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生活]大唐李承乾 作者:東宮夜放花千樹(連載中)

 
Babcorn 2015-7-9 13:51:2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9 25516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10
第二十章 考校(一)

    李承乾又陪同長樂和豫章玩了一會就到自己的宮殿。

    由於此時李淵還住在太極宮,沒有搬出去,所以李世民這一大家也全都住在東宮,好在皇宮裡就算是什麼都缺,就是不會缺住的地方。

    等李承乾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覺之後,天已經亮了,李承乾打開房門,聞著清新的空氣,吹著微風,以及照射進來的一米陽光,不由的感嘆道:「大夢誰覺醒,平生我自知。」而後就在宮女的服侍之下洗漱完畢。

    這時有內侍來報李世民相招。

    李承乾不知道是什麼事,但是還是趕忙收拾好衣服,而後朝御書房趕去。

    等他到那裡的時候,李世民正在批閱奏摺,看見李承乾進來,淡淡的道:「太子來了,先休息一會,等朕批完這些奏摺再。」李承乾自然是躬身稱是。

    過了片刻功夫,李世民批閱完奏摺淡淡的道:「承乾,你可還記得三天之後是什麼日子?」

    三天之後,李承乾不由的一怔,若是五天之後他還知道,驚蟄之日嗎?可是三天之後是什麼他還真忘了,畢竟過了一千多年了,難道是母后的生日?不對呀,父皇的生日也不是啊?

    看見李承乾皺眉的樣子,李世民不由的暗暗地嘆了一口氣道:「算了,你不知道這也不能怪你。」

    「那敢問父皇,三天之後究竟是什麼日子呢?」李承乾問道。

    「既然你忘記了,那就不了,就當父皇從來沒提起過這件事。」李世民擺了擺手手,失望的道。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李承乾被李世民弄得有些糊塗了,但是也不好再問什麼。

    過了一會兒,李世民又問道:「太子對突厥之事如何看?」

    李承乾知道的李世民問的是與突厥締結「渭水之盟」之事,傾國庫之財勸退頡立,這在李世民一生當中可謂是極其屈辱的事情。

    畢竟現在是唐朝,不是後世那個以錢財買和平的宋朝,宋真宗在宋朝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之下,都可以簽訂澶淵之盟,每年貢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這還不算,在宋朝,宋朝人都認為這澶淵之盟是宋之幸事,李承乾記得在夢中觀看的一部一個主人公穿越到北宋,將岳飛的《滿江紅》改了一下,寫到「澶淵恥,猶未雪‧‧‧」,甚至被當時的大臣彈劾,這在唐朝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

    李世民是什麼人?十幾歲就開始征戰疆場,與雁門救楊廣,而後自晉陽起兵之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擊殺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虎牢關之戰,以三千玄甲軍正面急迫竇建德十萬大軍,從而活捉王世充,竇建德,一舉奠定唐興旺的基礎。

    他是一個極為自信的人,更是一個特別要面子的人。像他這種能文能武,功勛卓著,用兵如神,甚至是詩詞歌賦精通的帝王,中國上下五千年來,往前有一個魏武帝曹操,往後就是毛太祖了。

    所以李承乾毫不猶豫的道:「渭水雖名為盟約,實為我大唐之恥。」

    李世民的臉色雖然不好看,但是還是了頭道:「太子,所的不錯,但是現在朝中竟然有些人因此為朕歌功頌德,真當朕是桀紂般的昏君嗎?若是朕真恬不知恥的接受,那恐怕就連前隋煬帝都比不上?」

    「父皇,的不錯,現如今雖然父皇坐擁天下,但是突厥人加諸於我大唐身上的恥辱,必須要讓他們用血來洗,否則後人該如何評價?」李承乾道。

    一聽後人評價,李世民如同著了魔般,就好比《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博一心一意的想要復國一樣。

    「兒臣,雖然不才,但是願為父皇雪此恥辱,行秦朝蒙恬,漢朝衛霍之事。」李承乾斬釘截鐵的道。

    「好,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兒子,你能有此心,朕就心滿意足了。」李世民臉上閃過一絲笑意,而後道:「就讓你我父子同心,打造出一個大唐盛世。」

    「兒臣,謹遵父皇之命。」李承乾道:「但是飯還是要一口一口的吃,這些還是需要從長計議的。」

    憧憬完美好的時光,李世民拍了拍桌子上奏摺,惆悵的道:「你所言不錯,你看看這些奏摺,朝堂的大臣除了天策府舊臣,還剩幾個是跟你我父子一條心的?」

    李世民的確實不錯,剛剛玄武門之變之後,朝堂之上充斥著各個派系的大臣,有太上皇李淵的舊臣,比如裴寂,蕭瑀等,有一心向著前隋的封德彝等人,還有隱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舊臣,天策府的一眾大臣,五姓七望的人,關隴軍事集團的人,還有自平民起身的中立派。

    可以是牛鬼蛇神全部都有,而且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歷史之上,李世民也是在貞觀四年,李靖於定襄之戰生擒突厥可汗頡立之後,才真正的使群臣懾服。

    想到這裡,李承乾不由想起後世的太祖的一句話,不由的脫口而出道:「父皇何必擔心,朝中無派,千奇百怪。」

    「若是他們真的是一條心,那麼父皇和兒臣還能安心的坐在這裡嗎?」

    李世民一怔,他也是極為聰慧的人,笑道:「想不到父皇還沒有你看的明白。」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李承乾道:「父皇身在局中,而且又天天忙著國家大事,哪有兒臣看的明白?」

    「哦,既然你如此,那麼想必你的心中也有些想法,那好今天這裡只有你我父子兩人,你國家該如何治理,才能使的我大唐江山永固,千秋萬載?」李世民笑著問道。

    「沒事,這只是你我父子之間的閒聊,當然了也可以給你一時間你好好想一想,大膽的,放心的,就算是錯父皇也不會怪你。」恐怕是擔心李承乾胡思亂想,於是李世民又加了一句。

    這個問題就有些考校的意味了,而且十分的寬泛,李承乾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11
第二十一章 考校(二)

    治國這是歷朝歷代以來最難解決的問題,無數的仁人志士都在探索,就在千年後的世界也是為此紛爭不斷。

    李承干斟酌了一會,沉聲道:「治國如烹鮮,急切不得。」

    「兒臣以為治國綜合起來無非是分為幾個方面。」

    「哦?哪幾個方面?」李世民不由的來了興致。

    「一治民,二治臣,三治軍,四治家,五修文。」李承干又道:「雖然僅僅是分為這幾個方面,但是做起來確實千難萬難。」

    這時內侍上來茶水,李世民揮手讓他們下去,接著道:「那好,今天父皇就聽聽你的高見,就先從治臣開始。」

    「既然如此,那就恕兒臣妄言了。」

    「為什麼治民排在第一位,想必父皇也十分的清楚,這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昔年的大秦帝國何等強盛?殲滅六國,不可一世,但是被陳勝吳廣等人揭竿而起,天下響應,秦二世而亡。」

    「自古治民如治水,堵不如疏,而且民意滔滔,甚難阻擋。一旦有人逆民而行,秦朝,隋朝這些可都是前車之鑑。而且老百姓的所求的十分的簡單,無非就是家有溫飽,年有餘糧。但是若是一旦這些最簡單的生活條件都滿足不了他們,那麼他們振臂一呼,這將是任何大壩都無法阻擋的洪流。」

    「那麼你以為治民要從那些方面做起?」李世民摩挲這茶杯沉思道。

    「治民只需從兩個面做起,一為畏民,二為靜民。《荀子.哀公》中曾有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所以執政要以民為本,隋末農民起義力量的巨大,想必父皇十分清楚?」李承干問道。

    「不錯。」李世民心有餘悸的道,想起前隋何等的強盛?頃刻之間土崩瓦解,要不然此時哪能輪得到他們老李家坐穩天下?

