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唐朝好地主 作者:木子藍色(已完成)

 
mk2258 2016-12-1 11:51:3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606 2092990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7-8-19 17:23
第1417章 君臨天下

    「陛下,王承恩來了。」一名宮人小聲的打斷了皇帝和皇後的溫馨時刻。

    承乾厭惡的回話,「天色已晚,讓他回去吧。」

    「他說有重要的事情,為攝政傳話。」

    夏花扭頭對那宮人道,「你沒聽見陛下說不見嗎?還不退下!」

    宮人連聲賠罪,低頭退下。

    「等下。」承乾叫住了她,「讓王承恩過來吧。」

    夏花對承乾道,「陛下若不想見,就不用見他,你現在還是天子,就算退位了,也還是唐王,一個不忠心的閹奴,也敢如此欺君。」

    「算了,反正都要離開了。既然他現在是攝政門下一走狗,那就聽聽他要轉達什麼。」承乾拍了拍夏花的手道。

    王承恩進來時,臉上堆著笑,見面先向承乾跪拜行禮,禮節上倒看不出哪裡有失。

    只是承乾看著他那光潔無須的下巴,和滿臉堆起的笑容就心裡一陣惡心反胃。此人當初是他父親手下的心腹之人,可後來卻毫不猶豫的出賣了他的父親,然後,又出賣了他。

    他心想著,這個看起來人獸無害的閹奴,也許早晚有一天會出賣張超的。

    「王承恩,你應當改名了。承恩這個名字,是父親當年賜給你的,你覺得你現在還配用嗎,你還有臉用嗎,你用這個名字的時候,不覺得的心裡內疚嗎?」

    「多謝陛下提醒,臣已經向攝政求賜名字,攝政今日剛賜了臣一個名,叫做國忠,以後臣就叫王國忠。」

    聽到這話,承乾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差點要起身上去揍這不要臉的閹奴。

    王國忠,你怎麼不叫亡國奴呢。

    世上不要臉的人很多,但卻沒有像他這麼不要臉的。「少跟朕廢話,攝政讓你過來有何話要說?」

    「陛下明日登基,希望陛下到時能夠按時到達。陛下還說了,這些都是事先的約定。若是陛下不去,就視為對前約的毀約,到時的後果,陛下當自己清楚明白。」

    「這是威脅?」

    王承恩呵呵一笑。

    這算是承認了。

    承乾氣的緊咬牙關。

    「王承恩,放肆。」夏花喝斥。

    承乾拉住夏花,「好,朕會記得協議的,明日一定會去,一定會好好的配合太師,好了,現在你可以滾了。」

    「臣告退。」王承恩躬身退下。

    「陛下若是覺得不想去,完全可以不去。我父親他也不能拿你怎麼樣的。」夏花安慰丈夫。

    「我會去的,反正也不差這一天。朕都已經是個亡國之君了,難道朕不去,這大唐就不亡嗎?」

    ·······

    甘露殿。

    這座皇帝的寢宮,如今也是張超的寢殿。

    夜已三更。

    張超和十三娘躺在龍床上,都很亢奮。

    說不激動亢奮是假的,畢竟這是皇宮這是龍床,明天開始,張超就是這萬裡河山之主,而崔鶯鶯,也將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

    「我感覺在做夢。」崔鶯鶯摟著張超的腰道。

    「以前,我從來沒有想到會走到這一步,那時我覺得當皇帝其實很累,並不是什麼享受的事情,是太多的責任。我其實是個比較懶的人,走到今天這一步,其實挺愧對他們的。」

    張超說的他們指的是大唐的三代皇帝。

    他們對他有著無比的信任,說來張超不是一個好臣子。

    有人也說他忘恩負義什麼的,這些罵名張超都能接受,事實也確實如此。

    他張超確實不是一個好臣子。

    這輩子他都虧欠老李家,所以他要善待承乾他們,對李唐宗室也不肯下什麼殺手。

    「這輩子我是還不清對李家的虧欠了,我做不了一個好臣子,只能去做一個好皇帝了。」

    「你也不要太掛懷那些了。」十三娘勸道。

    其實李唐的皇帝,雖然說功績很高,但哪一個又是尋常之人呢。

    李淵身為隋朝皇戚、重臣,在楊廣還沒死的時候就起兵造反,擁立楊廣的孫子占據關中長安,尊楊廣為太上皇。

    楊廣一死,李淵就讓傀儡皇帝禪位於他。李世民雖然成就比李淵還高,但他以次子奪位,殺兄弟囚禁父親,上位手段也是非常不光彩的。

    連承乾都是起兵逼父親退位才登基的。

    但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個好皇帝。

    也許他們不是好臣子,不是好兒子,好兄弟,可他們卻依然是個不錯的皇帝。

    張超現在能努力的,也就是做一個好皇帝了。

    「我現在最舍不得的是夏花姐妹倆,還有小龍。」崔鶯鶯嘆聲道。特別是夏花,親閨女,現在卻不要娘要丈夫,要離開中原,去那什麼非洲。

    「真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

    「我也挺舍不得的,可這是她自己的選擇,我們做爹娘的也管不了。」

    不得不說,張家的兒女打小接受了不少張超的新思想,確實很不一般。

    「睡吧,明天有的忙呢。」

    ·······

    八月初八。

    大吉。

    冊詔呂宋王代天下曰:「惟開元三年八月初八,皇帝曰,咨爾呂宋王········唐承堯運,有傳聖之義,加順靈祇,紹天明命。使太傅房玄齡、太保李靖,奉皇帝璽綬,王其永君萬國,敬御天威,允執其中,天祿永終,敬之哉!」

    這是皇帝的第一封禪讓詔書。

    則天門上,張超恭讓不接。

    按慣例,要三禪三讓。

    第一禪一讓後。

    很快又第二道禪讓詔書又至。

    冊詔曰:「皇帝問呂宋王言:遣喬奉書到,所稱引,聞之。朕惟唐家世三,運周數終,行祚已訖,天心已移,兆民望絕,天之所廢,有自來矣。……今使喬奉皇帝璽綬,王其陟帝位,無逆朕命,以祗奉天心焉。」

    詔書下,張超再揖讓。

    然後第三封禪讓詔書下。

    冊詔呂宋王曰:「天訖唐詐,辰像著明,朕祇天命,致位於王·····今使靖奉皇帝璽綬,王其欽承,以答天下響應之望焉。」

    三禪而三讓。

    三次禪位而三次揖讓,每次禪讓詔書下,百官都一起勸進,而張超堅拒不受。

    這其實是一種儀式。

    百官都在履行著這個儀式。

    連唐帝承乾,也坐在那裡配合的演出,扮演好自己的那個儀式。

    本來,這三封禪讓詔書不是一天之內下達的。

    不過張超不想搞的太復雜,就算是儀式,也沒必要演太久。

    第三次禪讓詔書下達、百官勸進後,張超表示初步接受。

    於是。

    承乾發布第四次禪讓詔書。

    內閣首相馬周、翰林院長房玄齡、議院上院長魏征、下院長許敬宗等奏言,「臣輒下太史令擇元辰,今日大吉,可登壇受命,請詔王公郡卿,具條禮儀別奏。」

    張超當民不再推辭。

    「可!」

    這下,張超終於接下禪讓詔書。

    後面緊接著就開始即位儀式。

    登壇受禪,公卿、諸侯、諸將,四夷朝者數萬人陪位。

    燎祭天地、五岳、四瀆。

    熊熊柴燎煙火之中,中華帝國於焉成立。

    承乾去帝號,降封為中華帝國唐國王。

    「山呼!」改名為王國忠的王承恩站在那裡,高聲喝令道。

    「吾皇萬歲!」

    「山呼!」

    「萬歲!」

    「再山呼!」

    「萬萬歲!」

    數萬人齊聲高呼,聲震雲宵。

    自三個多月前,張超入京,然後宮變。這一百來天,漢京城裡的所有人,其實都在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如今,這一天終於到來。

    看著那個站在高壇之上,身著皇帝冕袍的新帝張超,眾人都不禁神色各異。

    他們見證了一代新皇,見證了一個新王朝的誕生。

    二十年前,一介白丁布衣,一個老府兵的義子。二十年來,在大唐帝國的舞台上盡情施展,二十年後,他終於站到了唐帝國的肩膀上,完成了一次最華麗的脫變,他代唐自立,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帝國。

    中華帝國。

    承乾也是那個旁觀者。

    一百多天來,他無數次想像過這個場景。

    可真到這一刻,他發現自己很平靜。

    在那遠處,還有許多人也在旁觀著,這些都是將要被放逐的諸侯、官員。

    他們是這場盛宴歡樂中唯一的失意者。

    站錯了隊,幾乎失去了一切籌碼。

    削爵減封,放逐海外。

    三代百年之內,不得重返中原。

    這段時間,他們的封地早已經被收回,他們每天都在變賣著家產,田地、宅第、商鋪,甚至是遣散一些不願意跟隨離開的僕役。

    祖輩辛苦置辦下來的一樁樁產業,都在賤賣。

    無數的貴族豪強資本家,都如聞到血腥的鯊魚一樣的圍上來,惡狠狠的撕咬著他們的肉。

    可他們卻沒有辦法,到年底前,他們必須全部離開中原。

    他們得抓緊時間變賣這些帶不走的產業,去購買海船,忙著把能帶走的東西運到港口裝船。

    長孫無忌兩鬢蒼白。

    悔不該當初,當初為何要迫太上皇退位呢?

    站在高高的壇上。

    看著俯首在面前的那數萬人,張超心中一股天地獨尊的感覺油然而生。這種時刻,確實容易生出這種感覺。

    這就是君臨天下的感覺。

    這,就是億萬子民之主的感覺。

    當今世上,最強大的帝國皇帝,是他,張超!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0 08:13
唐朝好地主 第1418章離婚

    共和1400年。

    中華帝國元年,這是八月八日。

    桂花飄香的八月,中秋臨近,天氣涼爽,不冷也不熱。白天,天高雲淡,天特別的藍,雲特別的白。

    在漢京,新帝國剛剛成立。

    到處都是歡呼遊行的人群,彩旗飄飄。

    「在這個日子出生真的是太好了。」

    「馬車再趕快點。」

    張璟看著那街道上擁擠的人群,心裡很是焦急。儘管有衛士開道,可速度依然緩慢。

    兒子就要出生了,他實在是太焦急。

    等不了了,他推開車門。

    「殿下!」

    「我跑回去更快點。」張璟奮力的在人群中向著張府跑去。

    今天上午,他的父親正式從他的姐夫手裡受禪登基,建立了嶄新的帝國。而他的母親崔鶯鶯,也被正式冊封為皇后。

    他自己也已經被冊封為皇太子。

    他是嫡長子,一直以來表現也不錯,受封為皇太子理所當然。禪讓儀式後的登基大典非常的隆重和盛大。

    不過張璟心裡卻一直記掛著家裡。

    在他早上出門前,妾侍王氏就已經陣痛,可剛才大典結束,他得到消息王氏居然還沒能生下來。

    「帝國萬歲!」

    「偉大的中華萬歲!」

    街道上,全是興奮的人群,他們歡呼,他們熱切。

    張璟在護衛的幫忙下,好不容易在人群中擠出一條路來。

    從皇宮到張府,短短的一段路,他卻連衣服都擠破了,渾身是汗。

    「殿下!」

    老管家看見張璟這麼滿頭是汗,還帶著狼狽樣不由萬分驚訝。

    「怎麼樣了?」

    「還在產房。」

    「這麼久了還沒能生下來?」張璟眉頭緊皺。

    他大步入內,來到產房門口。

    「殿下,你不能進去。」

    「給我讓開。」

    「讓開。」

    幾名產婆只得退下,張璟推門搶進屋裡。王氏還在大喊著努力生產,但胎位不正,一群經驗豐富的產婆已經努力許久了。

    「殿下。」

    王氏看到張璟進來,叫了一聲。此時的她,披頭散髮,滿頭汗水,聲音嘶啞了,經過了一個上午時間的生產,她幾乎力氣全無。

    「參湯呢,老參湯準備了沒?」張璟心疼的握著她的手。

    「殿下,已經喝過參湯了。」

    若沒有這百年老參湯,只怕根本撐不到現在。

    一名產婆示意張璟到一邊說話。

    「僕婦等無能,只怕‧‧‧‧‧‧殿下要有心理準備。」

    「請問殿下,到時保大還是保小?」

    張璟咬牙,「我兩個都要,兩個都給我保。」

    「萬一?」

    「保大!」

    這裡,門推開,李麗質進來。

    「保小!」

    這位前皇家公主,此時很堅定的對產婆道。「保小,真有個萬一,需要取捨,保小。」

    張璟轉頭怒瞪妻子。

    李麗質對丈夫道,「這種難產最是危險,保小可能性更大些,若保大,只怕兩個都保不住。」

    張璟甩袖扭頭離開。

    王氏再次叫喊起來,那叫聲,讓他心急如焚。

    說到底,這也只是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

    「保大!」張璟回到產床前,握著王氏的手,對著產婆喊道。

    「殿下,那樣太危險了?」

    「按我說的做。」

    王氏是張璟在琉求時收的,先是外室,後來得張超教訓,改納為妾侍。王氏的父親王弘直,是瑯琊王氏人,武德進士,後在張璟幕府中效力。他將女兒許給張璟,這個王氏確實得張璟喜歡。

