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民國】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作者:狂人阿Q(連載中)

 
mk2258 2018-2-24 20:39:01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06 50323
mk2258 發表於 2018-6-28 21:06
第六百零五節被忽視的聲音





    其實即便在美國南方,奴隸也不是主要人口,一千八百萬人口中,黑人還不到一半,那麼剩下的另一半都是白人嗎,也不是,混血極多。

    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美國早期歷史上,描寫混血的極少,似乎美國人非黑即白,沒有混血一般。事實上,美國混血並不比南美來的少。原本的歷史上,美國人1850年做過一次統計,13%的黑人中帶有白人血統,而那些自由黑人中,則高達37%帶有白人血統,南方的黑人奴隸中,將近一成是黑白混血兒,而且是黑人特徵十分明顯的才算,那些帶有少量黑人血統,容貌上無法判斷的,則很難統計。被劃為白人,家族史上帶有黑人血統的,1790年就高達2%,可想而知因為種族歧視問題,很多白人家族肯定會隱瞞真實情況的。

    歷史上,美國早期,北方移民中,是有黑人的,這些黑人雖然作為奴隸存在,但他們跟白人一樣擁有土地,而且不是終身奴隸,時間一到,就會獲得自由身份,可以算是一種契約奴隸,跟白人契約奴地位差不多,並不是後來南方實行的完全奴隸制。因此北方白人身上帶有黑人血統比統計的可能多得多,大多數美國人都能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五月花號移民,中亞有些民族統計本國四成人群擁有成吉思汗血統,只是他們願意將自己的血統追溯到某一個名人,而他們不願意將血統追溯到黑人而已,反應的並不是事實。

    美國南方作為黑人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混血人種自然也更多,在一個白人與黑人之間存在主人和奴隸關係的狀態下,混血是必不可免的,甚至所有外表看起來像黑人的女性,也會被白人侮辱,更何況那些真正的黑人女性了。有種說法認為,富裕家庭的男人,基本上都是在黑人奴僕身上失去童真的。但這種情況美國人有意識的避諱,原因主要是女權主義者後來日復一日的抨擊,將其描繪成男人對黑人婦女的性剝削。這讓美國祇能對早期大量存在的黑白混血採取了視而不見的態度,似乎混血是後世發生的事情,很多影視劇、小說都很少涉獵混血這個群體。

    在將混血視作污點的文化背景下,混血兒在美國的處境,甚至比南美還要糟糕的多。

    許多有名望的美國人,通過各種稀奇古怪、強詞奪理的理論來否認混血兒,就在內戰期間,就流傳著這樣一種論點,“混血人是墮落、生育能力低、壽命短、容易得病”的劣等人。即便是戰後,依然被認為,“種族通婚不僅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也會產生悲劇性後果。違反自然的結合所產生的後代,在生理髮育和力量上都不如對方具有純正血統的人。 ”顯然混血兒的處境艱難,在受到社會排擠的情況下,導致生存都很成問題。

    這種狀態下,他們自然會不擇手段求生存,從事非法事務也就自然而然了,就好比奴隸制時代的黑人極為馴服,到了21世紀,卻成為最暴力的人群。南北戰爭結束後很久,美國種族主義者依然認為,“野蠻黑人幾乎都是混血兒”,原因是“他們身上的白人血統使高加索人的勇猛取代了黑人固有的溫順和膽怯”,具有“野獸般殘忍的本性和嗜殺的本能,魔鬼般的狡猾和貪婪”。

    在普遍的種族主義大環境下,當然也有一種鶴立雞群的聲音,一些浪漫主義色彩的人,不但認為混血兒不是劣等種族,而且還是最優秀的人群。他們認為,“黑白混血兒是南方所能找到的最優秀的人種,他們非洲血統的母親賦予他們良好的體魄,盎格魯撒克遜血統的父親造就了他們良好的心思素質。”

    這種人很少,但總是能找到的。

    蒙丘爾·丹尼爾·康韋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頗有名氣的作家,是美國的編輯。在這個時代屬於先鋒派,他出身美國南方,卻是一個廢奴主義者,跟這個時代,全世界所謂的進步組織保持聯繫,跟馬教主長期通信。

    林肯已經通過了廢奴法案,他認為這是進步的,他積極在世界各地奔走。可惜作為這個時代的先鋒派,他得罪了所有能得罪的人和勢力。他的廢奴觀點,因為跟美國北方利益相符合,得到了面見林肯的機會。之後他得到南方廢奴主義組織的讚助,前往英國遊說,他找到南方聯盟駐英法特使詹姆斯·默里·梅森,以“代表美國主要的反奴隸制人士”的身份,要求對方撤回對戰爭的支持,以換取奴隸的解放。

    結果他的態度,讓梅森很生氣,也不符合廢奴主義者的利益,他們停止了對他的讚助。他之後又擅自代表美國在英國發表各種言論,導緻美國國務卿西沃德的反對,他被迫道歉,然後被吊銷了護照,聯美國都回不去了,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都不承認他。

    幾經周轉,他來到了南美的印加王國。他來這裡是有目的的,一方面是政治活動,另一方面是學術考察。他希望找到種族融合的證據。他看到中國人在這裡的統治,對所有民族一律平等,編戶齊民,不管是白人,混血還是印第安人,或者是華人,都享有同等的權力。所有人都需要納稅,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考試成為官員,他對此很感興趣。因為他始終相信混血是有利的。

    因為他的身份,他成了印加國王的座上賓,時常跟國王討論美國問題,尤其是種族問題。

    “最理想的狀態下,我認為黑人和白人混血是好事。在通常情況下,這樣產出的後代健康、英俊、聰明。我相信這種結合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命中註定美國將培養一個新的,也是最優秀的人種。”

    “您是說黑白混血嗎?”

    國王朱永問道。

    康韋點頭:“當然。難道您不認為混血人種在身體素質上更好,智力上也並不比其他種族弱嗎?”

    朱永點點頭,叫過了幾個侍衛:“您說的很有道理,我十分喜歡這些混血人,您可以看到他們身材雖然不高,但確實很強壯。”

    這幾個侍衛,都是混血人種,但他們顯然屬於印第安人和華人混血。而且他們並不高大,跟康韋印像中身材高大的混血人種不同。這主要是康韋見到的印第安人和混血人種,屬於北美地區的人種。

    某種程度上,人類的身材是受到自然規律影響的,越是緯度高的地方,體魄就更高大,東北虎比華南虎更強壯。有一種科學解釋認為,環境越冷,動物體型越大,因為這樣可以讓內臟到體表的距離更遠,更有利於保溫。所以同等條件下,高寒地帶的同類動物比熱帶地區更大。

    人種上也如此,全世界基本上都是北方地區比南方地區人體更大。北歐人比南歐人更加魁梧,東北人比廣東人更加魁梧。北美的印第安人比南美的印第安人更加高大。

    儘管南美的混血族群,在身體上,並沒有呈現出高大化特徵。不管是白人跟印第安人的混血,還是華人跟印第安人的混血,其實身高上都略有下降,因為南美印第安人的體型本來就偏小。可是生物雜交帶來的基因優勢還是很明顯的,混血人種更適應環境,身體更健康,體力更好,結合了父母雙方的基因優勢。至於是否更聰明,這個看不見的東西,白人和華人都不會承認,當地華人認為自己最為聰明,因為有統一的學校成績作為對比,導致白人很無奈,但白人普遍營造出另一種輿論,他們強調白人更勇敢。

    其實各個族群主要區別在於文化,白人更喜歡爭鬥。因此土生白人以及受土生白人文化影響的印歐混血人群,漸漸開始形成一股勢力,他們熱衷於選舉。華人和受華人文化影響的華人和印第安人混血,則相對喜歡科舉。才幾年時間,就出現了在議會中土生白人勢力開始佔優,而在政府機構中,華人開始佔優的情況。

    朱永很清楚自己的支持者是誰,他更喜歡招募漢化的印第安人和華印混血軍人,連他的近衛都是這些人。

    “我認為外界應該停止對美國南方的支持,讓黑人獲得自由,然後美國將以黑人和白人血統凝聚成一個真正的美國人種。其中也包括中國對南方的支持。”

    康韋已經考察過了印加王國的情況,混血比美國要普遍的多,因為這裡的混血受到的其實更少,在西班牙統治時期就是這樣,在中國人的統治下,歧視基本上消失了,至少在法律和政策層面上消失了,存在的只有文化上的隔閡。他認為這也是美國未來的方向。

    朱永笑道:“您說錯了,我認為中國並沒有支持南方,當然也沒有支持北方。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是中立態度!”

    康韋嘆道:“據我所知,南方的軍火至少有一半是來自中國。”

    朱永道:“那隻是一筆生意。即便中國商人不做,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也會做。”

    朱永當然清楚軍火交易的問題,因為美洲公司本身,就是這次戰爭中最大的軍火商。

    康韋道:“可如果中國能對軍火禁運的話,我相信這有助於儘早結束美國戰爭。”

    朱永搖頭:“中國不止向南方提供軍火,也在向北方提供。而且大多數都是私營工廠在生產,政府是無法阻止的。而且中國的政治,我個人也無法影響,儘管我是一個中國人。我倒是更感興趣跟您討論一下黑白混血人種的問題,或者一切混血人種的問題。因為我的國家也受到這個問題的困擾,各個族群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利益。您認為美國內戰結束之後,人種問題能隨之解決嗎?”

    康韋是一個學者,儘管他富有浪漫主義情節,但現實是,他的思想沒人支持。廢奴主義者都不支持,大量廢奴主義者,其實都是白人,尤其是上層人物都是白人,他們廢奴的根本原因在於道德,而不是他們沒有種族觀念,他們認為讓黑人自由,這是一種高尚的道德,但讓他們真心認為他們跟黑人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也無法接受。

    康韋深知這些情況,他不由為美國未來的人種問題感到擔憂。

    康韋之所以能有認為混血人代表未來的思想,並不是幻想,而是有現實的基礎。上百萬不被承認,夾在黑白人中中間的混血人種,是事實存在的,他們的苦難比黑人奴隸還要深重,他們如果獲得黑人身份,做奴隸甚至都比在社會上討生活要容易。

    這樣的人群,心中勢必壓抑著巨大的憤怒,這股憤怒是可以被利用的。這樣一個族群,在南美已經建立起了一個組織,但他們缺少一個有名望的領袖,朱永覺得康韋這種人十分適合擔當這個角色。

    所以在跟康韋會面之後,他迅速向這個組織推薦了康韋,對方其實沒有拒絕的資格,因為他們依賴於美洲公司的支持。
mk2258 發表於 2018-6-28 21:06
第六百零六节 天下人皆为棋子





    朱永看重了康韦,他觉得这个人,可以做将来南方联盟国的总统。尽管这个人身份十分特殊,他出生在弗吉尼亚州,家里本就是大种植园主,蓄养着大量黑奴。可他本人却反对奴隶制,甚至曾经亲自买火车票,帮他父亲的十几个奴隶逃往北方。

    这次战争中,他的家族,他两个亲兄弟都加入了联盟軍队,而他却跑去了北方,得到了林肯的接见。之后废奴组织资助他去英国活动,结果他擅自代表美国官方发表态度,遭到了南北方一致的反对。这样一个不容于家族,不容于家乡,不容于国家的人,实在有意思。

    因为这样的人,将来一定不容于世界!

