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大魏宮廷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已完成)

   
mk2258 2015-12-6 08:55:5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759 8556805
V123210 發表於 2017-8-19 22:16
大魏宮廷 第1331章:桓王回都

    就當襄王弘璟正因為自己即將遭到雍王弘譽的事後清算而坐立不安時,「慶王弘信被逼離開大梁前赴宋郡安撫民怨」的消息,正逐步傳遍魏國地方郡縣。

    一時間,舉國那些慶王黨貴族、瑟瑟發抖,而先前就打定主意投奔雍王弘譽的貴族們,則扶額相慶,至於一些此前保持中立的貴族們,在這次事件後亦有所動搖。

    無他,只是因為扳倒了慶王弘信的雍王弘譽,就目前而言實在是太過於聲勢浩大,儼然已經是儲君的大勢人選。

    在事發的數日後,這則消息傳到了北疆河內郡的山陽。

    燕王弘疆在得知這件事後,一臉暢快笑容,連道「活該」,隨後,他臉上這才露出意猶未盡般的神色。

    其實事實上,燕王弘疆與慶王弘信這個弟弟並沒有多大恩怨,這位耿直豪爽的燕王殿下只不過是恨屋及烏,因為單純憎恨南梁王趙元佐而遷怒慶王弘信罷了。

    而待痛快過了之後,這位燕王殿下就繼續忙碌於山陽的重建工作去了——這場大梁的變故,對於山陽以及這位燕王殿下來說,幾無多少影響。

    此後又過了一日,這則消息傳到了河東郡的安邑,即如今桓王趙弘宣的封邑。

    相比較燕王弘疆,桓王趙弘宣十分重視這條消息,在得知此事後,在心腹幕僚周昪面前冷笑道:「哼!這雍王,死性不改,當年就以這等陰謀坑害了長皇兄,如今故技重施,踢走了慶王……可笑大梁有南梁王坐鎮,竟然還被雍王算計。」

    聽了這話,幕僚周昪感到十分驚奇。

    因為他在反覆思考這則謠言後,確切有懷疑過「金鄉屠民」事件是否有可能是雍王弘譽的人在背後搞鬼,畢竟這種陰謀手段很像是張啟功這名毒士的運作,不過沒想到自家殿下居然能一眼看穿。

    不過在仔細想了想之後,周昪便想通了:多半是自家殿下厭惡雍王弘譽,因此只要察覺到一丁點的不對勁,便下意識地聯想到雍王弘譽。

    苦笑之餘,周昪也履行了作為幕僚的職責,為自家殿下分析道:「倘若果真是張啟功設計,那麼,那個「曲梁侯司馬頌」的立場,就非常值得懷疑。」

    他說這話並非無的放矢,畢竟這種招數,他周昪幾年前就已經用過了——當年,周昪明明有意輔佐雍王弘譽,卻假意投奔當時還是東宮太子的趙弘禮,向後者獻了幾條「後患無窮」的妙計,成功地坑得原東宮太子趙弘禮生活不能自理。

    縱使當時趙弘禮身邊還有駱瑸那等賢才,依舊被周昪得逞,後者險些還成功離間了趙弘禮與駱瑸,要不是駱瑸這個人腦筋太死,有著一股讀書人的迂勁,換一個人恐怕早就離開了趙弘禮。

    只不過後來周昪被張啟功給摘了桃子而已。

    正因為有過這方面的經驗,周昪一眼就看出了曲梁侯司馬頌的不對勁——後者,十有八九是雍王弘譽安插在慶王黨內部的暗棋,專門等著在『收復宋郡』這件事上拖慶王下馬。

    「……慶王一倒,大梁再無人能抗拒雍王弘譽。」

    其實在說這話的時候,周昪也想到了自家殿下的兄長肅王趙潤,不過因為彼此關係都比較熟絡了,並且周昪也知悉那位殿下根本無心爭奪大位,故而沒有算在裡面罷了。

    聽聞此言,趙弘宣的眉頭頓時凝了起來。

    慶王弘信遠走宋郡這與他無關,但雍王弘譽得勢之後,勢必會威脅到長皇子趙弘禮,這讓趙弘宣心中著急。

    他忍不住問道:「周昪,若我欲相助長皇兄,我該怎麼做?」

    周昪想了想,說道:「如今雍王弘譽已成大勢,長皇子沉寂已久,該是時候復出了……而到時候,就需要有人站腳助威。」

    桓王趙弘宣點了點頭,當機立斷地說道:「你準備一下,今日就隨我返回大梁!」

    「是!」周昪拱手應道。

    當日,桓王趙弘宣點了兩百五十名北一軍精銳,帶著幕僚周昪,前往「蒲阪」。

    「五方伐魏戰役」之後,河東郡飽受戰火,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重建當中,每日都有來自大梁的大船往返於蒲阪、汾陰等地,依趙弘宣的關係,不難搭個順風船。

    畢竟蒲阪縣縣令,乃是「三叔公」趙來峪的長子「趙文藺」,「肅王黨」的一員;而「蒲阪尉」聞續,既是「河西守司馬安」原先的副將,又是現「河東守」、「臨洮君魏忌」的部將,也算是大半個肅王黨,桓王趙弘宣在肅王黨一系當中,那可也是被尊稱為「二爺」的大人物。

    乘坐船隻順流而下,原本可能需要十天半月的路程,趙弘宣一行人在短短四日就抵達了大梁北邊的博浪沙河港。

    看著曾經的荒蕪河灘如今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塢港,且工部「營建司」的官員與工匠們,正借助水泥的便利,以常人無法想像的建設速度,在空蕩蕩的博浪沙塢港地基上興建一群群的房屋,桓王趙弘宣與幕僚周昪皆感到十分震撼。

    可惜眼下來不及細細欣賞這座即將成為魏國首屈一指繁華之地的河港,趙弘宣按捺心中的好奇,帶著周昪與麾下北一軍精銳,馬不停蹄地返回大梁。

    其實嚴格來說,外封的皇子是不允許隨意返回大梁的,不過桓王趙弘宣並不算是正式外封的皇子,他先前只是算是偷偷跑出大梁的,至於正式的外封,至少要等到他與那位韓國的公主成婚之後,垂拱殿以及朝廷才會發下正式的文書。

    正因為這樣,他根本不用理睬什麼「外王不得擅自入大梁」的規矩,在城門口亮明身份之後,便浩浩蕩蕩地前往了長皇子趙弘禮的府上。

    當然,在前往張皇子趙弘禮的府上前,趙弘宣也沒忘記叫宗衛「杜薦」帶著二十幾名北一軍士卒,帶著他從安邑帶來轉贈給幾位嫂嫂的許多禮物,先到肅王府拜訪他兄長趙弘潤。

    至於皇宮內他母親沈淑妃的凝香宮那邊,趙弘宣或多或少有些忐忑,因為他的未婚妻子,那位來自韓國的公主,目前就跟他母親住在一塊。——儘管嘴上口口聲聲說著不在意,但事實上,趙弘宣對於這門聯姻之婚,心中還是有些牴觸的。

    一來是他與那位韓國公主根本就沒有什麼感情基礎可言,二來,韓國那可是他日後想要征服的國家。

    著實糾結。

    囑咐宗衛「公良毅」帶著百餘名北一軍精銳先回他在大梁的桓王府,桓王趙弘宣領著幕僚周昪與十幾名護衛,徑直來到了長皇子趙弘禮的府邸前。

    砰砰砰敲響府大門,長皇子府上的門人打開府門一瞧,臉上露出幾許吃驚之色,連忙恭敬地打招呼:「九爺,您幾時回大梁的?」

    與肅王黨一系的人習慣喊趙弘宣為「二爺」不同,原東宮黨一系的人則習慣尊稱趙弘宣為「九爺」。

    「方才剛回大梁。」趙弘宣隨意打了聲招呼,隨即問道:「長皇兄在府上麼?」

    門人恭敬地回答道:「正在府上。」

    點點頭,也不需通報,趙弘宣帶著周昪等人徑直走向府內深處。

    而期間,府內的下人與護衛,在看到這位桓王殿下闖入府內,非但不吃驚,反而恭敬地向趙弘宣行禮,甚至於還有人笑容滿臉地與趙弘宣打招呼。

    由此可見,桓王趙弘宣在原東宮黨一系中的地位——並沒有誰拿他當外人。

    當趙弘宣帶著周昪等人來到府裡內院時,正巧看到長皇子趙弘禮與其幕僚駱瑸坐在院子裡的石凳上,好似正在考驗皇長孫「趙永律」的學問。

    看趙弘禮的表情,似乎對兒子的學問不是很滿意的樣子,反而是駱瑸在旁笑呵呵地打著圓場。

    而從旁,趙弘禮的次子「趙永徽」正探頭探腦地看著被訓斥的兄長,一副惶恐的模樣。

    倒是趙弘禮的兩個女兒,一點兒也不擔心,尤其是年僅幾歲的小女兒,正抓著駱瑸的頭髮企圖爬上這位『叔叔』的後背。

    看著這其樂融融的一幕,趙弘宣苦笑不已,忍不住說道:「長皇兄,駱先生,好閒情逸致啊。」

    「唔?」

    趙弘禮與駱瑸轉過頭來,看到趙弘宣與周昪等人,趙弘禮驚喜地說道:「小九?你怎麼回大梁來了?」

    趙弘宣嘿嘿一笑,也未搭話,只是看了一眼侄子趙永律、趙永徽與兩個侄女。

    趙弘禮會意,拉著兩個兒子的手,好似嚴父般訓斥、勉勵了一番,隨即打發兄弟二人回書房唸書,至於兩個女兒,則喚來伺候在一旁的侍女,將其領到正室李氏那邊去。

    一回頭見趙弘宣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己,方才還是一副嚴父架勢的趙弘禮,忍不住有些尷尬地解釋道:「愚兄才能平平,但永律、永徽二子頗為聰慧……唉,永律今年都一十四了,但好學反而不如當初,愚兄也是心中著急。」

    按照當代的算法,男子十五、十六就算半個大人,可以迎娶妾室了,而若是民間,十六歲就完完全全算是成人,因此也難怪趙弘禮心中著急。

    聽聞此言,趙弘宣調侃道:「不喜唸書,未必日後就沒有出息,我那位兄長,從小就不喜唸書。」

    『這有可比性?』

    趙弘禮被說得哭笑不得,畢竟趙弘宣調侃的對象,那可是被譽為「生而知之者」的肅王趙潤。

    在玩笑了幾句後,趙弘宣終於說出了此番的來意:「長皇兄,你沉浸已久,該是時候復出了。」

    聽聞此言,趙弘禮的臉上頓時露出了凝重之色。
V123210 發表於 2017-8-19 22:16
第1332章:聚謀

    所謂的復出,其實就是再次回到大樑朝野的視線焦點。

    這件事,早在幾日前,趙弘禮就跟幕僚駱瑸探討過,二人都覺得,這件事有些過於倉促。

    其實按照他們原本的計畫,仍打算再隱忍幾年,坐山觀虎鬥,靜看雍王弘譽與慶王弘信的爭鬥。

    畢竟原東宮黨勢力在上次遭受嚴重挫傷後,目前剛剛在上黨郡紮穩腳跟,雖然恢復了一些元氣,也通過耕種糧食、釀造酒水取得了一些收益,但跟全盛時期的東宮黨還是沒法比。

    可是沒想到,慶王弘信這回被雍王弘譽拿捏住了把柄,一下子就給踢出了局,這對趙弘禮與原東宮黨而言,也是一樁始料未及的事。

    在招呼趙弘宣與週昪坐下後,趙弘禮皺著眉頭說道:「此事,駱瑸前幾日就跟我商量過,目前我方的勢力,恐無法抗衡雍王……」

    在他說完後,駱瑸遂將幾日前雍王弘譽在其府上設宴時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趙弘宣,著重強調了「城內世族豪紳無不爭相攀附雍王」的事實,看得出來,對此駱瑸的壓力也很大。

    聽著此言,趙弘宣皺眉說道:「雖說此事險阻重重,但爭一爭好歹還有機會……目前,雍王雖說是大勢,但許多人仍在觀望,倘若等這些人確定無人能抗拒雍王,皆投奔雍王門下,到那時,可就為時已晚了。」

    這一番話,說得趙弘禮與駱瑸沉思不語。

    其實說實話,趙弘禮目前還是擁有與雍王弘譽爭奪大位的資本的,畢竟他有一些雍王弘譽都不具備的優勢,但問題是,趙弘禮與駱瑸,都不是那種有大魄力的人,而且性格較『軟』。

    這從駱瑸歷來為趙弘禮所獻的計策就能看出,幾乎每次都是後發制人、見招拆招,幾乎不曾看到他主動去設計其他皇子。

    這可能與駱瑸的性格有關,因為他學的是王道陽謀,做事習慣光明正大,可能在他的認知中,相比較算計別人,他更加傾向於讓己方做得更好。

    反觀週昪、張啟功,那都是「進攻慾望」極其強烈的幕僚,講究先發制人。

    而這,可能就是趙弘禮、駱瑸這些年來頻頻吃暗虧的原因:性格太軟。

    就像這次,其實駱瑸也知道,正如趙弘宣所說的,此時若長皇子趙弘禮還不宣告復出,待等「慶王弘信被逼離開大樑遠赴宋郡」一事漸漸淡去,一切塵埃落定,到時候就算趙弘禮再高舉奪位之旗,也撼動不了雍王弘譽介時的聲勢。

