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相聲大師 作者:唐四方(已完成)

 
Babcorn 2017-2-1 10:16:58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37 431938


【作者概要】:唐四方,男,起點作家

【小說類型】:娛樂明星

【內容簡介】:

  男問:「這書好笑嗎?」
  女搖頭道:「不好笑,都冷死了。」
  男人解開自己的衣服,柔聲道:「來穿上我的衣服,小心著涼。」
  女人也很感動,笑著說道:「謝謝,褲子就不必了。」
  ……
  這是一部寫現實的小說,這是一部寫相聲行幾十年興衰變遷的小說,這是一部寫民間藝人的小說。
  
【其他作品】:無
本帖最後由 joa1317 於 2018-2-9 11:18 編輯

請注意!18年六月份排版問題是論壇問題請發現的先私信我!刪了就不好改了!!五天一更新,等不及的可以私信我詢問幫更。章節有錯誤,麻煩在錯誤章節下扣分提示或者私信都行,我會及時修改。

已有(1037)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Babcorn 發表於 2017-2-1 10:19
第1章 津門學藝

     「在想當初,大宋朝文彥博,幼兒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馬溫公,倒有破甕救兒之謀。漢孔融,四歲就懂讓梨遜之禮。十三郎五歲朝天。唐劉晏七歲舉翰林,漢黃香九歲溫席奉親。秦甘柔十二歲……哎呦」

    伴隨著一聲痛呼,一個八九歲模樣的小孩捂著手臂,小巧五官緊湊到一起,正憋著嘴一臉委屈地看著他師父。

    站在小男孩對面的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身上穿著黑色對襟褂子,頭上還帶著一頂黑色氈帽,帽子上一個碩大的補丁十分明顯。這小老頭手裡持著竹鞭子,沉著臉盯著小男孩。

    「師父……」小男孩弱弱叫了一聲,嘟著嘴,含著眼淚很是委屈。

    老頭絲毫不為其所動,仍是沉著臉,道:「你還好意思委屈,秦甘羅說成秦甘柔,再敢嘴裡拌蒜試試看?」

    小男孩倒是機靈,見委屈打動不了師父便立刻換上一副討好的笑容,道:「師父這您都能聽出來啊,哇,真了不起。」

    老頭臉一黑,道:「我聾了是吧,我。」

    「嘿嘿……」小孩搓著手笑了起來。

    老頭叫方文岐,小孩叫何向東,老頭是何向東的師父,也是他從老渣(人販子)手裡頭把何向東救出來的,收為弟子,傳授本事,一直養著這孩子,說是師徒,其實跟爺孫沒有兩樣。

    何向東年紀小也有些淘氣,但跟師父的感情是沒話說的。要是沒有師父,他現在指不定成什麼樣呢。老渣那幫人對他們這些小孩下手可不軟,八九十年代街上那麼多斷手斷腳乞討的孩子是打哪來的,可不就是這幫人幹的缺德事麼。

    方文岐輕哼一聲,道:「趕緊的,再使一遍八扇屏的活兒,就說小孩子這段兒,要還是說不好,看我怎麼收拾你。」

    見逃不過去了,小男孩也就認了命了,憤憤道:「不就是使八扇屏的活兒嘛,有什麼了不起的,師父您瞧好了,我說說您聽聽,在想當初,大宋朝文彥博,幼兒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馬文公,倒有破甕救兒之謀。漢孔融,四歲讓梨,懂得謙遜之禮。十三郎五歲朝天,唐劉晏七歲舉翰林,漢黃香九歲溫席奉親。秦甘羅一十二歲身為宰相……」

    八扇屏是傳統相聲中的一段兒,是個非常典型貫口活,由幾十個大大小小的貫口組成。八扇屏是相聲藝人開蒙的活兒,可以說基本上每個演員都會,但是想說好了卻是極難。說的好也有,像北京的「二趙」的版本就堪稱範本的存在,經典中的經典。

    這二趙指的就是著名的相聲演員,趙世忠、趙振鐸兩位趙先生,老舍先生在60年代就稱讚北京文藝界的名角就有「四馬二趙」,這二趙說的就是這兩位。

    貫口並不是大家所想那樣憑藉極快的語速說出來就行的,也並不是隨便找一人讓他把詞兒背熟了,快速背誦出來,就是貫口了。

    相聲裡面怎麼使活都是有講究的,都需要師父手把手交的。舉個簡單例子,你聽人家相聲演員說段子都笑得不行不行了,等你把原模原樣的段子說給別人聽,人家卻冷的要蓋被子,原因出在哪兒,就是活兒不會使。

    就說貫口,首先第一點不是快,而是咬字要准,吐字要清,要唇齒喉舌的配合,容不得半點磕巴或者嘴裡拌蒜。其次,什麼地方可以偷氣,什麼地方可以換氣都是有講究的,都是需要學習的。另外還需要身段、表情、動作、語氣的配合,很是講究。

    相聲這門藝術是起源於北京的,甭管傳到什麼地方,說的都是北京話,雖然某些地區的相聲藝人在表演的時候有涉及到當地的方言,這也是為了拉近和當地觀眾之間的距離,行話叫倒口也叫怯口。傳統相聲裡面也有用方言表演的段子,叫怯口.活,比如怯拉車、怯洗澡等等。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推廣普通話,相聲演員也開始用普通話表演,但其主體仍是北京話,從相聲表演中的諸多兒化音就能看出來。

    方文岐本身就是老北京人,他是民間藝人常年奔波各地賣藝,傳給何向東也是最傳統的北京相聲。

    「吳周瑜七歲學文,九歲習武,一十三歲官拜水軍都督,執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權。」貫口都是越來越快的,前面一段何向東一字一句慢慢道來,到這裡,何向東面色一正,語速陡然加快:「施苦肉,獻連環,祭東風,借雕翎,火燒戰船。」

    語速一頓,何向東繼續道:「使曹操望風鼠竄,險些命喪江南。雖有臥龍、鳳雛之相幫,那周瑜也算小孩子當中之魁首。」

    何向東比出一根大拇指,得意洋洋看著他師父,也不知道他是在誇讚小孩子當中的魁首週瑜,還是在誇他自己。

    方文岐看的好笑,黝黑的臉龐露出一點笑容,道:「說一段莽撞人吧。」

    「啊?」何向東小臉兒立馬垮了。

    莽撞人是八扇屏裡面最難的一段,講的是莽撞人張飛的故事,不僅僅是篇幅很長,裡面還涉及到好幾位歷史人物,都需要相聲演員在貫口中表現出來不同的人物。

    而且在這段貫口中還涉及到許多兵刃、打鬥的激烈場景,都是需要相聲演員自己描繪出來的,要讓觀眾身臨其境,相聲演員表演形式單一,要做到這些非常難。

    師父用竹鞭子拍打著自己的手,一副似笑非笑的樣子看著何向東。

    何向東眼咕嚕一轉,道:「哎呀,快中午了,師父我給您準備午飯去唄。」

    方文岐:「剛嚥下去早飯,準備什麼午飯啊。」

    何向東一拍腦袋,道:「哎呀,王大哥剛娶媳婦,我得給人家幫忙去。」

    方文岐罵道:「人家娶媳婦你幫什麼忙啊?」

    何向東一本正經道:「王大哥老實,我怕他不懂。」

    方文岐喝道:「去,他不懂你懂啊?連女人身上幾個洞都沒搞清楚,就敢學人說葷話。趕緊老實說一段,不然我抽你。」

    何向東一臉苦色,道:「不說也挨揍,說的不好也挨揍,這日子沒法過了。」

    方文岐道:「人固有一死,或死在前頭,活死在後頭,你決定死在哪兒吧。」

    何向東小臉堆滿了悲憤的表情:「蒼天啊!」

    方文岐卻只是笑笑,道:「來一段嘗嘗吧。」
Babcorn 發表於 2017-2-1 10:20
第2章 妮兒

     何向東見躲不過去,一臉悲憤道:「在想當初,後漢三國有一位莽撞人。自從桃園結義以來,大爺姓劉名備字玄德,家住大樹樓桑。二弟姓關名羽字雲長,家住山西蒲州解梁縣。三弟姓張名飛字翼德,家住涿州范陽郡。後續四弟,姓趙名雲字子龍,家住鎮定府常山縣,百(bo第四聲)戰百勝,後封為常勝將軍。」