    所以朱永将康韦介绍给了一些不容于世界的势力,美洲公司三教九流的势力都有接触,其中就包括废奴组织,美国的,巴西的,甚至还有古巴等前西班牙殖民地的,尤其是跟古巴等地的废奴组织关系密切,而其中最特殊的一个,则是位于海地的组织。

    海地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美洲国家,因为他是第一个在南美独立,他们彻底清洗了国内的白人,开始由黑人掌权。但独立后政局一直不稳定,反复陷入军阀政变状态,首任总统德萨琳,屠杀了所有白人之后,自己死于暗杀,之后海地分裂为南北两方,统治北方的亨利·克里斯多夫先当总统,后干脆称王,像过去的奴隶主一样,驱使黑人为他修建6座宫堡、8座宫殿,其中的拉费里埃尔堡驱使了20万民工。他的压榨激起了反抗,1820年在一次政变中吞枪自尽。统治南方的人亚历山大·佩蒂翁将过去奴隶主大地产划分为小块土地分给黑人,赢得了不少人心,但黑人的自律能力太差,经济上完全失败,就好像非洲许多国家一样,赶走了白人农场主之后,黑人们得到了土地,也撂荒了土地。导致作为经济支柱的蔗糖的出口从1791年的1.63亿磅跌至1825年的2020磅,几乎没有了经济意义。佩蒂翁的继任者,借助北方混乱,统一了海地,名字叫做让皮埃尔·布瓦耶。

    让皮埃尔·布瓦耶算是有能力的统治者,不但稳定了海地的局势,而且出兵统一了整个岛屿,攻占了东半部被西班牙统治的圣多明各殖民地。

    但布瓦耶却开始面对欧洲列强的压力,海地独立之前,是属于法国殖民地,法国是从西班牙手里得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西半部的海地。所以海地是从法国手里独立的,拿破仑当年为了镇压海地,才出售了路易斯安那。拿破仑战败后,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可以腾出手来了,便对海地提出索赔要求,要求其赔偿独立战争期间没收的白人种植园。

    布瓦耶拒绝后,法国派遣舰队封锁伊斯帕尼奥拉岛,强索3000万美元赔偿。布瓦耶最后同法国展开谈判,谈判的最终结果是把赔款减为1200万美元,在30年内支付,每年支付40万美元。为了应付赔款,布瓦耶减少了政府开支,并在农村采取军事管理政策,以期维持农业生产,经济困境再次引发政变,布瓦耶倒台,之后海地陷入了长期动荡。各路势力都试图操控国家,豪强、权贵把持议院和政府,肆意妄为。四年中,海地先后出了四位黑人总统,并在1844年丧失岛屿东部的圣多明各。

    直到1847年,海地参议院将不识字的黑人卫队长福斯坦·苏鲁克选为总统,福斯坦上台后即将那些试图操纵他的参议员放逐,并在1849年废除了共和国。福斯坦自称为福斯坦一世皇帝,于1852年4月在太子港举行了豪华隆重、耗资巨大的加冕典礼。

    海地再次进入了皇权时代。苏鲁克是一个纯粹的黑人毒菜者,不识字,热衷于暴力,镇压了所有反抗者,而且不断的进攻岛屿东部的西班牙殖民地,结果财政更加困难。最终在1859年,被身为参谋长的塔巴拉公爵法布尔·热弗拉尔将军发动政变,被逼退位。

    法布尔之后成为总统,他倒是以为较为有作为的总统,支持教育,建立了医药、航海、艺术学院,鼓励在城市中建立工业技术学校,派遣学生去欧洲留学。下令修建了主要城市的蓄水设施,扶助农业和小型工业,聘用外国人协助开发国家。

    法布尔的上台,象征着海地有可能走入一个稳定的时代,新的等级制度彻底形成。独立后的海地出现了壁垒森严的种姓制度,在“高贵人”种姓中,黑白混血人居多,此外也有富有的、血统比较纯粹的黑人,他们居住在城市中,在乡下拥有地产,垄断了文武官员、法官、律师、医生等职业,全国97%的人口几乎全部是黑人地位低下,是下等种姓。法布尔就是一个混血,之前的布瓦耶、克里斯多夫也是混血种姓。

    尽管如此,法布尔还是认为海地是一个公平的黑人国家,比巴西和美国更好,因为黑人在这里是自由的,他也热衷于支持外国的反对力量,而不是直接动用武力,比如他就长期支持多米尼加流亡者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也有一些从美国和巴西逃亡的黑奴,在海地生存,并建立了废奴组织。相比美国和巴西的废奴组织,这是一只真正由黑人组成的废奴组织。

    这个废奴组织,跟美国那些由白人领导的废奴组织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不但废奴,还反对白人统治,美国人白人希望南方废奴,然后南北方重新统一成一个国家,他们的愿望则是,在南方建立一个黑人的国家。

    把康韦介绍给这样一个组织,怎么看都不太靠谱。

    “殿下,这个人能成事吗?”

    朱永的丞相就很怀疑。

    朱永手下的大量官员,都来自美洲公司,是美洲公司的高级官员,他们一直在公司领地上从事管理工作,行政能力不弱,中低层主要是由当地华人通过科举出仕。

    “成不成事,他说了不算。”

    朱永叹道。

    丞相道:“那倒是,不过是一枚棋子罢了!”

    朱永苦笑:“棋子?我们谁又不是棋子呢!”

    丞相道:“殿下何出此言?”

    朱永道:“你我都是棋子。能不是那冒死过河的小卒,就已经是幸运了。你可知道,为什么我会来这里做王?”

    丞相道:“当然是殿下才华过人,得到皇帝的赏识。”

    朱永自己的本事自己知道,他不是一个好学之人。当年他们一群权贵子弟,从小被召集入宫,请最好的名师讲学,甚至皇帝亲自过问他们的学习。而朱永是其中最差的学生之一,他不受老师待见,因为他不好学,坐不住。

    稍及成年,当年那一批同学一个个各奔前程,有的去大学学习了,有的去海外学习了,有的去軍队或者政府机构历练,而他却去学做生意了。在来美洲之前,他们没有表现出任何异于常人的能力。唯一不同于别人的,也许是一颗不安分的心。

    只是他好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都有,不喜文,却爱武,走南闯北的,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还有一手能拿得出手的功夫。除此之外,别无长物。当年那批学生中,佼佼者甚至可以跟皇族联姻,勾搭上了皇家的公主,而他却只能跟豪商家族魏家联姻,两个家族都希望双方加强在商业上的关系,而不是政治上的关系。

    但他就是被选中作为印加国王了。

    朱永不好学,给人没有留下聪慧的印象,但他的能力是在的,他走南闯北,颇有实干精神。他能说很多门语言,蒙古语、俄语、英语、法语、印第安人的几门土著语,他善于利用人际关系,这也许是他的长处,可他并不认为皇帝会关注到这些。

    所以他觉得他就是皇帝安排的棋子,他唯一不明白的是,皇帝让他当这个印加国王,却没有任何指示给他。他跟国内高层判断一样,认为皇帝肯定会干涉美国内战,肯定会有后手,但这后手是什么,却猜不透。

    直到他发现,皇太子一派已经开始行动,朱永近水楼台先得月,他马上明白皇帝的后手是什么了。

    皇帝的后手就是什么都不做,因为皇帝已经做好了所有的事情。

    朱永并不知道皇帝是否给皇太子下了什么命令,但他知道皇帝没有给自己任何指示,也没有给美洲公司任何指示,可朱永和美洲公司自己都必须行动。因为美国问题,对美洲公司和朱永的影响是最大的。

    只要美国统一,那么美国就是美洲地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势力,硬实力甚至是可以跟中国美洲领土硬抗的。美国什么都不缺,南方地区的农业条件优良,是世界棉花帝国。北方的工业实力,甚至比注重发展农业和人口的中国美洲领地还要发达。阿拉巴契亚的煤炭,苏必利尔湖的铁矿,都是世界级的优质矿藏,而且通过五大湖区水路相连,匹兹堡、底特律、芝加哥等地的冶炼产业之发达,堪称世界一流。

    但论工业力量,美洲仅次于中国、英国和法国,位列世界第四,重工业上,仅次于中英德国,同样位列世界第四。放在美洲,那简直就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对手。这样的国家,如果兼具了北方的工业禀赋和南方的农业禀赋,印加王国是永远无法与其竞争的。朱永既然做了印加国王,他没有理由让他的国家默默无闻,他也要当一个强国君主,他也要建功立业。

    所以他必须维持美国的分裂。

    朱永判断,这也一定是皇帝想要的,所以皇帝不需要做任何事,只需要将一个合适的人放在印加国王的位置上,那么这个王国就一定会想方设法的阻挡美国统一。如果说皇帝有什么后手的话,那么他针对的也只是人,而不是具体的计划。

    这让朱永感慨,尽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和他统治下国家的利益,但却依然是皇帝的安排,他觉得他不过是一个大号的棋子!

    也许到了皇帝的位置上,天下人都只是他手中的棋子!

    那么作为国王,他朱永手里又有什么棋子呢?...
mk2258 發表於 2018-6-28 21:06
第六百零七节 印加国王的棋子





    这是一个开放的棋局,皇帝可以将天下人当棋子。天下人也都可以当棋手,将别人推上棋盘进行博弈。

    印加国王虽然操控不了正副棋局,但他也绝对不是有进无退的过河卒子,他觉得自己至少是一个纵横驰骋的骏马,甚至可以是一个居于帷幕之后的宫相。

    美洲这一亩三分地,就是他的九宫格,足够他辗转腾挪。他可资利用的,绝不仅仅是自己的国家。

    美国内战之前,南北美洲合在一起,最强大的势力,除了中英两大巨头之外,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三霸主。中英两巨头在全球博弈的大背景,注定双方都不会投入绝对的力量在美洲,这让美国的地位格外有利,他们几乎就是决定美洲平衡的秤砣,可现在这个沉甸甸的秤砣自己断裂了,变成了两部分,分量就有些不够了。

    美国这个秤砣的分量下降,中英两巨头的分量没有消减,但也没有增加,变化的,只能是其他秤砣,在这些新变化中,最大的一个是印加王国的成立,另一个就是德国控制墨西哥。

    所以朱永很清楚的意识到,在拆解美国的问题上,他不是孤立的,德国人更愿意拆解美国。

    德国人控制墨西哥之后,尽管控制的不是一帆风顺,可在强大的军事力量压制下,大局已经稳定了。而且德国人已经开始在墨西哥尝到甜头,美国内战爆发后,美国棉花对外输出中断,全世界棉纺织工业重伤。中英两国都在一年之内找到了替代产地,而且主要都是自己控制势力范围内的产区,英国依靠印度,中国则从印度河、孟加拉、南非等地更广泛的进口棉花和棉纱。

    两国的纺织工业危机只持续了一年多,就渐渐稳定下来,尽管棉布价格上涨了近一倍,但还谈不上崩溃。而德国受到的影响反而更小,战前他们就开始缩减从美国进口棉花,转而向墨西哥进口。

    墨西哥的棉花生产,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效益上,都赶不上美国。但并不是因为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村落和农民的生产成本更高,印第安人过着十分简朴或者说贫穷的生活,他们的生产成本上,并不比美国的奴隶制种植园高多少,问题主要出在管理方面。

