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玄幻] 定秦曲 作者:蒼穹戰狼(連載中)

 
Babcorn 2016-12-14 15:51:10 發表於 玄幻奇幻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49 44142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3:00
第578章 大朝會(33)

    只不過,就算是有董仲舒挽回了嬴啟的衝動,都無法讓當年所發生的事情完全沉寂下去。

    在之後的歷史當中,張嘉師唯一的一次誅滅叛逆的行動,還是被後世的很多人所得知。

    這些人自然也包括後世的張家家主以及陰識等人。

    所以,在陰識以及隗囂等人在知道了張家家主張淵的打算之後,都不禁倒吸一口冷氣的原因所在。

    因為採取這樣的做法,固然是可以讓大秦帝國在王氏家族這個問題上得到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但是這樣的做法,可是讓很多人都無法接受。或者是說,包括陰識以及隗囂在內的人,都不認為這樣的辦法他們能夠在一下子能夠接受。

    畢竟王氏家族比起當其時人丁單薄,而且罪證確鑿的秦敏一家而言,不僅僅是人數變得更多,而且王氏家族雖然掌握著大秦帝國很多的權柄,甚至是能夠達到欺壓大秦帝國王室的地步。但是無論如何,眼下同樣也沒有證據證明王氏家族有犯私通外敵的叛國罪行。

    只不過,在隗囂以及陰識等人細想一番之後,就知道了張淵的這種辦法,自然是有辦法讓王氏家族接受這樣的結果。就好比是這次王氏家族居然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即墨地區進行封鎖。這一點說個不好聽,就是意圖謀反的重罪。

    而張淵的注重點,自然也就是在這一個方面上來進行相應的操作。可以說,隗囂等人很清楚,張淵這個老狐狸,不會在無緣無故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決定。

    也許,王氏家族的崛起以及其驕橫跋扈,成為了對咸陽張家或者是張家分支的一個嚴重威脅。

    在陰識的認識當中,王氏家族眼下想要跟咸陽張家這個天下張家宗主掰一下手腕,他們自然是力不從心,畢竟眼下咸陽張家雖然可以說是相當低調,但是無可否認的事情是,咸陽張家作為張嘉師的嫡系後裔血脈,以及兩百多年以來的傳承,積累至今的威望,哪怕是大秦帝國皇室,打算對付自己的親戚,都得掂量一下他們有沒有全身而退的辦法。

    畢竟咸陽張家的實力到底如何?這一個問題至今恐怕並沒有人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就連現任的張家家主張淵,在沒有進行相應「動員」的情況下,恐怕都無法估量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力量。

    這一股力量可不是眼下的王氏家族所能夠碰撞的。若是王氏家族的族長王莽真的是一意孤行,那麼張淵這個老狐狸多得是辦法讓王氏家族灰飛煙滅。

    而陰識想到的另外一個層面的事情是,為何張淵會在這個時候義無反顧的支持他以及嬴秀的相應行動。因為按照他對張淵的理解,對方可是一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

    很明顯,張淵既然有這麼一個打算,恐怕王氏家族眼下確實是觸動了張淵或者是咸陽張家所能夠忍受的底線了。

    當然,咸陽張家跟王氏家族雖然在王氏家族崛起的這一段時間,小衝突基本沒有斷絕過。但是無論是王鳳亦或者是王莽,王氏家族都知道咸陽張家並不是只有一個太皇太后作為最大後台的他們所能夠正面對抗的。

    因為咸陽張家以及其他張家分支,雖然在嬴啟死後,就已經逐漸淡出大秦帝國的政務層面。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咸陽張家以及其他張家分支,對於大秦帝國的軍隊的影響力可以說甚至是比起大秦帝國皇室還要強一些。

    當年的咸陽張家第一任家主,張嘉師與贏玥漣的次子張琬就是在大秦帝國的軍政體系當中,擔任過國尉一職。

    這一個安排雖然是張嘉師已經死後的事情,但是根據一些傳聞,嬴珣以及贏啟希望自己的弟弟或者是叔父,擔任張嘉師遺留下來的太尉職位。但是張琬認為自己不能夠在父親死後就擔任太尉職位,而且在張嘉師擔任太尉之前,大秦帝國的太尉職位基本上是空缺的。既然如此,大秦帝國的太尉事實上有沒有都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他自然退而求其次,擔任大秦帝國的國尉一職。

    事實上,除了這一方面的原因,嬴珣自然很清楚這個比他要年輕十多年的幼弟的另外一個方面的擔憂,那就是太尉一職雖然是大秦帝國的皇帝在軍事方面的輔助軍官,但是毫無疑問,太尉職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是因為擔任這個職位而受到嬴珣以及自己的侄子猜忌,毫無疑問是得不償失。

    張琬自認為自己並沒有張嘉師的那種對很多事情都能夠平靜對待,淡然處之的心態,若是因為在太尉一職上,他顯露出一些本不應該出現的品性,那麼就算他算是嬴啟的親叔父甚至是據說準備禪讓地位的嬴珣的親弟弟,恐怕都不會讓他有一個太好的結果。

    嬴珣對於自己親弟的想法,自然是很清楚,雖然他跟張琬的年紀差距較大,同時雙方之間並沒有太過頻繁的接觸,但是毫無疑問,作為同樣是張嘉師嫡子,雖然並不是一母同胞,而算得上是表兄弟類似的親兄弟,嬴珣在張琬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後,沉默一段時間之後才對張琬說道:

    「琬弟是擔心……自己不會成為父王那樣的人,而導致一些事情的出現?」

    張琬聽到了嬴珣的話之後,只是平靜的露出一抹笑意。而嬴珣在看到了張琬的笑意之後,也知道自己說中了張琬的想法。所以到了這個地步,嬴珣只能夠接受張琬的想法,而讓張琬取代年紀有些大的國尉桓硫,代理大秦帝國的國尉一職。

    ………………………………………………分割線…………………………………………

    桓硫並不是張嘉師以及嬴珣主掌大秦帝國時期的第二任國尉。在公元前196年大秦帝國結束第一次進攻匈奴的戰役之後,屠睢就以其年邁,希望安享晚年的想法,向張嘉師提出辭呈。

    對於這個年紀確實是很大的老國尉,張嘉師在顧念其功勞之餘,同樣也念及對方年紀也確實是大了一些,也就接受了屠睢提出的辭呈。

    只不過,在接任人選方面,屠睢提出既然張嘉師打算擊破匈奴,那麼必須要由一位明白北疆地區軍隊事務以及能夠進行相應合適安排的人選擔任國尉一職。張嘉師對於屠睢的這個建議可以說相當認可。

    但是在人選方面,則是讓張嘉師感覺到有些為難。

    在這方面的人選,張嘉師屬意的是王離,蘇角,渉間以及繼續駐守雲中九原地區的北疆軍團猛將楊翁子。

    王離毫無疑問是最合適,但是也在很多方面而言,卻不適合擔任這個職位的人選。

    因為王離在北疆軍團甚至是整個大秦帝**中的威望相當高,若是他出現了什麼意外,年幼的嬴珣恐怕無法有效彈壓這個功勛大將。

    再者,以張嘉師對王離的認識而言,張嘉師不認為王離會輕鬆接受這個對於他而言的燙手山芋。畢竟王離經歷過這麼多事情,恐怕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一開始而言,王離既然是最合適的國尉接替者,但是同樣的,王離擔任這個職位的可能性真的很小。

    在接下來的是蘇角,蘇角作為張嘉師麾下的嫡系之一,其雖然並不是最早就跟隨張嘉師南征北伐的人員,但是在遼東軍體系當中,可以說蘇角僅次於他的第一人。

    所以讓蘇角擔任國尉,應該是最合適的選擇。

    只不過蘇角的大局觀較差,甚至是比不上渉間,因為在很多方面而言,國尉雖然不一定需要指揮大軍作戰,但是其若是連軍事方面的整體佈局都無法做到相對完善,恐怕讓蘇角擔任國尉,並不是一個好選擇。

    而渉間則是張嘉師認為在王離之下的最合適人選。然而無論是經驗以及資歷都無可挑剔的渉間,因為其在咸陽之戰當中的作為,讓張嘉師不得不顧忌很多方面的影響。

    渉間若是擔任國尉,在軍方當中固然是得到不少支持,但是其很有可能會被咸陽一帶的關中人員杯葛而導致渉間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在這一方面而言,張嘉師還覺得自己當初是不是讓渉間背這個黑鍋背大了……

    而最後一個人選,則是大秦帝國北疆軍團當中殘存的老將楊翁子。

    楊翁子是當年大秦帝國征伐河南地的有功之臣,因為在匈奴單于將其主力集中進攻蒙恬麾下的軍隊的同時,楊翁子則是趁著匈奴主力無暇南下之際,發起對河南地的一連串攻勢。

    可以說,大秦帝國能夠得到河南地,楊翁子同樣也是功不可沒。

    當然,與某個記載不同的是,楊翁子麾下的軍隊比起蒙恬更少,因為這個出自《淮南子?人間訓》的記載,更多是無稽之談:秦皇發卒五十萬,使蒙公,楊翁子將,築修城,西屬流沙,北擊遼水,東結朝鮮,中國內郡,挽車而餉之。

    但是在《史記?始皇帝本紀》的相應記載當中,也說明了楊翁子不僅僅是在戰爭中有著優秀的才能,同樣在治理邊郡當中有著相當大的功勞:

    始皇帝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四]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陶)[陽]山、北假中,築亭障以逐戎人。徙謫,實之初縣。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適治獄吏不直者,築長城及南越地。

    可以說,在蒙恬死後擔任雲中,九原兩地郡守的楊翁子,在這之前,就是治理規劃河南地建設的重要人物之一。

    所以,張嘉師儘管對楊翁子沒有太過直接的認識,但是毫無疑問,選擇楊翁子作為國尉,同樣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而在再三思量一番之後,張嘉師還是處於大局方面的考慮,詔令楊翁子擔任大秦帝國的國尉。

    楊翁子在九原郡的郡守府當中接到了這個詔令的時候,可以說相當的驚喜。因為他也很清楚,以他的身份是很難擔任上將軍一職,而國尉一職毫無疑問則是他所能夠達到的最高高度。

    對於張嘉師,楊翁子在內心中的評價也算是相當正面,因為他認為張嘉師雖然起於微末之際,但是毫無疑問,始皇帝當初若非是慧眼識人,恐怕他也早就死於亂兵當中,而大秦帝國說不定也會成為歷史的塵埃。所以對於張嘉師,楊翁子還是很認可的。

    雖然他跟張嘉師確實不算有很深的認識,但是毫無疑問,若是張嘉師想要自己登基稱帝,天下早已經成為了張家的,至於兩個公主以及當今陛下的下場會變得如何,這就不是他所能夠思索太多的了。

    可以說,張嘉師的位置雖然讓很多人都覺得有些不對勁,但是毫無疑問,眼下的張嘉師確實是在這個位置上做的最好了。

    所以,他對張嘉師選擇他這個非遼東軍體系的大將作為國尉,確實是讓楊翁子不得不驚喜莫名。

    ……

    楊翁子的年紀也算是有些大了,在公元前185年,楊翁子認為自己也應該離休之後,便學著眼下已經病死的屠睢那樣,向在幾年前已經親政的大秦帝國皇帝嬴珣以及退居為太尉的張嘉師提出辭呈。

    對於楊翁子的離開,張嘉師以及嬴珣都沒有過多的挽留,畢竟楊翁子的年紀還在渉間以及蘇角之上,對方既然是以年紀以及身體為由提出辭呈,張嘉師還真的難以挽留對方繼續擔任國尉這個職位更長的時間。

    所以,在給予了楊翁子應得的獎賞以及安撫之後,張嘉師便讓嬴珣思考一下接替楊翁子擔任國尉的人選所在。

    大秦帝國由於在這個時候已經準備西征事宜,出於這個前提考慮,嬴珣認為接替國尉的合適人選並不算太多。

    而張嘉師當其時則是微微一笑,因為正如嬴珣所言那般,一個善於後勤維護,發展後備軍事力量以及相應體系建設的人,在眼下的大秦帝國還真的不太好找。

    但是嬴珣在提出了一個人選之後,讓張嘉師都不得不讚嘆,因為那個人就是曹參……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3:00
第579章 大朝會(34)

    張嘉師在聽到了嬴珣建議讓曹參接替楊翁子這個老將,擔任大秦帝國的新一任國尉,心中可以說是相當滿意。

    儘管張嘉師最屬意的人選並不是曹參,而是蕭何的長子,眼下擔任內史一職的蕭祿擔任國尉一職。

    蕭祿與張嘉師所知道的歷史不一樣,在這個世界當中並沒有早死,而是因為張嘉師的介入,成為了大秦帝國新生代官員的一員文官代表。

    深得蕭何所長以及求學於李左車的蕭祿,在很多方面都讓張嘉師覺得相當滿意。

    張嘉師曾經若非是因為蕭祿與桓峰的幼女有婚約在身,並且已經早已成婚,都動用了將嬴瑄嫁給蕭祿作為妻子的心思。

    可想而知,張嘉師對於蕭祿的重視程度。

    而蕭祿的年紀雖然不算太大,甚至是不過三十歲上下,屬於年輕級別的官員,張嘉師還希望蕭祿能夠擔任更加高級別的職位,發揮出他的能耐。

    至於讓蕭祿擔任國尉,本來這麼一個情況就算是張嘉師支持,恐怕都有一定難度,但是無可否認的是,蕭祿在張嘉師的心中,是接任楊翁子擔任國尉的不二人選。

    而嬴珣提出了讓曹參擔任國尉,這麼一個想法不是不可行,而張嘉師也認為曹參在這個位置上也屬於合適人選。

    只不過張嘉師在稍微思索一番之後,對嬴珣提出了曹參的兩個缺點。

    「陛下,曹少府擔任國尉一職,無論是才幹以及資歷,品性都屬於上上之選。可是屠國尉以及楊國尉的請辭原因,恰好就是曹少府擔任國尉的一大缺陷,再者,曹少府的身體不好,若是將其調離少府職位,恐怕……」

    張嘉師搖了搖頭,並沒有說下去。

    而嬴珣在聽見了張嘉師的話之後,則是眉頭微微一皺,因為他並沒有想到這兩個方面的情況。

    嬴珣在微微搖頭之後,對張嘉師說道:「父王言之有理,曹少府的年紀確實是大了一些,而且身體的狀況不算很好,若是其擔任國尉,恐怕一兩年,曹少府就得向朕上交辭呈。不知道父王作為太尉,希望誰能夠擔任國尉這個屬官一職?」

    因為張嘉師擔任太尉,國尉的職位很自然就成了張嘉師的副官地位。而在張嘉師卸下攝政王的重擔之後,嬴珣並沒有改口,而是繼續稱呼張嘉師為父王,而嬴玥汐以及贏玥漣兩位王后則是稱之為母后。

    張嘉師在這方面也不是沒有嘗試過糾正嬴珣稱呼的想法,並且付諸行動。但是嬴珣一直以來都有意無意的忽視張嘉師的糾正,時間一長,張嘉師也就只能夠由著自己的長子胡鬧下去。

    當然,在很多人的心中,包括嬴珣自己,都對這個稱呼並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而在聽到了嬴珣的詢問之後,張嘉師則是提出了兩個人選,一個就是蕭祿,而另外一個則是大秦帝國的名將韓信。

    張嘉師之所以提出由韓信擔任國尉,主要就是希望保護好韓信,畢竟韓信擔任大秦帝國上將軍已經有一段時間,其在之前征伐匈奴的戰爭當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勛,張嘉師對於韓信的封賞一直都比較頭疼,但是眼下讓韓信擔任楊翁子的國尉職位,並不算是對其明升暗降,畢竟在名譽上,國尉比起上將軍更加顯赫。畢竟大秦帝國自上將軍蒙恬死後,經歷了多位上將軍,而在張嘉師執掌朝政的時期,李信,桓峰,蘇角,渉間以及韓信五人,則是成為了歷來的上將軍擔任人選,而時間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距。

    所以,若是讓韓信繼續擔任上將軍,恐怕對其並不是一種好事情。畢竟上將軍這個職位掌管著實際的兵權,若是有人以韓信功高震主的因由向嬴珣進讒言,恐怕他這個父親也會因為鞭長莫及而有可能出現一定的變故。

    這麼一個結果可不是張嘉師所能夠看到的。因為張嘉師也不希望韓信會像歷史那般,遭受橫死。

    ……

    說實話,張嘉師認為他所知道的歷史當中,韓信的死亡更多是一種冤枉。因為韓信並沒有在其能夠得到最大利益的時候謀反,相反在其大權已經被削弱的時候謀反,這樣的做法有什麼意義?

