行會還沒去呢!因為荷蘭的特殊體制(邦聯體制),因此每個市、每個省的獨立性都非常強。這種獨立性體現在經濟和商業上的話,那就是每個市鎮都有的同質化行會了。你以為你辦妥了阿姆斯特丹葡萄酒商行會的會員資格就夠了嗎?不,那隻能讓你的商品在該市暢通無阻,如果你想把商品賣到霍倫、賣到恩克赫伊曾、賣到鹿特丹、賣到烏得勒支,你還得分別去這些市加入當地的葡萄酒商行會,不然就不能賣到這裡,或者只能通過這些市鎮的行會會員代理。

  特里普商行當然不想每個市鎮的行會都去加入(事實上也不太可能),他們準備只加入幾個大市的行會——如果主攻國際貿易的話,一般只需加入這些地區的行會即可,因為轉口貿易大多發生在這些口岸——至於其他地區嘛,就發展代理商好了。因此,在接下來的十來天內,莫三又和德海爾馬不停蹄地趕到了荷蘭、澤蘭等重要省份的重要城市,並分別辦妥了入會手續。

  而等到9月10日終於辦妥了這一切之後,莫三陡然發現自己差點累壞了——在歐洲為「黨國」賣點東西,還真他奶奶的不容易啊!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3
第一百八十三章 運輸線、生命線(八)

  「對了,要不我們成立一個大豆批發商行會吧?」某天在馬蒂亞斯宴請的時候,莫三突然腦洞大開,向他提議道。

  「這東西的市場前景很難預測。」馬蒂亞斯搖了搖玻璃杯裡的意大利紅酒,搖了搖頭說道:「******人在阿姆斯特丹出售過這些東西,銷售狀況不是很理想,只能說不虧錢,要想大賺就目前來看是很難的。」

  「******人都能在阿姆斯特丹賣大豆,他們是通過什麼途徑賣的?糧食麼?」莫三對於******人如何運作這些商品的批發銷售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出言問道。

  「應該是和意大利中部地區的玉米一起當做雜糧出售的,他們在本地根深蒂固,阿姆斯特丹很多銀行家、大批發商如果上溯兩三代人的話,都能夠找到意大利血統。再加上這些雜糧都是新事物,也沒什麼壟斷行會掣肘,因此******人當然能夠自如地銷售了。」馬蒂亞斯思索了下後,說道。

  「那麼我們可以聯合******人成立一個大豆批發商行會,然後專門銷售東岸產大豆,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妙的主意麼?」莫三突然興奮了起來,問道。

  「理論是可以這樣。」馬蒂亞斯不以為然地說道,「而且******人和我們商行都可以入會,但你們卻不行。」

  「為什麼?是因為我們是外國人麼?」莫三問道。

  「準確地說你們不是阿姆斯特丹的市民。」馬蒂亞斯說道:「這樣說吧,你們首先得在阿姆斯特丹居住很長一段時間,然後申請市民資格,接著繳納一筆不菲的費用,最後才可能成為阿姆斯特丹的市民。但很可惜,你既不是來自德意志或佛蘭德地區,而是一個東方人,同時也不是信仰歸正宗的主的子民,因此恕我直言,你沒什麼機會成為一名阿姆斯特丹市民。而成為該市的市民,是擔任議員、政府官員、加入各種行會的前提,所以,你明白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了。」

  莫三瞭然地點了點頭。他在阿姆斯特丹居住時間很短,又不信仰新教,同時還是一個扎眼的黃種人,根本沒可能獲得阿姆斯特丹市民的資格——君不見在很多尼德蘭城市,猶太人申請市民資格都屢屢遭拒。不過他們有的是錢,在歐洲居住日久,影響力也大,因此雖然很多人不信教,但走點路子混個榮譽市民的資格還是有可能的。但東岸人走這條路子的難度似乎比他們還大,而最大的難點似乎就是因為他們不是白人。

  「狗屁市民資格,裝逼裝成這樣,跟傻逼一樣了!」莫三心理酸溜溜地品評了一下馬蒂亞斯的話,最後頹然放棄了主導建立大豆批發商行會的念頭。

  「不要再考慮大豆批發商行會的事情了,和我去一趟哥德堡吧,參觀一下特里普商行在瑞典的事業,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的合作可能。」馬蒂亞斯突然向莫三發出了邀請。

  「去瑞典王國?」莫三有些意外地問道。其實他最近本身就想去一次里加或阿爾漢格爾,看看那邊的工作進展得怎麼樣,雖然鄭勇一直定期寫詳細的工作給他,但自己老是不過去看看也不像話,不然你怎麼知道底下人沒糊弄你?這次馬蒂亞斯突然發出前往瑞典的邀請,莫三陡然覺得就像打瞌睡遇到了枕頭一樣,也太巧了。

