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唐朝小官人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 (已完成)

 
mk2258 2015-6-1 21:52:2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27 947470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2-12 19:52
第四百五十九章:雪中送炭

    楊石依言坐下,看著篤定的楊再思。

    楊再思笑了笑,道:「你來說說看,如今河南府和關中,孰優孰劣。」

    楊石多少也知道一些士族與門閥之間爭鬥的內情,他沉吟道:「上皇尊貴,又有神策府的鼎力相助,神策府背後,雖是士族和商賈,不過其勢也是不小,況且神策軍屢戰屢勝,人數固然不足,卻也不容小覷。而如今,早已非吳下阿蒙了。」

    他頓了頓,見楊再思朝他點頭,便又道:「至於這關中韋家,韋家畢竟是挾天子而令諸侯,也收攬了不少人心,不過最大的劣勢,想必還是韋家人沒有太出眾的人物,一個韋弘敏,不過是個拆東牆補西牆的裱糊匠罷了,算不得什麼能臣,韋氏私念太重,終究又是個婦人,成不得大事。不過他們終究掌握著朝廷,天下政令,俱都出自韋門,節制天下三百州府,百萬控弦帶甲之士,又有天下諸閥和豪門的支持,料來,勝算也是不小的。」

    「所以兒子以為,韋家的勝算,至少還在八成以上。」

    楊再思搖頭:「帳不是這樣算的,不能從明面上去算,你說韋家節制天下三百州府,固然對韋家有莫大的好處,可是為父為你,他們有如此大的權利,害處是什麼?」

    「害處……」楊石愣了一下。

    楊再思慢悠悠的道:「正因為天下為他們掌控,所以他們才是眾矢之的,假若有一日,劍南發生了災荒,餓殍遍地,老夫來問你,這筆賬會算在誰在頭上?」

    楊石不由道:「自然是韋氏,天下誰人不知他們韋氏……」

    楊再思壓壓手,示意他不必贅言,含笑道:「那麼假若流民甚多。四處流傳,發生了叛亂,這個干係,又是誰的?」

    「還是韋氏。」

    「那麼這賑濟、平亂之責。又在誰的身上。」

    「韋氏。」

    楊再思點點頭:「這就是他們的害處啊,他們在廟堂上一日,掌握了一日的朝廷,那麼無數的質疑就不會停止,所有的責任。都必須由他們背負,因此……所有的民怨,也就衝著他們韋家而去。你可知道,老夫為何能屹立數朝而不倒嗎?為父就告訴你吧,因為為父務虛而不務實,這廟堂上的宰輔,一經入了三省,一個個便都似瘋了一樣,拚命的把權柄攬在自己身上,長孫無忌如此。崔詧如此,如今的韋弘敏也是如此,可是為父呢,卻不和他們爭,這東西,固然有天大的好處,卻也有莫大的壞處,你看看長孫無忌什麼下場,看看崔詧又是什麼下場,他們權柄越大。就要務實,務實就意味著要實實在在的辦事,可是這天下,最難的就是辦事了。何也?任何一條政令頒佈,固然會有人得到好處,可是同時,也必定會有人受害,崔詧因見江南西道遭了災害,便想減免江南西道的稅賦三年。江南西道的百姓得了利,可是朝廷的錢糧終究還是要有,就不免要從其他地方得錢糧,其他地方,就要遭罪。真要追究,這崔詧,就難免被人詬病了。」

    「現在的韋家,把持了朝綱,他們和崔詧、長孫無忌一樣,就非要務實不可,把持朝綱,無非就是要先拉攏自己的親信,可是自己的親信得了好處,其他人就難免受害了,長此以往,這心中恨韋家的人只會越來越多,這才是韋家最大的壞處啊,誠如當初的上皇一般,上皇任用的賢臣不少,天下也還算得以大治,可是為父問你,當初的時候,有多少人深恨上皇?這是為何呢,這是因為,人心總是不滿的,當人心不滿的時候,自己處境的好壞,總不免要責怪到其他人身上,最後所有的抱怨,就統統由上皇來承擔了。」

    楊石不以為然,道:「可是有人受害,固然有恨,卻總有人得益……這豈不是……」

    楊再思笑了,只是搖頭,眼神中帶著似笑非笑:「你呀,還是不懂人心,什麼是人心呢?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人心啊。老夫來問問你,今日你若是蒙受韋氏的提拔,得以成為宰輔,你會如何?」

    楊石皺眉,道:「自然是心存感激。」

    「可是一年,兩年之後呢……」

    「這……想必……」

    「你就不會有感激之情了,因為或許你只在尚書省,此時卻又覬覦了中書之職,可是你想得而不可得,韋氏已經不能再給你了,他的親信不是一個兩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這時候,你心裡就不免會有牢騷,會有不滿,會心生怨恨。況且,人心最可怕之處就在於,即便是韋氏提拔了你,在你的心裡,你也認為,自己能夠得以入三省治事,是因為你自己的才幹,韋氏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你真正感激的,永遠不會是韋氏,而是自己。你只會自鳴得意,認為自己本就是宰輔之才,你看那岸邊的芸芸眾生,哪一個不是如此,這才是人心,人得了好處,絕不會覺得這與其他人有什麼關係,即便感激,那也只是一時,可是在人心底最深處,他們真正感激的,永遠都是自己。可是人一旦受害,他們埋怨的,永遠都是別人,卻無論如何,都會罔顧自己為何會到如此境地,從不會怨恨自己。」

    「這才是韋家最大的軟肋,這一條,尤為致命。反觀秦少游,固然也有這個問題,可是河南畢竟只是個小地方,河南府的所有人,都與神策府息息相關,這便使得,固然有人怨恨,而一旦神策府遭遇什麼不測,他們的一切就要化為烏有,這種捆綁,才是真正的可怕,為父聽說一些商賈,竟是得知韋家有打壓神策府的心思,他們便寧願抱團起來,主動要捐納錢糧,甚至不惜將來神策府一旦垮了,他們背負私通亂黨的罪名。」

    「所以,為父以為,韋家的勝算,不是八成,而是五五指數。」

    五五之數,楊石倒吸了口涼氣。

    楊再思淡淡道:「既然是五五之數,老夫為何就非要做韋家的侍中?韋家已經不能再給老夫什麼了,他們家大業大啊,這麼多的族親,還需要拉攏關中諸豪門的這麼多子弟,再怎樣,也輪不到老夫頭上,韋家不缺一個為父,可是河南不同,如今上皇固然已經掙脫了牢籠,可是河南府上下,除了一個狄仁傑,尚且還有一些聲名,其餘的,便都是一些籍籍無名的小官小吏,上皇想要壓韋家一頭,想要在河南府造出點聲勢出來,就急需為父這樣的人,前去輔佐,天下人都有眼睛和耳朵,都會看會去聽,老夫若是到了洛陽,對上皇拱手稱臣,這對上皇來說,是何其大的好處,老夫對韋家,不過是錦上添花,可是對上皇,卻是雪中送炭,既然是雪中送炭,老夫給天下人做了表率,那麼上皇,又怎麼不會極力善待,給予諾大的好處呢?」

    楊石倒吸了口涼氣。

    原來自己的父親如此鋌而走險,是為了這個。

    不過細細想想,倒也能夠體會,父親對於上皇,確實遠遠比韋家要重要的多,韋家就算贏了,父親還是那個被韋家族兄弟們壓著的侍中,可是一旦上皇若是贏了,那麼極有可能成為上皇身邊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只是楊石還是有些可惜:「只是父親這一走,朝廷若是震怒,少不得要罷了父親的官,父親白丁之身,就算去了河南府,怕也尷尬。」

    楊再思淡淡的道:「韋家是不會罷老夫的官的,有些事,你並不懂。」

    他站起來,道:「只不過……從前老夫務了一輩子的虛,倒不是因為老夫喜歡務虛,實在是老夫出身於阡陌,豈非是其他人的家世可比,是想要務實而不可得,否則這廟堂上如此凶險,多少明槍暗箭,那些豪族的子弟,即便是兄弟造反,尚且朝廷不會加罪,可是老夫只要一步走錯,那便再無返翻身的餘地了。可是如今,臨到老了,怕要務實一次了。老夫這把刀,磨了數十年,數十年光陰似箭,如今……卻總要試一試鋒芒了,去了河南,總要學那狄仁傑才好,不過有些事,老夫也早有了安排,狄仁傑剛正不阿,秦少游呢,固有大才,卻也未必通達,老夫最大的本事,怕也只有逢源了,上皇慧眼識金,料來也不會虧待。臨到老來,才要動一動這老骨頭,呵……」他自嘲的笑了笑。

    「至於你們,經商去吧,河南府那兒,老夫算是看透了,往後,是錢的天下,固然是世俗了一些,可是也不失為安生立命之本。」

    …………………………………………………………………………………………………………………………………………………………………………………………………………………………………………………………

    第一章送到。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2-12 20:51
第四百六十章:軍備

    楊再思的到來,河南府上下是萬萬想不到的。

    秦少游近來心情不錯,運河的修建完畢,百業的興旺,這孟津與洛陽本就距離不遠,又有運河相連,如今雙方的城市,都有默契的朝著相對的方向擴張,如今孟津與洛陽之間,已經再難有什麼界限了。