    过去墨西哥的印第安农民种植的棉花,要先在集市上出售,然后在大城市集散,最后从港口出口。不管是西班牙殖民政府,还是卡洛斯政权,他们都采取压榨政策,集市上征税,城市里征税,港口上还征税,仅仅一个棉花的流通环节,就要面临三道征税,另外还向农民摊派税赋,可以说墨西哥棉花价格更高,主要出自赋税问题上。

    德国人改变了这些,他们对墨西哥的行政采取了全面的普鲁士化,精简了大量机构,裁撤了大量冗员,也简并了大量税收。而且还引入了更新的商业模式,加速物流中转。同样的铁路运输,在德国人管理下,不但火车能够提速,还更加准点,运费还能降低。

    过去的三道流转税,德国裁掉了,只有出口还有一道关税,内地的流通税全面取消;在棉花产区建立了大量棉花交易所,方便棉花交易,让交易的中间环节大大减少;改善交通运输,对铁路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尽管大量铁路掌握在中国公司手里,但墨西哥政府强制通过标准的铁路运输表,让墨西哥的铁路网跟德国的铁路网一样,尽管在不同公司手中运营,却能基于同一个时间表运转。

    这些制度性建设,都大大提高了效率。结果墨西哥的棉花出口价格下降了近三成,战前跟美国棉花的价格相比,已经相差不大,美国内战爆发后,国际棉价暴涨,墨西哥棉花行业大大获利。但德国人通过关税调节,尽量让涨价后的墨西哥棉花进入德国市场,而不是他国市场。这让本就脆弱的德国棉纺织工业得到了续命的原料,甚至日子过的比英国还要好。

    与德国相比十分鲜明的是法国,法国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有,或者说没有建设成棉花产地,法国棉纺织工业只能从国际市场上高价采购棉花,结果还很难采购到足够数量的原料。这次棉花饥荒,让法国棉纺织工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随着这次棉花饥荒,各大强国纷纷开始谋求自己的安全的原料产地,但面对的却是一个已经瓜分殆尽的世界。法国开始大力在北非推行棉花种植,英国在印度推行特别关税,加大了棉花出口的关税,但出口英国本土的,并不收关税,等于让印度棉花保留给了英国。德国当然继续重点经营墨西哥,墨西哥的棉花产区迅速扩大,只过了两年时间,就已经可以满足德国的需求,将德国的棉花进口价格,压缩到了比战前略高的水平。

    中国自不用说,势力范围内能种植棉花的地区多了去了,四大海外公司的领地中,除了澳洲公司之外,有的是人口众多,土地肥沃,日照良好,水利丰沛适合种植棉花的土地,印度河流域、孟加拉地区、南非王国、刚果河尼日尔河流域、南美洲这都是适宜棉花种植的地区,本土的松江、山东、伊犁、中亚也有大量的棉田,海外领地上的美洲西岸地区,密西西比河流域,也都有庞大的棉花产区。美国内战前,中国对美国棉花的依赖,就已经下降到了一成左右,对外棉花进口,总共也只占本国总进口量的两成。中国比英国更有能力快速替代美棉。

    真正受到毁灭性打击的,其实是希腊、奥匈帝国这些新兴的工业国。

    鉴于这种局面,各国政界其实已经很清楚,海外领地对本国经济的重要性。

    而美国不但战前对德国控制墨西哥处处设防,即便德国已经实际上控制了墨西哥,美国依然进行抵制,他们控制了加勒比海上的西班牙领地,而且依然跟德国打贸易战。

    现在美国发生了内战,德国可能会重新支持一个统一的美国出现吗?

    绝不可能,不但因为战前的关系,即便是战争中,德国跟美国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多艘德国进出墨西哥的商船被美国北方联邦的海军扣押,美国人的解释是,这些商船上装载着大量军火。德国人则强调这些军火是送到墨西哥的,用于给墨西哥驻军换装,是墨西哥王国采购的。

    这种情况很显然,德国人在做利润丰厚的军火走私,但这们生意很多国家都在做,英国人在做,法国人在做,中国人在做,但英国和法国商船美国联邦海军很少扣押,中国商船甚至能直接开进密西西比河,就只有德国商船不断遭到扣押。相比中英法三国,美国联邦为了杜绝南方得到三国的军火,不断向三**火商下达海量订单,一方面是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组织南方得到军火,而且不惜大幅度提高采购价格,目的就是让南方即便能够买到军火,那价格也难以承受。

    但北方联邦对德**火却一直排斥,不但北方自己不进口德国企业的武器弹药,他们还用封锁的办法组织德国軍火商卖给南方。北方不买德国的军火,不是克虏伯的大炮不够优良,不是毛瑟的步枪不够优良,阻挡德国卖给南方军火,也不是真的因为德国违反了国际公法,原因都只有一个,只因为德国的海军不行,让德国在欧洲大陆空有强大的陆军力量,却无力维持在海外的影响力。说白了,就是美国得罪不起中英法这样的大流氓,但得罪的起德国。

    随着德国资本对墨西哥的高效开发,首先壮大起来的,就是德国的航运业,德美航运公司迅速成为欧洲到美洲最大的一个航运势力之一,仅次于英法两国。借助航运业的发展,德国重工业迅速助推造船工业发展起来。

    海运、造船工业代表的海洋利益集团越是发展,德国向海外扩张的动机也就越大,德国工业的外向型特征十分明显,缺乏自给自足的基础。原料不能集资自足,市场也无法消耗本国工业品,轻工业一直落后,重工业仅次于英国,甚至有赶超之势。越来越呈现出原料依赖进口,工业品依赖出口的模式。

    在这种形势下,他们其实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只能闷头向外扩张。但还有一个俾斯麦在压制这种倾向。姑且不说俾斯麦能不能压制的住,但对于墨西哥的既得利益,德国绝对无法割舍。但在美国掌控着古巴、牙买加、波多黎各的情况下,墨西哥通向大西洋的海域,无论是墨西哥湾还是加勒比海,其实都是一个封闭的海域,受制于美国。

    而美国北方的工业实力雄厚,轻重工业都相当发达,轻工业不弱于法国,重工业不弱于德国,一旦让美国南北统一,回到战前的形势,德国控制的墨西哥,势必遭到美国的封锁。要么德国选择以后屈服于美国,要么就只能对抗。

    权衡之下,以俾斯麦的才华,绝不会看不到,让美国保持分裂,让南方控制加勒比海诸岛比南北一统,让北方势力控制加勒比海更有利。

    所以占据墨西哥的势力,阻挠美国统一的动机,其实比印加王国更大。至少印加王国主要是面向太平洋的,主要利益方向是中国,这个方向是美国干涉不到的,因此墨西哥注定是一颗印加国王可以利用的棋子。

    可印加王国本身,又何尝不是德国可以利用的棋子呢?
mk2258 發表於 2018-6-28 21:06
第六百零八節俾斯麥斡旋





    1863年春,戰爭已經持續到了第三年。

    戰爭已經呈現出一邊倒的局勢,北方聯邦佔據了全面的優勢,不但在戰場上開始壓制南方,在葛底斯堡戰勝了南方之後,北方開始在陸地上進行全面反攻,北軍全線進入南方境內作戰。大海上,已經基本消滅了南方海軍主力,北方自造的鐵甲艦,無論是設計上,還是質量上,都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而且戰爭中進行了大量的改進,南方的造船工業卻最多只能進行改裝。

    在龐大的戰爭經費支撐下,北方聯邦的鐵甲艦已經達到了110艘,主力艦甚至已經超過了英國,並且艦齡很新,設計最先進,火砲威力更大,可以說北方海軍已經是事實上的世界第二海軍。在優勢海軍的作用下,北方牢牢控制了製海權,從弗吉尼亞到波多黎各的南方海域,都遭到了封鎖。

    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北方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這次戰爭,將北方的戰爭潛力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蘇必利爾湖的鐵礦、阿拉巴契亞的煤田,結合出了龐大的重工業,為美國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戰爭動力。他們基本上能夠自產一切戰爭物資,雖然也在進行大量的進口,但相比南方佔據絕對優勢,因為進口對北方只是補充,對南方卻是主力來源。

    雄厚經濟基礎上超前發展的是金融業,美國的金融業一直比其他產業更加發達,這源於紐約從荷蘭人時代就繼承的商業文化,之後英國統治延續了下來。紐約的金融家見縫插針,他們或許沒有英國銀行家那麼講究,沒有中國金融集團資本雄厚,但他們極為靈活。

    儘管北方聯邦跟南方一樣,為了戰爭融資,無所不用其極,出現了富人只要肯花錢,就可以不服兵役,出現了印刷沒有黃金支撐的綠背紙幣,但北方的金融依然穩定,綠背紙幣的匯率依然具有票面價值的一半,而南方印刷的無黃金保證的灰背美元卻只有票面價值的百分之一,相對應的是,北方物價只上漲了60%,而南方物價上漲了4000%。

    出現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就是紐約屬於北方,紐約銀行家以前主要為貿易服務,而最大宗的貿易是南方的棉花,戰爭後,他們生意緊縮,很快找到了替代的國債業務,最厲害的金融家傑伊庫克,開創性的開始發行小額債券,他讓北方5%的人群購買了聯邦債券,結果他賣國債的速度,甚至比林肯花錢的速度還快。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南方的失敗是注定的。

    但林肯在全面優勢下,卻越來越憂慮,外部的隱患越來越大。

    戰前南方在歐洲的影響力,一直大於北方,因為南方向歐洲提供原料和市場,而北方試圖提高關稅保護工業。英法自然親和南方,可在奴隸制問題上,歐洲主流輿論是支持北方的,林肯也通過廢除奴隸法案,贏得了輿論界的支持。並且在各國的報紙上進行宣傳,購買大副版面進行輿論戰,可以說輿論戰場上,林肯也取得了全面勝利。

    但他發現,隨著北方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外交環境反而越來越惡劣。北方海軍的快速擴張,引起了英國的不安。英國海軍和航運勢力開始發出美國威脅論,他們認為美國海軍的真正實力已經超過了英國,逼迫英國政府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繼續大規模推行海軍擴張政策。法國棉紡織工業處於崩潰狀態,對聯邦海軍的封鎖越來越不滿,跟南方代表的聯繫越來越頻繁,而且法國是南方外來資金的主要提供者,一旦南方戰敗,法國金融界損失巨大。

    德國自不用說,墨西哥問題上,德國不可能跟美國有什麼共同利益。

    其他歐洲國家,不管是俄國、奧地利這樣的大國,還是希臘、意大利這樣的弱國,但凡有紡織工業的,都是一片哀鴻遍野,歐洲輿論界靠一個奴隸制問題,已經越來越無法支持北方了。有識之士已經開始呼籲歐洲干涉美國內戰,讓美國盡快恢復和平。因為對大多數國家來說,美國棉花是不可替代的。

    林肯已經收到情報,英法兩國已經開始接觸,多次討論過美國問題了。

    林肯最擔心的,一直是中國,傻子都看得出來,維持美國的分裂,對北美地區第一大勢力中國最為有利。所以林肯之前在中國進行了大量的公關,光投入的公關經費就高達百萬。中國官方的態度也一直很含混,一直唱著期待和平的高調,而且也一直在公開對南方施壓,要求南方廢除奴隸制。似乎不缺乏棉花供應渠道的中國,更在乎道義上的勝利。這讓林肯稍微有些放心,可一旦中國介入,問題就會變得棘手。

