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先秦]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 (已完成)

 
飛雪月 2015-8-16 02:55:40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233 1553865
kelvin12354 發表於 2017-4-18 23:21
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為雄中雄

  華氏城外數十里外的原野上,已經成了佛教經典裡所描述的地獄。

  空中瀰漫著辛辣的煙霧,還有鮮血、糞便和燒焦血肉的味道,成千、上萬、上十萬的死人橫七豎八地躺在河邊、灌木叢、丘陵和城牆下,他們的臉龐呆滯、僵硬、駭人,面目全非,身體了無生氣。

  而苟活的傷者依然在四周呻吟嗚咽,時時發出痛苦尖叫,他們傷痕纍纍,千瘡百孔,衣衫撕裂毀壞,襤褸不堪。

  勝負已經決出,一隻腳踩在已經匯聚成小池塘的血泊中,昭華將長劍刺入阿育王的脖頸,切下他的人頭,隨後揪著頭髮,高高舉了起來。

  「楚雖三戶,必將再興!」他大聲怒吼,臉上也有不少血點。

  「楚雖三戶,必將再興!」這支兩萬五千人的楚軍輕兵也齊齊歡呼起來,他是從華氏城後方突然出現,斬將奪旗,擊垮了身毒軍隊的脊樑。

  在不遠處,號角響徹戰場,楚軍的預備隊傾巢而出,沿著河岸朝敵軍衝去,專程繞道側翼的五千騎兵急馳而過,矛尖閃耀著陽光,火紅色的祝融旗、鳳凰旗在頭頂飛揚。阿育王的殘餘部隊在衝擊下徹底潰散,只擁有單薄甲衣的他們被紅色鐵流碾過,有如被開水澆灌的蟻巢,四散而逃。

  這場耗時大半天的華氏城之戰,最終楚軍以十多萬人擊敗了四十五萬之眾的身毒孔雀王朝大軍,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也被割了頭顱。

  半個時辰後,戰場陸續被清掃乾淨,阿育王那目瞪口呆的頭顱,由西楚的上柱國昭華雙手捧著,送到了他們的王面前。

  與火紅色的楚軍主色不同,被稱之為「西楚霸王「的白起全身都籠罩在黑色的鐵甲下,平日裡,連昭華也只能看到他隱藏在罩面後的冷酷眼睛。現如今,在這血氣熏天的殺場上,他終於解下了頭盔,此時此刻,正坐在一頭身毒戰象的屍體上,拿著一個灰白色的骨碗喝酒,並讓侍從為他解開戰甲和環扣。

  「大王,身毒王頭顱在此!」昭華不敢看白起的眼睛,下拜稽首,高高獻上頭顱。

  指揮了整場戰役的,白起未看一眼,只是淡淡地說道:「用沸水煮掉血肉腦髓,刮去頭皮,製成飲器。」

  縱然是剛剛從屍山血海裡走出來的昭華,依然被這冷酷的語氣弄得渾身戰慄,眼前這位霸王沒有別的愛好,就喜歡收集戰敗者的頭顱,鴦伽叛軍首領的頭、拔王的頭、羯陵伽王的頭。而據說眼下他手中的這盞頭骨酒碗,就是用被他推翻的叔叔,楚懷王之頭製成的……

  不及多想,昭華又聽白起問道:「我軍傷亡多少?」

  昭華低頭:「死傷不過兩萬!」

  白起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漂亮的勝仗。」

  昭華發自內心的佩服,以是十餘萬敵四十萬萬,之所以能得全勝,全是因為指揮得好,白起刻意把無紀律的部隊安排在右翼,引誘身毒王派精銳去衝擊。

  這時候,白起又派一支2萬5千人的部隊突襲到身毒人的側翼,截斷他們的後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身毒人與華氏城之間,將身毒軍隊分割成兩隻孤立的部隊。

  然後,再以新式武器火炮轟擊身毒人中軍,身毒軍秩序一般,頓時崩潰了。

  白起又問道:「那敵軍俘獲了多少?」

  阿育王一死,群龍無首的身毒人大多選擇了放下武器,如今正在排成長隊跪在地上,雙手抱著頭,念叨著梵天大神保佑,垂頭喪氣地向楚軍成批投降。清點需要時間,過了一會,在得到軍法官的稟報後,昭華才告知了白起一個具體數字。

