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成)

 
mk2258 2016-12-1 11:51:3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606 2093004
V123210 發表於 2017-8-15 10:34
唐朝好地主 第1397章 勸君更上一層樓

    前來太師府的人絡繹不絕。

    房玄齡、褚遂良、馬周、李靖等宰輔大將都來了,連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等在這個日子也都過來弔唁。

    黃昏。

    張超招待馬周、褚遂良、平陽等喝茶。

    「剛才我和陛下談過立憲之事,陛下的態度看似不肯妥協,我也已經跟陛下說了,如果陛下不肯,那最終就只能請陛下退位。」

    蘇烈眼中泛過光彩。

    馬周則有幾分擔憂,「讓陛下退位?」

    他潛意思是誰來繼位呢。

    連平陽都緊盯著張超。

    「如果陛下不能接受立憲約法,那麼就只能請陛下退位,然後由太子繼位。」

    蘇烈有些失望。

    許敬宗比較直接的道,「太子顯才兩歲,而陛下如今才二十出頭。剛御極不過兩年時間,此時讓陛下傳位於太子,並不太合適。某以為,天下有德者居之,不如」

    張超眼神制止了他說下去。

    誰都知道許敬宗這個不如後面是什麼意思,與其讓年輕的皇帝傳位給兩位的太子,倒不如讓他禪位於張超。

    可張超並不願意,不是他不想當皇帝,而是他覺得時機沒到。強擰的瓜,並不會甜。時機不成熟,代唐自立也不會有好結果。

    褚遂良倒也覺得許敬宗的話並不是不行。

    他斟酌著道,「迫陛下退位,只怕不會這麼容易,到時讓太子繼位,可以後難保太平。萬一太子長大之後,想要親政呢?難道又要再來一次迫陛下退位?總不能以後大唐每一任天子,都得被迫退位吧?」

    這種事情不是沒有可能。

    但凡有點能力的皇帝,只怕都不能接受這種什麼憲政。雖然對諸侯朝臣們來說,憲政這種模式挺好,可皇帝絕不會甘願的。他們會始終認為君權神授,權力是與生俱來屬於他們的。

    「我倒覺得許公說的話有道理,世上能有幾個如文遠這樣能夠不貪戀權力,還把事情看的如此透徹之人呢?如果文遠你接受禪讓,肯定能夠與諸侯們約法立憲,到時有你這個榜樣,就算幾十年後,新君繼位,也就有了傳統,也能接受憲政了。」

    許敬宗點頭,「是啊,現在我們這些人強壓著皇帝,可以後呢?隔一二十年就要鬧上一次嗎?不如一勞永逸!」

    馬周沒有表態。

    蘇烈看著有人支持禪讓,立即道,「老師,許學士說的對,這天下有德之人居之。承乾如果願意憲政,我們當然擁護他。可他現在既然表態堅決不肯,那我們就只能讓他退位。但他退位之後,不能再把皇位傳給太子,要不然,二十年後,只怕又要來一次。」

    「皇帝退位傳位太子,天經地義,禪讓與我,會有幾人同意?這必然又是一場動亂!」張超嘆道。

    「長痛不如短痛,與其整天提心吊膽,擔心皇家反覆,倒不如現在一了百了。我們都相信老師若登基,必然能夠約法立憲。若是老師還擔心其它的諸侯和大臣,那這個事情也簡單,老師先與諸侯和大臣們約法立誓,承諾繼位之後立憲,實行憲政,承諾會保護諸侯貴族以及大臣議員們的權力,保證如今的格局不變,那誰會拒絕呢?」

    「對啊,以文遠之威望名聲,只要約法,必然能得到大家的支持。繼位之後,再立憲,則必然天下穩固。也許如長孫等可能會阻攔,但只要我們先出手,則必能掌控大局。」

    一群宰相、學士、將帥們,談起篡位改朝,卻如家常便飯一樣。

    大唐立國二十二年了。

    三任皇帝,可前兩任都是被兵變退位的,現在這位皇帝大家也不能容忍了。

    皇帝權威確實已經沒有什麼讓他們敬畏的。

    蘇烈更是直言道,「要動手就趁早,得小心皇帝拚命。要我說,現在就調兵封鎖京畿,關閉京城,把長孫等全都控制,然後讓皇帝禪位,免得夜長夢多。」

    張超既然已經跟皇帝挑明了,那麼難保皇帝要做什麼拚命的事情。

    秦瓊也終於開口。

    「如果文遠願意擔此重任,那我願意出份力。」

    平陽公主也道,「夫唱婦隨,無論三郎做什麼,我都支持。」

    北衙元帥和兵部尚書都表了態。

    蘇烈和許敬宗便都望向李靖。

    李靖一把年紀了,也料不到臨老了還能遇上這樣的事情。

    他沉吟了一會。

    「我也支持文遠。」

    蘇烈臉露喜色。

    樞密院、兵部、北衙都已經表態支持,這意味著他們能夠拿到發下調令兵和頒下兵符,支持張超的大將,能夠拿著樞密院的調令和兵部的兵符,以及北衙的命令,去調動北衙之兵。

    中軍大都督郭孝恪也是毫不猶豫的表態,「我堅決支持太師。」

    漢京裡最重要的幾位軍方大佬都表了態,內閣的褚遂良和岑文本,翰林院的許敬宗等也都表態支持。

    「馬院長,你的意思呢?」許敬宗問馬周。

    馬周心情有些複雜。

    他與張超的關係那是非同一般,可心裡面,他其實並不願意看著張超篡位。在他心裡,還是有一道忠君的坎。

    更何況,承乾也是他的學生和女婿,他一直認為,承乾其實是一個不錯的皇帝。只不過大家都比較擔憂承乾掌權,會和太上皇李世民一樣威脅到如今的政局。

    他是支持張超的憲政的,可現在張超說承乾不肯妥協,最後可能要讓承乾退位。而許敬宗等更是唆使著張超要代唐改朝,連軍界的這些將帥都全都支持,這事情,確實失控了。

    「如果皇帝禪讓,那文遠打算如何安置他呢?」

    張超道,「明天,讓陛下再召開一次兩院大會,如果陛下肯約法立憲,我依然還是堅決維護大唐。」

    蘇烈有些惱火的道,「老師,都什麼時候了,這個時候是恭讓的時候嗎?」

    平陽道,「如果皇帝禪讓,那麼退位之後,朝廷可以仿太上皇,給他在美澳分封一塊封地。其餘宗室諸子弟,也可以如此。」平陽畢竟是皇家人,在這個時候,還是為皇族爭取了一下。

    馬周看了看許敬宗、蘇烈、褚遂良、岑文本他們,又看了看李靖、平陽他們。最後心中長嘆一聲,時勢如此。

    「文遠,你到底是怎麼想的,你現在就拿出一個態度來。你若有心維護現狀,那就表個態。若是你有心代唐,那也下個決心。這個時候了,也沒有必要再優柔寡斷!」

    張超目光望向眾人,在這裡的,是新黨中的中堅,但也只是一部份人。

    「你們的意見統一嗎?」

    蘇烈第一個道,「我堅決擁護老師代唐自立。」

    許敬宗也舉手,「我也堅決支持!」

    秦瓊點頭,「我支持!」

    「支持!」

    「支持!」

    馬周也點頭,「我也願意支持文遠!」

    既然張超願意約法立憲,那麼天下只是換個皇帝改個國號而已,其它的並不會變,如果這樣能換來穩定,避免更大的分裂和混亂,他馬周也願意支持張超。

    張超手指敲打著桌子,這個時候,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其實也是出乎他的意料的。

    他這次回來,也確實沒有想過要代唐。

    可承乾的態度,讓他有些無奈。皇帝堅決不肯憲政,又不甘於放權,這早晚是個隱患。

    而支持他代唐的人,更是意外的多。

    「此事,還應當與其它人商量,我想問下魏徵、房玄齡等人的態度和意見。」

    馬周搖頭。

    「這種事情,你難道還想要先開個兩院大會,來個舉手錶決再說?既然決定了,那就不要猶豫,先控制局勢,然後再來談不遲。我以為,事不宜遲,現在就要請幾位元帥開始調兵。」

    李靖同意。

    「須提防皇帝和長孫無忌,最好現在動手。」

    「文遠,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是啊,這個時候,就不要再猶豫了。」

    張超長吐一口氣,時勢造英雄,現在不是他想要篡位,而是大家更願意他來取代承乾,取代李唐了。

    「好吧,現在就調兵。」

    既然要動手,就得穩准狠。

    「我現在立即去內閣,李帥回樞密院,平陽你去兵部,義父回北衙,蘇烈你去聯絡李君羨和吳黑闥他們出城調侍衛親軍。老馬,你和老許回翰林院坐鎮。老褚你和老岑去聯絡議會的魏重和御史台、漢京府等各衙。」

    「這個時候去內閣怕不安全,文遠你就留在太師府,等局勢控制了再說。」

    「內閣為中樞首要之地,必須得盯著。」

    當下,眾人按照計畫各自離開。

    張超也叫來柯慶,讓他立即去調集在京的暗影,並讓府中的家將家丁們組織起來。

    皇宮。

    承乾從張超府上回去後,一臉怒氣。

    這已經是圖窮匕現了,張超公然說要讓他退位。

    終於還是走到這一步了啊。

    「王承恩。」

    「臣在!」

    「立即派人召朕的八百宮廷侍衛過來,讓他們守衛甘露殿。還有,立即去召長孫無忌、高士廉、宇文士及、楊恭仁等入宮。」

    「陛下,發生什麼事了?」

    「張超要逼朕退位!」承乾一句一字的道。

    王承恩驚的面色慘白,說話都有些結巴了,「陛下,若太師真有此意,我們就算調八百侍衛入宮守衛,只怕也無濟於事啊。」
V123210 發表於 2017-8-15 10:35
唐朝好地主 第1398章 誘殺張超

    紫禁宮,甘露殿。

    匆匆而來的長孫無忌等幾人,聽完承乾的話,驚的面無人色。

    「張超真的說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話?」

    「就在今天,就在張府,張超親口對朕所說。」承乾鐵青著臉道,說出這話時,他是咬牙切齒。多年來的師生關係,也算恩斷意絕。

    「逆賊,終於露出真面目了。某早就知道,這個張文遠,就是一個欺世盜名的亂臣賊子。」

    高士廉震驚之餘,想的不是如何拯救危局。

    「如果張超真的公然對陛下說出此等話,那就須做好應對準備了。」

    楊恭仁道,「既然張超敢如此狂妄,請陛下立即下詔,逮捕張超。」

    長孫無忌道,「不可。如今滿朝都是張超黨羽,這個時候下令逮捕張超,只怕要打草驚蛇,還會激他們做亂。我看不如派人去召張超入宮,就說陛下考慮之後,願意約法立憲,但具體情況,還要跟張超再商議一下。」

    只要張超敢入宮來,到時就來個擒賊先擒王,直接宮中殺死張超,然後再調兵控制中樞和京畿。到時,再逐個清理張超亂黨,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可只怕張賊早有防備,未必會上當。」

    「先派人去請,若是他不肯來,到時陛下就去張府。」

    長孫無忌發狠。

    「去張府?」

    長孫無忌計畫很簡單,張超不肯來,那皇帝就親自過去,到時帶一些侍衛去,這也是尋常情況。到了張府,直接來個突襲,先擒下張超立地斬殺。然後提著張超的人頭馬上去接管內閣、樞密院、兵部、三衙等。