    瑯琊王氏過去號稱華夏首望,頂級門閥,尤其是在晉南北時,更是鼎盛,史稱王與馬,共天下。

    不過在侯景之亂時,王謝不肯與侯景聯姻,被侯景毀滅,到如今,王氏家族還在,但實際上算是徹底沒落了。過去,王氏家族出了幾十個宰相、幾十個皇后、幾十個駙馬等。

    而現在做為王導後人的王弘直,過去真投身在張超之子張璟麾下做一個幕僚。不過做為曾經的頂級門閥,雖然家道中落了,但許多優秀的特質還是在的,比如對兒女的教育等。

    王氏就是一個才女,既美麗又溫柔還充滿才氣。

    相比起父親為張璟娶的正妻長樂公主李麗質,張璟更喜歡王氏。長樂比張璟大幾歲,婚後兩人的關係,並不是很親密,李麗質反而總是讓他有些敬畏。

    一來是其身份貴為公主,二來她年紀大他一些,性格上也比較強勢些,加上遠離中原,夫妻遠隔,遇上王氏這麼溫柔的女子,自然深得張璟的喜歡。

    「產房陰氣重,殿下不適合呆在這裡,請殿下在外面等候。」李麗質見丈夫那般關切王氏,心裡確實有些不太舒服,當初她在京生產的時候,丈夫都還在外面。

    甚至婚後幾年,其實相聚時間很少。

    丈夫回來也有三個多月了,可也常在外面跑,在府中的時候,也與王氏謝氏顧氏蕭氏等呆的時候更多。

    崔鶯鶯也特意從宮裡趕回來了。

    聽說難產,也表示必要的時候,保大。

    子嗣雖然重要,但人更重要。

    張璟坐在一側焦急的等候。

    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終於有侍女快步跑來報喜。

    「恭喜太子殿下,王氏剛產下一子,母子平安,六斤四兩。」

    張璟長鬆口氣,起身要往產房去。

    侍女連忙道,「皇后娘娘吩咐,讓殿下暫時不要過去了,等那邊收拾好了再見也不遲。」

    府中管事們紛紛來向張璟恭喜道賀。

    「恭喜殿下,又當父親了。」

    張璟也笑,又當父親了,他如今都已經有兩個兒子了。

    「殿下,有句話我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有什麼你說直說。」張璟對自己的侍衛隊長道。

    那隊長左右瞧瞧。

    「殿下今日被冊封為太子殿下,成為帝國儲君。殿下有沒有想過一件事情呢,誰是太子妃?」

    張璟怔一下,誰是太子妃?當然是李麗質,他是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

    「殿下,長樂公主她可是前朝公主。若她為太子妃,則她所出長子就是嫡長子,到時就是東宮繼承人。可是,只怕會有很多人不願意看到這個結果。誠如,當初長孫皇后去世後,太上皇也曾想過要立楊妃為後,一樣為大家所反對,為何?因為楊氏是楊廣之女。」

    張璟還真沒有想到這麼遙遠去。

    「可李氏是我妻子。」

    隊長是張璟的夥伴騎士,打小一起長大,可以說關係有如兄弟般。他此番話,確實是為張璟考慮。

    李麗質畢竟是李世民的女兒。

    張超代唐,奪了李氏的江山。總不能將來新朝第三代皇帝,卻又成了李世民的外孫吧。

    「承乾此前,可是提出過要和殿下兩位姐姐離婚的。」

    「離婚?」

    離婚不算什麼很少見的事情,甚至皇家的太子、親王等與自己的妻子離婚的事情很多。主要還是捲入一些鬥爭之中,比如歷史上唐朝的肅宗李亨,就曾經兩度離婚,韋妃、杜妃都捲入朝爭之中,最終他被迫兩度離妃。

    「我聽說七郎都要與長孫氏離婚,殿下莫落於人後。」

    張七郎就是張家嫡三子,他是與長孫無忌之女成婚,而嫡二子則是與崔乾之女成婚。

    張七郎現在要和長孫無忌女離婚,然後娶蘇烈之女。

    蘇烈是當今朝中最得皇帝倚重的元帥,而崔幹也是新晉翰林院學士。

    崔鶯鶯生了五子四女,四子訂的是京兆韋氏,五子訂的是弘農楊氏,這兩個還年幼,真正對張璟比較有威脅的兄弟還是二郎和七郎。

    這兩位嫡兄弟,年紀既長,而且妻子也都是朝中重臣之女。

    張璟若不與李麗質離婚,那麼對他的太子地位確實是不穩的。

    「可我雖與長樂關係不密,但她入門以後,也從沒有什麼做錯的地方。」

    「殿下,她是李世民的女兒,承乾的妹妹,她身上流的是李家的血,這點就足夠了。如果她沒有生兒子還好些,可現在她有兒子還是長子,這始終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啊。」

    張璟猶豫著。

    他今年十七,但對於權力的本質還算看的清楚,見多了篡位、兵變,也看多了李氏皇族內鬥。

    他很清楚,他和兄弟們的關係雖然親密,但如果真涉及到了權力,肯定也不能避免。

    如果他出現漏洞,肯定會被攻擊。

    尤其是那位二弟大宛國公張琿,也不過比自己晚出生了那麼半個時辰而已。都是嫡子,還是一母三胞胎所出的胞兄弟。

    他這兩年在琉求乾了不少事情,練了不少兵,征服了幾十萬山夷。但那位胞兄李琿在大宛也沒閒著,那雖遠在天山北,卻是極優良的一片封地,易守難攻,谷地肥沃,還盛產汗血寶馬,又處在絲綢之路上。

    大宛本就不比琉求是近十來年才開發的,大宛可是擁有千年曆史,漢朝時就興盛一時。在過去海上商貿沒這麼興盛時,與西方貿易多走陸上,大宛正是一個必經的要地。

    自己的兄弟李琿這兩年在大宛,接收了這麼強大的一份產業,招兵買馬,招賢納士,聚集的實力完全不弱於他。

    如今,帝國新建,他被冊封為太子。

    而這位大宛國公,還不知道要被冊封為什麼國王。

    「非離婚不可嗎?」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0 08:14
第1419章 皇太孫

    「荒唐!」

    甘露殿裡,張超聽完幾個兒子的請求,十分惱火。

    太子提出要跟李麗質離婚,七郎提出跟長孫無忌的女兒離婚,連毛都沒長齊的十二郎也提出要跟韋氏退婚,十七郎則要跟杜氏退婚。

    「荒唐!」

    張超拍了桌子。

    他很清楚這些兒子們想的是啥,甚至敢說,這些想法其實是他們手下人慫恿的。

    「就算是民間百姓,也有句老話叫富貴不易妻。你們倒好,堂堂嫡皇子,就這樣做表率的?」

    幾個兒子被罵的狗血淋頭,低著腦袋沒人敢回話。

    「七郎,還記得當初長孫無忌想要退婚,長孫二娘可是翻牆來找你私奔,為此還鬧出了那麼大的誤會。二娘雖是長孫無忌的女兒,可她已經嫁入我張家,就是我們張家人,你們婚後也有一年多了,孩子也有了,你們感情也挺和睦的,現在就為了有些東西,就要連夫妻伉儷之情都不顧了?」

    「父皇,兒臣不離婚了。」

    「滾回去跟二娘賠罪去,好好向你媳婦賠罪。」

    張珽連忙退下。

    十二和十七也連忙落荒而逃,這兩傢伙還小,並不太懂事。他們也是被手下人這麼一說,京兆過去最大的兩大豪族韋杜兩家,如今確實算是衰弱,但也還各保留了一兩支在中原,並不是全都被放逐去了海外。

    雖說這確實會讓皇子們的外援變弱,但因此就要離婚退婚?

    最後就剩下了太子張璟。

    「伯玉啊,朕知道你心裡怎麼想的?也知道你擔憂什麼,但今天朕跟你直言。你只要做好你的太子本份,那麼其它的事情你不用猜疑擔憂。你是嫡長子,我華朝以宗法制和分封制立國,只要你不亂來,那這皇位將來就是你的。」

    「關於長樂,我也再說一句,我今天沒有封她為太子妃,不是我對她身份有意見。只不過,慣例沒有馬上封而已。等過幾天,就會正式下詔冊封她為太子妃,你們的長子,會是東宮的繼承人。」

    「父皇,立長樂為太子妃,晟兒將來地位能保保證嗎?畢竟,他有李家的血統。」

    張璟說出了他的擔憂。

    張超從御案後走出來,站到兒子面前。

    長子已經長的與他一般高了,長子比承乾要小幾歲,都是那般高挑,只不過比現在的承乾要更加的稚嫩一些。

    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我們漢人重血統沒錯,但向來是以父系血統論,沒有說以母系論的,又不是蘇毗女國,她們才是母系社會。漢人娶胡女,生下的孩子依然是漢人。你娶李氏女,生的孩子依然是我們張家人。往大了說,我們漢胡同婚,生下的孩子就是漢人了。甚至那些胡人受我漢家教化,也就從此成了漢人。」

    隋朝楊家、唐朝李家,都與胡通婚,但能說他們是胡人嗎?

    當然不能。

    「三郎取了名沒?」張超問。

    「還沒有取名,請父親為他取個名字。」

    「大郎叫張晟,三郎不如就叫張易!」張超想了想道,為自己的第三個孫子取了名字。

    兒子們一個接一個的成婚,這兩年已經有十一個兒子成婚。但目前生兒育女的雖然都有,但生了兒子的只有長子張璟和七郎張珽了。

    孫子們論行排輩,張珽的兒子排行二,名字也是張超取的叫張昆。

    張晟、張昆,現在老三叫張易。

    「明天,你就搬進東宮吧。從現在起,你就是大華的太子殿下,是帝國儲君。從明天開始,你跟隨我學習政務。」

    「是。」張璟點頭,「兒臣告退。」

    「去吧,跟長樂好好賠個不是,我知道這兩年你在琉求因而疏遠了長樂。你也不要因為她是李家的人,就心裡存什麼介蒂。你十一弟的母親平陽公主不也是李唐公主嗎?」

    「記住,嫡庶有別,別做出什麼寵妾滅妻的蠢事來。不管你院裡王氏謝氏顧氏蕭氏是多麼的善解人意、溫柔體貼,可有些事情不能出格。如果你連自己的家事都處置不好,那將來這偌大的帝國你又如何掌握呢?」

    張璟退下。

    張超回到桌後,將背緊靠在椅背上。

    新的帝國建立了,但千頭萬緒,事情更多了。

    擺在他面前的還是新舊交替帶來的許多問題,就比如對前朝的君臣的處置、定位。今天他幾個兒子的表現,也正是這種問題的表現。

    他決定維持前朝公主們的封號。

    也會堅定長樂公主太子妃的地位。

    他甚至準備立張晟為皇太孫。

    太子、太孫並立,歷史上還沒有開過先河,歷史上第一個這樣做的人是李治。李治晚年,李忠李弘兩個太子或廢或死,最後立李顯為太子。李顯為太子兩年後,得皇孫李重照,於是冊封李重照為皇太孫。

    太孫不同於皇孫,就如同太子不同於皇子。

    太孫,就是欽定冊封的儲君了。

    立太孫倒是早有先例,但基本上都是太子已死,於是按宗法制的繼承順序,繼承位在嫡長子這支裡傳承,因此立太孫而不是其它嫡子。

    可太子在世,就並立太孫,這可是相當罕見了。

    不過立太孫倒也是有好處的。

    最大的好處,就是鞏固太子的地位,徹底的斷絕其它皇子們的奪嫡之心。太子有太孫,這是雙重保障。

    除非太子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被廢太子之位,導致太孫也因此被廢,要不然,一般的情況下,就算太子死了,繼承之位也是太孫的。

    另一方面,張超也是想早點把張晟有李家血統的這點事情,先擺上來,擺明態度。這樣就不會對這個問題有爭議,早早杜絕隱患。

    張璟想離婚,這會讓張璟的名聲不好,更何況,長樂畢竟是嫡妻,卻不冊封為太子妃,反冊封一個妾侍為太子妃,這不可能。如果不冊封王氏,讓太子再娶一個,那會有更多的問題。

    張晟是嫡長,張易是庶次子,將來如果太子妃的兒子為繼承人,既非嫡又非長,這可是隱患重重的。

    至於張晟有李家血統,這真算不了什麼。

    漢家講究血統,但是父系血統。

    再說李家都被送去海外了,難不成哪天李晟還會想著要恢復李唐?