  「身毒人尚有四十萬人,均降服於我軍!」他面帶喜色,這海量的降兵,意味著每個西楚國人的家裡,都能添上幾個奴隸。

  但白起的面色,卻隨著這個數字陰沉了起來。

  「前時楚軍攻孔雀王的居樓城,雖然輕易破城,並前後擄走十五萬人,空其地,但那些投降的身毒人卻不甘心作楚國的臣民,竟中途反叛,差點引發了大亂。身毒人敵視楚人,變化無常,如今我雖破其軍而殺其王,但其國廣大,若不使其喪膽,恐怕難以征服……」

  昭華嚥了口唾沫,小心地說道:「大王,莫不是要……」

  「殺。」

  白起舉起骨碗,將裡面帶著甘甜之香的暗紅色液體一飲而盡,臉上毫無表情,這是從大秦購來的上好葡萄酒。

  「吾等還要繼續進軍華氏城,這四十萬身毒人,不殺掉他們的話,恐怕要出亂子。」

  哪怕昭華是一員悍將,卻難免口乾舌燥:「大王,這可是四十萬人啊……」

  「四十萬人怎麼了?」白起冷冷掃了他一眼。

  「三十四年前,我還不是王的時候,鎮壓鴦伽反叛,一口氣將二十四萬叛黨及其家眷趕下大海淹死,這才有了鴦伽的三十年太平。」

  「十九年前,我發兵攻拔,水攻其都城,淹死了十多萬人,整個城池都是臭的。」

  「十三年前,我擊破羯陵伽國,同樣斬殺其國十三萬人,連同兩萬孔雀王派去的支援部隊,也綁住手腳,扔進河裡餵了鱷魚!」

  「殺十萬、二十萬是殺,殺四十萬也是殺,有何區別!?屠得百萬,方為雄中雄!」

  身毒人,在這位冷面君王和將軍眼中,不過是兩隻腳的畜生,是低級下賤的生物。

  他露出了一絲殘忍的笑:「我楚人篳路藍縷,花了一百年時間,從滇池慢慢來到這身毒之地,靠的可不是與當地人的友善,而是見一村殺一村,見一城屠一城,奪其妻妾子女。這就好比佔據了鵲巢的鳩一樣,不把鵲兒連同鵲卵全部擠出巢穴,吾等何以立身?」

  一隻手搭在目瞪呆然的昭華肩膀上,白起加重了語氣:「身毒人不是自稱恆河沙麼?他們的人數太多了,難以統治。而且這些人的秉性,我再清楚不過,欺軟怕硬,只能待之惡,不能待之仁,只有殺出一片天地,用血淋淋的恐怖,擊垮他們的脊樑骨,我楚人,才能在這片流著蜜與奶的萬里山河間傲然而立,讓他們將對楚人恐懼刻入子子孫孫的骨髓裡,才能世世代代心甘情願做吾等的奴隸!」

  昭華聽得寒毛直豎,下拜稽首:「敬諾!」

  ……

  《史記.西楚世家》:昊元216年(公元前260年),身毒與西楚戰於華氏城外三十里,阿育王敗,身死,卒四十萬人降楚。楚王白起計曰:「前楚已拔居樓,居樓身毒民不樂為楚而歸於身毒。彼輩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華氏城。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於華氏城外築京觀,高於城垣、浮屠,身毒大震。

  大屠殺後十日,憑借先進的青銅炮,楚軍攻入華氏城,將孔雀王朝的王室屠戮一空,然後滿載戰利品而歸,之後二十年間,西楚的勢力逐漸向西擴張,將原先的孔雀王朝疆域逐一吞併。雖然在華氏城外創下了駭人聽聞的殺業,但白起統治的最後十年,卻一反常態。他一邊將楚人和楚&身毒的混血兒加入種姓制度最頂端,另一方面也開始篤信佛教,重修了華氏城的那爛陀寺,又在全國修了上萬座佛舍利塔,利用佛教的教義,引誘身毒人服從楚人的統治。

