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生活]大唐李承乾 作者:東宮夜放花千樹(連載中)

 
Babcorn 2015-7-9 13:51:2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9 25518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02
第十章 回京前之巫醫(二)

    「觀音婢,你就放心吧,有無忌和知節在,承乾是不會有事的,更何況他是長子就應該承擔起責任。」李世民道。

    「啟稟陛下,有幽州緊急信件。」

    「趕緊拿來。」李世民霍然起身,聽道是幽州來信,長孫皇后也不由的擔心起來。

    內侍很快就將信件拿來,李世民仔細的閱讀之後,不由的緊皺眉頭。

    「是不是乾兒出什麼事了?」長孫皇后焦急的問道。

    「不是,是尉遲敬德的長子尉遲寶林受了重傷,隨時都有身死的可能,承乾請求朕派御醫前去。」李世民道。

    長孫皇后聞言暗自舒了一口氣。

    這種事李世民自然應允,等他吩咐完事情之後,長孫皇后喃喃自語的道:「都是長子。」

    聽得此言,一時之間,李世民如鯁在喉,若不是他的兒子機智靈敏,恐怕現在就和尉遲寶林一樣了,再看著長孫皇后擔憂的面龐,又想起朝中封德彝、裴寂等人的咄咄逼人,他瞬間做出決定。

    「來人,速召李孝恭、李道宗、柴紹、房玄齡、杜如晦、李靖、李績、侯君集等入宮。」李世民道。

    長孫皇后彷彿是明白了許多,眼中有著幾許的擔憂,又有著幾許的欣喜和複雜。

    ‧‧‧‧‧‧‧‧‧‧

    幽州的天氣此時已然解凍,頗有幾分春天的氣息。

    李承乾三人急急忙忙趕到尉遲寶林的營房。

    營房中尉遲敬德那黑的不見血色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十分燦爛的笑容,森白的牙齒跟臉上的膚色形成鮮明的對比,與旁邊的程咬金交談甚歡。

    一看見李承乾進來,尉遲敬德直接竄了出去,大禮參拜感激道:「殿下,俺尉遲敬德是個粗人,殿下對俺父子的再造之恩,俺父子二人‧‧‧‧不,俺尉遲一家沒齒難忘。」

    看見尉遲敬德如此模樣,長孫無忌不由的捋了一下鬍鬚,眼中閃過一道莫名的意味。

    而李承乾急忙將尉遲敬德扶起,道:「尉遲將軍何必行如此大禮,言重了,言重了,賢父子為我大唐江山南征北戰,立下無數的汗馬功勞,能做這些也是承乾該做的。」

    看著尉遲敬德還要在什麼,李承乾急忙道:「寶林兄弟,如何了?」

    「殿下,尉遲將軍剛剛醒過來吃了些稀粥,又睡著了。」徐明搶先道,而後用一種敬畏的眼光看著李承乾,就彷彿是是上古時代愚昧無知的人看神像的眼光,反觀程處默也是如此。

    關鍵是李承乾當初那一抓給兩人的印象太深刻了,而且李承乾拍了尉遲寶林的額頭之後,沒過幾天尉遲寶林就醒了,所以這二人現在對李承乾是敬若神明。

    李承乾就有些無奈,當初只是一時的惡作劇,不想卻造成如此的後果。

    接著只聽程咬金道:「殿下,您這種治病的法子可不可以教給徐大夫,畢竟軍中因為寶林侄兒這種病死去的不在少數,若是能夠傳開,那能拯救多少上過戰場的老兵啊,到時候我大唐的兵馬必然為天下之冠。」

    程咬金完,徐明也眼巴巴的看著李承乾。

    其實自從知道尉遲寶林醒了之後,程咬金就有這個想法,本來他想讓徐明醫治軍中的士兵,可是不管他什麼徐明都不去。

    因為徐明認為他先前治療尉遲寶林所用的一切,都沒有用,最關鍵的步驟就是李承乾招魂的那一下,所以他也不敢去治療別人,他可沒有從閻王手中搶人的本事。

    後來還是程處默告訴程咬金李承乾治病的前後過程,這下老程明白了,所以才出那一段話。

    知道這些事的原因之後,李承乾徹底無語了,他忘了這是一個禮敬鬼神的年代。

    「徐大夫,以你的醫術再加上消毒,割除爛肉以及將傷口縫上這些步驟,完全可以治癒類似的病情。」李承乾斟酌了一下道。

    誰知李承乾的話出口之後,程咬金,程處默、徐明等都用一副不信的表情看著他。

    「真是這樣的,治病沒有你們想的那麼玄乎。」

    眾人還是不信。

    李承乾終於無奈了,有聲無力的道:「徐大夫,把你的左手拿來。」

    程咬金等人頓時眼前一亮,徐明急忙將自己的左手在衣服上蹭了兩下,伸了過去。

    李承乾一把抓住徐明的左手,而後用自己的右手在空中隨便比劃了幾下,接著在徐明的手上劃了兩下。

    「好了。」

    徐明心翼翼的將手收回來,程咬金等人也面帶喜色。

    臥槽,這也行啊!!李承乾心中暗道。

    當然如果徐大夫也學過英語的話,就會知道李承乾在他的手上寫的是「ok」。

    「你現在可以去按照本王的方法前去治療受傷的士兵了,但是你要記住一定要先用烈酒將傷口消毒,還要將匕首在沸水煮過至少半個時辰等等。」李承乾吩咐道:「而且一定要按照本王的步驟進行。當然了這門手藝你也可以傳給其他人。」

    李承乾又叮囑了徐明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項,看見徐明只在意左手上的「ok」,不由的出言威脅到:「如果你上述有些步驟沒做到‧‧‧‧」

    聽到這裡徐明不由的心中一緊,李承乾淡淡的瞥了他的左手一眼接著道:「這就會失靈。」

    一時之間駭的徐明冷汗淋漓。

    從此之後徐大夫但凡給人治病,總會來上那麼一句「某某,陽壽未盡你哪裡走?」而後開藥或者開刀,病人過後必然藥到病除,在大唐名傳一時,世人謂之「巫醫」。

    唐朝著名詩人韓愈,也曾在《師》一文中寫道:「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後世家蒲松齡所著的《聊齋誌異》一書,也有一篇描寫徐明為人治病之事。

    「徐明,唐貞觀年間之人,世人謂之『巫醫』,自稱乃至道大聖大孝武皇帝承乾之醫術傳人,擅長刮骨療毒,剖腹救人,開顱去丸‧‧‧‧‧‧‧‧‧‧‧,然徐明每每為人治病必然以左手觸病人之額頭,而後疾呼『某某,陽壽未盡,你往哪裡走』,而後病人痊癒,頗有傳奇色彩。」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02
第十一章 隋唐八字對太子不利

    一連行軍幾日,雖然有些枯燥,可是又一次回到大唐,有了身體,李承乾十分的興奮,本來尉遲敬德給他和長孫無忌準備了一輛馬車,誰知李承乾一改往日在京城懦弱和浮誇之風,選擇了一匹高頭大馬,而且由於李承乾每日不停得習練秦家導引術,身體日益的健壯。

    在幽州大營之時尉遲敬德看見李承乾如此的喜歡練武,因感激李承乾救治尉遲寶林之恩,將自己的家傳拳法、步法和槊法等也一併演示給李承乾,並且道若是李承乾願意學習,等他回到京師可以隨時找他學習。

    據程咬金為了將李承乾製造蒸餾酒的器械留下,偷偷塞給了李承乾一本古書,用老程的話他程咬金能夠趨吉避凶,逢凶化吉,所有的一切都是這本無名古書的功勞。

    但是李承乾翻了好幾遍,一特殊之處都沒有發現,火燒、水浸、血滴等等方法,他都試了一遍但是還是沒有發現什麼特殊之處。不由的有些懷疑程咬金那些話是不是都是杜撰的,就是為了多喝幾碗酒?

    當他把這些想法告訴程處默的時候,程處默狐疑的翻了翻無名古書,而後無比肯定的告訴李承乾這玩意他父親程咬金造了一屋子,但凡誰家有些好東西,老程就會拿一本書去換,據就連李承乾的叔爺趙孝郡王李孝恭也被騙過。

    果然如此,要真是寶貝的話,程咬金捨得放手?李承乾不由的暗自苦笑道。

    等李承乾、長孫無忌和程處默走後,程咬金和尉遲敬德兩人就坐在了一塊兒,因為尉遲寶林的病情穩定,再過半個月就可以痊癒,而且幽州羅藝之事也已經解決。

    沒有什麼大事,而且程咬金又得蒸餾酒這種好酒,能不找自己的老兄弟尉遲敬德?