    提起筆。

    張超在紙上寫下宗室分封幾個字。

    宗室分封是必不可少的,但怎麼封?

    琉求、大宛、呂宋等這些原張家封地,張超不準備再分封給皇族,準備改為朝廷直轄。

    但宗室勢力必須得有保證,否則,太危險。

    他的七位兄弟,張越七人皆封郡王。

    這七兄弟,張超準備將他們全部分封到東北去,西流松花江、嫩江、呼倫湖、牡丹江、圖門江、黑龍江、烏蘇里江,這些全都是靺鞨諸部控制的地方,嫩江流域、呼倫湖則是室韋諸部控制的。

    室韋和靺鞨現在是自治,張超打算把自己的七位兄弟分封過去,統領兩部。

    修城築堡,修路鋪橋,移民屯墾,在那邊立足,慢慢的開發東北,把東北納入帝國統治之內。

    至於自己的三十一個兒子,太子張璟入主東宮。

    其餘三十個,張超打算北、西、南三個方向都分封。

    分封七八個兒子在漠南一帶,分封五六個到漠北去。

    然後在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再分封七八個。

    在河中地區和哈薩克草原,再分封個七八個。

    室封的封地相對靠近一些,這樣有利於抱團,守望相助。

    等以後皇孫們,還可以分封到信度去,甚至以後也要分封一些皇孫去美澳非佔地方。

    相比起諸侯分封得有大功才封,宗室分封的好處是皇帝的兒孫們生下來就有資格分封,雖然到了後面,肯定好地方也都佔的差不多了,但起碼是可以封的。

    現在大唐五千多實封諸侯,而宗室才幾十,但以後每隔一代,皇族都能翻上好幾番。

    把宗室分封的初步構想寫下來,劃了一張分封草圖。

    看著這些,張超相信拿到議會去是能通過的,畢竟,憲法保障皇權,保障皇族的分封之權。

    而他現在拿出來給室宗的地方,並不是什麼好地方,也不是搶佔其它諸侯的地盤。

    甚至張超還把原來張家的那些好地方都給拿出來,列入朝廷的直轄。

    他相信,朝廷大臣和議員們,肯定樂於看到皇帝做這麼一樁賠本的買賣。

    其實把琉求、呂宋、大宛等張家的封地,還有那五百多換封回來的諸侯領,收歸朝廷直轄,而不是分封給張家,張超也是考慮良久的。

    一直以來,朝廷分封的核心,還是諸侯屏障朝廷,他們的封地都在四邊之地。分封的本質,從來都不是要削弱中央,而是要讓中央更強。

    琉求、呂宋、大宛、伊麗這些地方,都是最有發展潛力的邊地。交給諸侯,不管是異姓諸侯還是宗室諸侯,其實都是對中央朝廷的一個威脅。

    這些地方可不像漠南遼北等諸侯封地,遠離中央,發展上會比較困難。這些地方,緊鄰中原,是最易發展起來的。

    這樣的好地,當然得留給朝廷。

    希望他的兄弟和兒子們能夠明白他的這一番用心吧,張超看著這副分封草圖想道。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0 19:15
唐朝好地主 第1420章賣封地

    則天門。

    漢京紫微宮的正南門,也稱為天門。

    張超登基,改國號中華,因此這座漢京皇宮最重要的城門也改名中華門。

    天光大亮,早朝的常參官們如今不用起的太早,都能睡個好覺,然後吃個早餐才騎馬坐車來上朝。

    到了天門前,也不用如以前一樣要聚在這裡摸黑等宮門打開了。

    晨鼓早已經停了。

    晨鼓的慣例還是天明則止,能夠辨認出遠處的人就可以停止了。

    馬周和房玄齡等一眾朝臣們在中華門遠處就下車下馬,步行入宮。

    天門一共有五個門洞,近看三個,另有兩個掖門是在旁邊一點半隱藏起來。

    進入門內,兩側是排列整齊的廊廡,門廡圍成廣場,層層遞進。

    讓整個中華門都突顯出皇宮建築的威嚴肅穆來。

    朝官們三三兩兩走著,偶爾也小聲交談幾聲,不過沒人敢大聲喧嘩。有專門的官員監督朝官們的言行舉止,若是失儀,可是會被彈劾的。

    「聽說昨天差點出了一樁大事?皇家幾位皇子都想離婚退婚呢。」

    「嗯,聽說了,被陛下罵了。富貴不易妻,陛下說的很對。」

    「這麼看來,京兆韋杜,還有前朝李氏,洛陽長孫等這些家族是保存下來了。」

    「嗯,陛下的態度很明顯啊。」

    幾個官員低聲說著,其實話裡透露出來的意思,旁人卻是不明白的。

    皇帝沒打算對李氏和前朝的保皇黨們斬盡殺絕,大家對長孫等家族的撕咬差不多就可以算了。

    雖然這次大家撕咬圍攻長孫氏等,確實撕咬下來不少肉,趁機大發其財,可現在看來該收手了。

    「陛下對他們也太好了一些。」

    「確實有些。」

    馬週與房玄齡同行。

    「陛下要保留長樂公主的封號,還要冊封她為太子妃,甚至要冊封其子為皇太孫,這事房公是如何看的?」

    張超要封李麗質為太子妃,要封張晟為皇太孫,這是一件天家大事,也是一件朝廷大事,張超已經派人先跟他們通過消息。

    房玄齡籠著雙手,慢慢走著。

    「長樂公主本就是太子元配,冊封她為太子妃,這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至於冊封皇太孫‧‧‧‧‧‧」房玄齡笑了笑,這確實是沒有先河的事情。

    可大華的製度本就是嫡長繼承的宗法制度。

    張璟為太子,他的嫡長子將來自然也會成為太子,現在皇帝要提前立他為太孫,朝中太子太孫並例,倒也無不可。

    房玄齡能猜到皇帝此時要並立太孫的想法,早定太子,又立太孫,這是要把繼承人確定,把君臣名份確定,讓其它皇子免生什麼不該有的想法。

    「這麼說房公是支持的了?」

    「為何不呢?」房玄齡笑笑。

    馬週點了點頭,低頭深思著。

    金殿,朝官們分兩班對面站好。

    鳴鞭開道,皇帝張超上殿。

    山呼萬歲。

    皇帝賜平身就坐。

    百官轉身面朝北,各自就坐。

    張超還是比較體卹百官的,每個人都人座位几案,甚至還有茶水點心,早會也不會開太久。

    基本上都是在一個時辰以內,有時甚至半個時辰以內。

    坐了幾個月的金殿,過去都是以攝政的身份坐在這上面,而從今天起,他以皇帝的身份坐在這裡。

    君臨天下,南面稱尊。

    內閣首相、翰林院長、議會議長、御史大夫等幾大衙門的主官輪流奏事。

    奏事不過是簡單的匯報一下事務,並不商議討論。

    只有了小半個時辰,早朝結束。

    身為皇帝,張超可以在朝會上對各衙的事務,或者對某一事件進行插手干涉,但今天他沒有這麼做。

    朝會結束,張超召集了內閣、翰林院開御前會議,宰相、學士們齊至。

    張超一項項的拋出了自己的計畫。

    「冊封李麗質為皇太子妃!」

    「冊封皇嫡長孫張晟為皇太孫!」

    「宗室分封!」

    ‧‧‧‧‧‧‧‧

    「關於將大宛、伊麗、呂宋、琉求等六百餘個諸侯封地收為朝廷直轄的提議。」

    ‧‧‧‧‧‧‧

    一份又一份,哪怕他們昨天就已經得到了皇帝派人送去的信,知道了些消息,但此時看到這些正式拿到御前會議上討論時,依然是十分驚訝的。

    冊封李麗質為皇太子妃?

    這個也許還不算什麼,可封李晟為太孫?

    但李晟也才一歲多啊。

    可勁爆的消息不止這個。

    皇帝要把包括原張家封地在內的共六百多塊封地全都收歸為朝廷直轄領地,其中的有部份封地,今後還會再拿出來封賞諸侯。

    但皇帝也明確說了,琉求、伊麗、大宛、康居、呂宋等這些地方,以後將一直由朝廷直轄。

    琉求將新升格為一個道,伊麗、大宛、康居合併為一個道,呂宋也為一個道。

    連李家坡,都將成為朝廷的一個直轄港。

    而張超把原來這些富饒的領地交還朝廷後,換封的卻儘是些更偏遠的地方。

    如皇帝的七位兄弟,皆晉封郡王,可卻全分封到了遼北領更北的室韋和靺鞨地盤去了。

    要不是知道皇帝跟他的兄弟們關係不錯,大家都誤以為皇帝這不是分封而是流放了。

    皇帝的三十一個兒子除太子外,三十個兒子也一樣都分的遙遠偏僻。

    南洋、西域、漠北、漠北。

    「怎麼樣?」張超笑問。

    房玄齡先表態。

    「臣支持冊立李氏為太子妃。」

    「那冊封皇太孫一事呢?」

    「臣以為,此事陛下也許應當再思慮思慮,不急於一時。」

    破天荒的首創太子太孫並立,起碼也得給大家一些時間考慮。

    「房院長是老成謀國之言。」張超讚賞。

    馬週則道,「陛下的宗室分封折,是否對宗室過於苛刻?而且如琉求、大宛等地,都是張家經營多年,才有如今局面。直接收歸朝廷,那豈不是朝廷搶了張家?」

    馬周是堅持朝廷和皇家要分清的人。

    現在這種把張家的封地直接變成朝廷封地的行為,他看來有些太含混不清了。

    朝廷的是公,皇家的則是私。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點當不能改變。

    「不是朝廷搶劫皇家,是換封。這些封地換封后,朝廷當然也得能諸王一些補償。」

    「七位郡王,三十位親王,另外三位皇孫中有兩位也封郡王,一共就是三十九位宗室王。這次不僅分封領地,還將給他們人口錢糧牲畜等支持他們分封建國,而這些,都將由朝廷收回那些張家領地後折算補償,用來支付分封建國的費用開支。」

    公是公,私是私,張超也挺喜歡這樣。

    皇帝也不能直接把朝廷的稅收弄進自己的私人內庫。

    而朝廷,當然也不能把皇家的私人財產弄到國庫裡去。

    張超願意把琉求等封地上交給朝廷,但張家在這些領地擁有的私人土地、開採的礦產等還是張家的。

    朝廷還要按這些交還封地的富裕、大小等,給予皇家一大筆補償。而皇家則拿這些錢,做為給宗室諸侯分封建國的費用。

    這樣,宗室分封建國,也不用朝廷拔款,用的錢相當於是皇族的私產。

    「如果是這樣,臣倒覺得挺不錯。」

    褚遂良道。

    能這麼講道理的皇帝真是少有,這真沒把天下當皇傢俬有的。

    有這麼開明的皇帝,當宰相當學士的,自然也省心的多。

    商議起來就愉快多了,很多大致上已經達成一致,剩下的就是具體各個封地該折算多少錢的問題而已。

    哪怕這些封地肯定不便宜,但朝廷現在收入也高,而且也完全可以拿這些封地到銀行抵押貸款,然後先支付錢給宗室。

    當天的御前會議結束。

    冊封李麗質為太子妃的詔令通過內閣和翰林院,正式頒出。

    而冊封張晟為皇太孫的詔令,則暫時先放一放。

    張超的那個宗室分封也通過了,九位郡王,三十位親王,皇帝七個兄弟、三十個兒子,兩位皇孫。

    頒令一般出。

    整個漢京城算是都沸騰了。

    大家爭相熱議,不過熱議的不是皇家一下子封了這麼多王,而是這些人的封地,居然一塊比一塊偏遠。

    尤其是皇帝的七位兄弟,簡直跟放逐一樣,全在粟末水以東的寒冷蠻荒之地了。

    「陛下居然把皇家的那些封地歸還朝廷?」

    「這簡直不敢相信啊?」

    「為何啊?」

    一家酒館裡,有一個人扭過頭對旁邊的人道,「你們聽說沒,陛下是把皇家的封地都賣給朝廷,據說要賣兩億!」

    「兩億?把皇家的封地賣給朝廷?然後皇帝又給皇家宗室們分封一批新封地?」

    有些人愣神。

    這裡面怎麼感覺好彎彎繞啊。

    這天下不都是皇帝的嗎,幹嘛要把皇家的封地再賣給朝廷,然後又給宗室分封呢,這不多此一舉嗎?