    再調張公瑾、劉弘基等忠於皇帝的大將去接管侍衛親軍,只要拿到兵權,就能把京中的張黨一網成擒。

    「可各地還有不少張黨,程咬金羅士信等。」

    「只要張黨拿下,其餘人也就掀不起浪來。到時張超都死了,陛下再給他們下旨,給他們加封賞賜,承諾既往不咎,這些人也沒有反的理由。」

    承乾咬牙道,「就按國舅的辦法,王承恩,立即派人去張府宣旨。」

    ‧‧‧‧‧‧‧

    北衙。

    秦瓊帶著一隊家丁匆匆來到北衙,北衙裡,天子侍衛親軍四軍和天子近衛六軍的中高級將領,全都京中這衙門裡。

    朝廷的軍制,非戰時,營以上的軍官,基本上都是在五京。其中京畿的駐軍,將校更全都在北衙。

    平時每天來點卯簽到,然後就是研究研究下戰例,喝喝茶水,一天就過去了。

    秦瓊進來,先讓人把李君羨、吳黑闥、常何、薛禮、高侃、上官儀、郭待詔、秦敢等一眾可信的將領召到自己的公房。

    很直接簡要的把事情說了一遍。

    「現在,需要你們的時候到了。我這裡有內閣用印、樞密調令還有兵部的兵符,憑此調令和兵符,你們可以立即去城郊調動侍衛親軍入城。」

    「你們八人,每人分統一萬人。」

    秦瓊迅速的分配了一下任務,哪個去哪門,哪個奪哪衙門等,都做了分配。

    「如果有人敢拒不聽令,你們可以殺一兩個殺雞儆猴,其餘的將他就地免職關押。動作一定要快,時間非常寶貴,我們得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名義上來說,秦瓊手裡的這些調令,都是有效的,因為有內閣的用印,樞密院的調令,兵部的符文。但事實上,內閣的用印,是張超直接蓋的印,沒經過皇帝同意,也沒經過議院通過。

    若是正常情況下,這種命令是沒哪個將領敢接的,因為手續不全,事後必然要追究責任,誰都承擔不起。

    可眼下這個時候,有內閣的印、樞密院的令,還有兵部的符文,那就是手續齊全了,李君羨他們拿著這些印信調令下去,有人敢不聽令,確實可以軍法從事。

    至於更下面的小軍官小兵,他們連接觸調令查驗的資格都沒有,上級叫他們去哪他們就得去哪。

    侍衛親軍有四個軍,共八萬人。全都駐守在京城和邊上,要控制京城,這支兵馬必須先掌握到。

    好在秦瓊、李君羨等在軍中威信很高,許多中級軍官,也都是他們的老部下。

    得了令,幾個人雖然震驚萬分,可這時沒有誰打退堂鼓。

    立即出了秦瓊公房,然後到外面去選將去了。

    要控制一萬人,他們還得挑一些中高級將領下去帶兵,否則,如何將一個個的營頭調起來。

    他們到了外面,都選了與自己關係較好的將校。

    等他們選好人,秦瓊與他們談了幾句話,然後讓他們走了。

    他自己留了下來,讓自己的家丁把北衙給封鎖起來,沒有他的命令,其它將校誰也不得離開。

    中軍大都督郭孝恪也立即馳出城外,他的大都督府雖在襄陽,但他的兵並不只駐於襄陽。中軍大都督府是樞密院的下派機構,與三衙不同,三衙是統兵機構,五軍府卻是個調兵機構。

    駐京畿的兵是天子近衛六軍的一部分,這些兵歸屬於北衙,現在郭孝恪也拿著樞密院的調令、兵部的兵符,內閣蓋印的軍官任命,急急往京郊軍營跑。

    有這些,足夠他調動近衛軍了。

    張超坐鎮內閣。

    不斷的發出一道道命令。

    王承恩先去了張府,結果張超卻不在府上。

    好不容易才知道張超在內閣,他急急忙忙的跑過來。

    一路上,王承恩已經敏銳的感覺到京城的氣氛有些不太一樣了,在內閣衙門門口,他發現了警衛增加了許多,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一些很彪悍的人。

    一看就知道是些精銳老兵。

    「王承恩拜見太師。」

    「王公公怎麼來了?」張超起身迎接王承恩。

    王承恩卻不肯坐,笑著站著,身子微躬。

    「說吧,王公公找某有何事?」

    「陛下派某來請太師入宮,說是要商議下憲政具體事宜。」

    張超看著王承恩呵呵一笑,「事情只怕沒這麼簡單吧?」

    王承恩看著張超的眼神,心裡一虛。

    「王公公,別客氣,坐。」張超回到坐位,「當初護法之戰,關鍵的時候,二次玄武門之變,那一次,王公公可是出力不小啊!」

    「只是略盡微薄之力。」

    「王公公,你是個聰明人,應當知道眼下形勢很特殊。你若是知道些什麼,不如都告訴我,我肯定會記下這個人情的。」

    王承恩感覺手心裡有汗。

    心裡猶豫了一會,最終他道,「此刻長孫相國還有高士廉、楊恭仁、宇文士及等都在甘露殿。」

    「商量何事?」

    「商量如何對付太師。」

    王承恩不再猶豫,把知道的都說了出來。

    「多謝王公公,這份人情很珍貴,我記下了。」

    王承恩看著張超,「太師不趕緊做應對之策嗎?」

    「我早已開始應對了。」

    「那我該如何回覆陛下?」

    「你就跟陛下說,我已經出城了。關於憲政之事,我明日打算邀請陛下至議會商議憲政事宜。」

    「就這樣?太師,陛下和長孫相國他們可是謀劃著要除掉你,現在就動手。」

    「我知道,很感謝你給他報信。」

    王承恩看著張超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也有些迷惑不解。

    張超哪來的自信?再一想到外面的老兵,他一下子心中震駭,難道皇帝動手已經晚了?

    他不由的慶幸自己剛才做的決定,幸虧他認定張超的勝算更大。

    ‧‧‧‧‧‧‧

    薛禮沒有等到二十個營頭的兵集合完,只集結了六個營三千兵,他就直接先行一步,留下一群將校等候後續後馬集結,然後自己帶著三千人匆匆趕往京城。

    騎兵奔馳在京外大道上,路上商旅行人紛紛躲避。

    「這些兵著急忙慌的這是干什麼?」

    「好像是往京城去的?」

    「發生什麼要事了嗎?」

    「聽說張太師回京了。」

    「還聽完張老郡王去世了。」

    「跟這些兵有什麼關係?」

    ‧‧‧‧‧‧‧

    薛仁貴帶著騎兵快馬加鞭趕到城門前,這個時候城中的淨街鼓已經在響著,天色將黑,一旦天黑,城門就將關閉。

    守城的士兵看到這麼一支兵馬飛馳而到,都有些驚訝。

    誰敢這樣衝擊京城大門?

    一隊士兵剛跑出來,結果薛仁貴一行卻毫無停止的打算。

    「快攔下他們,關門!」

    「關門,有人闖城門!」

    闖城門可是大事,守門的士兵慌亂去關門。

    可哪有這麼簡單。

    薛仁貴已經一馬當先衝入城中,後面的騎兵飛馳而入。

    片刻之後,這座城門已經被薛仁貴攻佔了。

    佔領了城門之後,薛仁貴才出示了調令兵符等。

    「奉內閣和樞密調令,現在起,這座城門由本將接管!」

    守城軍官一身是灰,剛才稍攔截了一下,就被薛仁貴和他的兵打倒在地,幸好沒動刀。

    他顧不得身上的灰,湊到馬前看了幾眼,確實是內閣和樞密院的印,還有兵部給的兵符。

    「那我們?」那軍官問。

    「從現在起,你們接受本將節制。」

    說完,薛仁貴下令關閉城門,然後留下一千人守門,他自己帶上另外兩千人,向城內前進。

    大隊騎兵踏過長街,鐵蹄敲打在街上發出陣陣脆聲,引得京中街上百姓商人們紛紛散開避讓。

    「騎兵入城了?」

    「這是要出大事了啊!」

    「這又怎麼了?」

    無數的百姓,都只是迷茫的吃瓜群眾,看著那些殺氣騰騰的入城騎兵,目瞪口呆!
V123210 發表於 2017-8-15 10:35
第1399章 南面攝政

    玄武門下。 .

    無數的侍衛親軍在張超的帶領下,抵達城下。一路過來,駐守的禁軍沒有幾個抵抗的,幾乎都加入到了張超的隊伍之中。

    內閣首相、太師張超騎著一匹駿馬,在他身後,有樞密使李靖、副使蘇烈,有兵部尚書平陽公主,有北衙元帥秦瓊,還有一位又一位的大將軍。

    而這些頂盔貫甲的將帥旁邊,卻還有一批身著紫袍梁冠的大臣們。

    翰林院大學士馬周、許敬宗、孔潁達、虞士南等,內閣宰相褚遂良、岑文本、於志寧等,連御史大夫孫伏珈、貴族院長魏徵等都來了。

    數以百計的文武重臣,領著千軍萬馬出現,誰又能阻擋,誰又能升起阻擋之心。

    李君羨上前喊話,玄武門守軍很快打開了城門。

    張超策馬緩步入宮,身後薛仁貴、高侃等護衛左右。

    天色昏暗,大軍很平靜的入宮。

    城門被迅速接管。

    宮裡的內侍宮女看到兵馬入宮,都不由的失聲尖叫。

    王承恩帶著一群人出現。

    「王承恩。」張超微笑著道。

    「拜見太師。」王承恩不用張超問,就主動道,「陛下和長孫他們還在甘露殿。」

    「還在等著某嗎?」

    「某替太師帶路。」王承恩諂媚道。

    帶不帶路都無所謂,整個京畿現在都已經落入張超的掌控之中了。宮裡一陣陣的雞飛狗跳,平陽派兵喝止,命令所有人都各自呆在附近宮殿不得亂動。

    甘露殿。

    王承恩進來。

    承乾的臉色很蒼白,長孫無忌的臉很黑。

    張超帶兵入宮的消息,他們已經知道了。

    現在,他們只剩下了這座甘露殿,只剩下了八百侍衛。

    「陛下,太師受詔而來。」王承恩稟報。

    承乾嘴唇都在顫抖著,話都說不出來了。

    高士廉和楊恭仁幾個,也都面色灰敗。

    終於還是到了這一步,張超果然是早就有準備了,他傍晚才向皇帝說出那番逼皇帝退位的話,可這才過了不到一個時辰,他就已經帶兵入宮了。

    「讓侍衛退下吧。」

    承乾最終無奈的道,一座宮殿,八百侍衛,如何與張超戰。

    侍衛們聽令退開,張超身著親王袞龍袍入宮。

    走到大殿門口,張超停下來。

    在眾人注視下,他脫下了鞋,並把劍解了下來。

    張超邁過門檻進殿,其餘人也都在門檻外脫鞋解劍。

    承乾坐在那裡,看著張超一眾人進來。

    「太師剛是從玄武門進來的嗎?」承乾問。

    張超點頭。

    「玄武門,又是玄武門。」他嘆惜一聲,「太師帶兵入宮,是要讓朕退位嗎?」

    張超看著這位門生,點了點頭。

    到這一步,非他所願,可惜,他也只能順勢而行。

    好好好。

    承乾連道三個好字,哈哈大笑。

    「不就是讓朕退位嗎,好,朕現在就下詔,立即退位,讓太子繼位。」

    蘇烈上前一步。

    「陛下,你要退位不錯,但不是傳位給太子。」

    這話一出,承乾面色再變,連長孫無忌都無法再沉默了。

    「張超,你個逆賊!」

    「陛下,請立即下詔,賜太師九命之錫,假黃鉞,授太師為攝政!」

    九錫,錫通賜,九錫就是皇帝賜給大臣的九種特賜用物。

    一曰車馬,金輅大車、和兵車戎輅;玄牡二駟,即黑馬八匹,其德可行者賜以車馬。

    二曰衣服,袞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雙,能安民者賜之。

    三曰樂縣,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樂者賜之。

    四曰朱戶,指紅漆大門,民眾多者賜之。

    五曰納陛,登殿時走特鑿的陛級,使登升者不露身,能進善者賜以納陛。

    六曰虎賁,守門之軍虎賁衛士三百,並衛士所執武器,戟、鎩之類,能退惡者賜虎賁。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特製的紅黑色專用弓箭,能征不義者賜之。

    八曰斧鉞,能誅有罪者賜之。

    九曰鬯,祭禮用的香酒,以稀見的黑黍和郁金草釀成,孝道者備之。

    九錫本來只是皇帝賜給大臣的榮譽物品。

    只不過後來因為九錫,王莽、曹操、孫權、司馬昭等這些人都接受過,南朝時的宋齊梁陳四朝的開國皇帝也都受過九錫,於是九錫就成了篡位或是說禪讓的標誌了。

    不少功臣都拒受九錫以避嫌。

    但現在蘇烈卻要皇帝授九錫給張超,這就不一樣了。

    李淵就是從隋朝接受九錫,建立的唐朝。

    假黃鉞,黃鉞是一種黃金為飾的斧鉞,假黃鉞,就是授節的最高一種。在假節、持節、使持節之上。

    黃鉞專屬君王,偶借人臣。

    假黃鉞,便是借黃鉞給大臣為憑,以此統領內外諸軍,假黃鉞,可殺持節之將。

    九錫是特殊榮耀,假黃鉞,卻相當於節制天下諸軍的實權憑證了。

    兩個一起,那就徹底的掌握朝政大權。

    尤其是蘇烈要求皇帝加封張超為攝政。

    攝政,代替天子執政!