    「所以首先要畏民,認清楚民並非任人宰割的,雖然他們的力量是分散的,他們的聲音是微弱的,他們的忍耐力是無限的,但是他們的眼睛是雪亮,一旦他們無法生活,這些全都會聚集到一起,那就絕不容忽視。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從秦末的大澤鄉,到漢朝的黃巾以及隋朝的瓦崗,全都明了這些問題。」李承幹道。

    「其次,就是靜民,剛剛兒臣也到,民的忍耐力是無限的,因為只要你給他一碗飯吃,他不會管這天下是誰統治的,因為不管是誰,都離不開民,他們雖然是最底層,但是卻是最不可或缺的。而靜民就是以民為邦,撫民以靜,是為靜民。安靜農民和農業生產,推行均田,使耕者有其田,獎勵墾荒,改革賦稅、輕徭薄賦,勸課農桑,不違農時,增殖人口、興修水利等等,只要做到這些,不愁天下之民不為我李唐所用。」

    李承干邊,李世民邊頭,尤其是當他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時候,李世民的眼睛不由的一亮,這簡直就是道他的心坎裡去了,當下是越看這個兒子越喜歡。

    「使耕者有其田,這恐怕有些難度?」李世民又接著道。

    「父皇所言極是,但是只要我們能過做到這一,天下百姓必然會擁護李唐。」李承幹道。

    「你的不錯,這一條可以作為一個長久的規劃,慢慢的來,你我父子不愁時間。」李世民道:「那麼再治臣。」

    「之所以將治臣放在第二位,那是因為歷朝歷代都面臨著一個問題。」李承干徐徐的道。

    「吏治。」李世民沉重的道。

    「父皇英明。」李承干拍了一下李世民的馬屁,又接著道:「不知父皇可曾聽過蘇綽?」

    「你的可是南北朝時曾經歷仕西魏和北周的蘇綽蘇令綽?」李世民不由的皺眉道。

    「不錯正是此人。」李承幹道:「兒臣曾經遍覽南北朝史書,曾經發現一本記載野史的,上面有一段是這樣記載的。」

    蘇綽,南北朝時期魏、北周大臣,字令綽,這個人博覽群書,尤善算術,深得宇文泰信任,拜為大行台左丞,參與機密,助泰改革制度。曾創製計帳(即朱出墨入的方法,用紅色與墨色區別收支情況)、戶籍等法,精簡冗員,設置屯田、鄉官,增加國家賦稅收入。

    但是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是據是由後世之人杜撰出的「蘇綽定律」。

    當下李承干將「蘇綽定律」徐徐的了出來。

    宇文泰是北周開國的奠基者。當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挾天子令諸侯」之時,遇到了可與諸葛亮和王猛齊名的蘇綽。宇文泰向蘇綽討教治國之道,二人密談了三日三夜。

    宇文泰問:「國何以立?」

    蘇綽答:「具官。」

    宇文泰問:「如何具官?」

    蘇綽答:「用貪官,反貪官。」

    宇文泰不解的問:「為什麼要用貪官?」

    蘇綽答:「你要想叫別人為你賣命,就必須給人家好處。而你又沒有那麼多錢給他們,那就給他權,叫他用手中的權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處了嗎?」

    宇文泰問:「貪官用我給的權得到了好處,又會給我帶來什麼好處?」

    蘇綽答:「因為他能得到好處是因為你給的權,所以,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好處就必須維護你的權。那麼,你的統治不就牢固了嗎。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沒有貪官維護你的政權,那麼你還怎麼鞏固統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接著不解的問道:「既然用了貪官,為什麼還要反呢?」

    蘇綽答:「這就是權術的精髓所在。要用貪官,就必須反貪官。只有這樣才能欺騙民眾,才能鞏固政權。」宇文泰聞聽此語大惑,興奮不已的:「愛卿快其中的奧秘。」

    蘇綽答:「這有兩個好處:其一、天下哪有不貪的官?官不怕貪,怕的是不聽你的話。以反貪官為名,消除不聽你話的貪官,保留聽你話的貪官。這樣既可以消除異己,鞏固你的權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對你的擁戴。其二、官吏只要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貪墨為藉口滅了他。貪官怕你滅了他,就只有乖乖聽你的話。所以,『反貪官』是你用來駕御貪官的法寶。如果你不用貪官,你就失去了『反貪官』這個法寶,那麼你還怎麼駕御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擁戴,他不聽話,你沒有藉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會引來民情騷動。所以必須用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隊伍,使其成為清一色的擁護你的人。」

    他又對宇文泰:「還有呢?」

    宇文泰瞪圓了眼問:「還有什麼?」

    蘇綽答:「如果你用貪官而招惹民怨怎麼辦?」宇文泰一驚,這卻沒有想到,便問:「有何妙計可除此患?」

    蘇綽答:「祭起反貪大旗,加大宣傳力度,證明你心繫黎民。讓民眾誤認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責任都推到這些他們的身上,千萬不要讓民眾認為你是任用貪官的元兇。你必須叫民眾認為,你是好的。社會出現這麼多問題,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執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問:「那有些民怨太大的官吏怎麼辦?」

    蘇綽答:「宰了他,為民伸冤!把他搜刮的民財放進你的腰包。這樣你可以不負搜刮民財之名,而得搜刮民財之惠。總之,用貪官來培植死士,除貪官來消除異己,殺貪官來收買人心,沒收貪財來充實國庫。」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12
第二十二章 考校(三)

    「蘇綽定律」一講完,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一雙手不斷的摩挲著下巴,久久不語。

    李承乾也不話,只是靜靜地坐著,一時之間御書房內的氣氛有些壓抑。

    這個「蘇綽定律」直接看破了事物的本質,道出了歷朝歷代吏治**的根本,因為「以貪反貪」的思想在封建社會家天下的王朝之中均有表露。

    自夏啟開創家天下開始,直至清末幾千年的歷史,除了周朝因分封制度,在春秋戰國時期名義上存留八百年的王朝之外,可還有任何封建的王朝的超過?

    究其原因正是這種思想導致了中國曆朝歷代貪污橫行,吏治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也是封建王朝吏治**的真正歷史根源和政治根源,也是中國歷史政治的真正痛處所在,以致使中國社會難逃歷史設定四百年一輪迴的災難。

    「世間沒有不滅王朝,更沒有長盛不衰的國家,天地輪迴,生老病死,乃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李承乾聲音放緩慢慢的道:「究其原因還是用人,具官。」

    「那你有什麼辦法?」李世民凝重的道,本來他是抱著姑且一聽的思想的,但是誰知道李承乾卻是言之有物而且思想讓他都始料不及。

    「只有加強監督,兒臣也無其他的辦法。」李承乾迎上李世民的目光,毫不怯場的道。

    李世民不由的暗自舒了一口氣,暗自放下心來,接著又道:「這治民和治臣你全都了,你在給朕這治軍、治家和修文。」

    「兒臣,遵命。」

    「一個王朝之強盛,在於其有無一支能征慣戰的軍隊,更在於這支軍隊在國家層面中所處的地位。」李承乾道:「兵強馬壯未必戰無不勝,國富民強未必攻無不克。」

    「拳頭大就是硬道理,才能讓四方臣服,萬國來朝。要想使我大唐長治久安,就必須有一支絕對忠誠,英勇善戰的軍隊。」

    「在這一之上,兒臣有一個詳細的想法,可以將其寫成一個條陳,呈給父皇。」李承乾道。

    「嗯嗯,就以你之意,接著。」李世民道。

    「其四為治家,兒臣所的治家,為如何治世家。」李承乾道。

    一聽「世家」二字,李世民的瞳孔猛地一縮,他實在是沒想到李承乾竟然已經想到了這一步,心中既有歡喜又有些憂慮,典型的矯情病又犯了。

    所謂千年的世家,百年的王朝,自秦漢以降,王朝更迭不斷,但是五姓七望,關隴軍事集團等等世家門閥卻始終活躍屹立與朝堂之上。

    最典型的就是山東曲阜孔家,隋來稱臣,唐來佐唐,明來扶明,清來降清。

    可謂是大通吃,滿盤皆賺。

    「自光武帝利用世家門閥力量獲取天下之後,世家之力不斷壯大,雖然魏武帝曾經重用寒門子弟,但是因為曹丕篡漢致使其根基削弱,而晉之以後,更是有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士族之。」