    喝著蒸餾酒,尉遲敬德直呼痛快,直老程夠意思,不愧是好兄弟。

    程咬金喝的也有多,大著舌頭道:「大‧‧大老黑,你看中山王殿下怎麼樣?」

    「什麼怎‧‧‧麼樣?」尉遲敬德也有些迷糊不清了。

    「俺是‧‧你看‧‧他像誰?」程咬金醉呼呼的道。

    「像誰?俺想想‧‧‧」尉遲敬德一拍額頭恍然大悟道:「長得像秦王。」

    「噗‧‧‧」聽得此話,程咬金直接將酒噴了出去,嘲笑道:「那肯定像,這還用你?」

    尉遲敬德「嘭」的一聲將酒碗重重的放在桌子上,惱怒道:「俺的是,他無論性格還是才能都像。」

    聞得此言,程咬金的眼中閃過一絲的精光,接著又昏昏沉沉的道:「難得你大老黑也有清醒的時候。」

    「孤身入羅藝軍中,可見其勇;降羅藝,可見其智;行事果決,禮賢下士,對待你我雖恭敬但又不失皇家威儀,甚至能同士卒打成一片,類秦王啊!!!」

    「不錯,俺也是這麼看的。」尉遲敬德贊同道。

    「呵呵,那就好。」程咬金隨意的道:「俺這裡寫了一封奏摺,你看看如果沒有什麼意見的話,也把你的名字署上去。」

    完從胸前掏出一份奏摺,而後遞給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隨手那過來,翻了翻,頻頻的頭,接著道:「沒問題,不過俺的名字要排在第一個。」

    「為什麼?」程咬金有些摸不著頭腦。

    「論武藝,論功勞,論年齡,你程知節有哪一樣能比的過俺?」尉遲敬德大手一揮,霸氣的道。

    「論喝酒,論長相,論人品,你尉遲敬德又有哪一樣比的過俺?」程咬金頓時大怒。

    「不行咱們練練?」尉遲敬德道。

    「練練,就練練,俺老程這輩子除了秦王和秦哥,還沒服過第三個人。」話沒完「嘭」的一拳打在尉遲敬德的左眼,頓時出現一個熊貓眼。

    「啊,程胖子你竟然敢偷襲,吃俺一拳。」

    「嘿嘿,兵不厭詐。」

    「臥槽,你還偷襲,看俺的。」

    「大老黑你不行了吧。」

    「你丫的太無恥了,全往下三路招呼。」

    軍營之內瞬間響起一陣乒呤乓啷的聲音,不時的傳來一陣的痛呼,門外站崗的幾名侍衛頓時一個個苦笑不已,但是誰也不敢進去,想來對尉遲敬德和程咬金的脾氣也是十分的清楚的。

    ‧‧‧‧‧‧‧‧‧‧‧

    「殿下,馬上就要到長安。」長孫無忌悠然的道。

    「嗯,確實是啊,好久沒有回來了,也不知道父皇和母后怎麼樣了?」李承乾嘆道。

    聽得李承乾的話語,長孫無忌不由的暗自頭,仁孝乃是一個人的根本。

    「這次你立下如此大功,難道就不想別的什麼?」長孫無忌奇怪的問道。

    李承乾呵呵的笑道:「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此話一出,長孫無忌眼中一亮。

    這句話語出《老子》,意思是:只有那些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就沒有人能和他相爭。用來形容此時的李承乾再好不過。

    他本身即是長子又是嫡子,而且又立下大功,與其刻意的去做什麼倒不如安安心心的做好自己份內之事,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這比什麼都重要。

    更何況,李承乾身負一千多年的知識,當然清楚的知道,人人都為人父母難,但是為子女的更難,為子難,為皇子難,為皇太子更難。

    遍數古今強勢的帝王明君,哪個太子做穩固過?

    秦始皇的長公子扶蘇的下場如何?漢武帝的戾太子劉據何在?隋文帝的太子楊勇的結局如何?隱太子建成不也是死在玄武門了嗎?宋太祖,康熙等等比比皆是,或是他人陷害或是自己做出蠢事,包括前世的李承乾不也是落得個被廢的下場?

    而且李承乾曾經研究隋唐的歷史,從中得出一個可怕的結論隋唐八字對太子不利。

    隋文帝的第一個太子楊勇被廢,後來被楊廣殺死。

    隋煬帝的第一個太子楊昭病死;唐高祖的第一個太子李建成死於玄武門之變;唐太宗的第一個太子李承乾也就是他自己因行為不端密謀反叛被廢,不久病死;而且後來唐朝還還出了一個太子殺手武則天,李治先後立得三個太子李忠,李弘,李賢都是非正常死亡。

    唐中宗的第一個太子李重潤也被武則天干掉,第二個太子李重俊叛亂被殺。

    唐睿宗的太子李成器精乖,第一次當太子的時候只有六歲,沒辦法;第二次在唐睿宗為難之時,主動將皇位讓給了三弟李隆基,避免成為第二個李建成,被李隆基稱之為「讓皇帝」。

    唐玄宗的太子李瑛被武惠妃搆陷,死於非命,繼任太子李亨做人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算是吃夠了當太子的苦頭,幸好爆發了安史之亂,被人在靈武擁立為皇,自此之後太子流年不利的情況終於才有所改觀。

    李承乾不由的暗自嘆了一口氣,太子不好當,一個強勢帝王的接班人不好當,唐朝的太子更不好當。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03
第十二章 承天門(一)

    天氣晴朗,太陽高空照,給大地都披上了一層潔白的外衣。

    距離長安三十里處,三千人馬齊行,一桿桿「唐」,「李」的大旗將來人的身份揭示出來,正是李承乾一行,每一個人都充滿了喜悅,這一次出征幽州可謂是大勝而回,以當今聖上的心胸一定會犒賞三軍。

    現如今已經有許多的士卒都在思考該用發下來賞銀做些什麼,就連程處默也不例外。

    但是在隊伍中行走的羅藝的臉色卻是十分的不好看,他已經得到消息,封德彝等人為了打壓李承乾而要重重的處罰他。

    他羅藝是被李承乾勸降的自然而然的被劃歸到李承乾一黨。

    想他羅藝也曾縱橫天下,馳騁疆場多年,但是為什麼自從歸順李唐之後,就和太子之爭沾上邊了呢?而且還怎麼洗都洗不掉?先前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爭位,現在換成李承乾和他的弟弟們,難不成自己的八字和李家的長子不合?

    據袁天罡和李淳風這兩位道家的領軍人物都在長安,看來需要請他們好好看看自己的面相。

    就在羅藝沉思之時,李承乾緩緩的來到他的身旁,道:「燕郡王在想什麼?」

    羅藝冷哼一聲不答話,都怪自己大意,當初怎麼就上了這子的當了呢?

    「燕郡王是不是在想到長安之後,我的父皇會怎麼處置你?」李承乾笑道。

    「封德彝等人意圖將俺斬首示眾以儆傚尤,俺又不是不知道,現在想一想對策難道不行?」羅藝沒好氣的道。

    「不是不行,而是不必。封德彝等人為什麼對付你,你比誰都清楚?」李承乾笑道:「他們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但是你放心,本王一定保你一家無恙。俗話打狗還要看主人呢?更何況你還是一位威震邊疆的燕郡王。」李承乾完哈哈大笑,一夾馬腹超前駛去。

    只留下怒氣衝衝的羅藝,這個傢伙又拐著彎的罵俺,想要去找他理論,突然間想起自己現在無兵無勢,而且以後還要仰仗李承乾,不由的有些洩氣。要是羅藝也曾從後世來的話,一定會知道一句話「槍桿子裡出政權」。

    此時李承乾又回到隊伍的前方和長孫無忌在一起。

    長孫無忌回頭看了一眼羅藝,而後問道:「殿下,這樣羞辱,逼迫他,難道不怕出事?」

    「羅藝為人暴虐,剛愎自用,要是不將他折服,打破他那僅有的可憐的自尊心,他還是不能為我大唐所用。」李承乾笑道:「再,他還是有些本事,而且多年鎮守邊關,勞苦功高,我不想他走上邪路。」