    「賜九錫、假黃鉞、攝政王!」承乾放聲大笑。

    他本來以為,最壞的情形,是他退位,然後也許被流放去美澳,張超會輔佐年幼的太子登基,操持朝堂。卻想不到,他還是看錯了。

    這位口口聲聲說不會篡位不會奪朝,現在卻要禪讓了。

    張超站在那裡沉默著。

    承乾笑的很悲。

    笑到最後,只剩下長嘆。

    殘忍、無情,醜陋。

    承乾起身,走到張超的面前。

    「你說了算!」

    這句話是深深的無奈的恨意。

    張超嘆惜一聲。

    「陛下,其實本不用走到這一步。如果陛下願意立憲,我依然願意奉陛下為尊,陛下依然是天下之主。」

    長孫無忌聞言眼前一亮。

    這話雖然聽起來如此的虛假,可他覺得不妨一試。

    「陛下,立憲未償不可。」

    承乾卻已經厭煩了,立憲就有用了?

    狗屁。

    張超都已經帶著兵來到甘露殿,他還算是個狗屁皇帝,皇帝最後的一點尊嚴都被踐踏了。

    如果他今天戀棧不去,也許明天自己就暴斃而亡了。

    「朕可以給太師賜九錫、假黃鉞,甚至是禪讓傳位也無不可。只不過,朕有一個條件。」

    「陛下可以再考慮一下立憲。」

    「不。」承乾拒絕的很乾脆。

    長孫無忌一聲嘆息。

    「陛下請說。」

    「朕退位之後,要離開中原,帶著朕的皇子公主嬪妃們一起離開。澳洲或美洲你隨便安排一個地,給朕一兩萬人口,幾百條船,朕此生不再回中原。」

    「你繼位之後,要善待大唐宗室。如果你做不到,那麼你就讓他們隨我一起離開。」

    「還有,朕退位之後,要跟李芳華和李若華離婚!」

    「就這條件,你若答應,朕就退位。」

    這幾個條件倒不算苛刻,甚至已經是主動的退讓了。張超點頭,「夏花姐妹與陛下感情向來很好,而且孩子也有了,陛下何必離婚?」

    「她們確實很好,可她們是你女兒。」承乾的話讓人傷心。

    「好吧。」張超點頭,算是答應了皇帝的條件。

    許敬宗上前。

    「請陛下現在親筆寫詔!」

    承乾回到御案前,馬周神色複雜的為皇帝磨墨,魏徵為皇帝取來黃綾紙。

    許敬宗把硃筆遞到皇帝面前。

    「假節鉞,總百揆,加九錫,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南面攝政!」

    每寫一筆劃,就如刀在身上割一刀。

    一封不過百餘字的詔書,承乾卻寫了小半個時辰。

    大家都靜靜的等著皇帝寫完。

    詔書寫完,王承恩捧來玉璽。

    承乾用過璽,轉頭看了他一眼,眼中有深深的厭惡。

    馬周拿起詔書,看過一遍,對張超點了點頭,這封詔書已經夠穩定中樞了。

    「請陛下暫移北宮。」

    蘇烈上前道。

    承乾望了蘇烈一眼,他一直不太喜歡這個師兄,今天更不喜歡了。

    承乾甩袖大步走出大殿,蘇烈跟隨在後面,親自送皇帝去北宮。

    現在皇帝依然還是皇帝,只是暫將節制兵馬和統攝朝政的大權移交給張超了。

    現在張超是安國攝政王,或者說是安國攝政首相。

    禪讓還需要時間準備。

    張超看著還站在殿中的長孫無忌、高士廉、宇文士及和楊恭仁四人。

    「長孫公!」

    「哼!」

    長孫無忌冷哼一聲。

    「還要先委屈一下長孫公,請先穩步北宮陪伴陛下。」

    楊恭仁忍不住問,「張超,你想對我們怎麼樣?」

    「只是暫時委屈下幾位而已。」

    現在正是權力交接的重要時刻,這個時候當然不能讓這些人出來搗亂。至於最終如何處置,現在不急。

    暗夜之下,這場兵變悄無聲息。

    甚至在三次玄武門之變中,算是最輕鬆的一次了,連人都沒有死一個。

    甘露殿。

    皇帝的寢宮,此時張超和眾多新黨大臣都在此。

    今晚注定是個不眠之夜。

    京城已經拿下,皇帝也被控制,甚至長孫等這些反對大臣也被一網打盡。

    但還不到高興的時候,兵變的前十二個時辰,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時候。

    拿下了京畿,控制了皇帝,但能不能得到其它人的支持呢?

    地方上的官員、邊地的封侯,甚至是那些統兵在外的將領們,他們能承認接受嗎?

    「現在最讓人擔憂的是屈突通,他如今在塞外,手裡握著南衙四個軍八萬人,還有漠南、燕北、遼北等上千諸侯之兵,萬一屈突通揮兵南下,只怕事情會很麻煩。」李靖對張超道。
V123210 發表於 2017-8-15 19:10
唐朝好地主 第1400章夜宿宮中

    漫長的一夜。

    這一夜,張超、馬週、李靖、秦瓊等人一直在商議著接下來的部署。而褚遂良、岑文本和魏徵等人,卻按張超的吩咐,開始起草《約法》。

    約法,這是張超與大家事先就約定好的,張超登基後,將答應大家立憲。為了讓大家相信和支持,因此在張超登基之前,先起草一份約法,把登基後要實行立憲,以及對諸侯對朝臣們權益的維持不變做一個承諾。

    這份約法,也是明天將要召開兩院大會,取得這些議員們支持的重要一步。要想讓權力順利的交接,讓改朝換代的影響最小化,這份約法必不可少。

    當年劉邦入關,約法三章。

    現在,張超也要與貴族和大臣、議員們約法。

    約法最主要的內容,就是保護分封法不變,保證議會制不變,保證科舉制不變,保證貞觀以來的新政不變。

    基本上,約法的目的,就是要保持現狀,維護分封貴族、官僚士大夫、工商地主們的利益不變。並且,約法上還將明確要求張超承諾,登基之後製訂憲法,以律法明文的方式,來保證這一切。

    漢京已經戒嚴。

    一支支兵馬開入城中,街道之上到處都是頂盔貫甲的士兵。

    所有的城門都被關閉,百姓都被要求呆在家裡,關門閉戶,禁止上街和走動。各商舖,也都被要求關門停業,哪怕是熱鬧的夜市,也都被關閉了。

    路口設卡,街上士兵巡邏。

    士兵們一遍遍的大聲宣讀著戒嚴令。

    這是一個不眠之夜。

    所有京城百姓都知道發生了大事,但究竟出了什麼事情,卻沒有幾個人真正清楚。

    有些人只是在猜測著,白天太師張超回京,然後傍晚就大軍入城,全城戒嚴了。

    有些人想,也許皇帝對張超下手了。

    而有些人則在想,或許是張超對皇帝下手了。

    天明。

    五月的晨風涼爽。

    不少百姓都迫不急待的打開門窗。

    街道上依然是一隊隊的士兵。

    一個商人壯著膽子打開了一點門,探出頭左右觀望。不遠有一隊士兵站崗,看見他的舉動也並沒有喝斥制止。

    他膽子又大了一點,把門完全打開。

    等了一會,他踏出腳步,走到了門外,站在了街道之上。

    「賣報,賣報,時報頭條,昨夜陛下突發重疾,連夜召宰輔入宮,下詔安國首相張超,南面攝政!」

    一名報童背著兩個挎包,清脆的叫聲打破了清晨有些過於寧靜的氣氛。

    「漢京晨報,陛下賜安國首相九賜,假黃鉞,南面攝政!」

    ‧‧‧‧‧‧‧

    賜九錫,假黃鉞,南面攝政。

    一時間,許多人腦子裡立即都明白這一夜發生了什麼了。

    「給我每樣報紙都來一份!」

    一名士官沖幾個賣報的童子喊道,報童卻是膽大,並不畏懼這些當兵的。笑著過去,每樣報紙送上一份,士官掏出錢袋,給了錢。

    「王參謀,給俺們唸唸。」士官買了報紙,卻不識得多少字。他滿臉堆笑著把報紙遞到旁邊一個年輕人面前。那是一個參謀,講武堂畢業的天之驕子,也是他們這隊人的帶隊軍官。

    這些士兵昨天傍晚接令,然後入城,其實也是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只知道服從為天職。

    現在聽到報紙的內容,也算是終於明白髮生了什麼了。

    要改朝換代了。

    年輕參謀軍官拿起報紙,開始誦讀。報紙上寫的很詳實,這是連夜趕印出來的,其實內容都是直接由張超這邊提供的,為的就是今天一早通過各家報紙,能夠讓京城百姓馬上知道情況。

    而且這報紙還會在各地發售,到時全天下都能迅速知道朝堂的情況了。

    通過報紙等,掌控輿論,避免大家胡亂猜測,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些報紙上,官方的說法,是承乾突然中風,跟當初太上皇一樣。現在皇帝中風,半身偏癱,無法再臨朝理政,於是昨夜重臣們連夜入宮,與皇帝商議過後,最終決定由剛回京的內閣首相張超攝政。

    皇帝還特賜張超九錫和假黃鉞。

    從現在起,皇帝在宮裡養病,朝廷一切事務,悉交由張超攝政處治,總領百官,節制天下兵馬。

    旁邊那店舖的商人,聽著這邊在念報,忍不住也挪過來旁聽。這舉動,士兵們看到了,卻也沒有人趕他。

    過了沒一會,越來越多的商人夥計都從店裡開門出來,湊一起旁聽參謀讀報了,圍了一大圈。

    「今日下午,攝政將在議院臨時召開兩院大會,與議員商議朝政‧‧‧‧‧‧」

    張超成了攝政王。

    張超加九錫和假黃鉞。

    不少有見識的人已經想到,張超要當皇帝了。

    雖然報上說昨天皇帝是突發風疾,偏癱了。但信的沒幾個,皇帝若只是中風,需要調那麼多兵馬入京,需要戒嚴嗎?

    而且皇帝就算中風,也不一定要給張超加攝政啊。首相本來就是總攬朝政啊!

    上午。

    入京的兵馬都接到命令,取消戒嚴,百姓可以上街,商戶也可以開門營業,不過出入城要經過檢查,士兵依然在城中巡邏站崗。

    而長孫無忌等許多人的府上,則依然還被圍著,任何人不得出入。

    京城許多百姓一面吃著早餐,一面議論著局勢。

    三五好友熟人,私下聊起來也沒什麼禁忌。

    「看來太師要當皇帝了。」

    一人道,「太師當皇帝也挺好的。」

    「我也支持太師當皇帝。」

    「太師當皇帝后,咱們如今的製度政策不會變吧?」有人則有些擔心。

    「變個啥,如今的這些政策,本就是太師當初首倡提出的。」

    這話得到許多人的支持,「可不是,若沒有太師的新法變革,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呢。」

    ‧ ‧‧‧‧‧‧

    京中的一眾官吏,一早也都接到了上面的命令,讓他們都到衙門中開會。

    各衙主官,都向本衙的下屬們傳達上面的最新動向。

    反正就是如今由首相攝政,所有人要打起精神,做好本職工作,要堅決擁護攝政王。

    等到中午的時候。

    京城的官吏、將校,還有那些兩會議員,都得到了通知,下午將召開兩院特別會議。

    議會衙門。

    早已經士兵層層護衛。

    昨天張超和馬周等人在宮中一夜沒離開,他們通宵商議部署。

    中午隨便吃了點,便往議會大廳來。

    張超乘坐著金輅大車。

    馬車由禁軍護衛著從北邊的宮城過來,一路上,許多百姓夾道來迎接。現在整個漢京的百姓都差不多明白了,這位太師馬上就要成為皇帝了。

    為了張超的安全,薛仁貴他們要求張超坐在馬車裡面不要露面,以防意外。

    其實張超倒挺想露個面,跟百姓招個手什麼的,不過眼下確實不太安全。

    馬車到達議會門前,魏徵上前來。

    「攝政,兩會議員都到了,另外京師各衙官員也都聽令前來。」

    張超點點頭,「很好,我們進去吧。」

    這個時候召開兩會,就是要向議員和官員們宣佈約法內容,以爭取這些議員和官員們的支持。

    議員們代表的是諸侯、士大夫、工商地主,取得他們的支持,是相當重要的。一份約法,能讓大家吃個定心丸。

    進入大廳。

    廳中數千人的京官、議員們紛紛起立。

    許敬宗和蘇烈更是帶頭鼓掌。

    於是乎,廳中掌聲雷動。

    來之前,官員和議員們差不多都得到了些消息,心裡有數。今天這個會,是要宣佈約法,是攝政張超與大家的約法。

    約什麼法?