    「前隋一個龐然大物,衰亡的如此之迅速,還不是楊廣的一系列改革觸及了世家門閥矯情的底線。」

    李世民聽得頻頻頭,科舉制度,遷都洛陽等等無一不是削弱世家的舉動,科舉甚至是楊廣想要將世家連根拔起。

    「南平吳會、北卻突厥、三征高麗,完善科舉制度、開鑿大運河,縱觀楊廣為政舉措,從這些方面來,楊廣稱之為明君也不為過,但是他操之過急,他不知道,在世家子弟心中,先有家而後才有國,國始終是排在家之後的。」

    「用一句話概括前隋,君非亡國之君也,臣乃亡國之臣也。」

    「那以你之言世家豈非一大毒瘤,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李世民出言問道。

    「也不全是,看待問題要一分為二。」李承乾道:「畢竟現如今還是世家掌天下教化之聲,現如今朝堂還好,但是民間任何人、任何事都脫離不開世家的影子。」

    其實縱觀歷史的長河,每一次王朝的更迭世家在其中都起了很大的力氣,而且最後更是得到豐厚的回報。

    但是唯有三次例外,一次是劉邦立漢,因為那時候真正的貴族都被始皇帝殲滅一空,剩餘都是魚蝦,等到劉邦擊敗中國最後的貴族項羽之後,得以定鼎天下。

    第二次則是朱元璋建明,同樣也是如此,因為蒙古入住中原之時將中原五大姓等誅殺一空,最後朱元璋這個放牛娃得以開創朱明基業。第三次則是毛太祖之時。

    更何況在唐朝初期世家門閥在民間的力量大的不可想像,就算是李世民有時候也毫無辦法。

    貞觀中期,李世民實在無法忍受世家大族的傲慢,:「比有山東崔、盧、李、鄭四姓,雖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好自矜大,稱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廣索聘財,以多為貴,論數定約,同於市賈,甚損風俗,有紊禮經。既輕重失宜,理須改革。」

    而且李世民多次發出包含迷惑與憤怒的質問:「吾實不解山東四姓為何自矜,而人間又為何重之?!」

    於是,命重臣修《氏族志》,但在初稿中,編修者無視皇室,而將「山東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為天下第一。

    這將一直自視甚高的李世民氣得不行,於是在李世民的強勢干預之下,將皇室排為第一,雖然《氏族志》抬高了皇室,對「山東士族」進行了壓制,但卻沒取得實際效果。

    就算是程咬金等大臣也以娶五姓七望之女為榮,盛唐宰相薛元超甚至留下「此生所遺憾者,未能娶五姓女!」的感嘆。

    不過在盛唐之時,五姓七望在朝堂之上的力量確沒有絕對的優勢,一者乃是皇帝的刻意打壓,以李世民的強勢自然容忍不了他們,雖然繼任者李治有些闇弱,但是架不住人家有個狠老婆武則天啊!殺太子都跟喝涼水似得,更何況是區區的五姓七望了。

    二者乃是建立唐朝的功勛關隴軍事集團在盛唐之時仍然佔有很大的比重。

    三者則是大力推行的科舉考試制度導致不少庶族朝臣出現,而當時「五姓」多以門蔭入仕,不適應且不接受科舉考試這種新的出仕方式。

    四是寒門出身的朝廷權臣的嫉恨(如武周時宰相許敬宗和李義府所為)。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13
第二十三章 古書的變化

    「而治家又和修文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父皇可以想一想,若是我大唐人人識字,世家門閥還能如此嗎?」

    「在大唐各個州府建立學校,凡六歲之童必須上學讀書。」

    「所以科舉必須大力提倡,而且更要將其細化,以此來達到遏制世家的目的。」

    「兒臣,有辦法可以將使促成修文這件事。」

    腦中慢慢回想著李承乾剛才的話語,李世民的嘴角不由浮起一絲微笑,現如今他對自己的這個繼承人更加滿意了。

    當然了這與此時的李世民尚且春秋鼎盛有關,君不見歷朝的太子被廢差不多都是皇帝老邁之時,漢武帝晚年逼反劉據,李世民逼反李承乾,康熙廢太子囚眾子。

    若是此時的李世民年齡老邁,而李承乾又表現的十分的優秀出色,恐怕他就不是現在這種心情。

    再李承乾回到東宮之後,一直在思索李世民所的三天之後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過想了一會他還是沒想到於是就暫且放下這個事,而後拿出紙筆開始寫今日同李世民所談的內容。

    還是從他所寫的五個方面洋洋灑灑開始寫,甚至不待片刻停滯的,畢竟有些東西在他的腦中已經思索了許久了。

    等到他寫完之後,心情不由的有些舒暢,這可能就是佛家所的念頭通達吧。

    又思索了片刻,突然他發現上一次程咬金送給他古書上面多了一東西。

    李承乾頓時一驚,而急忙走到古書前面,看見上面的東西,他是大吃一驚。

    「來人。」

    「太子殿下,您有何吩咐?」屋外一個內侍急忙走了進來。

    李承乾凝聲道:「孤今日上午出去之後,是否有人進入過孤的寢宮?」

    那面內侍一愣,接著道:「殿下,沒有您的吩咐任何人都不曾進過您的寢宮。」

    可能是感覺的不夠,於是他又加了一句「任何人也不敢進入。」

    李承乾按下心中的疑惑,揮了揮手讓內侍下去。

    而後又靜靜的看著古書上的東西,他將其拿起,不停得在手中摩挲,這是後世之中的冷兵器**,乃是用精鋼打造的,通身散發著森冷的寒光,還有三個血槽令人不寒而慄。

    以大唐現如今的煉鋼技術是絕對打造不出來的。

    所以他的心中有一絲疑惑,甚至是夾雜著一絲的恐懼。

    放下**,李承乾拿起古書,隨意的翻動還是和以前一樣啊,沒有什麼變化。

    突然他定睛一看,古書的第一頁上面蓋著一個「太子之璽」的印章,雖然有些暗淡,但是朱紅的顏色怎麼也消失不掉。

    瞬間李承乾就有了一絲新的想法,於是急忙將「太子之璽」拿起,而後沾上印泥,平復了一下心情。

    穩穩地將其按了上去。

    誰知一眨眼的功夫,印鑑突然變暗。

    李承乾看到這種變化暗自舒了一口氣,他瞬間就明白了這把**是怎麼來的。

    突然他又想起了程處默的話,程咬金還有一屋子的這種古書,於是急忙命人前去傳喚程處默。

    就在這時內侍來報,左屯衛軍校尉常勝求見。

    李承乾頓時大喜道:「快傳。」

    果然過了片刻,常勝挎著一個包裹走了進來,大禮參拜道:「末將左屯衛軍校尉常勝參見太子殿下。」

    「勝子,趕緊起來,今天怎麼想起來來孤這裡了。」李承乾喜道。

    常勝也是樂呵呵的站了起來,而後道:「太子殿下,末將的父親和妻子從老家來看末將,這不給末將帶了些土特產,末將想著太子殿下,所以就給您帶來了些。」

    一聽「土特產」這三個字,李承乾回想起後世的一些做法,不由的啞然失笑,不過他知道常勝給他的就是土特產,絕非其餘的其他什麼東西。

    「勝子,你有心了,也就你還記得孤。」李承乾道。

    常勝曾經作為李承乾的貼身護衛,同李承乾相處甚好,雖然後來常勝調入左屯衛中,但是現在二人卻無絲毫的違和之感,嘮了一些舊事,一時之間賓主盡歡。

    突然李承乾道:「勝子,你知不知道三天之後是什麼日子?」

    常勝驟聞此言,下意識的答道:「太子殿下,三天之後是息王的生日。」

    常勝完此話,好似有些懊悔,眼中閃過一絲慌亂,急忙觀看李承乾的反應。

    而李承乾臉上則出現一絲的沉思,並未注意到常勝的表情。

    三天之後乃是息王(李建成死後被追封息王)的生日,李承乾一拍額頭瞬間就明白李世民為什麼在御書房之中是那種蛋疼糾結的表現了,心中暗道原來如此。

    現如今玄武門的鮮血恐怕尚未乾涸,雖然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一大家子人全是李世民殺死的,但是你不得不這哥們是一個標準的矯情之人,白了就是既想當婊子又要立牌坊。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俺老程來了,您找俺老程有什麼事嗎?」門外一個聲音咋咋呼呼的想起。