    「現在他已經失去了兵權,成了沒牙的老虎,若是還是不自重,那就怪不得別人了。」李承乾淡淡的道,但是語氣之中的森寒之意就連傻子都聽得出來。

    突然前方傳來一陣馬蹄聲,李承乾定睛一看,乃是他的前侍衛常勝,也是現在的左屯衛軍校尉。

    李承乾頓時大喜道:「勝子,你怎麼來了?」

    常勝看見李承乾之後,也急忙滾鞍下馬拜倒道:「殿下孤身赴幽州,勝因軍中有事不能相隨,萬分慚愧。」

    「今天,勝聽聞殿下得勝歸來,於是趕忙外出迎接。」

    李承乾也翻身下馬,扶起常勝給了他一拳,哈哈的笑道:「你子能來,可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

    「殿下,今天不僅臣來了,還給殿下帶來一個消息。」常勝喜道。

    「你帶來的是什麼消息?要是好消息本王請你吃酒,要是壞消息本王可是要請你吃板子的。而且還要提醒你一句,你現在是左屯衛軍校尉,不在是王府的護衛,臣之一字還是不要再了,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李承乾道。

    「我明白了。」常勝道:「不過,殿下您的酒勝子可是喝定了。」

    「聖上得知,殿下今日到京,命令在京所有五品以上官員出城十里相迎,而且還令殿下走承天門入宮,這算不算是好消息?」

    李承乾聞言心中有些奇怪,前世的時候他可沒有這個待遇,難道是因為自己降羅藝的結果?不過心中還是有些暗喜的。

    程處默等人聞聽此言只不過是感覺李承乾有面子,但是長孫無忌考慮的就要多了,這應該是李世民下定決心了。

    ‧‧‧‧‧‧‧‧‧

    古代時通常於道路兩旁每隔十里設長亭,五里設短亭,供行旅停息。而近城的十里長亭通常為送別之處,歷代文人墨客都曾在十里長亭留下不朽的篇章。

    而此時的長安城十里之處,卻佔滿了密密麻麻的人,依次排開,正是大唐前來迎接李承乾的官員。

    大唐的官員三品以上的著紫色官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的著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

    所以現如今的城門外前面三排全是著紫色官袍,在往後是緋袍。

    前面幾人正式尚書右僕射封德彝和尚書左僕射蕭瑀,趙孝郡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李靖。

    封德彝和蕭瑀二人乃是中書省的宰相自然排在文臣的第一位。

    而李孝恭和李道宗作為唐朝宗室之中最能征慣戰的兩人,而且又為李唐的建立立下赫赫的戰功,自然能和他們並列。李靖作為軍方的第一人,更是需要站在第一排。

    而封德彝二人之後分別是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等人。

    由於尉遲敬德、程咬金等大部分武將出征在外,所以李孝恭三人身後的人數不免就有些單薄,僅僅是秦瓊,侯君集,公孫武達幾人,不過雖然如此但是軍方在唐朝一朝,也是十分強大的,不容忽視的。

    畢竟大唐的儒生可不是後世那些被程朱理學毒害的儒生,大唐的臣民崇尚的是扶蘇蒙恬在長城以強攻硬弩擊破匈奴,卻匈奴七百餘里的壯舉。是衛青兵圍龍城,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豪情。君不見唐朝的文人均以佩戴長劍,習武練武為榮。

    此時封德彝的心情十分差,從早晨起來就沒有一個好消息,承天門啊!那是什麼地方,他自己心中豈能不知?陛下讓他們全來迎接,還讓中山王從承天門進入,難道陛下已經決定?

    不,縱然陛下決定了,老夫也要據理力爭,不為別的,只為心中的那份堅守。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04
第十三章 承天門(二)

    在距離長安城還有十幾里之時,李承乾就下令所有人全部下馬,步行至長亭處,以示對朝臣的尊敬。

    於是一路之上,眾人整肅好隊形開始朝長安城進發。

    又過了約莫將近一個時辰左右,終於看見迎接他的朝臣。

    在相距十幾步的時候,封德彝抱拳朗聲道:「臣等奉皇命在此恭迎中山王殿下回京。」語畢眾臣盡皆抱拳示意。

    李承乾急忙還禮:「累的眾位大臣來此相迎實乃承乾之罪。」

    「殿下此言差矣,我等今日前來非為殿下,乃是皇命。」封德彝淡淡的道。

    後面的人一聽這話裡有話啊!封德彝的意思是要不是李世民讓我們來,我們才不會來呢。

    這話可就有些傷人了,一時之間氣氛有些尷尬。

    今日能夠到這裡來的,全都是五品以上的人,誰不清楚這是封德彝在找中山王的麻煩?

    李承乾雖然心中暗怒,但是面上不露聲色的道:「確實是承乾魯莽,眾位大人為我大唐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又是承乾的長輩,承乾無有寸功,既然今日勞眾位大人相迎,請受承乾一拜。」

    當然沒有哪個人膽敢不動聲色的接受,紛紛的還禮。不過這些李承乾這些話的也是軟中帶刺,什麼無有寸功?降羅藝難道不算?這裡的都是人精,哪還不明白李承乾的意思?

    而且李世民先是讓眾臣迎接,接著讓他走承天門,若是在場的人還沒明白李世民的意思,那麼估計他也就沒什麼發展前途了,還是回家抱孩子吧。

    就在封德彝等人還要再什麼的時候,長孫無忌向前猛跨一步,右手握住李承乾的手臂,左手向前平伸,斬釘截鐵的道:「請中山王殿下入城。」

    突然之間從後面又轉出三人分別是秦瓊,侯君集,公孫武達,三人拱手沉聲道:「恭請殿下入城。」

    李孝恭,李道宗,李靖等:「恭請殿下入城。」

    而後群臣彷彿反應過來,大量的人員朗聲道:「恭請殿下入城。」唯有封德彝一人不尷不尬的站在那裡。

    隨即李承乾一馬當先走在前面,身後群臣相伴,而長孫無忌路過封德彝之時,雙眼微眯,眼中閃過一道寒光。

    自承天門而入,這個像征意義可是非凡啊!

    到承天門就不得不唐朝的皇宮太極宮。

    太極宮是一始處建於隋初的漢族宮殿建築,隋稱大興宮,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稱太極宮。因其為唐京的正宮,故又稱京大內。

    而唐朝的太極宮實際上是太極宮、東宮、掖庭宮的總稱,位於唐長安城中央的最北部。

    東宮為太子居住之處,亦稱春宮、儲宮。從隋太子楊勇、楊廣到唐高祖時原太子李建成、後太子李世民及李承乾,高宗李治等都居住在這裡,但自從玄宗以後,皇太子「但居於乘輿所幸別院」,才往往隨其父皇住在皇宮內別院。

    掖庭宮則是宮女居住和犯罪官僚家屬婦女配沒人宮勞動之處。

    太極宮宮內主體建築採用「前朝後寢」的原則,以朱明門、肅章門、虔化門等宮院牆門為界,把宮內劃分為「前朝」和「內廷」前後兩個部分。

    朱明門、虔化門以外屬於「前朝」部分,以內則為「內廷」部分。「前朝」部分又按照《周禮》「三朝制度」進行佈局。以宮門承天門及東西兩殿為外朝,是「舉大典,詢眾庶之處」;以太極殿為中朝,是皇帝主要聽政視朝之處,每逢朔(初一)、望(十五)之日,皇帝均臨此殿會見群臣,視朝聽政。

    另外,皇帝登基,冊封皇后、太子、諸王、公主大典及宴請朝貢使節等也多在此殿舉行。

    高宗以後,皇帝多移居大明宮和興慶宮,但每遇登基或殯葬告祭等大禮,如德宗、順宗、憲宗、敬宗即位,代宗、德宗葬儀仍移於此殿進行,它在長安三內諸殿中地位最尊。

    為行事方便,在太極殿的東側設有門下內省、宏文館、史館,西側設有中書內省、舍人院,為宰相和皇帝近臣辦公的處所,以備皇帝隨時顧問和根據皇帝旨意撰寫文書詔令。

    最後,以內廷地區的兩儀殿為內朝,是帝王與宗人集議及退接大夫之處。二儀殿因在禁內,只有少數大臣可以人內和皇帝商談國事,故舉止較為隨便,這裡也經常是太宗歡宴大臣與貢使之處,太宗多次在此殿宴請五品以上官員,它是太極宮內第二大殿。

