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東北混戰(16)
大秦帝國的軍馬,主要供應於戰車部隊以及騎士所使用,當然,有一部分質量稍差的軍用馬匹,也會配備到後勤運輸部隊當中使用。
在張嘉師治下的大秦帝國,馬匹數量總體而言並不算太小,但是以合適相應作戰用途的戰馬數量,依舊無法滿足很多方面的需要。
在大秦帝國的馬匹配置當中,民用的馬匹也會在運輸用途上作為軍事輔助。在眼下的大秦帝國內部,沿著馳道級別的道路上,已經形成了一個新興的運輸體系,那就是三輪車運輸。
儘管在很多方面而言,三輪車即使是在馳道上進行運輸,相比起馬車而言,還有不少方面的差距,但是無可否認的是,這一個新興行業的出現,有效的提升了大秦帝國的物資調動能力以及作為一種產品而帶動了很多方面的行業以及人員工作問題的解決。
一輛三輪車雖然無法配置橡膠輪子,但是其鋼鐵,零部件的打磨製作方面,同樣也需要一定其他行業的支援,這也就是說以大秦帝國的三輪車行業而言,已經算是形成了一個產業鏈。
這一方面對於大秦帝國而言,可以說是一個新的嘗試。這種嘗試的結果是相當可喜的。
雖然在一些方面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尤其是這種三輪車業務假如作為運輸人類業務方面,很難讓人滿意。
畢竟沒有橡膠輪胎作為一種重要的緩衝手段,這種三輪車可以把人的骨頭都跟震散,所以張嘉師也希望黃包車什麼的出現,但是就好比是自行車的發展歷史那樣,橡膠輪胎的出現,才是真正的一次自行車產業革命。
……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人騎上車後,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
1790年,有一名法國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別愛動腦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條街道上,因為前一天下過雨,路上積了許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輛四輪馬車從身後滾滾而來,那條街比較狹窄,馬車又很寬,西夫拉克躲來躲去幸而沒有被車撞倒,還是被濺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別人看見了,替他難過,還氣得直罵,想喊那輛馬車停下,講理交涉。西夫拉克卻喃喃地說:「別喊了,別喊了,讓他們去吧。」馬車走遠了,他還呆呆地站在路邊,他在想:路這麼窄,行人又那麼多,為什麼不可以把馬車的構造改一改呢?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個車輪……他這樣一想,回家就動手進行設計。經過反覆試驗,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造出來了。這輛最早的自行車是木製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即使這樣,當西夫拉克騎著這輛自行車到公園兜風時,在場的人也都頗為驚異和讚歎。
1816年,在德國有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他每天從村東的這一片樹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樹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車子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不是很瀟灑嗎?德萊斯開始製作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造的差不多。不過,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子,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兩隻腳,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德萊斯騎車出門試驗的時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儘管如此,他還是十分喜歡自己創作的這架「可愛的小馬自行車崽」。一次德萊斯在騎車閒逛時開過來一輛馬車,車伕嘲笑他說他的車慢,於是他就和車伕說:「你信不信我的車比你的馬車還快」於是他們兩個打了個賭。路程是從村東到村西的一個來回,結果德萊斯比車伕整整快了1個多小時。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他把家中花園裡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打足了氣,裝在自行車輪子上,前往參加騎自行車比賽,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創舉,它增加了自行車的彈性,不會因路面不平而震動;同時大大地提高了行車速度,增大了車輪與路面的摩擦力。這樣,就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當然有意思的是自行車一開始不是由發明者作為這樣的命名,而是在1866年清朝派出了第一個出洋考察團,其中19歲少年張德彝在遊記裡使用到「自行車」一詞,於是自行車一詞首次出現,並被一直沿用至今。
……
張嘉師不是沒有嘗試過利用彈簧來作為這方面的權衡折中方式。但是事實上,這麼一種改進依舊沒有什麼能夠說得過去的提升。
所以張嘉師想要發展這方面的行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尋找到橡膠樹種子,然後在合適的時候大規模種植。
當然,研發合成橡膠也是一個思路,但是以大秦帝國眼下的化學水平而言,這麼一個想法可以喂狗了。畢竟這種科技水平的差距,張嘉師不認為在短時間能夠跨越的。
………………………………………………分割線…………………………………………
在抵擋住這一批匈奴騎手的攻擊之後,匈奴左賢王在這個時候正在猶豫自己應該怎麼做。