    「程將軍,您不能進去,還沒通傳呢?」內侍焦急的聲音的傳來。

    「啥玩意?俺老程去見太子殿下還要通傳?你知不知道俺老程和太子殿下的關係。」

    聽到這裡李承乾不由的會心一笑,而後對著門外道:「王虎不用攔了,讓程將軍進來吧。」

    「你看看,俺就吧,俺直接進就行了,你還非要攔俺。」

    程處默那龐大的身軀瞬間出現在李承乾的眼中。

    他一看李承乾咧著嘴笑道:「見過太子殿下。」

    「起來吧,幾天不見你程處默變得更加結實了,是不是沒少偷喝酒,沒少闖禍啊?」李承乾道:「要知道回來的時候,程將軍可是讓孤看著你的。」

    一聽這話程處默頓時嚇了一跳,心道難道俺老程在軍營偷喝酒被殿下發現了,所以才叫俺來的,一時之間有些惴惴不安。

    一看程處默的表情,李承乾瞬間就明白被自己猜中了。

    「好你個程處默,等明天程將軍回來,你看孤怎麼和程將軍?」李承乾假意恐嚇道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15
第二十四章 從前有座山

     一聽這話,程處默頓時急了,求饒道:「太子殿下,您可千萬不能這麼做,俺就是平時訓練的時候多喝了酒,這您要是告訴了俺家老爺子,他還不得打爛俺的屁股啊!俺老程的屁股可是剛好啊!」

    「呵呵,你程處默不是天不怕地不怕嗎?今天怎麼求起饒來了?」常勝打趣道。

    程處默一愣,看著常勝就彷彿看傻子一般道:「要是打你的屁股,俺老程才不怕呢?」

    「你‧‧‧‧‧」常勝頓時無語,和這渾人還真沒法。

    「好了,趕緊起來吧,像什麼樣子,剛才是逗你玩的。」李承乾道。

    「太子殿下您你怎麼不早?害的俺老程的心肝撲通撲通的。」程處默拍了怕膝蓋上不存在的塵土,而後樂呵呵的拍馬屁的道:「還是太子殿下好,只要您有吩咐俺老程絕無二話。」

    「接著。」李承乾隨手將三棱‧軍‧刺拋給他。

    程處默下意識的伸手接了過來,看見這個兵器散發著寒光,不由的在空中比劃了幾下,一時之間寒光閃爍,甚是鋒利,心中十分的歡喜。

    程處默不由的嘀咕道:「想不到多喝了幾碗酒不僅沒事,太子殿下還賞賜俺這麼好的寶貝,要是犯個大的錯誤,豈不是賞賜的東西更好?」

    李承乾不由的滿頭的黑線,無奈的道:「誰這是賞賜給你,孤是讓你看看你有沒有見過這種兵器?」

    「啥玩意?不是賞給俺的?」程處默詫異的道:「不過這玩意俺還是頭一回見。」

    邊又比劃了幾下,虎虎生風,就算是旁邊的常勝也感覺到兵器上所散發的寒意,一時間使得旁邊的常勝變了臉色,慢慢的離這個渾人遠了一,萬一被他誤傷了哭都沒地方哭去。

    「那你父親的古書是怎麼得來?你知道嗎?」李承乾問道。

    「古書?那玩意有啥用?」不過程處默還是沉思了一會回答道:「俺也不知道,據老爺子這是俺家的傳家寶。」

    「但是好幾次俺都看見那些破爛玩意都是他自己搗鼓的,據他是什麼仙家法寶。」

    「反正只要是一碰到古書的事,老爺子就神神叨叨的。」

    「那些古書他是寶貝的不的了,有一次俺的二弟程處亮不心撕爛了一本,被老爺子打的皮開肉綻的,一直在床上躺了三個月。」末了程處默又加了一句,幸災樂禍的道。

    「哦?神神叨叨的?」李承乾皺眉道:「既然這些古書程大將軍如此的寶貴,為什麼他又不停的拿來送人?」

    「送人?」程處默驚叫道:「太子殿下,您別開玩笑了。」

    「俺父親這一本書可是值老鼻子錢了,趙郡王、長孫大人等等家的寶貝都是被俺家的老爺子用這種破玩意換回去的。再了你看看俺家老爺子什麼時候幹過賠本的買賣。」

    李承乾聽完這些話,不由的心中暗道,這倒是實話,老程這一輩還真沒吃過什麼虧。

    看來從程處默這裡問不出什麼了,只有等程咬金回來在了。

    而後李承乾朝程處默伸出手,程處默明白他的意思,不過還是戀戀不捨的拿著手中的兵器道:「太子殿下,俺感覺這玩意和俺挺投緣的,您要不就把他賞給俺老程?」

    李承乾不由的笑了出來,將兵器拿了在手中道:「賞給你也不是不行,你只要把古書的事情給孤搞明白,孤就把這件兵器賞給你。」

    程處默喜道:「太子殿下,話算話,俺這就去。」

    接著興沖沖的走了,看著他的背影,李承乾不由的失聲笑道:「這性子風風火火的還真是像程大將軍。」

    常勝也不由的頭贊同。

    二人又聊了幾句,常勝就起身告辭了,李承乾也沒有挽留。

    想著三日之後是李建成的生日,於是李承乾也不由的皺起了眉頭,這肯定是要去祭拜的,雖然自己揣摩出了父皇的意思,但是還是要去朝父皇稟報一聲的。

    但是這種話他又不能明著,頓時他想起了一人,於是起身朝外走去。

    ‧‧‧‧‧‧‧‧‧

    長孫皇后正在看著長樂和豫章兩個丫頭在宮殿中讀書,不過顯然兩個丫頭都心不在焉的,一個個的大眼睛瞪得圓圓的,滴溜溜的之轉。

    長孫皇后頓時一人拍了一下她們,佯怒道:「兩個傢伙,快好好看書。」

    話音剛落,豫章公主看見李承乾從門外走了進來,於是直接飛奔出去,奶聲奶氣道:「太子哥哥‧‧‧太子哥哥‧‧‧」

    看見豫章朝自己跑了過來,李承乾心中一驚,昨天長樂摔倒的那一幕還沒遠,急忙上前幾步將豫章抱了起來笑道:「有沒有想哥哥啊?」

    「有啊有啊,不信太子哥哥你問問母后。」

    將豫章放下之後,李承乾道:「孩兒見過母后。」

    「乾兒,今日怎麼來了?」長孫皇后問道。

    看見母后和太子哥哥聊了起來,兩個丫頭賊兮兮的偷偷的開始玩了起來。

    李承乾道:「其實孩兒是有件事想請母后和父皇。」

    「哦?什麼事?」長孫皇后奇道。

    「是這樣的,大後天是息王的生日,孩兒想去其墳墓前祭奠一番。」李承乾斟酌了一下道。

    一聽是息王這兩個字,長孫皇后不由陷入了沉默,雖然她不知道自己的兒子為什麼去祭奠李建成,但是她知道自從這個兒子從幽州回來之後變得有些不一樣了,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絲的沉穩,少了一絲的懦弱,多了一些擔當,於是應了下來。

    母子二人交談完之後,長樂急忙嚷道:「太子哥哥,長樂要聽你講故事。」

    「好耶,豫章也要聽太子哥哥講故事。」豫章拍著手樂道。

    長孫皇后哪還不知道這兩個傢伙打的什麼主意,頓時樂了:「你們這兩個傢伙。既然如此,乾兒你就給她們講故事吧,母后去你父皇那裡一趟。」

    「兒臣,多謝母后了。」

    「同母后還什麼謝?」

    等到長孫皇后走後,李承乾道:「好今天哥哥就給你們講一個好故事。」

    「話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在給‧‧‧‧‧‧‧」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16
第二十五章 孔北海亦知世間有劉備焉

