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節黑海低地大包圍
包圍圈尚未合攏。
偵查結果顯示,切斷鐵路線的主要是毛奇部奧斯曼軍隊,人數也並不多,不超過五萬。毛奇不可能做到悄無聲息的抽調太多兵力,出現在尼古拉耶夫以北,尤其是他在正面發動進攻的時候。
但更危險的是,十餘万奧地利軍隊也出現在了附近。為什麼敖德薩突圍的時候,正面三十万奧地利軍隊沒有發動進攻,因為他們將主要兵力用於向北方迂迴了。他們沿著敖德薩通往基輔的鐵路線,一路攻到了沃茲涅先斯克,佔領了這裡的跨南布格河的鐵路橋樑。
然後渡過河流向東快速推進,目的很明顯,一面是為了切斷流入尼古拉耶夫的因古爾河,一面是為了跟毛奇軍匯合,因為毛奇軍切斷鐵路後,也在向因古爾河方向突擊。
但穆拉維約夫現在的情況,主力一方面在尼古拉耶夫抵抗毛奇的猛攻,一方面在敖德薩方向支援撤退,但凡是能用的兵力,幾乎都有任務。說白了,毛奇的戰略確實精妙,利用內線戰術,大量牽制俄軍兵力,然後在外線機動,構築一個小包圍圈之外的大包圍圈。確實大膽,但都是基於自身兵力更強的情況下。
當然換一個人,在兵力更強的情況下,可以擊敗對手,但未必能全殲對手。總之打殲滅戰的難度,永遠都比擊潰戰難度打的多。中國人圍殲兩百萬俄軍,動用的兵力不也比俄軍多的多嗎,不同樣是大迂迴戰術的經典。
穆拉維約夫陷入了困境,他只能咬緊牙關抽調機動兵力,派出了大量騎兵前往爭奪鐵路控制權,同時向沙皇求援,他的兵力實在是太薄弱了。
沙皇憤怒了,大罵穆拉維約夫,聲稱要罷免他,還要追究他的軍事責任。可現在卻必須要救穆拉維約夫,不能讓他手裡的五十萬人被人圍殲啊。否則這場戰爭就打不下去了。
但怎麼救?
有人建議,從國內抽調兵力,組建新的兵力很難,而且沙皇充滿顧慮。近百萬俘虜從中國釋放了回來,全都上了戰場,其中有表現出色的軍官,也有毫無鬥志的士兵,他們在中國的苦役中磨光了鬥志,主要是對沙皇也並不忠誠。他們被中國人洗腦了八年,告訴他們他們的苦難是因為沙皇拋棄了他們,沙皇不肯用土地換取他們的自由。他們在皮鞭下,要么屈服於命運,要么就是完成了自我馴化。從農奴轉移到了奴隸思維,毫無尊嚴,毫無榮譽感。
指望這樣的人迅速成為士兵,那是很難的,儘管他們掌握的軍事經驗並沒有消失,儘管他們並沒有因為缺乏食物而營養不良,相反一個個做著重體力,同時也能吃到中國鐵路公司配給的大量肉食,身體素質一流,本以為是最好的士兵,卻是一群奴隸。
除了這近百萬不怎麼能打的奴隸兵之外,沙皇還組建了一百萬新兵。以俄國的體量,他還可以組建上百萬軍隊,但沙皇擔心發生以前那樣的飢荒和內亂。他實在是太怕了,那樣的恐怖事情,影響了斯佩蘭斯基,又何嘗沒有影響沙皇呢。
所以沙皇一直都不敢大規模徵召士兵,擔心太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戰場,引發飢荒。
有人建議,不如讓穆拉維約夫突圍,此時突圍還有機會,讓他們從黑海沿岸,退往第聶伯河,防守第聶伯河高地,阻擋敵人繼續向烏克蘭腹地深入,這樣五十萬大軍是能夠撤出來的。
沙皇同樣無法答應,尼古拉耶夫已經是黑海最後一處海岸了,放棄這裡,讓黑海艦隊怎麼辦?