  因此,他的前半生被稱之為「黑楚霸王」,後半生則被稱之為「白楚霸王」,那爛陀寺的佛教僧侶因為白起的「幡然悔悟」,並且積極的「愛護人民,保護生命,護持佛教」,所以他被尊為「護法明王。」

  到了昊元226年(公元前250年),「護法明王」白起去世時,西楚已經控制了整個德干高原北部。

  而與此同時,西方的大秦國也攻佔了健陀羅地區。

  在向西的擴張被大秦所阻後,楚人開始進攻南方德干半島上的安度羅王國。昊元236年(公元前240年),在滅亡這個王國後,西楚效仿西秦,改名大楚,一個橫跨次大陸的強大王朝由此建立。

  不過讓楚人沒想到是,當他們的遠征軍滅亡了安度羅王國,開始飲馬大海,窺視一水相隔的香料大島錫蘭時,他們卻驚異地發現,島上,已經飄揚著昊朝的炎日玄鳥旗幟。

  昊朝的航海技術已經足夠支持遠離海岸線的遠航,那些聞著香料和黃金味道而來的航海者已經佔領了錫蘭沿岸,設立了貿易據點,奴役當地的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並宣佈錫蘭的每寸土地和水,都屬於昊朝皇帝…… 本帖最後由 kelvin12354 於 2017-4-18 23:23 編輯

kelvin12354 發表於 2017-5-7 11:56
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

  作者介紹:

  《亞歷山大帝國史》的作者阿里安arrian((luciusflaviusarrianus'xenophon',昊元572年636年),是馬其頓安提柯王朝統治時期的軍事家、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希臘人,約昊元572年(公元96年)出生於希臘尼考米地亞。 更新最快

  阿里安出身貴族,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是雅典斯多噶學派(禁慾主義)哲學家艾皮克提塔斯的學生,年輕時曾赴迦太基帝國的羅馬城學習哲學,也遊歷過大秦埃及行省。

  昊元607613年,他被曾在克里特島擔任總督等職。昊元623年,他在雅典當選為執政官。退出政壇後,阿里安回到故鄉,潛心著述。他一生的著述十分廣泛,涉及歷史、哲學、軍事、地理等等,例如《師聞述錄》、《俾斯尼亞史》、《大秦的東方》、《大楚與印度》、《論狩獵》、《迦太基遊記》等等,但大部分已經失傳。只有《亞歷山大帝國史》較完整地保存下來,既是他一生著述中最著名的一部,也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幾種有關亞歷山大帝國歷史著作中比較好的一種。

  《亞歷山大帝國史》全書一共分八卷,依次敘述了亞歷山大帝國對地中海地區長達一百多年的統治,以及興起、鼎盛,乃至於在迦太基和大秦的夾擊下衰亡的歷史。

  ……

  第一卷:馬其頓的早期歷史

  第一卷前半部分簡要追溯了馬其頓第一王國的歷史,講述佩爾狄卡斯一世如何帶領馬其頓人遷徙,後世的國王們如何征服色雷斯人,形成早期國家,在希波戰爭中依附於波斯。

  這一卷的後半部分重點講述馬其頓王菲力二世的改革,以及他在希臘內部諸城邦中建立霸權的過程,直到昊元140年,菲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遇刺,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一世繼位。

  ……

  第二卷:亞歷山大東征記第二卷重點講述了亞歷山大的東征,昊元140年(公元前336年),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繼承了馬其頓王位,並以權謀和武力鎮壓了希臘人反馬其頓運動。底比斯被毀滅,在希臘的一片喧嘩聲中,亞歷山大恢復了統治。

  次年,將父親的死歸咎於波斯人,同時而已迫切需要償還債務的亞歷山大組建起一支由3萬步兵、5000騎兵構成的東征軍,在第二年初春渡過赫淪斯滂海峽,開始了歷史性的征程。

  在阿里安的筆下,亞歷山大的遠征軍在格拉尼庫斯、伊蘇斯,一場又一場的大勝理擊敗了波斯人,然後又南下佔領了敘利亞和埃及,自稱是太陽神「阿蒙之子」。他親自勘查設計,在尼羅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亞歷山大城,他要它永存人世,做為他偉大戰績的紀念碑。埃及的法老為亞歷山大加上了「法老」的稱號。