     等到李承乾一遍一遍的重複這個經典的「老和尚給和尚講故事」這個故事之後,長樂和豫章頓時明白這是李承乾在同他們開玩笑,倆人頓時不依,一人抱著他一個胳膊不停得搖晃,吵鬧了起來。

    被這兩個祖宗一鬧,李承乾的身體差散架,但是毫無辦法,於是乖乖的給她們講起了《三國演義》,結果李承乾手舞足蹈,唾沫星子亂飛了半天,兩個丫頭聽得哈欠連連。

    又過了片刻,兩個丫頭全都睡著了,李承乾吩咐宮女將她們放在床上,蓋上絲被,看著睡得特別香的兩個丫頭,李承乾自我安慰道是她們平時太累了,不是我故事講得不好,頗有一阿q精神。

    過了一會兒長孫皇后回來了,看見兩個睡著的丫頭奇道:「這個時候她們怎麼睡著了?平時正是玩的歡快的時候?」

    李承乾尷尬的笑了笑道:「還是孩子,估計是累了。」

    長孫皇后了頭,也沒什麼,李承乾暗自舒了一口氣,總不能自己講故事把她們講睡了吧,這也太丟人了。

    而後,李承乾急忙岔開話題道:「母后,父皇怎麼?」

    「你父皇,嗯了一聲,而後知道了。」長孫皇后道:「不過以母后看你父皇雖然嘴上不,但還是十分滿意的。」

    李承乾了頭,他知道這是李世民的矯情病又犯了,而後又和長孫皇后嘮了一會兒,李承乾就起身離開了。

    ‧‧‧‧‧‧‧‧‧‧

    天氣晴朗,日頭漸暖,長安雖然比不上南方的草長鶯飛,但是在此時也別有一番滋味。

    此時的李承乾帶著長樂與豫章兩個妹妹在酒館之中,李承乾了幾個菜,又找了一些長樂和豫章喜歡吃的桂花糕等糕,兩個傢伙吃的不亦樂乎。

    本來趁著今天休沐的日子,李承乾想在宮中休息休息順便將他自己的所學整理一下,誰知道一大早兩個丫頭就跑了過來,嘰嘰喳喳的嚷著要他帶著他們出宮玩,李承乾沒有辦法,也是出於對昨天講得故事的愧疚於是就帶著兩個丫頭出來,順便也通知了程處默讓他帶著古書來酒館找他。

    李承乾專門挑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在這裡自斟自飲,看著樓下人來人往的,以及各種的叫賣之聲,雖然尚未達到大唐最繁榮之時,但是盛世景象也已經初現端倪。

    過了一會兒,突然對面傳來一陣吵鬧之聲,只見一個頭戴斗笠,身材魁梧的男子和店二吵了起來。

    旁邊坐著的五個侍衛頓時警覺起來,有兩個急忙站了起來,將李承乾三人擋住,其餘的也都將手放在了腰間,暗自警戒,

    李承乾不由的皺了一下眉頭,吩咐道:「去看看,發生了什麼事?」

    有一名侍衛急忙前去,過了片刻功夫回來稟報導:「太子殿下,那員大漢吃完飯沒有錢付賬,所以和店裡的人糾纏了起來。」

    「你去將錢賬替他付了。」李承乾淡淡的吩咐的道。

    侍衛領命而去,在那裡同他們交談了幾下,拿出銀子替那員大漢結了賬,店二罵罵咧咧的走了。

    那員頭戴斗笠的大漢專程走了過來,此時李承乾方才看清楚他的相貌,一張國字臉,濃眉大眼,額頭之上還有一些疤痕,雙臂猶如磐石,虎背熊腰的,氣勢驚人,李承乾不由的暗讚道:好一條大漢。

    李承乾身邊的侍衛被其氣勢所迫,瞬間站了起來,以防不測。

    李承乾感覺到此人毫無惡意,於是朝後擺了擺手,侍衛雖然坐下但是還是不敢有絲毫的放鬆,陪同此人前來的侍衛,額頭已經佈滿汗珠。

    那員大漢朝著李承乾一抱拳,雖然面無表情,但是眼中還是呈現出一絲的複雜之色,李承乾朝他舉了舉酒杯,示意無妨,那員大漢也沒什麼而後轉身離去。

    待大漢離去之後,旁邊的侍衛擦了擦額頭的汗,而後輕聲道:「公子,此人也太過無禮了。」

    李承乾淡淡的笑道:「沒事,江湖中人,刀頭舔血的哪能如同你們一般?」

    此時程處默還沒來,兩個丫頭只顧著吃東西,李承乾只好和旁邊站立話的侍衛道:「聽你的口音好像是山西人?」

    那名侍衛頓時大喜,道:「公子果然厲害,人張軻是山西絳州龍門縣人士。」

    「絳州龍門縣人?」李承乾不由的一怔,這個地方在大唐可是出了一個了不得人物啊!

    「那你可認識薛仁貴?」李承乾問道。

    「薛仁貴?」張軻一愣,念叨了兩句而後道:「人不認識此人啊,不過絳州龍門縣倒是有一個薛家莊,可能是那裡的人。」

    「不可能啊,據薛仁貴此人幼年之時力大無窮,武藝高強,曾經徒手搏虎,力斃猛獸,你難道沒聽過?」李承乾詫異的道。

    「力大無窮,徒手搏虎?」張軻愣了一下,恍然大悟道:「公子,您的不會是薛禮吧?他倒是符合您的條件。」

    李承乾頓時一拍額頭,想到此時才是貞觀元年,薛仁貴充其量也不過就是十二三歲,還沒有取字呢?

    「對,就是他。」

    這下張軻更摸不著頭腦了,詫異的道:「薛禮的名聲難道已經傳到京城了?」

    頗有《三國演義》中管亥兵圍北海,孔融派人去劉備去求救,劉備那句「孔北海亦知世間有劉備焉?」的驚喜和惶恐。

    李承乾淡淡的一笑而後神秘的道:「以後你就知道了。」

    張軻也不敢多問,而後李承乾又道:「張軻,交給你一項任務,你可敢接受?」

    「公子但請吩咐,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張軻激動的道,旁邊的幾個侍衛羨慕的看著張軻。

    「好,你去絳州龍門縣,也就是你的老家,將這個薛禮給我帶回長安,我重重有賞。」李承乾道:「至於侯大將軍那裡自有我去與你項,到時候記得帶著東宮的令牌前去。」

    張軻頓時知道李承乾這是看上薛禮的武藝了,當然這也是他的一次機會,急忙道:「公子放心,人必將薛禮帶回長安,不負公子所托。」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17
第二十六章 拜祭李建成

    又過了一會兒,程處默鬼鬼祟祟的走了進來,看見李承乾之後,驚喜的道:「殿‧‧‧,公子俺老程來了。」

    李承乾了頭,並示意他不用多禮接著道:「交給你的事辦得怎麼樣?」

    程處默笑呵呵的道:「公子放心,俺老程出馬哪還有辦不成的事?」

    「不過老頭子的這些東西藏得十分的隱秘,要不是俺有些手段還找不到呢?」

    而後從懷中拿出八個和李承乾手中一模一樣的古書,心翼翼的遞給李承乾。

    李承乾按捺了一下激動的心情,心的翻看著每一本古書,雖然他也看不出一個明白,但是他知道這些東西和他腦子中的那個夢以及超前的知識一樣的重要。

    「公子,您是不是忘記了一些事啊?」看見李承乾只注意古書,程處默實在忍不住了,只好出聲提醒道。

    李承乾將古書收起來,笑著道:「放心吧,答應你的獎賞一定算數。」

    話之間一抹寒光在李承乾的袖口之上出現,而後將三棱‧軍‧刺遞給程處默,程處默一拿到手歡喜的不得了,語無倫次的道:「謝謝公子,謝謝公子。」

    這時長樂和豫章也都吃完了,可能是在外面呆久了,所以吵著要回宮。

    李承乾這次出宮的目的也達到了,迫切的想回宮去試試古書的神奇,於是又交代了程處默一些其他的事情,而後就帶著長樂和豫章走了。

    等到回到宮中之後,天已經快黑了,李承乾又將兩個丫頭送到長孫皇后處,而後回到自己的住處,將上午的那本古書拿了出來,此時昨天他按下的那個印章已經快要看不見了,淡淡的只留下一個印記。