    但他與趙弘禮,就是下不了這個決定。

    說白了,他倆就是怕輸、害怕失敗。

    這是慣用王道之策的幕僚的通病,未曾戰、先算敗,算著算著就把自己的信心給算沒了。

    不過這也難怪,畢竟當初輸了一回,輸得原東宮黨支離破碎,只剩下一小部分人仍在上黨郡苟延殘喘,若是再輸一回,那就再無得勝的機會了。

    看到趙弘禮與駱瑸滿臉凝重的模樣,趙弘宣與週昪不禁有些無語。

    不可否認,駱瑸確實是王佐之才,也確實將趙弘禮這位曾經眼高手低的長皇子規教地很好,但尷尬的是,也不曉得是不是沾染了駱瑸的性格,這對主臣,如今變得愈發保守。

    想到這裡,趙弘宣正色說道:「大位之爭,原本就是有進無退的事,似這般瞻前顧後,那還爭什麼?還不如趁早歸順雍王,還能得個富貴。」

    這一番話,說得趙弘禮與駱瑸面紅耳赤,好不尷尬。

    見此,趙弘宣深吸一口氣,平復了心神,正色說道:「長皇兄,小弟只問你一句話,你可還想爭那位子?倘若你說不想爭了,小弟即刻就回安邑,再不過問此事。」

    在趙弘宣近乎脅迫的詢問下,趙弘禮面色陰晴不定,彷彿正在劇烈掙扎。

    足足過了片刻,他這才咬咬牙,說道:「愚兄……也就不說那些虛套的話了,我……想再與雍王爭一次!」

    聽聞此言,趙弘宣臉上露出了笑意,而駱瑸,亦長長吐了口氣,隱隱有種如釋重負的意味。

    也難怪,他雖然擅長出謀劃策,但軟弱的性格卻注定他無法成為一位決策者。

    眼下趙弘禮終於做出了決定,這好比說也是給駱瑸指明了方向。

    此時,趙弘宣的幕僚週昪低聲說道:「既然如此,那就要從長計議了……我有兩個想法,駱兄不妨試聽一二。」

    「周兄請講。」駱瑸嚴肅地說道。

    他知道,週昪是才能絕不會遜色於他的幕僚,更重要的是,週昪的性子比他強硬地多。

    在趙弘禮、趙弘宣、駱瑸三人的注視下,週昪正色說道:「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就算有我家殿下義助長皇子,長皇子這邊的聲勢仍然不足以抗拒雍王……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尋找外力。」

    「你不會是指我哥吧?」趙弘宣表情古怪地打斷道:「我哥他很看好雍王,他不會幫咱們的。」

    聽聞此言,週昪搖了搖頭,笑著說道:「並非肅王殿下,而是長皇子殿下的母親,王皇后。」

    這話,聽得趙弘宣心中一愣。

    隨即,他忽然想起,想當初在中陽皇狩時,六王叔趙元俼曾在講述當年「蕭氏」那件辛秘時,提及過王皇后,雖然只是寥寥兩句,但不能否認,王皇后在他們父皇爭奪大位的期間,出謀劃策貢獻了不少力量。

    的確,想當初魏天子趙元偲奪位時,最依賴的兩人,一個是禹王趙元佲,另一個就是王皇后,那也就怡王趙元俼在講述當年辛秘時,那位王姓的女官,「王娡」。

    「對啊!」

    趙弘宣幡然醒悟,驚喜地對趙弘禮說道:「長皇兄,你怎麼就不找皇后相助呢?」

    「這個……」

    趙弘禮聞言臉上露出了幾許難色,看得趙弘宣、駱瑸、週昪都感覺有些奇怪。

    在沉默了片刻後,趙弘禮微嘆了一口氣,低聲說道:「我也不瞞你們,從小到大,母親大人就對我……唔,並非十分親近,可能是覺得我太愚笨了吧… …再者,母親素來也不喜爭權奪利。」

    「……」

    趙弘宣、週昪、駱瑸三人面面相覷,他們可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事。

    歷來宮內的女人,無一不是惦記著「母憑子貴」,做夢都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魏國的君王,可這位王皇后,卻似乎對此絲毫不感興趣。

    「不會吧?」

    趙弘宣難以理解。

    要知道,沈淑妃雖然從小對趙弘潤、趙弘宣他們兄弟倆極為嚴厲,但兄弟倆仍然能感受到母親對他們的疼愛,因此,哪怕是兄弟倆如今長大成人,擁有了不小的權勢,但在母親面前,依舊是恭恭敬敬,不敢有半分忤逆。

    因此,趙弘宣實在無法理解趙弘禮口中那位「並不十分親近兒子」的王皇后。

    「……這個,我也說不好。」

    趙弘禮皺了皺眉,說道:「反正從小到大,無論我想要什麼,母親大人都會設法滿足,但是,我總感覺母親對我……說不好那是什麼感覺,總之……哎,說不好說不好。」

    他的確感到很奇怪。

    要說王皇后對他不好吧,從小那可是予取予求,倘若趙弘禮有個頭疼腦熱的,那也是關懷備至,並且,在他趙弘禮爭奪皇位期間,舅族鄭城王氏那也是盡心盡力;可要說他對好吧,他總感覺他與母親之間有些生分。

    「可能真是我當初太愚笨,太令母親大人失望了吧。」趙弘禮只能這樣解釋。

    「……」趙弘宣、週昪、駱瑸三人面面相覷。

    尤其是趙弘宣,他原以為這是一招好辦法,卻沒想到,這其中竟然還有這種因由。

    想了想,趙弘宣說道:「這樣的話……長皇兄就負責勸說皇后吧,若能說動皇后幫助咱們,咱們的勝算就大了不少……」

    趙弘禮聞言有些忐忑,因為從小到大,他始終頗為畏懼那位母親,尤其是在逐漸長大成人後,愈發不敢在母親面前表露心跡。

    但如今,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嗯!」他點點頭說道:「我會想辦法勸說母親大人的。……第二樁事呢,周先生?」

    「第二樁事,就是查一查曲梁侯司馬頌的底細。 」週昪看了一眼駱瑸,壓低聲音說道:「我懷疑,曲梁侯司馬頌,乃是雍王弘譽安插在慶王黨內部的暗棋。……若能設法查證是雍王弘譽暗中授意曲梁侯司馬頌,叫後者挑錯慶王黨引發「金鄉屠民」之事,那雍王弘譽就萬劫不復了……」

    駱瑸聞言點了點頭,隨即苦澀說道:「這件事,其實駱某也曾想過,只是……苦於沒有證據啊。」

    說得也是,總不至於他們登門質問曲梁侯司馬頌,後者就乖乖將內中隱情一五一十透露給他們了吧?

    聽聞此言,趙弘宣摸著下巴說道:「這件事,我倒是有個主意……我哥手底下,有「黑鴉」、「青鴉」、「夜鶯」三支隱秘勢力,「夜鶯」如今是我嫂子趙鶯在掌管,我也聯繫不到她,但青鴉眾與黑鴉眾,我卻能通過高括聯繫到他們……」

    「高括大人,那是肅王殿下的宗衛吧?」駱瑸表情古怪地提醒眼前這位桓王殿下。

    想想也是,倘若趙弘宣拜託高括聯繫青鴉眾或黑鴉眾徹查此事,難道高括會代為隱瞞?肯定是前腳趙弘宣剛剛拜託完,後腳高括便將此事稟告了那位肅王殿下啊。

    不過關於這一點,趙弘宣卻不擔憂,輕笑著說道:「就算被我哥得知,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倘若最後查證,果真是雍王弘譽暗中授意曲梁侯司馬頌,相信我哥亦會對雍王改變態度……他最是不喜無意義的屠殺,更何況,此次遭受劫難的金鄉宋民,幾乎等同於是我大魏的國民……因此,就算高括稟告了我哥,我哥他也會默許追查此事。」

    聽聞此言,駱瑸眼睛一亮。

    倘若如今看好雍王弘譽的肅王趙潤,因為這件事對前者產生了別樣的看法,那他們的勝算,可就更大了。

    「那就……拜託桓王殿下了。」

    「嗯,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
MOLK 發表於 2017-8-21 00:16
第1333章:母與子

  次日大清早,長皇子趙弘禮便在幕僚駱瑸與宗衛長馮述兩人的陪同下,乘坐馬車來到了皇宮宮門前。

    下了馬車後,望著眼前那巍峨堂皇的宮門,趙弘禮感覺既熟悉又陌生,因為自從他自免「太子儲君」的位子、搬離了東宮後,他便甚少回到皇宮。

    “卑職靳炬,拜見大殿下。”

    今日值守宮門的,乃是禁衛軍八位禁尉武郎之一的靳炬,待瞧見長皇子趙弘禮前來皇宮時,不僅有些詫異。

    畢竟近兩年來,靳炬值守在宮廷內,已經甚少看到這位長皇子殿下出入。

    說得難聽點,要不是今日瞧見這位殿下,可能靳炬甚至都快忘了,原來大梁還有這麼一位長皇子殿下。

    可能是從靳炬的目光中察覺到了什麼,趙弘禮心中著實不是滋味。

    想當年,他為魏國的太子儲君,住在東宮,聲勢浩大,縱使是當時的雍王弘譽,哪怕是聯合襄王弘璟,都隻不過是在他的威勢下殘喘。

    可如今,雍王弘譽距離那個位子隻有一步之遙,而他,曾經的東宮太子趙弘禮,卻連出入皇宮都要遭受旁人異樣的眼神。

    甚至於,趙弘禮還能感覺到那些禁衛軍士卒正在暗自嘀咕:他怎麼來了?他來做什麼?

    “殿下。”

    可能是察覺到了自家殿下情緒的波動,駱瑸走上前來,不動聲色地提醒趙弘禮。

    其實駱瑸也感覺到那些禁衛軍的目光有些無禮,所謂世態炎涼、莫不如此,但話說回來,如今的禁衛軍,可不再是當年爭相攀附東宮時的狀況了,駱瑸也擔心趙弘禮因為心情的落差而做出什麼事來。

    『呼……』

    暗自吐了口氣,長皇子趙弘禮若無其事地邁步走入了皇宮,對某些禁衛軍那怪異的目光視若無睹。

    瞧著長皇子趙弘禮一行三人離去的背影,禁衛統領靳炬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

    忽然,他招招手召來一名心腹部下,吩咐後者待遲些時候輪班時,抽暇跑一趟肅王府,將這件事稟告肅王趙潤或後者的宗衛。——今日趙弘禮突然無緣無故地入宮,靳炬怎麼看都覺得其中有點蹊蹺。

    而此時,趙弘禮正帶著駱瑸與馮述二人,前往他母親王皇後居住的「鳳儀殿」。

    一路上,他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按理來說,當母親的自然會竭盡全力地幫助兒子爭奪皇位,但是對於自己的母親,趙弘禮卻沒有這個把握。

    但忐忑歸忐忑,他也知道此行必須說服他母親,因為若沒有他母親王皇後的鼎力支持,縱使他有桓王趙弘宣這個助力,他這邊的聲勢仍相差雍王弘譽一大截。

    一想到了小兄弟趙弘宣激勵自己的話,趙弘禮便在心中暗暗給自己打氣。

    王皇後的鳳儀殿,自然要比宮內任何一處後妃居住的宮殿堂皇體麵,還沒等抵達鳳儀殿,就能看到一簇一簇的宮內太監與宮女絡繹不絕的走動。

    當然,這些太監與宮女瞧見趙弘禮時,那目光亦是充滿了驚奇。

    而與此同時,在鳳儀殿內,王皇後一如既往地跪坐在內殿的禪室,輕聲默誦著道家的經典。『注:禪是一種「靜」的行為,可以理解為是修身養性,並未是佛家獨有。』

    隻見這位王皇後,唇紅齒白、肌膚細膩,保養地極好,看起來就跟二十幾歲似的,很難想象這位皇後娘娘其實已經年過四旬。

    忽然,一陣細微的腳步聲傳來,讓正在輕聲默誦著道家典籍的王皇後微微一顰眉。

    “是馮盧麼?”

    王皇後輕聲問道。

    “皇後娘娘恕罪。”大太監馮盧低著頭,誠惶誠恐地說道。

    王皇後轉頭看了一眼馮盧,心平氣和地問道:“有何要事使你前來打攪本宮?”