    約法保障大家的利益不會變,保證現在的新政不會變,總之,皇帝會變,但其它一切不變。

    這樣的消息,這樣的約法,確實讓大家吃了顆定心丸。

    權力交替,對於不少人來說,其實關係不大,他們擔心的是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可既然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那支持張超當皇帝又如何。

    說忠心什麼的,太過虛幻。過去那些什麼五姓七家,什麼關隴貴族,換了多少朝代,可他們地位變過嗎?

    沒有。

    張超在如雷的掌聲裡,笑著舉起手,向大家揮手致意。

    聽著這掌聲,他知道自己這次成功了。

    李世民和李承乾給不了大家的保證,他給了,於是大家也就轉而支持他。

    真相是如此殘酷無情,可事實確實就是這麼醜陋。

    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大家都很樂意看到。就如王莽、就如楊堅,只要自己的利益不變,誰又在意改朝換代呢?

    張超曾經非常擔心他走到這一步的話,會讓他那個聯盟分裂。可現在看來,只要他能夠約法能夠立憲,能夠主動的讓出一些權力,能夠保證這些人的權益,那麼他們還真的不在乎張超篡不篡位。

    張超走到台上,坐下。

    掌聲經久不息。

    「今天,在這裡召開這次特別會議,有兩會議員和朝廷百官參加。大家也應當都知道了,陛下已經封某為攝政,假黃鉞。」

    「接下如此重擔,我也是誠惶誠恐,為了能夠承擔好這份重擔,我今天在這裡與大家約法。」

    「馬院長,請你跟大家讀一下約法,讓大家一起評論商議一下。如有不足遺失之處,也好增補添加!」
V123210 發表於 2017-8-15 19:10
第1401章 聯邦帝國

    約法不是憲法,但這份約法卻是立憲的基礎。

    這給了貴族、官僚士大夫、工商地主這三大階層們一顆定心丸,讓他們能夠迅速接受朝堂的變局,能夠接受最高權力的更迭。

    這為張接接下來接受禪讓掃清了障礙。

    馬周站在那裡誦讀著約法內容。

    約法不只三章,比起當年劉邦的約法三章,張超的約法內容要更多也更詳細。約法第一條,宣佈以法治國。第二條,議會擁有立法權。第三條,皇帝以後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停止法律的效力,不經議會同意,不能增加稅賦。

    約法還保證分封法的合法性,皇帝不得擅自廢除分封法。約法保證科舉制度取士的合法性‧‧‧‧‧‧‧

    約法還保證,皇帝承認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約法還保證,將制定憲法,推行君主立憲制度。

    約法一共二十一條。

    核心就是保護貴族、士大夫、資本家們的利益,同時對皇權做出一些限制,並確立以法制國的核心思想,保證將立憲。

    參會的這些議員、官員們都極為驚訝,想不到張超主動的做出這些承諾。

    議員們也很高興,在這個約法裡,議會的權力增加了,他們擁有立法權。再加上之前科院擁有的審議封駁權,兩院都擁有的監督彈劾權,議員的權力一步步的在增加。

    沒有什麼可再增加的內容了,馬周讀完約法。

    大家都很滿意。

    最後魏徵詢問有沒有要提出補充條件的,卻已經沒有人再站起來了。張超主動做出這麼多讓步,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現在,議會代表表決。」魏徵敲下木槌。

    七百多名議員,贊成者達七百零八人,只有幾人反對,十餘人棄權。

    「我宣佈,約法正式通過!」

    木槌落下。

    大家鼓掌。

    會議圓滿結束。

    張超與不少官員、議員們分別談話,一直到傍晚,他才告別眾人,離開議院。

    馬車裡,李靖、平陽、秦瓊、蘇烈,還有趕回來的郭孝恪一起向張超稟報。

    「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京畿和襄陽的兵馬,一些長孫家等的人,我們都將他們暫時停職並軟禁了。」

    「將士們的情緒如何?」

    「昨天有些不安情緒,但今天報紙出來後,大家情緒都安定了許多。對於現在的情況,他們大多能接受。」

    張超點頭。

    「京畿兵馬,該調換防區的調換,該撤換軍官的撤換,一定要將他們掌握在手裡。」

    他想了想又道,「馬上就是端午了,給將士們發賞吧。賞賜豐厚一些,錢糧酒肉布匹都發一些,士兵每人十貫的標準,各級士官、軍官相應提高。」

    「普通士兵也發十貫的錢糧等賞賜,會不會太高?」

    「這錢我來出,先給京畿的將士發下去,一定不能有剋扣,以次充好等情況發生。各地的其它兵馬,稍減一點發,也由我來出。還有,京中的官吏、老師還有那些國子監、京大的學生,也都發些米面布匹賞賜。」

    該出的錢還是不能少。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還是穩定。

    給軍隊發賞,也確實是一個安撫軍心的好辦法。

    而張超也沒忘記學生,京中的學生數量極多,僅京大和國子監就不下兩萬人,這些年輕人,可是極不好會對付的,必須也得安撫下他們。

    現在一個約法,張超已經向各大階層放出了自己的誠意,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今天議會裡大家的反應,也讓他很滿意。

    不過該幫的事情還是不能少。

    「京中各衙,要適當的清理一下。還有地方,現在就得開始調整人事。」

    「已經派人去塞外給屈突通傳詔,讓他立即回京。」

    將由程咬金去接替屈突通統領塞外的兵馬。

    「你們說屈突通會接受嗎?」張超問。

    屈突通年紀很大了,但這人向來脾氣有點拗。當年他是隋朝大將,隋末之時,李淵南下攻往長安,半路上遇到屈突通,怎麼都打不過去。

    明知隋將亡,可屈突通就是不降。

    讓李淵非常惱火,後來屈突通部下大多兵敗,他只剩下一座孤城,依然不降。李淵只好繞過他攻下了長安,最後回兵來攻,可他都一直不肯降。後來要突圍去洛陽效力越王,最終手下都投降了,他才被俘,最終投降李唐。

    可以說,這老頭脾氣拗起來,是不能簡單的用利益這種詞來勸降他的。

    「派屈突通的兒子屈突壽過去,看能不能勸服他。」

    張超現在是攝政首相,現在還不到馬上禪位的時候。他還需要先藉著朝廷的名義,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局勢。

    等大局已定之後,大唐的這面旗幟才能拋開。

    馬周他們計畫是在三個月內,舉行禪讓儀式。

    這種事情,太急不行,但如果拖太久也不行。

    「先回下張府。」張超道。

    昨夜沒回家,又發生這麼大的事情,而且家裡老爹剛去世,還不知道家裡怎麼慌亂了。

    本來這個時候,老爹剛去世,他應當先把老爹的喪事辦好。

    可有時,箭至弦上,不得不發。

    馬車停在府前,張超下車,張府外已經有門生祝振東率領著不少兵馬保衛著。

    張超跟他打了個招呼,進府。

    府裡一片縞素,崔鶯鶯聽到他回來,連忙過來。

    「聽說皇上中風?」她疑惑問。

    張超拉著他手,「先進屋吧,一會跟你細說。」

    到家換了衣服,重新披上孝衣,到靈前跪拜。

    昨天才答應老爹說不篡位不謀朝,結果話才說一個時辰,他就帶兵入宮了。

    他深感愧疚。

    「我本無意如此,可蘇烈他們說的對,承乾是絕不甘心立憲的,就算傳位太子,可這早晚又還是個隱患。也許只有我,能夠真心甘願削讓些皇權,立憲制國。為長遠計‧‧‧‧‧‧‧」

    府裡吃了一頓飯,張超跟崔鶯鶯她們簡單的說明了一下情況。

    一群女人倒沒有什麼興奮高興,只是充滿擔憂。

    「以後,你們就再也不用時常擔驚受怕了。我們也不用再擔心皇帝猜忌,擔心哪一天又被兵馬圍了府第。」

    在家裡坐了一會,張超去了內閣。

    內閣,馬周等數十人早已經到了。

    這一天一夜,大家經歷了太多,都有些疲憊,可心裡卻又很亢奮。

    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應當還是抓緊時機。

    「長孫無忌等人應當罷免。」

    「嗯。」張超點了點頭,現在不必再留著長孫無忌在內閣佔據高位了。

    「我提議由馬周出任內閣次相,房玄齡出任翰林院學士承旨,許敬宗任眾議院議長。」

    長孫無忌、杜淹等內閣、翰林院、議會裡的人,都一一先清除出去,等過了這段關鍵時期,再來考慮任用的問題。

    「新朝國號定了嗎?」

    許敬宗問,由翰林學士到眾議院長,這個應當算是進步了。畢竟如今的議會權力更大了一些,翰林院學士有九個,議會卻只有兩個議長,他這個眾議長,可是管著整個眾議院。

    許敬宗很積極的關心起國號來。

    改朝換代,當然得另立國號,沒有沿用前朝國號的規矩。

    大唐這個國號張超很喜歡,可是不能再用了。

    新國號,他一時也沒想到什麼好的。

    他曾任過趙國公、越王、趙王、呂宋國王等,若按一些慣例,他的新朝可以為趙國、越國或者呂國、宋國。

    只不過,這些國號都不太符合他的意思。

    「我有一個初步的想法,今後朝廷實行聯邦制度,頒布憲章,以中原朝廷為核心,與諸封國組成一個華夏聯邦,為君主立憲制的聯邦制帝國。」

    「立憲制聯邦制帝國?」對於這個詞語,大多數人都感覺不太理解。

    帝國由中原朝廷直轄的帝國本土,與帝國分封諸國聯合,帝國皇帝為共主,但諸侯國擁有自治權。

    這朝廷,將類似二元君主立憲制。

    皇帝世襲,擁有一定的實權。朝廷制訂憲法,設立議會。皇帝任命內閣和翰林院宰相和學士,但由內閣和翰林院提供候選名單。議會擁有立法權和審議封駁權以及監督彈劾權。

    但皇帝擁有否決議會立法、封駁的權力,有通過任命議員的權力。

    內閣和翰林院是行使政權的機構,對皇帝負責。

    總的來說,新朝將實行憲政,依法制國。但朝廷的政權核心是內閣和翰林院,院閣對皇帝負責,而非對議會負責。皇帝能夠召開御前會議,有權參與朝政。甚至有一票否決權。

    皇帝不是傀儡,只不過平時院閣代行權力。

    議會兩院擁有立法、審議封駁、監督彈劾權,但皇帝依然保有最終否決權。

    而朝廷與封國的關係,則是封國是聯邦一員,擁有自治權。中原為朝廷直轄,朝廷有權制訂憲法,各諸侯國沒有立法權,稅法也得執行朝廷頒發的稅賦法。

    基本上,諸侯國的權益和現在不變,有行政、司法、稅賦、軍事等權,但沒有立法、外交、對外用兵等權。

    基本上還是中原直轄,四邊封地自治,皇帝為天下共主這麼一個體系。

    可以說,這既不是議會君主立憲制,也不完全算是二元君主立憲制,他也算不是是正式的聯邦制。

    總之,這是一個張超集采眾家所長,最後弄成的這麼一個聯邦帝國。哪怕一個男爵都是一員,擁有五千多個邦,聯合一起。

    一番解釋,眾人似乎明白了一點。

    總的來說,就是要立憲,然後其實與開元這兩年的朝堂和天下格局沒什麼變化。

    執政的依然是內閣,但翰林院也算是獲得正式的參政資格。議會權力稍大了一些,皇帝權力受到些限制,但依然還是有很大權力的,只是憲法將高於皇帝,皇帝要受限於憲法。

    至於諸侯,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那這個聯邦帝國叫什麼名字呢?」馬周問。

    張超想了想,有兩個名字可用,一個中華聯邦,一個華夏聯邦。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8-16 12:35
第1402章 投降



    六月初八。 .