    「內廷」部分也就是「後寢」,在唐代即所謂「北人虔化門,則宮內也」。其中兩儀殿、甘露殿等殿院及山水池、四海池,為唐代皇帝進行日常統治活動及后妃居住的生活區。

    而在太極宮的東、西、南、北四面共開有十個城門。其中南面開有三個城門,中為承天門,左永安門,右長樂門;西面和北面各開有二個城門,西為嘉猷門、通明門,也是掖庭宮的東門;北為玄武門、安禮門;東面通向東宮只開有一個城門,名通訓門,也就是東宮的西門。東宮南北尚開有四個城門,南面三門,為廣運門、重明門、永春門;北面一門名玄德門。掖庭宮因為宮女所居,故只開東西門,不開南北門,西面門只稱西門,無他名。

    而在這十門當中最為重要的為承天門,其次為玄武門。

    承天門位於太極宮南牆的正中,「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是太極宮的正門,而清朝之時因為沿用明朝在北京的皇宮,也就是今天的故宮,在順治年間將承天門改成**,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內和、長治久安」的含義。

    不過也有野史記載,順治登基之後多番受制於睿親王多爾袞,有一日看見承天門,略一思索,認為「承」之一字不好,承在天前,他乃是天子,受命於天,豈能讓兩隻手擺佈?遂該承天門為**。(依清朝皇帝的尿性,個人認為後者可能性較大。)

    承天門更是皇帝舉行「外朝」大典之處。如元旦、冬至,設宴陳樂都在此處進行。朝廷遇有赦宥,或除舊布新,或接待萬國朝貢使者、四夷賓客,皇帝也要御承天門聽政。像唐太宗冊李治為皇太子、睿宗即皇帝位、玄宗受吐蕃宰相尚欽藏獻盟書等,都在此舉行大朝會。

    在日後皇權日益增強的明清時期,承天門只有皇帝可走,自宮門正南而入,坐北朝南,南面稱孤,取九五至尊之意。

    而後世鼎鼎大名的玄武門就更不必,其地居龍首原余坡,地勢較高,俯視宮城,如在掌握,是宮城北面的重要門戶。

    唐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誅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這裡。

    貞觀十二年,太宗李世民又下令,於玄武門置左右屯營,以諸衛將軍領之,其兵名之飛騎,後經不斷擴充,從百騎、千騎到萬騎。

    武則天垂拱元年改為左右羽林軍,因此,這裡成了中央禁軍的屯防重地,也就成了歷次宮廷政變的策源地。神龍元年,張柬之翦除張易之兄弟、景龍三年太子李重俊翦除武三思、唐隆元年臨淄王李隆基翦除韋后等三次宮廷政變均發生在這裡,這與左右羽林軍的布設以及爭奪禁軍主力的較量有很大的關係。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05
第十四章 冊封太子

    當然,在平靜之時玄武門仍然是皇帝舉行盛宴、歌舞昇平的重要場所,畢竟這裡駐紮著大軍,安全有保障。

    貞觀十四年之時,太宗皇帝就曾於玄武門宴群臣及河源王諾曷缽,「奏倡優百戲之樂」。

    而李世民的後世子孫唐中宗這位皇帝也曾經在玄武門幹過一件得以「載於史冊」的事情。

    唐景龍三年二月己丑,中宗登玄武門樓觀宮女分朋拔河為戲,並「遣宮女為市肆,鬻賣眾物,令宰臣及公卿為商賈,與之交易,因為忿爭,言辭蝟褻。上與後觀之,以為笑樂」。

    ‧‧‧‧‧‧

    李承乾等人一路行來,長孫無忌始終伴隨他的左右,不停得提他,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任何的錯誤都是致命的。

    待到他們走過承天門之後,突然有內侍前來傳旨,李世民詔令所有文武大臣於太極殿朝會。

    於是眾人急忙又朝太極殿走去。

    ‧‧‧‧‧‧‧‧

    李承乾靜靜的看著自己所站立的太極殿,一千多年了,又一次站立到了這個地方,這個大唐的權力中心,正是在這座大殿,貞觀時期的群臣,群力群策,戮力同心,發出一條條的指令,令大唐國富民強,四夷賓服,打造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來到這裡李承乾的內心充滿了自豪,若論歷代王朝國力之強,獨尊秦漢唐,秦朝以二十等軍功爵,在那個大爭之世中,以黑色洪流,生生殺出一個大秦帝國,車同軌,書同文,度量衡,自此大一統的思想深入人心。

    漢朝以強橫的實力,痛擊匈奴,與民休息,給了一個民族屹立幾千年的自信,更是成了一個民族的代號。

    唐朝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令四方來朝,給了一個民族得以延續千年的尊嚴,縱然是在後世也有許多的華僑聚集之地被稱之為「唐人街」。

    就在李承乾遐想之際,眾臣依然按次序站好。

    最先的則分別是尚書左右僕射封德彝、蕭瑀,二人身後分別是六部尚書,在其後則是各部侍郎,員外郎等等。

    李承乾則是按照前世的記憶站在了六部尚書之後。

    突然他還發現,左右兩側分別站著兩個孩,一個是一個胖子,胖嘟嘟的,另一個雖然只有七歲但是面容俊朗不凡,英氣逼人。

    熟知前世記憶的他,哪還不知道這兩個人一個是自己同母所生的弟弟李泰,另一個則是楊妃所生的李恪。

    前一世就是他們兩人對自己群追猛打,為了爭奪儲君之位,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也怪李承乾自己不爭氣,生生的傷了李世民的心。

    李世民從來都沒有想到他自己欽定的繼承人竟然有一天會反他。

    過了不到片刻的功夫,李世民頭戴皇冠,身穿龍袍坐在了龍椅之上,眾臣高呼萬歲,而後分立兩旁。

    「自朕登基御極以來,不斷有人勸朕早立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未免夜長夢多,禍起蕭牆,眾皇子皆生奪嫡之心,朕與眾位宗室外戚,王公大臣商議,今日朝會就是冊封皇太子。」李世民道。

    而後不等群臣有什麼反應,李世民大手一揮道:「來人,宣旨。」

    早有內侍手捧詔書走出,不疾不徐的展開詔書朗聲讀道:「尚書奏議:以為少陽作貳,元良治本,虔奉宗祏,式固邦家。中山王承乾,地居嫡長,丰姿峻嶷;仁孝純深,業履昭茂,早聞睿哲,幼觀《詩》、《禮》;允茲守器,養德春宮。朕欽承景業,嗣膺寶位,憲則前王,思隆正緒,宜依眾請,以答僉望。可立承乾為皇太子。」

    李承乾平復了一下心情,不疾不徐的從後面走出,而後拜道:「兒臣領旨。」旋即起身。

    隨即內侍又道:「請太子就位。」

    李承乾一步一步的走到眾臣的右首邊,垂拱而立。

    內侍又道:「眾臣拜太子,定君臣名分。」

    眾臣在封德彝、蕭瑀的帶領下,拱手拜道:「見過太子殿下。」

    李承乾朗聲道:「眾位大人免禮,孤德薄材淺,得父皇以及列祖列宗厚愛,被拜為太子,必躬自修身,為天下臣民表率,必通禮明志,為大唐之繁榮獻力。」

    這一番話的擲地有聲,除了別有用心之人,剩餘的所有大臣都是暗自在心中頭。

    之後內侍接著宣詔,冊封三皇子李恪為漢王,四皇子李泰為魏王等等。

    雖然是在謝恩,不過李承乾還是在李恪和李泰等人的眼中看到一絲的不甘,難道皇家的人都早熟嗎?李承乾心中不由的想到。

    若是你們今生還是如前世一般,就不要怪做哥哥的心狠了,當然若是你們安心的做一個太平王爺,那麼保你們一世富貴也無不可。

    冊封完畢之後,李世民剛想接著宣佈事情,突然封德彝走出,對著李世民拜道:「陛下,老臣有些事情想要問問太子殿下,不知可否?」

    其實誰都沒有想到有這一出,就算是蕭瑀,裴寂等人也是十分的驚訝。

    李世民一皺眉,儀式尚未完成,封德彝這樣做就大大的不妥,按理之後冊封完太子諸王之後就是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但是作為一個帝王,尤其是得位不正的人,所以十分在意朝臣如何評價自己,更加十分的在意後人如何評自己,於是李世民還是按下心中的不快,而且還用眼神止住了想要話的魏徵,孔穎達,淡淡的道:「尚書左僕射有話可以問,朕又不是桀紂般昏君,容不得你在朝會之上話。」