    相聲貫口裡面的韻律韻腳都是有規矩的,比如百需要唸成bo(第四聲),白要唸成bo(第二聲),還有報菜名裡面一道菜江米釀鴨子,釀要唸成rang(第四聲)。

    說也奇怪,剛前面還一臉苦色的何向東,真正入了活兒之後倒是眉飛色舞,半點不露怯,手舞足蹈配合肢體語言來描繪戰鬥場景:「只皆因長阪坡前,一場鏖戰,趙雲單人獨馬,闖進曹營,砍倒大纛兩桿,奪槊三條。馬落陷坑,堪堪廢命。曹孟德山頭之上見一穿白(bo第二聲)小將、白盔、白甲、白旗靠、坐騎白龍馬手使亮銀槍,實乃一員勇將。心想,我若收服此將,何愁大事不成!心中就有愛將之意,暗中有徐庶保護趙雲,徐庶進得曹營一語未發,今日一見趙將軍馬落陷坑,堪堪廢命,口尊:「丞相,莫非有愛將之意?」

    何向東一回頭,瞪眼凝眉繃臉抿嘴,使出曹操的相兒來:「曹操言道:『正是。」

    再回身拱手屈身,做出徐庶形態,道:「徐庶言道:『何不收留此將?』」

    何向東再扮曹操,伸手下令:「曹操急忙傳令:『令出山搖動,三軍聽分明,我要活趙雲,不要死子龍。倘有一兵一將傷損趙將軍之性命,八十三萬人馬五十一員戰將,與他一人抵命。』眾將聞聽不敢前進,只有後退。那趙雲一仗懷揣幼主,二仗常勝將軍之特勇,殺了個七進七出,這才闖出重圍。」

    「曹操一見,這樣勇將焉能放走,在後面緊緊追趕,追至當陽橋前,張飛趕到,高叫:『四弟,不必驚慌,某家在此,料也無妨!』放過趙雲的人馬,曹操趕到不見趙雲,只見一黑臉大漢立於橋上,曹操忙問夏侯惇:『這黑臉大漢,他是何人?』夏侯言道:「他乃是張飛,一……莽撞人。」

    「曹操聞聽,大吃一驚,想當初關公在白馬坡斬顏良之時,曾對某家言道,他有一結拜三弟,姓張名飛字翼德,在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反掌觀紋一般,今日一見,果然英勇。『撤去某家青羅傘蓋,觀一觀那莽撞人武藝如何。」

    「青羅傘蓋撤下。」說到這裡,何向東偷了一口氣,神情一凝,接下來一段便是整個貫口最快的階段,而且是越來越快,對他也是一個挑戰,但見何向東嘴唇皮上下翻飛,語速極快,咬字卻極為清晰。

    「只見張飛豹頭環眼,面如韌鐵,黑中透亮,亮中透黑,頜下扎裡扎煞一副黑鋼髯,猶如鋼針,恰似鐵線,頭戴鑌鐵盔,二龍斗寶,朱纓飄灑,上嵌八寶,雲羅傘蓋花冠於長,身披鎖字大葉連環甲,內襯皂羅袍,足蹬虎頭戰靴,胯下馬,萬里煙雲獸,手使丈八蛇矛。站在橋頭之上,咬牙切齒,捶胸憤恨,大罵:『曹****且聽真,今有你家張三爺在此,爾等或攻,或戰,或進,或退,或爭,或斗,不攻,不戰,不進,不退,不爭,不鬥,爾乃匹夫之輩。』大喊一聲,曹兵退後;大喊二聲,順水橫流;大喊三聲,把當陽橋喝斷。」

    這一番貫口使下來,何向東額頭上已經佈滿了細密的汗珠了,可見是賣了力氣了。何向東一手負在身後,另一隻手並出二指指點而出,來了一個極漂亮的收尾:「後人有詩贊之曰:『長阪坡前救趙雲,喝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

    「好。」師父方文岐比出大拇指,誇讚了一聲,也不得不誇讚,對於一個九歲的孩子來說能把八扇屏的莽撞人說到這個地步已經實屬難得了。

    何向東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珠,得意地笑道:「怎麼著,爺們兒這活兒使得不錯吧。」

    方文岐點頭贊同道:「得虧你有一個好師父啊。」

    何向東一臉嫌棄,他平時練功可沒少下功夫,就拿趙雲騎白龍馬手執銀槍來說,但這一個動作,何向東就練了不下萬次。

    胯下騎著一個長板凳,手上還要拿著長棍,演出騎馬打仗的樣子。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什麼好玩的事情,弄上一兩分鐘可能還覺得有點意思,但是一整天,一整個月呢,腿都得磨破了,還有師父拎著棍子在旁邊站著,動作不標準就是一棍子下去,藝人學藝都是非常辛苦的。

    像以前有些相聲藝人為了演好這些人物和打鬥,都是向武師拜師學藝,是真正學把式的,足可以見藝人作藝的講究。相聲裡面也有文活和武活之分,文怕文章會,武怕大保鏢,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不過,何向東現在心思卻不在作藝上面,頭時不時往後大門的方向看。

    方文岐心中好笑,也知道何向東要幹嘛,當下就直接說道:「行了,別看了,想找你的童養媳就找去吧,記得早點回來。」

    「好嘞。」何向東應承了一聲,便興沖沖往門外跑去。

    「這小子。」方文岐咧嘴一笑,背著手,嘴裡哼著小曲兒,一步一晃往屋裡走去。

    何向東出了門便撒了歡狂奔起來,一雙小短腿倒是飛快。

    84年的天津郊縣交通根本不像後世那麼擁堵,那個年代汽車可是個罕見的物事,所以小孩兒在路上撒歡也不用擔心什麼,留神點自行車就行。

    何向東和他師父住在縣城東,靠近農村了,算是當時的郊區吧,地上是黃泥鋪成的路,還在上面用長方形的青石板拼起來。這種老路晴天倒是還好,一遇到下雨天那可就遭罪了,出門一趟能順二斤泥回來。

    一溜小跑之後,何向東來到一個老式的農家小院,也沒進去,非常熟悉地往邊上一躥,跳上一個石墩,墊著腳往裡頭看。

    裡頭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姑娘面前擺著一個扁圓形的木框皮面鼓,支在幾根竹棍組成的竹架子上,小姑娘一手拿著木質的勻板,一手拿著竹製的鼓簽。

    嘴裡唱道:「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猶存妃子陵,題壁有詩皆抱恨,入祠無客不傷情。萬里西巡君請去,何勞雨夜嘆聞鈴。楊貴妃梨花樹下香魂散,陳元禮帶領著軍卒保駕行。嘆君王萬種淒涼千般寂寞,一心似醉兩淚如傾……」

    唱的是京韻名家駱玉笙的代表作《劍閣聞鈴》,唱京韻大鼓的那個小姑娘叫田佳妮,是何向東新交的小夥伴,因為比何向東大兩歲,所以也一直被方文岐戲稱是何向東的童養媳。

    在小姑娘對面還站著一位老頭,跟方文岐那副邋遢的樣子完全不同,這老頭穿著講究,長衫馬褂,足蹬布鞋,頭髮根根往後倒梳,一絲不亂,鼻樑上還架著一副眼鏡,很有老派知識分子的樣子。

    老頭叫柏強,是田佳妮的師父。
Babcorn 發表於 2017-2-1 10:20
第3章 太平歌詞

     何向東正看得熱鬧呢,柏強就打斷田佳妮的演唱,說道:「妮兒啊,我說你怎麼不管板眼就唱啊,現在是沒給你配上弦,要不然不得全亂了啊。」

    田佳妮抬起頭,看著師父,一臉茫然。

    柏強解釋道:「你在用緊板的時候,也是需要和慢板配合的,從一板三眼過渡有板無眼,然後再回到一板三眼。就像《劍閣聞鈴》這段兒,它最後一落,從間奏開始到第一個字的『再』都是慢板,接下來的『不能』開始一直到『萬點通紅』就要到有板無眼的緊板,然後到『這君王』到結束,再回到慢板,這都是有規矩的。」

    傳統唱曲時,經常是用鼓板按節拍,凡是要強拍的都需要擊板,所以稱這一拍叫「板」,弱拍和次強拍是用鼓簽敲鼓或者是手指按拍,稱作「眼」,合稱「板眼」。一板一眼叫一眼板,也就是兩拍子;一板三眼叫三眼板,就是四拍子;沒有固定板眼的叫散板;有板無眼的叫快板或者無眼板。在演出的時候,藝人也常常敲鼓板打花點,來增加美感。