    「朝廷是朝廷,皇家是皇家,不一樣的。」

    「皇帝就是天下之主,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朝廷的不也就是皇家的嗎?」好多人疑惑不解的問。

    還有人對兩億比較感興趣,簡直不敢想像兩億貫是多少錢。

    「當年朝廷把一個荒琉求賣給張家都賣了兩千萬呢,那個時候琉求都還不是朝廷的。要我說,現在光一個琉求就能值兩億了。何況還包括了呂宋、伊麗等這麼多地方呢。呂宋和伊麗的那金礦就不得了了。」

    「我聽說金礦依然是交由皇家承包開採的,朝廷收稅收承包費,跟那個倭國銀銅礦開採一樣方式。」又一個人道。

    旁邊一群喝酒的人滿頭霧水,根本聽不懂啊。

    「皇帝為什麼要拿自己的東西,賣給自已啊。」

    「是啊,這礦也是皇帝的啊,為什麼又還要交啥承包費?」

    「公是公,私是私啊,天下是朝廷公有的,不是皇帝私有的。」

    「嚯,好大的膽子,居然敢這樣說,你莫非想造反?」

    酒館裡,一下子就分成了兩派,互相對陣起來。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0 19:15
第1421章論功行賞

    禦書房。

    御前會議正在進行。

    馬周身為內閣首相,這御前會議也是由他主持。而張超做為皇帝,卻是有權隨時發起御前會議,甚至是選擇參會的人。他既可以讓會議規模侷限在幾位宰相、學士之間,也能把京中重臣都召集起來,甚至是把地方封疆大吏,或者軍部大將們召集參會。

    有能力的皇帝,根本不是輕易能限制住的。

    如張超這樣的皇帝,可以輕鬆的突破憲法的限制。當然,如張超這樣有能力的皇帝,也不會去瞎搞。憲法的限制,其實更主要的是對那些無能的皇帝。

    本身沒能力,又愛瞎搞,最容易出事。所以有憲法套在頭上,沒能力就抗衡不了宰輔學士議會,朝廷就能保持一個平衡。

    馬周道,「諸位,今天陛下召集大家開會,主要是關於功臣分封之事。」

    賞功罰過,這是每個上位者都必須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之前張超已經分封過宗室了,現在則要對功臣們論功行賞,尤其是那些擁護支持他的功臣們。

    李世民當年弄了一個凌煙閣三十六功臣。

    現在是華朝,張超也準備立一批功臣榜樣。

    李世民曾經弄過一個氏族志,把天下世族分等。現在張超準備著弄一個貴族志,把天下貴族也排個序。

    這種做法,對於穩定大局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

    論功行賞。

    首功是誰?

    馬週念出一個名字,不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是蘇烈。

    這位張超的門下大弟子,這些年對張超是忠心耿耿,每次都衝鋒陷陣在前。表現是可圈可點,這次張超願意代唐,他的勸說也是功不可沒的。而另一方面,他上次北伐,更是打的非常漂亮。

    大家都想知道,張超對蘇定方是怎麼個賞賜法。

    畢竟蘇定方已經是親王了。

    爵位到頂,品級也到了頂,散階勳位都到了頂級。

    「追封蘇烈祖上三代為親王爵位。」

    「授蘇烈太子太保。」

    「以其功授蘇烈三子皆為開國侯,各賜封百里封國。」

    「授兵部尚書!」

    「特加開國功臣封號!」

    「圖形凌煙閣!」

    ‧‧‧‧‧‧‧

    一個又一個的賞賜加封,確實讓人驚嘆。

    皇帝對他的這位門生愛徒的賞賜還是很豐厚的,爵位無可再封,就以功封他三個兒子為侯,還追封蘇烈祖上三代為王。

    又給他三個兒子各百里封地,這也是非常難得的。

    如今分封,一個男爵往往只有十里封地,侯爵也不過四十里地。直接分封百里,那可是很大的殊榮。

    不管怎麼說,蘇烈的封賞確實夠厚,不愧是居功第一。

    第二人授開國功臣封號的是秦瓊。

    蘇烈是張超門生,秦瓊則是張超義父,要說若沒秦瓊,張超也不可能在大唐有此一番功業。更別提,屢屢關鍵時刻,秦瓊都是堅決的支持著張超。

    「賜秦瓊犍陀羅國王爵,五百里封國。」

    「追封秦瓊祖上三代國王爵位。」

    「授秦瓊太尉銜。」

    「賜封秦瓊長子秦懷玉金山國公爵,封地二百里。」

    「賜封秦瓊次子秦懷道恆羅斯侯爵,賜封地百里。」

    「賜封秦瓊女樂清公主封號。」

    「授秦瓊樞密使!」

    「特加開國功臣封號!」

    「圖形凌煙閣!」

    ‧ ‧‧‧‧‧‧‧

    蘇烈、秦瓊、馬週、李秀寧、魏徵、房玄齡、褚遂良、岑文本、許敬宗、李靖、張仲堅、程咬金、羅士信、牛進達、單雄信、李君羨‧‧‧‧‧‧‧

    三十六功臣,皆封王爵,並另以功封兩到三子侯伯爵位。

    又封崔乾等七十二功臣,皆開國公爵位。

    這長長的封賞名單,基本上是張超親自擬定的。

    現在交由御前會議討論。

    各人的排序、爵位、封地位置、封地大小,甚至是官職調整等等。

    「臣不敢接受,封王恩賞太過。」褚遂良道。

    三十六位王爵,其中有十二位是國王,剩下二十四位是郡王。

    如秦瓊程咬金等原本都是郡王,這次都晉陞為國王。而許敬宗、褚遂良等原本僅是郡公、國公,這次皆加封為郡王。

    宗室封了三十九王,現在功臣又封了三十六王,大華朝廷一下子有了七十五位封王。

    基本上都是新朝的堅決支持者,唯一例外,只有屈突壽。

    他父親是反張超而死,張超追封屈突通國王爵,而讓屈突壽繼承郡王爵。

    除了屈突家,其餘各家,基本上都是從龍功臣。

    李唐的那幾位異姓王,除了長孫無忌,其它的基本上都還是在新朝也獲封為王。

    朝野上下,都在關注著這次分封。

    誰都想知道,這新朝第一波功臣賞賜,會是如何。

    皇帝究竟是豪爽大方大肆分封,還是會小心翼翼的控制著分封呢?

    「來了來了!」

    議會門口。

    一群喜好打聽消息的人都蹲在這裡等著,一見到從宮裡過來的人背著一個紅色的牛皮背包,立即精神一振。

    「進去了,進去了,看來真的是拿的分封詔令。」

    論功行賞在御前討論,得出結果後由內閣草擬,然後還要送到翰林院審核。通過之後,按程序還得送往議會和皇帝手裡。

    對於分封,必須要通過貴族院,而皇帝也始終擁有一票否決權。

    「議長,內閣的分封案送過來了。」一名吏員小心推開門,站在門口向貴族院議長魏徵稟報。

    魏徵抬起頭,「知道了。」

    收拾了下東西,魏徵夾著一個筆記本出來。

    幾名參議會迎了過來,「很期待啊。」

    「嗯,也不知道魏公這次會晉封什麼爵銜呢。」

    「肯定是郡王。」

    魏徵面色平靜。

    「不用猜了,一會就都知道了。」話雖如此,但魏徵心裡也還挺期待的。過去有句話,叫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或者說的再通俗點,萬里覓封侯。

    建功立業,是每個人心裡的抱負。

    正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

    魏徵腳步也不由的輕快幾分,快步來到台上。

    參議員們基本上都已經到齊了,還在小心的交頭接耳,猜測著新朝的第一次論功行賞。

    「肅靜!」魏徵拿起槌子敲打幾下。

    大廳漸漸肅靜下來。

    「好了,內閣剛把一個分封案送來我們審議,現在我們打起精神正式開始。」

    內閣的那位吏員將皮包打開,取出封蠟的議案。

    魏徵在回執上籤字後,接過。

    下面的人忍不住議論。

    「首功之臣會是誰?」

    「秦瓊還是蘇烈?」

    「不知道今天有沒有人封王?」

    「前朝的那些個異姓王不知道會不會保留啊。」

    「當然保留啊,之前這事不都已經表決商議過了嗎?」

    之前諸侯們的爵位,官員們的階品職務,都是保留不動的。當然,實際上也不完全不變,比如長孫無忌等一千多貴族,就大多是降封削爵。還有許多官員也被調職降職。

    但那都是在新皇登基之前,是在前朝的時候內部調整。

    而現在是新朝了,按此前的約定,前朝的爵位、官職,到了新朝是不變的。

    那些異姓王,當然就還是異姓王。

    魏徵打開紙袋,拿出裡面的文件。

    目光一掃,最上面的就是蘇烈。

    看了一眼蘇烈的封賞,魏徵都不由的怦然心動。追封祖上三代為王,又蔭三個兒子侯爵,各賜百里封地,蘇烈本身的親王爵不變,那八百里封地也不變,加功臣封號,圖形凌煙閣,居功第一。

    河北的一個小豪強,這下算是徹底的發家了。

    蘇氏有了這四塊封地,有這四個爵位,蘇家有了興盛幾百年的資本。魏徵老家離蘇烈老家倒也不遠,都還是河北同鄉,此時都不由的為蘇烈欣喜。

    他往後翻了幾下,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

    魏徵。

    他原本爵位鄭國公,也是個實封爵。但現在卻一下子看到他的名字後面,寫的是晉爵固失蜜國王。

    國王!