    在大朝會之上連姓都不稱,直接稱官職,可見李世民的心中的不快已經到了何種程度?眾臣也是暗自搖頭,縱然封德彝將李承乾問倒,弄得他下不來台,他的宰相的位置也做到頭了。

    封德彝也已經豁出去了,頗有荊軻刺秦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歌,對著李承乾拱手道:「太子殿下請恕老臣無禮,老臣有一問題想問太子殿下。」

    李承乾和煦的一笑,淡淡的道:「論年紀老大人乃是承乾的長輩,老大人更是朝中碩果僅存的老臣,德高望重,若有問,承乾豈有不答之理?」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05
第十五章 封德彝你出局了(一)

    「那就請太子殿下恕老臣放肆了,敢問太子殿下,若是有人謀反該當何罪?」封德彝捋著鬍鬚徐徐的道。

    李承乾沉吟一會兒,瞬間就明白封德彝的意思,不過他還是道:「謀逆之罪,罪大惡極,罪不容誅,還有什麼好的?」

    「太子殿下的極對。」封德彝臉上帶著笑意道,而後又問道:「不知長孫大人以為太子殿下所如何?」

    長孫無忌臉色一黑,而後淡淡的道:「太子殿下自然的極是,相信就是這滿朝的文武大臣也沒有一個不同意的這種法的?眾位大人你們是嗎?」

    一眾大臣頓時紛紛頭,開什麼玩笑,沒見李世民就在朝上坐著嗎?而且這還是在大唐的皇宮太極殿中,要不是唐朝的大臣還是有些節操,估計這時候已經出來一大堆人唱讚歌了,表忠心,添靴子了。

    而杜如晦、房玄齡等一眾親近李承乾的臉上已經有了些許的憂色,若是太子在冊立第一天就威嚴掃地,那麼無論是對大唐,還是對李承乾本人都是一件不的禍事。

    封德彝看見眾人的表現滿意的了頭,而後又道:「既然如此,那麼請問太子殿下,燕郡王羅藝在我大唐與突厥對戰之時突然起兵,雖無謀反之名,但卻行謀反之實,這件事又該如何處置?」

    果然如此,李世民的眼中已經出現了怒火,而且眾多的大臣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安的騷動。

    誰都知道羅藝那是李承乾勸降的,現在在這個莊重,威嚴的冊封儀式之上,處置了羅藝就算是打擊了李承乾聲譽。

    李世民掃過眾人,發現李泰這個胖子的臉上卻掛起了淡淡的微笑,反倒是李恪有些愕然,心中不由的有心憂心。

    突然一人出列道:「封大人,此時乃是太子殿下的冊封大典,您如此為難太子殿下,到底是何居心?」

    眾人回頭視之,乃是吏部主事孫良,不用現如今的吏部尚書是長孫無忌,那麼這位妥妥是為**了。

    封德彝愕然的道:「孫大人此言何意?老夫不是很明白,向太子殿下請教問題,陛下是答應了的,難道孫大人剛才沒聽到?再這個問題很正常,怎麼能算是為難呢?」

    孫良勃然大怒,朝李世民拜了一拜,而後怒道:「封大人,剛剛君臣名分已定,你不是不知道,而且你封大人問這個問題到底是何居心,難道非要下官明嗎?」

    「孫大人,你這話是何意?不就是問個問題嗎?難道孫大人想要阻塞言路嗎?」有一人反駁道。

    「孫大人也是就事論事,李大人你這話就有些過?」

    「雖如此,但是封大人不該在此時詰難太子殿下,有失人臣本份。」

    「陛下已經同意了,這怎麼算是詰難呢?」

    一時之間太極殿之中吵吵鬧鬧的,就給後世的菜市場差不多。

    「夠了。」一聲暴喝打斷眾人的吵鬧,正是李世民,而後他又沉聲道:「你們都是國家大臣,一國柱樑,在這大殿之中吵吵鬧鬧,成何體統?若是傳了出去,豈不是讓天下臣民笑話?」

    「陛下恕罪。」眾人急忙拜道。

    李世民無奈的揉著額頭,法不責眾,他也無法,只好淡淡的道:「起來吧,下不為例。」

    而後又問道:「封大人所,太子可有想法,若是有的話,下去寫個條陳呈上來,讓朕看一看。」

    此話一出,明顯是幫李承乾解圍,封德彝只好默默的退了回來,不管李承乾回不回答他的目的都已經達到了。

    反倒是李泰看見李世民出言幫李承乾解圍,眼中絲毫不掩飾的顯示出濃濃的嫉妒之色。

    「父皇,兒臣倒是有些想法,不過不用寫條陳了,就在這裡回答封大人吧。」李承乾出言道:「燕郡王羅藝受我大唐厚恩,不僅獲封王爵,更是被賜予李姓,但是他竟然敢在大唐危難之際,沒有兵部調令,擅自調兵進入幽州‧‧‧‧‧‧‧」

    「太子殿下,怎麼是擅自調兵,明明是羅藝謀反?」裴寂忍不住打斷李承乾的話道,若是照這麼下去擅自調兵雖然也是死罪,可比謀反的罪名多了,到時候大事化,事化了也不是不可能的。

    李承乾看了裴寂一眼,而後淡淡的道:「裴大人,孤這裡有一份奏摺,乃是尉遲將軍和程將軍的聯名所奏,裡面詳細寫明了羅藝擅自調兵的全部過程。」

    「裴大人可有興趣一看。」李承乾著從袖中拿出一個奏摺。

    裴寂不屑的撇了撇嘴,這還什麼?尉遲敬德和程咬金都是大老粗字都不認識幾個能寫出什麼奏摺?還不是按著你的意思的寫的?

    自然有內侍將這份奏摺拿給李世民,李世民隨便翻了幾下就扔桌子上了,誰都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只不過是遮羞布罷了。

    「擅自調兵也是死罪,大唐律法明確規定,凡是未經兵部調令,若有百人以上兵馬離開自己的轄區,當地折衝府衛可將其視為叛軍就地剿滅。羅藝可不僅僅是調了百人,他可是直接揮軍三萬人馬入住幽州啊!太子,您可要想清楚,老臣等保的都是大唐的江山啊!」封德彝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的道。

    其實到這裡,李承乾不由的暗罵了一聲自己,果然政客是最沒有底線的,只要對自己有利,黑的可以變成白的,白的也可以變成黑的,凡是敵人擁護就堅決反對,凡是敵人反對就堅決擁護。

    而且對於封德彝這個人,李承乾是一好感都沒有,明明拿著唐朝的俸祿確實時時刻刻惦記著隋朝的好處,頗有一些白眼狼的意思。

    還沒等李承乾什麼,長孫無忌豁然站出來,凝聲道:「封大人的對,羅藝擅自調兵也是死罪。」

    「微臣,長孫無忌請陛下治羅藝擅自調兵之罪。」長孫無忌道。

    「臣等附議。」接著又有大半的人道。

    直接被長孫無忌抓住封德彝話中的弱,將羅藝的事情定性為「無兵部調令,擅自調兵」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06
第十六章 封德彝你出局了(二)

    封德彝頓時大怒:「長孫大人,你怎麼能信口雌黃?羅藝明明是謀反。」

    長孫無忌頓時愕然道:「封大人,這怎麼就是信口雌黃,剛剛可是你親口的,羅藝擅自調兵也是死罪。眾位大臣可是都聽到了,你們是不是啊?」

    底下一片符合之聲,卻是有大半人數。他們不全是長孫無忌一黨,因為有許多人看不慣封德彝的所作所為,欺凌儲君非人臣之所為。

    「你‧‧‧‧‧」封德彝頓時氣得不出話,裴寂等人也是面色慼然。

    李孝恭、李道宗等人身為宗室,不便參與,而且現如今李孝恭恐怕正在愁自己立的功勞太大,避嫌還來不及呢,他怎麼可能再擅自插嘴?摻和到這種事情中來。

    而武將當中,張公瑾、程咬金、尉遲敬德等人領兵在外,李靖、李績就算有想法也不會站出來,當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問計李靖和李績,但是二人避而不答,雖李世民心胸寬廣,不計較此事,但是君不看堂堂的一代大唐軍神李靖,被任命為刑部尚書,你其中沒有李世民的想法誰信啊。可見皇帝的心眼也是十分的。李績就更不用了,這廝壓根就是一個老狐狸,日後在李治立武則天為後時,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大臣全部反對,李績稱病不出,最後李治問計與他,這哥們給了一個「此乃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這種不算支持的支持,使得李治下定決心廢后,而後立武則天為後,可謂是深諳明哲保身之道。