    這師徒倆一問一答,柏強還矯正田佳妮唱曲方面的錯誤,又親自唱了一段,但是田佳妮還是沒有掌握好,一下兩下,小姑娘也急了,眼眶裡面都有淚水了。

    何向東在圍牆上看的更是心急,就趕緊喊:「柏叔,柏叔……」

    柏強和田佳妮回頭朝圍牆看去,何向東那小腦袋就支在圍牆上面,柏強看的也好笑,就道:「這誰家小子,年紀輕輕就學會爬牆頭這門手藝了啊。」

    何向東似乎也是覺得有點不雅,雙手一使勁,腳下連蹬就躥上了牆頭。何向東跨坐在圍牆上,笑嘻嘻地看著院內的兩人。

    好吧,好像更不雅。

    柏強看這個毛頭小鬼也是無語了,就道:「你該上哪兒就上哪兒玩去,我們這裡正練功呢,沒工夫搭理你。」

    何向東道:「你以為我想來啊,是我師父叫我來的,他找你有事兒。」

    柏強問:「什麼事啊?」

    何向東道:「這我哪兒知道啊,反正我師父讓我過來了,我就來了唄。」

    柏強琢磨了會,也沒想出個頭緒來,便道:「行吧,你倆玩吧,別亂跑,我出去一趟。妮兒,你自個兒也多琢磨琢磨。」

    說完,柏強換了件衣服,蹬著自行車就出門了。

    何向東從牆上爬下來,小跑到田佳妮身邊,笑眯眯道:「妮兒,咱倆玩吧。」

    田佳妮搖著小腦袋,道:「不了,我還得唱大鼓呢,我還沒學會呢,等會師父回來又要罵我了。」

    說著說著,田佳妮眼裡又有眼淚水出來了。

    見狀,何向東趕緊安慰:「沒事的,沒事的,過兩年就好了。」

    田佳妮抬頭看他,道:「過兩年我就能學會了嗎?」

    何向東道:「就習慣了。」

    田佳妮一聽,一癟嘴,立馬哭出來了。

    田佳妮邊哭邊道:「我師父嫌……我笨……怎麼……怎麼都學不會,你……你也說我笨……我……我……」

    看到田佳妮真的哭了,何向東也急了,他挨師父揍的時候也沒哭啊,有時候是為裝死擠出兩滴眼淚來。他是搞不懂這姑娘還沒怎麼著,怎麼眼淚水就這麼多啊。

    何向東勸道:「妮兒,你別哭了唄,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可田佳妮依然停不了抽泣。

    被逼的沒轍了,何向東就道:「要不我也給你唱一段唄,文王卦,要是算錯一卦,你就打我一下行不?」

    田佳妮淚眼婆娑看他,也是有點興趣,就點頭答應了。

    何向東拿過她手上的鼓簽,在大鼓上敲擊起來。

    文王卦是太平歌詞中的一段兒,相聲的四門功課說學逗唱中的唱指的就是太平歌詞,其他的唱都算是學。因為別的歌啊、曲啊、劇啊都有他們專門的演員,相聲演員是學他們唱,只有太平歌詞才是相聲的本門唱。

    太平歌詞唱法很簡單,曲調也很單一,基本上聽上幾遍就都能唱了。會唱的人很多,但真正唱好的人卻是極少極少。因為唱太平歌詞全靠演員的肉嗓子,伴奏的僅僅只有一對玉子,也就是兩塊竹板,沒有別的樂器托著演員演唱,想唱出味道來很難。

    離了玉子,唱太平歌詞一點也不妨礙,因為最初唱太平歌詞的藝人就是用手拍著大腿唱的,後來是相聲前輩恩緒在給慈禧太后演唱太平歌詞的時候,慈禧嫌恩緒手拍大腿打節拍不好看,就讓李蓮英截了兩段竹板給恩緒用,這就是玉子的由來,最初叫「御賜」,後來因為諧音傳成了「玉子」。

    原先相聲藝人在露天演出的時候,都會唱一點小曲小調,太平歌詞之類的招攬觀眾,讓觀眾圍過來看,行話叫「圓沾」,所有的相聲藝人都離不了這門手藝。後來相聲進入茶館、劇場演出,用不到再圓沾招攬觀眾了,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太平歌詞就漸漸式微了。

    等到新中國成立,原先的相聲藝人都進入曲藝團了,開始拿國家工資,肯下功夫學習這門技能的年輕相聲演員就更少了。隨著老一輩的相聲藝人的逝去,現在幾乎找不到會唱太平歌詞的了,現在主流界都是在說歌頌類或者諷刺社會現實的所謂新型相聲,傳統的老手藝會的人非常少。也只有像何向東這種從小學藝,接受完整相聲藝術傳承的人才懂。