    雖然他只是隱約記得固失蜜好像是在信度,是在吐蕃西部進入蔥嶺附近的一個山區,在勃律的南邊,在犍陀羅的東北面。

    三百里的固失蜜王國。

    王爵,還是國王之爵,魏徵只感覺一陣氣血不湧,差點有些暈炫的站不穩。想不到,他居然封王了,而且還是國王。

    「魏公?」旁邊一名屬吏低聲問,「魏公哪裡不舒服嗎?」

    「不,我很好。」

    兵部。

    蘇定方已經接替了平陽就任兵部尚書一職。

    「恭喜大司馬。」

    「哦,喜從何來啊?」

    「議會剛傳出來的消息,大司馬在此次論功行賞的首位,高居首功。追贈祖上三代為王,蔭封大司馬三位兒子為開國侯,各封地百里‧‧‧‧‧‧」

    蘇烈聽完,也不由的激動不已。

    他記得此前張超跟他說過的封賞,是在他已有一子為侯的情況下,再封一子為侯,並給他兩個兒子的封地各加到一百里,加上他自己的就有一千里。

    而現在,居然又蔭封一子為侯,還加了一百里。

    追封祖上三代皆為王,蔭封三子皆為侯,蘇家四塊封地,實封一千一百里地。

    更別說,他居然排在所有功臣首位。

    新朝開國功臣之首啊!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1 18:26
唐朝好地主 第1422章 先機

    平陽公主府。

    太平公主李令月笑著進來,「母親,好消息。議會剛通過了陛下加封母親為安南國王的詔令,封地安南,轄地千里。」

    「安南不是在交州嗎?」

    「這個安南不是原來的交州,而是在新越南的南面,是在室利佛逝西邊。」

    這麼一說,李秀寧倒是馬上知道了自己要換封的新封地在哪了。李家坡隔海峽相望的南邊大島。

    那島上有室利佛逝國,不過那島極大,室利佛逝國也不過只佔據了一小部份而已。大島西部,就還是許多土人的地盤。

    她原本是擁有黃金半島的越南郡王,這次晉封為安南國王,換封到了南面,而黃金半島這塊地,現在則劃歸朝廷直轄,為越南道。

    原來的交州等地,是朝廷的廣南道,更南面的林邑和扶南兩地,則是並為扶南道。

    廣東、廣西、廣南、扶南、越南、安南,南海六道。

    五道直轄,唯有一個安南道,目前分封了李秀寧和數位宗室在那個大島上。

    「那不是和你哥的封地在一起了?」李秀寧笑著說道。張十一郎張琮,此時已經受封為安遠國王,而這個安遠國,就是在那個大島上,恰在李秀寧的安南國東邊一點。

    李秀寧的安南國,實際是後世蘇門答臘島上的亞齊,而李琮的安遠國,則是在旁邊的北蘇門答臘省棉蘭。

    母子倆的封地都封在一起,也算是特別照顧。

    「太好了。」平陽笑道。

    太平公主笑道,「我和妹妹的封地也在旁邊呢。」

    兩人的公主稱號依然保留著。

    「母親,父親不是說要接你入宮,封你為貴妃嗎?你怎麼卻不願意入宮呢?」

    平陽笑著道,「現在這樣不也挺好嗎?不入宮我還當上國王了,女國王。你們沒入宮,也一樣是公主。」

    「那我們要去封地嗎?好捨不得漢京,早習慣了這裡的一切。據說那安南島上,好多凶悍的土人,那個什麼室利佛逝也很凶殘的。」

    李令月對於遙遠南洋上的什麼大島封地並不是很在意,她不願意離開這裡的生活。

    這裡如此繁華,還有她的懷玉哥哥。

    秦懷玉這次剛封了金山國公,封地遠在草原。將來他還會繼承犍陀羅國王秦瓊的爵位,那個時候他就會是犍陀羅國王兼金山國公,也可以把金山國公之位傳給自己的次子,這樣長子以後繼承國王之位,次子這系就繼承金山國公這個爵位封地。

    不過不管是遠在信度的犍陀羅王國,還是在草原上的金山公國,其實李令月都不太喜歡。

    她還是十分喜歡這裡,喜歡繁華的漢京。

    「母親,我可不可以不去封地,就留在漢京?」

    「你年紀也大了,差不多也快到成婚的年紀了。那我跟你父親說聲,你就留在漢京準備你的嫁妝,到時也早點和懷玉成親。」平陽對女兒寬容的道。

    打小兒子就送去張府,平陽對這兩個女兒也就越發的寵溺。

    「你爹給你們在宮中也準備了宮院,你們若想在宮裡住的時候,就通傳一聲,讓你爹派人接你們入宮住段時間。不過要謹記,到了宮裡得守規矩,莫讓皇后她數落。」

    「知道了娘,女兒肯定不會給你丟臉的。」

    ‧‧‧‧‧‧‧

    張越看著自己的新封號,十分的不滿。

    黑水郡王張越,這算是什麼封號?更讓他不滿的是,他的封地居然在遙遠的東北,在那靺鞨族黑水部落的地盤,在一條一年有一半時間都冰凍著的大河兩側。

    黑水郡國現在除了黑水部的靺鞨野人,就是那些野豬犲狼了,那地方到漢京據說足有六千多里,差不多七千里遠。

    一天趕上一百里路,都得走七十天。而事實上,出了遼東,那北邊就沒什麼好路走了,一年還有一半時間是冰雪封山封路。最快的其實還不是走陸路,而是走海路,坐船繞過朝鮮,然後到達那黑河的河口,再往上航行個一千五百里,到達黑水河和那個什麼湄沱河的交匯處,撫遠就在那。

    不過這個撫遠事實上現在還只有個名,根本就沒這城。

    這城得等到他這個黑水郡王過去之後,得靠他自己去修。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一想到這,張越再坐不住了。

    「備車,孤要入宮面聖。」

    皇宮。

    張越很委屈的坐在張超面前,他一直很畏懼這個兄長,甚至比畏懼張鐵槍更甚。

    他鼓起勇氣問,「皇兄,我究竟犯了何錯,要將我流放到那北國冰封之地去?七千里遠啊,如果從海上繞過去,估計得航行萬里。這一年都未必能回得來一次。」

    張超笑著道,「以後朝廷可以規定,離漢京三千里內的諸侯,每年必須入京朝集一次。三千到五千里的諸侯,可以兩年入京朝集一次。而五千里以外的諸侯,可以三年入京朝集一次。你那裡遠,可以三年回來一次。」

    「皇兄!」張越急了。

    「憑什麼啊?我哪做錯了?」

    張超拍了拍這個兄弟的肩膀,這兄弟啊,就是打小被寵溺的,結果年紀跟張璟是一樣的,但論起這能力來差的遠了。

    「你沒做錯什麼,我分封你們七個去東北,也是大有深意。這不是懲罰,首先你們要明白。你們身為我的兄弟,也是大華朝的皇族,享受著這榮譽與權力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你們的責任是什麼?是守護大華。東北之地,雖然冬季漫長,冬天寒冷,但那其實是個好地方,說一句魚米之鄉也不為過。那裡的土地,插根筷子都能發芽,全是黑土地,我們司農寺已經培育出可以在那種種植的水稻、大豆等作物。」

    「而且那裡很富饒,棒打狍子瓢舀魚,明白這意思吧?那裡的獵物多的是,傻狍子甚至拿大棒都能打到,而河裡魚更多,拿瓢就能度舀到。」

    「那裡可不是什麼活不下去的放逐之地。那些黑水部的靺鞨人雖然比較原始野蠻,那是他們沒有技術,不懂得種植水稻,也不懂得種植棉花,更不懂得做棉袍棉鞋壘火炕,蓋保暖的房屋。」

    張超語重心重的開導兄弟。

    東北那地方條件確實不一般,一般人習慣不了,可那是個好地方,歷來出民風彪悍的民族。

    靺鞨人生活在那裡,野蠻而又強大,許多黑水部的靺鞨人甚至是穿魚皮衣,用野豬皮做鎧甲,憑著極簡陋的鹿矛等武器,住著窩棚,可也一樣能在那裡生存下來。

    而張越去那邊,他會有更好的條件。

    建城堡,盤火炕,有棉袍棉鞋,甚至有皮衣毛衣防寒。也會有更先進的弓刀火槍,能夠有先進的捕魚技術、船和漁網。

    他們能在那裡種植水稻,種植大豆,搞養殖。

    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半點問題,若配合漁獵,可以說能過的非常的舒適,就算漫長的冬季,厚厚的大雪又如何?

    更別說,有大船從海上過去,還能經常補給物資,這黑龍江可是一條巨大的河流,沿著這河兩岸的黑土地,擁有著巨大的潛力。

    獵物皮毛、藥材、礦石等,他們甚至都不用種田,光是冬天裡去放放夾子收收夾子,攢皮毛給來收購的商人,然後購買商人們帶來的各種糧食等物資,就能過的非常富足了。

    當然,若是一面耕種一面漁獵,再養點牛馬、鹿群什麼,那絕對會非常不錯。

    「兄弟啊,東北這塊地方,若我們張家不搶先佔據經營,以後就會被別人佔據。過去中原勢力只在遼河一帶,因此遙遠的黑河一帶的部族難以與我們漢人接觸,也很少交易,所以他們一直過著原始的生活。但如今朝廷已經開拓到了遼北,以後更北的那些地方的部族,與我們的交易會越來越多,接觸也越來越多,他們也會慢慢的變的聰明,變得開化,也就會一點點的更加強大。」

    不去與他們接觸,他們就永遠只能自己發展,可能千百年都還沒多大變化的過著原始生活。但當漢文明滲透過去後,他們很快就會得到跨越式的發展。

    張家有必要搶佔先機,儘早過去建城分封。

    趁著現在靺鞨人喪膽,畏懼中原的好時機,將他們分封過去,慢慢經營,這才是謀萬世的做法。

    「那裡是靺鞨野人的地盤,黑水諸部靺鞨人比開化的白山諸部要野蠻的多,他們豈會容忍我們過去?」

    「放心吧,你一開始過去,可以與他們多交易,態度溫和點。朝廷早已經派出了使者去與他們的酋長們談判,他們已經接受了朝廷授予他們的官職,也接受了朝廷在那裡設立封國的要求。」

    其實許多靺鞨人,連個統一的民族概念都沒有。所謂靺鞨不過是對生活在東北那一大片地區的土著的統稱,而白山部、黑水部,也不過是對兩個生活傳統相對區別較大的劃分。

    白水和黑水部裡,實際又被分為好多個部落,基本上都是以血緣或者其它生活傳統做為劃分依據。

    這些靺鞨人自己本身也一樣是經常仇殺開戰,爭獵場爭食物等。他們不會有什麼靺鞨族的概念,甚至可能連白山部、黑山部的概念都沒有,比起契丹、高句麗這些與中原文明鄰居,接觸的多的部族相比,靺鞨人確實就是野人。

    只不過在西邊的白山部裡的粟末部等接觸外來文明較多,所以更開化一些。而更東北的黑水諸部,則更野蠻。

    但就算是野蠻的蠻子,卻越容易為眼前的利益所引誘。

    張超派人過去隨便賞賜了他們一些禮物,然後說了一些好聽的話,做了一些承諾後,那些靺鞨諸部,就又敬畏中原強大實力,又垂涎於中原給的那些精美禮物,和美好的承諾,於是高高興興,歡歡喜喜的就答應了大華提出的所有要求。

    他們高興的成了大華授封的官員,也很高興的接受了大華要派來幾位國王來這邊建國。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1 18:26
唐朝好地主 第1423章閹人僱傭軍

    「我們就這樣離開了嗎?」

    漢口鎮,新興重鎮。位於漢江口,這裡十年前還沒有漢口這座城鎮,那裡這裡南面有江夏,西邊有漢陽,隔江相望。

    但如今,不過十年時間,一座新興大鎮矗立在漢江入長江口的北岸,處於江夏與漢陽之間,新興卻又繁華。

    熱鬧甚至超過了前兩座老城。

    漢口如今更與景德鎮、佛山鎮、球鎮,並稱中原四聚。

    繁華的漢口碼頭,附近那高達九層樓的漢口海關大樓高高矗立。做為緊鄰京城,處於江漢之交重要位置的這座港口,也早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

    和許多通商口岸一樣,漢口的進出口貿易非常興隆,又因此帶動附近的漢陽和江夏組成了一個巨大的手工業區,各種各樣的工坊林立,也聚集了大量的工人。緊緊相鄰的三鎮,堪稱與長江東邊的揚州並列。

    長孫無忌站在船頭,看著這繁華的商港,嘆惜不已。

    這座如此繁華的城鎮的興起,其中也有他長孫家族的一份力量。過去,漢口三鎮諸多家族裡,他長孫家族也是在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力量,碼頭、商業街、手工業區,到處有他們家的產業。