    李承乾又將剛剛拿回來的八個古書每一個按了一個印記,而後才放心的回去休息。

    ‧‧‧‧‧‧‧‧‧

    此時正是春旱之時,誰知昨夜突然來了一場雨,這場雨來的十分的及時,大大的緩解了一些氣候的乾燥以及個土地的乾旱,長安城中已經有許多的人前去觀音廟、土地廟、城隍廟等地方上香,也不管這些神仙到底管不管興雲布雨,估計也就是求一個心裡上的慰藉。

    李承乾、長孫無忌、程處默和常勝帶著十幾個侍衛在一片的泥濘的路上走著。

    一邊走,程處默一邊罵罵咧咧的,因為就在剛才爬山的時候,程處默為了躲避山上掉下來的石頭,結果一不心摔了一跤,把他今天剛換的衣服都給弄髒了。

    一行人又穿過了樹林,慢慢的在路上走著,李承乾和長孫無忌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突然前面傳來一陣腳步聲,眾人頓時警覺起來。

    一個頭戴斗笠的大漢,從前面的路口走了出來,那人看見李承乾一愣,對著李承乾一抱拳而後匆匆的走了。

    李承乾有些疑惑,不明白他怎麼來這裡了?此人就是在酒館中遇到的那個沒錢付賬的大漢。

    反而是長孫無忌看著那員大漢的背影,久久不語。

    李承乾問道:「舅舅,怎麼了?」

    「沒事兒,只是看著這個人的背影有些眼熟。」長孫無忌道。

    又過了片刻的時間,李承乾一行人終於到了此行他們此行的目的地,長安縣高陽原李建成埋骨之地。

    但是這裡的景象確實使李承乾等人大吃一驚,墓碑之前竟然有一些未燒盡的冥紙和祭品。

    長孫無忌的臉瞬間變得鐵青,一眾侍衛也急忙散開。

    「哼,此時前來祭拜,必然是隱太子的人。」程處默怒道。

    李承乾道:「不錯,看來隱太子的人還是不死心啊!」

    這時長孫無忌突然道:「老夫想起來剛才那個人是誰了,怪不得看著他的背影那麼的熟悉。」

    「舅舅,的是剛才那個頭戴斗笠的大漢?」李承乾問道。

    「不錯,就是他,昔年隱太子李建成麾下的大將孫達。」長孫無忌臉色凝重的道:「此人乃是隱太子麾下一員不可多得猛將,擅長刺殺和隱匿,想不到他還活著。」

    李承乾嗤之以鼻的道:「舅舅,也不用過於擔心,昔年他們佔盡優勢尚且被父皇擊敗,此時都已經成了喪家之犬,量他們也不過是一群匹夫之勇,又有何懼?」

    「殿下的不錯,但是還是心為妙。」長孫無忌道。

    接著自有侍衛準備好祭品在李建成的墳前擺好,並且將帶來的冥紙燃。

    李承乾整了整自己的衣冠,而後他和長孫無忌一起恭恭敬敬的上了三炷香,雖然李建成的死和長孫無忌脫不了干係,但畢竟死者為大,再大的仇恨只要人死了都會煙消雲散,當然像伍子胥那樣的仇恨想要化解是不可能的。

    此時長孫無忌擺了擺手程處默和常勝等人都去外面警戒,只留下李承乾和長孫無忌兩人。

    長孫無忌嘆道:「殿下,來到這裡可看到什麼?」

    看著李建成破敗的墳墓上叢生的雜草,李承乾目光深邃的道:「看到了許多。」他在心中默默的道:孤絕不做李建成第二。

    李承乾接著又道:「舅舅,外甥想要給他撰寫一個墓誌銘。」

    長孫無忌沉思了一會兒道:「可以。」

    好在李承乾他們來的時候,就在不遠的地方看見一個勒石刻碑的店舖。

    裡面的老闆十分的熱情招待了他們,挑選了一塊兒石碑。

    老闆問道:「客官,您的石碑上想要刻些什麼?」

    自有侍衛拿來紙筆,李承乾思索了一下,片刻就寫完了,遞給老闆道:「就刻上面的話。」

    長孫無忌看了一眼,只見上面寫著「大唐故息隱王墓,王諱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師粵以貞觀元年歲次戊子二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不由的暗自了頭,頓時明白自己的這個外甥在這個上面還是比較謹慎的。

    估計這個店老闆也是一個不關心國家大事的,所以也就沒有出現其他什麼的波瀾,十分痛快的就前去刻碑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18
第二十七章 太上皇召見

     程處默和常勝等人將這個墓碑樹立到李建成的墓前,而後幾名侍衛將墳墓稍微修葺了一下,使其看的不再那麼的荒涼,雖然有了一些的生氣,但是蕭瑟之意還是少不了。

    李承乾又複雜的看了一眼李建成的墳墓,心中暗嘆道:歷史是一個只向成功者敞開胸懷的女人,顯然李建成沒有這個福氣,推己及人,前世的李承乾也沒有這個福氣,若是他沒有那個奇怪的夢,恐怕十七年後在黔州也會有這樣一座破敗的墳墓,只是不知道到時候有幾個人會去給自己上墳?

    「走吧!」李承乾嘆了一口氣沉重的道。

    於是一行人又按著原路返回,可能是李承乾的表情過於沉重,一路之上大家都沒有什麼話,就算是程處默這個渾人也乖乖的。

    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樹林之中一直有一雙複雜的眼睛盯著他們。

    回到長安之後,程處默和常勝都散去了,李承乾和長孫無忌則要先去東宮見一下李世民。

    等他們到達御書房的時候,李世民手裡拿著一本奏摺,但是顯然他的心思並不在奏摺上面,看見他們進來,李世民語氣蕭索的道:「你們朕做錯了嗎?」

    李承乾剛要話,長孫無忌用眼神制止住李承乾,而後厲聲道:「陛下此言何意?去年息王步步緊逼,毫不顧忌兄弟情義,若非天策府眾人齊心協力,戮力同心,那麼今天坐在這裡的恐怕就是李建成,而今年的元月十八日就會是安陸郡王李承道(李建成次子,其長子早逝)外出前去祭拜陛下。」

    「君主的緬懷是可以的,但是後悔卻大可不必。現如今大唐四面皆敵,內有息王舊黨、世家門閥等蠢蠢欲動,外有突厥、吐蕃等陳兵塞外,若是陛下還是一門心思的糾結在這件事之上,倒不如當年在玄武門之外被建成得位的好。」

    這些話的可謂是大膽之極,也就長孫無忌敢這樣的話,其他人恐怕誰都不敢。

    李世民畢竟是一個心思堅定之人,過了一會兒重重的嘆了一口氣道:「想不到朕還沒有輔機你看的明白。」

    接著他又道:「乾兒,你記住以後切莫要學父皇。」

    李承乾不由的有些鬱悶,怎麼就能扯到他的身上了,不要學你什麼?不要學玄武門之變還是不要學這種濫矯情的性格?