    若非韓信的支持,恐怕秦末亂世很有可能會演變成「三國演義」,漢國,齊國以及楚國三雄並立而非項羽兵敗身死,大漢帝國最終得以建立。

    這也難怪根據不少野史的記載,韓信在被殺之前,會仰天長嘆:「悔不聽蒯徹之言。」

    也就是因為這樣,張嘉師在找到了隱居在故地的蒯徹之後,讓其到來雙玥邑的府邸,希望其能夠擔任王府長史的職位。

    畢竟蒯徹作為一個實際上並不亞於李左車的謀士,張嘉師對其還是很重視的。

    畢竟蒯徹可以算得上是秦末亂世的鬼謀之才。

    在歷史上,蒯徹第一次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是秦二世元年八月,當時陳勝命武信君武臣北上掃蕩趙地。

    蒯徹遊說范陽縣令徐公,說:「我是范陽的百姓,名叫蒯徹,我私下可憐您就要死了,所以表示哀悼。儘管如此,我又祝賀您因得到我蒯徹而獲得生路。」徐公連連拜謝,問道:「您為什麼表示哀悼?」蒯徹說:「您做縣令已十多年了,殺死人家的父親,使人家的兒子成為孤兒,砍去人家的腳,對人施以黥刑,受害的人太多了。慈父、孝子們之所以不敢把刀子插到您的腹上,是因為他們害怕秦朝的法律。現在天下大亂,秦朝的政令得不到貫徹執行,這樣的話,那些慈父、孝子們都將爭先恐後地把刺刀刺到您的腹上,以報仇雪恨並成就功名,這是我表示哀悼的原因。」

    徐公又問:「您為什麼祝賀我得到先生就獲得生路呢?」蒯徹回答說:「趙國的武信君不知道我無能,派人前來詢問他的吉凶禍福,我現在要去會見並勸說他,對他說:『您一定要戰勝敵人然後才取得地盤,攻破城池然後才佔據它,我私下覺得很危險。如果採用我的策略,將不戰而取得土地,不攻而佔有城池,傳送檄文就能夠平定千里,這樣可以嗎?,他將要問:『你的策略是什麼?』我趁機回答說:『范陽縣令本應整頓他的軍隊,守衛城池,奮起抵抗,但因怯懦怕死,貪婪而喜歡富貴,所以想首先向您舉城歸降。首先向您投降而您不給他恩惠,那麼邊地之城都將互相轉告說:「范陽縣令首先投降而被殺。」一定會據城堅守,像********一樣,難以攻取。為您打算,不如用黃蓋朱輪的車子迎接范陽縣令,讓他在燕、趙的邊界馳騁炫耀,那麼,邊地之城都將相互轉告說:「范陽縣令先投降而獲得富貴。」一定會競相投降,就像泥丸在山坡上滾動一樣輕而易舉。造就是我所說的傳送檄文就能平定千里的策略。」徐公連連拜謝,準備車馬遣送蒯徹。

    蒯徹用這些話勸說武臣。武臣用一百輛車,二百名騎兵,以侯印迎接徐公。燕、趙之地聽說此事,有三十多座城投降,正像蒯徹的策略所預料的那樣。

    這一幕可以看到蒯徹對於武臣以及徐公相互之間的糾葛,讓其保住了性命的時候,同時也讓很多人知道了他的才能。

    但是蒯徹的計策也算是相當毒辣,因為酈食其就是間接被蒯徹以及被蒯徹說服的韓信所害死的。而這一條計策,也在間接造就了秦末亂世有可能會出現的結局分支。

    漢四年(前203年),漢將韓信俘虜魏王豹,攻破趙、代,使燕國降服,接連平定三國,然後率兵向東將要攻打齊國。軍隊還沒有過平原縣,聽說漢王劉邦已派酈食其勸降了齊國,韓信想停止進軍。

    蒯徹遊說韓信,說:「將軍您受漢王的命令攻打齊國,而漢王又另外派兼有暗探身份的使者單身前去勸降齊國,難道有詔書命令您停止進攻嗎?為什麼不進軍?況且酈先生以一個士人的身份,乘車前往,憑三寸不爛之舌,而勸降齊國七十餘城,將軍您率領幾萬兵眾,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當了好幾年將軍,反而不如區區一個儒生的功勞大。」

    於是韓信認為他說的有道理,採納了他的建議,終於渡過黃河。齊王已聽從了酈食其的勸說,就把他留下,一起飲酒作樂,撤除了對漢的防禦。韓信因而襲擊歷下的齊軍,於是來到臨苗城下。齊王認為酈食其欺騙了自己,就把他用沸水煮死。在與韓信交戰戰敗之後,田橫兵敗逃走,韓信最終平定了齊國,自立為齊國的代理國王。

    當時漢工正在榮陽受圍困,就派張良前往臨淄,立韓信為正式齊王,以便安撫他,使他堅定地站在漢王一邊。項羽也派武涉去勸說韓信,想要和他聯合。

    接下來,也就是因為蒯徹的勸諫,差點沒有讓歷史的走向完全發生改變:

    蒯徹知道天下局勢的變化取決於韓信,想勸韓信背叛漢朝,就先用隱語暗示韓信說:「我曾經學過相面術,觀察您的臉譜,最多不過被封為侯爵,又總是處於危險之中;而看您的背形,則非常尊貴,難以說出。」

    韓信問:「您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蒯徹於是請求讓別人走開,然後說:「天下剛剛起來發難的時候,英雄豪傑之士自立為侯、王,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像雲霧一樣會合,像魚鱗一樣錯雜積聚,像疾風一樣迅速興起。常時人們只為推翻秦朝而憂慮。現在劉邦、項羽兩方相爭,使人一敗塗地,流離失所,數不勝數.漢王率領幾十萬兵眾,據守鞏、雒,憑藉山、河之險,一日數戰,毫無功效,戰敗而逃,不能援救,在榮陽敗退,在成皋負傷,逃到宛、葉之間,造就是所說的智謀、勇力都陷入困境之人。楚人起兵於彭城,輾轉爭鬥,所向無敵,進兵到榮陽,乘勝利之勢,威震天下,然而在京、索之間受阻,臨近西山卻不能前進,如今已經三年了。銳氣在險峻的關塞受挫,國庫的糧食耗盡,百姓苦不堪言,不知歸順於誰。以我之見,除非有天下聖賢。否則勢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災禍。現在劉邦、項羽兩人的命運就掌握在您的手裡。您幫助漢王,漢王就會取勝,與楚王聯合,楚王就會成功。我願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達愚陋的誠意,就怕您不能採納我的建議。現在為您著想,不如讓他們兩方都得到好處,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勢必無人敢先發難。憑您的賢達聖明,又有眾多身穿鎖甲的軍隊,佔據強大的齊國,聯合燕、趙兩國,出兵到空虛之地控制他們的後方,順應民心,西向制止楚、漢間的爭鬥,使士卒免於死亡,天下之人,誰敢不聽從!您按照原來齊國的版圖,擁有淮、泗之間的土地,以恩德安撫諸侯,拱手安居,禮讓賢士,那麼天下諸侯都將競相朝拜齊國。我聽說『上天賜予而不接受,反而會受到罪責;時機到來而不行動,反而會得到災禍,希望您深思熟慮。」

    韓信說:「漢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見利忘義、背恩忘德呢?」

    蒯徹說:「當初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餘結下生死之交,等到為張饜、陳釋的事而爭吵,常山王抱頭鼠竄,歸附漢王,借兵束下,戰於鄗北,成安君死於泜水南岸,身療分家。逭兩人結交之時,親密無間,天下沒有人能與他們相比,而最後卻自相殘殺,以至於滅亡,這是為什麼呢?禍患產生於**太多、人心難測。現在您忠心耿耿地與漢王交好,不會比那兩位關係更緊密,而所爭論的事情又往往比張饜、陳釋的事情重要。所以我認為您堅信漢王不會危害您是錯誤的.大夫文種使即將滅亡的越國生存下來,使勾踐稱霸於中原,功成名立而身遭殺害。俗話說:『野鳥捕盡,獵狗就會被烹殺;敵國破滅,謀臣就將死亡。』所以從交友這方面說,沒有人能超過張耳和陳餘;從忠臣這方面說,沒有人比得上大夫文種。這兩個事例,應該說足以做為借鑑了,希望您好好想想.況且我聽說勇力和謀略使君主感到畏忌的人將難保性命,功業壓倒當世的人將得不到獎賞。您渡過西河,俘獲魏王,活捉夏說,攻下井陘,討伐成安君的罪過並把他殺死,而得以在趟國發號施令,威脅燕國,平定齊國,向南挫敗楚國的幾十萬兵眾,終於斬殺龍且,派人西行向漢王報功,造就是所說的功業天下無雙,謀略世間少有之人。現在您功高難以獎賞,威重使君豐畏忌,歸附楚國,楚人不信任您;歸附漢國,漢人害怕您。您想帶著這些功業和威望歸附誰呢?處在人臣的地位,而有高於天下的名望,我實在為您擔心。」

    韓信說:「先生暫去休息,我要考慮一下。」

    過了幾天,蒯徹又勸說道:「能否聽從忠告,是做事成敗的徵兆;謀劃是否得當,是存亡得失的關鍵。從事奴僕的差役,就會失去萬乘枓仁的權柄;保守低微的俸祿,就會喪失成為公卿、宰相的機會。心裹明明知道這個道理,而刁;敢做出決斷並付諸行動,將會成為百事之禍。所以猛虎如果猶豫,還不如蜂、蠍以毒刺刺人;孟賁如果遲疑,還不如兒童堅決去做。這是說貴在能實際行動。功業很難做成卻容易失敗,機會很難遇到卻容易喪失.『時機啊時機,不會第二次來臨。』希望您不要懷疑我的計策。」

    韓信猶豫不決,不忍心背叛漢王,又自以為功多,漢王不會奪回他統治的齊國,於是婉言謝絕了蒯徹的建議。蒯徹因遊說而不受信用,非常害怕,就假裝瘋狂而做了巫師。

    可以說,若是當初韓信聽從了蒯徹的話,韓信說不定真的會成為三分天下的一個君主之一。

    畢竟當其時韓信的實力控制著河北以及齊國故地的大部分地區,雖然國力因為多年的戰爭而相當虛弱,但是楚漢之間的僵持,完全能夠為齊國得到足夠的緩衝發展時間,若是韓信能夠把握楚漢之間長久僵持而展露出來的疲態,甚至是有可能在數年時間之內能夠逐一消滅楚漢兩國,正式定鼎天下。

    在一些方面而言,張嘉師在想到了蒯徹有可能會改變歷史的走勢之後,自然是希望自己能夠控制這樣的人才。

    所以,他讓蓋聶的情報組前往蒯徹的故鄉尋找蒯徹的蹤跡。

    而根據一種當其時流傳的說法,那就是陳平曾經對其子陳買說道:「此種絕戶之策絕非出自王上之手,很有可能,這是蒯徹的謀算。不得不說,王上這次可算是讓我等都相當吃驚。不過這樣也好,因為這也就說明,王上想要做些什麼,都能夠得到更多的妥善之處。」

    只不過,這樣的說法,並沒有得到任何確認。而在陰識等人心中,對於蒯徹這個直到去世都相當神秘的人的存在,都抱有一定疑惑。因為蒯徹在這個世界的存在,並不見於史書……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3:00
第580章 大朝會(35)

    既然在張家家主張淵的想法當中,已經有瞭解決王氏家族這個癥結的有效辦法,那麼陰識在進入阿房宮之後,在跟嬴秀以及群臣說完正事之後,就思考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而在嬴珣親政之前,張嘉師動用了自己的財富為大秦帝國繼續進行阿房宮的修建,在這兩百多年的時間當中,阿房宮一直是大秦帝國的最重要核心所在。

    而張嘉師自己雖然很清楚,在他原來的世界當中,阿房宮飽受歷史後人的詬病。但是來到了大秦帝國的張嘉師,在認識到阿房宮修築的主要原因之後,並不認為阿房宮是一無是處,只供皇帝遊玩居住的奢華所在。

    因為阿房宮的實用性遠大於後人給它的評價。

    在阿房宮的相應規劃當中,阿房宮的主體建築,也就是阿房宮的正殿,其規模可以說遠非後世宮殿以及咸陽宮正殿所能夠比擬的。

    而除了這個似乎有些浮華的阿房宮正殿之外,整個宮殿群主要是分為前宮以及後宮。

    前宮除了正殿之外,還包括了一些大秦帝國的重要官員辦公場所,其中就包括丞相府,太尉府以及御史台三個代表大秦帝國核心區域的場所。

    三公在皇宮裡面辦公,事實上並不是大秦帝國所獨創的,而是在商鞅變法,當其時秦國所遷都咸陽之後,咸陽宮已經有了這一部分的功能。因為從很多相應的記載就能夠看出咸陽宮就是一個核心政務處理場所。

    要不然,以呂不韋以及李斯的相應記載,恐怕對方是不可能經常逗留在咸陽宮當中辦公的。

    而阿房宮也就是將這個職能擴大化的存在。

    在阿房宮正殿附近的前宮範圍,丞相府,太尉府以及御史台則是在正殿的右面,而一些次要的官員的辦公場所,則是在宮殿的左面。

    大秦帝國的咸陽宮因為格局問題,即使其經歷過多次的擴充,但是因為南面的護城河的阻隔,咸陽宮的前部分的官員辦公場所一直沒有進行擴充。

    所以在這麼一個情況下,咸陽宮南面的咸陽城主體,則是成為了很多官員的府邸以及廷尉牢獄所在之處。這麼一來,對於秦國的政令傳達的影響雖然不算太大,但是無論是秦王或者是皇帝,亦或者是丞相,御史大夫等等想要下達相應的命令,都會出現一些延遲。

    在很多的時候這麼一點延遲並不算是什麼,但是若是真的遇到要緊的事情,恐怕這樣的延遲會導致很多問題的發生甚至是讓本該得到妥善處理的問題惡化下去。

    所以,始皇帝在修築阿房宮的時候,就顧慮到這樣的問題,而希望阿房宮能夠發揮出政務處理的流程進行相應簡便的作用。

    張嘉師認為這麼一個思路是一種好事,但是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利弊,阿房宮雖然集中了大秦帝國的職能處置,但是毫無疑問,阿房宮還是不適合讓外人進行居住。

    所以張嘉師移除了阿房宮的官員府邸的居住能力,而是讓這些地方變為能夠提供更多官員辦公的場所。

    而張嘉師隨後也顧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阿房宮雖然是作為政務處置的場所,但是其同樣也能夠作為皇帝居住的宮殿,所以仿造後世的一些宮殿的風格,張嘉師儘可能在阿房宮的後宮位置進行相應的修改。

    在阿房宮的原來規劃當中,阿房宮的正殿成為了阿房宮的中心點,這樣的佈局毫無疑問是讓阿房宮的格局規劃很是侷促。

    當然,張嘉師知道皇帝並不缺乏行宮這種存在,所以張嘉師也就是向北擴展阿房宮的修築範圍,擴大部分後宮的位置,讓阿房宮的正殿處於整個阿房宮的偏南位置。

    這樣的修建毫無疑問需要花費更多的財產以及調動更多的人力,但是張嘉師擴展阿房宮範圍的目的,並不是修築更多的宮殿,而是希望讓阿房宮能夠形成一套內部人員的居住體系的建築群。