    雖不如灞上張家強,可也非同一般。

    那是花費了多少的心血啊。

    可現在,漢口鎮上長孫家所有的產業,包括地皮、房產、商舖、工坊等等,全都被迫變賣了。

    這裡沒有他們家的位置。

    長孫家不僅從漢口撤出了,大本營的洛陽,中都漢京,東都登州,還有西都長安,北都太原,南都廣州,還有揚州、交州、杭州等一座座新興的大城中,他們長孫家辛苦經營佈置的產業,都全都撤出了。

    還有伊麗封地等幾十個封地,長孫氏也都撤出了。

    其實不想走,其實很想留。

    可這是張超給他的最後底線,現在走,還能帶著完整的長氏孫,帶著不少財產卻海外開拓東山再起。

    若是不肯走,那長孫家族就必然會覆滅。

    「那些該死的吸血鬼,犲狼!」

    長孫沖恨恨的咒罵著,時間太短,長孫家從各地出售自己的產業,跳樓一樣的拋售,結果那些豪門貴族那些該死的資本家們,卻還狠狠的殺價,各種掠奪撕咬。

    所有的產業,沒賣到實際的一半。

    「不要一直想著那些失去的,失去了就失去了,我們得朝前看。」

    長孫無忌回頭看著其它正在準備著的船隻。

    這是一隻很大的船隊,足有上百條大小船隻。船上滿載長孫氏的族人,還有各種他們到達那新琉求後需要的東西。

    這還僅是他們船隊的一小部分,在揚州、江州、建康、杭州、廣州、欽州、交州還有他們的船隊。

    整個洛陽長孫氏舉族搬遷,這是一次大遷徙。

    為了能夠在那邊立穩腳跟,長孫氏把變賣產業的那些錢,高價購買了許多船隻,又購買了許多奴隸。買了各種各樣的物資,反正錢鈔離了中原也難用,錢幣卻又禁止攜帶出境。

    那就只能一次性的在這邊採購好,能帶走多少是多少。

    長孫家族的各支船隊加起來,會有兩萬餘人口,還將有各種牲畜等。

    「真不甘心。」長孫沖道。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有什麼好不甘心的。我們現在敗了,所以我們離開,但我們卻不會忘記這一天。沖兒,好好記住這一刻,漢京城裡,張超等亂臣賊子們在狂歡,我們卻只能黯然離開。」

    「但是,總有一天,我們還會再回來的。」

    「那一天會是什麼時候?」

    長孫沖對未來很迷茫,也很悲觀。他們被趕離中原,就靠這麼兩萬人,到遙遠的新琉求去,什麼時候能發展起來?

    十年二十年,還是五十年一百年?

    張超已經坐擁天下,新朝的人口聽說都突破了九千萬。

    兩萬對九千萬,他們這兩萬甚至都還是在張超的九千萬之內的,如何鬥?

    「不管是五十年還是一百年,只要我們牢記著這一天,牢記著將來回來的目標,我們早晚會回來的。或者一百年不夠,那就兩百年,長孫家族,終究會有重返中原的那一天。」

    「怎麼做?」長孫沖問。

    長孫無忌回頭看了看船上還在搬東西的那些人。

    他帶走的兩萬人,以奴隸為主,漢人較少。漢女則就更少了,可也沒辦法,願意隨他們去那非洲的人並不多,而且一下子上千貴族被放逐,上百個家族被流放,都急著招募人員。

    開出的條件再高,也難招人了。

    「我們首先要組建一支軍隊。」長孫無忌道。

    「先從奴隸中挑選年輕奴隸,嚴格訓練。」

    「可我們的人太少,用奴隸兵,能可靠嗎?」

    長孫無忌也沒別的選擇,如果他有足夠的人手,根本不會去武裝一群奴隸。可現在,除了奴隸,他也沒別的人能用了。

    他甚至連奴隸和自由民混編都做不到,只能把防衛的重任寄託於這些奴隸了。

    突厥人、高句麗人、吐谷渾人、高昌人、鐵勒人、林邑人等等,許多奴隸都是他買過來的。

    「這些奴隸兵只要忠誠勇敢,那麼立功之後,可以獲得賞賜,甚至是自由。」

    長孫沖更加悲觀,把未來的希望建立在一群胡夷蠻族奴隸身上,想想都悲觀。

    「等我們到了新琉求,有機會了,我們可以在那邊買一些奴隸小孩,自己一手訓練培養,這樣他們就會對我們更加忠誠。」長孫無忌對兒子道,「我曾聽張超說過,在羅馬和波斯人的宮廷裡,曾有過一些勇猛的近衛軍騎兵,這些近衛軍騎兵都是奴隸,很小的時候買過來,然後將他們閹割,經過長時間的嚴格訓練後,他們就成為一支忠心而又勇猛的近衛騎兵。」

    「閹人騎兵?」長孫沖聽的大為驚訝。

    「灞上張家的孩子,每個人在小時候,就能獲得一百個同齡的夥伴。他們從小一起吃住一起訓練一起讀書,自小開始培養感情,使得他們成為最親密無間的夥伴。」

    「張璟手下現在有五百個這樣的夥伴騎士,張琿張琮等張家子弟每人最少也有一百個這樣的夥伴騎士。這些夥伴長大後,成為騎士侍從、騎士,然後成為他們的親衛軍官,甚至是將來他們封地的封臣,成為他們最可信賴的人。」

    長孫無忌嘆惜,「我們長孫沖當初也應當效仿的,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人,肯定更可靠。尤其是張超給兒子挑選的這些夥伴,並非是如宮廷裡那些侍衛一樣是勳戚子弟,恰相反,這些夥伴,全都是從育嬰堂、孤兒院等地方選出來的,或者是士兵的遺孤。他們一旦被選中,就成為了張家的人。成了他兒子的兄弟。」

    現在長孫家族去了新琉求,條件會更艱苦,能用的人 會更少。

    長孫無忌打算以後效仿張超,他們去買一些奴隸小孩子過來,為了保證忠誠可信,打小將他們閹了,然後訓練。

    建立一支完全忠誠於長孫家族的閹人軍團。

    閹人不會有家族不會有後代,所以不用擔心人口很少的長孫家族在海外,被這些僱傭軍給篡位權力。

    這是長孫無忌痛定思痛,這段時間苦思後得到的一種發展方法。

    遠離了中原,長孫家未來的日子會艱難百倍。

    當年張家得了琉求時,確實也是一個荒島。但張家不僅是有錢可以開發琉求,最關鍵的還是他們在前期能夠源源不斷的移民過去,他們背依中原,完全不用擔心被山夷人淹滅。

    可他們不同,就兩萬人,以後就算買奴隸,那買來的也非華夏同族。

    組建一支奴隸僱傭軍,甚至訓練一支更精銳的閹人奴隸近衛軍,這成了長孫無忌最終想到的辦法。

    到了琉求島,只能是實行奴隸制,建奴隸僱傭軍,卻征服土著,開拓地盤。用奴隸開拓、種地,用奴隸捕奴販賣,然後跟在吉布提、信度港等的漢商交易,換取所需。

    從這方面來講,長孫還要感謝張超讓他們去非洲。若是張超把他們放逐到美洲或澳州去,一年都難得能遇到一次商原來的商船。

    沒有中原的各種物資,他們自己要從零開始,那將難的多。

    「爹,你說張超真的會讓我們就這樣離開嗎?」長孫衝又問。

    怎麼看,這都有點縱虎歸山的感覺。

    「張超好名,為了他的名,也為了他的大局穩定,他不可能這個時候對我們動手。要不然,何必這麼麻煩的搞什麼議會表決等等,直接對我們下手,一了百了。」

    對於兒子的這個擔憂,長孫無忌並不怕。

    張超不會這麼做的,他也不敢這麼做。

    他能這麼做,但他沒有也不會。

    船長正大叫著起錨,水手們開始絞動繩索吊起鐵錨。

    另有水手則開始降下風帆。

    別了,漢口,別了,中原。

    長孫無忌長嘆一聲。

    艦隊緩緩啟動,岸上無數人觀看著這一幕,有尋常百姓,也有幾大報社的記者。

    長孫無忌相信那些人裡,肯定也有不少張超的耳朵在看著。

    幾條軍艦也收錨降帆,在後面跟隨著離開漢口。

    這些是負責押送他們離開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1 18:27
唐朝好地主 第1424章人頭滾滾

    九月九,重陽節。

    張超攜帶皇后、太子,以及一眾宰輔、封臣們登山望遠。

    站在高山頂上,一覽眾山小。

    山下,丹江口水庫如同是在京西北的一顆明珠。這條攔丹江而成的丹江口水庫,如今不僅僅是京畿幾百萬人口的生活用水來源,也同樣是南陽盆地的灌溉用水。

    襄鄧南陽盆地雖是平原,可向來缺少幹旱嚴重,自從修了丹江口水庫,引丹水通方山埡口,西運河打通後,整個襄鄧平原立即從過去的地雖平但乾旱收穫少,變成了富饒的沃土。

    「這座丹江口水庫造福無數啊!」

    張超坐在山頂的亭中,望著山下的那片水感嘆道。

    遷都鄧州,然後是建丹江口水庫,修漢江大壩,又挖通方城山口,修通西運河,又利用丹江口水庫修好後,丹江水位上升,又修通了丹灞道,使得漢京與長安之間,九成以上路段都可通航大船,極少的那段秦嶺山口,也都使用陸軌聯通。

    「丹灞道秦嶺軌道,如今已經是雙向八軌,漢京與長安之間,成為坦途。」

    房玄齡也笑著說道,過去長安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後來延伸到了洛陽。而如今,漢京才是真正的絲路起點。

    不論是通往關中、河西、西域到達河中地區,最終進入西海,聯通可薩和羅馬的陸上絲綢之路,還是自漢京為起點,經御河、漢江、長江,然後沿海下南洋再向西,經印度洋、紅海,進入地中海的海上絲綢之路。

    「四通八達,天下縱橫。」馬周也為這些年朝廷大力修的那些運河、道路而驚嘆。

    過去嶺南與中原隔絕,後來多走海上。

    而如今,朝廷已經從江西和湖南,依託湘水、贛江等河流,打通了五嶺通道,在那群山峻嶺之間,生生的開闢出了數條可並行數車的國道。

    這些國道都是以漢京為起點。

    漢廣路,就是自漢京到廣州,經湖北、江西,越過大瘐嶺進入廣東,最後到達廣州。

    漢欽路,則是自漢京到欽州,經湖北湖南越五嶺進入桂州,然後穿過整個廣西境到達西南大港欽州。

    這樣的國道可不止這兩條。

    連通江西、福建、浙江三道的仙霞嶺道路工程,更是讓原本極為封閉的福建地區,如今也暢通各省。

    而黔滇公路、黔桂、黔蜀、青蜀、青藏等數條重要的國道開通,都讓現在中原朝廷對於過去邊地的那些地方,交流與控制大大增強。

    朝廷還在修建中的道路也不少,比如北方諸道的道路。

    要想富,先修路。

    而且要想加強控制,也一樣得先修路。

    沒有路,既無法真正掌控,更富不了。

    都說窮山惡少出刁民,這也是有一定的客觀原因的。日子窮了,當然人就得凶悍一些。

    「房公、馬相,咱們這幾年在修路修河這方面取得的成績非常不錯。當初我們定下的一帶一路,如今也是初見成效,道路修到哪,商人通到哪,官府的掌握力也就下到哪。尤其是在大西南地區,過去那根本就是不服王化之地,但如今,我們已經正不斷的往那邊駐軍屯兵,修建驛站郵局,糧倉等也不斷的在修建,通過道路,糧草正源源不斷的轉運儲藏。」

    有路,然後有兵站,有驛站,有糧倉。

    朝廷有了這些東西,才能在那邊駐兵,在那邊站住腳,也才能吸引商人過去建立市場等,也才能在那邊落實改土歸流,分田授地,吸引移民。

    往近了說,大西南這片地區雖然名義上早臣服中原多年,但實際上一直沒能有什麼控制力。不說雲南這新置之道,就連劍南道南部和黔中地區,也一樣是難以管束,反倒是靠著海運之利,朝廷對廣西的統治這些年倒是迅速的增強。