    大太監馮盧乃是王皇後的心腹,最是了解這位皇後娘娘的脾氣,聞言連忙解釋道:“娘娘,大殿下方才入宮了,正在前來鳳儀殿的路上。”

    “弘禮?”王皇後聞言略微一愣,疑惑地問道:“雍王為難弘禮了?”

    “還未曾。”大太監馮盧搖了搖頭。

    作為宮內與童憲平起平坐的兩位大太監之一,馮盧亦在內侍監中掌握著不可低估的人脈,隻不過,因為童憲時刻伴隨在魏天子趙元偲左右,因此,馮盧的知名度不如童憲罷了。

    見王皇後麵露困惑之色,大太監馮盧又提醒道:“娘娘,你忘了?昨日桓王返回了大梁,入城後便造訪了大殿下的府邸……”

    “桓王趙宣……”王皇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吩咐道:“你去迎一下,將弘禮領到這兒來。”

    “是!”

    大太監馮盧點點頭,躬身而退。

    片刻之後,待長皇子趙弘禮來到鳳儀殿前時,就看到大太監馮盧已笑容可掬地等候在殿外。

    對此,趙弘禮並不感到驚奇。

    畢竟作為王皇後的兒子、曾經的太子儲君,趙弘禮自然要比其他人更加清楚他母親所擁有的能量,就比如說宮內的內侍監,其實受童憲、馮盧這兩位大太監的節製。

    這也是他之前拒絕襄王趙弘璟的示好,決定先將這個兄弟踢出局,然後自己單獨麵對雍王弘譽的底氣之一。

    “大殿下。”見趙弘禮走到跟前,大太監馮盧連忙迎了上來,笑嗬嗬地說道:“皇後娘娘已得知大殿下前來,命老奴請殿下到殿內的禪室。”

    趙弘禮點點頭,回頭囑咐駱瑸與馮述在鳳儀殿的主殿內等候,因為他知道他母親王皇後素來不喜見陌生人,更何況還是在那間禪室。

    在大太監馮盧的指引下,趙弘禮一路來到了王皇後所在的禪室。

    看著麵前那間隱隱有檀香撲麵而來的禪室,趙弘禮隻感覺心口砰砰直跳。

    因為在路上,他已經聽大太監馮盧說過,此番是王皇後在禪室單獨見他,並無任何一名太監或宮女,這讓趙弘禮不禁有些心慌,畢竟從小到大,其實他母子二人極少單獨相見。

    在門外站了片刻,做足了心理準備後,趙弘禮深吸一口氣,硬著頭皮走入了禪室。

    待等進了禪室後,趙弘禮一眼就看到他母親王皇後正麵對著一堵懸掛有「道」字書畫的牆壁跪坐著,他連忙輕輕地走上前去,深施大禮,輕聲喚道:“母後。”

    “過來坐。”王皇後有右手指了指右邊的蒲團。

    趙弘禮不敢違背,走上前去跪坐在母親身邊,瞧著牆壁那副巨大的「道」字書畫,心中琢磨著如何開口。

    不料,王皇後率先開口問道:“我兒最近在府上,可曾念得什麼書?”

    趙弘禮恭恭敬敬地說道:“最近與駱瑸研讀《關尹子》。”

    “哦?”王皇後聞言微微一笑,問道:“駱瑸,一儒生,也喜歡研讀道家之書?”

    趙弘禮恭敬地說道:“回母後的話,駱瑸雖是儒學子弟,但卻偏愛道家經典。”

    這倒不是趙弘禮信口開河,畢竟這個年代世間流傳的書籍並不多,因此,各學派的人往往也研讀其他學派的著作,甚至於借鑒這些學派的思想。

    而道家,則稱得上是被借鑒地最多的學派之一。

    在聽了趙弘禮的解釋後,王皇後點了點頭,其實她早就查過駱瑸的底細,自然清楚駱瑸是精於儒道的奇才,關鍵還在於趙弘禮本身。

    若是趙弘禮本身不求上進,縱使身邊有駱瑸那樣的王佐之才輔佐,那也無濟於事。

    因此,王皇後挑了幾個不算難的問題詢問了趙弘禮,見趙弘禮對答如流,王皇後心中不禁有些感慨:若是此子當初便戒驕戒躁,何來之後的這些事?

    想到這裏,王皇後也無興致繼續測試,詢問道:“我兒今日前來鳳儀殿,不知有什麼事?”

    一提到這事,趙弘禮頓時變得緊張起來,在猶豫了半響後,這才改變姿勢,朝著王皇後叩跪,硬著頭皮說道:“孩兒懇請母後助我一臂之力。”

    “……”王皇後聞言有些驚訝,不由地轉過頭來瞧了幾眼趙弘禮。

    要知道隻有在小時候,趙弘禮才敢提一些非分之想的要求,而待趙弘禮逐漸長大成人後,他再沒有提過。

    “你先起來罷。”王皇後輕聲說道。

    本來按照趙弘宣的建議,趙弘禮這會應該擺出一副「母後若不答應我就不起來」的架勢,但很可惜,趙弘禮終究是沒膽量在母親麵前耍無賴,老老實實地坐直身體。

    見此,王皇後靜靜地打量著兒子,半響後歎氣說道:“我兒還是想要與雍王爭位?”

    “……是。”趙弘禮硬著頭皮說道。

    王皇後平靜地說道:“弘禮,從你出世之後,你就是我大魏的太子儲君,諸兄弟之中,唯獨你距離你父皇的位子僅有一步之遙……這些年來,你有無數的機會,可你皆未曾把握,致使雍王如今成為大勢……你真覺得,縱使為娘出麵助你一臂之力,你就能擊敗雍王坐上那個位子?”

    趙弘禮聞言啞口無言,因為事實正如母親所言。

    “……到此為止吧,弘禮。”微微歎了口氣,王皇後輕聲說道:“放棄這個念頭,有為娘在宮內一日,雍王就一日不敢動你。縱使日後雍王有意將你諸兄弟外封為王,為娘也會設法讓你封在梁郡……”

    這一番話,隻聽得趙弘禮目瞪口呆。 本帖最後由 MOLK 於 2017-8-21 00:22 編輯

MOLK 發表於 2017-8-21 00:18
第1334章:兄與弟

    “母後,為何您不願幫我?”

    忍了半響,趙弘禮實在是忍不住了,有些失態地問道。

    盡管對於此事多少有些預料,但當王皇後當真勸說他放棄爭奪皇位時,他仍感覺無法接受——他母後,居然當真不打算幫他?!

    看著兒子那一副驚駭至難以置信的麵孔,王皇後歎息著說道:“弘禮,並非為娘不幫你,而是你……縱使為娘出麵幫你,你難道就鬥得過雍王麼?”

    “為何就鬥不過?”趙弘禮急聲說道:“雍王不過是孤家寡人,而孩兒這邊,卻有小九相助。”

    “桓王趙宣……”王皇後搖了搖頭,淡淡說道:“倘若你說的是桓王趙宣的兄長、肅王趙潤,為娘倒是可以考慮考慮。但趙宣……他在朝中毫無根基,隻不過是從你手中接掌了「北一軍」,說到底,他也是地方王侯……縱使手中有些兵將又怎樣?難道你敢逼宮作亂不成?”

    “我……”趙弘禮頓時語塞。

    的確,雖然桓王趙弘宣手中十萬編製的「北一軍」,確實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但這股力量在皇子爭位這場鬥爭中,能起到的作用其實很小——奪位,主要看的還是廟堂,以及國內貴族、世家的支持。

    就像王皇後所說的,就算趙弘禮這邊有十萬軍隊又怎麼樣?難道還敢逼宮作亂不成?真當這十萬編製的北一軍就無可匹敵?

    毫不誇張地說,要是趙弘禮膽敢這麼做,並且趙弘宣亦幫助他逼宮作亂,那麼,大梁這邊立馬就會調來浚水軍、鎮反軍平亂,甚至於,到時候連肅王趙潤的鄢陵軍、商水軍、遊馬軍都有可能被調來平亂。

    因此,這條路是注定走不通的,換而言之,桓王趙弘宣的十萬北一軍,其實能起到的作用很小很小。

    不得不說,王皇後這一針見血的說法,仿佛一盆涼水澆在趙弘禮心頭,澆滅了後者那顆那因為得到了桓王趙弘宣的鼎力支持而變得火熱的心。

    足足沉默了半響,趙弘禮幽幽說道:“其實母後是覺得,孩兒不及雍王吧?”

    “……”王皇後嘴唇微啟,似乎想說些什麼,但最終,她什麼都沒有說。

    見此,趙弘禮心灰意冷,拱手說道:“孩兒就不打攪母後了……”

    說罷,他站起身,離開了禪室。

    此時禪室內,才響起王皇後那一聲輕歎。

    片刻後,大太監馮盧走入了禪室,低聲說道:“皇後娘娘,大殿下離去了。”

    王皇後聞言又歎了一口氣,低聲問道:“馮盧,你說本宮……這些年來,可曾盡到了為人母的職責?”

    大太監馮盧低頭說道:“是的,娘娘。”

    “唉……”

    幽幽又歎了口氣,王皇後輕聲說道:“馮盧,你下去吧。”

    “是。”

    馮盧躬身而退。

    與此同時,趙弘禮已渾渾噩噩地走出了鳳儀殿。

    一瞧見自家殿下從殿內出來,駱瑸與宗衛長馮述便即迎了上去。

    瞧著自家殿下這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他倆也猜到自家殿下此行並未成功說服王皇後,心中也不禁有些失望。

    待離開皇宮,坐上來時的馬車後,趙弘禮這才一臉自嘲地將方才王皇後與他的對話說了一遍,隻聽得駱瑸與宗衛長馮述麵麵相覷。

    其實說實話,他倆覺得王皇後的那一番話也算中肯:既然明知道鬥不過雍王,何必再執著?反正有她(王皇後)護著,雍王也不至於敢對趙弘禮怎麼樣。

    不過話說回來,還未交鋒就被王皇後斷定不會成功,這的確有些傷人,也難怪趙弘禮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

    見自家殿下看似有些心灰意冷,駱瑸在旁勸說道:“殿下切莫灰心,咱們還有機會。……現下,隻看桓王殿下那邊了,若是桓王殿下那邊能夠查到曲梁侯司馬頌乃雍王的暗棋,就算皇後娘娘不出麵相助,咱們也有機會一舉扳倒雍王。”

    聽聞此言,趙弘禮深吸一口氣,重新振作精神,使勁點了點頭說道:“嗯!……就看小九那邊了。”

    而與此同時,趙弘禮與駱瑸口中的桓王趙弘宣,已從自己的桓王府離開,乘坐馬車前往肅王府拜訪他的兄長肅王趙弘潤。

    跟拜訪長皇子趙弘禮的府邸時一樣,在肅王府,趙弘宣自然也不需要通報。

    徑直來到兄長趙弘潤的書房,趙弘宣就看到兄長與府上的幕僚介子鴟正一臉凝重地對坐著。

    見此,趙弘宣不禁有些困惑,連忙詢問站在一旁的宗衛長衛驕:“衛驕,幹嘛呢?”

    “噓。”趙弘潤的宗衛長衛驕做出了一個小聲的手勢,隨即忍不住笑意地說道:“殿下正與介子先生下棋呢。”

    “下棋?”趙弘宣下意識地轉頭看向趙弘潤與介子鴟麵前,卻奇怪地發現,這兩人麵前的案幾上,確實擺著一副棋盤。

    可問題是,棋盤上根本沒有一顆棋子。

    就在趙弘宣暗自納悶之際,就瞧見他兄長趙弘潤舉起手指,在棋盤上的一處格子內點了一下,隨即抬頭看向介子鴟。

    見此,介子鴟笑著說道:“殿下可不許耍賴,這個格子內,明明有在下的棋子。”

    “誒?”趙弘潤聞言故作吃驚地睜大了眼睛,訕訕說道:“記錯了記錯了。”

    看著他這幅模樣,介子鴟頓時露出了無奈的表情,而在旁看好戲的衛驕,更是忍不住笑了出聲。

    能走馬觀碑、過目不忘的肅王殿下,居然也會記錯?拜托你耍賴也找個好點的借口啊。

    無奈地搖了搖頭,介子鴟伸手在棋盤上一點,隨即似笑非笑地說道:“下在這裏的話,十步之內,殿下您可就要落後在下至少五目了……”

    “你唬我吧?”趙弘潤看了一眼介子鴟,隨即麵色凝重地看著那塊空棋盤。

    看他表情,介子鴟所言應該不虛。

    就在這時,趙弘潤瞥見了已站在書房內的趙弘宣,故作驚訝地問道:“弘宣,你幾時來的?”