    這一個建築群不僅僅是皇帝以及后妃居住的宮殿,同樣還有部分駐軍以及侍女和宦官的居住場所。

    畢竟大秦帝國眼下並不是那種侍女居住在皇宮內的情況,想要改變這一點,自然就是需要在這些地方修建房屋,安置這些侍女以及宦官。

    張嘉師的這種佈局可以說相對而言比較超前的,因為眼下除了宦官以及后妃的親隨侍女有權居住在皇宮之外,其他的衛軍以及侍女,更多是在咸陽城內尋找房屋居住或者是他們本身就是本地的人員進行招募的存在。

    所以出於很多方面的考慮,張嘉師還是將後世皇宮的一些佈局運用在阿房宮當中。

    當然,張嘉師進行的改變,同樣也存在在這些宮殿的設計當中。

    在張嘉師進行相應的規劃整改之後,阿房宮的後宮建築群並不是單獨一層的建築,而是包括皇帝自己居住的寢宮在內,有著書房,臥室,辦公場所以及洗浴房間等等區域的復合建築。

    當然,這樣的復合建築會按照人員的規格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說皇后的寢宮以及皇太后的寢宮稍微次於皇帝的宮室,而皇子公主的宮殿規格則是再次之,如此類推。

    到了一般的宦官或者是居住在阿房宮後宮的普通宮女,則是只有基本生活功能的房子。

    這一種規劃,節省了不少按照原地計畫,需要更多土地的建築空間,但是在張嘉師的心中,這種規劃的花費並不會減少太多,畢竟眼下進行這樣的規劃,更多就是一種比較花錢的事情。

    只不過對於張嘉師而言,這樣的阿房宮的格局,能夠進行相應的改建空間的餘地明顯是更大。

    有需要進行相應規劃的改善的話,只需要對一些宮室進行推到重建,再次進行相應規劃即可,而無需進行大規模的改建工程。

    而且阿房宮的宮室之間的距離並不算太近,在防衛工作方面也能夠避免一些連鎖反應的出現。

    ……

    整個阿房宮的修築過程長達三十年,張嘉師基本上承擔了阿房宮的修建費用。

    在公元前198年再次擊敗匈奴之後,張嘉師念及嬴珣的年紀越來越大,於是將阿房宮的修建提上日程。

    其中,因為阿房宮將會作為大秦帝國的核心所在,張嘉師將阿房宮的修建工作分為三個部分。

    其中,大概範圍的城牆,阿房宮正殿,皇帝寢宮以及一些后妃的宮室,與其他宦官以及侍女所居住的房屋修建,作為了阿房宮的第一期工程。

    即使是張嘉師不計較僱傭或者是按照法令補償給發配過來進行徭役的刑徒的薪酬,阿房宮的一期工程還是持續了差不多四年的時間才算得上是完成。

    面的這麼一種結果,張嘉師也不得不說,這也算是一種不錯的結果了,因為阿房宮的修建,也許比起後世的高樓大廈有著很大的區別,但是其佔地相當大,而且很多建築工藝相對而言都算比較落後,所以有這麼一種進度,張嘉師也知道他真的無法苛求什麼了。

    要知道,若是後世修建阿房宮這樣級別的宮殿,哪怕只是部分工程,恐怕四年的時間還真的無法完成。

    別的不說,比如說故宮什麼的,它的修建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這樣的情況跟阿房宮進行對比,就能夠知道阿房宮的修築速度也可以算是相當快了。

    再者,就以仁壽宮的修築情況而言,阿房宮在張嘉師的主持修築下,完全稱得上是一個良心工程:

    仁壽宮,後世多稱之為九成宮,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了隋王朝,定都長安。楊堅為避長安酷暑詔令天下,繪山川圖以獻,廣造離宮。麟游縣位於長安西北320里,鎮頭在「萬迭青山但一川」的杜水之陽。東障童山、西臨鳳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天台山突兀川中,石骨棱棱,松柏滿佈。三伏天、氣溫平均在21。8度,微風拂徐,芬芳馥郁,沁人心脾,實為消夏之佳境。

    開皇十三年(593)文帝楊堅至岐州(今寶雞鳳翔),下詔在麟游鎮頭營造避暑離宮。命右僕射楊素為總監、宇文愷為將作大匠(相當今日的總工程師)、封德彝為土木監,崔善為為督工。督調幾萬人投入了浩大的工程。他們在東至廟溝口,西至北馬坊河東岸,北至碧城山腰,南臨杜水北岸築了周長一千八百步的城垣,還有外城(又叫僚城)。內城以天台山為中心;冠山抗殿,絕壑為池,分岩竦闕,跨水架楹。杜水南岸高築土階,階上建閣,閣北築廊至杜水,水上架橋直通宮內。天台山極頂建闊五間深三間的大殿,殿前南北走向的長廊,人字拱頂,迤延宛轉。大殿前端有兩闕,比例和諧。天台山東南角有東西走向的大殿,四周建有殿宇群。據《隋書》、《唐書》記載,九成宮有:大寶殿、丹霄殿、咸亨殿、御容殿、排雲殿、梳妝樓等。屏山下聚杜水成湖(時稱西海)。

    宮內水源睏乏,從北馬坊河谷,「以輪汲水上山(碧城山),列水磨以供宮內」(碧城山又叫水磨山)。宮城內由西向東築有地下水道,十分規則的石料襯砌,直通城外。

    宮城營造從開皇十三年(593)二月施工至開皇十五年(595)四月竣工,歷時兩年三月,文帝楊堅取「堯舜行德,而民長壽」之美意,命名為仁壽宮。

    然而楊堅的想法,對於仁壽宮的修築情況而言,無疑就是一種事與願違。

    楊素在監修仁壽宮時,督工極為嚴酷,民夫疲頓顛仆死亡萬人以上,將其屍體推入土坑,蓋土築為平地。工程建成後,楊堅派大臣高視察後回奏:「頗傷綺麗,大損人丁。」楊堅大怒,斥責楊素:「為吾結怨天下。」素懼,土木監封德彝安慰說:「別怕,皇后到必有恩詔。」第二天楊素竭見獨孤皇后,後說:「爾知我夫婦年邁無以自樂,盛飾此宮豈非忠孝。帝王法自古有離宮別館,今天下太平,造此宮何足損費。」後以此啟奏揚堅,堅轉怒為喜,賜楊素錢百萬,錦絹三千段。

    仁壽宮名曰「仁壽」,實則是建築在萬人屍骨之上供統治者優遊消夏的樂園。開皇十五年文帝初來仁壽宮避暑,役夫死者相次於道,楊素下令焚除之。開皇十九年除夕之夜,楊堅在宮中遠望,見宮闕磷火瀰漫,隱有哭聲,派人察看後回報:「是鬼火。」楊堅頗感驚悸,即謂:「此系修宮時服役而死的鬼魂。」。遂派人釃酒祭奠。

    張嘉師的道門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楊堅有可能遭受到橫死,就是因為其在仁壽宮居住,受到被埋在地下的徭役死者的詛咒。

    當然,張嘉師對於這種說法不置可否,因為張嘉師知道,即使是沒有仁壽宮這攤子事情,以楊堅的情況而言,其遭遇橫死反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所以,吸取了這種歷史的教訓,張嘉師還是選擇了一種比較慢的方式來對阿房宮的修築制定修建計畫。而且因為來自匈奴的壓力減輕不少,張嘉師調動了部分官兵進行阿房宮的修築,減輕了民力的耗損之外,同時也讓這些官兵得到了相應的鍛鍊。

    可以說,這也就是在這個世界,張嘉師修築阿房宮,並沒有遭受到太大詬病的原因所在。

    ………………………………………………分割線…………………………………………

    在朝會結束之後,嬴秀以私人的名義,宴請陰識這個大舅子在阿房宮的一個宴會宮殿當中進行飲宴。

    只不過,陰識在進入到這個宮殿之後,看到了已經到來的人,心情可以說相當的不平靜。

    因為除了嬴秀與他的妹妹,嬴秀的皇后陰麗華之外,還有以咸陽張家,太原王家,臨淄韓家(韓信之後),陽武陳家(陳平之後)以及隴西李家為主的幾個家主。

    很明顯,陰識自己都知道,這一次宴會,不可能僅僅是嬴秀宴請他這個大舅子這麼簡單……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3:00
第581章 大朝會(36)

    這一次宴會在開始一段時間過後,嬴秀作為主人,也不客套什麼,而是在屏退左右的宮女以及侍從之後,則是開門見山的說出他的想法:「諸位作為朕的長輩,朕也不客套什麼,朕知道,諸位這次集中在一起,很明顯則是因為王家的事情。在此,朕想要知道的事情是,不知道諸位有什麼能夠不動搖大秦帝國根基的前提下,解決王家的良策?」

    聽到了嬴秀的話之後,包括太原王家的人都知道,嬴秀這是對王莽以及其一族已經處於無法容忍的地步。但是他們並不認為這是操之過急,因為在座的各個家族族長,其掌握的實力可能單獨面對王家,有所不如,但是整合起來的話,恐怕即使是眼下的大秦帝國皇室,都無法抗拒。

    尤其是咸陽張家,作為眼下這些族長隱約的翹楚,只要張淵並非做錯了很多事情,或者是侵犯了他們的根本利益,他們也不會無緣無故的脫離跟咸陽張家的盟友地位。

    而嬴秀也很明白,這些人的一起到來,很明顯就是張淵進行操作的最重要表現。畢竟就算是他這個皇帝,想要在一下子集中這些有一定影響力以及實力的家族族長,恐怕還不如張淵頂用。

    對於這麼一點,嬴秀反倒是很平靜的接受了,畢竟這些人可以說就是張嘉師在當初給大秦帝國皇室的一道道保險以及糾正大秦帝國皇室犯下大錯的重要基礎。

    畢竟這些家族的傳承,只有張嘉師才是真正的核心人物。若非是張嘉師當初起用他們的先祖,恐怕他們這些族長眼下會是如何,只不過是一個無法猜測的未知之數。

    所以,對於張淵以及之前的幾任張家家主,其威望的鼎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初的定武王張嘉師。

    而這些家族,比如說陽武陳家以及臨淄韓家,毫無疑問就是咸陽張家的最堅實的盟友。

    所以在這方面,嬴秀也很清楚,只要咸陽張家不犯下嚴重的過錯,大秦帝國的皇室只會對這些親戚進行忍讓以及安撫。畢竟大家都是一支血脈的傳承,同宗同源,何必為了一些不算是太重要的事情而傷及大家之間的平衡而導致更多的混亂出現?

    而在聽到了嬴秀的話之後,張淵則是微微一笑:「王莽此人驕橫跋扈,但是在朝野之間素有賢名,若是無故對其下手,恐怕天下不服者甚眾。只可惜,王莽固然是一個相當有才幹之輩,但是其行事很多時候都操之過急,而眼下,對方既然犯下了重大的錯誤,這個錯誤自然就是讓王莽接受他必須要承受的苦果。」

    張淵的語氣雖然是很平靜,但是在座的人都能夠聽到張淵話語當中,所蘊含的很多的殺意。

    張淵與王莽甚至是王鳳時期的王氏家族並沒有太多的過節,但是以薊縣張家的反饋而言,王氏家族在這幾年的時間為了填補越來越大的缺口,對很多依附其他張家分支,甚至是薊縣張家進行巧取豪奪,恢復自己的實力。

    這麼一個情況可不是張淵能夠輕鬆容忍的了。畢竟薊縣張家的實力雖然較弱,但是毫無疑問,薊縣張家作為河北地區的張家宗主,那麼一旦其實力遭受到很大的削弱,這對於其他地方的張家甚至是咸陽張家就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畢竟王氏家族以及王莽,怎麼著都不算是易於滿足的人。

    一旦他們大幅度削弱了薊縣張家的實力,那麼王氏家族以及王莽的胃口,可就不是一個小小的趙郡就能夠滿足的了。

    既然咸陽張家總會有一天會跟王氏家族撕破臉面,那麼還不如趁著眼下王氏家族犯錯,而且實力相對比較虛弱的情況下,發起對王氏家族的致命打擊甚至是對其進行一擊必殺。

    而張淵則是在停頓一下之後說道:「我們幾個家族的實力雖然隱約將趙郡的王氏家族核心力量包圍起來,但是毫無疑問的是,王氏家族的根基並不是我們僅僅憑藉一部分人員進入趙郡就能夠解決的。我們需要的是讓王氏家族失去反抗甚至是再次崛起的能力。」

    說道這裡的張淵,用眼神掃視了一下其他人,發現有不少人都微微點頭之後,則是故作沉思一番,才繼續說下去:「我等讓一定數量的人員進入趙郡,打算攻擊王氏家族的核心地區,毫無疑問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效果,但是我們可以使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增加自己在這方面所能夠調動的力量。」

    聽到了張淵的這句話,在座的幾個族長不禁有些疑惑,因為他們既然打算讓王氏家族付出慘重的代價,就自然不會讓這個機會平白失去。

    可以說,他們集中在一起,自然是為了該怎麼樣瓜分王氏家族的資源甚至是控制範圍。

    而張淵的這種描述,很明顯就是希望讓更多人參與到這樣的事情當中,這麼一來,對於他們這些家族而言,無疑是既得利益必然需要分攤不少給新加入的人選。

    這對於這些家族而言,是很難接受的事情。

    但是他們也沒有就這樣向張淵發難,因為張淵看做是很大方,但是實際上是一個很計較得失的人,想要讓張淵吃虧的人,不要說嬴秀這個年輕的皇帝,就算是他們這些年紀很多都不比張淵年輕的家族族長而言,他們還真的沒有見識過。

    陰識在聽到了這裡的時候,眼神稍微看向一幅傾聽樣子的嬴秀身上,因為陰識有一種預感,那就是張淵這些家族肯定不會有太大的損失,而這些損失的分攤,他的妹夫以及眼下的大秦帝國皇帝,恐怕要承擔不少。

    當然,陰識不認為嬴秀會連這樣的損失都無法接受,要是嬴秀無法接受的話,也不會多番挖坑,讓王莽以及王氏家族跳下去。

    嬴秀也知道,自己也該是時候表態了,他沉吟一下,看著張淵說道:「不知道對方希望得到什麼?只要不是太過分的話,朕自然會滿足他們。」

    嬴秀的話讓張淵露出了一絲微笑,因為張淵接下來說出來的話,可是讓很多人都相當吃驚:「陛下此言差矣,對方並不希望得到更多的東西,而是對方希望送他的侄女進宮侍奉陛下。」

    聽到了這句話,很多人的表情都比較精彩,因為他們很清楚嬴秀並不如同前幾任大秦帝國皇帝,而是與大秦帝國的文皇帝嬴珣類似,與皇后陰麗華的感情甚篤,而張淵的這句話,有可能會冒犯了嬴秀,並且得罪陰家這個在南陽郡地區也算是望族的家族。

    而陰麗華的表情則是沒有太大的變化,她自己也很清楚,以嬴秀的性格而言,就算是對方內心不接受這種事情,但是為了更多的東西,嬴秀還是會妥協的。

    而嬴秀則是看著張淵好一會,心中的思緒紛飛,因為這一點確實是一種讓他有些無法接受,但是卻很輕鬆就能夠面對的事情。

    而他則是在看著張淵,不知道對方為何會提出這樣的說法。也許張淵擔心陰家會分為下一個王家,而不得不選擇一種制衡?