    大西南必須得加強控制,要讓這片地區走出野蠻原始,不然,貧困而無法管束的這片地方早晚還是會成為動亂之源。

    而往遠處說,朝廷只要先將這片地區控制了,才能以此為跳板,對中南半島內陸地區進行開拓征服,最終打到海邊去。

    也許這會是個一二百年,甚至更久遠才能完成的目標,但張超認為這是正確的戰略方向,必須為之堅持努力。

    「南詔王前不久剛去世,如今幾個兒子爭位,朝廷雖然下詔冊封其嫡長子繼承王位,但他們都不服。現在雲南亂的很,大小邦國部落,都捲了進來。程處默請求朝廷出兵幹預!」

    樞密使秦瓊說起一樁麻煩事。

    雲南這些年正逐漸納入朝廷的掌控,那位老的南詔王得到朝廷的支持後,迅速的是擊敗了其它五詔,在南詔成為龍頭,在他的帶領下,整個雲南這幾年的局勢還算比較安穩的。

    那裡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地區,他還支持朝廷在那邊修路、通商,辦教育等。可誰又能想到,他一死,大好局面立即沒了。

    「這倒也是一個機會。」張超道。

    他認為朝廷在雲南經營也有些年頭了,這次可以進一步加強對那邊的管控。

    「內閣挑選一些強力官員出任雲南的總督、提督和宣撫使等,雲南眼下局勢是危機,但危機也是機遇。這正是朝廷全面插手雲南的機會,把派出有能力比較強硬的一個班子過去,也抽調幾個軍過去進駐。」

    「內閣覺得韋雲起是雲南總督合適的人選。」

    韋雲起,一員老將。隋朝時,曾經出使突厥,適逢契丹叛亂入侵,韋雲起向突厥借兵兩萬,一路急行軍到契丹,大破契丹叛軍,剿殺數萬之眾。

    堪稱儒將典犯。

    他還曾經在張超駐守隴右的時候,做為他的副手,兩人曾經還是比較默契的。不過如今年歲已高。

    「韋帥只怕七十多了吧?」

    「韋公今年七十二了,但身體卻硬朗的很,騎馬射箭,絲毫不落當年威風。」

    張超想了想,韋雲起年紀雖大,但身體確實很硬朗,讓他過去坐鎮一下倒也可以。

    「其它人選呢?」

    「內閣推薦程處默任雲南提督,由兵部侍郎柳奭任雲南宣撫使。」

    程處默是張超的得意門生,在雲南歷任雲南都護等職,在那邊很熟悉,又可靠。至於柳奭,他是張超第五子張珂妻子王氏的娘舅,同樣是河東名門。

    既是親戚,能力也足,以兵部侍郎出任雲南宣撫使,還算有些委屈了。不過這也是個機會,若是能在雲南幹出成績來,那接下來肯定更能得重用。

    何況,如今朝中也算有個潛規則,官員若想入閣拜師,必須得有地方任主官的經歷,州刺史、道宣撫使,這是必須的。

    雲南屬於邊州,宣撫使上再加一個總督,也算是特例,不過韋雲起年紀這麼大,也就是過去當個鎮守,雲南的政務還是主要由柳奭來負責的。

    「先調兩個軍過去,穩打穩紮,我的要求是要控制,真正的控制,而不是說過去陷入南詔王家族內亂爭鬥中。不管他們怎麼打,我們要一步步的控制。每進駐一地,要改土歸流,編戶齊民,分田授地,調派官員,編立民兵。」

    南詔王室這時內亂,雲南的舊有格局也就隨之打破。

    張超這個時候調兵過去,可不是要幫哪個爭南詔王的位置,他要的是藉機推行改土歸流,將雲南從南詔王手裡拿回來。

    「此時改土歸流,會不會太急切了一些?」

    房玄齡還是比較謹慎些的,雲南內亂,這個時候朝廷派兵過去,應當說是雲南人都願意看到的,畢竟誰也不願意看到戰亂個不停。

    可若此時朝廷要改土歸流,只怕那些土人們則不高興了。他們希望的是維持原狀,歡迎朝廷來調和,可不願意就此丟了手中利益。

    「不願意的只是那些個酋長首領們,下面的人估計還是很願意我們幫他們換個天的。」

    在雲南的許多地方,其實實行的還是部落奴隸制度,部落裡的人也是分為三六九等的,絕大多數的人,其實過的挺一般,只有那些頭人們才過的較好。

    中原本身也一樣是有奴隸的,張超也不是什麼奴隸解放者。但如果雲南的那些部落頭人們要堅決反對改土歸流,不肯老實的成為大華的治下良民,那張超不介意在雲南放個大衛星。

    直接來個打倒土豪分田地,把舊有的這些頭人們全都打倒,讓數量更多的這些土人成為大華的自由良民,給他們分田授地。

    「這樣做的話,只怕會赤地千里,人頭滾滾啊。」

    「革命也不是請客吃飯,我們要將雲南牢牢把握在手裡,那些頭人們肯定不願意的,既然如此,該用強的時候就用強。現在殺一批,就能保得雲南從此以後都成為朝廷的疆土,這一勞永逸的辦法,該用就得用。」

    反正那些頭人,也不是大華帝國的基石。那些頭人,並不是大華的貴族,他們對於大唐的貴族官員,甚至是對於百姓來說,都是些外人。

    沒有人會真的在意他們的死活和他們的利益,大家在意的只是帝國的利益,自己的利益,如果滅了他們,對於大家有好處,那大家當然會支持。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1 18:27
第1425章 試練

    「過幾天你就要率兵出發,渡海東徵了,怎麼樣,心裡有把握沒?」

    風清雲淡。

    皇帝父子在山頂漫步。

    張超看著長的比自己個頭還高幾分的太子,心裡有幾分捨不得讓他出京。但他心裡也明白,張璟如今還年輕,十七歲的太子,還需要更多的鍛鍊。而僅僅是呆在東宮,哪怕身邊都是大儒名將環繞教授,也還不是夠的。

    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呢。

    好在張璟此前已經有了兩年地方領主的經驗,也還表現很不錯。在琉求,用兵征服了山夷人,大力發展工商,琉求的發展很平穩,表現可圈可點。

    這一次,讓張璟去朝鮮主持東征,既是為這位年輕的太子鍍些金,更是要讓他能多些歷練。

    「統兵在外,你雖是主帥也是太子,但要多聽下面將帥的建議。我知道你打小聰明,但做事更要講究方式方法。說起來,承乾其實比你更聰明些,歷練也遠勝於你,可有時他還是太急燥了些,你要引以為戒。」

    十萬華軍去打東海三國,張超不認為會有什麼技術上的問題。

    「切記,莫傲慢!」

    現在華軍上下,都有一種極端的自信,很瞧不起其它的軍隊。過去說一漢抵五胡,如今更是一華抵百夷。

    這種傲慢其實不是好事,傲慢會變得自負,然後輕敵。

    華軍雖然裝備、訓練,甚至是作戰的理念,都要遠超一般的蠻夷,可是打仗不僅僅是這麼簡單的。

    強大的羅馬軍團,也一樣會被蠻人伏擊大敗。

    「要記住一句話,獅子搏兔,亦用全力,莫要傲慢輕敵,更要聽的進去別人的意見,不管是對的錯的,好的壞的,都應當仔細的聽一聽。」

    「還有,你還年輕,不要逞強。好好的坐鎮中軍指揮就好,不要輕易犯險衝到前線去。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位置,當元帥的不能把自己當成小兵一樣衝鋒。」

    秋風吹過衣腳,帶來陣陣涼爽。

    「等再過陣時間,這山上也就紅葉遍佈了。」

    葉黃葉落,一冬寂靜之後,來年又會吐出新芽,滿山綠色。

    「你有沒有想過,對半島征服之後,要怎麼處置?」

    軍事上要佔領朝鮮南部不難,但如何建立一個穩定的統治才是最難的。歷史上,唐朝也曾攻滅百濟、高句麗,設立了都督府,但卻一直無法有效管理。

    結果高句麗人叛亂不斷,百濟人也跟著起兵,還拉上了倭國幫忙。

    而唐軍則忙著應付吐蕃,不時的還要抽調兵力去與草原上的胡人開戰。

    結果就是朝鮮無兵,最終新羅背叛大臣,向大唐開戰。大唐雖然也是屢戰屢勝,可終究無法維持,這是個只見流血只見消耗不見收益的地方。

    朝野上下,都對這個地方沒了興趣,最終自己撤退,反倒是成全了新羅,讓他撿了便宜最終一統半島。

    可以說,經歷隋唐兩世,自征高句麗開始,到唐高宗時最終撤出半島,歷經數十年,耗費無數,最終戰略是失敗的。

    第一個戰略目標是將對中原充滿威脅的高句麗滅了,這個確實做到了,但後來想趁機把朝鮮奪取,最終卻是失敗了的。

    為他人做嫁衣裳!

    大華不可能也走這老路。

    「將所有新羅和百濟人都貶為奴隸,運往中原。」張璟說出一個處置方法,這也是當初李世民在攻滅高句麗後,張超提出的一個辦法。

    一勞永逸的解決了遼東的威脅,將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徹底的亡國滅種。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

    「不,這不是什麼真正的好辦法,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

    將原住民屠光也好,或者全都俘虜當成奴隸賣掉也罷,這確實也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征服辦法。

    但這種方法,成本也大。

    一來敵人反抗會很激烈,二來則是人殺光倒是容易,但這片地方就成了空地,沒有人如何發展?

    就如高句麗一樣,當年把人都當成奴隸賣掉了,到現在,高句麗故地設置的遼東和朝鮮兩道,也都還是大片大片的荒蕪著。

    朝廷在這邊,連稅收都收不上來。

    要是對百濟、新羅、倭國都實行這種政策,那以後這邊就真成荒島了。

    大華需要的是一片荒島嗎?

    當然不是。

    「你再想想,有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

    張璟想了想。

    「那就將上層全都清除掉,然後保甲聯防。」

    征服並要從此統治一片新的地方,一群新的百姓,並不容易。不論怎麼說,對於百濟和新羅人來說,漢人都是外來者。

    張超搖了搖頭。

    「全部清除是不對的。」

    「你得恩威並濟。對於那些臣服者,得用。而對那些抵抗者首領,得殺。不但得殺,還得狠。殺了反抗者首領,將他們的妻兒子女全都發配為奴。而那些反抗追隨者,也要貶為奴隸。」

    「對於原來那些上層人物中的投降者,要適當的使用。用這些人來協助管理那些百姓,有的時候,通過這些人管理,會方便許多。當然,保甲制度也是需要的。」

    朝廷現在對於朝鮮半島,最大的不足是人口問題。

    已經無法再抽調出足夠的漢人來移民朝鮮了,面對征服的這大片土地,也只能以土著為主。

    「對那些百姓,也要適當的示恩。比如,沒收原來王室、官府、貴族們的土地,然後給他們均田。取消許多百姓對於原貴族豪強的債務等,建立法院等,保證司法公正等。」

    「你這次去朝鮮,攻破三國不是結束,只是你任務的開始。東海三國,就是你的太子試練。我給你三到五年時間,你不但要攻滅此三國,還要在那裡建立起我大華朝的穩固統治,讓那裡的百姓接受我們大華,成為我們大華的一員。」

    「我需要的也不是一片荒島,不是焦土。我希望的是那邊的臣服與繁華。朝廷現在交給你十萬兵馬,還為你準備了一億的軍費預算。我希望,幾年後,你能把十萬軍隊帶回來,並交給朝廷不止一億。」

    張璟瞬間感覺壓力山大。

    如果只是攻滅三國,確實小菜一碟。

    可是現在,不但要攻滅還要征服,徹底的征服,並且要發展,這可就非常的不容易了。

    比他在琉求可難多了。

    琉求好歹也有幾十萬漢人移民,山夷連多數都佔不到。

    而在這東海三國,只怕漢人到時連那些夷人的一成都佔不到,甚至是百不足一。到時,如何在那遙遠的東海上,建立起穩固的統治,還不能毀滅那裡,並要把那裡發展繁華起來呢。

    這十幾年來,中原不斷向四邊開拓。

    憑藉的其實正是中原強大的人口底蘊,當年整頓佛寺,清查隱戶,移民授田,讓帝國的人口都盤活了。

    靠著這龐大的人口基數,開發隴右、開發河套、開發代北、開發嶺南,甚至是諸侯們分封四邊開拓,也都是靠著從中原招募去的百姓。

    而中原工商興起,大量的工廠作坊礦產等的開發,也一樣是靠著生產力提高解放出來的許多人力。

    但帝國人口也就不到一億。

    眼下最新的統計數字,大華帝國全國人口八千九百八萬人口,接近九千萬,但還是不滿一億。

    現在已經沒有足夠的人口可以支撐著移民開拓了,各地的工坊礦產,都早就依靠著從外面販賣進來的奴隸在支撐著。特別是礦產業等勞動強度大的產業,礦山裡都是外來奴隸,連許多種植園裡,也都遍佈著奴隸。