  「特里普商行的名聲在瑞典幾乎無人不知。」馬蒂亞斯.德海爾用驕傲的語氣說道,「瑞典有相當一部分鐵礦、銅礦是抵押在我們手裡的,我們在那裡還設立了眾多的鍊鐵廠、鐵器鑄造廠、冶銅廠,甚至還有一個武器製作工廠。所以,和我去看一看吧,也許會找到一些合作的可能。」

  莫三之前也聽說這個特里普商行原本就是以武器貿易和鐵銅製品發家,在瑞典和荷蘭開設多家貿易商行或工廠,同時在國外也遍佈商業網點——比如他們原來就從德意志地區大量進口火藥、從英國大量進口鐵炮(當然他們現在試著自己鑄炮了),這個商行在武器界的能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曾經向意大利地區某邦國交付了一支小型艦隊,令人瞠目結舌。

  此次馬蒂亞斯邀請莫三去瑞典,可能是想和東岸在技術和設備上有一定程度的合作。畢竟,在鐵礦、銅礦的開採、冶煉和鑄造環節中,需要使用的機械數量還是相當多的,以前這些機器多半是從英國、法國和德意志地區採購,質量和性能往往不能令人滿意。聽說東岸的冶金、鑄造、鍛造技術相當先進,加工出來的零部件就耐用性、通用性和精度來說都比較高,雖然價格略嫌貴了一些,但長期使用的話還是比較划算的。

  莫三當天下午就帶著幾名隨從上了德海爾家族的船隻,然後從霍倫起航,一路向東經鬆德海峽進入波羅的海,最後在哥德堡停靠。

  從哥德堡上岸後,他們便換乘馬車,在特里普商行僱員的陪同下,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逛了該商行在瑞典王國境內的多處鐵礦、銅礦和工廠。就參觀的感受來看,莫三覺得特里普商行的這些礦廠、加工廠的技術並未脫離這個時代,他們使用的仍然是舊大陸的通用技術,頂多是在機器普及範圍、設計的新穎性上比英法西葡等國領先那麼一點點罷了。

  而且,他們的機器零部件質量確實很差,精度也不高,有的零件買回來甚至還需自己打磨再加工,簡直不可思議。甚至於,由於加工精度的關係,很多機器必須現場手工打製,而不像是東岸各家工廠分別加工零部件,然後組裝調試,這大大增加了設備的成本——怪不得機器普及的腳步這麼慢呢,原來都是成本鬧的啊!

  不過莫三也從荷蘭人的機器裡面看到了一些積極的因素,比如他們把從東岸「學習」到(或者說偷來的)的零部件標準化加工的概念引入了機械行業——事實上即便荷蘭人沒從東岸引入這個概念,歷史上他們在17世紀50年代的造船業中也會明確提出這一概念,這導致很多木材加工廠開始加工標準規格的船板,這大大降低了各家船廠的庫存,減輕了他們的資金壓力。

  「以前我們這裡至少有一半的機器或零件是從英國、法國採購的,但現在很顯然已經不可能了。」馬蒂亞斯倒沒有可以遮掩特里普商行面臨的難題,而是實話實說:「所以我們商行打算從貴國進口一些高質量的零部件。」

  「我國非常願意向特里普商行出口各類商品。」莫三高興地說道:「不過我真建議您可以考慮委託東岸生產鐵礦、銅礦以及各家工廠所需的設備,因為這樣成本更低、質量更好、壽命更長,更重要的是,至少一半以上的零部件可以互換,這將使得你們的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而這往往意味著金錢。」

  接著,莫三便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不斷地向馬蒂亞斯灌輸著東岸機器的好處——事實上也是如此——荷蘭人將會為此節省大量成本云云。說到最後,馬蒂亞斯也比較認可了,因此這個常年負責監管特里普商行瑞典業務的老頭拍板定下了十餘套礦山設備(破碎錘、搗錘及其附屬傳動設備,以水力或畜力驅動)、工廠加工設備等等,總計金額超過了兩萬元。而且,馬蒂亞斯允諾,如果這些由東岸人按照特里普商行要求加工生產的設備,其使用狀況良好的話,接下來該商行還會向東岸追加訂購一些設備,並且還會向別的商人家族或朋友推薦。

  「如果使用感覺還不錯的話,以後這些在用的設備報廢了,就全部淘汰,改用你們的設備。」馬蒂亞斯說道,「我認為這是划算的交易,對你我雙方都有好處。」

  「特里普商行一定會為此獲取大量的收益,這毫無疑問。」莫三也使勁吹捧道。

  雙方均無異議後,兩人乾脆又簽了一份貿易協定,有效期五年。在協定有效期內,東岸人按照特里普商行的要求生產加工規定數量的礦山機器、加工機器,並由荷蘭船隻運往哥德堡。而與此同時,這份協議內還包括了一些東岸採購合同,即特里普商行將把位於瑞典、波蘭境內的一部分礦產品出售給東岸人(主要是鉛,其次是銅、硫磺),以平衡雙方之間的貿易逆差——不過這事對東岸也不是壞事,因此協議就此達成。