    嬴秀無法判斷是否因為這樣,張淵才會提出這個建議,但是正如陰麗華對嬴秀的理解,嬴秀在沉思一會之後,還是接受了這樣的建議。

    而他則是有些疑惑的詢問著張淵:「根據朕的理解,在趙郡,應該是沒有能夠跟王氏家族分庭抗禮的家族。此人有資格加入到這樣的事情當中?」

    對於嬴秀的問題,張淵則是很直白的說道:「正如陛下所言,趙郡確實沒有一個家族能夠跟王家分庭抗禮,但是若是這個勢力並不僅僅是一個家族的話,那麼陛下自然不需要擔心什麼了。」

    張淵的言下之意,就是說嬴秀在這方面不需擔心什麼,因為他能夠很妥當的安排這一方面的事情。

    而陰麗華在這個時候抿嘴一笑,對著張淵詢問道:「張伯父,妾身還不知道是那個可人兒會當妾身的妹妹,一起侍奉陛下,不知張伯父可否告知一二?」

    「此事確實是鄙人的疏忽了,還望陛下,皇后以及諸位見諒。」說到這裡的張淵則是稍微停頓了一下,說出了一個人的名字:

    「這一位女子,就是已故的真定太守郭昌之女,現任趙郡郡尉孔晏的外甥女,郭聖通。」

    若是張嘉師聽到了張淵所說的話,那麼就會直接噴對方一臉:「這算什麼破事情!?老劉家的人不就是死剩下一個劉肥了麼?!」

    張嘉師不知道的是,因為歷史的慣性,讓孔剛的後人搬遷到趙郡一帶居住,而在公元6年,孔晏的妹妹孔氏嫁給了郭昌,讓郭聖通再次出現在本應該改變的世界當中。

    ……

    在張嘉師所知道的歷史當中,郭聖通,真定藁城人,古郭國的後裔,中山郡名門望族,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皇后,史稱光武郭皇后。郭聖通的父族是郡中大姓,其父郭昌,早死,少有義行,曾經將數百萬田宅財產讓給異母弟弟,因此受到郡國人的讚譽。在郡中擔任功曹。郭聖通的母族是真定王室,她的母親是真定恭王劉普之女,因嫁於郭氏而稱為郭主,生郭聖通和兒子郭況。郭昌去世得早,郭主雖然是王家女子,卻好禮節儉,有母儀之德。

    公元23年9月,九月,三輔豪桀共誅王莽,更始帝劉玄在宛城大封功臣,其後意欲遷都洛陽,便以劉秀為司隸校尉,使其前往整修宮府。從事司察,一如舊章。於是置僚屬,作文移,漢官歸心。及至更始帝至,又派遣劉秀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持節北渡。鎮慰州郡。所到部縣,見二千石郡守,長吏、三老、官屬,下至佐史,考察黜陟,平遣囚徒,廢除王莽苛政,恢復漢官名爵。為更始政權獲得了更多的民心和轄地。

    而與此同時,由於劉秀進至邯鄲時,拒絕了原趙繆王子劉林水淹赤眉的建議,致使他扶持王郎詐稱漢成帝之子為帝,定都邯鄲,並得原廣陽王子劉接的響應,由此北州疑惑,降下郡國,真定國也因此以十萬之眾反戈倒向王郎政權。作為和真定王室聯姻的郭氏家族,跟隨著真定王劉楊,也陷入隨風搖擺之中。

    此時的郭氏不會想到,更始政權的北巡代表,破虜將軍劉秀會去而復返。在經歷了北地無招兵卒,眾將死向南首的沮喪,回味著滹沱河的寒冷,豆粥麥飯的甘甜之後,被王郎追檄十萬戶的劉秀,在信都掘得了第一桶金,以四千精兵復起,堂陽、貰縣,均被攻克,在和成另得兩千騎兵。同時又得劉植,耿純各率宗族子弟,據其縣邑,誓死追隨,由此而北降下曲陽,合眾有數萬人。

    同時有上谷太守耿況之子來謁,和劉秀共商聯合上谷漁陽兩郡突騎共定邯鄲之策。並沿路發奔命兵,由北向南,擊新市,討邯鄲。過真定時,劉秀派出劉植作為說客,說降劉楊。

    最終,劉植的遊說,以及自身對於局勢的判斷,使得真定王劉楊做出了選擇,新立的邯鄲政權和迫近的更始政權河北代表之間,真定王最終選擇了劉秀。本質上而言,他最終選擇了離他最近的拳頭。同時,作為示降誠意的表示,劉楊將外甥女嫁給了劉秀,更始二年春(公元24年),劉秀留居真定郭氏漆裡,納聖通。至此,北地郭氏與南鄉劉氏合兩姓之好,結為姻親。

    這是一場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郭聖通作為舅舅真定王手中結盟示好的工具,她不享有任何的自主權。在這場因為需要而形成的結合中,婚姻的意義變得現實,功利,直接。劉楊在此之後擊缶而歌,真定王的富貴得到保障,真定王室再度偏安一隅。而只有被他嫁給了劉秀的外甥女,婚姻未卜,前路迷茫。

    幸運的是,劉秀在婚後對郭聖通非常寵愛,一頭是隨著真定王室的舉國皆降而不斷推進的邯鄲戰線,下元氏,下防子。和上谷漁陽騎兵揚兵戲馬,共圍邯鄲的意氣奮發,另一頭是新婚燕爾,高於預期的婚姻生活,將為人父的歡欣喜悅。更始二年五月,劉秀在採納耿純「棄攻柏人及鉅鹿,直搗邯鄲」的戰略之後,連戰連克,拔邯鄲,誅王郎,誘殺謝躬,北州彌定,奠定王基。

    ……

    可以說,若非是與郭聖通有著政治婚姻,恐怕劉秀在之後的人生軌跡,會發生非常重大的變化。

    畢竟若是當其時的真定王反對劉秀,劉秀恐怕很難在河北之地站穩腳跟,更不用說開創東漢王朝了。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3:00
第582章 大朝會(37)

    嬴秀下詔迎娶郭聖通,讓包括王莽在內的人都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因為這些人他們自己都很清楚一點,那就是嬴秀獨寵陰麗華已經不是什麼秘密,而眼下居然公開指名道姓迎娶一個女子,雖然在詔書上列出了嬴秀迎娶郭聖通為妃的原因,但是這麼一種障眼法,無法隱瞞住太多的人。

    可以說,對於王莽等人而言,嬴秀的這次的舉動必然會有其相當深遠的意味。

    而在王莽在退朝之後返回自己的家中,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了在他位於咸陽的府邸或者是他倚為心腹的朝臣進行商議。

    很多人都不太明白嬴秀此舉到底有什麼意義,但是不代表他們所有人都無法猜測出嬴秀這種行動有可能牽涉到的方方面面。

    其中,甄豐就對王莽說出了一句話:「根據職下所得知的事情,那就是郭聖通的父親是已故的清河太守郭昌,而其舅父則是景皇帝初期的孔琇國尉之後,眼下則是擔任趙郡郡守,陛下此舉恐怕是打算對大人以及王氏家族動手了。」

    聽到了甄豐的推斷,王莽則是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僅僅憑藉一個郡尉就想對付王家跟我王某,陛下也太過理所當然了。很明顯,以陛下的能耐,這樣的事情應該是不會發生。」

    王莽說出來的這句話,讓甄豐以及其他認為甄豐這個推測相當有道理的人員都不禁沉默下來。因為正如王莽所言,很大程度上已經幾乎控制趙郡的王氏家族,僅憑一個無法調動太多兵力的郡尉,就想對付王家,嬴秀的算盤不可能打得太響。畢竟就算是僅憑一個郡尉就想對付王家,嬴秀都得掂量這個郡尉有沒有這麼一個能耐才行。

    王莽並沒有想到的事情是,僅僅憑藉一個趙郡郡尉確實無法動搖在趙郡一帶根深蒂固的王氏家族,而且王莽的自信不無道理,因為這個郡尉孔晏即使是想要協助嬴秀謀取更大的利益,那麼其必然會嘗試到什麼叫**飛蛋打的慘痛滋味。

    但是王莽這個時候並不知道的是,他所掌握的一個王氏家族的旁系子弟因為看上了薊縣張家的嫡親小姐,希望迎娶其為妾室,並且不顧及薊縣張家的能力,就對薊縣張家下達了通牒,希望薊縣張家能夠將這個張小姐送到他家的同時,更加是獅子開大口,希望薊縣張家能夠為這一次婚姻提供更多的嫁妝。

    這麼一個要求自然是無法得到薊縣張家的現任家主張洪的答應,隨後,張洪讓其子張虎帶人將這個王氏家族的子弟直接打走之後,則是迅速派遣麾下的騎士前往其他張家的所在地。

    這也就是張淵將這次事情視為王氏家族獠牙畢露的一次行動,並且下定決心對王氏家族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打擊。

    ……

    王氏家族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病死之後,其在朝堂的聲威雖然表面上更加顯赫,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張淵這樣的老狐狸,很清楚王莽的手段並不如王鳳。因為王莽是一個更加講求虛名,甚至是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沽名釣譽之輩。

    王鳳招攬人員,更加講求的是對方的能力,而王莽則是相反,只要有一定名聲的人,王莽都希望將其收攬在麾下,聽從他的命令以及指使。

    很明顯,王莽的這樣的收攬人員的方式,同樣是收取了不少跟他一樣,都算得上是沽名釣譽之輩。

    因為這些人,若是論能力,只有少部分能夠稱得上是人才,其他大部分,更加是碌碌無為之輩。

    因為真正有一定才能的人,還真的沒有幾個會接受王莽的這種利誘方式而投效到王氏家族當中。

    而王莽自己都沒有想到,因為自己印象不深的一個旁系子弟的作死行為,激怒了天下的張嘉師分支以及張嘉師的直系血脈之一的咸陽張家,才會成為真正埋葬王氏家族的一切的最根本事實。

    在張淵與嬴秀等人的商議當中,嬴秀的立妃儀式可以確定在大朝會的前夕或者說大朝會之後的假期結束之後。

    因為從來沒有皇帝,就算是秦王,都會在大朝會上宣佈冊立妃子。嬴秀自然也不希望因為這樣而落下無謂的罵名。

    所以在再三思考之後,嬴秀決定在大朝會之前的數日,正式冊立郭聖通為妃子。

    這也就是嬴秀的冊立郭聖通為妃子的詔書讓「朝堂嘩然」的原因所在。因為在大秦帝國當中,亦或者是說很多時候的中國封建王朝,妃子不是說有多少就能夠冊封多少的。

    後世所謂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更多就是一些小說家的幻想而已。

    ……………………………………………………分割線……………………………………

    後宮指帝王的妻妾所生活的地方。通常指代生活在後宮的女性。周制,後宮設內官以贊內治。漢設內官一十四等,凡數百人。唐設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餘人,皆選良家女充之。古人常用「後宮佳麗三千人」來形容古代皇帝嬪妃之眾。

    但是麼,毫無疑問的是,這所謂的「後宮佳麗三千人」能夠成為妃子的人,寥寥無幾。

    周朝時期,天子稱王,正妻稱後。王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後正位宮闈,同體天王;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世婦主喪、祭、賓客;女御序於王之燕寢。

    這也就是說若是將周朝時期的夫人當做妃子,那麼周朝時期的妃子名額只有三人。而後世所認為的商紂王所寵愛的蘇妲己,很有可能只是夫人一級。

    而夏朝的妹喜,則是在《竹書紀年》以及《史記》當中,清楚的描述為王后。

    秦始皇統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稱號。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稱夫人。

    然而始皇帝並沒有記載其有皇后,而胡亥以及嬴子嬰同樣也是如此。當然,相比起前兩任皇帝,作為苦逼的嬴子嬰毫無疑問應該來不及冊立皇后而非其不想冊立皇后。

    所以在中國的歷史上,第一位皇后應該毫無疑問就是呂雉。

    西漢初期,沿襲了秦時的母后稱號。又設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妃嬪的稱號。漢武帝時增加了婕妤、娙娥、傛華、充依。至漢元帝又新置了昭儀。

    總體而言,西漢後期的妃嬪等級擴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婕妤視上卿,比列侯。娙娥視中二千石,比關內侯。傛華視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視千石,比中更。充依視千石,比左更。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良人視八百石,比左庶長。長使視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視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視三百石。順常視二百石。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皆視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視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馬門外。(這裡的司馬門是指皇帝陵寢的外門到內門之間的區域。)

    王莽新朝時期,追求復古,種種名目層出不窮。其罷漢朝妃嬪稱號,模仿先秦時期,自創了和、嬪、美、御四等稱號,其中和三人,嬪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東漢,漢光武帝建國,去繁為簡,妃嬪稱號共有四等:貴人、美人、宮人、采女。貴人授予金印紫綬,俸祿為粟數十斛。美人、宮人、采女則沒有爵位和俸祿。

    郭聖通在被廢去皇后位置之後,則是成為了劉秀的貴人,而包括最後一位為劉秀生下孩子的許美人,劉秀在這方面的後宮數量可以說甚至比起漢文帝劉恆還要少一些。

    兩晉時期的妃嬪等級由晉武帝司馬炎依據漢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設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位視三公。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其餘還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隋文帝前期,獨孤皇后悍妒,妃嬪只是虛設稱號。有:嬪三員。掌教四德,視正三品。世婦九員。掌賓客祭祀,視正五品。女御三十八員。掌女功絲枲,視正七品。

    又設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尚宮,掌導引皇后及閨閣稟賜。管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璽器玩。

    尚儀,掌禮儀教學。管司樂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贊三人,掌導引內外命婦朝見。

    尚服,掌服章寶藏。管司飾三人,掌簪珥花嚴;典櫛三人,掌巾櫛膏沐。

    尚食,掌進膳先嘗。管司醫三人,掌方藥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寢,掌帷帳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鋪設灑掃;典執三人,掌扇傘燈燭。

    尚工,掌營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縫;典會三人,掌財帛出入。

    六尚各三員視從九品,六司視勳品,六典視流外二品。

    獨孤皇后去世後,文帝又在嬪上設置貴人三員,又將嬪的人數增至九員,世婦增至二十七員,御女增至八十一員。

    隋煬帝繼位後,置有嬪妃:

    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正一品。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正二品。婕妤,十二員。正三品。世婦:美人、才人十五員,正四品。寶林:二十員,正五品。御女:二十四員,正六品。女御:采女,三十七員。正七品。以上各等級,總計一百二十人。

    又有承衣刀人,皆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以下。

    又增置女官,擬尚書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尚宮局,管司言,掌宣傳奏啟;司簿,掌名錄計度;司正,掌格式推罰;司闈,掌門閣管籥。

    尚儀局,管司籍,掌經史教學,紙筆几案;司樂,掌音律;司賓,掌賓客;司贊,掌禮儀贊相導引。

    尚服局,管司璽,掌琮璽符節;司衣,掌衣服;司飾,掌湯沐巾櫛玩弄;司仗,掌仗衛戎器。

    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醞,掌酒醴益醢;司藥,掌醫巫藥劑;司饎,掌廩餼柴炭。

    尚寢局,管司設,掌床蓆帷帳,鋪設灑掃;司輿,掌輿輦傘扇,執持羽儀;司苑,掌園御種植,蔬菜瓜果;司燈,掌火燭。

    尚工局,管司制,掌營造裁縫;司寶,掌金玉珠璣錢貨;司彩,掌繒帛;司織,掌織染。

    唐承隋制,有: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還有六尚各司,分管宮內車馬服飾。

    唐玄宗開元年間,對妃嬪稱號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麗妃、華妃。正一品。芳儀六人。正二品。美人四人。為正三品。才人七人。為正四品。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正五品。其餘各司各典的女官為六品至九品。

    五代、宋、遼皆略同唐制。

    元朝時,後宮位號簡單樸素,只設有皇后、妃、嬪三等,但人數不定。雖然位號很少,但這不代表後宮人數也簡單,元朝後宮以「斡兒垛」來區分后妃的地位,斡兒垛是宮帳的意思,一座宮帳裡面可能同時住著好幾位皇后和嬪妃,而在眾多宮帳中,以第一宮帳中的第一皇后地位最尊。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來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數過多,於是改設為六局一司。

    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尚宮總管六局事務。

    一司為:宮正。掌管戒令責罰。

    品級皆為正六品。

    宮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減少一百四十多人。

    諸妃稱號為:賢、淑、莊、敬、惠、順、康、寧。也有貴妃,位在諸妃之上。後宮無嬪的封號。自后妃下,雜置諸宮嬪,而間以婕妤、昭儀、貴人、美人諸位號。

    明英宗復辟,多虧皇太后孫氏在內出力,故其復位後為孫太后上徽號,稱聖烈慈壽皇太后。這就是後世動輒為母后上徽號的****。

    明朝中後期還出現了妃嬪中最高的等級——皇貴妃。

    明憲宗寵妃萬貴妃死後被追諡為: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皇貴妃這一稱號正式出現是在明神宗時期,神宗寵妃鄭貴妃生皇三子後晉陞為皇貴妃。