    侯君集、秦瓊等人就更沒法了,一者他們是李世民心腹的心腹,就算是對李承乾有好感,也要保持距離,若是他們對李承乾太好,李世民就該沒有安全感,到那時候,嘿嘿,就不只是羅藝的事了;二者武將擅自調兵,形同謀反,這種事情在任何朝代都是極其敏感的事,而且羅藝是真的謀反,這可是不爭的事實。

    更何況這又不是唐全傳,秦瓊跟羅藝可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犯不著為了他扯上這種事。

    至於程咬金和尉遲敬德,這兩哥們之所以上書幫李承乾原場,一者李承乾救了尉遲寶林的命,尉遲恭是個直腸子,喜歡感情用事,他當然幫了。而程咬金純粹就是個滾刀肉,渾人一個。

    「羅藝擅自調兵,形同謀反,臣懇請聖上念在羅藝數十年來鎮守邊關,功勛卓著,勞苦功高,請陛下法外開恩。」杜如晦無奈出列道,房玄齡則是對他這個鐵哥們報以一個同情的目光。

    其實杜如晦也是十分的無奈,他是妥妥的李世民一黨,他也不想,更不想摻和進去這種爭鬥之中,可是別人不發表意見都可以,唯獨他不行,誰讓他是兵部尚書呢?

    而且以杜如晦這種高智商,深諳鬥爭之道的人,早就看出李承乾和長孫無忌在唱雙簧,而且他們的打算,杜如晦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正是由於猜到了,所以他更加的不想話,可是領兵將領出錯了,你這個兵部尚書不話算個什麼事?

    這時他也正是最好的解圍之人,而且他還想到李承乾和長孫無忌是不是把他也給算計進去了?杜如晦心中無奈的道:果然是算人者人恆算之。

    「太子以為如何?」李世民出聲問道。

    李承乾卻是答非所問的道:「父皇,兒臣想起一件發生在漢武帝之時的事情。」

    「殿下想起的是何事?」長孫無忌道。

    這托,這配合簡直是天衣無縫了,杜如晦心中暗道,而後他又看了一眼封德彝、裴寂等人,暗自搖了搖頭,明明將已經抓住對方的痛處,但是還是讓人絕地反擊,反敗為勝,他真是不知道怎麼好,只能暗嘆一聲,有如此之臣,怪不得隋朝會亡呢。

    「昔年漢武帝之時,原為匈奴人的漢朝將軍趙信叛變,在得知漢武帝劉徹在甘泉宮休息之後,趙信率領匈奴人馬,穿越羊腸道,準備奇襲甘泉宮,一舉擒拿劉徹。當時的大將軍衛青,為保漢武帝安全,擅自調動虎賁羽林軍,前去救駕‧‧‧‧‧‧」李承乾徐徐的道。

    「太子殿下,那羅藝能同長平侯衛青相比?」裴寂不無諷刺的道。

    「誰的?」李承乾鬱悶的道:「裴大人,你要是不懂千萬別裝懂,孤要表達的意思是,趙信實在可恨。」

    「那這羅藝有何關係?」

    當然有關係了,都是造反,不過趙信造的劉家的反,羅藝造的是我們老李家的反,李承乾心中暗道,不過沒有出來。

    「所以兒臣的意思是,正如杜大人所,念起有功可以饒其一命。」李承乾道。

    「太子仁愛。」長孫無忌頓時高呼:「但是,羅藝罪莫大焉,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必須奪其爵位貶為庶人,充軍邊疆。」

    「還應當復其本姓。」李承乾又淡淡的道。

    當初羅藝投降李唐的時候,可是被李淵賜予姓「李」的。

    封德彝有些狐疑的看著李承乾兩人一唱一和的,雖然保了羅藝一命,難道他們以為這就完了?爵位被奪,貶為庶人,不照樣是他封德彝贏了嗎?

    封德彝和裴寂對視一眼,同時看出對方眼中的詫異。

    「准了。」李世民想都不想就應允了,關鍵是平定羅藝實在太快了,沒廢一兵一卒,而且太子第一次的奏議,他也不能不准,否則的話太打擊李承乾了,更何況他也看出兩人的想法了。

    終於解決完了,眾人也都舒了一口氣。

    李世民手一擺,內侍又接著傳旨道:「陛下有旨,今日冊立太子,是國有儲君,社稷有後,大唐江山得以延續,乃大唐不二之盛事,理應普天同慶。」

    「為使臣民,沐浴皇恩,同賀太子,特傳旨大赦天下,賦稅減半,凡在京五品以上官員,於承天門參與宴會,同賀太子,共襄盛舉,欽此。」

    封德彝本來還好好的,待聽到「大赦天下,賦稅減半‧‧‧‧」封德彝直覺耳邊一片嗡嗡之聲,後面的什麼他都沒有聽見,他只看見李承乾的嘴角掛著一絲淡淡的微笑,彷彿是在嘲笑他的愚蠢和不自量力。

    封德彝頓時感覺腦袋一陣眩暈,胸口發悶,一口鮮血噴了出來,而後暈了過去。

    看見封德彝噴血暈了過了,眾臣一片慌亂,一國宰相當朝暈了過去。

    李承乾看著躺在地上的封德彝,暗嘆一聲封德彝封大人,你出局了。而後急迫的吼道:「封大人暈倒了,快傳御醫,快傳御醫‧‧‧‧」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07
第十七章 此系老臣

    李承乾那急迫的樣子,不知道還以為地上躺著的是他的親爹呢。

    好好的一個冊封大典,可謂是一波三折,御醫來了替封德彝診治了一番,而後好幾個親近封德彝的大臣七手八腳的將他抬了出去。

    李承乾看著漸漸遠去的封德彝,不由的心中暗嘆一聲,雖然欺負一個老人家不是很光彩,但是對待敵人不就是要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嗎?

    實話現在的他十分的思念程咬金,若是這老爺子在,依他那胡攪蠻纏的性格,此時上去搖晃一番暈倒的封德彝不定這哥們就直接歸西了。

    而杜如晦和房玄齡兩人的臉色都有些怪異,估計是不知道這是長孫無忌安排的還是李承乾安排?

    雖然這手法有些干脆,但是不像長孫無忌的手筆,但是若是李承乾安排的,他們兩人又不敢相信,畢竟李承乾是什麼貨色,他們兩人可是十分清楚,還是李承乾的背後有高人相助?

    而秦瓊看李承乾的眼色則有些狐疑,估計是看出了李承乾的鍛體功法給他家傳的有些相似,但是在這個場合又不好些什麼。

    ‧‧‧‧‧‧‧‧‧‧‧‧‧‧

    御書房之中。

    高坐主位上的李世民看著李承乾年輕略顯稚嫩以及充滿風霜、堅毅的面龐,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還有那充滿活力,陽剛之氣極重的身體,再想起剛才李承乾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談,不卑不亢的表現,李世民是越看越歡喜。

    他以前一直以為自己的長子李承乾懦弱有餘而魄力不足,仁孝有餘而手段不足,今日一看可以是使他滿意之極,觀音俾給他生了一個好兒子啊!