    可最近,中國開始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聲音,讓林肯感到事態變化的趨勢。主要問題是難民引起的。隨著北方軍隊全面進入南方境內,北軍的軍紀問題開始出現。南北方的仇恨,在戰前根本就不像一個國家,更像是世仇一樣。這種仇恨情緒,加上五花八門的兵員來源,導致軍紀很混亂。

    當北軍進入南方後,他們的軍官解放奴隸莊園,這本是好事。可是士兵的劫掠行為,奴隸釋放後的發洩情緒,讓南方的秩序瞬間蕩然無存。北軍有組織的燒毀所有支持奴隸制的奴隸主莊園,房屋,拿走裡面的財產,有的是直接沒收作為聯邦財產,更多的是中飽私囊。這是1860年代,一個士兵劫掠還是合法的時代,很難阻止這種情況。更何況大量貧窮的歐洲移民參與的北方軍隊,以及大量帶著偏見和仇恨的北方士兵。

    而那些解放後失去了經濟來源和舊生活方式的黑人奴隸,更加迷茫,他們中的幸運者,可以在北方軍隊中找到一份工作,幫忙運輸物資,更幸運的,可以受到招募進入軍隊服役,但儘管兵員缺乏,可軍隊普遍不願意接受黑人,不是黑人不能打仗,而是種族偏見。一個諷刺的現像是,北方聯邦是打著解放奴隸制的旗號參戰的,可北方對黑人的其實不下於南方。他們承認奴隸制是罪惡,但同樣歧視黑人,兩者並行不悖,殊為奇怪。因此能真的在北方軍隊中找到生計的南方黑奴是少之又少,他們大多數依然留在莊園中,但莊園被破壞了,莊園本身的經濟環節更是崩斷了,他們無法生產棉花換取糧食,黑人不可能餓死,加上對奴隸主的新仇舊恨,他們對奴隸主更加仇視,於是軍隊破壞了莊園,他們開始報復莊園主。

    秩序的的混亂,是難民的溫床,距離南方最近的避風港,自然而然的就是密西西比河對岸的中國領土。大量奴隸主或者富裕白人階層,摩肩接踵的向西逃難,他們有的甚至帶著自家的奴隸一起逃難,趕在北方軍隊到來之前,或者被佔領後迅速離開。

    中國擁有豐富的安置難民的經驗,這還要拜南方各州所賜,他們長期推行驅逐印第安人的政策,當地政府都擁有大量安置印第安人的經驗。儘管一般只會短暫安置,最後還是驅逐回去。可安置的經驗確實很豐富,於是這些難民就得到了安置。一旦得到安置,反而讓更多的難民湧入。已經不限於富人,大量破產的中產階層,甚至底層白人也向這裡逃難。

    首先是中國美洲各省開始報導這種戰亂情況,並且將責任推給北方軍隊的紀律,開始批評北方的軍紀。美洲的報導很快傳回中國,中國影響力巨大,如同一個擴音器,將這些不良行為迅速傳遍全世界。批評北方的聲音開始多了起來,呼籲和平的聲音也更大了。

    5月,一份戰報送到了林肯面前,北軍西線主力攻占了南方交通樞紐亞特蘭大,幾乎將南方東西分割,這是一場重要的勝利,可林肯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根據中國人的報導,逃亡中國一側的難民已經多達五十萬了。中國外交部(理藩院)已經發來了照會,要求美國聯邦約束軍隊紀律。

    這讓林肯十分頭痛,如果現在開始整肅軍紀,是否會影響戰鬥力,引起軍隊不滿,造成軍事行動停滯,如果不約束,是否能讓軍隊繼續保持高昂的戰鬥意志,更快取得勝利。

    到底是顧慮外界的輿論,還是以儘早結束戰爭的大原則為考量,林肯難以抉擇。

    隨著北軍攻占亞特蘭大,南方奴隸紛紛逃亡,種植場經濟瀕於瓦解。北方海軍實行的海上封鎖,斷絕南方貿易。南方內部開始出現反對派,許多自耕農加入聯邦派從事反戰活動。南方逃兵與日俱增。糧食及日用品匱乏。

    南方戰敗恐怕在一年之內就會到來,但大勢尚未徹底崩壞,因為首都里士滿依然在南方手裡,此時救援還來得及。

    這時候終於有人忍不住動手了。

    印加國王朱永跟墨西哥國王利奧波德聯繫,商討如何避免美國內戰的慘劇繼續擴大。

    這是一個信號,這個信號發出後,俾斯麥動手了,他公開向歐洲國家發出調停美國戰爭的呼籲。

    俾斯麥為什麼要等這樣一個信號發出之後,才會動手,自有他老謀深算的原因。
mk2258 發表於 2018-6-28 21:06
第六百零九節皇太子對俾斯麥





    俾斯麥老成持重,美國內戰爆發之後,德國內部各路勢力都先後拜訪過俾斯麥,希望俾斯麥能夠出面,他們都看出來這是讓德國在美洲地區壓到美國的唯一機會。但俾斯麥始終不介入,他在等,等一個契機。

    看到中國勢力跳出來,他認為契機來了。

    俾斯麥很清楚,德國沒有硬實力干涉美國內戰,過早的跳出來,只會適得其反,反而遭到其他國家的製衡。首先法國人肯定轉而支持美國,然後英國也會顧慮德國的擴張。

    哪怕俾斯麥看到美國海軍的擴張讓英國人都驚懼了,他還是沒有動手。俾斯麥很清楚,英國是絕對無法接受美國海軍超過英國的。哪怕英國需要藉助美國的力量製衡中國,把美國當作一顆棋子,但也無法接受。

    英國人自然是希望世界有一個穩定的秩序,一個和平的秩序,但這個和平,必須是維多利亞統治下的和平,而不能是其他,準確來說,在中英爭霸的大時代背景下,就是不能讓世界處於中國秩序下。因此英國可以默許美國統一,可以默許美國強大,但這個強大,一定是美國海軍無法威脅到英國在大西洋控制權的基礎上。

    可即便美國海軍已經事實上超過了英國,俾斯麥還是不願意跳出來,因為英國還可以通過繼續擴大他們那令人生畏的海軍繼續獲得統治權,英國人此時還是有選擇的。

    法國已經難以忍受北方對南方的封鎖,但法國已經變得不在那麼重要,法國海軍在普法戰爭後轉入收縮,他們重點開始打造陸軍,對抗德國,儘管法國海軍依然強大,可已經好幾年沒有新艦下海,更沒有大規模的造艦計劃。

    因此能夠決定美國命運的,不是美國人,也不是法國人,而是中英兩強。現在中國勢力率先動手了,俾斯麥才感到機會來了。

    因為俾斯麥認定,中國一旦介入,英國就失去了選擇權,美國海軍強大,英國可以選擇繼續擴大艦隊,但中國介入了,英國祇能跟著介入,否則將失去對美國的影響力。英國是不可能坐視美國這顆重要的棋子從黑色轉為白色,從英國轉向中國的。

    而俾斯麥也必須介入,因為他不介入,英國可能會突然轉向支持北方,英國對抗中國,然後北方一統南方,這完全不符合德國的利益。

    可德國介入之後,卻可能左右這種情況。給英國人另一種選擇,那就是在中國介入的情況下,跟中國爭奪對美國的影響力。英國的尿性是不願意站在最前面迎接第一排子彈的,他們肯定也樂意此時德國出來斡旋,然後通過支持德國,壓制中國的作用。

    俾斯麥迅速召見了英國大使,告訴對方,印加國王已經開始了行動。俾斯麥真真假假向英國傳遞了一些情報,告訴英國人,印加國王已經跟美國南方的廢奴組織建立了聯繫,有可能支持南方建立一個廢除奴隸制後的獨立國家。並且就這個問題,徵詢墨西哥王國的態度。一旦這個國家建立,俾斯麥認定,美國南方將落入中國控制之下。

    俾斯麥詢問英國的態度,英國大使感到事態嚴重,他拿不定主意,迅速請示內閣。內閣緊急會議上,意見一時間也很難一致,有的認為英國應該積極介入,主導斡旋,讓中國人滲透美國南方的計劃失敗,但對於是讓美國統一還是維持分裂,英國內閣態度不一,強硬派認為,美國統一的威脅太大,美國有能力維持一個龐大的海軍,而且他們的海軍只能部署在大西洋,會成為大英帝國海軍強大的競爭對手,因此主張維持美國分裂,保守派認為,應該允許美國統一,加強英國海軍力量繼續保持優勢,然後跟美國結盟繼續對抗中國。

    兩派意見很難一致,唯一的共識是,絕不能讓中國主導美國和平進程,英國必須採取行動。而此時俾斯麥提出了一個方案,由歐洲強國聯合進行仲裁,或者可以邀請中國參加,或者不邀請。俾斯麥提出,德國可以作為美國和平會議的發起者,希望得到英國的支持。

    俾斯麥的建議也沒有解決英國的根本分歧,因為俾斯麥也沒有表示支持分裂還是統一,只是先召開會議討論。英國人認為,這是最好的避免中國單獨介入美洲問題的辦法,英國內閣甚至做出了可以允許中國參加這次會議的決定,因為他們認為,作為美國最大的鄰國,把中國排斥在外反而更不利,用一個多國參加的和平會議約束中國,然後聯合其他國家壓制中國,這樣避免直接跟中國單獨對抗,是最好的方式。

    於是英國響應了俾斯麥的呼籲,宣布願意參加在柏林召開的美國和平會議。

    英國響應之後,法國權衡之下,也決定參加會議。奧地利自然支持德國的外交戰略;俄國表示願意參加。英法俄奧紛紛宣布響應俾斯麥的呼籲,參加柏林會議。但此時有重要的兩方卻拒絕參加,一個是美國聯邦,世界認可的美國合法政權,一個就是中國,皇太子執政的中國,拒絕參加歐洲國家主導的會議,反而認為美國問題不應該由歐洲國家決定。

    中國的決定讓俾斯麥稍感意外,但並不感到沮喪,反而異常欣喜,這意味著,美國分裂已經註定。

    如果中國願意直接介入,美國是沒有任何再次統一的機會的,這對俾斯麥來說,目的就達到了。召開什麼國際會議,目的也不過是維持德國的利益,俾斯麥並沒有過多的揮斥方遒的野心。中國目前的態度,就算俾斯麥斡旋失敗,美國也完蛋了。最惡劣的局面是,因為美國內戰,中英再次走向直接對抗,因此爆發一場戰爭,打到最後,北方一蹶不振,英國退出北美,中國付出慘重代價控制北美,然後跟世界其他地區全面對抗。即便沒有走向戰爭,德國的國際地位也必然大大提高,因為隨著中國明確不支持柏林會議,英國反而會極力支持柏林會議,因為英國一定希望將美國問題交給歐洲仲裁,藉此維持英國在美洲的最大影響力。

    只是中國皇太子為什麼不參加這次柏林會議呢?