    武則天在洛陽宮裡,開始揮了她的作用,這些日子,她接見了許多的人,李令月也入了宮去,暫居於宮中,母女二人,自然會有許多話要說。

    一切,似乎都變得順利起來。

    河南府上下,似乎都在低聲流傳著許多消息,甚至有人直言不諱的認可了武則天這個『天子』。

    韋家的處處打壓,早讓不少人心中如鯁在喉,他們非常清楚,自己賴以生存的秦少游,不過是個朝廷命官而已,既然是命官,就會有他的侷限,這時候沒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秦少游今日的高官厚祿乃是朝廷給的,遲早有一日,朝廷也可以收去。

    這才是真正讓人不安的主要原因。

    許多商賈對此一直都不安,這種不安全感,某種程度,也讓人不敢進行大規模的投入。

    而如今,當上皇突然掌握住了洛陽宮,殺了韋正德,頗有一副與韋家勢不兩立的姿態,隨即第一時間召見了秦少游,如此,大家心裡有底了。

    不管怎麼說,河南府還有一個天子呢,有了這棵定海神針,大家心裡也都安定了一些。

    商賈是如此,神策軍亦是如此,他們固然竭力效忠於秦少游,對韋家有極大的惡感,可是誰都知道,韋家把持著朝綱,控制著天子,一旦朝廷要和秦少游反目。他們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叛軍,叛軍這個烙印,終究還是讓人隱隱覺得有些不太妙,可是現在。即便朝廷有什麼旨意來,他們也無後顧之憂了。

    天子可以布詔,可是上皇難道就不能頒佈詔嗎?太上皇也是皇帝,只不過是退居二線的天子而已,可是但凡是天子。就有她的正當性,有她的權威。

    更可笑的是,諸國的使節,居然從長安來了不少,都是來覲見武則天的,甚至有些使節,索性將國遞給武則天,或許在他們心裡,武則天對於他們的影響更大一些,或者說。大家已經習慣了作武則天的翻身。

    凡事總是名正兒言順,武則天解決的就是這個秦少游這個最大的心病。

    秦少游這幾日都在視察孟津與洛陽交界處的一些工坊,如今運河開拓,需求量大增,工坊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可謂如火如荼,每日清早的時候,便有成千上萬的匠人來此上工,許多人都是乘著客船來的。

    若是一些生活潦倒一些的,暫時則寄居於附近的一些民房。這種民房大多是用土夯起來,一到下雨,便是四處漏水,幾個人租住一間。因此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只是眼下,神策府也無力去解決,只能暫時放任。

    這人一多,就不免各種新興的行業冒出來了,各種各樣的館子。數不勝數,甚至有人戲言,孟津一個巴掌大的地的菜館,只怕要比尋常一個州府的菜館還要多。

    至於做菜館買賣的東家,更是數千上萬,單單這個,就造出了不少『小富』之家。

    其實這也情有可原,以往的時候,男人耕地,女人操持家務,一方面是耕地幾乎帶不來任何收益,另一方面,尋常人家,除了趕集吃點東西混個半飽之外,這時代的人根本就沒有出入菜館的必要,而如今,男人女人都要做工,不做工的女人,有的是在鄉中操持著家中的田地,做工的是現錢,男人們不可能在家中開伙,自然便尋一些廉價的菜館混個溫飽。

    秦少游穿著便衣,帶著侍衛見了幾個工坊,這附近的工坊,大多是生產磚石,因為修建運河,還有修路搭橋,四處都在搭建房子,所以對磚石的需求量極大,因而這個買賣,可是時興起來。

    畢竟人有了錢,自然而然也就有了需求,從前絕大多數人建房子,只需要用土夯起來,搭上稻草,弄幾塊瓦片,也就成了一個窩,可是如今,再搭這樣的房子,是要被人取笑的,絕大多數人,用的都是青磚白瓦,磚頭砌起來的屋子更牢固,且不容易漏雨,外觀也好一些。因此尋常的磚需求最旺盛,還有一些磚石,則是滿足於巨富之家的需求,隨著富戶越來越多,為了有別於別人,因此普通的磚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了,也正因為如此,磚窯為了得到這利潤更高的大客戶,便開始不惜成本,燒製各種更好的磚石比如瓷磚。

    陶瓷的工藝,這個時代早已掌握,一些富戶,已經開始流行在自己的廳堂和地面上鋪設這種瓷磚,這種瓷磚成本自然驚人,不過架不住人家不吝成本,因而現在瓷磚的買賣,很是旺盛。

    秦少游來此,倒不是為了這些奢華之物,他是奔著砲彈來的。

    火炮在神策軍中,已經成為了神器,如今大規模的開始應用,只是這砲彈,如今卻開始推陳出新了,尋常的砲彈,別看威勢十足,往往殺傷力卻是極小,畢竟就是個鐵疙瘩,火炮的作用,不過是把這個鐵疙瘩砸出去而已,因此,空心裝藥的砲彈如今成了秦少游心頭的一塊大石,若是能解決,火炮的威力,可能會得以大大的提升。

    神策軍試過許多種辦法和材料,倒是秦少游,卻是將主意打到了瓷磚上,想從這裡入手,今日他請了幾個磚窯的試制了一些,打算叫人拿去試試看,這種外頭是一層陶瓷,能夠有效隔熱,同時裡頭卻密封裝填上火藥和鐵釘的空心瓷彈,到底能不能揮效用,卻還需要再看看。

    只是這時候,有人稟告,侍中楊再思攜家帶口到了洛陽,秦少游愣了一下,不禁喜上眉梢:「來的好啊。快,現在人在哪裡,立即備車,不,備馬」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2-12 20:56 編輯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2-13 21:46
第四百六十一章:宰相

    楊再思的船經由弘農的運河,直抵洛陽。

    這裡的河堤,都是人工建成,兩側都是巨石鞏固,河堤上栽種著一排排樹木,也是加固河堤之用,河道寬達三十丈,河水卻並不湍急,無數的船隻來穿梭。

    這一路來,楊再思看到了許多的稀罕事,沿途各縣和集鎮的渡口,都是人流如織,很是繁華,一個小小碼頭,棧橋多達十幾個之多。

    無數的貨棧佇立在河堤,腳力們卸著貨,穿著圓領綢緞衣的商賈則與碼頭上的人交涉著什麼。

    楊再思一路看著,倒是不覺得新鮮,其實這裡每一處,無非就是長安的東市和西市罷了,唯一讓人震撼的,無非是這種『窮鄉僻壤』之處,竟也如此繁華。等到了洛陽碼頭的時候,就更加震撼了。

    洛陽如今已經成為了連接關中、弘農、洛口的樞紐,這兒專門開闢了一處中轉的人口湖泊,湖泊上無數棧橋迎接著一艘艘的船隻,船隻或抵岸,裝卸貨物,或是直接向東,通過水閘往洛口去。

    即便如此,船隻依然堵塞,許多船不得不遠遠停在湖邊,排著隊等待靠近棧橋。

    好在楊再思所坐的乃是官船,那兒有專門的官船停靠之處,倒是並不擁堵,攜家帶口上岸之後,便有人來報,秦少游來了。

    秦少游大步流星,很快便在棧橋邊的一處亭子看到了楊再思,於是笑吟吟的走上前去,少不得相互寒暄行禮。

    秦少游的迎接,給足了楊再思的面子。

    誰都知道,這位弘農郡王,可是出了名的不通世故,平時便是韋弘敏來,人家也未必賣這個面子,楊再思自然也能感受到秦少游的善意。

    畢竟二人的交情並不深,談不上什麼友善。因而這算是破格的優待。

    而對於秦少游來說,楊再思的到來,實在教他喜出望外,上皇剛剛站穩腳跟。楊再思後腳就跑了來,此人雖然並不攬權,幾乎在三省中是可有可無的人物,和吉祥物沒有什麼分別,可是他終究地位太高。三朝元老,即便是韋弘敏、崔詧,都算是他的後輩,一個這樣的人,卻是吃了這第一個螃蟹,意義絕對非凡。

    寒暄之後,楊再思便要準備進宮了,至於家眷,秦少游已經命人妥善先安置,讓他們住驛站是不成的。怕是要在朱樓裡先住一些日子。

    秦少游與楊再思登車,二人一同坐在一輛寬敞的馬車上。

    楊再思舒服愜意的感嘆:「這馬車,倒是坐的比平時的舒服,沒有那麼多的顛簸之苦。」讚歎一句之後,知道此事該進入正題,他慢悠悠的道:「上皇的身子可好?」

    秦少游朝他眨眨眼,笑了:「上皇身子若是不好,如何降服的住韋正德?」

    楊再思失笑,他不禁深深看了秦少游一眼,覺得這個小子。更加不簡單了,想了想,道:「上皇的身子骨好,那就好了。有副好身子,才經得起風浪嘛。長安那兒,聽說了洛陽的一些事之後,已經震動,這廟堂上的情形,殿下想必也是知道。如今政盡出於韋氏,而韋氏專權,節制天下,韋氏之中,佼佼者是那韋弘敏,此人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政績,不過也勉強是個宰相之才,為人擅隱忍,卻也是卓然之輩。只可惜,他啊終究不是韋氏的近支,遠房親戚而已,這就注定了,韋氏內部,對於此人封侯拜相,是有諸多不滿的,這些年,都是韋氏力排眾議,才沒有讓人藉口發難。可是如今,洛陽出了這些事,使這韋弘敏的壓力驟然大了起來。」