    嘉靖十年三月二日,嘉靖帝效仿古禮為九嬪之選,將方氏(孝烈方皇后)、鄭氏、王氏、閻氏(閻貴妃)、韋氏、沈氏、盧氏、沈氏、杜氏(孝恪杜太后)同冊為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冠九翟冠,大采鞠衣,圭用次玉,谷文,冊黃金涂,視皇后減五分之一。帝袞冕告太廟。還服皮弁,御華蓋殿傳制,遣大臣行冊禮。冊封之後,嬪跟從皇后到奉先殿朝拜。典禮完成後,帝服皮弁,接受百官的朝賀,冊嬪的禮儀就此形成。

    清世祖順治十五年,採用禮官的建議:

    乾清宮設夫人一名,淑儀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慈寧宮設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數不定;女官設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但是這樣的制度因為建議無法通過而未能執行。

    清聖祖康熙以後,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嬪等級:

    皇后,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二名。妃,四名。嬪,六名。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人數不定。皇后居中宮,嬪妃居東、西十二宮。

    ……

    而由以上的資料可以看到,所謂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也許是不少皇帝的美夢,但是麼,只要不是這個皇帝腦袋發昏的話,一個皇帝的高級嬪妃人選一般不會超過二十人。

    因為很多時候,這些嬪妃的地位不僅僅是身份的榮譽,同樣還有皇家的相應支出。若是每個腦袋正常的皇帝都這麼玩,就以西漢時期的后妃俸祿計算,「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婕妤視上卿,比列侯。娙娥視中二千石,比關內侯。傛華視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視千石,比中更。充依視千石,比左更。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良人視八百石,比左庶長。」

    一個皇帝想要真的玩後宮,還真的看他的錢包有沒有這麼多錢。

    畢竟哪怕是漢武帝,對於其寵愛過的人員而言,基本也就是最多只有美人稱號,比如說漢武帝幾個皇子的生母,最為著名的「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李夫人,她的封號正如其稱呼那樣,也就是只有一個美人稱號。

    ……

    而這個時期的大秦帝國,雖然在張嘉師的影響下,嬴珣在大婚之後同樣也設立了妃以及嬪兩個在夫人級別以上的妃妾位置,但是嬴珣在妃子的定額是三人,封號沒有進行固定,而嬪則是增加到九人,餘者則是按照之前的情況,統稱夫人。

    在嬴秀登基之後,朝堂也不是沒有提議過嬴秀充實後宮,但是嬴秀婉拒了這樣的建議。而在這麼一個時候,嬴秀提出了在大朝會之前迎娶郭聖通為自己的妃子,可以說真的讓很多人都看不懂嬴秀到底打什麼算盤。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3:00
第583章 大朝會(38)

    選擇迎娶郭聖通的時間,主要就是嬴秀與張淵等人的商議。

    畢竟若是將相應的行動放在大朝會之後,返回趙郡的王家祖居過年的王莽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也許,時間擠一下還能夠在王莽返回趙郡之前解決掉王氏家族的根基,但是這樣的做法很容易會打草驚蛇,因為就算是張淵等人,都很難保證完全封鎖這樣的消息。

    若是將王莽逼迫得欺人太甚,恐怕王莽還真的會跟大秦帝國皇族以及支持大秦帝國的家族來一次魚死網破。

    像是這種利益無法比肩損失的行動,就算是張淵都不會選擇這樣的做法。而且,選擇大朝會之前進行相應的安排,反而有可能更容易迷惑王莽以及王氏家族。

    張淵他們同樣也很清楚一點,那就是僅僅憑藉孔晏以及實際上兵力不多,聽從他指揮的郡兵部隊就想攻下王家的根基,明顯就是痴人說夢。若是真的出現了什麼難以預料的情況,那麼趙郡很有可能會爆發一次內戰,繼而引發一連串可怕的連鎖反應。

    可以說,張淵就是為了避免這個情況的可能性發生,所以更加傾向在大朝會舉行之前,對王氏家族動手。

    ……

    張淵當然不會是僅僅讓孔晏去做這種送死的事情。在張淵於這次宴會之後,給孔晏送去了一份書信,那就是希望孔晏能夠對一些「新加入到他麾下」的人員,進行相應妥當的安排。

    張淵不認為孔晏連這種事情都做不好,因為即使孔晏的郡兵指揮權基本被王氏家族所架空,但是其擔任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郡尉,甚至是他的資歷就是由一個小兵提升上來。

    也許並沒有經歷過實戰的孔晏,很明顯就是一個戰場的菜鳥,但是更多的,哪怕是孔晏沒有親自指揮過戰爭,都不會完全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

    而鑑於孔晏與王氏家族之間的實力差距太大,而他們也無法抽調更多的人手參與到這樣的一件事情當中,所以經過相應的謀劃,他們幾個家族族長會各自派出數量不等的武裝人員進入到孔晏的軍中,讓孔晏與王氏家族的實力差距大大縮小。

    當然,這些武裝力量可以說是每個家族秘而不宣的秘密,曾經受到秦康帝嬴遜的忌憚,而當其時,不少類似於咸陽張家的家族,更多也就是象徵性的削減一部分武裝力量名額,甚至是讓這些人員直接成為一個農夫。

    很多人都心中有數,那就是這些被削減的武裝人員數量,很明顯就是戰鬥力並不高的人員。真正的精銳可是沒有人願意會去削減。

    這當然也包括當時繼承父親張明中的家族族長權利的張淵。

    但是,這樣的一種光是看就知道有貓膩的情況,恰好滿足了嬴遜的滿足感。

    而大秦帝國自張嘉師一朝一來,對地方武裝的深為忌憚的相應遏制舉措,已經到了一個名存實亡的地步。

    但是也就是因為這樣,在一百多年後,大秦帝國的君主因為內亂而相繼在宮廷政變中死去,當其時的咸陽張家決定以張嘉師遺留下來的詔書,聯合一些咸陽張家的盟友,咸陽郡被咸陽張家進行了一次對叛軍的血洗。

    而雙方在咸陽城內外以添油戰術與對方爆發多次混戰,最終,大秦帝國的皇室嫡系最終還是逃出這個被稱之為「最危險的叛亂。」

    所以,讓這些家族擁有可以接受的部分數量的武裝,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大秦帝國的各個世家大族的潛規則。

    而這樣的情況在某個意義上加劇了大秦帝國私人武裝氾濫的情況,只不過只要大秦帝國皇室依舊嚴格的控制著大部分的軍權,其是不太擔心會再次發生那樣的事情。

    因為張嘉師在力挽狂瀾之後,也曾經希望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只可惜,因為世家大族在大秦帝國的內部逐漸延伸出一個叫做士族的玩意,讓大秦帝國的君權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都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甚至是在公元547年,大秦帝國時任在位的哀皇帝繼位不過三天,就病死了。

    而各個世家大族紛紛推舉他們認為最合適的人選擔任大秦帝國的皇帝。

    這樣的最合適的人選,毫無疑問就是最符合他們的利益糾葛的人。

    作為其中一個實力最大的士族之首,咸陽張家彷彿對這樣的情況沒有任何興趣摻和在其中。

    但是毫無疑問,若是這些士族在這方面無法得到咸陽張家的認可,那麼這些人的謀劃自然就很難取得成功。

    ……

    由此可見,咸陽張家雖然一貫依託其處事淡然的風格,讓很多人都不得不更加提防這一條凶殘的餓狼,給予他的家族打來毀滅之災。

    因為不僅僅是王莽以及王氏家族,在漢章帝嬴釧繼位之後,有一個大型的家族逐漸露出了他的苗頭以及鋒芒。這也就是張嘉師所知道的漢朝歷史上的跋扈家族,梁氏。

    ………………………………………………分割線…………………………………………

    梁冀(?-159年9月9日),字伯卓。安定烏氏(今甘肅涇川)人。東漢時期外戚、權臣。出身世家大族,大將軍梁商之子、其妹為漢順帝皇后。

    最初為黃門侍郎,歷任侍中、虎賁中郎將、越騎校尉、步兵校尉,執金吾。永和元年(136年),拜河南尹,任內殘暴不堪、做事肆意妄為。其父梁商病逝後,拜大將軍,襲爵乘氏侯。順帝崩,立沖帝,與太尉李固等錄尚書事。沖帝崩,立質帝。因質帝當面稱梁冀為「跋扈將軍」,次年即被他所毒殺,另立桓帝。此後他更加專擅朝政,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大肆將官爵給予親族。梁氏一門前後七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貴人,兩位大將軍,女人擁有食邑稱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三人,其餘任卿、將、尹、校的共五十七人。

    延熹二年(159年),早對梁冀專權亂政不滿的漢桓帝,借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殺死梁冀,全族都一併被殺。

    梁氏家族的覆滅可以說完全是梁冀的自作自受。

    因為梁冀的父親的評價可以說相當出眾。

    梁商字伯夏。年輕時憑藉外戚的身份拜為郎中,後又升為黃門侍郎。東漢順帝永建元年,承繼父親的封爵被封為乘氏侯。

    永建三年,順帝選取梁商的女兒和妹妹進入皇宮做嬪妃,於是又升梁商為侍中、屯騎校尉。

    順帝陽嘉元年,梁商的女兒被冊立為皇后,妹妹被立為貴人,因此,又加梁商為特進,賞賜安車駟馬,那一年,又拜梁商為執金吾。陽嘉二年,封梁商的兒子梁冀為襄邑侯,梁商謙讓不接受。

    陽嘉三年,順帝想讓梁商當大將軍,梁商堅持說自己有病不上朝。陽嘉四年,順帝派太常桓焉捧著策書到梁商的家裡來授官。梁商才來皇宮叩謝接受任命。次年,他的夫人陰氏去世,追號為開封君,並贈開封君印綬。

    梁商認為因為自己是皇上的親屬才當上了大將軍的官職,所以常常謙恭溫和,不把自己看得有什麼了不得,而竭力把賢能的人才進用給皇上。梁商前後舉薦了漢陽人巨覽、上黨人陳龜為掾屬,李固、周舉為從事中郎。於是京城內都齊聲叫好,稱梁商為好官,順帝更把國家的重要大事都交給他處理。遇到災荒年成,梁商就把自己田租收取的稻穀運到城門處,賑濟那些沒有糧食的災民,並且不說是大將軍的恩惠,只說是國家的救助。他還約束自己的家人和親戚,不允許憑藉權勢去做幹犯法律的事情。然而宦官們嫉恨粱商得到皇上的寵幸,反而想要陷害梁商。

    順帝永和四年,中常侍張逵、蘧政等人一起合謀,誣陷梁商和另外的兩個中常侍曹騰、孟賁,說是想要向各位王子徵求意見。打算商議廢掉順帝另立新的皇帝,請求逮捕梁商等人治他們的罪。順帝說:「大將軍父子一家都是我的親人,曹騰、孟賁都是我喜愛的人,一定沒有這樣的事情,只是你們都嫉妒他們罷了。」張遺等人知道自己編的謊話順帝不信,他們害怕了,於是做了一篇假詔書去把曹騰、盂賁逮捕起來關在皇宮中。

    順帝聽說後大怒。命令宦官李歙趕緊去把曹騰、孟賁放了,並且把張逵等人逮捕起來。他們都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供詞牽連到一些在位大臣,梁商擔心有人冤枉受牽連,就上疏說:「《春秋》一書主張,立了大功,只獎勵主帥;犯了大罪,只懲罰主犯。所以賞賜不因超越本分而發得很多,施刑也不因為過分而用得很寬。這就是五帝、三王治理天下都能安康太平的緣故。我聽說審查中常侍張逵等人時,他們的供詞牽連到很多人。大案興起,必然牽扯到很多無辜的人,該判死刑的罪犯長期關押,一些小的問題最後都要變成大的案件,這不是用來順應天地間的和暢之氣、安定國家局面、教化百姓的辦法。應該早一點把這件事情了結,停止那紛繁的逮捕。」順帝於是採納了梁商的意見。只是把那些確實有罪的人判了刑。

    永和六年秋天,粱商病重,告誡他的兒子粱冀等說:「我沒有大的功德,卻享受了許多福分。在生沒有更多地輔佐好朝廷,死了還定會耗費國家的錢財。穿上好的衣服,口裡含著珠寶之類的東西,這對朽骨又有什麼好處呢?百官勞頓,擁擠在道路上,只是增加了路上的塵土,雖然說是按照禮節該如此辦,但禮節也還有靈活處理的時候。現在邊境上在打仗,國內四處都有盜賊出現,哪裡還能為了我的喪事而破費國家更多的財物呢?我死之後,把我運到墳墓前,馬上就裝殮人棺。就穿平時穿的衣服,都用我穿過的衣服,別另外裁製新衣。穿戴好後就把墳墓打開,墳墓打開後馬上就下葬。祭祀時用的食物就像我在生時吃的一樣,不要用豬牛羊這三牲的大祭禮。人們說,是孝順的兒子就應該按照父親的意願辦,你們不要違背我的話啊。」等到死的時候,顧帝親自到他的遺體前來誌哀。用朝廷的名義賞賜了東同朱壽器、銀鏤、黃腸、玉匣、什物等一共二十八件,錢二百萬,布二千匹。順烈皇后用自己的錢物送了錢五百萬,布一萬匹。等到下葬的時候,皇后親自送喪,順帝也送喪,但只送到宣陽亭,然後佇立瞻望(目送)送喪的車馬遠去。梁商死後,朝廷賜予他謚號忠侯。

    范曄:順帝之世,梁商稱為賢輔,豈以其地居亢滿,而能以願謹自終者乎?夫宰相運動樞極,感會天人,中於道則易以興政,乖於務則難乎御物。商協回天之勢,屬雕弱之期,而匡朝恤患,未聞上述,憔悴之音,載謠人口。雖輿粟盈門,何救阻飢之厄;永言終制,未解屍官之尤。況乃傾側孽臣,傳寵凶嗣,以致破家傷國,而豈徒然哉!