    何向東拿著鼓簽走到大鼓旁邊,輕輕敲擊起來,鼓點非常簡單,就類似於雙手擊掌來給歌曲打節拍一樣。

    「咳咳。」何向東清了清嗓子,隨即唱了起來,他年紀雖小聲音也很稚嫩,但是韻味卻是十足。

    「文王八卦算陰陽。

    算了算,星星月亮長在天上。

    算了算,五穀雜糧就屬蠶豆大。

    算了算,地裡的莊稼就屬高粱長。

    算了算,爺倆比起來他爹的歲數大。

    算了算,媳婦的媽媽是丈母娘。

    算了又算,皇宮裡面有皇上……」

    田佳妮已經停住了哭泣,愕然地看著何向東,最後來了一句:「你唱的真講理。」

    文王卦是太平歌詞裡面一種老調的兩人對唱的曲子,有時有准詞,有時沒準詞,對演員的基本功和應變能力要求頗高。

    文王卦從解放到現在,基本上沒人再唱了,唯一留下來就只有侯寶林先生和劉寶瑞先生唱的一段一分半鐘的錄音,何向東也是剛和師父學的。

    文王卦是兩個相聲演員對唱,並且互為捧逗,因為唱詞本來就是大實話,所以也很能逗樂觀眾。文王卦唱詞其實開頭還有一段,因為何向東今天是單唱就省略了。

    何向東看了看田佳妮,繼續唱道:「算了又算,女孩就屬佳妮最愛哭。」

    田佳妮羞紅了臉,狠狠瞪了何向東一下。

    何向東卻絲毫不以為意,繼續唱道:「算了又算,天底下就屬何向東最聰明。」

    「呸,不要臉。」田佳妮也被逗樂了。

    何向東唱道:「算了又算,佳妮非要嫁給何向東。」

    「不許唱了。」田佳妮被何向東的不要臉逼急了,趕緊小跑過去,抱起大鼓氣呼呼地看著何向東。

    何向東收起鼓簽,問道:「怎麼不讓唱了,瞧我剛才算的這些卦多准啊。」
Babcorn 發表於 2017-2-1 10:20
第4章 童年趣伴

     田佳妮道:「還算得準?唱的真不要臉,還說我嫁……哼……嫁……」

    聲音越來越低,最後細弱蚊蠅,小姑娘也羞紅了臉。

    何向東卻道:「有話好好說,不要一言不合就嫁我。」

    「你……」田佳妮都氣懵了。

    何向東一臉不情願道:「咱們有怨的報怨,有仇的報仇,說好的可不能這麼糟踐我啊。」

    「你……」田佳妮又要被氣哭了。

    一看要壞,何向東趕緊認慫:「妮兒,別哭別哭,我錯了,我嘴賤,我這不是逗你一樂嘛,我錯了好不好。」

    「哼。」田佳妮扭頭不看何向東。

    何向東撓著頭,腆著臉上前,這小子打小臉皮就厚,他伸出手來,道:「妮兒,要不你咬我一口唄,就當我給你道歉了。」

    田佳妮倒是一點不客氣,拉過何向東的手就一口啃了下去,痛的何向東齜牙咧嘴的。

    好一會兒,田佳妮才松口,何向東一看右手腕上留下一排細小的牙印,深嵌在肉裡。

    何向東捂著手腕,悲催地看著田佳妮,道:「你屬狗的啊,咬這麼狠。」

    田佳妮道:「什麼呀,我這是送你一塊手錶。」

    說著,田佳妮拿出一隻筆,在她咬的牙印上面標好時間,時針分針秒針,還補上錶帶,看起來還真有那麼幾分意思。那個年代的小孩子都愛玩這個。

    「怎麼樣?」田佳妮笑著問道。

    何向東道:「還行,要不我也送你一塊表唄。」

    「嗯……行吧。」田佳妮閉著眼睛把小手伸過來,做出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

    何向東卻搖頭道:「手錶已經表達不了我的感激之情了,我送你一塊懷錶吧。」

    「啊,懷錶?」田佳妮一愣,然後低頭一看,突然雙手抱在胸前,紅著臉大罵:「你這個流氓。」

    何向東一本正經道:「這怎麼能是流氓呢,我師父說送人懷錶,手有餘香。」

    田佳妮捂著臉道:「你師父就教你這個啊,兩師徒都是流氓。」

    想了一會似乎覺得這樣說自己的長輩有點不合適,又改口道:「我方大爺才不是流氓,就你是,哼,小流氓。」

    何向東一臉黑線,八十年代那時候流氓可不是什麼好詞兒,刑法上面都是有流氓罪的,尤其是83年的嚴打,因為流氓罪被槍斃的人可不是少數。

    見何向東不說話了,田佳妮還以為他生氣了,小姑娘心善,小心翼翼問道:「你生氣了?」

    何向東點頭。

    田佳妮哄他:「啊,你別生氣了,是我不好,我不說你是小流氓了好不好?」

    何向東掉著臉道:「你哄我。」

    田佳妮也不懂,問道:「怎麼哄你啊?」

    「那……你就喊我孫大聖吧。」84年這會兒西遊記就已經在全國走紅了,孫悟空也已經成為孩子心中的偶像。

    田佳妮道:「那好吧……恩……孫大聖。」

    何向東一回頭,右手一指做出一個非常瀟灑的姿勢,大聲應道:「爺爺在此。」

    田佳妮追著何向東打。

    鬧夠了之後,兩個小孩並排坐在門前的石階上面,田佳妮問道:「你師父找我師父到底什麼事兒啊?」

    何向東道:「沒有啊,我師父沒找你師父啊,我騙他的啊。」

    田佳妮驚愕道:「啊,你騙人啊,你怎麼騙人啊,那回去你師父不揍你嗎?」

    何向東無所謂道:「嗨,這不為你嘛,看你都快哭了,我只能把你師父給騙走了唄。「

    田佳妮感動道:「為了我你都願意挨揍啊?」

    何向東道:「我還能為你而死呢。」

    田佳妮滿眼星星道:「真的啊。」

    「那當然,瞧好。」說著,何向東就伸出小拇指往耳朵裡面伸去。

    田佳妮小拳頭往何向東身上招呼,還罵道:「小混蛋,還喂我耳屎,你去死吧,你。」

    待鬧夠了之後,何向東估摸著柏強也快回來了,為避免等會挨批評,他就準備走了,還約好改天帶著田佳妮出去玩。

    出了門,何向東在街上瞎逛,這也是個閒不住的主兒,看著街上的各種小吃,天津麻花,嘎巴菜,煎餅果子,耳朵眼炸糕……

    何向東饞的口水都下來了,這年頭的孩子肚子裡都沒油水,尤其是何向東他們家也不富裕,靠著師父出門賣藝也僅僅只能掙個溫飽錢罷了。

    「花二百錢買一小豬兒,吱兒吱兒喝水,嘎巴嘎巴吃豆,解牆頭扔過去,吱的一聲,您猜怎麼著……死了。」相聲前輩高德明先生曾經說過相聲藝人有幾段話必須得說的利索,這句就是其中之一。

    相聲藝人的嘴裡是不能閒著的,在學藝的時候嘴裡總要念叨些什麼,比如繞口令,順口溜,小曲小段兒啊。

    正所謂得道容易養道難,戲曲演員每天早上都得吊嗓子,相聲演員也要每天鍛鍊嘴皮子、練身段、練嗓子,三五天不練一身功夫就得廢咯。

    「哎呀……」何向東擦擦口水,實在是忍不了了,連練功都練不下去,他站在一家國營飯店廚房門口,正是中午飯點,飄出來陣陣香氣,受不了。

    「打南邊來個瘸子,擔了一挑子茄子,手裡拿著個碟子,地下釘著木頭橛子。沒留神那橛子絆倒了瘸子,弄撒了瘸子茄子,砸了瘸子碟子,瘸子毛腰拾茄子。北邊來個醉老爺子,腰裡掖著煙袋別子,過來要買瘸子茄子,瘸子不賣給醉老爺子茄子,老爺子一生氣搶了瘸子茄子,瘸子毛腰撿茄子拾碟子,拔橛子,追老爺子,老爺子一生氣,不給瘸子茄子,拿起煙袋別子,也不知老爺子的煙袋別子打了瘸子茄子,也不知道這玩意多好吃,哎呀……」

    今個兒何向東的練功是進行不下去了,饞的不行不行了,他算是賴在人家廚房門口過乾癮了,鼻翼連連煽動,吸人家油煙跟抽大煙似得。

    廚房窗口鑽出一個胖大廚出來,對何向東道:「小孩兒,饞了吧。」

    何向東做出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小腦袋網上一揚道:「撐得住。」

    胖大廚看的也好笑,道:「饞了也沒用,吃的東西都是公家的,我也沒轍給你。想吃東西就去石老三家看看,人家今天擺壽宴,吃流水席,你小孩過去說幾句吉祥話,別的不敢說讓你開開葷腥還是可以的。」

    何向東卻道:「手藝人不沾乞來錢,想吃東西都得靠自己本事,要靠祖師爺賞飯吃,討東西吃我們可丟不起那人。」

    胖大廚問道:「你使什麼手藝啊?」

    「說相聲的。」何向東扭頭大步向前走。
Babcorn 發表於 2017-2-1 10:20
第5章 我來試試

     石老三指的是天津郊縣東的石家老三,原先家裡也窮,改革開放後,這幾年跑運輸倒是發跡了,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也算是在誇富會上露過臉的人物了。

    今個兒是石家老太太的七十大壽,石家人擺流水席打算好好熱鬧一番,前面那胖大廚就讓何向東去給人家說幾句吉祥話,想來石家人也肯定不會跟一個小孩計較,隨便也能吃點什麼了,這種情況在農村鄉下很普遍。

    何向東雖小,可他畢竟是個藝人,藝人就有藝人的尊嚴,都是要通過自己的作藝本事來掙錢,乞討可不成。

    在舊社會有相聲藝人被逼的沒法子了,在大年初一披麻戴孝,摔碟子哭他死爸爸,為逗別人一樂掙兩個錢好過年,就算是這種情況下都沒有人直接乞討的。

    而且當初相聲藝人撂地露天演出的時候,表演完一段之後,向周圍觀眾打錢,都是手背朝上,而不能手心朝上,這表明我們是靠藝術吃飯,而不是要飯。

    何向東也沒想到什麼好主意,他饞是饞了,可也不想直接過去蹭吃的,只是打算先過去看看有什麼能幫上忙的,沒轍的話那也只能打道回府了。

    石家也在縣城東,離何向東家倒是不遠。可是現在何向東逛到了縣城裡面,離的反倒是有些路了,這小孩倒也沉得住氣,不著慌不著忙,漫步走了過去,等到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

    石家人雖然現在是富裕了,但房子也是傳下來的老祖屋,不算大,跟很多農家老房子一樣,家裡的院子很大,院子和大堂攏共擺了二十來張八仙桌,很是熱鬧。

    門口還有不少來幫忙的人,手裡都拿著傳菜的木托子,在自己家裡擺宴席的,單靠自家人一個灶台是肯定忙不過來的,都得靠鄰居們幫襯,那時候一家人擺宴,一群人幫忙,很有人情味,後來大家都富裕了都去酒店了,慢慢就看不到這種熱鬧的場景了。

    不過今天貌似有點小狀況。

    「有沒有弄錯,老趙真的不來了?」一個中年男人緊皺著眉頭,身上棕色西裝有些不合身,看起來很是彆扭,他也時不時扭一下領帶,看來也是憋得夠嗆,這人是石家老大。

    「沒轍了啊,老趙他中午吃太多了,下午就一直拉肚子,現在都給送醫院去了。」

    石家老大罵罵咧咧道:「沒吃過好東西的玩意兒,那現在怎麼辦?台上就劉美鳳在唱評劇,他們也只會小借年,也不會別的,這眼看唱完就下來了。再沒人上去,就單一個節目看著多喪氣啊。」

