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大朝會的閱兵式(中)
說起閱兵,自然還得有一個閱兵指揮。
當然在這一方面而言,張嘉師也沒有挑剔什麼,而是直接選擇這一個千人隊的指揮官,大秦帝國的上將軍李信的幼子李昴。
李昴作為隴西李家的後代,在軍事方面的個人實力雖然遠不及其父親李信,但是這更多算是李昴的實戰經驗較差的緣故。
在李信在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逐步淡出現役,而李昴則是李信在兵敗楚國之後,賦閒在家之後才生下的幼子,在李信的諸子當中,李昴算得上是最受李信的寵愛。但是作為一個猛將,李信對李昴的要求也很是嚴格。
所以在李信復出之後,知道了李昴的實力也不算弱的張嘉師,為了顧及李信的面子以及拉攏隴西李家這一個大秦帝國當中可以說已經崛起的軍事世家,李昴被張嘉師特意征闢為其麾下中郎軍團的一個什長。
張嘉師也不是沒有想過讓其直接擔任大秦帝國編制當中的百將,但是他也很清楚李信的性格,若是他真的這樣安排李昴,李信說不定會直接讓李昴滾回家。因為李信雖然平素大大咧咧,但是對於面子什麼的他同樣很是看重,他並不希望李昴被征辟之後,被認為是因為他的緣故而一開始就破格成為一個中級軍官。
而在征辟李昴之後,張嘉師就想起了一個後世同樣非常著名的隴西李家的猛將。
這個人就是李廣。
當然,張嘉師對於在公元前190年出生的李廣可以說沒有太大的念想。
李廣的生年一直沒有準確的資料介紹,就算是青玉靈書也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而唯一可以推敲李廣生年約在公元前190年到184年之間的記錄,則是公元前166年(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軍抗擊匈奴,因為精通騎馬射箭,斬殺匈奴首級很多,被任為漢中郎。李廣曾經隨從皇帝出行,有衝鋒陷陣抵禦敵寇和與猛獸搏鬥的事,因而漢文帝說:「可惜呀,你沒遇到時機,假如讓你生在高祖時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
而再對比一下李廣的卒年,是公元前119年,可以說李廣在戰場上延誤戰機而自殺的時候,應該是七十歲到六十五歲之間。
古代作為老將,這個年紀繼續作戰已經算是一個極限,很有可能就算是在漠北之戰當中,李廣就算是沒有因為延誤戰機而自殺,恐怕也會在幾年之後退出現役。
當然又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李陵與司馬遷的年紀相仿,司馬遷生於公元前145年,這也就是說李廣的孫子李陵在李廣四十六歲到四十歲左右出生,在西漢時期也算是一個合理的推斷。
所以張嘉師認為李廣的生年在公元前190年也不算是一個無端的臆測。
至於李廣到底是李信的孫子,還算是曾孫子,這一點張嘉師還真的無法判斷了。但是從兩個方面而言,這樣的說法都比較合理。而張嘉師在這個時候的惡意推測則是說不定李廣就是眼前的這個李昴的幼子。
出生在公元前226年前後的李昴,眼下正值壯年,即使是在十幾年後生下李廣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而李信這個時候的長孫李煌同樣已經十七歲左右,即使是再過十幾年,也不過是二十餘歲,生下李廣這樣的猛將也不是什麼怪事。
所以李廣是李信的孫子還是曾孫子,張嘉師認為這樣的事情也就是十幾年後才能夠知道的了。
也許到了那個時候,來一個猛將正太養成計畫,也算是一種不錯的打發時間的方式吧。
跟在張嘉師與帝國皇帝嬴珣的身後,與帝國丞相陳平幾乎是同一併排那樣帶領著武官隊列前進的李信,自然不知道他在十幾年後才出生的後代,已經被張嘉師所惦掛上。
當然,李信在這個時候則是流露出一絲微笑,因為李昴作為這一支千人隊的二五百主,同時也將擔任這一支部隊的領隊這一個消息自然是很清楚。
畢竟在當初,張嘉師在徵求他的意見之後,他也就假意推脫一番,然後才「勉為其難」的接受張嘉師的相應安排而已。
而在事情都已成定局之後李信可以說早就在心裡面樂開了花。畢竟李信自己都知道,不管怎麼樣,這樣的安排攤在李昴的身上,自然是一種榮耀甚至是晉身之資。
雖然李信在某個方面而言,確實算是非常的要面子,但是毫無疑問,有些事情只要確實是過於觸動李信的「底線」,他也會豁出這一張老臉……