    清晨,漢京。

    皇城,內閣衙門。

    紫砂茶壺泡著珍稀的大紅袍,獨有的香氣在公房裡彌漫散開,沁人心脾。

    離張超帶兵入宮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有約法宣布,京畿穩定,朝堂歸心。

    只是,屈突通終究還是反了。

    「屈突通已經舉兵勤王,誓要打回漢京,迎回皇帝重新臨朝。」

    柯慶在殿下向張超稟報。

    漢京的消息傳回塞北草原,足有小半個月。接到消息的時候,屈突通已經帶兵越過了潢水,到達了部的境內。

    屈突通在軍中的威望確實還是很高,這位老帥接到內閣的調令後,拒不執行,他軟禁了使者,然後召集諸將,最終還是說明了不少將校,把那支軍隊拉著舉了旗。

    「屈突通軟禁了數百名將校,又將那些不肯叛亂的士兵給解除了武裝。現在他手握著六七萬兵馬,正准備南下。」

    張超搖頭嘆氣。

    「老元帥忠心可嘉,奈何卻要逆勢而為。他現在強行要帶兵南下,將士們也並不一定就真跟他一條心。」

    「其實屈突通就算能指揮這幾萬人馬,也無濟於事。他遠在塞北,朝廷只要斷絕他的糧草供應,再讓諸侯攔截,命回紇、契兩部攻擊,他必將全軍覆沒。」

    「不,那是朝廷的將士。他們為國開疆,北伐征討,不應當遭受這些。教頭,想必在北伐軍中,應當也有我們暗影的人吧。能不能想個辦法,將他擄走,萬一不行,那就將他刺殺,做的干淨點,能做到嗎?」

    把這幾萬人殲滅,確實不難。

    他們遠在塞北,還有諸侯之兵在側,又有鐵勒部族在旁。朝廷斷他糧草,讓諸侯與鐵勒兩部截殺,他們必將覆沒。

    只是,這些也是朝廷的將士啊,不能因為屈突通一人的原因,讓他們也成為異鄉的孤魂野鬼。

    如果殺一人,可以改變局勢,張超願意去做。雖然這種手段不光明,但那又如何,總比把這幾萬人都殲滅的強。

    「長孫無忌他們還不肯寫信嗎?」張超問。

    長孫無忌等人的家族,都擁有不少封爵封地,尤其如長孫無忌,其擁有的伊麗河谷,可是千裡封國,土地肥沃,又擁有大金礦,簡直是塊寶地。張超不可能還讓長孫家擁有這樣的寶地,有這樣的地盤,他們就能有極強的實力,早晚是個隱患。

    張超對長孫無忌開出的條件是讓他去信伊麗等封地,讓長孫家的人交出封地。做為回報,張超保留他們的爵位,但是會把他們的封地換封到別處去。

    美洲澳洲非洲或者潢水以北的漠北之地,地盤肯定不如從前,但他們的家族得以保存。

    「長孫無忌拒不肯寫信,我們的情報,長孫家各地都在厲兵秣馬,看樣子他們是鐵了心要反了。」

    其它那些家呢?張超問。

    「楊家、宇文家似乎有妥協之意,但卻還想討價還價,高家似乎也鐵了心。眼下屈突通起兵,只怕消息一傳回,更加刺激長孫和高家等了,怕是連楊家宇文家等也會再觀望的。」

    「不能再等了,我們的兵馬調動到位了沒有?」

    張超對於長孫無忌他們是做了兩手准備,若是他們願意換封,那麼他們的家族財產得以保留,爵位也給他們留著,只是要換封。可如果他們要逆勢而行,那最後就還是只能是征討。

    這本來是張家最不願意的一個對策。

    可他開出這麼好的條件,長孫無忌他們還軟硬不吃,那就沒辦法了。

    「傳令前線,動手吧。先剪除宇文家,然後那些不肯表態的,都掃了。」

    張超靠在椅上,有些疲憊。

    心裡有股煩躁感。

    現在的這個局面,都不是他所期望的,甚至他現在要做的那些,其實他自己也厭惡。

    可開弓沒有回頭箭。

    不管如何,他已經沒回頭余地了。

    其實約法一出,長孫無忌就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了。

    長孫家有封地不少是不假,可他才經營了幾年?

    這麼點時間,哪裡拉的起多少刀槍。他可不是張超,財大勢粗,封地多兵馬多。

    北宮,長樂殿。

    越來越多的勛戚貴族官員被送進來陪皇帝,這些多是長孫無忌等家族的,又或者他們的姻親,又或者有些是真讀書讀傻了的。

    有些科舉出身的官員,寒門庶族地主出身,沒啥背景,能當官,全靠的是科舉。他們做李家的官,拿李家的俸祿,感激李家。

    現在張超要篡位,這些腦子一根筋的官員,慷慨激昂,上書大罵張超。

    其實也不是所有的科舉出身官員都這樣,但官員裡不識時務的確實是以這類年輕官員為主,年紀不大,官也不高,可膽氣卻不小。

    對於他們,張超只有一個處置辦法。

    把他們送進長樂宮,讓他們跟長孫無忌等人做伴,一起陪皇帝去。

    其實蘇烈提議過,殺一儆百。

    甚至提出把長孫他們殺了算了,一了百了,跟他們客氣什麼。不過張超還是拒絕了他們的提議,殺人又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的時候,殺人不一定管用。

    就如他之前給長孫開的條件一樣,長孫要是願意換塊封地,換到什麼貝加爾湖,什麼黑龍江,又或者死海啊,或者非洲、澳州去啊,那張超也沒必要對他**毀滅,把他整個家族都毀了。

    沒必要。

    那麼遙遠的封地,他們想翻身起來,沒有二百年也起不來。二百年後,也還是在那遙遠的地方。

    不殺,還能安撫人心。

    承乾這段時間倒是淡定了許多。

    看透了一切,也就沒有那麼惱怒了。

    他甚至反過來勸長孫他們。

    「朕是沒有想到,張超篡位,卻還肯拿出約法,甚至還願意立憲。」

    「不過是虛假謊言,現在說的好聽,等張超篡位登基,等他把反對者都掃清了,那個時候他要翻臉,撕毀約法,拒不立憲,誰又能奈他何?」

    「他不會出爾反爾吧?」

    「有何不可能,張超不也一次次說他是大唐忠臣,絕不會篡位嗎?可是現在,我們不就被他囚禁在這裡?」

    承乾搖搖頭。

    「不管如何,事已至此了。舅父,不如你就答應張超的條件,給封地寫信吧。如今約法一出,絕大多數的諸侯官員們都是相信了張超,沒有人願意反他。」

    「不如保全家族性命,也許他日還有機會。」

    「陛下,我就不相信,這大唐沒有忠臣了。」

    長孫無忌現在聽不進去,還想拼一拼。

    可楊恭仁、宇文士及他們卻聽進去了,連皇帝自己都沒了鬥志,連皇帝都認為他們沒機會翻盤了,那他們還死守著皇帝干嘛?

    楊恭仁和宇文士及都是三朝元老,自武德朝就擔任宰相,到開元朝依然是宰相。

    他們以前還是隋臣呢。

    可不管他改朝還是換皇帝,他們都一直在中樞。

    該取舍時就得取舍。

    其實楊恭仁雖然一直跟張超不對付,可卻有個兄弟早投到張超門下了,那就是楊師度,內閣輔相之一。

    楊恭仁和宇文士及坐在花園下棋,邊下邊聊。

    聊到後面,都有意要順易天道。

    找了個機會,兩人給一個內侍塞了幾張寶鈔,讓他代為轉告王承恩,說想跟他談談。

    現在的北宮,就是個大監獄,能進不能出。

    王承恩算是個能出入的傳遞消息的。

    私下裡見了一面,王承恩笑著表示願意為他們轉達消息。

    「這兩人想通了?」張超笑笑,「很好,你告訴他們,只要他們肯順應時勢,那某也不會為難他們,他們的爵位、封地可以不變,不過考慮到他們兩人年紀大了,可以致仕養老。」

    得了張超的准信,兩人倒是動作很快,立即就開始給家族的人寫信,還給各自的姻親朋友們去信。

    兩人在家族裡的地位還是很高的,信很管用。

    他們很快解散了領地裡聚集起來的兵馬,並向朝廷派出了質子。其實張超手裡本來就有人質,不但有楊恭仁宇文士及,還有其它子弟不少。

    王承恩親自送兩個離開。

    「兩位不去向陛下告個別嗎?」王承恩見兩人急不可待的要離開,提醒了一句。

    楊恭仁捋著胡須道,「愧見陛下啊。」

    「還是道個別吧。」王承恩道。

    兩人想了想,點頭,跟隨王承恩一起去長樂殿。

    等說明來意,承乾只是冷笑了幾聲,而長孫無忌卻是怒斥兩人。

    「算了,又何必多說呢,他們也是為了各自的家族而已。」承乾叫住長孫無忌。

    楊恭仁兩人也有些不太好意思,簡短的說了幾句,然後就匆匆告辭離開。

    「舅父,你也不要堅持了,如今形勢比人強,真把張超惹怒了,長孫氏也有滅頂之災。」

    長孫無忌不吭聲,其實心裡也算是默認了皇帝的勸說。

    連楊恭仁和宇文士及這兩老不死的都已經屁顛屁顛的離開長樂宮了,看來確實是大勢難違。

    「王承恩呢,叫這個沒卵子的老陰人過來,老子有話要他傳給張超。」

    王承恩就站在門口呢,那麼大一個人站那,長孫無忌卻當沒看見,當面和尚罵禿子,簡直是豈有此理。

    他黑著臉上前,心裡想著,有機會一定要陰這長孫雜毛一次。

    「長孫公有何吩咐?」

    「王承恩,你去轉告張超,我可以答應換封,但也有條件!」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8-16 12:35
第1403章 大憲章


    議會大廳。

    兩院議員這一個月來,每天都早早前來。攝政張超授權議會,交給他們一個重要的任務,商議擬出大憲章草案來。

    這也是約法中,張超與大家達成的一個協議。

    立憲。

    張超給大憲章草案定了一些基調。

    比如他親口提出,皇權神聖,但以大憲章規定為限。憲法高於一切,高於皇權。設立議會,授予議會立法之權,實行責任內閣制。

    朝廷為聯邦制帝國,聯邦領土由帝國直轄各道以及諸侯分封各地組成。

    由張超親自提出的這些基調,讓那些議員們十分興奮。自古以來,皇帝都只是集權,還沒有見過這麼主動放權的。

    漢以來君權神授觀念深入人心,而現在皇帝卻主動的提出憲法高於皇權,提出依憲依法治國。

    議員們代表的是各大階層,他們很清楚如果這個憲章真的頒行,那麼以後大家的權力真的是大受保護。

    哪怕張超身為開國之君,權威極高,可只要他肯遵守自己訂下的憲章,以後新朝的制度也算是定下來了。

    魏征和許敬宗現在是上下議院議長,負責帶頭起草大憲章草案。

    張超把權力放下來了,議員們很興奮,但這個大憲章到底要列多少條,又應當把哪些具體內容寫上去,其實大家也沒有多少底。

    畢竟,開天辟地的頭一遭這是。

    「你說攝政是真的要推行憲政?還是說,這只是一個幌子,等到他登基繼位之後,又變回去呢?」魏征問許敬宗。

    許敬宗笑笑。

    他心裡是覺得這個憲政不靠譜,哪有皇帝自己約束自己的。至高無上的皇權上,又還要弄出來一個憲章,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不過看破不說破,許敬宗道,「攝政當然是要推行憲政的,要不然,為何讓我們在這裡協商憲章草案呢。」

    對於許敬宗來說,其實憲不憲章,又有何關系。他不認為一個憲章,就真的能約束的了皇帝,尤其是張超這樣的開國皇帝。過去,張超皇帝都不是,可不也一樣能夠掌握大權嗎?