    如果是中國皇帝,會毫不猶豫的派人去參加,皇帝其實並不在乎這種虛名,他要的是實際結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皇帝的外交思維是後世英美體系下的外交思維。可皇太子不一樣,他的統治思想主要是中國式的,外交思想無外乎中國的霸道王道之術,毫無疑問,現在皇太子和他背後以周觀海為代表的幕僚團隊是霸道主義的推崇者,他們不能接受德國這樣的小國來會盟天下。

    美國問題要解決,哪怕是一樣的結果,那也一定得是在中國的主持下,而不能是在德國的主持下,必須是在中國的控制下,而不能是在歐洲國家的控制下。皇太子和俾斯麥都要維持美國南方的分裂,但皇太子要的是一個中國式的美國南方,而不是一個歐洲式的美國南方政權。

    印加國王的一次行動,成了俾斯麥發動行動的信號槍,俾斯麥的斡旋行動,同樣是推動皇太子介入的信號。

    俾斯麥要斡旋,皇太子隨即也要斡旋。俾斯麥向歐洲國家,美國聯邦和中國都發出了邀請,皇太子卻邀請美國南北雙方來中國,在中國主持下進行和談。

    此時已經陷入絕境的美國南方積極響應皇太子的邀請,但北方林肯政權卻做出了對俾斯麥一樣的恢復,堅決表示美國南方問題是美國內部問題,反對任何國家的干涉,他們認為南方不是一個國家,聯邦政府不會跟地方叛軍談判。

    聯邦政府不參加,南方代表更高興呢,他們密集的跟中國政府會談,商討和平方式。

    此時柏林會議也在召開,各方態度不一,在缺少美國代表的情況下,大家對美國統一和分裂問題上,卻異常關心。法國竟然積極支持美國統一,因為法國已經失去了對美洲的控制力,也失去了野心,對法國來說,美國統一與分裂他們無所謂,但他們不想看到德國在美洲沒有製衡,這樣德國在墨西哥的地位就太穩定了,而且還能通過墨西哥大大加強獨立後的美國南方政權的影響力。

    英國一方面顧及統一後過於強大的美國海軍,一方面又擔心分裂後過於弱小的美國無法對抗中國。

    奧地利沒有自己的外交戰略,跟隨德國,俄國對此也不關心,俄國是真正希望盡快和平的,脆弱的俄國紡織工業比法國的處境還要艱難。

    分歧,俾斯麥並不怕,有分歧,才有他操作的空間,他巴不得如此呢。

    所以俾斯麥的妙手再次開始穿針引線。

    俾斯麥首先說服英國接受美國南方代表加入會議,儘管之前沒有邀請南方,而是邀請北方聯邦這個大家承認的合法政府,但英國還是接受了俾斯麥的建議,因為南方代表在中國開始活動了,如果不讓南方加入柏林會議,等於是將他們推向中國。

    但英國也不願意完全不顧合法性,他們只答應讓南方代表作為觀察員進入會議,允許他們闡述觀點,但不擁有決定權。

    奧地利絕對支持德國。俾斯麥又說服了俄國。於是經過激烈的討論,法國做出了讓步,他們接受可以讓南方代表進入會議表達意見。

    南方代表堂而皇之的進入議會,他們的發言變成了一場對北方侵略的控訴!
mk2258 發表於 2018-6-28 21:06
第六百一十节 南方有权力独立





    南方代表首先抛出了一个论调,那就是美国各州有权利加入或者脱离联邦,他认为联邦的权力来自各州相互之间的契约,各州有权在被侵犯时中止这一契约。

    南方代表的论调,在美国已经产生过无数次争辩,大量法律专家进行过辩论,国会进行过讨论,最后都没有定案。但在柏林会议上,可没有激辩的双方,各国代表对美国宪法并不感兴趣,只有法国基于本国的观点为北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辩护,但也基于无从判断北方一定损害了南方的利益这一点上。因为在战前,林肯并没有明确表示要废奴。

    可南方代表绕过了这一话题,他甩出了一大堆材料,有穿着北军制服的軍队在大笑着纵火的照片,有从南方的农场里赶牛的北方军人的照片,有流离失所难民的照片,有死于街头的孩子的照片。

    理性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感性的控诉,法律问题变成了道德问题。

    南方代表认为,在北方对南方的侵害已经变成事实的情况下,还讨论他们战前是否侵犯了南方利益问题,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

    而且他还拿出了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没有被宪法赋予联邦的权利,或者并未由宪法禁止授予各州的权利,由各州及其人民自主保留。

    他提出,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州没有脱离的权力,因此当然就享有脱离的自由。

    法国代表又表示,美国联邦是各州的共同契约,因此也只有在所有州同意的情况下,各州才有可能独立。

    南方政府反对,因为这意味着独立是不可能的。因为要美国所有州都同意,根本不可能。就算让古巴等地,也变成投票的州,数量也远远不够。不管是按照三分之二原则,还是一票否决权原则,都不可能独立。

    南方州的依据是加入联邦损害了南方利益,北方州自然可以说南方脱离联邦损害了北方州的利益。

    按照这种原则投票的话,南方绝对不可能独立,所以南方代表严词拒绝。

    可惜柏林会议他们只是观察员,他们对会议进程没有任何影响,俾斯麦老奸巨猾,他立刻对法国人的观点给予了支持,连法国人都感到意外。俾斯麦建议,由柏林会议集体向美国联邦发出建议,在美国境内,以州为单位,对南方独立进行一次公投。只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州民众赞成让南方独立,则美国应该接受南方独立。

    这个折衷的方案得到了通过,俾斯麦以柏林会议的名义,向美国公开提出了建议。

    林肯拒绝考虑这个方案,这正是俾斯麦想要的结果,也是俾斯麦老奸巨猾的地方。

    俾斯麦算准了林肯不可能接受这个方案,因为林肯一直坚持的观点是,南方不是一个独立国家,不具有国家地位,南方是叛乱。那么林肯接受公决,就意味着对自己之前原则的否认,否则自己的观点,对政治家来说其实也不算什么。最关键的是,林肯不敢冒这个险。因为此时的美国,如果进行全民公投的话,是真有可能让南方独立出去的。

    首先是南方各州,在北军对南方境内制造了大量毁灭的情况下,南方州绝无可能支持统一,然后是北方,战争让最普通的民众生活困难,各州财政压力巨大,税收增加,而且还要承担服兵役的义务,如果是一个民族国家,像德国这种国家,还可以用民族主义情绪来号召民族做出牺牲,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可能达成一致,因此连北方民众如果公投的话,都可能巴不得南方独立出去,让他们恢复以前的生活。这种情况下,林肯断不敢冒险公投。

    所以俾斯麦算准了林肯必然拒绝,可柏林会议的法理齐全,美国联邦条例是一个各州签署的共同协议,各州同意的情况下,法律上是有绝对理由中止协议的。结果美国拒绝了,这就让美国联邦处于不利的法律处境下。欧洲文化中的法律观念很强,给民众一个北方联邦违背法律精神的名义,在这个大革命时代,大家都信奉民主精神的时代,北方联邦立刻就失去了舆论支持。

    尤其是法国都对这个一项抱有良好感情的美国产生了失望,发现美国并不是以三权分立原则处理国内事务的政权,而是一个恃强凌弱的暴力政权。

    在美国联邦拒绝之后,欧洲舆论立刻将南北战争的视角看向了法律层面,形势对北方越来越不利,但之后俾斯麦却没有顺势继续行动,继续给美国施压。

    俾斯麦还在等,在等中国出手。

    俾斯麦很清楚,只有中国才能给美国最大的压力,而且中国已经出手了,就断不会像欧洲人这么拖泥带水,他们的君主形势大开大合,一定会快速行动。

    俾斯麦猜的很对,在看到柏林会议率先做出了决议后,中国政府的行动果然开始了。双方在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加强自己影响力的迹象十分明显。

    柏林会议建议美国各州公投,皇太子势力立刻决定支持南方,在跟南方代表关于奴隶制问题谈判完成后,在南方代表被迫或者迫于南方目前失控的形势不得不做出废奴的承诺后,皇太子跟南方代表公开发表了这一主张。

    南方承诺,将立刻启动废奴程序,战争结束之前,各州所有成年黑奴,只要愿意为联盟政府服务,则立刻获得自由身份。战争结束之后,所有未成年黑奴将无条件获得自由身份,成年黑人奴隶,政府将按照他们的身价,分三年偿付奴隶主,偿清之后,黑奴将获得自由身份。

    这意味着南方将在三年内完成废奴工作,中国则承诺,将为美国南方提供财政支持,为南方提供担保,让他们得到废奴的贷款。

    高调表态过后,则是舆论造势,把南方在整体崩溃,自身已经很难维持奴隶制情况下做出的承诺,描绘成一种高尚的政治行为。

    同时皇太子集团继续向美国联邦施压,要求对方立刻停止对南方的侵犯,恢复和平,然后通过谈判解决美国南北统一问题。

    美国政府同样严词拒绝,认为中国的建议,是对美国内政的干涉,是无理的。

    美国拒绝之后,皇太子迅速宣布对美国联邦发动贸易禁运,禁止任何贸易品流入美国北方,包括但不限于军事物资。

    中国动手之后,俾斯麦才再次活跃起来,在柏林会议上召开紧急会谈,就中国态度,与各方商议。

    俾斯麦认为,中国的行动很明显在为直接介入制造舆论,提醒各国做好中国直接出兵美国的对策。

    私下俾斯麦也在各方代表之间周旋,主要是英法两国。之前英国模棱两可,态度含糊,既不像美国太强大,又不想美国太削弱,搞平衡就是这样,有时候会把自己搞乱,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说就是英国人自己玩砸了平衡政策,以为是平衡的,其实并不平衡。

    决策最快捷的,反而是那种不动脑子的一边倒政策,老大哥说什么,小弟就做什么,这最快。

    俾斯麦现在在用中国的压力逼迫英国快速抉择。他告诉英国代表,一旦中**事介入,那么问题就麻烦了,到时候要么失去美国,要么跟中国开战,英国必须面对二选一的难题。俾斯麦建议英国,欧洲国家应该向美国北方发出严重警告,甚至采取更强硬的态度,迫使美国接受公投方案。这个方案,英国之前就同意了,此时更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是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而已。

    法国人那边,俾斯麦的工作也很容易做通,因为这个公投的原始观点,就是法国人提出来的,法国没道理拒绝。

    于是俾斯麦说服了英法俄奥四国与德国一起,欧洲五大强国联合向美国政府发出照会,要求美国进行各州公投,决定南方的独立问题。

    林肯再次拒绝了,但林肯的压力也更大了。压力是会传导的,林肯的压力,很快就传到了战场上,北方軍队的攻势更蒙了,他们开始围攻里士满,从亚特兰大开始向大海推进,横扫南方腹地。

    林肯还做出了一些象征性的要求整肃军纪的命令,明确表示要保护南方人的私产,不得没收奴隶主的财产,不得烧毁他们的房屋等等。但没有什么具体的惩罚措施,其实就是做做样子,他还需要军人保持战斗力。

    同时武装更多的軍队,从各国介入开始,北方軍队扩张的速度加快。北军规模已经达到了两百万人,南军却勉强刚刚达到一百万人,双方的兵力差距越来越大,装备差距更加明显,北军已经完全换装了最先进的后发金属弹壳步枪,装备水平超过普法战争一代,南方三分之一的后备军团还装备着落后的线膛枪,大炮数量,甚至军装北军都比南军有绝对优势。