    沒有奴隸,帝國的發展早就停滯不前了。

    現在的漢人百姓,日本過的都不錯,最起碼也是自耕農小地主。

    想在中原再大量招募移民去邊疆,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雖然也有人曾經跟張超提議,攻滅三國之後,仿高句麗的處置,將三國之民全都貶為奴隸,投入中原以彌補人力不足。

    但這個提議被張超拒絕了。

    朝鮮和倭國不能就這樣荒了啊。

    不過朝廷還是會鼓勵漢民移民過來的,到時分給他們更多的田地,甚至把一些戰俘以更優惠的價格便宜賣給移民們,算是移民們的特殊福利。

    不過要想統治並發展這邊,適當的吸收大部份土人還是有必要的。

    「記住漢化教育,要讓所有的土人孩子都接受起碼六年以上的漢化小學教育。就連這些土人,也得給他們推廣漢話,多修些文廟,每個週末讓他們參加講經布道。」

    「最近和長樂關係好點沒?」張超問兒子。

    上次張璟想要長樂離婚,這事情自然是瞞不住的。長樂就算脾氣再好,也是不能忍,兩人大吵了一架,然後長樂來找張超,說要離婚。

    張超當然不會同意,好好勸了一頓。回頭,給長樂冊封為太子妃,並冊封了張晟為皇太孫。

    如此一來,倒也算是安慰了李麗質。

    張璟有些尷尬的笑笑,李麗質是不提離婚的事了,但還跟他冷戰。

    「有空多哄哄她,女人就是要哄的,多說點甜言蜜語,多送些禮物,多陪陪她。等你到了朝鮮,記得多給她寫些信,等那邊打下來後,到時我會送她過去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7-8-22 18:09
唐朝好地主 第1426章選秀

    甘露殿。

    張超身著明黃龍袍,頭戴軟腳幞頭進來。

    皇后崔鶯鶯坐在那裡,旁邊是貴妃鄭婉言、淑妃盧氏、賢妃鄭紅線、德妃杜採薇,還有其它幾個嬪妃。

    那陣容,後宮的十幾位都到齊了。

    「你們這是乾嘛?」

    張超有點無奈,這群女人聯合起來,要給他選秀。

    凡貴族之家、五品以上官員、道以上議員年滿十四至十六的未婚女兒、孫女皆在選秀之列。

    「陛下剛過不惑之年,正是春秋鼎盛之時。後宮卻只有我們這幾人,哪裡能行。臣妾既然身為皇后,執掌這六宮,自當盡皇后本份,為陛下選秀女以充實後宮,也為皇家多添子嗣。」

    這事情崔鶯鶯事先跟他說過幾次,但張超並沒同意。

    四十多歲了,又不是年輕小夥,對美人甚麼的並不是很掛懷在意。其實家裡十來個女人,也都個個既美麗又有氣質,外面還有平陽和青鸞呢。

    但現在十三娘直接就動用了她皇后的權力,降下懿旨選秀。

    皇帝、皇后各安其位,這皇宮裡面,前廷是張超的,後宮是皇后掌管。崔鶯鶯要給皇帝選秀女,內閣奉行的是十分迅速。

    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對的,這事情當然歸皇后管的,太后也可以管。

    皇帝后裡添些秀女,也一樣沒問題。

    甚至大家還認為這是個榮耀的事情呢,本來崔鶯鶯沒要求非得貴族高官議員之女的,但在內閣,宰相們就加了一條,秀女只限在貴族和五品以上高官和議員之家選。

    先在各道海選,最後選出一批優秀者送入京城,最後在由太皇、皇后們親自選一次。

    選秀採取的是自願報名原則,只要符合家庭條件,以及未婚和未定婚的十四到十六歲的姑娘都行。

    按這個慣例,張超這個皇帝在這次選秀中,甚至都沒有資格親自挑選秀女。第一次海選,交由各道議會和宣撫使、總管們,還有皇后派去的宮廷內侍選。

    第二次,則由崔鶯鶯等皇后妃嬪們親自選。

    張超啥也不用做,等人選好了就行。

    張超說不過皇后,最後只好道,「好吧,我退一步,你們把秀女的年齡改一下,首先得年滿十六歲,十四歲太小了。十六到十八歲吧! 」

    其實他還想要把家庭出身這條限制取消了,不一定非要選貴族官員議員之女,甚至那條必須漢女的也不一定需要加上。

    漢胡通婚,能夠加快同化其它征服的民族。

    不過崔鶯鶯和內閣都認為,選秀只能在貴族和官員議員的家族選,還得是漢女。

    他們似乎忘記了張超其實有兩個胡人嬪妃,一個波斯姬,一個羅馬女人。

    「最終只選四個。」張超又加了一條。

    「四個怎麼夠,選一百個。」

    張超搖頭,這選秀可並不是一般,這些選中的是皇帝的女人,而不是普通的宮人。這些人一選中,可就是張超的嬪妃了。

    不像是宮人,每年地方上都會選一批年輕女子入宮,這些人入宮是經過培訓後做宮女,專門服侍皇帝和妃嬪、照顧年幼皇子公主們的。按現在的宮中製度,宮人選中後學習規矩,然後四年後就可以出宮回家了。

    這些宮女在宮裡還有工錢,其實相當於皇家僱傭的侍女。

    當然,若是得到皇帝臨幸,則會升為皇帝的女人,給予身份什麼的,就不能再離開了。

    「四個。」張超堅持。

    崔鶯鶯看了丈夫一眼,「三十個。」

    「四個。」

    「十二個,不能再少了。」

    見十三娘不肯再讓,張超也只得無奈點頭答應。

    「宮廷裡人員稍精簡一些,不用那麼多人。」

    張超主張能夠外包的東西,就讓外面做,不必樣樣都皇宮裡自己做。

    一個皇宮,弄的上萬人,這就太過了。

    其實哪用的著這麼多人。

    現在宮裡太監也不少,張氏皇族應當算的上是最有錢的皇家,但有錢也不用擺這麼大的排場。

    「宮廷裡把人員裁減至三千以內吧。」

    宮中有內侍省和殿內省,內侍省是皇帝之近侍機構,管理宮廷內部事務。並不專用宦官,參雜士人管理,由內侍監、內侍、內常侍等為首官,掌傳達詔旨,守禦宮門,灑掃內廷,內庫出納和照料皇帝的飲食起居等事務。下有掖庭、宮闈等六局。

    另有殿內省,掌皇帝生活諸事,下有尚食尚藥等六局。

    內侍和殿內兩省,完全可以將衙門設在宮外。

    內侍省管理上用士人,而內廷用宦官。殿內省則把許多手工等事務交給外面承包,宮裡只負責侍奉。

    這樣一來,能夠大大減少人員。

    宦官不出宮,皇帝就算要用宦官傳旨,宦官也只把旨意傳到宮外的內侍省,交給官員們接管處治。

    歷史上,唐朝的宦官數量越來越多,職權也越來越大。

    安史之亂後,宦官更是頻頻擔任監軍等職務,甚至到了後來,直接統領禁軍,結果就是宦官們把持了禁軍,擁有了極大的權力,從而開始掌控宮廷甚至是朝政,進而擁有了廢立皇帝的大權。

    中國歷代,還從沒有比唐朝的宦官權力更大的。

    東漢末的宦官比不上,明末的宦官也一樣比不上。

    在天寶時,高品宦官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一個內侍省就有四千多名宦官。

    相當驚人的勢力。

    要避免宦官干政,就得限制他們的權力。

    比如在唐以前,內侍省也並不是完全用宦官,而是宦官士人參雜,更不會用宦官去做監軍去傳旨等。

    宦官被限制在了宮中,不得出宮,這麼一來,他們也就無法插手到政務上。

    張超的顧問機構是翰林院,翰林院裡的學士等都是士人,他不會如明朝皇帝一樣,在宮裡弄出一個內廷來。

    宦官雖然對於皇帝來說,是可靠的自家奴才,但這些人天生就存有許多缺陷,讓他們插手政治,這是取亂之道。

    宮外的事務,都交給士人,宮裡的宦官,也要限制數量。

    宦官不比宮女,宮女幾年一換,進宮一次,還能算是進修培訓,出了宮說不定身價還能上漲,嫁給好人家。

    宦官可不同,一旦淨身,這輩子都做不回男人了。也不可能說宦官幾年一換,他們一入宮就是要做一輩子的。

    能少用就少用些,宮裡多用宮女。

    崔鶯鶯從來不是喜歡排場鋪張的人,如果把宮裡的許多手工活外包到外面的話,宮裡三千人其實都不少了。

    畢竟皇子們十二歲就得出宮居住,宮裡需要服侍的人並不算多。

    一個王朝,能不能長久,都取決於第一位皇帝。

    因為第一位皇帝時,才能定下各種制度規章。

    所以說,一個皇朝到底能走多遠,其實都取決於開國皇帝的眼光到底有多遠。

    崔鶯鶯和鄭婉言等不再理會張超,坐在那裡公然的商量著秀女的標準,張超厚著臉皮聽了一會。

    鄭婉言提出,秀女不但得出身好,而且還得有相貌上的硬性條件。比如身高起碼得五尺六以上。

    一尺約30`7釐米,五尺六以上,那就是起碼得一米七身高。不得不說,鄭婉言的這個身高條件,確實夠高。這個時代的男女普遍都不算太高,平均數是絕對低於後世的。

    貴族官宦人家的女子,條件好營養充足,估計能長的高些,但一米七,也絕對能把絕大多數女子給淘汰在海選關外了。

    「五尺六以上怕是要求太高了點,五尺四就不錯了。」盧妃發言反對鄭婉言,盧氏自己就沒五尺六,又不是個個都如那鄭氏一樣長的跟柱子似的。若定個標準五尺六,那豈不是說自己連秀女的資格都不如?

    五尺四,張超心裡換算一下,估計也得一米六五了,嗯,這個倒算是還正常點的標準。

    不過她們越討論,張超越感覺聽不下去了。

    她們居然認為應當選長的豐腴些的,那不就是胖嗎?

    還說得胸小。

    你們都要求選胖的了,怎麼卻還要選胸小的?胸小算什麼鬼,朕喜歡胸大些的啊!

    張超真害怕她們會說出腰粗屁股大這樣的話來。

    實在聽不下去了。

    選秀,你們不應當讓朕來定標準嗎?

    那是給朕選女人啊,朕才應當做主啊。

    可現在,他的媳婦們坐在那裡,商討的很有勁。

    也對,這些女人如今一個個那麼尊貴,居住在這偌大的皇宮裡面,每天閒的沒事幹,還沒有過去在外面的時候舒適呢。

    起碼那個時候還能時不時辦個茶話會,邀請一群貴婦人賞賞花品品茶,還能偶爾去看看球聽聽戲,或者逛逛街呢。

    看著她們那興奮的樣子,張超起身出門。

    希望最後能選出幾個相貌才能皆優的吧。

    不過遇到崔鶯鶯這樣的妻子,張超還是比較幸福的,總比獨孤伽羅好,隋文帝楊堅的妻子可是十足的母老虎,比房玄齡的妻子盧氏還厲害。

    楊堅堂堂一代後人稱讚的帝王,結果婚後連納妾都不敢。哪怕當了皇帝,臨到老了,好不容易想要寵幸一個尉遲氏,結果出個門的功夫,尉遲氏就被獨孤皇后給打殺了。

    五姓女說來比起關隴貴族女,確實強的多。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