    所以啊,有些人就是太執著於表面。

    他覺得這個憲章,其實就是安撫人心用的。

    不過議員們確實很用心的在討論憲章。

    有人提議。

    「既然以後是內閣負責制,那我認為翰林院就不應當握有批紅之權。」

    有人道,「如果實行內閣負責制,則本身連批紅都不需要了。」

    批紅,那是內閣把奏章票擬之後遞給皇帝,皇帝批紅。既然張超說以後要內閣負責制,那就沒有必要說再票擬批紅啊,那應當是由內閣直接批閱處置事務。

    有人表示贊成。

    如果不需要皇帝批紅,那翰林院哪來的批紅大權,他們批紅可是代皇帝批紅。如果皇帝不批紅,那以後還保留翰林院,豈不是說翰林院比內閣權力還大?

    一群人爭論的十分起勁。

    紛紛說要取消翰林院的批紅大權,朝廷只有內閣負責總攬朝政就行。

    開元以來,內閣雖有票擬之權,但也僅是給皇帝提供一個初步處理意見,最後的決策之權還是在皇帝手裡,甚至因為翰林學士為皇帝代為批紅,其權力甚至能夠與內閣相提。

    內閣的權力其實是不穩定的,因為他們的票擬隨時可能會被否決。

    現在張超明確說了內閣負責制,那翰林院以後依然可做為皇帝顧問機構,但不應當再保留批紅之權。否則,那權力將超過內閣。

    不少議員都達成一致共識,以後翰林院不得擁有批紅之權,內閣也不再需要票擬,直接批紅。

    「皇帝當有否決之權。」

    許敬宗過去,高聲加了一句。

    要是內閣直接有批紅之權,那皇帝干嗎?許敬宗認為張超讓他來議會,就是讓他來把關的。

    一些議員想了想,也是這個道理,總不能讓皇帝真的就一邊站了吧,那還叫什麼皇帝呢。

    現在讓內閣直接有處置大權,就已經很好了。

    內閣的一眾宰相們共同商議奏折處置意見,最後由首相拿意見。但是皇帝如果對處置有異議,也可以否則。

    但相比過去,現在內閣等於直接擁有批紅之權,是把過去票擬和批紅之權加在一起,有憲法保障他們的這個權力。皇帝擁有的最終否決權,但這種否決權畢竟不可能每次都用。

    程序上來說,內閣的總領朝政權得到確認。以前,奏章票擬後得放到御前,經翰林院和皇帝朱批,而現在,是內閣直接批示,不用再經過皇帝那邊。皇帝就算要否決,那也是針對某些奏章有意見,整個程序並不會改變。

    最後達成共識,翰林院不再有批紅之權,內閣直接有批示之權,而皇帝有否決之權。

    結束一天的討論,許敬宗到內閣向張超稟報進展。

    聽完了他們今天討論出的結果,張超只是笑了笑。

    「內閣負責制,就是要讓內閣總攬朝政,真正的內閣負責。你們提出的這個挺好,至於皇帝擁有否決權,其實加不加都無所謂。」

    許敬宗道,「皇帝身為天下之主,當然得有這個權力。」

    張超認為,真正有本事的皇帝,其實就算不加這條又如何呢,權力最終是靠人來體現的,皇帝可以通過與內閣宰相們的協商,來達成自己的意願。對於許多事情,皇帝並不一定就要跟承乾一樣衝鋒在前。

    不是說當了皇帝就能為所欲為,如果皇帝的想法損害了多數人的利益,那麼哪怕是楊廣李世民這樣大權在握的皇帝,也有推行不下去的時候。而如果皇帝的意見,能照顧到多數人的利益,就算皇帝沒有這否決權,難道就通行不下去?

    內閣、議會等等各衙官員,也一樣能夠協調好。

    皇帝有權召開御前會議,甚至有權參加內閣會議,本身來說,其實皇帝是一直有參政決策之權的,只不過這個內閣負責制,是給內閣執政更多保障。避免大權旁落,比如落入後宮、官宦或一些權臣之手。

    皇帝真要參政決策當然沒問題,若是以後有那些沒什麼能力的子孫當皇帝,那麼他個人沒有本事去協調去掌握內閣朝政,這其實還是個好事。

    沒有能力的皇帝,就讓內閣執政好了,免得昏君誤國。

    「可如果皇帝沒有否決權,這如何體現皇帝權威?萬一內閣有人專權,豈不無法控制?」

    「哪有那麼嚴重,憲章規定,皇位世襲,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這是皇位繼承法的根本,而且憲法也保證皇位世襲,誰要是敢挑戰這條,那就是違憲,天下皆可誅之。」

    另一方面來說,內閣有九位宰相,一首一次七輔,每個宰相最多連任兩任十年,每一屆還必須改換三分之一的宰相,也就是一屆必須換三個。

    哪怕宰相名單是由內閣推選,但畢竟最後是皇帝從侯選人中挑選任命。

    如果擔憂宰相不受控,其實張超還有一個辦法。

    「以後每五年改選三位宰相,可由內閣、上院、下院各推選三名侯選人,且名單不得重復,最終由皇帝在這些侯選人中,各選出內閣、上院、下院推出侯選人中的一個。」

    內閣、上院、上院,各推出三個候選宰相,由皇帝再每家推選人中選一個,且候選人不得重復,這樣一來,能保證入閣宰相,不會是內閣宰相們內定的人。

    做為皇帝,要掌權,有的是辦法。

    有能力的,自然有辦法掌權。沒能力的,不掌權還更好。

    反正憲法既是限制了部分皇權,但也在保護著皇權。

    「還有一件事情,有些議員認為,朝廷現在幾千個實封貴族,如果將來所有人都獲得了議員資格,那麼起碼得有五千,若加上虛封爵,起碼得有八千貴族議員。有些貴族是王公爵位,他們的封地大人口多。而有些貴族是子爵男爵,封地小人口少,甚至那些虛封爵位,根本沒封地人口。」

    「如果貴族院裡,大家都一樣的權力,未免有些不公。」

    不平。

    張超面帶著微笑,很好,這些人已經在想著權力公不公平的事情了。

    「這也簡單,虛封貴族擁有一票,實封子男爵擁有兩票,伯侯爵三票,縣公郡公國公擁有四票,郡王國公擁有五票。」

    或者虛封一票,男子伯侯公王往上再遞加。

    具體的,可以再談。

    這和股東大會一樣,不按人數來,而按手裡的投份來。一個實封國王,當然不能跟一個虛封男爵一樣,在議會享受同等地位。

    「但是,各封候按爵高低擁有的不同票數,只在選出各級議會代表時有用。當各級選出代表後,那麼在議會裡面,他們的投票權應當是一樣的。帝國貴族院裡的參議員,不論是男爵還是國王,他們都只持有一票。」

    封侯們相當於帝國的股東,選出議會的時候,他們相當於開股東大會,按股份來擁有不同票數。但如果選出了各級議會,那就相當於董事會之類的,這個時候就不能再按票數來,而是按席位來。

    「希望憲章草案能夠盡快擬出。」張超告訴許敬宗,憲章不是普通的律法,他需要的不是面面俱到的細節條款,而是從大方向上確立以後帝國的體制等。

    至於細節律法,以後帝國可以以憲章為基礎,再修訂各方面的律法頒布。

    張超這麼一說,許敬宗一下子又豁然開朗了許多。

    聯邦制帝國、內閣負責制、議會立法、封駁,取消翰林院批紅,憲法高於一切,封國擁有自治權,但無立法、外交、開戰,以及制訂稅法權,在封地領地內擁有行政、司法、征稅和擁兵自衛權。

    「我明白了,我回頭向議會傳達。」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8-16 14:36
第1404章 殺帥
   



    帝國東北。

    距離漢京近五千裡外。

    世代居於此外的霫族三大部落,已經被帝國聯軍征服,居延部、無若沒部、潢水部三部約五萬戶人口,兵不過萬余。面對大唐的雷霆征討,根本無可抵抗。

    霫部所居之地,在潢水之北,西接大草原。

    他們生活的地方兩千裡之廣,西面是大興安嶺山脈的山地、丘陵,東部則緊鄰松嫩平原,南接科爾沁草原,這裡是一塊比較好的生活環境。

    冬長夏短,夏季的時候也十分涼爽。

    過去,霫族一直臣服突厥。

    而現在,這些曾聽命於薛延陀南下進攻中原的部落,被中原大軍橫掃。

    三大部落不過二三十萬人口,萬余騎兵,對於帝國來說,不堪一擊。

    若不是這裡地廣人稀,遠離中原,帝國早就掃滅他們了。但距離再遠,只要中原下定決心,他們依然難逃族滅的命運。

    霫人酋長,其實從去年兵敗回來後,就一直在提防唐軍了。他們一面整軍備戰,一面又在心裡懷著僥幸,認為中原距離霫部太遠,五千裡之遙,也許他們在征討了奚和契丹之後不會再北上。

    他們也派出使者帶著馬、鷹、貂等前往中原請罪。

    可惜他們低估了中原的決心。

    夏天,唐軍的紅旗還是出現了,他們越過了潢水,進入了霫部。

    潢水部落最先受到攻擊。

    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之後,潢水部被攻破,部落俟斤被殺,三千八百多戰士被殺死,剩下人無法抵抗,四散而逃。

    唐軍展開追逐,他們如同追逐獵物一樣的追捕著潢水部落的人,將那些逃進山林逃進草原上的人,一一的搜捕。

    部落人口,他們的帳篷、牛車,他們的馬匹牛羊,一切都被擄奪。

    那些反抗的被殺死,從潢河北岸,沿著高大的大鮮卑山一直延伸到北,那一路上,留下一個個的尖木樁,上面插滿了那些反抗霫人的首級。

    潢水部被滅,其它兩個部落都來不及逃離,帝國鐵騎就已經橫衝直撞的殺過來,兩個部落逃無可逃,聯合起來。

    可只一仗,又被大敗,被斬殺的首領多達數十人,被殲萬余眾。

    此戰過後,兩千裡地的霫部,再無人能反抗。

    大唐帝國鐵騎,一直追殺到了霫人的北界,饅頭山下的渾河邊。

    饅頭山下,渾河邊。

    唐軍在此停下了腳步。

    北邊就是室韋人,東北面是靺鞨人,東南是朝廷的遼北領。

    這裡天藍水淨,氣候涼爽,牧草正豐美。

    斥候偵知,北邊的南室韋人,早就已經遷徙北遁了。

    大唐軍營井然有序。

    透過轅門,是層層軍帳、片片槍矛。

    軍營中間,是中軍大帳。

    帳前樹立著唐軍大旗,帳前甲士林立,護衛森嚴。

    大帳裡,諸將列府。

    不僅有屈突通率領北上的南衙四軍八萬兵馬的統兵將領,還有北地一千余諸侯們幾萬兵馬的指揮軍官,更有回紇、契苾兩部兩萬騎的首領們。

    打一個不過三十萬人左右的霫部,當然用不了十幾萬大軍。

    他們這一次,是從奚、契丹一路北上,對蘇定方上次攻滅二國後的殘余,又梳理了一遍,沿地建立了許多軍堡軍鎮,實際上,屈突通的八萬人,倒有五萬是駐扎在奚和契丹境內。

    但就算如此,他們原計劃也沒打算在霫部停下的。

    原計劃是要遠征漠北,把室韋掃蕩一遍,然後去趟漠北,把薛延陀殘余掃一遍,到時還要去靺鞨走一圈。

    此時此刻,大帳中諸將列座,卻都屏息靜氣。

    老郡王屈突通,朝廷的樞密副使、北伐軍元帥,正當北伐大捷之時,卻突然遇刺死了。

    老元帥死的有些蹊蹺。

    他死前,已經決定率軍南下勤王,結果勤王的決定,並沒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靠著威望強行壓住了諸將。

    可這位已經八十高齡的老帥,就在他准備率軍南下去勤王的前一夜,被一個霫人俘虜給殺死在了自己的帳中。

    那是一個霫人女俘,沒有人知道她是怎麼進的賬中,更沒人知道,一個年輕的霫人女俘怎麼把一個雖老邁但身體依然強壯無比的老元帥給殺了。

    那個女俘發現時,早已經死了,她被老帥拿刀捅死了。

    兩人都死了,所以這裡面的蹊蹺也就無人知曉了。

    守衛帥帳的老帥親兵家將們,都被逮捕了,他們犯下了嚴重的失職罪,等候他們的是審訊,也許最後能留條命,但也將永遠發配到最苦寒的邊疆去了。

    要帶兵南下勤王討逆的老帥已經死了。

    現在這裡,還有三萬南衙軍、兩萬諸侯兵,兩萬鐵勒兵。

    七萬兵馬,加上二十余萬的霫人俘虜,百萬牛羊馬匹牲畜。

    帳中沉默了許久。

    北伐行軍司馬、右驍衛大將軍、魏郡王尉遲寶琳開口了。

    他環顧滿帳將校,長嘆一聲。

    「老元帥遇刺,某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某身為北伐軍行軍司馬,本來應當輔佐好老郡王,卻不料出了這樣的差錯。居然讓一個霫女潛入了大帥的帳中,刺殺了大帥。」

    「唉!」

    帳中,眾人神色各異。

    老元帥死的太突然了,一個霫女俘虜怎麼可能跑到了守衛最森嚴的中軍帥帳,還把老元帥給殺了?