    對面那人也發愁:「那現在也沒辦法,這節骨眼上去哪裡找人啊,縣城南倒是有個馬富貴倒是會幾段,可是現在也來不及了。」

    石家老大一拍大腿,罵道:「這叫什麼事啊。」

    這年頭擺壽宴唱堂會請的都不是專業的演員,而且以石家人的能耐也請不來。人家曲藝演員都是正兒八經的國家工作人員,拿國家工資的,誰有興趣給你一個小地方的土鱉唱戲啊。

    而且唱堂會這種性質的演出在建國後一直是被批判的,說是舊社會的糟粕,是一種不尊重藝人的行為,專業演員是沒人愛幹這個的,給多少錢都沒用。

    所以石家人找的也是鄰里街坊,他們是以前家裡有人是干這個的,小時候跟著學了一點點,唱的水平也一般,會的也不多,純粹是上台熱鬧熱鬧。

    石家老大下了決定,跺腳道:「實在沒轍,就讓王美鳳他們再上去唱一遍。」

    「啊,再唱一遍小借年啊?這麼多年,大家都快聽吐了。」

    石家老大道:「那怎麼辦,這總沒一個節目看著喪氣吧,現在你讓我上哪找人去啊。」

    「要不……讓我試試?」傳來一個稚嫩的聲音。

    石家老大和那人回頭看去,只看見一個小毛孩子眼巴巴看著他們。

    「這誰家孩子,搗什麼亂啊,一邊玩去。」石家老大不耐煩道。

    何向東倒是不慌,道:「你們不是沒人上麼,救場如救火,我們作藝的人都有藝德,要為同行補台。」

    石家老大從兜裡抓出一把糖塞到何向東手裡,說道:「行了,別作什麼藝了,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自己玩去吧。」

    何向東把糖果放到自己的兜裡,一本正經說道:「這權當您給的定錢了。」

    「你還來勁了是吧。」石家老大瞪起了眼珠子。

    何向東微微一笑,嘴裡唱道:「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猶存妃子陵,題壁有詩皆抱恨,入祠無客不傷情。萬里西巡君請去,何勞雨夜嘆聞鈴。楊貴妃梨花樹下香魂散,陳元禮帶領著軍卒保駕行。嘆君王萬種淒涼千般寂寞,一心似醉兩淚如傾……」

    是上午田佳妮唱的劍閣聞鈴,要說這何向東聰明是真聰明,田佳妮半天沒學會,趴牆頭偷看的這貨倒是學會了。

    石家老大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天津是曲藝之鄉,天津人的曲藝修養也是相當厲害的,雖然可能不會唱,但聽是會聽的,更別說人家駱玉笙駱大師也是在天津成的名的。

    石家老大驚訝道:「你唱的是駱派的京韻大鼓《劍閣聞鈴》,嘿,真有味啊,你是唱大鼓的?」

    何向東道:「不是,我是說相聲的,京韻大鼓我只會兩句。」

    聽到何向東說他說相聲的,石家老大更是動心了,天津可是相聲窩子,老少爺們都愛聽相聲,大部分相聲名家都是在天津成名的。不是有那麼句話麼,相聲出處在北京,聚處在天津。

    而且相聲藝人小時候就說的很好的也有不少,像非常著名的相聲前輩常寶堃先生就是年幼成名,藝名小蘑菇,非常有影響力,人家也是在天津學藝成名的。

    當然在石家老大看來,說相聲遠比唱大鼓靠譜,你一小孩隨便上台說兩句,他在台下帶頭鼓掌叫好,一下兩下,也算一節目了,這事不就糊弄過去了麼。

    石家老大咬咬牙,下了決定,說道:「行,你要是能把場子撐起來就算是幫了我們大忙了,我得謝你。」

    這些年和師父走南闖北四處賣藝也讓這個孩子有了遠超同齡人的成熟,他道:「您客氣,不過您得給我準備幾樣表演用的東西,都是老天津人了,說相聲用的幾樣東西,您不陌生吧。」

    石家老大道:「還要找行頭啊,電視上那些相聲演員穿著西裝,中山裝就說了啊。」

    何向東卻道:「我跟他們不一樣,我是學傳統相聲的,說的也是傳統相聲,所以還是麻煩您給找找。」

    「成吧,我去給你找,你先去院子裡等著。」石家老大指著身邊那人說道:「二娃,快帶人進去。」

    何向東撣撣袖子,雙手負在身後,跟著那人進屋,抬腳跨過門檻,抬頭挺胸,很有派頭。
Babcorn 發表於 2017-2-1 10:20
第6章 墊話兒

     石家老大動作很快,不多時就給何向東找來一件大褂,這還是去年石家老太太給大孫子做的一件,何向東穿著顯大,空裡空啷的,不過現在也沒辦法計較太多。

    評劇唱罷,石家老大把長桌子搬了上去,蓋了張紅布,桌子用的是一張老式的課桌,上面蓋了一塊紅布,也不是相聲表演專用的東西,但是能在這麼短時間湊齊這些物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桌子上依次擺放了扇子、手絹、一塊醒木。扇子是摺扇,相聲表演用的扇子只能是摺扇,不能是其他的。這也是演出用的道具,刀槍棍棒,斧鉞鉤叉十八般兵刃都可以用它表現出來。

    也可以當做是筆,當做是一本書啊,一個菜單之類的;還有就是就是在說一些相聲段子的時候,用來打捧哏演員,傳統相聲《口吐蓮花》就是代表作。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有相聲前輩認為在舞台上面打捧哏演員的行為是一種極其不尊重演員的行為,這種所謂用打哏來逗樂觀眾是非常低俗的,後來這類節目就被廢止了。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較真,相聲表演首先他是一種表演,既然是表演就需要代入到情節人物裡面去的。就像《口吐蓮花》裡面捧哏演員扮演的是一個視財如命又容易上當的人,被逗哏演員扮演的會法術的騙子戲弄。

    這都是劇情需要,都是他們扮演出來的人,又不是真的。就跟拍電影一樣,挨打找揍的人多了,你怎麼不說人家不尊重演員呢,怎麼到相聲表演這兒就各種不行了?這顯然矯枉過正了。

    使用扇子也是有講究的,拿起扇子三句話內就必須要用的,絕對不允許拿起扇子半天不動彈的,更不允許用扇子搧風降溫的,這都是有規矩的。

    傳統的相聲藝人對扇子的喜愛是毋庸置疑的,在傳統相聲段子《規矩論》裡面把各個行業的人用扇子總結一句話,叫做「文胸武肚僧道領,書口役袖媒搧肩」。

    手絹是在表演某些相聲段子時候用的,比如《賣布頭》、《汾陽河》。手絹往相聲演員頭上一包,就扮演了個女人;或者是當做一封信,打開一看。這手絹是絕對不能用來擦汗的,就算是熱哭了也不行,表演的時候擦汗是專門有擦汗的毛巾的。

    醒木是在說單口相聲的時候用的,說段評書什麼的,用來拍一下桌子,提醒觀眾安靜一下,接下來要說相聲了。醒木有十三種之多,叫「十三木歸源」,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第五塊叫驚堂,就是古代衙門裡面的官員升堂所用;郎中用的是第十一塊,叫慎沉;塾師用的是第四塊,叫醒悟;評書、相聲所用的是第七塊,叫醒木;梨園行用的是第十二塊,叫如意。

    評書門還有專門的醒木詞:

    一塊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

    君王一塊轄文武,文武一塊管黎民。

    聖人一塊警儒教,天師一塊警鬼神。

    僧家一塊勸佛法,道家一塊勸玄門。

    一塊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勸世人,

    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藝論家門。

    ……

    上台弄完了之後,石家老大小跑下來,在何向東跟前對他說:「你看還缺點什麼?」

    何向東滿意道:「不缺了,這些東西就足夠了。」

    石家老大道:「那行,那你就趕緊上去唄。」

    何向東攏了攏肥大的袖子,左手伸出兩根手指提起大褂下袍離地一寸,大步向前走去,步伐又闊又堅定。待走到桌子前頭,放下提起的大褂,雙手攏在袖子裡放在腹部,淡笑著看底下觀眾,也不說話。

    台下的觀眾倒是毛躁起來了。

    「這誰家孩子啊,怎麼跑台上去了,誰家大人也不管管?」

    「這小孩怎麼還穿大褂啊,他還要表演個節目啊?」

    「這誰啊?」

    還有在底下搭茬的,問何向東:「嘿,小孩,你上台上幹嘛呢,快下來。」

    看到有人問自己了,何向東終於說話:「接下來是由我給您諸位說段相聲。」

    說著,何向東拿出藏在袖子裡面的手,抱拳行禮,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君子居則貴左,左手壓右手代表的是友好和平,右手壓左手是打仗出殯的時候用的,不能混了。