    「這韋弘敏,如今必定要龜縮起來,多半,是不敢再給韋氏出什麼主意了。韋氏的其他人,倒也有幾個可造之材,不過作用也是有限。也正因為如此,現在長安動盪,也有不少人,蠢蠢欲動。」

    「蠢蠢欲動?這是何故?」

    楊再思正色道:「當然是有人想取韋弘敏而代之,比如韋氏的父親韋玄貞」

    秦少游明白了。

    韋氏現在專權,幾乎等同於天子,而韋氏一門,如今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可是這並不代表韋家內部就能夠和諧,韋弘敏是遠親,一個遠親,卻是佔據住了高位,反而是韋氏的許多近親,如今不過是得了一些虛職,這些人,心裡會滿意嗎?他們不敢對韋氏造次,可是對韋弘敏,想必是萬般的看不慣的,正因為看不慣,平時也不好表露,而如今,恰恰是發難的時候。

    就比如韋氏的父親韋玄貞,這老傢伙起初的時候,就曾是侍中的人選,況且人家,也做過一段時間侍中,只不過後來,能力太差,被人穿了小鞋,直接給打出去罷了。

    這人都是如此,絕不會有人覺得自己能力太差,往往許多人,反而是自我感覺良好,韋玄貞也是不能免俗,如今他雖已封為了魏王,可是王爵畢竟只是虛銜,這東西,不過是領著朝廷的恩祿罷了,實在是沒什麼意思。

    楊再思這麼一說,倒是對秦少游有了啟發,他陡然明白,長安城裡,怕是沒有人再顧忌的上洛陽,只怕又要一場腥風血雨了。

    至於那韋弘敏,能不能繼續做他的宰相,怕也是未知之數。倒是韋玄貞這個人,頗好對付。

    秦少游笑了笑,道:「多謝楊公指教。」

    楊再思搖搖頭,道:「指教,談不上,老夫不過是想說,若是殿下在長安佈置了什麼人手,大可以,藉著這個機會,攪一攪渾水罷了。」

    他又笑起來,道:「不過嘛,其實這些都不過是小術而已,雖然可傷人,卻未必能動搖韋氏的根本,而對於殿下來說,最緊要的,還是自己,所以要廣積糧,練精兵,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自保之道。也可使上皇如虎添翼。」

    他嘆口氣:「上皇老了,老夫也老了,這天下,遲早還是你們年輕人的」

    這句話似乎意有所指。

    天下是你們的這句話在後世可以說,可是在這個時代,幾乎等同於大逆不道。

    可是楊再思的暗示之中,似乎不是信口雌黃這樣簡單。

    秦少游也只是淡淡笑笑,他能明白楊再思的意思,如今這上皇起來,第一個要打垮的,就是韋氏,可是韋氏與當今天子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打了韋氏,傷的就是天子了。若是連這個天子都沒了,那麼上皇的子嗣也就徹底斷絕,至於外戚,似武家那些子弟,又沒幾個爭氣,碩果僅存的,也只有幾個女兒,真正有實力的,怕也只剩下太平公主了,偏偏,秦少游就是太平公主的丈夫。

    秦少游沒有去接茬,只是抿嘴不語。

    不多時,已到了洛陽宮,楊再思與秦少游一道覲見,隨即入宣政殿見駕,這宣政殿,如今又成了武則天辦公的場所。

    在這裡,她頒佈了不少的旨意,許多所謂的旨意,都是針對河南府,雖然沒有涉獵到其他的州縣,怕也足夠讓長安那邊頭痛了,這一山不容二虎啊,哪有天下有兩處頒佈詔書的地方,這不是成了笑話嗎?

    可是話又說來,武則天乃是上皇,雖然前有太上二字,可是皇帝就是皇帝,既是天子,即便是太上太子,頒佈詔書,也是理所當然,當年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做了天子,可是當時的上皇李淵,在其太上皇期間,也曾頒佈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詔書,詔書之中雖然沒有干涉什麼政務,都是一些無關痛癢之事,可是朝廷都予以了尊重。

    既然如此,武則天當然也可以頒佈詔書。於是乎,她搬來了宣政殿,在上官婉兒等待詔還有女官的幫助下,漸漸的開始上手了一些事務。

    對於上皇的詔令,神策府自然是無有不遵,幾乎就將武則天等同於朝廷了。

    在這個小朝廷裡,第一個宰相楊再思徐徐入殿,他連忙拜倒,緊接著便是聲音哽咽,眼眶通紅:「臣楊再思見過上皇,逆賊韋正德,竟敢行刺陛下,以至陛下險象環生,若非陛下有齊天洪福,只怕逆賊的奸計就要得逞,臣聽說此事之後,星夜趕來,今日見陛下龍體康健,總算老懷安慰。」

    武則天笑吟吟的看著楊再思,點點頭,道:「楊卿辛苦了,你能如此,朕心甚慰,來,賜坐吧。」

    第一章送到,又拜了一天的年,等下還有第二更。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2-13 21:59 編輯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2-14 08:40
第四百六十二章:封侯

    楊再思依言欠身坐下,笑吟吟的看著武則天。

    而武則天,顯然對於楊再思的到來甚是滿意。

    君臣二人,少不得說幾句寒暄話,在短暫的覲見之後,楊再思便行告辭。

    這只是走個過場而已,接下來,自然還會有真正的問題會在其他場合進行磋商。

    倒是秦少游留了下來。

    武則天站起身,道:「秦少游,這個楊再思,朕該如何安置?」

    秦少游見武則天問及自己,有些詫異,忙道:「臣不敢妄言。」

    武則天莞爾一笑:「他既然來了,想必也沒有長安的心思,他是侍中,朝廷只要一日沒有罷他的官職,他就可以做許多的事,此人暫時先讓他歇息幾日,過幾日,去尚書省裡當值吧。」

    洛陽宮裡,尚書省的衙門已經人去樓空,這也就意味著,過了幾日,這個尚書省要重新開張了。

    河南府如今有了天子,有了宰相,有武則天,有楊再思,還有秦少游和狄仁傑,這個班子,算是大抵架了起來。

    武則天道:「楊再思這個人,一直都是沉默寡言,雖然位高權重,卻總是被人忽視,這一次,算是鋌而走險了。這也真是難為了他,朕打算,敕他的兒子..他兒子是叫楊石嗎?」

    秦少游想不到武則天居然還記得他兒子的名字,不由有些震驚,道:「這個臣卻不知。」

    「若是朕沒有猜錯,那就沒有錯了,朕要敕他兒子為汝州侯,旨意,就讓婉兒來,要昭告天下,還要經由中書省,讓楊再思蓋中印。」

    武則天一番話出口,秦少游先是一楞,隨即不由笑了。這一招,妙啊。

    表面上,是表彰了楊再思,讓楊再思成為天下人的焦點。而楊再思突然跑來洛陽,本就惹來無數的議論,現在楊再思又推到了風口浪尖。而事實上,這裡頭真正厲害之處就在於,上皇可以敕封侯爵嗎?從理論角度上來說。上皇比當今的天子還要尊貴,既然是太上皇,當然有資格封侯,可問題就在於,在實際上,太上皇卻是被剝奪了權利的天子,幾乎沒有太上皇封侯的先例。

    這裡頭就牽涉到了禮法的問題,利用這個動作,去刺激朝廷,朝廷是反對呢。還是支持呢?

    若是支持,豈不是做實了上皇擁有的權利,今日是封侯,明日要任免官職怎麼辦,要下詔節制各地州府怎麼辦?

    可若是反對,又當如何反對呢,從理論上來說,似乎武則天的行為也無可挑剔,當然,若是要論戰。洛陽這邊,倒也不怕,太平學裡,有的是鴻儒。真要玩筆桿子,河南府未必就落了下風。

    這東西就好像蒼蠅一樣,很噁心,偏偏武則天卻把這蒼蠅喂到了韋氏的口裡,你吃呢,還是不吃呢?秦少游幾乎可以想像。韋氏那兒,又要亂一陣子的陣腳了。

    秦少游微笑道:「陛下聖明。」

    武則天笑吟吟的看了他一眼:「若是楊石封了這個侯,那麼下一步,也該封幾個王了,朕聽說,韋家的不少親戚,都封了王是嗎?韋氏的父親韋玄貞,已經拜為了魏王?」

    秦少游點頭:「韋氏狼子野心,已是人盡皆知。」

    武則天臉色冷下來,淡淡道:「一個賤婦的父親,尚可以貴為親王之尊,那麼朕的女婿,理當與他並駕齊驅,不過此事不急,且先拿這個楊石來試探試探韋家的反應,治大國如烹小鮮,其實這勾心鬥角,也是如此,這種事,朕再熟稔不過了,朕玩這一套的時候,韋氏還是個小娃娃呢。」

    秦少游頜點頭。

    武則天嘆口氣,道:「其實現在的韋家,早已是氣數已盡,朕是看出來了,他們未必得人心,在關隴門閥內部,也未必能得到極力的支持,天子雖然任他們擺佈,可是挾天子而令諸侯,終究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秦少游,你知道朕最怕的是什麼嗎?」