    李世民心中更加的歡喜,於是不由的脫口而出道:「此子類我,你們是不是?」

    下面僅僅坐著李承乾,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四人。

    「陛下的極是。」長孫無忌接口道。

    其實歷朝歷代被廢的太子,無論是公子扶蘇也好,廢太子劉榮也罷,戾太子劉據也好,包括前世的李承乾也好,他們被廢其實差不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就是「不類我」。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皇帝衡量自己的接班人,一看德行,二看才能,當然其中最重要的一就是「類不類我?」,比如明成祖朱棣一直嫌棄自己的長子,就是因為朱高枳不類他。

    現如今李世民當著自己三個心腹大臣的面,出此子類我的話,這不是滿意到極致是什麼?而李承乾只是報以和煦的微笑。

    幾人又閒聊幾句,杜如晦又接著問道:「太子殿下,對於羅藝之事到底是怎麼看的?」

    雖然羅藝被剝奪了國姓,削了爵位,並且被判充軍,後來又有大赦天下這一,但是顯然剛才那個時候是打擊封德彝等人的手段,更不可能將羅藝恢復爵位,畢竟他是謀反,這一李世民他們都清楚。

    李承乾斟酌了一下道:「其實剛才在朝堂之上,孤講的趙信一事就已經表明了態度,叛徒不可信。」

    「尤其是羅藝這種威望甚重,功勛卓著之人。」

    「哦?那依太子殿下之意該如何處理?」李世民饒有興趣的問道。

    「兒臣以為,可以將羅藝削職為民,但是可以保留其爵位並降兩等,讓其長子繼承他的爵位,如此既不失懲罰之意,又可以讓眾臣明白天家之威儀。」李承乾道。

    杜如晦眼中一亮,有些不可思議,狐疑的看了一眼長孫無忌,意思是這是不是你教的?長孫無忌則是微不可察的搖了搖頭。

    如何處置羅藝確實是一個難題,若是在兩軍交戰之中殺了他,那就是一了百了。可是這哥們是李承乾勸降的,而且也沒死多少人,若是現在直接誅殺羅藝全家,不免使眾臣有些別的想法,畢竟羅藝曾經得罪過李世民。

    而李世民又是一個極其好面子的人,極其重視自己的名聲,所以處理羅藝一事就有些難了。要是朱元璋的話,哪會估計這麼多,敢造他的反,誅九族沒的,但是誰讓皇帝是李世民呢?

    現在李承乾的這個辦法卻是正好,既處置了羅藝,又照顧了李世民的面子。

    李世民滿意的了頭道:「就照太子的意思辦。」

    又接著道:「剛才早朝之上,太子做的十分不錯,但為君上者要心胸寬廣,齊桓公得管仲故能稱霸春秋,九合諸侯。而封德彝畢竟是兩朝老臣,德高望重,你私下裡還是待朕去看看他吧!」

    「兒臣明白,謹遵父皇之命。」李承乾雖然心裡這麼,但是心裡卻是不由的撇了撇嘴。您老人家的心胸是寬廣,魏徵勸諫了你一半輩子都沒事,後人都開創了君臣佳話,可是是誰等魏徵死後,不僅推到了魏徵的墓碑,還手詔取消了新城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這麼來,好像你的心胸也不怎麼樣啊?

    「封大人有些老邁,年紀大了,出些事情也是不可預計的,而且他的心思大家都明白,但是臣唯一不明白的就是他封德彝究竟是隋朝的臣子,還是大唐的臣子。」長孫無忌好真不愧是無忌之名,毫無忌諱的了出來。

    李世民聞言也沒什麼,只是淡淡的笑了笑,至於心裡是怎麼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而杜如晦則是心中想到這才是長孫無忌的手段,該什麼就什麼,絲毫不顧及,看來剛才在朝堂之上確實不是他從中謀劃。

    突然有內侍來稟報太上皇有旨意傳來。

    李承乾等聞言不由的心中一驚,自從玄武之變,李淵禪位於李世民之後,他不見任何一個皇族的人,整天就是悶在皇宮之中,而且李世民心中有愧,也不會去請安,畢竟是他親手殺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還有一大票的侄子。

    而李淵也從來不話,不表態,眾人也都在有意無意在忽略這個太上皇。

    此時驟然聽聞有旨意,他們怎能不驚?

    李世民打開李淵的手書,上面只有四個字「此系老臣」,頓時有些惱怒的道:「封德彝安敢如此?」

    「此事恐怕不是封德彝所為。」長孫無忌道。

    「那是誰?」李世民也反應過來,這時候封德彝應該還在床上躺著呢。

    「裴寂。」李承乾出聲道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08
第十八章 李泰李恪(一)

    此時天已經快黑了,太陽也已經落下,外面也顯得有些暗淡,搖曳的燭光使御書房內忽明忽暗。

    雖然是在下方,但是李承乾還是能看見李世民那鐵青的臉以及手上暴露的青筋,顯然心情是憤怒到極。

    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對視一眼,縱然是智計百出的他們現在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畢竟是涉及的太上皇,而李世民又一直標榜仁孝,雖然明眼人都知道這有些扯淡。

    長孫無忌彷彿沒有看到李世民的臉色,不咸不淡的道:「俗話一朝天子一朝臣,封德彝、裴寂等人站的時間也夠長了,是該換些人了。」

    李世民聞言臉色更黑了,重重的哼了一聲,道:「先不談這些,承乾你回來也有些時間了還沒去見過你母后吧,她也非常擔心你,現在你趕緊去看看她,好讓她放心。」

    李承乾躬身應是,而後走出了御書房,他也知道這是李世民和他的三個心腹大臣有事相商,估計是對付裴寂等人的事。

    ‧‧‧‧‧‧‧‧‧‧‧‧‧‧

    「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一名宮女氣喘吁吁的跑了進來。

    「怎麼了?」此時長孫皇后正在教李泰,長樂公主,豫章公主等人讀書。

    「太子殿下,已經從御書房出來了,馬上就要到這裡了。」

    「乾兒來了。」長孫皇后喜道,隨即急忙起身,朝門外走去。

    她剛走出幾步,一個矯健的身影的就進來了,而後對著長孫皇后大禮參拜道:「兒臣,見過母后。」

    看著李承乾平安無恙的回來,長孫皇后喜極而泣,急忙將他扶起來責怪道:「你這孩子,回來就回來唄,怎麼還行如此大禮。」

    「快讓母后看看,我家乾兒現在怎麼樣了。」濃濃的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撫摸著李承乾猶如刀削一般的面龐,長孫皇后喃喃的道:「瘦了,也有些黑了,是不是在外面吃了很多的苦?羅藝他沒把你怎麼樣吧?」

    「你舅舅也真是的,明明是讓他陪你去,他倒好自己直接住進盧國公的軍營,把你一個人扔在羅藝那裡,看母后下次見到他怎麼他。」

    這時長樂和豫章也從裡面跑了出來,嚷著要讓太子哥哥抱,李承乾雖然現在也不過十歲左右,可是自從習練秦家導引術之後,力氣增強了不少,於是左右兩手分別抱起長樂和豫章,逗得兩個丫頭咯咯直笑。

    「在宮裡有沒有聽母后的話?」李承乾問道。

    「當然有了,豫章和麗質姐姐都很乖的‧‧‧‧」豫章公主撅著嘴奶聲奶氣的道。

    「這就好,看來豫章乖啊,改天哥哥帶你們出去玩。」李承乾捏著她的臉道。

    「太子哥哥,太子哥哥,還有麗質呢。」長樂不滿的道。

    「到時候咱們都去。」李承乾笑著道。

    看著李承乾逗著兩個妹妹不停得笑,長孫皇后臉上掛著慈祥的笑容。

    這時李泰也走出來,一本正經的對著李承乾行禮道:「臣弟見過太子殿下。」

    李承乾急忙將他扶起來,道:「都是自家兄弟,青雀兒怎麼見外?」

    「剛才在朝堂之上,君臣名分一定,臣弟不敢放肆。」李泰又道。

    李承乾一拳錘在他的胸膛之上,笑道:「年紀的裝什麼一本正經的,搞得和封德彝那樣的老夫子似得。」

    但是他的如此動作,卻並沒有使李泰改變過來,接著就推脫有事走了。

    看著他們兄弟的表現,長孫皇后的眼中不由閃過一絲的擔憂。

    「母后放心吧,青雀兒還,還什麼都不明白,難免有人在他面前嚼舌根,等他長大了就自然什麼都明白了。」李承乾安慰道。

    「但願如此吧。」長孫皇后道。

    這時長樂公主拿著一張紙呼呼的跑過來,突然腳下一軟,「碰」的一聲摔在地上,手中的那張紙也被撕碎了,長樂頓時哭了起來。

    李承乾被嚇了一跳,急忙跑過去,把長樂的褲腿捲起來,看見潔白的腿之上出現一片紅腫,顯然是摔得不輕。而後急忙把她抱起來放到床上,而後道:「哎呦,祖宗,你這是干什麼啊!」長孫皇后也被嚇了一跳,看見她碰傷的地方也心疼的不得了,急忙的安慰長樂。