從眼下的局勢而言,他不擊敗來增援東胡人的秦軍,那麼想要消滅掉這一股東胡人殘部無疑是痴人說夢。但是從秦軍所表現出的戰鬥力來看,擊敗秦軍無疑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還無法擊敗對方。
所以在這麼一個情況下,匈奴左賢王有些猶豫了。他心中有兩種想法,那就是擊敗秦軍亦或是暫時放棄這一次戰鬥,讓剩餘的騎手們全軍後撤,以待來日。
但是後面的一種想法,左賢王自己都知道,這應該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但是對於左賢王而言,卻心有不甘。
若是一開始他選擇了全軍後撤,那麼對於整個戰局走勢而言,雖然不會有什麼改變,但是最少可以讓超過六千人的匈奴騎手能夠活下來。
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的混戰當中,倒在了秦軍兵戈之下的匈奴人,不少於六千人。這一點完全可以說是左賢王一意孤行所導致的。
而且對於左賢王而言,最要命的損失還不是那六千多死在秦軍手中的匈奴騎手,而是在拚死反擊的東胡人手下,傷亡過萬的部署。
左賢王沒有想到,東胡人固然是消耗很大而且人員傷亡更加慘重,但是絕境求生的東胡人所爆發出來的能量,是導致了匈奴騎手在短時間內付出更慘重代價的最重要原因。
這一次,左賢王雖然想後撤,但是巨大的損失讓他面對後撤這種想法,真正的不甘心。
他知道自己在兵力上似乎還佔據一些優勢,若是在接下來的作戰中,能夠將秦軍驅逐回南面,那麼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東胡人,勢必也會失去最後的戰鬥意志。
這一點對於左賢王而言,成為了一個讓他難以揮去的巨大誘惑。
雖然想要全滅這一支秦軍部隊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擊敗這一支秦軍然後迫使對方敗退,左賢王認為他麾下的官兵還是能夠做到的。
有很多時候,歷史的改變往往就是有能力改變歷史的人的一念之差……
若非是左賢王選擇了繼續作戰下去,恐怕整個秦匈戰爭的結果,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這也可以說是上天給予當事人的一種考驗……
……
若是左賢王眼下選擇的是全軍後撤,那麼對於整個大秦帝國而言,將會是不得不分出相當一部分精力,防備遼寧郡以北有可能出現的局勢惡化,甚至是東胡人被匈奴人攻滅吞併而不得不面對匈奴人對長城全線地區的壓力而消耗掉還沒有太大恢復的國力,最後哪怕是張嘉師竭盡全力,說不定還會讓大秦帝國步上秦二世的後塵。
固然左賢王眼下的實力損失相當嚴重,但是依舊是比起東胡人要有相當的實力優勢。若是秦軍在這之後返回了遼寧郡,東胡人依舊是無法單獨抵禦匈奴人的大規模進攻,而在那個時候,失去了最後的元氣的東胡人,也無法堅持到下一批秦軍援軍到來的時日。
東胡人被匈奴人攻滅吞併,在這個前提下,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也許,左賢王的位置換成冒頓或者是後世的幾個有作為的單于來擔任,說不定會讓歷史發生改變。但是歷史沒有假設,這個匈奴人左賢王,最後選擇的是自己的一次影響到匈奴人國運走勢的抉擇。
……
對於現在還不知情的張嘉師而言,他自然不知道,自己會因為對方的錯誤選擇而最後成為一個贏家。
沒有匈奴左賢王的「一意孤行」或者是說孤注一擲,恐怕匈奴對大秦帝國的壓力,甚至要比起漢初時期的白登山之圍還要險峻得多。
大秦帝國能否在到期時抵禦匈奴人的全面侵攻,更多只能夠說盡人事而聽天命。
若非是匈奴左賢王的孤注一擲,讓匈奴人左賢王部的實力損失慘重,在短時間內無法消滅掉同樣實力大減的東胡,張嘉師在一年後爆發的秦匈長城大戰當中,將會失去了一支生力軍的加入。
這一支生力軍,正好就是蘇角以及渉間兩人的東部長城兵團。
……
這個時候的渉間,雖然是沒有參與到這一場戰爭當中,而是在東胡人的嚮導帶領下,率領兩萬步兵從山嶺之間前往東胡人的控制區。
渉間的這種做法,主要是避免東胡人的後方被匈奴人突襲成功。
因為根據蘇角以及他的推測,匈奴人這一次大舉攻擊東胡,很有可能還留有後手。
畢竟眼下的東胡兵力不足,基本無法有效抵禦匈奴人在多方面的入侵,只能夠集中殘餘的主力抵禦匈奴人的其中一個方向的敵人,而留下老弱病殘守護最後的根基。
這可以說是東胡人的一個悲哀。當然,若是東胡人知道張嘉師對於東胡人有眼下這麼一個淒慘情況完全算是咎由自取,不作不死的話,說不定札別赫會直接發起對秦軍的襲擊,以期死個痛快。
當然,很可惜的是,不要說札別赫不知道這麼一個情況,就連蘇角等人都不清楚張嘉師有這麼一種想法。
蘇角對於渉間想要在這麼一個時候才直接率軍翻山越嶺前往東胡人控制區的想法,表示不理解。因為若是匈奴人真的有這麼一個打算的話,渉間這麼趕過去,很有可能會面對已經攻陷了那一片地區的匈奴人主力而陷入危險當中。
但是渉間在這個時候拿出了一份地形草稿,他指了一下位於東胡人控制區的北面,標記的是一片延綿山嶺的標記,微笑著說道:「若是這一份地形圖無誤的話,那麼匈奴人想要翻越山嶺的難度以及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不會比我們差。」
蘇角聽到了這句話,然後在打量了一下地圖之後,才點了點頭:「既然如此,你一切可就要當心了,畢竟對於東胡人而言,對方恐怕還沒有完全信任我們。」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東西你是從哪兒弄來的?」蘇角突然間想起了什麼,然後表情有些奇怪的看著渉間,說出了自己的問題。
而渉間則是微微一笑,然後小聲說道:「這個麼,也許王上自己都不留意自己一時興起的作品,會不翼而飛吧。」
聽到了渉間的話的蘇角,表情古怪的看著渉間,沉默了很長時間之後才說道:「你啊,若是王上知道你有這種過去,說不定真的跟匈奴人大戰的話,二話不說讓你看家。」
聽到了蘇角的話之後,渉間嘿嘿一笑,沒有再多說什麼。
………………………………………………分割線…………………………………………
在將近黃昏之際,首先趕往弩戰車部隊兩翼的蘇璘以及陳恆兩人,幾乎是同一時間看到了遠方奔馳而來,人數超過五萬人的匈奴人。
而兩人在這麼一個時候,都不約而同的倒吸了一口涼氣,因為他們用膝蓋想都知道,匈奴人這次明顯是打算吃掉他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