  之後,阿里安又筆鋒一轉,描述了亞歷山大的新敵人:秦。秦惠文王趙駟與亞歷山大本是盟友,卻因為分贓不均而翻臉,佔領了下亞細亞的希臘人和佔領了波斯的秦人都想得到兩河,最終是秦人動作更快一步。

  昊元146年春,亞歷山大的東征軍在巴比倫附近高加美拉的慘敗,一萬多遠征軍戰敗被俘,連亞歷山大的愛將托勒密也投降。

  隨著秦惠文王那一封寫給亞歷山大的信被送到年輕王者手裡,世界的格局也就此注定了。

  面對強大的秦軍,亞歷山大掉頭離開了兩河,開始鞏固歸他所有的小亞細亞、敘利亞、埃及。

  ……

  第三卷:亞歷山大西征記

  第二卷是亞歷山大的東征,第三卷則是西征。

  昊元149年,在效仿波斯制度,建立了埃及、亞細亞、敘利亞、推羅四個郡後,亞歷山大回到了馬其頓,雖然沒能全部獲得波斯的遺產,但他依然帶回了數不盡的財富,可是他的征服**仍未滿足,或許就像秦惠文王寫給他的那封信裡慫恿的一樣:「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

  昊元153年(公元前323),在確定大秦忙於平定內部叛亂,無暇西顧後,亞歷山大又一次帶著他的水陸大軍,開始了西征。

  這時候的東地中海已經完全是希臘人的天下,早先希臘諸城邦的各個殖民地都服從於亞歷山大的號令,而在西地中海,有兩個正在崛起的強國,分別是迦太基和羅馬。

  早在昊元前400年,腓尼基人就橫渡地中海來到北非建立了殖民城市迦太基,隨著腓尼基本土的淪陷,迦太基就開始發展起來,控制了北非沿岸,又佔領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附近島嶼、撒丁島、科西嘉島及西西里島西部等,成為西地中海的強國,他們是希臘人最強大的競爭者,幾百年世紀裡紛爭不斷。

  直到昊元一世紀,希臘在經歷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元氣大傷,停止在西西里殖民,迦太基開始建立在西地中海的霸權。

  亞歷山大的西征,迅速引發了與迦太基的矛盾,史稱第一次布匿戰爭(昊元153昊元156)。

  面對迦太基強大的海軍,亞歷山大先是避其鋒芒,先派遣陸軍在西西里島登陸,迫使敘拉古城邦加入他的泛希臘帝國裡,然後又從陸路翻山越嶺攻擊迦太基人在島上的殖民城市,先後佔領墨西拿和阿格裡琴托,花了半年時間,徹底平定而來這座大島。

  可是在試圖向迦太基本土的進軍中,亞歷山大的海軍卻遭到了大敗,於是他便與迦太基締結和約,以西西里和馬耳他為分界線,迦太基永遠不得越過這條線。

  昊元160年(公元前316年),在征服了亞德裡亞海東岸後,亞歷山大的目光移向西西里島的北部,亞平寧半島上的另一個強國,羅馬。

  羅馬的建城,比迦太基和希臘都晚很多,是一個後起的民族,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城邦。自昊元元年前後開始,羅馬共和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陸上大國。

  但就在亞歷山大東征之時,羅馬卻遭到了高盧人的入侵,幾乎毀滅,正處於疲弱狀態,在亞歷山大的進攻下,昊元162年(公元前314年),羅馬城陷落。

  至此,亞歷山大的帝國已經初見雛形,東方佔領了小亞細亞、埃及、敘利亞,西面佔領了亞德裡亞沿海、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因為各個屬地距離太遠,亞歷山大還效仿秦國,將馬其頓東邊的拜占庭城(Βuζ?νtioν)定為東都,而羅馬城則作為西都,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為南都。

  在征服了羅馬和整個亞平寧半島後,亞歷山大還想要繼續越過阿爾卑斯山,去征服高盧,或者繼續打造海軍,徹底降服迦太基人,但翌年,昊元163年(公元前313年),亞歷山大突發疾病,回到馬其頓後就病逝了。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二世繼位。