    范曄商恨善柔。冀遂貪亂。

    由此可見,梁氏家族的敗亡更主要是跋扈將軍的問題。

    ……

    而在行動之前,嬴秀曾經留下張淵,對其詢問出一句話,那就是對方希望其納郭聖通為妃,是不是擔心日後陰氏家族的人會發展成下一個王氏家族。張淵在聽到了嬴秀的問題之後,不禁哈哈大笑起來,然後張淵很是平靜的點了點頭。

    看到了張淵的反應,而嬴秀也不禁露出一抹有些複雜的微笑。因為嬴秀知道,他獨寵陰麗華,並沒有由其他女子服飾,在很多方面而言也不算是好事,因為很多時候,皇室血脈講求的是開枝散葉,就以前幾任皇帝的情況而言,也就是因為大秦帝國的皇帝對種馬沒有太大的興趣之餘,相互之間的不好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3:00
第584章 大朝會(39)

    而對應孔晏的實力不足,為瞭解決這個問題,自然也無法明目張膽的讓孔晏麾下突然多出一批好手。畢竟趙郡處於王家相對有效的控制當中,一旦事有不密,恐怕孔晏的下場將會變得非常慘。

    這麼一個情況,可是包括嬴秀以及張淵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固然,一個孔晏甚至是郭聖通等家人的死活,對於他們而言,並不是什麼大事情。但是毫無疑問的情況是,若是真的出現了這麼一個情況,那麼他們一來就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的詬病,二來也會因為孔晏的死亡而不得不變更他們原來的計畫,而跟王氏家族死磕。

    這麼一來,他們幾個家族以及大秦帝國的皇族,就不得不真的派出大量的人員,加入到這種事情當中。

    這對於他們而言,無論是事情的結果是失敗或者是成功,都將會給他們帶來聲望上的巨大影響。

    這也就是張淵為何希望讓孔晏作為一個幌子來完成這樣的事情的主要原因。

    為了避免王氏家族過快的察覺這樣的安排,張淵等人認為,嬴秀既然選擇迎娶郭聖通,那麼之前的相應安排,自然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之一。

    ……

    由於嬴秀是迎娶郭聖通為妃子,其規格自然無法與陰麗華相比。但是很多儀式上的東西還是要按照相應規格準備完成。

    比如說雙方的納禮,問名以及生辰八字的核對等等。

    這樣的事情,必須要嬴秀派遣相應的人員完成,而這些人員自然也是一定級別的高級官員甚至是嬴秀的叔父輩分的大秦皇族來進行相應的安排。

    這麼一來,就有很大的操作餘地了。因為在這樣的人員的護衛規格,自然也不會太差。而且嬴秀也知道一點,那就是在前往趙郡的路途上,尤其是度過河水北上趙郡的路途之中,眼下也有不少佔山為王的盜匪威脅著隊伍的安全。所以增加護衛人員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說起這一件事情,嬴秀覺得他這個眼下並沒有太多實權的皇帝可以說比較無奈,因為這些盜匪並不是在他繼位之後才出現的,而是在嬴康擔任皇帝的時期,就開始出現,直到嬴康在位後期,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嚴重。

    尤其是趙郡以及晉南郡,晉北郡等等交界的區域,因為太行山以及相應山脈過於複雜的緣故,就算是嬴康在位期間,甚至是調動了燕郡的郡兵部隊聯合三郡郡兵部隊對這些盜匪進行清剿,都沒有得到讓人滿意的效果。

    而在這一次清剿失敗之後,雖然兵力方面並沒有遭受到太大的損失,但是毫無疑問的事情是,嬴康只能夠暫時放下這樣的情況,而下令相應的郡縣見機行事。

    也就是因為嬴康的命令,晉北郡,晉南郡以及趙郡三個郡只能夠派遣重兵防禦三個郡交界的要害地區,避免這些盜匪大規模侵擾三郡下轄的地區。

    很可惜的是,即使是三郡的郡兵部隊確實是在這些區域做到了他們需要做的事情。但是扼守險要並不代表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在這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不時有一些三郡的村落甚至是一些靠近太行山但是駐軍不算太多的小型縣邑,軍營都被攻破的消息傳達到阿房宮中。

    面對這樣的情況,嬴康並不是沒有打算再次集中大量兵力,清剿太行山的盜匪,但是因為很多方面的因素,嬴康最終只能夠放棄這樣的計畫,直到他去世之前,都沒有就這方面的情況進行下一步的安排。

    而眼下的嬴秀所面臨的處境與他的伯父嬴康差不多,因為一些方面的影響,以及眼下嬴秀所掌握的權柄甚至是要差於嬴康不少,一些兵力的調動命令都受到王氏家族的反對,所以在這一方面,嬴秀也更多是有心無力。

    嬴秀很清楚,這些太行山的盜匪,有不少人員是王氏家族暗中扶持的。他們到底想要做些什麼,嬴秀用膝蓋想都知道,因為假如不是王氏家族以及一些對這些盜匪養賊自重的家族的反對,嬴康早就打算調遣重兵,再一次對這些盜匪進行清剿。

    當然,從關中前往趙郡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早已經不是經過晉北道,經過太行山的幾條路徑,抵達趙郡。

    而現在從關中前往趙郡的方式有兩個,一個是從關中前往函谷關,然後從函谷關東面的定武渡乘坐河水樓船士部隊的船隻,從高唐渡下船,直接北上前往目的地。

    而這樣的方式也適用於從關中前往燕郡。

    至於第二個辦法,則是從關中經過關東道,一直前往魏郡與趙郡相對的清平渡,乘坐船隻抵達對面的高唐渡,然後進入趙郡。

    這兩個辦法,都無需再使用大秦帝國在太行山一帶的關隘通道。

    嬴秀以及張淵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們也沒有畫蛇添足,畢竟若是安排相應的人員取道晉南郡前往趙郡,只要不是蠢到家的人,都知道這一支隊伍肯定有貓膩。

    至於選擇正常的而且相對比較安全的路徑,也不代表這裡面不允許操作。

    畢竟也就是相對於取道太行山路徑的危險而言,這兩條道路是比較安全,但是事情不會永遠萬無一失,不是麼?

    ………………………………………………分割線…………………………………………

    與張嘉師迎娶嬴玥汐以及贏玥漣的時間差不多,嬴秀在八月份是不可能尋找到納禮當中所需要的鴻雁。但是這並沒有關係,因為無法親手抓住鴻雁,並不代表嬴秀也只能夠乾焦急或者是像張嘉師當初那樣,只能夠借助外力的幫助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因為鑑於很多貴族或者是家族的子弟都遇到了張嘉師的囧事,在贏啟繼位時期,就有專門的人員飼養鴻雁,用於這一方面的事宜上。這樣的專門飼養的鴻雁,價錢都不算很便宜。但是不得不說,在有絕對需要的前提下,只要價錢不是太過分,其銷路自然就有著相當可觀的利潤。

    而毫無疑問的事情是,嬴秀的鴻雁也就是在這些人員的手中購買的。

    而作為第一批人員以及進行相應禮節的安排人選,時任的少府鄭靈則是成為了帶隊的人選。

    鄭靈是張嘉師的管家鄭福的後代,而在張嘉師死於征途之前,鄭福就病死在自己的家中。

    而鄭家雖然很希望繼續侍奉張氏家族,但是時任張家家主的張琇對於鄭福的兒子鄭淮不是很喜歡,也就是打發對方前往定襄城,照看張嘉師的潛龍之地。

    在之後,鄭家逐漸消失在其他人的視野當中,逐漸沒落下去。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的事情是,鄭淮的後代在官場上卻逐漸顯現其運道。直到鄭靈時期,因為其忠心的品性,最終成為了九卿之一的大秦帝國少府。

    這個時期,嬴秀並沒有進行官職的改革,也是因為如此,這個世界的史書有部分記載是禮部尚書鄭靈為大秦帝國皇帝嬴秀迎娶淑妃郭聖通的記載是錯誤的。

    因為在八年後,嬴秀推行官職的改革之後,鄭靈才是成為禮部尚書的第一任人選。

    在這一次出發之後,鄭靈的護衛部隊多達三百人。這樣的規格遠超於一般的隊伍。但是鄭靈就算是想到了什麼,都沒有打算做些什麼。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君主不會無緣無故給他安排這個級別的護衛數量。

    再說了,鄭靈也不是單純的文人,有一定武力的他能夠發現這些護衛當中是不缺乏好手的。

    也許,衛尉軍以及中郎軍團當中也不乏高手,但是這些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明顯跟衛尉軍以及中郎軍團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他們相互之間的號令聽從應該是不一樣的。

    所以,出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性格相對比較溫和的鄭靈還是將這樣的情況當做沒發現。

    ……

    而鄭靈的隊伍出發之後,甄豐發現了這個隊伍當中明顯有著一些古怪。他正想向王莽匯報此事,卻發現了王莽正在憤怒的看著一個他沒有什麼印象,但是應該是王家子弟的年輕人。

    在瞭解到什麼情況之後,甄豐也發現這個年輕的王家子弟還真的不知道死字應該怎麼寫。

    因為只有不怕死的人,才會做出那種事情。

    薊縣張家固然並不是天下張嘉師後裔當中,實力靠前的家族,甚至是跟會稽張家比,薊縣張家都有所不如。

    但是這不代表王氏家族就能夠對薊縣張家任意索求。

    固然,薊縣張家確實是無法單獨面對王氏家族,因為雙方的實力哪怕是現在,王氏家族依舊是比起薊縣張家要強大不少。

    但是毫無疑問,若是兩個張家分支聯合起來,其實力最起碼都能夠超出眼下的王氏家族一些,更加不用說這樣的做法很有可能會招惹上咸陽張家這個宗主家族。

    一旦咸陽張家出手,別的不說,光是天下張家分支的聯合,就足以讓王氏家族直接敗亡。

    儘管從很多方面而言,咸陽張家與王氏家族的對抗當中,似乎是處於下風,但是甄豐沒有對志滿意得的王莽說出來的事情是,這樣的情況並不是那麼樂觀的。

    而王莽在隨後再次打量了一下甄豐之後,有些奇怪的看著甄豐:「你這次到來是打算做些什麼?」

    甄豐想了想之後,還是將他的想法告知王莽。

    而王莽在聽到了甄豐的想法之後,一時半會也陷入了沉思,思考這樣的一個情況意味著什麼。

    很明顯,鄭靈的隊伍確實是有問題,因為這樣的護衛力量明顯是多了點,因為即使是當年嬴秀迎娶陰麗華的使節安排的護衛人員數量,也就是兩百人左右。

    當然,按照迎親規格而言,這樣的排場只不過是小事兒了。

    大秦帝國有著相應的迎親規格,除了張嘉師的兩個王后,以及前幾任皇帝的皇后之外,大秦帝國的相應規格並沒有太大改變。

    在文皇帝嬴珣迎娶了竇漪房之時(這個時候,竇氏已被張嘉師賜名),其相應規格也就是顯得出嬴珣對這個皇后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算奢華。

    而嬴啟的情況也差不多,所以在前幾任皇帝在這方面的安排,更多的只能夠算是合適而已。

    只不過後續的皇帝在迎娶皇后的規格方面,卻越來越高。

    也就是因為這樣,王莽眼下也正煩心自己家族的子弟得罪了薊縣張家的事情,在權衡得失之後才對甄豐說道:「此事還是不需要進行太多的考察,若是驚動了張家,認為我們連陛下的私事都得干涉,恐怕作為一脈相承的親戚,張家必然不會如此輕鬆的放過我們。」

    不得不說,甄豐也認為王莽的這句話很有道理。畢竟他們相互之間已經有了摩擦,一旦事情真的失去控制,就算是咸陽張家不動手,其他張家分支也足夠他們王氏家族喝一壺了……

    ……

    而負責這一支隊伍護衛人員指揮的是現在成為了中郎軍團的五百主的王匡。

    此王匡不同於彼王匡,而在張嘉師所知道的歷史當中,這個王匡同樣也是反抗王莽的名將:

    王匡,王莽時期農民起義領袖。新莽末年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天鳳四年(公元17年)與王鳳等在綠林山(在今湖北當陽東北)領導飢民起義。後因山中大疫,率部分起義軍北入南陽(治今河南南陽),號「新市兵」。更始元年(23年)率起義軍攻佔洛陽。王莽政權被推翻後,劉玄封他為比陽王。後遭劉玄疑忌,幾為所殺,乃率兵歸赤眉軍。後投降劉秀,為劉秀部將所殺。

    王莽統治時期,荊州地區連年災荒,廣大農民生活無著,紛紛逃離故土。公元17年(天鳳四年),飢民們在新市人(今湖北京山)王匡、王鳳兄弟的領導下發動起義,以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為根據地,故稱綠林軍。隊伍得到廣大民眾和附近起義軍的響應,迅速擴大。

    公元21年(地皇二年),王莽的荊州牧發兵進攻綠林軍,綠林軍出山迎擊獲勝,部眾增至數萬人,戰鬥意志高漲起來。公元22年(地皇三年),綠林山中疾疫流行,綠林軍出山,一支由王常、成丹等率領,西入南郡(治今湖北江陵),稱下江兵;另一支由王匡、王鳳、馬武等率領,北上南陽,稱新市兵。新市兵攻隨縣時,平林人陳牧、廖湛率眾響應,於是綠林軍中又增添了一支平林兵。西漢宗室劉玄,這時也投身於平林兵中。

    公元23年(地皇四年)二月,綠林軍領袖王匡、王鳳等擁立劉玄為皇帝,國號「漢」,年號「更始」。劉秀的哥哥劉縯反對劉玄稱帝,被劉玄、王匡等殺死,劉秀因兵力薄弱,不敢公開反抗,忍辱負重,表示忠順於起義軍。

    同年八月,綠林軍兵分兩路,王匡、王鳳率軍進攻洛陽,另一路申屠建等進攻長安。長安市民發生武裝起義,攻入未央宮,王莽逃至浙台,被商人杜吳殺死,王莽新朝覆滅。

    公元24年(更始二年),劉玄由洛陽進入長安。但是他很快變質,生活腐朽,政治****。為了達到獨攬政權的目的,劉玄殺死眾多起義軍將領,又剝奪了王匡等人的軍權。義軍將領與劉玄為首的貴族集團發生衝突,王匡率領部分起義隊伍投靠了另一隻著名的起義軍赤眉軍。

    公元25年九月,赤眉軍攻入長安,劉玄投降,更始政權滅亡。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3:00
第585章 大朝會(40)

    王匡作為秦軍中郎軍團的一員五百主,其自身的實力自然是相當高。要不然想要在大秦帝國眼下最精銳的部隊當中做到這個位置,還真的是有很大難度。

    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因為大秦帝國的中央軍團,甚至是拱衛阿房宮附近地區防務的中郎軍團,自從張嘉師病死之後,就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經歷過實戰。而這樣的情況也反映出大秦帝國的最精銳部隊的作戰能力到底如何,還是一個未知之數。

    只不過,大秦帝國的皇族在這一方面並沒有蠢到家,因為即使是長時間沒有經歷過實戰,中央軍團的官兵很大部分都會採取與邊軍進行部分輪換的方式來應對這一個問題。

    以邊軍的老兵來指揮一些新兵,總體而言還是有不少缺陷的。當然,這種安排毫無疑問比起一支號稱精銳,但是長時間沒有進行實戰的部隊要好得多。

    畢竟即使是再優良的傳統以及榮耀的傳承,一旦一支精銳部隊長時間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實戰,那麼這一支部隊所能夠發揮出來的戰鬥力,很有可能就剩下裝備之間的輾壓。

    這樣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相當常見。

    無論是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元朝末年失去了相應戰鬥意志的蒙古騎兵,明朝時期的衛所兵制度以及清朝後期的八旗子弟,都可以說是這方面的樣板。

    尤其是元朝時期曾經橫掃歐亞的騎士部隊,在面對裝備很多時候都不如他們的農民軍,依舊是敗多勝少的前提下,就可以想到其戰鬥力下滑有多嚴重。

    ……

    元末農民起義是指元順帝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51—1367年)九月,中國元朝農民進行的反抗並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裝鬥爭。

    元末農民起義著名的口號是:「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或「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是至正十年(1350年)普遍流行於黃河災區的一個民謠。到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韓山童等事前在黃河底埋下一石人,民工在施工時挖出石人,果然因為挑動黃河,天下反,元末農民大起義正式爆發。

    這一年,元朝政府命工部尚書賈魯發汴梁、大名等十三路農民共十五萬人修治黃河,同時又派兵沿黃河鎮壓,就是這些黃河工地上服役的農民,點燃了紅巾軍起義的導火線。紅巾起義爆發以後,一時「貧者從亂如歸」,不出數月,黃河長江兩淮之間,到處揭起起義的旗幟。

    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的紅巾軍大起義,主要分為兩支,一支起於潁州,領導人是韓山童,劉福通;一支起於蘄、黃,領導人是徐壽輝、彭瑩玉(即彭和尚)。

    韓山童出身於白蓮教世家,從祖輩開始就秘密組織活動,意圖恢復漢族王朝統治。至正十一年五月,白蓮教主韓山童和弟子劉福通等率領農民軍攻下潁州。韓山童等長期以來即以白蓮教組織農民進行反元鬥爭,並自稱為宋徽宗八世孫,「河、淮、襄、陝之民,翕然從之」。不料事機洩露,韓山童被捕犧牲,其子韓林兒逃至武安,徒眾福通等即來潁州,攻下朱皋,在朱皋開倉賑濟貧民,「從者數十萬」。以後又相繼佔領羅山、真陽、確山、汝寧、息州、光州等地。