    「學徒何向東向觀眾致敬。」何向東抱著拳,邁著四方步出來,向四方觀眾作揖行禮,他年紀雖小,颱風卻是正的很。

    「不是吧,這孩子真要說相聲啊。」

    「這不玩呢嘛,誰請的他啊?」

    台下已經是亂糟糟的一片了。

    石家老太太也問自己的兒子:「三兒啊,你們誰請了這孩子上場啊。」

    石老三也就是跑運輸發家的那位人物,現在正坐在老太太身邊,他皺著眉道:「不知道啊,我去問問大哥。」

    待問清情況之後,石老三也黑了臉了,他也沒法怪罪自己大哥莽撞的行為了,現在人家孩子都上台了,他總不能往下趕人吧。在他看來一個屁大的孩子上台能表演什麼,唱首兒歌估計都哆裡哆嗦的。

    石老三很頭疼,看著亂糟糟的現場,他是真怕何向東把壽宴給攪和了。

    何向東倒是淡定的很,看著台下亂糟糟的聲音,心中倒是一點不慌,被這麼多人注視討論,他卻完全沒有小孩子的緊張和羞澀,反倒是很享受這種感覺,內心也隱隱有些激動起來。

    何向東道:「諸位可能都很疑惑為什麼我這個小孩會來台上表演相聲,聽我給您解釋解釋。」

    聽到這句話,台底下瞬間安靜下來了。

    「今個兒我出門玩兒,路過石家大門這兒,石家大爺叫住我了。」何向東擺出一副眼歪嘴斜,手抽瘋的一副羊癲瘋病人發作的樣子,道:「嘿,小孩,你站住。」

    台底下笑了出來,石家老大也是一副哭笑不得的樣子,摸著鼻子尷尬道:「好嘛,我變成了這樣子了。

    石老三陰沉的臉色也緩解很多了,石家老太太也笑,露出沒了門牙漏風的嘴說:「這孩子可真有意思。」

    何向東在台上一轉頭,做出一副無辜的表情,用天津腔說道:「嘛事?」

    然後一扭頭,又做出一副抽瘋的樣子:「我聽說你藝術水平比較高,想請您給說段相聲啊。」

    何向東道:「我是個那麼隨隨便便就說相聲的人嘛,我當然拒絕了,我直接說不行不行。」

    「人家石家大爺又說了。」何向東繼續擺出抽瘋的表情:「小孩,給你一塊糖做費用。」

    「我的天。」何向東一臉嫌棄:「一塊糖,一塊糖就想讓我這麼有本事的人說相聲啊,您諸位說我能答應嘛。」

    底下觀眾也起鬨,齊聲喊:「不能。」

    何向東一臉賤兮兮道:「我能。」

    「籲……」底下觀眾都起鬨。

    何向東心裡也鬆了口氣,好歹墊話兒算是響了。相聲藝人在表演的時候會先墊話兒帶帶路,要看看現場觀眾喜歡聽什麼,也會根據現場觀眾組成隨時調整自己的墊話,這叫看菜吃飯,幾個包袱抖出去,響了就繼續說,瘟了就趕緊換一個。

    墊話兒也沒個準時間,三兩句是墊話兒,說個幾十分鐘也是墊話兒,等墊話兒的包袱響了,觀眾對你認可了有興趣了,這叫搭上線了,然後再入活兒,說要表演段子的內容。
Babcorn 發表於 2017-2-1 10:20
第7章 現場編一段

     其實何向東自己也沒想好到底要表演什麼,他今天是一個人說的,一個人說相聲叫單口相聲。

    在單口相聲裡面是故事類型和評書類型的段子居多,也有別的逗樂的東西,比如比較出名的《宇宙牌香菸》、《逗你玩》之類的。

    但是何向東到現在學的一直是一些開蒙的東西,主攻貫口和太平歌詞,具體的相聲段子師父一段都沒傳他,一個正活兒都不會。

    而且他自己也沒準備好今天要說的東西,何向東在台上看著院子裡面的觀眾,心裡一陣陣發苦,他現在是有點埋怨上自己的莽撞了。

    不管怎麼說表演是不能停的,總不能被觀眾看出來是演出事故,然後被轟下台吧。

    何向東繼續道:「然後我不就進來說相聲了嘛,我這進來一瞧,這好嘛,這麼些人,嚇得我都快尿褲子了,得虧您諸位離得遠,不然得濕您一身。」

    「籲……」台底下起鬨聲更響。

    石家老太太也捂著沒牙的嘴笑個不停,石老三也樂了,石家老大更是樂不可支,拚命鼓掌,他請的這小孩真給他長臉啊,前面還落得老三一頓數落,現在至少證明他眼光沒錯啊。

    「我上都上來了,總不可能再跑下去吧,能力一般水平有限,今個兒也就讓我給您諸位說一段,成不成在我,您諸位多捧。」何向東再鞠躬,既然沒有準備,就砸現掛吧(行話,即臨場發揮)。

    台下爆發掌聲。

    「要說我說相聲倒是也沒多久,不過跟著師父也吃住了好幾年,像我們這種打小跟著師父學藝的人叫兒徒,吃師父的,住師父的,就跟他的兒子沒兩樣。」

    「就打那天拜師來說,我剛一進門,我師父一見我,嚯,嚇一跳,這孩子怎麼長這麼好看呢。」

    「然後我師父就說了啊。」何向東空捋著鬍子,做出一副老人的樣子,道:「你這孩子真好看,長得真靈性,這樣吧,我認你當我乾爹吧。」

    「噗。」石老三一口酒水直接笑噴出來,台下更是笑作一團。

    何向東在台上一拍手,做出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我當時就跟我師父說了,您可不能見著什麼便宜就上啊。」

    台下更是笑聲連連,你師父認你當乾爹,你還說人家是佔便宜,你也真是夠了。

    相聲行有相聲行的規矩,損的人都得行內的人,逗哏演員經常說捧哏演員爸爸怎麼樣怎麼樣,老婆怎麼樣怎麼樣,說的都是同行。沒有相聲演員去損行外的人,更沒有那個說相聲去說觀眾的。

    現如今的相聲界主流都是在說歌頌型相聲或者是諷刺社會現象的相聲,像傳統相聲那樣損同行或者是捧哏演員的基本沒有了,尤其是拿捧哏演員家人打趣的倫理哏更是被當做糟粕強烈排斥。

    看見台下觀眾反響不錯,何向東打算繼續說他跟師父的事兒:「我強烈不同意啊,沒這麼埋汰人的,我這師父也太沒溜兒了,後來在幾位師叔的勸說下,我師父終於放棄認我當乾爹的想法了,嚇得我啊。」

    「然後拜師吧,我們藝人學藝拜師,都是一個頭磕在地上,給師父行拜師禮,我師父也高興啊,老頭兒搬一條凳子過來,然後站在凳子上。」說著何向東一隻手撐著腰,一隻手向上指,抬頭望上看道:「打今兒起,你就是我徒弟了。」

    台下人也笑,都被何向東給逗樂了,連菜都忘記吃了。

    何向東蹲了下來,一隻手放在耳朵旁,沖地,做出傾聽狀,嘴裡還在大聲喊著:「什麼,您說大聲點?」

    台下觀眾再笑,沒聽說過這麼矮的人。

    何向東也笑了幾下,雙手再攏在袖子了,正正經經站好:「剛才說的都是玩笑話,我且說著,您且聽著,值當一樂就行了。我師父對咱還是很好的,而且人家品味也高,人家是老北京人,家裡老有錢了,紈褲子弟,誒,最愛玩褲衩了,玩褲子弟嘛,有大姑娘的,有小媳婦的……」

    「籲……」台下觀眾起鬨連連。

    何向東擺擺手道:「還有別的,就像玩那個什麼,那個核桃,那文玩核桃,叫什麼獅子頭的,咱也不懂啊。我師父左手轉兩個獅子頭,右手端碗米飯,嚯,不一會兒就飽了。」

    「還愛玩鳥呢,有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那溜個鳥多有意思,吱吱的。像我師父最喜歡在公園裡面和幾個老頭玩鳥。」何向東往屁股後頭一掏,嘴裡發出一聲:「噗」