    說著,他就要站起身來,卻沒想到,被搶先一步的趙弘宣按住了雙肩,硬生生又坐了回去:“先下完這盤棋再說。”

    說著,趙弘宣轉頭看向介子鴟,笑著解釋道:“小時候,哥他騙我這般下棋,欺負我記不住棋局,總是設法坑我,先生可要替我報仇。”

    聽聞此言,介子鴟與衛驕皆忍俊不禁。

    見此,趙弘潤沒好氣地說道:“好好好,我認輸我認輸。”

    說罷,他仍有些不甘地看了一眼棋盤。

    這種下棋的方式,曾經是趙弘潤用來坑弟弟趙弘宣的招數之一,曆來是屢試不爽,今日閑著無聊,趙弘潤想起了曾經的往事,便提議與介子鴟下棋。

    可沒想到,介子鴟亦擁有過目不忘的才能,如此一來,趙弘潤就沒什麼優勢了。因為他除了超強的記憶力外,其實棋藝也一般,弈棋這種修身養性的娛樂活動,怎麼也不適合這位「暴躁的肅王」嘛。

    見兄長主動認輸,趙弘宣哈哈大笑,心中頗有些痛快,畢竟從小到大,他不知被兄長欺負過多少回,簡直就快變成了噩夢,如今看到兄長受挫,心情著實好。

    在介子鴟收拾棋盤的時候,趙弘潤將趙弘宣請到了書房內室,問道:“昨日回來的?”

    趙弘宣知道大梁有青鴉眾的人,也不隱瞞,點了點頭說道:“昨日回來後,去長皇兄府上走了一趟。”

    “哦。”趙弘潤看了一眼弟弟,隨口應了一聲,也沒有細問。

    畢竟在這件事上,兄弟二人態度各異,趙弘潤看好雍王,而趙弘宣看好趙弘禮,聊多了兄弟倆肯定會起爭執,還不如當沒聽到。

    反正在趙弘潤看來,雍王如今已成大勢,縱使長皇子趙弘禮複出,想要擊敗雍王也是十分困難。

    想到這裏,趙弘潤便主動岔開了話題:“對了,昨日我把你回大梁的事跟母妃說了,母妃讓你到凝香宮坐坐。”

    一聽這話,趙弘宣就頓時變成了苦瓜臉,畢竟凝香宮內,如今可住著那位來自韓國的公主,也就是他的未婚妻。

    “現在知道頭疼了?晚了!”趙弘潤瞥了一眼趙弘宣,沒好氣地說道。

    確實,想當初,趙弘宣與那位韓國公主的婚事還未確定下來,趙弘潤還能從中周旋一下,哪怕這樣做會得罪韓國;而眼下,他倆的母妃沈淑妃,已經在跟那位日後的兒媳婦聯絡感情了,這時候再想悔婚,沈淑妃那關就過不了。

    見趙弘宣滿臉苦色,衛驕在旁說道:“其實也不打緊,就算不喜歡那位韓國公主,日後宣殿下還可以迎娶別的心愛女子嘛。”

    趙弘潤聞言翻了翻白眼。

    不過話說回來,衛驕這話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大實話,當世飽受聯姻之苦的王公貴族男兒,幾乎都是這麼做的。

    閑聊幾句後,趙弘潤便留弟弟在府上用飯。

    趁著用飯前這段空閑,趙弘宣找到了宗衛高括,請他幫忙派人追查曲梁侯司馬頌的底細。

    高括當然不會拒絕桓王趙弘宣的囑托,當即拍著胸口答應下來。

    但正如趙弘宣所預料的那樣,當晚待他離開了肅王府後,宗衛高括轉身就來到了趙弘潤的書房,將這件事稟告了自家殿下。

    “殿下,方才宣殿下托我請青鴉眾調查曲梁侯司馬頌的底細。”

    聽聞此言,正打算與介子鴟再下幾盤挽回敗績的趙弘潤,當即皺起了眉頭。

    不用問,肯定是駱瑸、周昪二人,對曲梁侯司馬頌這個「金鄉屠民」事件的關鍵人物產生了懷疑。 本帖最後由 MOLK 於 2017-8-21 00:28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2 00:15
大魏宮廷 第1335章:曲梁侯司馬頌

    其實對於「曲梁侯司馬頌是否乃雍王暗棋」這件事,趙弘潤與介子鴟前幾日就私下聊過。

    但最終,趙弘潤並沒有下令徹查此事,可能他也有所顧慮,他擔心這件事萬一查出來果真是雍王弘譽在背後搞鬼,到時候,他將無所適從。

    一來是雍王弘譽倒下後,似長皇子趙弘禮、襄王趙弘璟、慶王趙弘信等人將再起奪位的爭執;二來,若雍王弘譽倒下後,他不知還有誰有能力成為儲君。

    但是,倘若讓他對此事抱持沉默,這又有違他的原則——當年「北一軍營嘯」事件,總算影響還不是很大,可這次金鄉屠民事件,卻直接關係到了他魏國在中原各國與天下人心目中的印象,論影響的惡劣,後一件事至少是前者的十倍有餘。

    在旁,介子鴟看出了趙弘潤心中的糾結,在旁插嘴道:「殿下,在下以為,這件事還是查一查為好。」

    說著,他不等趙弘潤反應過來,正色說道:「宣殿下此番返回大樑,顯然是為長皇子復出一事站腳助威,而反過來說,長皇子一方也已意識,如今的雍王乃是大勢,此時亮明旗幟尚可有一絲機會,但待等這件事塵埃落定,可就沒有絲毫機會了……」

    「……」趙弘潤微微皺了皺眉。

    其實在慶王弘信被逼遠赴宋郡的當日,他就已經開始厭倦諸兄弟們為了大位勾心鬥角,因此下意識希望雍王弘譽成為儲君,結束這場無休止的奪位之戰。

    倘若魏國內部尚不能意見一致,談何成為中原霸主,成為中原的第一強國呢?

    因此,當意識到長皇子趙弘禮打算復出時,他心中是極為不喜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件事他也不好多說什麼,畢竟他自己是對那個位子沒有興趣,但卻無法阻止其他兄弟有意染指大位,難道他還能跑到長皇子趙弘禮面前說「你別爭了,就讓雍王去坐那個位子吧」——他能這麼說麼?

    而就在這時,介子鴟壓低聲音說道:「長皇子復出,聲勢也好、黨羽也罷,皆不如雍王弘譽,在下以為,若他想要搬到雍王,「曲梁侯司馬頌」這招棋,極為關鍵。只有在查證「曲梁侯司馬頌乃雍王暗棋」這件事後,長皇子一方才有搬倒雍王的機會,反之,就算長皇子一方請出王皇后幫襯,恐怕亦難對今時今日的雍王造成什麼影響……若殿下希望儘早結束諸皇子的內爭,不妨徹查此事,給雍王一個清白……若在這件事中,雍王果真是清白的,便可斷了長皇子一方的心。」

    趙弘潤聞言點了點頭,隨即皺眉問道:「那若是查出,雍王果真與此事有所關聯呢?」

    聽聞此言,介子鴟笑而不語。

    他心中巴不得是這樣,因為這樣的話,他就有機會勸說自家殿下取代雍王。

    當然,這話現在還不是說的時候。

    「在下以為,此事若不查個水落石出,相信殿下也始終難以打消這份顧慮吧?」介子鴟很聰明地沒有直接回答。

    趙弘潤聞言思忖了良久,旋即點點頭,在長吐了一口氣,轉頭對宗衛高括說道:「去查,我也想知道,那曲梁侯司馬頌,究竟是否是雍王的暗棋。」

    「是!」高括應命而退。

    高括的動作很快,僅僅兩個時辰,非但從宗府那邊調出了「曲梁侯一系」的族譜,還收集了一些關於「曲梁侯司馬氏」的情報。

    在看過那份情報後,趙弘潤這才得知,原來「曲梁侯司馬氏」,乃是他曾祖父「魏王趙侈」時代冊封的諸侯。

    當時,魏國與衛國聯合對韓國開戰,魏國國內有一位叫做「司馬防」的將領,在衛軍普遍節節敗退的同時,率領孤軍,在如今韓國的邯鄲郡南部英勇作戰,抵擋住了韓軍一波又一波的進攻。

    為了表彰司馬防的功績,魏王趙侈冊封這位本國的悍將為「曲梁侯」,將如今韓國館陶縣一帶封賞為封邑,叫司馬防在曲梁訓練兵馬,成為魏國北方的倚重。

    不得不說,當時趙弘潤的祖父魏王趙侈,雖然那時候已年過半百,但仍有一顆與韓國爭雄的雄心,那時魏國的北防,還是頗為強大的。

    當然,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的韓國正陷入諸家臣內亂的內戰,而待等韓國內部結束內戰,將矛盾轉嫁到對外矛盾之後,魏、衛兩國就漸漸吃不消了。

    待等曲梁侯司馬防與長子英勇戰死館陶曲梁一帶後,大片原本屬於衛國的領土被韓國侵佔,即如今的韓國邯鄲郡南部。

    曲梁侯司馬防戰死之後,只有一名幼子司馬圭在家僕的保護下逃到了國內,朝廷感於司馬防與其長子戰死沙場,並未收回官爵,且在封丘一帶,重新劃了一小塊地,讓司馬圭居住。

    而司馬頌,即是司馬圭的嫡孫。

    值得一提的是,在司馬氏的族譜中,趙弘潤還看到了河西守司馬安的名字。

    經過瞭解他才得知,原來在幾十年前,司馬氏本來就是魏國北疆一帶的名門豪族,堪稱是將門子弟,曲梁侯司馬防,以及後來出任天門關守將的司馬氏一族,其實是同族。

    若是論親份的話,曲梁侯司馬頌,與河西守司馬安乃是同族兄弟。

    也難怪當時朝廷並未收回司馬防那一支的曲梁侯爵位,原來當時的司馬氏在北方還是頗具勢力的,只可惜今時今日,無論是曲樑的司馬氏,還是天門關的司馬氏,皆因為韓軍而家道中落。

    「曲梁侯司馬頌,居然是司馬安大將軍的同族兄弟?」

    喃喃嘀咕了一句,此時趙弘潤已隱隱有些恍然,為何當日南梁王趙元佐在懷疑曲梁侯司馬頌的情況下,仍然不敢輕舉妄動,多半是顧忌河西守司馬安。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縱使司馬氏已不復當初那般興旺,但只要司馬安還在,相信就不會有多少人敢動司馬氏的子弟。

    而在趙弘潤暗暗嘀咕的同時,宗衛長衛驕則捧著那份情報嘖嘖稱奇,倒不是吃驚於司馬安與司馬頌的關係,而是驚訝於這份情報中,還涉及到韓國國內的一支司馬氏,即如今已成為「北原十豪」的韓將司馬尚的那一支。

    不過想想也是,當初司馬氏是位處於魏、韓國界如今的名門望族,在魏國戰敗的時候,有一部分司馬氏的人投靠韓國,這並不是值得什麼奇怪的事。

    要說有什麼遺憾的話,只能說,可惜了司馬尚那位幾乎憑一己之力打敗了整個衛國的猛將,出生在韓國的司馬氏,而不是魏國國內的司馬氏。

    當然,這只是猜測而已,畢竟並沒有確實證據,能夠證明司馬尚就是投奔韓國的原魏國司馬氏後人——齊國、楚國那邊也有以司馬為姓氏的人,難道都是同族不成?

    「咦?」

    忽然,也不曉得看到了什麼,衛驕驚訝地說道:「殿下,曲梁司馬氏這一支,似乎就只剩下司馬頌了?」

    「什麼?」趙弘潤聞言一愣。

    要知道,雖說曲梁司馬氏這一支在幾十年前遭到重創,像司馬防父子等人皆戰死在沙場,但事隔兩代,人丁應該也興旺起來了,怎麼可能只剩下司馬頌這一支?

