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接印
喬治•布倫克是劍橋大學的學生,也是古建築大師羅賓•韋斯登的弟子。他天資聰穎,也很勤奮肯幹,很得老師喜歡。
這次韋斯登前來華夏參加文化交流會,順便也把他帶來了。
他不認識蘇進,從未聽過他的名字。
蘇進進場的時候非常轟動,演講大廳裡大半的華夏人都站了起來,喬治心想是什麼大人物過來了,好奇地跟著看向門口。
結果這一看他就有點驚訝——進來的竟然是兩個年輕人,而且眾人的尊敬,很明顯是針對另一個更年輕的人過去的!
他暗暗在心裡估量了一下,就算他德高望重的老師在劍橋大學的會議上,也未見得……不,是肯定不會有這樣的待遇……
這個名叫蘇進的年輕人做了什麼,竟然能有這樣的威望?
喬治很好奇,偷偷地關注著蘇進那邊。
他進來之後,跟幾波人馬打過招呼,就找了地方坐了下來。
然後,討論繼續進行,大部分人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這幾天一直持續著的討論上。
文物局給這些英國人安排了即時翻譯,同步口譯臺上的話。
他老師韋斯登聽得非常專注,表情也很嚴肅。喬治分了一陣子心之後,漸漸也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正事上。
韋斯登是古建築大師,在古建築保存以及修復上有著卓越的貢獻。
像他這樣的大師,實踐工作做得卓有成就,自然而然就會去考慮更深入的、理論方面的事情。
而歐洲建築雖然相對東方建築要更牢固耐用一點,但實際修復過程中,仍然會遇到很多問題。
大型的建築,以及小型的文物,什麼時候該怎麼修,一個基礎標準是什麼樣的,這不僅僅是東方修復師需要面對的難題。
韋斯登老師前一天用感慨的語氣對他的學生說過,華夏這次交流會提出的這個議題非常好,很值得深入討論。
這樣一場七天的會議,多半得不出什麼真正的結論。但即使如此,能夠有所啟發,得到一些靈感,也是相當不錯的。
他提醒自己的這些學生,這七天一定要認真專心,等回到英國之後,他們將進一步深入研究,把這段時間的思考與結論整理出來,重新號召召開會議。
到時候,他們可以召集整個歐洲的現代建築大師以及古建大師,還有文物文化方面的相關人士,舉辦一場盛會。
如果能在那場盛會上制定標準,撰寫宣言或者憲章,那麼他們這些倡議者的名字都將留在歷史上,供無數的後繼者傳頌!
韋斯登的話極具煽動性,就算喬治很有自知之明,明白就算能青史留名,主創者肯定也沒有自己這樣一個學生的份……但他還是忍不住激動起來。
就算不能處於關鍵位置,能在邊邊角角的位置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也是很令人激動驕傲的事情了!
當然,這種激動基於一個前提——
他跟他的老師一樣,並不認為在華夏滬城這次交流會上,能夠完成會議的即定目標,制定標準什麼的。
他堅信,這樣的事情,只有在他們極為條理與系統的歐洲才能完成!
相比較而言,據他們瞭解,華夏這方面的系統,實在太混亂了……根本不成體系。
不過就像老師說的那樣,這畢竟也是東西方交匯的一次交流會,能在會上得到靈感,也算是很大的收穫了。
喬治是個很聰明的學生,通過這兩天的專家演講以及討論,他大概明白了會議的主題,以及華夏人想要討論的方向。
華夏人提到的“真”,也就是韋斯登老師他們曾經提過的“原真性”。
這一基本原則在當前的歐洲也正在緩緩建立起來,恰好與華夏的思路不謀而合。
同時,華夏方面想要進一步討論“原真性”的概念,進行更細緻的解釋,以解決內部原有的一些矛盾。
喬治對此沒什麼感覺,但他知道他老師韋斯登是怎麼想的。
韋斯登對此並不以為然,只是現在處於華夏的地盤上,出於禮貌沒有明言而已。
他認為,華夏關心的這些問題是延伸性的,只是一些細枝末節。
在核心內容還沒有確定的情況下,過多地關注這種細枝末節,基本上就是本末倒置,沒什麼意義。
當然,這也很符合華夏修復界混亂無序的狀態就是……
韋斯登說到這裡時,拿著煙斗,向著他的老友錢德森無奈地搖頭。
喬治看得出來,這種無奈之下,包含的是一種淡淡的輕蔑。
相比英國,華夏這方面的研究起步得實在太晚了,一直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態。
這直接導致,一些華夏出名的歷史文化專家,包括有“國學第一”之稱的王先永大師,都只能出國到劍橋學習華夏文化。
當然這一次,王先永大師暫時回國參加文交會了,但在韋斯登看來,文交會之後,他還是會回去英國的。
想到這裡,喬治略微有些走神。
韋斯登老師這兩天一直在交流論壇這邊,還沒怎麼參觀過文交會的其它展館——也是因為這兩天人實在太多,就算開啟貴賓通道,還是免不了擁擠。
韋斯登懶得跟其他華夏人一起擠,準備晚兩天等人少一點再出去參觀。
當然,誰都知道,主要還是因為韋斯登對此的興趣並不算是太大……不然,這點問題,根本算不上大問題。
但喬治去了。
喬治雖然大部分時間都跟在韋斯登身邊,但他畢竟還是有點自己的自由時間的。
他對文交會倒是很好奇,抽空到前館和最紅火的西館去參觀了一下。
當時他就震驚了……
不光是技術,還有技術與文物遺跡的結合,還有那或精美或壯觀或神奇的文物群組……直接洗刷了他對華夏文物以及修復界的全部印象!