    秦少游見武則天露出了憂心忡忡之色,忍不住道:「臣不知。」

    武則天嘆口氣,道:「朕最憂心的,卻是韋氏為了續命,一旦感到不妙,為了得到支持,而弄出什麼禍亂天下的事,到時候,誰來收拾這個,爛攤子呢?秦少游,你要記著,韋氏成事或許不足,可是以他們的能量,想要敗事,卻是有餘。河南府雖可獨當一面,可是畢竟,還是差了火候,差了許多火候啊。」

    秦少游心裡想:「上皇這個憂慮,顯然也不是空穴來風,韋氏和武家的人其實大抵都差不多,如上皇所言,他們想要敗事,或者是引什麼禍亂,卻是足夠了。這落水的人,難免會情急之下四處去抓救命稻草,確實要小心提防才是。」

    秦少游想了想,不禁問:「陛下以為,他們會如何為禍?」

    武則天眯著眼,道:「朕什麼都不怕,怕就怕他們把籠子打開了?」

    「籠子?」

    武則天臉色冷峻,道:「不錯,就是籠子,你可知道,天下有這麼多的州縣,為何所有的州縣,都由朝廷來節制?難道秦卿莫非以為,是這些地方的刺史和太守,心裡當真有朝廷,一個個忠心耿耿嗎?不不不,並非是如此,之所以朝廷能夠治理四方,是因為朝廷在他們的脖子上,都套了枷鎖,只要他們敢不聽話,只要動一動,這些人便要死無葬身之地,因此,朝廷治理地方,表面上是惠澤四方,而實際上,卻是恩威並重,這個威,便是繩索,朕怕的是,韋家情急,為了得到各地州府的支持,卻不得不去鬆開那繩索,使所有地方刺史俱都得利,只是籠子一旦打開,想要鬆開,卻是不易了。」

    秦少游猛地意識到了什麼,歷史上,這樣的事確實是生過無數次,比如滿清時的所謂團練,比如大唐後期的所謂節度使,這韋氏,真願意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二章送到。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2-14 08:43 編輯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2-14 21:29
第四百六十三章:神兵

    秦少游有時候不得不佩服武則天的深謀遠慮。

    任何一個統治集團,當對某個動搖統治根本的事無計可施時,最後的選擇,往往殊路同歸。

    唐玄宗時期,邊疆不寧,朝廷已經無法利用自己的力量去遏制關外的胡人,於是加強了節度使,使他們擁有了絕對的權利,借此來維持邊疆的穩定。

    滿清的後期,太平天國起義,八旗糜爛不堪,根本不足以平亂,所以四處鼓勵團練,使無數地方軍閥崛起。

    而如今,韋氏對河南府,幾乎已經無計可施了。

    他們不能動用武力,因為在這裡有一個武則天,兒媳對自己的母親動兵,這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更何況神策軍也絕非是泛泛之輩。在政治上,武則天已經開始咄咄逼人,使韋家更是束手無策,經濟上,河南府不斷的開始膨脹,利用運河,瘋狂的擴展他們的版圖,天下錢財,半數開始朝河南府匯聚,這神策府宛若一個吸金的利器,已是越發不可收拾。

    這樣的局面,在武則天殺死韋正德之後,已讓韋家徹底的失控了。

    武則天臉色冷峻,最後道:「所以要小心提防,也要及早有所準備。」說罷,語氣溫和了許多,道:「子恆性子乖巧,你這做爹的,成日不著家,也不好好看看自己的孩子,真是的。」

    子恆便是秦少游的兒子,被武則天訓斥一通,秦少游只是唯唯稱是。

    不過他心裡只惦記著小心提防四個字。

    所謂的小心提防,說穿了,還是加強軍備啊。自己的實力,才最是緊要。

    …………………………………………………………………………………………………………………………………………………………………………………………………………………………………………………………………………

    秦少游告辭出宮。待回到神策府,還未坐熱屁股,楊務廉便興沖沖的來了。道:「殿下,殿下。終於有了改善,終於有了改善……」

    秦少游不禁道:「什麼有了改善?」

    楊務廉顯得興致勃勃,道:「弓弩,弓弩啊……」

    秦少游愣了一下,他旋即想起,自己曾有意改善弓弩,所以對楊務廉在一年前,有過特別的交代。命他召集一批能工巧匠,對現在的唐弩進行改良。

    想不到這個時候,楊務廉居然還惦記著這事。

    神策軍的遠程武器,大抵是兩種,一種是火炮,一種是牛角弓。

    火炮的威力自然不必說,可謂是破敵的利器,不過往往適合攻城戰,反而在野戰,尤其是遭遇戰方面有很大的劣勢。畢竟這火炮需要先構建陣地,需要足夠時間才能準備充分,所以一旦是遭遇戰。幾乎砲兵還未把火炮運用起來,戰鬥就已經結束了。

    而至於牛角弓,固然在這個時代算是最精良的遠程武器之一,卻也有他的弱點,一方面,弓箭的射擊精度不夠,在射程方面,也有它的侷限,其實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卻是弓箭對於武士的熟練度極高。

    想要培養處一支飛騎,只能用神策軍的精兵路線。即日夜操練,練個一年。勉強能有個小成,兩三年,才算是一名合格的飛騎。

    正因為如此,為了操練出一支合格的飛騎,方靜幾乎用了九牛二虎之力。

    這在神策軍規模較小時,發揮出了極大的優勢,可是近幾年來,神策軍瘋狂的擴張,大量的新兵補充進來。這些新兵,要重新操練,顯然有些費時費力,最重要的還是浪費操練的資源。

    人的體能是有侷限的,操練一個士兵,若是把時間全部花費在飛騎上,那麼就勢必,讓這些神策軍的武士在其他方面出現短板,轉職的弓箭手固然犀利,可是專程培養這樣的士兵,那麼神策軍,也難免出現弱點。

    秦少游本來是打算利用火炮的原理,去改良火銃,只是經過再三考慮,最後還是放棄,這倒不是錢的問題,神策府有大量的錢,即便在其他方面,神策府也有節省的時候,可是在神策軍身上,花費可謂是用奢侈來形容。

    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技藝水平侷限性,秦少游曾命人試制過幾批火銃,其犀利程度,只能算是一般,而更重要的是,火銃的侷限性也是不小,譬如天氣對其的影響很大,譬如養護費時費力,譬如裝填浪費時間,而且會大大增加補給的困難。

    這個方向,當然不能放棄,秦少游專門讓一批匠人,反覆對火銃進行改良,可是依著秦少游的估計,沒有十年八年,也難有真正能應用於實戰的火銃出來。

    最後……秦少游就把目標,放在了弓弩的改良方面。

    東方對於武器的改良,往往起伏極大,譬如在亂世的時候,各種武器都能得到飛速的發展,而一旦到了太平盛世時,刀槍入庫,技藝非但沒有得到進步,反而有隱隱退步的趨勢。

    就如戰國時期,弓弩的就已到了極高的技藝水平,可是久而久之,等到天下承平的時候,皇帝老子們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收天下之兵,因為對於武器的需求越來越少,優良的匠人往往難以餬口,最後只好改作其他的生業,幾代下來,許多優良的製造工藝也就徹底湮滅,等到下一次天下大亂時,這門營生又開始興旺起來,卻又需要重新去積攢技術的水平。

    現在的唐弩,某種程度來說,技藝水平就有退步的趨勢,至少和秦弩、漢弩相較,提升的地方並不算多。

    尤其是軍中的一些弓弩,甚至可以用粗製濫造來形容,唐弩的特點,在於穿透能力強,往往能達到六七八步的殺傷距離,不過它的劣勢也非常明顯,那就是極為笨重,同時發射緩慢,一張弩便是數十斤重,攜帶尤為不變,雖然也有其他的用途,可是對於神策軍的需求,卻是相差甚遠。

    對於弓弩,秦少游第一個想到的,自然就是諸葛弩,諸葛弩的事,秦少游也曾和楊務廉提起過。楊務廉對這諸葛弩,卻是頗多微詞,所謂的諸葛弩,無非就是一種連發弩罷了,射速確實快,不過並不輕便,而且射程相比其他弓弩,差了不少,精度自不必說。

    可即便如此,楊務廉還是著手招募了一批人,開始著手改良。

    如今顯然已經有了成果,楊務廉二話不說,便立即趕來報喜。

    秦少游不由道:「什麼弓弩。」

    「諸葛弩。」楊務廉篤定的道:「是個叫程欣的青年改良而成,這種手弩,改良了諸葛弩的許多弊端,殿下不妨去試試看。」

    秦少游倒也不敢怠慢,忙是點頭,隨著楊務廉出了神策府,這一路上,楊務廉絮絮叨叨。

    所謂的諸葛弩,其實有許多現實中的問題,諸葛弩所謂的連發,某種程度,其實和後世的自動步槍差不多,下頭有一個專門的箭夾,一根箭矢射畢,箭夾裡的另一根箭矢,自動彈出來,引弦之後,可以連續發射。

    一把諸葛弩,可以做到半盞茶功夫,連射八根箭,而尋常的手弩,能有兩三根就已是極限了。不過為了連發,其中最首要的問題卻是成本,想要箭夾裡的箭矢能夠彈出,對於箭矢的粗細和長度都非常高,這就如後世的子彈,若是在一個自動步槍之中,九毫米地口徑步槍,裝填的子彈口徑卻是不一,有的多一毫米,有的少一毫米,彈夾中的子彈,便少不了要『卡殼』了。