………………………………………………分割線…………………………………………
關於李廣的一句著名的詞語,那就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並不是沒有晉陞關內侯甚至是列侯或者是徹侯的機會。
吳楚七國之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立了大功,以此名聲顯揚。但因梁王授下授給他將軍印,還師後,沒有給予封賞。
據說是不僅僅如此,李廣收取的還有梁王劉武的薪酬俸祿以及相應的賞賜。這一個消息傳入到漢景帝的耳中,自然就算是一種非常敏感的事情了。
在某個意義上,李廣若是因為漢景帝在梁王劉武時候,所進行秋後算賬而倒霉,這一個情況同樣也不算是奇怪。
而在漢武帝時期,李廣同樣也不受漢武帝劉徹所喜。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后元三年),漢景帝駕崩,漢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認為李廣是名將,於是李廣由上郡太守調任未央宮禁衛軍長官,程不識也來任長樂宮禁衛軍長官。
從這一點來看,調動兩人作為宮禁指揮的並不是漢武帝,而是漢景帝或者是當其時的竇太后。而根據相應的傳說,那就是程不識以及李廣本身就是竇太后的親信武將。
在那個時期,在長安地區戍守,護衛關中的南軍以及北軍是漢朝皇帝的私軍,但是作為皇帝駕崩時期,新君繼位的宮禁護衛指揮的安排,漢景帝以及竇太后都有下達相應命令的因由以及機會。
所以在一開始,漢武帝劉徹對於李廣算得上是一種冷淡的態度,畢竟他對竇太后這個祖母的存在可以說一直以來都算是相當畏懼,所以對李廣有變相的恨屋及烏,也不算是什麼怪事。
再加上,在漢武帝時期,李廣的軍功嚴格來說確實是比起大放異彩的衛青,霍去病等人有著很大的差距。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元光六年),漢武帝遣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和衛青四人率四萬大軍分別從雁門、雲中、代郡、上谷四個方面同時出擊入侵的匈奴軍。單于素聞李廣有才,下令說:「俘獲李廣定要活著送來。」匈奴騎兵俘虜李廣時李廣正生病受傷,就把他放在兩匹馬中間,裝在繩編的網兜裡躺著。走了十多里李廣裝著死去,他斜眼看到旁邊一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縱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馬,趁勢把少年推下去,奪了他的弓,打馬向南飛馳數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殘部,於是帶領他們進入關塞。
匈奴出動騎兵幾百名來追趕他,李廣邊逃邊用弓射殺追來的騎兵,得以逃脫,回到漢朝京城,朝廷把李廣交給執法官吏。執法官判決李廣損失傷亡太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應斬首。李廣用錢物贖了死罪,削職為民。
沒過多久,匈奴入侵殺死遼西太守,並打敗鎮守漁陽的韓安國,韓安國調右北平。於是漢武帝就召見李廣,任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隨即請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軍中就把他殺了。李廣駐守右北平後,匈奴人敬畏李廣的威名,幾年內沒有騷擾遼西地區。沒過多久,石建去世,於是皇上召李廣接替石建任郎中令。
公元前123(元朔六年),李廣又受任後將軍,隨大將軍衛青的軍隊從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許多將領因斬敵首級符合定額以戰功被封侯,而李廣的軍隊卻沒有戰功。
