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向東
相比于西式建設白日時的通亮,文華殿因為開窗不多,似乎顯得有些陰暗,這或許也是帝都的建設規劃中,大都借鑒唐式建築的原因——相比於明清式樣的建築,唐式建築的開窗大,採光效果更好,甚至遠超過西式建築。
不過現在,因為位於襄陽北的帝都建設尚未完成,所以南京仍舊是實際上的首都,皇宮自然也在南京。
置身于文華殿中,朱宜鋒的腰身緩緩的靠向那個紅木製成的“龍椅”,然後輕輕地從眼前推開裝看奏摺的卷宗,緩慢地從桌前站起身,在殿內踱著步。他站在窗前,注視著那些樹從中的鳥兒,在樹木的草地上可以看到幾隻鴿子於草地間一蹦一跳的不慌不忙地覓食。
然後,朱宜鋒又將視線投向遠處——卻被牆壁所擋這正是南京皇宮最讓人不滿的地方,或許這裡是富麗堂皇的,但是這裡的一切卻都是狹窄的,傳統的,甚至灰暗的。
不過現在,朱宜鋒並沒有時間在這裡考慮著這些,考慮著什麼時候可以遷都,遷往那座他一手參與規劃設計的皇宮。而是考慮著另一件事情。
轉過身後,朱宜鋒看了看張森,這位帝國情報局的負責人,然後連續抽了幾口煙,不過他並沒有吸完這根雪茄煙,然後再一次來到桌前,頭向那份奏摺點了一下,看著張森說道。
“喏,這裡的消息可以確定嗎?”
“基本上是可以確定的,根據我們的情報顯示,美國的內戰將是不可避免的,林肯政府將會不惜一切手段維護美國的完整。”
對於美國的內戰,朱宜鋒從未曾懷疑過它會爆發,畢竟在另一個時空中,美國內戰一打就是四年,先後數百萬人加入南北軍隊,超過三分之一官兵死傷,那場殘酷的內戰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
從去年,林肯開始競選的時候,朱宜鋒就一直要求情報局關注美國的情報,而事實最終也證明了歷史並沒有太大的改變——當電波傳出林肯當選的消息後,南卡羅來納州議會就召開了會議,宣佈退出聯邦。在以後的6周內,其餘6個下南部州的議會也召開了會議。經過短暫而緊張的選舉,選民們選出了他們的代表。每個州議會脫離聯邦的法令都以懸殊的(大都以壓倒的多數)票數獲得通過,隨後南方六州宣佈成立美利堅聯盟國。
而對於中國而言,這意味著一個機會!
“嗯,確實,對於林肯來說,現在他需要的是一個理由……”
是的,林肯現在需要的僅僅只是一個藉口,需要一個藉口進行戰爭。
“是的,陛下,臣以為,根據我們的情報來看,林肯隨時都有可能發動戰爭,但是他會等待南方打第一槍!”
政治從來都是如此,至於那份所謂的“和解”的就職演講,在某種程度上對於南方來說,幾乎等於宣戰書。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那句“上帝那裡沒有記載著你們推翻政府的誓言,而我卻有最莊嚴的誓言,決心‘維持、保護和捍衛’聯邦政府”就是某種宣戰。
但佔據優勢地位的林肯肯定是在等待著機會,不過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國的內戰將會不可避免的爆發。
又一次他把這份記載著與美國當前局勢有關的奏摺拉到面前,然後再次流覽了一遍,看著其中那些與當前的局勢有關的情報時,他的眉頭緊鎖著。
沉默不語的他在看完這份情報之後,他在辦公室走了很久,然後站到張森的面前,審視地看了看他,又過了一會,朱宜鋒才開口問道:
“現在您說說。”
說著,朱宜鋒向桌上點了一下頭,然後說道。
“根據你對美國的瞭解,如果南方與北方爆發戰爭的話,南方獲得勝利的可能性是多少?”