    「哈哈哈……」底下觀眾笑作一團,往哪兒掏呢。

    「您看我這鳥。」何向東還晃著手嘚瑟呢:「成,不看了啊,我再放回去。」

    「噗。」何向東又往屁股後頭一塞,臉上做出一副享受的表情。

    底下觀眾都被何向東的神態給逗得不行了,石家老太太更是笑得前俯後仰的。

    現場反響不錯,何向東也放開了,繼續說道:「那我師父不能光會玩啊,人家最厲害的還是體育,會游泳,國家游泳隊都找我師父呢,我師父也去比賽了,和外國人比賽,為國爭光。」

    何向東往上捋他那袖子,兩手叉腰,道:「那我師父可不能輸啊,老頭兒眼珠一瞪就發威了,那游的,褲衩都追不上啊,朋友們。」

    「籲……」台下起鬨聲笑聲鬧做一團。

    何向東道:「比賽場上永遠都是這麼一個情況,我師父游在最前面,褲衩在後面追我師父,一群人在後面追褲衩,最後排名,我師父第一,褲衩第二,外國人第三。。」

    「這好嘛,我師父一看後面人都追不上,那還不得尿一個慶祝一下。然後老頭來一個仰泳,噗嗤。」何向東一臉猥瑣看著觀眾,道:「您諸位都知道褲衩沒有追上我師父啊,那一下子,那噴泉,哎呀,全場人都看呆了。」

    「那老外還納悶呢,腫麼下雨了?」何向東抬頭看天,擦擦額頭的水,又放到嘴裡嘗嘗,表情亮了,大叫道:「嗯,有點咸,呦西,真好吃滴伊馬斯。」

    全場都笑瘋了,還有拚命鼓掌的。

    相聲裡面的對口相聲是最多的,正所謂三分逗七分捧,包袱要想響要靠捧哏演員托的住,不然肯定得瘟了。

    單口相聲一個人想逗樂觀眾就難了,所以很多相聲前輩都向評書藝人學藝,學了不少評書的段子放到單口相聲裡面。

    像說何向東這種單口相聲很少,現場臨時編的就更少了,一個九歲的孩子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非常難得。

    今天這一場是何向東第一次上台表演,也影響了他一生。這種現場抓哏,編相聲的本事,叫砸現掛,非常考驗相聲演員的應變能力和功底。後來何向東被人稱為砸掛大王,也是從今天這一場起步的。
Babcorn 發表於 2017-2-1 10:20
第8章 勸人方

     說完一段,何向東正正經經站好,拱手抱拳道:「今天也是石家老太太的七十大壽,學徒何向東恭祝石家老太太福壽綿長,萬事如意。」

    何向東再鞠一躬。

    「好。」台下鼓掌,石家老太太也笑的合不攏嘴,坐在一旁的石老三也滿意點頭,這孩子有理有據的,也把場子撐起來了,可算是幫了他們大忙了。

    何向東笑道:「這樣吧,我唱一段太平歌詞給老太太賀壽怎麼樣?」

    「好。」台下鼓掌歡迎。

    何向東拿起桌子上的摺扇,敲在桌子打著節拍,嘴裡唱。

    「那莊公閒遊出趟城西,

    看見了人家騎馬我就騎著驢。

    扭項回頭瞅見一個推小車的漢,

    要比上不足也比下有餘。

    打牆的板翻上下,

    誰又是那十個窮九個富的。

    若是要飽還是您的家常飯,

    要暖還是這件粗布衣。

    那座煙花柳巷君莫去,

    有知疼著熱是結髮的妻。

    人要到了難中拉他一把,

    人要到了急處別把他來欺。」

    ……

    《勸人方》也叫《莊公打馬》,名如其意,是勸導人方正,勸人向善的,用唱曲的方式,用簡答易懂的話語,唱出樸實的價值觀,還是非常有意義的。正所謂「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路走中央。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相聲裡面所有唱的部分都叫「柳活兒」,柳活裡面又有正唱和歪唱之分,正唱就是正兒八經地唱,以展示唱功為主。歪唱就是在唱裡面加入逗樂的東西,就如唱文王卦的時候會加入一些逗樂的元素,傳統相聲裡面也有歪唱太平歌詞的老段子,行話叫「柳裡含春」。

    何向東唱的也好,鼻音悠然,嗓音清亮,非常有味,台下觀眾也愛聽,和何向東敲桌子一樣的節奏拍掌應和著。

    「天為寶蓋地為池,人生世界上混水的魚。

    那父母養兒魚拴著子,有孝子賢孫水養魚。

    弟兄們要相和魚兒幫著水,妯娌們要和美水幫著魚。

    您要生了一個孝順的子,你叫他往東他不往西。

    您要生了一個忤逆子,你叫他打狗他去追雞……」

    聽著台上那小孩在唱,石老三也很是感慨,父母像水,子女像魚,父母一直包容子女肆意折騰,不管魚兒變得怎麼樣,水總是能包容它,從生到死。

    他又想起小時候父親走的早,是母親拉扯他們幾個兄弟長大,又當爹又當媽,遭了罪也沒處說去。儘管他現在是富裕了,也是別人眼裡的孝子賢孫,可是他還是感覺虧欠母親許多,想到這裡他眼眶都濕了,攥緊了身旁老母親的手。

    石家老太太只是笑,輕聲說道:「都好,都好。」

    「那位閻王爺比做打魚的漢,也不定來早與來遲。

    今天脫去了您的鞋和襪,不知到了明日清晨提不提。

    那花棺彩木量人的斗,死後哪怕半領席。

    空見那孝子靈前奠了三杯酒,怎能見那死後的亡人把酒吃。

    您就空著手兒來就空著手兒去。縱剩下萬貫家財拿不的。

    若是趁著胸前有口氣兒在,

    您得吃點兒喝點兒樂點兒行點兒好、積點兒德、為點兒人,

    那是賺的。」

    唱罷,何向東靜了幾秒,然後抱拳拱手道:「謝諸位捧場,學徒何向東謝過諸位。」

    「好……」觀眾爆發了熱烈的掌聲,叫好聲連連。石老三也站起身來,給何向東鼓掌。石家老大更是把手掌都拍紅了,真給他長臉啊。

    何向東再三鞠躬,他師父是民間藝人,他也是,都保留著老派藝人的觀念,觀眾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他們對觀眾是十分客氣和感恩的。何向東學藝的第一課,師父教的就是如何感謝觀眾和感恩觀眾。

    表演完畢,何向東脫下大褂,撤下表演用的桌子等物品。石家人也專門為他們這些表演的人開了一桌宴席,何向東也絲毫不客氣,走過去打個招呼,就坐了下來。

    雖然他年紀還小,但也是表演的藝人,既然賣了力氣了,那自然是有資格坐下來吃飯的,這一點所有藝人都是有共識的。

    何向東倒是一點不矜持,抱著一隻肥碩黃澄澄的大雞腿就啃個不停,滿嘴流油,這年頭大家肚子裡都缺油水,很難得吃頓肉的。

    前面表演評劇的王美鳳看到何向東這副樣子也很是心疼,她倒了碗水放到何向東面前,道:「慢點吃,不著急啊。」

    「嗯……恩恩……」何向東含糊不清應道。

    王美鳳嘆了一聲:「真是可憐,這孩子是多久沒吃肉了。」

    王美鳳的老公是和王美鳳搭檔唱小借年的,他道:「我看這小孩挺厲害的,小小年紀就會這麼多,會說相聲,還會唱太平歌詞。勸人方我也就是在小時候聽有人唱過,後來就再沒聽過了,現在聽到真是……唉……」

    王美鳳老公抽著煙,抬頭看天,目光蕭瑟,做出一副文藝老青年的模樣。

    王美鳳摸著何向東的小腦袋,說道:「我看這小孩挺有出息的,將來肯定是個大角兒。」

    何向東好不容易把雞腿嚥了下去,也顧不得髒,就直接用袖子擦了擦嘴上的油,然後一臉嚴肅對王美鳳說:「您說這話,我就得批評你了。」

    王美鳳和老公面面相覷,一臉愕然。

    何向東繼續一本正經道:「你怎麼可以把實話說出來呢。」

    「哎喲喂。」王美鳳哭笑不得。

    王美鳳老公也是苦笑連連。

    何向東笑笑,然後又夾過來一大塊肥豬肉,埋頭吃了起來。那個時候,排骨啊,筒骨啊之類的骨頭肉是不被老百姓喜歡的,因為沒肉啊。

    所以誰家擺酒席要是放一碗骨頭肉,那肯定是要被客人罵小氣了,大方的主家都是放一大盆肥豬肉,讓賓客吃個滿嘴流油。

    那時候肥肉可是個好東西,又能熬豬油,油渣還能做餅包餃子,深受老百姓喜愛。瘦肉地位都還次,僅僅比骨頭肉好一點,一直到後來大家生活條件都好了,三種肉類的地位才顛倒過來。