公元前120年(元狩三年),李廣以郎中令官職率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張騫率一萬騎兵與李廣一同出征,分兩條路行軍幾百里,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李廣的士兵很害怕,李廣派兒子李敢騎馬往匈奴軍中奔馳。李敢獨率自己幾十名騎兵飛奔,直穿匈奴騎兵陣,又從其左右兩翼突出。回來報告李廣說:「匈奴很容易對付啊!」士兵們這才安心。李廣佈成圓形兵陣,面朝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漢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李廣命令士兵拉滿弓,不要放箭,而李廣用大黃弩弓射匈奴副將,殺死好幾個,匈奴軍才漸漸散開。這時天色已晚,軍吏士兵都面無人色,可李廣卻神態自然,更加整頓部隊,軍中從此都很佩服,援軍趕到,匈奴軍才解圍退去。漢軍非常疲憊,不能去追擊。李廣幾乎全軍覆沒,只好收兵回朝。按漢朝法律,博望侯行軍遲緩,延誤期限,應處死刑,用錢贖罪,降為平民,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封賞。
從這樣的情況來說,李廣沒有怨言是不可能的。
李廣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閒談說:「自漢朝攻匈奴以來,我沒一次不參加,可各部隊校尉以下軍官,才能還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軍功幾十人被封侯。我不比別人差,但沒有一點功勞用來得到封地,這是什麼原因,難道是我的骨相不該封侯嗎?還是本命如此呢?」
王朔說:「將軍回想一下,曾有過悔恨的事嗎?」李廣說:「我任隴西太守時,羌人反叛,我誘騙他們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詐手段一天把他們殺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件事。」王朔說:「能使人受禍的事,沒有比殺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這也就是將軍不能封侯的原因。」
而關於在漠北之戰當中,李廣迷路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李廣指揮部隊的習慣:
程不識和李廣從前都任邊郡太守並兼管軍隊駐防,到出兵攻打匈奴的時侯,李廣行軍無嚴格隊列、陣勢,靠近水草豐盛的地方駐紮軍隊,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衛,幕府簡化各種文書簿冊,但他遠遠地佈置了哨兵,所以不曾遭到過危險。程不識對隊伍編制、行軍隊列駐營陣勢要求很嚴格,夜裡打更,文書軍吏處理考績等公文簿冊毫不含糊,甚至通宵達旦,軍隊得不到休息,但也不曾遇到危險。
程不識說:「李廣治軍簡便易行,然而敵人如果突然進犯,他就無法阻擋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樂,都甘心為他拚命。我的軍隊雖軍務繁忙,但敵人也不敢侵犯我。」那時,李廣、程不識都是漢朝邊郡名將,但匈奴害怕李廣的謀略,士兵也大多願跟隨李廣,而以跟隨程不識為苦。
從上述的記載可以得知,李廣在軍陣佈置方面相當不嚴謹。但是這一點應該是從李廣在第一次兵敗被生俘之後有了根本的改變。這一個情況也能從李陵的作戰陣勢的嚴謹能夠看得出來。畢竟這樣的情況不太可能是李陵自己的領悟,同樣也有李廣的相應教導。
而另外一點,則是李廣在行軍作戰的時候,據傳說也有酗酒的惡習。
李廣酗酒並不是無中生有的傳聞,而是在史記當中也有相應的記載。
若是李廣真的是在行軍作戰的時候酗酒,那麼他所率領的部隊迷路也不算是什麼怪事了。
所以,李廣羞愧自殺,很有可能也是因為酗酒誤事的的原因。
但是不管如何,李廣算得上是一個傑出的將領,張嘉師之所以認為李廣值得他「等待投資」,同樣也是因為李廣確實是有著作為名將的基礎。同時,李廣的後代很多都是猛將,若是得到一個比起歷史更為出色的李廣,那麼接下來的李家人員,為大秦帝國效命的話,必然會為大秦帝國的軍事力量有著一個不錯的指揮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