    不過結合老元帥此前決定要南下勤王,而且還因此事,跟尉遲寶琳拍了桌子,甚至實際上已經將尉遲寶琳的軍中二把手的職位給解除了,並把他給軟禁在帳中了。

    在這種情況下,老元帥死了,尉遲寶琳又站在這裡,還順理成章的接任了軍中主將之職,這已經很明擺著的事情了。

    發生了什麼,大家也許沒證據,可心裡有數。

    張超要篡位,老元帥要勤王,然後張超的門生尉遲寶琳不肯,兩人起衝突,最後老元帥拿下了尉遲寶琳,結果才一夜,老元帥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

    事實很清楚,可此時卻沒有人跳出來說什麼。

    本來,其實老元帥要勤王討逆,支持的就沒幾個。

    張超要篡位不假,可他代唐似乎早已經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且張超都已經拿下了漢京,控制了皇帝,甚至聽說京師的那些官員貴族甚至是士子學生們,都沒有幾個反對的。

    這種情況下,張超代唐是眾望所歸了。

    這可不比當年太上皇復辟,大家勤王討逆,還有功。現在勤王,就他們這點人,五千裡路呢,一路打到漢京得什麼時候?

    可以預見,他們估計這一路南下,連關都入不了。

    而且,到底有幾個人真心願意跟隨老郡王起兵勤王?

    這大帳裡的將軍們,固然有一些並非張黨,可此時此刻,連他們也都放棄了。老元帥一死,其實他們心裡悲嘆之余,甚至長松了口氣。

    老元帥不死,他們跟著南下,說不定是條不歸之路。現在好了,尉遲寶琳接任主將,那他們也就不用再勤王討逆了。

    尉遲寶琳拿出一封信。

    「此前,漢京來信,陛下已經賜太師九錫、假黃鉞,並加攝政之號。如今大唐內外,朝政、軍事,悉歸安國首相節制。」

    「安國攝政首相給我們北伐軍的最新軍令,征伐掃滅霫人之後,在霫地駐扎,修建道路、兵站、驛站,建立軍堡軍鎮。朝廷已經將霫地,設立為嶺東道。我們暫時還不能班師,也暫時不入漠北或靺鞨征討。」

    「計劃已經改變,北伐軍的北伐任務已經結束,下一階段,八萬北伐軍轉為駐守饒樂道、松漠道、嶺東道三道,鎮守奚、契丹、霫故地,圍剿掃蕩三部殘余,在此建立牢固的統治。」

    說到這他頓了一下,「朝廷對於我們北伐奏捷非常高興,特下令,重重犒賞。士兵加三月餉,士官加餉半年,軍官晉散階一級,加勛一轉。」

    將校們心知肚明,攝政王是不肯讓他們這支兵馬南下了。估計那邊還不知道老元帥已經死了,或者說老元帥之死,本來就是得自那邊的授意也有可能。

    但不管如何,勤王討逆就隨著老元帥之死而消散吧。

    暫留塞外駐兵屯田,也沒有什麼,等攝政王成了皇帝,估計他們也就能調回去了。

    滿帳都是聰明人,沒有人說要探究老元帥的死,也沒有人說張超這個攝政是篡位奪權。

    「老元帥死不瞑目啊!」

    一嗓子有如炸雷,將滿帳諸將都嚇了一跳。

    大家扭頭去看,想要知道是哪個人如此不識趣。

    卻見是個虎背熊腰的校尉,也就統領幾千人馬而已,似乎是屈突通的一個侄子。

    這聲吼,讓諸將都有些不太自在。

    大家都明白的事情,你吼出來不是讓大家難堪嗎?

    尉遲寶琳道,「屈突校尉,老元帥的死,我們也很難過。我向你保證,定要查明此事詳情,給老元帥也給你一個交待。」

    「事情明擺著,還查什麼?張超篡位謀逆,我從父對大唐忠心耿耿,要率軍勤王討逆,然後,就被你們這些為虎作倀的張超門人給害了。尉遲寶琳,你還我從父命來!」

    尉遲寶琳冷著臉揮手,「屈突校尉痛失親人,一時心痛的失去了理智。來人,送屈突校尉下去休養,這段時間就好好休息,軍務之事暫時不用管了。」
V123210 發表於 2017-8-16 18:16
第1405章 唐王

    內閣首相公房。

    今天很難得的坐了一群人,房玄齡、馬周、魏徵、褚遂良、岑文本、許敬宗等位列左側,而右邊坐的這群人卻也個個來頭不小身份不凡。

    長孫無忌、高士廉、楊恭仁、宇文士及、韋挺、杜淹、戴胄、劉弘基等居於右側就坐。

    「美洲、澳洲、非洲,三地任選一地,陛下禪讓之後可保留唐王之爵。其實宗室,皇帝的兄弟可授郡公之爵位,皇帝的兒子可授縣公之爵,依然是三地任選一地換封。」說話的是褚遂良。

    今天這麼多人一起坐在這裡,討論的是皇帝禪讓之後的安置,當然也還要討論長孫無忌等這些已經認慫的保皇黨們的安置。

    對於承乾,張超的意見是要尊敬禮待。

    不過為了避免對局勢的影響,還是不能安置在中原,美澳非任選一地,然後朝廷把他送過去,可以給他兩三萬人口,如太上皇、李治一樣,讓他們能在當地落腳紮根。

    這樣的條件,其實已經非常不錯了。起碼,在過去,還沒有哪個新朝皇帝會如此善待前朝皇帝和宗室,楊堅和李淵,那都是受禪之後就把前朝皇帝毒殺,甚至把宇文家和楊家給滅了。

    張超認為不一定要斬草除根,將他們送的足夠遠,也不用擔心什麼東山再起這些。善待他們,對於權力交接,局勢穩定也很有作用。這不是什麼婦人之仁,純是從局勢的把控成本來考慮的。

    長孫無忌冷著臉坐在那裡,走到這一步,其實已經完全沒有什麼話語權了,今天這與其說是商議,不如說是來聽張超他們的宣佈。

    「文遠你認為陛下去哪更好?」

    張超道,「如果你們詢問我的意見,那我建議去非洲。」

    「為何?」長孫問,太上皇在美洲,李治在澳州,皇帝去這兩地,起碼還有個自己人地盤。

    「這些年我中原與泰西貿易,且貿易量不斷增加。現如今從中原到地中海,這條航線上每年成千上萬的船在跑,從中原的沿海到中南沿海,再黃金半島,再到印度洋沿海,然後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這條航線上還有越來越多的大唐殖民地。」

    「現在我們紅海南的非洲東北已經有了好幾個殖民地,陛下如果去非洲,那麼航行過去會非常方便,而且以後與我們的中原交流貿易也方便。」

    長孫無忌一聽,倒確實是這樣。

    太上皇去美洲,那是單槍匹馬過去,李治去澳州也是一樣。

    現在中原與那邊沒有什麼貿易,與中南美洲的殷人會有些貿易,但這航線走的船非常少,一年往返一趟,沒幾條船過去。

    相反,跑地中海的船確實成千上萬。

    「那安置在非洲哪?」

    長孫無忌是想就安置在亞丁灣南的非洲之角安置的,不過張超可不會把他們產安置在這裡,雖然這個非洲之角其實很貧瘠,但這裡靠近著貿易線,讓他們在這裡安置發展,可是有些讓人不太放心。

    張超計畫是把承乾安置到非洲最南端去,安排到好望角那裡。遠讓貿易航線,他們想要很快發展起來,就難的多。

    至於長孫無忌他們,馬達加斯加等非洲東海岸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島嶼,足夠安置他們了。

    非洲雖大,但張超也不打算大方的直接給他們分了。

    「你們可以帶走他們所有的族人以及財產。」

    相比於朝廷會給承乾一批人馬,長孫無忌他們換封遷移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他們可以變賣自己的產業,然後帶走自己的奴隸,帶走自己的族人,但朝廷不會額外再給他們人口,船隻、武器這些也會限制出售給他們。

    成王敗寇,說到底,長孫無忌他們都是失敗者。

    楊恭仁和宇文士及面色難看。

    「我們之前說好的可不是這樣,你答應過我們的爵位、封地等可以不變。」

    岑文本替張超道,「本來確實如此,可你們一面已經跟我們談成了協議,一面卻又還在暗地裡各種動作不斷,真當我們對此一無所知嗎?既然你們先打破協議,那麼我們也只好如此。」

    「這都是誤會!」

    張超搖頭,「沒有什麼誤會不誤會的,敢做就要敢當。去了非洲也沒什麼不好的,那裡的土著都還很落後,你們到了那邊,殖民開拓很容易。那邊還有很多礦產,到時挖礦販奴,你們的日子會過的很瀟灑的。」

    馬周拿出了一副地圖。

    長孫無忌等看到上面有印度洋有阿拉伯海,有波斯灣,有亞丁灣,還有紅海、地中海,也有阿克蘇姆和埃及,在那紅海兩側,還有十塊帝國的海外殖民地。

    其中長孫家也有兩塊,另外楊家、宇文家也各有一塊。

    這些海外領,他們也得交出來,換到更南邊的東海岸的海上諸島。

    皇帝的封地在最南端,然後東海岸邊那個巨大的海島,起碼有浙江道和福建道加起來還大,這個島佔了他們各家多數的封地。

    剩下的沿海的許多海島,也劃給了各家。

    這些要被流放的各家的爵位不變,可卻換到了那遙遠的非洲東海上。

    看著張超劃給他們的這些大大小小的島,長孫無忌欲言又止,只有皇帝封在了大陸上,他們則全在海上。

    距離貿易線那麼遙遠。

    「你們也不要挑肥揀瘦了,莫把攝政的仁慈當成了好欺。」許敬宗冷笑幾聲。

    楊恭仁等都閉上了嘴。

    張超掌握大局,真要說滅掉幾個家族,還真不是什麼做不到的事情,現在給他們保留爵位,讓他們離開中原,但起碼他們的財產還保留著,給了他們各家族一個在海山延續甚至將來再起的機會,又有何不知足呢。

    縱觀歷史,王朝更迭,哪一次不得死上許多人,滅掉些家族。就算是關隴貴族一脈相延的西魏到北周,北周到隋,隋到唐,不也曾殺的人頭滾滾,哪有如張超這麼寬仁。

    不管張超是要收買人心也罷,還是有所顧忌也罷,總之,現在這個結局對於他們來說,確實還是不錯的。當初太上皇復辟,那些站錯隊的宰相,如蕭瑀陳叔達裴寂封德彝他們,不但人頭沒了,連他們家族直系三代都被誅滅,流的流,發沒入宮的沒入宮。