    不過這裡也只有他是個字輩,沒有絲毫的辦法。

    這時候進來一個內侍拜倒道:「參見陛下。」

    李世民一皺眉,淡淡的道:「什麼事?」

    「啟稟陛下,太上皇召見太子殿下。」內侍心翼翼的道。

    過了大約有盞茶的時間,李世民默然不語,底下跪著的內侍已經額頭見汗。

    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李承乾定了定神道:「父皇,那兒臣‧‧‧‧‧‧」

    「既然太上皇相招你還不趕緊去。」李世民不咸不淡的道。

    「謹遵父皇之命。」李承乾撇了撇嘴心道又不是我要去的,有能耐你去和太上皇啊,而後他和長孫無忌對視一眼,緩緩的退了出去。

    太極殿,太極宮中最富麗堂皇的存在,但是此時的太極殿卻是太上皇李淵居住的場所,殿外除了侍衛就是太監、宮女等等,再無其他的人,每日裡也就逢年過節有裴寂等太上皇的舊臣前來探望。

    而李世民和李淵兩個人除了大唐舉行大型的盛會活動之時,其他的時候概不相見,縱然是東宮距離太極殿不遠也不見李世民去過太極殿幾次。

    來到太極殿的門外,李承乾重重的吸了一口氣,而後輕輕的推開太極殿的大門,「吱」的一聲刺耳的聲音傳來。

    大殿之中昏昏沉沉的,清冷幽暗,陰霾靜謐,靜靜的沒有一聲音。

    由於李承乾推開了門,所以吹來一陣冷風,嗚嗚咽咽,彷彿是有人在哭泣。

    此時一束陽光也照耀進來,可能是有些耀眼,主坐上的那個身影舉起手遮蓋了一下頭部。

    李承乾急忙拜道:「孫兒見過皇祖父。」

    「起來吧!」李淵那沙啞的聲音響起:「朕聽你今天外出去祭拜太子了?」

    李承乾知道李淵口中的「太子」的是李建成,不是他,於是恭敬的道:「皇祖父英明,孫兒是奉父皇的命前去的。」

    李淵冷哼一聲:「惺惺作態。」這話李承乾就不敢接口了。

    而後李淵又愧疚的道:「你知道嗎?朕每次閉上眼睛就會想起承道、承德他們,他們哭著喊著問朕為什麼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就在這座大殿之中被殺?」

    「在這座太極殿之中,朕每天晚上都會他們的哭聲,你知道嗎?」

    李承乾默然不語,雖然他得李世民疼愛,但是有些事還是要避開的為好,有些話還是不為妙。

    「朕與煬帝乃是表兄弟,他是一個天縱之才,雄才大略,那時候朕不過是一個太原留守,建成和世民等不過是一個普通國公的孩子,原本以為這一生也就這樣平凡的過去了。誰知道轉眼之間到了大業十三年,天下大亂,義軍蜂擁四起。」

    「各路英雄豪傑,紛紛登場,稱王稱帝,看見這種情況,建成他們也起了心思。於是世民、裴寂和劉文靜串通逼迫朕起兵。」

    「也許真的是天命所歸,先後破霍邑、後渡黃河,僅僅四個月就攻破長安,後來煬帝死於揚州,朕在長安登基,那個時候建成主內,世民主外,一場場大戰打下來竟然先後擊敗了各路英雄豪傑,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杜伏威等等名噪一時的人物不是戰敗就是被俘。」

    「外患即平,內憂又生,建成同世民的矛盾更加的突出,甚至已經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的。直到去年他們終於在玄武門決出了生死。」

    「朕始終在想若是我僅僅是一個太原留守,那麼哪裡還會發生這種事情呢?」

    道這裡李淵已經老淚縱橫,看著他那滿頭的白髮以及臉上的皺紋溝壑,李承乾心中有些同情他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19
第二十八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

    「你是不是感覺朕很可憐?」李淵那沙啞的嗓音響起。

    被中了心事,李承乾臉色不由的一紅,急忙道:「孫兒不敢。」

    「哼,一個兒子殺了另外兩個兒子一家子,朕都感覺自己可憐。」李淵突然怒道。

    李承乾不知道這老爺子哪裡來的這麼大的火氣,但是也不好再什麼。

    李淵的怒火彷彿越來越大了,接著又罵道:「殺兄弟於玄武門外,誅親族於承乾殿裡,囚親父於太極宮中,就差一個流放親子於中途。他開了一個好頭,他的兒子也不會好過,你這太子也做不安穩。」

    李承乾嚇了一跳,雖然此時太極殿中只有他們兩個人,內侍等都在殿外,不過李淵這麼大的聲音估計外面也能聽見。

    殊不知外面當值的侍衛和內侍一個個嚇得都是膽顫心驚的,額頭冷汗淋淋,汗水浸透衣背。

    而後李承乾有些惱怒了,你這的好好的往我身上扯什麼啊?我又沒得罪你,但是也不敢反駁,誰讓大唐標榜著以孝治天下呢?李世民又一直自稱孝子,雖然有些扯不是?

    「你回去告訴他,若是他還認朕這個父皇,朕明天就要出宮出去祭拜朕的兒子和孫子。」李淵斬釘截鐵的道。

    「孫兒領命。」李承乾恭敬的道:「若是皇祖父沒有其他的事,孫兒就告辭了。」

    李淵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走,李承乾行過禮之後轉身就走,他實在是不想在這這裡待哪怕是一秒鐘。

    李承乾走到太極殿門口的時候,「這座太極殿朕住著不舒服,會讓朕想起往事,後天朕就搬出太極殿。」,李淵幽幽的聲音又傳來了。

    李承乾頓時心下瞭然,這就是條件,李淵出宮的條件。

    踏出了太極殿的大門,李承乾長舒了一口氣,而後看著門外的侍衛和內侍厲聲道:「剛才你們有沒有聽見什麼?」

    「臣等什麼都沒聽見。」一眾人惶恐的道。

    「孤就當你們沒聽到,日後若要是傳出去些什麼,心爾等的腦袋。」李承乾道。

    「臣等不敢。」

    ‧‧‧‧‧‧‧‧

    御書房之中,李承乾將在李淵那裡所的話一字不落的告訴給李世民,而後乖乖的站在下手,低眉順眼的,要多規矩就有規矩。

    此時李世民的心情正是起伏不斷的時候,一個不心就會殃及池魚。

    君不見李世民紅著眼睛,胸口不斷的起伏,或許是不甘,或許是憤怒,或許是愧疚,這種心情李承乾前世謀反的時候也曾經體驗過,總之一句話十分的不好受。

    過了一會兒,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氣道:「乾兒,你朕會流放親子於中途嗎?」

    李承乾頓時一愣,顯然他沒想到李世民會問這個問題,沉思了一會兒,他心翼翼的道:「就算是尋常百姓家也難免有幾句拌嘴的,更何況父親打兒子是常有的事,更是天經地義的事。」

    這是李承乾偷換了一個概念,他可不敢明著。

    李世民聽完之後默然不語,而後淡淡的道:「明天你和太上皇一起出宮。時候也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諾。」李承乾道。

    等到走出御書房的時候,李承乾背後出了一身的冷汗,伴君如伴虎,太子伴君更甚於伴虎,他現在都已經十分慶幸了,幸好是李世民,而不是武則天、朱元璋等。

    他都不知道扶蘇、朱標、朱高枳等人是如何在嬴政、朱元璋、朱棣等人之下過活的。

    回到了殿中,李承乾將養了一下心神,而後看了一下那九本古只是印章變淡了些了,但還是沒有出現高科技的產品。

    突然李承乾想起封德彝此時還病在家中,李世民曾經讓他前去探望,明天要陪李淵出去上墳,更沒有時間,他只好長嘆一聲,而後吩咐王虎準備好筆墨紙硯,而後提起毛筆沉思了一會兒,接著揮毫潑墨般的寫了下去。

    等到墨跡幹了之後,李承乾讓王虎將這幅字捲起來,而後待著王虎和幾名侍衛向李世民了一聲假接著就出宮了。

    還好封德彝的住所距離皇宮也不遠,就在旁邊的朱雀大街,一行人走了大約有十幾分鐘就到達了封德彝的家裡。

    王虎向裡面明了來意,門房就趕緊前去通傳,果然過了片刻的功夫,封府中門大開,一大家子人呼啦啦的全部都出來迎接,封德彝的妻子楊氏攜著剛剛十三歲的封言道趕忙朝李承道行禮道:「見過太子殿下。」

