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0章 遷民填遼
時間到共治六年之後,原來年年大戰的共治朝廷,終於從大規模的戰事之中解放出來。
這使得明朝開始有精力規劃起國內的產業和經濟,發展內政起來,讓戰爭逐漸淪為次要的地位。
雖說最近,明軍與金軍在蒲津關和潼關打了一仗,明軍又準備攻擊蒙古,南洋的戰事也還沒有結束,但是這些戰鬥都只是局部的戰鬥,並不需要明朝全力應對了。
南洋那邊,荷蘭人在麻六甲的棱堡被圍困四五個月,還在死撐。
前不久,港內的荷蘭戰船,基本被明軍擊沉,陷入絕望的荷蘭人才開始尋求談判,他放了近千明人,但是並不願意放棄麻六甲這座堡壘,可能還需要再圍幾個月,這群荷蘭人才會無條件投降。
另外再明軍水師到達巴達維亞,也遇見了這種棱堡,因為陸師沒有過來,水師一時沒有辦法,便拿下附近的泗水,于此建立簡易的港口,並鑄造堡壘同荷蘭人對持。
抓哇一地,許多躲入山林的明人,得到消息,紛紛向泗水彙集,近有萬人之多,一下就幫助明軍站穩了腳跟。
南洋的戰事,或許還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明軍已經佔據了主動,而且明軍將荷蘭人困在麻六甲後,明朝的商船早已重新駛向天竺。
當然,這存在危險,畢竟天竺南端有荷蘭人的據點,荷蘭人的武裝商船會於此出沒,但是海上貿易就是因為風險巨大,所以收益才讓人眼紅,驅使著人們前赴後繼的進行貿易,而且明朝的海上商船,也配了火炮,並非任人宰割之輩。
南洋的事一時未決,可並不影響明朝的大局,北疆的事情也是一樣。
金國突然出兵,可能是想拉吳克善一把,但是金國也並未有挑起大戰的意思,只是在潼關和蒲津關,同明軍發生了幾場不到萬人的戰鬥。
王彥估計金軍的意圖,一是牽制一下明軍,為他的新盟友吳克善減輕壓力,同時也有摸清明軍戰法、武器裝備和戰鬥力的意圖。
金軍沒有大打的意圖,怕真的引火焚身,所以掌握的分寸很到位,而明朝也只是將這次衝突定義為邊境摩擦,只需河南和山西的駐軍就能應對,不需要朝廷增派兵馬,也影響不到明軍掃蕩蒙古,開拓關外的計畫。
從二月底開始,關外的積雪逐漸融化,山海關開關,第一批入遼的三十多萬百姓,從此出關,向遼河平原進發,與此同時明軍也開始大舉出關,一部集結於大同,一部集結于遼寧。
在遼西走廊上,前行的隊伍足有數十裡長,渤海上也有大批的海船穿梭,將大量的農具以及糧食,送到遼河口。
這次明軍進攻蒙古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從大同,那裡集結了一萬義從和五千多山西的騎兵,負責掃蕩漠南諸部,一部是從瀋陽出發,攻擊科爾沁蒙古,主力是三萬橫沖馬軍。
軍隊的行動,由將領們負責,張家玉主要是負責安置遷入遼寧的百姓。
到三月中旬,遼河兩岸的平原上,已經佈滿了一望無際的帳篷,第一批填遼的三十萬百姓,將被安置在這裡。
這日,他先在遼河口的碼頭邊,迎接了從天津衛坐船到此的王夫之,然後便領著他一路巡視,遷遼百姓的安置情況。
遼河平原十分肥沃,努爾哈赤造反之前,這裡至少生活了兩百多萬人,一度十分繁榮,但是現今以成為荒蕪的原野。
此時遼河的冰面已經融化,兩岸的冰雪也以消融,遠處不時看見有滾滾的濃煙升起,那是官府組織百姓燒毀樹林,準備建屋和開墾土地。
“中堂大人,這次入遼的三十萬百姓,下官準備沿著遼河安置,設立三個縣,每縣十萬人。一設在遼河口,就叫營口,然後再恢復遼中和遼陽兩城。”張家玉與王夫之打馬而行,他一邊走一邊說道:“如今我朝海運發達,將這些百姓安置在遼河兩邊的平原上,生產出來的物資可以通過河道,便捷的運到營口,再從此轉海路運到江南,江南的物資也可到此再通過河道運往各地。這比走陸地運輸,要省時省力許多!”