    「三代以內,莫回中原!」張超對長孫無忌道。

    他們這次名面上講是換封到海外,去開拓殖民,但實際上大家都應當明白,他們是被發配流放,只不過張超給的條件比較好,允許他們帶著自己的族人、財產、奴隸一起走。

    但張超要求他們起碼三代內,是不得再回中原,連回中原經商都不允許。要經商,可以與帝國前去的商人交易,或者到帝國的海外殖民領交易,但這些人三代之內禁止重新踏上中原土地。

    就算他們還保留著爵位,可三代之內也沒資格成為朝廷議會議員。但是,他們的封地依然還是朝廷的一塊屬地,他們還是得採用朝廷的律法,一樣還得每年向朝廷繳納三分之一的稅。

    最後,馬周拿出一些文書來,遞到長孫無忌他們面前。

    這些就是換封等的文件了,需要他們的簽字。

    長孫無忌倒是挺痛快,一旦已經下定決心,也就不再反覆糾纏,拿起筆來就寫下了名字。

    楊恭仁等猶豫再三,最終還是只能無奈的簽下名字。

    一個個如戰敗的公雞,垂頭喪氣的離去。

    許敬宗看著他們已經走遠,很不客氣的道,「攝政何必對他們如此仁慈呢,還給他們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要我說,直接把長孫無忌等這些人殺的殺,流的流,沒收他們家族的封地、產業,然後他們就永遠都翻不了身了。」

    四十多歲的張超,頭髮烏黑,眼神明亮,他的身體強健,整個人看著倒還跟剛三十出頭似的。

    許敬宗的這話,不少人都對他說過,但最終張超還是沒的接受。

    局勢穩定,順利交接才是最重要的。

    「倒是便宜這些人了,還能帶著家產離開。」

    張超笑笑,不去在意這些小節。

    帶著家產離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時間,要發賣掉所有在中原的產業,這必然會引來許多人落井下石,故意打壓價格的。

    而且這些產業就算變賣掉了,可他們又不能帶著鈔走,鈔到了外面又沒用。可金銀銅又禁止出境,他們只能把那些田地房屋商舖甚至各種家具等等,變賣為錢鈔後,再拿去購買船隻,以及種種糧食布匹等等物資。

    賣要被撕咬一波,買又要被撕咬一波,損失絕不會少,至於如伊麗金礦這種,更是會被直接收為官有,想賤賣都沒機會。

    長孫無忌等家族被收回來的封地,怎麼處置,倒沒人說話。雖然伊麗河谷千里沃土,還有著能年產十萬兩黃金的巨大金礦,大家雖眼熱,但沒有人會提什麼非份之想。

    伊麗河谷等收回的封地,自然就是歸朝廷所有。

    「攝政,如今萬事俱備,是否定下禪讓時間?」
Babcorn 發表於 2017-8-17 12:58
第1406章 時勢造英雄


    房玄齡向張超提出辭職。

    「老了,如今老眼昏花,精力也大不如從前,奏章看久了眼睛就模糊了。如今翰林院裡也沒什麼要事,我剛好回家養老。」

    張超打量房玄齡,發現這位老相國確實是兩鬢花白,背也佝僂了許多。一張臉,也滿是皺紋,特別是雙眼裡,充滿著落寞。

    他親眼見證了唐帝國的建立與興起,可也眼看著這個帝國走到了終點。站完這最後一班崗,他便想離開了。

    「房相是在怪我嗎?」

    房玄齡搖搖頭。

    怪張超?那還不如怪他自己,他當初不也發動玄武門之變,將太上皇逼退位了嗎?也許那個時候自己多努力一下,或者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不不不,這一天早晚都會到來的。

    是歷史選擇了今天,是歷史選擇了張超。

    他們選擇了昨天,太上皇和大唐的開國功臣們,選擇了與前朝都不一樣的道路。那是一條前人未走過的道路,十幾年時間,大唐就已經強盛無比。

    可是那個時候,大家並不會想到,這個帝國會走向一條與前人完全不同的路,分封造就了一個強大的諸侯集團,新科舉新官吏制也造就了一個強大的士大夫集團,甚至是開放工商,擴大海貿,也讓大唐有了一個強大的資本階層。

    當他們聯合起來,甚至凌駕於皇權之上。

    太上皇不肯退讓,皇帝也不肯退讓,他們都被拉了下來。

    如今,三大集團將張超推上了那個位置。

    「關於翰林院,其實我這幾天想了想,內閣負責制後,翰林院沒有了批紅之權,但也不能因此閒置。我是這樣想的,將貴族院的六科封駁之權,轉到翰林院。以後內閣執政、翰林院封駁、議會立法和監督、審核財政預算。」

    張超笑著對房玄齡道,「翰林院既是皇帝的顧問機構,也握有封駁之權,平衡內閣,任重道遠啊。房公你經驗豐富,威望著著,新朝也需要你這樣的重臣。」

    內閣掌決策和行政大權,而翰林院改握封駁權,這個平衡還是需要的。把封駁權從議會轉移過來,也是如今議會權柄不斷的上升。

    以後正常的程序是內閣握有決策和行政權,而翰林院擁有行政事務的審議封駁權,議會擁有的是財政預算通過權,皇帝擁有否決權。但如果皇帝不特別針對提出,則視為默認通過。

    「我確實是想回鄉了。」房玄齡感嘆著道。

    「當初我與房公說過,你將為相三十年。自武德六年到如今,你為相不過十六年,你還得為我擔任起碼十四年的宰相呢。」張超笑著道。

    翰林院如果握有封駁之權,那就相當於過去的門下省,翰林院長,自然也相當於宰相。

    房玄齡也想到當年第一次玄武門之變前,張超曾經跟他說的天命,那時張超跟他說太上皇有天命,當成為大唐皇帝。後來又說他會成為宰相,而且是三十年宰相。

    現在算算,這些年他一直在中樞,左右僕射、侍中、中書令再到內閣次相再到現在的翰林院長,可算時間,確實也才第十五個年頭。

    「你當年就算出來自己能當皇帝嗎?」房玄齡問。

    張超笑笑。

    「其實天命這些東西我是不信的,但我相信民心人望。當年,太上皇與建成爭儲,人心在太上皇。」

    房玄齡卻是半信半疑,他總覺得張超就是那個知天命之人。特別是現在回頭想想張超這二十年來走過的路說過的話,第一步都似乎大有深意。

    「如果皇帝肯放下些權力,你真的不會取而代之嗎?」

    「當皇帝有什麼好的,我現在只是攝政,可這段時間以來,我就已經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好覺,每天困在這京城之中,是開不完的會,處置不完的奏章。只是時也勢也,我也是被時勢推到這個位置的,有的時候,上來了就下不去了。」

    房玄齡點點頭,表示理解。

    「其實你為人處世太過鋒芒,若是你肯低調內斂一些,只怕也不會如現在。」

    「你說的也是,可很多時候,我這個人又忍不住。」他提出新政,推動分封,甚至是推動大航海、發展工商等等,這些他都認為有責任和義務。

    他認為自己有了那個能力,就應當多做些事情,讓華夏的目光能夠走出中原這個小圈子,讓華夏也走出去。

    可這些事情做了,也就再難低調了。

    「其實我很佩服你的許多決定,包括當初送上皇和李治他們離開,也包括現在決定讓皇帝和長孫他們遷離。你做的對,仁慈沒有錯。」

    「如果能夠溫和一些解決這些內部矛盾,我會堅決這樣做的。沒有必要一味的內鬥,就如我當初表示我願意專注封地發展一樣。」

    張超主動對房玄齡說到屈突通的事情。

    「老帥之死,也是有些迫不得已。老元帥有時太執著了,他在霫地發出了勤王的軍令,若是不阻止他,十餘萬將士受他節制南下,到時一場大戰,不說大唐要內耗損多少,可能我們好不容易攻破的奚、契丹、霫三地,又可能要失去。」

    「到我這個位置上,最難的是抉擇。在殺一人,和死萬人甚至更多人之間,我最終只能選擇殺一人。房公,你能理解我嗎?」

    房玄齡低聲嘆息。

    天家無情,帝王最無情。

    張超現在是攝政,距離成為皇帝不過是一步之遙了而已。他現在執掌的是整個帝國,面對有可能的叛亂,他必須做出抉擇。

    他派人刺殺了屈突通,奪回了塞北軍團的控制權,避免了一場內戰。他成功說服長孫無忌等接受條件,換封去海外,也避免了這些忠於皇帝的家族的叛亂。

    張超拿下漢京的時候,沒有死一個人,沒流一滴血。

    現在,他也通過約法、憲章和那些協議,換來了帝國不流血的權力更迭。

    「你也是無奈之舉,攝政打算如何安置屈突老帥和他的家人呢?」

    「老元帥是被霫人刺殺的,這個會載入史冊,老元帥為帝國討滅霫國,為帝國開疆拓土,一生功績必將永載史冊。朝廷將追贈屈突通為太傅,追封為巴國王。老元帥之子屈突壽襲爵為巴郡王,次子屈突詮將晉爵為白城侯。」

    屈突通的死,算是就此蓋棺論定。

    張超厚賜追封屈突通,對屈突通的兄弟、兒子都加以厚賜。屈突通就算舉起過勤王討逆的大旗,但張超對他既往不咎,屈突家族也不會受到影響。

    而朝廷在塞北三道的那八萬南衙軍,將成為駐紮那的邊軍,配合朝廷下一階段的修路、移民,將在那裡開展移民屯田和軍屯建設。

    北地諸侯的北伐兵馬,則各自班師回封地。

    回紇與契苾兩族的兵馬,也各回漠北,去掃蕩薛延陀的餘部。

    至於室韋和靺鞨,他們的酋長首領們,都已經派了使者帶了許多貢物前來賠罪,重新稱臣納貢。

    張超暫時接受他的稱臣,在朝廷完成權力過渡,以及塞北消化完成前,暫時不去征討他們。

    「讓南衙的那四軍留在塞北軍屯駐守也好,其實我感覺這些年,我們的擴張有些太快太急了。四處出擊,多個戰場同時用兵,而且打的還都是滅國之戰,朝廷的兵馬調動頻頻,軍事一直緊繃著,軍將們也因此不免多了幾分桀驁。一張一馳才是王道啊。」

    張超認為房玄齡說的也很有道理。

    其實擴張到了現在,也確實進入了一個瓶頸期。

    主要的問題不是敵人有多強,而是敵人太遙遠。

    遙遠的距離,陌生的環境,以及新環境下的不同氣候,甚至是疾病等,都是些問題,隨之而來的,還有對新佔領地的統治,穩固和消化等問題。

    一個霫部,就已經遠離漢京五千里。若再往北打,室韋諸部離的更遠,補給會更加困難,而且那松嫩平原寒冷的氣候,也確實會是個相當麻煩的問題。

    南邊,與真臘的戰爭還在繼續,現在唐軍是先佔了沿海的湄公河三角洲,然後沿著湄公河逆河上攻。

    只不過那邊炎熱的氣候,還有雨季的洪水,也依然是讓唐軍造成不少的麻煩。洪水過後,往往疾病橫行,非戰鬥減員倒比打仗損失還多。

    「塞北這塊,朝廷現在可能只能維持在霫境了。西面隔著大鮮卑山的漠北草原,那裡暫時交給回紇和契苾兩部,由他們去吞併薛延陀,我認為起碼能保持十年的漠北安穩,十年後,也許回紇也契苾將內鬥,只要稍加控制,十年內,他們內鬥不出結果,也無力南下。至於室韋和靺鞨,朝廷會設立自治領,在他們的地方先設立州縣,但暫時先由他們自己的首領來擔任各級官員,一任他們自治。」

    先設自治領,然後慢慢加強一些商業貿易,對他們的情況多摸清瞭解,等朝廷在原來的霫地、遼東、朝鮮、遼北等地屯跟糧草器械,適應那邊情況,到時萬事俱備,再一戰掃滅他們。

    北地雖寒,可有棉花和火炕,張超認為要佔領那邊並不是問題。問題是現在軍隊需要適應那邊的地形氣候,還有需要準備好足夠的糧草器械。

    「攝政有這樣清醒的認識,我就放心多了。」房玄齡道。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