    八月,徐壽輝、彭瑩玉攻下蘄州。彭瑩玉是袁州「莊民家子」,自幼出家,以清泉為人治病,袁州百姓「事之如神」。他長期利用白蓮教組織農民起義。至元四年(1338年)起義失敗,逃匿淮西,淮民「爭庇之」。至此彭瑩玉又推布販徐壽輝為首,在蘄、黃起義,建元治平,國號天完,很快便佔領了武昌、安陸、沔陽、江州、饒州各地。這兩支農民軍頭裹紅巾,稱為紅巾軍或紅軍,他們都信奉彌勒佛,燒香聚眾,又稱「香軍」。此外,以紅軍為號的還有蕭縣芝麻李、南陽布王三、荊樊孟海馬、濠州郭子興,「兩淮、豐、沛、許、汝、荊、漢」的農民都起來響應。紅巾軍的基本群眾都是貧苦的農民。元末文人葉子奇說當時「人物貧富不均,多樂從亂」。明太祖朱元璋也說濠州地區:「民棄農業執刃器趨凶者萬餘人」。農民起兵抗元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元末社會的貧富不均,階級矛盾激化。但蒙古統治者的殘酷的民族壓迫也是重要原因。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順帝聽信奸臣讒言,把脫脫解職,脫脫統率的「大軍百萬,一時四散」,很多人都投入紅巾軍,劉福通的聲勢日盛。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福通擁立韓林兒在亳州稱帝,改元龍鳳,國號大宋,史稱「小明王」。中原各地的紅巾軍都接受了大宋的領導。至正十七年(1357年),劉福通分兵三路伐元。東路由毛貴率領,掃蕩了山東、河北等地的元軍,直抵柳林、棗莊,離大都不過百餘里。在大都(今中國北京)的蒙古貴族都紛紛建議北逃。但紅巾軍在河北中部遇到元朝援軍的阻擊,又撤回山東。中路由關先生、破頭潘等率領,攻絳州,入保定路,折經大同,直趨塞北。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這支起義軍攻佔了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附近),燒燬了「富跨塞北」的蒙元宮闕,旋即轉戰遼東各地,並兩度攻入高麗(今朝鮮)。西路由李喜喜、白不信等率領,由荊州、樊城出武關,進攻長安(今陝西西安)。李喜喜入四川,餘部又攻佔了甘肅、寧夏等地。

    與三路進軍同時,劉福通也攻佔汴梁,並以汴梁為都,於是「造宮闕,易正朔,巴蜀、荊楚、江淮、齊魯、遼海,西至甘肅,所在兵起,勢相連結」。正如紅巾軍檄文所說:「慨念生民,久陷於胡,倡義舉兵,恢復中原,東逾齊魯,西出函秦,南過閩廣,北抵幽燕,悉皆款附,如飢者之得膏粱,病者之遇藥石」,紅巾軍的反元鬥爭至此已達到**。

    朱元璋趁元軍疲於對付北方紅巾軍,無暇南顧之機,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漸發展壯大起來。採取先西后東,先強後弱的戰略,在具體作戰中,穩步推進,集中優勢兵力,先剪枝葉,然後動搖其根本,從而削平群雄統一了江南,為北上滅元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基礎。

    ……

    嬴秀自然不知道另外一個世界的歷史,但是出於一些方面的考慮以及顧及到中郎軍團大部分官兵都沒有實戰經驗的情況下,嬴秀讓兩個有著相當豐富,從邊境地區擔任屯長職位的中郎軍團百將作為王匡的副手。

    這三百人的護衛隊,王匡自然還是最主要的負責人選,而那兩個百將,則是負責輔助王匡應對一些突發事件的副手。

    而這樣的安排,對於很多人而言都不算是奇怪的事情。畢竟大秦帝國承平至今,很多部隊都沒有充足的作戰經驗,甚至是超過四分之三的部隊連真正的戰場都沒有見識過。

    這麼一種情況的發展,也跟大秦帝國的國情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因為除了張嘉師之外,大秦帝國的其他皇帝都沒有進行對西方的遠征行動。在大秦帝國之後的歷史爆發了數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的時候,也才是這些部隊能夠得到少部分實戰經驗的環境。

    可以說,除了駐守在小亞細亞地區的數萬秦軍邊軍之外,大秦帝國大部分部隊需要面對戰爭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從大秦帝國本土抽調大量部隊進行西征,是很多皇帝以及百姓都不能夠現象的事情。因為一旦抽調大量部隊西征的話,對於眼下的大秦帝國而言,也算是一個沉重的包袱。

    所以自秦平帝嬴康繼位之後,大秦帝國也就是每年通過海路運輸,對於西面地區的秦軍官兵的輪換進行相應的安排。因為假如以海路進行運輸,在抵達紅海入口之後在進入相應地區,毫無疑問比起陸路推進要更為快捷。

    而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內,大秦帝國雖然失去了埃及這個盟友,但是因為小亞細亞地區有著很大方面的重要性,即使是再困難的時候,大秦帝國依舊通過海路運輸以及從原來波斯一帶的領土對相應區域進行支援,最終讓西面的羅馬人以及迦太基人為主的聯軍,始終無法陷落包括大馬士革以及耶路撒冷幾個重要城邑。

    但是在嬴康在位的後期,大秦帝國的西方重要支點之一的塞硫西城被羅馬聯軍攻陷,小亞細亞的南北兩支秦軍駐守部隊首尾不能兼顧。

    從波斯地區趕來增援的三萬軍隊被羅馬人擊敗之後,位於北面的大馬士革的兩萬三千秦軍將士最終於公元8年在長達兩年的圍城戰當中,幾乎損失殆盡之後,大馬士革陷落。

    而耶路撒冷的情況則是因為大秦帝國的海軍艦隊再次擊敗羅馬人的聯軍艦隊,最終還是成功解圍。

    也就是因為這樣,大秦帝國失去了小亞細亞控制區的大片區域,而要不是因為大秦帝國早就在古代蘇伊士運河以東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恐怕大秦帝國的海軍部隊想要通過蘇伊士運河直接支援耶路撒冷,恐怕也無疑是痴人說夢。

    在嬴秀的心中,除了想要作為一個出色的君主之外,還希望能夠再次重振大秦帝國的軍事優勢。

    但是很多事情並不是嬴秀想要怎麼做就能夠做到的。最起碼嬴秀不認為在他眼下這種處境能夠完成這樣的構想。

    所以,在嬴秀的心中,有些事情還不適合在眼下這種環境進行相應的安排,但是這不妨礙嬴秀在一些細節上進行糅合性質的嘗試。

    王氏家族即使是再怎麼有能耐,也無論王鳳亦或是王莽有著這方面的想法,大秦帝國的中央軍團的主官,始終還只能夠是大秦帝國皇帝的心腹之人才能夠擔任的。

    而眼下嬴秀雖然沒有像先前幾任皇帝一樣,以皇帝的身份擔任中央軍團的指揮官,但是這不代表嬴秀就會讓王莽以及王氏家族插足在其中。

    也許小範圍的人員滲透,王氏家族已經在進行相應的準備,但是更多的,哪怕是一個二五百主,都不是王氏家族的人員所能夠染指的。因為在張嘉師確定中央軍團的重建之後,就已經下達了相應的命令:

    「若非無皇帝詔書,中央軍團高級軍官任命一律視為亂命處理!」

    當然,張嘉師自己也算是多次「違反」自己所制定的這一條鐵律,但是包括嬴珣在內的人都不認為張嘉師這樣的做法有什麼不妥。

    而在張嘉師死後,嬴珣也沒有直接接過中央軍團的指揮權,而是讓儲君嬴啟擔任中央軍團的指揮官。

    在這一種安排之下,大秦帝國中央軍團養成了以皇帝的命令馬首是瞻的傳統。

    這麼一來,也算是讓大秦帝國皇族有著最好的安全保護。只可惜,在嬴康繼位為皇帝之後,大秦帝國中央軍團的戰鬥力衰弱速度逐漸加快。

    若非在裝備上有著最高層次的優先權,恐怕就算是中央軍團的核心基礎的中郎軍團都會成為一支戰鬥力衰弱無比的部隊。

    而嬴秀希望憑藉這一次的安排,來讓中郎軍團的人面對一些突發情況,以觀察其有什麼地方需要進行相應的整改。

    也許,這樣的安排會給這些人員帶來慘重的代價,但是嬴秀眼下也不是一個及格的軍事人員,哪怕是一些比較理論的東西無法難住嬴秀,但是嬴秀自己也很清楚一點,那就是論實際軍事作戰能力而言,他還是一個不及格的「雛鳥」。

    因為無論是相比起始皇帝嬴政,他都有著很大的差距,而更不用說跟作為再次復興大秦帝國的定武王張嘉師的赫赫戰功進行比較了。

    嬴秀很明白,自己並不是一個完人,而始皇帝以及定武王同樣也不是他無法跨越的大山。也許,他需要的就是一個合適的能夠發揮出他所長的舞台而已。

    嬴秀同樣也希望自己能夠跟大秦帝國的歷代祖宗在文治武功方面能夠進行正式的比較。這也可以說是他的願望之一。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3:01
第586章 大朝會(47)

    在嬴秀的預計當中,即使是他讓前往接洽的隊伍從一條相對比較安全的道路前往趙郡,恐怕都會遇到一些「意外」。

    但是出乎嬴秀等人所預料的,那就是王匡護衛著隊伍抵達孔晏的府邸的時候,都沒有出現什麼意外。

    知道了這麼一個消息的嬴秀,心中也不禁對王莽的隱忍讚歎一番。但是既然對方沒有打算破壞掉這樣的安排,那麼很多事情也就必須要繼續做下去才行。

    王匡的三百人的護衛,雖然基本都是中郎軍團編制的人員。但是在出發之前,王匡就接到了相應的命令,那就是除了原來屬於他麾下的一百人之外,讓他另外帶領兩個其他編制的百人隊進行統一指揮。

    這兩個編制的百人隊的大部分人員,就是以咸陽張家為首的私人武裝力量。

    這些人員前往孔晏的家中,最主要的就是增強孔晏麾下的實力。

    也許就這些人的實力而言,他們的個體戰鬥力很強,但是相互之間的協同能力較差。畢竟這些人員原本也不是相互之間就認識的存在,在這一方面想要談及相互之間的合作,無疑是痴人說夢。

    而讓他們前往孔晏麾下,則是張淵想出來的一個幌子而已。畢竟王莽以及王氏家族並不是笨蛋,像是這種安排想要隱瞞住王莽以及王氏家族的耳目,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至於張淵還有什麼後手,遠在咸陽新城內的張淵則是在這個時候看著太行山接壤趙郡的一個區域,露出了一絲微笑。

    因為這才是張淵的真正伏筆所在。

    至於孔晏以及那些派去支援的人員,則是對張淵而言,迷惑王氏家族的一個棋子而已。

    ………………………………………………分割線…………………………………………

    時間過得很快,當公元28年的9月到來之後,經過長時間洽談而正式進入迎親步驟的郭聖通,也在另外一支中郎軍團的護衛下,帶著自己的隊伍前往關中地區。

    而就在很多勢力都被這一件事情吸引著目光的時候,位於太行山東南面的一個山谷,一群穿著便服,但是手中武器相當精良的部隊正在猛攻一個已經被查探出是王氏家族所扶持的山賊山寨。

    這也就是張淵的一連串安排當中的真正伏筆開始發動的時刻。

    這一個山寨的山賊人數達到四百餘人,甚至還不包括一些沒有戰鬥能力的人員。但是這些山賊的整體實力並不強,在大門被十幾個好手成功偷襲奪取之後,後面的數百個好手就從大門殺入山寨內部。

    這些好手並沒有手下留情,因為他們所接到的命令就是將所看到的人,一個不留。

    這些好手同樣是經過相當嚴格的軍事訓練的,若非不是因為他們並不是正規軍出身的人員,恐怕能夠有效對抗人數在他們三倍左右的秦軍內地郡兵部隊。畢竟雙方之間還有著部分的裝備差距,

    像是這些好手手中,就沒有配備被列為禁止外流的強弩級別武器,而且也就是只有少部分高手能夠配發製作難度相當大的鎖子甲。

    而哪怕是一個負責後勤的秦軍郡兵,都有一身鐵札甲作為保護身體的鎧甲,所以在這一方面而言,這些好手面對秦軍正規軍,還是有著不少差距。

    當然,一對一的話,這些秦軍郡兵想要解決這些好手,同樣是將近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些好手的作戰經驗相當豐富,並不是基本上沒有上過戰場作戰的秦軍郡兵所能夠比擬的。

    ……

    而這個山寨被這些好手突破了很多地區的防禦之後,這一批山賊殘存的人企圖依靠山寨的大屋來進行負隅頑抗。但是他們並沒有想到的是,這些襲擊他們的人居然知道他們山寨的密道在什麼地方。

    在通過密道潛入大屋之後,從密道殺出來的十多個遊俠趁著大屋裡面的人員不防備,輕鬆的解決了這個山寨的賊頭。

    一個遊俠用手中的長劍割下了賊頭的首級之後,則是咆哮著:「投降者免死!」

    聽到了這句話的剩下的十多個山賊,在面面相覷的情況下,好一會才接受了這一個局勢的發展。

    沒有人知道這些山賊最後的下場到底是什麼了,但是對於這些攻入山寨的人員而言,他們奪取這個山寨的任務可以說已經相當完美的完成了。

    他們自然不是打算黑吃黑,而是希望憑藉這個山寨來隱藏更多準備趕來的好手的蹤跡。

    這也就是張淵的真正的計畫,一旦事情到了發動的時候,那麼這一些潛伏在這個山寨當中的好手,也能夠憑藉這個山寨的一些人員的偽裝,讓王氏家族失去警惕。

    畢竟這一個山寨可是王氏家族自己扶持起來,用來控制這一片地區的資源。

    也許王氏家族也不需要做這種算得上是掩耳盜鈴的事情,但是毫無疑問的是,若是他們還真的敢明目張膽的話,那麼他們也不會就這樣逐漸成為趙郡的第一大族了。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張淵想出來的辦法。

    當然,張淵下令將這個山寨的人都殺光,也不是沒有想過這樣的安排會讓王氏家族有所警惕。畢竟從之前所得到的一些情報而言,這些山寨的人員跟王氏家族也有著定時的聯繫。若是對方從相應的聯繫當中看出破綻,這一點對於張淵的安排,可以說沒有什麼好處。

    但是張淵可不是那種沒有相應準備就貿然行事的人,而在得到了兩者之間的定期聯絡的規則之後,張淵才制定了這樣的計畫來應對接下來的行動。

    而他也清楚一點,對付王氏家族這個雖然元氣大傷的大家族,僅僅憑藉這種手段,可是無法直接完全解決掉對方。

    嬴秀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請求會稽張家的家主張帆協同他們進行一次行動。

    ……………………………………………………分割線……………………………………

    張帆作為會稽張家的家主,其先祖就是張嘉師與虞妙弋的次子張琳。

    在虞家的幫助下,會稽張家很快就成為了在江東一帶的一個實力較強的家族。

    而現任的家主張帆,則是同樣兼任了大秦帝國東海海軍指揮官一職。

    嬴秀請求張帆協助他的事情,就是讓東海海軍的部隊,協助困守即墨的竇融,突破王氏家族給予即墨地區帶來的包圍封鎖。

    可以說,這樣的請求讓張帆覺得有些無奈。畢竟這樣的命令若是用詔書來頒布,恐怕整個天下的人都知道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在私人感情而言,他對嬴秀的這個情況,可以說替嬴秀覺得不值得。

    只不過不管如何,在嬴秀的請求以及張淵這個張家的宗主也有了相應的指示的前提下,張帆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樣去取捨。

    在9月13日這一天,張帆親自指揮東海海軍,從滬縣的主基地北上。

    以出海訓練作為幌子的東海海軍主力,於一天之後抵達了距離即墨海岸不遠的地區。

    他並沒有直接向王氏家族的船隊發起攻擊,而是採取了迂迴的方式,將王氏家族的船隊困在即墨外圍的海面區域。

    這一種安排,王氏家族的船隻自然是看的很清楚。但是這一支船隊的負責人並不知道的是,張帆在早前,已經派遣了兩支海軍陸戰隊,從即墨地區東南面約三十里的灘頭進行登陸,並且潛伏在幾個王氏家族臨時修築起來的港口附近。

    這些人的任務就是一旦在海面上爆發衝突之後,他們就是要搶佔這兩個港口。

    而張帆在等待著竇融的反應,才會進行下一步行動。

    雖然張帆跟竇融之間並沒有相應的聯繫,但是這並不代表張帆不知道竇融此人有著一定的能力。畢竟從張帆所知道的情報而言,竇融都算得上是一個相當傑出的官員。

    所以張帆認為竇融在看到了帝國海軍的出現之後,也不會無動於衷的原因。

    至於張帆為什麼不打算一開始就直接進攻王氏家族的船隊,主要還是他不希望落得一個不太名譽,比如說私自率領海軍船隊,攻擊大秦帝國民間船隻的罪名。

    ……

    而正如張帆的判斷那樣,在發現了帝國海軍前來之後,竇融便派遣了殘存在即墨城港口的幾艘船隻,向帝國海軍方向推進。

    王氏家族船隊的指揮官發現了這個情況之後,就知道他眼下可是麻煩大了。

    因為他眼下想要讓麾下的船隻攻擊即墨城的船隻,必然會被帝國海軍進行干涉,甚至是讓對方發起攻勢。

    王氏家族的船隊雖然也不算是不堪一擊的存在,但是跟一支帝國海軍船隊的主力進行對抗,他們還真的不夠看的。

    但是天曉得這幾艘船隻上面運載著什麼東西,若是讓對方跟帝國海軍匯合,恐怕也不是一個好事情。

    所以這一個王氏家族船隊的指揮官,決定鋌而走險。

    十幾艘王氏家族的船隻衝向了對面迎過來的船隻,打算在帝國海軍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控制住這幾艘船隻或者是將對方直接撞沉。

    但是張帆怎麼會讓這個事情得逞?