  ……

  可以說,《亞歷山大帝國史》的上冊,幾乎就是亞歷山大的傳記,是對一位國王中的國王、勇士中的勇士征戰四方的忠實記錄,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同時,也是阿里安這位生活在後希臘時代的希臘人,對夾在迦太基帝國和大秦帝國中間的馬其頓第三王朝的不滿,這才誘發他書寫下了希臘最輝煌的一段歷史。

  下一期:《亞歷山大帝國史下冊》

  第四卷:帝國的鼎盛

  第五卷:來自東西方的挑戰

  第六卷:第三次布匿戰爭與漢尼拔攻佔羅馬

  第七卷:拜占庭的淪陷與亞歷山大帝國的滅亡
kelvin12354 發表於 2017-5-7 11:56
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

  第四卷:帝國的鼎盛

  本書的第四卷,主要講述了昊元163年(公元前313年),到昊元211年(公元前265年),亞歷山大四世和他的兒子,腓力三世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歷史,也是亞歷山大帝國的鼎盛時期。這時候的亞歷山大帝國已經戰勝迦太基,控制了東地中海霸權,並滅亡了還在萌芽中的羅馬共和國,將羅馬城設為西都,在東方馬其頓東面的拜占庭新建一座大城,作為東都,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則成為南都。

  這一時期整個東地中海地區都受到希臘人的統治,原有文明區域的語言、文字、風俗、政治制度等逐漸受希臘文明的影響而形成新的文明特點的時期。大馬士革、孟菲斯、推羅、耶路撒冷等東方的城市出現了優美的希臘式雕塑和建築,而東方的天文學和數學知識也傳入希臘、西方,豐富了西方的知識寶庫。

  但隨著東方的大秦在秦武王死後陷入內戰的混亂後,東西方貿易的通路一時中斷,不過也使得亞歷山大帝國免受他們最可怕敵人的進攻,可以安下心來鞏固自己的統治。

  亞歷山大四世統治時期,在政治上,君主權力加強,而馬其頓古老的人民大會的權利則被忽視。到他的兒子菲力三世登基後,更是再也沒有召開過人民大會,君主已經完全成了獨裁者。

  吸納了埃及、波斯甚至是秦的政治制度,希臘的君主也被神化,原先的」馬其頓國王「這個頭銜已經無法滿足統治者,菲力三世開始為自己打造新的王冠。

  「奉天承運,馬其頓國王和希臘諸城邦的統治者,上下埃及的法老,小亞細亞、敘利亞和推羅的親王,羅馬的執政官,西西里的僭主,高盧人的領主……」

  頭銜很長,但這也說明,所謂的帝國並非真正的帝國,而是不同地區拼湊起來的一個龐然大物,帝國的君主是維繫它們的唯一載體。

  不過這一點都沒有影響到帝國的繁榮,亞歷山大四世和菲力三世時期,東地中海沿岸幾十座城市,都逐漸發展成為商業中心,亞歷山大港更成為最大海港。

  在埃及的金字塔、希臘奧林比亞的宙斯神像、小亞細亞的毛索洛斯墓廟之外,許許多多新奇跡在這時建立起來。首先被建立的是亞歷山大圖書館,比起「野蠻」的羅馬和偏頗的拜占庭,亞歷山大四世對埃及亞歷山大港有異樣的偏愛,他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停留在這裡,又因為他酷愛學習讀書,就在這座城市興建了一座大圖書館。

  據說當初建亞歷山大圖書館唯一的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書」,實現「世界知識總匯」的夢想,這裡一共收錄了54000卷書籍,包括希臘人、羅馬人、腓尼基人、波斯人、埃及人、猶太人等數十種文字的文本,能完成這一壯舉的一個原因,還在於紙張在這時候借由秦人之手,傳到了西方,由此引發了一場知識傳播的大爆炸。

  通過和秦人的交往,希臘人已經意識到,這個世界還有一個更強大的文明,神秘東方的中國」昊朝「。亞歷山大四世對昊朝的書籍極為渴望,只可惜僅能得到一些偏門旁道的「小說」,如《大昊英烈傳》、《東周列國志》、《柳下越西遊記》等,涉及到思想、科技的書籍,昊朝控制嚴格,無法外流,因為陸上絲綢之路路途遙遠,海上絲綢之路還未開通,亞歷山大帝國和昊朝也沒有任何直接交往的可能。