    反倒是豫章咯咯的笑道:「長樂姐姐真不害羞,這麼大了還哭鼻子,羞羞羞。太子哥哥,你看豫章就不哭鼻子。」這麼一長樂哭的反而更凶了。

    「豫章,怎麼能這麼姐姐呢?長樂姐姐是摔疼了,就算是太子哥哥摔疼了也會哭鼻子的。」李承乾道。

    「哦,原來太子哥哥也會哭鼻子啊!」豫章道。

    李承乾心中暗道,呃‧‧‧?我是要表達這個意思嗎?孩子的思想還真是無法理解。

    經過他們的一番安慰長樂終於不再哭泣了,不過還是不停得抽泣,顯然是摔得不輕。

    這時李承乾從手中拿出一門銅錢,而後道:「來來,長樂妹妹,看哥哥給你表演一個戲法。」

    一聽戲法,長樂和豫章兩個丫頭兩雙漂亮的大眼睛都一眨不眨的盯著李承乾。

    接著只見李承乾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夾住銅錢,而後放入左手的掌心,接著左手握緊,右手的中指和食指抽出來,問道:「你們猜猜看,銅錢在哪裡?」

    兩個丫頭爬起來,掰著李承乾的兩隻手左看看右看看,長樂道:「在左手裡。」

    「你呢,豫章?」

    「我和長樂姐姐猜的一樣。」

    「你們確定。」李承乾笑嘻嘻的道。

    「當然確定了,太子哥哥快讓我們看看。」兩個丫頭急迫的道。

    李承乾張開左手,空空如也,哈哈的笑道:「你們看看,什麼都沒有。」

    「怎麼可能呢?長樂明明看見太子哥哥將銅錢放進去了的。」長樂皺眉道。

    接著不信邪,兩個人又爬過去,開始不停得翻找。

    ‧‧‧‧‧‧‧‧

    「母妃,兒臣不甘心啊!」楊妃居住的地方,李恪不忿的道:「他李承乾有什麼,不就是比兒臣早生幾年嗎?」。

    「恪兒,母妃不求你別的,只求你平平安安的,聽母妃一句勸,別再爭了。」楊妃擔憂的道。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08
第十九章 李泰李恪(二)

    「母妃,為什麼?孩兒哪裡比他李承乾差了?」李恪怒道。

    「正是因為你不比他差,所以母妃才讓你不要爭,恪兒,你看看自古以來爭奪皇位失敗的皇子有哪個有好下場?」楊妃勸道。

    李恪閉目道:「確實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可是那些不爭皇位的難道就有好下場嗎?」

    「只要恪兒安安穩穩的,母妃相信以太子的仁孝必然不會加害於你的。」楊妃道。

    李恪沉思一會兒,接著道:「現如今他確實是仁孝,但是焉知太子不是裝的?誰知道他登基之後會是什麼樣?」

    看見楊妃還要再什麼,李恪又淡淡的了一句:「母妃,難道忘房陵王舊事乎?」

    一句「房陵王」瞬間使楊妃沉默不語。

    房陵王,乃是隋朝廢太子楊勇死後的封號。

    昔年楊勇和楊廣為爭奪地位無所不用其極,楊勇為太子,寬仁和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

    而楊廣表現的兄友弟恭,毫無奢華,謙虛納諫,但是背地裡各種招數盡使。

    然而等到楊廣登基為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下詔賜死楊勇,而後追封為房陵王,但其子孫不得繼承其位,並且將楊勇的子孫全部流放濟南,最後聽從雲定興的建議將他們全部殺死。

    楊廣和楊勇乃是親兄弟,而李承乾和李恪可不是,正是知道這其中的凶險,所以楊妃才難以開口。

    過了片刻的功夫,李恪又接著道:「借用漢朝大夫主父偃的一句話,大丈夫生不能為九鼎食,死亦當九鼎烹。」

    「更何況其他的皇子或許未來的皇帝會放過他們,可是以兒臣身份,母妃以為會有人會放過兒臣嗎?」李恪悲哀的道,確實隋煬帝之外孫,李世民的親子,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放過他。

    包括後來李治登基之後,雖然沒有想過要殺他,但是長孫無忌與他素有矛盾,藉著房遺愛謀反之案,將他牽扯進去殺了,也沒見李治有什麼反應。

    李恪隨即又拜道在地道:「孩兒,懇請母妃祝孩兒一臂之力。」

    其實主父偃的原話是「生不能五鼎食,死亦當五鼎烹」。此時李恪將五鼎改為九鼎,可見其心思只堅決。

    眾所周知,青銅器在古代是權力和等級的等級的象徵,而以青銅鑄成的鼎更是最尊貴的存在。

    史記中記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從此之後九鼎就成了至高無上的象徵。

    而且周朝之後,更是劃分了嚴格的等級制度,例如: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高級的士用三鼎,低級的士用一鼎。之所以全都是奇數,是因為古人崇尚奇數,比如:九五之尊,三足鼎立,一言九鼎等等。

    而且每一個階級所能食用的食物也是有嚴格劃分的,比如:天子享用九鼎,名稱分別為牛、羊、乳豬、魚、乾肉、牲肚、豬肉、鮮魚、鮮乾肉。可見,基本上把當時能吃到的肉類都包圓兒了。

    諸侯享用七鼎:比周天子少了鮮魚和鮮乾肉兩項,其餘七項均可享用。別看僅僅是少了鮮魚和鮮乾肉兩樣,可是就這樣更為珍貴。

    一直到春秋戰國之時,周天子式微,每逢有諸侯即位或者制霸之時,總會請求周天子派人「賜胙」,白了就是賜臘肉,也就是這種鮮乾肉。

    比如《大秦帝國之縱橫》的電視劇中就有這麼一段,齊、魏相王,邀秦惠文君觀禮,而秦惠文君提議將兩國相王改為三國相王,當時代表周天子的使臣就前來「賜胙」。

    後來還從其中漸漸演變成一詞叫做「國祚」,表示國家之運道,當然也包含著祭奠護國神先帝等一類的肉。

    卿大夫享用五鼎,即:羊、乳豬、魚、乾肉、牲肚,能吃這種五中肉已經算是相當的可以了,所以主父偃才有「生不能五鼎食,死亦當五鼎烹」的豪言壯語,當然了主父偃估計更是想實現的是一種政治上的抱負,不是單純的口舌之慾。

    高級的士享用三鼎:乳豬、魚、乾肉。

    低級的士只能享用一鼎了,乾肉。因為乾肉就是當時最普通的肉類食物,不過就是這樣的食物,一般老百姓也是吃不到,而且在有的朝代壓根就不允許吃的。所以,在《曹劌論戰》一文中,曹劌想要去服國君的時候,有人對他「肉食者謀」這樣的話,低級的士以上的階層才算是「肉食者」,才能有資格為國家出謀劃策。

    再楊妃看見李恪態度堅決,大有她不答應就不起來的意思,於是只好無奈的道:「罷了,恪兒,你長大了也有自己的想法了,你去找封德彝封大人,你是母妃拜託你去的,請他照顧你的,他自會明白一切。」

    李恪旋即大喜,可是突然又頹然的道:「可是就算是封德彝也不是長孫無忌的對手的啊!今天朝上還被長孫無忌氣得吐血。」

    「封德彝確實不是長孫無忌的對手,但是他一直支持你,現如今他生病了,難道你不應該去看看?」楊妃解釋道:「更何況封德彝德高望重,做了好幾年的宰相,他的實力遠非表面上那麼簡單。」

    「你父皇現如今正是春秋鼎盛之時,所以恪兒,你現在要做的就是禮賢下士,韜光養晦,做一個賢王。只有等太子露出破綻,才可以借勢而上,但是切記千萬不要衝鋒在前,因為你父皇最反感的就是這種兄弟之爭。日後見了太子哪怕是在不快,也不可當面表現出來。」楊妃又叮囑道。

    「兒臣明白了,多謝母妃的教誨。」

    李恪喜滋滋的走了,只留下楊妃一個人,看著他離去的目光充滿了擔憂和害怕,自古奪嫡之爭凶險萬分,他親身經歷楊廣與楊勇之爭,李建成與李世民之爭,失敗者無不是身首異處,在這種情況她又如何能安心呢?

    「但願父皇的在天之靈能夠保佑你安安全全的。」楊妃吶吶自語道。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