    林肯急切的希望军事优势能够更快的转化为胜利,赶在列强直接介入之前,结束战争。
mk2258 發表於 2018-6-28 21:07
第六百一十一节 里士满面包暴动





    南方代表在欧洲和中国的活动都算有些成果,让南方高层认为获得成功的希望是有的,但现实狠狠的打了南方领导们一个耳光。

    就在他们的首都,里士满,城外是围困的北方軍队,城内竟然爆发了暴动。

    暴动并不是北方的特务煽动起来的,完全是自发的行为,因为市民实在是饿的不行了,暴动的目的不是策应城外北军的进攻,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块填饱肚子的面包,因此称之为面包暴动。

    南北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联邦海军对南方海岸线的封锁日益严密,南方地区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乡下那些拥有大片种植园的奴隶主和有少量耕地的贫穷白人还能够自给自足,城市居民的一切吃喝穿用度都要在市面上购买。

    政府为了应付战争巨大的开支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城市居民的财产不断缩水,即便是富裕阶层也开始变得贫穷,普通工薪阶层即便侥幸保住工作的,拿刀手里的可怜巴巴的薪水也不断贬值。

    出门去集市甚至都得拿着装满篮子的钞票才行,可是买回来的东西塞进钱包就能装下。房租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居高不下,而工人们微薄的工资怎么也赶不上飞速上涨的物价和通货膨胀。甚至连修鞋的费用在一天之内都能上涨一半。

    尤为严重的是,市场上食品短缺、物价飞涨,面粉和培根等主食的价格比1861年高出了几乎三四十倍!要养活一个标准的四口之家一个星期的开销,在1860年只需要花6.55美元,现在得花上240美元才能勉强维持一家四口不饿死。饥饿的人们对于生活必需品高昂的价格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这种情况,一个政府是不可能没有防范的,南方联盟其实早就在城市里执行了配给制等方案,问题是时运实在不济,封锁本就让运输变得困难,还倒霉催的遇上了暴风雪。在刚刚过去的冬天里,里士满遭遇到了可怕的严寒。这个原本习惯了温和天气的内陆城市经历了超过二十场猛烈的暴风雪,一英尺以上的积雪在这个冬天屡屡出现,食品和燃料的运输变得异常困难。

    别说这个时代的美国了,就是21世纪的中国,遇上这样程度的暴风雪,南方的电网都会崩溃,交通都会瘫痪,所以这已经超出了南方政府的能力之外。城里的公共秩序立刻失控,入室盗窃和抢劫等犯罪现象猖獗,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歹徒在搜寻可以下手的猎物。而春天来临之后,里士满面临的窘境没有什么好转的迹象,融化的积雪使道路变成了烂泥潭,让居民们望眼欲穿的物资依然难以运到这里。

    南方总统杰斐逊·戴维斯没有办法,他公开要求人们禁食祷告!更让忍饥挨饿的人,感到愤怒,连那些为邦联政府服务的行政人员都觉得,号召饥寒交迫的人们绝食祷告这实在是太不可理喻。邦联陆军部的一名办事员就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在饥荒中禁食祷告?!愿上帝拯救这个人吧!”

    饿的受不了的市民,愤怒情绪被点燃,立刻发起了暴乱。

    这次暴动,其实并没有什么伤亡,对南方实质性的威胁也不大。因为此时城市里大多数体格健全的男人都被拉上了战场。因此骚乱的主力是家庭妇女,她们的丈夫或者儿子被迫走向战场,有的已经再也没法儿回来了。失去了家庭主要劳力的生活异常艰辛,她们早就受够了这种缺吃少穿的日子。

    街道上的妇女们挥着瘦骨嶙峋的胳膊呼喊着“要么面包,要么流血”的口号,手执棍棒、斧头、锤子、刀子甚至刺刀寻找街上的目标,看着凶狠,实际上没几个真敢动手的。他们袭击的目标也不是南方軍队,而是政府的仓库和所有店铺。最首要的目标是食品,其次是服装和鞋子。杂货铺的老板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蜂拥而来的人群冲进来抢走面包、面粉、培根、火腿、服装还有鞋子,一些卖珠宝和其他奢侈品的店铺也被愤怒的人们洗劫一空。

    总统杰斐逊·戴维斯出来劝导妇女们赶快离开,并且掏出口袋里的零钱分给人们,但是徒劳无功。当他开始威胁要着急里士满城防营的士兵们开炮镇压时,妇女们才慢慢散去。骚乱只持续了两个钟头,街面上就恢复了平静。

    虽然骚乱持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对于南方政府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到一个星期,里士满发生“面包暴乱”的消息就成了北方佬的《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接着,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此时恰好美国北方拒绝了欧洲列强的照会,俾斯麦立刻利用这一新闻,从另一个角度,开始推动抨击美国联邦的舆论。

    俾斯麦发出号召,号召爱好和平的德国人民向无辜的美国普通民众施以援手,他还主动提出,将自己就任首相以来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救济美国民众。还主动支持成立不久的国际红十字会,希望能通过国际红十字会的名义,向在战争中无辜的民众提供帮助。

    国际红十字会中的许多命人,比如支持红十字会的南丁格尔等宗教界影响力很大的圣徒们,都对俾斯麦的建议积极响应。他们组织人力物力,从欧洲采购粮食,悬挂红十字会的标志,通告美国政府,希望联邦海军不要拦截他们的船,他们船上运载的,只有粮食和药品,没有任何军事物资。

    在俾斯麦的搅动下,各国请愿或者不请愿,也都官方发出了对因饥饿而发动暴动的美国妇女的同情,纷纷捐助大量粮食。

    这可不是什么好心,那次战争中不饿死人?德国跟俄国打仗的时候,也没见俾斯麦同情国俄国城市里的饥民。

    一切都是政治手段。只要美国联防在道义压力下,放开了红十字会的捐助通道,让国际救援物资进入里士满,那么其他南方城市呢,查尔斯顿是不是也不封锁了,诺福克是不是也不封锁了,新奥尔良是不是也不封锁了。

    如果无偿援助的非军事物资可以进入南方,那么是不是作为商品的非军事物资也可以进入南方,就算继续封锁商品,那些商品也可以披着一层援助的皮改头换面的进入南方,操作起来不要太简单,找到一个大公司,让他们送大量物资给红十字会,制定红十字会只能用于对美国民众的援助,红十字会不会拒绝,回头这个欧洲公司就能从某个账户中得到一笔巨大的佣金,这笔生意就披着援助的名义做成了。所以只要美国顶不住压力,那么封锁就会失去作用。

    一旦解除了对南方的封锁,哪怕只是非军事物资的封锁,南方的处境也会大大改善。因为军人也是人,他们也要消耗非军事物资,欧洲提供给平民的生活物资多了,南方提供给自己民众的就少了,就可以将更多资源提供给军人,最不济,他们也可以腾出大量运输力量,用来运输军火,而不是供应平民的粮食了。

    如果美国拒绝,则会让美国联邦背上道德负担,俾斯麦已经将南方无辜民众的苦难推到了北方軍队纪律和北方封锁上,大喊战争不应该让无辜民众承担痛苦的高调,仿佛他是一个圣徒一般,却不去追究战争的责任。但民众就容易受这种高调的蛊惑,他们觉得就是这样,是啊,他们民众怎么能承担战争的痛苦呢,战争当然应该远离他们,殊不知战争正是他们这样的民众发动起来的。天真的人总是愿意为胜利呐喊,而不愿意承担战争的痛苦。他们这种天真,一次一次被政客利用,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战争。

    现在整个欧洲充满了这种天真,这些年他们没少遭受战争的痛苦,那些痛苦突然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绪,他们开始大肆抨击美国联邦,要求自己的政府积极介入,越是左派的知识分子,就越是为这种声音张目。

    反战的工会组织,妇女团体,宗教力量,都在呼吁美国人进行和谈,恢复和平。

    林肯此时做出了一个最错误,也是别无选择的决定,继续执行封锁,红十字会的物资也拒绝入境,因为林肯是一个十分老道的政治家,他看的清楚,只要开了一条缝隙,欧洲的物资援助就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南方。

    这让美国联邦的名誉更加低劣,但别无选择,此时欧洲人因为林肯废奴宣言那最后一丝道义支持,也消散了。

    至此俾斯麦的舆论准备已经完成,此时即便欧洲组建联军干涉美国内战,其实都已经条件具备,但欧洲国家又有哪一个愿意为了美国南方流血,俾斯麦都不愿意。

    所以俾斯麦只是顺势让欧洲国家达成了一致,开始对美国北方进行**,断绝跟美国北方的经济联系,英法停止向美国出口军火,各国禁止美国北方债券在欧洲发行。

    之后就是继续等待,俾斯麦认为,一定会有人耐不住寂寞跳出来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6-28 21:07
第六百一十一节 里士满面包暴动





    南方代表在欧洲和中国的活动都算有些成果,让南方高层认为获得成功的希望是有的,但现实狠狠的打了南方领导们一个耳光。

    就在他们的首都,里士满,城外是围困的北方軍队,城内竟然爆发了暴动。

    暴动并不是北方的特务煽动起来的,完全是自发的行为,因为市民实在是饿的不行了,暴动的目的不是策应城外北军的进攻,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块填饱肚子的面包,因此称之为面包暴动。

    南北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联邦海军对南方海岸线的封锁日益严密,南方地区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乡下那些拥有大片种植园的奴隶主和有少量耕地的贫穷白人还能够自给自足,城市居民的一切吃喝穿用度都要在市面上购买。

    政府为了应付战争巨大的开支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城市居民的财产不断缩水,即便是富裕阶层也开始变得贫穷,普通工薪阶层即便侥幸保住工作的,拿刀手里的可怜巴巴的薪水也不断贬值。

    出门去集市甚至都得拿着装满篮子的钞票才行,可是买回来的东西塞进钱包就能装下。房租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居高不下,而工人们微薄的工资怎么也赶不上飞速上涨的物价和通货膨胀。甚至连修鞋的费用在一天之内都能上涨一半。

    尤为严重的是,市场上食品短缺、物价飞涨,面粉和培根等主食的价格比1861年高出了几乎三四十倍!要养活一个标准的四口之家一个星期的开销,在1860年只需要花6.55美元,现在得花上240美元才能勉强维持一家四口不饿死。饥饿的人们对于生活必需品高昂的价格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这种情况,一个政府是不可能没有防范的,南方联盟其实早就在城市里执行了配给制等方案,问题是时运实在不济,封锁本就让运输变得困难,还倒霉催的遇上了暴风雪。在刚刚过去的冬天里,里士满遭遇到了可怕的严寒。这个原本习惯了温和天气的内陆城市经历了超过二十场猛烈的暴风雪,一英尺以上的积雪在这个冬天屡屡出现,食品和燃料的运输变得异常困难。

    别说这个时代的美国了,就是21世纪的中国,遇上这样程度的暴风雪,南方的电网都会崩溃,交通都会瘫痪,所以这已经超出了南方政府的能力之外。城里的公共秩序立刻失控,入室盗窃和抢劫等犯罪现象猖獗,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歹徒在搜寻可以下手的猎物。而春天来临之后,里士满面临的窘境没有什么好转的迹象,融化的积雪使道路变成了烂泥潭,让居民们望眼欲穿的物资依然难以运到这里。

    南方总统杰斐逊·戴维斯没有办法,他公开要求人们禁食祷告!更让忍饥挨饿的人,感到愤怒,连那些为邦联政府服务的行政人员都觉得,号召饥寒交迫的人们绝食祷告这实在是太不可理喻。邦联陆军部的一名办事员就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在饥荒中禁食祷告?!愿上帝拯救这个人吧!”