  和臨漳學宮是東方的文化中心一樣,亞歷山大圖書館就此成了地中海的文化中心,四方學者紛紛雲集此地,地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和詩人的埃拉托色尼,文獻學家阿里斯塔克,哲學家埃奈西德穆,數學家、物理學家阿基米德人均在此或講學,或求學。

  在亞歷山大圖書館後,好大喜功的菲力三世還主持建立了法洛斯燈塔和羅得斯島巨像,這兩個龐然大物揭示了亞歷山大帝國的繁榮,但這些消耗大量民力和金錢的建築物,也耗盡了帝國的活力。

  這半個世紀裡,帝國的領土沒有大肆擴張,只是亞歷山大四世收服了黑海北岸的一些希臘殖民地,在那裡建立了一個郡。菲力三世則出兵佔領內高盧土地,以阿爾卑斯山脈為屏障,防禦野蠻的高盧人。

  然而,在菲力三世死後,高盧人、迦太基、還有東方的大秦,紛紛成為帝國的新威脅,亞歷山大帝國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

  第五卷:來自東西方的挑戰本書的第五卷,講述了亞歷山大帝國的衰弱。

  昊元211年(公元前265年),菲力三世死去,安提帕特一世繼位,他登基後,接受的是一個被父親掏空的國庫,還有幾個大而無用的「世界奇跡」。安提帕特一世沒有休養生息,次年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向海對岸的迦太基宣戰。這場戰爭主要是為了奪取撒丁島和科西嘉島的控制權,最初進攻很順利,只花了兩年功夫就奪取了兩座島,迦太基人也沒有死守的打算。

  然而勝利讓安提帕特一世沖昏了頭腦,他認為自己作為西方最偉大的君主,應該把地中海變成內海,於是開始擴大戰爭,命令大軍向著迦太基本土進發。

  但安提帕特一世還是高估了亞歷山大帝國的戰鬥力,以及迦太基海軍的實力,彷彿是兩百年前,中國人柳下越見證的那場薩拉米灣海戰的重演,組成複雜的龐大希臘海軍,被人數較少卻同仇敵愾的迦太基艦隊擊潰。

  安提帕特一世極為不滿,在休整了十五年後,又再次發動戰爭,這次他放棄了海軍,決定從陸路進攻,直搗迦太基城。

  亞歷山大帝國進攻的跳板是昔蘭尼加,這裡是北非一塊突出的半島,沿海可以維繫農業,在三百年前就成了希臘的殖民地,後來陸續被埃及、波斯佔領,後來在亞歷山大的西征期間,希臘人回到了這裡。

  昔蘭尼加的西邊就是迦太基人控制的黎波里塔尼亞,安提帕特一世派遣五萬大軍,沿著這片多沙漠的沿海地帶向西進攻,等打到迦太基城下時,只剩下了三萬人。

  因為迦太基人控制了西地中海的制海權,帝國無法對這些軍隊進行支援,他們艱難地作戰,最後攻破了迦太基的外牆,卻無力突入內城。

  這時候,迦太基人選擇了求和,同意承認戰敗,並正式割讓仍在爭奪中的科西嘉島和撒丁島。

  已經被戰爭折磨許多年的安提帕特一世同意了這個沒有實質性意義的條件,結束了斷斷續續長達十多年的「第二次布匿戰爭」,因為這個時候,帝國的敘利亞、小亞細亞正面臨大秦的猛烈進攻!

  與此同時,帝國的北方,受寒冷氣候影響,高盧人也如同潮水一般衝擊從亞平寧半島到馬其頓北部的漫長國境線,在東西方的挑戰下,帝國已經岌岌可危。

  昊元229年(公元前247年),也就是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的這一年,安提帕特一世去世。

  同一年,在緩過一口氣來,時刻不忘向希臘人報復的迦太基城,將領哈米爾卡爾巴卡的兒子,漢尼拔巴卡出生了。

  幾乎同一時間,在東方的「秦京」(巴比倫),一位年近13歲的年輕秦王登上了高大巴比倫塔上的白帝神壇,宣佈繼承王位,他的名字,叫做趙政……

  ps:好,場景佈置完了,下期是趙政的戲份
kelvin12354 發表於 2017-5-7 11:59
番外13 秦皇紀(上)

  昊元238年(前238),紅色的彗星劃過亞細亞的天空,從北斗往南接連出現了八十天,這顯然是異樣的徵召。
  
  這一年,22歲的秦王趙政從新都秦京前往祖先之地大夏藍氏城,祭祀祖先,並舉行表示已經成年的加冠禮。


  然而,一位密使匆匆來到大夏,向趙政報告了秦京出現政變的消息!
  