    「宗府的記錄中寫著,十幾年前,曲梁司馬氏遭到襲擊,除司馬頌外,其餘家人皆死。」衛驕解釋道。

    聽了這話,高括在旁補充道:「這件事我已打聽過,據說是當時的曲梁侯司馬圭亡故前,喟嘆父兄的遺骨仍在韓地,因此,待老人家喪事辦完後,司馬圭的長子司馬享,與兄弟司馬敦,雇了一批遊俠,打算偷偷跑到館陶,將祖父(司馬防)的遺骨盜回大魏,不曾想中途出了變故,司馬享與司馬敦皆喪命,唯有司馬頌僥倖逃得性命……」說到這裡,他感慨地搖了搖頭,大概是在感慨曲梁司馬氏這支家族的坎坷命運。

    「是何人所為?」趙弘潤皺了皺眉問道。

    高括聳了聳肩,說道:「並不清楚,有說是那些遊俠為了劫財所為,也有說是韓國軍隊動的手……當時司馬頌還不到二十,經此一事嚇得躲在家中一年都沒敢露面。後來經過刑部查證,是河北魏韓邊境的一夥賊寇所為,遂命當時的衛穆大將軍率領南燕軍前往圍剿,具體並不清楚……」

    「……」趙弘潤微微點了點頭,隨即問高括道:「曲梁侯司馬頌,目前還在大樑麼?」

    高括聞言說道:「昨晚卑職已通知了大樑的青鴉眾,令其派人盯著司馬頌……據消息稱,司馬頌剛剛結束宗府這邊的審問,有意打算回一趟封丘老家……」

    「這個時候回封丘?」趙弘潤頗感意外地問道。

    見此,高括笑著說道:「這是朝廷的意思,叫平城侯李陽、匡城侯季雁、曲梁侯司馬頌等涉及金鄉之事的諸侯,暫時先回故籍避避風頭……」

    「唔……若有何消息,即刻來報!」

    「是!」

    而與此同時,曲梁侯司馬頌已乘坐馬車回到了封丘縣的侯府。

    在進府邸的時候,他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侯府前的街道,看著街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心下暗暗嘀咕。

    『……這一路上,好似有人跟蹤我,是南梁王的人麼?』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2 00:15
第1336章:曲梁侯司馬頌(二)

    回到侯府後,曲梁侯司馬頌徑直來到了府邸深處,一路上,府上的下人紛紛向司馬頌行禮問安,口稱「老爺」。

    別看曲梁司馬氏已家道中落,但事實上,這座坐落在封丘縣的曲梁侯府,看起來並非那樣破敗,府內上下,怎麼說也有幾百號人,可稱得上是家境殷富。

    至於原因,不足為外人道也。

    來到府內北屋,只見北屋外,有一干府衛值守著。

    站在門外駐足了片刻,曲梁侯司馬頌推門走入了他夫人周氏的臥室。

    此時,他的周氏正在屋內臥榻上歇息。

    他輕輕走上前,悄無聲息地坐在床榻旁,望向床榻上的女子,眼眸中浮現陣陣暖意。

    可能是察覺到身邊有人,周氏幽幽轉醒,待看到丈夫坐在床榻旁時,俏臉頓時一寒,眼眸中更是浮現幾絲憎恨、迷茫、懊惱等複雜的神色。

    「夫人,你醒了?」司馬頌親近地問候道,似乎伸手想去撫摸心愛女子的面容。

    卻不料,他伸出的手卻被周氏一下子打掉。

    「不要碰我!」

    只見周氏靠著床榻坐了起來,用複雜的神色死死看著司馬頌,良久,冷冷說道:「你並非我夫……」

    曲梁侯司馬頌苦笑著說道:「夫人,你我同床共枕十幾年,還能有假?」

    聽聞此言,周氏無動於衷。

    想當年,她與司馬頌成婚時,其實並不受後者待見,成婚一年餘,同房次數寥寥無幾。

    更多的時間,那位曲梁侯司馬頌都喜歡到外面尋花問柳。

    對此,她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當世貴族子弟,對於聯姻的正室,有一半以上都是持這種態度。

    她只能一次次地安慰自己:這就是命。

    沒想到在十幾年前,司馬頌跟隨父親司馬享、叔父司馬敦外出了一趟後,遭到賊人襲擊,兩位長輩皆死於非命,唯獨司馬頌僥倖逃回。

    從那時起,司馬頌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以往的種種惡習皆不復存在,與她也是恩愛有加。

    起初她還以為是丈夫遭到巨變後性格大變,因此雖然感覺有點對不起公公,但依舊有些慶幸這場變故使自己的丈夫學好了。

    就這樣,夫婦二人幸福美滿地過了十幾年,她也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

    可直到近一兩年,她逐漸感覺到了不對勁,因為她驚恐地發現,如今躺在臥榻旁的她的丈夫司馬頌,可能並非是她真正的丈夫。

    然而,卻沒有人相信她的話,哪怕是她的兩個兒子都不相信,都認為她是得了失心瘋。

    終於有一日,她抓住機會,用一根簪子以死相逼,終於逼得她丈夫承認了這件事——他,的確並非司馬頌本人。

    但是事後,司馬頌卻又矢口否認,還誣陷她病情加劇,還得她兩個兒子如今對她也是小心謹慎,生怕她忽然犯病、六親不認。

    更可惡的是,她丈夫還命令府衛將她軟禁,不允許她接觸外人,縱使是她想見她兩個兒子,如今也變得非常困難。

    「你究竟是誰?」周氏目不轉睛地看著司馬頌。

    司馬頌默然不語,半響後低聲說道:「這事你不要再問了,你只要知道,我不會害你們母子三人就好……」

    聽聞此言,周氏心中很是糾結。

    雖然眼前的丈夫並非是她真正的丈夫,但不能否認,這十幾年下來,夫婦二人亦有著極深的感情。

    否則,就算她以死相逼,司馬頌又豈會承認?

    就在周氏仍想再些什麼的時候,忽聽屋外傳來了篤篤篤的叩門聲,隨即,有府上的府衛在屋外稟道:「侯爺,宮先生求見。」

    聽聞此言,曲梁侯司馬頌與夫人周氏,皆面色微變。

    因為在一年多以前,就在夫婦二人仍舊恩愛和睦的時候,就是這個自稱是司馬頌故交的「宮先生」前來拜訪,才讓周氏對丈夫產生了懷疑。

    畢竟這十幾年前來,周氏從未聽說過丈夫的故交中有什麼宮先生,更讓她感到奇怪的是,她丈夫在見到那個人時,似乎顯得極為緊張,居然將那個宮先生請到府內的密室詳談。

    當時,周氏感到十分困惑,遂命自己的侍女前去偷聽二人的談話。

    結果,那名侍女就此下落不明。

    她曾詢問過她的丈夫司馬頌,司馬頌只說不知。

    後來府裡有人說,那名侍女是回老家去了。

    這種話也就騙騙三歲小兒,周氏怎麼可能會相信?——她與那名侍女的關係頗好,後者怎麼可能一聲不吭就回什麼老家?

    很顯然,那名侍女是被人殺人滅口、毀屍滅跡了。

    問題是,她只是吩咐那名侍女去偷聽丈夫與那個陌生人的談話,為何那名侍女會遭到這種事?究竟她丈夫隱瞞著什麼?為此不惜殺人滅口?

    「他是誰?」

    周氏一把抓住了丈夫的袖子,壓低聲音問道。

    司馬頌一邊小心地掙脫,一邊壓低聲音說道:「不該問的不要問。」

    然而,周氏死死抓著他的衣袖,死活不讓他離開。

    見此,司馬頌又氣又急,強行掙脫,畢竟眼前這位心愛的女子不知那個宮先生的身份,而他心中清楚,若是讓對方心生懷疑,後果不堪設想。

    他自己倒不至於會怎樣,但眼前這位他心愛的女人,他恐怕就保不住了。

    想到這裡,他一狠心推開周氏,頭也不回走了屋子。

    在他離開的時候,周氏在屋內嚎嚎大哭,期間隱隱夾雜著唾罵司馬頌的話,而對此,守在屋外的府衛已司空見慣。

    甚至於有人還關切地詢問:「夫人又犯病了?」

    對此,司馬頌只能報以苦澀的笑容。

    待來到北屋的大廳,曲梁侯司馬頌便看到那位「宮先生」正負背雙手站在廳內,好似百無聊賴地打量著牆上的掛畫。

    這位宮先生,曲梁侯司馬頌只知道對方姓宮名正,至於這名字是真是假,他也不知道,或者說,也不感興趣。

    他只要知道,對方是那位「公子」的心腹,並且隨時都可以致周氏於死地就足夠了。

    「宮先生。」

    曲梁侯司馬頌上前打了聲招呼。

    那位自稱宮正的儒士微微點了點頭,用眼神示意司馬頌。

    司馬頌會意,遂將宮正請到府內的密室,並吩咐不允許任何人靠近。

    「宮先生今日前來,不知有何指示?」

    在密室內,曲梁侯司馬頌帶著幾分恭順問道,心中卻暗暗擔憂對方又有什麼指令交給他。

    豈料,那位宮先生聞言搖了搖頭,說道:「此番,我並非受「公子」之命而來,而是……」說到這裡,他看了一眼司馬頌,說道:「你回封丘的路上,有人跟了你一路,你可知曉?」

    『果然那並非錯覺。』

    司馬頌點了點頭,問道:「是南梁王的人麼?」

    宮先生搖了搖頭,隨即面色凝重地說道:「若是南梁王的人就好辦了……是肅王趙潤的青鴉。」

    聽聞此言,司馬頌面色微變。

    一般人不清楚「肅王趙潤的青鴉」究竟是什麼意思,但司馬頌卻通過某些渠道知曉那一夥人的厲害。

    「肅王趙潤的青鴉,為何會盯上我?」司馬頌有些驚疑地問道。

    宮先生看了一眼司馬頌,搖了搖頭說道:「具體並不清楚,可能是什麼地方,讓肅王趙潤對你起了疑心。」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又寬慰道:「不過,你也不必過於擔心,曲梁侯的招牌,還是有點用的,趙潤素來敬重對國家有功的功臣,只要你這邊別自亂陣腳,青鴉眾不至於敢對你怎樣……」

    說到這裡,他看了一眼司馬頌,皺著眉頭說道:「那個周氏,你還未想辦法除掉?……這個女人留不得。」

    司馬頌聞言心中一驚,臉上卻不動聲色地說道:「宮先生放心,誰會去在意一個瘋婆子的話?」

    「青鴉會在意的。」宮先生冷冷說道:「倘若是別的人,我倒是可以設法替你除掉他們,但青鴉眾……極難對付,若是被他們得知了周氏的異常……」說到這裡,他吐了一口氣,淡淡說道:「若是你不忍下手,我可以叫人代勞。」

    聽聞此言,司馬頌乾笑道:「宮先生言重了,一個瘋婆子而已,無足輕重……」

    「倘若我一定要你殺她呢?」宮先生忽然打斷道。

    司馬頌沉默了片刻,忽然展顏笑道:「對了,宮先生,上回你讓我籌集的錢款,我已籌集地差不多了,不過,如何交割呢?另外,我與匡城侯、平城侯等人佔了金鄉的金礦,相信過不了多久,便會有產出……」

    「……」宮先生深深看了一眼曲梁侯司馬頌,隨即眯了眯眼睛,冷冷說道:「你是在威脅我?威脅公子?」

    「並不敢。」司馬頌正色說道:「我只是覺得,我這些年來對公子忠心耿耿,應當有所回報……」

    「回報?哼!你當年一介兵卒,搖身一變成為曲梁侯,這十幾年來享盡榮華,還敢提什麼回報?還是你以為,公子就只有你一顆暗棋?因而使這般,有恃無恐?」宮先生哂笑道。

    「並不敢……」司馬頌直視著宮先生。

    在深深看了一眼司馬頌後,宮先生站起身來,淡淡說道:「這件事,我會稟達公子,請公子定奪。……你,好自為之。」

    片刻之後,這位宮先生離開了曲梁侯府,坐上了來時的馬車。

    此時在車內,還坐著一名男子,那名男子問道:「如何?」

    「哼,自以為是的蠢材。」宮先生冷哼一聲,隨即吩咐道:「待等交割完這批錢款後,就讓大梁那邊的人行動吧。……哼,若是能順利連雍王都扳倒,一個曲梁侯,丟掉就丟掉了。」

    「明白。」

    那名男子點頭說道。
ikller 發表於 2017-8-23 00:00
大魏宮廷 第1337章 八月
   
    轉眼到了八月中旬,肅王府內有關於婚娶之事的籌備,也已準備地差不多了,府邸內外翻修一新,府內的建築、家具等等,也重新刷了一層漆,使得府裏上下煥然一新。

    而諸如眾女的嫁妝,比如新衣新被褥等等,也堆滿了北屋的幾間空房。

    期間,肅王府的親家,比如三川雒城青羊部落的族長阿穆圖、楚國平輿君熊琥、商水邑的羊舌氏、還有秦國的藍田君贏謫等等,皆陸續派人送來了豐厚的嫁妝。

    甚至於,就連趙鶯,也為妹妹趙雀送來了一份價值不菲的嫁妝。

    八月十三日,趙弘潤親自帶著秦國的藍田君贏謫,參觀了博浪沙河港。

    藍田君贏謫,是秦少君贏瓔的親叔叔,資質平平也沒啥才能,但關鍵在於他手中掌握著藍田邑,而藍田邑,正是秦國盛產玉石的地方,在那裏出產的一些諸如墨玉、彩玉等玉石,在中原非常罕見,趙弘潤相信,一旦這種珍稀的玉石引入中原後,其價值絕對會比楚國的霞珠還要高。

    畢竟霞珠這種東西主要是給女兒家作為飾物,可玉石,卻是男兒的配飾原料,兩者豈可相提並論?