    所以的箭矢,都必須特製,而且必須做到精度相同,這對於三國時期的蜀國來說,是一件成本極高的事,乃至於現在,要滿足這個條件也是難上加難,這不但要求制箭的弓箭技藝高超,還需要有一定的整合和管理的水平,因為一旦出現任何差錯,都可能讓諸葛手弩變成無用之物。

    好在這一點,對於神策府來說,其實還勉強能做到,神策府已經有大量的工坊生產經驗,那種小作坊式的生產,變成了大規模的組織生產,工坊的質檢管理,還有管理水平,都已經積攢了足夠的經驗。

    除此之外,因為箭矢的特製,這箭矢的製造成本,自然而然也就增加了許多,而這恰恰也是神策府負擔的起的原因,即便是現在的朝廷,想要供養一支手持諸葛弩的軍馬,發也吃力的很,而神策府,卻有足夠的錢糧去做這件事。

    「殿下,那程欣,替換了許多的材料,尤其是弩身的木料和弓弦的用料,使得這弩的精度和射程提高之餘,還大大的減輕了重量,他們為了改良,幾乎尋找了一切可以替代的木料和牛筋,總算幸不辱命,前幾日,下官曾試了試,射程能達三百五十步之多,這個距離,已經遠超牛角弓了。」

    …………………………………………………………………………………………………………………………

    第一章送到。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2-15 15:09
第四百六十四章:諸葛弩

    楊務廉的意思秦少游明白,諸葛弩的根本問題,不在於它的技藝難度,而在於成本。

    這種東西,遠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出現,只要願意,完全可以改制的更加精良,可是成本卻是高的嚇人,這個成本,絕非一個以農業為本的社會可以接受的。

    想必當初使用了諸葛弩的蜀國,只怕也只能做到極小規模的運用,遠遠揮不到它的真正效果。

    偏偏對於神策府來說,秦少游是不吝成本的。

    到了神策軍的效仿,早有人在此久侯,楊務廉介紹了那個程欣,程欣是個顯得很拘謹的人,一看就不善於與人打交道,他給秦少遊行了禮,臉有些微紅,竟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秦少游只是對他笑笑,道:「拿弩來我看看。」

    程欣將弩遞到秦少游手裡,秦少游盡量不去看他,免得他尷尬,這種改良版的諸葛弩還是偏重了一些,不過應當在尋常人的接受範圍之內,神策軍的武士,大多經過長久的操練,體力不是問題,可能在秦少游手裡份量頗沉,可是在這些人的手裡,想必還算輕巧。

    弩通體用的是特殊的木料製成,外部刷了一層紅漆,秦少游看了看各處的構件,看上去這些構件簡單,不過有幾處,顯然需求的工藝都不低,比如弩弓和弩機連接之處,用的便是一塊小銅片來鞏固,這一小小的銅片,對冶煉和鍛造的要求頗高。

    秦少游來不及讚歎,一旁的楊務廉,忙是教導著秦少游如何填箭,諸葛弩的下方,比其他的弩多了一個弩夾,類似於一個小方盒子,將其取出之後,裡頭填充上弩箭,弩箭比之尋常弩箭要短小。待裝填完畢,秦少游拉了弩弓,瞄準前方的稻草人,輕輕扣動了弩機。

    颼的一聲。

    弩箭飛射而出。

    帶著一股勁風。幾乎是刺空而過。弩的射程和威力比之弓明顯高上許多,而且弓矢是拋射,而弩箭可以做到平射,一個訓練了三月的弩手,其射擊的水平。絕不會在一個操練了三年的弓手之下。

    頓時,有一個小校飛朝著箭矢的方向衝去,箭矢沒有射中稻草人,不過等到那小校氣喘吁吁跑來時,高聲稟告:「四百三十五步,稟殿下,四百三十五步。」

    這個數字,是極為驚人的。

    不過現在唐弩也能做到這個射程,唯一不同的是,唐弩笨重。根本無法一人操縱罷了。

    假若射程是四百三十五步,那麼有效的射程,理應是在三百五十步左右,也就是說,在這個範圍之內,能夠製造出足夠的殺傷力。

    三百五十步,已經是牛角弓的近一倍射程了。

    令秦少游最為滿意的是,當一支弩箭射出,與弩臂相連之處,便從箭夾中彈出一支箭矢。不需要裝填,只需秦少游拉起弩弓,就可以進行第二次射擊。

    如此一來,射擊的間隔將大大的縮短。諸葛弩,果然名不虛傳。

    秦少游不禁摸了摸這諸葛弩,當然這個弩還有許多不完善之處,譬如因為結構更加複雜,所牽涉到的材料有牛筋、木料、銅片、鐵片等等,結構越是複雜。出錯的幾率就越高,這一點,顯然是弓矢的強項。

    不過質量問題,可以用其他東西來保證,說穿了,還是錢的事。

    在把玩了一陣之後,秦少游意猶未盡的將弩弓遞到一邊,校場附近有個小棚,有人遞茶過來,秦少游輕輕抿一口,隨即問那程欣道:「這樣的弩,一張所費幾何?」

    程欣猶豫道:「不下八十貫。」

    秦少游不禁皺眉,八十貫

    即便是這個數字,只怕也是秦少游無法承受的了。

    若是如此算,要維持神策軍的弓弩大規模使用,那麼每年,都要準備好上萬副的損耗,單單諸葛弩這一項,就是八十萬貫,這還不囊括箭矢。

    更不必說,往後神策軍若還要擴充,甚至還要有一批到團結營中使用,這個數目,怕是要在數百萬貫上下。

    見秦少游皺眉,楊務廉卻是不由罵了程欣幾句:「程欣只曉得埋頭造弩,這生產之事,他卻是一竅不通,殿下,這要造一把弩,固然需要八十貫,可是若是神策軍鐵了心要大規模推廣,新設弩坊的話,其成本,至多也就在二十至三十貫上下,單說這牛筋,若是只做一副,一根最上等的牛筋,怕也要一貫,可是若是神策府需要採購一萬根,這價錢,至多也就是五百文了,還有這些構件,若是讓鐵匠重新去開模,去鍛造,所費是不菲,可是假若大規模的鍛造,價錢便可大大的降低。殿下,下官認為,能維持在三十貫,甚至可以更低。」

    秦少游這才點頭,這樣簡單的經濟原理,居然還需要楊務廉提醒,秦少游臉不禁一紅,愧對兩世為人的經驗啊。

    不過他已久不與生產打交道,自然對生產的事不及楊務廉熟稔,二三十貫,這個成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當然,這天下也只有神策軍可以接受,而對於朝廷來說,一年固然有數千萬貫的賦稅,可是讓他們拿出一兩成乃至於更多去砸一個諸葛弩,這顯然就成了荒唐之舉。

    秦少游真正關心的卻是那弩箭上頭,方纔的弩箭他看了,確實構造比較複雜,為了滿足於箭夾匹配,那箭夾彈出的部位,不過是一個長條形的細孔,若是精度稍有不足,箭矢就可能要卡在那裡,這就意味著,諸葛弩必須用專用的箭矢,而且必須完全做到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乃至於些許的不同,都可能影響到諸葛弩的使用。

    第二章送到。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2-15 15:14 編輯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2-15 15:14
第四百六十五章:優中選優

    這樣苛刻的條件,就意味著造箭的成本將會直線的飆升,甚至為了造箭,還需開設一個專門的工坊,用最精良的巧匠,同時還需設立嚴厲的檢驗標準。

    箭只的每一根箭桿、箭尾,乃至於箭簇,都要做到分毫不差。

    楊務廉對諸葛弩的成本倒是頗為樂觀,不過對於箭只,卻只是古怪的笑笑:「每枚箭矢的造價,只怕會在兩百文左右,而一旦要配備,就少不得反覆的操練,固然用過的箭矢可以收,可是損耗也是驚人,再加上備戰之用,這箭矢的需求,會在數百萬以上,每年生產出來的箭只,至少需五百萬,若是這樣算下來,神策府為了這個,就要耗費百萬貫,再加上其他的開支,只怕不下兩百萬貫。」

    單單是造箭,這個數字是極為驚人的,楊務廉便笑了笑,半開玩笑的自嘲:「若是如此,倒是也全然沒有好處,這諸葛弩的威力尤為驚人,且射尤快,再加上弩比弓好,讓尋常的武士操練兩三月,便可熟練,遠比牛角弓要容易上手的多,如此一來,便可讓神策軍的操練花費在其他上面,而不必每日都消耗在騎射之上,這對神策軍,有莫大地好處,下官可以斷定,一旦裝配了這等強弩,配之以火炮,幾乎足以橫掃一切強敵,造價固然是高了一些,不過下官倒覺得有一個好處,那便是即使這弩流了出去,到了別人的手裡,也成了無用之物。」