  談完了這最後一筆生意,莫三便搭乘荷蘭人的船隻抵達了里加港,準備視察一下這邊的工作。至於阿爾漢格爾商站,他還沒打算去,因為現在已經是初秋,去了那邊可能今年就回不來了,而莫三公務繁忙,根本不可能在一個地方久待,因此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視察完里加商站後,莫三就將搭乘商站內的一艘二手船,再度返回阿姆斯特丹,稍作停留後便進入地中海,返回奧斯曼帝國。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3
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略機遇期(一)

  而就在英荷打成一團、莫三在歐洲四處穿梭的時候,遠在新大陸的東岸共和國,卻抓緊著舊大陸打成一團的有利時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工農業建設。

  石浦水庫建設工地上,最後一批千餘名波蘭戰俘被送了過來,他們剃了短髮、穿上了厚布衣服,拿著鐵鍬奮力開挖著溝渠。一些黑人工頭不時在他們旁邊晃悠著,嚴格監督著有沒有人偷懶,畢竟他們各自負責的組的進度快慢最終也會影響到他們自己的利益(五年服役期滿返回南非後分配的土地和牛羊)。

  石浦堡如今真的是人丁興旺了,經常前往河間地區購買奴隸的田星不斷將買到克蘭迪河間奴送到工地上,貿易部也不斷將從歐洲購來的波蘭戰俘送至此地,再加上移民部送過來的正規移民,小小的石浦堡轄區內人口激增,已經達到了萬餘人——幾乎抵得上前些日子南邊剛剛成立的永安縣全縣70%的人口了,該縣一鎮三鄉(永安鎮、三河口鄉、綏遠鄉、綏化鄉)不過才區區一萬五千人而已。

  這個定居點除少許自由民在退伍老兵的組織下進行農業生產,以減少部分對外界的食物依賴外,大部分人還是聚居在面積較為廣闊的石浦河、黑河交叉處,這裡港汊眾多、水泊星羅密佈,且河道有一定的落差,正是極好的水庫建設地。

  在石浦水庫的建設中,除調撥了大量人員外,還應用了大量的機械設備。這些設備都是北鴨子湖地區的大豐農機廠的最新產品,這家專門生產農業機械乃至工程機械的工廠,如今已經擁有技術人員四十餘人、普通工人200餘人、學徒400餘人,規模極為龐大,每月能出產二十餘臺各類機械設備。

  這些機械設備被交通部下轄的六個建設局(交建五局、六局三個月前剛剛成立)大量吃進,然後便應用到了全國各處建設工地上,石浦水庫作為地區行署和政務院雙重關注的重點工程,工程機械數量自然是多到爆了。

  而除了數量外,大豐農機廠還將一些新開發的設備也運到了此處,以試驗其性能,以便對最終定型生產提供參考。比如,該廠最新設計生產的第二代蒸汽犁,就在原先的基礎上做出了重大改進。這種蒸汽犁的犁鏵是採用淬硬鑄鐵犁鏵技術——這項技術為該廠多名技術員經多次反覆試驗後研製成功,大豐廠為此向他們頒發了總計三千元的鉅額獎金——在實際工作中,犁鏵的背面冷卻得比上表面快,這樣就使得其一面的硬度比另一面更大,這種犁鏵便具有了自銳性。

  有自銳性的犁鏵自然不是原先那種普通犁鏵可比,原先那種鐵製犁鏵,無論生產加工時多麼注重質量,其在田間或工地上使用一段時間後,犁鏵表面便會鈍挫,需要工人們在田間地頭用銼刀對其進行整挫——要麼就乾脆拉到鐵匠鋪去重新鍛打,以使之鋒利。而淬硬冷鑄鐵犁鏵橫空出世後,這種能夠長久保持鋒利性的新產品立刻將老產品徹底比了下去,原本的普通鐵製犁鏵價格全線下跌,很多屯了不少貨的商人慾哭無淚,只能想辦法將這些東西出售到南非、新華夏甚至新庫爾蘭的拉脫維亞人那裡,以多多少少回籠一些本錢。

  除了這種極為先進的犁鏵外,大豐農機廠新出品的設備還有很多,其中能夠應用在工程領域的無疑是碎土機了。這種由馬匹驅動的小型機械,使用沉重的表面帶鋸齒的鑄鐵車輪,每個車輪都安裝在一根軸上,可獨立轉動,因此可以較為輕鬆地碾碎、壓碎大塊的硬土,對於開荒種地、工程建設都有著極大的作用。