    饿的受不了的市民,愤怒情绪被点燃,立刻发起了暴乱。

    这次暴动,其实并没有什么伤亡,对南方实质性的威胁也不大。因为此时城市里大多数体格健全的男人都被拉上了战场。因此骚乱的主力是家庭妇女,她们的丈夫或者儿子被迫走向战场,有的已经再也没法儿回来了。失去了家庭主要劳力的生活异常艰辛,她们早就受够了这种缺吃少穿的日子。

    街道上的妇女们挥着瘦骨嶙峋的胳膊呼喊着“要么面包,要么流血”的口号,手执棍棒、斧头、锤子、刀子甚至刺刀寻找街上的目标,看着凶狠,实际上没几个真敢动手的。他们袭击的目标也不是南方軍队,而是政府的仓库和所有店铺。最首要的目标是食品,其次是服装和鞋子。杂货铺的老板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蜂拥而来的人群冲进来抢走面包、面粉、培根、火腿、服装还有鞋子,一些卖珠宝和其他奢侈品的店铺也被愤怒的人们洗劫一空。

    总统杰斐逊·戴维斯出来劝导妇女们赶快离开,并且掏出口袋里的零钱分给人们,但是徒劳无功。当他开始威胁要着急里士满城防营的士兵们开炮镇压时,妇女们才慢慢散去。骚乱只持续了两个钟头,街面上就恢复了平静。

    虽然骚乱持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对于南方政府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到一个星期,里士满发生“面包暴乱”的消息就成了北方佬的《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接着,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此时恰好美国北方拒绝了欧洲列强的照会,俾斯麦立刻利用这一新闻,从另一个角度,开始推动抨击美国联邦的舆论。

    俾斯麦发出号召,号召爱好和平的德国人民向无辜的美国普通民众施以援手,他还主动提出,将自己就任首相以来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救济美国民众。还主动支持成立不久的国际红十字会,希望能通过国际红十字会的名义,向在战争中无辜的民众提供帮助。

    国际红十字会中的许多命人,比如支持红十字会的南丁格尔等宗教界影响力很大的圣徒们,都对俾斯麦的建议积极响应。他们组织人力物力,从欧洲采购粮食,悬挂红十字会的标志,通告美国政府,希望联邦海军不要拦截他们的船,他们船上运载的,只有粮食和药品,没有任何军事物资。

    在俾斯麦的搅动下,各国请愿或者不请愿,也都官方发出了对因饥饿而发动暴动的美国妇女的同情,纷纷捐助大量粮食。

    这可不是什么好心,那次战争中不饿死人?德国跟俄国打仗的时候,也没见俾斯麦同情国俄国城市里的饥民。

    一切都是政治手段。只要美国联防在道义压力下,放开了红十字会的捐助通道,让国际救援物资进入里士满,那么其他南方城市呢,查尔斯顿是不是也不封锁了,诺福克是不是也不封锁了,新奥尔良是不是也不封锁了。

    如果无偿援助的非军事物资可以进入南方,那么是不是作为商品的非军事物资也可以进入南方,就算继续封锁商品,那些商品也可以披着一层援助的皮改头换面的进入南方,操作起来不要太简单,找到一个大公司,让他们送大量物资给红十字会,制定红十字会只能用于对美国民众的援助,红十字会不会拒绝,回头这个欧洲公司就能从某个账户中得到一笔巨大的佣金,这笔生意就披着援助的名义做成了。所以只要美国顶不住压力,那么封锁就会失去作用。

    一旦解除了对南方的封锁,哪怕只是非军事物资的封锁,南方的处境也会大大改善。因为军人也是人,他们也要消耗非军事物资,欧洲提供给平民的生活物资多了,南方提供给自己民众的就少了,就可以将更多资源提供给军人,最不济,他们也可以腾出大量运输力量,用来运输军火,而不是供应平民的粮食了。

    如果美国拒绝,则会让美国联邦背上道德负担,俾斯麦已经将南方无辜民众的苦难推到了北方軍队纪律和北方封锁上,大喊战争不应该让无辜民众承担痛苦的高调,仿佛他是一个圣徒一般,却不去追究战争的责任。但民众就容易受这种高调的蛊惑,他们觉得就是这样,是啊,他们民众怎么能承担战争的痛苦呢,战争当然应该远离他们,殊不知战争正是他们这样的民众发动起来的。天真的人总是愿意为胜利呐喊,而不愿意承担战争的痛苦。他们这种天真,一次一次被政客利用,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战争。

    现在整个欧洲充满了这种天真,这些年他们没少遭受战争的痛苦,那些痛苦突然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绪,他们开始大肆抨击美国联邦,要求自己的政府积极介入,越是左派的知识分子,就越是为这种声音张目。

    反战的工会组织,妇女团体,宗教力量,都在呼吁美国人进行和谈,恢复和平。

    林肯此时做出了一个最错误,也是别无选择的决定,继续执行封锁,红十字会的物资也拒绝入境,因为林肯是一个十分老道的政治家,他看的清楚,只要开了一条缝隙,欧洲的物资援助就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南方。

    这让美国联邦的名誉更加低劣,但别无选择,此时欧洲人因为林肯废奴宣言那最后一丝道义支持,也消散了。

    至此俾斯麦的舆论准备已经完成,此时即便欧洲组建联军干涉美国内战,其实都已经条件具备,但欧洲国家又有哪一个愿意为了美国南方流血,俾斯麦都不愿意。

    所以俾斯麦只是顺势让欧洲国家达成了一致,开始对美国北方进行**,断绝跟美国北方的经济联系,英法停止向美国出口军火,各国禁止美国北方债券在欧洲发行。

    之后就是继续等待,俾斯麦认为,一定会有人耐不住寂寞跳出来的。
mk2258 發表於 2018-6-28 21:07
第六百一十二节 黑人公投





    皇太子从来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他父亲太有耐心,但他父亲的耐心,越来越被看成是暮气沉沉。

    并不是皇太子集团缺乏人才,而是世界观不同,皇帝在意的,是打造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体系,而皇太子集团,却更激进,他们谋求的是对世界的控制力。

    说白了,就是皇帝希望像英美那样,制定世界规则,谁制定规则,则谁拥有话语权,用规则间接的统治世界;但皇太子集团追求的,却更像德国追求的那样,直接统治世界。

    这太过危险。

    所以当南方宣布废奴之后,皇帝给皇太子设置的条件已经满足,皇太子已经可以动用一切手段介入美国内战了,而他的行动也以一种迫不及待的方式展开了。

    首先是加大了对南方的援助,公开向南方提供贷款,尽管依然还没有承认南方政权,而是以各州为单位,向他们提供贷款。这些钱美国人是不需要的,全都换成了军火通过各种方式,交给南方。

    此时欧洲已经停止了对北方的物资供应,南方却得到了大量中国走私军火,尽管处于封锁状态下,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的处境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因为位于密西西比河位置,南方方之前都担心在这里的战争会引发中国的干涉,所以都有所克制,都在这里屯驻重兵,却没有爆发大规模战斗,北军推进的方向,是从肯塔基、田纳西然后到佐治亚,都是远离密西西比河的作战。

    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稳定下来之后,他们迅速帮助亚拉巴马州稳定了防线,然后跟佛罗里达连成一线,阻挡北军继续南下,还通过海岸地带跟南卡、北卡、弗吉尼亚保持联系,南方失去的,其实不过是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西北、亚拉巴马州北部和佐治亚州西部地区,依然保持着绝大多数领土。战略劣势依然明显,面临着北军从亚特兰大迂回的不利局面,但还没有到不能一战的地步。

    随着中国物资的进入,南方开始尝试武装黑人,这些服役的黑人,立刻获得自由身份,由他们的主人带领,作为后备兵员进入軍队,先承担战地后勤工作,解放了一批白人士兵。

    南军的战斗力是有的,战争打到现在,总的算起来,南军的伤亡率还是低于北军,尤其是前期,几乎是人数较少的精锐南军压着北军在打。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军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南军却越来越混乱,老一辈南军精锐消耗之后,补充乏力的问题暴漏出来。在人力上,北方远胜南方,北方人口众多,都是自由人,南方人口看似也不少,但将近一半奴隶,就算南军如愿以偿成功武装黑人,但黑人的整体素质跟北方的自由白人相差太大,不是说黑人身体弱,而是综合素质差,缺乏文化,注定只能作为普通士兵,但以白人统领黑人士兵的方式,能否真的发挥出战斗力,很让人疑惑。

    这个问题南方自己都没有信心,否则不可能在兵力如此缺乏的情况下,让黑人士兵只担任后勤任务。从长远来看,南方唯一的希望,还是外界介入。

    中国提供的军火数量激增,林肯政府此时已经没有姑息的顾虑,外交形式一塌糊涂,外交战不是败给了南方,而是败给了中国和德国。所以联邦海军开始采取强势态度,对中国商船开始进行更严格的检查,扣押了多艘军火船,无论船长如何解释他们是为美洲的中国軍队运输军火的,联邦海军也不愿意接受。他们连红十字会的船都扣押了,也不在乎得罪中国。林肯赌的是,列强不会为南方流血。赌的是,联邦两百万軍队能够快速解决南方。

    北军的攻势一日猛过一日,南军节节败退,黑人士兵也无可避免的被推上了前线。此时所有的担忧都发生了,黑人士兵的战斗力很成问题,军纪十分疏松,他们缺乏为奴隶主战斗到底的决心,指望连自己的自由都不敢去捍卫的人去捍卫主人的利益,这本就不合理。

    这不关乎训练和指挥,农奴制时代的普鲁士軍队所向无敌,在自由的拿破仑軍队面前,一触即溃,就是这个道理,时代是在进步的。

    那些黑人跟白人一样的训练,一样的装备,一样开向战场,但在排枪射击下,他们迅速崩溃,防守的时候,在炮火洗礼下,他们也最先崩溃,攻击他们没有战斗到底的意志,防守,他们没有坚守到底的信念。在白人军官的严厉管理下,没有临阵倒戈就算很成功了。

    北军从亚特兰大一直向东,直扑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顿,一旦打到这里,就将南方切为两段,南方首都里士满跟南部地区的联系就会割断。

    皇太子集团不是没有行动,周观海等太子集团势力,迅速在议会取得了授权,以防止流民问题,在美洲做了军事动员,北美领地上能动员的兵力,绝不比北方联邦少,六千万美洲华人,武装三百万人绰绰有余。

    三百万軍队开始集结,而且布置很巧妙,没有就近南方部署,而是开始在北方的密西西比河沿岸集结,一旦开战,将迅速开进威斯康辛州,进攻五大湖区,只要切断苏必利尔湖的铁矿,在欧洲也开始对美国封锁的情况下,北方联邦将失去武器供应。