    說著,楊務廉乾笑起來。

    秦少游也不禁莞爾,他明白楊務廉的意思,這弩所需要的後勤要求極高,其實成本,已經不亞於維多利亞時期的火槍了,可也正因為如此,其他人即便得到了弩。甚至學著神策府打制這樣的利器,用處也不大,除非他們自己建立一套神策府即將要建造的一個諸葛弩後勤系統,建立起工坊。規劃了箭矢的規格,利用一批最成熟的匠人,花費無數的錢財,用最嚴格的要求,去生產箭矢。否則,這樣的弩,和尋常的手弩沒有任何的分別,想要做到連發,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神策府能做,是因為這裡已經通過工坊培養出了一批規模龐大的工匠人才,並且擁有成熟的工坊管理經驗,同時擁有數以千萬計的錢糧作為保證。想要複製這個套路,除非從起點開始。效仿神策府,傾心去締造一個商貿帝國。

    只是可惜,即便是如此,這天下無論是任何的一個政治集團,也已經遲了,神策府已經有了先優勢和規模的優勢,開了商貿,工坊也不是說建就建起來,最後極有可能,只會成為神策府的傾銷地而已。

    這就如維多利亞時期的火槍。即便是被非洲的土人繳獲,對他不過是燒火棍而已,除此之外。別無用途,因為沒有成熟的火器生產體系,沒有成熟的後勤管理系統,連最基礎的鉛彈都不能生產供應,不過是廢鐵罷了。

    秦少游對此不得不慎重一些,畢竟關係到了無數錢財。而且還可能確定神策軍未來的轉型方向,他命人又拿了諸葛弩來,連續試射了八發,這八發箭矢間隔大致是在二十熄之間,至少是尋常手弩的五倍速度,至於威力,雖然及不上重弩,卻是牛角弓的一倍以上,射擊的精度顯然也更好,秦少游放下手弩,問了程欣一些相關的問題,這才打馬到神策府。

    在神策府裡,秦少游沒有急於下決定,而是下令方靜等人,組織了一批武官,前去試一試這諸葛弩。

    幾日之後,方靜等人終於有了音訊。

    今日頗為特別,神策軍的主要頭頭腦腦,大致都齊聚到了神策府的正堂,這裡頭的許多人,都和秦少游是老相識,大家嘻嘻哈哈的會了面,不過進入正題之後,大家倒是都嚴肅起來。

    不出意料,幾乎所有的人都支持大規模的裝配諸葛弩。

    諸葛弩的威力,顯然很對這些傢伙的胃口。

    秦少游惡意猜測的話,這些老丘八們的心思可沒這樣簡單,他們是崽賣爺田心不疼。

    神策軍的作用就是作戰,他們的目的,就是增強自己的軍力,至於其他的事,就不是考慮的了。

    諸葛弩既然犀利,那麼他們自然巴不得裝配越多越好,反正錢糧的事不需要他們考慮,供應的事,也不在他們的思考範圍之內。

    只是這些卻是神策府和秦少游頭痛的了。

    而方靜對這種弩顯然極有興趣,他知道秦少游讓自己帶著武官去試手,是要參考神策軍的意見,所以此番,他是做足了功課來的。

    於是乎,這幾日他的準備很充分,甚至連夜,讓人制定出了一個諸葛手弩的養護程序,還有一份諸葛手弩的訓練和戰術章程,這一沓東西送到了秦少游的案頭上,心裡想笑:「這些傢伙,是想生米盡快煮成熟飯了。」

    秦少游不得不去問方靜:「方將軍,諸葛手弩,就一點缺點都沒有?」

    「有的,畢竟構造複雜一些,所以不可能像牛角弓那般容易養護,不過只要殿下點這個頭,軍中自然會制定一套嚴格的養護標準,絕不會出現無故損壞,保證在戰時,不會出現任何的差錯。」

    「殿下,這諸葛手弩,幾乎任何方面,優勢都極為明顯,神策軍中的意思,大抵都是盡快裝配為宜。」

    秦少游只得笑了笑,道:「既然大家都這麼說,那麼不妨,就先試制三千張,先供應軍中進行操練,這手弩,我看也未必就是盡善盡美,還需要那個程欣,帶著匠人再改良一二,總要做到最佳為好,精益求精嘛,等到徹底成熟之後,再大量用最新的諸葛弩,方將軍,這諸葛手弩花費巨大,軍中要多愛惜才是。」

    方靜等人大喜,自然是拍著胸脯保證一番。

    將這些人打發走,秦少游又將楊務廉和程欣尋來,他看了程欣一眼,這個侷促的青年依舊還是一聲不吭,倒是楊務廉這個老油條絮絮叨叨,建立工坊的事,當然少不了楊務廉來主持,秦少游大致問了一些關於軍備工坊的事宜,便對楊務廉道:「暫時,你來兼任這個軍備工坊的總管,哈..我是河南府大總管,你是小總管,總之,一絲一毫都不能出差錯,所有的匠人,都由你來挑選,選址嘛,最好還是在神策城裡,這樣安全一些,錢糧的事,我親自打招呼,不必有什麼後顧之憂。」

    方靜忙是點頭,道:「殿下放心,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秦少游笑了笑,又對程欣道:「這手弩倒是多虧了程先生..」

    程欣不過是小小的匠人,起初在孟津並不起眼,不過畢竟年輕,思維也開闊一些,因此在改良諸葛手弩的過程中尤為突出,現在秦少游喚他做先生,讓他很是不適宜,畢竟是粗淺的出身,在他心裡,先生二字,往往是稱呼那些大儒和名門高士的。

    程欣忙是擺手,道:「殿下..我..我..」侷促的更加說不出話。

    秦少游只是莞爾,繼續道:「這諸葛手弩,還可以改進嗎?」

    問及了這個問題,程欣倒是鎮定下來,必定牽涉到了自己擅長的事,便娓娓道來,道:「這東西,從來沒有改進到最好之說,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大可以做到越來越優良,只不過,需要靡費許多時日而已,既要改進,無非是遵循兩個方向,一個是替換其他材料,所有的材料孰優孰劣,只有真正試過才知道,比如這弩臂,用的木料既要紮實,若是不夠紮實,就容易變形,甚至影響射擊的精度,可是也要輕便,某曾拿許多的木料試過,不過天下的木料何其多,這木料不但要換,而且還可以進行一些加工,只要不斷去嘗試,總能在紮實和輕便之中,做出最好的取捨。」

    秦少游點頭,所謂的改進,和愛迪生明電燈差不多,燈芯用什麼材料,不是靠什麼天才般的奇思妙想,無非是拿鐵絲、鋁絲、銅絲、鎢絲一個個去試,把天下的材料都聚在一起,去記錄每一個材料的數據,最後找到一個最優的方案而已。

    別看這只是非常簡單的重複,看上去沒有任何所謂的技術含量,不過這種簡單的重複,卻是沒有任何的捷徑可走。

    說穿了,無非是耗費無數的人力、物力朝著一個方向去嘗試罷了。

    第一章送到。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2-15 15:23 編輯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2-15 22:48
第四百六十六章:投石問路

    程欣又道:「除此之外,便是構造的改良,這些,只需要時間足夠,都可嘗試。」

    說來說去,無非還是人力物力的問題罷了。

    這個時代的人,一丁點都不比後世的人要愚笨,他們缺少的不過是積累而已,這種積累,耗時耗力,可是只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持,問題就可一步步的解決。

    秦少游點頭,讚許的道:「既如此,那麼程先生若是肯屈尊,便擔任這神器監工坊的副總管吧,專司弩箭的改良,如那楊總管一樣,凡是所需的人力物力,神策府這裡都可給予最大的支持,天下的材料,但凡可以蒐羅的到的,都可以先給你來調用,本王希望在半年之內,更夠將這諸葛弩徹底改良,自然不求盡善盡美,但求實戰之時,效果更佳。其餘的事,本王也就不管了,總之,無人去幹涉去,你一門心思埋頭去做就是。」

    神策府這兒最與人不同之處,怕就只有在這裡,無論是匠人還是商賈,都有可能做官,這些曾經較為底層的職業,如今卻成了光鮮起來,其中的佼佼者,不乏進入議事堂,進入神策府公幹,就如這程欣,甚至可能昨日還是籍籍無名,今日就直接成了所謂神器監的副總管。

    這當然也是神策府和朝廷的區別。

    神策府的烏紗帽是從無到有,因為這裡的社會結構已經生改變,所以體系越來越嚴密,於是乎,分工更為細緻,同時,管理的需求也漸漸多了起來。而朝廷那兒,依舊還是士農工商這一套,大抵是六部治理國家,因為社會結構簡單,生產創造的多餘價值。也不可能創造更多的管理階層,這才是大家拼了命爭權奪利的原因。

    神策府,卻多了一個使人一夕之間飛黃騰達的機會,封官許願。總是能讓人動心的,尤其是對程欣這種匠人。

    程欣連忙稱謝,告辭而出。

    為了應對這諸葛弩,整個神策府的機器也不禁開始啟動起來,新建的神器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那麼王琚這個神策府事實上的宰相就不得不居中協調,從錢糧如何調撥,人力如何分配,諸如此類的事,都是不勝枚舉。

    王琚近來真是焦頭爛額,彷彿在他的公房裡,永遠有忙不完的事,楊務廉不是省油的燈,他是個只知道伸手要錢的主兒,楊炯的議事堂。也需要他去協調,若是許多舉措得不到議事堂的支持,許多事政務要推廣,也是舉步維艱。