  尤其是在開荒領域,這種碎土機可以輕易地碾碎略顯乾燥、堅硬的西大荒的泥土,這給拓荒農場的投資者們節省了大量人力、精力和物力。他們無需再像以往那樣召集大量的人手,然後用簡單的工具將那些堅硬的土塊敲碎、碾細,現在他們只需買一套設備,養上幾匹挽馬,需要的時候給機器套上馬,直接一路碾壓就是了,效果極佳,堪稱東岸開荒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發明。

  這種產品自問世後,它和它的近親——泥土碾壓機(將堅硬的土塊碾得更細,以適合耕種)就一直很受國內各拓荒農場及建築隊的歡迎,銷量相當不錯,已經漸漸成了國營大豐農機廠又一大拳頭產品,銷量僅次於各型作物收割機、蒸汽犁、條播機之後,排在第四位。

  對了,說到條播機,不得不說,這又是大豐農機廠一次極為成功的專利收購。該廠原本設計生產的條播機,僅僅只是為了播種小麥種子而設計的,該型條播機分多個型號,分別由一匹或數匹馬拉動,播種的行數也不等,但最少也有三行。這種條播機由齒輪、鏈條、皮帶來帶動排種裝置,理論上比後世1701年塔爾發明的條播機要先進很多(畢竟工業基礎擺在那裡,現在東岸的工業遠不是後世1701年的英國可比的)。

  條播機的發明,對於東岸的糧食作物的種植意義重大。特別是在私人投資拓荒的大型農場內,這種條播機能夠有效地降低田間勞動,減少農場對人力的需求,降低了投資者的成本——而這也正是一直飽受缺人之苦的東岸所追求的,能用機器完成的事就儘量別麻煩人——因此一出世就獲得了人們的歡迎,甚至還遠銷新華夏島的諸多種植園(條播機經調節後可以播種其他種子)。

  而大豐農機廠發明條播機後,鎮海縣有個青年農民腦洞大開,覺得可以對這種機械設備進行改裝,即往上面加裝一個可以潑灑糞肥的裝置,同時也可以再改裝一下,以使其具備可調播種速度的功能。這個青年農民說幹就幹,還不斷向人學習、打聽各種機械知識,最終驚動了大豐農機廠。

  該廠的技術員在瞭解了這個農民的思路後,立刻彙報上級,然後大豐廠的領導反應也很快,立刻用一千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個農民的創意,並邀請他一同參與後續研發。經過將近十個月時間的研製,目前大豐農機廠終於推出了第二代條播機,並且在市場上取得了極好的反響,一些農機租賃公司、大型拓荒農場(無論是國營的還是私營的)都紛紛購買,為大豐廠賺取了不菲的利潤。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如今的東岸,因為人力的嚴重匱乏,各家企業或個人不得不嚴重依賴機械,以降低成本。而執委會對此也持鼓勵的態度,即鼓勵民間或政府機構加大發明創造的力度,爭取推出更多的能夠節省人力的機械——畢竟穿越眾也不是萬能的,他們也不可能知道所有東西,因此集思廣益、集眾人智慧搞發明創造就成了必然。

  而為了鼓勵發明創造,政務院也制定了嚴格的專利保護措施,幾年前就頒佈施行的《專利法》也得到了嚴格的執行。比如淬硬冷鑄犁鏵的發明,雖然是大豐農機廠的技術人員利用廠裡的資源進行研發得出的成果,但該廠依然給了幾名技術員總計三千元的獎勵;而發明條播機噴糞和調速裝置的鎮海縣農民,哪怕他僅僅有了個創意、才搞了個開頭,大豐農機廠依舊以一千元的價格買斷了他的創意,以鼓勵這種發明創造的風氣。

  執委會和政務院有理由相信,在這種風氣持續引導多年後,華夏東岸共和國內的科技氛圍一定會越來越濃厚。老百姓們經過仔細比較後就會發現,要想快速致富並獲得榮譽和地位,除了去從軍以外大概就只有搞發明創造了,而這無疑正是執委會諸公們的目的。

  「英荷大戰、法國內戰、西班牙也在和法國開戰,三十年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我們的戰略機遇期仍在!」騎著馬來到大興港巡視的烏江地區警備司令部司令廖逍遙,朝送奴隸過來的田星說道:「而且保守估計,我們的戰略機遇期至少還有十年以上,這對我們來說是極為寶貴的。有這十年時間,我們可以靜靜心心地發展工農業、整合凝聚人心、夯實基礎,並將陸海軍規模進一步擴大。等歐洲那幾條瘋狗叼著一嘴亂毛將目光轉向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憑藉強大的實力再把他們的狗頭擰回去,讓他們繼續撕逼。」