    这个布置的巧妙之处在于,即便不参战,也对南方是一个巨大的支援,因为林肯不敢冒险让铁矿基地丧失,他必须维持相当庞大的軍队防备中国突然介入,这让投入南方的軍队变得紧张。两百万北军,能用来作战,敢用来作战的,充其量也不会超过一百万,这就弥补了南北方的差距。

    中国还在圣路易斯部署了百万大军,从这里可以直接渡河进攻伊利诺伊州,切断北军西线部队的后路,这让北军西线部队不敢全力进攻,在攻占亚特兰大之后,攻击开始乏力。

    熬过艰难的1863年之后,南方依然没有倒下,局面反而慢慢改善。除了经济持续恶化,军事和政治上还看不到崩溃的状况。

    在中国已经动员了三百万軍队,介入的风险前所未有的大,而且动员如此规模的軍队,极少有不参战的情况。因此这一年没能击败南方后,林肯的心态也产生了变化。

    俾斯麦一直在斡旋,但一直没有大动作,除了促成欧洲对美国北方进行封锁,让北方经济也开始恶化之外,一直没有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因为俾斯麦不可能让欧洲国家也像中国那样做动员。

    在中国动员的軍队逐步到位之后,俾斯麦终于成功说服林肯政府接受一次公投,毕竟公投的话,南方也未必能取得独立地位。

    但南方却不接受,不是南方对中国的介入多么有信心,而是他们也明白这一点,北方州只要不同意,公投后,他们还是不能独立,那么就这么重新加入联邦吗?他们绝不甘心。

    一场内战,已经将以前停留在想象中的南北仇恨变成了现实,那些被焚毁了房屋的奴隶主不会同意,那些流离失所的平民不会支持,那些血洒疆场的士兵家属不会支持。

    南方不接受,北方单方面的公投就没有意义。

    南方也不是不愿意谈判,相反他们对谈判一直比北方更积极,因为他们处境更不好。南方的要求是,南方各州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由各州民众进行公投,是独立还是留在联邦,是独立还是加入联盟。南方坚持南方是否独立,是南方州自己的事务。

    林肯此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决定响应柏林议会的建议同时按照南方自己的态度,进行一次公投。

    既然南方自己说,要他们的州自己决定,林肯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在北军占领下的南方州进行公投。说白了也就是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西北部,亚拉巴马州北部,佐治亚州西部等地。

    但北方进行的公投南方坚决反对,原因很简单,林肯让黑人也拥有一人一票。

    就算如此,如果是战前进行公投,其实也不会成功。因为白人始终更多一些,黑人也未必都支持北方,大多数黑人未必了解加入北方的好处。但现在不一样了,黑人得到了解放,而白人呢,成年男性基本都参军,不是战死沙场,不是投降被俘,就是跟随败军退到了其他战场。这样黑人就占据了绝对数量,被讥讽为一场黑人投票。

    这样的公投,所有程序都合法,但欧洲都没有认可,因为大量作为军人的南方白人没有投票,白人妇女又没有投票权,真的是绝大多数都是黑人在投票。他们也确实投出了一个有利于北方的票数,决定加入联邦。

    如此明显的政治操作,南方不接受,在欧洲也广受批评,可俾斯麦却开始游说大家认可这个结果。
mk2258 發表於 2018-6-28 21:08
第六百一十二节 黑人公投





    皇太子从来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他父亲太有耐心,但他父亲的耐心,越来越被看成是暮气沉沉。

    并不是皇太子集团缺乏人才,而是世界观不同,皇帝在意的,是打造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体系,而皇太子集团,却更激进,他们谋求的是对世界的控制力。

    说白了,就是皇帝希望像英美那样,制定世界规则,谁制定规则,则谁拥有话语权,用规则间接的统治世界;但皇太子集团追求的,却更像德国追求的那样,直接统治世界。

    这太过危险。

    所以当南方宣布废奴之后,皇帝给皇太子设置的条件已经满足,皇太子已经可以动用一切手段介入美国内战了,而他的行动也以一种迫不及待的方式展开了。

    首先是加大了对南方的援助,公开向南方提供贷款,尽管依然还没有承认南方政权,而是以各州为单位,向他们提供贷款。这些钱美国人是不需要的,全都换成了军火通过各种方式,交给南方。

    此时欧洲已经停止了对北方的物资供应,南方却得到了大量中国走私军火,尽管处于封锁状态下,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的处境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因为位于密西西比河位置,南方方之前都担心在这里的战争会引发中国的干涉,所以都有所克制,都在这里屯驻重兵,却没有爆发大规模战斗,北军推进的方向,是从肯塔基、田纳西然后到佐治亚,都是远离密西西比河的作战。

    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稳定下来之后,他们迅速帮助亚拉巴马州稳定了防线,然后跟佛罗里达连成一线,阻挡北军继续南下,还通过海岸地带跟南卡、北卡、弗吉尼亚保持联系,南方失去的,其实不过是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西北、亚拉巴马州北部和佐治亚州西部地区,依然保持着绝大多数领土。战略劣势依然明显,面临着北军从亚特兰大迂回的不利局面,但还没有到不能一战的地步。

    随着中国物资的进入,南方开始尝试武装黑人,这些服役的黑人,立刻获得自由身份,由他们的主人带领,作为后备兵员进入軍队,先承担战地后勤工作,解放了一批白人士兵。

    南军的战斗力是有的,战争打到现在,总的算起来,南军的伤亡率还是低于北军,尤其是前期,几乎是人数较少的精锐南军压着北军在打。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军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南军却越来越混乱,老一辈南军精锐消耗之后,补充乏力的问题暴漏出来。在人力上,北方远胜南方,北方人口众多,都是自由人,南方人口看似也不少,但将近一半奴隶,就算南军如愿以偿成功武装黑人,但黑人的整体素质跟北方的自由白人相差太大,不是说黑人身体弱,而是综合素质差,缺乏文化,注定只能作为普通士兵,但以白人统领黑人士兵的方式,能否真的发挥出战斗力,很让人疑惑。

    这个问题南方自己都没有信心,否则不可能在兵力如此缺乏的情况下,让黑人士兵只担任后勤任务。从长远来看,南方唯一的希望,还是外界介入。

    中国提供的军火数量激增,林肯政府此时已经没有姑息的顾虑,外交形式一塌糊涂,外交战不是败给了南方,而是败给了中国和德国。所以联邦海军开始采取强势态度,对中国商船开始进行更严格的检查,扣押了多艘军火船,无论船长如何解释他们是为美洲的中国軍队运输军火的,联邦海军也不愿意接受。他们连红十字会的船都扣押了,也不在乎得罪中国。林肯赌的是,列强不会为南方流血。赌的是,联邦两百万軍队能够快速解决南方。

    北军的攻势一日猛过一日,南军节节败退,黑人士兵也无可避免的被推上了前线。此时所有的担忧都发生了,黑人士兵的战斗力很成问题,军纪十分疏松,他们缺乏为奴隶主战斗到底的决心,指望连自己的自由都不敢去捍卫的人去捍卫主人的利益,这本就不合理。

    这不关乎训练和指挥,农奴制时代的普鲁士軍队所向无敌,在自由的拿破仑軍队面前,一触即溃,就是这个道理,时代是在进步的。

    那些黑人跟白人一样的训练,一样的装备,一样开向战场,但在排枪射击下,他们迅速崩溃,防守的时候,在炮火洗礼下,他们也最先崩溃,攻击他们没有战斗到底的意志,防守,他们没有坚守到底的信念。在白人军官的严厉管理下,没有临阵倒戈就算很成功了。

    北军从亚特兰大一直向东,直扑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顿,一旦打到这里,就将南方切为两段,南方首都里士满跟南部地区的联系就会割断。

    皇太子集团不是没有行动,周观海等太子集团势力,迅速在议会取得了授权,以防止流民问题,在美洲做了军事动员,北美领地上能动员的兵力,绝不比北方联邦少,六千万美洲华人,武装三百万人绰绰有余。

    三百万軍队开始集结,而且布置很巧妙,没有就近南方部署,而是开始在北方的密西西比河沿岸集结,一旦开战,将迅速开进威斯康辛州,进攻五大湖区,只要切断苏必利尔湖的铁矿,在欧洲也开始对美国封锁的情况下,北方联邦将失去武器供应。

    这个布置的巧妙之处在于,即便不参战,也对南方是一个巨大的支援,因为林肯不敢冒险让铁矿基地丧失,他必须维持相当庞大的軍队防备中国突然介入,这让投入南方的軍队变得紧张。两百万北军,能用来作战,敢用来作战的,充其量也不会超过一百万,这就弥补了南北方的差距。

    中国还在圣路易斯部署了百万大军,从这里可以直接渡河进攻伊利诺伊州,切断北军西线部队的后路,这让北军西线部队不敢全力进攻,在攻占亚特兰大之后,攻击开始乏力。

    熬过艰难的1863年之后,南方依然没有倒下,局面反而慢慢改善。除了经济持续恶化,军事和政治上还看不到崩溃的状况。

    在中国已经动员了三百万軍队,介入的风险前所未有的大,而且动员如此规模的軍队,极少有不参战的情况。因此这一年没能击败南方后,林肯的心态也产生了变化。

    俾斯麦一直在斡旋,但一直没有大动作,除了促成欧洲对美国北方进行封锁,让北方经济也开始恶化之外,一直没有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因为俾斯麦不可能让欧洲国家也像中国那样做动员。

    在中国动员的軍队逐步到位之后,俾斯麦终于成功说服林肯政府接受一次公投,毕竟公投的话,南方也未必能取得独立地位。

    但南方却不接受,不是南方对中国的介入多么有信心,而是他们也明白这一点,北方州只要不同意,公投后,他们还是不能独立,那么就这么重新加入联邦吗?他们绝不甘心。

    一场内战,已经将以前停留在想象中的南北仇恨变成了现实,那些被焚毁了房屋的奴隶主不会同意,那些流离失所的平民不会支持,那些血洒疆场的士兵家属不会支持。

    南方不接受,北方单方面的公投就没有意义。

    南方也不是不愿意谈判,相反他们对谈判一直比北方更积极,因为他们处境更不好。南方的要求是,南方各州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由各州民众进行公投,是独立还是留在联邦,是独立还是加入联盟。南方坚持南方是否独立,是南方州自己的事务。

    林肯此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决定响应柏林议会的建议同时按照南方自己的态度,进行一次公投。

    既然南方自己说,要他们的州自己决定,林肯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在北军占领下的南方州进行公投。说白了也就是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西北部,亚拉巴马州北部,佐治亚州西部等地。

    但北方进行的公投南方坚决反对,原因很简单,林肯让黑人也拥有一人一票。

    就算如此,如果是战前进行公投,其实也不会成功。因为白人始终更多一些,黑人也未必都支持北方,大多数黑人未必了解加入北方的好处。但现在不一样了,黑人得到了解放,而白人呢,成年男性基本都参军,不是战死沙场,不是投降被俘,就是跟随败军退到了其他战场。这样黑人就占据了绝对数量,被讥讽为一场黑人投票。

    这样的公投,所有程序都合法,但欧洲都没有认可,因为大量作为军人的南方白人没有投票,白人妇女又没有投票权,真的是绝大多数都是黑人在投票。他们也确实投出了一个有利于北方的票数,决定加入联邦。

    如此明显的政治操作,南方不接受,在欧洲也广受批评,可俾斯麦却开始游说大家认可这个结果。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