“可能性幾乎為零!甚至在表面上,南方佔據優勢的棉花經濟,也離不開北方!”
張森如實地說道,因為三年前的假想敵調整之中,將美國列為第一號假想敵,所以情報局一直都在加強著對美國的滲透,從而對美國國內的形勢有了充分的瞭解。
“哦?為什麼?”
朱宜鋒看著張森,有些好奇的問道,儘管知道答案,但是他仍然希望能夠得知他為什麼作出這一判斷。
“從1610年代佛吉尼亞開始試種煙葉以後,為世界市場種植原料怍物就一直支配著南部的經濟生活。從煙草到靛藍,再到英國和新英格蘭棉紡工業的興起,則對棉花有了新的、巨大的需求。現在南方的棉花的出口量占美國出口總量的一半多。而現在為奴隸制和南部辯護的人頗有根據地爭辯說,統治美國經濟的是棉花。
但是南部作物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大部分資金和管理人員來自南部以外的地區,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代理人’或稱為‘代理商人’。這種代理業務始於殖民地時代,那時倫敦的煙葉公司派代理人到佛吉尼亞採購和運輸煙草。這些代理人以未來的收成為擔保,向種植園主提供信貸並作為種植園的採購員,到倫敦或其他地方去購買消費品。到了現在,這種做法自然而然地就轉變為棉花銷售,只是代理商越來越多的是北方人,而不是英國人。
當種植園的棉花運到孟菲斯、新奧爾良、莫比爾、查爾斯頓、里士滿或幾個別的城市以後,就由代理商掌管了。代理商提供貨棧,承擔運輸並推銷給買主。他還為種植園主安排保險、信貸和物資供應。他從每一項服務中收取一筆手續費。各種手續費加起來,相當於全部作物收入的20%。這種代理業務意味著南部財富的外流;根據我們的分析,估計外流的數目每年在一億至一億五千萬美元之間。”
張森的解釋讓朱宜鋒不禁覺得有些詫異,這恰恰是他不曾瞭解的,在歷史書上不是說北方需要南方的棉花嗎?怎麼變成了北方壟斷了南方棉花的銷售?
“所以,種植業儘管賺錢,但大部分銷售利潤流入外人手裡。南部作為原材料的出口地和工業品的進口地,它與北部和英國實際上保持著一種類似殖民地的經濟關係。在南方有很多人在抱怨:‘我們的商業除一小部分外都掌握在北方人的手裡。我們的銀行股份,八分之七為北方人所有……我們的批發業和零售業,及一切值得一提的買賣都掌握在新英格蘭人手裡……在財政上,我們所受的奴役比我們的黑人更甚。’”
注意到陛下對這些似乎很感興趣,於是張森又繼續說道。
“可以肯定的說,北方靠著南方完成了他們的工業化,用南方觀點來說就是‘我們從北方購買全部的奢侈品和必需品……北方佬辱駡和譴責奴隸制和奴隸主,而我們的奴隸卻穿北方生產的衣服,戴北方的帽子,穿北方的鞋,用北方的鋤頭、犁和其他工具……奴隸主穿北方的衣服,用北方的馬鞍,誇耀北方的四輪馬車,讀北方的書……他的產品是用北方的船運至市場的,他的棉花是用北方的軋棉機脫籽的;他的甘蔗是用北方的機器榨糖和加工的;他的河流上行駛著北方的汽船……他的兒子在北方的大學求學,他的女兒在北方的美容所接受精心美容;他的醫生是北方一個醫學院的畢業生,他的學校裡聘請北方教員;他用北方的發明裝備自己。’陛下,這就是南方,除了棉花之外,幾乎一無所有!”
在說完這些話後的,張森頗為無奈地說道。
“陛下,正像您曾經說過的,現代戰爭最終是工業力量的較量,相比於北方,南方只有稻米、甘蔗、煙草和棉花,當然,還有奴隸,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不考慮雙方的人口差距,工業力量上的差距是致命的,南方的工業力量甚至不能夠提供足夠的武器,如此,他們怎麼可能贏得戰爭呢?”