同時,他也留意到了中館與西館之間的群星館。他很好奇,很想進去看看,但外面排隊的人太多,他的休息時間有限,實在是沒辦法。
不過他也打定了主意,過兩天再跟韋斯登老師請個假,專門排隊進去看看……
他想,如果韋斯登老師看到這些,對華夏的感覺應該會跟現在不太一樣吧……
喬治正一邊聽臺上演講討論,一邊想著這些事情,突然聽見一個年輕人大聲喊出了那句話。他有些驚訝,猛地抬頭。
他對那個叫蘇進的年輕人真的很好奇,他也很想聽聽,他能講出什麼內容來!
那個年輕人滿臉通紅,眼睛都在發光,直視著蘇進的方向。
任誰也看得出來,他不是有意挑釁,他是真的很崇拜蘇進,想要聽聽他的意見。
蘇進聞言抬頭,表情也有些驚訝,似乎沒想到這時候會被點名。
他思索片刻,點了點頭,站起來道:“如果大家不介意的話,我的確有幾句話想說。”
臺上一個華夏修復師剛剛發完言,正在解答聽眾的提問。
剛剛那番爭論,也是對他話裡的一個關鍵問題而產生的。
這位華夏修復師六十多歲,是一位八段修復師,論段位跟蘇進是一樣的,但年紀可比他大得多了。
他聽見蘇進的話,立刻露出了驚喜的表情,向他的方向拱手。
蘇進大步走上台,向他行禮,老八段回禮,非常恭敬地拿起臺上一枚方印,雙手交到了蘇進的手上。
這是這次交流論壇的一個有趣的小規矩。
這枚方印名叫“言印”,執印者方可上臺說話。
現在老八段把言印交給了蘇進,也相當於把說話的權利交給了他。
蘇進同樣恭敬地接過方印,走到臺上正中央,環視下方一周。
喬治在台下看著他,目光無意中跟蘇進的相觸。
接著,他聽見旁邊韋斯登老師對錢德森大師說話的聲音:“這年輕人歲數不大,眼神倒是頗為犀利。”
喬治深有同感。蘇進剛才那一眼清亮而犀利,只是隨意掃過,喬治就有一種“他看見自己了,看到自己心裡去了”的感覺。
但即使如此,他也看得出來,韋斯登老師態度有點隨意,還從口袋裡掏出煙斗,放在扶手上敲了敲——如果不是會場內禁煙,說不定他就要抽起來了。
顯然,他並沒有太把這位年輕卻備受華夏尊敬的修復師放在心上。
上方,蘇進開口了。
“首先,在制定對文物或者古跡保護修復的標準前,我們應該定義什麼叫‘文物’或者‘古跡’。”
“從廣義上來說,‘文物’也是‘古跡’的一個類別,所以在定義上,我們可以將所有當前討論範疇內的被保護與修復物件,通稱為‘古跡’。”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應該來定義‘古跡’。”
“所謂古跡,不僅包括單個建築物,而且包括能從中找到一種獨特的文明、一種有意義的發展或一個歷史事件見證的城市或鄉村環境。這不僅適用於偉大的藝術作品,亦適用于隨時光流逝而獲得文化意義的過去一些較為樸實的藝術品。”
他先用華夏語說完這段話,接著又用英語重複了一遍。
韋斯登那邊的隨身口譯正絞盡腦汁想要怎麼翻譯得準確一點,蘇進清晰的聲音已經先一步響了起來,他立刻鬆了口氣。
喬治清楚地看見,韋斯登老師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他握緊了手裡的煙斗,臉上的散漫表情完全消失,身體微微前傾,全神貫注地聽蘇進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