    「不用多禮。」李承乾急忙道:「這一次孤奉父皇之命前來探望封大人,這些繁文縟節能免則免。」

    「不知封大人病情如何?」

    一到這裡楊氏也就眼圈不由的紅了,而後拿出手帕擦了擦,悲傷的道:「妾身夫君從回來之後就一直昏迷不醒,恐怕‧‧‧‧」

    已經十三歲的封言道也是面有悲慼之色。

    李承乾嘆了一口氣,而後道:「封大人為國操勞多年,殫精竭慮,功勛卓著。孤會叮囑太醫好好的為封大人治病,就算是想盡辦法也要將他治好。」

    「謝過太子殿下。」

    而後他們將李承乾迎了進去,一路帶到封德彝所住的房子,在路上李承乾同楊氏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這個楊氏不愧是出身弘農楊家的,頗識大體,話語精煉。

    等看見躺在床上,出氣多進氣少,一臉淡白色,昏迷不醒的封德彝,李承乾知道他已經一隻腳踏進鬼門關了。

    楊氏搖晃了封德彝許久,他還是昏迷不醒,李承乾嘆了口氣道:「讓封大人多歇歇吧。」

    「這一次孤來也沒帶什麼東西,只帶了這一副字,既然封大人沒醒,那就請封夫人代為保管吧!」李承乾完,王虎將那副字交給楊氏。

    「封夫人可以打開看一看,這是我父子二人對封大人的評價。」李承乾接著道。

    楊氏聞言,心的打開李承乾所寫的字,上面的只有一句話「兩朝開濟老臣心」,此時封言道也看見了上面所寫的內容。

    身為封德彝的妻子,弘農楊氏的子弟,楚國公楊素的堂妹,她怎麼可能不知道封德彝是怎麼病成這樣的?

    一時之間五內難以名狀,只好拉著兒子跪了下來。
Babcorn 發表於 2015-7-9 14:20
第二十九章 手電筒以及封德彝之死

    李承乾又安撫一會兒楊氏等人,而後就回轉皇宮。

    等到他回去之後,他又來到存放古書的地方,將蓋著的布掀開,果然其中最早的一個古書之上出現了一個巴掌大的東西

    李承乾視之乃是手電筒,這玩意還挺高科技(當然了是對於唐朝來),竟然是太陽能的,不用擔心充電的問題,而且製作的精巧異常。

    不過李承乾也有些鬱悶這玩意除了照明還能幹什麼?接著他將手電筒放在坐墊之上,再用布將九本古書蓋上。

    就在這時內侍王虎進來,對李承乾道:「太子殿下,程校尉來了。」

    「哦,程處默來了,快讓他進來。」李承乾道。

    果然片刻的功夫程處默風風火火的闖了進來,李承乾不由的打趣道:「程將軍你這麼著急趕著投胎啊?」

    程處默臉色劇變道:「殿下,您可別害俺老程啊!這大唐現在只有一位程將軍,要是俺家老爺子聽見,那可不得了。」

    「行了,別在那裡裝可憐了,這個時候來孤這裡有什麼事?」李承乾問道。

    「殿下,您可能還不知道尚書左僕射封德彝封大人病逝了。」程處默道。

    聽到這個消息李承乾不由的一怔,而後問道:「什麼時候的事?」

    「就是您剛剛離開封府不久。」程處默道:「俺老程怕您不知道專門來給您報個信。」

    「處默你有心了。」李承乾經過初始的驚訝之後,又平靜起來,畢竟歷史之上封德彝就是在貞觀元年死的,只不過這次提早了。

    但是李承乾不知道的是,封德彝這次的早死與李承乾送的那句詞「兩朝開濟老臣心」有很大的關係。

    話李承乾從封德彝的府邸走後不久,封德彝就顫顫巍巍的清醒了,而後他的妻子楊氏將李承乾來他的府邸看望他一事以及送的那幅字一併都告訴了封德彝。

    封言道還專門打開了那幅字讓封德彝看,誰知這一看就使得封德彝死於非命。

    要「兩朝開濟老臣心」這句詩句,是李承乾盜用的盛唐詩人杜甫的七律《蜀相》中的一句,意思是諸葛亮為劉備、劉禪兩朝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褒揚溢美之詞全在其中。

    套用現在的話就是端的偉光正、高大全,是對一個老臣最高的評價。

    當然這是外人看,比如楊氏一見這幅字就攜子拜謝李承乾,因為他知道這是李承乾對他丈夫的評價,有了這幅字,日後李承乾登基就不用擔心封德彝曾經得罪過李承乾的事,甚至於他的兒子封言道入朝為官的還有許多隱形的好處。

    但是有一句話的好,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會有一千種看法。

    封德彝此人才幹是有的,但是他也是一個慣於揣摩人心、見風使舵,蛇鼠兩端之人。

    從他的經歷之中就可以看出來,封德彝早年曾為楊素幕僚,後負責督建仁壽宮,升任內史舍人。

    隋煬帝年間,封德彝受到虞世基倚重,使得朝政逐漸敗壞。

    江都之變時封德彝曆數隋煬帝的罪過,隋煬帝對他道:「你是士人,何至到此地步?」封德彝羞慚而退,隋煬帝死後,又投靠宇文化及,任內史令。

    宇文化及兵敗後,封德彝投降唐朝,逐漸獲得唐高祖的信任,官至中書令,封密國公。

    同時他又是李世民的天策府屬官,但是他又暗中維護太子李建成,在二人之間搖擺不定,但李世民對此毫不知情。

    一直到貞觀十七年李世民才知道封德彝陰持兩端之事,大怒之下追奪封贈,改謚為繆。

    封德彝最善於揣摩人心,後晉劉昫所著的《舊唐書》這樣評價道:「封倫多揣摩之才,有附托之巧。黨化及而數煬帝,或有赧顏;托士及以歸唐朝,殊無愧色。當建成之際,事持兩端;背蕭瑀之恩,奏多異議。太宗,明主也,不見其心;玄齡,賢相焉,尚容其諂。狡算醜行,死而後彰,苟非唐臨之劾,唐儉等議,則奸人得計矣。」

    而眾所周知,在古代的時候「兩」、「三」這種數字在詩句或者文章當中一般都是虛指。

    李承乾本意所的「兩朝」是李淵、李世民兩朝,可是封德彝眼中的「兩朝」卻不是如此,而是數朝,更何況他又是被李承乾和長孫無忌設計的一敗塗地,朝堂吐血,顏面無存,以他的心胸又如何受得了?此時又看見李承乾所做的諷刺自己的詩句(自己認為的),憂憤交加,吐血身亡,甚至連一句遺囑都沒有留下。

    善騎者墮善游者溺,古人誠不欺人,封德彝揣摩了一輩子的人心,最後就死在揣摩人心之上,不得不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當然這些事情李承乾不知道,楊氏、封言道等人也都不知道。

    突然程處默看見放在墊子之上的製作精良,巧玲瓏的手電筒,頓時兩眼放光,腆著臉道:「太子殿下,這是什麼啊?」

    李承乾一看就知道程處默這廝心中想著的是什麼,於是淡淡的道:「道家有一種法術叫做掌心雷你知道嗎?」

    「掌心雷?」程處默驚道,而後嚥了頭唾沫道:「難道這玩意就是掌心雷?」

    「久聞其名但是從來都沒有見過,太子殿下能不能讓俺們這些凡夫俗子開開眼界?」程處默腆著臉道。

    旁邊的王虎也是一臉的渴望。

    「好,孤今天就讓你們開開眼。」李承乾不懷好意的笑道。

    而後李承乾拿起手電筒,輕輕的按了一下開關,在程處默、王虎二人驚詫的目光之後,一束耀眼的白光從其中發射出來,照在程處默的身上。

    程處默頓時嚇了一跳,怪叫一聲跌倒在地上,「哎呦媽呀,老程這次死定了,俺的魂魄被勾走了。」旁邊的王虎也是被嚇了一跳,驚駭的朝後面退了幾步,一不心也摔了一跤。

    程處默捂著臉,不敢再看李承乾而後帶著哭喪著道:「太子殿下,您快把俺的魂魄放出來吧,這哪裡是掌心雷了,分明是攝魂鏡啊。」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