    因此,趙弘潤準備將藍田君贏謫發展為魏國的大客戶,對此,他非常豪氣地贈送了藍田君贏謫整整四間店麵,價值四十萬金——這絕對不是因為藍田君贏謫私人贈送了他一箱墨玉、彩玉、血玉等珍稀玉石的關係。

    話說回來,此番藍田君贏謫出使魏國,可謂是意氣風發。

    相比較當初他在秦國國內名聲不顯,如今的他在國內可謂是炙手可熱,別說鹹陽城的王公貴族隔三差五地便請他赴宴,就連曾經不太看得起他的兄弟「渭陽君嬴華」,也因為得到了相關消息,這幾個月來頻頻與他書信來往。

    雖然藍田君贏謫心中也明白,那位兄弟準是看上了他的錢,想請他資助渭陽軍去對付義渠戎,但他的心情依舊很小。

    再加上像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戩等秦國的將領也與他拉攏了關係,可以說,藍田君贏謫這幾個月來不禁有些飄飄然。

    因為隻要與魏國達成了這項合作後,他很有可能會成為秦國最富有的王族,可能比秦王囘還要富有,這讓他感覺心花怒放。

    “……這裏是主街,過了這條直道便是港塢,這片區域,將會成為這座港塢城池最繁華的地方。”

    一邊帶著藍田君贏謫參觀那四間贈予前者的店鋪,趙弘潤一邊大致為其介紹著。

    說實話,藍田君贏謫對此一竅不通,但聽到這四間店鋪價值四十萬金,他亦不由驚地心口砰砰直跳。

    至於這四十萬金的價值有沒有水分,在看到博浪沙港塢商業區這一帶林立的建築群落後,他毫不懷疑。

    “……我是這樣想的,藍田的原石,走水運,沿大河順流而下運到大梁,由我大梁的玉匠負責雕琢打磨……”

    在趙弘潤簡單介紹合作意向的時候,藍田君贏謫在旁連連點頭。

    其實秦國也有擅長玉石雕琢打磨的工匠,但在見識過了魏國工匠的技術後,藍田君贏謫就恨不得將曾經那些為他打磨玉石的工匠統統投到大河溺死。

    玉石的雕琢,無非就是切割、打磨、雕琢這幾道程序,可壞就壞在,秦國切割玉石的技術非常落後,仍然在采用「兩人鋸」切割玉石,切割的精準度非常糟糕,無法做到平整光滑,隻能在後續打磨的時候,一點一點將不平整的地方磨平,而這樣就變相地對玉石造成了損失。

    而在魏國的冶造局,魏國的工匠們發明了一種人力腳踏的切割機,用一種被身邊那位肅王殿下稱之為「鋸片」的圓形鋸輪,能精準地切割玉石,非但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切割時的損耗,並且邊角料還能打磨成一些小飾物。

    藍田君贏謫此前在趙弘潤的陪同下去觀摩過,對此歎為觀止。

    “……藍田君負責開采原石,我負責加工與出售,至於利潤分配……”

    趙弘潤看了一眼藍田君贏謫,低聲說道:“六四分成,藍田君占六分,我大梁這邊占四分,藍田君意下如何?”

    說完,他不等藍田君贏謫開口,又解釋了一番加工玉石的繁瑣、以及維護銷售渠道又需要多少多少話費等等。

    結果這些話都白說了,因為藍田君贏謫沒等他將腹稿說完,就很興奮地答應了下來。

    原因很簡單,因為趙弘潤給他估算的六分利的所得,比他曾經自產自銷要高得多。

    這也難怪,畢竟秦國相比較中原,經濟還是頗為落後的,國內秦人絕大多數隻能堪堪填飽肚子,哪有什麼閑錢去玩玉石?但中原可比秦國富裕地多,尤其是在遙遠的東邊,在那個曾經的中原霸主齊國,齊國的成年男子對於玉佩是非常講究的。

    便麵(扇)、玉佩,在齊國那可是自詡君子的年輕文士的標準配置。『注:便麵(扇),類似於扇子,以細竹與布錦絲絹為材,是古時風雅之士摯愛,後被折扇取代。』

    “早知道就說五五分成了……”

    見藍田君贏謫很爽快地答應了下來,趙弘潤不禁有些懊悔,趁前者不注意的時候暗自嘀咕。

    跟隨在旁的介子鴟聽到自家殿下的嘀咕,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差不多點得了,殿下。

    在於藍田君贏謫達成了合作協議後,趙弘潤便命宗衛何苗、朱桂二人領著這位君侯到處溜達溜達,領略一下大梁的繁華。

    說實話,大梁作為魏國的王都,在上次五方伐魏戰役後,城內的幾個市集難免顯得有些不景氣,正需要藍田君贏謫這樣的大金主刺激一下消費。

    於是,何苗、朱桂二人便每日領著藍田君贏謫每日尋花問柳、醉生夢死,十幾天下來,這位秦國的君侯都隱隱已有種「此間樂、不思秦」的感覺。

    八月十五日,即俗稱的「八月半」、「中秋節」,不過相比較上元節、清明節,這隻能算是一個小節日。『注:中秋起於周時,盛行於唐宋。』

    鑒於從藍田君贏謫這邊白得了一箱貴重的玉石原石,趙弘潤便從中挑了幾塊,令冶造局的工匠精心打磨,將一塊用墨玉打磨的玉佩贈予了他父皇——相比較花裏花哨的血玉、彩玉,魏人的價值觀更傾向於墨玉這種看起來有「深蘊」的玉石。

    至於贈送給母親沈淑妃與王府裏諸女眷的禮物嘛,自然是挑盡挑花哨的,像白玉、血玉、彩玉等等,打磨成鐲子,作為禮物。

    待等到臨近八月下旬,趙弘潤帶著介子鴟與溫崎兩位幕僚去了一趟戶部,接手博浪沙河港的那些店鋪的地契,有了這玩意,趙弘潤之後才能名正言順地將博浪沙河港的店鋪高價租售。

    可惜的是,按照曾經與他父皇的協議,租售博浪沙河港內店鋪的錢款,趙弘潤隻能得到兩成,其餘八成則歸於朝廷。雖然有些可惜,但經過溫崎與介子鴟的估算,就算這樣,趙弘潤也能得到一筆龐大的資金,非但還清曾經欠下戶部的欠款綽綽有餘,但能剩下不少的餘款。

    唯一尷尬的是,因為鬧出了「金鄉屠民」事件,魏國國內貴族私軍搶掠宋郡財富……不,收複宋郡的進展比預計慢了許多,趙弘潤有些擔心日後博浪沙河港店鋪的租售情況出現什麼變故。——其實這樣並不影響那些店鋪的租售,畢竟這段時間裏,已有許許多多來自中原各地的巨商聚集大梁,就等著博浪沙的店鋪正式租售,可問題是,倘若將好位置的店鋪租售給這些外國的商人,這可不符合趙弘潤的初衷。

    於是,他隻能一邊壓著博浪沙河港的租售日期,一邊派人催促成陵王趙燊等他肅王黨一係的貴族,讓後者盡快湊齊錢款,派人前來大梁。

    至於雍王黨、慶王黨那些貴族勢力,趙弘潤並沒有專程派人催促,反正那兩撥人也不是傻子,一個個消息靈通得很,隻要成陵王趙燊那邊派人返回了大梁,那幫人保準過不了幾日就跟過來了。

    話說回來,慶王弘信早在一個月前,便作為大梁朝廷安撫宋郡民怨的使者,抵達了宋郡的「昌邑」,但正如趙弘潤所預料的那樣,宋郡的民怨豈是那麼輕易就能撫平的?慶王弘信到了昌邑後,雖然也做出種種安撫、籠絡的舉動,但說實話,幾乎沒有絲毫效果。

    而在這段時間,宋雲的北亳軍,卻借這件事綁架了宋郡的民心,喊出了「宋人自治」的口號。

    值得一提的是,虎踞睢陽的桓虎,亦對外言稱被北亳軍首領宋雲所說服,搖身一變成為了北亳軍的一方渠將,正式對宋郡境內的貴族私軍展開打擊行動。

    在宋雲、桓虎兩方的攻勢麵前,魏國的貴族私軍不能說節節敗退,但也陷入了進退兩難的窘迫局麵。

    目前,宋郡以昌邑、成武、單父、下邑為分界線,呈現東西對峙的局麵。

    總而言之,貴族私軍在宋郡攻略中受到了挫折,除非朝廷派出駐防軍級別的精銳之師,否則,宋郡的戰局恐怕難以打開。

    就這樣,時間臨近了九月份。
ikller 發表於 2017-8-23 00:02
大魏宮廷 正文 第1338章:九月      

    時至九月上旬,宋郡的戰況逐漸變得激烈起來。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慶王黨占領的「乘氏」、「钜野」、「昌邑」、「東緡」這幾個縣,宋郡義軍的暴動愈發頻繁。

    相比較之下,占領了「成武」的雍王黨貴族私軍,以及占領了「己氏」、「虞縣」、「單父」、「下邑」等地的肅王黨貴族私軍,亦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北亳軍的反擊。

    宋郡的叛軍「北亳軍」,不同於天底下絕大多數的叛亂軍,它並非是一支窩在老巢內的叛軍,它在宋郡有著非常根深蒂固的民眾基礎,仿佛大部分的宋郡人都願意給北亳軍打掩護。

    而北亳軍的戰鬥方式,亦讓魏國貴族私軍吃盡了苦頭。

    比如,若北亳軍決定襲擊金鄉,可能在短短一兩日內,金鄉縣境內就會聚集十幾支乃至幾十支人數不一的義軍,好似群狼戰術般對慶王黨貴族的私軍展開攻勢。可當慶王黨貴族從昌邑調來援兵後,這十幾支乃至幾十支義軍,就頃刻間一哄而散。

    事後,若慶王黨貴族私軍的兵將仍欲追擊,那麼最好的可能,就是像曲梁侯司馬頌那樣,找到一窩北亳軍的據點,若是運氣差點,可能找到的隻是一個無辜的村落。

    在「金鄉屠民」事件發生之後,貴族私軍對於這種不知是良民還是北亳軍據點的村落,可謂是退避三舍,誰也不敢再下令緝殺,生怕牽連責任。

    而這就助長了北亳軍的氣焰,同時也使得幾路魏國貴族私軍被打得龜縮在占領的城池內不敢露頭——其實並不是他們無法戰勝北亳軍,而是他們生怕殺錯人,擔上責任。

    對此,趙弘潤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畢竟他遠在大梁,根本不清楚宋郡那邊的狀況,總不可能丟下婚事跑到宋郡去對付北亳軍吧?

    話說回來,鑒於宋郡的這種局麵,朝廷已經初步擬定了派往宋郡的精銳軍隊,即南梁王趙元佐麾下的鎮反軍。

    也不曉得是不是「鎮反」兩字的番號,讓朝廷優先考慮了南梁王趙元佐;還是說,是雍王弘譽在支走慶王弘信後,有意將南梁王趙元佐這位支持慶王弘信的叔伯也支走,進一步削弱慶王黨在大梁的影響力。

    而除了南梁王趙元佐麾下的鎮反軍外,大將軍韶虎亦可能率領一部分魏武軍,進駐宋郡。

    當然,是主要負責平亂的南梁王趙元佐不同,大將軍韶虎的主要任務是確保「梁魯渠」的暢通,換而言之,韶虎麾下的魏武軍,主要負責驅趕宋郡北部、梁魯渠經過的一些宋地縣城,若無意外的話,並非是平亂的主力軍。

    值得一提的是,令南梁王趙元佐與大將軍韶虎準備率軍前往宋郡的軍令,即不是出自「上將軍府」,也並非出自「兵部」,而是直接從垂拱殿下達的。

    這也意味著,雍王弘譽已在逐步削弱「上將軍府」與「兵部」這對老冤家在朝中的職權,原因很簡單,因為上將軍府的政治立場偏向長皇子趙弘禮,而兵部的政治立場偏向慶王弘信。

    臨近九月中旬時,魏國襄邑縣境內,有幾處田地的稻穀被人故意放火焚毀。

    待襄邑縣縣令驚恐地將這件事上報朝廷後,朝廷對此格外關注,當即下令梁郡、潁水郡各縣提高警惕,令當地縣令組織縣兵、鄉勇巡邏,防止有賊人破壞秋收。

    趙弘潤在得知此事後,大搖其頭。

    他也覺得這很有可能是宋郡的北亳軍潛到襄邑一帶縱火,企圖燒毀魏國今年的收成,盡可能地阻止魏國在秋收之後,有了足夠的軍糧派遣精銳軍隊前往宋郡。

    但話說回來,這個辦法的確是有點蠢。

    原因很簡單,因為北亳軍根本沒辦法派太多的人手過來焚燒田地,各地的縣令又不是傻子,如果得知一大波人蜂蛹湧入梁郡與潁水郡,肯定會上報朝廷。

    可若是派的人過於少,那燒得過來麼?

    更要緊的是,在魏國得到了三川郡與上黨郡後,潁水郡已經不再是魏國最主要的產糧地,在三川郡、尤其是在上黨郡,魏國已開辟了無數的良田,怎麼可能會因為一個北亳軍而影響了當年的收成?