  「加強自身實力是王道,這毫無疑問。」田星也贊同道,「真希望歐洲人再給我們三十年、五十年時間,那樣我們一定更強大、基礎更牢固,東岸、拉普拉塔、智利,將永遠掌握在我們手裡,歐洲人再也別想染指。」

  「正解。」廖逍遙說道,「正所謂穩定壓倒一切,我們這個國家折不起折騰,一折騰寶貴的戰略機遇期可能就沒了。所以我們在外御強敵的同時,內部也要保持穩定,這才是最關鍵的。以前不覺得,現在和歐洲一對比才發現,穩定壓倒一切真是金玉良言哪!」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3
第一百八十五章 戰略機遇期(二)

  1652年8月7日,大興港。

  這座烏江航運的終點港(因該段烏江上游河流落差較大、有瀑布,故航道至此斷絕)經過好幾年時間的建設,如今終於也有模有樣了起來。特別是由國家鐵道總局投資興建的大興火車站(西北鐵路的終點站),外觀飛簷畫壁、氣勢不凡,大批從遠東明國和意大利地區擄來(或僱傭來)的石匠、雕塑家、畫家、建築設計家們在這裡共同工作,並窮盡他們的心血建立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石質建築——火車站。

  這座火車站的漂亮外觀,在東岸千篇一律的磚瓦房屋內當真是亮瞎了一群人的狗眼,以至於烏江地區行署專員湯圓曾經自誇地宣稱:「這是暨首都的人民大劇院、青島縣的博覽會館之後,全國第三大『奇蹟』建築。」

  湯圓的話雖然略有些誇張——因為火車站外的浮雕組群尚在繼續雕刻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座融合了東西建築文化精髓的火車站,無論從實用性還是美學觀賞性(壁畫、浮雕、雕塑)方面來講,都是東岸首屈一指的建築,這一點毫無疑問。

  該建築除使用了大量的石料外,還應用了許多鑄鐵、熟鐵和水泥材料,使得整個建築的堅固程度再上一個新臺階。隨著東岸建築材料公司(經多次增資擴股後,目前工商部佔股約60%、東岸公司佔股20%、交通部佔股10%,另10%股份由自然科學研究院託管,每年所得分紅用於支持該院在建築行業的研發)在大興港設立了一家分公司,大興港附近就興建起了一座石灰窯、一座磚瓦輪窯、一間石材加工廠和一座新式水泥窯。

  如今的東岸建築材料公司的佈局在國內堪稱廣闊,除了由供銷社升級而成的東岸百貨、各銀行網點比它密集外,其他行業恐怕都不如建築材料公司——當然這其實也是由東岸國情的特殊性造成的。

  在如今的東岸,由於各定居點相隔較遠,交通不便,因此其間建築材料的運輸頗為麻煩,會擠佔大量的運力。君不見如今西北鐵路七成以上的運力都被水泥、石灰、磚瓦、條石、鐵構件、木材等建築材料(還不包括建築機械)給佔據了麼,這些物資的運輸量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很多諸如煤炭、穀物、大豆、醃鯨肉之類的大宗商品都只能排在後面等車皮,鐵路運輸力量的緊張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而為了緩解鐵路運力被建築物資大量擠佔的現狀,東岸建築材料公司這些年一直在進行著瘋狂的擴張,即不斷從老廠抽調人員去籌建新廠,籌建起一家新廠再抽調人員繼續籌建下一家,如此滾動式發展。而聯合工業信貸銀行也對建築材料公司進行了重點扶持,貸款數額龐大、利率也較優惠,再加上該公司自行在青島金融市場上發行公司債,這才堪堪保持住了公司這些年來的高速擴張態勢。

  公司發展到1652年的今天,其規模已經極為驚人了,不說在每個定居點都有分公司,至少在60%的定居點有磚窯(不管是大型的磚瓦輪窯還是相對落後的小磚窯)、在40%的定居點有石灰窯(一般都是石灰石資源豐富的地方,而在整個烏拉圭境內,石灰石、大理石資源都極為豐富)、在30%的定居點有水泥窯,覆蓋面已經相當龐大。

  而且,據說該公司還在繼續籌集資金和人員,準備進行進一步的擴張。只不過由於他們這個行業吸收了太多的契約奴和勞務工,使得諸如平安煤礦、長山鐵礦、鐵嶺礦務局、西大荒拓荒農場、交通部下轄建設局等單位都已經極為不滿了,因此下一步何去何從還很難說。但不管怎樣,就目前來說,受益於瘋狂基建行動的建築材料公司已經是東岸國內一家巨無霸托拉斯企業了。

  在此番大興港新建的一座水泥窯中,建築材料公司大興分公司採用了自然科學研究院經多年研發而得的新技術,即他們在生產水泥的時候採用了新工藝:1400-1500攝氏度下煅燒水泥,使其中的混合材料燒結,然後將這些燒結而成的熟料研磨成細粉末,這便是新水泥了。