還有人建議,從波蘭方向抽調軍隊。
但波蘭方向的戰鬥也一直很艱難,普魯士親王的指揮中規中矩,雙方一直在打消耗戰,既沒有出色的指揮,也沒有重大的失誤,都是一城一池的逐地爭奪,目前雙方勢均力敵,如果抽調戈爾恰科夫的兵力,誰也不敢保證這裡的戰線會不會受到影響。而且從波蘭調兵,就得先將軍隊撤往莫斯科,然後從莫斯科在去基輔。因為奧地利軍隊戰爭爆發後不久,就控制了奧屬波蘭,華沙通往基輔的鐵路,剛好是從這里通過的。因此波蘭跟烏克蘭之間的聯繫,從一開始就是中斷的。
所以俄國軍隊不可能像奧地利軍隊那樣,依托鐵路,進行快速的內線機動。
等戈爾恰科夫的軍隊從波蘭轉到莫斯科,然後在轉到基輔,然後南下支援,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最後一個建議是,讓戈爾恰科夫集中兵力進攻奧屬波蘭,逼迫奧地利軍隊回撤,讓穆拉維約夫擺脫圍困狀態,這個圍魏救趙的戰略,沙皇接受了,似乎這是不放棄黑海的情況下,最好的戰略。
沙皇的遲疑不決,讓奧地利軍隊和奧斯曼軍隊匯合了,他們切斷了鐵路和河流,只有五萬俄國騎兵衝破包圍圈突圍而出,四十多萬俄軍被困在了黑海沿岸狹長的低地地帶。
俄軍在波蘭向奧地利軍隊的進攻也開始了,此時奧軍兵力薄弱。確實很難阻擋俄軍的重點進攻,奧皇為此向拉德茨基施壓,希望他能從烏克蘭抽調援軍。拉德茨基不同意,哪裡已經圍住了四十多萬俄軍,抽調兵力,不但會讓這些俄軍打破包圍圈,而且可能讓毛奇陷入絕境。包圍與反包圍,從來都是一面雙刃劍,拉德茨基太明白不過了,他打了一輩子仗,太清楚戰場是一個什麼環境,敗在勝利前一刻的事情多了去了。
結果俄軍在波蘭方向不斷擊敗奧地利,利沃夫、盧科琳、克拉科夫,奧屬波蘭幾乎短時間內全部丟失。
奧皇十分不滿,但跟沙皇不同的是,沙皇對穆拉維約夫不滿,是真的可以罷免他,甚至處罰他,可奧皇不管多不滿,他無法罷免拉德茨基,無法懲處拉德茨基,他毫無辦法。就像如果不是一場革命,政治上,奧皇其實也無法處置梅特涅一樣。對方的威望都太大了,大到皇帝也無法隨心所欲的對待對方。
於是一方面,南線奧奧聯軍將俄軍主力包圍在了黑海低地,北線俄軍則在戈爾恰科夫的進攻下勝利不斷。
但誰都知道,俄國的局面十分不利。
英國人重新活躍起來,希望俄國能接受放棄波蘭,英國向俄國保證,將會給聯軍施壓,讓他們在烏克蘭問題上保持克制,否則以目前的戰況來看,俄國能不能保住波蘭尚不一定,烏克蘭倒是有可能全部失陷在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手裡。
俄國也有一個利好,就在黑海主力剛被包圍的時候,他們在外交上,取得了新的成果,成功說服中國人接受烏拉爾方案。
中國同意,將烏拉爾地區,交由中國皇孫和俄國長公主奧爾加夫婦統治,設立一個烏拉爾王國,倆人同時加冕國王和女王。
在茹科夫斯基的直接干預下,雙方迅速完成擬定條款,簽字等程序,條約文本迅速放在了沙皇案頭。
只要沙皇一簽字,他們跟中國的領土糾紛將徹底化解,兩國恢復和平的法律關係,然後中國將佔領的俄國城市歸還,接著俄國將可以放心動用一直部署在伏爾加河流域,防備中國的數十万精銳邊防部隊,對目前的戰場局勢一定會有極大的改善。
此時俄軍太需要機動兵力了,因為南線的毛奇已經開始收官之戰,開始全面擠壓包圍圈中的俄軍,四十餘萬俄軍隨時都有覆滅的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