    在發現了王氏家族的船隊動態之後,張帆迅速當機立斷,讓麾下的幾艘速度較快的突擊戰船衝向了即墨地區。

    而在這幾艘戰船的前方,幾個旗手用信號旗示意王氏家族的船隻停下來,否則會直接採取攻擊的手段來對付王氏家族的船隻。

    在知道了這一個事情之後,王氏家族船隊的指揮官並沒有過多的理會帝國海軍的警告,而是下令相應的船隻加快行動。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帝國海軍的船隻雖然沒有立刻攻擊他們,而是在進行隨時可以進行攻擊的命令。

    畢竟對於王氏家族的船隊而言,他們並不清楚這一支船隊的出現,事實上就是一個陰謀的安排。

    儘管帝國海軍的幾艘突擊戰船都保持克制,但是在看到了王氏家族的大船將一艘小漁船撞翻之後,那幾艘突擊戰船也可是發起了攻擊。

    在王氏家族船隊越來越多的人的錯愕眼神當中,一排排從突擊戰船上射出來的已經引燃的床弩弩鏃飛向了他們。

    雖然在這個環境下,幾百米的床弩射擊精度相當差,但是王氏家族的船隻很多的體型都比較大,他們同樣也缺乏相應的運動能力。所以在幾排弩鏃落下之後,不少王氏家族船隻的船帆,船身都被點燃的床弩弩鏃射中。

    當然,也有幾個算得上比較倒霉的傢伙被直接射中,慘叫著在船上的甲板翻滾甚至是直接死去。

    王氏家族的船隊指揮官傻眼了,因為他還真的沒有想到對方還真的會攻擊。

    這讓他一時之間失去了自己的判斷以及該怎麼樣應對下一步的思維能力。

    因為他很明白一點,那就是僅僅憑藉這些船隻就像對抗大秦帝國一支海軍船隊主力,還是洗洗睡吧。

    只不過,這個王氏家族的船隊指揮官也是一個狠人,既然對方已經發起攻擊,那麼他還不如乾脆將那幾艘小船先解決掉,然後再對帝國海軍的指揮官倒打一把。

    可惜的是,還沒有等他下令,讓麾下的船隻這樣做,兩個港口緩緩升騰起來的濃煙,讓他突然有些不知所措。因為這一種濃煙可以說是那兩個臨時港口被攻擊的明顯標誌。

    而這樣的情況也就是意味著,帝國海軍早就有了相應的準備來應對他們的行動。

    因為在這兩個港口的處境而言,他們並沒有得到相應地區主官的批准,而屬於是私自修築起來的港口。

    一旦這樣的情況被帝國海軍發現,同樣也是會以重罪來進行相應的處理。

    可以說,哪怕是帝國海軍的海軍陸戰隊將兩個港口的人員都殺光,只要這兩個港口的人員涉及了私自進行貿易運輸,那麼就必然是一個最好的藉口。

    可以說,這兩個港口恰好就是這樣的例子。即使這兩個港口並沒有作為貿易方面進行使用。但是在即墨地區,這兩個港口同樣沒有得到即墨城守竇融的批准,帝國海軍就算是使用激烈的手段來解決,也不會有人覺得不妥當。
Babcorn 發表於 2016-12-15 13:01
第587章 大朝會(42)

    在張帆率領大秦帝國東海海軍船隊解除了王氏家族對即墨地區的海上封鎖之後,竇融就被張帆派遣的兩艘船隻接走,沿著山東半島的海岸線北上,然後從河水的入海口從河水進入大陸地區。

    竇融對於這一個安排,雖然不算是很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是既然有張家的支持,這樣的安排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而至於王氏家族會不會知道封鎖區域被破壞掉,竇融以及張帆等人都不認為王氏家族的人員是笨蛋,因為事情既然做到了這個地步,王氏家族也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行動失敗了。

    當然,就算是讓王氏家族知道他們的圖謀失敗,對方也不可能在眼下這麼一個情況下扭轉局面。

    因為時間太過於緊迫了,這一點對於王氏家族而言,同樣也是如此。

    王氏家族在趙郡地區的相應行動,也許還會讓對方能夠抓住機會來避免情況惡化下去,但是更多的,在咸陽新城的王氏家族的核心人員想要憑藉對方在關中地區的準備來挽回局勢,也許張家不插手此事,王氏家族還會有改變結果的機會,但是在咸陽張家早就有所準備的前提下,王氏家族想要扭轉局勢,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再加上,在這個時候,關中地區的上空出現了不少由大秦帝國皇室的馴獸師所訓練出來的猛禽,這些猛禽的任務就是讓王氏家族無法在短時間內使用飛禽來進行消息的傳遞。

    也許這些猛禽會因為「誤傷」,連一些自己人勢力所馴養出來的家禽都吃進肚子裡面。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一種阻擋消息傳達的另外一種方式,確實是比較有效的。

    而為了以防萬一,在嬴秀的命令下,大秦帝國中央軍團的兩支部隊分別從?上以及藍田兩處軍營進行調動,一支部隊則是加強了咸陽新城外圍的警戒能力,而另外一支部隊則是前往函谷關,替換原本駐守函谷關地區的部分駐防部隊。

    嬴秀的這種安排,主要還是擔心函谷關的守軍有可能被王氏家族收買不少,若是真的是出現什麼突發情況,這些官兵還真的無法讓嬴秀放心。

    當然,這麼一種兵力調動還是需要一些藉口才能夠擾亂王莽以及其心腹的耳目。在這方面,嬴秀讓這些部隊進行調動的原因,主要還是其準備迎娶郭聖通作為相應安排的說辭。

    對於嬴秀希望讓麾下心腹前往接應郭聖通的隊伍而進行相應的部隊調動,王莽雖然不太理解嬴秀這樣做到底是不是就這麼簡單,但是他們同樣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來阻止嬴秀進行相應的調動。

    因為在很多方面而言,嬴秀的這種調動部隊的方式,並沒有不合常理的地方。

    ………………………………………………分割線…………………………………………

    時間逐漸的接近嬴秀迎娶郭聖通的日子。在這一段時間,大秦帝國暗地裡出現了不少暗流洶湧的情況。

    而即使是嬴秀以及張淵等人盡力封鎖了來自關東地區的王氏家族的消息傳達,但是這樣的一種消息的封鎖根本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這一段時間,王氏家族在關中地區的人員可以說相當坐立不安。

    而嬴秀自然也發現了王莽似乎有狗急跳牆的想法,但是他假裝什麼都不知道,而是繼續如同往常那樣進行日常的工作,以及準備迎娶郭聖通的相應事宜。

    作為嬴秀的第一個妃子,郭聖通的地位固然是無法比擬皇后陰麗華,但是在很多方面的情況而言,嬴秀也不希望待薄對方。

    畢竟郭聖通也算是他這個皇帝通過正常的方式收納的一個妃子,若是因為一些情況而對對方不重視,恐怕光是大秦帝國皇室的臉面就相當不好看,更加不用說其他人的一些想法了。

    所以在這一方面而言,嬴秀還是按照前面幾任有收納妃子的皇帝的相應的規格,來進行相應的安排。

    王莽對於嬴秀可以說相當的咬牙切齒,因為在知道了即墨地區的封鎖因為大秦帝國東海海軍船隊的介入而最終功虧一簣之後,他眼下恐怕連殺了嬴秀的心都有。

    但是王莽眼下並不是那種已經喪失理智的人,他很清楚,既然有著咸陽張家的幫助,他即使想要狗急跳牆,甚至是起兵叛亂,恐怕都已經處於相當被動的地步。

    對於王莽來說,事情既然到了這麼一個地步,那麼起兵反亂更多的只能夠算是最後的手段。

    他在表面上雖然很平靜,但是在內心中,他知道自己已經危如累卵。

    但是王莽怎麼都沒有想到的是,嬴秀會打算讓他以及整個王氏家族作為歷史的名詞了。

    在王莽的心中,嬴秀做了這麼多的事情,再怎麼樣也不過是為了讓王氏家族退出朝堂,以及要了他的命而已。

    ……

    嬴秀確實沒有打算做得這麼徹底,但是張淵明白,以王氏家族的情況而言,只要不是將對方一下子解決掉,那麼就很有可能會出現難以預料的變數。

    張淵也不希望自己就這樣聯合嬴秀對於王氏家族進行毀滅性的打擊,但是更多的,張淵別無選擇。

    因為在這麼一個時候,很多事情也不是他所能夠主導的了。

    而在趙郡方面的安排,張淵調動了一個誰都沒有想到的人來作為相應的統籌人選。而這一個人,則是在張嘉師所知道的歷史人物當中,以「馬革裹尸」著稱的伏波將軍馬援。

    ………………………………………………分割線…………………………………………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漢族,扶風茂陵(今陝西楊凌西北[1])人。西漢末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馬援為隴右軍閥隗囂的屬下,甚得隗囂的信任。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下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將軍,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稱為「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尸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

    馬援在歸順劉秀之後,就作為一員將領為劉秀平定隗囂立下很大的功勞。

    馬援攜家屬隨隗恂到洛陽,數月都沒有被任命職務。他發現三輔地區土地肥沃,原野寬廣,而自己帶來的賓客又不少,於是便上書劉秀,請求率領賓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光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此時,隗囂聽信了部將王元的挑撥,想佔據隴西,稱王稱霸,因而對漢朝存有二心,處事狐疑。馬援見狀,多次寫信,好意相勸。隗囂怨恨馬援,認為他背離自己,見到信後愈發惱火,後來竟起兵抗拒朝廷。馬援上書劉秀,陳述消滅隗囂的計策。劉秀採納馬援的計策,令他率突騎五千,遊說隗囂的將領高峻、任禹等人以及羌豪,陳述利害禍福,分化瓦解隗囂集團。

    馬援又寫信給隗囂部將楊廣,陳說利害,希望他能歸附漢朝並勸諫隗囂懸崖勒馬。楊廣沒有答覆。

    建武八年(32年),劉秀親征隗囂。軍隊行進到漆縣,不少將領認為前途情況不明,勝負難卜,不宜深入險阻,劉秀也猶豫不定,難下決心,正好馬援奉命趕來。劉秀連夜接見,並將將領們的意見告訴馬援,徵詢他的意見。於是,馬援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隗囂的將領已有分崩離析之勢,如果乘機進攻,定獲全勝。說著,他命人取些米來,當下在光武帝面前用米堆成山谷溝壑等地形地物,然後指點山川形勢,標示各路部隊進退往來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隱,無不畢現,對戰局的分析也透徹明白。劉秀大喜道:「敵虜已在我眼中了。」遂決意進軍。第二天,光武帝揮軍直進,抵達高平第一城。當時,涼州牧竇融率河西五郡(指敦煌、酒泉、張掖、武威、金城)太守及羌、小月氏等步騎數萬、輜重車五千輛與劉秀會合,分數路攻隴。隗囂大將十三人及部眾十萬餘人不戰而降,隗囂逃至西城,援隴蜀軍李育、田弇逃至上邽。漢軍佔領了天水的16座屬縣,劉秀派吳漢、岑彭圍西城,派耿彝圍上邽。至此,隗囂軍主力基本上被漢軍消滅。

    此戰,馬援「堆米為山」是此戰取勝的重要原因,這在戰爭史上也是一個創舉,具有重要的意義。

    而這種「堆米為山」的方式,也被認為是戰爭當中的沙盤的雛形,在某個意義上,馬援可以算得上是沙盤的發明者。

    馬援在之後則是在治理羌族方面,得到了很高的評價,而後世的馬騰,主要還是依靠馬援這個先祖所留下的聲望,以及其自身的能力,成為了在涼州一帶的羌人所敬重之人。

    建武十一年(35年),劉秀任命馬援為隴西太守。馬援派步騎三千在臨洮擊敗先零羌,斬首數百人,獲馬牛羊一萬多頭。守塞羌人八千多,望風歸降。當時,羌族各個部落還有幾萬人在浩亹佔據要隘進行抵抗,馬援和揚武將軍馬成率兵進擊,羌人將其家小和糧草輜重聚集起來在允吾谷阻擋漢軍。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襲擊羌人營地,羌人見漢軍突如其來,大驚,遠遠地逃入唐翼谷中。馬援揮師追擊,羌人率精兵聚集北山堅守。

    馬援對山擺開陣勢佯攻,吸引敵人,另派幾百名騎兵繞到羌人背後,乘夜放火,並擊鼓吶喊。羌人不知有多少漢軍襲來,紛紛潰逃。馬援大獲全勝,斬首千餘級。但因為兵少,沒有窮追敵人,只把羌人的糧谷和牲畜等財物收為漢軍所有。此戰,馬援身先士卒,飛箭將其腿肚子都射穿了。劉秀得知後,派人前往慰問,並賜牛羊數千頭。馬援像往常一樣,又把這些都分給了部下。

    建武十三年(37年),武都參狼羌與塞外各部聯合,殺死官吏,發動叛亂。馬援率四千人前去征剿,行至氐道縣境時,發現羌人佔據了山頭。馬援命令部隊選擇適宜地方駐紮,斷絕羌人的水源,控制草地,並以逸待勞。羌人水草乏絕,陷入困境,首領們帶領幾十萬戶逃往塞外,剩下的一萬多人也全部投降。從此,隴右安定。

    馬援在隴西太守任上六年,恩威並施,使得隴西兵戈漸息,人們也逐漸過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一次,在靠近縣城的地方,鄉民們結夥械鬥仇殺。人們誤認為羌人要造反,驚慌失措,爭先恐後湧人城來。狄道縣縣長聞變,趕到馬援府門,請示關閉城門,整兵戒備。馬援當時正與賓客飲酒,得此消息,大笑道:「燒羌怎敢再來進犯我。曉諭狄道長回去守舍,膽小怕死的,可躲到床下去。」不久,城中安定下來,才知是虛驚一場,大家愈發佩服馬援。

    ……

    從上面的記載可以看得出,馬援是一個相當出色的名臣良將,甚至是稱得上是文武雙全,而且其節氣也相當高潔。

    而這個世界的馬援,則是在公元6年左右迎娶了張淵的妹妹之後,成為了咸陽張家在外面的私人武裝力量的指揮官。

    張淵調動馬援親自指揮趙郡的行動,除了這樣的事情而言,馬援的身份更能夠整合相應的人馬,統籌行動之外,更重要的是馬援的實力讓張淵相當放心。

    馬援對於王氏家族的跋扈雖然沒有太大的想法,但是他也不認為讓王氏家族繼續坐大下去,會對咸陽張家以及他這些算得上是張家親戚的人員,不會有任何影響。

    俗話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是咸陽張家真的是因為王氏家族的原因而陷入危機,那麼對於他們這些已經成為咸陽張家一員的人而言,必然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所以,既然事情到了這麼一個地步,馬援也不會對王氏家族有什麼心慈手軟的想法。因為若是馬援有這樣的打算的話,那麼以他的性格而言,一開始就不會答應張淵給他的這個安排。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