    不過一旦得到了議事堂的支持,政令的推行就會異常的順利,這就是遊戲的規則罷了,這些議事堂的議員背後,都是地方上方方面面的勢力,都是盤根錯節,在地方上耕耘極深的人物。有巨賈,有士族,也有一些文人雅士,影響力極大。議事堂支持的舉措,那麼地方上往往極力肯配合神策府推廣,如此一來,神策府這邊肯盡心,地方上也肯賣力,政令就暢通無阻了。

    可是一旦議事堂不肯通過的條文。或者爭議較大的政令,即便神策府想要極力推行,往往都是阻力重重,這時候,就需要王琚去極力爭取了,同時與楊炯去磋商一個相宜的折中方案出來,以此得到議員們的某種讓步。

    王琚一開始並不喜歡議事堂,總覺得這是一個掣肘,不過漸漸的,熟諳了打交道的方式,也曉得它有它的好處,這些士族和商賈們推舉出來的代表人物,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是神策府和商賈、士族以及某些特定階層的潤滑劑。

    最讓王琚頭疼的,就莫過於是狄仁傑了,若說神策府和議事堂還屬於雖然偶有分歧,卻同時也是共榮的分贓體系,神策府推行一項政令,往往要保證商賈和士族的利益,偶爾,會有一些違背利益之處,雙方也還有洽商的餘地,可是狄仁傑,卻等於是議事堂和神策府的死敵,這些年狄仁傑幾乎不知拿了多少議員的親戚,還有神策府官員,什麼欺民,什麼貪墨,都是不一而足,隔三差五,都有人跑來哭訴,王琚頭痛的很,偏偏拿狄仁傑無可奈何,人家壓根就不在乎你說什麼。

    而近來,狄仁傑居然直接帶著人關了一個工坊,理由是這工坊的工頭們過於嚴厲,擅自鞭撻學徒,還有剋扣工錢。

    偏偏這工坊的背後,卻是一個議員,於是又鬧了個雞飛狗跳,議事堂那兒已經炸開了鍋,大家的屁股都不乾淨啊,說實話,開工坊的,為的不就是掙錢,利益至上,有時候學徒不聽管教,當然少不得要殺一儆百,才能維持運轉,至於剋扣工錢,那更是較為普遍的事,狄仁傑這等於是捅了螞蜂窩,今日你可以以這樣的理由查封一座工坊,明日我的工坊怎麼辦?

    結果誰也奈何不得狄仁傑,至多也就是一陣謾罵罷了,據說那位狄通判該吃吃該睡睡,依然是怡然自若,壓根就沒把他們放在眼裡。

    王琚現在很擔心,一旦以這樣的名義查封了一個工坊,那麼接下來,會不會產生連鎖的反應,好在狄仁傑沒有了下一步動作,倒是讓他鬆了口氣,那狄仁傑,自從武則天登基,居然直接從河南府每月抽取十萬貫的公帑,如今,蓄養了五百多個精壯刑吏,到處『懲惡揚善』,很是頭痛。

    王琚覺得風聲不對,還特意召集了一些在河南府的族人來,再三告誡他們要奉公守法,否則真要被那狄仁傑盯上,那可就真要嗚呼哀哉了。

    不過當一封旨意傳抄到了王琚的案頭,王琚看著這份上皇的詔,不由來了興趣。

    敕楊再思之子楊石為侯,有點意思,上皇這是在投石問路吧。

    第二章送到。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2-16 21:51
第四百六十七章:悔不當初

    楊石封侯,此事鬧得已是人盡皆知。

    上皇親自下的詔書,上頭加蓋的,乃是中書省的印章,所有的禮儀,一應俱全。

    這種封官許願,其實早已普遍。

    從唐初到現在,勛爵的制度,其實也已經破壞殆盡,起初的凌煙閣功臣,曾立下何等功勞,也不過堪堪一個國公而已。

    可是隨著時局動盪,把持著國器的人為了收買人心,這樣的爵位,可謂是一錢不值,武則天登基,武家上下,人人都成了王侯,即便是阿貓阿狗,也搖身一變,成了國公、郡公。

    如今韋氏更加肆無忌憚,韋氏一門,盡皆封王,便是韋弘敏這種遠親,亦成了國公,關隴門閥,凡是與韋氏相交莫逆的,俱都加爵一等。

    小小的一個侯爵,其實早已提不起別人太多的興致。

    而之所以讓人詫異,只是因為這個爵位,乃是武則天頒發,這裡頭的意義可就非凡了。

    上皇可以封爵沒有,當然是可以,上皇乃是太上皇,即凌駕於天子之上,這種尊崇,比之天子更加顯赫。當然,一切……都不過是理論上而已,在理論上,太上皇是理應指導天子施政的,理論上,太上皇可以頒佈自己的詔書。自然,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特權,只不過是當初的時候,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兄弟,逼迫自己的父親退位,當時為了掩人耳目,畢竟任誰都知道,兒子殺了自家兄弟,欺凌自己的父親,實在是違反人倫之事,所以李世民在其父李淵禪讓之後,便尊李淵為太上皇,並且一再下詔,只說上皇年紀老邁。不能視事,這才將帝位傳給自己,一旦上皇身子好一些,理應指導自己來治理天下。

    這種當然不過是掩耳盜鈴的把戲。天下誰人不知這裡頭的蹊蹺,可是明知如此,卻還不得不弄出一套顯示上皇尊貴、顯赫的規章出來,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說,當時的李淵。甚至是可以參知政事,甚至可以召宰相來處理國政,可以頒佈詔書,並且擁有許多與天子同樣的特權。

    不過……不過……又後世的話來說,這些所謂的特權,然並卵啊。李淵即便是白痴,也絕不敢去越這個雷池,他若當真愚蠢到跑去幹預國政,那麼連這最後一點的父子之情怕也沒了,說不準第二天。就可能因病駕崩於宮中。

    而如今,武則天在殺韋正德之前,也是同樣的處境,她明為無所不能的太上皇,可是一旦想要使用任何權利,都可能遭來滅頂之災,只是韋正德一死,洛陽宮已經徹底被武則天所控制的時候,卻是另一回事了。

    一個小小的侯爵,卻表明了某種態度。當生米煮成熟飯,當詔書一出,覆水難收,當快馬將消息帶去了長安的時候。長安異常的沉默。

    ……………………………………………………………………………………………………………………………………………………………………………………………………………………………………

    則天大帝回來了。

    那個曾經壓在每一個人心頭的女人,如今又回到了數年前的時候,那時候她是天子,現在,她是上皇,可是……這又有什麼分別嗎?

    這個女人。給了太多人不同的記憶,有痛苦,有惶恐,也有歡呼雀躍。

    而如今,她終於還是回來了。

    此時的長安,竟是無人敢發一言。

    大家只有不安,雖然有人想要說什麼,可是他們還是膽怯了,或者說,這個上皇給人的印象太過深刻,想當初,她還只是皇后的時候,任何阻止他的人,都被慘遭殺戮,那種啟用酷吏,動輒牽連一族,毫不猶豫舉起屠刀的殺戮,今日的情景,實在和當初沒有多大的分別。

    韋氏也在等,在等有忠良的人,站出來義正言辭。

    只是可惜,狄仁傑這樣不畏強暴,凡是認為這樣不有利於國家而堅決反對的人早已消失殆盡了。

    群臣都沒有做聲。

    韋家內部,也早已是吵鬧不休。

    今日韋氏在宮中設宴,韋家大大小小的人,來了不少,韋玄貞、韋弘敏、韋安石,這些韋家的重要人物,在賜了幾杯酒水之後,俱都心事重重。

    韋氏抬起鳳眸,她的身軀在顫抖,其實從得知了韋正德死了之後,她便總是沒來由的總是抖動,她身子疲倦了不少,不過現在,卻還是搶作鎮定,她抬眸,壓著嗓子道:「你們現在很擔心?擔心……這是理所應當的,誰不擔心呢,姓武的那個賤婦,實在不是省油的燈,哼……她還給楊石封爵,真是好算計啊,一方面,是宣告天下,告訴別人,楊再思已經成了她的左膀右臂,一個侍中尚且如此,其他人,難道不會人心浮動嗎?另一方面,則是藉著這個,來試探本宮,她是想看看,本宮是不是會反對,又當如何反對,這個女人,心機深不可測,做的許多事,更不能用常理來度之,很不易對付,你們說,本宮該不該反對呢?」

    韋玄貞只是冷著臉,他不肯發言,只是陰測測的看向韋弘敏。

    起初的時候,韋氏非要提拔韋弘敏不可,反而韋玄貞這個堂堂國丈,反而灰頭土臉,他心中不滿,卻礙於女兒的面,不敢做聲,如今韋家內部,早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了韋弘敏身上,再大家眼裡,這一切都是韋弘敏的干係,他故意不做聲,就是想要看看這韋弘敏又要出什麼餿主意。

    韋弘敏只是漫不經心的喝著酒,不置一詞,他現在說的任何話,都可能遭致群起攻之,某種程度,他有了宰相之名,已經沒有宰相之實了。

    韋安石想要說什麼,最後卻只是搖頭苦笑,也不敢輕易發言了。

    面若寒霜的韋氏似乎留意到了韋安石的舉動,便道:「安石,你來說說看吧,本宮,該反對嗎?」

    韋安石忙道:「若是放任此事,只怕那武氏得寸進尺,武氏非等閒之輩,既然此舉是試探,今日能封楊石,明日……」

    真正擔心的就是這個。

    一個小小的侯爵不算什麼,可是假若朝廷放任不管,甚至予以承認,那麼接下來,就會有許多的楊石出來。

    今日可以封爵,明日就可以封官,而一旦如此,接下來將發生的就可怕了。

    人活在世上,為的是什麼,為的不就是高人一等嗎?而當洛陽那兒,也可以使人多一個晉身階梯,那麼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可想而知。

    韋安石說出了問題的根本,所以絕不能縱容下去。

    韋氏當然能明白韋安石的意思,而事實上,這個楊石的封爵,讓她如鯁在喉,於是她接下來問:「那麼如此,安石以為,理當如何?」

    是啊,既然問題很嚴重,那麼當如何解決呢,就算要反對,那也該有一個辦法不是嗎?