  另外,東岸技術人員們在多年的不斷試驗、琢磨中,也發明了一種新的窯體設計——他們將水泥混合料漿在水平腔室中乾燥,而乾燥它們的氣體就是原本要釋放到大氣中的窯頂廢氣,這種含有高熱的廢氣被管道引導至此室,然後再去煙囪,排入大氣之中。這樣一來,經磨碎機進入此室的爐料就被前一批爐料煅燒時所產生的餘熱給乾燥了,大大節省了燃料消耗,提高了生產效率。

  這種生產方式還是自然科學研究院的技術人員們從磚瓦輪窯的設計原理上得到的靈感,他們從1640年就開始不斷申請經費做試驗、排除各種技術難點,其中單單是為了找到耐高溫的內襯就花了好長時間。幸而,他們最終於前年解決了大部分技術難點,並獲得建築材料公司的驗收,正式進入了推廣階段——建築材料公司給這種新技術起了個形象的名字:隧道式水泥窯,此水泥窯的專利技術由投資方建築材料公司和研究方自然科學研究院共享。

  建築材料公司曾經對用這種新技術生產出來的水泥進行了測試,經篩網(測試水泥粉末研磨程度)和強度兩道測試,發現此種新式水泥全面超越了東岸以前生產的老式水泥。尤其是他們做了一定的水泥拉力測試,新式水泥放置七天的樣本強度為162千克,超過了150千克的最低驗收標準,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

  這種新式水泥的橫空出世,對於如今正在四處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東岸共和國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因為這意味著很多設施的牢固程度大大增強了,同時成本卻穩中有降,這如何能不讓人欣喜呢?

  第一批享受到新式水泥成果的正是大興港周邊的幾個新建定居點——同時也是本年度最後一批新定居點,居民幾乎全部都來自山東、江北兩地——分別是位於後世查皮奎小村附近的益都鄉、位於勞雷萊斯小村附近的富安鄉、位於孔斯蒂圖西翁小鎮附近的掘港鄉。

  這三個新建定居點每地人口不過一兩千人,目前才剛剛完成前期的土地整理工作,地上的灌木、雜草也才剛剛燒過一遍。不過毫無疑問的是,這些看似肥沃的土地下面仍然埋藏著大量的樹根和草籽,等到開春以後,它們就會與定居者們種下的麥種展開激烈競爭,這勢必會使得這些第一年的「生地」的產量低得一個可憐的地步——或許每畝只有幾十斤,其中還有大量的癟谷。

  不過總的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在負責拓荒的國家開拓總局的協調下,烏江地區糧食富餘的靖江縣、永安縣乃至大興港,都可以源源不斷地就近提供大量穀物供開拓者們食用——實在不行的話還可以到更南邊的商城港一帶調運,總之方便得很。

  本地居民們在開墾之餘,他們更多的精力主要還是放在農田水利、水庫、城鎮建築、供水設施和排汙管道的建設。尤其是其中的集中供水和城市排汙設施,更是衛生部要來驗收的重點項目,容不得半點馬虎——在這方面東岸人是有過血的教訓的,因為城市排汙系統落後,很多居民的衛生習慣也不好,這使得疾病的發病機率大大提高,而在缺醫少藥的東岸,一場惡性流行病的後果往往就是數百上千人的死亡,這是誰也無法承受的後果。

  君不見英國佬的北美殖民地就經常飽受疾病的困擾麼,一個定居點攏共才數百人,結果因為居民的衛生意識差、衛生設施落後(人畜便溺離居住區、水源過近,且也沒有專人來處理這些可能飽含病菌的排洩物),往往一場疫病襲來就能讓整個殖民定居點陷入滅頂之災——這在早期的北美殖民史上簡直是司空見慣之事,因此,在東岸,沒人敢不重視定居點的衛生設施的建設。

  而包括大興港在內的這四個定居點的城市排汙及供水系統,據專業人士測算共需水泥約六千噸,紅磚就更不得了了,可能需要上千萬塊,幾乎就是建築材料公司大興分公司磚窯廠全年四分之一的產量了,消耗可夠驚人的。

  不過消耗再大也要建,東岸人在這裡修磚窯廠、石灰廠和水泥廠不就是為了這事麼?好吧,或許還有部分建築材料是為了修鐵路用的——目前西北鐵路四期工程大興港至富安鄉段46公里的鐵路已經修通,工程建設人員們正在繼續從富安鄉往東修建鐵路——但這並不能算是主要用途,真正用量最大的還是幾個定居點的城市建設以及大興港碼頭這個吞噬建築材料的大窟窿。