    毫不誇張地說,除了那些被焚毀稻穀的地方貴族或平民會因此損失慘重外,這件事對於魏國而言,幾乎是不痛不癢的。

    也可能是因為想到了這一層,除了襄邑縣被人燒毀了一些田中稻穀之外,就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多半是北亳軍的渠將們也意識到這個措施的確是有點蠢。

    九月十一日,趙弘潤與弟弟桓王趙弘宣,諸宗衛與介子鴟、溫崎、周昪等人,以及雀兒等一幹夜鶯,前往大梁東郊那一片連綿的山丘。

    而在這些山丘中,在其中一座丘陵上,有著趙弘潤的六王叔怡王趙元俼的靈廟。

    在去年的今日,六王叔趙元俼因被牽連到中陽叛亂,黯然服毒自盡,隨後,趙弘潤為這位從小待他如己出的六王叔守孝一年,到今日剛剛滿了期限。

    值得一提的是,當趙弘潤一行人來到六王叔的靈廟時,怡王趙元俼的另外一位義女趙鶯,已領著幾十名夜鶯等候在那裏——由此可見,趙鶯、趙雀姐妹對趙元俼這位養父,的確是有著極深的感情。

    其實,怡王趙元俼這座靈廟,此時已經與衣冠塚無異,因為這位六王叔的骸骨,在去年就已經被收入了王陵,即在這片連綿山丘中最大一座主山底下王陵,魏國曆代君王以及一些貴臣的骸骨,皆葬在此地。

    不過也不曉得是不是為了防止有人盜墓,竊取王陵內的陪葬物什,就連趙弘潤、趙弘宣這些姬趙氏的宗族子弟,也完全不知王陵的入口究竟在哪裏,據說隻有宗府才掌握著前往王陵的道路與開啟王陵的辦法。

    在眾人準備祭祀的期間,禹王趙元佲在韶虎、龍季、羿孤、趙豹等幾位大將軍的陪伴下,登上了這座山丘。

    “五王叔。”

    趙弘潤、趙弘宣兄弟二人,連忙朝禹王趙元佲行禮。

    看得出來,禹王趙元佲今日的心情也有些低落,強顏歡笑般晃了晃手中那一小壺酒,對趙弘潤說道:“弘潤今日來悼念元俼,為何不派人知會一聲五叔呀?”

    趙弘潤報以歉意的笑容。

    其實在今早前來的時候,他也曾想過要不要通知禹王趙元佲一聲,但後來轉念一想,這位五叔素來身體不佳,平日裏多走兩步都咳嗽不斷,更何況是要走這樣的一段山路呢?

    於是,趙弘潤就沒派人通知,卻不想,禹王趙元佲還是在韶虎等人的陪同下趕來了。

    拄著拐杖,禹王趙元佲來到了兄弟趙元俼的靈位前,為後者斟了三杯酒,隨後就拉著趙弘潤、趙弘宣兄弟二人,開始講述一些他們兄弟曾經的往事。

    去年,禹王趙元佲預感到國內可能發生變故,趕到大梁時,怡王趙元俼已服毒自盡,兄弟倆終究沒能見到最後一麵,這讓禹王趙元佲頗為哀傷,隻不過當時魏國正麵臨韓、楚、秦、川、南宮五方勢力的圍攻,無暇抒發內心的悲傷罷了。

    “元俼……哎,這輩子為情所傷,看似瀟灑豁達,實則不然。若是當初……哎,罷了,事到如今再提此事也是枉然。”禹王趙元俼感歎地搖著頭。

    對於這位五王叔的感歎,趙弘潤亦深以為然。

    一直以來,趙弘潤都認為六王叔趙元俼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人,但在有些事上,亦難免有些幼稚。

    比如說當年,由於蕭淑嬡的苦苦哀求,趙元俼答應了前者的囑托,將前太子趙元伷父子悄然帶離了大梁,這才導致魏天子趙元偲暴怒之下錯手將蕭淑嬡殺死,從而引發了後來「南燕蕭氏」一門被誅之事。

    再比如趙元俼輕信了蕭鸞,以為後者隻是想替蕭淑嬡與南燕蕭氏沉冤昭雪,卻不想,蕭鸞早已不是他當年熟悉的那個蕭鸞,因此最終落得個服毒自盡的黯然下場。

    有時候趙弘潤忍不住會想,倘若當年六王叔趙元俼鼓起勇氣向那位後來的蕭淑嬡表達愛意,後續的發展是否就截然不同呢?

    當然,就像禹王趙元佲所說的,事到如今再想這些,已無濟於事。

    待等臨近黃昏,在結束了對六王叔趙元俼的悼念後,禹王趙元佲意味深長地對趙弘潤說道:“弘潤,據五叔所知,你從小就以你六叔作為榜樣,但事實上,他是因為哀莫大於心死,縱使有許多才華,亦無法靜下心來……並非如你想象的那樣,瀟灑豁達。”說到這裏,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莫要學我。……依我對元俼的了解,這應該是他在最後,想對你說、但又抹不開麵子對你提及的話。”

    說完,他拍了拍趙弘潤的肩膀,拄著拐杖離開了。

    看著禹王趙元佲一行人離開的背影,趙弘潤默然不語。

    其實他早已經意識到,什麼「大魏第一紈絝」,那對於六王叔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反而是痛徹心扉的傷,也隻有當年啥也不懂的他,才會誤以為六王叔是活得瀟灑豁達。

    趙弘潤不禁感覺有些迷茫,因為他忽然發現,曾經憧憬的對象、追逐的目標,都逐漸變得模糊了。

    而與此同時在大梁,有一夥人同時向長皇子府與襄王府,送遞了一封密信。

    在拆開觀閱之後,長皇子趙弘禮與襄王趙弘璟,不約而同地露出了相似的震驚表情,隨即,他倆臉上露出了狂喜之色。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3 23:25
第1339章:密信

    在收到那份密信之前,襄王趙弘璟正與宗衛長梁旭以及幕僚劉介一同在書房內商議著對策。

    正所謂世態炎涼,在雍王弘譽成為大勢的當下,大樑朝野曾經與襄王弘璟關係不錯的朝臣與官員們,也逐漸疏遠了這位殿下,但其中仍有些人,感於與這位殿下曾經的交情,暗中為他通風報信。

    因此襄王弘璟才能提前得知,雍王弘譽準備在不久之後將他外封到陽翟為地方王侯。

    這對於有心爭奪大位的襄王弘璟而言,絕對是莫大的噩耗。

    不可否認,他若是被外封到陽翟,的確是可以在陽翟稱王稱霸,只要不鬧出太大的事來,相信雍王弘譽也會因為顧慮到有些原因,對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網開一面。

    可問題是,一旦被外封到陽翟,這就等於是斷了他趙弘璟爭奪大位的可能。

    因此,無論如何趙弘璟都想留著大樑。

    但讓他感到憤懣的是,無論是長兄趙弘禮,還是老八趙弘潤,目前在大樑唯二能夠保下他的兄弟,都拒絕與他聯手——在這種情況下,趙弘璟實在想不出什麼能夠繼續留在大樑的好辦法。

    據暗中為他通風報信的暗線所言,雍王弘譽準備在他們八弟趙弘潤完婚之後,在明年開春前後,正式封他為陽翟王,提前將他踢出局,因此對於襄王弘璟來說,如何想個辦法阻止雍王弘璟的『好意』,這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

    因此在這段時間內,襄王弘璟終日與宗衛長梁旭、幕僚劉介三人在書房內苦苦思索,希望能想出一個阻止事態的好辦法。

    但遺憾的是,縱使是睿智如劉介,在如此惡劣的境況下,亦是一籌莫展。

    而今日,就在襄王弘璟因為想不出辦法而心情煩躁之際,忽然有府上的門人呈上了一封沒有著名的密信。

    起初襄王弘璟也沒有在意,拆開密信後瞧了兩眼,這一瞧不要緊,讓他整個人都變得激動起來。

    因為在這封密信中,詳細記載了雍王弘譽的人與曲梁侯司馬頌暗中來回的確切日期與談話的大致內容,甚至於,還有曲梁侯司馬頌向雍王弘譽表達忠誠的『效忠書』。

    『曲梁侯司馬頌?那不是金鄉屠民之事的……』

    在微微一愣後,襄王弘璟激動地面色都有些泛紅。

    這不就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麼?

    他連忙將手中的密信遞給劉介觀瞧,驚喜地說道:「劉介,那曲梁侯司馬頌竟是雍王的暗棋……」

    劉介聞言也是一驚,在接過密信後仔細觀瞧,臉上頓時露出了凝重之色。

    這份密信的真實度,說實話劉介並不完全相信,但正所謂無風不起浪,既然投遞這封密信的人將雍王的人與曲梁侯司馬頌暗中接觸的日期與大致談話都記載地清清楚楚,那麼這件事,十有八九確有其事。

    問題是,究竟是誰將這封密信投遞到他們襄王府?且對方又有什麼目的呢?

    「殿下,不知是何人投遞這封密信?」劉介提醒道。

    聽聞此言,襄王弘璟一拍腦門,驚聲說道:「我幾乎忘卻。」

    說罷,他命人招來方才前來呈遞這封密信的門人,詢問投遞這封密信的人的線索。

    但很可惜,那名門人只是大致記得是一個三十幾歲穿著長衫的文士,卻不知對方究竟是誰。

    這讓襄王弘璟感到很是洩氣,在訓斥了那名門人幾句後,便讓後者退下了。

    在那名門人退下後,襄王弘璟回頭詢問劉介道:「劉介,你說這事……如何處置?」

    只見劉介皺著眉頭端詳著手中的那份密信,沉聲說道:「雍王的人,秘密私會曲梁侯司馬頌,然而,兩者會面的日期與大致的談話,卻清清楚楚記載下來……倘若這封密信屬實,那麼,肯定是雍王與曲梁侯這兩者身邊的人故意洩密,否則,外人不可能得知地如此詳細。」

    「雍王身邊的人?」宗衛長梁旭驚愕地插嘴道:「雍王可是目前的大勢啊,他身邊竟也會有人洩密?……能得知這種隱秘之事的,多半是雍王身邊的心腹吧?既然是心腹,為何要背叛雍王?」

    這話說得襄王弘璟與劉介微微點頭。

    說得也是,既然是雍王身邊的心腹,那日後明擺著就是從龍之臣啊,為何要背叛雍王?這根本就說不通。

    「難道是曲梁侯司馬頌身邊的人?」襄王弘璟皺著眉頭猜測道。

    劉介長吐一口氣,亦不能輕易斷定。

    半響後,襄王弘璟詢問劉介道:「劉介,你說若我祭出此信,能夠扳倒雍王?」

    聽聞此言,劉介仔細思考了半響,點點頭說道:「這封密信,並不能完全確信,但相信也並非空穴來風……若是殿下在朝中祭出這封密信,質問雍王,想來就算是雍王,也難保其身。只是……」

    說著,他舉了舉手中的密信,皺眉說道:「只是這封密信,明擺著就是藉刀殺人,欲讓殿下出面扳倒雍王……扳倒雍王?」

    說到這裡,他的聲音戛然而止,在沉默了半響後,忽然說道:「曲梁侯司馬頌,可能並不只是雍王的暗棋,有第三方人,在幕後操縱。……倘若果真如此的話,那「金鄉屠民」之事,便是那第三方人的「一石二鳥」之計,先借雍王的手,擊倒慶王,在藉曲梁侯司馬頌,扳倒雍王……呼,高明!」

    襄王弘璟終究並非愚笨之人,在聽到了劉介的話後,面色頓變,壓低聲音驚聲說道:「劉介,你的意思是,那所謂的第三方人,是本王的兄弟搞的鬼?」

    出於某些顧慮,劉介並未正面回答,但他臉上的表情,卻是一臉篤定。

    不過想想也是,先擊垮慶王、再扳倒雍王,最終獲利的,不就是其他諸位皇子麼?

    「誰?會是誰?」

    襄王弘璟面色陰晴不定地在書房內來回走動,口中喃喃自語。

    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麼,倒抽一口冷氣,驚疑不定地說道:「難道是……老八?」

    他口中的老八,既是肅王趙潤。

    劉介聞言沉思了片刻,隨即搖頭說道:「應該不會是肅王,這種陰謀詭計,不符合肅王的性格。……肅王的脾氣,更為激進。」

    襄王弘璟想了想,覺得還真是那麼一回事——按照他八弟趙弘潤的性格,倘若他有意爭奪皇位的話,他會直接了當地站出來告訴諸兄弟:皇位我要了,你們別鬧騰了,老實點給我呆著。

    當初在慶王府的宴席上,那位八弟不也是因為看慶王弘信不爽,直接就將菜盆子呼慶王弘信臉上了麼?

    那般狂妄霸道的八弟趙弘潤,會用這種下三濫的陰謀詭計?