“芷園的規劃很好,遼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只要將這批百姓安頓好,那關內的百姓就會自發前來,你的責任很重呀!”王夫之微笑道。
一個地方要好,除了要有豐富的物產之外,交通還得便利。按照張家玉的規劃,遼河平原怕只要二三十年,就能發展起來。
這時,一行人在數十名騎兵的護衛下,進入了一片安置百姓的營地。
他們在一頂頂帳篷中穿行,孩子們不懂長輩的苦惱,在帳篷間穿梭玩耍,大人們見一群官兵進了營區,則站在遠處觀看。
“現在遼寧官府的問題是缺少官吏,特別是底層的官吏來管理百姓。”張家玉繼續王夫之介紹道:“下官,現在只能讓百姓自己管理自己。還好這些百姓大多是舉家舉族的前來,都是鄉里鄉親,又有族裡的長者調節矛盾,所以沒有出現什麼治安問題。”
“官吏的問題,我已經向監國上書,給你抽調一百名監生到遼寧任職,至於衙役可以從百姓中招募一些,捕頭則從退役士卒中挑選一些人,他們很快就會調到遼寧來,芷園不必心急!”王夫之隨口說道,看得出來,他對遷民填遼很用心。
走了一陣,這次換王夫之問道,“糧食和帳篷到位了麼?吃住可不能出紕漏。”
張家玉笑道:“中堂大人不用擔心,朝廷從福建運來了許多番薯,糧食暫且足夠,帳篷也不用擔心,這一批百姓是夠了。”
番薯在明朝種植以有好幾年,已經逐漸推廣開來,另外明朝還在呂宋發現了玉米、土豆等能在旱地種植的高產作物,使得原本不能種植水稻的旱地和山地都能種植,糧食暫時沒有問題。
這些作物,在清朝創造了一個地瓜盛世,明朝如今還有南洋這塊產糧基地,以目前的人口,還不須要擔心糧食的問題。
至於帳篷,這些軍用物資,明朝的儲備也很充足,湖廣的作坊生產了許多軍需,不打仗沒地使,正好可以用來給百姓紮營。
王夫之微微頷首,“雖然吃住沒有問題,但是長期這樣也不行,安置的進度必須要快一些。另外,天氣熱了之後,要防止疫病傳染。”
“中堂放心,下官已經在組織他們建設屋宅,開墾荒地,到五月,這一批百姓應該可以安置完。”
這時眾人走到了營區的核心區域,一名年輕的官員,正召集各族的族長以及頭面人物,召開會議,宣講朝廷政策,帳篷內大概聚集了四五十人。
王夫之見此,隨即與張家玉一起翻身下馬,鑽進大帳。
中國古代社會,這些族長和族老,可以說就是朝廷穩定的基石,他們在鄉間的影響力,甚至不會輸給朝廷。
鄉紳作為整個社會的中間階層,他們是官府和百姓之間的中間人,他們一方面幫助官府統治地方,一方面替百姓向官方爭取權益,為家鄉發聲,為王朝的統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也有不少“劣紳”利用此一地位從中取利、魚肉鄉民,而一個王朝出問題,多半也是他的鄉紳出了問題,為能幫助官府和百姓溝通,從而使得王朝逐漸喪失人心。
這時帳中的人見兩員大員進來,不驚有些驚慌,但是正說話的官員卻忙道:“諸位不要驚慌,這是北直總督王中堂,這是遼寧的張撫台,來看看大家的情況。”
眾人聽說是總督和巡撫,驚得連忙行禮,王夫之擺手笑道:“諸位鄉老不用緊張,本官今日過來,就是想聽聽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和擔心,官府將會全力幫你們解決!”
張家玉也抬手壓了壓,示意眾人坐下,然後說道:“諸位,我們坐下說!”
帳內的四十多位老者齊齊行禮,道謝之後,才紛紛坐下。
這時在年輕官員的主持下,讓眾人有什麼擔憂,可以直接向兩位大人反應,一名老者便在眾人的推薦下站起來,行禮道:“眾位大人,我們有兩個擔心,一是我們在這裡安置,蒙古人會不會過來搶我們,還有就是,這裡天氣寒冷,也不能種麥子,我們種什麼,吃什麼呀?”
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所有百姓關心的問題,一個關係到他們的安全,一個關係種地。
王夫之笑了下,示意張家玉來說,後者便回道:“這兩點,大家可以放心,朝廷已經發兵,準備北擊蒙古,保證他們不敢在進犯遼寧。至於種什麼,朝廷也有規劃,遼寧很適合大豆的種植,我們先種大豆,等發現新的作物適合種植後,再逐步增加新的作物種植。”
眾人頓時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那老者又問道:“大人,那大豆能抵過麥子麼?我們種它可以吃飽嗎?”
這些人就會種地,而且只種過麥子,所以心中還是有不安。
王夫之隨即笑道:“鄉老們放心,這個大豆可以吃,也可以榨油,豆渣還能養牲畜,你們要是吃不慣,官府會給你們聯繫江南的商人,讓他們用上好的大米交換你們的大豆,保證你們能吃飽,還能過上好日子。”
眾人聽了王中堂說話,才有些安心下來,對於今後的生活,開始充滿了希望。
|