  建築材料廠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各類建築物資,而定居者們則抓緊有利的戰略機遇期,不斷為國家的建設添磚加瓦,這樣的國家,才是一個具備冷靜、清醒頭腦的國家!
linuxhall 發表於 2017-5-16 23:23
第一百八十六章 戰略機遇期(三)

  「加快生產,保質保量!爭取在戰略機遇期內獲取更大的利益,為共和國的成長注入更多的養分!」登上一艘南下的冷藏船時,南海漁業公司副總張雲的腦海裡仍然盤旋著之前公司會議時老總們氣勢十足的發言。

  「荷蘭西印度公司前來訂購了大量的鹹魚,聽說以前向他們出口的新英格蘭漁船都消失了,這對我們既是好事,也是壓力啊。」張雲嘆了口氣,東岸本土(不含南鐵公司、不含鯨魚肉)去年全年的漁業總產量不過才區區五千餘噸,自用都猶嫌不足,更別提出口了。而要解決這個矛盾,那就只能增大產量了,無第二條路可走。

  也好在今年南海漁業公司又新下水了兩條捕鯨船、4艘鱈魚捕撈船、4艘魷釣船、兩艘近海拖網漁船以及一艘加工/運輸船。這些船的下水,多多少少應該能讓本公司的漁業產量再度攀上一個新的高峰——加入這批新船後,南海漁業公司的漁船(包括加工船)總噸位達到了2.61萬噸,員工數量也達到了1267人,在東岸漁業界是名副其實的托拉斯企業。

  按照規定,這些漁船每一艘都超配了兩倍的人手,長期培訓下來,每年都能為國家培養超過1500名熟練水手。這些人有的進入了內河運輸公司,有的進入了南海運輸公司,有的進入海軍,有的進入了移民部專屬的移民船隊,當然也有被南海漁業公司內部消化的,總之為國家航運事業做出的貢獻還是相當大的。

  比如張雲現在乘坐的這艘冷藏船,就是今年新下水的,其水手也都是之前培養的。這艘噸位不過300噸的機帆船,擁有一個獨特設計的大型冷藏室,可以冷藏超過一百六十拉斯特的海產品。只不過由於東岸****產量還不夠高、冷凍機也還是新鮮事物,因此冷藏費用較高,一般來說非長途運輸不會使用這種船隻。

  不過如今要向荷屬巴西(荷屬西非殖民地由南非河中港運輸供給)等地出口海產品、肉類以及其他一些商品,可就得動用冷藏船了。不然即便是醃製過的鹹魚,在經過赤道附近的時候,也是會有一定程度的變質的,這顯然會讓客戶無法接受——好在荷蘭人願意為此支付每拉斯特50盾的運費,收回成本是綽綽有餘了,因此南海運輸公司這才訂購了好幾艘冷藏船,打算一展拳腳,將東岸的肉、魚運到遠方銷售。

  冷藏船在上午十點多鐘的時候停靠在了鹽城港漁業專屬碼頭上。此時港口內除了南海運輸公司、南海漁業公司的船隻外,還有七八艘大大小小的蓋倫帆船,這些船隻看樣子經過了一番簡單的維修、翻新,外表和以前有了許多不同之處,不過在張雲這種航海老手眼裡,一看就知道這些都是海軍私掠回來的外國商船。

  看樣子,鹽城港內某個僻靜角落裡,似乎又在舉辦一場銷贓大會呢!

  港灣內兩艘新加入南海漁業公司的近海拖網漁船正在進行著出航前的最後準備工作。這種在東岸本土不是很常見的機帆拖網漁船,使用蒸汽動力起錨和拉動絞盤,使得起網更加快捷和方便。而這,顯然也給漁船使用更長的繩索和更大的拖網創造了條件。

  在東岸黑水地區僅有的幾艘風帆動力拖網漁船中,使用的是一種源自此時歐洲極為流行的桁式拖網,這種拖網的好處是其在海底的形狀不受船速的影響——這對風帆動力的漁船來說較為重要,不過其網桁大約只有十多米長,拖網的大小受到嚴格的限制,故效率較低。

  黑水地區要不是緊靠世界上最大的漁場,且庫頁島沿岸近海底層魚類、蝦蟹較多的話,他們的拖網漁船捕獲量也將會很雞肋,遠不如改裝一下去追逐捕捉漁汛期的中上層魚類呢。

  東岸這次新設計的近海拖網漁船,使用的就是蒸汽風帆混合動力,且網具也進行了革新——這次使用的是網板式拖網。這種拖網在網口兩端各固定一個大的網板,網的上緣用一排浮子使網口保持張開,在漁船穩定的拖力作用下,網板移向兩邊,使網口大張。理論上講,這種拖網的大小僅僅只取決於漁船動力的大小,也就是說,漁船動力越大,拖網就可以做得越大,捕魚效率也就越高。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歐洲其實就已經有了這種網板式拖網的概念雛形了,只不過受限於種種原因,他們的這種創新並未獲得漁民們的認可,因此這種拖網的型制就漸漸湮沒於無形。不過在一位移民東岸的蘇格蘭人提供了這種他小時候見過的拖網型制後,南海漁業公司非常重視,立刻就組織專人進行研發,並最終定型,然後以公司名義申請了專利。