  這場政變是秦國太后的情人,長信侯嫪毐發動的,他盜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璽,發動秦京部隊和侍衛、官騎、波斯和塞人、斯基泰人的首領,企圖控制秦京,自立為王。
  
  得知這消息後,趙政,這位既精明又果斷的年輕秦王他立即采的了舉動。他沒有同自己的大臣和謀士商量一句話,就一躍跨上自己乘騎中那匹最好的馬,揮策鞭子,一連換了十匹馬,花了五天五夜,一鼓作氣跑完一千二十里,到達波斯郡,從郡守手中接管了此地。
  
  「波斯地勢,居高臨下,俯攻兩河,譬如高屋建瓴!」
  
  誰控制了波斯,誰就控制了大秦,這種決斷顯示了趙政那種毫無顧忌的魄力,簡直令人可怕。


  接著,他開始組織東部的大軍回征西部,並宣佈一切能幫助王師攻擊叛黨的人,都可以得到爵位,在秦王果斷的手段下,發生的都城的叛亂很快就被平定,嫪毐等人戰敗逃走。他當即通令全國:如誰活捉到嫪毐,賜給賞錢一百萬;殺掉他,賜給賞錢五十萬。不久,嫪毐等人全部被抓獲。


  趙政對叛黨採取了殘酷的報復,他將嫪毐處以五馬分屍的車裂之刑以示眾,並滅了他的家族,還有四千餘家遭到牽連被殺。
  
  甚至連與此事有牽連的秦國太后,也被趙政所逼自殺,捲入此事的相國,被遷往旁遮普的路上遭到賜死。


  總之,到了第二年,整個大秦內部,那些過去十年裡將秦王趙政置於傀儡位置上的權臣們,全部被殺失勢,從此秦王一言九鼎,再也無人能違背,由此也可看出他的詭計多端和生性殘忍。


  這時候,大秦的疆域已向南吞併了健陀羅,和大楚一起瓜分了印度,向東以蔥嶺同昊朝為界,向北驅逐了斯基泰人,逼迫他們向更北方的羅斯遷徙,向西,十年前趙政初繼位時,秦軍便已經乘著希臘人的亞歷山大帝國與迦太基爭奪地中海霸權時,攻佔了敘利亞,抵達地中海岸邊。
  
  如今,因為大秦內部的這次叛亂,敘利亞和推羅的希臘城邦和猶太人再度獨立,希臘人是想要重新回歸亞歷山大帝國中去,而猶太人,則是因為秦國以波斯地區的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排斥其他宗教,尤其是將猶太人信奉的」上帝「視為是黑暗神安哥拉偽裝的,由此便與猶太人的信仰發生了巨大衝突。
  
  成為真正秦王的趙政奉行從昊朝傳來的「大一統」思想,他認為這一百多年裡,導致秦人無法很好統治西亞的原因,是因為還不夠統一,若是能書同文、行同倫,同時奉行一個唯一的宗教,那便能讓大秦傳萬世而不生亂。
  
  他將猶太人視為阻擾他創建偉大帝國的老鼠屎,立刻對猶太人進行鎮壓,圍攻被猶太人控制的耶路撒冷城。
  
  為保衛這座「聖城」,也為了喪失已久的獨立,城內的猶太人英勇戰鬥,作出巨大犧牲。但他們抵擋不住秦軍的炮火,城破後,在趙政的默許下,秦軍對猶太人進行了殘酷的屠城,被燒死斬首的猶太人反抗者不計其數,被賣為奴者達7之眾。
  