    韋安石不吭聲了。

    他無計可施。

    韋家的子弟,也俱都沉默。

    不是他們不肯盡心竭力,實在是沒有辦法啊。

    反對,當然可以,可是既成事實已經造成了,就算反對,有沒有效用呢?最後的可能,只是隔空的罵戰,把朝廷拉到了神策府的級別,反而會讓人恥笑。

    單憑罵戰的戰鬥力,關東的那些士族,可一點都不比朝廷的御史們要差,更不必說,朝廷的御史,未必也肯賣命,誰知道將來韋氏還能不能穩如磐石呢,韋家一倒,就要秋後算賬了,按著武則天的傳統手法,這筆賬會算的很恨。

    朝廷直接不予承認?這裡頭牽涉到的,又是禮法的問題,大唐的禮法中,上皇比天子還要高上一等,確實有敕封的權利,反對無效。

    當然,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索性將武則天干掉,這樣做雖然簡單粗暴,卻很是有效,只是,武則天已經鞏固了洛陽宮,河南府又在秦少游的勢力範圍,除非出動大軍討伐,否則都是徒勞無益。

    出動大軍……兒媳和兒子出兵,討伐自己的母親嗎?這顯然有悖人倫。

    韋家的人都在乾瞪眼,因為他們突然發現,無論做出任何選擇,都無法觸及問題根本。

    進又進不得,退有退不得。

    這局面,實在是有些尷尬。

    見韋安石不言,韋氏幽幽嘆口氣。

    倒是這時,韋玄貞厲聲道:「當初,就不該讓武氏那妖婦留在洛陽,更不該,讓韋正德襲擊武氏,若非如此,又豈會陷入如今這個境地。說來說去,還是悔不當初,韋弘敏……」韋玄貞忍不住發難,冷冷看著韋弘敏,後頭的半截話,卻是沒有說下去,只是某種程度上,韋玄貞借此來形成某種威懾。

    韋弘敏沒有做聲,他如老僧坐定,似乎並不願與韋玄貞爭執。

    …………………………………………………………………………………………………………………………………………………………………………………………………………

    第一章送到。
九臉龍王 發表於 2016-2-16 21:52
第四百六十八章:天生萬物

    見韋弘敏一言不發,韋玄貞更是大怒,正待要說什麼,韋氏卻是冷若寒霜的道:「夠了!」

    她臉色很可怕,惡狠狠的瞪了韋玄貞一眼,韋玄貞顯然對這個女兒有些畏懼,不得不閉上嘴。

    韋氏道:「事到如今,相互推諉過失有什麼用?難道相互推諉,就能讓咱們鬆一口氣嗎?如今是大敵當前,我們要面對的,不是秦少游,小小的秦少游,還不足以為慮,我們要面對的,是武氏那個娼婦。」

    她狠狠拂袖,大袖將案上的酒水打落在地,幾個宦官忙是想碎步上前收拾,及到近前,韋氏卻是揚起手,狠狠一巴掌打在那個宦官臉上,惡狠狠的道:「滾開!」

    宦官連滾帶爬的退開,韋氏抬眸,道:「鬧鬧鬧鬧鬧,你們要鬧到什麼時候,如今,這廟堂之上,有幾個人能用的上,想要解決眼下的問題,只有靠我們自家人,自家人都靠不住了,本宮要你們有何用?弘敏,你近幾日,一直都是沉默寡言,怎麼?到了這個緊要關頭,你就如此冷眼旁觀嗎?」

    韋氏總算還是一個聰明人,到了這個地步,韋家能用的人不多,韋弘敏就是其中一個。

    韋弘敏苦笑,他長身而起,作揖行禮,道:「娘娘,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韋氏冷笑:「說罷。」

    韋弘敏道:「娘娘方才說,如今是到了緊要關頭,可是臣卻不以為然。」

    韋氏皺眉:「什麼意思?」

    韋弘敏抬頭,正色道:「臣以為,眼下到了韋家生死攸關的時候,而絕非緊要關頭這樣簡單,娘娘,大禍將至了啊。」

    一下子,韋家許多人都露出怒容,雖然大家曉得。情況很不樂觀,可是韋弘敏顯然有些烏鴉嘴。韋玄貞想要痛斥一句,卻見韋氏只是冷哼一聲,卻還是道:「你說。」

    韋弘敏道:「娘娘此前說。一個小小的秦少游不足為懼,可是臣以為,秦少游才是真正讓人懼怕之人,此人在河南,不只是積攢錢糧。練就新兵這樣簡單,他在河南,做的乃是曠古未有之事,如今,他要兵有兵,要糧有糧,又有關東士族支持,如今,又有了武氏為他撐腰,這些。才是最為可怕的。」

    「因為有了錢糧,所以可以招募更多的兵士,可以有更多人為他效命。」

    「因為有了諸多敢死之士,所以他的河南府,才可以穩如磐石,可以借此不斷擴張,可以與朝廷分庭抗禮。」

    「因為有了分庭抗禮的本錢,關東士族才肯依附。又因為有了關東士族的支持,使他羽翼漸豐,而如今。又有了上皇的支持,假以時日,會如何呢?」

    「娘娘,這天下。多的是趨炎附勢之人,當咱們韋家,無可奈何的時候,許多人就免不了要擔心,擔心韋家一旦遭難,他們也要遭受無妄之災。娘娘啊,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到時許多人只要起了這個心思,韋家今日的一切,都將毀於一旦,樹倒猢猻散,即便娘娘貴為皇后,而天子對娘娘寵愛有加,也無法扭轉這樣的局面,這就如運河一樣,一旦河床挖開了,引了水,那便是水到渠成。人心如今眼下雖在長安,可是那武氏,絕非善類,若是再給他們時間,這神策府、關東士族與武氏的聯合,便可摧枯拉朽,到了那時候,廟堂上的人趨利避害,必然要反戈倒向武氏,武氏覬覦的是天下,而廟堂上的諸公,難保不會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對我們韋家逼宮。」

    「這些年來,發生了多少荒唐的事,這些事,哪一樁,不是如此。」

    「臣命人仔細探聽過神策府的情況,認為這神策府,真正可怕之處,並不在於他的錢糧和神策軍,而在於,它的生活方式……這才是真正的利器。」

    「生活方式……」韋氏皺眉。

    韋弘敏嘆口氣,道:「不錯,臣認為,咱們韋家第一個大禍,固然是武氏,可是第二個無法規避的問題,就是神策府,神策府這些年,徐圖經營,從一個小小的孟津,到弘農,再到河南府,這期間,步步為營,可是哪一次,不是穩如磐石,原因就出在這裡,那神策府,推行的乃是商貿之策,大力扶持工商,本來士農工商,工商過多,是有害於國家的,可是神策府靠的卻是這巴掌大的地方經營工商,卻是讓天下來供養它,自然不會出任何的差錯。他們生產各種布匹,用最低廉的價格四處擴張,他們四處招募匠人和學徒,讓無數人在工坊中營生,娘娘,長安和洛陽不同,江南西路與洛陽不同,劍南路與洛陽不同,河北涿郡,也與洛陽不同了啊。」

    「事到如今,若是以固有之念,而去思這河南之事,豈不可笑?現如今,天下到處充斥河南工坊的貨物,從布匹到皮具,從皮具到鐵器,錢財流向河南,這是輕的。真正可怕的是,這些物美價廉的布匹,將要摧枯拉朽,不知要毀壞天下多少具紡機,更不知,那些鐵器,要讓天下多少的鐵匠鋪子形同虛設,從前各州的百姓,都是自給自足,而如今,自給不如去買,因為單人所產的布匹,遠遠及不上孟津布,更不必說,所費的時日,也及不上孟津那幾十個銅板要優惠,長此以往,天下誰不要依賴河南府,誰不要成為那孟津工坊裡的一個個棋子?

    天生萬物,萬物都是息息相關的,河南靠著這些來吸金,同時,也在改變天下所有人固有的生活習性,一旦改變,將來,又怎麼回得去?」

    「臣這裡,有一份駭人聽聞的奏疏,三省的諸公,並沒有放在眼裡,可是老夫卻覺得甚是可怕,娘娘若是願意,不妨一觀。」

    韋弘敏痛心疾首的取出一份奏疏,雙手拱起。

    ……………………………………………………………………………………………………………………………………………………………………………………………………

    第二章送到。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