    正當何向東吃的正歡的時候,後背被人推了一把,臉都差點撅碗裡。

    「嘿,好小子,真長臉啊,你那太平歌詞唱的是真有味啊,哈哈哈……」後面傳來石家老大的笑聲。

    何向東苦笑回頭,道:「您客氣,您捧我了。」

    石家老大道:「我這可不是捧你啊,你唱的是真好,今天要是沒有你來救場,我們這宴會就要鬧出笑話了,我得謝你啊。」

    何向東年紀雖小,但是非常知情識趣:「您客氣,救場如救火,這是我們作藝的人的藝德。」

    石家老大又伸出手拉何向東,道:「老太太想看你呢,跟我過去給老太太拜個壽吧。」

    「好嘞,您請。」何向東便跟著石家老大過去。
Babcorn 發表於 2017-2-1 10:20
第9章 跪下

     在壽宴主桌那裡,他見到了石家老太太,是個頭髮蒼白滿臉皺紋的老人,但很慈祥,臉上總有笑容。

    老太太拉著何向東坐在身邊問起了何向東的情況,何向東也一一作答,待聽到何向東從小就沒有父母,只是跟著師父學藝,老太太又心疼地長吁短嘆的。

    石老三也勸:「媽,你讓人家孩子歇歇吧,人家說半天相聲也累了。」

    石家老太太這才放開何向東,何向東也抬頭看石家這位頂樑柱,石老三大概三十來歲,短寸平頭,看起來比石家老大沉穩多了,當然身上那股子生意人的精明氣也是十分明顯的。

    石老三從懷裡拿出一個紅包,對何向東說道:「這是你今天的酬金,感謝你來救場。」

    「您客氣。」何向東伸出手背,接過了石老三手上的紅包。藝人接錢從來沒有掌心朝上的,他們是賣藝,不是乞討。

    以前評書藝人賣藝打錢的時候,都是撐開扇子用扇子去接錢,或者找個笸籮來,是不用手碰的。這種習慣後來也被相聲藝人所學習,在茶社表演打錢的時候,相聲演員也是拿著笸籮去接錢的,非要用手的情況下也是手背朝上,這是規矩。

    天色漸晚,慢慢黑下來了,壽宴也結束了,那時候自家擺宴席晚宴都是吃到天黑就截止的,沒有說吃到半夜的,吃太晚你根本回不去,小縣城路燈也是才裝了一點點,像他們這裡的郊區農村邊上晚上更是烏漆墨黑一片。

    出了石家門,何向東就迫不及待打開紅包看了,這一看,眼珠子都差點快瞪出來了,紅包裡面整整放著20塊錢。

    這可是筆巨款啊。

    那個時候農村匠人給東家做工,一天也才一塊錢,20塊錢都是人家一個月的收入了。

    何向東心臟砰砰不爭氣地跳起來了,作為只有幾分錢零花錢的小孩哪裡見過這麼多錢啊。他已經開始浮想聯翩了,就算是師父出去賣藝也掙不了這麼多錢,他等會把錢交給師父,師父還指不定怎麼誇他呢。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何向東一邊唱著京劇《空城計》,一邊使京劇的身段,來了一個起霸,雲手、踢腿、弓箭步、騎馬蹲襠式、跨腿、整袖、正冠、緊甲一整條連貫動作做出,來了一個提甲亮相式,嘚瑟完了才走。

    「喵嗚,喵嗚……汪汪汪……」

    不一會兒,田佳妮就跑出來了,這是何向東和田佳妮約定的暗號,貓狗大戰聲音一響,兩人就偷偷出來見面。

    何向東現在就躲在田佳妮家的圍牆外面。田佳妮看見何向東有些驚訝,問道:「你這麼晚叫我出來幹嘛?」

    何向東神秘兮兮從他的大袋子裡面掏出一個用塑料袋包好的燒雞,遞了過去,道:「給你帶了點好東西。」

    「咕咚。」田佳妮不爭氣地狂嚥口水,眼睛再離不開手上的燒雞了,她問:「你這是哪裡弄來的。」

    「當然是憑本事賣藝了。」何向東得意洋洋地把今天的故事一說,著重介紹他臨危救場,技驚四座的絕妙本事。

    聽的田佳妮目光是異彩漣漣,看何向東的眼神都帶上崇拜的色彩了。

    何向東表示很享受。

    田佳妮豔羨道:「哇,你真的好厲害啊,要是讓我在那麼多人面前表演我肯定不敢,你……你真的好厲害啊。」

    「那是,看見沒,這事人家給的酬金,整整二十塊錢呢。」何向東又拿錢出來嘚瑟。

    田佳妮眼冒精光,佩服不已。

    何向東卻故意淡然道:「嗨,這不算什麼,得,你趕緊吃吧,再不吃就涼透了。」

    儘管已經嚥了好幾斤口水了,田佳妮還是強忍住吃肉的衝動,說道:「我要先拿給師父吃。」

    何向東問道:「你師父早上還說你來著,你不怪他啊。」

    田佳妮小臉很是嚴肅道:「那是我師父,他說我是為我好,我怎麼可以怪他呢。」

    「好孩子。」何向東讚了一聲,道:「行了,你快吃吧,我也給你師父準備了,那也是我師叔,我能不想著他嘛。」說著,何向東又從大袋子裡面拿出一隻燒雞。

    「哇,你真棒,我得趕緊給師父送去。」田佳妮奪過何向東手上的燒雞,一溜小跑回家去了,留下何向東一人在風中凌亂。

    半晌,何向東哭笑不得,打開自己的大袋子,裡面還有一個蹄髈和一瓶白酒,是他準備孝敬自己師父的。田佳妮的師父為了保護嗓子是從不喝酒的,何向東的師父早年間也不喝,現在年紀大了,也就隨性了,偶爾也喝上一點。

    何向東扛上幾樣吃食就回家了,到家的時候天已經漆黑,屋裡還亮著昏黃的燈光,老式的白熾燈,20瓦的,光線不強。

    「師父,我回來了。」何向東在門口便已經興沖沖喊出聲了,直接小跑進去,推開大門便看見師父獨自坐在凳子上。

    今晚的方文岐倒是有些嚇人,一個人陰沉沉的坐在凳子上,兩隻眼睛審視地盯著何向東,直看的何向東心裡有些發毛。

    何向東站在門口怯生生的,也不敢上前去。

    「你今天干嘛去了。」方文岐沉聲問道。

    問到這裡,何向東鬆了口氣,略帶得意說道:「師父,我今天去給人家說相聲了。石家,石家您知道吧,就是那個萬元戶,他家擺壽宴,台上缺人手,是我給他們救的場子。他們還給我錢呢,20塊錢呢,還有這些吃……」

    「砰。」還不等何向東說完,方文岐便已拍了桌子。

    何向東嚇一跳,呆呆地看著師父。

    方文岐臉色更是陰沉,怒道:「是誰讓你出去說相聲的,誰!」最後一個字是呵斥出來的。

    何向東已經是徹底呆住了,也被嚇住了,眼淚在眼眶裡面打轉,他不明白,明明自己表現的很好,還掙來了錢,可是師父為什麼會這麼生氣。

    「給我跪下。」方文岐怒喝一聲。

    何向東跪了下來,委屈地眼淚也終於落了下來。

    方文岐怒氣未消:「哭,你還好意思哭,看看你自己幹的是什麼事。還有這些東西,你拿來幹什麼,啊。」

    方文岐把何向東特地帶來孝敬他的蹄髈和白酒遠遠扔了出去。

    何向東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瘦弱的身軀在微微顫抖著,但他還是強忍著不敢哭出聲來。

    「你跪在這裡好好反省。」丟下這一句,方文岐轉身回了臥房。

    ps:多收藏,多推薦喲,親!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Babcorn

LV:9 元老

追蹤
  • 986

    主題

  • 920465

    回文

  • 3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