  據說整個猶太戰爭中,猶太人死難者達上百萬,這個數字或許存在水分,但耶路撒冷古城橫遭蹂躪是真的,猶太人的聖殿被洗劫一空,第二神殿被夷為平地,七寶燭台等聖物被運往秦京,秦王趙政為了紀念這次勝利,還建立凱旋門。
    
  自此之後,所有猶太人在大秦境內被視為低劣人種,不得存留,猶太人開始大規模逃亡亞歷山大帝國的埃及、小亞細亞、希臘-馬其頓,跑到了迦太基,甚至還有人坐著昊朝」印度公司「的海船,甚至是已經在印度建立統治的大楚,乃至於昊朝本土,成了一個散佈世界,沒有國家,飽受欺凌和迫害的民族。
  
  這場戰爭被稱之為」猶太戰爭「,對於猶太人而言或許是整個民族命運的轉折點,但對於趙政而言,這只不過是他征服史的一個小小腳注……
  
  很快,他就將目光投向了與大秦共存一百年後,開始腐朽破落的亞歷山大帝國身上!
  
  ……
  
  當年,亞歷山大雖然敗於秦惠文王之手,未能征服東方,但在秦國陷入三十年內戰時,亞歷山大帝國卻在東地中海站穩了腳跟,這個帝國的幅員曾一度包括世界幾個大洲,從底格里斯河上游一直到阿爾卑斯山脈,再從另一個方向延伸到非洲的沙漠地帶,除了迦太基佔據的一角外,整個地中海幾乎成了他們的內海。
  
  在長達五十年的黃金時代裡,亞歷山大圖書館、羅德斯島巨像,一個又一個奇跡在帝國領地上被建立起來,古埃及的文明被很好繼承,這裡是西方的中心。
  
  然而,在趙政親政的時候,亞歷山大帝國已經開始腐朽敗落,與迦太基人的第二次布匿戰爭尷尬地結束,雖然取得了撒丁島和科西嘉島的控制權,但帝國也為此耗盡了所有活力。
  
  國內,羅馬人,拉丁人,埃及人,甚至是希臘城邦的起義反抗不斷。
  
  國外,野蠻善戰的高盧人從阿爾卑斯山不斷襲擾帝國的西都,而東方的凱爾特蠻族甚至威脅到了馬其頓本土,被秦國驅趕向羅斯平原遷徙的斯基泰人,也席捲帝國的黑海北岸殖民地。
  
  但是,更大的威脅來自東方,敘利亞和推羅作為帝國東方屏障,已經被趙政的祖輩父輩攻陷,現在,趙政更開始積極向小亞細亞和埃及進攻。
  
  亞歷山大帝國積極防禦,但抵不過大秦的銳士進攻,昊元249年(公元前227年),經過長達十年的戰爭,大秦全取小亞細亞,至此,亞歷山大帝國失去了所有亞洲屬地。
  
  昊元255年(公元前221年),帝國的埃及總督抵不住秦軍的猛烈進攻,背叛了安提柯三世,獻出了西奈半島,換取埃及作為大秦的一個屬邦存在。
  
  與此同時,西方的迦太基也聯合高盧人,對亞歷山大帝國西部發動了一次奇襲。
  
  迦太基的漢尼拔將軍,在被迦太基人征服的伊比利亞境內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從北面對羅馬實施突然的猛烈突擊。90,000 步兵, 12,000騎兵,還有一部分是戰象部隊。
  
  昊元258年(公元前218年),漢尼拔和他的十萬大軍突然翻閱阿爾卑斯山,出現在帝國西部腹地,在坎尼會戰裡全殲了希臘人在意大利的大部分軍隊,次年攻陷羅馬,佔領了意大利……
  
  於是,在失去了埃及、意大利甚至是西西里後,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只剩下了希臘和馬其頓,只可憐巴巴的留下一個沒有軀體的腦袋,而拜占庭城,則是這顆腦袋上的寶石。
  
  事實上,對趙政,這個下定了決心,要建立一個比波斯更加幅員遼闊,能夠和東方昊朝媲美的新帝國的君王而言,這顆寶石已經沒有任何保護,而是唾手可得了!


  昊元260(公元前216年),大秦的三十萬海陸大軍開始越過海峽,登上了歐洲的土地……

本帖最後由 kelvin12354 於 2017-5-18 13:04 編輯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