    縱使是襄王弘璟也不信。

    想到這裡,他皺眉嘀咕道:「難道是趙弘禮?」

    話音剛落,還未等劉介有何表示,他便自己搖了搖頭,否定了這個猜測。

    原因很簡單,因為長皇子趙弘禮身邊的幕僚駱瑸,雖然也是難得的王佐之才,但根本不會用這種旁門左道,這一點趙弘璟早就摸透了。

    『不是老八,也不會是廢太子,究竟是誰呢?……老四?那傢伙滿腦子都是練武、打仗,能想出這種陰謀才怪!莫非是老九身邊的周昪?那個週昪,這也是擅長陰謀……不對不對,老九若有幸爭奪皇位,他怎麼可能尋死覓活也要封到安邑去呢?老六遠在齊國,老七不過是一閒王,這……』

    襄王弘璟在書房內來回踱步,暗自思忖著。

    可他驚異地發現,在他一個一個排除了嫌疑對象後,他忽然發現,他兄弟中竟已沒有值得懷疑的人。

    忽然,襄王弘璟眼中閃過一絲驚悟。

    『難道是……蕭氏餘孽?』

    作為當初「中陽叛亂」的經歷者,襄王趙弘璟也知道他魏國國內潛伏著一支以顛覆他們姬趙氏統治為目的的叛黨。

    而且據他的感覺,這件陰謀的手法,與那蕭氏餘孽的手段頗為相似。

    「殿下莫非是想到了什麼?」見襄王弘璟表情有異,劉介好奇地問道。

    襄王弘璟微微一滯,隨即搖搖頭苦笑說道:「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到究竟是何人……」

    此時,宗衛長梁旭在旁插嘴道:「卑職以為,送這封密信的人究竟有何目的這不重要,重要的在於,此物能否扳倒雍王,讓殿下能留在大樑!……只有留在大樑,殿下才有機會。」

    「是這個道理!」襄王弘璟點點頭,沉聲說道:「雍王已準備對本王下手,本王哪裡還顧得了那麼許多?」

    說罷,他轉頭看向劉介,詢問後者的意見。

    見自家殿下主意已決,劉介思忖了片刻,說道:「殿下不必著急,既然是有第三方人企圖借刀殺人,那麼殿下就無需著急出面。縱使殿下用這封密信搬倒了雍王,得利的,也無非是長皇子一方,殿下何必為此承擔風險,且得罪雍王?」

    「你的意思是……」襄王弘璟驚訝地問道。

    只見劉介拱了拱手,正色說道:「殿下不若近幾日多與雍王接觸,讓外人以為殿下打算對雍王示好,如此一來,那「第三方」的人,自會將類似這封的密信,再送其他諸位皇子府上,比如長皇子趙弘禮的府上……長皇子趙弘禮急著復出,他未見得不比殿下著急。」

    聽聞此言,襄王弘璟眼睛一亮,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善!」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3 23:25
第1340章:密信(二)

    不得不說,劉介不愧是當時的翹楚,才智與心計無不是上乘,但他有件事還是猜錯了。

    他以為他猜測中的「第三方勢力」,是見到他襄王府最近局勢堪憂,因此將那封可以理解為是雍王罪證的密信送到了襄王府,但事實上,那所謂的第三方勢力,在向他襄王府投遞密信的同時,也將另一封一模一樣的密信,送到了長皇子趙弘禮的府上。

    因此,當襄王趙弘璟與幕僚劉介在討論那封密信的同時,其實長皇子趙弘禮與幕僚駱瑸,也在討論這封密信。

    甚至於,趙弘禮還派宗衛前往桓王府,請桓王趙弘宣到府一聚,共同商議對策。

    但很遺憾,桓王趙弘宣今日被其兄長肅王趙弘潤叫上,出城前去東郊的山上祭奠怡王趙元俼去了。

    直到黃昏之後,桓王趙弘宣回到王府,得知長皇兄趙弘禮的宗衛曾經造訪過,這才帶著週昪又來到趙弘禮的府上。

    「長皇兄,聽說你派人找我?」

    在趙弘禮一家人正在用飯的時候,趙弘宣不合時宜地闖了進來,因為後者聽說趙弘禮急著找他,這才連飯都沒顧得上吃就前來拜訪。

    由於跟趙弘禮的妻妾兒女已經很熟了,趙弘禮索性就邀請趙弘宣一同用飯。

    而周昪,則自去尋找駱瑸吃酒用飯了。

    待用完晚飯後,趙弘禮、趙弘宣、駱瑸、週昪四人齊聚書房,此時,趙弘禮才將今日得到的那封密信拿了出來,交給趙弘宣與週昪過目。

    瞧見這封密信內詳細記載了雍王的人與曲梁侯司馬頌接觸的確切日期與大致談話內容,趙弘宣與週昪皆頗為震驚。

    其中,趙弘宣更是一臉的不可思議:「長皇兄,這……這封密信你是從何處得來的?」

    也難怪他這般震驚,要知道,就連他兄長趙弘潤手底下的青鴉,目前為止還未查到什麼有關於曲梁侯司馬頌與雍王的確切情報。

    可沒想到,長皇兄趙弘禮這邊,卻提前查到了情報,難道眼前這位長皇兄手底下,其實還有什麼深藏不露的密探之流?

    可能是從趙弘宣那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中看出了什麼,長皇子趙弘禮搖搖頭說道:「弘宣,你別瞎想了,愚兄身邊哪有什麼擅長打探消息的密探?這封密信,是今日黃昏前有人送遞到我府上的。」

    「誰?」趙弘宣吃驚地問道。

    趙弘禮搖了搖頭,說道:「我已詢問過門房,門人言投遞這封密信的人並未透露身份,留下書信便告辭離去了,不知究竟是何人。」

    說到這裡,他詢問趙弘宣道:「你兄手下的青鴉,查得如何了?」

    趙弘宣一邊觀閱著手中的密信,一邊皺著眉頭說道:「據高括所言,曲梁侯司馬頌也不曉得是否得知青鴉眾盯梢,這些日子以來深居簡出,甚少出門。礙於「曲梁侯」一支乃我大魏的功臣之後,青鴉眾也不好貿然驚擾……不過青鴉眾還是查到了一些。比如曲梁侯這一支,並非如外人猜想的那樣家道中落,手底下有好幾支頗具規模的商隊終年往返於三川、商水、大樑、定陶等地,除此之外,曲梁侯司馬頌在大樑、封丘、酸棗、陳留等縣城都有一些店舖,除了販賣米糧外,還出售一些私鹽……」

    趙弘禮點了點頭,對曲梁侯司馬頌手底下有私鹽買賣絲毫不感到驚訝。

    雖然朝廷明文禁止私鹽買賣,但國內仍有許多貴族暗中販賣私鹽,這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別說私鹽,只要有機會,有些貴族連兵器買賣都敢參與,這種事要是嚴格追查,肯定是一抓一大把。

    只不過,曲梁侯司馬頌的這些家業,未免稍微顯得有些龐大了吧?

    據趙弘禮所知,曲梁侯司馬頌以往十幾年來,那是非常低調的,在投奔慶王弘信之前,也甚少與其他地方王侯接觸,沒想到,居然是一位腰纏萬貫的巨富君侯。

    「曲梁侯司馬頌,很擅長經商麼?」駱瑸困惑地問道。

    要知道,曲梁侯司馬氏這一支,如今只剩下司馬頌與他兩個兒子,在這樣人丁單薄的情況下,都能將家業發展地如此龐大,可偏偏曲梁侯司馬頌以往十幾年前還很少拋頭露面,這怎麼想都感覺有點蹊蹺。

    「並不清楚。」趙弘宣搖了搖頭,說道:「不過,據青鴉眾打探,曲梁侯司馬頌當初與衛穆大將軍關係不錯,當初南燕軍的士卒退伍後,有不少人稱為了曲梁侯府的府衛,還有一些人則擔任曲梁侯府商隊的護衛……唔,據說大概有千把人。」

    「衛穆大將軍……」

    駱瑸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麼。

    「……除了衛穆大將軍外,曲梁侯司馬頌似乎還與一個稱作「宮先生」的宋人合作經營生意,這個宮先生據說在齊國有一大片鹽田。另外,最近司馬頌正在籌集一批錢款……」說到這裡,趙弘宣臉上露出幾分遺憾,搖搖頭說道:「暫時就只有這些情報。」

    聽聞此言,趙弘禮、駱瑸、週昪三人陷入了沉思。

    其實從趙弘宣所說的這些情報中,不難推斷出曲梁侯司馬頌手中有不少非法的買賣勾當,可問題是,他們又不是要追查司馬頌的罪證,而是要追查此人與雍王弘譽的關係。

    但很遺憾,關於這一點,青鴉眾暫時還沒有什麼頭緒。

    在彼此對視了一眼後,趙弘禮、駱瑸、週昪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了趙弘宣手中的這封密信。

    正如襄王弘譽的幕僚劉介所說的那樣,在雍王弘譽成為大勢的當今,其實長皇子趙弘禮這邊也很著急,畢竟雍王弘譽的聲勢與日俱增,而糟糕的是,魏天子的身體卻每況愈下,此消彼長,若是被雍王弘譽坐穩了儲君位子,到時候就算趙弘禮得到了王皇后的幫襯,也難以撼動雍王的地位。

    說白了,想要復出、想要對付雍王,就要趁早!

    只不過,這封密信的可信度有多少呢?且送來這封密信的人,又有什麼目的呢?

    就在趙弘禮、駱瑸、週昪三人暗自琢磨這件事時,趙弘宣長吐了一口氣說道:「無論送來這封密信的人究竟有何目的,但這封密信,恰恰正是咱們所需要的。」

    言下之意他是想說:管他那麼做做什麼,先用這封密信幹倒雍王再說!

    聽聞此言,駱瑸與週昪對視一眼,均感覺趙弘宣的話的確有幾分道理。

    畢竟這封密信看起來頗為可信,藉此擊垮雍王的可能性非常高,雖然他們也擔心這封密信的來歷有點問題,但歸根到底,他們也不捨得放棄這麼好的機會。

    想到這裡,趙弘禮點了點頭,說道:「好!既然如此,索性我就帶著這封密信再去見一次母后,上回母后認為我無法擊敗雍王,但若是有這份密信,相信母后一定會出面幫襯……」

    聽聞此言,三人紛紛點頭。

    次日,趙弘禮便帶著宗衛長馮述,再次前往皇宮的鳳儀殿,求見他母后王皇后。

    與上次一樣,王皇后還是命人將趙弘禮請到禪室。

    只不過這次,在趙弘禮開口之前,王皇后便幽幽嘆了口氣:「弘禮,還是不曾放下麼?為娘上回就對你說過,雍王已是大勢,你想取而代之,殊為不易,哪怕本宮出面幫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為愚也。」

    聽到王皇后的勸說,趙弘禮心中就很不是滋味。

    他與雍王弘譽,因為出生時辰相差無幾的關係,一直就被宮內的人暗暗作為對比,但很可惜的是,作為東宮太子的他趙弘禮,才能平平,反觀雍王弘譽,卻天資卓越。

    甚至於曾經有人戲稱,趙弘禮當初能成為太子儲君,只是佔了「長幼有序」的便宜,若他並非嫡長子,太子儲君的位子,怎麼可能輪得到他?

    這類似的話,趙弘禮從小到大不知聽說過多少次,莫過於他的母親,眼前這位王皇后,似乎也不認為他比雍王弘譽更適合作為大魏的君王。

    「未見得雍王始終會是大勢。」

    帶著幾分憤懣低聲說了一句,趙弘禮從懷中取出了那封密信,恭敬地遞給母親:「母后,請看。」

    王皇后不解地看了一眼趙弘禮,隨即接過密信仔細觀閱,看著看著,她的眉頭逐漸凝了起來。

    見此,趙弘禮在旁微微有些竊喜地說道:「母后,只要向父皇與朝廷出示此物,孩兒未見得不能贏過雍王。」

    瞥了一眼略有些得意的趙弘禮,王皇后合上了密信,淡淡說道:「愚兒,這封信,乃是有人想藉刀殺人……你尚且不知?」

    「那又怎樣?」趙弘禮聞言搬出了趙弘宣的那一套說辭,說道:「在孩兒面前的阻礙,無非是老二與老五,今老五已被老二涉及逐到宋郡,只要老二一倒,孩兒仍可再次入主東宮。」說到這裡,他平復了一下心神,正色說道:「以往孩兒自視甚高,肚量不能容人,但經過上次挫折後,孩兒已痛改前非。……母后,請幫孩兒一把。」

    王皇后沉默了片刻,隨即嘆息道:「你先回府,容本宮……考慮考慮。」

    「多謝母后。」

    趙弘禮聞言大喜,萬分欣喜地離開了。

    然而待等趙弘禮離開之後,王皇后卻忍不住嘆了口氣,喃喃說道:「愚兒,你連這是蕭逆一石二鳥之計都看不出來,本宮如何放心將你父的社稷交到你手中?」

    在平靜了一下心情後,王皇后喚道:「馮盧。」

    話音剛落,就見大太監馮盧已走入了禪室:「娘娘?」

    「派人去殺了曲梁侯,將司馬頌抓來,這個人,多半乃蕭氏餘孽,本宮有話要問他。……切記,做得隱秘些。」

    馮盧微微一愣,隨即點了點頭。

    「娘娘放心,老奴亦知曉蕭逆一貫的手段。」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