  新設計的專利漁網使用新華夏諸多劍麻種植園出產的劍麻纖維,這種纖維硬度、柔韌性都相當不錯,且還耐海水腐蝕,是一種相當優良的工業、漁業用纖維,同時也是如今新華夏地區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

  在鹽城港公司分部吃過午飯後,張雲接見了幾位船長,向他們勉勵了一番,然後登上了一艘加工船,跟隨幾艘漁船一起出海捕魚。他們捕魚的漁場依然位於鹽城港東偏南海域,這裡的滑柔魚和無須鱈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而東岸人的這種拖網漁船,其主要目標還是該海域的底層鱈科魚類,如狹鱈、無須鱈等。

  這些鱈魚生活在底層冷水水域,營集群性生活,原本東岸人都是使用鱈釣船過來實行釣捕的方式,效率較低。此番有了這些拖網漁船,相信東岸國內的鱈魚產量一定會在短時間內出現一個增長高峰。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在出海幾天後,或許是新漁船確實比較給力,又或許是張雲這個隨船調研的公司領導在旁邊督陣的緣故,兩艘拖網漁船很快就找準了一個鱈魚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並起網捕獲了大量狹鱈——一種原本東岸國內最常見鱈科魚類。

  捕獲的魚類很快就被送到了張雲所在的加工船上,這艘新水下的噸位高達500餘噸的加工船上同樣有一個冷藏室。該冷藏室有數臺****冷凍機同時製冷,捕獲的魚經過加工處理後第一時間就被送進了冷藏室內注滿冰鹽水的冷凍槽內,魚凍結之後,即抽去冷鹽水。這樣的魚可以在冷藏室內放置很長時間而不用擔心腐敗變質,這無疑大大延長了漁船在海上作業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在以前沒有使用冷藏加工船的時候,東岸人每次捕獲到了魚類,都只能對其快速進行加工——主要是魚皮、腸子上帶有大量的細菌,溫度只要在零度以上幾度,細菌就會快速繁殖,如東岸人捕獲的鱈魚,在5℃的時候,放置三四天就會腐爛;而如果進行過加工(剖腹去除內臟、晾乾)的鱈魚,由於細菌較少,在室溫下放置許多個星期仍然可以食用,這就是差別所在了。

  此番前往漁場捕魚,冷藏加工船的冷凍溫度定為了零度。之所以定這個溫度,還是因為南海漁業公司曾經做過實驗:新鮮的鱈魚在零度的情況下竟然能放置至少16天才會變質。這麼長的時間,已經足夠冷藏加工船將捕獲的魚送到鹽城港(有地下冰窖內貯存)並來回兩三次了。因此,為了節省成本,外出的冷藏加工船一律以零度保存捕獲的海產品。

  張雲在冷藏加工船上待了一個星期,附近六七艘鱈釣船、魷釣船加上兩艘近海拖網漁船一共陸陸續續往船上送來了超過70噸各類海產品,其中大部分是狹鱈和阿根廷滑柔魚,同時也有一些較為少見的無須鱈、突吻鱈、各種鰈魚、鯧科和長鯧科魚類,這讓張雲看了幾位高興——別看後面這些種類的魚數量少,可在東岸的售價著實不菲呢,很多有錢人都不吝於花大價錢買來做著吃,市場前景非常光明。

  「賣給荷蘭人的魚,還是以狹鱈和滑柔魚居多吧。不過估計那幫人只願意要鱈魚,滑柔魚還不要呢,真是……嘖嘖。」張雲看著滿倉的鱈魚,腦海裡開始盤算起了生意經:「不知道荷蘭本土會不會要我們出口漁獲給他們,估計也很有可能啊。他們不是正被英國人封鎖得厲害麼,保不齊要問我們買肉買魚,而且還得送貨上門。得,從另一個角度看,也不算是什麼壞事,因為在強大的外部需求的刺激下,政務院應該會批准公司進一步擴大漁船隊規模的請求報告,這無論對於培養水手數量還是從漁業增產的角度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我們國家就該以航海立國,而航海立國的基礎,則是擴大漁船隊規模,畢竟捕魚業是所有航海事業的搖籃和基礎……」

  「爭取明年將漁船隊和捕鯨船隊規模擴大一倍,南海運輸公司的遠洋運輸船隊規模很可能也要擴大,這真是戰略機遇期啊,沒荷蘭人受難,哪會迎來我國航運和捕魚事業的春天呢?」張雲思忖道。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