這確實是事實,實際上在南北戰爭期間,南方最致命的弱點就是落後的工業力量,使得他們無法向前線提供包括軍裝在內的物資,甚至都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鹽,物資上的嚴重匱乏,是導致南方戰敗的原因之一。
“確實,沒有工業力量作為後盾的南方,是無法獲得勝利的!”
點點頭,對於這一觀點,朱宜鋒自然不會反對,甚至對情報局能夠得出這一結論感覺到欣慰,畢竟另一個時空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的是——美國作為我們的敵人,而且是目前最重要的假想敵,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做出什麼?如果美國真的爆發內戰的話,我們能夠做什麼?”
面對陛下的問題,張森立即想到了局裡對於石達開的支持,於是他立即回答道。
“一個分裂的美國,才是符合帝國利益的,但是,陛下,我們沒有時間,甚至沒有力量去辦這件事!”
“哦,為什麼?”
張森的回答讓朱宜鋒一愣,既然知道分裂美國是符合中國利益的選擇,那麼為什麼會沒有時間和力量呢?
“距離,我們距離美國實在太過遙遠了!”
張森直接給予了一個回答。
“分裂美國,就必須扶持弱小的一方,也只有弱小的一方,才會需要他國的説明,這也意味著我們只能支援南方,但是陛下,我們與南方之間相隔太遠了,如果從太平洋向南方提供援助,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一個現實,我們的商船必須要通過麥哲倫海峽,才能夠進入大西洋,然後前往南方,而沿途的補充是最大的問題。還有一條路,就是從經過印度洋、大西洋,經非洲殖民地為商船提供補給,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無論是做出那個選擇,我們的商船都必須越過半個地球,才能抵達美國,而在抵達美國後,又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如果北方封鎖南方的海岸,我們的船隻怎麼進入南方的港口?”
也許是因為這幾年向石達開提供了大量軍火,供其在中亞進行他的“聖戰”同時阻擋俄國人在中亞的擴張,所以張森對此早就是輕車熟路,在獲得美國陷入分裂的情報後,他就立即著手規劃了路線,而這兩條路線,卻都不能夠滿足援助南方的需要。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認為,我們應該在靠近南方的地方,擁有一座島嶼或者港口作為中轉港口,通過將數以萬計的物資運抵港口,隨時根據南方的需要向他們提供説明!而這,顯然是目前我們不具備的!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沒有時間,甚至沒有力量去辦這件事!”
面對張森的這個回答,朱宜鋒沉默片刻,而後說道。
“是不是說,除此之外,我們沒有其它的選擇了?我們能不能在北非殖民地設立中轉港,通過那裡向南方提供援助!”
“陛下,臣以為,北非距離美國實在太過遙遠了!這將不利於我們的援助。”
從陛下的話語中,已經揣摩到聖意的張森,又說道。
“如果我們能夠投入艦隊的,以南方的港口為基地,保護他們的海上運輸線,那麼,陛下,可以肯定的是,南方可以在我們的幫助下,保持他們的獨立!”
“不!”
搖搖頭,朱宜鋒斷然否決了這個建議。
“我們不能夠直接介入到美國的戰爭之中,我們甚至不應該向他們提供武器,他們想要從我們這裡得到武器,就必須要購買,否則,美國的內戰,就會變成我們的包袱,就像法國人一樣,他們幫助美國人獲得了獨立,但是他們又得到了什麼?什麼都沒有得到,最後甚至導致了法國的崩潰,我們沒有那麼無私!”
“正因為如此。”
朱宜鋒皺了皺眉,又一次看了一下桌上的奏摺。
“我們應該介入這場戰爭,但不是用自己親自下場的方式……想一想!怎麼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也許可以有其它的解決辦法?不過,這些東西並不用我教你,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